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主要商业模式十篇企业主要商业模式十篇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4:58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1

【关键词】实体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改进

实体企业是指拥有自己的机器厂房等实体资产的企业,它是同电子商务运作中的网站型企业相比较而言的。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营销环节、生产环节、物流环节和资金结算环节。科学地对企业活动的四个环节进行改造,是企业推行电子商务实现盈利的基础。电子商务企业在推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由于侧重点不同,主要业务领域各异,他们推行电子商务时的实施方式、业务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的企业业态、不同的行业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实体企业在推行电子商务时企业改造的主要模式。

1网络营销模式

加利福尼亚红杉城的里奇设计公司是一家小型的山地车零件设计和制造公司。公司将产品卖给中间商,再由他们销售给顾客。1995年末,里奇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兼信息系统总监艾林吴德决定将网站改版,使公司能直接听取顾客的意见。他找到了一种网络商务软件,公司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和7,500美元,将静态的网站变成了交互式的营销工具。

里奇公司在网站上进行了顾客调查。为了让消费者和零售商了解里奇公司高档产品的技术优势,艾林吴德建立了一个电子目录。浏览者进入目录后可以看到产品的详细信息和图片资料。经销商可以通过网站来下定单,还能迅速了解新产品的情况,这样他们推销的范围就不再局限于以前熟悉的产品了。这一策略使公司每年节约1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公司盈利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以上事例说明有效地利用网络营销这一商务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赢利,营销环节是企业电子商务改造所需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体企业在营销环节上的电子商务改造一般需做好如下工作:

1.1建立企业网站

企业建设网站的方法很多,许多企业认为企业建设网站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工作,因此望而却步。事实上,企业网站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主要方式有这样三种:

1.1.1自建网站。这种方式花费最高,技术要求也最高。企业自己建设自己的网站服务器,将internet的光缆接入,使网民可以访问企业的网站。作为中小企业,不宜选用这种方式。

1.1.2服务器托管。就是将自己搭建的服务器放到网络运营商的办公场所,让拥有雄厚网络技术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负责网站的技术工作,而企业只是远程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更新。其费用大概为百兆网线接入年费用7000元左右,服务器的费用大约为40000元。中型企业可以选用这种方式。

1.1.3空间租用。即租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器的空间来运行自己的网站。这种方式不需要自己搭建服务器,只需准备网站内容就可。一般费用为100兆动态网站空间200元左右,但isp不同,费用相差很大。这种方式适合小型企业使用。其优点不言而喻。

企业搭建网站只是网络营销的第一步,为了使网站发挥作用,还需做好网站的推广工作。

1.2网站推广

互联网虽然内容很多,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许多信息,但是,互联网也有其“内在”的缺陷——内容庞杂、结构混乱无序!企业要使自己的服务、产品等不被淹没在这信息的海洋里,就需要进行网站推广,也即对网站进行宣传。

网站推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旗帜广告、电子邮件、论坛、新闻组、网上路演、传统方法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有许多是免费但却非常有效的。企业使用这些方法,关键是拥有掌握这些技巧的人才。

1.3网站交互模式的设计

将企业网站用做自己的营销工具,还要设计网站的交互模式,即企业与顾客交流的模式。在网上商店的经营模式中,顾客可以在线浏览产品,在线购物,在线支付。通过使消费者在线消费,企业可以迅速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营销费用,使企业实现赢利。

1.4以交互式网站为平台,组合其它的网络营销方式

比如利用网络提供客户服务、电子产品的在线下载等。当企业能以网站为中心,综合利用多种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企业的营销活动时,企业营销环节的电子商务改造就完成了。

2管理改进模式

对企业推行电子商务来说,主要问题不在于如何使用好现有的电子工具、应用程序,而在于如何对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现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问题都已解决,有些技术已日趋成熟。电子工具和应用程序学起来容易,理解也不难,但是管理问题不解决,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也只能发挥电子商务本身效率的百分之五,根本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利益。

电子商务企业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改进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组织改造模式和流程再造模式。

2.1组织改造模式

传统企业的管理由于工具的限制,使管理幅度相对较小,而管理层次相对较多,从而使企业呈现一种垂直型组织的结构形态。这种结构形态,由于大量的中层管理者的参与,使管理效率不高,而管理成本却居高不下。如果改变企业的这种结构形态,必然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盈利。

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企业内部网络,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成倍增强,基层人员通过简单操作,可以使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数据适时进入企业内部网络,高层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企业目前的运行状况,这种管理活动不需要中层管理人员的参与;借助于大型的经理软件,在总结企业运作的大量信息的前提下,软件可以进行周到地分析,协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做出决策,而不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召集中层管理人员共同决策。如此一来,中层管理人员就变得不再必要。企业将演变成为一个扁平结构的组织形态,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态,在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于是组织的电子商务改造就在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上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赢利手段之一。

2.2流程再造模式(bpr模式)

商业流程是指商业活动中物质实体从原材料供给到消费者获得产品的过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所产生的事务流。在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消费者向商家发送定单就该是商业流程的开始。接受定单后,按单生产,从原材料购进到产成品入库是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厂家发货或委托第三方物流(tpl)供货构成厂家的销售流程。消费者支付和厂家收取货款是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资金结算业务流程。

对实体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或再造,可以使企业更贴近市场,由于业务流程更加合理,产品的生产成本能够被成倍压缩,产品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更趋完美。

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再造是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合理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实体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改造的必要工作。

3erp模式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整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管理系统,它根植于早期企业生产管理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是适用于生产制造企业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企业借助于erp的生产和企业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按需生产,即没有定单就不进行生产,dell的需求触发式生产就是如此。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企业按单制造,不存在产品滞销的问题;二是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由于物料采购时间的规定性,使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可以始终维持一个较低水平,由于按单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也始终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三是可以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这些优点使电子商务企业为使企业赢利必须用这样的理念组织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4供应链管理模式(scm模式)

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的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论坛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指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商业流程的整合,它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从而为客户带来价值。它包括许多活动,如采购、原料处理、生产计划和控制、物流和仓储、存货控制以及分销和运货。

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效益,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客户服务水平、加快资金周转、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赢利。供应链理论是目前最流行的企业协同的方式,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有效的信息交互,可以更加快速生产的进行业务往来。正如当今流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用来改善与客户的关系一样,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用来改善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即如何与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业务往来的紧密联系和协同运作,如何既经济又准确地获得最好的策略资源,如何与其结成长期稳固的战略伙伴,及时供应原材料和半成品,更有效地参与自己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产品开发、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周期。

参考文献

[1]黄敏学等.企业电子商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2

abstract:integratedmanagementofenterpriseBusinessmodelinnovationcangreatlydeclinethelevelofriskintheprocessofinnovation,andpromotethesuccessofBusinessmodelinnovation.thispaperanalyzesthreedimensionofBusinessmodelinnovationandconstructsintergratedriskmanagementintheBusinessmodelinnovationprocess.moreover,itdiscussestheevalua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levelofBusinessmodelinnovationtakinguseofFuzzy-aHpmethod.ResearchresultsshowthattimedimensionaccordwithriskdimensionontheriskmanagementfunctionintheprocessofenterpriseBusinessmodelinnovation.theenterpriseBusinessmodelinnovationcompletelyanalyzesriskfactorsindifferentstagesandprovidesconstructivesuggestiononimprovingBusinessmodelinnovation.

Keywords:Businessmodelinnovation;integratedriskmanagement;Fuzzy-aHp;estimatedmode

0引言

互?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新技术经济范式,深入地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逐渐由产品服务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1,2]。商业模式创新也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破除限制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障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3]。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局限性与企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多元性,使得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否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正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辨识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及其组成,从集成的视角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化管理模型,提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控对策。既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可对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建议,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1集成管理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三维”研究框架

1.1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研究综述

从企业经营的逻辑角度来认识商业模式,主要涉及顾客价值主张、创造价值和传递/获取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并将其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概念化模型[4]、商业模式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5]和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步骤[6]。由此,构成企业经营的价值三角形[7]:①价值主张不仅要与目标顾客的期望相符,还必须得到价值创造伙伴的认同;②价值创造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协调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把各方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过程。③价值传递/获取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客户,并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三者间相互关联且彼此影响,价值主张对价值创造、传递与获取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获取高度相关,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获取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层面的系统变革,将涉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架构进行局部或者大范围的调整和更改[8]。据以上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对企业价值主张重新定位、价值创造过程优化、价值传递有效性和价值获取能力提升的全面塑造,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创新性、积极性与承受风险性的特点,风险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性[9]。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0]:一类是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结构、驱动要素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对创新体系结构面临的风险进行探究[11];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来评价商业模式创新风险[12];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子要素进行的风险分析[13]。另一类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风险评价。如从价值链角度对新商业模式中的制造和销售过程的风险进行了测评[14];从经济计量角度提出年度损失预期的商业模式风险分析法[15]。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以当前经济发展为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有以互联网经济为背景,结合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一般性研究[10,21],也有从多个方面对创新效果评估和结合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风险等特征对设计出的商业模式进行预评[16]。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从某个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从集成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显得不足,进行测评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还不多见。

1.2集成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三维结构

集成是指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功能,将2个及以上的单元(要素、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17]。风险集成管理是对面临各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处理的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集成理念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活动中。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系统工程问题的三个维度: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表示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18]。本文借鉴霍尔的三维结构和集成管理思想,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特性,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过程维、对象(风险源)维和风险管理功能维:

①理论界普遍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洞察价值提出价值主张、运营模式创造价值、营销模式传递价值、盈利模式获取价值这四个环节[19]。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获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由此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时间域的三个维度;

②“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等”构成了企业价值网络,在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共赢”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是风险的主要来源,结合企业自身共同构成了风险的对象域(风险源);

③功能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和处理风险等。该模型既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整体水平把控,又对商业创新不同实施阶段的每种风险对象(类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u价和处理,使时间域、对象域与功能域实现充分耦合,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以此作为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的理论框架。

2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类风险存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并由各种风险对象所致,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对象在创新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本质是利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各阶段的各个风险对象、各类风险进行整合,实施集中管理的过程,即建立基于过程维和对象维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层次模型。由于风险描述的模糊性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本文以上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建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模型,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1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组成

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均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带来冲击,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应由内部及外部风险构成。内部风险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环境风险和由政府政策变化引发的宏观环境风险[20]。三种风险按风险产生对象不同组成:①产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消费者风险、合作者风险、竞争者风险、供应商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或支付意愿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者风险控制能力弱或对新商业模式不认同而产生退出合作的风险;竞争者竞争力及模仿能力会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或削弱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企业成本,导致利润水平波动或下降的风险。②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指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本和创新成功率。③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技术成熟度、技术选择水平等因素易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21]。企业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与领导者精神构成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研发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具体如表1所示。

2.1.1顾客价值主张阶段风险组成

价值主张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向目标顾客展示其新价值主张[23]。从产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企业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24-26]。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来源于不断变化和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价值主张要体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且为顾客创造需求。其次,促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27]。从宏观环境分析,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鼓励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领先的美国,政府通过授予专利等形式保护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因此,企业价值主张的创新还需关注并积极运用相关政府政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新客户价值主张。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家的洞察市场、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价值主张创新尤其重要。埃森哲公司的Lindqr和Cantreu(2000)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的70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内部领导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28]。同时,企业的创新文化也形成创新价值主张的良好氛围。企业融资能力高低会影响价值主张定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会对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由以上可知,在客户价值主张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宏观环境包括政策风险中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企业自身方面包括财务风险中的融资能力,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因素;产业环境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风险。

2.1.2价值创造阶段的风险组成

此阶段是顾客解决方案制定并实施,企业专注于如何以某种方式创造价值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如何给顾客提供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的独特价值性和难于模仿性的关键资源,二是可持续管理和可重复活动特性的关键流程。在此阶段,通过建立独特的资源、资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协调与合作者的关系,运用关键流程转化为顾客价值传递给顾客。在实践中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或企业投入资金自主研发,嵌入价值创造活动中,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另外,充分运用各类价值网络资源,强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合作者的风险控制水平等,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运营、营销、财务等,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还会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如政府颁布政策、法律法规出台等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还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造价值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价值创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自身会产生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产业环境因素如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创造。宏观因素如政府管制风险等。

2.1.3价值传递/获取阶段风险组成

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传递和获取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一是如何拓展收入来源,二是如何控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产品组合重构改变和优化营销渠道等业务形式,增强客户体验,传递产品价值给顾客,提高其付费意愿,以合理的定价获取收入;成本结构包括商业模式运营所引发的所有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等,融资成本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逐步实现了供货、库存、销售等数据的融合,精准营销提高价值传递效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和竞争者的定价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赢利状况。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溢出效应,政府政策支持则会进行补偿,从而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且政府对所支持产业的产品服务的宣传,加速新商业模式价值传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会产生由于融资成本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影响到的营销、库存成本,产业环境风险的消费者付费意愿程度、供应商成本高低、合作者利益诉求和竞争者价格策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获取。政府政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

按照上述风险集成管理三维模型的思路,建立评价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风险集成管理评价模型从下至上,依次分为三级层次:第一层次,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不同过程的风险对象分别进行风险评价。首先,确定不同过程中不同风险对象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类型一般分为六种,分别表示为:R1是政策风险,R2是企业技术应用和研发的风险,R3是财务风险,R4是管理风险,R5是人力资源风险,R6是消费者需求和供应的风险因素,R7是竞争强度风险因素,R8是合作者的风险因素,其中,R1是宏观环境风险,R2~R5是企业风险因素,R6~R8是产业环境风险。第二层次,对实施阶段分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即对不同实施阶段的风险对象进行集成。第三层次,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过程-对象集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评价的结果按计算的分值确定风险级别。不同层次的风险水平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各层次中的元素用“H”标记出来。

2.2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模糊综合评价[29,30]

2.2.1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各层次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诸要素的权重,权重确定方法可表示为:构造判断矩阵,表示因素i相对j相对目标重要性),且具有以下性质:;

;。相对权重可表示为:

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各层次的权重分别为:相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整体水平,价值主张、创造和获取阶段的权重分别表示为,对于价值主张阶段的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同理,价值创造阶段的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表示为,价值获取阶段的风险因素权重分别为,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权重按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事件的排列序号依次分别表示,如价值主??阶段的宏观因素所导致的风险1,分别表示为,依此类推。

2.2.2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

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状况,选择若干个评价级组成一个评价集,即:U={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很危险}。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具体过程是:首先每位专家在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所包含的具体风险组成的基础上,对各具体风险组成指标数值实行标准化处理,保持指标同向性,为负向指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类型包含的具体风险重要性进行确定,即明确各具体风险组成对相应风险类型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不同类型风险程度从五个等级打分,打分范围在区间(0~1)之内,且打分总和为“1”。根据专家的打分,采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法分别确定各风险类型(最底层)的隶属度Rijk,表示第i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第j个对象的K种风险类型隶属级别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度,详细过程参照文献[16]。

2.2.3求各层次的评价矩阵

逐层计算各层次的评价,首先建立同一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的单因素评价Bij=wijk?Rikj,再分别建立商业模式创新同一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i=wij?Ri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2.4建立目标矩阵

建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风险集成目标矩阵B=(B1t,B2t,…,Bit)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

2.2.5模糊综合评价

进行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集,即权重向量w与模糊矩阵B的合成所得的模糊子集S为:S=w?B

由S=w?B得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的评估值,从而可以确定该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值,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6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集成水平评估分值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评估值可表示为:

在实际中根据评价结果,按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且可进一步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级别,从而由果溯因,从“企业、产业环境、宏观环境”风险对象角度分析,逐一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是哪种风险类型促使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风险类型,对风险组成内容明确的来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导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主要原因,整合企业现有的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风险类型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提供保障。

3结论

3.1构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该结构涵盖了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获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域、“政府、企业、产业环境”三方所构成的对象域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功能域三个维度,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域和风险对象域在功能域上的充分耦合,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效率。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成熟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27-02

前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国家经济、政治大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家们渐渐地发现曾经成功的经营经验与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一些竞争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已经无法应对新的竞争形势,过去企业的竞争优势渐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面对企业的这种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商业模式不同的定义,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的定义,即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对商业模式研究较早的timmers(1988)年认为商业模式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产品、服务、信息、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的源泉,从整个系统上给商业模式一个完整的定义。中国在学术方面对商业模式比较权威的定义为原磊(2007)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一、商业模式创新必要性分析

(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不仅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更是变成了企业竞争的焦点。原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迈克尔・邓恩将商业模式和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一个新兴企业,它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商业公式,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的立足的先决条件”,即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杨振勇也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高形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2005年经济智库(eiU)发起的调查中,有54%的首席执行官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比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更重要。

(二)同质化竞争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已经度过了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时期,正进入一个产品已经普及、需求相对稳定、行业增速基本平稳、利润维持在较低水平的行业成熟期。市场类型也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化为供大于求,同质化竞争成为大多数行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所谓的同质化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同质化在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竞争力等多方面也表现出了同质化的特点,同质化竞争不仅是企业进入微盈利的窘境,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沉重的成本压力。进行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突破这种同质化竞争的根本出路。

(三)知识经济时代要讲究经营智慧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的经济形式经过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历史长河,正式迈入具有21世纪知识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从技术转化为商业模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雷家(2008)认为现代社会是讲究商业模式的社会,只有讲究商业模式才是讲究经营智慧;早多数竞争者讲究智慧的时代,某个企业不讲究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不讲究经营智慧,只有讲究商业模式,企业才能通过商业模式来提炼、体现自己的经营智慧,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立足。但是只讲究商业模式不讲究商业模式创新也无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还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基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等,借鉴相关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去设计与竞争者不同的、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任何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的一项经济活动同样受到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之前,要全面地考虑到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不断进化的技术经济环境、竞争者和合作者组成的新的经营系统对企业创新造成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新技术的开发与完善,不仅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商业模式也使企业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得技术所带来的收益。不仅技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市场环境高度包容的特性,使得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源,提高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促进企业顺利地进行商业创新。从竞争者层面来讲,竞争者商业创新的压力也使得企业不断进行商业创新。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也直接拉动企业进行商业创新,这也是影响企业进行商业创新最主要的因素。

(二)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对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企业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首先,企业高管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习成为推动商业模式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家从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机会、选择合适的配置和整合资源的方式来达到减低商业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目标。企业家拥有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在不确定环境中发现他们面临的新的机遇,必要时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企业的目标,对企业所在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正处于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企业充分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自身资源能力,在准确的洞察机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无论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还是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是企业选择新的商业模式的前提。

三、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一)理念认知层面创新

商业创新要点首先在于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人力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理念认知的创新。理念的共同特点是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做事以及做一些新的事情,这是商业模式的本质及创新的精髓。新的理念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活力,是企业变革的动力,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商业模式的理念创新点的提出可能不是由企业家或管理者提出的,而是基层一线员工提出,但是这种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和管理者的理念的代表,这主要原因是基层一线工人是理念和行动之间的纽带。商业模式理念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密切相关,而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和认知模式往往体现在对动态环境的反应,在动态环境下,作为决策者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商业模式理念认知创新中不能学习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经验,因为那样会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同质化和刚性化,而失去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二)组织惯例层面的创新

商业模式理念认知的创新是通过组织学习改变企业家、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组织管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克服隐藏在商业模式之中的组织惯例或核心能力的刚性。为克服组织惯例和核心能力刚性,企业必须通过组织学习,强化风险意识,进行自我批判和行业内外的综合思考,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使技术和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组织惯例的创新同时还带来企业的结构、运作程序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与企业游行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重新组合定位,即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位。

(三)业务系统层面创新。

理念认知层面的创新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创新的共同作用使得组织能够实时地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重构,最终使得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组织惯例的创新为企业能力作用于资源提供了新的载体,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运作的基础。在企业完成组织惯例的创新后,结合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创新,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结论

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在竞争中能够打败竞争对手,摆脱企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对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和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理论结合实际,在现实大环境的背景下找到适合本企业的商业模式,突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能够实现企业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静,朱方明.成熟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9).

[2]田志龙,盘远华.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3]龚丽敏,蒋诗松.试论商业模式概念的本质、研究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5]沈永言.商业模式理论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6]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4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是1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的模式主要包含:企业—企业、企业—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3种。它正影响着社会出产方式、人们的糊口方式,一样也改善着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中国的电子商务应当怎么发展?咱们要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解决当前急亟解决的问题,并采用相应的策略举措,踊跃分析以及探索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胜利之路。

1、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1般是指通过internet网为代表的网络交易方式(电子商务至今尚未有1个统1的定义)。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于一九九六年一二月制订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这预示电子商务将成为2101世纪的主要贸易方式。未来的工业采购将普遍介入跨国界的网上竞争,这是由电子商务体现的1种虚拟市场。

对于于企业来讲,电子商务将实体的市场变为虚拟的空间市场,它1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另外一方面也使开辟市场变患上更易。网络营销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售货人员,二四小时全天候上班。网络交易,即便是在地球另外一端,市场也就在咱们的手指之间,因而,电子商务不但能开辟市场,而且能整合企业资源优势,降低本钱,提高品牌竞争力,增添利润,使各类企业大大受益。

电子商务模式按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企业—企业(BtoB)

按买方以及卖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以将这类模式分为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及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两种情势。

(一)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是1种最普遍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

在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这类电子商务模式中,需要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盘踞主动地位,买方企业先上网公布需求信息,然后等待卖方企业来上网洽谈、交易。这类交易方式相似于现在企业经常使用的项目招标方式。中国信息技术商务网()就是采取这类模式通过网上招标来获得商品或者服务。

二.企业——消费者(BtoC)

这类商务模式主要分为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于商务,及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一)卖方企业——买方个人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商家(零售商)出售商品以及服务给消费者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类模式中,商家首先在网站上开设网上商店,公布商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机能等,或者者提供服务种类、价格以及方式,由消费者个人选购,下订单,在线或者离线付款,商家送货上门的电子交易方式。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触及的网上商店与传统商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不需要昂贵的店面,不需要雇佣太多的人手,没必要有良多库存,而且当网上商品丰厚起来以及上网购物的人多了起来后,网上购物可以取得更多的商业信息,买到价格较低的商品,节省购物的时间,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货比千家”来购买商品。

(二)买方企业——卖方个人

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在网上向个人求购商品的1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类模式利用至多的就是企业用于网上招聘人材。如许多企业在中国人材盟网式上招聘各类人材。在这类模式中,企业首先在网上需求信息,后由个人上网洽谈。这类方式在现今人材活动量大的社会中极其流行.由于它树立起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络平台,使患上人力资源患上以充沛应用。

三.消费者——消费者(C—C)

该模式可分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以及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一)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这类电子商务模式是1种由出售商品的个人入网上发市动静,由多个买者竞价,或者与买者讨价还价,终究成交的模式。

(二)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

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模式是1种由想购买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由多个卖者竞卖,或者与卖者讨价还价,终究达成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

四.企业——企业——消费者(B—B—C)

B—B—C电子商务模式是B—B以及B—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整合。这类模式的思想是以B—C为基础,B—B为重点,将两个商务流程衔接起来,从而构成1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于策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在商务领域中的利用,是未来企业介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电子商务代表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它的推行以及发展不多是1帆风顺的,也会存在1些难题以及以及问题。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当前存在以及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下列1些问题:

电子商务观念后进,对于internet网上蕴含的巨大商机认识不足;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较后进,软件加密方面的钻研也较薄弱;电子商务需求范围不大;电信垄断致使电信资费太高。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祥和企业的经营状态看,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进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咱们应当踊跃应答:

(一)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期的挑战。咱们应当充沛应用各种手腕,鼎力宣扬网络以及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首要作用,增进居民以及企业转变观念,注重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动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二)通过行政于预、免税、降价等策略,扩展电子商务需求。发展电子商务,当务之急是扩展电子商务的需求。为此,咱们可参照国内外的1些经验,如咱们采取相似国外的1些电子商务的减免税、降价、行政干预等举措,则可大大扩展我同电子商务的需求,开辟市场,从而可进1步增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推行症结技术,充沛施展网络优势。我国应充沛应用以及施展现有的网络资源,尽可能扩展网络流量,规范交易信息施行产品或者行业标准,组织建设虚拟商厦,力争商业信息在数量、质量以及表现情势上能上1个台阶。1些技术前提好的企业应踊跃介入电子商务的开发以及推行利用。政府应激励。支撑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于电子货泉的安全性,商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应用投资计发、科研攻关、技术与产品引进等途径来解决。

(四)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钻研,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贸易是1种全新的商业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如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贸易的议免税,知识产权的维护,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纠纷的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且因为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终究定型,在其发展进程中既有自身的新进展,又有与现有体制的冲突,这给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带来必定的难题。因而,必需对于市场的发展维持高度的敏感,加强对于网络贸易的钻研,制定以及完美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以及法规,维护以及规范网络贸易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李俊江.论网洛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二00一,(七):.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物流模式;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石。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给我国起步较晚的现代物流市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B2C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市场的交易规模也在逐年的快速增长,2011年B2C网络购物市场占整个网络购物市场的份额达到23.2%,根据艾瑞研究的测算,到2015年这个比重将增加到40%左右。

在B2C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增长、B2C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占领网络购物市场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由于受到我国物流配送行业当前发展阶段、发展水平限制,物流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这样就促使一些有实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在选择物流模式时,面对自建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还是协作物流模式,很难抉择。

从国内外发展历程看,电子商务企业在寻找适应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目前主要以自建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这两种物流模式为主,以及在这两种物流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种模式——物流联盟,而经常提到的另外一种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是物流市场完全成熟、完善时所能达到的一种状态,从专业化的角度看其本质上属于第三方物流模式。

本文对这三种物流模式的定义主要是从电子商务物流的角度进行定义分析。在选择自建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和物流联盟这三种物流模式时,需要结合网络购物环境的现实背景,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应该从控制能力、物流成本、服务水平、响应速度、信息水平、服务对象、区域覆盖范围、专业化水平、选择风险性、销售资金周转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自建物流模式

1.1自建物流模式概述

自建物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而选择进行建设物流的运输工具、储存仓库等基础硬件的投资,并对整个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的一种模式。自建物流模式是目前国内综合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物流模式。

目前采用自建物流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资金实力雄厚且业务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例如全球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自身拥有一套功能齐全完善、一点也不逊色于实体企业的物流系统。第二类是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或大型批发企业经营的电子商务网站。这类企业由于已经在长期的传统商务中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只需将其加以改进、完善,就可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配送的要求。例如中粮集团,依托其传统交易环境下的配送网络,通过“我买网”开展其B2C电子商务,实现了北京市主城区及周边城区的全天配送。

1.2自建物流模式优劣势分析

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相比,自建物流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自建物流模式优势分析

在自建物流模式下,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很好地控制物流运作过程、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响应速度,得到及时有效的物流信息、加快销售资金的周转水平。

(1)控制力强。在自建物流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拥有对物流系统运作过程的有效控制权,可以通过内部行政力控制自建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同时可以加强供应链的控制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物流业务可以容易地与其他业务环节进行密切合作,可以保持企业系统内部的协调性、稳定性,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2)规范物流操作。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物流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良好的物流服务可以帮助消费者取消对购物过程中商品完好、准时抵达的沟谷之忧,同时还可能因此增加消费者对购物网站的回头率、带动销售业绩的增长等。

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关的物流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商品遗失、掉包、破损等现状经常发生,相关配送的保险金额有限,并不能很好地保护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自建物流企业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物流操作、有效监控物流运作活动,不断改善、提升物流运作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业务操作环节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

(3)反应快速、灵活。自建物流属于企业内部整个物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企业经营部门关系密切,以服务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主要目标,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在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特别是要求物流配送频繁的企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行政力更好地传达上级要求,自身的物流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及时的反应,可以更快速、灵活地满足企业要求。

(4)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由于物流系统属于企业的内部运作系统的一部分,可以与企业的其他系统的信息设备进行有效对接,在同样的信息系统下,物流系统可以与其它功能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可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商品的全部物流过程中信息状态、运作状态,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良性运转。

(5)加速销售资金的周转率和流动性。如果电子商务企业将其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提供代收货款的服务,这样会致使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资金回笼周期长,由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不成熟性、企业信用低等原因,时常发生第三方物流企业卷款、物消失等不良状况,这样会给货到付款业务比例较高的电子商务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周转压力。然而,电子商务企业在自建物流体系下,就可以迅速地实现销售资金的快速回笼,加快资金的周转、加快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发展。

1.2.2自建物流模式劣势分析

虽然自建物流模式具有以上优势,然而电子商务企业也需要认识到这种物流模式的不足。

(1)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虽然自建物流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但由于物流体系涉及运输、仓储、包装等多个环节,建立物流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占用资金较多,对于资金有限、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物流系统建设投资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服务对象受限。如果自建物流仅是出于满足企业自身的服务战略需求,物流系统的建设容易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客户资料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有客户资料,其他的电子商务企业不愿意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共享物流或共用一套物流系统,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的自建物流系统很难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社会物流功能。

(3)区域覆盖范围有限。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文风情、人口分布不同,电子商务企业自身通过自建物流的方式很难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因此,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一个子系统,很难实现大范围的覆盖。

(4)需要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自建物流的运营,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具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能力,否则仅有好的硬件也无法实现高效经营。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导致了我国物流人才的严重短缺,企业内部从事物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面对复杂多样的物流问题,经常是凭借经验或者说是主观的考虑来解决问题。

(5)风险大。由于物流并不是电子商务企业所擅长的领域,而自建物流需要拥有一套专业的物流系统,这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前期巨额的物流投入可能得不偿失,达不到最初的战略目标或降低成本等目的,反而拖累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的投入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致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造成企业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变大。

2第三方物流模式

2.1第三方物流模式概述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

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跨国企业管理物流的通行做法。按照供应链的理论,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业务外包给从事该业务的专业企业去做,这样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各种职能,都是由某一领域具有专长或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企业互相协调或配合来完成,这样形成的工业链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2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劣势分析

2.2.1第三方物流模式优势分析

在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经济背景下,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越性:

(1)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由于物流不是电子商务企业擅长的领域,也不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也构不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企业也把自身的主要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企业,这样企业就可以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业务。

(2)降低物流成本。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金周转;二是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等优势的发挥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3)提供灵活多样的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健全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物流设施和专业的运作能力,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带给消费者灵活多样的高品质服务,为客户创造更高的客户让渡价值。

(4)区域覆盖度较深。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规模效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在其优势区域加大物流网络的构建,使其更完善。因此,在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纵深扩大消费者对象范围。

从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看,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长远来看,采用第三方物流是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的物流模式的趋势。

2.2.2第三方物流模式劣势分析

在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环境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先进性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过程。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时,就意味着不能像自建物流那样可以对物流各环节的活动进行自如的控制了,物流的服务质量与效率不一定得到完全的控制与保证;在供应链中,由于过分依赖供应链伙伴,容易受制于人,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差,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相对增强。

(2)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配送、快递业务为主,然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该方面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设施设备落后,因此,在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操作的不规范性、服务意识差等原因,导致配送、快递业务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较差。

(3)响应速度慢。电子商务企业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后,相关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处理,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单独根据自身的促销、节日活动等制定完全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计划,而第三方企业也不会单独针对某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做出较大的调整;加上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使得沟通协调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最终的结果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电子商务企业做出反应。

(4)物流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并不能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往往网站上显示出来的物流信息滞后于商品物流过程中的真实情况,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不能及时掌握商品的物流状态。

(5)优势区域范围广度不足。在我国,仅中国邮政速递一家企业可以延伸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覆盖,即使在其业务覆盖区域往往也只是延伸到县域级别,这与我国网络购物消费者的广泛分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此,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家企业在全国布局,增加了物流的不确定性。

(6)资金回笼慢、有风险。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代收款业务,但是由于操作上的问题,代收款项往往不能及时回笼,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增加经营风险。甚至有些信用不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卷款、物消失的情况。

我国第三方物流总体尚未成熟,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缺乏合格的专业人员设计、评估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外包方的需求,成本节约、服务改进的优势在我国并不明显。

3物流联盟模式

3.1物流联盟模式概述

物流联盟模式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物流组建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且企业更易操作。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多家电子商务企业与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或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共同组建一个联盟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为了实现长期的合作而组合到一起的组织方式。

然而,由于客户数据属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资源,因此,在B2C电子商务企业中几乎很难找到物流联盟模式的案例,这点也是值得众多专家、企业家深思的地方,或许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在这方面开拓出一片天地。虽然在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家物流企业在配送几家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然而从实质上看,这并不是联盟的真正形式,这种合作的背后仍然采用的是一对一的合作方式。

3.2物流联盟模式优劣势分析

3.2.1物流联盟模式优势分析

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进行联盟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降低物流成本。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物流联盟模式的形式有效地降低自建物流所需的巨大成本,同时借助于物流联盟的规模、专业化优势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

(2)提高服务水平。在物流联盟模式下,组建的联盟企业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的资金优势,配置专业、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规范物流操作,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电子商务的整体服务水平。

(3)扩大区域覆盖范围。借助电子商务企业巨大的销售规模以及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联盟物流企业可以逐步扩大其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其物流网络布局,深化物流覆盖度。

(4)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联盟物流企业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组建专业化的物流队伍,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要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3.2.2物流联盟模式劣势分析

物流联盟模式并不是完美的模式,同样具有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初期选择成本高。物流联盟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件轻松的事,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建立有一套完善的选择物流企业的标准体系来衡量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需求。

(2)控制权问题。对于在物流联盟中的领导控制地位一直是合作双方纠缠的问题,谁也不想轻易放弃自己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

(3)合作方式问题。目前联盟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股权式联盟和契约式联盟,这两种联盟方式各有自身的利弊,这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4)合作稳定性问题。联盟的稳定性一直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解决的方式也存在多种情况,然而,面对风云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组成的联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战略调整,从而影响联盟的稳定性。

4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综合比较分析

虽然国外研究表明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是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的最佳模式,但这需要建立在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的基础上,物流一体化这种物流模式对于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还言之尚早,我们需要结合当前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认真比较分析自建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和物流联盟模式这三种物流模式,选出适合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

就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种物流模式:自建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和物流联盟模式,然而对于B2C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组建物流联盟并非一件易事,可以说B2C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表1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综合对比分析:

在表1对这三种模式的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了进一步分析比较:

(1)从稳定性和控制力的角度来看,自建物流是这几种模式中最是适合电子商务企业的选择,自营模式下的物流属于企业的一个部门,可以完全服从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企业可以更好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也可以随时监控物流的每个环节的信息;其次是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中的各个企业是经过慎重选择后筛选出来的,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监督和了解物流的主要信息;最后是第三方物流模式,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缺乏有效的稳定性,而且,物流的各个环节脱离电子商务企业的视野,电子商务企业并不能了解整个物流过程的运作。

(2)然而从经营的风险性角度来看,自建物流的风险性最高,因为投资兴建并运营物流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资,初期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对企业的资金链形成较大的压力。其他两种物流配送模式风险性较自营模式小得多,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人认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B2C电子商务企业以及参与电子商务竞争的物流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领域的发展实情,做出审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文龙光,余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1):74-75.

[2]高娟.论电子商务零售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物流科技,2010(1):32-36.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6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浅析

一、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将实体的市场变成虚拟的空间市场,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也使开拓市场变得更容易。网络营销不需要店面,也不需要售货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上班。网络交易,即使是在地球另一端,市场也就在我们的手指之间,因此,电子商务不仅能开拓市场,而且能整合企业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加利润,使各类企业大大受益。

电子商务模式按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企业(BtoB)

按买方和卖方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又可以将这种模式分为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及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两种形式。

(1)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以卖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最普遍的电子商务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电子商务

在以买方为主的企业——企业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中,需要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占据主动地位,买方企业先上网公布需求信息,然后等待卖方企业来上网洽谈、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类似于现在企业常用的项目招标方式。中国信息技术商务网(itecn.com)就是采用这种模式通过网上招标来取得商品或服务。

2.企业——消费者(BtoC)

这种商务模式主要分为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于商务,及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卖方企业——买方个人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商家(零售商)出售商品和服务给消费者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商家首先在网站上开设网上商店,公布商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或者提供服务种类、价格和方式,由消费者个人选购,下定单,在线或离线付款,商家送货上门的电子交易方式。

卖方企业——买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模式中所涉及的网上商店与传统商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不需要昂贵的店面,不需要雇佣太多的人手,不必有很多库存,而且当网上商品丰富起来和上网购物的人多了起来后,网上购物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信息,买到价格较低的商品,节省购物的时间,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货比千家”来购买商品。

(2)买方企业——卖方个人

买方企业——卖方个人的电子商务是企业在网上向个人求购商品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应用最多的就是企业用于网上招聘人才。如许多企业在中国人才盟网式。(jobs.com.cn)上招聘各类人才。在这种模式中,企业首先在网上需求信息,后由个人上网洽谈。这种方式在当今人才流动量大的社会中极为流行.因为它建立起了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平台,使得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消费者——消费者(C—C)

该模式可分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和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两种模式。

(1)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以卖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出售商品的个人入网上发市消息,由多个买者竞价,或与买者讨价还价,最终成交的模式。

(2)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

以买方为主的消费者个人——消费者个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由想购买商品的个人,在网上求购信息,由多个卖者竞卖,或与卖者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

4.企业——企业——消费者(B—B—C)

B—B—C电子商务模式是B—B和B—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的整合。这种模式的思想是以B—C为基础,B—B为重点,将两个商务流程衔接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是未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电子商务代表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但它的推广和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和问题。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当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对internet网上蕴含的巨大商机认识不足;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软件加密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电子商务需求规模不大;电信垄断导致电信资费过高。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看,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为了推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1)转变观念,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网络和信息在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居民和企业转变观念,重视网络贸易的发展,构筑推进网络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2)通过行政于预、免税、降价等策略,扩大电子商务需求。发展电子商务,当务之急是扩大电子商务的需求。为此,我们可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如我们采用类似国外的一些电子商务的减免税、降价、行政干预等举措,则可大大扩大我同电子商务的需求,开拓市场,从而可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3)推广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我国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的网络资源,尽量扩大网络流量,规范交易信息实施产品或行业标准,组织建设虚拟商厦,力争商业信息在数量、质量和表现形式上能上一个台阶。一些技术条件好的企业应积极参与电子商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政府应鼓励。支持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于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商务的安全性,政府部门应利用投资计发、科研攻关、技术与产品引进等途径来解决。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7

一、商业模式创新政策依据

商业模式创新,更容易在新生企业,随着新一代年轻的企业家们成长而发生。这是因为既有企业常根据经验决策或行动,使企业的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产生路径依赖的特点。在既存的企业,它的选择决策将受既有商业模式的约束,特别是那些成功的企业,更容易排除那些和当前模式不一致的可能模式。由于新生的企业大多是中小型新创企业,虽然它们创造大量经济、社会价值和就业岗位,但在我国金融体系和法律体系等不完备的条件下,其成长面临融资难等多方面困难。如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特点,决定它难以对初创阶段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服务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存在市场失灵。对消除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初创与成长阶段的资金约束,风险资本等市场的力量可以部分解决问题。但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短期逐利性、需要上市等退出机制、境外资本参与度高等特点,决定它在支持如下几大类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发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一)社会企业发展

社会企业(socialbusiness)是指利用自由市场的力量,实现其社会目标的企业。社会企业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创造并支持可持续、不赔钱、所有利润用于再投入实现其使命的企业,二是利润驱动、完全为穷人所有并经营,产生利润也全部归他们所有的企业。如2006度诺贝尔和平奖的主尤纳斯所创办的社会企业孟加拉乡村银行,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消除贫困为目标,通过给乡村贫困妇女的小额贷款,也已帮助数百万孟加拉家庭跨越了贫困线。尤纳斯所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开创了微型信贷产业,成为全球应对贫困问题的有力工具。可见社会企业很重要,但风险投资资本有短期逐利性的特点,决定它难以对这些企业提供支持,需要其他资金来源支持。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早期贷款资金来源,主要就是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

(二)难以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成长

风险资本投资企业,需要有退出机制,实行其投资收益,而这种退出机制,主要就是通过上市;但能够公开上市的企业毕竟是少量的,如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1971年建立,目前上市交易的企业也就几千家。绝大多数企业是没有上市机会的,而这些企业尽管规模可能不能成长到足够大,但它们对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率、促进产业发展、提示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如旅行社行业,现在由垂直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企业所主导,分工专业化程度较低及成本结构较高,正将开始为众多分散各地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旅游超市+地方专业旅行服务商的集散网络模式所主导。虽然这些旅游超市或者地方专业旅行服务商难以成长为一家能上市的大型企业,但它们一起却足以提业绝大部分的供给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我国旅行服务的水平与竞争能力。

(三)传统企业的转型

我国大量的企业,如食品、玩具、服装制造等企业,处于传统行业。这些传统行业中的传统企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也比较低。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减少,对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成本制造环节的许多传统企业的生存更构成严重挑战。这些企业要生存,就需要转型,或者将其目标客户市场转向国内,或者进入新的产业领域等。这些企业构成我国企业的相当部分,它们能否成功转型,对我国稳定经济、就业、产业升级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一般来说,风险资本是难以对投资这些行业或这些类型的企业有兴趣。事实上,即便可以,许多企业家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愿风险资本介入或者上市。

(四)新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的发展,总是依赖于新企业的成长、新产业的不断发展。新型产业中企业成长,代表新生产力的出现,也构成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是新产业,所以,这些行业里的许多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它们也常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或者企业并购的对象。目前,实力较强的一些风险资本有境外背景,如思科投资于一些新创公司,如果这些公司表现不错,再把它并购,为己所用。许多新产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希望能独立发展,但如果不引入资本,不快速成长,就可能死掉。如果代表我国未来生产力的优秀新型企业为境外跨国公司所并购或控制,对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甚至国家经济安全是极其不利的。

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有效支持,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有快速成长的要求使这种支持更为迫切。企业的成长可分为生命周期的若干阶段,包括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等。在信息经济时代,在许多产业中,能否快速成长也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条件。对许多产业,如许多软件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企业,甚至一些如物流、酒店等传统企业,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规模报酬递增。如软件的成本主要是最初的开发成本,每多销售一次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用的人越多,越便于交流文件和信息,它的价值就越大。每多一个新用户加入,对潜在的客户就更有吸引力。熟悉一种软件使用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一旦这种学习过程已经开始,它就形成客户转换成本,因为转用竞争者产品需要重新学习,可防止客户转用竞争者产品,导致客户被“锁定”,出现赢者通吃(awinner-take-all)的现象。正因为有快速成长的需要,特别在当今开放经济条件下面临国际竞争的环境中,使得我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快速成长要求,在初创或成长阶段所面临的资金约束等制约作用显得更为突出。

二、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对象与目标

(一)政策对象

正因为在促进我国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所以政府政策作用的对象是市场失灵的领域。主要有四类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一是社会企业,如孟加拉乡村银行或埃及Sekem那样的,它们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并推动社会进步;二是开辟了全新的产业领域,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的企业;三是那些能改变已有产业内企业模式,代表新的趋势,提升已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如美国西南航空;四是进行成功转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振兴的企业,如20世纪90年代的iBm那样的企业。

由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更容易随着新创企业和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而出现,因此,它们大多是中小企业。此外,由于我国目前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趋势是服务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向服务企业转型。因此,所要支持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将主要是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中小型和服务型企业。

(二)政策目标

政府政策目的是消除或祢补我国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这种失灵。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相对应,利用政策工具促进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通常来说,具体目的有四个:一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速新产业的成长,三是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国家经济安全,四是促进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亟需摆脱对投资长期依赖。经济增长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还有赖于微观供给角度的企业创新。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可以从微观企业供给方面,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政策工具

美国在1998年后,开始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授予专利,归在商业方法类里。但由于商业模式创新本身认定的模糊性及专业性,特别在我国法律体系本身不健全的背景条件下,使得用专利支持的方法会存在诸多争议。加之法律程序的复杂性及时间要求,可能难以满足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效性要求。因此,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如杭州已经在2008年率先开始部分实践的,运用如下政策工具的组合,可能会更有效。

(一)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税收减免

我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成长的一大约束,就是资金的约束,因此,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给予税收减免,这也是我国常用的产业或创新政策工具。如对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的“免2减3”税收政策,即前两年所得税免去,后三年减半。国家也可以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给予“免2减3”的税收政策。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相比技术创新更为系统和根本,因此,大多数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构不成商业模式创新,所以,所需支持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数量相比于高新技术企业会少的多。而且由于它们一般是中小企业,国家税收的减少也比较少,至少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税收减少应要少很多。此外,由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许多时候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如历史上沃尔玛、麦当劳等,常可发生在传统产业领域,所以它的适用产业范围更为广泛。即便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先的美国,它近年的iCt产业在经济中比重也就是3.5%左右,远不及健康服务业的6.8%。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非高新技术产业还占绝对比重的条件下,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支持更有意义。

(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基金

破除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成长中资金约束,另一种方法,是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如社会企业等,给予资金支持,或者通过贷款,或者通过股权的方式。在国家及地区层面上,均可以考虑出资成立商业模式创新基金,即支持促进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示范性社会企业。通过该基金每年分别从若干产业领域中,筛选支持数家企业。由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有3―5年时间一般可能成长起来,因此,5年后,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企业那里收回的投资,可以作为后续发展投资基金。不仅是提供资金支持,该基金还可以通过整合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学者和实践家,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所需的智力及其他方面提供支持,提高其成功概率及加速健康发展。

(三)商业模式创新平台建设

商业模式创新的知识生产、传播与普及工作也是重要的。因此,国家还可以鼓励支持这方面的活动,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会议活动,如高校商学院或经济学院的课程研讨与建设;二是进行师资培训,或资助结合一些战略性产业部门的研究;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互联网站信息平台,整理搜集的各产业或地区的典型案例,用典型案例示范,并进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等;四是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网络平台构建,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实践。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8

商业模式是近年来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许多创业者尽管能够识别很好的创业机会,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仍然无法成功创业创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未来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只限制在产品或服务,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从商业模式内涵、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评估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理清现有研究发展的脉络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创新;评估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商业模式作为专业术语出现以来,围绕商业模式的理论探讨逐渐兴起。目前,众多学者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很大的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商业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这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发现现有文献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

二、商业模式内涵的研究

商业模式的内涵具有复杂性体现在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研究者很难全面的去把握,因此也就出现对商业模式多种多样的解释,无法形成较为权威的定义。在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是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以及系统视角来定义商业模式的。

(一)盈利模式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盈利的角度去理解商业模式也体现了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Rappa(2000)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指导企业如何赚取利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并详细地描述企业在价值链中如何获取利润。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包含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框架,并在其中对参与者的利益以及利润的来源给予了很好的描绘。afuah和tucci(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依据,他们认为,企业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价值来赢得顾客赚取利润。itami和nishino(2010)认为,商业模式应该是一箭双雕,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利益与利润诉求,还要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运营结构

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企业自身、供应商、伙伴以及顾客创造价值,并且将商业模式看成是联结各商业活动参与者交易的平台。mahadeven(2000)认为商业模式的框架式由企业与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构成的。magretta(2002)将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结合,认为商业模式是描述企业如何运作的,并且以客户为中心为企业创造价值。mayo和Brown(1999)提出商业模式是为了创建竞争力强劲的企业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相互依存的关键系统进行的总体设计。

(三)战略方向

许多学者认为战略是与商业模式渐趋融合的。王伟毅和李乾文(2005)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有融合的部分,但是也存在着差别。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有序系统而战略是将战胜竞争对手,获取良好的绩效为主要目的。但在很多时候,商业模式是与战略融合的。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商业模式也是值得尝试的渠道。Dussontorbay(2002)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可持续收益流,创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李振勇(2009)认为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高效的,并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为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的整体解决方案。

(四)系统视角

morris等(2005)将商业模式的主要定义进行归纳分为三类: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并认为应用一种整合的视角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定义。osterwalder(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商业模式是一个概念性工具,它借助一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用以说明一个企业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企业向一个或多个顾客群提供的价值,企业为产生持续的赢利性收入所建立的架构以及移交价值所运用的合作网络与关系资本。

虽然学者们从多个侧面给予商业模式解释,但是本文可以发现在解释商业模式时逐渐倾向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这三种视角整合来认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用来描述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营结构以及战略方向的逻辑结构体系。

三、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早期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是将商业模式简单的罗列,没有突出关键要素。例如,Howitz(1996)提出了价格、产品、分销、组织特征以及技术五个要素。Donath(1999)认为,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是理解顾客、营销战术、公司治理、内部网络能力、外部网络能力五个要素。

近年来,学术界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逐渐倾向于将各要素之间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体系。比如:Gordijin等(2001)提出了e3value用于指导商业伙伴合作的价值网络建模,以及判断价值网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盈利能力研究。e3value的根本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以价值为主线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商业模式构成体系,并对体系中的价值交易活动建模,说明参与主体为谁提供何种经济价值。osterwalder(2011)提出九要素模型,具体包括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关系、成本结构以及收入模型九个要素。

本文认为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要么简单化,要么太过于丰富,还无法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准确、简洁、全面的概括起来。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参差不齐,但是也有许多交叉的地方,比如顾客,价值主张以及经济模式等,这些关键要素的重复出现,体现了企业在运营过程对哪些环节的关注度较高。根据王伟毅与李乾文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整合的进行分析,学者们对构成要素的研究大多来源于案例的归纳总结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案例,这样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理解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持续赢利并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就需要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持续创新。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两个维度来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研究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呈现多元化的现象。本文根据文献[12]、[13]以及[14]整理了主要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见表1)。

表1商业模式创新概念概览

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卢小平.广州汽车:后来居上[J].大经贸,2007(3)

作者简介:

金晶(1990.02-),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东门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由表1可以看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解释大部分围绕价值链、战略以及系统的视角来界定。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在研究视角上存在许多分歧,但这也为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二)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1.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

商业模式是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关键要素的,从这些要素入手来设计商业模式,也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渠道。例如,weill(2000)等提出的“原子商业模式”的概念,他们认为改变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并提出每个原子商业模式具有战略目标、营收来源、关键成功要素和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这四个特征,企业可以改变原子商业模式的组合方式来构成新的商业模式组合时,往往会忽略商业模式的整体性,这给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难度。osterwalder(2002)指出,在商业模式这一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顾客关系、核心能力、价值结构、伙伴承诺、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2.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

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活动构成的。按照其提出“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价值链将企业所有的利益参与者都纳入其中,再进行优化排列。企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价值链上某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上寻找利润增长点。企业也可以对价值链的某些环节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在价值链中,企业要处理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在衡量企业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对价值链优化整合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高闯、关鑫(2006)认为,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被界定在某一产业内)前提下,企业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函数,并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及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企业超额利润的有效地制度安排的集合。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足。学者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汲取了对商业模式定义和构成要素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但还很不成熟,并且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操作较少,缺乏实践的支持。从价值链和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固然很新颖,但是价值链和构成要素是由许多变量组成,这给管理者在实践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商业模式的评估研究

目前大部分的学者都致力于对商业模式定义、构成要素和创新等的研究,而对商业模式评估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很不成熟。Hayes和Fenngegan(2005)从创新(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创新)、经济控制、功能整合、供应链或价值链整合以及投入来源五个方面来对商业模式进行评估。本文根据morris等(2003)提出的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以及Dubossontorbay等(2002)使用平衡积分卡来评估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尝试建立了商业模式匹配度测量指标体系(见表2和表3)。

表2商业模式匹配度客观测量指标

总体来说,客观测量法所使用的指标虽然难以获得,但是其测量准确性相对较高;而主观测量法的测量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测量结果模糊不清。

六、未来的展望

商业模式的理解一直都没有明确,学术界无法给予正式的地位,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日趋增多,并且越来越深入,可见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不是只有修辞学而已。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定义、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的综述和

概括,也为日后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要想确立商业模式在理论界的地位,还需要学者们多多努力,来进一步解决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出现的质疑和争论。本文认为未来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准确界定商业模式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解释,拓展了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但不利于商业模式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厘清商业模式的定义,这会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等的研究带来直接的影响。

第二,现有研究对于商业模式评估的关注度不高。目前,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义、构成要素和创新的研究,为了形成对商业模式更加系统性的研究也应对其评估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本土化研究。对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且不够充分。中国的文化有其独特性,我国的学者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加以本土化,使商业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2]timmersp.Businessmodelforelectronicmarkets[J].electronicmarkets,1998(2)

[3]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4]张敬伟,王迎军.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5]mahadan,B.Bussinessmodelsforinternetbasedecommerce:ananatomy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J].2000(4)

[6]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matter[J].HavardBusinessReview,2002(5)

[7]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和未来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

[8]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1)

[9]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3)

[10]王水莲,常联伟.商业模式概念演进及创新途径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11]王迎军,韩炜.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9)

[12]郭毅夫,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及发展展望[J].企业活力,2012(3)

[13]欧阳峰,赵红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14]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

[15]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

[16]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作者简介: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9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新创企业打破在位企业垄断,进入市场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新创企业进入市场后,由于成本过高,其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重点讨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新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二、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1.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技术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当企业运用商业模式创新时,商业模式要素的投入可能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条件。根据osterwalder和pigneur(2011)的分解,商业模式由九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其中,核心资源是最需要得到技术创新支持的要素。商业模式中的核心资源要素是指让商业模式有效运转的关键资源,它既包括支持关键业务顺利实施的资源,也包括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的必要资源。

关键资源在保证核心业务实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技术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生产型企业中的产品供应业务还是服务型企业中的问题解决业务,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生产型企业中产品的设计可能需要技术的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可能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例如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的实施,就是信息技术支持下商业模式的变革。服务型企业中综合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先进技术尤其是智能计算、信息融合等的支持。保证核心业务顺利实施的关键资源不仅包括实体资产,如机械设备、it系统、物流系统等,也包括知识资产,如专利、技术研发人员等,还包括金融资产,如信用额度、票据等。这些资源都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其中知识资产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的体现,实体资产的技术创新是直接作用在资源上的,金融资产的创新可以借助征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这些资源通过技术创新的支持,从而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

关键资源在保证渠道通路顺畅、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稳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些平台或网络。例如,很多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就建立了在线社区,用来交流新产品的知识和经验。多边平台也是很多公司常用的关键资源,通过多边平台,多个相互依赖的客户群体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形成网络效应。这些平台或网络的建设往往需要运用到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大多是一些信息技术或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商业模式创新,由于物品与物品之间实现了互联,企业就可以在流程优化、客户体验、价值创造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变。

2.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作用。产品的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凝炼为“技术输入——实施——经济输出”,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必须通过实施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输出。而产品技术创新的实施主要是产品创新价值的实现,包括价值定位、价值主张和价值保持三个层次。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往往只需注重价值定位,此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新技术还不熟悉,还处于客户体验阶段,此时企业只需要做好价值定位增强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可得性,就能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当企业新产品的价值定位获得成功之后,客户对技术创新的价值认同度会越来越高,同时客户也会提出新的价值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此时技术创新进入下一阶段。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由于技术扩散,企业与企业之间将会陷入技术同质化竞争的局面,以往通过价值定位获取的客户将会被同行业的竞争者所分化,此时企业会面临技术创新投入高而经济产出低的情况。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进行新的价值创造,而传统的以锁定消费者为目的的价值定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价值创造的要求。在此阶段,企业要通过其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实现日益同质化的产品技术创新,而价值主张的主要手段正是依赖于商业模式创新。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研究表明,商业模式是为了从技术创新中获取价值而构建的企业运营逻辑架构,商业模式是连接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桥梁,是二者之间的协调与转换机制。

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技术瓶颈,而要突破技术瓶颈通常需要依靠强大的技术投入,开发更多具有风险性的新技术,甚至需要依赖更多原始创新的技术,如共性技术等。然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企业无法投入过多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此阶段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新创企业往往也无法承担;此外,新创企业研发共性技术更是不太可能,因为共性技术需要的研发投入很高且外部性很强,靠单个企业很难完成。因此,在技术创新的第二个阶段,要想通过巨额的研发投入进行高风险的技术创新以突破技术瓶颈对新创企业来说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对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价值最大化主张,才是新创企业的明智选择。当技术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商业模式创新在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上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生产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生产型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生产型企业在创业初期的产品技术创新,会使公司迅速崛起。然而由于该阶段支持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的技术,而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仍然很难在技术革新上与大型企业竞争。另外,技术创新是很容易扩散的,因此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经营模式虽然使得自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这种优势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当进入发展期以后,新创企业就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来避免在位企业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的模仿,从而确定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而进入成熟期后,企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此时可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同时开发出相关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并且使得每个系列的产品都在相应的技术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技术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苹果公司。

(1)创业初期的技术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初期是通过对传统电脑的改进而成立起来的。当时像iBm、惠普等大型企业生产出来的电脑大多是没有显示器的,并且非常庞大,只能用于商业用途。1976年,苹果的设计师充分利用电视的显示功能,通过射频转换器,实现了主板和电视的完美结合,并且通过使用动态的Ram改进,使得主板的尽寸显着缩小,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一代个人电脑——applei。1983年11月,苹果公司又将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应用于个人电脑上,从而使电脑界面由以往的字符型界面变为图形界面,并开发出了麦金塔电脑。然而,麦金塔的成功只是短暂的,因为他不得不面临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企业的竞争。微软公司从苹果公司麦金塔的GUi中受到启发,了拥有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将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于iBm、惠普等大型计算机制造商生产的个人电脑上,使得windows与廉价的pC复制机组合起来,而组合起来的产品价格比麦金塔便宜很多,最终麦金塔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苹果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举措就是2001年推出了标志性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ipod产品。ipod的创新之处并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创新,它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这款播放器与itunes软件实现了融合,而itunes软件提供ipod与苹果的在线商店进行无缝对接,用户通过苹果的在线商店可以购买并下载音乐库中数以万计的音乐。苹果公司意识到消费者除了需要能够收听音乐的播放器之外,更需要能够便捷的搜索、下载音乐的服务。苹果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几乎与所有的大型唱片公司合作,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网上音乐库。因此,苹果公司能够将ipod的价格卖得比竞争对手更低,因为苹果公司可以通过销售在线音乐赚取更多的收入。可以看出,ipod设备、itunes软件与在线音乐商店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完美结合。

(3)成熟期的技术多元化战略。如果说苹果公司的产品在创业初期只局限于电脑产品的话,那么在二次创业时期,苹果公司还开发了以ipod为代表的数字产品。而进入成熟期后,苹果公司又开发了以iphone为代表的通信产品,同时在数字产品方面,除了继续开发ipod系列产品之外,还开发了ipad系列产品。在数字电视方面,苹果还推出了appletV,这是一款高清电视机顶盒产品,用户可以通过appletV在线收看电视节目,实现了数字家庭模式。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成熟期之后的创新战略仍然是技术创新,但是它的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系列的产品,而是一种技术多元化战略。

四、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交互作用

1.服务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演化路径。对于很多服务型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在创业初期,新创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吸引传统模式下的消费者,使新创企业在市场上得以生存。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仅仅是依赖于现有的技术平台展开的,这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尚不明确,创新的效果和对技术的需求程度都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新创企业资金不足,因此不可能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涉及到技术创新领域。当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时,在位企业也有可能学习新创企业的商业模式,改变已有的经营模式,实行商业模式创新。此外,一些新成立的企业也会效仿新创企业的成功模式,开始与新创企业竞争。

新创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受到技术平台的制约,而此时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以在限制商业模式继续创新的技术瓶颈上寻求突破,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并确立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在成熟期,由于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影响,使得新创企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由于新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单一的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创企业在成熟期的发展,此时可以寻求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因此,服务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演化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

2.案例分析——阿里巴巴公司。

(1)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之初从事的是B2B的电子商务业务,当时电子商务平台在国内发展还比较缓慢。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大多是针对大企业的,但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则认为,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能承担巨额的广告费,在信息渠道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他们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相反,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很难获取必要的商业信息,更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客户,他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于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交易平台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不直接参与商品的买卖,只为买卖双方提供贸易信息和贸易平台,收取会员费和增值服务费的业务。阿里巴巴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创新给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阿里巴巴的网络技术在初期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他们也没有进行任何技术创新。

(2)发展期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混合创新。为了完善电子商务体系,阿里巴巴于2003年成立了C2C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该举措是又一次的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一种特殊需求的满足,即青年群体的创业需求。淘宝网为很多的青年提供了创业平台,只要注册成淘宝会员,就能在淘宝网上成立商铺,销售自己的产品。

处于发展期的阿里巴巴继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又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模式创新,这是因为这段时期现有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阿里巴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C2C电子商务市场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以及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针对此问题,阿里巴巴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专门用于解决此问题的内部技术部门,开发出了两款产品,一款是作为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的支付宝,另一款是作为网页嵌入式即时通讯工具的阿里旺旺。支付宝的开发涉及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缓存(Cache)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主要是用于解决C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对于卖家的不信任问题。阿里旺旺的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沟通的信息不畅通问题。

(3)成熟期的商业模式多元化战略。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标志着该公司已经走向成熟期。此时,阿里巴巴开始了市场多元化战略。200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云计算,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资源重构及存储服务外包的商业模式。2010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大物流计划,开始进军物流业,整合了多家专业物流公司的基础设施。2011年6月,为了配合大淘宝战略的执行,阿里巴巴将淘宝网拆分成三家独立的子公司:淘宝网,天猫商城和一淘网。其中淘宝网仍然是传统的C2C电子商务业务;而天猫商城则变为专门针对优质品牌的B2C网站;而一淘网提供的则是一种搜索各类商品的全新服务体验。在中国众多团购网站风靡之时,阿里巴巴也看准时机,推出了聚划算团购服务,同时邀请知名品牌的商家加入团购计划。同时,阿里巴巴利用其电子商务网站积累的数据和信息优势,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计划,即阿里金融。综上可知,进行成熟期之后,阿里巴巴开拓了各方面的业务,包括物流、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等,这些服务模式实质上也是商业模式创新,只是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更加多元化。

五、结论

企业主要商业模式篇10

关键词:建材家装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选择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应运而生,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成熟,逐步形成处于网络环境、传统环境之间的新型营销模式,并在一些行业运用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建材家装行业由于其产品特点、客户消费特点、电商营销难点等因素,建材家装企业电子商务运营起步较晚,在运用规模和普及程度上都十分有限,如何选择适应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成为建材家装企业新的焦点和难点。从建材家装行业看,部分企业在选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产生了宝贵的经验或教训,但总体看,建材家装企业在选择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方面并不成熟,尤其是与自身企业匹配方面欠妥当,从而导致电子商务运营对整个建材家装行业的营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不明显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分析建材家装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希望能够为建材家装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提供一定的帮助,为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意见。

二、建材家装企业现行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建材家装企业在设计、材料生产、加工、安装、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环节引进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并且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整个行业的电子商务市场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建材家装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主要有企业自建直销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一)企业自建直销模式

目前,大部分知名的建材家装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于宣传企业、展示品牌、销售产品等,具有直接掌握终端消费者资源、提高顾客认知度、培养消费习惯、积累运营经验的作用。这类企业比如tata木门、曲美家具、贝尔地板等。部分企业特意专门设立了的电子商务运营部门,但是,目前整个建材家装的运营状况是不均衡的,很多现有的网站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网络查询功能简单,用户不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响应等,导致不仅得不到电子商务运营的预期效果,而且还增加了运营成本,加大了获取用户的难度。从建材家装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只处于“商务电子化”的初级阶段,只是为了建站而做电子商务,而不是为了销售盈利和获取客户来对电子商务进行深度运营,可以说是建设的多、经营的少,投入的多、回报的少。部分企业的自建直销网站只停留在静态网站建设的水平上,只起到宣传公司和展示产品的作用,交互性、操作性、功能性不强,没有开展产品直营、活动促销、客户调查、产品反馈、关系管理等,没有直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利润额。

(二)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泛指独立于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和需求者,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按照特定的交易与服务规范,为买卖双方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供求信息与搜索、交易的确立、支付、物流”。建材家装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具有降低运营成本、避免重复投资、减少资源浪费、强化资源整合的作用,以致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成为主流模式。按照其业务范围、服务地域范围及一些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建材家装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按地域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中国建材家居网、中国家装网、中国建筑装饰网,齐家石家庄家居网、石家庄建材网、广东建材网等;按行业分为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如中国厨具网、土巴兔装修网、木业网、爱有窝装修网,京东网、亚马逊网等;按照运营商来划分包括行业主管或官方部门建设的综合性营销平台和网络服务公司及其他投资人创建的网站,比如方维家装、土拔鼠、六装网、好工长网等。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优势是消费者体量大,聚集效应明显,较易引导消费习惯,获取消费客户,劣势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三)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络技术下的新型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通过移动设备媒介与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连接及互动。

1.具有灵活性。移动电子商务有效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制约,推动电子商务交易更加便捷,消费端(需求侧)从单一、固定的选择电脑平台操作转向具有多选择、能移动的移动电子商务转变,提高了交易效率。

2.具有方便实用性。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应用对移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如条形码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模拟体验技术等。如条形码技术的使用,用户只需用移动端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就可以通过检索到相关信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使用群体广泛性。移动电子商务潜在消费群体巨大,我国的移动终端用户增速较快,并已超过电脑上网的数量,所以潜在消费群体更有待进一步挖掘。

4.技术优势性。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进行数据传输,而移动网络终端的技术的优劣更关系着电子商务交互的速度和质量,与传统的交易平台相比,移动电子商务终端技术进步较快,更新速度频繁且费用较低,所以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三、电子商务模式选择分析

很多因素在影响建材家装企业对电子商务模式类型的选择。本文将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支持因素、竞争因素、需求因素。

(一)支持因素

支持因素指企业本身是否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如企业的经营类型、信息化程度、供应链的构建能力等。

1.从企业的类型分析,经营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商业企业、制造业企业和服务咨询类企业,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可以进行电子商务运营,创造价值,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运营中存在不均衡问题,如建材生产类、经营类企业客户相对稳定,可直接进入网上销售,但需具备一定配送条件,信息咨询服务类企业的客户不稳定,但可以方便的运用电子商务转移产品,提供服务。

2.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分析,信息化程度是电子商务运营的基础,决定着电子商务运营的质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稿,就可以在较高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反之,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运营创造必备的基础条件。

3.从供应链的构建能力分析,供应链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对供应商、制造商、运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等各相关联的组织组成的链条关系。如果具备较好的供应链构建、维护和管理能力,就能通过电子商务运营,使供应链各方联系更快、更精确、更便捷,并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获取客户需求和管理决策支持。

(二)竞争因素

波特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五种力量分别为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而建材家装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运营,创造价值,促进企业发展时就会面临竞争,从选择电子商务模式角度出发,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同行业竞争、潜在竞争、替代者的竞争。

1.同行业竞争。主要是企业所面对的最强大的一种竞争力量,在建材家装行业而言,每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一般都会面临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竞争,在竞争的作用下,强者恒强,弱者更弱。因此,选择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极为重要,不同的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同业竞争对手。

2.潜在竞争。潜在竞争对手是指暂时对企业不构成威胁但具有潜在威胁的竞争对手,在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中,出现了众多能够克服行业壁垒的企业、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整合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所以对潜在进入者竞争进行分析对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3.电子商务运用的普及和发展,对电子商务运营的企业越来越多,同行业甚至是跨行业替代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品细分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综合类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产品交叉越来越明显,这对企业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有一定的影响。

(三)需求因素分析

所谓需求因素是指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与客户是否有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其主要决定因素为企业目标消费者的特征。

1.企业目标消费者的特征。目标消费者是企业产品、服务的直接使用者,消费者的需求也直接决定着购买目的、意愿和决策。所以,目标消费者的情况对建材家装企业是否对电子商务进行运营,以及面对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何种电子商务模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建材家装企业的目标消费者有较强的意愿通过电子商务满足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就对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运营是有利的;相反,则不利于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工作。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不仅要了解目标消费者运用电子商务的意愿强度,而且要更细化的研究目标消费者选用何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喜好程度。

2.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对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认知、理解、期望、重视程度,以及对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意愿,这对企业利不利用电子商务和选择何种电子商务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高、理解较为深刻、实施意愿强烈,那么就对企业电子商务的运营和发展就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企业与目标消费者的交易标的。主要包括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消费者市否运用电子商务媒介进行消费,而且一些产品与服务的特性决定了电子商务运营的具体模式。企业与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共同需求是操作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内容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6):76-77.

[2]黄永稳.我国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3]张建国.B2C电子商务企业运营问题分析与改善[D].天津大学,2013.

[4]曾建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问题与管理策略[J].商业时代,2014(2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