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污染相关知识十篇环境污染相关知识十篇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6:18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1

摘要: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需要许多人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不断研究、实践,进一步推进环境教育的活动深入开展,为培养本世纪高素质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的新型人才而探索。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渗透;环境保护

说到“环境保护”,不少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是套话、老话。的确,环境保护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各种现象表明确实有再提的必要,因为现在仍然存在只顾发展,不顾环境的现实。学生必须在接受化学知识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渗透环境教育。

一、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为了让环境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在不断地改造环境,扩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这种人为的改造和利用,可使环境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的需要,但也造成了人为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而,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正式向环境问题宣战。与此同时,我国也制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中共中央批转《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通知中也指出:“普通中小学,也要增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内容。”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第5章第30条也明确规定:“教育部门要在大专院校有关科系设置环境保护必修课或专业;在中小学课程里,要适当编写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可见开展环境教育,也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环境教育化学教师责任重大

从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淡水缺乏、土地沙漠化、植被减少、生物种群灭绝、有毒化学品等方面来看,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上看,有约70%属于化学物质。因此,解决这些污染问题,消除或减少这些污染物的危害这一任务,就落在我们化学老师的肩上。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提高认识,提早动手,加强对学生环境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一氧化碳》、《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这也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化工产品、化肥、农药、杀虫杀菌剂、装饰材料、塑料等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多了解这些污染物的产生、性质及危害,以便主动地去预防或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及自身的毒害。

三、化学课堂进行环境知识教育的有效举措

1.利用化学课堂讲解环境保护知识。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有着某各内在的、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是化学元素,人体本身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60多种元素的含量与地壳及海水中这些元素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同时,可以介绍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如钙、硒、铬、锌等元素与视力的关系;铁与人体的健康;镁、锌与人体的健康;远离铅污染;买环保电池,防止镉、汞污染;选无磷洗衣粉,别让江河湖泊再流泪;氟、碘与人体健康;氯与生命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懂得什么叫环境;环境与人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发展史;污染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等。同时,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本节中有关大气、水体、土壤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进行全面学习。也可适当介绍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和污染现象,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和危害,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初步确立起环境问题的确严峻的思想。

2.利用各种活动开展环境知识教育。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增强对人们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世界有关组织及我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7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还有“爱鸟日”、“土地资源保护宣传月”等。结合这些活动,可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讲述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环境质量调查报告”、参观了解当地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清理街道和校园的卫生死角”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境,感受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树立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积极主动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

3.利用身边事实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由于目前环境污染仍普遍存在,人们所处的环境随时都有较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或环境污染物。而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污染,学生因身临其境,深受其害,因而结合环境污染事实,进行环境知识教育,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城市近几年汽车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城市大气中Co、烃类污染物含量急剧升高,这些污染物经过一系列转化,进一步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人们的眼睛、呼吸系统受害等。再加上发动机、喇叭等造成的噪声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4.利用教学过程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在《硫酸》这章中,结合二氧化硫、硫化氢、三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雾等对环境的污染,列举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的形成,都是由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硫的积聚与飘尘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数以千计人的死亡,同时指出中国二氧化硫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达2300万吨,1995年已有三成国土淋酸雨,中国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已接近当年国民经济总值的2,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氮、硝酸》一章教学时,可结合大气的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等,强调由于汽车、摩托车的增多,空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并结合当前市政府出台的淘汰助动车,停止发放摩托车等措施分析其原因及重要性、必要性。同时进一步结合当地实际,指出大气的污染已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存,已影响到了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平衡计分卡

1引言

近些年来频发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的现象,不仅引起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思考,更引发人们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管的深思。审计作为监督我国各项制度运行的一把利剑,也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一些环境项目的合规性审计上,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不能对大气污染起到防治的效果。随着治理大气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如何保证大气污染相关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做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并且减轻环境污染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以期带动整个环境绩效审计的变革。

2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总体情况

2008年,审计署对41家央企2006~2007年进行节能减排的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的重点落在企业的能源消耗上,如二氧化硫和需氧量。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电力企业的脱硫设备是否有效运行,对燃煤后的二氧化硫排放状况进行了审查,包括脱硫工程建设情况、脱硫设施运行情况、新建项目的脱离设施配套情况、企业脱硫电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针对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并于2009年、2011年、2013年进行了4次公告。总的来说,中央一级的审计机关对二氧化硫减排相关的审计技术方法渐渐趋于成熟,而且审计频率趋于常态,就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来看,几乎是两年一次。

3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现状分析

首先,划分审计范围时科学性不足,没能针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性质进行审计。从已经披露的审计结果报告和案例资料来看,目前是审计主要是针对点源进行,没有将被污染区域放在审查的范围内,审计结果仅显示点源的污染控制情况。也没有进行非污染区域的对比调查。其次,目前主要是用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别评价污染治理设施的效果,没有将技术经济指标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活动涵盖的内容烦杂、空间跨度大、历时久、综合性很强,所以,很难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在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中,有很多项目无法用货币计量,因而无法满足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基本假设,所以无法用常规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同时,因为审计人员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衡量,单纯靠经验,也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审计报告。最后,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专业知识掌握牢固,还需要懂生物学、环境学等环境专业知识。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学历背景单一,主要集中在财会方面,缺乏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所以造成审计人员无法达到专业胜任能力这一要求。而且,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无法充分有效的利用审计软件,从而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4完善我国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建议

4.1提高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不仅是普通的绩效审计,更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知识甚至工程知识,而目前我国的审计人员多数只是具备财务审计知识储备,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未包括大气污染相关内容。因此,国家可以建立大气污染环境专家组,辅助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帮助审计人员以更加科学专业的眼光进行审计。同时,对经常进行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再教育,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

4.2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使用和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大气的监测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专业数据库,国有检测点和各省监测点都会实时大气环境的变化。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握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有效工具。同时,国家可以投入资金,对现有计算机审计软件进行再开发,拓宽功能,争取形成一套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在线测评系统,在减轻审计人员工作的同时,增强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3建立一套有效的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指标

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把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分为4部分,即有关财务的指标、客户的指标、内部流程的指标以及学习和成长的指标。在进行基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时,我们可以将这4个指标的内容进行细化,紧密与大气污染的主题相结合,使审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审计调查。在运用这套体系的过程中,要将4个方面的指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客观的评价该被审计单位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并且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减指标,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4.4开展对大气污染环境绩效审计的跟踪审计

众所周知,一般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多涉及资金数额大、周期较长,且大气监测数据具有不断变化,时效性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追踪,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重视和有效利用环境绩效审计,达到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保证所监督的区域不再受到过量污染物的侵袭,保证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水平内,监督污染排放企业的环保机制有效运行。并且,在进行环境绩效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对四个指标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不同的侧重点,让环保资金的分配更为合理,达到效益最大化还我们的生存环境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兆东.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式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5).

[2]张玉斌.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访上海市审计局总审计师林忠华[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3

1、教学内容:家乡的污染和防护以及爱护美丽的家乡

2、内容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家乡的污染和防护以及爱护美丽的家乡指的是家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了破坏和污染,具体表现在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声污染三方面,了解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能采取什么办法来爱护我们美丽的家乡;其核心是认识污染和情况,了解相对的改善办法,理解它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找出能改变或者改善的措施;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认知是哪些污染了家乡,通过图片,视频,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与说明

1、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污染情况;

(2)、小学生能做到的减少污染的办法;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目标说明:

(1)、了解家乡的污染情况指的是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家乡在被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音污染。

(2)、小学生能做到的减少污染的办法指的是认识一些作为中小学生能做到的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指的是在学习中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其从内心深处来爱护环境。

三、教学问题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污染对我们的影响认识不全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不错,学生的相关了解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收集一些漫画、图片、视频,让学生眼见为实,真实的了解这些方面。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家长风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1、我们的家乡云南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他的风采。

2、如果要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家乡云南,你会说?

(青山绿水、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活动二:大气污染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大气污染的情况

师生活动:

1、同学们,我们的家长非常美丽,但是在家乡飞速发展的同时,家乡的环境也在遭受着污染和破坏,你知道有哪些污染?

(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声污染)

2、什么是大气污染?

(即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

3、你看见过那些大气被污染的现象?

(工业废气、生活废气、汽车尾气)

4、大气污染还会引发雾霾现象,你知道雾霾吗?

(观看视频,了解雾霾)

5、家乡的大气被污染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阐述所言)

活动三:噪声、水土污染

设计意图:了解噪声、水土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1、家长的环境污染不止大气,还有噪声污染,想一想噪声污染有那些危害?

2、噪声污染确实让人烦恼,心烦意乱,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但让我们更痛惜的是水土污染

3、你知道哪些水土污染的现象?

4、漫画欣赏:毒苹果(你怎么对待环境环境就会怎么对待你)

5、面对这些情况,你有哪些好点子,来改变、改善它?动一动脑筋提出你的建议。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4

我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化学知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耗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民用燃料产生的废气、烟尘等导致大气污染物猛增,主要有:碳化物(如Co、Co2)、硫化物(如So2、H2S)、氮化物(如no、no2、nH3)、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酮、焦油)等。据最新统计,现在每年仅Co2的排放量就达5×1012kg,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分别对这些与大气污染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教学。

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时,除了给学生介绍空气的组成,教师还应列举各国出现的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说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来源和危害。

在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指出空调、冰箱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有增无减,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威胁人类的生存。

在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时,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据专家评估报告表明,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二、与水污染有关的化学知识

水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及工业排放的废液废渣。造纸、冶金、化工等工业重金属可溶盐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的倾倒,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是水体污染的原因。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人类及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水体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所产生的酸雨会使湖泊水变成酸性,使湖泊中的铅、锰及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大,引起水生物群落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严重时可使湖泊中的鱼类大量死亡。如,美国纽约东北部的阿几隆达克山区214个湖泊中,pH值在5以下的已达半数之多,82个湖泊已无鱼类生存。酸雨浸渍了土壤后,使铝元素和金属元素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及人体健康。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事实证明,污染一个水域只要几年时间,但对污染的治理,人类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讲“水资源危机和污染”时,给学生介绍发展中国家约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面临水危机,其中有3亿多人处于缺水状态中。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匀,水污染加剧,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进行有关“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在化学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与土壤污染相关的化学知识

城市和工业污水的灌溉,工业废渣、垃圾的堆放,化肥农药的滥用,森林的砍伐引起的水土流失,使得土壤的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1993年,安徽某地因灌溉工业废水引起的土壤污染,使1000多亩水稻颗粒无收。因此,在学习“化学肥料”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千百来,我们的祖先对土壤的态度是尊重和爱惜的,中国人要知道怎样保护土地。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5

1.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输变电设施造成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是指“输变电设施产权人、管理人(污染者)因污染行为,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或者所有权、用益物权等财产权,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如《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根据上述规定,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即在受害人有损害,污染者的行为与损害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不论污染者有无过错,都应对其污染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其构成要件分析如下:(一)环境污染行为。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行为主要是指输变电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音等存在超标,造成损害。(二)损害事实。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损害事实是指受害人因接触或暴露于被污染的环境中所受到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它是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三)环境污染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由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不以污染者的过错为要件,所以因果关系就成为决定责任的基本条件。在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就是要认定输变电设施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是否因污染导致受害人产生损害后果。

2.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环境污染涉及到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环境侵权纠纷中因果关系证明困难,受害人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取证的手段,要缺乏科学知识和资历的受害人负担所有的事实性因果关系的证明是不公平的,所以环境侵权纠纷中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如《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便将“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本应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即由污染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电力设施

环境污染法律风险防范根据上述分析,作为输变电设施产权人、管理人的电网企业要合理地规避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法律风险,应当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依法进行输变电设施建设电网建设项目必须取得规划、审批手续,确保工程项目本身的合法性。由于输变电设施环境污染案件,经常以相邻权纠纷为案由进行诉讼,输变电设施产权人、管理人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电力设施建设和用地的合法性。输变电设施建设者应注意办理电力设施用地手续及电力设施施工建设手续,具体包括土地预审、土地拆迁补偿、土地使用证和临时用地手续,依法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使用许可证等。电力设施的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严格执行电网建设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要做好电网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审批制度、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并取得相关文件存档。在建设前,输变电设施建设单位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输变电设施建设完工后,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同时投入生产。同时,输变电设施从规划、选址开始,应避免、预防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做好环境因子的检测分析在输变电设施运行过程中,输变电设施产权人、管理人应当做好输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音等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了解和掌握输变电设施周边环境,做好环境因子监测点的设置,及时掌握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音等环境因子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防护措施。对于超标的输变电设施,应及时予以整改。输变电设施环境因子的检测分析工作,有利于消除公众对输变电设施的疑虑。

4.做好电磁环境知识的普及目前公众普遍存在对电磁环境的认识误区,加之一些媒体不准确的误导,误认为输变电设施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人体存在健康影响,导致在一些地方输变电设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电网建设经常会遭到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电磁纠纷问题呈增多趋势,严重影响着电网的正常建设和运行管理。从电磁波的频率划分、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等分析,输变电设施工频电磁环境属于极低频,在其周围仅感应产生工频电磁场,并不产生电磁辐射。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对极低频电磁场的研究,得出明确结论,并不认为在输变电设施周围极低频场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环境保护意识;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69-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瓶颈。虽然实践证明环境污染问题需要综合经济、科技、文化等手段加以解决,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都必须以全社会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基础。环境保护意识通常是指人对环境本身和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是人类持续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自觉性表现。很显然,环境保护意识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环境的认知水平,包含诸多主观因素,如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另一方面是指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程度,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或缺。

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现代公民的环境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还应注重环境价值观的培养,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决策。2003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将环境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知,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中学阶段是科学知识、个性倾向、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进行环境教育,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进步与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中学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目前,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我国利用电视媒体、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了大量宣传,但在学校,对环境保护教育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我国颁发的《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应使环境保护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教材有关环保内容的研讨和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相关内容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因此可以把环境保护教育融入生物教学之中。据统计,初中生物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点超过40个。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主张,鉴于生物课程的知识内容,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适合且应当分担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大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

教育在不断发展,中学生物课程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次上,还应将部分生物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对知识进行外延。即利用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规律,甚至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知识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方法

1.深挖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中学生物教材涉及若干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但通常只是进行泛泛列举,没有进行深入阐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对相应的环境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构建相关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掌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务必找好环境教育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同时还应适当把握内容的比重和深度。比如,可利用教材,将初中生物的基础知识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正确的h境观,使他们逐步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自觉参与环境监督和宣传等实践活动,尝试解决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下列举的是可与环境或环境问题建立密切关联的生物学知识点:①从全球环境的角度理解生物圈,保护生物圈对全人类而言意义非凡;②生态系统的类型、我国生态破坏现状及原因,生态破坏引发的后果;③植树造林利于稳定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避免水土流失,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工业污染、乱砍滥伐、过度渔猎或放牧等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⑤物种侵袭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与启示,如凤眼莲对滇池的入侵、海洋爆发赤潮的原因等;⑥环境因素可造成生物的基因突变,如辐射导致畸形胎儿的产生频率增加;⑦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可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如对水中重金属的吸收;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培育工程菌,利用工程菌的新陈代谢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如利用基因工程菌净化海面上的石油或水中的农药;⑨结合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的迁移污染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基本的食物中毒预防方法,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培养他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勇气和担当,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使之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从而利于将来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师是关键。为此,生物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生物课的实用性。

2.教师环境素养的提高与考试内容渗透

通过生物教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能否取得成效还取决于生物教师环保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教师要具有将相关生物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关联的业务能力。建议教育部门通过对生物学从教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认识水平、环境保护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从知识、技能、价值观3个层面结合实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考试依然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也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所以生物学考试内容若与环境污染问题相关,就一定可以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对此,笔者建议生物考试可要求学生应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来解释简单的环境污染问题。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投身大自然,开展课外环保活动

课余,教师可组织郊游、夏令营等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生物、生态系统及自然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在这些活动中,可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土地、水资源等的污染、保护和利用现状、工厂排污情况等,针对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活动中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污染和生态破坏就在身边,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4.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开展环保宣传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保o意识,教师可利用与环保相关的节日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讲座及知识竞赛等,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或学校广播等宣传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我国历来重视环境保护,注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学阶段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是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一环,对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相融合渗透,是生物课程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切实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和环境污染问题,从小培养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担当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钟云华,邓睿.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增刊1):93-95.

[2]安雪丽.中学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80.

[3]项德文,张萍.中学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09-112.

[4]赵彬.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素养的培养[J].科技教育创新,2009,(13):255-256.

[5]张书刚.浅谈中学生物学教学渗透环境意识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429-430.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7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人工环境[1]。所以环境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除去自然界外,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活动,而且与时俱进,其内涵、视角和方法也会随之逐渐改变。因此现代公民的环境教育,绝不应当仅限于各级学校目前所设立的有关课程,也非几门课程的教学所能涵盖,同样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特点。为此在解读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明确在结合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本课程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尽量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雷同或不必要的重复、致使教育效率低下等问题。鉴于目前环境问题比较严峻而且普遍,加以在我国系统的环境教育开展较晚,社会基础又相对薄弱的现状,如何有效地推进环境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关于中学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知识要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并建议了部分供参考的活动课题。而且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除去过去已有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内容之外,又增加了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焓和熵函数,以及过程自发性等概念。如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把有关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和环境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落实在环境保护这个受到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大问题上,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环境保护意识。要实现这个预期目标,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1化学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已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噪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核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强磁污染、微生物污染和化学物质污染等等。污染源并非只有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后者虽与化学密切相关,但是了解什么是化学污染物、污染过程、它的危害性以及可能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只能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主题之一,并不是中学化学课程的全部任务。中学化学教育的任务和一般性环境教育的区别在于,化学更着重于对化学物质的普遍了解,并不限于目前已知的与环境安全有关的化学物质;但是通过基础化学教学,特别是在学习了化学物质的动态性质之后,有助于形成对环境无害物质转变为有害物质的可能性及所需条件的认识,也有助于增长将污染物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物质(甚至于成为新的资源或能源)的信心,而且后者尤为重要。因为认识并且关注环境问题的迫切性,虽然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通过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可以逐步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则是环境教育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二者并重,才是完整的环境教育,从而决定了中学化学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2化学有助于认识环境污染物的危害性和它们的动态变化特性

通过基础化学的学习,特别是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以增强对有关污染物的危害性(例如它们的腐蚀性、毒性、窒息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能通过不饱和多重键的氧化导致油脂和药物变性,以及转变为潜在致癌物等等)的认识;还可以对某些原本无害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变化转化为有害物质(例如矽肺、氟利昂、生活垃圾在不完全焚烧条件下生成的二英和苯并芘、某些合金制品因腐蚀生成的有毒重金属离子等)的一般途径有所了解,并辅以不同程度的理性认识。建立了元素论概念之后,由元素的“不变性”来理解有害元素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和在生物体内形成积累的可能性。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增进对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治理方案的科学依据的了解。

其次,化学物质是否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不仅决定于它的基本性质,还决定于它的存在形式和浓度。污染物的防治可以和化学有关,也可以和化学无关。但是其源头的发现或推定以及对处理后新生废弃物的预见和评价,却与化学关系密切。例如在考虑和探究人为污染过程和环境自净过程的速率是否匹配的问题中,过程速率和影响因素是一个核心概念。

3化学有助于形成废弃物不废的观念

在学习了与热力学有关的基本概念之后,通过热化学计算可以看到,所有物质,包括一切废弃物,如废弃塑料、废弃金属、冶金熔渣、生活垃圾甚至于锅炉废气等等,不仅可以成为新物质组成中原料元素的来源,而且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它们都可能释放能量,甚至成为新的能源。例如高炉煤气、焚烧垃圾发电、沼气等已为大家所熟知并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地沟油为原料制造生物柴油的技术正在开发之中。所以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应当不承认有绝对意义的废弃物[2]!所谓废弃,无非是原来认为有用物质的组成元素改变了、分散了或者重新组合成了“无用物质”而已。只要能够开发出使它们再次组合成为所谓“有用物质”的新工艺,就像糖类(包括纤维素在内)代谢生成的Co2和H2o能够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它们重新转化为葡萄糖和纤维素那样,就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的理想目标。

4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过程具有自发性

由大量微粒所组成热力学体系,自发性过程的方向可以由体系的始态与终态间提供有效功能力的差别和微粒分布情况的差别来判定(即所谓自由能判据和熵判据)。一般认为,功源自微粒的有序运动,而熵函数则和微粒分布的无序性相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与“混乱程度”相关。如果把两种或多种气体放入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将会自动混合,直至容器中任意选取的两个或多个空间中的气体混合物组成和分布情况完全一样为止(此处指的是整个体系的“状态”,实际上每个气体微粒的空间位置仍在不停地变化)。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这种状态将一直保持下去。物理学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熵增原理”。类似的现象在混合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混合几种不同的溶液或压强不同的气体时都可以观察到,说明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自发过程。熵不过是用来描述和判断这类过程的一个物理量。微粒的混合、压强或浓度差别通过微粒的自动扩散过程而消失都具有自发性,亦即都是熵增过程。

简单的例子有配制溶液、熔炼合金、半导体材料掺杂等过程中体系内组分的自动均一化过程都属于熵增过程[注],亦即都具有自发性。结合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原来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物质属于化学物质,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过程却是具有自发性的物理过程!对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过程所具有的自发性有所认识之后就会想到,隔绝气体污染物和大气,或者防止可溶性污染物或污水进入水源,才是防止环境污染的最有力的措施。当我们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实验中,通过溶质溶入溶剂的自发性和从溶液中回收某种溶质(如粗盐提纯)时往往既耗能又费时费事的体验,将有利于加深某些不良企业往江、河、湖、海中排放污水行为的严重危害环境安全的认识。

注:由熵的定义和它的可加和性,不难推出纯净物a和b混合后熵值将增大的结论。即有:ΔSmix=-R(nalnχa+nblnχb)>0。式中χi表示i在混合物组成中的分率,因为∑χi=1,所以lnχi

5建立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时需要达到临界浓度的观念

在研究或认识环境污染问题时,除去上面讨论过的污染物的变与不变、污染过程是否自发外,还应当建立起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效应时所需临界浓度的概念。因为污染是一种宏观现象,中学化学的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这个概念。初中化学在介绍燃烧现象时所列举的三个基本条件中,易燃物的着火温度以及空气中氧的浓度,实际上已经隐含着实现燃烧过程时体系温度和助燃物氧的浓度必须分别达到某个临界值的要求;在介绍pH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形成易爆混合物时比率的上下限等,只要加以引导,都可以形成临界浓度或临界值的概念。高中化学课程中涉及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化学物质的活泼性、反应产物的组成颜色甚至晶型等的影响,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对于涉及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一切领域,包括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同样是必需的基本概念。

此外,物质体系的分散程度、固态物质的表面状态以及催化剂对物质的化学活性(有时表现为毒性)的影响,在课程中均有所涉及,这些知识和概念在研究和关注环境问题时都非常有用。如果在讲述物质的分散系时,由分散系的分类和它们稳定性的差别来了解沙尘暴、可吸入颗粒物、酸雾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能够体现联系生活和联系社会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6简单的总结

(1)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取决于污染源,化学物质污染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最为普遍。

(2)污染物进入环境的过程具有自发性,所以阻止或减缓过程的最有效措施是使污染物和环境隔离。这不只限于化学方法或技术。

(3)可以把中学化学中和环境教育相关的核心概念归结为三个层次,即:①元素论。元素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石,不因物理或化学过程而改变;②物质的性质由其组成、结构和所处环境决定。化学变化可以归结为源于元素形态和结合方式的可变性;③物质的宏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它们在给定体系中的浓度有关,在探讨或表述某种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时,临界浓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4)目前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涉及人类生活质量及健康和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但是在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迫切性不应当只体现在问题的严重性(例如资源匮乏、淡水面临枯竭、化石能源即将耗尽等信息)方面,片面地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把地球的未来描绘成“悲惨世界”的做法,有可能对部分青少年产生误导,致使他们或多或少地萌生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从而违背了环境教育的初衷。通过有关学科的教育,从多个方面帮助青少年在认识到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迫切性的同时,也要帮助它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对未来建立起坚强的信心。从而使得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认识和行动,不仅限于废弃物的回收、保持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等,更重要的是结合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评价,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8

(一)分散企业生产运营风险

目前,我国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惩处力度非常大,如果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当中,造成了环境污染,就会使企业面临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就此倒闭。但有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可以分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避免企业遭受过大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刺激企业提升环保意识

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下,如果企业的环保意识差,环境污染风险高,保险公司就可以提高保险费率,刺激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环保意识,降低污染风险。相当于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还能够发挥出一定的社会管理功能。

(三)使受害人获得有效的补偿

如果没有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受害人遭受的损失一般都是由政府或是企业补偿,但政府的权力运行机制复杂,企业又重视自身的利益,所以受害人可能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补偿,这就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但是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受害人遭受的损失便能够由保险协议进行合理补偿,快速、及时、有效,可以保证受害人满意,避免出现社会矛盾。

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践行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起步较晚,2007年12月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为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7〕189号),启动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试点工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自启动以来,实践中存在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愿不高,保险公司由于保费收入的限制,设置了苛刻的免责条件,难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一)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愿不高

自我国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以来,实践中普遍存在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愿不高的现状。造成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意愿不高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认为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所缴纳的保险费,给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而企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毕竟概率极低,一旦企业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那么所缴纳的保险费也就浪费了。殊不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大的功能正是在于预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而不是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进行赔偿。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后,其所购买的不仅有保障,更多的是“服务”,这种服务直接体现为专业的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遏制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保险公司理赔条件严格

据中国平安产险负责人介绍,平安公司自2008年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业务以来,平安产险已有超过七成的二级机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为社会提供超过70亿元的保险保障。但相对于其他责任保险类型而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相对较低。保险分担风险的功能要求投保人具有基数大的特点,企业投保意愿不高导致实践中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量小。因此,保险公司往往设置严格的理赔条件,免责情形较多,这也造成企业投保意向下滑的情形发生,造成恶性循环。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之推进

(一)严格环境污染领域执法

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行的制度基础,如果放任环境侵权行为的发生,那么企业必将不会花费高昂的保险费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只有环境保护制度的严苛,在执法领域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企业都要补偿环境损失,才能促使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教育

作为现代企业,首先要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知道生态环境不仅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更与整个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要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加强生产技术革新与管理理念革新,尽快转型成为绿色型企业。同时,要认识到国家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如果在自身的生产过程当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部门必定会追究到底,此时就会面临巨额的赔偿,甚至可能致使公司倒闭,风险巨大。而通过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因此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身的运营成本,但是国家、政府都会给予帮扶和支持,因此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进行投保。

四、结语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9

关键字:初中化学;环境教育;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化学学科是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

初中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二)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意识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分析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21世纪学生的科学素养。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由于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一)化学学科中赋予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们跨学科课程,环境教育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决定了环境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将环境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中,而且化学学科与环境科学有诸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使中学化学教学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化学中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存在着局限性,很难保证环境教育的目标真正实现,但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只能是渗透式,即将环境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中。

(二)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涉及到的环境问题

初中化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中都讲到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污染,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空洞”的形式;臭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还有自然界的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的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的不适当施用。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碳和碳的氧化合物Co2不能供给呼吸与温室效应及防治;硬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危害;Co的毒性与对空气的污染;燃料及其利用化石燃料是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酸和碱,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了解酸雨的形成;盐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常见化肥的输,贮存,施用的注意事项;化学与生活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几乎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不仅体现在课题的设计上,而且正文中相应的化学知识点也融合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是以化学学科内容编排体系为主线,采用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综合设计,这既不打乱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又使环境教育找到支撑点。学生通过化学知识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学习和解决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使化学与环境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人们也应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很多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依靠化学方法。所以,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我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环境污染相关知识篇10

从初中“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的简介,“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到高中化学制硫酸、硝酸知识中尾气的回收和利用,“炼铁”知识中高炉煤气的处理,“石油”中石化工业产生的“三废”、“煤和煤的综合利用”中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无不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深人探讨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保教育。

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a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在讲述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其主要污染物So2,是煤炭燃烧时排出的。练习题如下:某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中含硫量按1%计,每年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一般80%的硫氧化成So2,若此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硫酸,可得多少吨硫酸?以上硫酸若以20%集中在城区,城区降雨量3.75×108立方米/年,那么,雨水中硫酸的摩尔浓度是多少?假设体积不变,其酸雨的pH值是多少?(答案pH=3.1)此题既让学生练习了化学方程式计算,摩尔浓度计算,又能真正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通过化学知识与相关环保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的结果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许多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好气密性检验。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许多学生在制取气体时不考虑药品的用量,“跟着感觉走”,出现了实验室毒气弥漫。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渐在化学实验中树立“定量”意识。此外,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可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如果我们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势的发展,也减少了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向学生介绍Cl2,H2S,So2,Co2以及Co等对人体的危害性,给实验环境带来的污染。然后引伸到环境中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知识。氯气、液嗅具有刺激气味、强烈刺激眼、鼻、支气管等粘膜引起肺水肿,吸人较多的蒸气会发生严重中毒甚至死亡。高浓度的液澳还会导致皮肤严重灼伤,产生疼痛并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盐酸也是构成酸雨的成分,随着对酸雨研究的深人,大气中的HC1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吸人硫化氢气体时,流泪、疼痛、咽干,能引起结膜炎、气管炎等。吸人量大时,造成声带痉挛,喉头水肿,窒息死亡。大气中的H2S人为源主要来自于造纸厂、炼油厂和炼焦厂等。而So2人为源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冶炼及硫酸、磷肥生产等。Co的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等。其中,天然源比人为源大得多。其主要危害在于能参加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造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o2是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也是动物呼吸排出的废气,Co2虽然无毒,但近年来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可能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因而受到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危害全球的六种化学品之一。

在实验进行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上述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实验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师生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使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合身边实际进行环保教育

仅仅依靠化学课堂上的理论传授在中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把环境保护的概念从理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世界的、中国的环境状况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感,似乎还有“空对空”之嫌。对此,在环境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用一些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县中心城区人口约5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多吨。其中,废塑料、废纸及纺织品达13%。这些垃圾若都采用掩埋的办法来处理,其中的废塑料在土壤中可长达100年而不分解,势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这些直观的数字,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妥善处理生活垃圾,避免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多个角度去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报告自己的“发现”:工厂愈来愈多,排放的烟尘让人窒息;汽车尾气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未加尾气吸收装置的柴油车,一开起来就黑烟滚滚。由于这些烟尘及尾气的影响,冬日的早晨,浓雾团团笼罩,公路的能见度极低,交通事故频发。那么,怎么改变这种情况呢?学生们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一方面要减少污染源,为汽车安装尾气吸收装置,像北京等大城市一样,实行尾气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通过绿色值物的光合作用,改变城市的小环境,提高大气质量。开发新型能源,比如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氢能源、原子能,以替代目前占我国能源消费总最75%以上的煤。通过学生的调查与交流,不仅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峻性,而且还会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