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危机下的机会十篇金融危机下的机会十篇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5:14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1

关键词:会计价值;价值危机;监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7年2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随之开始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2008年9月,美国先后爆出aiG、雷曼兄弟、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危机,逐步将次贷危机演化成金融危机。但在这场灾难中损失惨重的金融界,不仅没有深究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反而率先将矛头指向会计界,并指责其置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于不顾。然而,会计界却无法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护,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会计所特有的极其广泛的经济后果。当会计在经济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价值也越来越高时,会计信息的供应却与用户需求的差距逐渐拉大,此时的会计价值总体水平明显偏低,若不及时改变会计政策,在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数量等方面则会不断呈现出会计价值危机的表现。

二、会计价值危机的表现

事实上,在本次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会计信息已经呈现出大量的会计价值危机的预警信号,具体表现为会计信息质量缺陷(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数量不足等诸多方面。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缺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市场和企业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保障,也是会计信息的生命。然而,当管理层能够操纵公司盈余时,股票选择权的诱惑,使得这些管理层人员无所不用其极地创造公司经营绩效、拉抬公司股价,通过提早认列尚未实现的收入、隐藏负债及其他新颖的会计手法,提高公司的年度盈余,使其股价上涨。这样,除增加了个人的分红外,更能借着“盈余管理”,在公司股价上升时,行使其选择权而将股票脱手,换取大量钞票。如aiG曾在30笔保险交易中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高达30亿美元的会计错误,潜在的错误涉及5个年度,其中包括应收和所得的过早的认列,以及将应偿债务从公司账目中转移。这一系列的会计造假案件的频频上演,逐渐瓦解了人们对会计的信心。

除此之外,公司内部还常常会对于一些重大信息不公开或刻意隐瞒,从而误导投资人并造成投资人的损失。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相关性是比可靠性更重要的质量特征。然而,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是按照“公共选择”的思路,权衡“公共利益”后的结果。相对于众多信息用户来说,只可能满足一个基本的“度”。但是,仅提供一套单一的财务信息满足如此众多的使用者的需求,即使可能办到,也是相当困难的。作为一种价值会计,许多对信息用户非常有用的信息因不符合确认或计量的条件未能进入会计系统,使得公司内部即使对于重大信息未公开或刻意隐瞒,监管机构也难以察觉。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虽然我们已有许多信息,用于分析产品的绝大部分数据都可以获得,但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拥有如此之多的信息,再加上金融产品的复杂性,投资者在没有其他机构协助的情况下,无法做出适当的评估。即便是最老道的分析者(如评级机构),也可能无法做出全面完善的分析。因此,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加大披露力度就能解决的。比如,当前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雷曼。雷曼主要是以债券和债券衍生品为主要业务方向,特别是其九十年代后期发明了信用风险转移类的衍生品,形成了许多与次贷纠结的信用衍生品,一旦借款人不能还款,就会造成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像这种新型金融衍生品,投资者本身很难判断评估,加上公司报表又极少披露那些足以体现该类信用衍生品可能产生的风险的相关信息,致使投资者不得不相信评级机构和那些公开的信息。

但是,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而且企业的信息披露是在政府的强行管制下进行的,所以对于充分披露各类使用者决策所需的信息,企业本质上是排斥的,尤其是当该类信息容易导致企业的劣势,使其经营战略、目标、重要合同、创新能力等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时,企业便会改变一贯使用的会计政策来降低企业的风险。经过这些改变,企业的报表数据无法与以往的会计数据进行对比,也失去了同类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的可能。通常情况下,与非拖欠公司相比,拖欠公司更多地改变了他们的会计政策;同样的,与没有次贷衍生品的公司相比,含有次贷衍生品的公司更喜欢改变他们的会计政策,使得公布的会计信息对公司更有利。一旦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创新金融产品的投资者更依赖信息评介机构所作出的判断。

(二)个性化信息的缺少。除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外,会计的价值还在于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数量。当一年一次的综合财务信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中期报告、分期报告便应运而生,这些都是通过量的增加来提高会计价值。但是,当创新产品占据金融市场时,新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会计能否在量上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才是评价会计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因为个性化的信息能够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降低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优化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

问题是金融市场机制在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缺陷。事实上,金融市场上近十年来的显著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涌现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些金融创新回避了信息的不对称和问题。特别是信用评级机构在促进金融资产支持的贷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全球投资者尤其是美国投资者愿意购买贷款支持的资产,而这些贷款的贷方对象却是美国一些信用极低的借款人?因为就在此之前,投资者还将私募发行的按揭支持证券所获得的信用评级几乎等同于政府支持证券的隐含政府担保。令人吃惊的是,93%的按揭支持证券被两大主要信用评级机构评为投资级。而截至2007年9月,这些贷款18%都违约了,导致很多评级较低的按揭支持证券变得一文不值。当违约率越来越高时,这些投资者们终于发现,评级机构的所谓评级只代表他们的一种观点或看法,与实实在在的担保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依赖这种评价并不能使投资者避免投资风险。

当可靠性不强、相关性不足、可比性不够以及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信息较少等诸多会计价值预警信号出现时,会计价值的实现程度已经与人们对它的期望相距甚远。但是,当会计实务发出这些信号,要求改进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时,人们却依然采用已失去价值的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分析和决策。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都为次

贷危机埋下了隐患,当这种恶性经济增长状态被打破时,正向的循环机制出现逆转,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次平衡阶段。

三、会计价值危机防范措施

鉴于上述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广泛经济后果,我们必须在会计价值出现危机预警信号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完善会计监管制度,提高会计价值水平。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我们意识到,会计监管的力度直接关系到会计价值水平的高低,而会计监管始终面临着重大挑战,即极其庞大的监管对象与有限的监管资源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缓解这一矛盾应尽量扩大会计监管涵盖的范围,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威慑效应。在完善会计监管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金融创新产品的各相关因素,尽可能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判断,对各种可能违反会计规范、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和机会,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罚,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防范风险,建立有效的会计价值危机预警体系

1、建立短期会计价值危机预警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为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尽量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集成和同步。因而,在建立会计价值危机预警系统之前,企业将业务数据实时输入企业数据库,实时更新相关余额,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信息用户不仅能得到标准化的财务报告,还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其他信息,既包括历史信息,也包括未来信息;既可以是货币性信息,也可以是非货币性信息:既可以是财务信息,也可以是非财务信息;用户既可以要求企业会计按自己的需求供给信息,授权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企业数据库提取数据自己加工,从而使信息与自己的决策完全相关。

2、建立长期会计价值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会计价值危机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会计价值预警系统,在建立了会计价值危机预警系统之后,企业对危机信号(如出现可靠性不强、相关性不足、可靠性不够、个性化信息较少等)的监测数据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受损的程度。

(三)对金融创新造成的会计价值危机及时进行恰当处理。应对会计价值危机的具体方法: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金融创新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的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应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基金。二是损失发生以后,对于损失的金额,一部分可直接从已经建立的风险基金中列支:另一部分分次计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金融创新造成的会计价值危机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四、会计价值的发展趋势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2

 

关键词:诚信 危机 信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的表述

诚信是社会各种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形态都具有其特定的诚信体制以促使社会主体之间信任关系的发生。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进而影响到全世界,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问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在此状况下,我们也许更应该反思的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也许正是因为贪婪导致诚信危机,继而才导致了金融危机。因此,对于诚信的理解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诚信的表述,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诚信一词首先是一种伦理范畴,它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并且法律采用诚信作为自己的一项原则之后,诚信还兼有法律上的含义,即为了维持某种体现平衡利益的秩序或体现为一定的道德基础的可供依赖。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又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事实上,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的标尺面前,一切的虚情假意和欺瞒诈骗都将无所遁形,遭到无情的揭露与批判。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的问题

1、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贪婪导致的诚信危机,恐怕是除了监管不力之外应引起警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最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是一些部门和地区的政府,在行为上缺乏诚信。首先是政府公务员履行职权行为的随意性,其次是政府信息不够公开,使得政府诚信大打折扣,公信度受到极大挑战。再次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只习惯对上级领导负责,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法律赋予的,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法律的执行者、维护者,应该对人民守信,应该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当手中的权力和人民的利益、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崇尚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对相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还有的滥用职权,拘私行政等等。这些行为影响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诚信与法制是保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诚信是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道德要求,既是法制的基础,又是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法制是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既是诚信的集中体现,又是维护诚信的有力武器。诚信与法制辩证统一于市场规范发展之中,两者缺一不可。法律规范不严密、制度不完善,有空子可钻,这为不良者提供了无风险的作恶空间,可能出现法律规范管不着的现象。如果法律规范不全面,就会使法律表现出不诚信,也会使公民对法律规范产生不信任感。社会诚信则无从谈起。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蔓延与各国对于诚信的法律规范不完备、不健全有相当大的关系。

3、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一个独立的信用形式,它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誉以及个人信用等方面。具体来看,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内部职工之间的信用行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企业信用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私营及个体企业。出现企业财务作假、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拖欠员工工资、虚假信息等不良行为。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诚信贬值的现象,这就是愈演愈烈的恶意欠债逃债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占用客户的货款、银行的货款、假破产真逃债等。另外,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个人诚信意识的淡薄、产权制度的缺失等因素也是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3

 

关键词:诚信 危机 信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的表述

诚信是社会各种交往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形态都具有其特定的诚信体制以促使社会主体之间信任关系的发生。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源于美国,进而影响到全世界,形成了全球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问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在此状况下,我们也许更应该反思的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也许正是因为贪婪导致诚信危机,继而才导致了金融危机。因此,对于诚信的理解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诚信的表述,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诚信一词首先是一种伦理范畴,它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并且法律采用诚信作为自己的一项原则之后,诚信还兼有法律上的含义,即为了维持某种体现平衡利益的秩序或体现为一定的道德基础的可供依赖。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又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事实上,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的标尺面前,一切的虚情假意和欺瞒诈骗都将无所遁形,遭到无情的揭露与批判。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的问题

1、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因为贪婪导致的诚信危机,恐怕是除了监管不力之外应引起警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最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是一些部门和地区的政府,在行为上缺乏诚信。首先是政府公务员履行职权行为的随意性,其次是政府信息不够公开,使得政府诚信大打折扣,公信度受到极大挑战。再次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只习惯对上级领导负责,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法律赋予的,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法律的执行者、维护者,应该对人民守信,应该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当手中的权力和人民的利益、法律法规发生冲突时,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崇尚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对相同情况予以区别对待;还有的滥用职权,拘私行政等等。这些行为影响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诚信与法制是保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诚信是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道德要求,既是法制的基础,又是法律法规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法制是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的行为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既是诚信的集中体现,又是维护诚信的有力武器。诚信与法制辩证统一于市场规范发展之中,两者缺一不可。法律规范不严密、制度不完善,有空子可钻,这为不良者提供了无风险的作恶空间,可能出现法律规范管不着的现象。如果法律规范不全面,就会使法律表现出不诚信,也会使公民对法律规范产生不信任感。社会诚信则无从谈起。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蔓延与各国对于诚信的法律规范不完备、不健全有相当大的关系。

3、企业信用严重缺失。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一个独立的信用形式,它涉及到银行信用、商业信誉以及个人信用等方面。具体来看,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内部职工之间的信用行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从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的企业信用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私营及个体企业。出现企业财务作假、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拖欠员工工资、虚假信息等不良行为。事实上,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诚信贬值的现象,这就是愈演愈烈的恶意欠债逃债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故意拖欠占用客户的货款、银行的货款、假破产真逃债等。另外,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个人诚信意识的淡薄、产权制度的缺失等因素也是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诚信问题的解决方略

1、重塑政府机构诚信形象。政府通过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合理公正的分配,并通过公共政策去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维护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这是政府诚心于民,最终取信于民的必然要求,也是考察现代政府诚

[1] [2] 

信理念与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加强诚信理念建设,强化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应加强诚信行为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应强化问责制和依法行政的意识,积极维护政府机构的诚信形象。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公务员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诚信建设尤为重要,起到极为关键的统领作用。

、加强监督、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力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靠道德约束,更重要的是要靠法律制约。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确立行政诚信的基本原则,加强行政内部监督。监督机构要对行政全过程进行诚信监督,来保证行政诚信的贯彻。通过加强群众对行政诚信的监督,来体现执政为公、行政为民的政府性质,防止国家行政人员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翁的政治责任感,建立、健全公众行政诚信投诉、举报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依法授权新闻媒体自由自主监督。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4

[关键词]财会人员理财新思维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企业理财的内涵及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理财被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就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建立适应形势的理财新思维。

一、金融危机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1.金融危机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需要综合复用型的会计人才。各个公司为了应对危机不得不做费用控制和紧缩,包括有一些人员的调整或者优化,这种优化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否成为综合复用型的人才就显得很关键了。

2.金融危机对财务人员提出素质提升的挑战,企业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商业敏感度和风险管理意识。作为财务人员,商业敏锐性非常重要,企业的领导者对商业的敏锐性要求很高,作为财务人员应通过每天接触的数字,发现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加以分析,得出一些前瞻性的东西。

3.金融危机下,企业需要会计人员良好的内在素质。企业在招聘各级财会人员的时候,越来越看重软性方面的内在素质,而不仅仅是看有多高的财会学位或者资质等硬性条件。软性条件就是如何把财务数字表达出来,让非财务人员听得懂,影响企业的决策与实施。会计人员能预警到一个问题、发现问题还不够,还要提出解决的措施。

二、财会人员要控制成本和费用,为企业减轻负担

1.加强预算,大力削减费用开支。收入减少或没有收入的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并向全公司传递市场压力,在广大职工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考核,激发职工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加强费用控制,停止非生产性设备及高档办公用品的采购,严格控制招待费、差旅费等费用支出。

2.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节约材料、能源消耗。材料、燃料和电力的消耗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大,它们的节约,可直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的途径有:一是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二是采用先进的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

3.盘活存货,大力压缩库存。“摸清家底”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在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下,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家底子,才能知道应对这场危机的能力。开展全面的存货盘点工作,针对盘点中未来还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优质存货要强化管理,对未来可能积压的劣质存货要积极变卖处理,早日实现其价值,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4.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1)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成本费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减少冗员,降低与职工人数有关的其它费用,如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工具备品等;不断改善劳动组织,加强定额管理和定员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职工培训,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先进的操作方法,提高主要工种的劳动生产率。

(2)保留骨干,适当裁员。裁员是国内外企业应对危机通用的办法,因为此举可以直接缓解企业的压力,可是到底要裁多少人,要结合会计测算的职工人均产值,以及裁员后能给企业减轻包袱的多少来进行衡量,因此财会人员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职工创造价值考核体系的完善,为公司适当裁员提供决策依据。

保留骨干,也是降低人工成本。生产不景气时,保留一部分业务骨干,先发基本工资,等经济复苏时,让这部分骨干回到企业,可以减少很多培训费用。

三、会计人员应对新挑战的措施

1.会计人员应积极充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内在素质。会计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努力取得国内与国际认可的资格证书,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应加强内功训练,培养在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方面的能力,提升会计人员的内在素质。会计人员只有练好“外功”与“内功”,才可能在会计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应对金融危机,企业会计人员应强化理财知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出口贸易公司已经深受其害,还有不少小企业习惯靠天吃饭,没有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理财模式,在现金流、内部管理方面杂乱无章,无形中扩大了经营成本,在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冲击下显得柔弱无力。不少企业意识到这一点,“拜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财务管理的专长,参加理财财务培训,增强企业财会人员的商业意识,帮助企业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3.加大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随着本轮经济危机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迫切需要一大批财务功底扎实且具备战略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会计人才培养机制,抓紧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人才,财政部于2005年启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项目。截至2008年10月,除原有的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等4类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外,又增加了会计知识大赛优胜选手组成的“大赛班”和注册会计师类面向事务所主任会计师选拔的“主任班”,累计培养规模已经达到450人。通过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和会计事业国际发展战略要求的领军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的危机,国家出台了降息、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多项措施,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措施,有的地方取消了部分行政性税费,有的地方给予企业出口产品奖励政策等。所以财会人员要把握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利用政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全录.浅析企业负债经营的极限[J].财会通讯,2007,(9).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5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6

出口商纷纷“转内销”

形势不妙,出口商们开始转身向“内”。

广交会参展商乔冠指着摊位上一款小型桑拿房告诉记者,这种产品标价为450美元左右,供l至2人使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国家庭完全可以承受。还有稍大一些的可供宾馆、饭店、疗养院等部门使用。该系列产品价格最高的不过900多美元。

乔冠是江苏世尔康桑拿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家主要生产远红外桑拿房的企业,产品过去全部外销。其中30%出口美国,去年实现销售额1000多万美元。但美国市场今年需求骤减,销售缩水约20%,出口总额预计会降到700多万美元。

“我们最近刚做完了国内市场的前期调研,对内销售大有可为。”乔冠说:“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稳定增长,需求不断扩张,消费层次也不断提高,为企业内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生产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如此。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薛新文介绍,以往很多欧美国家对绿色环保设备的大宗采购有补贴,所以大规模且比较昂贵的设备在海外一直销售不错。次贷危机以来,一些国家开始缩减甚至准备取消补贴,很多老客户的需求也就相应萎缩。他说,公司正逐渐调整营销策略,目前主要是向一些基础建设部门推广太阳能交通灯、草坪灯等产品。随着中国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内销金额有望大幅增长。

家电行业面临“洗牌”

在上届广交会上,涨价是各类企业同唱的旋律。家电出口企业提价幅度也普遍在10%左右,而本届则基本与上届持平。“不提价就得亏本,上半年原材料、汇率、劳动力的因素累计的成本何止增加10%。直到7月份左右汇率才开始企稳,我们才稍微能喘口气。”佛山一家烤箱出口企业负责人称。

与此同时,在原油价格回落的带领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下跌。东方证券家电行业分析师表示,家电主要原材料镀锌板、冷轧薄板和扁丝级pp价格顶点回落,有助于降低生产企业成本。“不过,这也进一步确认了经济衰退的判断。”

康佳集团国际营销事业部副总裁何小华也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已经转为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深入。”他说,此前参展商可能靠提价来稍微消化压力,但现在的问题是采购商根本没有钱订货。

此外,还有参展商反映,出口企业为了规避收款风险,通常会要求采购商提供银行担保函,然而现在全球多家知名银行都出现了问题,这也会增加出口风险。

中国家电行业咨询观察家刘步成称,这轮金融海啸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而实际上危机从2006年已经开始,现在才扩散开来。刘步成估计谷底应该在明年上半年,到2010年才有可能逐步回暖。刘步成说,在这场经济危机下,

可以预见家电行业将进行一次“洗牌”。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中国制造”目前正面临着来自成本、市场及汇率等诸多因素的严峻挑战。在很多中小出口商举步维艰之时,一部分以技术创新为利器的精英企业脱颖而出,用“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在广交会工具展馆内,来自河北的巨力索具的摊位装潢气派,引人注目。这是一家专业生产吊装索具的大型企业,产品在鸟巢、神舟飞船、南海一号打捞船、白云机场等大型工程中均有使用。

该公司副总裁王杰告诉记者,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悬空表演所使用的索具,也是该公司的产品。他说,由于拥有几十项国家专利,产品集中在高端市场,因此从不打价格战。产品科技含量高,受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甚微。

王杰表示,从今年的形势看,巨力索具的出口不仅没有萎缩,一些大的海外客户反而增加了订单。该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实力,已经完全得到了海外用户的认可。目前公司的海外客户已遍布各洲,仅客户最少的非洲,巨力的索具就已进入了23个国家的市场。

本次广交会建材专业展区内,紧邻入口处的深圳燕加隆集团的展位格外引人注目。从开馆之日起,这家生产地板材料的企业展位前永远是里外三层围满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人。燕加隆集团木地板部负责人袁颖慧介绍说,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是采用“锁――扣”方式进行“DiY”方式安装的地板。这种一拍即合的“锁――扣”独特技术为其自主研发的成果,目前中国仅有一家,全世界仅有三家公司使用。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数据显示,在整体出口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形势还是较好的。可以肯定,中国仍将坚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鼓励高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借电子商务“突围”

从事外贸加工的广州三省箱包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道军,在10月15日广交会开幕当天在淘宝网上注册了店铺。“目前接到的外贸订单比往年少了三四成。听别人介绍说国内网上的市场很大,单淘宝网9月交易额就超过100亿元,所以我准备借助网络平台打开内销市场。”

在本届广交会上,与胡道军一样想打开内需市场的小、微型企业还有很多。过去,他们以“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而如今在出口减弱的情况下,他们越来越重视内需市场。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小、微型企业反映,渠道和品牌是横亘在外贸企业转内销的两大障碍。而专家认为电子商务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内销难得途径之一。在电子商务的世界里,只要企业上线,就有了销售渠道,而且这个渠道对所有企业都是公平的,不论地域和规模。在网上,企业会发现建立品牌的方式不是铺天盖地的高投入的电视广告,更不是超市、专卖店的渠道,而是论坛和QQ相传。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金融稳定性;研究

前言: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公允价值会计身上,金融专家应该结合时展的特点,全面的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具有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的作用,通过提供透明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掌握金融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公允价值会计只是产生了风险信息,而不是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的运用

1.公允价值会计随着金融危机的转变

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形式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差异较大。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的经济受损,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的发展出现衰退的现象。尤其是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波及,使得我国房屋的价格不断的升高,人们在选择购房时,都成为了金融危机下的“房奴”。随着房屋价格的飙升,人们无法接受这种高额的住房,在购买房屋时就会选择贷款的途径来购买,逐渐产生了资产抵押的现象。经过公允价值会计对其资产进行计算之后,固有资产都产生了贬值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也逐渐成了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金融专家以及金融投资者发表的不同意见,使得很多国家都减小了公允价值会计所行使的权利,减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也在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着转变。

2.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稳定发展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引起的周期效应,从而影响了金融危机的稳定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对经济的计算不仅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下降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情况,所以,在公允价值会计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时,往往会传递出经济受损的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公允价值会计计算也促进了经济平稳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会反映出经济市场的波动,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同行业之间的巨大影响,使其更加容易掌握缓解的措施,来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3.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原因时,公允价值会计都会从自身找到容易引起危机发生的原因,也产生了很多会计信息不全的纰漏,公允价值会计计算的过程中,认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影响着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据公允价值会计对自身问题的不断探索,我国会计界也要从根本出发,对内部的信息处理进行管理和监督,杜绝危机发生的可能,要懂得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规范会计的行为,整理会计界的风气。根据反思也发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很多的不足,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公允价值计量的价格不一定能达到公允的标准,金融危机使市场的经济波动非常大,而企业的经营却没有那么大的浮动,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的价格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产品价值的估测不准确,这样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就需要根据很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经营模式和资金的适应。

二、金融稳定情况研究

1.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原因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金融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中央银行的监管、货币的流通以及金融的管理都是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因素。中央银行作为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具有着维持金融平衡发展的责任,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货币要保持畅通的流动,解决资金运作紧张的问题,中央银行对金融的监管也很重要,要及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动,以便做出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金融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中央银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金融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争取在第一时间掌握好金融的发展情况,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实际的帮助。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很多行业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人们在为危机担忧时,应该想出更好的方案来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只有我国金融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我国金融的稳定性才能不断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能越来越长远,实现我国经济壮大的发展目标。

2.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保持金融稳定性

随着金融危机的产生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金融市场应该加大金融创新的能力,来合理的发展金融稳定性,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市场正是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才能更好的适应宏观金融市场的需要。金融企业部门应该明确知道,金融创新是可以促进金融稳定发展的,可以抓住市场的发展需求,创新的过程应该结合金融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创新出新的主体经济,根据现有产品具有的特征,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新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了金融的创新可以使货币更好的流通,更多金融交易的过程也更加简便,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金融企业要高度重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提高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不断创新出金融产品,增加企业的业务水平,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危机的抵抗能力有限,给我国很多金融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破坏了金融稳定性。公允价值会计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最大原因,随着金融专家对金融危机的不断分析,逐渐探索出了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的作用,证明了公允价值会计并非罪魁祸首,只是向金融企业传递了金融危机存在的信号。所以,人们在分析金融危机时,要全面的结合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找出原因,进而驱使金融稳定性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创新来应对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旭东.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25):102-103.

[2]丁友刚,梁冰.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0,15(45):48-49.

[3]李明.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与实证会计研究--兼评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J].会计研究,2012,45(12):425-426.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8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会计诚信的缺失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本文从委托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会计失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进会计诚信教育。

关键词会计诚信金融危机委托关系

一、引言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当全世界都将责任归咎于华尔街的投行资本家们的时候,有学者又将国际会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的会计诚信问题的缺失提了出来。虽然在本轮危机中,雷曼兄弟以及贝尔斯登的陨落不像2002年安然公司丑闻爆发一样使得业界将矛头直指会计机构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会计诚信缺失,但是同样是因为从事于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传统的成熟于工业经济下的会计模式难以衡量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从事此类新兴业务的企业价值。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审计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对金融衍生品实施有效的监管和防控,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存在高估资产、虚增利润、掩盖负债甚至风险的现象,客观上也是因为现有的传统会计技术方法无法公正地衡量出新型业务产品的真正价值,因此有学者提出“公允价值不公允”的论断,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今虚拟经济环境中会计诚信制度的失灵。

会计诚信是指信息的提供者(方)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委托方)的诚实、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委托关系意味着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这样信息的提供方即受托方的诚实守信就非常重要了。但是受托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这常常与受托方能否从委托方处获得个人业绩、晋升、声誉甚至收益挂钩,并且受托方失信于委托方而遭受的惩罚,例如被解雇、声誉损失等等的成本要大于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所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激励、监督等成为委托方坚持诚信供给的重要保障。另外,受托方往往受托于两个立场不同的委托方,受托方最终对哪一方诚信,取决于哪个委托方对受托方的激励、监督更加强烈。

二、金融危机下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考察――委托关系下的视角

在现代经济关系中,企业的会计人员受托于企业的经营者以及股东,同时又受托于广大投资者等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企业会计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出具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成果的财务报告是会计诚信的根本,这同时也是作为委托人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委托要求。但是现实中,企业经营者往往为了私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指使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与企业外部投资者立场冲突,这样会计人员陷入两难境地。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激励、监督比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更加强烈――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晋升以及聘用完全受企业经营者控制,因此会计人员便对企业经营者诚信,为经营者做假账,从而导致会计诚信缺失。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审计机构也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受托于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外部利害关系者,出具真实公允的审计报告是社会审计机构坚持会计诚信的根本,但是外部审计机构受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更大――对有限的客户资源流失的担忧――这使得审计机构难以维持自身独立性,配合企业出具符合其要求的审计报告,又造成会计诚信的缺失。同时,在现代虚拟经济环境下,企业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距离越来越远,这样受托人受到的约束监督越来越弱,受托人坚守诚信的压力和动力变得越来越小。

在本次金融危机下,“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没人再去关心衍生金融产品的基础价值,同时现有的会计技术手段也难以衡量出其真实价值,而从事衍生品投资的投行家们为了获得短期投机的巨额收益,不惜铤而走险,高估衍生品的收益价值,低估其风险甚至掩盖其负债。以雷曼兄弟为例,其管理层和员工持有公司大约1/3的股票,并且只知道疯狂地去投机赚钱,而较少地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这样会计人员在出具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时候便会忠诚于管理层的利益,而违背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诚信原则。另一方面,国际审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也没有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特别是隐瞒了广大中小投资者,才造成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从委托角度来看,国际审计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等外部受托人为投行的衍生品业务频频亮绿灯也是由于前者的利益受后者的约束强烈,相比广大投资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其的监督力弱小甚至没有,这样国际审计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难以坚持自身独立性而与投行串通一气助涨衍生产品的滥用,这同样导致诚信的缺失。另外,金融衍生交易业务是一种虚拟经济环境下的产物,其拉大了投行管理层、外部利害关系者以及其他合作者的距离,这样也导致委托机制下的监督力被削弱。

三、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会计诚信监管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下会计诚信的缺失,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监管:第一,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者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第二,开发新的适应虚拟经济环境的会计计量技术和方法,尤其是对资产潜在风险的评估;第三,增强企业内部诚信监管;第四,完善会计诚信立法建设;第五,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

一、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此状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危机中备受谴责的华尔街银行家甚至指责其为危机加剧的根源之一,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没有现金流的账面损失,引发投资者的恐慌,使得大多数投资者非理性地大量抛售次贷产品金融机构的股票,使危机加剧。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从根源上与会计无关。但在如此巨大的全球性经济问题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除公允价值计量外,不足之处还反应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等方面。而这些不足之处的改进需要国际合作交流。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因素

1.跨国公司的壮大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甚微,各自的会计准则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而定无可厚非。然而经济发展至今,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高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带来的了国际商业格局的重大变革。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必须借助会计信息,因此跨国经营者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或多方共同认可的会计方法或会计准则可以遵循,进而更好的扩大跨国经营。

2.资本全球流动的加剧

经济一体化从最初的资源流动到产品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资本全球化流动的局面。资本全球化流动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全面真实透明并且可比的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在金融市场上的体现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多元化、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和最大需求。

3.各组织团体的促进

(1)政府间组织,如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设立了跨国公司委员会和跨国公司中心,并在1979年5月,任命成立了“关于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政府间专家特别工作小组”。尽管小组未能就联合国对会计领域的将来工作提出一致的建议,但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对会计国际统一的关注和努力。

(2)民间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协定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支持和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通过相应的“国际审计指南”确保其执行与实施。

三、会计准则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1.制定过程中的困难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

(1)政治因素。任何国际化的全球合作过程都要求各国之间相互妥协、合作。合作过程中,任何国家都必然希望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也必然存在大量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正如FaSB早期一位委员Davidmosso所说,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中存在着讨价还价和互相让步,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

(2)经济因素。会计国际统一背后的实质是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转换与分配。这种经济利益转换不仅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有影响,政府、职工和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也都与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面对如此巨大的经济影响,任何国家都不会愿意退让。当英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占支配地位时,必然要保持英国在国际会计界的主导地位,当美国介入之后,美国的主导地位又是显而易见的。

(3)文化冲突。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一种印有地区特色的文化,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必将产生一种排他情绪从而阻挠国际协调一致。

(4)准则制定方缺乏强制性。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包括FaSB和iaSB都是会计职业界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由这样的机构互相之间协调后产生一个国际通用准则并被各国所接受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

2.使用过程中的困难

(1)会计使用目标的差别。上市公司、大公司会计目标主要是提供信息给信息决策者或在证券市场上市筹资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多的是服务于资本市场。而中小企业使用会计信息,更倾向于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息以供经营管理,或是为了纳税目的。资本市场需求和税务管理需要必然存在很大差异。这样一来,在不同使用目标之下,统一会计准则很难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被充分披露或高质量有用。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差别。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高低差异很大,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普遍执业能力较低。短时期内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掌握高度复杂的诸如上市公司的一系列会计准则是很困难的,同时整个社会也会为此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显然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

四、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景

到目前为止,FaSB与iaSB的趋同还不能等同于完全合并,更多的应该是合作并取长补短,尽力在制定准则时少发生冲突,使会计从业者应用会计准则更加清晰,指导性更强。尽管FaSB考虑到了向iaSB趋同的必要性,但其在短时期内,似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aSB与iaSB的趋同状况。可以说,作为两个应用范围最广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FaSB与iaSB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下的机会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10-02

美国次贷危机,它从2006年春季开始显现,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继而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这次次贷危机在美国乃至全球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的新旧解释

公允价值,这个词对学习会计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这个词语的含义,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却出现了新旧两种解释。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的产生及其必要性

公允价值计量自上世纪80年代大公司破产事件,特别是美国境内2000多家金融机构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破产,掀起了会计界以及金融界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的论争,历史成本会计的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于是提议将公允价值纳入财务报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4年首次将公允价值运用于金融工具会计了FaS80(远期合同伙计)。尤其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公允价值成为唯一被认可的计量属性。

1.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加可靠地提供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信息,能够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本定价,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

2.以公允价值对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进行计价与度量,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要求,还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透明化和及时性的要求。

3.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制与应用增加了我国企业在市场化条件下,不同企业经济主体之间尤其是竞争更为激烈与管理更加规范的上市公司之间营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在各自行业与领域中所处的商业竞争地位与环境。

4.在公允价值规制中对企业会计信息计量方法进行有条件与程序化的确定,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应用积极价值的深层次认识,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推行公允价值使用方面的会计行为规制的法律地位。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

1.直接影响企业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可采用公允价值。显然,这些可以使用公允价值的规定,可能使得企业的盈余发生戏剧性的增减变化。

2.公允价值规则的应用环境不够成熟。尽管依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适用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但在实际应用时则显得与现实情况有很大差异。比如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3.应用方法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前述公允价值内涵规制的变化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选择和应用,都存在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特别是如果没有活跃的市场则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计量模式选择受到现行税法影响与制约。由于目前存在会计规制与税法的实际差异,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显然具有不同的经济后果。出于利益的考虑,企业对公允价值应用会有更功利的选择,这样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规则事实上就受到现行税法较大的影响与制约。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公允价值

从上面的话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抛弃它,而是为它寻找一条更好的利用之路。

1.两种计量方法并用。众所周知,会计计量遵循的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在保证了相关性的基础上损坏了可靠性;而历史成本法则很可靠但相关性不足。或许我们可以对于那些未来不会发生现金流量的资产用成本法计量,对于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的资产,也就是大部分权益性资产,采取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其历史成本,附注中披露其公允价值的双重记账方法。

2.增加公允价值消息的披露。在现在这个金融市场日益国际化、一体化的环境里,公允价值试图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难的,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公允价值其他任何单一的计量属性都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显得很有必要。不仅要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等因素。这样才能做到全面而且有效。

3.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员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衡量其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来说,盈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成立一个治理委员会显得尤为重要。公允价值委员会应属于企业的治理层,其主要职责是评价内部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估值信息的可靠性,保证公允价值能为企业发挥其正确的作用。

[1]张洁,罗殿英.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其可靠性.经济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