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措施十篇健康教育的措施十篇

健康教育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4:41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1

【摘要】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在产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预防和减少孕、产期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保证母儿健康的重要环节。目前,健康教育在产科领域中普遍存在开展的不够深入,经临床观察,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有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针对这些导致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不能得以深入的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措施

1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1.2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3]。

1.3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1.4护士缺乏自主性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1.5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5.1评估技巧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1.5.2护患沟通交流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1.5.3行为训练技巧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6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2.1产前健康教育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2.2产时陪伴分娩陪伴分娩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产后健康教育

2.3.1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2.3.2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2.3.3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2.3.4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正常产后第2天开始。

3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重视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产妇是第1次怀孕,对妊娠,分娩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误听他人言传,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导致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所以,产科健康教育是孕产妇所必需的,也是产科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3.2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次性完成过多的内容也不利于学习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在的教育问题,再解决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多次,让产妇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3.3保持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产科健康教育应从怀孕前开始,通过孕妇学校,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社区服务直到产褥期的电话咨询,这样既可以满足孕妇在孕期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教育需求,又能保证产妇出院后的需求,使产妇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期连续地得到健康咨询服务。

4总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许多因素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我们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可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真正成为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缺乏教育意识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没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这无疑会对病人的教育活动产生不良影响。

1.2 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 健康教育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的治疗手段,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否则无法胜任教育工作。

1.3 缺乏沟通技巧 病人教育主要靠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护士如果缺乏沟通技巧就会对教育工作产生畏难和害怕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教育效果。

1.4 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础,如果护患关系紧张或相互排斥,护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对护士所教育的内容就缺乏兴趣,因此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

1.5 教育时机不当 当患者还在进食、睡眠、情绪不稳定或因疾病引起疼痛而痛苦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会导致病人对其反感、排斥,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6 未明确职能和法律职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如果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将会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甚至错误解释或与主管医生不合一致,这样不仅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而且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1]。

2 应对措施

2.1 树立健康教育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病人健康观念明显更新,对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有强烈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及疾病的不同时期扎实、深入、细致地做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责任与义务。

2.2 补充健康教育知识 护士只由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深入、细致地洞察病情的变化,根据疾病的特点、病程的进展、病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补充与疾病治疗、护理理论、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病人真正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2.3 强化沟通技巧 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先注意积极倾听,语言有针对性,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力求适时、适度、通俗易懂。注意掌握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在护理过程中,要热情,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善于观察病人非语言信息,因势利导,使沟通顺畅。可采用讲座,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方法,掌握恰当地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入院后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管理规定,说明将要为病人提供教育服务的内容,并遵守承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心理。住院期间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教学,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接纳并尊重病人,保护病人隐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病人出院前及时评价教育结果,征求病人对教育工作的意见,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满意地接受结束护患关系的现实。

2.5 善于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教育目标,善于抓住时机,随时进行教育。如在给病人测血压完毕,及时告诉病人目前的血压情况,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在巡视病房时随时收集病人的需要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需求,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及家属发放健康处方、健康画册、观看录像资料等[2]。这样既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6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 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涉及病人治疗方案、病情转归等内容时,护士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沟通,避免出现承诺性的话语或与医生的解释不协调、不吻合的现象[1]。

   

综上所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护士有无树立健康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护士必须掌握精深的专业理论、广博的相关知识,一定的法律知识,熟练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护理程序灵活运用的能力。因此,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和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根据病人的特点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病人真正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3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1、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护理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神志、瞳孔、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瞳孔突然变大并且头疼剧烈、呕吐等症状时,这有可能是癫痫,所以要立刻通知医师,并马上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但是大量的甘露醇可能会引起患者心功能不全,所以要同时给予患者24小时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护。若神志清醒的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嗜睡、反应迟钝,可能是新的脑梗死出现,要立即告知医师并做出相互的护理措施。

1.2口腔及皮肤护理

要及时清理患者空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还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若分泌物过多而无力咳出的患者或者是昏迷的患者,要将其头偏向一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吸谈法将痰液排出。痰液粘稠时,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4小时1次。对于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给予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脑梗塞患者大多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翻身,所以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要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平整、干燥、被褥及内衣要柔软。减轻患者受压局部的压力和摩擦力,还要经常帮助患者更换,没2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的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患者皮肤。

1.3预防病发症的护理

1、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的患者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着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很容易向下呼吸道蔓延,从而引起肺部感染。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对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要留置尿管。留置尿管期间。要每天更换引流袋,并用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并按时留取尿液并送化验室检查,警惕泌尿系统感染。

1.4饮食护理

脑梗死患者饮食应予清谈、低脂、易消化、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限制动物内脏,脂肪的摄入量,还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天应控制在300mg以内,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要适量增加蛋白质,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这些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还要鼓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苹果、桃、木瓜、草莓、猕猴桃等。还要忌烟酒,也不可食用粗糙、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护理。由于脑梗死患者语言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日常生活经常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给患者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患者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悲观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他们介绍医院的布局和病房的情况。同时给患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脑梗死的原因、病理、临床症状等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讲解治疗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副作用等。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使保持乐观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3出院指导

3.1心理卫生指导

让患者了解其疾病已进入康复期,保持良好的心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告诉患者应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解除悲观失望思想顾虑。并通过已康复病人为例,增强病人恢复身体健康的信心,能持之以恒锻炼身体。

3.2生活方式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诱发疾病发作,对长期卧床或久坐而不更换的患者,要注意变换,正确使用床垫,保持床褥清洁预防压疮。患者要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3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要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登山都不可以,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散步、体操、打太极等有氧运动,但是切记不可过量,以免疲劳过度。

3.4药物指导

药物对促进病情的好转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要告诉患者坚持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开始每一个月一次。病情若无明显变化可每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言语模糊或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4、讨论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4

关键词:内科;健康教育;常见问题;护理措施

整体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指导患者对疾病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后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2.9)岁;其中呼吸系统类疾病33例,内分泌系统类疾病15例,血液系统类疾病18例,消化系统类疾病54例。

1.2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现阶段我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宣教形式不恰当和宣教程序不恰当是目前医院内科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院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患者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在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对策后予以实施,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临床护理的投诉情况,综合性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当数值p

2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内科在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宣传教育形式不恰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下的健康宣教过程中,许多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被编制成册发行,此类宣传方式没有针对性,不可满足不同病种和发病阶段的患者需求,宣教形式和宣教内容都缺乏针对性、个体性和创新性。②宣传教育程序不恰当:医院并未建立起完整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程序,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宣教标准。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态度,执行不够严格,使得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未能取得成效[1-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以下对策:①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护理能力,注重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内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慢性疾病,出院后均需长期遵医嘱服药,故健康教育工作需促进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引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方式,以便预防疾病复发和相关并发症。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因、病情和病程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重点把握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侧重于疾病知识的讲解,通过该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的起因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护理认知。

本文研究表明,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可有效运用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5

关键词: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对策;措施

健康教育是医院开展防病、治病的重要部分,可促使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窗口,针对门诊病人流量多、背景复杂,停留时间短暂等因素,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疾病的防护知识,提高自我调护和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门诊患者的特点

1.1门诊患者流动性大门诊是病人初次就诊和集中的地方,人流量大,医学专科门类多,就诊环节多,停留时间短。

1.2病人背景复杂门诊每个患者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种、预后各有差异,就诊者的职业、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等各不相同,对医疗的需求也不同。

1.3心理特征病人及家属来院时普遍存在急躁心理,希望得到立即诊治和最佳治疗方案,并非常关注自己疾病诊断,治疗用药情况,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孕妇,因需长期治疗,在固定择医的同时,他们对防病、治病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医务人员能多传授医学知识。

2对策

2.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在门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门诊是患者最集中的地方,是进行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特别是经历“非典”、“禽流感”疫情之后,人们更深刻认识到健康教育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手段。

2.2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患者的要求及咨询问题常是无法预料的,有护理也有医疗问题。为拓宽门诊护士的知识面,适应咨询、导医、健康教育的需要,门诊每周利用晨会组织学习医学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聘请相关科室专家讲授专科和检查相关知识;运用电视片指导护士进行健康教育[2];选派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分诊护士深入临床科室,观摩手术过程,参与外伤急救处理,提高分诊护士的应急能力[3],充分了解各科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2.3主动热情服务患者推行运用“四性”(礼貌性、解释性、安慰性、保护性)语言和导诊岗位用语,主动热情迎接患者,在引导患者去诊室时介绍医院环境、当日专家出诊情况等,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将“有我在,就诊请放心”的门诊服务理念转化成护士的自觉行为。

2.4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患者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应结合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季节病制定宣传资料和教育内容,内容精炼、新颖,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易懂的答复,让病人在短时间内接受最需要的服务。

3措施

3.1候诊教育在患者相对集中时,病人常因候诊时间长而产生急躁情绪和纠纷。我们利用患者候诊时间,一是在开诊前10min护士长到候诊大厅集中宣讲,根据疾病的好发季节、流行规律拟定宣讲内容;二是利用患者候诊时导诊员进行个别解答,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卫生科学常识及自我保健措施,转移其注意力,既安定患者情绪,又可减少了患者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避免了医患纠纷。

3.2随诊教育在诊疗过程,针对患者最关心和需要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如对采集血样本患者,根据检验项目,如血脂、血糖,需核实患者有无进食,向患者讲解进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引导患者抽血。

3.3组织疾病专题讲座对长期就诊的慢性病人,留取电话,预约病人参加医院每月1次组织的慢性病专题讲座,让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治疗、用药、饮食预防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恢复。

3.4赠送宣传资料和健康处方结合疾病特点,医院印发了防治疾病的宣传资料及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处方,置于门诊大厅,导诊护士根据病人患病需求给予赠送,或病人根据需要索取,提高病人自我调护能力。

3.5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在就诊大厅、诊室和病区的走廊,设置橱窗灯箱片、墙报、展板等载体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它的最终目标是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需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正确选择最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的方法。本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针对医院专科特点和就诊人群的心理特征,采取以上多种健康教育形式,使病人在就诊中掌握了疾病的防治知识和自我调护,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康复,并减少患者候诊时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密切护患关系,避免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新丽.设立门诊服务中心的做法和体会.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91.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6

糖尿病的症状、诊断及分型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分型:公认的有4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①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②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的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患者多肥胖,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糖尿病的诊断: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空腹血糖(FBG)≥61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111mmol/L。只需满足上述1条即可诊断。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与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防治首先要控制血糖,一旦血糖控制不好,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心、脑、肾等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减少40%以上的糖尿病发生。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7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45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此病起病急骤,并发症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多见,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加之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因此,做好心梗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护理措施

休息:包括精神和体力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第1周内,尤其是发病前3天,尽量减少搬动,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可在床上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告诉患者这样做是降低心脏耗氧量,减轻疼痛,防止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第4~5天,患者如无并发症,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可床上静坐、洗漱,但注意动作应缓慢,时间不宜过长。第2周,可在床边步行,走廊散步。各种运动,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并需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率增加20次/分为宜,若运动时心率增加<10次/分,可加大运动量,逐渐提高活动耐力。病情不能有效缓解,或有并发症,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给氧: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即发生心肌细胞损伤。根据病情,持续或间断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心肌氧供。最初3天应持续高流量吸氧,流量以6L/分为宜,疼痛减轻和消失后可将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吸氧期间,护理人员要注意吸氧效果,做好患者鼻腔的清洁护理,保持鼻导管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1次。

进行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小时内最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连续心电监护,要有专人陪护,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变化,电极位置要固定好,随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防止患者翻身发生脱落,医护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性,随时监测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患者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关心患者,避免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可告诫患者或家属,精神过度紧张、激动,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多种并发症。要求医、护、患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抢救配合,护士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消除不良情绪。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抢救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不可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不利于配合治疗。

疼痛护理: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复性动脉收缩,加重坏死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故应及时止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烦躁不安的可肌注安定,并随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及伴随症状,严密监测呼吸、血压变化。

溶栓的护理:心肌梗死不足6小时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溶栓、抗凝治疗,使用期间,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严密监测血压、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二便颜色及出凝血时间测定。

饮食的护理:心梗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加之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降低,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原则。因此,开始2~3天,应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着病情缓解可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

排便护理:大小便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都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发病后,患者不习惯卧床排便,进食量减少而发生便秘,应说服患者养成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意义。可嘱患者每日清晨食用蜂蜜20ml加温开水饮用,加强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急性期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排便时应有医护人员在旁守护。

恢复期护理: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在急性期要高度重视,恢复期也要提高警惕,许多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工作,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8

健康教育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项有效措施[1],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护理内容应用于临床,已成为护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门诊,也仅限于橱窗、挂图、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一般的卫生宣教,不能保证健康教育质量。本文将对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影响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其改进措施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分诊护士树立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分诊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从而帮助人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现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的概念及目的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纳有关于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培养有益于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2]。

2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职责: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22条中明确规定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3]。门诊分诊护士有责任而且有机会广泛接触病人,了解病人,观察病人,帮助病人树立、理解正确的健康观念[4]。大部分病人都在门诊得以诊断、治疗而痊愈。

2.2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促进健康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明显变化,对相关疾病知识性(疾病的诱因、治疗方法和后果、疾病的控制与预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及自我护理、健康知识有强烈的需求[4]。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

2.3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的价值观:通过健康教育,门诊分诊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也激发了门诊分诊护士努力学习护理理论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的主动性。并以同情心、关心、体贴的语言安慰引导患者,实施有效的教育内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窗口形象,使健康教育成为护患间良好的沟通桥梁[5]。

3影响门诊分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

3.1上层领导对分诊护士不够重视:上层领导认为分诊护士的岗位没有技术含量,服务态度好、与病人无纠纷即可;对分诊护士的健康教育知识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3.2分诊护士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健康教育知识与能力:门诊分诊护士大多是1990年之前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及临床开展健康教育也是近几年的事,国内缺乏健康教育的图书、杂志及音像制品,更缺乏健康教育的系统培训。部分分诊护士掌握了部分健康教育知识,也是通过平时掌握的医学、护理学知识总结提炼而获得。即使有些分诊护士掌握了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也缺乏教育能力及交谈技巧,从而不能灵活地根据病人及家属的不同文化、习惯和要求进行有效的教育[6]。

3.3角色认知偏差,健康教育意识不强:有很多门诊分诊护士认为健康教育只是病房护士的职责,而不是她们的职责,同时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全面,教育意识淡薄,仍有部分门诊分诊护士将教育的对象局限于病人,没有扩大到社会和家庭,没有从广义上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6]。

4提高门诊分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改进方法

4.1强化角色意识: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的地位和价值观,切实采取措施,鼓励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改变目前的学历结构偏底的现状,同时,也应在医院内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的专题讲座,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的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2补充提高门诊分诊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支持和鼓励门诊分诊护士参加各种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班[7]。

4.3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训练

4.3.1教育方法的选择:指导护士特别注重不同个体的要求,充分考虑病人的病情轻重、身心状况、文化水平、理解判断能力、视、听、语言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方式[8]。有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仍倾向个别交流的方式接受健康教育。

4.3.2教育时机:门诊分诊护士在候诊室,根据病人所处的身心状态选择教育时机,在病人具备学习能力的身心条件时给予适时的教育[8]。

4.3.3教育技巧:侧重于疾病的用药知识、饮食和运动以及预防措施指导,耐心讲解门诊常用的检查、检查报告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使病人逐步认识到控制疾病还要靠自己改善环境、纠正不良习惯、科学膳食、规律生活、合理运动,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减轻病痛,早日康复的目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诊病治病的首要场所,门诊分诊工作不应是单纯的分诊、维持秩序等简单工作,还要担任病人及出院复诊等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随时给病人提供帮助。门诊分诊护士做好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门诊病人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激励门诊分诊护士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提高门诊分诊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利于医院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海华,谢巧庆,李智英等.参与式教学法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46.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7.

[3]张菊英.如何提高年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44.

[4]邹小雁.护士在门诊速诊患者健康教育中作用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516.

[5]alainDeccache,KarinBallekom.patienteducationinbelgium:evolution,policyandperspectives[J].patienteducationandCounseling,2001,44:44.

[6]沙风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5~136.

[7]王玉琴.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8):344.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9-0146-02

theUseofHealtheducationandBehaviorinterventionmeasuresforpreventionoftheoccurrenceofBirthDefects/JiaoYa-hui.//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29):146-14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effectivebehavioralinterventionandmeasuresofhealtheducationonthepreventionofbirthdefects,soastoprovideeffectiveandtheoreticalbasisforitsapplication.method:professionaltrainingwasconductedonthepediatricianandtheobstetriciangynecologistinmonitoringHospitalaccordingtothemonitoringprogramrelatedtobirthdefectsissuedbyChina.Screeningandstatisticalanalysiswascarriedoutaccordingtotherelatedcriteriaofthe“mainDiagnosisHandbookofCongenitalmalformation”.Result:28947casesofperinatalbabiesinthepresentstudyweresurveyed.therewereatotalof573caseswithbirthdefects,theincidencewas19.8‰inalltheperinatalbabies.afterhealtheducationandbehaviorintervention,perinataldefectratewasdecreasedto16.4‰,and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foreandaftertheeducationandintervention(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Behaviorintervention;Birthdefects

First-author’saddress:DongguanCityFamilyplanningServiceCenter,Dongguan523000,China

出生缺陷也被称之为先天异常,其发生原因复杂,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家庭和社会均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较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wHo中规定有效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措施分为怀孕前预防、怀孕后诊断和出生后诊治三个阶段[1]。许多文献研究中均有关于出生缺陷的相关预防措施报道,本文就2009-2013年对28947例围产儿的调查研究情况做前瞻性分析,探究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意义,以为其统计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具体调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2009-2013年期间广东东莞地区医院的围产儿28947例,其家长均自愿接受调查和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国家颁发的相关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监测医院的儿科和妇产科的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并以《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中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筛查,同意填写围产儿的缺陷报告,多发缺陷的围产儿按照最明显缺陷进行记录[2]。

1.2.2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加强对育龄期人口的健康教育,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帮助育龄期夫妇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保证其日常生活的健康进行。可以采用宣传画、电影、板报等形式进行,尽量以直观、通俗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育龄期夫妇理解。加强对育龄期男女的知识教育,帮助其了解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并鼓励其远离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并认识到空气污染、人畜同室和化学物质等均会对出生质量产生影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主要按照以下几点进行:(1)孕前健康教育:加强优生优育的门诊宣教,帮助育龄夫妇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使其了解职业情况对妊娠造成的危害,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采用发放读物等方式帮助育龄期的夫妇了解出生缺陷指的是什么;常见的出生缺陷主要有哪些表现;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以及发生出生缺陷后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3]。同时,对育龄夫妇进行孕前的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和干预应尽量采用实例教育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周围发生的事物举例说明,如,进行缺陷与聪明的对比,痛苦与快乐进行对比,帮助目标育龄夫妇能够感同身受的了解出生缺陷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与此同时,应将国家为提高人口素质而出台的相应政策,并帮助其了解相应服务、信息和知识。对于年龄>35岁的孕妇应告知其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染色体检查。指导计划怀孕的育龄期妇女补充叶酸,最佳补充时间段为孕前3个月,直至妊娠后12周。(2)调整疾病治疗药物:鼓励育龄期夫妇计划妊娠,对于孕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积极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积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的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对于既往有过神经管畸形患儿史的孕妇,或具有抗惊厥药物使用史、糖尿病史的孕妇应每天服用5毫克叶酸,并加强食用叶酸丰富的食物。(3)强化咨询服务:建立完善咨询体系,加强对育龄夫妇的教育和指导,告知经常接触动物的孕妇定期产检,并定期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具有家族病史、和遗传史的育龄夫妇进行全面化生育指导和实验室检查。(4)加强二级、三级防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怀疑胎儿畸形的对象应加强重点、反复筛查,以便于尽早发现和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28947例围产儿进行调查,共有573例有出生缺陷,发生率占所有围产儿的19.8‰(573例),经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本地区的围产儿缺陷率降低至16.4‰(47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教育的措施篇10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不论教师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也要热爱学生、理解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一、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广大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意识。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广大中小学校,普遍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都积极的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教师在时间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不清,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认识模糊、观念落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的。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且很不稳定。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混为一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要偏重心理咨询。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2.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科特点不突出。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导主任或者校长来担任的,由于不是专业人员,难免会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行为习惯教育。

实效性不明显。对于特殊的学生,心理教育还需要在课外利用心理咨询和诊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或团体?o导。

指导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牵涉面广、理论性强,一般老师难以抓住要害,实效不明显。

缺乏持续性。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并非一蹴即就的事,要全面了解被辅导的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再制定辅导方案,然后在班主任、各科老师、家长的配合下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既然发现了问题,教师就应该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顺利进行,而且容易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的对策,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密切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促进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包括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等方面的积极品质。同时,还应该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选择积极的、正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自己的孩子充分的欣赏,鼓励并信任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口头表达的课程,需要教师的言传和身教,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为他们创建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他们参与到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了他的教学行为。教师只有关心学生,并且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行为问题,才能做到正真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真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