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十篇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十篇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7:04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摘要写作;英语价值

高中英语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英语交流、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及成果备受重视。目前,有研究表明,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摘要写作方法对于高中英语作文数学中的渗透、整合及实践意义的研究上。本文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高中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及摘要写作教学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高中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以及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本文的研究时间是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为期1年,教学共经历两个学期。

1.2方法

将我省市的60所高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将60所高中学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摘要写作方法;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的学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的效果。

1.3评价指标

本文中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以上指标均根据我省市高中生英语作文知识评价标准进行标定。

1.4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摘要写作方法教学;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英语作文的教学效果。具体见下表1:表1.比较两组学校高中生的英语作文教学效果从上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学校经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灵活写作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做铺垫。由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活跃性及难度系数较大,因此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们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仅根据英语书本上的应用课文进行临摹,其英语作业思维仅停留在汉语作业写作的思维上,且二者常被混淆,致使学生对英语作文的掌握不扎实、对英语知识的运用不灵活,且缺乏对英语单词的整合、语法的运用,导致写作思维混乱,因此如何改善高中生对英语作业的掌握程度、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培养其写作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英语作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摘要写作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摘要写作方法是以写作目的、语法、关键词为写作核心,围绕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用所学到的英语单词结合语法串联成句。摘要写作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为分析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数学中的教学效果,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方法及摘要写作教学方法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教学效果。结果得出,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的学生。因此得出结论,摘要写作方法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重大,值得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梁玮.“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讨,2013,9(2):78.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问题;改善方法

1引言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要想学生在高中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上大学,学好语文是必须做到的。同时,语文的学习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体现语文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如何改善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经验,主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2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

2.1没有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从表面上看,就是对汉语的系统化学习,基本上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一种语文学习很容易的错觉,从而在日常学习中掉以轻心。在高中所有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下太多功夫,主要把学习重心放在数理化上,有些语文老师还会主动把课匀出来让给其他科目。虽然老师的初衷是为学生成绩着想的,但造成的结果却是学生对本应该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生字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我们常说,态度决定命运,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纠正过来,语文学习的成效就无法得到明显提高。

2.2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都没有重视这一点,都只是在盲目地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大量地、不断地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根本跟不上多媒体变换的速度,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够高,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产生厌倦学习的思想。除此之外,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现阶段教师没有区别对待语文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2.3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在延用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按照备课从头说到尾,完全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告诉他们哪里是重要内容要划重点,不大会注意学生听课的反应。对于学生而言,这样古板的教学方式普遍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他们学习语文的方式就是将老师布置的任务背一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没有创新精神,无法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4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氛围差

课堂学习氛围差是高中语文教学常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语文的欲望。这里的学习氛围包括了课堂的活跃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目前语文课堂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样往往只有教师以及少部分的同学在认真听讲,其他的学生都不会参与到课堂中来。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认为语文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记笔记,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或者说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学习。

3改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3.1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注重度

学生对语文的注重度不够,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所有课程中,需要加强语文学习的认识,并充分意识到语文学习在我们生常生活中的作用性,从而把学习重心放在语文上。与此同时,要纠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提高语文学习的成效,避免出现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生字知之甚少的尴尬局面。

3.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在选择语文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做好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工作,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计划。这一点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大量的调查,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平时成绩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再来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比如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要求就应该更严格,完成同一项学习计划的时间应该更短;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放宽要求,完成学习计划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地延长,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顺应发展规律,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3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地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换成“学生讲,教师听”,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改变身份,学生自由地选择授课的内容,自己备课寻找上课时需要的资料,然后进行授课,而教师则在台下认真听讲的模式。这样的话学生在寻找各类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获得知识,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再比如积极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给不同的小组,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各个小组进行比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性以及思维性。

3.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现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看成由于学生缺少语文学习兴趣而造成的,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讲一些关于语文的小故事,比如说讲曹雪芹平生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可以分角色来进行表演,有人表演周萍,有人表演四凤,有人表演老爷,来真实地讲述发生的故事,这样趣味的学习必定受到欢迎,必定有很好的效果。

4结语

总之,高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教师只有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参与教学改革,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高中语文课堂是求知者的天堂,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宋道东.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J].中国-东盟博览,2011,(10).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3

一、原因浅析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这就决定了初中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初中的考查,尤其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还是以课本为依据,文言文的阅读是从课本上的原文截取的,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养成了很不好的学习习惯,这与高中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相背离;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二、措施浅谈

1.前引后连,自然过渡

由初中升入高中,τ谘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应针对入学新生,注意适时调整教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教师、新教材。在教学中前引后连,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

2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容器。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住了所学内容,只能说明有一定基础,往往不能灵活运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只有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度、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什么书籍都应有所涉猎。高中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特别是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高中生课程紧,时间紧,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部头的名著,老师可以推荐品位高,篇幅又不长的文章给学生,如余秋雨、余杰的文章,如《读者》、《青年文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鼓励学生主动的写作,学生中好的习作要在班内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及时总结,调整学法。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4

【关键词】高考语法教学中学语文

一目前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艰难处境

1新课标指导意见朦胧,旧传统照考不误,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新课标关于语法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实际考试情况、教学情况相左的沉疴已久。《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其中虽然列出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在附录的最后也列出了一个模糊的语法教学内容,但对于此项内容的评价体系则明确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种一方面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又不列入考评的上下不一致的提法,实是让所有一线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

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七大必修和选修板块中只有"语言文字应用"板块与语法教育有关,而且仅仅是作为选修科目存在的,唯有在附录中提出"可以设置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普通话与方言等方面的专题,阅读相关论著,了解基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例如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对说普通话时出现的一些错误能够识别并学会纠正"。同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也无具体要求,只是在教材附录三给了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众所周知,自上一世纪90年代起至今,语法教学就经历了一个由注重到淡化,由淡化到消失的过程,而中高考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却从未和语法脱节过。以2007年高考广东卷为例,该试题直接牵涉到语法知识的有第一大题第3小题词义辨析题、第4小题病句题;文言文阅读第6小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第9小题文言断句翻译题;第23小题筛选信息压缩内容。粗略算来,直接涉及语法知识的题目已有24分之多,更不要说间接涉及到的题目!2011年全国卷第3题和第18题的语病分析和修改,第4题的语言连贯,第11题文言文翻译,第19题的长短句变换,第20题的仿写,直接涉及语法的分值共28分。其他各省市的试题均属类似情况,只是分值大小和题型有所区别。

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赏析课文也是离不开语法知识作为基础的。如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有一句"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它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荷塘四周,长着许多蓊蓊郁郁的树"。现在,朱自清把这个充当定语的"蓊蓊郁郁"一词挪至句末,就变成了一个后置定语,这一后置较之正常语序更加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静。还有,对于一些长而难懂的句子,则更需要借助语法才能讲清楚给学生。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是个单句,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作者通过这一单句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文言文句式的翻译,其涉及的语法知识那就更多了,单是那些词语的活用,就足可以使所有的师生痛恨自身语法知识的稀缺了。

如此重要的语法知识,在上一世纪"难学难教"的批斗声中走向了隐退,但是,在这种隐退中它简直是个幽灵,常常在考试中诡异地出现,让师生痛苦不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勇敢地面对它,重新认识它,探讨摸索其教学的"精要好懂"的规律,让学生掌握它呢?

2中学语法教材本身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摆在面前的事实是教材中初中语法知识稀少无效,高中语法知识完全空白。教师想讲授,教纲无要求,教材无资料。再着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原来其中的语法知识极其简要,而且和写作知识交替安排在初中三年的六册书中。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语法和写作的联系,但却打破了语法知识的系统性。如果语法教学仅仅局限在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有意识地使每册书中的内容连贯起来,学生就很难系统地掌握语法这种工具,也很难从语法的角度来认识纷繁的语言现象,自然更谈不到用语法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和改正病句了。再加上普通中学往往地处偏僻,资料奇缺,学校经费有限,学生因难学情绪而拒交资料费,教师想补充语法材料,无论是购买和印刷资料,都会遇上很大阻力,只能是遇见则讲,毫无系统和章节。如此教学,学生如何知道什么叫语法?

3教师自身语法功底薄弱。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学历与实际素质不符合。我所在的学校,担任初高中语文教学的30个老师,仅有4人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半数人为大专,余者为中师毕业。2005年以后进来的本科毕业生,其实际水平还不及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大专生。如此学历结构显然是无法适应教学的。另一方面,中国语文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轻视语法教育,所以受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知识极度匮乏。既然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觉得自己无法弄懂语法问题,语法教学不就让他们更头痛了吗?更何况是教学生呢。

二关于语法教学的建议

1重新审定课标,端正语法教学认识。

只有大方向对了,理论正确了,相关的措施才会跟上来。为此我们呼吁重视并提高语法教学地位。提高语法教学地位,并不是说超过语文教育人文性,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语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所占比例,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是有必要的。从教材的编排入手,加大语法知识量。

2对教师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培训。

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语法知识薄弱这一点,高校应当加强高等教育师范院校中文类专业建设与改革,培养并输送合格中学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类专业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以便确保高师生毕业跨入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做教师时就具有较强的语文素质。只有这样,高师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语法知识在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进而认真学习与钻研语法知识,指导中小学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正确地说话和写作。

3明确中学语文教材语法内容和考试评价中的语法要求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难的是由于语法知识的涉及面很多,存在争议的也很多,而考试的面也很广,故教起来没方向,考起来没范围,全凭自己跟着考题跑,今年考虚词,就拼命讲虚词,明年考不考心中是没数的。所以,我们建议教材和考纲都能明确中学语文的语法内容和范围,比如初中分年级掌握汉字的六种构字法、词语的分类、短语的六种构成方式、单句的六种成分、复句的八种类型,高中则进一步指导学生对复杂单句的成分的构成和倒置的进行分析、对多重复句进行划分和理解,考纲并作出同步的考试要求。我们认为,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当前还是不可忽视的,中学语法教学还是需要在它的指挥下才能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重新进入师生的视野,重新纳入中学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

三高考视角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其实无论如何改革,语法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时时伴随在语文教学左右的,它不会因为什么难学就退出它应有的位置,也不会因为人们的任何舆论而改变它内涵的深浅。只要一个人要说话,要写字,要思考,他就必然涉及到语法。基于这个认识,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无论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如何变化,无论考试大纲是否明确要考语法,他都应该做到心有语法,教有语法。以下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谈谈高中语法教学的几个关键点。

1随机教学,见缝插针

中学语文的语法教学,必须坚持随机教学。所谓随机教学,就是紧密结合作品(包括课内外)的讲解,或作文、练习的评讲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知识教学,并注重综合运用

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法基础知识,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听说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养成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良好习惯,培养识别语句正误的能力,注意语言规范要求。(参考洪琛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

如我们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下面一段话给学生指出句式选择的重要作用。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祥林嫂》)

这一段话是鲁迅对祥林嫂的描写,在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能否改写为内容与之相当的包含一个长定语的单句即:"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为什么?

(2)"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能否改写为内容与之相当的包含一个长定语的单句即:"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

我们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主题,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另一方面,结合课文给学生讲解句式选择的问题,如"复句和单句的区别在哪里?"、"如何选择句式?"、"怎样把复句形式(几个分句)变为单句形式"等等,这样对学生在句式的选择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一点也不觉得语法的乏味,他们真正学到了必要的语言知识,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考耿淑荣卢伟:浅论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2变枯燥为活泼,变抽象为形象。

语法知识比较抽象,所以不能孤立地教,呆板地教,要力求教活。首先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如讲名词的特点,教师先列出"三个脑袋、八条腿、四根尾巴、七张嘴"等词语,引导学生悟出名词是受数量词修饰的。讲动词的时候,教师在黑板上写"老师()馒头",引导学生在括号中填入不同的词语,如"啃、买、做……"加深了对动词的理解。

其次是要采用多样的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认识。

(1)图表法讲清楚词语的性质和搭配

我们需要学生理解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概念,如果学生暂时不懂,需要他们掌握几个固定的词语代表,方便他们为以后所遇到的词语进行判断。

这个表格,清楚地显示了动词、名词和形容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就可以区别出来。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比较好使,也比较好记。其他的词性,则较之这三类容易得多了,本文不做详细叙述。

同样,图表法也可以讲清楚句子语序的正常排列顺序,为学生扫清理解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宾语等概念上的障碍,为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我也同时采用了传统的"的""地""得"分辨主谓宾定状补的方法,进行了尝试。"的""地""得"在传统语法中是结构助词,通常在句子中不作成分分析,只是起着划分句子成分的标志作用。看以下例子:

出生不久的小山羊/慢慢地/吃着/绿得发亮的小草。

定+名形+动(形+动)+名

名词性动词性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形补短语

名词性

偏正短语

①定语+主语②状语+谓语③定语+宾语

根据以上图表,我引导学生理解"的""地""得"这三个词语在句子语法中的作用分别是:"的"前词语做定语,"的"后名词作主语,"地"前词语是状语,"地"后动词作谓语,"得"后词语是补语。当然,这个判断是通常语序下使用的,不是万能的。

(2)对比法讲清楚语序变换后词语的不同功能

①大街上/奔驰着/各种牌号的汽车。

主语谓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说明:主语由方位名词充当

②各种牌号的汽车/奔驰/在大街上。

定语主语中心语谓语补语

说明:补语由介宾短语充当

③奔驰/在大街上的/各种牌号的汽车。

说明:这是一个多重偏正名词性短语。"汽车"是中心语,第一重宾语是"各种牌号",第二重"奔驰在大街上",这个定语由动宾短语充当。

(3)数学公式法讲清楚句子的结构

尽管语文和数学是两门性质不同的学科,但其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在语法分析中,运用数学思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用加法的组合变换方式分析歧义短语。例如:

三个学校的校长三个学校的校长

a+(B+C)(a+B)+C

可理解成a+(B+C)形式和(a+B)+C形式两种不同意义的偏正短语。

②用乘法分配律变短句为长句。

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a+[B1+(B2+B3+B4)]+C

这个单句,宾语中心语"民族(D)"有三个修饰语:"历史悠久(B1)"、"勤劳勇敢(B2)"、"富于创造精神(B3)",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写为:(B1+B2+B3)C。根据乘法的分配率:(B1+B2+B3)C=B1C+B2C+B3C,则这个单句可以变形为"中华民族是一个B1C,B2C,B3C"这样的复句,即"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参考文献

[1]洪琛摆正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位置

[2]李晓宏: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处境与归趋

[3]黄少群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探究

[4]耿淑荣卢伟:浅论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5

【关键词】对比分析法高中英语课堂影响

高中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主课,对学生的高考成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效率的高低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问题。因此,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的老师上课枯燥死板,造成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而对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综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对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对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了小学和初中的幼稚和坦率,但是他们的思维仍然处在很活跃的阶段,想象力比较丰富也比较有创造力。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动机还主要是应对考大学,其次才是英语兴趣的学习。由于我国学习英语缺乏英语大环境的交流学习,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它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强,英语作为交流的一种工具,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英语教学虽然学生成绩很好,但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很低,这是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上课方法及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老师上课不注重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缺乏基本的交流与合作。对比分析法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不仅能提高学生记忆英语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说英语的能力,提高英语口语说的能力和交流能力。英语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它是一门语言,要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才具有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高中英语老师不能只着眼于高考对英语的学习,还应该意识到英语的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学内容。

二、对比分析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汉语和英语的对比分析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汉语学习的影响,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英语为母语的国度,而是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因此,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就要对比汉语和英语的不同之处,最大限度的减少汉语对英语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的影响。英语和汉语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英语属于表音文字,而汉语则大部分属于表意文字,这就是说单看一个英语单词我们根据以前的发音方法可能把它读出来,但是我们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汉语字体则是我们可能根据象形因素猜到它的意思,但是我们不知道读什么,英语和汉语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就决定了它们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低龄学生的外语学习受他母语和本族语言的影响比较小,并且模仿的能力相对较强,高中生已经是接近成年,受汉语影响的程度比较深,这就给高中英语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英语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英语词汇和语义的对比分析

1.词汇的理据性对比。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词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二三类:语音理据、语义理据和形态理据。词的语音理据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的联系上,具有语音理据的词称为拟声词;词的语义理据是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而得到的,词的文字理据表现为词的文字书写形式与词义之间的联系;词的形态理据是指可以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显然,具有形态理据的词都是派生词或复合词,如en+rich(丰富的)=enrich(使丰富),汉语中的儿+子=儿子。

2.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表现出来的聚合关系,使我们有可能区分出不同的词汇语义场,并对两种语言中相应的语义场进行对比。语义场的划分可以从整个词汇的宏观角度来进行,也可以从微观角度来加以研究,如对某一具体的核心语义场中的词项进行分析,找出区分这些词项的语义特征等。宏观分析侧重于词汇的结构,微观分析则侧重于具体词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微观分析中,通常用来进行语言对比的核心语义场有穿戴语义场、颜色场、亲属场、烹调场、视觉场、声音场、家具场等。

(三)对比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英语学习阅读量的提高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的阅读理解也是高考的重要考察项目,因此,英语老师要在课堂上讲解英语阅读的技巧,对于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阅读文章有着不同的阅读方法,适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所以,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文章进行对比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冯现会.对比分析法对高中英语课堂的影响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2):71-71.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法语文教学改革

我国在加入wto后,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从英文资料获取信息的要求日益迫切,中学生掌握部分英语,从英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提高公民的英语素质,适应中学语文教育新形势,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学语文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授课,对中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引导中学生掌握普通英语会话能力,学会查阅部分相关的英文资料,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相关信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使中学语文真正成为学生认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

一、对实施语文双语教学法的意义认识

1.实施双语教学法有助于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现成的课文和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让学生提高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课后阅读英语文献,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使中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采纳。比如教学《巴尔扎克葬词》一课时,通过双语教学,了解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生平,以及他的《驴皮记》、《人间喜剧》等作品,通过外文资料让学生了解他作为著名作家,最终写出91部小说。同时通过英语让学生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作比较,通过广泛查阅英文原始文件,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文体上都是悼词,内容上都表达沉重的悼念之情,从表达方法上,都以议论为主,而又有叙述、抒情完美结合,且都运用了讳饰等的修辞方法。同时也把两篇文章的缺点分别让学生作比较。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感受外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过渡衔接紧密,显示强大的逻辑力量,以便让学生对这类文章就中西方文采和用词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再如,在语文课中采用双语教学法,让学生观看英文版,根据巴尔扎克小说改编的电影《高老头》,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因做粮食承包而发财的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挥金如土,并把高老头赶回寒酸的伏盖公寓,仍然向高老头要钱,同时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和腐朽没落的制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英语电影中感受外国文学中人物细节描写的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2.实施双语教学法有助于中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社会对人才英语综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双语教学正是应这种趋势而出现的,它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促进中学生英语口语、听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双语教学又能让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中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3.实施双语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着眼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而实施双语教学法会让学生感觉上语文课收获大,英语水平提高快,因而课前主动预习,课后积极整理记忆内容,课堂上积极提问,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语文气氛,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层次性,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法的关键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法是一项高要求、高难度的教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要使双语教学法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关键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位双语教学。

2.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输”与“导”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实效性。

3.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的比例和内容。能否合理安排英语教学的比例和内容是双语教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地增加用英语表达的比例,以便让学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并最终达到60%―70%的内容是英文授课。课堂导言、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黑板板书、多媒体展示的部分案例等可用英文表达,而授课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的派生词、专有名词或案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内容,如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成语的解释等,则用中文解释为好,这样不仅可节省时间,使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而且这样教学效果也比英文授课的效果明显。

三、实施语文双语教学法的措施

1.为督促学生学习并检验双语教学法的真实效果,在平时的作业中教师应布置一些用英语表达的习题,并逐步加大练习量。在期中或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可设置20%―25%的英语表达类考题,并可视情况逐步加大英语题型覆盖面,以达到训练和巩固的目的。[1]

2.语文教师授课期间应经常通过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困难所在,以便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方式。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定期总结归纳,一段时间后学生将自觉养成习惯,这对他们将来的学有帮助。

3.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时效性。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在刚开始时可先将20%―30%的内容用英语授课,以后逐步提高到60%―70%;其次在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语文教学是否采用双语教学法,各任课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勉强,更不能用双语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在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英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双语教学法,教师的备课量必然要增加。教师要花费较多时间去主动学习英语、查阅文献资料,教师自身在双语授课的同时,英语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提高了。当然学生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但由于语文周课时一般较多,平均一周10课时左右,学生一般每周只需10小时左右巩固复习就有效果。为了教书育人、适应社会需要,语文教师应克服困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时更新观念,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双语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应有的效用。[2]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语文是与生俱来的学科,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启了对语文学习的启蒙。而想要学好语文,就应该亲近它,甚至热爱它,从心底里接受它的枯燥和博大精深。语文作为母语,对于国人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一个人可以缺乏数理化知识,但是一旦欠缺语文素养便会被人们当做愚蠢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以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语文的兴趣,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架构,从而深识语文,爱上语文,懂得语文。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

语文教育受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无法突破自我,将语文局限在教室之中。而高中生学习语文更是增加了难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堆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课外阅读的积累,这就加大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难度,若在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就容易让学生将语文学死。这也就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迷惑,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也找不到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以至于一直不能在语文学科上突破自己。

二、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

高中语文共有五个板块,分别是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和语言运用。高中生主要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个部分有一定的难度,找不到能够提高的方向和方法。1.文言文阅读。高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以课外传记为主,主要取材于《宋史》《明史》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理清文章的大意,了解传记的主人公所做的每件事情和所说的每一句话。在进行语句翻译时要掌握好基本的文言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猜词能力,知道在一个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谓宾中不能省略的是谓语,而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所以在进行文言阅读时最主要抓的便是动词。而知识上的储备和猜词能力是高中生欠缺的。2.现代文阅读。高中语文的改革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难度,不仅增加了阅读的量还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学生切实的回归到文本当中摘取人物的性格和体会人物的命运。而高中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很难对小说的某些人物进行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在答题时困难重重。3.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最难的一关,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一个部分。因为写作不仅要通顺优美的语句,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限时创作,如若不然,语文的整体成绩就会掉很多。高中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导致在作文时容易缺乏真情实感,而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文章。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的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总是选择对课本内容进行通篇复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字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是事实,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性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轶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等的把握。

课外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学习的重点,那么在学习时便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免在学习时开小差错过了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点多、繁杂,因而很容易就遗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高中生往往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试时却总是失分,这就是因为平时练习不多,记得不扎实,在考试时一紧张就混淆了记忆。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9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为了交流,能够读懂文章。所以阅读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语也不例外。特别是在高考英语科目中阅读理解所占比重最大,考察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考察最全面。无论是平时小考还是高考,英语得高分的考生几乎都在阅读理解这一项上得分较高,正可谓是“得阅读者得天下”。作为高考英语科目中的重头戏阅读理解历来深受广大考生重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决定考生在这一项上得分多少的关键。阅读的确很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在短文里蕴含着丰富的语法知识,这对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很有帮助。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你对语法的兴趣。阅读还可以扩大词汇量。所谓词汇量不是指你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而是知道它怎么用。阅读可以增加你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形成语感。

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总结思索,并参考其他名师的教学成果后,就英语阅读与高考英语科目试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词汇的学习与阅读

英国语言教育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不能传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抛开词汇来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词汇记忆是让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同学通过背词汇表来记单词,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很容易遗忘。难以想象一个单词脱离了实际使用的上下文语境还能够记得牢会使用。为了把英语学好,学生应该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词汇放在语境中学习,反复操练,使其在理解和运用上达到饱满、准确、细腻、融会贯通的程度。“从单词中学单词,死路一条;从句子中学单词,可行之道;从文章中学单词,光明大道。”总之把词汇放到上下文语境中来记忆会让生词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这样词汇的学习会变得更简单,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意能够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熟练掌握,比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效率不知要提高多少倍。

二、语法的学习与阅读

作为老师大家都知道,单靠讲解语法规则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忆,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把语法教学融入到阅读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容易接受。从阅读中领悟语法,再以语法巩固领悟阅读。

学好语法,语感比规则更重要。要养成良好地英语阅读习惯,每次阅读时总会遇到含有某种语法的语句,读的多了,加上多留意词语之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便自然能领悟出相应的语法规则。阅读遇到困惑时,再去翻阅语法书。这时,语法书上的繁杂规则才能刚好派上用场。因为你知道自己要找什么,也知道这些语法规则怎么应用于实际的句子。

一些教师在语法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是显性语法学习法,即是学生直接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的方法,再加上大量的练习。这样的教法既枯燥又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语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而是通过语法教学,给学生提供有用的(useful)、有意义的(meaningful)技能和基本文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不局限于让学生做机械性练习,而是让他们通过阅读优美的短文,有趣的例句归纳总结语法规则,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不断总结学习,学生拓展了自己的语法知识,最终既能熟练的掌握语法规则又能有效地使用语法知识反过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与阅读

书面表达在高考中也占有很高的比重,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不高,我觉得究其原因还是阅读量不够。怎样才能用英语写出好文章呢?除了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一定的词汇、语法外,大量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中文有很多俗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同样,英语也是如此。只有读的多见得广,才能写出精彩的东西。通过大量的阅读,广泛的接触语言材料,一方面我们可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警句、固定表达、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在我们自己的文章中输出;另外一方面,在揣摩作者意图,把握文章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模仿作者谋篇布局、文章衔接、遣词造句等建构篇章的技能。此外,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培养英语思维,只有用英语思考我们的文章才会避免汉语式英语的错误,才能创造出优美地道的英语文章。因此,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读的多才能写出好作文。平时还应让学生每周背一到两篇范文,研究范文的写作模式。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与阅读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既然阅读很重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坚持限时阅读训练,确保一定的阅读量,指导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结合近年高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重点训练学生:

1.提高阅读速度。这要求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来扩大视幅;同时要还要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减少甚至避免回读;少查甚至不查字典;记忆足量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知识。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阅读速度。

2.提高猜测词义的能力。这要求学生注意构词法,平时应掌握一些前缀后缀的构成,通过练习提高猜测词义的能力。

3.善于解读难句。这要求学会找结构关键词,明确主谓语,抓住从句分词等限定修饰成分,理清层次,化整为零从而各个击破;同时注意被省略的成分,代词的指代,和时态语态。

4.把握语篇结构与文脉。要求学生熟悉不同体裁结构特点,学会搜索文章主题,作者主旨,隐含细节等。

5.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学科综合知识等的积累。这要求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和知识涉猎的广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多传递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积少成多,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文意。

我们有句老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相信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语言的学习都少不了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就是靠读来获取信息,只要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在阅读中记单词学语法,最后能够用英语思维进行信息处理,英语学习就会变得更有趣,学生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随英.《读出来的好英语》.

高中语文上高分的方法篇10

高考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对每个学生的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都体现在高考的每一份试卷中。外语考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高考外语考试的方向以及目标、内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狭义上来说是依据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广义上来说是社会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考外语题型发生了质的变化。拿英语来说,高考中出现听力测试,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写作部分增加内容,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全民提高外语水平,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高考对外语的考察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外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高考的外语考察实际上是对中小学外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外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外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外语素质教育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考的需要。

一、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的充分的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他认为交际能力要考虑四个方面:

(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

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以及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以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外语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交际能力是指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语、书面语)和非语言手段(体势语、面部表情等)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与表达两方面。

二、高考试卷考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高考要考察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高考增加听力测试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高考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学习为主要背景,考察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学生认为听力测试题目比较简单(北京地区),总分30,平均可以达到21-25分,甚至更高。原因是学生已具备听力测试题目中要考察的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平时外语教学强调交际法──以听说为主进行外语教学是很重要的。因此,某些地区取消高考听力测试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另外,单项选择试题的考察重点是语境的理解或语境下的语法判断。这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语法考察。换句话说,单项选择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察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meaningthroughthe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加大了阅读的考察,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某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另外2003年北京地区高考考试说明中出现新作文题形──开放式作文。这无疑是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进一步考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展示自身语言的能力和风采。

高考针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察。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而且语言理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达能力更重要,因为:

(1)根据心理语言学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优先于表达能力;

(2)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高考试卷的每个题形都是对交际能力的一个检测。学生完成高考试卷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发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从整个高考试卷的分析来看,有些外语教师进行的外语教学走进了误区──过分强调语法的学习,忽视了语言的理解。高考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理解能力的考察上。对于一个书面语篇(writtentext)的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常常不被认为是语言交际能力掌握的过程。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了交际能力培养的两个缺陷:

1.忽视对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2.忽视对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高考要考察这一能力,而且现代化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另外,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口语交际还有着重要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引起我们外语教师的关注。

综上分析可知,高考外语测试就是要考察语言交际能力。这样,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首先,要了解外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

外语交际能力在其本质和内容上与母语交际能力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其获得的方式、程度、要求等方面。如前所述,一个人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化过程,即一个母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其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比,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则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途径。

(1)从获得方式上讲,一般而言,外语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的。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已经谈过语言知识会发生迁移,同样,由于人类交际手段的相对一致性,交际能力的正迁移是必然会发生的。这就意味着具有良好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此外,如果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

(2)从程度和要求上讲,研究表明,成年外语学习者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其外语交际能力只能达到native-like,其语音、词汇、惯用法等总有某—方面与本族语的特征有差异。另外,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目前,高中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中有两个明显的不足:

(1)缺乏本国语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因为一些教师并不知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应尊重对方的交际习惯,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

(2)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认识,因为一些教师不知道外语的语法结构中有一定的程式。

前者过失在于学生的母语教学;后者过失则在于外语教学。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只能靠自我领悟或模仿。因此学生以学习汉语的方式来学习外语。另外,中国汉语界也缺乏对汉语交际模式的研究。这对外语教学很不利,外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强化其“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这一点,给我们所有中学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这就迫使我们在日常点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渗透和比较。

其次,要把握高考成绩就要分析一下中国语境下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在中国影响很深,如: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这些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改变是不切实际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有一个过程。

(2)汉语的特殊性。汉语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文字系统、书写形式等方面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拼音文字的语言迥然不同。汉语深深地扎根在汉文化这块土地上,其文化传统、思维方式、风俗人情等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着天壤之别。中国人和欧美人如果学同一门西方语言,由于该外语一般都是与欧美人的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语言特征都十分相近,因此学习起来困难要少得多,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要远远多于负迁移。中国人学的外语与母语相比,由于语系不同,差距甚远,学习外语困难要大得多,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也多得多。

(3)语言环境十分贫乏。教师和教材是外语语言的唯一输入源,“语言输入”极其有限。这不仅仅表现在农村,在发达城市也尤为突出。

(4)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我国绝大多数普通中学的班级过大,条件简陋;教育投入不足,基本的语言实验设备、图书音响资料得不到保证。这些都制约了新的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

(5)师资力量不足。现有外语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自己的外语交际能力尚不足以展开交际教法。有不少教师仍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目的,这可能是制约着新的教学理论和思想贯彻实施的瓶颈。

(6)学生学习方式不同。我国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与西方学生相比在个性表现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的学生强调个性,课堂上无拘无束,敢于向教师提问题。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深受其他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于小学、中学班级的课程教学方式,上课留心听,认真记笔记。对民主、平等讨论不习惯,对课本内容提出质疑更为少见。

以上这些问题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制约作用,影响到了语言学习的本身,自然在新形式的语言的测试中也要受到影响。

怎样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外语教学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四、结论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高考英语成绩,核心问题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言教学核心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指简单的口语会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交际能力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及对交际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决定了提高交际能力的难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纯英语教学的问题,它涉及到母语教学以及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年龄、动机、认识水平、学习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语交际能力,母语交际能力也应倍受关注。应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科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2.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a].pridejb,homles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3.littlewoodw.foreig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4.束定芳,当前sla研究和外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