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十篇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十篇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7:20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1

一、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初中作文课一般由作文指导课和作文写作课构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也一向对写作指导课非常重视,希望通过写作指导课,让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但是从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初中作文指导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激发学生最佳写作状态的意识薄弱。学生最佳写作状态,是指学生面对作文题时有按捺不住的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的欲望。但这样的状态不会自发出现,除了极少数喜爱作文且写作能力极强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激发。在初中作文课堂文本写作前,多数教师会进行一个导引,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1)出示文题,对作文类型、字数、要求进行强调;(2)对上次作文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重点指出缺点,强调本次作文不可再犯错;(3)强调作文课纪律要安静、专注,出示文题;(4)出示文题,点出本次作文是随文写作,提示所随文章名。第一种方式是对文题训练要求的落实,第二种方式是写作技能上的一个提醒,第三种方式是维护课堂次序,第四种方式是关于写作内容的小提示。它们基本上不涉及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

其二,对示例式教学存在缺陷的认识不足。学生要能写作,一定的技法是必须的。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们经常会进行大量的技法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会采用示例式教学。示例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用举例的方式,通过教师对例子的剖析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及学会使用。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富用启发性,很适合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示例传授的技法使许多学生受益非浅,为初中生从较为幼稚的“习作”飞跃到“写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示例式教学在“是什么”这一部分鲜明突出,是一种阐述性说明性的教学,而“怎么做”则偏弱,即如何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部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甚至缺失,自悟力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悟举一反三,但更多的学生在运用上出现了困难,出现听得懂却不会用的现象。

其三,对语言重要性充分重视但训练不足。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没有好语言就没有好文章,对此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在写作指导中充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对于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生动性都能进行专题指导,在批改中也能针对错别字、病句,或者有亮点的语言分别进行指出,或者示范处理。但是语言的提升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落实。在这点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位,具体表现在:指导课上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指导,却无专题语言训练跟进;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训练,却往往一次性,缺少系列进行效果强化;还有的教师,在训练中停留在对静态语言条条框框的分析上,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支离成单个、僵死的语言符号;更多的教师对于语感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方向。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语言平淡呆板,甚至停留在“习作”阶段的口语状态,严重阻碍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其四,作文讲评写作主体缺失,内容狭隘空泛。众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讲评是一个作文反馈环节,主要内容是对上次作文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的优秀作文进行欣赏。由此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课堂程式化严重,先点评优缺点,再读一二篇优秀作文,手法的单一和内容的狭隘,使得学生易生厌倦情绪。二是讲评过程写作主体缺失,写作积极性被打压。因为教师掌握了讲评的话语权,学生对作文评价结果被动接受,思维被教师讲评桎梏,享受不到作文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降低。三是优缺点的归纳总结缺少指导意见。对于缺点,教师往往只结合例文指出问题所在,却不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对优点,也只结合例文进行欣赏却不给出技法或写作知识给予推广建议,导致优缺点归纳总结失去了目的。四是集体授课优劣归纳只有共性,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参差不齐,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分类指导,讲评内容失于空泛。

二、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教师缺少“以生为本”的思想。作文指导课缺乏对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对写作的理解替代学生对写作的理解,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过程中以大量示例进行教学,没有对示例教学法的缺陷进行补救,实际上是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作文讲评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体指导,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缺少真切的关怀。这些都是教师没能真正“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其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有所缺失。很多教师一谈到写作技法名称及作用往往可以侃侃而谈,但一问到如何才能运用却往往语焉不详。写作技法的传授,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对写作理论熟悉且能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和教师自身具备的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文章,对技法运用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更直接更有效的经验产生,这样在作文指导时就能把写作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明了。语言训练不足也是同理,正是由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语言在写作中运用的经验,他们就无法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指导训练学生。

其三,教师教学理念老旧,教学视野狭窄。作文讲评一言堂,没有写作主体的主动参与,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写作讲评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学生的自主性被抹杀,实质上违背了新课标“重视对兴趣和习惯、情感与态度的评价”[1]和“作文评价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要有正确启发引导”[2]教学理念。手段的单一,课堂的程式化,实质上是教师依旧停留在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里,没能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最终遏制了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作文指导课改进策略分析

了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相信学生。“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尊重并相信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相信”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特的生活,其生活是能反映在文字里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质和热情,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们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上一个台阶。惟有尊重和相信学生,教师才能俯下身子,从学生实情出发研究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方法,从而让学生愿写能写。也只有在尊重与相信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让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最好提升。

其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写作的本质是倾吐,而倾吐欲的背后是丰富的情感及情感活动。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作文情绪,从而有助于提高作文效率,有效地克服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所以,上作文课时先声色俱厉严肃课堂纪律或先批评学生的做法不可取。教师教态应具亲和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态,使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处在一个轻松、快乐、友善、极具亲和力的状况中,减少学生对于作文的对立情绪。教师要将作文指导做具体充分,使学生对作文的情感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写作文。教师还可把富有魅力的文章和作文指导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或默读,或者运用多媒体,用各种手段再现,借助“联想”,唤醒学生相类似的情感,或者与此有关的回忆,和文题产生撞击,再引出有关写作素材,从而有助于作文实践活动的进行。

其三,加强自身的写作理论修养,提升作文指导能力。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了足够的写作理论修养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林可夫的“写作能力论”,都本忱的“写作系统工程论”,都是比较系统的写作学理论,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初中段)的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笔者曾经利用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指导学生怎么“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先从形象入手,指出《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同于冰心、胡适笔下的母亲,然后运用文学创作理论分析独特的形象的出现是“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者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母亲去世后,史铁生一直在痛责自己没能体谅母亲内心的艰难,懊悔自己的粗暴任性,痛惜母亲的病逝。忏悔中,母亲的其他特点因无法以和他心中无尽的痛惜和后悔相化合而形不成形象,只留下和他此时情趣相契合的无尽的隐忍及以病弱之躯支撑着“我”活下去的那种孱弱下的顽强在心中发酵,“母亲”因作者心灵情感的选择形成了形象,并带上了史铁生独特的气息,成了“唯一”一个。这堂课文阅读与作文指导相结合的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教师还要经常练笔,会写“下水”作文,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写作兴趣,加深对写作理论的理解,这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

其四,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语言训练。“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包装文章的物质外壳。”[3]4可以说,语言的问题,是写作的第一问题,所以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语言训练是作文指导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有效”,是指语言训练必须是有内容明确的,按一定系列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内容明确”的内涵是:语言的学习包含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语言的运用则是通过语言实践达到一种在运用时挥洒自如的程度。“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做法可以如下:第一,大量熟读背诵。让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名言警句,这可以使学生对理解汉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有着比较丰富的语料积累,同时对汉语言中大量的同音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今后运用提供较多的参考。第二,扩大阅读。扩大阅读目的是为了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不断增加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同时,扩大阅读还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方法、思想观点,为规范性语言提供借鉴。第三,借助语文阅读课堂品析赏析语言的妙用,为自己的语言运用积累感性认识,同时培养语言感知力、语言理解力、语言分析能力、语言概括力。第四,按一定的序列制定系统化的语言训练计划。比如语感的培养,就可以从“借助标点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借助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借助修辞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生动感;借助于各描法,培养学生语言创意表达能力”[3]12逐一进行。

其五,重视写作主体参与作文讲评,拓宽讲评内容。作文讲评其实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有学生参与,这三个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个圆。通过三者互动,教与学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写作主体参与是作文讲评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例文组织学生论评例文并自写评语;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安排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写作经验、构思经验、独特素材选取经验等。通过各种活动,让写作主体在讲评课上受到欣赏,受到激励,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作文讲评是第二次作文指导,学生作文的问题,可以通过作文讲评得到指导匡正。作文讲评的内容,不只是作文的优缺点点评,优秀作文欣赏,还可以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指导。教师要尽可能蹲下身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通过自己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经在讲评课上将自己的游记散文《走金门———太武山下》[4]拿出供学生评改,并对本文构思及写作过程进行剖析。这无疑给了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作文经验,学生很快找出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游记散文要有作者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流水记。由此学生比较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提炼”,什么叫“思想性”。教师自身写作过程的经验,最能打动学生的心,而细微处的写作经验绝非教师课堂上使用某些术语就能精准传达的。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2

关键词:评课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7-03

在各类体育教研活动中,“评课”是一个重要的必需环节,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评课也是频繁发生的。通过评课,可以发现上课教师的优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上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借鉴。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存在着几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上课者的备课、说课;评课者的听课、记录、整理与评价等,其中评课者的听课与记录是评课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认真的听课、记录与整理,就无法对一节课进行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评价。由于评课者存在知识储备、思想观点、方法技巧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导致评课结果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时也是需要的,说明了各家观点的百花齐放,然而,对于一节课的评价结果同样具有某些共性,这就需要在观点上、视角上进行一定的引领,这样才能较为客观地分析与评价一节课,对上课者而言也可以提出一些共性方面的建议,否则将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各执己见,没有结果。本文针对当前评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评课技能的概念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以上概念可见,评课技能是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换而言之,没有入职或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也会评课,但他们的评课可能是凌乱的、没有条理性的,也就是说,他们只会简单的评课,并没有把评课发展为一种熟练的教学行为。因此,“熟练”是教师评课技能的基本要求。

二、评课技能达成的几个基本要求

(一)评前准备充分,以免信口开河

要做好评课工作,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要做好评课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可分四步走:一是,课前仔细观看授课教师的教案,从教案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流程,还可以初步发现一些问题或不足。二是,认真耐心看课,并按上课的流程记录好上课教师各个授课部分、各个时间段所呈现的优点与暴露的问题。三是,对记录的所有优点与问题进行集中整理。由于记录的优缺点是按上课的流程进行的,因此,你所记录的优点、缺点是分散的,相互交叉的,此时应对授课教师的所有优点和缺点进行集中整理;四是,对整理出的优点与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四是,我们已把所有优点与缺点集中起来了,但是所有优点或缺点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联?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所记录的所有优点或缺点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以上工作是做好评课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这就要求听课教师集中注意力看课,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只听个片段,否则评课就会脱离实际,信口开河。

(二)评课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

对于上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在评课时要突出重点,这就需要在做好看课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优点与问题可能很多,在表述过程中,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要抓重点,且层次分明。要做到以上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的老师只关注细节,有的老师只看到表面现象等,这些都不是客观真实的评课。

另一方面,评课有时间方面的要求,对于评课过程,主办单位有一个总体时间的控制,对于每一位教师的自由式评课,也有时间的限制,如果评课时间拖拉太长,就会造成“言者滔滔不绝,听课乏味无趣”的现象。因此,要求参与评课的教师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废话连篇、喋喋不休。

(三)评课全面整体,不能以偏概全

对一个授课教师的评价,我们要尽力做到客观公正,而运用整体评价的视角与全面评价的视角是达成以上目的的有效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授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很多,也可能是缺点多于优点,但我们需要对这些缺点与优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根据授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进行综合考量,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所谓“旁观者清”,看课教师的眼光是锐利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可能找出授课者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对于各位老师众多的评课之后,组织者应从整体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对授课教师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既有助于广大教师评课技能的提升,又对授课教师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授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

(四)评课实事求是,切勿照顾情面

在评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授课教师是朋友、是同事,评课教师是客人、是受邀者,因此,在评课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授课教师、主办单位、主持人等感情因素的影响,造成评课的不公正性与不公平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千万不能受到感情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就事论事,对于主办单位而言,应该敞开胸怀,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应该虚怀若谷,认真听取各家之言;对于评课者而言,要做到“眼中无情”,特别是对授课教师的问题与缺点应该直言不讳,这是确保公正、公平评课的基石与根本,如果大家都要考虑到各自的情面,那么这样的评课既无效果,也浪费老师们的时间,最后还可能养成营私舞弊的坏习惯。

(五)评课一分为二,兼顾亮点建议

对于授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每一个听课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评课者,要对授课教师的优点与问题进行综合的判断,不能只有优点的评课,也不能只有缺点的评课,除非主办单位有特殊的要求(如为了节省时间,主办单位规定只讲问题与缺点,不说优点等)。为了使评课做到公正性,我们在对待优缺点方面应注意的策略是:整体性评价优点,分步式评价缺点。听课老师们都十分清楚,听课除了学习之外,更多的是研讨,听课只是一个研讨的媒介,老师们更多的是想听到各种中肯的批评,发现课中各类问题,以便更好地避免同类问题发生。因此,在呈现优点时,整体性地陈述就可;在提出问题与建议时则可具体化,采用分步式进行,这样便于对授课教师进行客观评价。

三、评课技能实施举例

以下是某市一节公开课,表中记录了该课的基本信息与看课情况(表1)。

根据看课记录,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评课:

(一)视角之一:对授课教师的优缺点进行整体性评价

优点:该课授课教师上课的热情很高,体现了一个教师课前具备良好情绪调动的能力;教师的基本功较好,示范动作做的很漂亮;语言运用情况也很好,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晰、富有感染力;课的结构安排较为合理,各部分过渡比较流畅;师生互动情况比较理想,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场地器材布置干净、整洁,符合安全的要求。

不足:对教材重点把握不准确导致了教学目标定位错误,教法安排失去了有效性。

(二)视角之二:对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步式”专题性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专题评价

认知目标“激发学生跳远与耐久跑的积极性”比较空洞,没有涉及这两个项目的具体原理、结构、方法等;身体健康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泛泛而谈,也没有结合运动项目的具体特点;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的精神、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虽有形式,但在具体的课中没有落实,缺乏具体的做法,既没有合作学习的内容,“迎面接力”部分也与刻苦耐劳的关联不大;运动技能目标“使85%的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耐久跑技术”没有根据蹲踞式跳远(第一次课)特点来制定,因为第一次课不可能使85%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

2.“内容与教学重难点”专题评价

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小学阶段接触运动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体验,而不是学习全面完整的运动技术;就教学方法而言,也应以完整教学为主,以蹲踞式跳远技术为例:助跑――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但是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具备了全面学习运动技术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学习技术的主要目的就不能停留在“体验”上,而应深入到运动技术的细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技术。初中教学方法也应从整体的完整教学法转化为分解教学,而且分解教学的重点是蹲踞式跳远技术各个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它是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关键技术,而不是“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因此,这节课把“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作为教学的主线,显然是不适合的。

3.“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专题评价

组织教法与教学手段皆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由于该课在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技术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定位有误和偏差,那么接下来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练习步骤等也自然就存在问题了。也就是说该课为了完成“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系列练习不利于学习与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这个教学重点。

4.“学生学习效果”专题评价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现场观摩,该课教师在整节课中始终运用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完整教学法,从效果来看,很不理想,只是复习或学会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但由于没有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腾空步技术,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起跳后没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只有“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之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果可能,还可以对该课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进行测量与评价,这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定量性评价指标之一。

(三)视角之三:细节性评价

细节性的评价显得比较容易、比较分散,老师们可以看见什么评什么,无需整理与总结,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语言、教态、讲解逻辑性、指导合理性、练习时间掌控、活动安排合理性、师生互动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但我们在进行细节性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吹毛求疵,不需刨根问底、争论不休、没完没了。

四、评课技能的培训建议

(一)熟练掌握与了解评课形式和类型

作为一个评课者,有必要了解评课形式和类型,其中的形式有:个别面谈式;研讨式自评、互评、总评;书面材料式;庭辩式;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点名评议式;师生评议式;网上评课;自我剖析式。类型有:观摩性评课;提高性评课;研究性评课;检查性评课;指导性评课。对于不同形式与类型的评课,有不同的要求,老师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评课实施不同的对策。

(二)经常参加各个层面的教研活动

目前,职后教育的重要性大有超越职前教育的势头,因此,大大小小的职后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们暂且不论其真正的效果,就培训角度而言,看课与评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小到学校教研活动,大到省级教研活动、全国性教学观摩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评比作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走出本校、走出区外、市外、省外,走到全国,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等,通过个人学习、他人评课、相互研讨、专家评课等形式,开拓眼界,不断提升自己评课的技巧与水平。

(三)拜师学艺,不断提高评课水平

评课技能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磨练,可以说,谁都可以评课,谁都能评课,但是不同水平的体育教师,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课结果,这就体现了评课的巨大差异性。好的评课言简意赅,直指重点,对于上课者会有豁然开朗的认识,对于听课者更有一语道破的感受。因此,作为年轻教师要虚心求教,最好能拜师学艺,每到一个层次,拜访不同层面的师傅,依次递进,评课技能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与发展。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8-01‘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回到初中体育实际教学中来,初中体育课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与实践,针对体育课堂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互动性。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多向的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共建与情感交流两个方面。当前体育课上师生互动主要形式就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一问一答以及示范与模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对话,沟通与合作稍欠火候,师生无法形成实质性的思维交流,教师讲的学生不能完全领会,只出汗不动脑,缺乏师生课堂共建的过程。另外,在情感交流方面,师生也无法发自内心地进行情感沟通,无法达到情感交融的目标。学生装样子,教师发权威,没有情感体验和升华的教学过程,注定是被动低效的。

(2)课堂教学程式化。新课改以来,体育课逐渐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然而体育课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程式化教学现象。课堂预设的多,生成的少,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多少成效。有的体育教师还贴上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标签,甚至运用多媒体方式画蛇添足,花拳绣腿地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却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的程式化问题,也反映出教师教学不够深入的问题。不少教师对于新理念和新资源,只是简单的复制,片面追求结果,自然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3)教学评价的失衡。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多听几句表扬,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和调整,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也是有所差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表扬好的,对掌握不好的同学回避评价且不指出其中的问题。也许有怕影响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

2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满足学生内在需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模式去开展,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立足学生的需要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因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学期开学之初,体育教师务必要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希冀和需要,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对于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是最好的。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渴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希望被其他同学认可。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充分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活动,以保持学生长期的学习动力。

(2)施行体育教学预设,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体育教学的预设,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体育大单元教学具有较长的学习过程,相对比较容易让教师根据运动技能的规律性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和能力。在相对较长的大单元教学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之间形成稳定的互助小集体,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与此同时,体育课程预设也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教材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找到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以满足学生的阶段性需要。当学生能够产生自我激励的目标意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才能保证其有效性。

(3)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体育课堂进行优化,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优化体育课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组织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环境来选择相应的授课形式,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组织设计去开展体育教学。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层次目标”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关注和尊重,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体育教学尤其要专注学生的主动性需求,让他们在快乐的心境中实现对运动技术的领悟,提高体育技能。三是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准则。只有一定的教学规范,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价值最大化,减少无效行为的时间浪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优化练习;有效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地理学科的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由于许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缺少必要的了解和重视,七年级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知识又比较难学,使得大家一进入初中就对地理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注重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现在的练习体系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优化地理练习,促进有效教学。

一、练习的功能和要求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针对学生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练习针对老师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转换,所以,设计能提高教学效率的练习就变得很有必要了。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并且有不同的层次,提倡练在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能否体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认为强化当堂练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强化当堂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教会学生做题技巧,及时归纳教学内容。地理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注意图文结合,看清图示,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筛选信息,切入题意,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并掌握好做题时间,养成认真检查、查缺补漏的好习惯。我经常讲一句话:地理考试,许多时候答案就在考卷中。

二、练习的设计和选择

如何从练习的设计入手,精心选择和安排习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呢?这是地理教师应该精心思考的一个问题。地理练习训练必须有的放矢,练习的设计应突出基本的知识结构与重点、难点,练习形式应争取多样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用心选择一些设问巧、质量高、具有典型性的试题特别是历年各地中考、期末考题与目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并结合课本图、活动题重新设计改装构成整合题进行训练,力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练习要有一定的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有效教学反馈。在设计和选择地理练习时老师应突出双基、关注热点,强调地图图表的作用,并做到有选择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练习。例如,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空间位置和分布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在上课精讲时充分利用电视节目、游戏拼图等,要求学生逐一找到其在图中的相应位置,并引导学生学会找到它们的行政中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时间,我采用空白的政区图,要求学生填出地名,从而逐步降低学生学习省级行政区分布的难度,并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后巩固练习时间,我从电脑中下载一些中国行政区拼图练习,让学生课外时间有空多练习一下,并由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三、练习的优化和使用

由于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所以,安排练习时必须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练习的速度与强度,这样才能让处于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地理填充图册》是配套地理教材的练习,但只有这本练习还不够,我们还自己设计了“导学案”的“周末练”,优化地理练习。

地理练习的使用要争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我在练习的使用上也注意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例如,“导学案”的使用中,对基础较好的班级,我要求学生尽量在课前预习时提前完成;对基础较差的班级采取当堂课堂教学前10分钟完成。在《地理填充图册》的布置上,我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全做,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加强基础题和选择题的练习。“周末练”的使用我一般当成课堂小测,每一节内容讲完当堂完成,练习容量控制在大部分学生能5分钟左右完成。地理单元试卷我要求学生控制在60分钟完成,并且尽量减少考试次数。

四、练习的批改和评析

为了促进有效地理教学,及时反馈老师的教学效果,练习要及时批改,重视评析。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改、学生互批、集中批改、面批等多种方式及时地批阅和讲评,从而让练习真正为有效教学服务。练习的批改不能只给学生一个对或错的结论,而应该对练习过程进行分析。评析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例如,许多学生经常不会充分利用练习和试卷中已有的地图知识获取答案,白白失分。因此,我就经常在讲评练习时教学生学会看图中提示,经常对学生说:“地理没有开卷考,但如果你们会看图,答案就在图当中。”现在有时经常是我一说“答案”,学生就会接下来说“就在图当中”。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练习评析效果。

在练习的批改和评析中,老师应该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去评析地理练习,同时在一次次的练习中逐步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这是练习评析最重要的任务。例如,每一次练习批改和评析中,我先统计和简要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共同且经常存在的错误,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其次,我在计算各试题的得分率中经常就其中得分率较低的3~5道题作详细的分析和拓展,侧重地理重点、难点知识的评析,让学生逐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地理解题能力,重视地理解题技巧,并学会举一反三。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5

经教育局党委研究,今天我们召开2009年度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一年来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度初中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促进全县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我认为比较典型,值得借鉴。为做好下一年度的教学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自启动以来,到目前,已经由五个实验点向全县所有初中学校全面推广,各初中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改变,课堂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课改成效显著。

2.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针对目前学生在家时间长的特点,我们在全县初中推广了“教师、学生、家庭”三位一体的“5+2”管理模式。像观城初中、燕店初中、朝城初中、舍利寺初中等积极实践、探索。“5+2”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个性的张扬,有效的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实施水平有所提高。各初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加强学校管理和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月25日26日,顺利通过了聊城市初中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团一行10人对我县课程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得到了评估考察组的好评。

4.分区承包,分类指导,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实效性。

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作用,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室把全县初中学校分为八个教学区,组织所有学科教研员深入教学区,重点关注课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员一方面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听课、评课、举办理论讲座等方式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深入课堂进行面对面沟通,及时切磋、研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5.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聘请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来我县实验初中、妹冢初中进行有效教学理论指导,现场听评课,邀请邹平九户中学、黛溪中学课改骨干进行“激情课堂”模式解读、初中语数外教师参加暑期网上培训、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新教材培训、思想品德中考备考会等系列活动,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群体,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业务功底雄厚、教学成绩突出、热心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批省市优质课教师、教学能手群体出现,他们成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有生力量。

6.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已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各学校都在学习外地先进学校好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如新华学校、妹冢初中、莘亭初中樱桃园初中、、河店初中、舍利寺初中、张寨初中等,就是我们课改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望大家认真研究、吸收他们好的做法,并不断的超越他们。

7.初中优质生队伍不断扩大,为高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与高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截然分割开来,高中的发展离不开初中的大力支持,初中的提高需要高中来拉动,高、初中必须目标一致、协调发展。各初中学校,抓住质量不放松,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优质生的培养,初中优质生人数连年增多,为高中源输的更多优质生,奠定了高中发展的基础,推进了高中教育教学持续攀升。

8.初中办学水平有所提升,优质学校不断增多。我县29所初中学校,25所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初中成为制约我县初中教育发展的瓶颈。近期,县教育局党委,根据实际,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等多种手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农村初中学校从实际出发,教研引领内涵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呈现良好发展势头,70%的农村学校成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缓解了“择校”难题。

在充分肯定09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观念转变不到位。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要做到“三个还给”,即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只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

其次是规范执行不力。有的学校仍未开齐开足课程,有的学校学生的课外作业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有的学校仍在忙加班加点,少数教师仍在变换手法搞有偿家教,有的教师应付教学工作检查忙下载教案,个别教师未钻研教材心中无数进课堂讲课。

三是学校管理有漏洞。校园管理时有脏乱差现象,教学管理粗放型,集体备课重形式轻实效,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考核重分数轻育人,课堂教学重死拼硬磨轻课堂效率,学生培养重应试教育轻全面发展,校本培训重学历达标轻专业提升。

四是课堂存在低效甚至无效。自课改以来,课堂变化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折射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主学习自流化”。课堂不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自学和思考;或用满堂问、琐碎的浅层次甚至是带暗示性的问题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时无明确具体的任务、无方法指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二是合作形式化。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合作交流,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三是探究机械化。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课堂不能成为思维交流,思维碰撞,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温度”有加,“深度”不足。四是课堂评价失真化。教师开始重视课堂评价的功能,但把握得不到位,如滥用表扬,情感匮乏,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指向不深等。五是课堂问题肤浅化、随意化。问题缺乏深度、广度、梯度,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六是课堂练习草率化、海量化。

五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初中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自私,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刻苦精神、钻研精神等,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六是城乡区域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受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教育发展很不均衡,校际之间差距拉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这种差距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任务:

根据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文件精神【聊教字[2009](113号)】,结合我县实际,2010年全县初中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创建高效课堂为工作重点,以蹲点包校、跟进指导、培养典型、创办特色为工作策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根据这一思路和任务,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好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1.校长养成民主科学治校的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保障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加强常规检查。教学工作检查要常态化、随机化、有形化、绩效化。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要充分体现评价功能,要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每学期至少对本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听一次随堂课、检查一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结果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薄弱学校的升级改良,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我县的初中学校,近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70%的农村学校,质量、声誉说得过去,但也有七、八所学校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合,使得学校规模较小,效益较差,生源不足,管理不善,质量不高,老百姓不满意,也正是这些学校频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初中教育的整体提升,阻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县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有条件的乡镇进行了学校合并,整合了教育资源。2.调整了几所学校的领导班子。3.实行对学校的分级管理,重点向这些学校倾斜。4.几所学校率先进行习惯养成的试验等。但是仍然感到不足,近期,决定成立三个帮扶工作组。工作组由教育局抽调有学校工作经验的副科级干部任组长、从六个优质学校抽调六名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员及六个学校3-4名优秀教师(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共20名左右任成员组成。第一批试验学校选择的是王庄集初中、张鲁初中、魏庄初中。这三个学校共同的特点:都是合并校,都是刚换的班子,还是近5年来换了三、四次校长。合并以后的学校应该说是“新校”:“新校长、新措施、新方略”应该带来信气象。

工作组工作安排:

指导层次:从校长、副校长(管理层)到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

工作面:学校的全方位工作: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工作重点:思想引领(理念、作风、思想),常规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班级、后期、其他)

工作抓手:一手抓课堂(课堂的高效能),一手抓习惯(校长、教师、学生)

工作的程序:1.摸清情况,调查研究2.制定措施、稳步推进3.监控过程,及时反馈4.建章立制,固化成型5.反思总结,调查提升

工作目标: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源回流,质量提升、百姓满意度提升,逐渐形成特色、考评位次前移。

注意的问题:

1.工作组是帮扶指导,不是代办,着力点是提升校长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能力

2.是帮助指导,而不是挑剔批评,要和师生达成一片,成为同志,成为朋友。

3.试验点的领导,教师要谦虚,诚恳的接受帮助和指导,特别是校长,要借势发力,借势树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遇。

4.工作组的成员,试验点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工作纪律、值班记录,以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另外,小组及学校每天写日志,每星期有小结。

5.各小组之间要加强交流,交流思想、思路,既出成绩又出经验,建议在**教育开辟专栏,进行试验跟踪报道,各小组要不断的把自己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上报。6.第一阶段的工作时间暂定2个月,(春节前),届时组织进行验收评比。

几个说明的问题:1.第一阶段结束后,还有第二批(春节后)怎么搞,待议。2.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在晋职、评模、评优中优先考虑。

3.试验点的教师、领导可以到成员单位学校挂职培训。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6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分析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专业师资匮乏,水平欠佳

农村地理教学改革首先要有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数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地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就业。高校针对就业市场的形势,缩小地理专业的招生人数,导致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地理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和继续教育方面都不如语数外的教师,因此,部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在农村初中,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而且初中的许多地理教师也兼职教授其他课程,教师的学历层次比较低,地理教学的效率很低。

(二)优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时运用于教学工作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探索和思考农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时也在实践中领悟许多有用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但是,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学中应用,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认可,还有就是教学设施不齐全。地理作为辅修课,教好教坏都一样。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三)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资料不足

地理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道具,如模型、图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地理教学要有灵活性,如教法灵活、空间灵活和时间灵活,一个小的考察、展览、测量等可以作为一节课。但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比较落后,缺乏教学道具和书籍,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更是无从谈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农村初中无法展开,校内课程资源极为缺乏。

(四)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地理课程与人类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农村生活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山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运动过的痕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农业生产事项,城乡综合规划,并且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评述。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气象、水文和地质等项目,了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值注重课堂的理论教学,对课外的教学活动不重视,因此,学生对地理环境实地感受的机会少。

二、解决农村地理学科教育的建议

(一)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扶持力度

全国约75%的初中学生在农村,农村教育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惠民政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并且加大学校的硬件建设,改善校舍,建立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升导学水平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一般性教学活动的回顾,更应该引导以后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农村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观念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的反思上,要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上,要求教师在教学的中转换角色,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三)树立地理学科为现实服务的思想

目前,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够升入高中,其余转入职业中学或者回家就业;二是初中毕业由于年龄的关系还不能适应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借鉴成功经验,因材施教,将农村地理教育和农村的生活环境想结合。农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比如黄土高坡、农舍炊烟、道路桥梁、丘陵山冈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学的主要元素,对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四)改革和创新教育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授课方式,按照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这样课堂教学的结果,忽略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注

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忽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记忆代替了创新和思考。因此,地理学科多元化教学评级体系的构建是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成为根本点。

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正确引导”的教学教育方案,要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开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评价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相结合,把教学的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将惩罚性评价方式与鼓励性教学方式相结合,建立一个全面的地理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地理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使地理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思想。同时地理教育的发展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以学致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热爱家乡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堂.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吴育忠.中学新课程下高师地理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

[3]孙芳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3).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7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现行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学情况看,初中政治课教学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质量水平,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意识薄弱。初中学校长期注重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教育教学,对政治课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教学意识薄弱而影响了课程的创新改革。例如,由于中考政治分数所占的比例较小,学校在政治课程时间上的编排明显少于其他学科,这是学校教学意识存在问题的典型表现。缺少科学的教学意识为指导,政治课程教学难以取得新的进展,限制了学生科目成绩的提升。

2.教学方法落后。落后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落后的学习成绩。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课程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既增加了政治课程教学的难度,也耽误了中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灵活地应用互动法、提问法、情境法等新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就会不足。

3.教学考核简单。考核是对一个阶段教学情况的考查评估。对思想政治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能客观地掌握政治课的教学情况,为后期教学工作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许多教师忙于政治课教学流程的规划,一般只在学期末对学生实施简单的评估。而学期末才发现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善教学了,这些问题也将被带入下一学期的教学中。

4.教学管理不严。政治课向学生传播了先进的党政思想,以党政思想理论为基本依据,培养了学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能力。学好政治课程需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督促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执行正确的教学方案。但是,中学学校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不严格,没有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察,影响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

三、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鉴于上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政治课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课程学习环境。

1.优化教学方式。重视初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互动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

3.注重教学考核。思想政治课是初中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好政治课程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条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4.引导教学实践。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总之,传统初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尚未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案,学校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管理体系,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参与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工作的调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许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2(6).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8

这一危机迫使学校从缩短新任教师成长时间,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让农村学生得到受益的路径进行探究。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得知,有计划地组织新任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是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有效做法。这一做法如何做到有效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首先,做好新任教师听课前期指导。因为新任教师刚参加工作,缺乏听课的目的性和与被听者的沟通经验和听课的一些礼节,需要对其进行必要指导。开始要向新任教师交代清,听课要了解教材与课标,了解教材才知道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是否合理和正确;了解课标对教材内容的要求,才知道教学中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这是听课和评课的一条准绳,办法是听课前或听课后看看教材和课标。这样做既能让其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又督促他重新学习课标和研读教材,加深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采取师傅带徒弟方法,由老教师或教研组长或教导主任带新教师一同听课。作为师傅,要向新教师讲清听课看什么?如看课堂结构,看教学流程,看教法与学法的综合运用,看教学环节的处理等等。指导其边看边体验边记,特别要提醒新任教师,刚参加工作听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特别是对自身感触深的要特别记,有利于提高本人能力。另外要培养新任教师沟通交流能力,听课前最好先打个招呼,不突然袭击,让被听课教师充分准备,这样更能学到很多特别技能。听课要及早进教室,等教师都讲课了才进教室很不礼貌,甚至打乱教师上课的思路,也可跟上课教师一同走出教研室这样可借机聊些本节课的一些内容,将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通过听课促进新任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带领新教师听一段时间课后,要交流听课收获和体会,讨论所听的课与先进教学理念的关系,从而提醒新任教师加强教育学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使其认识到先进教学理念是心中的航标。课程理念决定目标的确定、决定教法学法的使用、决定能力要求等。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做指导,才会较好评判课的优点和欠缺,从而提高自身,使水平获得尽快提高。

第四,进行有效评课训练为成为研究型教师做准备。评课要有分析归纳的能力。指导新任教师边听课边对教学环节的处理做出分析,听课后要对整节课做出分析归纳,这的确是一项较高基本功。要让新任教师一步一步参与评课,告诉他评课要条分缕析,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不知道说些什么,评课时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有侧重,挑主要的说,枝节问题不说或少说,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特别要提醒新教师每次评课就选择一个方面谈,重点说印象深的收获大的,对认为欠缺的提出来与其商讨。每次参与评课侧重谈一至两个问题,坚持一年对课堂的分析能力就有了较大提高。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50-01Doi:10.16071/51-1650/g4.2016.01.118

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现状灵活调整、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充分保障教学行为落到实处。由于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依据,删减和选择教学内容,对于非教材和非考试内容缺乏有效的导入和补充,导致学生的知识链不完整;同时教师对历史知识多以点到为止的讲解为主,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讨,再加上一层不变的教学策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科学优化和有效构建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师一直思索的话题。有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融入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层次,引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深入探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科学保障教学成果的重要步骤。由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受限,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受重视程度明显低于语数外学科,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被逐渐演变成教师一味讲学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照本宣科,按照考试范畴勾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讨过程,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熟背教学内容,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科学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因此,结合历史学科性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让教师以学生的习得情况适时调整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将传统静态的课堂讲学模式转变成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动态教学模式,比如以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这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合理导入课本外的历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实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

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初中历史时间、事件和人物关系复杂,内容繁多,相较于一层不变的讲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范畴,并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达到学而深、学而精的地步。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设疑、课堂实施和课后总结,教师要科学设计这三个环节的导入形式。在课前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置问题,挖掘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采用活动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面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充分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每堂课后,教师需要保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梳理和总结学习内容,并设置课后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论述自己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等等,全面深化学生的知识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故事、电影、热门事件、纪念日等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比如,国务院201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放假1天的通知,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话题展开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了解典型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向学生讲解中国与前来参加阅兵式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原由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拜访自己身边的抗战老兵,听他们讲述当时的抗战事迹等等,让学生明确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比如,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意味着这段惨痛的历史被世界认可,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普及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共同缅怀同胞、勿忘国耻,以及中日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总之,以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情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健全课堂评价机制,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

课堂评价机制和修正和完善学习情况的重要媒介。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考试成绩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考试内容却过于机械和单一,缺乏灵活性的、辩证性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考查。所以,教师要积极健全课堂评价机制,科学完善和优化评价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范畴。综上所述,有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积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7.S2.

[2]赵九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目标原则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3]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初中地理课评课优缺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63-02

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合作学习已经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接受,并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以及自身能力的欠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造成“假合作”的现象。

一、偏离目标――标签式的“假合作”

有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存在随意而为的情况,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只是为“合作”而“合作”,这样,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中的“摆设”,是标签式的“假合作”。

1.随意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载体,因此,合作学习要有效,合理建立合作小组很重要。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该配合默契、相互协作,有团队合作意识;小组成员在搭配上要遵循“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相当随意,基本不考虑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为了教学的方便,一般都是开展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的合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往往集中在一个小组里的学生都是“同质”同类型的学生,优生与优生合作,学困生与学困生合作。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小组成了优生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后进生逃避学习的“避风港”,合作学习便失去了意义。

2.随意组织合作讨论。探究性问题是合作学习的载体,问题的可探讨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只有对遇到的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才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才会在合作的过程中仔细地倾听和分析他人的见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用于开展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过于随意,不考虑所设问题有无合作探究的必要,开展合作探究只是为了迎合合作的形式需要。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7.1节《生活中的不等式》时,有位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接着出示问题:“你还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不等关系吗?”这时,很多同学都争相回答,积极性很高。然而,教师却仍然按照课前的预设,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生闹哄哄地又来了一次无多大意义的合作讨论。在上述例子中,教师根本不管问题有无合作的必要,只是为了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而开展合作,至于合作的目的则根本不考虑,这是犯了教学中形式主义的错误。这样的合作探究只是一个空架子,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二、偏离本质――程式化的“假合作”

一些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提出合作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组织学习反馈”的程式化现象,没有抓住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本质,是程式化的“假合作”。

1.合作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是矛盾的,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如果一拿到问题就让学生开展合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基础,必然造成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满足于当合作学习的听众,不愿思考;或者有部分学生即使愿意思考,但由于反应较慢,思维被其他学生左右,影响了他们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信心。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二次函数》一课时,这样提问:“同学们,在二次函数y=a(x-h)2+k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由a的值决定的,那么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可以说这个问题是设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的数学探究。可是,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优生知道答案后便把结论告诉组内的其他同学,其他学生就没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显然,缺乏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就成了课堂的摆设,是没有意义的。

2.合作学习缺少数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合作学习与数学探究结合在一起,就是合作探究。但是,一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却没有突出学生的合作探究。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时,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以下几步进行:①在小组内分工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②任选三角形的两条边,并找到中点进行连接。③量一量新画的线段与三角形底边的长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学生在小组内确实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是底边长度的一半”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设计的“程序化”的操作流程中进行的,没有自主探究的过程,效果是差强人意的。

三、偏离指导――放羊式的“假合作”

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不足,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提出问题后就全盘放手让学生开始合作讨论,而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这样的合作是“放羊式”的假合作。

1.缺少有效指导。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比作一台戏,教师就是其中的主角,优生是戏中的配角,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充当群众演员或是戏外的观众、听众。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很多课堂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学习小组中,优生往往包揽了发言权,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就是小组的思想和观点,其他学生只是合作的陪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一课时,给学生出示了几个体积分别为1m3、8m3和27m3立方米的正方体,然后提出合作学习的任务:“如果我们知道正方体的体积,是否也能反过来求出正方体的边长呢?”便让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开展探究。少数优生找到了思路讨论得火热,而部分中下学生却只是做了学习的旁听者,有的根本没有参与学习,甚至是捣乱、讲闲话,影响他人。这样,合作学习缺少必要的指导和引导,没有体现真正的合作交流,自然合作的目标也没有达到。

2.缺少有效评价。在教学中,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和交流阶段,往往有些学生采用第一人称来发言,以个人观点代替小组观点,忽视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往往进行个体评价,有意或无意地缺乏对小组的尊重;评价小组学习则只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合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单一,往往停留在口头之上。这样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地反馈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