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十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十篇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6:49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1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王素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17-02

从2009年至今,安徽省普通高考政治学科已经经历了五年的自主命题。总结高考政治试卷的经验和不足,对教师把握命题规律、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考政治试卷的总体特点

2013年试题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试题的综合性进一步增强。所谓“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路稳,从2009年安徽自主命题以来,一直突出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突出安徽地方特色,这一思路是稳定的。如经济生活选择题考察价格变动的影响、考察产业结构调整、以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考察家庭农场的经济意义等;政治生活选择题考察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人大代表的权利及民主集中制,我国的对外政策等;文化生活考察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建设及文化创新等;生活与哲学考察了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等。这些都是平时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考点均为高频考点。在以上知识点的考察中,所选取的背景材料都突出了时代感,体现了安徽的地方特色。如以中央一号文件为背景考察家庭农场的经济意义,考察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背景考察人大代表的权利及民主集中制;以中国梦为背景考察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以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新安文化为背景考察中华文化的特征;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背景考察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市场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文化创新等;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倍增和教育的话题,考察经济意义、政党的措施和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都富有时代感和安徽地方特色。

2.题量、分值和试卷的结构稳。在政治部分的四个模块中,经济生活5题,占28分;政治生活4题,占24分;文化生活3题,占20分;生活与哲学5题,占28分,题量和分值没变。同时,试卷结构也是按照选择题政治在前,主观题政治在后的顺序安排的,结构比较稳定。

所谓“变”,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综合性进一步增强。首先,试卷出现了模块间的综合,如选择题第7题涉及政治和文化模块的综合;第8题涉及哲学和文化模块的综合,这种模块间的综合在前四年的自主命题中是没有的。其次,试题参考答案突出了模块内的综合。如38题第3问,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分)在答案设计中增加了第三单元的“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单元的“提高科学文化修养”这两个得分点,突出了文化生活模块内部的综合。39题第2问,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8分)在答案设计中,涉及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的得分点,也涉及第四单元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培养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这些得分点,突出了经济生活模块内部的综合。这些变化都体现了命题者追求在模块整合方面有所突破,希望一线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模块内和模块间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答题反映出的问题

安徽高考政治卷自主命题以来,试题总体难度适中,但是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高分人数不多,答题还存在不少问题。以2012年政治卷第38(2)题为例:本题以流动人口的渴望、期盼为素材,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本题题目要求具体,设问明确,紧扣了考试说明,难度不是太大。但是学生的答题却很不理想,有学生回答对流动人口中的贫困人口发放生活补贴;有学生回答增强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有学生回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用财政等经济手段促进社会平稳运行;有学生回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学生的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在答题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高考试题大多立足于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并以重大热点为载体,突出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不清、观点理解不透、知识表述不全等方面。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就无法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无法调动和运用知识去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2.常规能力训练不到位。近五年来,安徽高考政治卷都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注重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过程。绝大多数试题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但是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深刻性、精确性严重欠缺,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切题不准,无法提炼出试题的有效信息;有的学生答题思路不清,知识点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有的学生答题要点不明,没有结合热点进行分析。这些答题现象主要是由平时常规能力训练不到位所导致的。

3.解题技巧不熟练。综观五年来安徽高考政治卷,主要由11道客观选择题和2道主观性试题构成。而客观性试题有计算、漫画、古诗词等,主观性试题要么是依据、原因类设问,要么是应对措施类设问,要么是体现、说明类设问,要么是启示、意义类设问。无论哪种题型,都有自身的解题套路和技巧。但事实上,学生对解题技巧很不熟练:有的学生对试题特点不清,有的学生对问题要求不明,有的学生解题过程不畅,有的学生对解题套路不熟,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的卷面成绩。

三、对2014年高考备考的启示

总结近年来高考试卷的特点,分析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有益启示:

1.平时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设计、情境化设计、问题化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原则,也是提升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才能讲清理论的来源,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讲清理论的威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因为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的最终归宿。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组织设计。

首先,对内容要进行生活化设计。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设计,就是要打通教材呈现的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使“两个世界”相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教学内容在学生生命体中活起来,使学生个体的智慧与德性得以提升,并由此提升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设计。情境具有直观性、暗示性特征,在教学中发挥着引趣、激情的功能。教学情境化设计要求教师重点考虑如何创设蕴理、含情、形象逼真、形式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情境中探索问题、认识事物;要依据教学认识活动的导入、发展、深入、拓展、转换等不同环节的要求,设计不同功能的情境,并保持情境的关联性、连续性、递进性;情境必须同问题或活动相关联,要具有互动性。

最后,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问题化设计。课堂教学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应变教材内容陈述性叙述为问题性叙述,变教学内容的陈述化设计为问题化设计。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现实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生活热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该主题,将教材知识按其逻辑关系分设若干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组成一个问题体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紧扣主题,又能保持教学的逻辑性。

2.立足基础知识,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并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顺利转化。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基础知识仍然是文科综合能力形成的根基。教师在带领学生备考时,一定要回归课本,弄清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要有层次、有针对地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另外,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和突出主干知识,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以时政材料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为着眼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考政治试题大多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将隐性热点与显性热点相结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平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时政材料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为着眼点。

首先,要以重大时政材料为切入点。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时政素材,尤其是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要找准这些重大时政素材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进行重点复习。2014年高考,教师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党的十八大涉及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为人民描绘了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继续深化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继续关注民生(收入倍增计划),推动科学发展,转方式、促发展、调结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重点关注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往往是考查《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点的重要素材。

其次,熟悉不同题型的命题方式和解题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命题方式和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从选择题的题干所给材料的表现形式来看,大致可以将高考政治选择题划分为七大类:文字材料类选择题;数据图表类选择题;引文类选择题(名言、诗歌、古文等);漫画类选择题;计算类选择题;辨析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主观性试题也有规律可循,其设问角度要么是依据、原因,要么是应对措施,要么是体现、说明,要么是启示、意义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类解题指导和训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邹绍清.思想政治教学技术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枫桥经验”为指导工作的原则,切实提高全系统社会综治工作水平,为“创建平安**”大环境提供良好的素质保证和工作保障。

二、学习内容

一是“枫桥经验”背景学习。学习了解“枫桥经验”的由来、历史,理解其内涵。

二是“枫桥经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是“枫桥经验”的新发展。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教育对象

**主管部门党员干部职工、企业管理层及中层管理干部。要以“学通、会用”为学习目标,充分运用各类学习形式,如集中学习、墙报、黑板报学习等形式加强“枫桥经验”的学习推广。

四、实施步骤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教育要求,我县**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3年3月上旬):宣传发动。利用墙报、宣传栏、标语等载体,充分宣传“枫桥经验”及创建“治安单位”,为下阶段的专题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2003年3月中、下旬):学习推广。运用多种形式,对“枫桥经验”的背景、历史、新发展进行深入的学习推广。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参与率。

第三阶段(2003年4月上旬):检查总结。把联系实际、推动实践、力求实效,作为衡量学习推广成效的主要标准。具体内容是:(1)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情况;(2)内容是否落实,形式是否新颖;(3)干部职工受教育面有无达到95%以上;(4)对本单位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上成效是否明显。检查结果将予以通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3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确定性;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16-03

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其根本目的是统筹城乡,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南京为加快推进“全域统筹、一体发展”进程,以镇街为单位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通过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制定试点镇街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综合整理规划[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在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对农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农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复垦等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然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其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迭加和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2]。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在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必然会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定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目标,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镇土地综合整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为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为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农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搭建桥梁,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街)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技术方法和实施机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将土地综合整治、农民集中区建设、农业工程、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五位一体”综合推进。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不确定性的来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首先是指土地利用结构不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区域城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定位进行调整的,而城镇、农村发展定位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因素不确定的因素的制约。如果在规划期内,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规划中确定的用地类型就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地结构。可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一连续过程,其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应据规划的实施信息反馈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

其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用地规模、整治规模的不确定。用地规模和整治规模的各个环境经济因素通常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单位面积的土地,其经济投入与产出等都不是确定的值,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由于当前土地整治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土地出让,而土地出让收益的多寡以及时序不确定性影响到整治规模的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时往往通过种种方式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例如,对各个参数针对其变化范围取平均值或中值,然后建立相应的具有确定形式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的解对于决策者来说仅仅是一个决策点,这种模型的解仅对系统的某种特殊的确定情况是有效的,而事实上系统处于这种确定状态的机率是极其微小的。这样,即使使用先进的随机优化模型、模糊优化模型、区间数优化模型和熵技术等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也无法完全克服这类困难。

再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方案也存在不确定性。如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建新安置区的地点等选择,一般只有意向性的判断,而实际操作需要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的需要,选择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佳布局方案。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这一阶段无法准确确定农用地整理、居民点工矿复垦等、建设安置区和留用区的具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方案的不确定。这里所说的建设方案是指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或是扩建,主要体现在改扩建方式中利用废弃地还是新占农用地的不确定。

(二)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

1.选取的数据没有代表性

由于其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很难将所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面面俱到地介绍清楚,这就需要选择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地理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这样才能将评价区域的典型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介绍清楚,能将主要的问题分析透彻。

2.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动态变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收集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资料,大多数都是对目前或过去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的介绍和分析,而分析评价一般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但是作为预测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着的,势必会增加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3.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

潜在的环境敏感区是指在将来的规划中有可能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地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要评价土地利用建设对现存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其对潜在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更大,不仅其确切位置、面积大小、功能分区情况尚不清楚,甚至于是否能够被确定为环境敏感区还有待商榷。

4.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对空间信息的分析一般是利用大尺度空间分析软件如arcGiS来完成的。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完成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录入。使用空间数据描述空间实体,要对复杂的空间实体进行取舍、抽象和离散;在定位、采集、录入、储存、处理、分析和管理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时,常常不宜明确地将空间实体分类,不得不从中抽取重要的特性来表达确定或不确定的现实实体,用确定的模型或规则描述空间实体,但是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和面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以数据采样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所获信息不可能穷尽现实世界的全部,其准确性也同时会受到传感器和数学模型等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取的信息在被导入计算机系统并用于空间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又被部分舍弃或删除。同时,获取大量空间数据的真值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空间数据的严格或绝对意义上的真假往往并不存在。所以,空间信息系统中实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与现实实体存在差异,即空间数据常常具有不确定性。

(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导致土地整治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不确定。首先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范围很大,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很难在图上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这些环境敏感区域在图纸上表示也许只是一个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其实际范围,更无法判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范围,也不能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然而这些因素却往往直接决定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次,用地类型的调整、建设方式的变更也会改变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从生态角度看,不同的地类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差异较大,如林地远大于耕地,农用地远大于建设用地;不同的建设方式因其占地面积的多少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相径庭,如交通道路建设时,规划中将平原地区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调整成三级公路,则每公里要减少占地5hm2左右,这自然就会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降低水土的流失量。同样,安排工矿用地时利用废弃地与占用耕地等新建工业园区,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的影响程度也相差很大。

三、不确定性的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等特点。任何一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都在客观上存在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具有客观性;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传递性;各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减缓措施、结论的不确定,因此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故其还具有可降低性。

(二)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信息可以分为来源于错误信息和来源于低精度信息两种,这两种信息导致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尤其是方案结论的不确定,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但两者带来的干扰也存在差异。错误信息会导致不正确的评价结果,低精度信息会给出模糊的结论。错误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预测影响能够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方案a被错误的预测为比方案B具有较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方案a被选作推荐方案,这样决策者可能会选取错误的方案。而模糊的结论则会降低结论的明确性,如方案a和B均被预测为具有轻度负面影响,但是“方案a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方案B的1/2”的说法对于决策者更明确,更易于选择。

四、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一)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

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情景,进而对比分析各情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相应的环境状况,来评价不同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不同时段、不同组合的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情景分析法可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该方法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然而该方法只是建立一套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框架,分析每一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还须依赖于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如环境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矩阵法或GiS等。

(二)以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还要包括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农林、交通、水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做得十分完美。需要评价单位能够积极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规划区域有关环保、生态、农林、文物、旅游、测绘、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以多方协作的方式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展评价工作,才能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避免由单方完成评价工作带来的片面性。

(三)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使规划区域的相关部门及个人了解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及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促进他们关注土地整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补充。在对象上,公众参与不仅要包括专家学者,还要包括环境保护、林农林、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更要包括科研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个人等。在时间上,公众参与应贯穿整个规划方案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在方式上,既可以采用信函调查,也可召开听证会、论证会,还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形式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保证提出的环境保护减缓措施及建议更加合理。

五、结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素的不确定和社会环境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参考文献: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4

关键词:高考政治情境选择题解题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特点,近几年来高考政治学科的改革进入深化阶段,从题目的特点来看,由传统命题逐渐向新政治情境、时政热点情境命题过渡,特别是选择题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境实现与新课程标高考接轨;从能力考查的角度来看,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从以考查识记能力为主向考查理解、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等多方面能力发展。

一、情境选择题的概念与特点

历年高考以时政材料为背景所命的题目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谓政治情境选择题就是创设新政治情境,材料情境通过提供或模拟一个原理应用的场景,引导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试题中的材料情境分析、判断,然后对照所学理论、对照选项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材料情境设置只是一个“引线”,通过这个“引线”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情境选择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地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因此在近年高考文综政治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例如在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的12道选择题中有8题,在2011年高考全国卷Ⅰ的12道选择题中有8题通过社会热点,用新颖的、多样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综观2011年全国卷,第25题考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第26题以“民工荒,招工难”为背景考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第27题以“农民卖菜价格低,菜贱农伤”为背景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第28题以“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为背景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第33题以“城乡医保”为背景考查国家职能,第35题以“金砖国家会议的召开”为背景考查国际关系问题,等等。

政治情境选择题是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材料以文字、图表、漫画等为主要载体和形式,旨在培养考生搜集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新型试题。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信息量和思维含量较大。

试题所提供的新颖情境材料往往含有大容量、宽领域等特点,情境材料设置的事件只是一个表面的信息,在背后有更深刻的内容等待考生挖掘,它有意识地将对情境与教材知识紧密衔接起来,强调用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分析的实用价值盘活教材知识,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逻辑推理等方面能力。

(二)具有多样性。

首先是载体的多样化,可分为文字、图表、漫画三大类型;其次,从反映的内容看,用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宗教、外交甚至综合内容;最后,从用到的知识看,用到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文化生活四大板块理论知识。

(三)充满灵活性、新颖性、探究性。

试题重视课本以外知识引入,对于考生来说是第一手的或第一次看到的或是最原始的素材和命题,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论证事物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也为考生的主观性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题型及解法

下面结合几种类型的情境选择题谈谈具体的解题方法。

(一)文字型。

这是近年出现最多的新的情境命题模式,文字材料涉及面非常广泛,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关系、宗教、人与自然、社会等方面,近几年高考选择题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解法指导:解答文字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读情境材料的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对较长文字热点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东西进行概括性总结。

第二步,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弄清楚材料内容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找准情境材料的关键词。确定理论范围,如范围性关键词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义等;主体性关键词(主体是谁:如政府、国家机关、政党、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谓语性关键词(如:是做什么或做了什么?)、形容性关键词(如根本、主要)等,它进一步规定了答题的指向性,明确了答题的角度和层次。

例:(2011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7题)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现象。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蔬菜种植结构

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面对“菜贱伤农”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的主体是政府,①越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越是便宜,故排除。②通过建立供求信息平台,使农民了解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蔬菜种植结构,有利于解决“菜贱”问题,故选。③迷惑性最大,我国菜价贵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降低菜的价格,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也有利于解决“菜贱伤农”。但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蔬菜完成收购、进入流通和加工环节后应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直接保护农民利益,减少市场风险对菜农的伤害程度的举措,故选④。正确答案是D。

第三步,注意题目的多重限定,防止顾此失彼。

例:(2010年全国文综试卷Ⅰ第26题)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在此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的企业在短期内应()。

①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

②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

③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

④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水平,本题有一个主体:企业,一重限定:短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产销不旺,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是企业正确的做法,所以①正确。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做法,这与题目的要求短期行为不符,所以②排除。采取扩大生产规模的做法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以可排除③。④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正是企业短期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所以选B。

(二)图表型。

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图表题频频亮相,把握图表题的特点,掌握图表题解题思路,加强考生对图表题的解题指导,对提高考生对图表型题目答题能力非常重要。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从图表的形式看,常见的有表格、折线图、柱状统计图、扇形百分图、坐标图等形式。

解题指导:

第一步,阅读图表内容。

(1)阅读图表的标题,从标题中获得时间、空间、事件等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有效性。

(2)分析图表中数据,横向找差距,纵向找变化,分段找规律或反映的现象。

(3)审阅图表注释、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或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表达或体现的内容做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审题。

第二步,审阅图表内容和题干要求,建立正确的图表与题干联系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例:(2011年全国文综试卷Ⅰ第25题)2000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6,从图6可以看出我国()。

①进出口产品结构更优化

②可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③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④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

分析:对于图表类试题首先审阅图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图;再次审阅图表数据变化:从2000年至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比重无多大变化,但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进出口产品结构更优化,所以①正确。②的选择是GDp的相关问题,图表并未体现GDp的增长情况,更没有反映进出口与GDp的比较,故排除②。③反映了图表的一个隐含信息:2010年比2000年进出口百分比有所增加,说明我国开放型经济总体在进步,结构在优化,故选③。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非贸易强国。贸易增长方式虽然有些改变,但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还是个粗放型的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强,出口产品层次偏低,所以我国对外贸易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故排除④。正确答案B。

(三)漫画型。

以漫画为情境材料命题的高考试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也是近几年高考有些省份独立命题常采用的形式。漫画选择题一般由漫画、漫画中文字标题和选择要求三部分构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漫画选择题,漫画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针砭时弊揭露问题带有讽刺味的,又有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的。考查的角度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和哲学方面的。以漫画设题,巧妙在将社会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材料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疑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漫画设题,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的思想觉悟和是非观念,考查阅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指导:

首先,读懂漫画包括标题,在阅读漫画时,可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或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及漫画标题等透过漫画中的人、事物现象,抓住内部的本质、深层的道理。

其次,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再次,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选择要求往往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应坚持的还是反对的,是给我们启示的还是反映道理的,要求用到的知识是经济常识还是政治常识还是哲学常识等。

例:(2005年全国文综试卷Ⅱ第27题)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

a.抓主要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D.发挥主观能动性

分析:这是一题考查考生读图能力的选择题,漫画本身文字是“欢迎你来滴水岩建水电站”及标题“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解决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但招商引资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本地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漫画针砭有些地区盲目招商引资,本身水资源匮乏,但仍要建水电站。从唯物论角度,他们没有看到“滴水岩招商热”这一实际,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从辩证法角度,他们没有看到本地矛盾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故应选B。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5

【关键词】弄管会社区复合治理弄堂自治社区共治社会公治

“弄管会”是本市徐汇区湖南街道在老城区综合治理改造过程中,积极利用民间的社会资源,在全市率先探索和实践的一种弄堂居民自治模式。湖南街道自2007年以来,先后成立了74个弄管会,后来又成立了社团性质的“弄管协会”作为社区共治平台。“弄堂会”的职责主要是保安、保洁和反映社情民意。目前,74个弄管会共有388名成员,2500余名志愿者。湖南街道“弄管会”模式被市社建办、市社会建设研究会评为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一。

对于如何从理论上对湖南街道“弄管会”模式进行解读,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尝试结合社会建设的有关理论,从社区复合治理的视角,即社区治理是包括自治、共治、公治等三个层次治理形态在内的完整结构,对“弄管会”模式做简要分析和点评。

一、社区社会组织兴起的社会背景与意涵

“弄管会”就其性质和定位来说,是一种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它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与居委会、业委会、各类协会,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社区社会组织的生态图。社区社会组织兴起的最深层社会背景是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及其影响下的社会建设,并且只有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背景下,才能更清楚其真实意涵。

中国社会面临多重转型,如:从行政控制的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从伦理社会转向法治社会,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等。在中国社会多重转型背景下,学术界和社会政策界对于“社会建设”内涵的界定也呈现不同角度,分别指涉转型社会的不同面向。如:“剩余说”,认为社会建设就是除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之外的剩余部分的建设;“社会结构说”,认为社会建设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构建,即从“金字塔型”社会转向“橄榄型”;“维护稳定说”,认为社会建设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民生保障说”,认为社会建设就是社会事业(教、科、文、卫、体)、社会保障等为内涵的民生建设。

上述这些观点虽然在目标取向上都是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社会进步,但是由于对社会建设内涵和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社会建设的主体、内容、手段等方面殊异。而差异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关注“转型社会”的不同面向,如高风险社会、高流动社会、高分化社会、自我管理的社会等。

本文认为“经济社会转向”是“转型社会”的几大面向里面具有基础性的面向。换句话说,现在谈“社会建设”,离不开对过去30年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后果的必要理解和反思。过去30年我们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取代政府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但是在看到市场经济“效率优先”导向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的同时,由“市场失灵”导致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现,如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问题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原则超越经济领域,成为诸多社会领域(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的通行原则,甚至包括社会的细胞――家庭领域。市场原则的泛化和市场失灵,导致了较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社会建设总体来说是为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追求社会和谐进步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但其首要任务则是弥补“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后果,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各类社会共同体建设,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

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去看“弄管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兴起的背景,可能更容易理解。湖南街道是典型的老式居住社区,老弄堂的房屋普遍存在多头物业、多种产权居民房并存的情况,物业一体化管理难以实现。而“弄管会”实际发挥了本应由物业服务公司承担的两项物业管理服务功能,即“保安”和“保洁”。正如湖南街道办事处主要行政负责人所说,“弄管会”模式弥补了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弊端,保障了弄堂居民的生活需求,是符合湖南社区社情民意的管理模式。

二、“弄管会”模式社区治理结构分析

一方面是市场会失灵,另一方面政府出于减轻财政负担、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倾向于将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与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分开,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需要。公共管理理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追求所谓“善政”(妥善的法则、清明的整治、良好的政绩、良好的管理等)到追求所谓“善治”(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善治”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社会组织是“善治”的现实基础。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并在1992年起将年度报告称为《治理与发展》后,治理和善治便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的流行话语。其中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就是美国著名学者萨拉蒙提出的“第三者政府”理论。

1.第三者政府理论

所谓“第三者政府”(third-partygovernmenrt),就是政府(第一者)选择不直接传递服务给民众(第二者),而是通过其他组织(第三者)来传递服务。

“第三者政府”理论内涵可以理解为政社分工合作体制或是一种合作主义文化,它包括五个主要概念:从政府机关与方案到政策工具;从层级到网络;从公私对立到公私合伙;从指挥控制到协商劝服;从管理技巧到增能技巧。

“第三者政府”理论应用到社区治理层面,就是社区复合治理的理念及其结构。

2.社区复合治理理论

所谓社区复合治理,指复合公共责任社区,社区各个主体都要对自己、对社区其他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这些利益相关者既有社区居民,也有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各类组织的成员,甚至包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大量的社区外部组织。在复合治理理念指导下的社区内外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模式就是一种社区复合治理模式。这样,从治理的形态角度看,“复合治理”可以具体区分为“自治”、“共治”、“公治”等三种治理形态。在这三种治理形态当中,社会公治是“外援”,社区共治是平台支撑,弄堂自治是基础。

(1)弄堂自治

“弄堂自治”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着重强调的是基于共同的地域和文化,弄堂内的居民、业主对弄堂事务的决定。弄堂自治的治理形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社区参与和培养社区归属感的作用。

“弄管会”发挥自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弄堂自己管。弄管会由居住或户籍在本弄堂、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担任,其成员由弄堂居民提名或居民区党总支推荐,经过弄堂内大多数居民的认可。二是弄堂事务大家议。弄管会的运作充分采取居民自治,弄堂内的一般事务由弄管会讨论决定,重大事务由弄管会召开居民听证会决定。

(2)社区共治

社区共治,即社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随着社区的发育,各类新型社区组织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这些社区组织也要求并实际上已经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弄堂自治显然不能很好地吸纳社区内的新变化。因此,以弄堂自治为基础,一种新的“社区共治”格局逐步显现。与弄堂自治不同,社区共治更强调不同的、多样化的社区主体对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社区共治包含了党社共治、政社共治、居民共治、多元共治等多重机制。

湖南街道在弄管会基础上成立的“弄管协会”,就发挥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社区共治平台的作用。“弄管协会”是正式注册的社团组织,由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如市政科、民政科、综治办)负责人、物业企业负责人、房管办负责人以及已成立的弄管会的负责人、部分居委干部和居民等组成,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弄管协会”成立后,成为弄管会组织协调、教育培训、服务管理、为民维权和学习交流的平台,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阵地,成为加强政府部门与居民群众交流沟通的桥梁。

(3)社会公治

社会公治,是一种开放式治理,即大量外部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带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开放式治理的特征如下:第一,外部主体参与,帮助社区获得资源、信息和合法性,解决了社区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复合治理机制,社区内外的各个组织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对社区实施治理。

“弄堂会”模式的社会公治特征主要体现在民盟徐汇区委与湖南街道的合作共建上。双方以“弄管会”自治模式研究课题为切入点,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民盟区委课题专家组发挥人才优势,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湖南街道开展弄堂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建议。民盟组织和专家资源的介入,将湖南街道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为“弄管会”模式,深化了社区治理的内涵,提升了社区治理的自觉程度。

三、“弄管会”模式的“双层”功能分析

基于上述对“弄管会”模式社区复合治理结构的建构,弄管会及其“弄管协会”的功能主要体现为表层的服务管理功能和深层的社区治理功能两个方面。

1.弄管会的表层功能与深层功能

弄管会的表层功能主要体现在保安、保洁等物业管理功能。正如《“弄管会”居民自治模式研究》报告所说,在“弄管会”这个居民自治组织的管理下,“弄管会”所在弄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老弄堂的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改观。在安置了铁门和探头等“硬”设施后,“弄管会”所在的弄堂又采取了聘用门卫,实现24小时巡逻,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等措施,大大改变了原先失窃事件频发,闲杂人员随便进入,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使弄堂居民有了一个安全、安宁的居住环境。二是老弄堂的卫生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变。由于有聘用的门卫或保洁工负责弄堂的清扫工作(一天两次),改变了以往弄堂脏乱的面貌,加之街道在老弄堂硬件设施(粉刷墙面、铺设路面等)和绿化上的投入,使老弄堂呈现了一种干干净净、绿意盎然的新面貌,受到了众多居民的称赞和好评。

弄管会的深层功能主要是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的功能。正如《“弄管会”居民自治模式研究》报告所说,由于“弄管会”与居民最贴近,从而在居委会之外又多了一个与老百姓更贴近的听取居民意见、反映居民诉求的平台或载体,有助于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弄管会上述功能作用的发挥情况也得到了相关调查数据的支持。如对于“弄管会”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的问卷调查中,有146个受访者回答了该问题,其中,认为“弄管会”的作用体现在“维护小区/弄堂安全”的回答有126人,占总频次的比例为43.8%;认为弄管会的作用是“保洁”的有87人,占总频次的比例为30.2%;认为“弄管会”的作用是“反映弄堂居民的意见和意愿”的为75次,占总频次的比例为26%。

2.“弄管协会”的表层功能与深层功能

“弄管协会”的表层功能主要是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湖南街道先后成立了74个弄管会,基本覆盖到所有弄堂。如何管理并由谁来管理“弄管会”自然而然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让街道直接管理“弄管会”,显然与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不相吻合。因此,街道最后决定推动成立社团组织――“弄管协会”的成立,由社会组织来管社会组织(“以社管社”),实行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为充分发挥协会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弄管协会”不断完善制度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如《弄堂管理委员会成立暨“弄管会”成员换届、推选办法》、《弄堂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弄堂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弄堂停车管理办法》、《“弄管会”听证制度》、《小区(弄堂)门卫工作制度》和《小区(弄堂)保洁人员工作制度》等。“弄管协会”努力为各“弄管会”搭建组织协调、教育培训、服务管理、为民维权和学习交流的平台,研究解决弄堂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提升弄堂管理水平。

“弄管协会”的深层功能主要是充当行政协调平台和社会协同平台的功能。随着弄管会工作的不断深入,遇到了部分涉及多个弄堂的问题,也有一些工作超出了弄管会的权限。于是产生了在更高层面建立协调协同机制的需要,“弄管协会”遂应运而生。作为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弄管协会”搭建起了社区协调协同的平台。“弄管协会”组成人员当中,不但有职能部门负责人、弄管会负责人、物业企业负责人,还有居委干部和居民代表。通过“弄管协会”这个平台,政、社、企、居民之间建立起了协商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弄堂综合治理改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社区群众安居乐业。

四、结论与讨论

经过30多年市场化改革及其社会结构转型,基层社会发生了几个重大变化:一是社区成为居民的集聚点。越来越多的人沉淀到了社区,其中主要是5类人群,即下岗失业和贫困人员、老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妇女、外来务工人员等。二是社区成为社会矛盾的汇聚点。几乎所有社会问题在社区里都有所呈现。三是社区成为社会事务的落地点。越来越多社会事务沉淀到了社区,需要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多,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建设的任务极其繁重。单靠政府和社区现有的组织载体,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弄管会”模式对于建构政府行政机制与居民自治机制的双向互动机制,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是,从构建社区复合治理模式的视角,我们也发现“弄管会”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是在弄堂自治层面,进一步强化居民需求发现机制。社区建设是群众需求导向的。由于“弄管会”处于社区的第一线,与居民最贴近,它能最直接、最迅速、最敏感地了解和反映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民需民求”收集反馈至“弄管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二是在社区共治层面,应将弄内单位纳入“弄管协会”成员单位,发挥弄内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在社会公治层面,应积极争取更多社区外的行政资源、企业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以及专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人力资源,投入本区域社区建设,放大“弄管会”模式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民盟徐汇区委.“弄管会”居民自治模式研究[Z].

2.湖南社区党建工作课题组.以老弄堂改造与管理为视角,思考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Z].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4.范明林.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建设[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5.于燕燕.中国社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生态宜居理念,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以实施园林绿化、街景美化、夜景亮化、城市净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在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品位,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绿、美、亮、净、活、畅”的生态宜居城市。

二、主要目标

(一)近期目标。从现在起至春节前,利用三个月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县城出入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河道水系、居民小区为重点,加大“治脏”力度,对垃圾堆放、污水四溢、黄土见天、白色污染等进行大力整治;以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城中村、旧小区、建筑工地为重点,加大“治乱”力度,进一步整治乱设广告、乱摆摊点、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停乱占等现象。结合秋冬季造林绿化,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对城市道路两侧、公园绿地、居民小区绿化进行补植和完善,对黄土地块实施简易绿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绿量和绿化效果。同时,全面推行城市综合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制度,把城市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主体和人员头上,分片包干、动态监督、负责到底,以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落实,促进城市容貌取得明显改观。

(二)远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成效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到年底前,城市环卫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任务目标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到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到“十二五”末全县规划建设的市容环卫项目全部建成,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污水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主要市政基础设施指标全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覆盖,人民群众的舒适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

巩固国家园林县城、省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省人居环境奖评选,以创建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快园林绿化由“外延拓展”向“整体提升”转变,进一步塑造亮点、完善功能,做到规划管控到位、建设投入到位、管理养护到位、生态环境打造到位。

以新增城区主干道、公园绿地、居民小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增绿、扩绿和绿廊绿道建设,持续增加城市绿量,提升绿化景观档次。完善提升城区“一环、一带、两园、五节点”的绿化格局。即:环城绿化带、长河文化景观带、古滦河生态公园和西生态园林以及五个城区出口与环城路交叉口处的绿化景观点。坚持把“生态造景、文化点题”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以地域文化凸显生态景观的人文底蕴,以园林绿化凝聚历史传承,把园林绿化、人居环境和历史文化深度结合,精心雕琢园林城市,彻底改变“千城一面”的状况。

(二)加快实施城市街景美化。

充分发挥大钊路、健康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和重要公建进行综合治理,打造清洁、整齐、亮丽、优美的城市街道景观。

规范车行道、慢行道、人行便道铺装,科学设置盲道、路标、标线,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以发展大路、茂源东街为重点,完善道路两侧市政设施、公共设施、景观绿化、夜景照明、建筑外装修等设施,便于人民群众出行。同时,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进行美化提升,对破损的次支道路、背街小巷、人行便道进行改造维修,确保设施完好、功能齐全、道路畅通。整治和规范户外广告,依法拆除外观陈旧、布局混乱的广告牌匾,编制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严格审批,规范管理。道路两侧门店可视范围内的广告、牌匾,实施“一店一牌”,做到布局合理,分阶段逐步实现位置、规格、样式、材质相对统一,规格式样、色调要与建筑风格、使用功能相协调,特别要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城区范围内所有建设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服从规划管理,严厉打击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彻底拆除。

(三)快速提升城市夜景亮化。

按照“节能环保、亮美和谐”的思路,将建筑亮化、街道照明、绿化照明、广告照明相协调,推进夜景亮化晋档升级,打造更加繁荣、舒适的城市夜景。

城区以金融街、大钊路、滨河路为框架,与周边道路连成闭合的夜景环线,对沿线重要节点和重点建筑实施亮化提升。对古滦河生态公园至滨河路交叉口河道、桥梁实施亮化;对已建成的公园广场及沿岸住宅小区、商业街区进行亮化升级。完善部分道路和居民小区的路灯照明,保障群众夜间出行便利、安全,确保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按照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总体规划,统一制定新上广告牌匾的亮化标准,提高亮化档次。各沿街机关单位、门店要实现一门一景,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夜景。

(四)强力推进城市净化。

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全力开展城区环境脏乱整治,切实提升城市净化水平,为广大群众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

加快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第二垃圾填埋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提升污水处理厂项目,使出水标准达到一级a。大力清除城市垃圾,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旧城改造、长河水系两侧等重点部位实施拉网式集中清运,彻底消除“垃圾围城”现象。进一步加强对集贸市场、早市、夜市及沿街摊亭、流动摊点的依法管理,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强化政府监管,主干道、繁商区、重要节点实现全天候保洁,其它道路16小时保洁。购置完善环卫保洁设备,推行垃圾限时15分钟清理和上门收取工作方式,制定垃圾定时投放制度,避免对环境二次污染。清扫车对城区道路全天巡回清扫,清洗车对重点街道每天清洗。严格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强化督导落实。积极探索创新保洁管理新机制。

严格治理施工现场,加强工地管理,规范设置围挡,物料堆放要整齐,完善冲洗、苫盖设施,加强运输车辆动态监管,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加大城市河道环卫治理力度,定期清理河道堤岸,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保持水面、堤岸清洁。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完善旧小区道路、硬化、绿化、照明、环卫设施,消除死角死面。全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满意的居住环境。落实“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制度,推行密闭运输、全程跟踪的专业化管理。

(五)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

按照“绿、美、亮、净、活、畅”的原则,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精细化、全覆盖、无遗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从细节入手,精益求精,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要按照“有目标、有责任、有标准、有考核”的要求,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完善“日巡、周检、月调度”工作机制,对城市“绿、美、亮、净、活、畅”综合整治和日常管理进行精细化考核,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部门考核,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推动工作落实。加大非法营运车辆的治理力度,规范管理出租车,增加公交车,增设公交站点,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充分发挥交通标志的引导、警示功能,巩固人力、机动、电动三轮车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弹。规范行车行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打造平安畅通发展环境。实施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与县政府政务平台、交警智能交通平台有机链接,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加强城区流浪犬治理,进一步加大宣传,倡导文明养犬,优化城市环境。

四、实施步骤

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准备阶段。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城市街道景观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此项工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集中攻坚阶段。各责任单位要以迎接十召开和贯彻十精神为契机,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举全县之力,集中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园林绿化、街景美化、夜景亮化、城市净化”各项任务,迅速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容貌大改观。

(三)长期整治阶段。在巩固前段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针对薄弱环节和难点瓶颈,持之以恒,提高标准,一抓到底,向纵深推进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的彻底改善。

(四)考核验收阶段。县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分行业、分战线、分区域对各级各有关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惩。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全省改善“两个环境”动员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超常的思路、超常的举措、超常的干劲,强力推动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顺利开展。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副县长刘振凯任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城管局局长左大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贺晓亮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一组织领导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各成员单位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精心安排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单位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和组织推动,把攻坚行动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各项指标,逐项逐环节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镇、街道、社区和居委会真正成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责任主体。

(三)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促进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此项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定期协调、信息反馈、巡查督导、检查评比等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要提前研究制定明年计划和三年规划,倒排工期、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7

[关键词]高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关于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研究体系,公开出版发表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著述。研究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两方面体现。

第一,理论问题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和教育过程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基本范畴层面,主要包括对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发展、理论价值、学术地位、主要作用、理论本质等理论研究。如“以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理论基础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近伟大成果为指导。”(1)在教育过程构成要素层面,主要包括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教育环境等理论研究。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教育对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他们具有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大多学者认为教育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主要理论内容。关于研究的途径方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元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方法、建模方法等都有所涉猎。

第二,实践问题研究。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问题研究,其研究具体内容有所差别,基本都是围绕其实践的实效性进行研究的,研究思路大致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对策解决问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等。如梁金霞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问题现状》、冯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房晓梅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张秀荣和韦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张苗的《工具理性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邹楠的《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仲兆华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根源》等文章,都是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层面进行探讨的。再如我国学者张再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徐艳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李伟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苏启敏的《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张秀荣和王瑞荪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文章,就是从解决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题维度来进行论述的。由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教育方法侧重单向灌输和说教,缺乏灵活多样的艺术方法,收效甚微,因此必须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者地位平等的双向交流模式、隐形教育模式,采取教育途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为发展与完善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本文将进行的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础。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大量的资料是重复的,新意不够。相关理论大多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性陈述、对面临问题的滞后性罗列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理想主义式期盼。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许多重要概念没有做出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现有许多含混不清的概念,如高校政治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教育、高校政治教育、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高校德育等等,这些概念没有进行明确区分和科学界定之前,无法建立统一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第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术研究的应然程度较高,实证程度不够,仅仅依凭理论思考与逻辑演绎来构建应然性的原理原则,应结合实践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进行多维度的实证分析。第三,理论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目前研究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囿于借鉴其他学科的常用研究方法。而且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经验问题研究多于理性分析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研究多于中微观研究。第四,在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业课进行渗透的研究方面,学者基本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宏观层面研究较多,而在微观层面研究较少,具体措施或结合何种专业的研究大多不够全面或可操作性不强。

二、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目前,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专业化研究体系,但从结合高等院校学生专业背景的角度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数量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中国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背景、航海专业背景、医学专业背景等专业领域背景当中,艺术专业背景研究如我国学者何勇和程辽撰写的《职场需求下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陈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尹振永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陶思璇的学位论文《综合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孙传辉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徐彩萍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敬芯的学位论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等;航海专业背景研究如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郭海峡、邱爱红、刘思、刘明明、田沙沙的学位论文《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我国航海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改进对策》、《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等;医学专业背景研究如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汉君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刘蔚的学位论文《“90”后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石春兰的学位论文《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我国学者李久东等撰写的《医学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等。可见,其著述形式主要是以高等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成果,偶尔散见于期刊等文献。这些结合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都缺乏理论性和专业性,仅简单罗列各个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殊性,并加以简要分析,分别指出高等院校中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试图阐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和对策。

从外语专业背景进行的系统化理论研究就更为鲜见,只有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代晓雅的学位论文《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婷的学位论文《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姬喻波的学位论文《外语专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等数篇文章。

另外还有二十余篇期刊论文形式发表的论文。首先,如以概括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相应问题对策的文章《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其思路》(漳州师范学院学者项梅)、《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商应美等)、《外语类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刍议》(彭海)、《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引导对策探讨》(河北北方学院学者段汝和)、《试论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集美大学学者肖振南)、《外语专业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策略分析》(苏惠芬等)、《新时期加强外语专业班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高荟等)、《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研究》(黑龙江大学学者曲亮等)、《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探析》(萧君虹)、《新时期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伍廉松)等文章,这些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学习背景、教育生活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特殊性,并针对这些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原因分析和宏观对策研究,但这些研究重复率较高,大多是对特殊性和对策进行宏观层面的罗列和泛化研究,没有深入研究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也没有从微观层面出发给出具体对策和方法路径。

其次,如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进行论述的《入世后外语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曹文泽等)、《关于外语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思考》(大连外国语大学学者李宝章等)、《外语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四川外国语学院学者陈洪丽)、《新媒体时代外语类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者迟鸥)、《外语院校育人特点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者刘伟)、《对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成都理工大学学者张钊等)、《加强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广东海洋大学学者谢睿萍)等文章,这些文章大多从高校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中国外语类高等院校的管理层面论述了外语专业背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对策。

再次,如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放在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外在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强调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途径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心》(刘练)、《互联网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x睿萍等),这些文章虽然及时关注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息化特征,并根据时代背景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了合理分析,但并未将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困境的对策路径与时代背景直接联系起来,也没有做出系统化专业化的深入研究。

第四,如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面的论述来研究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浅析外语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与对策》(四川外国语大学学者张庆虹)、《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研究》(闫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张家政)、《涉外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略》(笔者)、《浅析在外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田雨)、《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杜琳娜),这些文章大体分析了目前中国外语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相应对策路径。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专业课的两种课程教学角度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外语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外语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改进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但这些文章大多没有对导致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的对策和路径不够全面具体,同时实际操作性不强。

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以上相关研究成果还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外语专业背景下中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部分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在相关研究成果中还是缺乏权威性著作和系统性论述,经验问题研究多于学理性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理论研究多于中微观理论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大都是简单罗列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泛泛分析导致这些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从宏观层面给出相应对策和路径。因此,结合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对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对其内涵做出准确解读、对其理论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对其困境及其产生根源做出详尽论述、对其调适路径和对策方法进行合理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冯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注释: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8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治理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舞台上,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中,其“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精华,此思想形成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道家式”政治实践传统,在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宝贵的资源。

一、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产生的渊源

1.社会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发展状况是老子政治思想缘起的社会时代背景。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垦成为耕地,与此同时产生了大批自耕农。于是,奴隶主与奴隶间原本稳定的生产关系受到新兴的封建地主与自耕农间的生产关系的冲击,必然会引起封建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剧烈的矛盾冲突,生产关系的不稳定及不同阶层利益关系的争斗引起政治上的剧烈动荡,造成周王王权衰败,各地诸侯强盛,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这是老子政治思想缘起的社会时代政治背景。

2.社会实践背景

春秋社会的动荡导致了一个特殊群体――隐士群体的出现,隐士群体是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产生的实践背景。隐士群体是由春秋时期特殊的士阶层转化而来的,隐士既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有治家辅国之智,但被春秋时期的现实所迫,能仕而不仕,以“隐”留名,避世而处地隐居。究其实质,隐士之“隐”其实是一种反动的革命,是一种政治不服从行为。之所以说隐士群体是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的实践背景,主要是因为隐士群体的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是道家“无为”思想的先导,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体系的产生与成熟奠定重要的基a。

3.历史文化背景

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离不开前人提供的素材,尤其是具有深刻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学说思想,都是站在前人先圣肩膀上所做的,老子的治理思想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来源于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

《庄子・天下篇》在论述先秦学术思想史方面具有极重要的价值,也是最早论述先秦思想的文献著作,其中便提及老子政治思想的文化来源,认为“古之道术”是老子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庄子认为,老子思想来源于“古之道术”,意义深刻,包含的内容十分深广,治国之术、典章制度、仪礼、观念、帝王将相成败、得失经验等都有体现。

二、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的内容

《道德经》全书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即“自然无为”,“无为”就是老子治国治民、解决时代问题的政治观点与办法。就政治治理思想而言,“无为而治”治理思想是老子对君主提出的治国之策,是治国之本。本文简单地将国家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大国与小国,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及的两种国家状态,大国是现实状态,小国则是老子的理想状态。针对大国与小国的不同,老子的“无为而治”稍有差别。

1.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第六十章道:“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大国”需要遵循“烹小鲜”的简单原则。老子眼里的治国之道要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不要过于复杂、烦琐,就像古人烹煮小鱼一样,顺其自然,简洁方便。古人烹小鲜为求味美,只将鱼洗净放入锅中慢慢烹煮,不随意翻动,不可烦,更不可数挠。此即烹小鲜的方法。借鉴于治大国中,各逞私欲,频频变动不安,则破碎煮烂。操之过急,逞强斗狠,则枯焦不可收拾。

“烹小鲜”之方法应使用于“治大国”之政治实践之中,还应重视守时。“烹小鲜”的守时可谓对“治大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烹煮美味,除了方法重要之外,对于时机的把握也不可忽视。一要把握“时”。二要把握“度”。君王治理大国时要效仿古人烹小鲜的静候时机、无为而治,在“守时”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行动,无为而无不为,把握好度。

2.小国寡民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至今都是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老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虽诸侯争霸,但周天子仍存,从某种意义上讲依旧是一个大国。面对君主“有为”治理大国的现状,人民大众生活疾苦,老子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即“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是老子根据现实衍生出的政治思想,也是老子治国方略的具体化,具体诠释了本源的“道”。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在小国寡民的论述中得到了具体阐述,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有透彻理解小国寡民理想社会折射出的本质内容,才能更好地领悟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真谛。

老子所言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然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状态具有时代性与局限性,但从其局限性中跳出,站在古人的视角看待这番话,可以得出老子理想中的社会生活是自然朴实、安静恬淡的。在老子看来,文明的理想社会不是为之而不能,而是能之而不为。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小国寡民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还是老子追求的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同时老子关于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思想渗透于他的政治主张的各个方面。

三、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的实施

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也不失可行性,针对其思想的落实与实施简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与对外。对内体现为如何处理君主与人民的关系,对外体现为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1.君民关系

君与民的关系历来是治国之重,在古代,民为社稷之根本,不得不尤为重视。因此,《道德经》中的很多章节都提及君王在处理君民关系时如何行无为而治,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寡其欲以其自已。《道德经》第十二章曾言:五色、五音、五味、驰骋与难得之货等令百姓求之争之,而其源头在于过欲。为解决过欲的问题,老子在第三章中提出了解决办法,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为无为,则无不治”。声色货利是诱人的东西,如果求之不得,就必致妄为。尚贤,必有不贤出现并与之相争,相争则必起事端。务尚贤之名,而起争端之实,事端出现,则必妄为。妄为的根源则在于“过欲”,不见可欲,则自已矣。

其二,绝其学以其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载:“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本章主言君王以无为治国,使民弃绝智巧,少私寡欲,则民德归厚,风俗再淳。君主弃绝圣德,放弃智慧,百姓便得到多百倍的利益;君主弃绝仁义,放弃道义,百姓便有孝敬慈爱之心;君主弃绝精巧宝物,放弃利得,则使盗贼不生。人君行无为之治,而百姓作精神修B,安分守己,淡然自足,社会风气自然归于纯厚。

其三,去其争以其相安。《道德经》中有多处提及“不争”之言,如第八章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二十二章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老子以水为喻解释不争。柔是水之特性,以柔带出弱、退、不言、无为等含义,劝解君王应效法水之特性,以不争之德行无为之治,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其中,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具体做法。正善治指不扰民的无为而治,即以无为之道治国;事善能指能辨别好事而不扰民,即日常政事能辨妥而不扰民;动善时指政治上有所表现但以不影响百姓生活为准。

2.国之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大国争霸,弱国被兼并,已现端倪。彼时的国之关系包括大诸侯国与大诸侯国、大诸侯国与小诸侯国及小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一现实,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中有所提及。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主要言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大国者下流,天下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大者宜为下。”此章所言,谦让处下这一交往准则是大小国必须具备的。大国应如江河的下流,以卑下自处,而有兼容的精神。诸侯国之间的交往,若一方被动处静,则会优胜于主动躁进的另一方。由此可见,适宜行谦让之政而为下的是安固沉稳处于静的一国。大国在与小国交往时,行谦让政策,小国则会主动归附;而小国若以谦让政策入事大国,便可获得大国的接纳。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主要言如何营造和谐的国际关系:“为无为,事无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此章言有道之主把无为之治推展出去,以造就和谐的国际关系,可把本章看作无为之治指导思想下的外交准则。无为之为,无事之事,无味之味消解野心与侵略。国际关系的大小事,要以长远眼光看待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故不冤冤相报,而以德报怨,主动化解怨仇。解决困难,必定由最易的方面做起。成就大事,必定由琐事做起。对于国际关系而言,国际的问题,各国都会考量自身的利益,能彼此合作,必然是利益抵触最少的选择。天下间的大事要取得成功,必于开始时从微末琐事做起,才慢慢扩大合作而终成。

四、老子“无为而治”治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我们需要跳出其时代局限进行扬弃,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老子博大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老子的治理思想对目前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二十世纪末以我国进行的经济变革为先导,继而转向政治改革的大背景下,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不断推进,无疑这场变革的前景是乐观的、光明的,要找一条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治理之道,必须很好地批判借鉴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中华文化历来以兼容并包为鲜明的特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在当前我国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需发挥道家等其他各家思想的擅长之处,才更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更好地找到治理之道,老子思想的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无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要做到无为而治,如《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言“清静为天下正”。这为我们提供了某种思考资源:

第一,对天地万物要顺其自然。

第二,不与民争利,自我节制,将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胡道静.十家论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白永军.老子“无为”思想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5]张丽.老子“无为”思想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6]白奚.“小国寡民”与老子的社会改造方案――《老子》八十章阐微[J].安徽大学学报,2000(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9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整合教学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校园内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涉及到入学适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为人处世、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法律素养,也包括了与学生社会生活相关的很多内容,系统而且全面,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改变传统以教材为蓝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岗位规范或职业要求为中心展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职场,融入企业文化,在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要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可以将企业员工入职培训、学生社团活动、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辅导员主题班会等内容整合其中,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有关“理想信念”的内容中,将职业理想和企业精神的内容进行充分拓展;在第三章有关“人生价值”的内容中,将学院对接的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教学分量,以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念;在第六章有关“职业发展”中,可以进行企业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企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八章关于“经济”的内容中,可以引入大量学院对接的行业企业的相关案例,以及将其行业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政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在第十章关于“文化”的内容中,也可以将企业文综的基本知识作为专题开展教学。这样使企业文化教育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企业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从而将企业文化教育落到了实处。而且,这种教育是从高职新生就开始进行,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纠正某些根深蒂固的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思想观念,提前体验、认识并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实习中、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加适应学生从入学适应、职业目标确立、习惯养成、道德素质培养、法律素养、就业创业意识培养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二、教学过程中突出企业文化导向,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岗位环境开展教育教育教学,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突出特色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作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使企业文化教育落到实处。这种融入形式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渗透企业文化的理念,在案例教学中尽量多运用学院对接的相关行业企业的案例。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指导,进一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当然,上述做法是需要前提的。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企业文化的基本素养,甚至有较强的对企业文化进行运作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和研究现代企业文化。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对接的行业企业特点,组织编写企业文化教学材料、企业员工培训手册,避免盲目照搬照抄。

三、营造具有融合校企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氛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背景下,仍然需要树立“大德育”思想观念,构建“大德育”教学体系。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是施教主体外,企业也应当介入并成为重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教主体,也就是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应当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也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而是树立全校全体教职工都来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由全体教职工共同在教学、工作、生活等各个具体环节,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共同来实施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为了实现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一是学校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定期选派教职员工到优秀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二是在优秀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就业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真正的岗位上体验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通过职业实践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三是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良好心态。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以座谈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分享就业和创业的感受,让学生树立努力方向和职业信心。

总之,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和目标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必须从企业吸收更多的优秀文化,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特质融入思想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瑛.新时期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的研究综述[J].佳木斯职业学院报,2016(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背景篇10

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城乡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抓住风筝会、菜博会和中央领导人视察的机遇,坚持以迎检促进城乡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坚持以舆论为先导,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为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政府于3月上旬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下发了《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__年__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政办发[20__]27号),并专门加强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和业务等方面的建设,从组织领导上保障了对综合整治活动的调度、协调、督导和检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市以街巷道路、违法建设、城市村居、村镇容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生态环保、市政设施、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方面为整治重点,对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实行了责任制,确保了各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对整治重点,成立了由市级领导负责、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检查考评组,制定了《20__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细则》,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整治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并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并按时通报,确保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坚持高起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为搞好城乡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去年编制完成__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全市村镇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先后征求了社会各界和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原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加强了规划监督与管理,全面推行“阳光规划”,通过召开座谈会,利用报纸、网站、规划宣传栏等载体,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建设项目,实行规划批前和批后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城市规划的透明度。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加强了对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工作的管理,开展了规划执法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坚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严厉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__市城管执法局围绕实施新一轮城市规划,制定出台了《__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内部办案程序规定》和《在建违法建筑拆除简易程序规定》,并以此为抓手,结合道路及重点区域整治,对市区内建筑工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对新的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依法果断处理。截至目前,全市查处违法建筑、用地案件4235件,面积约89.71万平方米,其中已拆除2632件、43.21万平方米,从而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震慑和宣传的双重功效。

三、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财政投入、政府举债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围绕老百姓关注的城乡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建设项目快速进展。根据全市建设工作会议部署,__市20__年度城市建设的总投资为50亿元,其中__市中心市区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实施“一河、一山、七中心”九大新项目,完成“一河、两路、两广场”五大续建工程。目前,虞河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部竣工,完成概算投资5.3亿元,建成“一水、三瀑、九溪、十二景区、三十六大景观及三楼、五阁、七榭、二十四亭、两塔双百景点”等景观,将昔日的一条污水河改造成为富有特色的生态长廊和滨水景观带;国际风筝都纪念广场于4月19日建成开放,完成景观建设5.75万平方米,形成“吉祥大道、鸢标广场、芙蓉树阵、民俗长廊、儿童乐园、植物公园、咏筝栈桥、露天剧场、滨河景区、风博广场”十大景观,成为__的标志性广场,既浓缩了风筝文化和民俗文化精华,又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文明气息;火车站广场改造工程,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火车站站房土建、钢构、幕墙及高架路已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室内装修,站前广场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4月20日前完成了宝通街、西环路、北海路、虞河路等11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及地下管网、停车场、道路绿化和公共厕所的同步配套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绿色长廊,实现了道路交通与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的统一。这些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高标准建成,标志着今年城建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圆满完成全年建设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大力实施环境绿化工程。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市政府在2月21日召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暨2006年中心市区城市绿化动员大会,重点实施了一山、两河、三大片林、十七条道路、十二块公共绿地、沿街单位立体绿化等绿化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动员开展了“绿色家园、绿色__”社会绿化活动,主要通过规划建绿、沿街植绿、拆旧改绿、社会添绿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绿量,做大绿景,以绿治丑,以绿治脏,让绿化成为__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市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1亿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3717.9公顷,植树2181.2万株;其中市中心区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589万元,新改扩建园林绿地108.3公顷,植树72.02万株;浮烟山生态绿化工程、城市周边片林工程、道路绿化提升及安顺广场乔木栽植等20__年度市区重点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全力凸现了__在半岛城市群中“以绿制胜,生态自然”的城市特色。三是全面推进村镇整治。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__市建设部门出台了《__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市选择诸城市贾悦镇、安丘市景芝镇、寿光市韬田镇、昌邑市围子镇等20个重点镇和50个中心村进行村镇综合整治试点,以农民最急需解决的供水、道路、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统筹兼顾、注重实效,从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大了村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镇,取得了明显成效;组织参加了省建设厅“齐鲁新农居”优秀农房设计竞赛,2个方案获二等奖,6个方案获三等奖,为农村居民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住宅设计;筹备召开了全市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组织了全市村镇建设观摩学习,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村镇建设工作开拓了思路,找准了着力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绿化投资4.32亿元,旧村改造投资1.5亿元;硬化道路557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97.6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394.4公顷,绿化植树1408.9万株,管线下地305.3公里,新建排水沟(管)603.3公里,新增路灯5914盏,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7.2万人,新建公厕409个,取缔占路摊点或市场359处,清除卫生死角6858处,清运垃圾55.4万吨,清理“三大堆”7326个,完成旧村改造150个、11722户,进一步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村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其中,寿光市有部分村庄建立了村庄的环卫保洁制度,村民将垃圾袋装化,由村里统一收集至指定场地,乡镇用垃圾车运至垃圾处理场,离市垃圾处理场近的乡镇实现了统一处理。四是环卫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全市建成环卫配套设施5875个,完成环卫设施投资718.9万元,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63个,市区16座生态环保移动公厕于风筝会前安装到位,确保了今年风筝会场正常使用;在市区胜利东街、北宫东街、金马路等主次干道增设了300多个高档不锈钢果皮箱,市区生活垃圾、公厕粪便达到了日产日清,63个城中村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全部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市区主干道实现了机械化清扫,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垃圾围城、白色树挂等各类影响城乡环境的顽疾得到了基本根治。目前,中心市区生活垃圾清运率、主要道路全日保洁率都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4,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75,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五是公交改革力度得到加大。今年__市公交总公司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新开设了5条线路,改造回收了5条租赁线路,调整了4条老线路,优化了线网布局;筹集资金140余万元,增加营运车辆60台,改善了营运结构,增强了运力;推进智能化公交建设,延长营运时间,风筝会前在所有大公交线路上安装了G自动报站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功能。

四、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丑”为重点,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在今年的综合整治活动中,我们以治脏、治乱、治差、治丑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居民小区等专项整治,“脏、乱、差、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城乡面貌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一是以实施净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脏”。共计拆旧改丑29余万平方米,整治店外经营1.1万余户,铺装人行道135.2万平方米,硬化小街小巷41.5万平方米,完成各类房屋、墙体粉刷及整修44.63万平方米,实施楼顶平改坡716栋;在大气环境治理上,重点抓了厂矿企业烟尘排放管理工作,取缔燃煤小锅炉和露天烧烤摊点1061处;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均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基本杜绝了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清运抛洒及工地扬尘现象。二是以实施畅通工程为重点,全力“治乱”。市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和有关镇街、街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风筝会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及“提高市民素质,查纠交通违法行为”等几次规模较大的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重点对“一人、六车、一市场”(即行人、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占路市场)等八个方面的交通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对行人不走人行道、斑马线,翻越护栏;自行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客运三轮车、公交车、出租车等乱闯红灯、乱停乱放、乱穿乱行、乱掉头、不戴头盔;占路市场、店外经营等依法进行了严教、严管、严罚,查纠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50余万起,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各类不文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区交通环境不断优化。三是以实施美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治差”。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市政府专门印发了《__市市区露天烧烤等占道经营集中整治方案》(潍政办发[20__]68号),并于20__年6月7日召开了动员会,对市区内露天烧烤、早市、夜市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集中整治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集中整治将本着依法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统一要求、分工负责、堵疏结合、建管并举的办法,重点对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及市高新、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内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摊点、探头市场以及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等进行治理。集中整治工作分宣传发动、限期整改、集中整治、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进行。总体要求是:取缔一切未经批准的露天烧烤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使其退路进店、合法经营。市区内的早市、夜市、无设施摊点群,严格按照20__年市政府批准的设置地点、经营范围、开闭市时间设置管理和经营。对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摊点群和早市、夜市,予以取缔,确保市区主次干道、学校门口、商场门前、居民集中的出入口、居民休闲娱乐广场附近,不再有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烧烤和大排档。截至目前,全市取缔各类占道经营7.8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38000余块,清理乱贴乱画38万余处,同时狠抓了各类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净化的城乡视觉环境。

五、做好结合文章,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