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经济总结汇报十篇数字经济总结汇报十篇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0:41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1

该报告首次对日益增加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数据证实数字支付如何为支付方与接收方带来直接利益,以及数字支付怎样增强了使用者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报告特别强调,通过摆脱现金支付为主的支付限制,数字支付可以提升妇女的金融独立性,也有助于把妇女与金融主流形式联系起来。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莱奥拉・克拉珀(LeoraKlapper)认为:“数字化支付的好处远远不只是技术带来的便利,尽管发达国家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可降低汇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并能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从而增强金融的包容性,也有利于妇女的金融赋权。”

BetterthanCashalliance和盖茨基金会强调指出,数字化支付与G20各国政府目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各国应该迅速地和有目性地采取行动。这两家机构建议,在2014年11月的G20峰会上,政府应该加紧讨论如何建设更广泛的数字化金融平台,以此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妇女经济参与性,以及拓宽包括转账汇款在内的更便捷的支付渠道的手段。

盖茨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首席经济与政策顾问杰弗里・蓝柏(GeoffreyLamb)认为政府必须率先推动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有证据显示,企业会进行科技创新,而民众也会很快掌握和喜欢上数字化支付方式。但我们需要政府给大家勾画出愿景。建立数字化平台以及提供监管保障,能够把数以万计的被排斥在数字化支付之外的用户拉进现代经济中来。”“政府作为职权部门,应该成为数字化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为其提供必要条件。在企业配合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规范和管理改革等领域带头鼓励发展,推动工资支付和社会福利发放的数字化。”

报告建议政府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数字化支付发展。例如,把政府支付行为数字化,并推广到私营部门;积极动议建立监管体制;推动政企联合建立数字化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利环境;为数字化汇款提供更多便利等。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2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三个明确”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

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3

1978年2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作了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打倒“四人帮”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报告用约1/3的篇幅论述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和“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上述引号中的词汇也是报告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是主要强调布置工作和任务、表达决心和愿望的“要”(“不要”和“要不要”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比如,“要搞马克思主义”、“要彻底改变”、“要加强物价管理”等。“要”总共出现了198次。

1978年是一个既号召“革命”和“斗争”,也强调“发展”和“建设”的年代;也因此,报告主要由表示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两类语汇组成。报告中有许多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污泥浊水、一小撮、倒行逆施、反攻倒算等,此外还有“他们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仇恨,到处煽风点火”等语汇。这些饱含“革命激情”的词汇和语句只出现在这一次人大换届的政府报告中。此后的6个报告不再使用的词汇还包括:敌人、地富反坏、走资派、反动派、叛徒、流氓、法西斯、剥削阶级、阶级斗争、腐朽等。但与此同时,强调“洋为中用”,反对“固步自封”也只有那个年代。

贫下中农、知识青年、人民公社、路线教育、政治运动等也是那时的专用词汇。

备战、备荒;反帝、反修、反霸;兴无灭资;愚公移山等此后不仅从报告中永远消失,也从中国大街小巷的墙壁上日渐淡去。

10年“文革”结束不久的1978年,也成为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春天,学术界、科学家、脑力劳动等词汇出现在报告中;但旋即,它们又销声匿迹。而“知识分子”亮相的次数也是30年间最多的一次。

在约3.1万字的报告中,“农业”一词出现32次(“农业机械”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也是1978年至2008年7次政府换届时提到最多的一次。报告用约1800字来论述“全国动员,大办农业”。在号召“科学种田”的同时,报告也强调:“所有社队,都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克服资本主义自发倾向”。这也是“灌输”在7个报告中唯一出现的一次。

论述“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部分则有约4400字,篇幅之大在7个报告中仅略少于1988年。报告中出现最多的国家名称是“苏联”(14次,另外还有“苏修”等称呼),这主要缘于:它“是最危险的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且“亡我之心不死”,“甚至狂妄地要我们改变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当然,“这完全是白日作梦”。这也是“狂妄”和“白日作梦”等在7个报告中唯一出现的一次。

报告以“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结尾。在这次报告后,“万岁”没有再出现过。

1983 “中国特色”与“振兴中华”

1983年6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按照新宪法选举产生的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个实词是“我们”、“建设”、“经济”、“发展”、“要”,其中“建设”和“经济”比1978年有了大幅增加。而1978年报告的第一实词“要”则锐减6成。大幅下降的还有:“社会主义”由1978年的104次降为39次,“无产阶级”则由37次降到1次。

“改革”、“提高”则有了大幅提升,两个词汇均跨入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实词;其中“改革”1978年仅提到6次,而1983年则达到54次,增加了8倍,这还不包括新出现的“体制改革”等词汇。此外,“企业”也由21次增加到37次(“乡镇企业”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

一个特别的现象是:报告中数字出现的次数比1978年增加了1倍多,而本次报告的篇幅比5年前减少了1/4强,只有约2.3万字。更多借助数字说话是报告的一个明显变化。

报告提及“苏联”的次数大大减少,而“提高警惕”则永远消失。

报告中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革命”的式微,从1978年出现86次(“革命家”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骤降到1983年的3次,这其中还包括“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新说法。1978年报告中“革命”一词是出现第6多的实词,而1983年则沦落至几近600位。

在有千余个1978年使用过的词汇退隐的同时,1983年报告中出现了数量更多的新词汇,比如:拨乱反正、机构改革、经济特区、承包经营、联产承包、引进技术、外汇、关停并转等。

“市场”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起出现,报告也强调绝不能让“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自由泛滥。

报告也首次强调:我们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坚持不懈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人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此相关的新词汇还有:法制观念、法制建设、顾全大局等。

事实上,一些词汇不仅新出现在1983年报告中,而且自此成为报告的必用词汇,比如:中国特色、稳定、发达国家、祖国统一、机构改革、对外开放、不正之风等。

中国体育健儿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时,也使得“振兴中华”的口号传颂于报告、响彻于神州。

“物质文明”首次出现,电视机、洗衣机、家用电器等也随之而来。然而,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耐用消费品”却只出现在1983年的报告中,1978年的报告也许是无暇提及,而此后的5个报告可能是不屑提及。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也只被1983年的报告顾及。这类只出现在1983年报告中的词汇共约700个,其中与违法犯罪相关的词汇包括:凶杀、强奸、盗窃(“贪污盗窃”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抢劫、劫机、铤而走险等。这些词汇出现在报告后不久,中国就开始了第一次“严打”。

1988 “改革”与“初级阶段”

1988年3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务院代总理李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首次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比1983年增加了一倍多(“发展中”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并在此后的4个报告中一直稳居首位。在这个约3万字的报告中,一个更大的变化是“改革”的崛起,共出现121次(“体制改革”等被当作单独词汇另计),是1983年的2.24倍,1978年的20倍,一跃成为使用频率第5高的实词;也是7个报告中出现最多的一次,“改革”在1988年达到了顶峰。

“企业改革”也首次出现,报告指出: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当前改革的关键是根据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与此相关的新词汇还有:招标、承包、股份制、合同制、产权、分流、分税制、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租赁等。

个体经济、房地产、集资、债券等也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强调对外开放的年代,外贸、外商、外向型、外资、投资环境、留学生、海关等词汇也应运而生,而被用来衡量涉外经济成效的“美元”一词也开始频频出现。

公务员、审计、政企分开等则是报告在谈及政府机构改革时使用的新词汇。与此同时,腐败现象、贪污腐化也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承诺:在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对话”一词尽管现在仍在流行,但当年却有着特别的内涵,1988年报告就将其定义为“是各级政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人民群众沟通思想,加深理解,消除隔阂的有效途径。它既是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正当权益、呼声、民主政治等同时也催生了“公民”的诞生。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等是报告在谈及进一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时出现的新词汇。

报告首次提出要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并鼓励对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公开批评”和揭露。

脱贫致富、创新、吸收外资、尊重人才等新词汇表明的则是政府的某种期待和努力。而旅游业、乡镇企业、专利制度等则是改革开放的新事物。

初级阶段、小康、一国两制、三通等从此开始流行。

关系民生的“食品”首次出现在报告中,尽管也涉及食品卫生,但当时更多关注的却是食品价格和食品供应。唯独出现在1988年报告中的“紧俏商品”、“进口商品”等反映的也是当时的市场供需。

“迷信”的出现意味着部分民众的迷茫、无助和新的精神寄托,而“假冒”的“时有发生”则不仅是因为不法之徒的贪婪,也有管理的“不善”。

“商品经济”是昙花一现的新词汇,此后即被更新的词汇所替代。但企业家、出口创汇、独资企业、期货等尽管没有新词汇代替,却也是只出现在1988年的报告中。这类没有“连任”的词汇还有:按劳取酬、企业承包、包干、参股等。

只在那时提及的还有:世界文明、主人翁、勤劳致富、人人平等、人道主义等。

此外,1978年和1983年两个报告都使用,但自1988年起却废弃的词汇则是:党政军、帝国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继续革命等。

1993“市场经济”与“股票”

1993年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约1.9万字,在篇幅比1988年减少1/3的情况下,“开放”一词却增加了约1倍;与此同时,“问题”的出现也更为频繁。

如同1988年的报告一样,“发展”、“要”、“建设”、“经济”、“改革”仍然是出现次数最多的5个实词,只是“建设”与“经济”互换,此时更强调“建设”。

报告中,“市场经济”取代了“商品经济”。与之相关,第三产业、外汇储备、高新技术、并轨、宏观调控、股票等开始出现。

“流动人口”和“社会公德”也开始被报告关注。

“电冰箱”、“电话”首次进入报告,与之一起涌来的还有“伪劣商品”。

“民主化”是报告出现的新词汇,但它出现的地方有两个:一是表示“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二是强调“国际关系应该民主化”。

那是一个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巨变的时代,也是从那时起,反腐败、武装警察、严厉打击、危机等开始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必用词汇。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0.9%。而按照此前31个省市区所公布的GDp计算,我国上半年的GDp增幅应为12%。一个10.9%,一个12%,两个数据之间,整整相差了上千亿元。如此大的“误差”,究竟如何解读?

GDp两级差距连年涨

面对社会各界对两级GDp出现双版本的疑惑,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的解释是“省级GDp的平均数高于全国是多年来的惯例。有些年份省级GDp数字汇总后可能会比国家的要高出3―4个百分点”。对有关历史资料的查验印证了这一观点。

如对200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部门公布的GDp数值进行汇总,得出的数字是196,015.97亿元,而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当年实现的GDp是182,321亿元,两个数字相比,竟然相差了13,694.97亿元。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05年GDp同比增长9.9%,而纵观各省统计公布的数据,当年只有云南省的GDp同比增长小于9.9%,汇总31个省区市的增速得出的简均数为12.39%。

据了解,2004年地方核算的GDp总量实际上就与中央最终核准的数字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时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然高出3.9个百分点,造成的GDp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十一省一市的GDp总量。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曾在《国际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一文中指出,近年我国GDp数据质量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各地区GDp的汇总数大于国家的GDp核算数。从2000年―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分别高出1.7、2.0、2.6和2.8个百分点,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千亿之差不足为怪

许多专家表示,目前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在计算GDp时的方法基本一致,造成GDp数字“双版本”的除了技术层面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在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

数字“加水”的体制原因有二:其一,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地方政府具有操纵统计数据的强烈动机;其二,地方政府又具有这种操纵能力。

面对两个版本的GDp数字,自然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哪个数据更值得相信呢?如果说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准确一些,那是因为国家统计局能够最大限度地纠正省级数据中的误差。

地方倾向于“多报”典型的是投资数额。目前我国GDp计算的模式不是国家对省市自下而上报来的数据进行核算,而是国家先明确几个决定GDp的大的总量数据,然后再调取数据,而这一过程中,有的数据是相对较硬的,出入一般不大,如能源、消费、出口等,有的数据则是软的,需要靠地方的数据进行统计,典型的是投资。

事实上,当前许多投资都来源于地方部门,只能按各地的投资口径计算,而这难免出现省市级上报的数据比实际情况高的情况。

重复统计形成地方重报也是一大突出现象。据专家介绍,工业增加值是GDp的重要部分,应该按照法人属地的原则进行统计,但如今法人企业下属机构甚多,因此各省存在重复统计现象。此外,对于贸易,则按照产业活动原则进行统计,多数地方统计时都宁愿将贸易算作本地区的GDp数字,这也造成了贸易的计算叠加。有些地方还把地区间的合作项目也同时记录到各自省的数据中去。

统一体制的影响

统计数据的不同,部分原因是技术上的,但中央与地方统计数据的不同,更大程度上还是由现行的统计体制原因造成的。由于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地方政府必然难免会具有操纵统计数据的强烈动机;而且现行的统计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国家统计局对地方统计局有业务领导,但人事、财政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结果地方统计局难免受到地方政府影响,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干预统计数据的可能。

对此,国家统计局早就提出了统计工作“不进假数”的目标,并提出国家统计局的长远目标是下算一级,将省一级的GDp统计起来,彻底消除省级地方政府对统计数字的影响。

地方政府领导在数字上掺假、注水是一种现象,在这现象背后有地方政府领导追逐政绩的“症结”。但是,如果单纯地说追求政绩,似乎无法指明问题之所在。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说法一样,一方领导追求政绩又有何错?问题的关键是,一方领导追逐的政绩必须既是“上头”认可的政绩,同时也应该是广大群众认可的政绩,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第一,要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政府官员向上看、追求政绩的问题,才能铲除“数字出官”的基础,地方政府领导才不再会对数字“注水”感兴趣。第二,还是应当按照宪法规定,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弄虚作假追求政绩、地方保护主义应当摒弃,但不能把一切地方利益都当成坏东西。某些国家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辅”原则,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辅原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原则,简言之,地方政府承担解决地方问题的责任;只有当地方政府需要上级或中央政府支持的时候,上级政府或中央政府才能进行干预。也就是说,愈是在国家结构的下层,离事实、问题越近,愈具有处理的优先权,政府层级越高,越具有辅。

综合加减严防GDp“花账”

GDp高速增长究竟是好是坏,其中有着比较复杂的因素,一概而论,可能失之片面。但我们确有必要理性看待个别地方GDp“花账”现象,比如,可以通过外部成本加减之法应对之。

其一,做好“污染代价加减法”。如果上报的GDp所消耗的煤、铁、钢材、水泥等占全球消耗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显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黑色GDp”:在GDp增长之上的是环境污染加重,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消耗浪费严重。因此,我们在分析GDp时,应该用GDp总量减去由此带来的环境成本和污染代价,通过“污染代价加减法”凸显GDp的绿色效应。

其二,做好“社会公正加减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各级政府应走出计划经济时期的审批经济、管制经济,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各种手段,维持社会的公平竞争和有效运行,避免权力寻租、权力腐败、行政垄断、行业垄断等,避免社会分配不公和效率损失,避免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GDp“花账”将这种因社会不公造成的社会浪费考虑进去,那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5

关键词:汉语词汇;汉语新词;日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上的交流。回顾中日两国的交流历史,隋唐时期是以中国对日本的文化输出为主,自汉字传入日本起,汉语词汇就以汉字为媒介源源不断的流向日本,至近代以来,特别是日本明治时期,伴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语对汉语形成了一n“反输出”现象。但近年来,不断有汉语词汇源源涌入日本,被日本人广泛认知并采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深入研究。

一、汉语词汇和汉语新词

日语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其中由汉字构成的词汇,通常称之为汉字词汇。[1]而日语的词汇根据来源,通常又分为四大类:日本固有的和语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词汇和混合词汇。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报告《F代ji九十nの用Z用字》对日语词汇的调查结果显示,汉语词汇所占比例高达47.50%,超过了其他三种词汇居首位。[2]所谓汉语新词指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对新生事物进行表述的词汇。

二、日语中的汉语新词

一个词汇,只有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后,才会被广泛的使用于媒体报道。《朝日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报纸之一,日本新闻协会有关专家对《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三家日本大报社的民众舆论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朝日新闻》在新闻的真实准确性、公众依赖性、对社会的影响力、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态度、观点立场和公正性等九个方面获得的支持率均排在第一位。因此本文以《朝日新闻》作为语料库对2017年1月至7月的汉语词汇进行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有:

阿里巴巴(アリババ)、百度(バイドゥ)、滴滴出行(ディディチュ`シン)、v(テンセント)、L征5号、支付宝(アリペイ)、\、麻婆豆腐、微信(ウェイシン)、微博(ウェイボ`)、tl兵、南巡v、上海f力C、上海f力C首会h、北京五、西沙(パラセル)、南沙(スプラトリ`)、海警、兵式、首L、国家一演t、奶酪、菌床、大、山花漫、a椋ē榨々`ウェイ)、a榧夹g、tU理、国赵骸⒐家主席、空母「|、(シ`チンピン)、一∫宦贰i岸vS、社会主x、自治、一国二制度等。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2017年1月至7月的日语中的汉语新词,主要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三、从汉语新词看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1.政治经济方面

L征5号、tl兵、南巡v、上海f力C首会h、西沙(パラセル)、南沙(スプラトリ`)、海警、兵式、首L、国赵骸⒐家主席、空母「|、(シ`チンピン)、一∫宦贰i岸vS、社会主x、自治、一国二制度等日语中的汉语词汇,高频率的出现在日媒报道上,由此可见中国越来越受世界瞩目。而从阿里巴巴(アリババ)、百度(バイドゥ)、滴滴出行(ディディチュ`シン)、a椋ē榨々`ウェイ)、a榧夹g、tU理、支付宝(アリペイ)等日语中的汉语词汇也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时期的经济强国总会给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带来一定冲击。在中国封建时期,唐朝和世界的交往达到了顶峰。经济的发达和边境的稳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国家都派遣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前往唐朝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会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融合本民族文化使其本土化的国家,日本也曾派遣一批批遣唐使和留学僧多次往来中国学习。大唐文化对日本民族的影响极为深刻,那一时期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大量运入日本。然而日本民族吸收使用外来语的第二个高峰期并非面向中国。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转而完全开放和吸收西方和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此时英语作为主要的外来语种,广泛渗透到日语和日本文化之中,英语国家的外来语在日语中数量的激增,使日本语言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同一时期的中国相较于唐朝综合国力下降,同日本一样亦在不断地学习西方文化。然而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赴世界各国旅游、投资,中国也在世界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存在。近年,大量的中国游客涌入日本,此举极大的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也一度在日本引起热议。据《朝日新闻》2016年9月27日报道,“中国の子マネ`「支付宝(アリペイ)を展_するネット通最大手アリババグル`プは26日、日本の成田、v西i空港を含む世界の10空港でQgサ`ビスを始めるとk表した。”10月中旬,在日本关西机场,机场内约150个店铺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有300家店铺的成田也陆续提高了支付宝的使用率。至1月27日,报道称为迎接中国游客并提高日本市场的知名度,支付宝在日本的使用店铺和服务量剧增。除此之外,中国的新型出行方式亦受到了注目,在《朝日新闻》1月3日的报道中,滴滴出行与リフト(米国)和グラブタクシ`(|南アジア地域)被同时提及,至5月12日,日媒报道称ソフトバンクグル`プ为滴滴出行出资50亿美元,闲置资产再利用的新型出行方式不仅缓解了出租车紧缺的问题,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失业率。

2.文化方面

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字和词汇,众所周知,古代日本并没有用于记录的文字,只有用于沟通交流的口头表述语言。日本最早接触到的文字是汉字,后来产生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分别来自汉字的草书体和偏旁部首。因此,在日语中出现的汉语词汇,极大的丰富和传承了日本文化。

首先,汉语词汇丰富了日语的表现能力,在相近的词汇中,汉语词汇较和语更具有书面性[4],如手―てがみ、靴―くつ、早春―そうしゅん、\―もんしん、大等。昭和四十年(1965)日本放送协会(nHK)曾以《美的语言》为题,就广播中和语、“汉语”的取舍问题向若干人士征求意见,相当部分的答案肯定“汉语”的美感超过和语。[3]其次,汉语词汇能用精炼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它表达抽象概念的能力更是强于和语。[4]日语名词汇中出现的表现抽象概念的名词汇绝大多数是汉语词汇汇,如南巡v、社会主x、自治等。最后,微信(ウェイシン)、微博(ウェイボ`)等汉字词汇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不仅汉字在不断地影响日本文化,新出现的词汇也在逐渐为日本人所熟知、所接受。众所周知,日本主要的通讯社交软件是Line,但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沟通和中国在日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日本微信用户人数也有所增长。

此外,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对日语的发音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语汉字的读音分为训读和音读,训读是指使用该汉字的日本固有同义语汇的读音,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音读是模仿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而由于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和地点有所不同,音读又分为吴音(如二―に、人g―にんげん等)、汉音(如e人―べつじん、具眼―ぐがん等)、唐宋音(又称唐音或宋音,如椅子―イス、普―フシン、清―シン、明―ミン、z^―マンジュウ等)、惯用音(如蜜―みつ、人g―にんげん、U文―きょうもん等)四种。汉语词汇的传入也导致日语发音的多样性,丰富了日语的发音体系,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有意义的。

结语

从日语中不断出现的汉语词汇,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吸收外来语及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学习并恰到好处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种不断自我融合自我发展的精神亦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庆祥.试论日语汉字读音中的吴音、汉音、唐音和惯用音[n].山东大学学报,1990(第三期)

[2]方香兰.论日语中汉语词汇汇的历史演变[n].惠州学院学报,2011(第五期)

[3]菅野谦《放送と和Z・漠Z》,日本文化厅《ことはシリ`ス8和Z・漠Z》第71页。

[4]石定果.从日语中的“汉语”词汇汇看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语言研究》,1983(第一期)

作者简介: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6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满足财政宏观管理需要,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研究决定,对现行企业财务快报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财政部改革精神,现就*市企业财务快报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财务快报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变更快报名称。将现《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快报》更名为《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指标月报》。

(二)扩大编报范围。

1、保留现已纳入编报范围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凡目前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快报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继续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快报。

2、将大中型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纳入编报范围。根据原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统字[2003]17号)的有关规定,确定纳入企业财务快报编报范围的企业标准为:

工业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及以上,或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建筑业企业:职工人数30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及以上,或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零售业,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15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业,职工人数2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

交通运输业企业:职工人数30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或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

住宿和餐饮业:职工人数800人及以上,或销售额15000万元及以上。或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

二、编报时间、内容及要求

根据上述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经研究确定如下企业为我市快报报送企业(名单附后),请各区县财政局、列入名单的各企业请按入下要求做好快报编报工作:

(一)报送时间:

1、市属各快报编报企业于次月5日前将当月财务快报数据报*市财政局企业处,文字汇总分析材料于次月7日前报*市财政局企业处。

2、各区县财政局于次月6日前将当月财务快报数据报*市财政局企业处,文字汇总分析材料于次月8日前报*市财政局企业处。

(二)报内容和要求:

1、列入编报范围的企业(不含金融、粮食和农口企业),除按规定报送快报外,同时报送文字材料,对企业财务的运行情况及重大变动事项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2、各区县财政局要对本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编报范围自行确定,外资企业按所附名单汇总填报)企业财务的总体运行情况及重大变动事项作分析和说明。

3、各区县财政局、各编报企业要重视和加强快报工作,把快报编报工作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安排专人从事快报信息的搜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送工作。对于快报编报人员有变动的单位,应及时做好培训或交接工作,确保快报工作准确运行。

4、各区县财政局、各企业要保证快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报送时间,不得擅自更改和隐瞒有关数据。

5、对快报工作我局每年将进行评比,对评比结果进行通报。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7

关键词:社会文明;收获体验;责任心

要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领导和同事们的经验,好的习惯和他们的知识也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宝贵的财富.这次实习更让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这个工作的机会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懂得了工作艰辛.当听我去机械厂实习会计时候妈妈又是惊奇又是高兴妈妈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工作经验职业会计以前曾想让我继承她会计职业想把几十年宝贵经验悉数传授给我但是一贯都对会计不感兴趣我接受今天见我主动提出去实习会计当然是又惊又喜于是迫不及待给我上起了会计课当妈妈讲到也模糊地方干脆从几层高书柜里翻出当年会计书然后详细讲给我听大概是继了妈妈会计天赋又加上妈妈真传我似乎学得很快。我的寒假生活真的是充实.

我工作的内容很简单的,因为我刚进公司所以大家都很帮助我.首先审核发票原来发票也叫原始凭证审核发票又分三步:首先审查所采用凭证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凭证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有经办单位签章;其次审查凭证上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数字计算是否正确、完整大、小写是否一致;最后审查凭证上数字和文字有否涂改、污损和不符合规定更正如果通过审查凭证不符合这些要求那么这些凭证就应该被会计部门退还给原编制凭证单位和个人重新补办手续。然后填写记账凭证是登记账薄直接依据我先将原始凭证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再将每一类进行一次统计和写入记账凭证表填写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格式统一内容完备科目运用正确摘要简明填写清晰金额无误错一点就要重写做完凭证本月消费情况一目了然,接着是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手工做帐中为了便于汇总一般采取做丁字账方法把帐中明细科目相同帐金额列在“t”型表中左边记借方余额右边记贷方余额再把每个t形左右数据分别合计不同丁字帐分别汇总便形成了一张汇总表比记账凭证更清晰详细表达了该月财政支出和收入情况。然后记账、对账对帐要对账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账是否正确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辅助账数据来完成账核对试算平衡表将账簿中所有科目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进行平衡检验看是否成立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最后填写报表很简单把做好各种表上数据相应填进报表就可以了任何计算。假期的生活就在这样忙碌的日子里度过了.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及时撰写实习日记。做完帐后还要进行电子申报和递交报表电子申报把做账所得应缴税金通过电子申报软件在网上申请报告给税务局电子申报软件会自动从银行把应交税金划转到了税务局指定帐上我还要把做好报表抄相同若干份分别交送到各个相关单位作为存档。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8

根据《省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摸清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农用地面积情况,建立中扬镇人均农用地台帐,为调整后征地补偿相关费用测算提供依据,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机构及职责分工

成立中扬镇人均农用地调查领导小组,明确“一办二组”具体责任,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调查包括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调查,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用地面积,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具体的调查内容和方法是:

1、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数据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以村民小组(片)为调查单位统计上报,镇农经、计生、财政、民政、派出所等部门深入村组对镇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调查数据准确。

下列人员可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1)户口在该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并承担相应义务的常住人员;

(2)入学、入伍前符合第一项规定条件的在校大中专学生,现役义务兵、士官(不含现役军官)以及大中专学生毕业后户口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未就业的;

(3)入狱、劳教前符合第(1)项规定条件的服刑、劳教人员;

(4)第二轮土地承包后计划内出生的人员;

(5)因合法的婚姻、收养关系,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是在迁出地已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6)根据国家移民政策,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

(7)户口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实际居住,在原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无稳定非农职业,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接纳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计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

(1)历次征收土地已进行安置的人员;

(2)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包括以前承包土地的)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编工作人员;

(3)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死亡的人员;

(4)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离经有关部门批准离退体,退职并领取退体金或养老保证金的人员(含因子女顶替,本人户口回乡的离退体、退职人员);

(5)户口虽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不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常住人口;

(6)原户口在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承包土地经营,现已结婚户口迁出后,在迁入地已依法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或已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人员。

2、确定农用面积,农用地面积以国土部门土地变更调查2010年12月31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统计以农民小组为单位。涉及农村集体农用地的以村(居)为单位统计上报,镇组织水利、国土等部门深入村组对各村居填报数据进行核实确认,确保统计数据详实准确。农用地分类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事实,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坑塘、农村道路、沟渠、田坎设施农用地。

3、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根据调查确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数据库和农用地面积,填写《区中扬镇X村农户人口基本情况调查表》、《区中扬镇X农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中扬镇X村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建立人均农用地台帐。

4、公示上报调查成果。各村(居)对上报的表格数据进行核实把关,并对外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后上报。

三、工作要求

1、时间要求。此次调查工作从6月18日开始7月18日结束,按照要求将调查成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表格填写及上报要求

(1)调查成果包括区中扬镇XX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情况调查表,区中扬镇XX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统计表和区中扬镇XX村组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

(2)《区中扬镇XX村》人口,农用地情况汇总表中填农用地面积和人均农用地面积时保留小数点二位(0.00);权属单位按照农用地权属填写,涉及片集体权属的填小组(片)名,涉及村集体权属的填村(居)委员名称。

(3)上报成果时,纸质料和数据光盘分别上报一式两份,纸质资料和光盘数据必须一致。纸质成果上报前须经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涂改无效。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9

一、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主因 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前十位贸易顺差来源地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586.1亿美元,而美国方面的统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1240亿美元。从两份不同的统计数据说明:2003年中美两国贸易顺差是误差600多亿美元,显然两国统计数字有很大出入。

1、中美贸易差额统剖析

中美两国统计数字差别如此之大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1)、美国统计时将中国通过香港部分转口贸易重复计算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方面.(2)、美国贸易数据的收集过程存在很多问题。而中国由于_直有出口退税的政策,并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中国的进出口数字是比较准确的,而美国由于规定对几千美元小额的数据不纳入统计资料,因此,这一部分也造成无法统计进去。

1999年6月7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报道说:“据美国商务部自己的估计,美国每年有10%的商品出口没有向该部报告,如果把所有的出口都计算在内,1998年美国的外贸逆差只有1010亿美元,而不是政府统计显示的1690亿美元的创记录水平”。

2、中美贸易逆差是什么原因造成

(1)、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总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问题,1979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直实行出口管制政策,美国不能以牺牲美国对安全的考虑而换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却转过身来对日益增长的中美贸易逆差感到不满,这其实对中国很不公平。

(2)、美国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是贸易差额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尽管对美国存在偏高贸易顺差,但这些贸易顺差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额中的56%是由外资企业实现的,中国正成为美国的跨国公司削减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的主要渠道之一。

(3)、美国的贸易统计报告并没有将跨国公司汇回美国国内的投资收益计算在内。根据中美商会及其在上海的姊妹商会9月26日联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长达4年的调查期内,美国公司去年的盈利状况最佳。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中,有254家接受了这次调查,其中75%的公司实现盈利,并有10%的公司利润非常丰厚,还有44%的公司回答2002年收入大幅增长。另外,调查还出人意料地发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市场,美国公司2002年所获得的利润率居然高于他们在全球的利润率,而这些美国公司汇回美国国内的收益并未被统计在内。因此,如果包括这一部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基本不存在。

3、撩开美国对外贸易赤字的面纱

美国的进口大量来自本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的生产线,换言之,美国跨国公司从海外子公司输入货物,现实的贸易许多都是公司与公司,而非国家与国家之单证贸易。据美国《巴隆氏》金融周刊数据显示:这类海外子公司1996年的销售额达2万亿美元,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额占65%,其余35%则输往美国,而这35%在美国外贸统计时均被视为对美贸易逆差。

英国经济学家朱利叶斯就曾经对美国贸易收支统计中,如果加上其海外子公司在当地重复计算,那么,1986年美国的贸易收支就从1440亿美元的逆差变为570亿美元的盈余了。另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5年美国跨国公司子公司的销售额超过2.1亿美元,加上同年商品服务出口额7940亿美元,几乎达3万亿美元,而外国对美国出口及外国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的内部销售额合计为2.4万亿美元,今天的美国就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贸易顺差国之一了。

美国向国外的出口额和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市场上的销售,两者之和2002年达3万亿美元。同期,美国的进口额和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两者之和为2.4万亿美元,因而造成了美国对世界各国的贸易总盈余6000亿美元,这就是分析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时所应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4、美国贸易赤字的真正原因

(1)20世纪70年代,因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世界石油价格两次大幅上涨,加上来自日本及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经济竞争力和美元汇率之强势,这些都使得美国商品、劳务的贸易赤字在1987年达到1520亿美元的高峰。

(2)美国恶化的低储蓄率,美国必须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建设资金,即融通资金以进行大量投资建设。但世界各国要能贷款给美国,它们必须通过国际贸易盈余(贸易顺差)来创汇,以积累资金供“美国需求”之用,即美国的贸易赤字反应了美国国内低储蓄率与高投资率之间的“缺口”及其解决办法,或者说,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是其为长期低储蓄率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3)美国跨国公司在美国进口贸易中所扮演的“自己人”角色,即部分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商品回流”。

二、人民币汇率并非是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增加的原因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是全球化趋势

制造业是美国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然而,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产量的缩减,1997年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大约为1960年的16倍,正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利用较少的劳动资源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成为可能。

调查研究发现,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并非最大受害者,从1995年至2002年,美国大约削减了200万个制造业岗位,降幅为11%,但同期的巴西制造业人数减少了20%;日本减少了16%;中国减少了15%。制造业人数下降的原因在全世界都大同小异:科技进步和竞争压力使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能够在减少工人数量的同时提高产量,虽然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许多,但全球的工业产值却增长了30%。

中国从1995年至2002年,制造业人数从9800万人降至8300万人,降幅达15%,超过美国的11%,这些都是客观统计数据。

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是全球化趋势。

2、美国的一轮商业周期结束是失业率增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断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一直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最突出特色之一。90年代美国就业增长了16%,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是工业化国家中就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美国一轮经济周期的结束,情况发生了变化,2003年美国的失业率为6%,其它工业化国家如法国为9%;德国在10%以上;世界上经济最自由的香港地区的失业率也已超过8%,而发展中国家的显性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就可能更高了。因此,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不断创造就业机会以解决庞大的失业人口的严重问题。

3、9·11恐怖袭击也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9.11之后,美国的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创伤,航空业无疑是受恐怖事件打击最严重的行业。美洲航空公司裁员和联合航空公司裁员2万人的消息则像瘟疫一样传染了整个航空业,一时间裁员风盛行。

仅在2000年第四季度,加州失业率就较一年前增加了14%,达到15.5万人。印第安纳、密苏里、宾夕法尼亚及威斯康星州的裁员人数紧随其后,分别达到了8.1万、6.4万、5万和4.6万人。

从行业来看,传统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业是这次裁员潮的“重灾区”,这两个行业的工作在经济下滑冲击下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饭碗”。按照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00年全年美国的裁员人数增加了17%,达到184万人,制造业就占全部裁员人数的42%。

因此,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汇率机制,并不是影响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增高的原因。把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增高的原因,说成是因人民币汇率所造成的理由是极不公正和客观的,也是对国际社会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及其对策建议

从中短期看,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能改变

从长期看,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开放的经济、贸易大国,最佳的汇率制度应该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以动态变化的汇率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变化。但是,当前中国的国情仍然不能这么做。

其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由农村释放出来的多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矛盾之一。如果中国现在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最大,并且升值将导致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提高,中国产品将失去价格竞争力,中国不仅无法成为“世界工厂”,连目前取得的良好的制造业发展态势也将出现衰退制造业衰退的第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失业率上升,很可能引发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篇10

国家统计局的年报显示,除了2007年外,近十多年来我国的财政年年赤字,唯一有变化的只是赤字规模随国民经济增长而增长。1997年前的百亿量级,变成后来的千亿量级。今年人大通过的2010年财政报告,赤字第一次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公共资源没有铁般硬的约束,而是永远“生者寡、用者众”,出赤字是必然的结果。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财赤水平在当今世界还相对较低。而东邻的日本,一个曾是全球经济第二的国家,其公共债务超年度国民生产总值(GDp)200%。那么美国呢?已超100%。

财政都赤字了,还要出手购买外汇,钱从何来?何况并非小数目:央行账面上已有22万亿元以上的“外汇占款”,倘若放在财政账上,中国的财赤岂不要直追发达之邦的水平?不算存量算增量,这些每年增加几千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差不多就是数万亿元人民币。要财政“出粮”,谈何容易?

国家财政赤字固然构成了筹措财政性购汇资源,以此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政策的现实困难,但并不是无法筹措财政购汇资金的理由。

财政购汇的筹资通道是存在的。首先,哪些开支能够挤入财政开支的序列,由其相对的重要性来决定。所以,问题不在于财政有没有赤字,而是维系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相对于其他公共政策目标而言究竟有多么重要?影响相对重大,也就是开支后收益巨大、不开支后果更为严重的项目,理应列入财政开支的范围。

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到底有多重要?经济上一目了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国庞大出口部门的成本即刻上升。这并非一个小部门,而是创造了相当于GDp30%以上产值、涉及几千万就业人口的最大的非农产业部门。以此而论,汇率对中国可算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其社会意义如何呢?中国出口部门的几千万人就业,绝大部分是农民工。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冲击波到达中国的时候,据农业部门的一份调查显示,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重返农村。狭小的耕地与不可比较的农业收入,如何容纳得下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容纳不下,社会如何保持稳定?

事实上,国际政治的意义更加伟大。须知,“人民币升值”是美国经常政客挂在口头的要求。倘若中国真的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岂不是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因此,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我国最重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其公共开支,应当仅次于国防和行政开支。要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家战略由财政出粮,名正言顺。

众所周知,我国财政性资源并不限于预算收入,另有大量国有资源的权益,如国企利润中应归国家股东分配的部分。粗略地估计,把国有权益纳入财政购汇基金,潜力不容小觑。

如今,经历了结构性改制的风雨,经营亏损和资不抵债的国企基本上都已不存在,而留下来的,尤其是中央直管的国企,不但不再亏损,其盈利水平在全球都排名前列。年景好的时候,仅央企利润就高达万亿元人民币。

这就引来一个热点问题:央企利润要不要上缴财政?

实际上,国企把总利润的10%交给财政,逐步体现了国家的权益。国企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的利润,其中一个关键的制度安排就是经由“利改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企创造的利润可以不上缴。

然而,全民分享国企利润的潮流不可阻挡。那么,有没有可以兼顾国企创利动力与国民权益的两全之策呢?两权分离的前提下,国企将尚未上缴的利润纳入财政购汇基金,而利用利润购入的外汇,所有权是全民即国家的,但使用权归国企。如此安排,汇率稳定目标多了一份财政性资源的支撑,而国企的创利动力依旧保留,因此比利润悉数上缴的要多。

国企有了可用的外汇资源,便有助于其实现走出去战略。在国内,具有行政垄断地位的大国企唯有走出去,走到没有行政垄断保护的环境里参与市场竞争,才可能真正显出中国“国家队”的威风。

此外,财政专项发债也是另一条筹资通道。设计好期限、利率和交易场所,国内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掏人民币来购买。

那么,通过以上途径筹资,能否满足财政购汇所需要的资金呢?这很难估算。

经验表明,打口水仗的英雄,轮到掏钱表达主张的当口,临门一脚把球踢入自己门里的糗事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即便财政购汇的款项筹措不齐,也还有其他方法。

构建合理的机制维持人民币稳定仍然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