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十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十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9:55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1

专 业: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 名:

实习单位:、和。哪些有价值的新闻他们做了,我们遗漏;哪些新闻他们没有做,我们做了;哪些新闻,大家都做了,但又是哪家报纸做得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的比较,感性认识新闻报道,直观地学习新闻写作。

在报社学习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4月26日,我接到第一个采访任务,跟随报社一位见习李德(南开大学2008级毕业生)一同前往昆明海贝中英文小学采访“昆明首届儿童读书节”。由于活动分两个地点进行,我们也是分头行动,最终圆满完成采访工作。并在28日发表《引导孩子阅读高雅经典作品》新闻稿。在练习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报社张晓青老师、吴珊老师、凌剑伊老师的点拨与指导。由于本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学习过一般新闻稿、应用文的撰写,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此与新闻强调真实客观的原则向左,受到了老师批评、指导。导语的设置、标题的拟定以及结构上也有不规范的地方,这些在向报社老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纠正,新闻写作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此及基础上独立发表了《云大创业计划大赛决出金奖》、《“为劳动者歌唱”》等新闻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几次记忆犹新的采访经历。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2

二、师资建设上已建成适合教改新方向的高质量教学科研团队

1、成功引入高学历和国外毕业教师多名

师资建设上引进博士5名,海外留学硕士人员1人,硕士学历管理人员2人,青年教师在职考取博士1人,获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师资人数继续保持在教师总数的50%左右。

2、初步建成互补型、复合型的国际新闻专业师资团队

培养传媒产业市场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师。我院新闻学(国际新闻)专业近年引入的教师均有复合型知识背景,教师本科、研究生跨专业就读比例达到80%,有英语背景教师比例占到30%;同时引入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1名。

3、进一步优化了高学历、重基础、尚实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我院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90%,年底前出站博士后将达到30%。打造出一支科研成果丰富、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学科建设上完成新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分设四个特色化方向的教改方案、新增广告学专业开始招生、完成二学位设计方案和硕士一级学科方案,拟申请的以跨文化传播为特色的传播学专业申报方案经7次修改最终完成定稿

1、建成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新闻学(网络新闻)、新闻学(国际新闻)四个特色化专业方向,塑造竞争力强的高端特色人才

为建设“人有我特”、就业率高的专业,我院瞄准细分市场,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分别设计了就业前景好、应用价值大的特色化方向。各方向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相同,高年级分别开设含6门左右课程的方向性特色课程群。学生可据个人兴趣选修其中任何一个。我院已完成以上特色化方向培养方案,组织专家完成了论证,*年顺利按新方案招生。

2、设计并成功申办了就业前景好、特色鲜明的广告学(会展策划)本科专业

我院经深入调研后,聘请广告界巨擘、厦大博导陈培爱等教授及业界著名人士指导,成功申办广告学(会展策划)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会展设计师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06年10个新职业中排首位。从需求角度看,环渤海经济区域乃至全国会展经济发展迅速,为以会展策划为方向的广告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供给来看,目前全国开设广告学专业的70余所院校均未将会展策划作为培养特色。我院设立的该专业,旨在培养外语基础扎实、能胜任国际会展工作、纯熟掌握会展策划运作、展牌展板设计与印制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广告专业人才。就业前景良好。

3、国际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除与韩国“3+1”项目外,在校领导牵线搭桥下与日本城西大学成功开办广告学中日2+2合作项目班,高考咨询备受青睐,使我校跻身为少数国内广告学专业与国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之一;同时支持韩国孔子学院建设获肯定,援外教师得以续签。

4、完成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和新闻学(国际新闻)第二学位培养方案设计

鉴于文化创意和传媒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我院及时与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在深入调研后设计完成了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和新闻学(国际新闻)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5、在研究生部领导下我院承担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单位申报工作,经五易其稿目前已完成质量较高的方案设计工作。

四、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建成央视七套等15个实习就业基地,我院学生参与了全国农运会、农交会等大型活动报道,业绩突出;05级新闻学(国际新闻)专业同学实习获得累累硕果,共计在省一级党报等媒体公开发表稿件500多篇,其中30%为瞄准重大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同时启动赴美实习新项目;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我院组织专业教师经深入调研设计完成的新闻广告实验室建设方案获批,总计投资80万元,现在正处建设中,下学期即可投入使用

我院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设计了全套实习方案,包括毕业实习教学大纲、毕业实习教学计划、毕业实习报告书等,系列制度创新包括:

1、实习教学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我院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制定了指导教师责任细则;院系、实习接受单位、学生家庭三者齐抓共管。为此设计了实习单位接洽意向书、实习单位接收表(限期回执)、含10个打分项目的实习生考绩表;并制作了家长通知单,将实习单位详情告知家长,督促家长及时联系学生,保证实习教学安全优质完成。

2、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实习教学质量指标。我院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量化评价、实习报告、实习作品三部分构成,其中实习作品占权重最大。以此引导学生将重心调至文字载体类新闻稿件和摄影、电视节目编辑等数字媒体作品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报告等专业作品上来,着力培育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3、以央视七套为代表,建立了15个高层次实习就业基地,成功向央视七套选派12名实习生,该批同学在报道全国农运会、农交会等重大活动中业绩突出,展示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功底,深得实习单位好评。

4、我院*年启动的赴美实习项目,共有4名学生参与,效果良好。学生通过该项目,拓展了国际视野,体验了美国式工作与生活方式,并与众多国际学生交流各国文化。回国之后每人都提交了中英文各一份的项目报告,展现了各自的收获并提出了自己将来的发展计划。

五、毕业论文管理方面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汉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做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深入贯彻,效果良好

六、*年10月,我院黄媛媛、*老师基本功大赛获佳绩,黄媛媛老师还被选拔赴*市参加*市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优秀奖。以大赛为契机在学院内开展多达5次的预选赛产生的衍生效应,也较大幅度提升了全院教学质量。

???

七、科研上又获得丰收

为了支持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全院教师的学术水平,向全院教师强调了科研的意义,并从组织上对项目申报、论著出版等进行大力支持,使全院在岗的14名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1、申报省部级项目1项,结项2项(市教委、省各一项)

2、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

3、不完全统计人均超过1.5篇

4、出版专著、教材2部

八、在学院党政领导下,在院团委精心组织下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喜获丰收。

1、学生工作方面: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大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举办“成长导航”班导师学业指导沙龙活动;创建“师生科研团队”。院团委我院学生参与各种赛事,捷报频传,共获得市级以上活动奖项15项;一年多年来我院学生另还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6人、*市政府奖学金1人、*市三好学生1人、住友商事奖学金1人;3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赴甘肃省服务;参加女足世界杯、北京奥运、达沃斯论坛志愿服务12人;暑期“赴武清区杨村镇育才小学”支教社会实践路队连续第三年获得*市优秀实践路队称号。

⑴、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汉文化传播学院在滨海校区成功推出传统文化展示系列活动,“中国玉文化”、“茶文化”、“紫砂文化”、“篆刻艺术”讲座,作为我院传统文化展示系列的重要部分,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汉学院的教师、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肩负着继承与传播的历史重任。传统文化展示深化了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积淀了文化素养、丰富了课余生活,真正起到了“汉文化传播”的效果。

⑵、举办“成长导航”班导师学业指导沙龙活动。“班导师辅导员学业学术指导沙龙”,是我院几年来坚持开展的常项工作之一,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宗旨是学业指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思想交流。该活动特点主要体现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实践之总结,强调师生互动和思想交流。三年来,班导师学业指导沙龙活动已经举办50余场讲座,深受学生的欢迎,已成为我院的特色品牌活动。

⑶、创建“师生科研团队”。今年我院创建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师生科研团队”活动,旨在提升本科生的科研意识,锻炼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共有14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课题,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研究,为学生的专业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

2、就业工作方面:在今年就业形势极度严峻的情况下,院团委大力开拓,先后精心组织达易新广告公司、东方名仕广告公司、空客集团、《今晚经济周刊》报社等7家公司来我院招聘员工,使得我院学生就业率高达99.34%。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3

1.1实践教育的内涵界定目前,关于“实践教育”的概念界定,有的学者是针对理论教学而提出的,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有的学者侧重学生实践能力,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生产技能或工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其实,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我们发现“实践教育”的教育主旨都是使学生变为实践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1.2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中,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传统教学理念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转变的根本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教育在应用型大学势在必行。针对实践教育的内涵特点,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就业市场,建立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第三,针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质,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本质改变;第四,针对专业特点、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将“理论”落地,让实践教育不流于形式。

2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实一个专业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即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素养。经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社会调研以及企业咨询,具备纯文学知识的中文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譬如文字处理技能,行政管理技能,现代办公技能,交际公关技能,对于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新闻广告知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具备扎实文字功底,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立足于现代企业平台中。我们结合汉语言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在夯实汉语言专业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可将“现代办公与管理”、“全媒体采编”以及“广告创意与策划”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折射在就业“取向”上,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类工作,如“房地产公司的行政”、“中小学教师”;第二,媒体、文化传媒公司,如报刊、电视、广播;第三,从事“ae”、“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等工作,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上述人才的专业需求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中文的单一化培养目标,而倾向于多元化培养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在既有的专业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2.2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与社会的严重脱节,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性差,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选修课也停留在主观课程的延伸中,这种课程体系如果在“985”,“211”的学术型高校的毕业生还拥有足够的市场,但是在经济知识的时代语境中,却使得独立院校抑或民办院校的学生失去了“学历”优势的竞争力。为此,在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学生“宽口型”的原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不能变动,否则将会脱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初衷,但是另一方面,要想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真正地走向实践教育的视域内,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就要在巩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课群与实践课程中调整比重,实现专业理论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之间的有效互补。因此,根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学校毕业生的回访、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的走访调研,我们构建了适合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群,即“6+1”公共选修课群。“6”由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组成;“1”是针对参加考研、考公务员等升级考试的学生,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同步指导,“6+1”模式公共选修课群的建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持小班授课,践行分组式教学。六大方向的公共选修课群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宽口型就业的目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校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旨在使其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各个方向实践课程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逐渐进入了“定向”培养模式中,每个学生需要在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中进行自主选择。此阶段,学校采用师生双向选择方式,每名学生申报两个选修课群,再由各选修课群的主要负责老师进行集体面试和测评,以通过学生的特长、性格、生活环境等全方位衡量学生适合的就业方向。大学三年级,学生面临着选择毕业以后的去向,即“就业”和“考试”。就业倾向参与实践,而考试需要注重对考试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复习。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以及“顶岗实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和大学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引,同时实践课程是实践教育的有力支撑,而“分层次”的培养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实践教育有条不紊并且有效的实施。

3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实践教育的实施

3.1宏观与微观课程体系的有效平衡

3.1.1微观:学院实训课程。微观实训课程构成了整个实践教育的基础。随着当前外部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学校逐步树立了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设计体系中,实训类课程的比重大大增加,“全媒体采编”方向的实训课程,如“自媒体实训”、“报纸排版与网页设计”、“网络推广与营销实训”等,这类实训课程注重的是对媒体基本技能与实用能力的掌握,如“新媒体理解能力”、“报纸排版网页设计能力”、“新闻摄影能力”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4

关键词:应用性教学汉语言文学现代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00-01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主流专业,它承载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却并不十分乐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更加偏重于对学生思想层面和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与现代化社会和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矛盾。因此,各大高校以及职业院校要积极探求教学的改革创新方式,使应用性教学在汉语言文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在提升自身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加深刻理解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将其继承并发扬光大。

一、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现状

传统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先讲授枯燥的文学理论知识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实践。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更是迫切需求。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理论和知识谱系,其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面对压力巨大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期待着一场新的改革,它有必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与社会接轨。

二、应用性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内容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汉语言文学包罗范围特别广,但是缺少精度。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中要全面整合语文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杜绝交叉、重复的内容,强化语文学科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在古、现代文体方面的实际阅读能力,标准普通话表达能力以及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勇于尝试各种新颖教学方法,全方位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将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之中,着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基础上打破专业界限,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广告文案、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等,都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和从业技能。

2.创设应用情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设计中建立各种实践模块,将实践带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训”,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模拟文秘情境,撰写广告标语,草拟新闻简讯,扮演新闻发言人等与汉语言学习息息相关的衍生性训练,不断锤炼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对汉语言的实际驾驭能力。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通过应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判断、概括、抽象、推理来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从而使教材知识的获取超越了知识技能的范畴,并将其融入到生活领域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手、脑并用,真正活跃起来。教会学生在特定语文情境下,独立思考,广泛联系,提高他们应用综合性知识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疑难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3.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在当代社会,学生的实践技能是企业考虑的重要标准,而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由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安排好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实习工作,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平台而缺少实践经验。高校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了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尽管当前我国各大中专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应用性教学在各大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国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汉语文学的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求更加科学、稳妥的教学改革方式,不断创新,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汉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蕾.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5

一理论教学探索

“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说,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的授课教师更应认清培养任务,对授课方式做出新的探索。

1借助多媒体设备高效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如果课堂上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多种效果融合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更为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语音”这一章讲授语音的属性时,我们需要学生了解,由于其发音器官状况的不同或发音方法的改变,人在发音时会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有的人音色粗重,有的人音色尖细;有的人音色沙哑,有的人音色清脆。这部分知识并不难,但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势必不好。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音频媒介,向学生播放他们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语音特色的广告,比如“七匹狼”男装的广告是“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粗重的男音透出一种稳健的风格,非常适合男装类产品的品牌表现;而“强生”婴儿产品的广告词“从第一次到每一次”细柔的女声流露出浓浓的母爱与温存,是非常适合母婴用品的语音音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不同音色的声音在实际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再比如,“文字”这一章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课程体系中是重在了解、鉴赏的内容。我们在讲“汉字的形体演变”的时候,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述“甲金篆隶草楷行”,哪一个时期产生了哪种字体,各种字体有哪些特点,课堂气氛往往会死板、沉闷。但如果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可以把以往静态的课堂教学形式动态化,把抽象的教材形象化,使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选取适切有趣语例生动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现代汉语课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量选取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语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语法时,我们常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而这“结构规则”到底是指什么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们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我们下象棋一样,如果光有棋盘、棋子,还是不能游戏,还需要有对弈双方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这里,语言和词汇就像是象棋中的棋盘、棋子,而语法就相当于游戏规则。听到这里,学生都会对这部分的内容产生很直观的印象。

3注重与其它语言学科之间的联系

现代汉语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语言学类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科关系异常紧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绪论》中说:“在语言学各个部门中,汉语史首先要和现代汉语取得密切联系。因为汉语史主要是建立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的基础上的。”

例如,古今汉语都有名词作状语的情况。现代汉语能充当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如:今天我休息。咱们北京见。但在古汉语里,除了表示时、地的名词可以作状语外,普通名词也经常直接作状语。如: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马中锡《中山狼传》)

通过古今汉语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历时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汉语的发展演变。

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师在讲课中也应有意识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汉字起源”的学说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结绳说”,认为汉字是在先民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可以从这个知识点引发开去,向学生介绍“结”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道,从原始社会至今,“结”一直作为一个文化意象深深存在于中国人心中。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合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像“同心结”、“结发夫妻”等等,都是从“结”中引申出来的。

这样的引申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践教学探索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其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据着很大比重。但由于学时安排、教师精力以及学校硬件等条件的影响,许多学校都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

1结合讲授知识设置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活动,如语言规范化知识竞赛、社会用字用语调查、地方方言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方言知识的时候,由于大学班级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遍布于各个方言区,因此授课教师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家乡话在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把思考所得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词汇”一章“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校园流行新词的使用情况,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通过分小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得出学习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把现代汉语课从单一、枯燥、抽象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被动听讲拉到主动参与中来,从而使现代汉语课更丰富、更鲜活、更具体,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2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可以将讲授知识与指导论文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调查报告及小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语言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尝试用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点拨,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材料。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语言知识学习的深入,不断深化完善自己的论文,为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本专业实习

一直以来,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实习都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一些内陆城市,留学生数量有限。如何解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努力解决的难题。而像英、美等接收留学生较多的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

为了促进留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社会,英、美等国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笔者认为,若本学校有在读的外国留学生,可以将他们带入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让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同学习、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加强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同时,更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对外汉语专业特色,在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开拓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鲜活的语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改进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6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调研思考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修辞学等后续语言类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尤其对对外汉语专业来说,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从业后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仅语言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而且会严重影响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如外汉语教学法、文字学概要、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的学习。

一、调查问卷的动机与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各高校学生对现代汉语课都很难有较大的兴趣,很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改进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从2002年起,在近十年的现代汉语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兴趣一直不太高,主动关注现代汉语教学的学生较少,甚至有少数学生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毕业论文选语言类选题的也寥寥无几。而我院自2008年起新增对外汉语专业后,现代汉语课程便成为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我校着力建设的优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时间长,教学难度大,并且课时量减少。为了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亟需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现行教学班中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课程的真实学习心态,了解他们对现代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具体意见和要求,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2009年1月,我们向我院08级汉语言文学和08级对外汉语专业三个教学班发放了98份问卷,实际回收问卷98份,有效率100%。其结果统计汇总如下:

1.你觉得《现代汉语》这门课难度如何?

a、难得受不了B、比较难C、能接受D、很容易

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学生心目中,现代汉语不是一门容易学习的专业课程,51%的学生认为现代汉语课程难度较大,18%的学生甚至认为难得让人受不了。这种畏难情绪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如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阐述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语言分析方法,是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你对《现代汉语》课感兴趣吗?

a、很感兴趣B、有一定兴趣C、不太感兴趣D、很讨厌

原因是:?摇?摇?摇。

分析:

事实上,并非如很多教师所说,学生对汉语毫无兴趣。从调查数据看,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现代汉语感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a.通过一个学期的现代汉语学习,逐渐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b.学好现代汉语是考研的基础;c.有助于今后从事文职工作;d.可以提高自身语言文化素质。

也有不少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a.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社会,不能学以致用;b.课程考核方式死板,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记忆;c.没有计算机和英语课程重要;d.汉语知识繁杂、琐碎,学习困难大;e.课余时间大多被英语和计算机考试挤占,没有更多时间学习。

总体来看,教学内容繁琐陈旧,考核方式僵化,是导致学生现代汉语学习兴趣不高的最主要原因。这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改革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学习现代汉语有意义、有用;二是如何改革课程考核体系,使评价更为有效地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

3.你认为《现代汉语》课跟你所学习的中文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理论要求程度怎样?

a、理论要求比其他课程高,过于抽象B、跟其他课程差不多C、不如其他课程

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代汉语课的理论程度很高,过于抽象,这其实反映出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即教师讲解过多,练习太少,拘泥于课本资料,缺乏语言实践活动。这一误区的实质是,过于重视现代汉语的理论性,而忽略了现代汉语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事实上,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现代汉语课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如何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将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能力为本”,应是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4.你是否愿意选择现代汉语方向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选题?

a、愿意B、勉强C、不愿意D、随便e、不知道

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来看,从大一就有明确意向愿意选择现代汉语方向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选题的学生有29%,不多,也不算少。有24%的学生表示勉强,1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选择意向。这提醒我们,在一学年的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设置有意义的调查研究项目,指导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开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5.你认为现代汉语课教哪些内容比较好?(多选)

a、以教材知识体系的学习为主B、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C、组织语言社会实践活动D、介绍语言学研究最新动态e、其他?摇?摇?摇。

分析: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学生非常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抽象的理论对他们没有多少吸引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态势: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学内容能够跳出课本,关注现实生活;基础较差的学生满足于教材知识体系的介绍学习;学习程度好、有志于考研的学生则有了解语言学研究最新动态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花大力气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从“以教材为本”转变为“以生活为本”,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注意知识点的选择,注重选例的现实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方式教学比较好?(多选)

a、课堂授课B、自学C、小组学习D、其他?摇?摇?摇。

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讲授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他们认为,经过老师的系统讲授,自己比较容易掌握现代汉语知识和分析方法,可以省去课外自学的大量时间。但同时,也有学生指出,讲授式不能上成“满堂灌”,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当考虑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一定的课堂互动。

有20%的学生喜欢“小组学习”方式。这些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他们认为,小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是,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必须考虑课时是否充分,因为准备材料和课堂讨论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适当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是可行的,只是“度”的把握非常重要。

喜欢“自学”的学生占12%。这部分学生大多自学能力较强,他们认为教材内容基本上可以自学,不用老师详细讲解,老师要做的是在一些重点、难点或有学术争议处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者安排固定的教师答疑时间即可。这就提醒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准备,设置好问题,注意精讲,突出关键,不要面面俱到。

另外,还有个别学生提到了讲座、外出实践等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类教法,需注意的是操作是否方便,场所是否合适,经费是否充足,教学任务怎样落实到位。

7.你认为哪种教学媒体教学效果比较好?(多选)

a、黑板B、投影仪C、录像D、图片e、其他?摇?摇?摇。

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板书、图片,以及目前各高校已经基本普及的ppt投影之外,学生对于视听材料--录像有较高的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与单一的视觉材料板书、图片、ppt相比,录像能够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图、文、声、像并茂,确实更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甚至掌握Flash、Cool3D和photoshop等开发工具,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音频、视频信息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自学。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抽象的语音演变、形体示意和一些语法现象是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的,这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可以提高课时的利用率和教学质量。

8.下列哪些课堂活动是你希望并有兴趣参加的?(多选)

a、记笔记B、做练习C、讨论宣讲D、阅读补充资料e、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小论文F、其他?摇?摇?摇。

分析:

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感兴趣并愿意参加的课堂活动依次为:阅读补充资料>记笔记>做练习>讨论宣讲>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小论文>其他。对照目前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情况,我们发现下面几点值得关注:(1)教师要精选课内阅读补充材料。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情况下,教师都是在开学初或者每个章节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文献,但一般不作具体明确的要求,也没有落实检查措施。课内活动则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信息以及最新学术信息的需求。(2)需要加大配套练习的比重,做到讲练结合。(3)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需求。既然大一的学生就有这方面的需求,教师可以在一学年中适当布置一两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课题,引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9.下列哪些是你希望老师做的?(多选)

a、老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目B、老师为学生提供研究课题C、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D、参加老师的研究课题e、其他?摇?摇?摇。

分析:

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形式来看,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传统的“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方式,这也是我们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环节的做法,这种做法可以类推到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中来。有些方向不明确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提供一些大小适合的研究课题,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就注意观察、搜集;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为其提供一些参考书目,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此外,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不失为一个简单便捷的方式。

10.请写下你对《现代汉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

从回收的问卷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汉语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实际社会中的语言现象联系起来,注重实用;(2)比较难懂,希望能更生动些;(3)希望能在上课时多引入一些课外的东西,穿插资料;(4)希望精讲要点,讲透;(5)希望多开展一些与语言有关的实践活动;(6)希望为小论文或研究报告提供发表的园地或途径。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综合思考

这次调查问卷组织严密,回答时间宽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说出了心里话,因此,我们认为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今后我院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依据。通过分析可知,目前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对独立学院来说,现代汉语这样的基础课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急需作出策略调整,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偏差。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地位,认为在当前的社会中,语言这种东西抽象理论、枯燥乏味,学了对就业没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不如学好英语、计算机有用。这与近年来社会上盛行的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等思想有关。

(2)由于课程内容的琐碎入微,语法规范的条框限制和对语言理论的过于重视,现代汉语本身蕴含的趣味和吸引力被理论的抽象性和教学中对实践的忽视所遮蔽,从而让学生望而生畏,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3)受到其他课程的冲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本应是专业课程,然而,学生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却都用在了外语学习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7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必须要从以往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先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8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文科生,可要好好分清这些“孪生专业”。

金融学vs金融工程

一个是“学”,一个是“工程”,这样的相似专业大家一定不陌生。金融面向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方向。简单说来,金融学是商科,而金融工程是理工科。前者偏向于理论,后者则更多实际操作。

金融学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论知识,包括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专业阶段和未来的深造方向重点在融资和投资。

这些理论上的内容要变成实际的金融产品的话,就需要数学的介入,从而诞生了金融工程这门学科。金融工程实际上是在设计和制造新的产品,只是这些产品不是我们平时可以使用的实体物品,而是金融,比如用计算机来设计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产品(大家在银行看到的各种理财产品是其中之一),因此在证券行业的就业比较有优势。

这两个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金融工程更侧重于学习数学。这和金融的基本属性有关,金融是以货币为产品把未来的收益提前支付给客户,风险大,因此前期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来规避风险,对数学的要求就会很高。所以,并不是所有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都招收文科生,大家在报考的时候要注意。

汉语言vs汉语言文学vs对外汉语

喜欢文字和文学的话,在大学里静下心来读语言是十分开心的事情。这三个看似都差不多的“汉语”专业,可以从它们的学习内容上来加以区分。

汉语言专业,侧重于汉语和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学的是“语言”。同样看一个普通的字,在学汉语言的人眼里,会有完全不同的角度。比如“鸭”这个字的语音和它的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鸭子的叫声即是“鸭”的读音的来源。因此汉语言的专业性很强,学习内容甚至会涉及金文、小篆和甲骨文。可以说是个比较冷门的做学问的专业。

汉语言好比是土壤,而汉语言文学好比是大树。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的是“文学”。更多的是文字的实际应用。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做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单单从就业上来说,它的面要比汉语言广,各种出版机构、媒体、企事业的宣传部门都会有就业机会。

对外汉语学习的重点则是如何教授外国人汉语。因此会学习中外文学、语音学、语言学,会学更多关于语法、语音、词汇、语义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英文也要求熟练。实际上它和前面两个专业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人力资源管理vs信息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容易理解,培养的是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当然就需要学习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方面的各种知识。管理人才,不但应该遵循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设置更好的激励制度,如何完善薪资福利体系,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员工,都是学习的内容。最大的就业方向当然是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

而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大多数人的看法存在误区,认为它是一个计算机类专业。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管理学类专业。不少大学的这个专业是由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两个专业整合而成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当信息扑面而来,怎么才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想要的呢?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技术化的搜集、处理、检索等方法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这需要一套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去支撑,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就是这个。就业的时候,各种图书馆、档案管、信息咨询中心、情报研究所和公司的信息管理部门都需要相关人才,可以说就业范围相当广。

行政管理vs公共事业管理

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它们到底是学什么的,光从字面上来看的话估计大部分人都是一头雾水。

两个专业中都有“管理”二字,最大的区别是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前者是运用国家权利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泛指的话则可以扩大到一切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后者则是如何管理公共事业组织,这里所说的公共事业组织主要有三类:公益企业、事业单位和非政府公共机构。比如有的医学院也会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管理的客体是医院。

平时我们总是可以听到各种对政府的抱怨,事实上如何高效地运行如此庞大的一个行政机关,这本身就需要一个相关的学科来研究。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制度来找到解决方法。

社会中除了政府部门,还有相当多的公共事业部门,涵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各个方面。公共事业管理学习的就是对这些机构的管理方式。毕业后的走势主要是事业单位或者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

由于两个专业都属于管理学范畴,因此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课程设置上,会有很多相同的课程――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原理等等;也都很注重实际案例讨论和社会调查实习,让学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在报考公务员时,也都比较有优势。

传播学vs新闻学

我们平时总是把新闻传播放在一起说,殊不知把它们拆开来的时候,会成为两个区别不小的专业。它们的区别嘛,借用一位网友的总结:“新闻学关心的是怎样把‘人咬狗’这个事写成一则生动的报道;而传播学关心的是‘人咬狗’这个消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们知道,并造成影响的。”

从历史上来说,传播学的诞生要晚于新闻学。新闻学简单来说学习的是“新闻”,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成、发展和规律,它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大家都知道,它最最对口的工作无疑是记者。不过每年各类媒体招收的名额有限,真正成功应聘做记者的很少。大家如果是奔着记者去的,那么应该多学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比如金融、法律、心理学。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的兴起,让新闻的很多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未来会如何发展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9

[关键词]广告学;现当代文学作品;美育;创新能力

现当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课,而作品选读则是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学生必须通过阅读原著来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安排的课时是192学时,相对比较宽松,可以考虑到史论与选读结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作品的同时了解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和现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96学时,课程学习同样需要把作品与史论结合起来,不同的是后者要求知识面广,但无需深入。相比之下,广告学专业开设的现当代文学课程只有48课时,时间紧,任务重,性质不同,故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广告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特点

广告学专业隶属于新闻传播学学科,文学大类,所发学士学位为文学学士。依其人才能力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人文素养,支撑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美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等。前两门课程属文学作品选读,是广告学专业人才能力体系中人文素养支撑课程最重要的课程。文学作品选读的教学旨在通过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带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陶冶审美情操,打开对美的事物的发现、鉴赏和创新的艺术道路。孙绍振说:“文学教学基础的基础就是对文本直接的解读和体悟。”[1]广告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主要依托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实现。在实现过程中,广告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能力培养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将此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语言,或文字,或口语。而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文学课程教学,人才能力培养有其独特之处,即将审美鉴赏能力内化于心的同时,不仅要外化于语言,还要将其外化于形象,以形象来反映情感与主题。因此,广告学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时,更要注重如何将审美情感形象化。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史论结合的讲授法,在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势必有所革新。

二、教材内容的甄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跨度大,从新文化运动(1917)至当代,其中现代文学30年,当代文学近70年。如果仅以48课时来学习跨度大、内容多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故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首要改革即是教材内容的甄选,不能再像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一样追求大而全,而应该根据广告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有选择性地甄选一部分文学作品加以重点教学。但目前广泛使用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教材都是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服务对象,所选教学内容并非完全适合广告学专业。所以,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广告学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广告文案写作等相关课程,突出美育特色。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发,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材内容甄选在文体上倾向于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而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具有较强的文学审美性的作品。之所以选取侧重文学审美的作品,主要是为了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需求,回归文学本身。“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文学教育是那种回归文学本体的教育,是充分张扬文学性的教育。”[2]对广告学专业来说,文学史、文学理论并不是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以及培养鉴赏、创造美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而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学作品的选择不能求全而应求精,不一定选择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或思想深刻的作品,而应该关注那些具有审美性、文学性较高的作品。如文学大师鲁迅的《野草》《狂人日记》《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解读的作品,但对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思想过于深刻,缺乏文学史的背景难以很好地理解。所以,这些作品可以课后阅读,不构成教学重点。相反,文学史上被忽略的那些有着美感和意境的作品则入选为讲解篇目。整体上看,诗歌方面的可选择性较大,比方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戴望舒的《雨巷》、卞之琳的《断章》、谢冰心的《繁星》与《春水》、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闻捷的《吐鲁番情歌》、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思念》、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的《一代人》、北岛的《回答》等优秀作品适合于广告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重点揣摩。在散文方面,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如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钦文的《鉴湖风景如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香山红叶》《雪浪花》、贾平凹的《静虚村记》、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等散文脍炙人口,可塑性强,不仅有诗歌的意象、意境美,还能给人更多的画面感,利于启发广告学专业学生在文字、意象、画面三者之间把握情感。到于小说方面,以短篇小说为主,兼顾中长篇,比如《伤逝》《边城》《百合花》《红豆》《骆驼祥子》等。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打破现当代文学的选择惯性,建构凸显美学特色、广告学专业特点的选文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授内容以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相结合,故其教学方法常以讲授法为主,对于重要作家作品时则采用文本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讲授法为主,重传授知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不同的是,广告学专业该课程如上所述,教学内容的甄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广告学专业学科性质和学生能力需求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方法也势必做出相应调整,需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诗歌教学,诵读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重理论深度和文学史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忽略诵读,也就没有安排太多时间让学生去感知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造成学生对现当代诗歌误读的现象。在浩若星辰的诗词作品中,现当代诗歌的成就虽然比不上古典诗词,也不乏优秀之作。诵读有助于领悟诗歌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意象之美。因此,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诗歌,提高对美的感知力,同时,从意象入手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往往在广告中被运用得最多的是诗词中的一些意象,那么意象的捕捉与分析也就成为美育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情感,然后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比较、分析其内涵,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最后再通过诵读进一步感知其中的美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逐渐学会在诵读中锻炼自己对中国元素的审美感知能力,课后会有意识地去关注或搜集相关广告素材。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小说,相对而言不适宜放置于课堂教授,比较适合课外阅读。正如袁志成博士指出:“过去一味的讲授式教学在广告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中没有作用,再加之广告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只开两个学期,共计九十六学时,只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半,面对如此浩瀚的古典文学知识,小说文体教学更是需要挤占时间。”[3]袁博士此处所言虽然涉及的是广告学专业中的古代文学小说文体教学,同样也适用于广告学专业中的现当代小说文体教学。现当代小说文体教学可以采用课外学习与课堂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搜集广告语的意识去阅读相关小说,形成广告语言的语料库,与古代小说文体的学习相配合,形成古典、现代广告语言语料库,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广告语和广告文案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一堂课的教学仅用一种方法过于单一,它可以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曲、绘画等穿来,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经历了审美感知、审美鉴赏之后,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广告创意和写作中。广告学专业比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注重实践性,文学课不能培养某种技能的形成,却可以培养感知力和提升创造力。也就是说,审美创造才是现当代文学课程开设的终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美育的最后一环。与此相应,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应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广告作品,可以是文案、影视等形式。总之,广告学专业设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须改变它在其他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传统面貌,契合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它可以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相配合,发挥其学科作用。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从专业视角出发,结合学生的需求,在重视德育、智育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美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微观分析是宏观理论的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2]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篇10

笔者认为,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走综合类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路子,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从事中文教育人才为目标,而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学院中文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一体”)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重点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两翼”),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下文试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中文本科专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础化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之后所养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却能使他们受益终生,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语言学、中外文学史及基础写作等中文专业传统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机械地以实用性专业的应用性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充分考虑本专业人文性的前提下来理解应用性的内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后劲。

西安财经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01年6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方向定为高级秘书及宣传出版,主要为培养高级文秘方向的实用性人才,故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侧重于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从而相应地压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础不扎实,没有底蕴,没有后劲。虽然一时上手易,但跟进时代难,缺乏持续竞争力。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理论,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缩窄专业知识面,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因此,我系在培养规格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础理论课的份量。我们不断修订培养计划,遵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等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借鉴其他同类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取消了一些与中文专业相容性不大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有机地衔接相关课程,并选用能够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理论的课程教材或部、省获奖等重点推荐教材。通过不断地调整培养计划,我系的培养特色愈加鲜明,培养质量愈加提高,收效也很明显。由于增加了汉语言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课程与课时,使得我校学生在考研时与外校学生能同台竞争,大大提高了考研升学率,如2009年汉语言文学20人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上线16人,在学校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二 增强知识储备适应社会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作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的基本定位。由于财经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的而是应用型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期望不同,毕业生主要是走向市场融入社会,从人才定位上,还是从办学实力上,其建设发展方向应是应用型的,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大胆突破学科体制的限制,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应用能力,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社会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转型。

我系根据不同行业与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在夯实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前提下,对专业进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感。我们利用学院在经济学、法学、新闻学、外语与广告学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给广大学生开设了会计基础、财经写作、法律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创作与欣赏、实用英语口语和广告设计等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文秘知识和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新闻知识和文字宣传能力,法律知识和起草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的能力,广告策划知识和广告文案创作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平台。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有比较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底,又有适应未来就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我系培养的学生除了考取公务员及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的考上了法学、新闻学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的甚至还考取了会计资格证,从事金融行业方面的工作。

三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技能

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体现以培养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我们要想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有市场竞争力、专业针对性和快速适应性,就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下工夫。

第一,突出课堂实践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还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要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主要是加强实验课,开设技能课,并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我们按照“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要求,建设了投资180多万元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实验室及语言实验室两个实训中心,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胜任未来的工作。

第二,强化论文写作训练。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安身立命之本,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系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第一、二学期开没基础写作,第三、四学期开设公文写作,使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能够熟练撰拟各种公文和常用文书。此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的系统指导。我系每年专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举办学年论文知识讲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很多学生还将学年论文进一步加工为毕业论文。我们每年从中精选一些优秀论文结集出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近年来,我系已有8名学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有3人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