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十篇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十篇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0:33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1

一、管理实践的主要内容

研究所通过对多年来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多数问题存在技术层次不高或重复性的情况,反映出研究所在知识管理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利用方面没有找到有效方法。近几年,高密度发射和批生产研制并举的形势下,研究所人力资源结构从过去的老人、新人同岗传帮带,变为现在的新人、老人各自分担不同的重要岗位,使得人力资源基础能力与任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较为突出。为提升设计人员能力,研究所依据归零“双五条”标准、“眼睛向内、系统抓总、层层落实、归回基础、提升能力”归零新五条原则以及“梳理模式、提炼准则、统计分析、完善基线、积累数据”的知识管理原则,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吃透技术”质量管理专项实践工作,以质量问题为抓手,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和特点,提炼控制要素并落实到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将成果在知识管理系统中展示和共享,以形成质量改进的长效机制。

1.顶层策划,稳步推进

每年初将“吃透技术”质量工作作为研究所年度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目标及要点,并列为最高管理者管理评审决策意见之一,同时相关处室、型号也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以便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质量部门按照工作要点和管理评审决策意见开展“吃透技术”专题策划,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计划中包括知识采集、知识辨识、知识管理策划及执行、知识架构审查、知识形成等工作项目。

2.过程把关,确保知识成果

为保证“吃透技术”质量工作和知识成果输出有效,研究所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立题原则和重点审查要素等,以便加强过程管控,细化相关工作要求。一是制定工作流程,以保证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制定立题原则:立题方式多样化,以“选题+命题”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自动自发,集智攻关;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要具有普遍性和工程意义;围绕主营业务、质量体系评审所长决策意见及质量工程安排选题;确定问题来源,不局限于已归零问题。三是制定立题及审查要素表,审查要素为立题的基本要求,立足以工程技术知识输出为目标。四是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深入基层,挖掘和推出典型“吃透技术”课题范例并进行剖析,以供大家学习借鉴。同时,积极总结和优秀案例,以点带面,形成工作有比较、有参考的局面,以便更好的推进工作的开展。五是组织交流,信息共享。质量部门负责“吃透技术”质量工作的组织实施,课题组在结题后将知识成果上传至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共享。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技术知识成果和交流,随着知识成果的逐渐增加和迭代,技术交流基本可以达到每周一次,在普及技术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队伍。此外,研究所信息中心定期对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维护,为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分享做好保障工作。

3.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结合研究所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在技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输出作业指导书、控制要素等成果,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质量部门与知识管理部门也要持续总结和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及方法,形成“吃透技术”质量工作长效机制,提升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应用的效率。2015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所全年共召开会议45次,审题共计110类,取消10类课题,结题100类,41类课题确定为优秀。课题组参与人员共计643人次,审查会参与人员818人次。其中,审查材料共计390份,形成指导性文件共计218份,提出产品措施共计253项,提出能力资源需求18项,这些成果全部在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了共享,并持续开展了技术成果交流活动,有力推动了研究所基础能力的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最基础、最能贴近病人的护理方法,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主要途径,是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桥梁,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如果离开了最传统最基本的护理基础护理,而谈护理学的未来,就好比没有地基的摩天大楼,是不存在的[1]。基层医院因人员配备不足、知识水平等诸因素的影响,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高。现针对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1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我院编制床位120张,其中内科床位76张,外科床位31张,妇产科床位13张。全院护理人员22名,均女性。年龄21~49岁,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9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1名,专科13名,中专8名。床位与护士比:内科1:0.08,外科1:0.16,妇产科1:0.08。

1.2基础护理质量状况

1.2.1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护士操作时,完全不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表现为不解释、不沟通、不洗手、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该标识留置时间的不标识,忽略了许多操作细节。

1.2.2六洁三无不到位大部分护士认为病人的六洁三无是应该由家属或陪护人员来完成,治疗才是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把生活护理看成无关紧要的事,使得病人出现口腔有异味、头发无梳理、胡须过长、手指和脚趾有污迹无修剪、皮肤护理不到位,甚至发生压疮。

1.2.3病情观察不及时、无重点护士不能对各级护理病人进行按时观察,对病人的了解程度不够,不能观察其重点,不能预见其潜在问题的发生,延误治疗,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

1.2.4健康教育未落实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了为患者作了什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可一问病人或家属,有60%的说不知道,再加上护士知识面较窄,表述不够系统、通俗、深入浅出,以致患者及家属根本不了解自我保健及护理知识,而出现饮食乱吃、婴儿乱喂、药物乱服等现象。

1.2.5管道护理不到位病人的引流袋和吸氧管未每日更换,尿管的定时关闭、腹腔引流管的及时挤压、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量等工作全交给家属或陪护来完成。

1.2.6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不真实护士长对护理质量的考核不严格、不全面、不认真,没时间深入到病房,护理质

量考核全是想象打分后交与护理部,致使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是高分,基础护理落实是低分。

1.2.7患者满意度低护理部组织现场询问分析,每个科室随机抽查20例,逐项询问,满意度只有60%―70%,这离《四川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中的评价指标85%以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2.1对基础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护士错误地认为基础护理缺乏技术性;有的认为基础护理不属于护士职责范围;基础护理可有可无,对疾病的转归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无足轻重;基础护理不是硬指标,做不做无所谓。由于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护理工作中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只强调客观原因,不积极想办法认真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而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

2.2护士缺编影响基础护理质量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新仪器的使用等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上护理人员流失,床护比例失调,导致医院护士数量严重不足。人力不足,忙于应付治疗等硬性指标的完成,影响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医院招收了许多聘用护士,由于人事关系、福利待遇等缺乏稳定性,其工作热情较在编人员差。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进一步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医院的后勤支持系统薄弱,临床护士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领物、缴费结账、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时间及精力锐减;加之有些科室患者多、周转率快,护士的精力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基础护理。因此,护理的整体质量较低。

2.3基础护理质量监控不足护士长是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个护理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病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上。但实际上护士长担任着一个正班,还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负责科室经济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不到位,护士长时常奔忙于病房外,去联系请领、维修物品,根本无暇顾及病房管理和亲自指导护理病人,这样便影响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2.4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硬目前我院有4名护士是接班工作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护理学习,长期处于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加上进修学习机会少,导致基础护理知识相当的差;另外一些虽是正规学习毕业的,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已是如此;年轻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加上无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又不全面,在为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不通俗,以致患者及家属对诊疗情况了解不透,甚至在个别问题上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

3对策

3.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在《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这说明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既包括了一些护士应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也包括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既包括生理护理,又包括心理护理;既包括危重期的护理,又包括恢复期的护理;说明基础护理的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也说明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担负这项工作。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3]。

3.2补充护士人数,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除了扩大招聘护士人数、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外,还应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推广弹性排班制,做到按需排班、劳逸结合。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后勤支持系统,使护士摆脱非专业性护理工作,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直接护理。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20107号)文件要求取消不必要的护理书写,简化护理文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增进护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3.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智能作用和建立健全基础护理工作制度要使护士长专心从事病房管理,必须解决临床护士缺编问题,把护士长从正班中解脱出来;改善后勤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为临床一线服务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按时送物,维修到科室,减少护士长做事物性工作的时间;护士长将病区的财务、药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落实给科内护士,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样护士长可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及护士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护理的薄弱点,进行具体的指导,充分发挥护士长真正的智能作用。

护士长应根据护士职称、工作年限、技术能力分层上

岗,按能级原则分配并落实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职能,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必须协同并督查基础护理执行情况。建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登记本,将各项基础护理包括床单位、卧位、导管、饮食、生活照护、诊疗项目等六大类基础护理细化制定成表格,由当天的基护班的护理人员完成,责护组长指导、检查完成情况并考评,护士长每周检查2~3次。护士长、护理部基础护理督查组通过该数椐反映日常基础护理工作量,使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做到有据可查,强化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3.4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规范化训练教育,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对护士的考核内容及细则要求,以基础护理在病人身上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重点,定期抽查考核每班护士工作质量,做到基本操作随时查,专科技术重点查,将成绩计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和晋级的依据;抓住每位护士的特点,发挥其特长,采用互补的办法,以老护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帮带年轻护士,同时又以年轻护士特有的朝气、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带动影响老护士,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4];充分发挥护理学继续教育的作用,鼓励全院护士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从而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总之,基础护理是涉及到患者安危的重要工作,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一个合格的护士在工作中应自觉地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内容,而不应把基础护理与任务区别对待。要认真履行基础职责,完成大量的细而又细,微而又微的“小事”,完成与治疗息息相关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身心维持在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梅基础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位置;《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10(5),19

[2]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文件12010.01.19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3

(一)法学教育定位模糊目前,经管专业的法学教育一直被忽视,经济法课程的设置应当说只是教育部硬性规定下的产物,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划中定位模糊,导致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仅仅是应付了事。然而,不容置疑的是,随着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攀升,拓宽人才自身法律知识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以会计学、税收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基本去向有两个:一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在中介组织执业,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税务师等。会计、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娴熟使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又要有应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法律知识,则必将导致在相关法律制度和交易规则不断完善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会计、财务从业人员因为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而产生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反之,在专业知识熟稔的同时,拥有完善的法律知识储备的人才,则更易于通过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规则,脱颖而出。

(二)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1.法律基础课程缺乏。经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最初是安排大二、大三阶段讲授,在此之前并没有开设诸如法理学、民法学等先行性基础课程,而作为通识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于法律知识的介绍也仅仅是一带而过,无法承担经济法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缺乏法律基础知识而感到学习吃力,教师必须花费大量课时讲解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等基础知识。2.教学课时设置偏少。一般的公办院校,如广东金融学院、深圳大学,经济法课程设置为54学时,而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管系现有经济法课程分为a、B两类,经济法a为48学时,主要针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收学、国际贸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经济法B为32学时,主要针对物流、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授民事基本制度、合同法、侵权法、物权法、公司法、保险法、证券法、票据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如此繁杂的内容,教学质量和进度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3.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经管专业涵盖面较宽,目前,八个专业都开设了经济法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单纯的将经济法课程区分为a、B两类,造成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一份教学大纲包打天下的局面,教师受制于大纲与考卷,难以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做针对性的取舍,导致课程与专业的融合度不高。

(三)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法律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法学概念、法律原则、规范等理论知识较多,目前的经济法教学更多的偏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如果只有教师“一言堂”,学生往往感觉枯燥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会适时穿插案例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有碍于课时设置偏少,通常无法开展案例讨论,学生难以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对法学知识如何应用。即使偶尔有一两次案例讨论,也因学生法学知识结构不完善,很难用法学理论展开分析,最终又陷入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四)教材选用缺乏适用性目前,市场上的经济法教材良莠不齐,有的是供法学专业的学生使用,其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偏重理论,过于深奥,并不适用,有的虽然是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编写,但在内容编排上或者涵盖面有限,或者难以跟上时代,缺乏一本针对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学生教学的教材。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现在采用的是高程德先生编著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民商法),该教材的优点是紧扣法条,内容涵盖面广,基本囊括了主要的民商事法律部门,缺点是缺乏针对性,例如电子商务法、软件保护法等需要电子商务专业掌握的法律没有编入,市场营销以及物流等专业需要掌握的产品质量法也没有介绍,此外,竞争法部分缺乏近年出台的反垄断法,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遗憾,而继承法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意义不大。因此,如何选择一本适用于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显得极为重要。

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一)提升定位,突出特色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规划下,经济法课程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并突出学生的法学教育背景,形成本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从目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历史产物,精英教育应当留给硕博士阶段,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宜过专过细。从学生就业升学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未来的就业并不专业对口,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更为青睐,有的学生根据现实或者自身兴趣选择在硕博士阶段跨专业学习。因此,提升经济法课程的定位,突出法学教育背景特色,既符合“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也有利于独立学院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科学规划课程体系

1.方案一: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公选课法律基础课程应当面向全校在大一阶段开设,内容应当包括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础内容,学时数以48学时或64学时为宜,班级人数控制在200人左右,经管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其他专业作为选修课程。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专业的必修课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开设,并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在教授内容上强调专业融合度,具体而言,会计学、税收学、财务管理专业应当以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公司法、证券法为教学重点;国际贸易专业应当以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仲裁制度为教学重点;物流专业应当以合同法、担保法、产品质量法、保险法、票据法为教学重点;电子商务专业应当以合同法、公司法、电子商务法、软件保护法为教学重点;市场营销专业应当以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竞争法、票据法为教学重点,学时数以48学时或54学时为宜。此方案的优点在于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今后的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专业针对性和融合度,同时为学生参加考取公务员、村官、法律硕士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完善独立学院法学教育课程体系。以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由于在大一阶段开设了法理学课程、大二阶段开设了行政法课程,因此,在大三阶段讲授经济法课程,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相对强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基于该专业学生法学知识掌握较全面,相应的考取公务员、村官以及法律硕士的比例也高于其他专业,就业率在我校也名列前茅。此方案的缺点在于用人单位无法直接获知学生法学知识面,亦会由于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别,增加考评体系的工作量。

2.方案二:增加经济法课程的学时数此种方案具体而言,可将经济法课程放在大二阶段开设,分为两学期教授,第一学期以48学时为宜,教学内容包括民事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法基础理论、合同法、物权法(含担保法)、侵权法等。目的是使非法科学生理解掌握法的理念、法的价值等基础性法律知识,扎实把握好经济法的本质和价值等内容。为第二学期的教学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工作。第二学期以32学时或48学时为宜,教学内容以公司法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学生自身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匹配,以防止经济法的教学与经管类自身专业学习严重脱钩,如会计学、税收学、财务管理专业强化票据法、公司法、证券法知识的学习;国际贸易专业强化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仲裁法知识的学习;物流专业强化产品质量法、保险法、票据法知识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强化电子商务法、软件保护法的学习;市场营销专业强化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竞争法、票据法知识的学习。该方案的优点在于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变动范围不大,能够涵盖与经济管理活动有关的民法、商法和部门经济法的法律知识。缺点在于无法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用人单位也无法直接获知学生的法学知识面,增加了第二学期考评体系的工作量。可以说,方案二只能是一种折中性的产物。

3.方案三: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法律课程体系此种方案突破了现有经济法课程的框架,在方案一开设法律基础课的前提下,在大一阶段完成法理学、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础内容的教学工作。在大二阶段开设经济法课程,以合同法、担保法、公司法为基础,为了增强专业融合度,辅以其他相关的部门法,以48学时为宜。在大三阶段以16学时或32学时为宜,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讲授部门法,如会计学、税收学、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票据法、税法、证券法等;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国际贸易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物流专业开设产品质量法、保险法、票据法等;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电子商务法、软件保护法等;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构建了一套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法律课程体系,有利于各专业、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衔接和递进,突出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法学教育背景,使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获知学生的法律知识面,科学构建考评体系。

(三)增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环节的检验,如何构建教学反馈机制,真实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我们实践教学的重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大三、大四阶段的实训环节,将案例教学与模拟法庭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分为八组,由教师从案例库中选择典型案例,采取淘汰赛的形式,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每场模拟法庭教学配置4学时,其中,2学时进行模拟法庭环节的教学活动,重点放在法庭辩论阶段,庭审结束后,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学生对案例中产生的争议焦点以及控辩双方的表现进行讨论,时间控制在1学时,最后,由教师利用1学时时间进行总结。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科技图书资料管理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是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目标可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任务等。一般来说,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订;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订;初级目标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方案和任务由职工制订,并同每一个成员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使经营计划的贯彻执行建立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企业职工吸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我国8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推广,目前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我国图书馆积极探索先进的管理方法,为寻求符合目前的图书馆管理体系,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运转效率,实现高质量的服务,是图书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全面质量管理(tQm)为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一条新的出路。全面质量的概念和思想诞生于美国,在美国取得的成功令世人瞩目,各国纷纷引进,并结合自己的国情加以改造,终于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质量管理大潮流。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观已从传统质量管理的符合性标准作为一项长期、动态的战略系统工程,是使质量管理引向系统化、规范化、群众化的深入发展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点是: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是一种管理途径,既不是某种狭隘的概念或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某种模式或框架;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同时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坚持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组织、扶持和开展有效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的效益或哗众取宠的市场效益。这就要求组织要有一个长期的富有进取精神的质量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不断发扬其组织文化,使组织的运营建立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实力的基础上,以此保证组织经营的成功。

三、集成管理的模式

集成管理就是要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拓展图书馆管理的视野和疆域,提高各项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管理对象的和谐有序性,增强企业的集成效应。协同、组合、协调、合作、交互包含了综合、融合、沟通、交互,使成为整体的意思。“集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同类事件的汇集,从一般意义上被理解为聚集、集合、综合之意。

集成管理模式指集成管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方式,它反映了集成管理要素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等的交流关系。在集成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集成关系。因此,从集成主体行为方式来看,集成管理要素形成集成体的行为方式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互补型集成管理模式在互补型集成管理模式中,集成管理要素之间是以优势互补为前提,形成的集成体。当某一集成管理要素的优势(或劣势)恰恰是另一集成管理要素的劣势(或优势),集成管理要素的集成以实现优势互补为目的构成的集成体,即是以弥补各自不足而构建的这种互补型集成管理关系。2.互惠型集成管理模式在互惠型集成管理模式中,集成管理要素为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各方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以供需关系为主要结合方式,建立起来的集成体。从而实现自身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现,达到集成管理要素各自无法完成或无法实现的能力。如,以虚拟化组织形式、上下游产业间的关联、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等均属互惠型集成管理模式。3.协同型集成管理模式在协同型集成管理模式中,集成管理要素为改善各自的能力和功能,通过聚合重组,各集成管理要素集成后,形成一种浑然一体、协同一致的整体性的功能,以实现集成体。在协同型集成管理模式中,各集成管理要素所表现出的特征与集成体特征相一致。对集成管理进行划分,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使集成要素经过集成所形成的集成体功能倍增或涌现。

集成管理模式,不仅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思维、新途径、新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管理;措施;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37-01

一?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想要对医院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要求将加强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强化其奉献精神作为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来实施,要求对医院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让医院护理人员明确高尚道德情感的重要性,从广义上来看,高尚道德情感就是指事业感?义务感以及责任感,从狭义的角度出发,高尚道德情感就是指同情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感情上和患者一致,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能够自觉?认真的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

二?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将护理管理人员职能充分发挥

医院对护理队伍实施管理的主要部门就是医院的护理部,因此,要求护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管理科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把医院患者自身的护理需求按照护理工作实际的情况来实施量化,尽自己最大可能将各种护理所需的护理人员以及护理工时准确的计算出来,以便能够为医院的政治部门和医院领导提供依据,使医院的政治部门以及医院领导能够正确实施人员量的增加和裁减,最终使医院的护理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很强稳定性和梯次性的队伍?

三?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

想要提升基础护理的质量,要求医院必须要根据自身患者的需求来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将护理人员的职责很好的明确,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的重点必须要放在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潜能进行发掘,最大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作为根本目标?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将医院的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有效提升,更加要注重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分析能力以及健康教育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将招聘护理员就是临时工这一种情况改变,在综合性的医院里面,医院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实施三个月岗前的培训,只有这样,新上岗的护理人员才能够对患者自身生活护理需求进行满足?

四?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运用激励机制

对医院护理人员必须要实施激励机制,这样能够将护理人员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很好的调动起来,合理应用激励机制已经成为了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最为重要的手段,要求在护理人员群体里面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以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对于那些在科研工作?学习训练过程中以及工作过程中取得突出工作成绩的护理人员必须要给予奖励和表彰,与此同时,要将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待遇进行适当的改善?

五?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实施质量考核

想要提升基础护理的质量就必须要实施严格的质量考核,对医院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的时候,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评价量的表格,并且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方法,来使医院的患者参加到考核过程中,这样能够使医院患者从参与考核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具有的权力,自己应该得到服务的内容,加强对于医院护理人员实施基础护理服务的质量控制力度,进而有效地避免单纯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所存在的片面性和人为因素,最终使得医院的患者能够感觉自己所处的医疗环境十分可靠和安全,进而将其对于医院和护理人员信任的程度增加?

六?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优化护理质量的指标

将二级医院的基础护理质量作为标准,并且结合自身人员实际的情况建立起一个护理的质量标准,要求医院的责任护士必须要做到六个知道,所谓的六个知道就是指知道医院患者的心理需要?知道医院患者的护理需要?知道医院患者的治疗需要?知道医院患者的病情?知道医院患者的诊断措施以及知道医院患者的姓名等基础信息?对医院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程序,为医院患者实施基础的身心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病患完整的病例,对医院所建立的质量指标进行逐步的贯彻和实施?

七?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力度

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通过多种方式解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带领护理人员学习全新护理理论,使得护士能够充分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其不仅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护理人员强化角色,学习换位思考,对护理专业的内涵有着正确的认识,明确优质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精髓与价值核心,也是高品质护理服务的根本,从而有效激发护士从事优质基础护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八?提升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

合理提高一线护士人员数量,通过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政策导向有效控制护理人员向二线分流;实施责任制的工作模式,每个患者都要责任到人,每个患者的一切治疗护理工作都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能够真正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且具有连续性和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以及技术能力实行分层次上岗,由护士长按照护士个人能力分配所负责患者,例如将特殊治疗和危重病人安排给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九?总结

本文主要从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将护理管理人员职能充分发挥?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对护理人员实施培训?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运用激励机制?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实施质量考核?提升基础护理质量要优化护理质量的指标?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以及提升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八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荣秀.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思考[a].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2012国际肿瘤护理高峰论坛会议资料[C].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2012:4.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6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人才都将面临国际竞争,我国现在产品的质量情况和经济发展要求还远落后与国际水平,企业难以对质量有所保证,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没有专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支撑。我院紧跟市场需求,开设了《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校园网优势,设计开发“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教师的备课,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作为一种代替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兴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普遍存在“个性不突出、开放性不够、柔性差”等方面的问题[1],将对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代表着科技进步的潮流。

1资源库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平台

1.1资源库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设计和开发资源库的基础和前提[2]。本课程所考取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证书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光学加工与检测方向)的就业岗位证书,是专业必修课。课程的任务为通过系统的学习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和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掌握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验以及计量基础的有关知识,能够根据概率统计知识、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的有关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产中的异常,能够结合所学的质量改进的有关知识,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参与质量改进。通过参加“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取得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证书,既可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质量专业岗位的上岗证。本课程实用性强,做为新兴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资源库主要考虑教师和学生方便使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调用方便快捷。未解决数据库大容量问题而对数据库重新设计,可以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图片、图表、Flash等),只将数的储存相对路径存于数据库。数据表结构构成了数据库。对应储存单元模型相关数据、图片图表相关数据、ppt和文档素材。查询和文件归档的时候使用标的数据库章节字段进行。

1.2功能模块

将操作界面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成树状网页结构,这样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以及浏览资源等功能得以实现。主要功能模块分为三种:图片图表库、单元模型库及电子教材库等。图片图表资源主要储存英语图片图表模块,Flash素材主要储存于单元模型模块,ppt和文档素材则主要储存在电子教材模块,将各模块按照章节进一步划分。

1.3开发平台

系统主要应用J2ee的开发平台和ServerSQL2000数据库。

2后台主要功能模块

“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后台管理主要包括文件管理、资源库、教师登陆、新闻管理、论坛管理5个模块。

2.1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模块包括文件的上传和删除。文件上传用于实现HtmL课件、视频、试题、练习题、作业、疑难问题等文件的上传,在上传没有写数据库的文件时,操作为覆盖已有文件。在数据库中对所有文件全部用数据表存储,并且用“类型”字段进行区分文件类型,当要增加和删除文件时,为了保证硬盘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首先要判断硬盘上是否有该文件。在进行文件增加时,要先上传文件,对于office文档需要通过后台先将文件传到服务器,然后通过服务器将文件转换为HtmL格式。当文件上传且转换成功数据库才会执行数据写入;在进行文件删除时,首先删除硬盘上的文件,对于office文档源上传文件和转换后的HtmL格式的文件,都会被删除掉,当所有相关文件都删除后才会执行数据库数据删除。

2.2资源库

资源库文件管理主要是对课程资源的上传和删除,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包含两个主要子模块,主要进行资源的添加和删除操作。例如,要添加或删除图片图表、单元模型。教师登陆页面后会显示上传的文件,为了防止出现误删除,删除功能里有预览操作。每一个模块都有一张对应的数据表,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增加和删除和文件管理相同。

2.3用户登陆管理

用户管理账户的时候需要用户登录管理,可以使用分配的相对应的网络资源权限,可以添加和删除用户账户。使用用户名以及密码登录账户。删除账户就是将用户的资源使用权限取消。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各种操作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漏洞,而非法用户则可通过这些漏洞未经授权访问系统。考虑到用户权限、以及文件的安全性,因此选用mD5加密技术。

2.4新闻管理

新闻管理主要是“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课程相关领域资讯,使学生及教师紧随学科前沿。包含新闻添加、新闻编辑、新闻修改和新闻删除等操作。将学科相关领域资讯在“学习参考”页面。在数据库中,具有一张单独的数据表专门存储新闻,存储类型为“类型”。数据表同时包含并存储新闻的日期、来源和点击量等。

2.5论坛管理

对“质量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的论坛进行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模块。

(1)板块管理。包括分区和版面管理,分区管理做为论坛最大的板块,主要是添加和删除版块,只要删除一个区,属于这个区的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区块,比如增加一个实践版块等等。版面管理是对每个分区下面的版面进行管理,比如说“难点分区”里面就有8个版面“第一章难点、第二章难点”等,可以进行添加和删除操作,同样当删除一个区后,属于这个区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教师同样可以根据情况增加版面。

(2)用户管理。主要是对分区、版面的管理人员进行授权,使其对论坛进行管理。按照权限划分为2级,为区长管理、版主管理,区长和版主均可对用户进行删除操作。

(3)帖子管理。主要是管理论坛中的帖子,主要是删帖子,假如用户拥有权限,可以在论坛中直接删除帖子。按照删除对象的性质,删除分为主题删除和帖子删除。主题删除就是删除发起的一个话题。删除主题后,属于该主题的所有帖子都将被删除,比如该主题的跟帖等。帖子删除就是删除回复的帖子。删除的是每一个回复帖子,不会影响其他的主题或者帖子。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7

近几年来笔者在《晶体管电路基础》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实践证明:通过观察投影图示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电教手段合理安排课堂内的45分钟,加大课时密度,多用时间做巩固知识的练习提高课堂效率,是一条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可靠途径。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观察投影图示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能力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只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自我也无法判断其"想得"正确与否,而电化教学却是有化想象为直观的特点,它能通过多种电教手段,把抽象的文字叙述,化为可见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立刻被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置身于电子技术之中,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五彩缤纷的电子世界中激荡,更形象更深刻地看到了电子技术知识和广泛应用,这样就在学生心中撒下了为祖国而学习的种子。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迪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了学生学习《晶体管电路》的兴趣。

一堂电教课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何生动地导入新课,而不是直接提出课题,具体方法因题而异。笔者认为:可以用电化投影演示导入。总之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为目的。以教材中pLC串联谐振一节为例。提问:

(1)以电流为参照矢量分别在自备玻璃板(便于投影仪检查结果)上画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的矢量图。

找三名同学将绘制制版结果分别在投影仪映出展示在银幕上,学生集体评改、找出正确矢量图。加深对RLC各矢量图的理解和巩固,懂得各元件单独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相位关系,为导入新课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2)以电流为参照矢量将RLC串联起来的矢量图如何绘制?质疑后学生开始动脑构思绘制,绘制后、多找几名同学分别将结果用投影仪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众人评议,选出正确的矢量图:(如图)

用投影仪检查正确方案:

总结:在不同条件下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矢量图,标志着三种不同性质的电路:

①为感性电路;

②为容性电路;

③为电阻性电路。

前两种性质的电路已讲述过,③性质的电路就是本节所讲的RLC串联谐振时必备条件,只有在此种情况下电路才能发生谐振(由此导入新课)。

用电教的手段复习旧知道导入新课,学生接受新知识程度明显提高。经过试验一堂课下来后,有85%的学生能当堂讲清楚课堂所授内容,18-32%的同学能完整地叙述这些投影矢量图产生过程,89%的同学能说出其矢量结构含义和串联谐振条件。

二、采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加大课堂密度,用更多时间练习巩固新知识

由《晶体管电路基础》教学特点所决定,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理性性强,为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需在课堂预习十分左右,这就得巧妙设计课堂时间分配,纠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单纯浏览教材,积极引导--阅读--钻研--思考良好的预习方法。预习时先以投影形式将阅读提纲展示在银幕上(并非普通的陈述教材内容的阅纲,而是具有一定难度,有助加深理解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如:在"半导体基础知识"这节

(一)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二)物质的原子结构;

(三)杂质半导体,结合本节内容给出阅读回忆旧知识加深思考题:-铜、铅、云母、陶瓷、锗、硅都是哪类物质?虽然同学很快的会说出铜铅是导体,云母、陶瓷是绝缘体,对硅、锗元素就认识不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头脑会深思什么是导体、绝缘体,硅锗属于哪类物质?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加深阅读理解内容,从①中推理一定隶属于半导体。②查化学元素周期表:硅锗为几价元素?(这一思考题是弄清本节(2)、(3)问题),这样的思维题将每个学生引入一定的思考范围,以减少盲目性,使学生思维有路,即巩固旧知识又预习了新知识。其次是图示(物质结构、二极管、三极管示意图,晶体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及放大电路原理等图)多,在课堂上画一张图时间长,量又大。过去解决的办法是先画在小黑板上或在课堂上画出,即费力又误时,使用不方便又不易保存。采用电教手段后,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彩色,黑白投影片,来帮助教学,迅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可用大量的时间做巩固练习。

三、采用电教手段,有效地讲解与实践有关的专业知识,即提高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晶体管电路基础》的教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其他知识和电子设备的实践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一般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他们要讲细、讲透、分析清、总结好是必要的,但不要讲得过细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不易集中,也不易抓住重点;过细,学生依赖老师讲授,不动脑思考,被动的接受知识。

要精讲,精讲与一般讲课不同,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要用精练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一定要抓住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精讲,学生听得即认真,又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预习不质疑的毛病。如《晶体管电路基础》一书结束后,需要选讲各类放大器功能,综合应用到实际电子线路中(选晶体管收音机电路为宜)就不用范范重复讲解,此内容正是电教手段大显伸手的良好时机,可将各部放大电路单一绘制构成组合投影片,最后将全部工作原理图展示在银幕上。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直观状态,清晰地看到组合电路中的各放大器,同时还可以对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原理图整体功能得到直接观察以及各放大器功能横向联系所起到的综合作用。

四、电教手段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晶体管电路基础》课的兴趣,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现代化教育

一般地说,职高的学生素质低,基础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长期学习文化课,初次接触职业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头脑中没有一定的记印,学习兴趣不浓,特别是《晶体管电路基础》理论性强,个别学生由于陌生而产生厌学情绪,而电教则可利用其新奇、广博、多角度、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深入浅出完成学习过程。

在整流与稳压电路一章对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的全过程只能从理论上来讲,正弦交流电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整流为直流电,学生不能直观二极管整流工作过程,更难想象出整流的全过程。

我设计两套投影片(半波、全波整流),将半波、全波整流全过程化静为动,形象地具体地展示在银幕上,学生信服了二极管利用单导电特性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真实性,而且能启迪学生发散的思维力。

参考文献

[1]彭龙商等编.模拟与数字电路[m].四川科学出版社.1984.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笔者就如何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浅析。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问题教学法。为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辅助教学,例如教学半导体三极管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脑主板、电视机主板和门铃电路板中的三极管,让学生了解三极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此提出问题:三极管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三极管在电路中与其他元件如何连接,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如何排列?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中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探究出三极管在电路中具有放大的作用,知道了三极管与其他元件怎样连接以及三极管三个电极的排列规律。(2)实验探究法。在授课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时,如果单纯讲解原理知识,学生难以接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流过三极管各个电极的电流,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流过三极管三个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的作用以及电流放大的实质。实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3)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教学单管放大电路及其应用时,用已准备好的教具演示,让动听的音乐从扬声器中传出,学生耳目一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单管放大电路的装配和调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先根据原理图找到需要的元器件自行设计装配图。学生完成装配后,通电前笔者再让学生用万用表进行短路测量,无故障时可进行通电调试。学生自己动手将mp3播放器的输出与装配好的电路板连接进行调试,对比电路调试前后放大音乐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懂得电路装好后需要经过调试才能正常工作。任务驱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有些元器件的结构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例如讲授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时,内容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极管的结构,其结构变得形象具体了,然后再结合课件让学生思考讨论三极管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三极管的结构由三个区、两个pn结和三个电极组成。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不仅内容容易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如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工作原理,这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装配好的直流稳压电路,先用示波器观察每一部分电路的输出波形,再分析各部分电路的作用,最后讲解工作原理,学生理解起来轻松自如。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来延苓单位:邹城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方式

这些年来,各中职学校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培养了大量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使中职办学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从中职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就业面向企业基层,很多学生从基层做起,经过努力做到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班组长的位置,也有部分学生做到了更高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位置,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那么《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该如何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本人对《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进行了思考。

一、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1、实践性教学是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愈来愈多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者投入知识、智慧和创新活动,也需要普通员工积极配合才能高效率地圆满完成任务。如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普通员工由被动地按计划执行转变为参与工作目标确定的主动思考者(既企业工作人员既是某项工作的执行者,又是该项工作的管理者)。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迅速把握企业管理的一些规律,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2、实践性教学是衡量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职教育质量高不高,有没有自已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符合中职教育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适应社会需求和形成课程特色。

3、实践性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心理

人类对知识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是由表及里和循序渐进的。实践出真知。作为中职生,理论学习是他们的弱项,如果在课堂上过多的强调理论,他们是很难接受并对课程保有兴趣的。因此,根据生源特点,老师的教学要着力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理论,严谨与兴趣并举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4、实践性教学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从中职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就业面向企业基层,很多学生从基层做起,经过努力做到企业的基层管理者甚至是中高层管理者的位置,因此,老师可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使他们系统地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建立相应的知识储备,强化实践环节,以便机遇到来时能够更快胜任管理工作。

二、《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

严谨与兴趣永远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质量与能力永远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通过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激发学生的个体内在潜能”为教育目标,通过实践平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表述,行动,得出结论。采取的教学方式有:

1、体验式教学

它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现场体验(学校附近的企业----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魅力,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懂得了“管理出效益”的道理。

2、引入“专业人说专业事”网络资源教学

通过布置学生课后收看视频,体会“专业人说专业事”,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运用“李强说管理”网络资源讲解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3、“课堂十分钟企业时事论坛”活动教学

“课堂十分钟企业时事论坛”活动教学是在日常课堂中设计出十分钟的企业时事论坛时间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参与,发生思想碰撞,促其智慧成长。素材选自《企业管理杂志》内容或网上企业管理案例、故事、企业管理资讯信息资料。

4、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管理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模拟教学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化要求的先导。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模拟班组长的工作可加深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每个人都有灵感和悟性的思想火花,只要有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成长。

5、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时间开展的专题调查、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布置学生到家长或熟人工作的单位实习,写出专题调查、撰写专题报告,或按照设定的专题展开调查活动,并写成调查报告上交。这种实训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挖掘自己的潜能。

6、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就是践行活动。开展“如果我是班干部”活动,使管理思想和方法立足现在落到实处。

三、《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性教学考核

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56-02

1论文研究的背景

目前高校各专业面临新的形式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大多停留在原来几个专业的简单合并上,专业基本平台过于宽泛,难以确保专业教学的重点性与实效性,各课程之间因为内容发生冲突而无法彼此协调。特别是作为一个兼有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然存在改善的空间,尚未完成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整合,知识融合度不够,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也未能充分发挥“1+1>2”的效应。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2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因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专业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建设与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四个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难度较大,知识融合度不够,所以还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课程内容交叉,课程之间融合度不高

专业教学计划中许多专业课程存在知识体系交叉和重复现象,知识条块融合度不高,使得本已紧张的课时资源存在着浪费,甚至落后的现象,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例如《工程合同管理》和《施工索赔》之间,施工索赔是一门仅20学时的课,但在工程合同管理中又作为一章非常重要的内容存在,是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交叉非常严重。另外《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和《建筑法律》等法律类课程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内容重叠。

2.2技术类课程耗时多,效果少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是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课程,目前技术课程存在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学生在技术课程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但却无法达到学以致用。像《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制图》等课程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不及格率最高的几门课程之一。

2.3实践环节的缺乏,导致知识应用障碍

学生毕业时对所学课程仍未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要为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面对面的工作与挑战,仅仅传授给学生一般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供整体优化的基础教育和应用教育。现在用人单位对部分学生能力下降、进入工作角色慢的呼声日渐升高,缩小学校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要尽量多地采用情景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课时量,注重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4学生很难获得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课程所组成的系统。现在的教学一般都是按照课程单独安排的,每位教师都在强调自己所承担课程的重要性,要求增加学时,并力图保持其完整性,但却忽略了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而导致了课程体系被“人为”地割裂了,有时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很难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本着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着眼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注重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科学构建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即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

3.1整合课程内容

按照“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经济目的、法律是保证”的总体思想对四个平台知识进行筛选、取精,并力图减少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叠。定期召开课程负责人协调会,合理规划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单元,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精选教学内容,合同确定学时学分,进而实现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解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目的不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对课程进行筛选、取精并整合。

3.2白话技术课程

进行技术课程的“白话”革命,将复杂、抽象和枯燥的知识以简单,生动和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示和讲授。这要通过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来实现。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套专门适用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体系,更不用说专用的教材了。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都是在土木工程专业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压缩和简化直接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上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其它课程平台的要求。所以,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技术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亟待解决。另外,教学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工程管理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3.3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摆脱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侧重培养教师“统揽全局”、“点面结合”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融合与知识集成,案例研讨与实践检验,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新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观。教师要明确所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前导课程对自己课程的影响和自己所授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前导、后引”克服教师过分强调自己所授课程的重要性,人为割裂课程体系的弊端。

3.4强化实践教学

利用对理论课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所节省的教学资源来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时间,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和就业竞争性。

4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由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和公共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选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等七个模块组成的“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

4.1公共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保证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知识能力等基本素质,满足学生共性发展需求,其设置过程中既有严格的统一性,又体现出层次性。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体育与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等系列必修课程。

4.2公共选修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以适应时展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力求体现文、管、工、艺相互交叉渗透。该模块的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体育卫生与艺术、外语与计算机等五类。

4.3基础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为学生提供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是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的基本工具、方法和语言。主要由专业所涉及的基础系列课程组成,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图学、计算机语言等课程。

4.4专业基础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应具有的主干知识和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涵盖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反映专业发展前沿的基础知识。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融合。

4.5专业基础选修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优势。

4.6专业或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个或某些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主要由本专业或专业方向核心知识单元构成,重点突出专业主干课程,体现工程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优势和特色。这些课程的内容专业性强,是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需不断更新和融合。

4.7专业或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

该课程模块的作用旨在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反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而设置的课程。要侧重知识的交叉性,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专业特色的传播,部分专业课程强调前瞻性。

5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是缩小学校与工作环境差距的主要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与质量的保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性作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突出“实训、实战、实践”为特色,构建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组成的分阶段、全程化培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按教学的层次可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基础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基础性技能;专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专业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组织形式分为课内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育三个形式。每个形式下面分若干模块,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与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即能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平台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完善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对建筑领域人才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董肇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01):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