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十篇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十篇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8:09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1

摘要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2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信度效度因子分析法

随着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消费需求的不断升温,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带动和影响着我国整个工业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金融资本与非产业金融资本的流向和流量。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已成为公司、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并且亦成为整个汽车行业发展水准的风向标。

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正朝着精密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一、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也称为可靠性,即当被测量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重复测量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因此,信度也被称为一致性。如果说一个财务指标的信度高,表示这个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保持一致。对不同汽车制造业公司来说,便是指这一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大致相同。如果说某次测试完全可靠,那么便指这次测试排除了一切误差,绝对地准确。即这一指标值反复测试后完全保持一致,各个指标经反复测试后,其值完全相同。其实,绝对的准确是不可能的,因为受内外部影响较大。

二、效度

效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检测工具所测定的现象与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即检验测定工具的准确性、真实性。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财务指标的效度(有效性)指这些指标是否能有效的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它所预定的目的。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即公司、股东、债券人、员工关注的点不同,由此,推测的结果只能是相对有效,而不是绝对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效度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它反映了根据几个财务指标值作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评价财务指标的两个重要参数:信度和效度。信度与效度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斤白糖”,两斤是信度,白糖是效度。如果测出来的是一斤半或者是两厘米,那就说明信度有问题。如果测出来的是盐巴或者大米,不是我们想要糖,那就是效度的问题。它们体现一种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关系。信度侧重于指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效度则强调达到其预期测试意图的程度。高效度只能以指标的高信度为基础。离开信度,效度就无法实现。同时唯有充分考虑到影响效度的因素,才会有效地增加指标的信度值,否则信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说明资金活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

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内容基本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偿债能力。反应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借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第二,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以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第三,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一能力可以加强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提升企业信誉;第四,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借以评价企业发展趋势与经营前景。

五、用因子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排序

参照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遵循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可比性和课操作性原则,所选11项财务指标均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指标如下:盈利能力(X1:净资产收益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总资产利润率);偿债能力(X4:资产负债率X5:速动比率X6:流动比率);营运能力(X7:总资产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应收账款周转率);发展能力(X1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

样本主要选取我国沪市a股市场的3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13年1―4季度的财务报告(因数据量较大,本文不予列出)作为研究对象,其数据来自于新浪财经各公司披露的季报或年报,数据可靠性得到保证。

六、汽车制造业财务指标的效度的实证检验

1、因子分析法试用性检验

运用SpSS软件对四个季度的样本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得出Kmo值分别为:0.616、0.570、0.613、0.670,均大于0.5,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小于均值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季度一的检验结果为例:

2、确定因子载荷

首先具体分析第一季度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第一季度数剧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即公因子方差,从而得出各公因子对原始数据信息的贡献率。得到表1、表2。

如表1所示,前四个因子的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4.613%,比较充分的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将其提取出来以代表所选11项指标。如表2所示,因子成份矩阵中,因子F1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5、X6这两个指标,分别表示的是速冻比率,流动比率,这两个指标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因子F4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发展能力。以此对后三个季度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季度的成分矩阵,依次如表3所示。

由表可知,后三个季度提取三个因子代表所选11项指标,有所得的后三个季度的因子成份矩阵表可得,各矩阵所示因子内涵一致(这里的F2’因子涵盖了季度一中F2和F3)由各表归纳可得:因子F1中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4、X5、X6,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X3,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0、X9,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七、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法,从11项指标中提取了四项公因子,分别充分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又根据成份矩阵表得知各指标在四个因子中所占比例,从而选取出了能最有效地反映公司情况的财务指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是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同时,各因子对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贡献大小不同,贡献最大的是偿债能力;其次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贡献相对较小。因而,可以据此分析各公司财务优势与不足,衡量其在汽车制造业所处位置,借此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改善公司综合财务状况,从而提升公司竞争力。

(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课题组成员:郭攀,李瑶,黄阳,刘樱子。)

【参考文献】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3

关键词三聚环保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

一、我国环保行业的宏观环境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但这也使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提出“推进环保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等重要看法。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政策驱动下,我国环保行业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

二、三聚环保公司概况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72)在2016年这一

“十三五”开局之年,公司也面临着跨越式的发展。据东方财富网提供数据来看,三聚环保的总市值在化工行业内排名第一,并根据三聚环保提供的2016年年度报告中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53,110.1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7.66%;实现营业利润188,670.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25%;利润总额为191,022.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1,70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07%,结合我国对环保行业的需求来看,三聚环保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潜力。

三、三聚环保公司各项具体财务指标分析

本文根据新浪财经上提供的三聚环保公司2012~2016五年来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对该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常常可以分类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本文通过汇总计算公司营运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来分析三聚环保公司的偿债能力。

根据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6年来三聚环保的营运资金状况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可用于日常经营需要的资金增加;三聚环保2012~2016年的流动比率计算值分别为:1.74、1.49、1.56、1.90、1.94,每年都接近2,表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定可靠,在满足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外,有足够的财务实力偿还债务;同时,公司2012~2016年的速动比率分别为:1.51、1.25、1.36、1.78、1.85,与流动比率十分接近,可推断出企业的存货较少;由于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故推测三聚环保的速动比率偏高,接近2,说明企业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会失去投资和获利的机会。

(二)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销售收入与各项资产的比例关系,来判断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只有让企业的资产周转运行起来,企业获利的空间才会加大。本文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金周转情况进行分析三聚环保2012~2016年的营运情况。

首先,企业2012~2015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26、0.94、0.84、1.1、1.17,指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近两年收款较为迅速,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变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企业经营成果较好;同时,企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在不断上升,说明存货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强,企业拥有良好的流动资金来周转。

(三)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各项目计算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而分析三聚环保的盈利能力。

根据计算可得出,资产净利率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能全面综合对比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另外,企业近五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44%、14.07%、22.54%、23.42%、28.70%,该公司2012~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稳步上涨,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在不断增强,运营效益在逐年变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证程度也越来越高。另外,根据计算得出的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来看,企业近五年的所有者权益都大于100%,意味着所有者权益在不断增加,在较2015年下降较多,对企业的利润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维持生存的基础上,扩大经营、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通常可以利用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来分析。根据资料可计算得出,三聚环保2012~2016年销售增长率分别为:34.63%、48.51%、150.65%、89.31%、207.66%,可见公司近五年的销售增长率波动幅度很大,2016年达到高峰,表明企业的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

根据计算公式: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计算出三聚环保近年的资本积累率分别为:0.18、0.15、0.34、1.32、0.34,从其波动幅度来看,2015年的趋势奇特,猛地增长,2016年回落较大,接近100个百分点,表明企业资本当年的积累情况较2015年来说变坏,但还是高于平均水平,企业的资本积累较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较强。

四、结语

本文以三聚环保公司作为切入点,综合利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多n手段,分析该公司2012~2016年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较为清晰地了解三聚环保近五年来的财务状况。但本文也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文章内容由于受到自身所学知识的限制,未对上市公司epS、股份支付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关于企业四大能力的分析不是很专业,没有摸透各个指标之间矛盾却又合理的点,因此还需要加强自身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资金运动与财务管理的理解。

(作者单位为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梁颖(1995―),女,四川泸州人,西南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韩敏.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D].山东财经大学,2016:12-33.

[2]徐经长,王胜海,核心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6):58-65.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4

关键词:财务指标;股价;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换言之,对股票市场而言,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否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权益价值是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由于真实的权益价值通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而代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公司的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和发展能力等状况,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这些指标与其股票价格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那么,在风险相同即宏观因素对个股股价的影响相同以及在行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成为影响股价的核心。

一、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财务综合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等诸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收入税后利润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损益)作为盈利能力的衡量;选取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营运能力的衡量;选取速动比率、权益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对负债总额比率、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作为偿债能力的衡量;选取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净资产增长率作为成长能力的衡量;选取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作为现金流量的衡量。

二、样本数据选择

选取样本时,本文综合考虑以下情况,以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1.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

新的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是会计准则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中《基本准则》和《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17项是在原准则基础上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财务报表列报》等22项为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使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故本文选取实行新制度后的年报数据。

2.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由于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宏观影响,股票市场变动过大,不利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故没有选择2008年而是采用了2009年的股价数据。

3.st公司的股票

证监会要求st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刊登预亏公告,因此,st公司经营绩效影响股价波动的方式和时间与非st公司不一样,有必要将st公司从样本空间中剔除。

考虑到市场对业绩上升和业绩下降的股票反映方式可能不一致,因此本文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为正的沪市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同时剔除其中2008年年报公布时间与2009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时间相近(两者相隔不超过一周)的公司以排除季报公布对股价的影响。最终选取了23只股票样本,2008年年报的财务比率数据(速动比率x1、权益负债比率x2、流动资产对负债总额比率x3、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x4、净资产收益率x5、主营收入税后利润率x6、每股净资产x7、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损益)x8、应收帐款周转率x9、存货周转率x10、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x11、主营业务增长率x12、净利润增长率x13、

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x14、净资产增长率x15、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17)来源于和讯网(),股票价格选取年报公布日当天的股价(p0),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cn)。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本文使用马克威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由所得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可知,前5项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2.3232%,并得到得到5个主因子的表达式。

z1=0.0938*x1+0.0186*x2+0.0447*x3+0.1562*x4+0.8967*x5+0.7921*x6+0.2501*x7+0.8887*x8-0.0473*x9-0.0959*x10-0.0348*x11+0.2232*x12+0.8390*x13-0.1010*x14+0.6769*x15+0.28*x16+0.2688*x17

z2=0.8018*x1+0.945*x2+0.6477*x3+0.3853*x4-0.0686*x5+0.216*x6-0.0552*x7-0.0497*x8+0.7882*x9+0.8371*x10-0.2812*x11+0.0602*x12-0.0617*x13+0.01*x14-0.0274*x15-0.07*x16-0.0273*x17

z3=0.3949*x1+0.1743*x2+0.6702*x3+0.8307*x4-0.026*x5+0.1035*x6+0.6751*x7+0.2153*x8-0.3715*x9-0.2328*x10+0.7759*x11-0.1831*x12-0.0395*x13-0.0199*x14+0.1181*x15+0.0057*x16-0.1212*x17

z4=-0.1539*x1-0.1512*x2-0.1258*x3-0.2277*x4+0.3033*x5-0.228*x6-0.0197*x7+0.3135*x8+0.0029*x9+0.1609*x10+0.0904*x11+0.0157*x12+0.3388*x13-0.0634*x14+0.0863*x15+0.9307*x16+0.9024*x17

z5=-0.0948*x1-0.0052*x2-0.0505*x3-0.0995*x4+0.0263*x5-0.0939*x6-0.2755*x7-0.011*x8+0.1707*x9+0.056*x10+0.0677*x11+0.9059*x12+0.1264*x13+0.9134*x14+0.0385*x15-0.0425*x16-0.0253*x17

主因子z1中,x5、x6、x8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载荷量,所以z1主要代表对盈利能力的衡量。同理可知,z2主要代表对偿债能力的衡量;z3主要代表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衡量;z4主要代表对现金流量的衡量;z5主要代表对成长能力的衡量。

四、回归分析

将因子分析所得的5个主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年报公布当日的股票价格作为因变量,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经过对不显著变量的剔除以及模型的修改,最终得出的多元回归结果如下表:

以上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prob(f-statistic)=0.00068,说明从总体上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并且自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也有显著影响。对截面数据进行white(nocrossterms)检验,结果通过异方差的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知,adjustedr-squared=0.469560表明回归方程对样本值的拟合程度不佳,说明财务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股价。z1的系数为正且比较大,说明盈利能力在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中与股价相关性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增加1%,其股价就会增加0.6514%。而z2*z2的系数为正,且对股价的影响较小,仅为0.026。这与之前的预测不同,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比率普遍比较高,财务杠杆比较小,在此范围内,负债比率没有高到不利公司成长的程度。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一般可就股票价格对不同信息资料的反映程度将证券市场分为弱式有效性市场、半强式有效性市场、强式有效性市场三种类型。如果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则股票价格会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而根据本文的结论,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公开信息并未充分反映到股价中,这也意味着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因此,我国应从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体系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成: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定位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3):106—109.

[2]潘辰佳:经营绩效与股价反应—一个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2008,(11):78—81.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5

关键词:发行股本;每股收益;现金分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21-02

1引言

上市公司的评价集中体现在公司实体经营方面和公司资本市场表现两个方面,为了对中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我们统一了行业背景,具体看待上市公司财务特征。上市公司选取:中国取自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分别为:晨鸣纸业,美利纸业,金城股份,凯斯股份,景兴纸业,太阳纸业,银鸽投资,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St天宏,冠豪高新,St石岘,山鹰纸业,St宜纸,博汇纸业,共计17家上市公司,属于证监会行业中造纸板块。美国交易市场选取纽约证券、美国证券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公司分别为:

Caraustarindustriesinc,mod-pacCorp.,GraphicpackagingHoldingCompany,Buckeyetechnologiesinc.,Boiseinc.,internationalpaperCompany,neenahpaperinc.,mercerinternationalinc.,wausaupaperCorp.,albanyinternationalCorp.,Rock-tennCompany,p.H.GlatfelterCompany,Schweitzer-mauduitinternationalinc.,aracruzCeluloseSa(aDR),Lydallinc.,KapStonepaperandpackagingCorp.,abitibiBowaterinc.,VersopaperCorp.,SappiLimited(aDR),ClearwaterpaperCorporation,Kimberly-ClarkCorporation,HaderapaperLtd.,internationalabsorbentsinc.,tufcotechnologiesinc.,orchidspaperproductsCompany,DomtarCorp.共计26家上市公司,行业属于基础资源中的造纸板块。

2美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表1美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

最小值最大值总计平均标准差

资产28.592691383698.893347.966204.92

净资产-10.05416917063.45682.531126.57

总股本3.43537.122853.29113.41173.12

收入33.092482979686.643187.465986.68

净利润-12821690-1692.89-61.71513.7

现金分红02.326.320.250.5

股价0.1449.95231.949.2712.39

市值4.212068030609.221224.364126.44

(1)指标统计单位:股价和现金分红(美元),股本(百万股),其余指标(百万美元)

(2)abitibiBowaterinc(public,nYSe:aBwtQ)无法出具报表,剔除。

(3)数据来源: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

公司实体经营方面(见表1):平均数据而言,美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3347.96百万美元,标准差6204.92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85;净资产平均为682.53百万美元,标准差为1126.57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65;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62%;总股本平均为113.41百万股,标准差为173.12百万股;收入平均为3187.46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7.71百万美元,收入利润率-2.12%;平均单位股本对应资产为29.52美元,单位股本对应收入28.20美元,单位资产对应收入0.95美元,当期平均每股收益为-0.59美元,平均每股净资产6.04美元。由于美国上市公司质地区别非常大,比较时应该注意个体和整体结合。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见表1):在该25家上市公司中,股价(以2009年4月21日为准)平均为9.27美元,标准差为12.39美元,变异系数为1.34;市值比总资产为0.36;每股现金分红2008年度平均为0.25美元,而同期每股收益市场平均为-0.59美元。从市场角度评价的公司价值和实体价值相差悬殊,例如2008年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为3347百万美元,而同期市场价值为1224百万美元,也就是1单位实体资产对应0.36个单位市值虚拟资产。这与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严重两级分化有关,在25家公司中,最低股价仅为0.14美元,而最高则为49.95美元,这种分歧与公司现金分红联系甚密,25家上市公司中现金分红家数为10家,覆盖面为40%,没有分红的公司占15家,比例为60%,凡是没有分红或是分红极少的上市公司,股价一般处于1美元以下,而注重投资者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股价则很高,特别指出美国上市公司分红是按季度分红。

3中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表现

表2中国造纸板块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统计

最小值最大值总计平均标准差

资产622.926299.577878.774581.16164.16

净资产63.6214021.7734989.722058.213288.32

总股本80.162062.057440.36437.66454.7

收入230.7515529.5945740.882690.643738

净利润-208.111075.291514.0289.06292.36

现金分红00.220.710.040.07

股价4.1212.55123.557.262.66

市值576.3516516.9954662.273215.423806.88

(1)指标统计单位:股价和现金分红(元),股本(百万股),其余指标(百万元)。

(2)数据来源:国泰君安大智慧和。

公司实体经营方面(见表2):平均数据而言,中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4581.10百万元,标准差6164.16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34;净资产平均为2058.21百万元,标准差为3288.32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59;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07%;总股本平均为437.66百万股,标准差为454.7百万股;行业平均收入2690.64百万元,对应的净利润为89.06百万元,收入利润率3.31%;平均单位股本对应资产为10.48元,单位股本对应收入6.15元,单位资产对应收入0.59元,平均每股收益为0.20元,平均每股净资产4.70元。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见表2):在该17家上市公司中,股价(以2009年4月21日为准)平均为7.26元,标准差为2.66元,变异系数为0.36;市值比总资产为0.70;每股现金分红2008年度平均为0.04元,而同期每股收益市场平均为0.20元。从市场角度评价的公司价值和实体价值,2008年我国造纸类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为4581百万元,而同期市场价值为3215百万元,即1单位实体资产对应0.70个单位市值虚拟资产。在17家公司中,最低股价为4.12元,而最高则为12.55元(没有考虑除权的影响)。17家上市公司中当年现金分红家数为6家,覆盖面为35%,未分红的公司占11家,比例为65%,我国上市公司通常按年度分红,中期一般为不分配不转增。

4中美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比较与分析

4.1资产规模角度

平均资产规模美国为3347.96百万美元,标准差6204.92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85,而中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为4581.10百万元,标准差6164.16百万元,变异系数为1.34。如果考虑汇率问题,以2009年4月21日外汇中间价100美元=683.49人民币折算(下同),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为670.71百万美元,规模上是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的20%,相差甚远;变异系数美国1.85大于中国1.34说明资产规模差异程度上,美国上市公司规模更加参差不齐。总体而言,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大于中国,且个体规模差异大。

4.2财务结构角度

美国上市公司净资产平均为682.53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65;我国平均水平折合美元为301.31百万美元,变异系数为1.59,差异程度上美国变异系数高于中国。美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62%,而我国平均水平为55.07%,在利用财务杠杆的比重上,显然美国更为激进,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比例相对较低,一方面解释为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另一方面表明我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相比美国对债务类融资较为保守,注重财务杠杠危机的控制。

4.3经营和盈利能力角度

美国上市公司平均收入平均为3187.46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67.71百万美元,收入净利润率-2.12%;我国折合美元收入平均为393.85百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为13.03百万美元,收入净利润率3.31%。单位资产对应收入比例美国为0.95,我国为0.59,资产利用效率低于美国。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水平高于美国,由于选取单个年份且金融危机起源美国,盈利能力比较缺乏力度,但从两国造纸类上市公司绝对收入水平上,中国相当于美国的12.33%,平均收入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4.4经营成果和投资者回报

2008年度中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03美元和-0.59美元,在此分配基础,中国平均每股分红0.005美元,美国0.25美元,上市公司分红覆盖比率中美分别为40%和35%,显然美国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维护市场投资者的持股回报,即使整体盈利当年低于中国且出现会计上整体性亏损,分红派现的回报力度仍然远高于中国,这种回报方式无论涉不涉及过度举债,反映了公司注重维护市场的投资形象,市场投资方式更加侧重归于价值投资(分红预期、股价的价值含量等)。

4.5市场对公司评价角度

每股市价(时点2009-4-21)美国平均为9.27美元,标准差为12.39美元,变异系数为1.34;市值比总资产为0.36;我国折合平均为1.06美元,标准差为0.38美元,变异系数为0.36;市值比总资产为0.70,我国股价平均低于美国,折合美元约为其11%。两国市场变异系数差异非常显著,美中分别为1.34和0.36,表明我国股市股价分布区间比较窄,个股股价差异度小于美国,由于价格不同引起市值比总资产也差异明显,分别为0.36和0.70,显示出我国上市公司市值比例高,也即虚拟资产市场价格占比高。

参考文献

[1]Huang,alanGandHung-GayFung,2005.Floatingthenon-floatablesinChina'sStockmarket:theoryandDesign,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41,6-26.

[2]Kane,a,alanJ.marcus,andJaesunnoh.1996.thep/emultipleandmarketvolatility,FinancialanalystsJournal,52,16-24.

[3]何诚颖.中国股市市盈率分布特征与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3,(9).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6

财务成本是任何企业都重视的要素,在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财务成本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里,财务成本不仅是指由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用于公司内部成本管理的成本,还应包括企业外部成本,以及非核算化成本。财务成本分析(下文简称成本分析)是寻求成本降低途径的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是利用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

一、引入公司社会责任的财务成本分析必要性

1.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公司的社会责任”一词起源于美国,是20世纪代以来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贫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提出的。对于公司的社会责任,目前世界各国并无划一的定义。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社会责任普遍被理解为公司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的责任。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作为自己惟一存在的目的,而应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些其它所有社会利益包括:雇员(公司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债权人的利益、当地社区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和利益。

2.引入公司社会责任下的财务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1)保持企业持续生命力的需要。成本意识理念是所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具有理念之一。一段时期以来,成本分析多限于“以物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分析,未能重视“以人为中心”成本分析,如员工技术培训、员工素质教育、员工身心健康等投入支出分析。遵循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成本分析所获取的成本数据主要源自于业务形成,成本是显现的、看得见的,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而对非显现成本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程度,如环境污染、熟练员工流失、生产安全疏漏等造成的损失缺乏认识。由于上述这些现象在短时期内对企业获利影响并不显现,很容易被人忽视,但从长远发展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味成本分析是不仅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更站在整个社会利益人的角度来衡量公司经营活动的成果。这种做法对确立企业在社会地位,树立企业形象,以及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企业财务业绩的需要。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金融分析师发现,与那些毫不考虑社会和环境公司相比,那些充分负有社会责任的公司的股票业绩更佳。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乐的经营理念是“爱国”,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经营方向明确为人民大众,且企业战略走“公众品牌”之路。自1994年办企业开始,将未来企业设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上。1998年改变了中国原料药——半合成青霉素不再进口的局面。产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价格设计首先计算一下患者用两天的药量的药费负担。其财务业绩由1995年销售收入2.6亿元上升到2001年度销售收入18亿元。

(3)维护顾客忠诚度的需要。许多企业将“顾客满意”作为评价企业声誉的标准之一,但很少考虑顾客满意度与生产、服务于生产这一产品的“人”的关联度。大量调查表明:企业越是注重社会责任,其产品和服务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工作在一线的员工的心态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维护工作一线的员工自身权益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因为顾客的满意度,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生产、服务,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流程的安全、产品质量的安全。二、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财务成本分析的构想。

本文认为应从构建公司社会责任财务成本分析指标体系,以及营造分析制度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1.构建财务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在公司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的财务成本分析体系应包括以下分析指标:

一是反映保护环境、资源力度的成本分析指标

(1)废料利用率。废料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废料可以循环使用的程度,该指标反映公司对资源的珍惜和节约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废料利用率=可循环使用的废料÷物质消耗总额

(2)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率反映企业投入环保资金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其计算公式为:

环保投资率=环保投资额÷总资产

(3)单位收入耗能量。单位收人耗能量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消耗水、电、气、油支出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反映生产经营对能源的消耗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耗能量=企业水、电、气、油等能源消耗额÷主营业务收入

(4)单位收入排废量。单位收入排废量反映企业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该指标表明了企业对人类生存环境所承担生态责任的一种态度。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排废量=公司未达标“三废”排放量÷主营业务收人

其中:三废是指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

二是反映稳定员工、富有创新力的成本分析指标

①单位收入研发费。单位收人研发费反映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费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人类社会技术进步所负的责任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收人研发费=每年投入研发费÷主营业务收人

②人员培训支出率。人员培训支出率反映企业对不同层次员工基本素质、业务水平培养投入情况,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留住人才措施履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人员培训支出率=每年投入培训费÷主营业务收入

③工资、福利支付率。工资、福利支付率反映企业已付工资总额、福利支出与应付工资、福利总额的比值,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对员工自身权益利益保障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工资、福利支付率=已付工资、福利支出额÷应付工资、福利总额

④工作安全投放率。工作安全投放率反映企业对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应投入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7

[关键词]获利能力指标提高新会计准则

一、企业盈利能力及其财务经济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经济分析将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与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相结合,合理地整合了二者的优点,它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借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盈利能力即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回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的净利是股东获取股利的直接来源。净利的增长同时也能引起股价上涨从而使股东获取资本收益。净利的多少对于长期债权人而言也极为重要,它是其债权回收的最后保障。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企业的盈利水平是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盈利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

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构建一套指标体系,然后对指标值进行计算,结合该指标值的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等标准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并指出企业努力的目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分析。该指标反映每实现百元销售额所取得的利润有多少。它主要通过销售利润率(即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指标反映。根据反映层次要求的不同,还可计算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指标。计算时分母不变,依次将分子换成销售毛利额、营业利润额。该指标是衡量资产报酬率、资本回报率的基础。

二是资产获利能力分析。这种分析在于衡量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该指标只有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公司的发展才算处于有利地位。这一分析所采用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是从企业所得与所占角度进行分析。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这一指标是从所得与所费角度进行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净资产或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三是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由于债务融资的存在,资产报酬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投资收益高,只有所有者投资收益高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投资或追加投资。该分析主要通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市盈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进行。

通过这三方面分析得到的关于企业获利能力水平的信息,能为现有及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持。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导致获利能力提高的具体准则

我们知道以上公式中若想比值有所提高,或者提高分子,或者减小分母。这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升获利能力指标的数值提供了渠道。但会计收益由于各种计价方法、确认手段的不同,存在报表收益与实际收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新会计准则出台在很多地方都有变更,这些变更无一例外的提高了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即提高了分子值的水平,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分析和说明。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也即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现实情况是:原材料价格一路升高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对下游产业的上市公司是有利的。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股权投资有四类:前三类分别是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第四类是除前三类以外、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上市公司的证券类投资如市价比成本低,必须计提减值准备,但如市价比成本价高,而公司并没有抛出实现收益,账面盈利并不能计入当期业绩,但新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新规定使得证券投资的账面盈利也能成为净利润。具体说是:在上述四种情形以外的股权投资,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这三类股权投资,新、旧准则下的核算并无实质性区别。例如,丽珠集团是健康元的子公司,健康元对丽珠集团合并报表,丽珠集团股价变动并不会对健康元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长江电力持有2.3亿股广州控股,由于长江电力将广州控股视作联营企业,对该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广州控股的股价变动也不会对长江电力的业绩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只有在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况下,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净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划分为该类金融资产后,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影响净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其市值变动影响净资产。

3.《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根据前者第九、十、十一条的规定及后者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继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果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尽管对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但可以相信随着相应要素市场的发展,本准则必将带来该类企业利润的实质回归。

4.《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按照其第十五条、第十九条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先估计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即:新准则不仅可以改变折旧方法,还可以改变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审慎地)。在每年年度终了,企业只要找到证据,就可根据需要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调整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而且,新准则规定公司调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如此方便的条件为某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升获利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5.《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按照其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与原准则相同,但在进入开发阶段后,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进行资本化。尽管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定义作了区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这二者很难界定,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一定调整,划出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界点,进行盈余管理,实现上市公司绩效的改善。

同时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但由于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局限于直线法,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改变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来进一步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新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不再进行摊销,而是进行减值测试,这些都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利润具有了可操控性。

6.《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第一个条件,那些想以此为契机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必会想方设法让关联方的非货币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而对商业实质的划定界限模糊,更难监管,第一条件的成立就有很大可能。对于第二条件,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使得公允价值的真实与否成为关键。在我国,“公允价值”的成熟操作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资产评估机构评出的“公允价格”往往并不公允,这使得上市公司为了盈余管理的需要,有可能买通评估机构,得出有利于自己的价格。

7.《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九条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这项规定,将为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调节利润打开方便之门,使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豁免或部分减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到当期利润中,使得公司的账面业绩发生变化,而且,愈是那些亏损较重、负债较多的公司,其调节利润的空间就愈大。据有关机构测算,因为这一规定,仅2006年上市公司就已增加收益近百亿元。

8.《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很显然,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专门借款扩至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此规定,将一些存货的利息支出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计入资产范围,进而扩大费用资本化,调高公司利润。而我们知道这一策略是相当好实现的。

9.《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其第六条、第十二条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历史成本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但是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能增加合并新主体的会计利润和未分配利润,所以想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通过资本运作,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象置于同一控制下,轻而易举的实现获利能力的提升。

应该肯定的是,新会计准较原准则相比在制度上为收益的真实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无法否认的是新会计准则仍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相当的余地。上市公司在核算会计收益时,必然会认真研究新会计准则,并相应地应用到日常的账务处理中,进而实现利润的提升,表现为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时,获利能力指标的提高,对此我们应更加客观的看待和深入分析以揭示企业真实地会计收益。

三、小结

以上分析主要是基于投入资本或资源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也涉及部分基于普通股份或股价的盈利能力分析,但尚无法具体说明基于销售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是如何提高的,对此的研究还在继续中。

参考文献:

[1]樊行健: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灿锋徐伟刚: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经济师,2002;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屈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2007;6(下)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就是对财务报告质量是否能对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提供帮助以及帮助的程度进行评价,质量一般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评价要素构成的科学和完整的总体,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内涵特征,基本构成要素涉及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密切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质量评价体系。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主体、目标及对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提供财务等其他信息的途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的主体就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由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决定了不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目标。例如:上市公司债权人是指将资金提供给上市公司的个人或组织,拥有按期收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债权人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看是否能到期收取本金及利息;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偿债的重要依据。企业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企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与企业的关系是长久、持续的。企业员工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此来保证薪酬的按时发放。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以上信息使用者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财务报表体系和由此体现出的财务能力。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财务能力是由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反映公司各种能力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方法。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对象的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式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汇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相互联系或相似的指标进行对照,由此发现差异并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的方法。比率分析法是利用具有相互关系的两个指标之间的比率关系来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方法,用倍数或比例表示。趋势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加以比较,以其某一期的数据为基数,计算其他各期对于基期的变动趋势。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各项影响财务指标的因素,通过替换某种因素以确定这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比重分析法又叫结构分析法,是看某项指标占总体指标的百分比,显示的是各个联系项目之间的垂直关系。

(三)我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步骤:首先对年报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董事会报告以及重要事项的阅读,确定公司的行业类型,提出分析和检查的重点;然后运用本文中提到的分析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比如同业分析、趋势分析;最后针对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公司财务报告中业绩出现异常变动或其他有重大风险的原因。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进行综合分析的主要方法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上述各项客体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是针对某一单项指标进行的分析,不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没有突出特定的重要指标,而将大部分指标等同看待;各种评价方法采取的都是定量分析,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重点突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并考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便于信息使用者清晰明了地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做出评价。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体系之前应先明确一些评价指标。

1.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综合性评价指标和单项评价指标。综合性评价来自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所发表的审计意见和利用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分析结果。单项指标包括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和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

2.财务报告列报评价指标。财务报告列报总体性的要求是公允列报原则,它是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制定的最高标准。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列报内容的相关性及可靠性、列报形式的合理选择、表外信息披露的允当性。

3.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是指对有关信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又分为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内部环境指标主要是指生成会计信息的公司内部的控制环境即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治理者是否诚信,内部控制是否得以良好设计、运行和维护。外部环境指标主要指外部审计和外部监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及阐述,我们可以此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采取的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即分别构建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财务报告列报的相关指标体系、财务报告的生成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赋值的方法将各指标予以量化,得出各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数,如表1―3所示。

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设置权重。因为不同的指标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中单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可靠性是最主要的两个指标,可以设置较大的权重,及时性、可比性应该设置稍小的权重,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涉及到很多的职业判断和不确定性,可以设置小权重。最后得分为各项得分乘以各自权重后求和。

其次,可以设置满分为一百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层次高的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较好,反之代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不好。

最后,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指标的得分施以权重计算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评价分数。根据分数的高低以及所处的层次判断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至此,完成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评价。

三、结论

由于上市公司因其组织形式已将股东扩大到社会公众,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各种法律法规也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便成了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信息的重大途径。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财务报告,如何有效地评价财务报告便成了重大问题。本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并对财务报表质量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和不足,最后在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上市公司已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理性、智慧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者,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经济投资中获取更大的利益。S

参考文献:

1.夏成才.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朱允文.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2,(l).

3.钟伟强.公司治理状况对自愿披露水平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l).

4.王跃堂,张祖国.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与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01,(8).

5.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3).

6.魏亚平.财务报告分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9

[关键词]财务危机;配对样本;主成分分析;逻辑回归;预警模型

一、 “财务危机”(pinancialcrisis)又称“财务困境”(pinancialdistress),国外多数同类研究采用破产标准。但中国从1988年开始试行《企业破产法》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尽管2004年6月“st宁窖”爆出破产风波,但也在同年12月通过债权人和解解除了危机。由此可见,中国的破产机制不健全,加上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采用外国学者的做法行不通。

国内学者大都将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作为存在财务危机的公司,如陈静(1999)、李华中(2001)、姜秀华(2002)等。本文也将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所指的“财务状况异常”包括上市公司突然出现重大亏损、连续两年亏损、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等几种情形。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由于受样本量的限制没有对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加以详细区分;李华中(2001)用判别函数对1997—1999上市公司分类,描述了st公司的行业分布,利用向前回归法筛选财务指标建立预警模型;姜秀华等(2002)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42家公司为控制相关变量,同时随机选取42家非st公司为控制样本进行了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得到预警模型,并进行了预测与效果检验。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二元逻辑回归(logit),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通过spssl3.0软件完成。

(二)研究样本及样本的行业特征分析

1.选择的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的样本s1是2002—2004年深沪两市首次被st的118家公司。

同时,选择了与样本s1同行业并且资产规模相近的118家盈利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s2。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亚洲证券”和“巨潮资讯”。

2.样本行业特征分析

至2005年8月,深沪两市共计有1379家上市公司(深市551家,沪市828家)。发生财务危机的118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最多,占st公司总数的58.48%,但与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总数相比,发生st的比例并不突出,只占8.60%.传播文化类上市公司有2家发生亏损,鉴于此类别的上市公司较少,虽占st公司总数的1.7%,但占整个行业的18.18%,说明传播文化类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大,发生财务危机的比例也就较高。其次是综合类上市公司,占st公司总数的10.17%,占整个行业的15.00%。

四、预警指标的选择和分析

如果上市公司在第t年被实施st,那么(t-1)年表示上市公司被实施st的前1年。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初步选择

为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初步选择了变现能力b1(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资产管理b2(总资产周转率x3、总资产周转率x4、应收账款周转率x5)、负债能力b3(资产负债率x6、产权比率x7)、盈利能力b4(净资产收益率x8、销售毛利率x9、销售净利率x10)、现金流量b5(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经营现金净流量对挣利润比率x12、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3)、成长能力b6(资产增长率x1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5、净利润增长率x16)、股权扩张b7(每股收益x17、每股挣资产x18)、股东持股b8(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x19、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x20)等8个方面的20个财务指标。

(二)初选指标分析

1.财务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利用spss计算st与非st公司各财务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前1年,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20个指标的均值均存在明显区别。

2.配对样本检验

根据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同一财务指标的配对,利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wilcoxon秩检验使用的是z统计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资产增长率x14外,st与非st公司的20个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普遍显著,st公司的z统计量明显高于非st。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st公司与非st公司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1年,两者的均值、标准差、t统计量、z统计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财务预警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st与非st公司的上述20个指标,有的作用显著,起了较大作用,相比之下有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指标过多会存在多重共线性或序列自相关。因此,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财务指标进行筛选,利用变化显著的指标建立预警模型。本文拟选择主成分分析法。

1.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产权比率x7与净资产收益率朋、流动比率x1与速动比率x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3、每股收益x17与每股净资产x18、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19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20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按财务指标间相关性较小为优原则,经比较,剔除x7、x2、x13、x18及x19这五个财务指标。

2.财务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引入虚拟变量y,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将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设为1,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设为0。

利用直接斜交转轴法,对剩余15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这3个因子分别为流动比率x1、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20。

五、预警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上述三个财务指标,选择二元逻辑回归(logit)方法,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进行预测。

(一)模型的建立

设多元逻辑回归(logit)拟合的方程为:

(二)预警模型效果检测

以0.500为概率最佳分割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为75.319%,其中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76.923%,非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73.729%。

六、结论

笔者采用2002—2004年新增st公司的日个方面的20个财务指标,建立起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前1年的危机预警模型进行了预测。为便于对比研究,选取相同数目的盈利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研究表明,选取财务指标的效果明显,建立的st公司的危机预警模型的判断准确率达到95.31%.由于研究是假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模型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ohlson,jamesa:“financialratiosandtheprobabilistlcpredictionofbankruptcy”,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0.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j],1999,(4).

财务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指标;预警模型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于一种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当中。只有生存上市公司才有可能获利,有可能存续下去。生存是其核心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上市公司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预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渊。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借助于财务数据和数据化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以揭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经营困境和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原因,并发出警情信号,提醒管理当局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已有很多,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基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国际上,最早用统计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的是Fitzpatrikc(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Fitzpatrikc发现,在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比率的判别能力是最高的。

在Fitzpatrikc研究之后,美国学者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1966年在美国《会计评论》上提出了单一变量模型,又称一元判别模型。在他对79家危机企业和79家正常企业的30个财务比率数据进行的研究结果后表明,债务保障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财务指标判别能力最高,并且越临近破产日判别成功率越高。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的研究

多变量预警模型就是运用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构造多元函数的方法来进行预测分析。在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Z-Score模型为代表:

美国纽约大学奥尔曼(altman)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运用到企业破产预测中。他以1964-1965年33家破产公司和33家正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选用22个财务比率作为破产前1-5年的预测备选变量,经过筛选最终确定营运资产/资产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销售收入/资产总额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构建Z-Score模型。此模型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种情况。

1、在上司公司的方面

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①

①式中X1=营运资产/资产总额,反映公司营运资产的流动性;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公司剩余支付能力;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反映公司的活动比率。

2、非上市公司方面

非上市公司的Z值模型和判别规则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②

其中与上市公司唯一不同的是X4修正为股东权益/总负债。

总体来说,多变量模型判别精度高,而且体现了综合分析的概念。但这种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模型比较复杂,数据资料多,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二是这种模型的假设条件严格,即假设预测变量必须呈联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样本要求等协方差。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回归模型是从一组因变量中预测一个“对应的”应变量的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probit模型方法和Logit模型方法。美国学者ohlson(1980)运用多远逻辑回归法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公司规模、资本结构、负债和当前的变现能力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6.12%。他采用的分析方法使财务预测有了很大的改进,克服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中对预测变量有着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要求及样本未配对样本的局限性,进一步将问题简化。

(四)关于动态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建立动态财务预警模型,即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odom(1990)是较早运用神经网络的经济学家,他用1975-1982年间的64家失败企业和64家健康企业为研究样本,选取了altman在1968年研究中的5个财务比率为输入变量,比较了倒传递网络模型和altman判别分析法在企业失败前一年的判别能力,研究发现,倒传递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之后BarbroBack等人(1996)及amirF.atiya(2001)采用神经网络理论(nn)构建了破产预测模型,andreas和trigeorgis等(2000)也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对破产风险的预测进行了探讨。

这种分析使模型具备随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自学习的能力。使企业财务动态预警成为可能,但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模方法复杂,工作的随机性较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模型,需要人为不断地调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预测精度也不一定比其他方法改进多少。

(五)财务预警的其他研究

上述提到的预警模型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基础之上,在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Gilson(1989)在他的研究中加入了非财务信息高层管理者离职这一指标。研究发现,在选取的381家财务危机公司中52%的公司有高层管理员变动之情形,而正常的公司发生这种情况的比率仅为19%。marquette(1980)认为一些长期性或宏观性的经济指标,如利率、景气变动指标、通货膨胀率等可以作为构建模型的变量,提高模型的准确度。Spathis,DoumponsandZopounidis(2002)以希腊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标准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了包括Z计分值和不包括Z计分值的模型识别舞弊财务报告的可能性。

三、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研究

陈静(1999)以27个St和27个非St公司作为对比样本,选取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4个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误判率最低。

单变量预警模型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不能判别企业是否可能破产以及在什么时候破产;二是单变量比率分析的结论可能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三是财务指标有被粉饰的可能性,使财务风险预警失去作用。

(二)运用多元线性判别分析的研究

1、以F分数模型为代表

周首华、杨济华(1966)借鉴altman的研究成果,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先进流量指标,运用1977-1990年62家公司(其中31家破产公司取自华尔街杂志索引,与之配对的另外31家非破产公司取自Compustat会计数据库),构建了F分数模型。其表达公式为:F=-0.1774+1.1091X1+0.1704X2+1.9271X3+0.0302X4+0.4961X5,其中X1、X2和X4与Z分数模型的X1、X2和X4的指标相同,不同的是X3和X5,X3=(税后净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它是一个现金流量指标,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X5=(税后净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反映公司运用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与Z分数模型相比较,F分数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

李月英(2010)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2009年所有被特别处理(St)的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选取3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农业上市公司构成控制样本,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择17个财务指标作为初始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了预警分析。

2、以主成分分析模型为代表

多元判别分析中还有一种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这种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炼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即考虑更多对财务预警有指示作用的比率,同时防止比率太多而增加分析的复杂性,从而抓住分析中的主要矛盾。张爱民等(2001)选取深沪上市的40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主成分分析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三)关于逻辑回归模型的研究

我国学者吴世农、卢贤义(2001)选取1998-2000年中的70家St公司和7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企业规模等5个方面21个财务指标中确定6个预测指标,应用Fisher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三种方法构建了相应模型,发现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强。

李娜(2008)选择2006年深沪上市的所有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适合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首次将财务预警的研究应用于农业企业。

(四)关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

2002年周敏等人提出的基于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财务危机测定与预警模型,能够实现对财务危机状态的测定,并且不需要主观定性地判断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在企业的判定状态方面更加合理。邸红娜(2006)选取2002-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t检验,从个财务指标中选出了12个判别能力较显著的指标,并对Bp神经网络进行完善市公司被St的前三年,模型预测准确率仍然可以达到92.5%,说明应用神经建立模型,预测能力很强。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王克敏(2005)研究中引入了公司治理、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非财务指标,大大提高公司了St的预测准确率。郭斌等(2006)研究认为加入贷款期限和m2增长率这两个非财务指标的8参数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模型拟合度。邓晓岚(2006)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年度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审计师意见的非财务指标后预警效果较好。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评价

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试企图寻求统一的参数来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灵活选择参数的

应变能力。科学的实证研究应与不同的行业相结合,因为不同的行业财务指标和预警体系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论,针对不同的行业选取具有那个行业特征的指标来进行预警分析,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再有就是财务预警研究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财务预警研究者更多的是关注预测的准确性,却没有兼顾信息使用者的可操作性;第三就是变量的选择方法问题。如何选取变量指标还缺乏理论支撑,研究人员在选取变量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另外模型中非量化因素涉及的少,考虑非量化因素再加入定性分析可使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因此笔者认为要重点解决财务预警的实际应用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外还需注意加强非财务信息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2、周首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徐学高.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8(1).

5、李月英.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危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6).

6、吴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7、李冰,孙长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实证分析[J].经济分析,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