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生产暂行办法十篇安全生产暂行办法十篇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5:22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1

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体系,落实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控制和考核,客观评价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人民政府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考核。考核工作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省人民政府安办(以下简称省政府安办)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制奖惩办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依据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规定,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以及相关工作职责和要求。

第五条对设区市政府的考核由工作保障责任、事故控制责任目标及抽查三个部分组成;对省单列考核单位的考核由工作保障责任目标、事故控制责任目标两个部分组成。考核采取评分制,标准分为1000分。

(一)工作保障责任考核内容: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设、安全生产各项保障防范措施、安全机构及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投入、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七个方面。

(二)事故控制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省政府下达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起数、相对控制指标和其他考核指标等四个方面。

第六条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考核,采取自查自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省政府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每半年组织一次督查,每年组织一次年度考核。责任制考核工作由省政府安办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参与。

第七条为确保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12月,由省政府安办召集各设区市安监局和省直有关部门对全年各类事故统计数进行核对。每年1月10日前,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应将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自评结果书面报告(各类事故控制情况除外)报省政府安办;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报告每年于1月31日前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政府安办。

第八条各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应根据《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表》和《省单列考核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评分表》,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计出工作保障责任目标和事故控制目标两个部分的自评分数。

第九条考核的主要方式是听取设区市政府和省单列考核单位的全面汇报,由考核组对照考核评分表查阅相关材料,分别进行评分,每项扣分直至该项标准分扣完为止。抽查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由各考核督查组随机安排,并根据抽查情况逐一进行评分。

第十条考核得分为900分以上的为先进单位,800-899分为合格单位,80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结果,由省政府安办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并以书面的形式由省安办组织通报,同时抄送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列入设区市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的政绩考核内容。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为先进的单位,由省人民政府进行表彰奖励。对重特大事故严重突破控制目标或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设区市和省单列考核单位,按有关规定年度内不得评先评优。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2

第一条为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来本市暂时居住并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员。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检查和协调工作。

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管理的主管机关。

劳动、工商、城管、民政、房管、卫生、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向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雇用暂住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外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均有协助管理的义务。

第五条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暂住人口应当遵纪守法,服从管理。

第六条执行本办法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地公安机关或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登记与领证

第七条暂住人口拟在本市暂住三日以上、一个月以内的,应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年满十六周岁,拟在本市暂住一个月以上的,应同时申领暂住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申领暂住证,须持居民身份证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居(村)民委员会的有关证明。暂住人口是已婚育龄妇女的,须持计划生育证明。

申领暂住证,应按规定交纳暂住证工本费和暂住管理费。

第八条外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外地驻本市的办事机构,应将暂住人口统一登记造册,持有关证件,从进入本市之次日起十日内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办理。

雇用暂住人口的单位和个人,应将暂住人口统一登记造册,从雇用之次日起十日内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办理。

租赁房屋的暂住人口,从租住之次日起三日内由出租人陪同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办理。

寄住在本市居民、村民家中的暂住人口,从到达寄住地之次日起三日内由户主陪同到寄住地公安派出所或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办理。

第九条暂住证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要求继续、暂住的,应申办延期手续。

暂住证损坏、遗失的,应及时报告发证机关,办理换领、补领手续。

第十条暂住人口变动暂住地址时,须到原暂住地和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变更登记手续。

暂住人口离开本市不再返回的,应当申报注销登记,缴销暂住证。

第十一条公安派出所应在收到办证申报后及时查验有关证件,予以办理,办理时间不得超过三日;单位统一造册申办的,办理时间不得超过十日。

第三章管理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办理暂住人口登记和暂住证的发放、检查工作;

(二)建立健全暂住人口的管理责任制,培训管理人员;

(三)依法查处暂住人口中的刑事、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

(四)及时、准确掌握暂住人口的情况,按规定统计上报;

(五)依法保护暂住人口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

第十三条雇用暂住人口的单位和个人,外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及外地驻本市的常设机构应建立暂住人口管理责任制,遵守下列规定:

(一)宣传和贯彻暂住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做好本单位暂住人口的登记、领证和管理工作;

(二)由单位负责人、用工个人与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

(三)依法履行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

(四)不得雇用不申报暂住登记或不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

(五)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暂住人口变动和管理工作情况;

(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十四条向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与当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

(二)房屋承租人变更,须到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

(三)不得将房屋出租给不申报暂住登记或不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

(四)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结婚证而以夫妻名义租房的暂住人口;

(五)发现可疑物品和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六)不得包庇犯罪,不得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场所。

第十五条向暂住人口出租的房屋,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险和违章的房屋不准出租。

第十六条向暂住人口出租私有房屋的出租人须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证明、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报登记。

房屋停止租赁的,应当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暂住人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申报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不得冒领、冒用、涂改、转借或者使用过期的暂住证;

(二)遵守治安管理、工商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市容卫生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三)遵守暂住地和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

(四)不得擅自建房搭棚。

第十八条住宿在旅店、招待所的暂住人口,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管理。

租用旅店、招待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

第十九条滞留在本市的外来无业人员,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劝返;游民乞丐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收容、遣送,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用工单位不履行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责任书,经督促拒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或其行政主管机关对其负责人、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责令限期改正:

(一)用工单位和个人不为暂住人口申报暂住登记或者申领暂住证,经公安机关通知拒不申办的,按暂住人口数每人处50元罚款;

(二)房屋出租人未到公安机关办理房屋租赁登记手续或者未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而出租房屋的,处月租金两倍的罚款;

(三)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不申报暂住登记或者不申领暂住证的暂住人口居住,按暂住人口数每人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四)房屋出租人包庇犯罪,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场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暂住人口不申报暂住登记的,给予批评教育;不申领暂住证,经公安机关通知拒不改正的,处50元罚款;

(六)冒领、冒用、涂改、转借或者使用过期暂住证的,处50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处以罚款应给被罚款人出具罚款通知书,收到罚款应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罚款全部上交财政。

第二十三条公安机关的暂住人口管理人员对申报暂住登记和申领暂住证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索贿受贿、的,应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3

现将《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州市区暂住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保障租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公安部1995年24号令)和《广东省出租屋暂住人员治安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广州市、区辖内的除宾馆、旅店、招待所外,凡供暂住人员(指非本市区常住户口的外来人员)租住和租用的房屋的治安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员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

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对暂住人员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工作。公安派出所应根据实际,建立出租屋治安管理小组,落实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员的登记、管理制度。街(镇)、居(村)委会及治保组织,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租赁房屋的安全防范、法制宣传教育和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条  出租屋主向暂住人员出租房屋,必须遵守《广东省城镇房屋租赁条例》,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出租房屋的建筑结构、消防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规定;危险和违章建筑的房屋不准出租。属私有房屋的,屋主须持房屋产权证明、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后方可出租;属集体、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部队的房屋,须持房屋产权证明或授权管理证明、单位介绍信,申领《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后方可租赁。

出租屋主或出租人领取《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时应交纳工本费。

《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有效期届满后5天内由出租屋主或出租人,持该证及有关证明到原发证派出所办理年审,逾期未经年审的《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自动失效。

第五条  出租屋治安管理实行治安责任制度。按照谁出租、谁主管的原则,出租屋主(或人)、暂住人员均为治安责任人,必须与出租屋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其指定机构签定治安责任书,共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计划生育及城市管理的各项规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严禁利用出租屋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出租屋主(出租人)发现暂住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其它可疑情况,应及时制止或向公安机关举报。

第六条  暂住人员在市区租赁房屋的由出租屋主或本人在24小时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派出所指定的户口申报点申报暂住户口登记,并与出租屋主签订租赁合约。租赁合约期满或提前终止,双方应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暂住登记手续。

港澳台同胞、华侨、外籍人需租赁出租屋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出租屋主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外来暂住人员。承租人不得擅自留宿外来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留宿的,应经当地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小组批准,并到当地派出所办理暂住登记后,方可留宿。离开时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  租赁的房屋不准用于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

凡租用房屋作仓库、工厂、商店、办公和经营特种行业者,需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经营。

第九条  承租人将承租房屋转租、转借他人的,应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备案。不得擅自改变租住用途,需要改变用途的,应重新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出租屋主(包括私人和集体)每月应按规定向当地公安派出所缴纳治安管理费,用于加强出租屋的治安管理,治安管理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收费时统一使用市财政局印制的专用收据。

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公安机关依照规定予以处罚。

(一)出租屋主不履行治安责任,发现承租人利用所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不制止、不报告,或者出租屋多次发生治安、刑事案件,或者造成治安灾害事故的,由公安机关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整改,吊销《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月租金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令限期整改或吊销《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的出租屋,经整改检查合格,重新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再出租。

(二)未按规定领取《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许可证》而擅自出租房屋的,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外,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出租屋主瞒报租金少交管理费或拒交管理费的,除责令其限期补交或追缴外,并处应补交或追缴同等金额的罚款。

(四)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没收其物品,并处月租金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承租人未经批准将租用的房屋转让或擅自改变用途,不按规定报告公安机关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造成治安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治安责任;出租屋主知情不报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六)承租人不按本规定办理治安责任书、不申报住宿登记或不领取《广东省流动人口暂住证》的,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外,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对出租或承租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由公安机关对治安责任人或直接责任者进行处罚。

第十三条  对被处罚人进行处罚,应当填写《租赁房屋治安罚款决定书》、《停止房屋出租决定书》(该决定书由省公安厅统一式样)。

罚款应当开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罚款金额上缴国库。

第十四条  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玩忽职守、包庇纵容犯罪、通风报信、徇私舞弊或擅自截留上缴款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被处罚人和单位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在接到处罚通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或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处罚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4

关于实施范围

第一条 在军事系统无军籍的干部、固定工人;各单位一九六六年底以前参加工作,在国家计划内的长期临时工;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临时工,可以按照《两个暂行办法》固定工人的各项规定办理。

第二条 以工代干的工作人员退休时,已经办理正式提干手续的,按《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干部暂行办法》)办理;没有正式办理提干手续的,按《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工人暂行办法》)办理。

第三条 患一期矽肺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病的工人,符合《工人办法》第一条第(三)项的年龄条件的,可以退休,其退休待遇按照《工人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办理。

关于相当职务

第四条 一九四九年九月底前参加革命的党群、行政干部中,工资级别在行政十三级以上,其职务低于地委正副书记、行政公署正副专员一级职务的干部(不含受降职、撤职处分的),可以安排离职休养。

第五条 一九四二年底前参加革命的党群、行政干部中,工资级别在行政十七级至十四级,其职务低于县委正副书记,县革委正副主任职务的干部(不含受降职、撤职处分的),可以安排离职休养。

第六条 一九四九年九月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年满五十周岁的担任过地委副书记、副专员及相当职务以上的干部;一九四二年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过县委正副书记、县革委正副主任及相当职务的干部,由于工作需要调动工作或身体原因,职务调低或尚未安排工作的,应按照曾经担任过的职务,享受《干部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待遇办理。

第七条 现在是县以下(不含县级)的单位,但有曾经担任过县级职务以上的干部,在这些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如果有符合安排当顾问条件的,可安排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顾问室内作为顾问成员;他们原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管理。

关于退休、退职条件

第八条 符合《干部暂行办法》第四条(一)项规定的退休条件的干部,都可以退休,但确因工作需要,身体条件较好,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暂不退休。

第九条 工作条件与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相同的干部,退休条件与《工人暂行办法》第一条第二项规定相同。

第十条 从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范围和工作名称,除过去劳动部(国家劳动总局)已经批准的一些工种外,需要新增加的工种,由各主管部门报请中央各主管部门,经国家劳动总局同意后实行。

从事高温工作是指经常在摄氏三十八度和热幅射强度三卡以上场所工作。

第十一条 原劳动部已批准一些部门列为第一条(二)项的工种,其他部门如有与已批准的工种名称相同,劳动条件相同,专业性质相同的,也可以由省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局提出,经省劳动局同意后实行。

第十二条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无论是现在从事这类工作或者曾经从事过这类工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按照《工人暂行办法》第一条(二)项办理:

(一)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九年的;

(三)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八年的;

上述年限是指实际工作年限。在计算连续工龄时,其中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每从事井下、高温工作一年按一年零三个月计算,每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一年按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经常在摄氏零度以下低温场所工作的工人和常年居住在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区工作的工人,可以参照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工人办理。常年居住在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高山高原地区工作的工人,可参照从事其他有害健康工作的工人办理。

第十三条 《干部暂行办法》第四条、《工人暂行办法》第一条中所称“完全丧失工作、劳动能力”的干部、工人、是指“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正常从事其他轻便工作”的干部和工人。

关于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和连续工龄

第十四条 《干部暂行办法》第五条、《工人暂行办法》第二条中所称“抗日战争时期”是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起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止;“解放战争时期”是从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起至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止。

第十五条 《两个暂行办法》中称“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

(一)参加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或接受党的任务以社会职业为掩护而实际从事革命工作的时间;

(二)参加民主党派的机关工作或者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社会职业为掩护而实际从事民主革命工作的时间;

(三)参加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和中华人民共人和国政权机关专职工作的时间;

(四)参加革命军队及其所属单位工作的时间;

(五)参加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团体的机关专职工作的时间;

(六)干部参加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党政机关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时间;工人参加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党政机关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时间;

(七)参加革命根据地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等学校学习的时间;

(八)参加一九三八年在武汉成立的十个抗敌演剧队、四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工作的人员中,凡是当时经过党组织决定,派到剧队(团)、宣传队工作的共产党员,以及政治上是革命的。始终坚持剧队(团)、宣传队工作的非党正式队员,他们参加剧队(团)、宣传队工作的时间为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

(九)起义人员参加革命工作的,起义之日为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曾经资遣回家,以后参加革命工作的,从以后参加革命工作之日起为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

(十)当过临时工的干部,和临时工转为固定工后的工人,其在本单位最后一次当临时工的时间为参加革命的时间;

(十一)因组织原因脱离革命队伍后又回到革命队伍的,其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应根据离队期间的表现和离队时间的长短,由任免机关或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个人私自脱离革命队伍后又参加革命工作的,应从以后一次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为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其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应从后一次参加革命工作时算起;

(十二)受过开除处分或者刑事处分的干部、工人,又重新参加工作,以其重新参加工作之日为参加革命工作的时间。

第十六条 退休的干部,革命工作年限不满二十年的,以前在私营企业、事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事业的连续工龄,可以与革命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费。但这些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仍按本文第十四条来确定。

第十七条 企业工人退休时,其连续工龄仍按现行规定办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的连续工龄也按照有关企业的现行规定办理。

关于离休、退休、退职干部工人的待遇

第十八条 《干部暂行办法》第六条、《工人暂行办法》第四条“获得全国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是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召集的全国性会议上授予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的人。“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是旨获得上述荣誉称号到退休时仍然表现好的和比较好的。

按照《干部暂行办法》第六条、《工人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提高退休费标准的,要经过批准。国务院各部直属的企业、事业单位,由部批准;省、地、县级机关及其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省革委批准。

第十九条 退休、退职(指按《两个暂行办法》规定退职的,下同)干部、工人,居住在实行地区生活补贴地区的,不论其退休、退职前是否享受上述补贴,在计算退休、退职生活费时,地区生活补贴应当包括在内;从实行上述补贴的地区到不实行上述补贴的地区居住的,在计算退休费、退职生活费时,地区生活补贴则不应包括在内。

干部、工人退休、退职时,除少数从私营企业带来过高、不合理的保留工资不作为计算退休、退职生活费的基数外,其他保留工资可与标准工资合并作为计算退休、退职生活费的基数。但是,过去按照一九五八年《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办理退休的干部、工人,其保留工资未作为计算退休费基数的,现在一律不再变动。

干部、工人退休、退职时,原来享受的附加工资可与标准工资合并计算其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在省革委川革发[1978]99号文件下发以后附加工资停止加入计算的,可补加入计算,并补发其差额部分。

第二十条 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因病、工伤复发住院的伙食费和就医路费,按在职干部、工人现行规定办理。

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因病确实需要到外县治疗的,需经负责发给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单位同意,县级卫生行政机构批准;其中,易地安置的企业退休、退职干部和工人,确实需要到外县治疗的,可由安置地区的县级卫生行政机构批准。到外省治疗的,需经负责发给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单位同意,省级卫生行政机构批准。

第二十一条 干部、工人退休、退职后,原来享受的粮价补贴,可以暂按原一元五角或三元的标准发给;因工残废补助费按照在职时领取的数额发给;干部、工人退休、退职后,居住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中有职工宿舍取暖补贴的地区,其取暖补贴,按照当地的标准发给。

第二十二条 离职休养干部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与原单位的在职干部一样。

第二十三条 根据《干部暂行办法》第五条、《工人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二)项的规定,我省护理费的标准定为:在三、四类工资区的每月36元,四类以上的,每高一类,增加一元。迁往省外居住的,应按居住地的护理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四条 干部、工人离休、退休以后,从县和县以上城镇到农村生产队安置落户的,发给三百元安家补助费(试点单位未按此标准发足的,可以补发)。

第二十五条 《干部暂行办法》第十一条、《工人暂行办法》第七条中所称“按照现行规定办法”,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旅差费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干部、工人退休、退职时,当月工资照发,从下月起改发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离休、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去世后,从去世下月起停发离休工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第二十七条 退休、退职人员口粮供应,按四川省粮食局、四川省劳动局川粮联市[1978]778号、川劳发[1978]368号“关于退休、退职人员及供养的非农业人口的直系亲属回农村后的口粮供应问题的通知”规定办理。退休、退职人员回农村的 口粮属于吃生产队分配的,在一年后,退休、退职人员口粮改为吃生产队分配粮后,全年达不到当地脑力劳动吃粮标准总额的,经所在公社证明,其差额部分由当地粮食部门供应。因工致残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回农村的,无论招收其农村子女参加工作与否,均由当地粮食部门按脑力劳动口粮标准供应。

第二十八条 退休、退职干部、工人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的,可以发给一次性五年退休费、退职生活费。

第二十九条 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因为违法乱纪被判处徒刑时,在服刑期间应该停止享受各种退休、退职待遇,并且收回其退休、退职证件。服刑期满恢复政治权利后的生活待遇,由发给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单位酌情处理。

关于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

第三十条 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去世后其丧事处理、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发给退休费的单位按照在职去世干部、工人的待遇办理。供养直系亲属范围,是指其生活来源依靠退休、退职干部、工人供养的下列人员:

(一)父(包括养父)、夫年满六十岁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母(包括养母)、妻未从事有固定报酬工作;

(三)子女(包括遣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等)年未满十六岁或者满十六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四)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弟妹)年未满十六岁或者满十六岁尚在普通中学学习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关于招收子女

第三十一条 大城市的工人退休、退职后到中、小城市或县镇安置的,中、小城镇或县镇的工人退休、退职后到另外的的中、小城市或县镇安置的,都可以就地招收子女。具体办法,由迁出、迁入地区劳动部门协商解决,并划拨补充减员指标。

第三十二条 工人退休、退职时,需要招收的子女,原是城镇知识青年,现已是国营农、林、牧、渔场正式职工的,可以商调,国营农、林、牧、渔场应该给予照顾。今后工龄计算和工资待遇,按调动工作的办法处理。

关于改变退休待遇

第三十三条 过去已经退休的干部、工人,其退休费标准低于《两个暂行办法》所定退休费标准的,在退休的当时,年龄、工龄符合《两个暂行办法》所定退休条件的,应改按《两个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发给;退休当时,年龄、工龄不符合《两个暂行办法》所定退休条件的,仍维持原待遇不变;但退休费标准低于二十五元的(不包括粮贴),可改按二十五元发给。按照过去有关规定领取的退休费高于《两个暂行办法》规定的,暂时不变。

过去按有关规定,安排一些老干部当顾问、离职休养,现不符合《干部暂行办法》所定顾问、离职休养条件的,也暂不变动。

第三十四条 过去已退休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其退休费标准低于《干部暂行办法》规定标准的,在退休的当时,革命工作年限符合《干部暂行办法》所定退休条件,只是年龄不符合的,也可以改按《干部暂行办法》规定的的退休费标准发给。

第三十五条 按照《两个暂行办法》的规定,需要改变待遇,提高退休费标准的,由现在发给退(离)休费的单位负责办理。按《干部暂行办法》规定,需要由退休改为离职休养的,由原来办理退休的单位负责办理。

离休、退职干部、工人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离休、退休、退职干部的档案,属于中央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中央有关部门保管;其他干部按照我省现行干部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的组织部门负责保管。工人档案:企业由原单位保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地安置的由原单位保管,易地安置的暂由所在地的县(市)民政部门保管。

其他问题

第三十七条 实行《干部暂行办法》以前就地安置的退休干部,符合离职休养条件,本人要求归原单位管理的,原单位应该收回管理。

第三十八条 犯有错误的干部、工人,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或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凡符合《两个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可以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

第三十九条 戴帽的地、富、反、坏分子,达到退休年龄的,可参照《两个暂行办法》中有关退职的规定,作退职处理。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就地安置的,其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由原工作单位发给;易地安置的,其离休工资、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当年由原单位拨给离休、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居住地的县(市)民政部门发给;从下年起,由接受安置地区的县(市)民政部门另列入预算发给。

企业单位的干部、工人退休、退职后,其退休费、退职生活费,仍按现行规定由原单位发给。

军事系统无军籍的干部、工人,其退休费、退职生活费,当年由原单位拨交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居住地的民政部门发给,从下年起,由民政部门另列预算发给。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5

第二条下列单位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负有失职、渎职领导责任的,适用本暂行规定:

(一)签订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的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委办局、区属公司(以下统称履约单位);

(二)未签有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区政府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政府部门);

(三)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校长和直接责任人员。

第三条安全生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凡发生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当追究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或者经济责任的,适用本暂行规定:

(一)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死亡2人的;

(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次重伤5人以上的;

(四)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年内累计死亡3人以上的;

(五)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死亡3至9人的;

(六)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

第四条履约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每季至少召开一次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召集的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工作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经费;

(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签约率100%;

(四)根据区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制订本单位年度安全检查计划,每年不少于12次,并组织实施。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五)制订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

(六)全面掌握本单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化学危险品企业状况,并实施重点监控和定期检查;

(七)督促企业搞好安全教育培训,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安全干部培训持证上岗率达95%以上;

(八)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和抢救,并及时上报。

第五条政府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一)宣传、贯彻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二)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包括技改)项目进行行政审批,对已批准的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三)及时查处被举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依法行政,不得违规、越权审批建设项目;

(五)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天内完成,最长不超过90天。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依照本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或经济责任的意见。

第六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履约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履约单位主要领导给予行政警告、记过等处分。

第七条履约单位、政府部门阻挠、干涉对安全生产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该履约单位或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警告或记过等处分。

第八条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发生给国家(集体或群众)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履约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第九条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生第三条第一、二、三项事故之一的,可以予以下列处分:

(一)对发生事故的履约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警告等行政处分;

(二)对上述人员根据情节给予扣除10%-30%的年度奖金。

第十条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生第三条第四项事故的,可以予以下列处分:

(一)对发生事故的履约单位及政府部门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记过或记大过等行政处分。

(二)对发生事故的履约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班子成员扣除20%-30%的年度奖金;

(三)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加扣30%-50%的年度奖金。

第十一条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生第三条第五、六项事故的,对发生事故的履约单位及政府部门的班子成员扣除全年度奖金。

第十二条中小学校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劳动或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有关校长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可以给予记大过等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履约单位、政府部门遇有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且属于公务员考核单位和个人的,区公务员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比照诚信考核扣分办法,同时予以扣分。

第十四条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分别由上海市和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决定。

第十五条本规定所述的行政处分,经事故调查组提议,依法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本规定所述的追究经济责任,经事故调查组提议,由区公务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履约单位、政府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比照本暂行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酌情扣除年度奖金。

第十八条凡对安全生产事故负有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本暂行规定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企业安全生产法制教育为先导,以深入开展工业企业aBC分类监管为载体,以深入开展企业隐患排查整治为手段,促进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程序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岗位作业规范化、生产环境优良化;切实加强全员培训,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努力实现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深入学习《*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的参训率达到100%;企业从业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二)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aBC分类监管工作,优化工业企业aBC分类结构。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年内a类、B类企业有明显增长,C类企业明显减少。

(三)客货运专业运输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监管,每月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达100%,对机动车的检查达100%。

(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100%;危险化学品企业许可证到期换证率达到100%;烟花爆竹批发零售经营单位贯标率达到100%。

(五)工矿企业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火灾事故;消控中心、电焊、气焊等重点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率达100%;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和演练率达100%。

(六)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的创建活动,文明工地达标率95%;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预警监测手段,交通运输企业的危险品运输车(船)、客船(游览船)GpS卫星跟踪定位仪安装率达到100%。

(七)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管理,在重点监控单位贯标率达到100%。

(八)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各类事故隐患整改监控率达到100%。

三、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监局长、经贸局长、公安*分局分管局长、公安*交巡警大队大队长为副组长,区宣传部、人武部、文体、环保、教育、财政、建设、民政、人事和劳动、卫生、城管、房管、资产经营公司、工商等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培训阶段(3月底前)。一是各街道、各有关主管部门成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明确工作机构,开展宣传发动和教育培训,完成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分别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学习宣讲活动。区安监局做好宣传师资、直管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各街道全面开展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的参训率、知晓率达到目标要求。三是要组织上门送法服务。在企业负责人知悉《*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指导企业负责人签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承诺书”,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和义务,督促企业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分层次、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和学习培训,使全体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分管领导掌握安全生产的法定职责,广大职工熟悉《*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各自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操作规程,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第二阶段:排查整改阶段(4月份-9月份)。一是组织各类企业开展自查自纠。督促企业对照《*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照《工业企业aBC分类监管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标准,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生产作业场所及各类设备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二是坚持典型引路。各街道、各部门都要树立一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示范企业,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推广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做法和经验,全区将适时召开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各街道、各有关主管部门要结合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以危险性较大企业和C类企业为重点,对落实《*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情况组织检查和督查,对检查、督查中发现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或履行责任不到位的,要督促其立即整改,做到检查一家,完善一家,提高一家。

第三阶段:评比验收阶段(10月份-12月份)。10月17日前,各街道要对本行政区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10月30日前,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考评,对活动中涌现的优秀组织单位、示范典型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由*区人民政府安委会统一领导,区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督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要突出高危行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各街道办事处及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要对重点行业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风险保证金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动态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7

单位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性别:

委托人:出生年月:

厂址:家庭住址:

所属区:

根据《上海竟成印刷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上海市劳动局《本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合同类别和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合同履行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为个月(自一九年月日至一九年月日止);乙方必须为甲方服务期限为年(自一九年月日至一九年月日止)。合同期满应即终止,如甲方工作(生产)需要在双方同意的条件下,应即续订合同。

2、无固定期劳动合同自年月日起,直至《暂行规定》中约定的条款发生时自行终止。其中乙方必须为甲方服务期限为年(自一九年月日至一九年月日止)。

二、工作岗位

1.甲方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并参照乙方的工作技能或特长,经考核后择优上岗或安排适当的工作。上岗前应按照《上海竟成印刷厂岗位聘用实施办法》与所在部门签订上岗聘约。上岗聘约为本合同附件。

2.甲方因生产和工作需要或根据乙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情况,可调动乙方的工作部门工作岗位,在征求乙方意见时,如无特殊情况,乙方应以服从为原则。

3.双方有关岗位聘用、解聘等事中项按《上海竟成印刷厂岗位聘用实施办法》和《上海竟成印刷厂职工下岗待聘的暂行规定》办理。

三、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甲方应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为乙方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并根据生产和实际工作需要发给乙方必要的劳防用品和保健营养待遇。同时,对女职工应酌情实行特殊保护。

2.甲方根据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待遇,并提供必要的集体生活设施和娱乐场所。

3.甲方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对职工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进修条件,并进行政治文件学习、安全生产和厂规厂纪教育等。

4.乙方有参加甲方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的权利。

5.乙方上岗后应按照甲方的生产和工作要求,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和操作规程,按质按量地完成各项规定的生产和工作任务,并接受甲方职能部门的有关考核。

6.乙方在合同期内,应树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人翁精神风貌,维护企业声誉,爱护集体财产。

四、劳动报酬

1.甲方实行本企业的内部工资分配形式并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按照岗位的劳动技能高低、工作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优劣情况,确定不同工种的劳动报酬,随着生产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增长情况,逐步提高乙方劳动报酬和有关福利待遇。

2.乙方工资、奖金、浮动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和相应的福利津贴等,仍按甲方现行的规定按月发放。

3.乙方在生产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特殊成绩的,甲方可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或晋级工资。

五、福利待遇和劳动保险

1.在劳动合同期间,乙方仍享受统一规定的有关津贴,物价补贴、计划生育、住房补贴、养老保险、独生子女费以及法定的公休节假日、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甲方规定的职工休假等。

2.在劳动合同期间内,乙方因工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以及家属劳保待遇等仍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3.劳动合同期间,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有关待遇仍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本单位规章制度执行。对乙方的停工医疗期按《上海竟成印刷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暂行规定》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4.被列入下岗待聘范围的人员,其各种待遇按照《上海竟成印刷厂下岗待聘的暂行规定》执行。

5.乙方到达离退休年龄,其离退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执行。

六、劳动纪律

乙方在劳动合同期间内必须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法纪、遵守劳动纪律和甲方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有违纪违章行为,甲方有权按有关厂规厂纪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罚。

七、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即为终止,甲乙双方经协商后可续订劳动合同。

2.合同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如发生特殊情况,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可变更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但必须办理变更手续。

3.职工到达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时,劳动合同自然终止。

4.在劳动合同期间,任何一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除属《上海竟成印刷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中的第十六条第一、二、三、四款之外,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方可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

5.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乙方如属《暂行规定》中第十六条规定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乙方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遇有《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乙方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遇有《暂行规定》第十七条规定之一的,可向甲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8.被解除劳动合同的乙方人员,甲方根据《暂行规定》的有关条款办理有关手续。

八、违约责任

1.在合同期内,甲方除《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九条、乙方除《暂行规定》第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外,均不得解除合同或自行离职,否则应支付违约金500元。

2.甲乙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劳动合同,除遇有特殊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关内容外,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根据其后果和责任大小,给对方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按有关规定或实际情况确定。

3.凡由甲方出资对乙方进行培训、学历学习、进修或分房的人员,其有离职、调动或违约时,均按《上海竟成印刷厂关于职工在服务期内离岗及违约赔偿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九、双方需要约定的有关条款

1.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2.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与国家新颁布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规定执行。甲乙双方需要修订或补充的,可协商修订补充。

3.

4.

十、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

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或企业调解不成三十日内,按规定向虹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本劳动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此合同一式两份。企业和职工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签章):(盖章或签名)

委托代表人(签章):

合同签订日期:合同签订日期:

一九九年月日一九九年月日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8

为了适应新的报送形式和要求,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过广泛征求各地意见和建议,召开了2次全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会议,对《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并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政法司审查后,形成了新的《办法》。

正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统计工作会上强调的,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变化,开展安全生产统计改革已成为各方共识,这需要上下努力推进。要积极转变考核观念,逐步改变以事故考核为关键指标的思路,不断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好地体现预防为主的根本目标以及重点工作的落实过程。各单位要加强事故信息统计分析,提高预测预警能力;要充分认识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大势,提高事故信息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预测性和预警性,更好地把握安全生产规律。

改革核心

2016年1月1日起,改革后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体系正式实施。作为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体系改革的配套措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联网直报系统”也于当日正式上线运行。

此次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改革,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原则上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归口直报,目的是减少中间环节,强化属地责任,提高统计效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类,逐步实现与国际统计指标接轨;二是按照强化工作过程考核、弱化事故绝对指标、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思路,改革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方式;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范围;建设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直报系统。

《办法》重点内容解读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在《办法》的解读中,进一步明确了其中的重点内容。

《办法》明确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原则上由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统计、联网直报。个别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特殊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有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确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通报形式,实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直报。

《办法》明确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按照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类统计生产安全事故。对符合核销条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经过公示、备案后,才能核销。根据《办法》,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办法》指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修正制度,采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核查、修正,并对外公布。

与此前的暂行办法相比,《办法》主要有以下修订:

第一,明确适用范围。强调《办法》不涉及事故报告和事故调查处理,避免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混淆,影响执行。

第二,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直报的统计信息报送形式。为保持与上述《通知》等有关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改革配套文件的一致性,《办法》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原则上实行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直报,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特殊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实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归口直报。

第三,完善了统计工作的要求。将《暂行办法》中“及时、准确依据本办法进行统计”的表述,按照《统计法》第一条的表述修改为“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进行统计”。

第四,将《暂行办法》第四条中生产安全事故分为“法人单位事故”和“非法人单位事故”的统计分类方式移至《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并修改为: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依法登记注册单位事故”和“其他事故”。

第五,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类方式和统计范围。

第六,完善了统计原则。将统计原则修改为“先行填报、调查认定、信息公开、统计核销”;对可以核销情形的语言表述进行了简化。

第七,修改了核销流程。生产安全事故核销延续了《暂行办法》中“同级调查、同级核销”的规定。针对部分基层单位随意核销、不及时备案等情况,核销流程修改为:对符合核销条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经过公示、备案后,才能核销。

第八,增加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进行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督促填报单位及时补充完善或修正已填报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二是及时补报经查实的瞒报、谎报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三是及时排查遗漏、错误或重复填报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

第九,明确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机制的要求和监督检查的权力。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归口直报工作机制的要求,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

第十,明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建立健全统计修正制度,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修正制度,采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核查、修正,并对外公布。

第十一,强调了统计信息和统计的公开。《办法》按照《统计法》二十六条有关要求,明确:定期在本级政府(或部门)网站或相关媒体上公布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和统计资料,接受社会监督。

五部委《通知》重点内容解读

为进一步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由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归口统计和联网直报工作,早在《办法》出台前的6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部、质检总局、民航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归口直报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统计〔2016〕70号)(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通知》重点内容的解读中,突出了9项内容。

第一,《通知》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归口直报的统计工作方式。各有关部门在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报告事故的基础上,即时完成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并由安全监管部门归口统计和联网直报。

第二,明确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主体责任。各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以及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等违法行为。

第三,明确24h内报送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的时限,及伤亡人员变化需补报的时限。

第四,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归口直报,原则上实行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直报的报送原则。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因管辖级别、区域不同,存在跨县级行政区域情况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按要求实行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直报。

第五,明确重点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的报送方式。其中,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农业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县级直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及部分事故由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民航企事业单位实行县级以上统计直报;民航各安全监督管理局实行省级直报。

第六,明确火灾事故统计方式,即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接到公安机关消防部门通报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后,按照事故发生单位在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分类,纳入各行业领域统计。

第七,明确道路运输事故统计范围,即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网络约车、旅游客运、租赁、教练、货运、危化品运输、工程救险、校车,包括企业通勤车在内的其他营运性车辆或其他生产经营性车辆等12类道路运输车辆,在从事相应运输活动中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纳入统计。

第八,明确《通知》下发后,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牵头建立完善本行政区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归口统计制度。要根据各地实际,与有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会商,进一步明确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统计信息通报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具体要求。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9

切实转变执法办案理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执法办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当前经济形势,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在执法办案中依法合理行使职权的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合理行使调查询问和现场检查权

应及时与主管部门或企业领导协调沟通,一)对涉嫌违法企业进行调查取证时。争取支持配合。需要向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管理者调查询问时,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调查询问时机,尽量避免调查询问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当影响。

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二)对有违法嫌疑的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时。同时充分考虑相对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尽力采取更为合理的检查方式,尽量避免现场检查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当干扰。

二、从严审批先行登记保存和查封扣押措施

方可依法批准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对被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证据,三)只有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决定。特别是对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要立即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避免措施不当或解除不及时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并且有证据表明有关财物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的情况下,四)只有在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方可批准使用查封、扣押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原材料、半成品、易腐烂变质物品、时令商品等,不得轻易使用查封、扣押措施。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后,经查明确实与违法行为无关或者不再需要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解除查封、扣押措施,将财物如数返还当事人。避免因措施不当或解除不及时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慎重使用责令暂停销售和冻结帐户、暂停支付措施

特别是季节性商品、易腐烂变质商品、易燃易爆商品,五)对生产企业的产成品、流通企业经营的商品。除有证据表明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商品与违法行为有直接关系外,要慎重使用责令暂停销售的措施。

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对违法事实认定清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六)查处传销案件中。除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以外,要慎重使用提请金融机构暂停支付措施。

四、慎重使用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要慎重使用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措施。确实需要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除逾期年检案件外,七)对违法行为不涉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必须经案件审批机构集体讨论决定,并及时告知相对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保证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五、谨慎使用加处罚款、拍卖财物和申请强制执行措施

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办案机关负责人批准,八)对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安全生产暂行办法篇10

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如何推进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如何解决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定位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地位和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作用,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本文仅就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探讨。一、在《安全生产法》中应明确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目前,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起草实施单独的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法律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法》时机尚不成熟。但《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已近3年,因此在修正或修订《安全生产法》时,应明确提出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尽管《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在《安全生产法》颁布两个月之后才得以颁布实施,因此在《安全生产法》中没有明确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条款。

2002年9月,国家人事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对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和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统一规划。”

《暂行规定》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等岗位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不但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技术岗位准入制度开始实施,也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领域人才社会化评价工作开始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设、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满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措施。

在下一步修正或修订《安全生产法》时可考虑补充下列内容:在第十九条中补充:“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工作等岗位,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者委托具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在第二十条中补充:“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或“生产经营单位中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可免于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将《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修订为:“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并对其做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二、起草、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

1.会计、律师、注册建筑师等资格人员的法律依据早在1985年1月21日,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此后,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对《会计法》进行了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又进行了修订,并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是1996年5月15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后颁布实施的。此后,根据2001年12月29日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进行了修正。

我国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首先是从立法做起的。1995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确立了注册建筑师的法律地位,并对注册建筑师的教育、报考、考试、合格及执业等作了明确规定。也就是说,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制度自建立之始,就已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6年7月,建设部又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具体明确了注册建筑师考试资格条件、考试办法及注册建筑师执业及管理办法等。

2.现有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相关政策文件及规章2002年9月,国家人事部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并同时印发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开始启动。

2003年8月,国家人事部和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又出台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确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具体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办法。

2004年5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又以局12号令的形式公布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主要规定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注册管理和执业行为要求等。

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4月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15号)和《关于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厅字[2005]18号),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和注册管理工作又作了补充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