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十篇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十篇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2:15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1

摘要体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教育,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儿童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民族和国家整体人才的基础素质。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通过增加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学,从而教学相长,大大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学全民健身计划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情况有所好转,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问题跟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矛盾,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大程度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中小学教师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下新的命题。

一、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

根据笔者对所在的地市7所中小学的调研情况表明,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从学校教师到学子,普遍存在弱化身体素质教育的情况。存在如此情况已久,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教育组织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其次是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一些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敬业奉献精神,对待学校的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最后,家长和学子对体育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康向上的体育氛围,家长不满足学生的正常体育需求,学生的正常体育爱好被遏制;缺少全员参与的体育运动平台;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学校运动场地不足,资金短缺。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学要求

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和引导者,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场素质教学水平,是解决上述矛盾的关键。新的形势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责任和使命,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体育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三、对于解决体育教育矛盾的思考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规程要求,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三)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26-01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为社会化教育机构,肩负着对学生实施社会化教育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优势特点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其发展定位以及育人目标都较之学校教育有很大差别,培养兴趣、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强调个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的目的和宗旨。侧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侧重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全面性

校外活动中心内设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置,配备较强的师资人员,所以在开展一切校外教育活动中具有全面性,覆盖面广,教育网络发达,青少年来到这里进行学习,可以享受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精良的师资,并且可以持续和长久地接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具有协调和沟通的能力。

2、公益性

校外教育具有公平和公益性,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少年而开放的,尤其是设备和设施都是免费供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单独也可以由家长带领到活动中心来学习和体验。活动中心还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免费向青少年提供一些竞赛、辩论、展览等活动,这都充分体现了活动中心教育的公益性、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接纳和包容性,也是活动中心公平性的表现。

3、娱乐性和开放性

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始终都是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建构知识和形成学习能力。教师实施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开展,都是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在实际体验中感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活动中心的设立是向着全社会中的青少年开放的,具有一切现代教育的特征,所以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科技与艺术有机结合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开展的素质教育中,科技和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一些家长中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科技和艺术是两个没有交集的项目。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应该成为举办展览和竞赛,让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所以要大力加强科技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2、注重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

活动中心对青少年进行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活动中心要在自身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心的文化建设首先是环境方面,可以利用中心的围墙进行墙面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吸引学生,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尤其开辟出特定的平面,让学生自己设计图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遴选学生的优秀书法和绘画作品,体现我的世界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作主的办学风格。有了强烈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3、加强实验基地建设

活动中心应该建设成为学生进行科技与艺术学习的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供科技制作的基地,提供艺术培训的实践基地。通过诗词、书画、民乐、舞蹈,强化民族文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中心的名师资源,对外聘请专家名师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国画、书法、民乐、舞蹈等专业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4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xx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xx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

改革学校教育囊括校外教育不合规定、不合时宜的做法,突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优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参加校外培训、锻炼的时间和自由,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必将给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拓展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我县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必将谱写我县校外教育新的辉煌篇章!

最后,祝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庆典圆满成功!谢谢!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5

[关键词]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重要性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6

一、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1.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4.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

5.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6.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7.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广大农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8.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丰富军训内容,开展“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9.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照明、课桌椅达到基本标准,改善学生用眼卫生条件。

10.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保证必要的健康教育时间。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青少年营养干预机制,对城乡青少年及其家庭加强营养指导;通过财政资助、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伙食补贴标准,保证必要的营养需要。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11.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条件。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12.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体育事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教育、体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4.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建立对学校体育的专项督导制度,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15.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卫生条件和师资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并加强督促检查。对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

16.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团、队活动,充实课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来。

17.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要把城乡中小学生作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覆盖人群。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和协助学校的卫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中小学要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设立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

18.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家庭教育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起关键作用。要在广大家长中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区要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7

在全市人民以饱满精神和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喜庆*直辖10周年、共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际,今天,我们在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蓬勃发展的市少年宫召开*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专题研究部署2007年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这对于扎实推进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代表市校外联、代表团市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借此机会,就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谈三点意见。

一、直辖10年,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成果显著

直辖10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直辖十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直辖*十年的发展,*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可以说,这10年也是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最快的10年。

一是狠抓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年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发生七大变化。一是场所数量大幅增加。直辖前,全市仅有2个少年宫,直辖之初全市仅有8个老旧场所,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市共新建及配套维护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43个。二是场所建设加大投资。十年来,通过争取市财政、国家体彩、福彩资金支持、区县配套等,全市投入3.3亿元用于场所建设,场所建设速度和覆盖面大大提高。三是场所建筑总面积不断扩大。10年全市新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筑总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四是场所规模不断扩大。五是场所区县覆盖面大大提高。目前,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分布在37个区县,区县覆盖率从*年的22.5%上升至20*年的92%,布局日趋合理均衡。六是场所功能不断完善。新建每个场所都配置了60万元以上的科技、文化、体育、健身、素质拓展等设施设备。七是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数量大量增加。10年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实践基地、体验基地等大量增加,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遍及各行业各领域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网络。

二是加强管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日益规范健全。十年来,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一是成立*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健全市校外联主席会、全体成员会和办公室主任会工作职责,定期研究协调有关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对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工作制度,促进了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建设管理运行的规范化。三是坚持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负责人培训班,不断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和能力。四是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活动场所进行调研、督查,确保各活动场所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建成后的有序运行。

三是突出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十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青少年校外活动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活动场所大力开展思想道德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和社会实践类等活动项目,服务青少年能力提升;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人文精神培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文艺演出、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4000余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市的各种比赛,获国际国内奖项3000余个,坚持利用节假日,开展“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心连心下乡艺术展演”、“关爱进城农民工子女”等公益活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坚持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强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及社会资源的衔接配合,逐步形成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合力。

特别是在20*年,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在市委和全国校外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4号)、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委办发[20*]20号)等文件精神,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育人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团中央领导和全国校外联领导多次视察*市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校外教育工作,对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给予肯定和鞭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西部一流,从单一功能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凝聚了市委、市政府、团中央和全国校外联坚强领导、各区县党政大力支持、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校外联、团市委向青少年校外教育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巨大进步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正视现实,认清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新使命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任务重、要求高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从大局着眼,准确把握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新使命。

和谐社会建设的新伟业赋予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新的使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部署。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构建和谐*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为共建共享和谐*而努力奋斗。书记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共建共享和谐*,让每一个在*生活和工作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沐浴和谐的阳光。大家都知道,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主体——人的和谐。所谓和谐,就是身心的健康成长、内外协调,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而这些不是自发形成的,和谐相处的形成过程要靠教育的培养和引导。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社会要和谐,首先是家庭要和谐;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每个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在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网络、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赋予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一是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校外教育工作在对象上要关注更广大的青少年,绝不能只关注少部分特长生、精英学生或富裕学生;二是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校外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要全面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要,不能只是重智轻德、重知识素质轻身体素质和能力、品德素质;三是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方式上要主动出击,动员全社会、协调各方面,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不能只是单兵作战、单打独斗。

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蓝图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今年3月8日,总书记为*工作“定向导航”,要求*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抓好的四大重点任务,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路,确定了*实现“加快”和“率先”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了新阶段*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其中专门强调加强未成年人工作、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打造劳务经济、促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应转尽转等。6月7日,国务院同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这是国家首次批准在中西部地区设立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应是涵盖各方面、各领域、各行业、各区域,当然也包括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也必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和“率先”要求青少年校外教育也不能落后,要走在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可以说,这既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政府加大投入且倾斜农村,又给我们提出了新任务。我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覆盖全市37个区县,组织健全、设施先进、阵地完善,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城乡统筹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思考如何发挥校外活动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青少年校外教育

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将校外活动场所打造成城乡青少年学习成才一体化、就业创业一体化、组织保障一体化和维权服务一体化的平台,促进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培养青少年成长为“四个新一代”对校外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对全国青少年提出了要努力成为“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也发生了很多变化。青少年分层、分群、分流,流向多变、流动加剧、流速加快、流量加大,价值多元、需求多元、选择多元,青少年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趋势要求校外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用多元化的模式、多样化的项目满足青少年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才能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占领青少年的阵地,服务青少年的发展,发挥引导教育青少年的作用。否则,就可能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甚至不能肩负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作用。

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必须创新。经过直辖十年的发展,我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未形成延伸到社区、覆盖广大青少年的健全网络;二是已建成的校外活动场所大多数项目单一、功能单一,培训项目启动较好,但没有充分地释放活动指导、少儿娱乐与素质拓展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的作用;三是校外活动没有很好实现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三结合”网络还没有形成。在这个社会化、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善于合作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关键,校外教育概莫能外,不仅要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各活动场所之间也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四是校外教育工作队伍大部分是兼职,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五是各区县党政对校外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各地校外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制约了各活动场所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我市校外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特别是今年我市有33个场所正式投入使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重心要从建设转向管理和服务,更需要我们正视现实,提高认识,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推动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三、把握关键,推动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争创一流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立足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指导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各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各项工作,切实做到遵循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校外教育规律,坚持建功与育人并重,活动与建设并举,区域与战线并行,事业与产业并进,努力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核心。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在开展校外教育工作时,要以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站在青少年的角度,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设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要把青少年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检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标准。这样,我们的校外教育工作才能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我们的校外教育工作才有生命力。事实证明,哪个活动场所青少年喜欢的项目多、活动多、参与多,哪个活动场所生命力就强,才能体现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主阵地,是校外教育的有形依托,它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素质拓展基地、实践教育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市少年宫、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办成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快乐生活乐园、健康成长摇篮、对外交流窗口、少先队活动阵地。要积极整合全市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野营训练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禁毒宣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青少年社会教育阵地,共同服务青少年校外教育发展。特别要抓住寒暑假、各种节日、休息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据统计,一年共有170天左右的节假日和休息日,这是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发挥作用的最好时机,大家必须主动占领阵地。

丰富活动项目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关键。活动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是活动场所活力和作用的体现。要在创树活动品牌上下功夫,形成全市校外教育工作的品牌,通过品牌活动带动各校外活动场所发展;要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根据学校教育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安排设计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科技实践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游艺娱乐活动和生活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在创新活动形式上下功夫,多开展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活动;要在扩大活动参与面上下功夫,不要把目光只注视到少部分精英化群体,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青少年多开展普及性活动,使活动场所成为青少年人人向往的成长乐园、精神家园,把活动场所建成青少年之家;要在务求活动实效上下功夫,注意加强活动的安全保护措施,突出活动的育人效果。

做好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脱节和同质化现象。学校教育是学生学知识、增后劲的主渠道。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青少年长见识、强素质的平台,校外教育在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处理好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坚持统筹安排,做到有机衔接。一要做好时间上的衔接,改变学校放假、校外活动场所也放假的现象,相反,学校教育放假正是校外教育大显身手之时,二者应该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把校外活动列入学生教育计划,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争取中小学要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二要做好内容上的衔接,避免内容同构,校外活动场所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根据学校需要,及时调整校外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三要做好方式上衔接,要适应两者相互衔接的要求,积极探索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不能简单地把课堂教学的方式搬到校外教育中,把校外活动场所办成了第二个学校,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倡导“寓乐于教”,校外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做到“寓教于乐”,更多地突出使青少年在参与、体验、互动的快乐中提升素质;四要做好队伍上的衔接,克服校外教育的师资简单地从在职学校教师中聘请的现象,要努力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做好对象上的衔接,针对少年、青年错时、错位开展教育,特别要开发面向青年喜闻乐见的项目,采取低偿服务、优质服务,克服“五日空”现象,提高场所利用率和效益。

常抓不懈搞建设是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保障。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不断地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一要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对于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场所,要根据发展的形势,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更新、充实和改善基础设施,不能搞成政府一次性投入后,就只是消耗式地使用;二要在专业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建设一支懂教育、会管理、能经营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一支热爱校外教育、熟悉教育规律、了解青少年特点的专业化队伍,一支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校外教育的由青年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学生家长和文艺、体育、科技等专业工作者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的校外教育志愿工作队伍;三要在机制建设上下功夫,要不断完善校外教育场所经营管理、运行服务、绩效评估、约束考核、激励表彰、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8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为基础,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县发展特色教育和发现特殊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教育局下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1、以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积极为我县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丽康源”杯·辉煌中国·2011芜湖县青少年书画、征文评选活动;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文体比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青少年文艺汇展等活动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这些活动当中,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提高文化、体育、艺术素养,在活动的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2、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在培养他们广泛的科技兴趣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科技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着极其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县教研室合作组织县青年教师参加市科普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市“爱祖国、爱海疆”征文演讲比赛,开展鸡蛋跳高比赛、航空及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夏令营等活动,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格,切实提高校外科普教育质量。

三、组织各个专业的培训工作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装修竣工为契机,面向全县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积极邀请我市名师加盟中心共同创业,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logo语言培训工作

为落实我县《关于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的通知》(芜教{2011}51号)文件精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造就我县信息学优秀人才。依据《芜湖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实施方案》,从2011年11月中旬面向城关学校开设logo语言初级班(试办),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并完善好这项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面向全县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此类培训工作,并在暑假期间把培训地点从实验学校移到青少年活动中心。

2、继续加强文体、艺术素养培训工作

芜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我县唯一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体、艺术培训基地。本学期装修后,为丰富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艺术素养,活动中心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根据学校及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文体、艺术、科技等培训。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各校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计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

四、建立中心网站,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宣传工作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9

【关键词】校外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促进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倡导每个学生得到比较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尽可能全面发展是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把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较好的结合起来。

但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漠视、压抑学生个性,扼制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现象。学生缺乏自己选择学习的自由度,他们存在缺乏主见和自信的明显缺陷,他们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校外教育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优势发展的更加明显的场所,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在教育目标上: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活动育人。目前,我国的校外教育专门机构,主要是通过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科技、艺术及各类培训与活动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和创造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综合起来是通过兴趣的培养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加强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内容上:青少年通过校外教育,可以学习到许多在学校书本、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培训,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这些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

(3)在形式上:校外教育不仅是采用课堂教学式,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创意。校外教育的多数科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能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塑造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应首先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等。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结合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朗诵会以及举办各类社会实践、体验和讲座活动等,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溶入在这些活动之中,让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效的活动中受到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念,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校外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如: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齐心合作,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同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又如:在组织各类表演和竞赛活动中,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意志、毅力和临场应变应对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进取心理。

另外,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易于滋长“自我中心”、“自私”等不良思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集体协作和努力,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集体主义思想、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也可在他们身上得到良好的培养。

事实证明:校外教育似春雨润物般地塑造着学生优良的品德,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实施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篇10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体育运动锻炼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108-02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多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升青少年的体能素质,而且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

一、近年中国青少年体质现状

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全国学生肥胖率在过去五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有关专家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这个调查报告真让人担忧,这样体质的青少年怎么能成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青少年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强弱。因此,我们在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1.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青少年素质下降归根结底还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引发出来的。从国家推广素质教育看来,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还存在片面性。一些中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迫于就业压力,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于是,在中考、高考桥头形成“堵车”的时候,体质已经明显下降的学生们就更无暇顾及体育锻炼了。

2.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

独生子女现象也开始影响学生的体质。目前这一代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吃苦,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与教师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的体育教学项目。

三、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实际,科学的锻炼

1.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早操:对青少年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10-15分钟的运动负荷比较小的运动,是极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体组织的“淤滞”现象,使整个有机体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焕发一天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2)课间操:要保证有质量的课间操。我们现在做的这套广播操是由体育舞蹈专家专门根据我们中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创编的,有利于我们身体的成长。

(3)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享受体育的快乐。

(4)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要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作为学校日常体育工作、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5)睡前的身体活动:良好的睡眠对增强青少年体质有很重要的作用。睡前锻炼收效甚佳,睡前身体活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深呼吸的运动,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

2.培养青少年的锻炼兴趣

体育需要强调青少年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3.发展青少年优良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体魂、丰富的知识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和良好的习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人才的培养中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各种教育过程都要培养意志,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4.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要认真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市和社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设施和条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

5.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舆论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合力,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大力宣传青少年群众性体育运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

没有了身体健康,哪来的优秀人才?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否,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我们有许多东西可以等待,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不能是“明天”,而只能是“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许广聚.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J].黑龙江教育,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