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十篇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十篇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3:47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1

在信息时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都有赖于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内部的人员、工作等整合成为一种系统化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战略作用,提高自身生产率,加强与外界的协同和合作,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现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这包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性问题,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研究的就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则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大竞争优势的问题,二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意义。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决策水平以及经营效益。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对象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实际上与美国著名的信息资源管理学家、iRm理论奠基人霍顿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的“3e”目标――高效、实效和经济,是一致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信息技术,但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问题,它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改变,这实际上是企业内部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有正确的变革导向,即为整个变革过程制定计划,通过变革导向和领导方式、全员参与等变革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绩效和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通过不同的管理视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企业相关业务的高效运作,这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研发、生产、销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决策、制度、技能、绩效等企业目标与组织的管理,企业入口、电子商务、web服务等企业间协作。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又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五方面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1]。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内容框架

1)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

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能够对企业信息化工作涉及到问题给出参考框架,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框架主要包括战略性管理、需求管理、规划过程管理、实施过程管理、运行维护过程管理、业务运作管理和支持性管理等内容。其中,战略性管理是从战略一致性和信息化变革的高度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视图;需求管理是从业务运作的需求出发,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获取和规范业务需求,对企业信息化业务需求进行总结和整理,从而对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制约业务效能提高的瓶颈环节进行分析;规划过程管理要完成对业务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管理则要使信息技术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信息维护过程管理则是要保持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业务运作管理涉及到的主要是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支持性管理则是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

2)基础部分与战略规划。

基础部分指的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化进行明确定位,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工作,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战略规划主要涉及到企业业务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资源战略规划以及战略一致性模型与战略一致性匹配方法等内容,通过有计划性地开展信息化工作,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蓝图,为后续信息化管理工作确立指导原则和控制框架。

3)管理控制与相关技术。

管理控制部分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信息化成果评价等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信息项目选择、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信息系统实施、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增值,以及it服务管理等内容;信息化成果评价主要包括信息主管设置、信息化项目岗位设置、信息化考核和评价办法,以及信息化工作进展评价体系等内容。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使能技术,这是为信息系统构建、运行、管理提供的支持性技术,主要包括集成平台技术、建模技术等,此外还涉及到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等基础技术[2]。

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根据美国管理系统协会设计的企业集成成熟度模型,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设置为五个级别,即无管理、单机级管理、技术系统级管理、it服务级管理和战略一致性管理。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战略一致性管理,该级别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高级别,在此阶段,企业成功的建立了支持企业战略业务目标的企业级以及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使信息化战略规划与业务战略规划保持一致,业务与it技术全面融合,借助有效的it服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能够为企业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方向上的指导[3]。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摘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必须经过四个阶段: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等,而且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市场模式、效率模式等不同的战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我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成本投入,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起到的辅助作用,关键还是需要依靠企业选择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来决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指出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基于信息技术下,采取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的理论和方法。

一、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虽然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企业成长的辅助手段,企业想要正常健康的发展,还需要选择才正确的战略管理。但是企业战略管理如果缺少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则不能再当今社会立足和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和企业战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所以,企业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而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和方法,能够制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大体的框架,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善企业发展的目标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完成多少,以及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如何,都是需要有信息技术帮助的。所以,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虽然借助于信息技术,采取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因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战略平台没有科学的,完美的与信息技术结合,导致虽然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和预计的效果具有一定较大的差距。而我国企业战略信息化的现状就是,没有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建立科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信息技术范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阻碍。但是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又会被其他的企业所赶超,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还不得不使用并不适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技术。所以,想要企业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由繁入简,简化了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对于完成达到企业战略目的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确定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十分的重要。

(二)企业战略管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但是现代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上,都过于以来信息技术,导致失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始终认为只要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但是往往企业会被信息技术所束缚,反而达不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但是不能过以来信息技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也就是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阿狸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分析,达到校正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目的。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拜托对信息技术的以来,但是又可以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发展企业。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源于国外,1938年,管理学家C.i.巴纳德提出的该理论。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本质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分析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研究课题和目标。因为企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所以,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了企业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安排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加快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效力和连接性,这样减少了因为企业各个环节连接不畅通,导致工作效率底下的原因。而且,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企业的运转的连续性,不会简单的分割企业各个环节,而是统一进行管理。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是贯穿于企业管理整个内容部的。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经济学管理论与方法

企业发展想要加快速发和壮大,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经济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因为每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不同,所以除了选择统一的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需要选择具有企业发展特点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选用的是网络经济理论,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析,而且由于网络数据更多的代表民意,所以企业可以根据网络数据的分析,调整企业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并且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首先,使用互联网经济,能够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产品的完善,而是用企业的专业化和产品的模块化,可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更精致的提高。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去掉中间销售环节,直接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基于信息就输选择的企业经济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更好的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发展目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才能在战略管理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这样才能为使用信息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提供帮助。由于信息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庞大性,所以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可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由于这些理论都是交叉在一起,所以,其组成的复杂的特性,让信息技术管理变得更加的不容易,因此,首先需要明白不同理论之间的特性,然后依据不同理论中间的共同特点,建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找到合适的管理办法。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作,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核实的企业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首先,企业重组理论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现代企业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还要求服务质量高,所以企业重组理论就是把消费者认为重要的,和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元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让企业焕然一新,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是组织学习理论,因为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所以企业管理者想要企业健康的发展,更随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才是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采用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技术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但是很多企业过于以来信息技术,没有完善自身的战略管理和方法,所以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反而导致企业的经济下滑。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阐述,找到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10(07):231-218

[2]丁振华.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平台评价与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12):133-134

[3]蔡红.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联研究[D].东华大学,2013(04):146-148

[4]胡霞.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12):133-138

[5]王敬标.企业战略信息化管理[D].安徽农业大学,2010(07):145-148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4

[论文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战略 内容 方法

[论文摘要]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目标及特点阐述到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论述。

一、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

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斯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之说。战略管理会计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及相关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是一种外向型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管理系统。它站在战略的角度上,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旨在帮助企业管理层从长远利益出发,科学地审视、分析企业的经营现状,持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把握各种潜在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据战略管理会计,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从长远利益出发,全方位地制定动态的战略战术,才可避免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成本浪费现象,时时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协助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及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传统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虽然能够使企业讲求核算和加强管理,但是,它不仅没有考虑企业的远景规划,而且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风险。为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性和不顾风险的缺陷,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等的综合表现。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战略规划;(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战略规划;(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战略管理业绩。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2)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3)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4)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5)战略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6)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会计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理论和实践仍处于起步和探讨阶段。目前,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

1.战略规划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首先要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搜集信息,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方案,供高层管理者选择,协助其制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分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和职能战略目标三个层次。

2.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的分析,主要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了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采取适度的投资规模、市场调研、合理的研究开发策略等途径来降低战略成本。

3.战略性经营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应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在经营决策方面应采用长期本量利分析模式。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注重持续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4.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计划的货币数量表现。预算起到计划、协调和控制的作用。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制定当期计划。

5.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

6.风险管理。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风险,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但当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其对风险的管理主要是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方式分散风险。

7.战略性业绩评价。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能有效地引导管理者的行为。它应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如顾客、内部管理和长期绩效)。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基本方法加以保证。这些基本方法主要有:(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2)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3)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4)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指从产品的研制、开发、设计、制造,一直到售后服务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它主要分析质量成本的四个部分,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渗入到我国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具体到会计领域,如何体现企业战略并通过相关工具来实现也提上了新的高度。从战略角度来看,会计与战略管理的结合既是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对内的管理会计中的新兴内容,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当前,战略管理会计对于国内大部分企业还较为陌生,从接受到尝试再到真正实施需要一个发展和过渡阶段,但通过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总结和探索,是当前我国国情下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满足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从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角度来看,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财务人员资源。而从战略管理会计和具有高专业水平和素养的会计人员数量角度来看,大多数会计人员现有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管理会计的需要。当前企业会计人员一般为核算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而对内做出管理分析的传统管理会计数量原本为数不多,结合了战略管理内容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和会计理论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战略管理会计较高的要求与当前会计人员的实际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冲突。表现之一是在培养高等人才的研究型大专院校中,也基本没有开设专门的管理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大多未能开设战略管理会计课程,学生不甚了解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发展情况及其基本的应用范围、方式和方法。

表现之二是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技能之上,还应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劣势、机会与环境、企业结构、行业特点、核心产品等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内容有深入了解。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上,战略管理会计还需要对总体目标和执行计划进行评估和配合,在多种信息和多渠道信息来源下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内容,以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战略管理与会计角度融合的战略管理会计专业评价。特别是要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与预判。

(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资源不足

在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资源需求相对较为成熟的应用环境有明显的不足。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同类成功战略参考、背景环境的信息内容支持、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分析与外部反馈的财务内容分析。

当前,从企业内部角度而言,eRp、oa、CRm及其他办公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贴近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也就是说,从工具、方法和环境上来讲基本上是成熟的,但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企业的财务信息却相对孤立、闭塞,我国大多数企业将企业的经营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及相关资源作为企业机密看待,除非监管机构要求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往往拒绝互联网下的信息、数据和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略管理会计可资利用的数据资源库数据少、内容单一的状况。

因此,从实质上而言,企业的资源共享范围往往局限于集团内部和部分关联企业的小范围之内,和真正的战略管理会计仍然有相当程度的差距,远远达不到战略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量,无法使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有效工具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效性不足

在战略管理会计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在初步发展阶段尚处于初步理论成熟的水平。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上,还没有跟上理论研究的步伐。一是在理论研究后,真正设立了战略管理会计岗位或者职能的企业仍不足,缺少专业应用人才或者来自传统理念的阻碍,认为当前企业发展阶段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等都是造成实际应用较少的重要原因。二是在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初步应用中,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经验,在探索中应对处理能力不足,面对质疑容易退缩,缺乏坚持,也是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职能的企业中应用实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战略管理会计实施问题应对方法

(一)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管理会计人员相对于传统会计人员数量与质量明显不足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对原有财务会计人员的转型,缩小内部管理会计专业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数量的比例,要加强他们对管理会计内容的学习,并向战略管理会计思路上进行引导。首先,对新从业的会计人员注重管理会计知识的强化培训,培养合格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在证书考核上,鼓励会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或Cima(管理会计师)考试,作为对战略管理会计执业人才的补充认可方式。同时,会计主管部门在会计资格考试、执业考试中有意识地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增加战略管理会计考试科目或考核范围。在注册会计师的战略风险管理科目考试内容中,要增加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增强会计人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了解和基础知识应用。再次,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增加战略管理会计教育内容,从会计人员的各个方面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知识。最后,改革大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计划,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或者至少要开设战略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使学生了解战略管理会计发展前沿知识。

(二)重视大数据趋势下的战略管理会计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会计信息化已经基本普及并成为企业记账的主要方式,可以预见,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将成为互联网与会计结合的重要方向。企业结合大数据与自身的发展规划,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通过系统传递和处理信息,结合企业市场定位、战略阶段、优劣势分析、顾客心理等内容,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情况、财务报告及其分析、应收账款项目等构立战略管理会计的处理模型,为企业战略实现提供定量支撑。

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注重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外信息来源资料库的构建,积累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断进行调整,保持动态平衡,使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更为有效。例如,当前建立的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就是跨越并整合了财务及企业的管理数据,并以标准化的数据语言将企业的关键信息指标对内对外提供,使各类不同的信息使用者都能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效性

在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阶段下,应当增加战略管理会计实用性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内容给出分析结果,并形成本企业可资使用的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对于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职能负责人应当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战略管理与会计的融合使用。对于专业能力确实存在不足,或者是涉及情况较为复杂的,企业应当聘请专业战略管理会计人士担任专门职务,力求管理分析内容上的专业性。在考虑聘请专业人士担任专职之外,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辅助和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基本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构立起贴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会计框架。以常州市某企业为例,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研究中,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结合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认定企业在成本方面应当采取低成本战略,利用规模经济效益抢占市场份额。在背景资料下,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可能,在消费者市场上锁定主要客户,以成本动因法对企业定性分析,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探索企业销售战略和发展战略。

四、结语

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中,我国应当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工作发展情况,分阶段、有序地针对不同类别或规模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推广和实施模式。首先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以人才带动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其次通过战略管理会计实用性的提升,建立大数据云会计下的战略管理框架,切实为企业长期稳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6

1.1战略管理会计概述

战略管理会计简称为Sma,是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的新兴会计学分支学科。此会计模式主要以企业整体竞争优势提高为主要目标,对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通过战略新的眼光和观念进行审视;对非数量信息和数量信息、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强调;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考评、执行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地位及发展前景进行真实反映,并通过预警分析系统的构建,使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有效整合得到实现。战略管理会计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战略目标、战略成本管理有效实施、人的价值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发挥、风险管理以及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收集,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方案,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相应的协助,其中企业战略目标主要包括竞争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以及职能战略目标三个方面;通过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和环节加强研究,制定出有效措施使成本得到降低;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也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资产重组;投资组合;并购与联营等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考虑和分析,并在投资管理和经营中采用有效手段使风险分散。另外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密不可分,此管理会计中重要的内容包括绿色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使企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有效融合、和谐发展。

1.2特点

此会计模式不仅关注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同时更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其中主要有社会文化环境、政治形势、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另外对各类比较指标或相对指标的分析和计算尤其关注,其中主要有相对成本、相对市场份额、相对价格以及相对现金流量等。此会计模式对可持续、长期发展战略更为重视。主要从长期竞争地位变化方面对单一期限界限进行突破,更注重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获得和保持长久优势更为关注,远超过眼前短期利益。所以此会计模式所研究的内容不局限于财务业绩这一项财务指示。此会计模式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各类非财务信息。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获得和保持其竞争优势,仅凭借财务业绩无法予以实现,需要通过更多的非财务指标,其中主要包括前瞻性信息、管理部门对经营业绩信息及战略财务信息等的评价分析、经营业绩信息和战略财务信息、竞争对手信息、背景信息五大类,这些非财务指标信息需要通过此会计模式进行提供。此会计模式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会计模式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辅助活动都有所兼顾;对生产制造和其他价值链活动都予以重视;对经营活动范围内的活动以及其他可能的活动同样予以关注,所以,此会计模式不仅具有远瞻性,同时能够对经营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2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2.1促进改革

目前国有企业发展中体制改革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原有制度已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和制约,企业必须通过体系的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体系。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原制度所带来的问题,通过对产权改革进行合理规划,使混合所有制得以实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根据市场情况和导向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制定规范、公正、公开的体制管理模式,使体制化、战略化的会计改革得以实现。

2.2经理人制度构建

国企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便是经理人制度的建立,改革中对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和水平,还需要有专业的操作能力,能够确保企业发展综合实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能够对经理人制度进行有效构建和完善,使企业良好运营环境得到保证,对不利于改革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剔除,同时使会计体系的独立性得以实现。另外对于经理人制度的完善,战略管理会计也会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使其完整性得以保证。

2.3管理体系完善

在国企改革中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其信息化、现代化的特征,对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国企改革持续深入过程中,传统会计模式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对传统会计体系进行改革,并按照战略管理会计的要求,对会计机构进行调整和创新,对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通过会计改革中的成功案例,使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和认知得到提升,在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中充分融入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使会计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得到有效推动。

2.4会计信息化实现

在改革深入的发展进程中,会计信息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企业内外部环境实现有效结合,对企业会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同时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使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落实和保障。通过对国企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分析,以及国企中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状态,并通过互联网模式的合理运用,有效结合管理会计模式,使企业运营和会计信息之间实现有效结合,通过会计信息的共享,使企业改革进程中战略管理会计实现效益最大化。

2.5专业化人才引进

企业改革也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发展,持续深入的改革需要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同时使人才的个人价值充分发挥,使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得以实现。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也需要引进相应的管理人才,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完善,使企业改革持续深入需求得以满足,使改革发展速度加快。

3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3.1受到公有化体制的抑制

目前不少国有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困难,陷入发展困境的局面,比如不少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以及产权不明确等情况,因长期无法有效解决,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制约;另外,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企业决策容易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或者在其他利益的驱动下,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影响,并使其无法顺利实施。这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出现,同时还会对战略管理会计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抑制。

3.2缺乏正确认识

企业相关领导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因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同时企业内部选拔制度对企业领导人员的产生以及人员素质造成一定影响,通常都对领导人员的专业能力、知识全面性以及综合素质等未进行全面考量,造成相关领导人员的工作魄力和战略眼光缺乏。同时对高效、专业、勇于创新的管理队伍也较难予以构建;在相应的奖励机制、考核标准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领导人员的工作业绩无法得到全面综合的评价,也影响了领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便形成缺乏创新、安于现状的心态,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受到影响;另外对于战略管理会计也缺乏相应的正确认识,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

3.3企业环境

不少国有企业不仅存在着员工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同时老龄化问题也依然存在,随着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这部分员工很难在企业中找到相应对口的岗位继续工作,同时因用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在岗位上无法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另外,企业对员工培训也未予以重视,造成员工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在企业决策中缺乏科学性、客观性的指导,造成决策人员预测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良好经营环境的营造。

3.4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以往国有企业会计工作对于日常业务数据处理工作更为重视,对于会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企业经营决策等方面也未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等缺乏了解和掌握,同进相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较为缺乏,因此造成实际应用过程中,战略管理会计无法在企业改革中有效发挥其作用。

4国企改革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持续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会计工作改革至关重要,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会计工作中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使会计制度规范化得以实现,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收集,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战略方案,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相应的协助;通过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和环节加强研究,制定出有效措施使成本得到降低;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考虑和分析,使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分散,使改革进程得到加快,另外根据改革方向,与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市场发展情况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合理、科学的会计体系,使企业改革中战略性的会计条件得到有效保证,使改革环境得以优化。

4.1现代管理会计建设强化

要确保战略管理会计应用在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对企业原有制度进行改变,企业的体制改革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手段进行推进,使企业制度现代化速度得以加快。目前企业发展困境需要通过国资改革予以带动,对外部根本性的改革阻碍进行清除,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引入,使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使企业竞争力和活力增加,整合重组的速度加快,使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得到完善。通过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经济发展,并结合科学分类监管模式,使国有企业改革得到有效推动。对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等方式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股权投资、民间资本吸引等方式使国有企业发展不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企业管理模式应保证公正、公开、透明,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条例,使会计管理制度得到强化,企业改革中持续贯彻落实战略管理会计工作。同时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积极性等进行调动和激发,对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运营环境进行营造,使企业管理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4.2加快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

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以及对新体系新机制进行创新的有效手段。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技能、个人素养、管理才能、创新意识、敬业精神、责任心、事业心以及自信果断地判断力等优秀的个人品质,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通过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能力和个人魅力,对企业高效运营团队进行打造,同时对良好的企业运营环境进行营造,从而对外部因素的干扰能够予以排除,建立科学、独立的战略管理模式,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4.3成功案例借鉴与学习

在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其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往往造成其所需的条件与传统经营模式下企业经营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甚至相差甚远。为了准确、快速地从企业实际经营中找到入手处,需要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将实践与会计理论体系相结合,并建立相应的会计人员及机构的资格制度以及相应的职称考试制度,对会计准则进行拟定,对纳入战略管理会计专门机构的会计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并结合案例研究,使会计管理体系得以完善。相关会计人员通过研究和学习成功案例,对切实可行、科学的会计实施方案进行制定,并在企业经营中对会计理论体系进行应用和推广,使企业可持续经济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4.4信息化建设加强

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内部环境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都是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内容,同时对外部行业环境、宏观环境以及经营环境等通过加强分析,并对企业资源配置、经营环境、行业竞争以及战略决策等进行研究,采用效差评估等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使管理会计理论得以落实和贯彻。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环境,需要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强化进行有效优化。目前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安全、可靠、透明、具有一致性的综合商务平台、信息集成平台的形成,使各种市场供需信息、管理信息、购销信息等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快速获得所需的战略发展有效信息得以实现,同时使经营管理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得到保证。

4.5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

企业的竞争实力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和优秀的运营团队,因此需要加强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管理理论知识的职业化管理人才的引领,使企业运营环境和战略目标得到良好的营造和树立,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进行激发,在实际管理会计应用中,使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实现一致和统一,并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提升。

5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对企业运营环境、人力物力支持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战略管理会计理论还属于应用实践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借鉴成功案例,对经验不断学习和总结,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分析,可有效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和重要性提高认识,在企业改革中积极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进。根据企业的改革实际情况,与战略管理会计相结合,使其在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使改革进程得以完善和推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可靠性、稳定性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荆层层.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J].山西农经,2017,(5):83-83.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竞争。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分析研究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为核心,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的、多元化的信息。所以说,战略管理会计实际上就是把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1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

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应当注重收集竞争者的相关信息,如价格、成本、规模,以及能够决定市场份额等相关信息。

(2)战略管理会计关注挖掘成本降低的机会。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面对竞争对手,着眼全球,尽力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谁拥有了成本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战略管理会计能提供更全面的会计信息。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了包括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更为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这三个有关市场的基本要素,广泛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各个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其相对成本,掌握全局,知己知彼,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相对竞争优势。

(4)战略管理会计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

传统管理会计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企业获得投资报酬方面的作用。实际上,企业相对竞争地位是企业持续稳定盈利的重要因素。

而战略管理会计把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业绩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投资指标。

(5)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整体性和长久发展。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跨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但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运作,减少内部职能的失调和损耗。战略管理会计是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的。

企业应立足长远目标,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资本投资。

战略管理会计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

2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制定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权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最终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公司战略目标主要是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方面的目标;竞争战略目标主要是研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竞争上的目标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确定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目标过程中,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

(2)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传统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共同关注的焦点。战略成本管理主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

(3)经营投资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因此,它在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以战略的眼光提供全局性的、长远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为经营投资战略的决策提供充分的条件。

(4)管理战略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会计更要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年度的员工绩效评价等。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和成本,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

(5)降低战略风险。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着重研究全局、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它必须经常考虑风险因素。

它通过在经营与投资管理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并购与联营等来分散或减少风险。

(6)评价战略业绩。

所谓战略业绩评价,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以促进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评价业绩,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战略业绩评价不仅能改变原有管理会计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将业绩评价由财务指标系统扩展到了非财务指标系统。非财务性业绩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质量评价、交货效率评价、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评价、雇员评价、产品市场占有份额评价、机器运转情况评价等等。

3战略管理会计的操作运用。

(1)作业成本计算法。

作业成本计算法(简称aBC),是根据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等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企业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同时对所有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等。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使企业能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

(2)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以价值链作为分析工具,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价值的关键环节,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价值链分为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两种。横向价值链的内容包括:一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发展、采购、内勤、经营、外勤、营销和服务等。纵向价值链是将整个行业的价值活动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战略活动。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意义如下:首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其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以及顾客连接在一起分析,可以改进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运用和生产方式等。再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指导。

(3)竞争对手分析。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8

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决定着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一切行为与活动刻意追求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企业整体运行的纽带,指导着企业长期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总的来说,现代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价值,即职员安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而做出最佳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如福特公司就提出了“人是力量的源泉”。生产价值,即产品质量、顾客服务、创新以及生产率的高水平,强调顾客至上、开拓和进取。如波音公司提出了“保持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开拓,迎接挑战,迎接风险”。财物价值,表现为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以及股票价格等等。

我国企业之所以管理会计应用乏力,关键在于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至今已有十几年,为什么有的企业成效大,有的收效微,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有的企业领导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价值观念上侧重于自己、所属工作单位及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的发展。

特别注重规范有序、风险最小的管理程序,并不注意激发创意型领导才能。其结果是无法在市场经营环境中迅速进行改革,获得改革的优势,适应市场需要,这种市场环境适应度低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经营业绩状况恶化。在这种企业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也就自然会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水土不服”。企业就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管理会计内容也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是只会搜集不会创造,对管理会计内容大都是囫囵吞枣不能灵活使用,稍遇阻力就往后退,也就难以提高管理会计运用的实效。

应用管理会计来自企业自身的需要,若企业无此动力而强制推行某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管理会计应用来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行为,也可以通过职员之间模仿学习,对职员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是人们通过对经营技术和方法的解释和理性分析发挥导向作用。管理会计在这里塑造的就是最后一种文化,通过技术文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使自己的现代管理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飞跃,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具备现代管理知识,人际之间形成“同心协力共为企业”的关系,最终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

概言之,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市场环境适应程度高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会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硬碰硬的科技含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不仅包括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方面的创新,也包括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管理循环的每一步都需要管理会计密切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目的。从我国企业目前情况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就可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则是编制预算的起点,预算的基础则是对企业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要求及竞争者实力等有关信息的预测;预算的内容包括企业资本预算和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编制预算的过程也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大家共同算账,算自己的目标也算他人的目标,还要把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奖惩的依据。可见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奖惩的过程也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不仅仅强调财物价值也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的集体管理,使人们创新的精神、意识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和谐的、自我控制和积极协调的管理氛围,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就塑造了全体员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二、我国管理会计及运用现状的思考

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就在于利用决策、计划、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完成制定策略、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运用中主要问题有:忽略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需要缺乏考虑,这就无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内部控制方面未真正解决好责任会计中最关键的考评系统和内部价格转移问题,从而使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正是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迫切要求。所以,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效,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研究的重大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课题。研究管理会计运用实效问题,不能认为管理会计方法只要应用就是提高了管理会计运用效果。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但并不是完全一致。当其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何况这些技术方法作用是中性的,其应用得当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若采用不当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我们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宣传上,还应该正视我国现实,把管理会计融合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以战略管理、市场导向动态观念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的根本方向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内容管理,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处内外环境不同时,对管理会计系统功能的要求就有所不同。研究管理会计运用问题,就应该研究现阶段企业在管理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研究如何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可行性方案,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企业目标。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中国企业正处于经营机制转轨的关键时期,面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只有少数企业经理人员确立了市场观念、战略观念,变挑战为机遇走上了战略管理之路,引导企业走上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轨道。但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在主观上重视研究企业战略,制订战略,而客观上总是难以实施战略,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大误区。企业不知道该搜集什么样的信息,怎样搜集信息;企业的战略决策很少利用信息或利用很少的信息;企业误用信息来支持决策。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就没有战略管理,因而研究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就很有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管理会计中渗入企业的战略思想就是战略管理会计。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并分析企业战略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了更多非货币信息提供的需要。比如提品质量、产品供求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等信息,特别注重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强调“相对竞争地位”这一概念,通过这些信息支持来了解企业受到哪些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国应用管理会计就应该把视野从强化内部管理扩展到战略管理领域,重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血脉关系,充分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多种职能,对企业制订卓越的战略和有效实施战略管理方面提供多种信息支持。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职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法。

首先,从范围上看它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去,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时应当结合竞争对手来进行。比如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充分认识其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竞争状况变化,对企业风险要有足够的估计。

其次,从时间上看它超越了单一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有时甚至会牺牲一些眼前的短期利益。当然,短期计划也不容忽视,它构成企业战略实现的基础。知识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冲击着企业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在分权管理下,为了协调各分权单位的利益,防止各个分权单位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采取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就必须严格推行责任会计。这是分权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套预算体制来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使各责任中心能从企业的整体目标出发考虑自己的经营行为。在这里关键的就是要从战略角度和市场的观念来丰富和完善责任中心的考核与激励标准及指标体系,改变过去考核指标单一化、片面化、激励作用不大,甚至误导责任中心片面追求完成指标任务而置企业整体利益于不顾的状况。

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一是对于成本中心又可以分为行政成本中心即公司的职能部门,生产成本中心即各生产分厂。考核与激励的指标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短期考核可以通过可控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对比来进行,对于长期考核则还需要考虑其他指标比如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安全、质量、能源消耗、污染等等非财务指标,比如可以用产品的等级来反映产品质量,防止责任主体为使责任成本最小而发生偷工减料的行为。二是对于利润中心即公司总部或相对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短期考核可以以董事会下达的按各自中心战略设计计算的利润额为主,而长期考核则还需要考虑其他的一些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地位、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能力、人才结构与培养、职工积极性、技术设备以及承担的公共责任。可以用市场占有率指标来反映责任主体的市场定位的努力程度。三是对于投资中心即公司总部与投资公司,是最高层的责任中心。投资决策者既要对投资报酬率负责,还应参与参股、控股公司的决策,对总体负责。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够使责任会计真正发挥实效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

一、我国管理会计及运用现状的思考

管理会计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就在于利用决策、计划、控制技术来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者完成制定策略、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履行计划和控制公司活动的任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运用中主要问题有:忽略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需要缺乏考虑,这就无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内部控制方面未真正解决好责任会计中最关键的考评系统和内部价格转移问题,从而使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正是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迫切要求。所以,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效,已成为我国企业界和会计界研究的重大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课题。研究管理会计运用实效问题,不能认为管理会计方法只要应用就是提高了管理会计运用效果。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但并不是完全一致。当其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何况这些技术方法作用是中性的,其应用得当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若采用不当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所以,我们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宣传上,还应该正视我国现实,把管理会计融合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二、培植永久性企业文化,切实发挥管理会计作用

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决定着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一切行为与活动刻意追求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企业整体运行的纽带,指导着企业长期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总的来说,现代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价值,即职员安全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而做出最佳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如福特公司就提出了“人是力量的源泉”。生产价值,即产品质量、顾客服务、创新以及生产率的高水平,强调顾客至上、开拓和进取。如波音公司提出了“保持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开拓,迎接挑战,迎接风险”。财物价值,表现为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以及股票价格等等。

我国企业之所以管理会计应用乏力,关键在于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至今已有十几年,为什么有的企业成效大,有的收效微,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有的企业领导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价值观念上侧重于自己、所属工作单位及与之相关的产品(技术)的发展。

特别注重规范有序、风险最小的管理程序,并不注意激发创意型领导才能。其结果是无法在市场经营环境中迅速进行改革,获得改革的优势,适应市场需要,这种市场环境适应度低的企业文化必然使企业经营业绩状况恶化。在这种企业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也就自然会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水土不服”。企业就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管理会计内容也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是只会搜集不会创造,对管理会计内容大都是囫囵吞枣不能灵活使用,稍遇阻力就往后退,也就难以提高管理会计运用的实效。

应用管理会计来自企业自身的需要,若企业无此动力而强制推行某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研究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管理会计应用来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行为,也可以通过职员之间模仿学习,对职员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是人们通过对经营技术和方法的解释和理性分析发挥导向作用。管理会计在这里塑造的就是最后一种文化,通过技术文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使自己的现代管理观念不断得到更新和飞跃,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具备现代管理知识,人际之间形成“同心协力共为企业”的关系,最终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职责。

概言之,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市场环境适应程度高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会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硬碰硬的科技含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智力竞争,不仅包括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方面的创新,也包括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管理循环的每一步都需要管理会计密切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目的。从我国企业目前情况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就可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则是编制预算的起点,预算的基础则是对企业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要求及竞争者实力等有关信息的预测;预算的内容包括企业资本预算和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编制预算的过程也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大家共同算账,算自己的目标也算他人的目标,还要把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考评、奖惩的依据。可见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奖惩的过程也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不仅仅强调财物价值也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的集体管理,使人们创新的精神、意识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和谐的、自我控制和积极协调的管理氛围,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就塑造了全体员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

三、以战略管理、市场导向动态观念丰富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的根本方向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内容管理,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处内外环境不同时,对管理会计系统功能的要求就有所不同。研究管理会计运用问题,就应该研究现阶段企业在管理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研究如何利用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为解决这些问题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可行性方案,从而事半功倍地实现企业目标。

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中国企业正处于经营机制转轨的关键时期,面对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只有少数企业经理人员确立了市场观念、战略观念,变挑战为机遇走上了战略管理之路,引导企业走上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轨道。但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在主观上重视研究企业战略,制订战略,而客观上总是难以实施战略,其根源就在于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大误区。企业不知道该搜集什么样的信息,怎样搜集信息;企业的战略决策很少利用信息或利用很少的信息;企业误用信息来支持决策。这些问题不解决也就没有战略管理,因而研究与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战略管理会计就很有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管理会计中渗入企业的战略思想就是战略管理会计。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并分析企业战略相关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了更多非货币信息提供的需要。比如提品质量、产品供求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程度等等信息,特别注重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强调“相对竞争地位”这一概念,通过这些信息支持来了解企业受到哪些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为此我国应用管理会计就应该把视野从强化内部管理扩展到战略管理领域,重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血脉关系,充分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多种职能,对企业制订卓越的战略和有效实施战略管理方面提供多种信息支持。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职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方法。

首先,从范围上看它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去,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时应当结合竞争对手来进行。比如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充分认识其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竞争状况变化,对企业风险要有足够的估计。

企业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篇10

 

一、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联系

1、战略成本管理是对战术成本管理的功能拓展

每一种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顺应一定时期企业管理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伴随环境的变化向前推进。在以产品营销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适应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需要产生了战术成本管理,并借助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当社会进入以全局性战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战略管理以培育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便应运而生,并借助于企业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成长起来。战略成本管理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创新了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将成本管理提升到长期的战略管理层次。由此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是在目前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对战术成

本管理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战术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2、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相辅相成

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对战术成本管理的完全否定,也不可能取而代之,相反还会进一步促进战术成本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是战术成本管理还是战略成本管理,其基本职能都是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并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战术成本管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是战略成本信息的基础和重要构件,战略成本管理目标需依赖于战术成本管理来实现。如果缺乏战术成本管理的信息资源,战略成本管理便成为“空中楼台”,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时,战略成本管理对战术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战术成本管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们一个是战术,着眼于企业局部的近期目标;一个是战略,着眼于企业整体的长远发展目标。两者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基本一致

成本管理程序是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骤,也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战术成本管理的程序已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成本分析评价),这五个基本步骤的程序图如下所示:

 

成本预测            成本决策            成本计划

业绩评价            成本控制

由于两种成本管理基本职能的相似性,上述程序同样适用于战略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对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预测,企业决策层综合预测成本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做出战略选择的决策;其次,在企业既定的战略下,依据战略成本预测的结果,制定与企业整体战略相适应的战略成本计划,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战略成本控制;最后,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检验战略成本决策的正确性和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以利于企业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该程序的循环往复,将逐步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效。

 

二、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区别

基于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的不同,两者在成本管理的视野、时效、方法手段、信息系统及各环节的工作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1、成本管理的视野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的范畴主要是企业内部整个生产经营环节,它起始于材料供应,终止于产品销售,重点是产品生产。通过对生产经营成本的分析与研究,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其提供的成本信息一般局限于企业内部,很少涉及企业外部环境,管理的视野十分狭隘,管理效果也非常有限。战略成本管理将视野扩展到企业外部,不仅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更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通过与供应商、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寻求采购成本和顾客购货成本的持续降低及市场份额的扩大;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差距,以便调整或改变竞争战略,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成本管理的时效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是针对短期的日常经营所实施的管理,其降低成本的目标是短期的,成本管理行为是短期的,成本分析方法也是短期的,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均只适用于短期成本决策,其假设条件在较长时期是不成立的。战略成本管理则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围绕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维持和提高来实施成本管理,树立长期、全面的战略目标,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企业在强调降低成本的同时,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对竞争地位和竞争力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战略方案取舍的重要依据。如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注重新产品开发等战略方案的实施,虽然会导致眼前的短期成本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企业形成在人才和产品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能增强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此外,战略成本管理还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应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

3、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对成本费用形成过程的指导、规范和约束。如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等常用的成本管理方法,均是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对成本进行规范和约束性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要求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创新,目前主要有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及成本动因分析等新方法。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战略定位分析将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针对特定战略进行功能展开和运用创新,成本动因分析则是对企业既定的成本管理战略的细化,使之得以真正贯彻实施。

4、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适时成本信息的产生与分析利用,提供的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短期的、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财务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要从企业内部、外部市场、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乃至政府等多处搜集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求全面而多样化: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又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信息;既包括货币性的财务成本信息,又包括诸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5、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不同

战术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却大不相同。

①成本预测。战术成本预测测算的是企业未来某种产品的成本水平,预测依据主要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条件,预测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因预测期较短,预测条件相对稳定,预测结果也比较准确。战略成本预测测算的是企业特定战略下的成本水平,需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加以推断,预测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法,因预测期较长,未来环境的多变性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②成本决策。战术成本决策主要是选择能降低企业日常经营成本的最佳管理措施,决策方法主要有差量分析、质量成本分析和最优生产批量分析等,该决策对企业的短期成本行为会产生局部的影响,并且是战略成本决策的保证和具体化。战略成本决策主要是选择对企业竞争地位产生有利影响的最佳管理战略,决策方法主要有竞争优势分析法、竞争性成本结构理论分析法和功能成本分析法等,该决策对企业较长时期的成本行为将产生全面的影响。

③成本计划。战术成本计划主要是围绕生产部门的产品成本编制的,时间跨度较短,计划目标水平的确定比较客观,对成本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约束力较强,有必须实现的强制性要求。战略成本计划覆盖企业整体,有投资成本计划、财务成本计划、管理成本计划等,时间跨度较长,计划数较粗略,并且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其目的是对企业长期成本改善行为指出努力的方向,约束力不是很强。

④成本控制。战术成本控制是从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职能部门或个人的短期成本行为出发,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战略成本控制是从实现成本管理战略目标的全局着眼,建立一个长期的成本动态监控系统,重点是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确保在提高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⑤业绩评价。战术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主要是利用财务报表披露出来的数据资料计算事先设定的财务指标,如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等,以短期成本的降低和升高来判断业绩的优劣,是一套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容易导致管理层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关联,是从成本效应的长期性来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的,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竞争地位高低的非财务指标,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程度等是其业绩评价的主要尺度。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长期的动态管理过程,要求其业绩评价应伴随着战略实施的阶段性工作的完成适时进行。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业绩评价是一套涵括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的全面的业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轲.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