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课导入方法十篇地理课导入方法十篇

地理课导入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0:51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76-01

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注重每一节课的导入艺术。因为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接受知识最迅速、反应最敏捷的时刻,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氛围。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因人、因时、因地、因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下面试举例探讨。

一、歌曲激趣

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时,我给学生唱了几句《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当学生沉浸在歌曲中的时候,我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黄土高原刮东南风和西北风,而不刮东北风和西南风?何时刮东南风,何时刮西北风?”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到教学内容上来。几句歌词,学生很熟悉,教师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地理课堂趣味盎然。而且,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理念,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建立地理学习的需求感与内驱力。

二、故事引路

上课伊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会使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时区和日界线”时,我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惊讶不已,兴奋中心被迅速激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他们讲授有关概念和换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了高潮。

三、乡情激发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地理《河北省》时我这样导入:华北平原是小麦和棉花的主产区,顺平县位于华北平原,但为什么大片农田却不种小麦,一年只种一季玉米,让学生思考原因。把身边地理现象与教学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提高了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实用性;同时,也造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导入积极和主动的思维过程。

四、图像引入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图表、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北部内陆两区一省》,可引导学生先看三河马插图:“三河马是全国有名的畜种,为什么呢?请你们用笔把三河马描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种出乎寻常的做法,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此时,教师侃侃而谈:“三河马身材高大,体型美观,全身披着枣红色的鬃毛。它跑得很快,一千米只用一分二十秒就能跑完。”学生们发出惊叹,“那么,它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这样,顺利地转入新课。

诸如此类,课本上的彩图和各种图表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五、引述导入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好的导入可以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很多,如直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材料导入法等。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法;探究

要把课堂导入设计好,首先要明确设计的依据。“导入”设计最主要的因素有三即学生、教材和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还要以教材为本。在新课导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和课堂导入的关系。教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观导入法

导入时教师通过实物、视频、实验、图片、教学卡片等的演示,创造有意义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人教版2.1“热力环流”部分,笔者设计一个能证明热力环流存在的实验,利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导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课前我收集一些实验材料,如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塑料保鲜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盘蚊香、打火机等。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上课时我先将蚊香点燃,放进小洞内。这时,让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有什么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烟雾总是飘向热水后再上升,这是因为热水上方空气被加热,气压低形成低压,气流上升;冰块上方空气相对冷却,气压升高形成高压,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就能得出结论: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空气环流――即热力环流。这样,教师顺理成章把学生带入热力环流的课堂氛围中,而且通过上述实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本节内容。

又如,人教版4.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部分,在进入新课学习前,笔者将平时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或者图片拿来,让学生观察辨认:下列岩石标本分别属于哪类岩石?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各种岩石上,于是我顺势展示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这些岩石组成成分上有哪些不同?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设问自然引入新课学习。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后,学习的积极性就有了显著提高。好奇心促使他们结合上图主动学习教材中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内容,有时还会提出各种问题。这样,通过情境导入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这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再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我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

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味盎然,教师适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从而引出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如何开发与保护雨林,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很好。这也是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把这张3000美元的废票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时已经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

“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教师适时提问,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三、复习导入法

知识是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导入新的知识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

例如,人教版1.3“气候类型”,对学生而言本节知识较难理解,但是这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气压带和风带联系较密切,所以在导入时,我先以课前小考或复习提问的形式,安排学生回忆下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模式图,然后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地区的气候特点,进一步得出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如此一来,水到渠成进入气候类型的新课学习,将复杂内容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在设计复习导入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教师叙述式地复习和引入;也可以在教师简要提及复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出新课;还可以向学生提出复习问题,教师从学生的答案中引出所要讲的内容。这样,通过简单的复习便把学生从这个知识境界带到了另一个知识的乐园。

四、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事件、谜语、诗歌等材料引入新课,帮助学生领略地理学科的美感,体会地理学科的人文魅力。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

例如,“借东风”可以作为季风、气候、天气等内容的导入。教师讲解或幻灯片投影展示这个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又如,我在讲“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材料导入法,效果较好。

首先通过幻灯片出示一段材料: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通过生动形象的简介,学生兴趣大增,这时教师顺势提问:“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再如,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用“淮南桔、淮北枳”的典故引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另外,借用诗歌同样也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如在学习“四季的划分”时,可结合古诗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装点春的意韵,可用“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评述夏的情境,可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秋的美丽,可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孕育冬的希望。

正所谓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笔者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课堂导入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得当都是好的。

[参考文献]

[1]刘惠.解读地理教学的生活化[J].地理教育,2010(4).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3

   1、复习引入、承上启下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总结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然后直接切入新课课题。如讲“地理坐标”1节时,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在数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确定地球上某1点的位置的方法----地理坐标。在讲“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新课导入语可以这样设计: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这样构成了生态系统,以往同学们学过的‘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又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当这种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时,就构成了生态平衡,我们今天就学习“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这种引入方法温故而知新,自然承启,既引起学生注意,又使新旧知识密切联系,保持地理知识的连续性和联系性。

   2、设疑引入,诱发思考

   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设计若干有趣的问题作为引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的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区,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又如在上“洋流”1课时,也可用设疑法引入新课:第2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唯1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德国潜艇却屡屡通过该通道袭击英国军舰,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为什么?经过设疑,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意,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3、巧设悬念、引起注意

   在新课的开端,提出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奇异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如讲授“中国的疆域”时说: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北国的哈尔滨的人们冒着-28℃的严寒,观赏“冰灯游园会”,而在南国广州正举办“迎春花展”。又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我国东部美丽的乌苏里江上到处洒满晨辉、渔歌阵阵、波光闪闪,人们己开始1天的劳作;而远在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却是星斗满天、明月高悬,人们还在沉睡之中。悬念1出学生交头结耳寻求答案,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的缘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节中国的疆域。又如在讲授“黄土高原”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和山脉,但是也有“风吹来的高原”,你们知道是哪个高原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我国的黄土高原。巧妙设置悬念,可以1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1节课的最佳求知状态。

   4、诗词引入、创设意境

   “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1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教师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4大高原之1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4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1段诗词,创造1种情境,1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5、故事引入,唤起兴趣

   根据新课的内容,转述1些简短的生活中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世界陆地和海洋”1课的引言,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仑布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欧洲、非洲和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并命名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的这块陆地。这样引入,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的重要性,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2下1页

   6、数字引入、警示忧思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作为新课的引言。如在讲“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教师列举:目前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因其不可再生的特点,储量日渐减少。据估算,全球的石油40年即告罄;煤也仅能维持100多年,全球能源危机的警钟已经敲响了,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进行“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教学时,可以引用以下资料作为引言:“1987年7月11日,随着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1名新生婴儿的第1声啼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通过复杂的计算,确定这名婴儿是地球上第510亿个居民,他的来到标志着世界人口突破510亿大关”。“现在每撕下1页日历,世界便有11万个婴儿争先恐后地来到这个已10分拥挤的地球上”,这便是世界人口的增长状况。利用数字资料引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同时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和人口观,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7、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图像投影趣引入新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励学习动机。在“地形的变化”1节中,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教师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在“5带的划分”1节教学时,展示景观投影片“热带、寒带景观”,然后引导学习观察对比,思考两幅景观图中儿童的衣着、房屋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问:热带与寒带的阳光照射有什么不同?住在热带的儿童为什么将箩筐顶在头上?激发学生进1步探索的欲望,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新编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多幅发人深省、寓意深刻的漫画,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最能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森林资源”1节中,展示漫画投影图片“小鸟的悲哀”,学生立刻被漫画中的人物和小鸟吸引,教师及时提问:“小鸟为什么要飞走呢?学生回答:因为森林被砍光了”,教师及时提出:“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个主题。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课导入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37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课堂导入只有那么三五分钟的时间,但是一个具有新颖性、启发性的导入会对整堂化学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课堂导入可以更加明确地呈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学秩序的大致走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化学课堂导入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化学课堂教学能否高效进行的关键点。如何才能让初中化学课的导入充满艺术性和趣味性,进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呢?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初中化学课导入的现状、注意事项以及导入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一、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现状

(一)课堂导入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导入时,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预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自导自演地讲完整堂课,而学生却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高。

(二)课堂导入设计牵强附会。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课堂导入的第一大功能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有些教师的课堂导入完全是为了让课堂看起来比较丰富多彩,所设计的课堂导入与本堂课的主题毫无关联性,也就无法自然地过渡到授课的主题,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完全不能达到课堂导入的真正效果。

(三)不重视课堂导入设计。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的知识,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教学的重难点上,而忽略了课堂导入这一教学重要环节。即使使用了导入也是用最普遍的复习导入法,并没有仔细钻研和思考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的价值,没有建立起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起点的观念。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四)课堂导入缺乏随机应变。虽然有的教师已经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一旦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没有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也不会及时调整教案的设计,而是一味地遵循原先的设计,完全无视课堂中的这种“意外”,匆匆地将导入一带而过,错失了导入的最佳契机,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导入计划,做到随机应变。

二、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一)化学课堂导入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出发

课堂导入是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服务的,所以设计导入时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起到为下面内容服务的作用。例如,所采取的导入的方法、导入的内容都不能离开课堂教学主题,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经验、把握程度来设计课堂导入。

(二)化学课堂导入必须具有引起学生兴趣和动机的观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吸引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兴趣是课堂导入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遵循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理念。

(三)化学课堂导入必须简洁而不简单

一般课堂导入的时间要控制在2~5分钟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呈现高水平的导入。导入语要精炼,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否则在短时间内无法真正落实重要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四)化学课堂导入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

任何一种导入方法都有利弊,如果反复地使用同一种导入方法,按部就班,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仔细思考和研究课堂导入的方法,不断地创新、丰富导入方法,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课堂导入的真正效用。

三、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教学是一种艺术,衡量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是:教师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寓意深刻又幽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这是众多课堂导入方法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之一。

2.直接导入法。这是一种最简单普遍的课堂导入方法。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主要内容,说明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师一上课就可以把【试验2-2】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试验2-3】硫和木炭在氧气里燃烧;【试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试验进行演示,通过学生平时见不到的现象,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5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导入法对比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

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应该包括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巩固环节、习题环节这样几个环节,其中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起始部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然后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进而获得各种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导入就是给物理课堂开一个好头,以趣味来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物理学习状态。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在设计课前导入的时候,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导入内容和导入形式,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把握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导入内容的简洁性。教师要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地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教学进度;二是导入内容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如果导入内容偏离了主题,即使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也无法达到引导新课讲授的效果;三是导入形式的多样性。“喜新厌旧”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一个基本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式的灵活性,只有导入形式常换常新,才能够让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特征,在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实验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实验部分往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语言讲解相比,辅助以实验的方式进行讲解会令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等变得更加直观具体,这对于处于思维转型时期的高中生来说意义重大。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其中大多数是败在了物理知识的高度抽象性上,而利用物理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借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实验来导入新课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在新课开讲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到相关的物理现象,然后教师就可以围绕着这些发生在眼前的物理现象进行问题的设计,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选择的实验一定要是简单易行,容易操作的小实验。如果实验过于复杂,就不但会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例如,在讲到弹力的概念时,笔者就给学生演示了一段小车压缩弹簧而产生运动的实验,从而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弹簧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对于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所产生的力的作用。就这样,通过一个一分钟的小实验就让学生在头脑中直观地形成了有关弹力的概念,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对比导入法

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学习是一个经常用到的学习技巧。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把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点,这样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在借助于学生之前的知识经验来帮助新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物理课堂上,利用新旧知识的对比来导入新课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方式。例如,在讲到电势能的时候,由于电势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时候,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就可以把电势能同之前学过的重力势能进行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来帮助理解电势能的有关知识。又比如,在讲到电磁振荡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抽象化的电磁振荡总是理解不清,这时候,教师可以用之前学习过的单摆概念进行类比讲解,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类似这样的例子在高中物理中有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留心观察,注意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而且容易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加强知识的体系化。

三、生活实例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与高中物理课本上高度抽象而来的各种物理概念、规律相比,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知识显得更加生动鲜活,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聪明的教师一定要懂得把握物理学科的这一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到平抛运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高空跳伞的时候,跳伞者应当是从目标地点的正上方跳下还是与目标地点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跳下?当学习斜抛运动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投掷铅球的时候是不是力气越大的学生投的距离越远?怎样投掷才能够让铅球飞得尽可能远?这种结合着生活实例所提出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瞬间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相关知识的介绍做好铺垫。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三种导入方式,在物理课堂上,还有很多的导入方式也经常用到,如讲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总之,导无定法,在物理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本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最终确定导入方法的选择。一旦导入方法选的恰当,导入内容设计的合理,短短几分钟的导入环节可能就会激活整堂物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新课讲解前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导入来引领整个物理课堂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史迎春.高中物理课的导入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7).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3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环境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初中地理课程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根据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用的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需要。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学习模式方面,然而,从现有的地理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地理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足,教师要主动探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科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指课程教学,而是包括了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其中,有效的含义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进步。因此,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即是指教师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成长,从而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且实现人格、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科学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主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深入详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由于其在考试中的分值不高,因此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地理课常被安排在学生精力相对难以集中的时间,例如下午第一节等时间段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进而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难以达到课堂学习的要求,经常出现走神和打瞌睡等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入。

从课堂导入来看,其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导入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效果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导入方式,尽可能地采取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渴望。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通常所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发、时事热点法、图片导入法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案,切实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支持

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地理知识的内涵十分繁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图像等等,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重点总结了下面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图像的展示和规律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图像展示、数据分析等等方式,让抽象概括的教学内容转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生对相关地理规律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该内容时,学生会对地球的公转、自转等运动存在疑惑,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对其中的地理律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问题教学法,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加以理解和分析,并且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在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增强。

第三,情境体验法.根据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图像和声音都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而这些正是构建科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也十分重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地理现象能够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有效初中地课堂的构建。

第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交流、解决冲突等方面,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合作学习要求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角色扮演法、课外教学法等等,教师在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把握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的。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7

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77-01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通过几年的的初中地理教学,在讲授新课方面,我有了一写收货,借此机会简单的谈几点看法。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回事情?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2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3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我应用该方法较为成功的案例。本节的导入我自制了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62-01

巧妙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心理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教师在学生进入“愤”的状态时“启”,在学生进入“悱”的状态时“发”,创设学生认知需要与自身已有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想知道却又弄不懂,口上想说却又一下子说不清楚,在学生萌发了这种高涨的学习情绪状况下,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田地里,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要上好一堂课,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导入技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呢?

一、正确理解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首先,应注意课堂导入的科学性。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课堂导入,因为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先宾夺主,不仅会使课堂导入显得庸俗繁杂,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其次,应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灵活性。课堂导入,“导”无定法,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

最后,应注意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小结”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一味注重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即使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注定是失败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体过程,无论课堂导入的方法多么精彩,最终必须落脚在教学效果上,因此,课堂导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常用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1、以旧引新导入法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2、设疑式导入法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小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创设情境导入法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故事激趣式导入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5、类比迁移导入法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桂华.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李先勇主编 小学数学教育 辽宁出版社,2005 11.

[2] 李国娟. 新课导入的设计《小学各科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阅读课本;有效导入

在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处可见GpS定位,手机导航等等,大部分同学便觉得学地理不重要,没兴趣。那么,如何培训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地理,理解地理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课本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有效课堂导入法

(一)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式导入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比如,学习完海水运动后,要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问:(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哪些?按性质可分为哪些?(2)它们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会影响气温和降水吗?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到新内容。

(二)设问导入法――针对教学内容导入

带用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此来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对学生提出问题:(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明天的天气又会怎么呢?(2)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当地的“梅雨”和“伏旱”是怎么一回事呢?以此导入,效果就比较明显。

(三)预习导入法――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导入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四)时事导入法――结合时事和热点问题导入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五)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要想起到好的效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内容相符并且能够深深的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整个身心。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的互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加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效果会更好。在教学中,必修Ⅱ第四章第三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节的导入自制幻灯片《地球,你好吗?》,选择了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多幅震撼人心的图片,配以相关文字以及环保音乐《地球,你好吗?》进行播放。在导入新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大部分学生观看时愁眉紧锁,还有个别女同学在看到“惨死沙滩的海鸟”、“营养不良的骆驼”时,眼眶湿润。这样的导入,直接将学生带入到主题之中,同时本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完成。

因此,就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材施导;理解课本,因课而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有理、有序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河南教育,2005.

地理课导入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导入方法课堂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得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寻找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促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歌曲导入法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相辅相成的关系。英语歌曲的节奏通常非常欢快,旋律非常优美,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生“theweather”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初始阶段,组织学生学习“Rain,rain,goaway”这首英文歌曲,由此通过rain这一单词成功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更多关于天气的英文知识。

二、对话导入法

所谓的对话导入法,即在教授新课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与新课程知识相关的一个或者多个话题,应用英语知识进行自主、自由的对话[1]。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原本应掌握的英语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论各自在周末最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可以设计导入对话:whatdayisittoday?whatdoyoudoatweekends?whichdaydoyoulikebest?DoyoulikeSunday?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很自然地导入新课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开始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所谓的多媒体导入法,即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知识,以逼真生动的动画或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theseason”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将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季节的特点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季特点与相关英语知识。

四、悬念导入法

所谓的悬念导入法,即英语教师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好奇心,使其带着疑问融入课堂教学过程[2]。例如在教授方位单词“in”的时候,教师可以巧妙应用悬念导入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文具藏在不同角落。教学开始后,教师问其中的一名学生:“whereisyourpen?”此学生在发现自己的“pen”不见以后,一定会积极寻找,而其他同学也会集中关注此学生,然后教师可以问那位学生:“isitinyourbag?”学生在自己的“bag”里并没有找到,于是教师可以对其他同学说:“Let’shelphimtogether.”这样班里的所有同学都会在疑问及好奇当中开始积极寻找,一位同学很快在自己的书桌里找到那位同学的“pen”,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其回答:“oh!it’sinmydesk.”于是“in”这一方位单词就在悬念式的导入方法中被学生掌握了。

五、情景导入法

为了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为学生生创造实际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比较生动、形象的场景,为学生创设比较真实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当中形成学习情绪,进而能够在整体上更加准确地理解及合理地应用英语知识[3]。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小型的快餐店,餐厅里准备相应的食物,而自己扮演成服务员,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教师教授给学生“whatwouldyoulike?及i’dlike...”这几个相应的句型,那么,在如此生动逼真的情境当中,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学生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句式结构,并学会对相关句型的灵活应用。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导入方法非常多,除了上述列举的几种常见导入方法外,还有游戏导入法及复习导入法等。教师应该在深入的研究英语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进而使其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学习英语技能,使其英语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振邦.谈小学英语教学的新课导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2(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