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0:42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1

关键词:化工项目;影响评估;要点

1引言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化工工业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难度较大,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可为化工类项目的决策服务。在此,笔者就着重分析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2.1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总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境可行的前提是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划,总图布置和选址合理。化工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应从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空间布局、市政公用工程(是否符合园区关于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等要求)、环境保护、企业准入等方面论证项目与园区规划的符合性。

化工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还应满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关于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防火间距的要求;环评应给出总图布置优化建议。

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符合性方面,国家层面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另外还需关注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港口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2工程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评预测的基础是准确的工程分析。工艺方案的选择、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参数、清洁生产等是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在于划分化工生产单元,按照化工单元给出发生的反应及工艺类型,各单元原辅材料、资源和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确定产污节点及污染物,运用类比、实测和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定三废产生源强。

工程分析要给出带排污节点的工艺流程图,对于含化学反应的单元应将主要化学反应式一一列出,主要装置操作/反应温度、压力、物质的转化率/冷凝效率、催化剂等工艺参数,要给出主要工艺单元/全厂的物料平衡、水平衡、蒸汽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平衡等。

化工项目还应关注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并给出源强,如开停车、检修及装置泄压排放等。

另外,对于改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还应给出现有工程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污染源及排放强度、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重点关注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以新带老”工程内容,尽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关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化工项目要求选址于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园区公用环保设施是可以或必须依托的;对于改扩建项目,原有工程的公用环保设施有相当部分也是可以依托的;对于依托的可行性,应进行详细论证,主要包括依托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现状处理规模、剩余处理能力;依托工程的处理工艺、边界条件;最好有监测数据支撑依托工程可稳定达标排放等。

关于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化工项目无组织排放涉及装置区、罐区、装卸站等。储罐区无组织排放源强推荐采用《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附录a给出的各类罐型大小呼吸损耗估算公式;装卸站无组织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可参考《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89)估算,再根据装卸产品的物性,估算蒸发损耗量;装置区无组织损耗量无成熟可靠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原料年用量或产品年产量的0.1‰~0.4‰粗略估算,在设计资料非常详细的情况下,可根据静态密封点和动态密封点的数量及其泄漏率标准,根据泄漏经验公式估算无组织损耗。

2.3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点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环节。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比选,给出选定工艺设计处理能力、详细的工艺流程、各单元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及效果等,最好有类比监测数据来支撑其工艺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对于化工装置余热、余压、冷凝水、中水等给出推荐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分区方法及防渗方案,可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首先将厂区划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再将污染区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特殊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结合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污染防治区的防渗结构和防渗要求;涉及地下水敏感区的,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控井,必要时应设置应急抽水井。

对于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要附委托处置协议,处置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化工项目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排放,应设定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应有居民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涉及拆迁安置的,要有拆迁安置方案。

2.4环境风险评价要点

化工石化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可信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环境风险识别,重大危险源和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强和发生概率,风险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及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后果计算可适当弱化。

目前,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

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有关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应结合安全预评价结果进行,但区别于安全预评价,不是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安全预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并不等同于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装置区风险识别、储运工程风险识别(包括厂外运输)、公辅工程风险识别等,重点关注危险物质在线量或储存量大、高温、高压、存在化学反应的生产设施。

有关物质危险性的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应包括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等;主要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物的毒性及其环境保护参数手册》等进行危险物质的物化和毒理数据查询;重点关注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强、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

有关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正确理解功能单元的定义,功能单元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关于这个定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储罐区,我们是以单个储罐作为一个功能单元,还是以整个罐区作为一个功能单元来判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呢?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有关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在风险评价中,一般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即最大可信事故以及后续的源强和后果计算是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而从最大可信事故的定义并不能看出这一点。因此,本文认为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应全面考虑各个风险单元,而不仅仅是重大危险源。另外,导则并没有给出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方法和原则,本文推荐首先根据个人经验筛选一定数量的最大可信事故,然后可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对前面筛选的最大可信事故所在单元进行分级,把级别为一级和二级的单元可能发生的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

有关后果的计算:气象条件可选择静风、小风和区域多年平均风速,稳定度a、D、F级;必须给出半致死浓度(LC50)范围、伤害阈值浓度(iDLH)范围,一般还需给出短时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范围,对于恶臭类气体可给出嗅觉阈值浓度范围。另外,化工项目还应重视危险化学品的交通运输风险。

2.5其它

石化化工建设项目为高耗能行业,且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型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

位于国家重点控制区范围内的新建化工项目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区域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污染物包括So2、nox、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环评报告中应体现削减方案。

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有增加趋势,公众的环境意识有显著提高,化工项目由于其环境敏感性,其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不容忽视,在采取信息公示、发放调查表形式的基础上,必要时开座谈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对于特大型化工项目一般应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对于涉及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要进行专题评价。

3总结

总之,化工类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现今社会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前景下,需要通过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科学评价化工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项目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2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意义重大,目前传承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较少,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旨在传承和发展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有目的性的运用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1红色资源在大学语文中开发与利用的背景

1.1高校重视公共课课程改革

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关注,近年来,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双向义务,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学校在校教师,投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认为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可以顺应高校公共课课程改革热潮,尽大可能的发挥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1.2国家重视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精神是我们无数中华儿女所特有的精神财富,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当代大学生贪图享乐,不愿吃苦的作风日益滋长,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例如现如今很多纪念馆都采用了现代信息手段,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当年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战的战斗场面,能够感同身受,比较容易认可这些精神,从而养成艰苦朴素,踏实求学的传统意识。1.3红色资源是优秀的教育资源红色资源是优秀的大学语文教育资源。第一,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文学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素养,而红色资源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第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含革命传统文化。把红色资源纳入语文课程中,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第三,可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大学语文的课堂组织形式往往是传统的讲授法,红色资源为教师展开各式各样的语文实践课提供保障。例如可带领学生参观位于信阳市的鄂豫皖革命苏区博物馆,让学生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2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大别山区红色资源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应该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首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当地学校老师和学生,来了解目前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利用情况,其次,依据调查数据,客观分析现阶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利用情况,最后分析得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

2.1.1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分析(教师篇)(1)红色调查内容、对象、方法、时间调查内容;教师对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态度;教师使用红色资源的情况调查对象:大别山区大学语文老师20人调查方法:问卷法及访谈法调查时间:2019年2月28日(2)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图2.1语文教师对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态度差异图2.1显示,大别山区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在“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是否有必要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80%的大学语文教师认为有必要,20%的大学语文教师认为有非常必要。2.1.2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分析(学生篇)(1)调查内容、对象、方法、时间调查内容:学生对红色资源的需求态度;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参与意愿调查对象:信阳农林学院在校学生245人调查方法:问卷法及访谈法调查时间:2019年2月28日(2)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图2.2显示,大别山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在“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是否有必要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差异,6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8.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20%的大学生认为不知道是否有必要,7.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发利用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图2.3显示,大别山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在“那你认为你有开发利用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文化的潜力吗”这个的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差异,39.6%的大学生表示有开发潜力,11.8%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开发潜力,35.5%的大学生表示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另外13.1%的大学生表示并不知道是否具备开发潜力。图2.4显示,大别山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在“你喜欢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吗?”这个的问题上的看法存在差异,14.7%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53.5%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还有28.2%的大学生表示具有一点喜欢,另外3.7%的大学生表示并不喜欢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从总体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兴趣参与到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去的。

2.2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題

研究与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地方高校语文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可是却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团队,使得无法从纵向和深入推广此项研究。虽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语文老师觉得有必要或者非常必要研究和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作为高校语文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高校老师力量薄弱,无法将这一想法事实推广,大部分老师无法成为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的主体。大学语文作为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要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虽然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表示对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感兴趣,但是有小部分学生并不想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加之学习大学语文的学生大多数为理科背景,对于人文历史了解甚少,不了解就无法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专业课程花费时间较多,无法系统而深入的完成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研究。从和教师们的访谈中可以看出,课程的实施主体语文教师查阅资料时主要依靠的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可是通过搜集整理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准确,存在无法验证其真假的现象。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让很多老师无法脱离网络世界而组织教学内容与活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还是需要每位教师实实在在的从身边入手,去调查研究才能开发出真实可信的资源。

3大别山区红色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3.1提高教师的地域性红色文化素养

信阳地处河南省最南端,只有四所本科院校,与本省其他兄弟院校虽交往甚密,却也没有地理优势,相对闭塞,导致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造意识薄弱。教师可充分利用一些高校培训交流机会,拓展见识,丰富自身的红色文化底蕴,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周边,了解熟知我们周边的红色文化,提高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3

关键词:陕西社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城市化;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政府各项政策和制度的落实点开始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为将各项职能有效的落到实处,塑造出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技术强、工作能力突出、能够坚决落实各项政策又能切实解决社区居民困难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已经是重中之重。随着这一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一些崛起的西部城市也开始重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培养和管理。

为了满足基层社区单位的需求,更好的发挥社区的各项功能,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2012年陕西省便首次公开招聘2000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以满足当地的社区需求。但是在深入社区工作的过程中,诸多的问题显示出了我国西部地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不足和困境。最为首要的便是必须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陕西省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从定义上来讲,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中从事特定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应掌握一定的职业或专业知识和方法"。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一般是指:"在社区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或者说是从事社区事务的社会工作者。这部分人都是从社会工作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经过专门的资格认证考试并进入社区工作。可见,专业化地社区工作者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接受过社会工作或先关专业的系统化的知识学习;(2)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3)经过专门的资格认证考试,并通过其考试;(4)在社区中从事特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

二、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问题分析

关于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状况分析,必须深入到他们所从属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状况,目前的陕西社区工作队伍主要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问题:

(一)显性问题

1、性别结构失衡

在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当中,往往都是一个社区一般一位男性工作者,多则两、三个,正是因为男性社区工作者是绝对的少数,而恰恰社区工作室的各项难活、杂活都得交给男性来做,但与之相对应的工资报酬却又不高,使得少数的男性工作者也因为付出劳动与所得报酬的不对应,而不愿长期待在社区工作。加之报考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的男性少之又少,社区工作队伍的性别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

2、文化程度差别明显

本次参与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的人员,文化程度基本集中在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可是社区原有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高中生的文化水平,这样,使得一个社区内的工作者队伍出现了文化程度上的分层和人际关系上的分层,不利于新入职社区专职工作者热情的发挥。

3、调整工资福利政策缺失

在首次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2013届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必须具备毕业证和学位证条件的限制,致使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只能以本科生学历报考,即将本科生毕业的学生只能以专科生学历报考的现象,最后的学历分布层存在一定的误差。由于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实行的是差别式待遇,面对即将毕业的、达到更高学历学生和取得资格证书,需要调整工资的工作者,暂无相应的申请程序和申请路径可走,致使工资调整存在漏洞。

(二)隐性问题

1、岗位性质不明确,基本权益无法实现

2012年的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招考是由民政局一手举办,经过公务员性质的考试程序最后招录,可是,社区专职工作者仍然身处尴尬的地位:并非公务员、并非在编人员、并非社区两委会班子人员、并非社区协理人员。正因为岗位性质不明,承诺社区工作者应该享受的工资、"五险一金"待遇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在贯彻执行中难免会打折扣。

2、职责范围不清,专业化程度不强

随着社区成为各项政策制度、服务实施的落脚点和承载体,社区工作承担者越来越多的任务:人口普查、入户调查、文明城市创建、义务打扫卫生。正所谓的居民间所有的"杂事、琐事、闹心事、烦心事"都是找社区来解决,名目繁多的实务,有的社区可以解决,有的社区便无力解决。新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几乎没有全面的接受过社区社区的相关培训,面对繁杂的实务,更是显得无从下手,备感压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更好的塑造出一支具有专业的工作知识、充沛的工作热情、突出的工作能力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为陕西省的基层社区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例如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等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

(一)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定,走职业化、身份化的道路

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规范标准,给社区工作者一个明确的职业身份认定,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四不是"(不是公务员、不是事业编、不是社区两委会成员、不是社区协理人员)的尴尬境地,逐步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编制问题,亦是迫在眉睫。通过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的认定,让社区专职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较高的社会性的清晰道路。

(二)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增强其专业化服务水平

"民间无小事",密切结合主席提出的"群众路线",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必须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基于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较少,我省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知识欠缺的状况,必须在上岗之前,进行统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让工作者宏观的了解社区工作事项,再在日后的社区工作实践中加以巩固、落实和创新。

(三)完善工资调整机制

制定出完善的工资调整机制,使有调整需求的工作者有程序可依,有路径可循。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相应的工资也应越高,自然能够极大的增强社区专职工作者提升自身学历和自身职称的动力,整体性的提高陕西省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素质水平,当然,学历也不仅仅是唯一的参考指标,比如在社区工作的年限,做出的贡献等有可以作为绩效参考指标。

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认真的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陕西省今年是第一次招录社区工作人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认认真真地了解他们的诉求,了解社区问题的关键所在,就一定可以更好地促进陕西省城市基层社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克刚.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激励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中南大学,2010.

[2]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

[3]马吉.社区专职工作者胜任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4

关键词:“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57-03

引言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郑州启动了《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并明确指出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和主线,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走具有中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相关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但主要局限在定性研究[1-7],个别定量研究也局限在一个省[8],整个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三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的文献还未见发表。本文拟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2011年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为基础,试图就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协调与“三化”协调发展测度

(一)协调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协调为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是多个系统或要素保持健康发展的保证[9,10]。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三个具有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层次性的开放系统,三个系统存在多重关联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二)“三化”协调发展测度

“三化”协调发展可以通过计算“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加以测度。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前者用于度量一个城市或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各子系统的协调状况;后者则度量同一发展阶段或同一时期不同城市或区域之间各子系统的协调状况[1]。由协调内涵可知,协调度是一个时间概念,表现为某一状态的值[11]。“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作为度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大系统间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反映出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参照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协调度模型的研究成果,本文用下述公式测度“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

式中,C表示“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i表示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U代表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a表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不难证明,C理论值介于-1.732和1.732之间。当i+U+a>0,则C>0,表明“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C值越大表明“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当i+U+a

二、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采集

利用“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公式对“三化”协调发展进行测度,首先要先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未将泰安市东平县、淮南市凤台县列入研究范围,依据2011年河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五省统计年鉴及30地市统计年鉴,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力求综合反映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构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SpSS19.0软件,分别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级行政单元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要素成分特征值大于1及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原则,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变量信息的前提下,考虑因子的合理解释性问题,各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工业化规模、工业化效率、工业化程度、工业化投入因子,综合实力、人居环境、基础市政、交通出行因子,基础条件、经济水平、电气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因子。

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分别构建新型工业化综合得分函数、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函数、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函数。即:

式中,ix、Ux、ax分别代表第x个城市的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得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得分、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得分,系数为各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30个地市“三化”综合发展指数(见表2)。

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

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明显,根据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的大小,结合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将中原经济区30个地市划分为六种类型:协调型、基本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初级失调型、中级失调型、严重失调型(图1)。

图1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示意图

(一)协调型

包括洛阳、郑州、蚌埠、许昌、聊城5市,协调度系数均在1.50以上。其中洛阳的“三化”协调性最好,协调度系数达到了1.7232,郑州“三化”综合指数均排在第一位,可见郑州在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地位,协调度系数排在第二位,也说明郑州“三化”协调性也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协调。比较而言,蚌埠、许昌、聊城的协调度系数也比较高,但是“三化”综合指数却有不同的特征:蚌埠、许昌的新型工业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排名较为靠前,而新型城镇化指数排名较为靠后,表明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聊城的“三化”综合指数系数均较低,表明聊城“三化”协调属于较低阶段的协调。

(二)基本协调型

包括邯郸和新乡2市,协调度系数分别为1.3873和1.2102。邯郸“三化”综合指数排名均比较靠前,但由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过高,导致“三化”协调性稍差,刚好与许昌、蚌埠相反,表现为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新乡新型城镇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均排在第十位,而新型工业化指数仅排在第十六位,新型工业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从各因子得分情况看,影响新乡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效率因子和工业化投入因子得分较低,均排名第二十位。

(三)濒临失调型

只有一个城市,即焦作,协调度系数大于0但小于1,为0.6600,“三化”濒临失调。焦作是一个依靠煤炭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工业化规模因子得分排在第五位,但是由于以能耗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铝电、化工等重工业为主,所以导致工业化效率因子得分、工业化程度因子得分、工业化投入因子得分均较为靠后,分别排在第二十四、二十七、二十二位,导致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仅仅排在第十八位。同时,由于基础条件因子与电气化水平因子得分较低,导致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较为靠后。

(四)初级失调型

包括三门峡、晋城、南阳、平顶山、淮北、济源、开封、长治、菏泽、信阳、亳州、驻马店、周口、宿州,协调度系数介于0与-1之间,主要分为以下两类: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有三门峡、晋城、平顶山、淮北、济源、长治;新型城镇化晋城落后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晋城的,有南阳、开封、菏泽、信阳、亳州、驻马店、周口、宿州。由此可见,初级失调型地市“三化”的主要矛盾体现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

(五)中级失调型

包括漯河、安阳、邢台、运城4市,协调度系数介于-1与-1.30之间。其中除漯河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工业化进程外,其他三个地市均属于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其中尤为特别的是运城,新型工业化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指数排名均为30个地市倒数第一,其中工业化规模因子、工业化效率因子、农业经济水平因子、农业电气化水平因子全部为倒数第一。

(六)严重失调型

包括阜阳、商丘、鹤壁、濮阳4市,协调度系数均小于-1.30,且“三化”综合指数均小于0,表明“三化”综合发展指数均不及30个地市的平均水平,“三化”严重失调。阜阳的新型城镇化指数排名30个地市倒数第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严重落后于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商丘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分别排名第26和23位,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鹤壁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数分别排名第24和26位,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濮阳“三化”综合指数均排名后20位,协调度系数排名倒数第一。

四、结论与讨论

1.“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三化”协调发展协调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相同的协调度所反映的信息并不一定相同,必须结合新型工业化系统、新型城镇化系统、农业现代化系统的实际状况作出判断。

2.“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是根据结合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计算出来的一个无量纲数值,就某一地区来说,该系数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在多地区的对比中才能体现出定量评价的实际价值。

3.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原经济区的中部的几个城市,即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例如郑州、洛阳“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较高,而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三化”协调发展协调度系数普遍较低,呈现出内高外低的态势。

4.所构建的中原经济区“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资料的可获得性而放弃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只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作了静态评价,不同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J].开放导报,2012,(2):98-101.

[2]薛白站.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2):89-91.

[3]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6):1-4.

[4]闫雷.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9-140.

[5]宋伟.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1,(5):58-62.

[6]喻新安,刘道兴,谷建全.在实践中探索区域科学发展之路——河南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2,(3):1-9.

[7]关黎丽.河南“三化”关系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商界,2010,(9):192-193.

[8]杨迅周,黄剑波,邹涛.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2011,(12):1524-1527.

[9]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14(2):136-142.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5

关键词:苏锡常 外资 民营 制造业 结构

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升级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机构的升级。在苏锡常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内,要深化对外资与民营经济的认识,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比较。而一般情况下,衡量或比较产业结构主要是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进行的。

一、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比较

1.集中度比较

集中度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表征产业结构的指标。制造业集中度的其含义是制造业中处于前若干位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比重。本文中选取前6位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比重来表示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集中度。表1显示了2007年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产出前6位行业的份额以及6行业集中度。

由表1知,苏州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尤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在苏州外商投资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两个行业的产出占整个外资制造业产出的60.16%,苏州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6.86%。苏州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这两个原材料型产业在苏州民营投资行业种占有绝对优势。苏州民营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3.69%。

由表1还可以看出,无锡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苏州类似,无锡外资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有绝对优势。经计算,无锡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7071%,低于苏州约6个百分点。无锡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经计算无锡民营制造业六行业集中度为66.03%。不仅低于苏州民营制造业的6行业集中度,而且还低于本地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

由表1同时可以看出,常州外资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经计算、常州外资制造业六行业集中度为62.42%,低于苏州14个百分点,低于无锡约8个百分点。常州民营制造业排名为前6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经计算常州民营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为69.76%。仅低于苏州,但要高于无锡,同时还要高于本地外资制造业6行业集中度,这个特点是苏州和无锡所不具备的。

2.分工度比较

分工体现的是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这在产业结构评价中也是一个很重的指标。依据克鲁格曼提出的分工指数,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关心三类分工。第一类是地区内部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第二类是地区间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第三类是地区间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第一类分工,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大,为0904,无锡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次之,为0.824,二常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小,只有0.536。这说明,苏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产业间的分工协作比较明显,而常州外资与民营制造业可能是产业内的分工比明显。对于第二类分工,苏州外资与无锡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小,苏州外资与常州外资制造业的分工程度最大。这也说明,在苏州和无锡,外资进入的行业领域是非常相似的,对于第三类分工,苏州民营与无锡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要低于苏州民营与常州民营制造业的分工程度,但都不是很高。这说明,在苏锡常地区,民营制造业的同构程度是很高的。

二、结构高级化水平的比较

制造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工业化,二是高加工度化,三是技术密集化,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对比苏锡常外资与民营制造业的结构。在比较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28个制造业行业按不同标准进行产业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以上是从大类层面进行的划分,因此存在着一定的近似性。对轻工业、重工业的划分主要参考了张军著作中的分类,而且这样的划分与一般统计年鉴中所列出的轻、重工业包含的行业种类有所不同,但差别不是很大。在按原材料工业和加工组装工业进行分类时,并没有把制造业的所有大类产业包括在内,只是挑选了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几种。纺织业对于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对于家具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于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来说,前者都是原材料产业。后者是加工组装工业。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划分主要参考了万晓光、李耀新等人的分类方法。

1.重工业化程度比较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6

abstract:Urbanlandgradingandevaluationisanimportantfoundationandbasicworktostrengthenthenationalmacro-control,improvethelandassetmanagement,establishastandardrealestatemarket,deepeningthereformofthelandusesystem,andcollectthelandtaxes.Firstly,webrieflyintroducethework'soverviewofurbanland-leveladjustmentandbenchmarklandpriceupdatinginChongqing.Combinedwithanewroundofurbanland-leveladjustmentandbenchmarklandpriceupdating,theproblemsofurban-landgradingandevaluationinunderdevelopedareasareanalyzed.andthen,weputforwardspecificmeasuresandrecommendationstopromoteurbanland-leveladjustmentandbenchmarklandpriceupdatinginunderdevelopedareas.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问题与对策

Keywords:underdevelopedareas;urban-landgradingandevaluatio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03-03

0引言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土地资产管理,建立规范地产市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征收土地税费的重要依据与保障。10年来,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的指引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总体而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市场较为发育,国土管理基础工作较好,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成效显著,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相对滞后。为此,本文以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为例,在分析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欠发达地区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具体建议与对策。

1基本概况

自直辖以来,重庆市先后于2000年、2002年、2007年、2009年进行了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2011年又启动了新一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调整更新工作。这几轮都采用分类定级方法完成全市土地级别调整工作,结合国家规程和重庆市实际情况,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按照用地类型分为:商业、住宅、工业等3类。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域范围广,土地质量差异大,土地级别数量也相对较多,2000年土地级别调整,全市商业、住宅、工业用地分别划分了20级别,其中主城区商业、住宅用地为12级、工业用地为8级,并完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及修正体系更新工作。随着重庆市城市建设的发展,主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2002年北碚区纳入到重庆主城区2616平方公里范围内,主城区工业用地级别随之增加至12级,并确定了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2009年,为适应主城区由2616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的需要,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级别分别增加至14级,并进一步补充了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至此,目前重庆市全市城镇土地(商业、住宅和工业)级别为20级,其中主城区14个级别,并建立了相应的基准地价及修正体系。

2主要问题

2.1组织方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优化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技术性强的工作,一般而言,该项工作主要由技术实力较强的高校或科研单位承担完成。但由于重庆市受到现有科教发展水平与政府管理体制的限制,承担过或参与过该项工作的高校或科研单位相对较少,除2000年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由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邱道持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外[1-2],其余几轮调整更新工作大部分是由评估公司完成。评估公司一方面受技术力量的局限,成果质量上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受市场变化影响较大,一旦解体或破产,基础资料与成果的延续性将受到较大影响。在新一轮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调整工作中,特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作为技术指导顾问单位,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进行组织,主城区具体工作由评估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承担。这一轮调整更新工作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组织方式与模式,整合了多方技术力量,其工作模式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量与验证。

2.2工作底图缺失,基础资料不全按照国家规程,城镇土地级别图的工作底图原则上以大比例尺城镇地籍图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城镇总体规划图为参考。目前,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重庆市现有土地类图件(包括土地现状图、土地利用图、土地规划图)格式不统一,autoCaD、mapGiS、mapinfo、Supermap、arcGiS等各类格式图件并存,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软件与平台,特别是重庆市国土与规划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受管理权限的影响,导致土规图和城规图衔接整合困难,包括主城区在内的大部分区县缺乏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底图。2009年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图仍是autoCaD格式,缺乏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严重影响了成果的质量与精度。此外,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涉及调查的内容较多,包括国土、规划、发改、商业、交通、环保、统计等多个部门资料,同时还要进入现场实地踏勘,而在实际外业调查过程中,除主城区及区县县城外,大部分小城镇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水平限制,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资料与基础图件;另一方面部分城镇发展较快地区,随着新区建设,道路不断延伸,商业中心也可能转移,现有资料更新不及时,资料较为陈旧,大多以老城区资料为主,新区资料相对不足[3]。

2.3定级因素考虑不足,级别体系有待建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陆欠发达地区重庆属于典型的山水城市,地势起伏大、跨江桥梁多,因而重庆特有的自然条件特点对城镇土地级别的影响较其他城市相比较大,特别是地形地貌因素对城市布局、规划选址、市政建设、景观设计都有显著影响,受到山丘、桥梁的阻力与阻隔,城市总体呈组团式发展,定级因素的空间衰减比一般城市要快,土地级别空间配置差异明显。目前,重庆市定级因素因子体系中,除遵循国家过程外,尽管在近几轮土地级别调整过程中设定了相关地形因素,赋予了一定权重,但总体而言对地形地貌因素考虑还有所欠缺,没有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建立起符合重庆实际的定级因素因子体系[2,4]。此外,相比东部地区而言,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域幅员辽阔,城乡差异显著,除主城9区外,现辖29个区县。目前国内其它地区土地级别调整工作都是以单一中心城市为工作对象,土地级别分布相应地呈现出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衰减的规律,而重庆市若整个市域范围统一定级,由于城镇间相距甚远,各定级因素影响范围尚不足以辐射过远的距离,假若各个城镇单独定级并自成体系,由于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级差,势必造成评估尺度的不统一,有悖于土地管理的需求[5]。

2.4土地房屋交易形式单一,地价人为因素影响大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内陆地区城乡土地市场尚不健全,发育程度较低,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城镇土地、房屋交易形式单一,主要以楼盘交易案例、土地招拍挂案例居多,土地房屋出租、土地征用等案例较少,而且样点资料中以住宅用途的居多,商业、工业用地的样点较少。同时,由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数城镇商业中心与网点较为集中,导致所获取的地价样点基本集中于城镇中心区域,其他地区样点资料较少,地价样点整体分布不均,缺乏梯度变化;而且,部分样点地价在统计的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和实际不符,异常样点数据较多,造成能够作为基准地价评估的有效样点相对较少,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基准地价与实际不符,一般高于土地市场实际水平。同时,计算出的基准地价还要经过专家论证、意见征询的形式来确定其合理性,然而由于基准地价成果是在一定内涵界定下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人为判断上的偏差[6]。此外,基准地价是区域城镇土地平均价格的反映,基准地价修正体系才是地价评估的重要依据,基准地价修正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其影响因素与权重设置的合理性,都会影响到地价评估的客观性。

3对策建议

3.1优化定级估价工作组织模式鉴于本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调整更新工作模式与实施效果,建议今后在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过程中,应进一步整合政府部门、技术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评估机构等多方技术力量,优化工作组织模式,搭建协同工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合作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成果质量与水平。特别是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开展前期,在局调研项目、科技项目、前期工作项目中设立有关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相关课题研究,重点在山地城镇土地级别因素因子与用地分类、多层次的全市统一城镇土地级别体系、基于城乡统筹的主城区与区县基准地价一体化体系、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吸纳高校科研院所力量联合攻关,以有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研究能力强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成果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实效性。

3.2加大定级估价工作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快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定级估价范围内工作底图的要素信息,增加工作底图要素的精细化程度,以满足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全市调整更新软件不统一的现状,统一规范全市调整更新软件;完善重庆市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数据库标准,形成历史数据库,避免数据重复建设,改变目前土地定级估价数据缺失、数据格式不统一、存放散乱等现状;开发城镇土地级别调整与基准地价更新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精确评估,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查询,保证成果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使用;研发基于webGiS的城镇地价动态监测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城镇地价数据的快速上传、动态更新、快捷查询与智能化服务,在满足政府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地价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3.3建立“大统一,小分散”的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结合重庆市域特点,着力构建以“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重点小城镇-一般城镇”为主的全市统一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即在各区县相对独立定级估价的基础上,加强主城区与区县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的衔接,按照重庆市城镇体系,以主城区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成果为参考与依据,建立全市统一的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体系,并为城乡地价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7]。此外,结合重庆国土和房管合一的实际,探索“多因素综合定级”和“以价定级”[8]的有机结合,即在土地市场较为发育的主城区范围内探索“以价定级”,作为“多因素综合定级”的补充和验证,在土地市场尚不发育的都市区以外范围仍采用“多因素综合定级”的方法确定土地级别。

3.4完善基准地价评估思路与成果应用体系在地价样点的选择上,应力求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保证样点地价能真实反映同级同类土地的区域价格水平。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地价样点的采集范围,划拨、协议出让等土地交易案例较多的样点,可进行相应交易方式修正后进行地价评估;尝试在建立城乡地价一体化体系的基础上,利用集体所有土地(农用地)上的土地房屋交易(流转)样点测算地价时,应进行相应的权利修正,并采用成本逼近法和市场比较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算验证;在交易案例较少的区域,可采用空间模拟或空间插值,辅以实地交易案例验证的方法,进行地价评估;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应有差别地选择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和剩余法进行基准地价评估。此外,为增加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逐步开展区段价、路线价和标定地价的评估工作,丰富完善基准地价的应用范围,增加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处理、部分特殊用地的应用说明,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基准地价修正体系,出台详尽的成果应用说明,以满足地价管理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邱道持,廖和平,印文.重庆市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4):444-447.

[2]刘明皓,邱道持,汪红群.山城土地定级地形因素评价方法探讨——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6(3):309-313.

[3]徐慧,刘正,徐朱.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问题研究——以武进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为例[J].中国土地,2006(10):38-39.

[4]邱道持.合川县城镇土地定级方法论特征浅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8(2):186-193.

[5]王建国,殷海燕,董会和等.基于Dem的地形因素在城镇土地定级中的量化——以通化县城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4.

[6]王建国,殷海燕,董会和等.我国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69-73.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7

摘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实施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生产性实训功能,建设“三个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形成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业教育;三个合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她的生命力根植于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因此,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必须突出“区域性”特点,在“服务性和实用性”上做文章。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都要紧贴区域、行业的特色,根据所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及产业特点来设置、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根据区域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把教学完全融入到当地市场与企业中。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整合地方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也只有立足区域经济,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一、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理念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创立的高职院校之一,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高职院校,学院一直坚持依托温州民营经济、服务区域民营企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办学理念,在教育中融入温州人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强化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高职教育理念,并提出了“三个示范”的建设目标:发挥温州民营经济优势,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使学院与民营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成为全国示范;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使学院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成为全国示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生产性实训功能,使学院“三个合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三个示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温州特色:首先,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与温州民营经济的深度融合。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模式”更是享誉海内外。温州拥有发达的轻工业、繁荣的房地产业、活跃的市场经济,建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和中国泵阀之乡等31个“国字号”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30多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因此,要在温州办高职教育,必须依托民营经济这个大背景;要在温州办好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职业教育如何和民营经济相结合的现实难题。其次,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的人文精神。温州之所以能创造民营经济的辉煌,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在于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重商观念、务实精神、开放意识构成的文化基因,以及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的群体性特质。把温州人的精神和区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是高职教育办出温州特色的重要内容。第三,温州高职教育体现了温州人的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突出生产性实训。如何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寻求突破,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二、温州特色高职教育的实践(一)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模式学院以民营经济为依托,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民营企业,通过筑巢引凤、共同经营、优势互补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实现了以“六共”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使学院成为区域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民营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和民营企业高新技术吸收转化基地。在实现与行业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过程中,学院首先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区域产业的特点,学院确立了建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以民营企业岗位(群)为基础的自选式订单培养、“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和“以产带学、以研促学”等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实现校企共育人才;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根据企业需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企业真实生产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过程或职业活动导向式、项目式等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推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合作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融入教材中;对于项目化课程尽可能采用企业真实项目或产品,将课程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融入课程项目教学中,并与企业合作编写项目化特色教材和实训教材。

在创新以民营经济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学院先后成立了20多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200多位社会各行业专家参与委员会工作,其中70%以上是来自企业一线的代表,确保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上充分体现企业的需要,开设的专业或方向都是市场上最急需,最具温州地方支柱产业特色的专业。学院与300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设正泰班、德力西班、奥康班等20多个订单班,与行业协会联办了“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3个二级学院;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约的“预就业”模式、境外合作教育模式等,形成多样化、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格局;启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46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从企业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实训指导师队伍,并将校企合作延伸到校外,与奥康、德力西等企业建立了300多个运行有序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保证毕业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达100%;学院还成立温州家具研发中心、温州模具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重点面向区域支柱产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员工培训,开展横向课题立项研究,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促进学院自身发展,实现校企互惠双赢。(二)完善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教育引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毕业生做到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1.加强创业系统知识教育。学院聘请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建立“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根据温州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特点,结合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优势,编写和选用一批创业指导教材,开展温州人创业观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和创业实务教育。2.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学院通过开设创业文化课程,举办温商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校友交流会,开通“创业教育”网络课堂和创业文化网,开展以“厚德长技”校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传承与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和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的文化精髓,使学生懂创业、能创业。3.完善学生创业实践机制。学院加强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建设,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扩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发展基金。同时,成立大学生创业监督机构,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后续支持机制。目前,学院已经启动2门创业教育教材和网络教育课件编制工作,初步建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内学生创新工作室,举办创业计划书设计、沙盘演练、模拟公司组建等特定情景模拟和角色模拟实践;落实专业支撑强、产业前景好、拥有优秀创业团队的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进行重点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孵化30多家学生创业实体,学生参与省市创业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三)深化“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三个合一”,是指实训基地要体现工学结合,体现生产性,在构成上应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和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有效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教研合一基地,则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职场中实际问题的应变力。围绕工学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三个合一”的要求,学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内涵建设: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努力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化”,即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按照“优势互补、产权明晰”的原则,积极探索以学院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实现基地功能多样化。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将进一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积极推进“两项改革”:一是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以职业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同时开拓校外运行有序的顶岗实习基地,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4]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8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迅猛发展,并取得许多成就。化工工艺是化工生产的重要环节,它是化工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完善化工工艺设计有助于促进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但是基于化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风险因素,导致化工生产过程中频发安全事故[1]。和普通生产事故相比,化工生产事故造成的危害更大、更持久,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也更大。因此,必须加强化工工艺设计中的风险控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化工工艺设计中风险识别及控制现状研究

一般而言,化工工艺设计中的潜在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工作相互配合。一是化工设备的风险识别及控制。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化工设备是基础条件,也是工艺设计前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化工生产原材料多为高腐蚀、易燃、毒性等材料,化工生产各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当前关于化工设备危险识别控制的研究较多,并且智能化危险识别系统已经用于化工设备风险识别及控制,智能化识别控制系统具有直观性特点,可以直观描述和反映设备的风险,智能化识别系统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二是安全防护措施的安全性。识别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不仅需要对基础条件进行鉴别,还需要检验安全防护设施的安全性。主要原因在于化工生产环境与传统生产环境不同,化工生产环境多为高温高压环境,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保护化工生产环境,也对工作人员起到防护作用[3]。目前安全措施防护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志,例如在重点区域贴上标志物,警示工作人员。例如在排水阀、隔离带设备、通风口等区域。三是逆向工程设计风险。逆向工程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该工程已在新产品开发中广泛应用。逆向工程的诸多优点使其在化工工艺设计的多个环节也有许多应用,如设计、仿制和质量分析环节。在生存和发展期,逆向工程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研发时间,提升产品更新速度,还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加快新产品设计开发。但是逆向工程也容易带来生产风险,还能引发法律纠纷,因而安全风险控制也需要重视逆向工程风险控制。四是能源化工工艺设计风险控制。随着技术提升和新能源兴起,能源在化工工艺设计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尤其是能源技术的使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化工工艺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化工工艺生产技术呈多样化趋势发展,也给化工工艺设计增加了风险和挑战。

2.加强化工工艺设计风险防范的策略

基于化工生产的特点,化工工艺设计中必然存在许多潜在风险,风险是指为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情况整个事件造成损失的不安全要件。化工工艺设计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是对化工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设备、操作条件的分析,查明主要设备和操作条件存在潜在风险的类型、原因,剔除有害因素或危险因素,或采取其它措施应对有害因素和危险因素,消除或减少风险的危害,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保证人员、财产安全,保障化工生产顺利进行。

2.1加强化工材料甄别,根据化工材料选择工艺路线

化学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化工材料选择问题,化工工艺设计也需要充分重视化工工艺物料选择问题。鉴别化工工艺物料材性能时,可从物料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反应活性、燃烧和爆炸特性、毒副作用等方面分析,根据以上特性评价化工工艺物料的性能。此外,还需要重视工艺路线选择[4]。工艺路线选择与化工物料的性能有关,因而工艺路线选择时应参考化工工艺物料的特性,以最小化降低危险因素的物质量作为参照标准。

2.2合理设计化学反应装置

化学反应在化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工序可获得所需产物,但是原材料的化学反应过程也存在危险因素,化学反应过程也必然存在安全风险。因此,产品生产期那需要对充分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存在的安全风险,在通过反应器设计和选型过程规避风险,做好充足准备。即考虑化学反应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再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原材料在化学反应程序中产生大量热量,反应器设计及选型过程需要考虑排热和散热问题。基于对安全的考虑,反应器不仅需的具备一定的强度,预防爆裂,还需要具备高度密封性,预防有害物质泄漏,防止发生中毒问题。对于高压密封结构设备,需要设置利压力释放装置,保障设备安全。

2.3完善管道阀门设计

化工生产过程工艺存在各类管道和阀门,化工生产环节形成大量易燃、易爆、高腐蚀性和毒性等特殊物质,这些物质对管道及阀门的质量和性能有更高要求。因而管道及阀门问题也是风险高发区域,设计过程也需要重视管道及阀门设计。管道及阀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化工生产产物的特性科学设计,如根据化学生产产物的特性,从管道材质、布设方式、环境振动、应力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预判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再进行针对性改进设计。数据管道在生产工艺中的操作条件、介质性质和工艺要求[5]。如若管道运输易燃物料,管道设计尽量采用直线设计,避免管道拐弯,或使用内壁光滑、曲径大的弯头。对于架空敷设管道,必须做好接地设计。阀门是调节介质流量或压力物质,阀门调节能力与介质流量、压力的匹配程度与否也容易引发安全施工。因此,阀门设计也需要参照管道设计方法,根据介质流量、压力特点合理设计阀门。

2.4完善园区整体规划,加强现代化管理

化工工艺设计的风险因素不仅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因而也需要从管理层面入手,通过强化管理规避风险。园区规划是影响化工工艺设计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化工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及监督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园区整体规划设计缺少有效的监督及危机管理制度、系统,及时部分化工园区整体规划存在监督和危机管理机制,监督及危机管理机制之间缺少联系性,无法形成统一整体。因此,园区整体规划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监督和危机管理系统,创造完整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区域标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组织和企业为主体的管理系统。建立可视化的安全生产整体解决方案,提升解决方案的网络化水平,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形成三维的安全试生产系统,提升化学工业现代化管理水平[6]。

3.结语

总而言之,化工工艺设计作为护化工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化工工艺设计过程必须重视风险因素识别及工资,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分析肯化工工艺设计风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及缺陷,保证技术路线的安全性,才能控制并预防安全事故,保证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芮国芬.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解除途径探索[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1:40-41+99.

[2]应讷江.化工工艺设计风险的防范策略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6:271.

[3]王景.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策略[J].化工管理,2016,16:124.

[4]赵英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判断及对策分析[J].山东化工,2014,02:129+135.

[5]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识别与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5:176-177.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9

关键词:归纳演绎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模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理。如何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和原理呢?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堂逐渐应用了“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归纳与演绎

何为归纳?何为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具体而言,归纳是从个别性案例抽象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列举事实,再总结规律,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而演绎则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即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简而言之,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演绎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归纳是通过对个别现象的研究,把握个性中的共性,以个别的、表面化的经验中抽象出原理;而演绎所依据的前提则是由归纳得出的一般性原理,然后根据具体的情景推导出特殊结论。

2.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生在这一时期,心理、生理逐渐走向成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论思维的转化阶段,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的阶段,抽象概括能力大有提高,思维更加敏捷,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产生的新想法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迁移能力较强。如何在教学中既能发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宗旨,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生活现象,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益处。

3.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

从上面的探讨中可以发现,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当前的课程理念。

“先归纳”——从学生所了解的事例出发,构建教学情境,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有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将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后演绎”——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之后,再进行必要的演绎,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从而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学识与主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4.案例——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为例

教材以“美国东北匹兹堡及其周围区域的发展状况”为例,阐述了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

材料一: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材料二: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材料三:近半个世纪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材料四:严酷的现实迫使匹兹堡从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向多样化的经济结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城已经成功地完成经济转轨,从低谷走向新的繁荣。在匹兹堡新的经济结构中,高科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该城历史上就有一定的科技基础。1886年,电气发明家威斯汀豪斯(1846—1914)在这里创办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又译西屋电气公司)。早在1920年,匹兹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使广大听众第一次感受到这一现代传播媒介的无穷益处。1957年,该城郊区建成美国第一座核电站。今天,匹兹堡集中有150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1.5万人,开发从核反应堆、计算机软硬件到机器人等各种高新技术产品,使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此地还是美国的几大医疗中心之一,装备着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经过治理的匹兹堡,恢复了山清水秀的面貌,遍地绿树芳草。市内空气清洁度和河流水质均已达到政府规定标准。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可以归纳出美国东北部以匹兹堡中心的周围区域的发展过程:初期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快速成长的工业化阶段+衰退阶段再生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具体发展变化表现为:

经济发展水平:低高

区域产业结构:“一、三、二”或“一、二、三”“二、三、一”“三、二、一”

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区域空间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小大小

城市分布:点面(缺少大型中心城市出现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城市密集)

对外开放程度:低高

对外联系方式:稀疏的线状分布密集的交通网络,现代信息网络

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因此,判断一个区域处于哪个阶段就可通过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发展状态这四个方面来探讨。

还可以将这个一般性结论应用于新的案例,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如: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松嫩平原发现了油田。1959年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从1976年开始,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000万吨,直至2002年,大庆油田在每年5000万吨产量上稳产了27个年头。四十多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吨多,接近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庆也由一个矿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现辖4县5区,总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42万,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来以生产原油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给大庆市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石油经济“一柱擎天”;二是体制性矛盾,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三是观念问题,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进行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计划到2010年,初步形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矿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问题:分析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这就是先归纳后演绎,由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教学过程,也是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

5.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局限之处在于,“先归纳”应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对某类地理事物的部分对象经过分析考察后所归纳出来的结论,这样得到的结论是一种不必然的或然性推理,有可能归纳出来的是一般规律,也有可能这种结论不是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当考察的对象较少时,其推理的依据仅限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象时,推导出来的结论有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结论的正确与否就需要从成因上做进一步探索。另外,可以通过考察尽量多的事例或者尽量寻找存在反例的事例,尽可能提高结论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先归纳后演绎”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捷宾.归纳与演绎体验与探究——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逻辑.基础教育参考,2010(05):68-70.

[2]肖仕权.“归纳演绎法”在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教师,2012(27):39.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区别篇10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主要成绩

从2005年8月园林绿化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精品旅游城市,建设绿色××和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我局把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城市建设、市容整治、危房改造、文化遗产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把园林绿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坚持通过规划建绿,拆旧添绿,筑路辟绿,治脏补绿,租地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扩绿增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大手笔绿化、大范围推进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城区零星空地绿化、景观林地建设,建成了白龙苑广场、卿云休憩广场、祥和公园、金甲广场、双石公园、太和广场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以及香格里拉大道、国安路、丽大公路、民航路、象山东路、长水路、国道、东界河路等主干绿色通道,形成了鱼米河、昌洛河、玉泉路沿河沿路等滨河休闲景观绿地。改造和新建金山转台、三家村转台、钟楼转台、束河转台、鑫源转台、地中转台、市政转台等一批大转台。着力进行城区面山整治工程。全民发动开展“一人活一棵树”的义务植树活动。目前,××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452.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9.64%,绿化覆盖率为34.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69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公园、广场为重点,以道路、水系为纽带,以社区绿化为补充的绿化体系;基本形成了城市绿化点、线、面、环布局合理及四季常青、山清水秀、传统美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环境格局。去年4月我区已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城市。

绿化养护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颁布实施《××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成立了城市绿化监察队,为绿化保护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成功实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我局对建设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已达标的项目加盖“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三是贯彻落实“任建、认养、任管”责任制,根据《××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和城市绿化工作“十项制度”,分别与我区辖区所属的各相关单位签订《××市××区市、区、县机关事业单位绿化管护目标责任书》、《××市××区宾馆(酒店)及其他企业绿化管护目标责任书》、《××市××区各乡、街道及片区城市绿化工作责任书》、《××市××区个体工商户门前绿化管护责任书》并及时督促落实。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结合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5月份我局与市建设局、规划局,区委办、区政府办、市政局、四个街道办事处等上级和相关单位征求了意见和建议;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城市园林绿化老专家等有关社会知名人士征求了意见建议;与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征求了意见建议,以及去年区政协对我局的民主评议时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以上不同渠道所获得的宝贵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汇总,加上局班子经认真自查分析,发现班子存在以下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需要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绿化养护管理专项资金,尽快把城市公共绿化养护工作全面推向社会。努力使我局从作业和管理两层工作中脱离出来,重点实施管理层工作。

2、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执法管理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加强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未有移交的新建绿化工程的管理督促工作(如卫生、督促管养、阻止人为破坏等)。

3、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积极联动,把“绿色图章”落到实处。在评审绿化工程过程中,需要从以往的保证绿化面积深入到保证绿化质量、绿化效果上下功夫。

4、需要进一步管理好我区古树名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古树名木分布图,并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名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妥善的处理。

5、采取一定的措施大兴城市园林科研工作。同时做好乡土树种的培育,做好乡土树种培育的中长期规划,科学选择树种,苗圃基地的扶持和建设工作,做好市花和市树的研讨选定工作。

6、需要思考和研究城中村绿化问题,出台切合实际的补救措施为区委区政府做出决策提供参谋,尽力使城中村的绿化与城市绿化整体发展而协调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全民绿化意识淡薄,绿化观念滞后。今天,市区各级全力创建部级园林城市的今天,我区一些部门,单位部门人员却认为城市绿化可有可无,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想方设法玩“绿地率”这条高压线。有的甚至尽量减少把绿地作为获取自己利益的手段,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城市绿化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2007年我局对辖区内的单位和小区进行全面普查,共抽查356个单位,达标率只有25﹪。从这些具体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全民对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2、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全。一方面,由于我区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不足,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关心重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局建局时间不长,各种绿化法律法规在制定和初步试行当中,加上经验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就需要有一段时间来理顺和健全。

3、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投入资金不足,《××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县(区)人民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公共绿化的养护管理并随绿地的增加而逐年增加投入。”但是由于区财政等各种原因,绿化养护资金未能落实;绿化建设资金方面,近几年政府投入了不少的资金,但是,绿化建设方面由于历史的欠账太多,现在所投入得绿化建设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部级园林城市的要求。各种园林绿化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古树名木的管理资金投入到目前还是零。

4、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足。一是我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低,表现在,没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少,工勤人员多;二是由于我局的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性质),一些具有较高文凭和水平的人才不愿来我局,来了也马上就打算走。三是没能为职工创造较好的发展平台,到目前为止,我局干部职工一个也没培养到领导的位置。

5、宣传力度不足。虽然,我们在宣传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让市民了解和认知我们的工作,但是还没达到全民支持绿化工作,还没形成把建设和保护绿化当作是个人责任的程度。故此,还需在宣传上再花功夫,特别是在宣传的形式和方法上应多样化。

6、城市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性,特别是绿化规划不足,绿化历史欠账太多,加上创建园林城市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绿化工作难度大,特别是旧城区和城中村的绿化严重不足问题。

7、城市建设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整体性,导致城建、规划、市政、园林、环卫等各吹各打,各行其事。有利益时,互相争利;有责任时没有人过问,相互推委。要管理好、建设好城市,各职能部门必须形成统一的整体,才能实现或达到共同的目的。“绿色图章”实施以前的绿化工程,市批的单位或小区建设的项目,设计和图纸虽然能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而评审审定,但由于缺乏监管,再加上没一套切实可用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管理机制,实际实施的都达不到评审审定的目标要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培养一支独立的、专业的、高水平的绿化管理队伍已成为我局当务之急。我局拟定,一是要结合每年组织开展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坚持每周星期一的学习日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局内部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三是要培养一批园林技术骨干人员,选送一部分的职工到先进地区进行学习培训,不断培养园林绿化技术骨干。四是要积极引进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专家来我区指导工作,为我区园林事业引才进宝。五是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采用教师授课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让执法人员深入学习并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做到胸中有法,依法护绿,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执法水平。

2、要进一步广泛宣传,让全民参与绿化的意识深入人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报刊、广播、广告牌的设立等宣传方式,结合创建部级园林城市,大张旗鼓地宣传植树绿化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我区形象和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起“爱绿、养绿、护绿”意识,并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绿化工作中来。

3、要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的管理。今年年初,根据区政府有关排除大树和古树名木安全隐患的文件精神,我局指定专人负责对我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普查,对树种、位置、名称、树龄、树高、冠幅、级别等相关属性逐一的调查,建档立卡,统一挂牌,严格管理,并与管护单位和个人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同时,严格根据区政府《关于同意修剪砍伐存在安全隐患树木的批复》,对我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古树名木和大树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对目前个别古树名木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我局将按法定程序,进一步排除。年初我局已起草《××区古树名木管理办法》<草案>,并上报区政府。今后,我局将严格按照《××区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我区古树名木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管理。

4、认真抓科研工作。下一步,拓宽渠道,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以培育和研究本土树种和城市绿化管养为主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集中深入的开展有关城市园林绿化的科研工作,为我区绿化建设更加突出地方特色,为我区绿化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并弥补我区对园林绿化科研的空白。另外,我局将广泛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做好市花、市树的确定建言献策。

5、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根据《××市绿化管理办法》和《绿线管理办法》,我局要进一步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和沟通,从而严格做到对新建和改建、扩建项目实行绿化一票否决制和绿化优先制,在审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方案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绿地率指标审批,实现绿化验收与规划验收同时进行;未经市、区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地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各相关单位部门通力协作不予办理一切竣工验收手续包括发放产权证书。由此形成园林主管部门、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有机的联动、统筹结合,逐步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执法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6、积极争取绿化养护资金,进一步将我区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推向市场化、企业化。去年十月份根据区政府的有关安排,把香格里大道绿化养护工作交由三朵园林旅游责任有限公司完成,这是我区公共绿化社会化管养的初次尝试,我局将进一步落实其他公共园林绿化养护专项资金,力争把我区所有公共绿化养护工作推向社会管养。这样,我局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工作。

7、推行划片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为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使我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我局多次组织召开了绿化执法管理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我区园林绿化执法人员,需管护面积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目前,我们按各自工作职责,实行划片管理,分段包干,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认真分析成功经验,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一要健全学习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认真落实,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步入正规化、制度化轨道。二要丰富学习内容。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园林绿化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三要创新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讨论交流与专题辅导、观看录像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干部职工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政治业务培训、参观学习及高层次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四要注重学习效果。每人都要建立学习笔记,结合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撰写体会文章或理论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精学、深学上下功夫,在指导实践上做文章,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建立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集中学习,倡导班子成员挤时间自学,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在自觉性、经常性、实效性上狠下工夫。二是认真贯彻落实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健全理顺各种会议制度,定期及时召开局务会、党总支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克服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着想,多关心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多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遵守廉政承诺,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防范教育,从腐败案例中认真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为普通党员干部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