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5:31:07

诊断学教学篇1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91-01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的讲授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强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其能力是一项主要的任务。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座桥梁。因此,诊断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记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临床的动手技能和思辨能力。工作数年时间,对诊断学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是我对诊断学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搞好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层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学习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对于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教师可采用前后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前后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比较。

二、实训课和理论课教学要融合在一起

诊断学中很大一部分是体格检查,光说理论枯燥无味,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理论和实训联系起来。教师除了把理论课讲好外,还要在实训课上把检查方法和技术做规范,一边讲要领,一边动手做示范,这样,能使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加深印象,学习效果才更明显。通过边操作边讲解,课内外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至于自己的讲课过于乏味,还可及时加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好课时。

三、精选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临床系统思维能力

1.精选教学内容我校目前上诊断学的专业有中医专业、口腔专业和影像专业。因此,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精心挑选一些更符合他们教学培养目标的内容;其次要适当把临床上的一些内容融入到诊断学的一些知识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讲解内容时要详略得当,以前讲过的或重复的内容一带而过。但对与执考有关的、与临床典型的疾病相关的内容应重点讲解。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的课程中,除了要按照课程讲解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延伸思考。比如在讲到缺乏维生素D引起佝偻病时,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找小孩子晒太阳为什么能预防佝偻病?小孩子什么时候晒太阳比较合适?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诊断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和发展。

3.培养学生的临床系统思维能力随着现在教学改革的不到深入,诊断学的教学不仅要求在人才培养阶段重视人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在临床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临床系统思维。只有基础扎实、素质高、知识面广的医学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四、让诊断学知识走入现实生活、走入临床

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即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模拟病人,在学生之前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让学生扮演医生,和模拟病人交流,沟通,找出其主要的症状,思考需要重点做的体检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两个目标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语言、动作还能体现学生的态度目标。通过模拟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组织学生到学校附属医院,亲自去看看临床医生诊治病人的过程,亲自去给病人体检一下。同时教师还可以临时给学生讲一下该病病人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此外,教师还可提前和一些医院联系,让学生在寒暑假去见习。通过这些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还可加深所学内容,同时也可学到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五、教学与执考、就业、生活信息联系

鉴于目前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倾向来看,50%左右的人毕业后不能进入医院而从事乡村医疗工作,这一形势使学生缺乏对未来职业的信心,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教师不妨在授课间歇给学生谈谈现在医疗行业的一些规定,如从事医生必须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要有护师资格证。如果没有这些证件,他们在医院无法单独工作,否则就是违法,就属于非法行医。而有了这些证件,又有了一定的经验,就可以应聘到县里、市里的医院等。告诉学生在学校就必须为了医学而学好各们课程。当然,学好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对学生以后从事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学好诊断学知识、懂得一些临床知识,可避免自己及家人生病后盲目就医等。这些现实的例子,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前途,这些话也会鼓励他们暂时去学好诊断学。

总之,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诊断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灌输知识的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更为灵活的多种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学生的厌学、颓废、学无所用的心情会大大改观,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会出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龚世凤,吴惠珍.浅谈《诊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的培养.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9-100.

[2]吴东,潘慧,朱峰.浅析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4:247-248.

诊断学教学篇2

1.1对象

以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专科班1—9班共45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30名)和对照组(229名)。学生的来源、入学成绩、诊断学课程学习内容及学生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学生按照学计划、学大纲、材及统一进度学习。诊断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多年带教经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法,实验组则在传统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人,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法。实验指导和临床技能操作训练由统一的教师带教。考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2组学生采用相同试卷,阅卷采取几位教师流水作业。分别比较2组学生的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实验课成绩×0.4+理论课成绩x0.6)。

2统计学处理

有关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2组学生的成绩采用方差分析。

3结果

实验课成绩、理论课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成绩: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学生成绩比有显著性差异(p<9.01)

4讨论

4.1教学形式

启发式教学法是按照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逐步启发学生,并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形式多样,包括:(1)直观启发,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实物、图表、影视、投影等来启发其积极思维、深刻认识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方法。(2)质疑启发(pBL),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使学生努力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比较启发,指通过比较揭示理论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方法。(4)情境启发,指通过实物或图画展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启发方法。(5)研讨启发,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为目的的方法。(6)归谬启发,指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对问题的理解和结论的片面性有意推向极端,从而暴露出其中的谬误,使学生重新开辟新思路的方法。(7)悬念启发,指讲到精彩部分时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让学生主动查看有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综合使用。

4.2pBL教学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观念包含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i51。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包含学校及专业活动对学生应该取得成就的期望值,同时也包含毕业生是否真实拥有开始工作或继续深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教育的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需要新的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从表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意识到,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师生都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讲授诊断学理论课时,在传统教学及多媒体综合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案例分析导入,然后逐渐展开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第二篇问诊的教学中,我们给出一个例子:有一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伴胸痛来医院就诊。如果你是接诊医生,你应该怎样询问病史?问什么?如何来问?然后,再讲解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问诊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重点掌握主诉和现病史。在讲授“黄疸”症状时,先给出几个病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然后再进行分析讲解。例1,某患者,男性,58岁,因右上腹部包块、纳差30天人院。体格检查:皮肤明显黄染,呈橘皮样改变,上腹部可触及不规则质地、硬的包块,有轻度压痛。例2,某患者,女性,45岁,有慢性肝炎病史2年,近来病情加重并出现皮肤及粘膜黄染,伴有出血点。例3,2009年秋,有一妇女因手心、脚心发黄,怀疑黄疸性肝炎到门诊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肝脾不大。问题:这些患者是否有黄疸?黄疸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先让学生提出看法,然后教师结合画图从胆红素代谢展开,讲解黄疸的分类、上述3例出现的机制、不同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这样,就可以把诊断学中“黄疸”这个较难讲的症状非常清晰地讲解出来,学生听起来也不感到吃力。物理诊断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求掌握如何问诊,问什么;如何查体,查什么;如何写病历,写什么。在讲授检体诊断时,我们每节课均先提出几个问题,如检体诊断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每种方法有哪些内容,如何查体。然后,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逐项内容层层讲解。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先设疑,上课时直接讲解,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不能充分启发他们的思维,会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厌烦,听课效果显著下降。从表1可以看到,采取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案例导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课成绩和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o.o1,也进一步说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建议多种启发形式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诊断学教学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论地理教学设计诊断

一、建构——诊断工具的确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基础出发建构知识体系,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生成。m学习是在主体同外界的不断交互过程中实现的,这包括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形式。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协作学习环境。[2]离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归纳以上观点可知,地理学习的建构性、互动性、情景性、主体性应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设计诊断的出发点。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性、系统性、指向性决定了教学设计诊断的以上特性。在理论性上,以建构主义为诊断视角,审视地理教学设计的现状;在系统性上,不局限于某一要素的诊断,而强调教学设计的整体诊断;在指向性上,注重对教学设计的宏观分析,提出改进策略。要注意地理教学设计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区别,地理教学设计只能对教学流程、方法、问题、对策、情景等进行理论预设,而不能实际替代。因此,在诊断工具的构建过程中应把诊断指标集中在前期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创设、方法选择、过程调控等几个方面。在使用诊断工具时,应遵循以下流程:选定诊断样本一确定诊断内容一对照诊断指标一指出诊断结果。也应注意诊断样本的随机性、诊断内容的概括性、诊断结果的客观性等问题。

二、策略——教学设计的改进

找出当前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矫正当前地理教学设计存在的偏差,使其符合建构主义的基本要求,进而改善地理课堂教学,是研究的最终归宿。通过诊断可以发现,由于对建构主义内涵认识不清、实践不足,造成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教学分析欠缺、微观预设不足、课堂评价缺乏、学生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可以在建构的起点、实效、动力和主体四个方面深人挖掘,提出对策,改进地理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把握建构的起点

通过诊断发现,地理教学设计忽略学情和重难点的分析,现有的分析也较为浅层化、凌乱化。学情和重难点是知识建构的起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从知识、经验、态度、兴趣等方面开展。在知识上可对学生现有知识、原有知识、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在经验上可对学生生活经验、地理热点等进行分析。在兴趣和态度上则要顾及性别、年级、内容等造成的不同影响。分析教学重难点要注重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困难的内容。[<]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已经拥有丰富的关于城市服务功能的生活经验,在知识上了已经学习了不城市的空间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可开发生活案例,从空间结构出发设计城市服务功能的教学。

2.微观预设,提升建构的实效

通过诊断可以发现,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只呈现探究主题,缺乏对任务分工、成员参与、组织引导的预设。在师生问答中,只呈现教师的“问”,而忽略学生的“答”。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方法和能力建构的过程,宏观的教学设计固然能为课堂教学预留空间,但是否也会降低课堂建构的实效?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对重难点问题、关键问题深人预设,对于基础性问题、简单性问题则留出空白。例如,在讨论“上海”为何会成为“上海”时,教师可预设讨论形式为分组讨论。讨论时间为4分钟,候答1分钟。讨论过程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参与讨论。学生可能注重回答人文方面的原因,且逻辑不明,教师在解答时应注意补充总结、理清思路。

3.注重评价,激发建构的动力

通过诊断可以发现,在小组合作、问题回答、学生总结等环节都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倡导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学设计的应有之意,也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小组合作中应注重对学生合作过程、合作结果、合作态度等评价进行预设;在问题回答上应注重对学生的基本观点、逻辑思维、批判质疑等评价进行预设;在学生总结上应注重对学生陈述内容、表达能力等评价进行预设。例如,在学生总结“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这一结论时,在陈述内容上可评价学生归纳内容的正确性,也要指出运用表述专业术语表达总结内容。在表达能力上表扬学生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等优点,但也应指出应加强表达的简洁性、逻辑性。

诊断学教学篇4

关键词:诊断学实习教学模拟教学应用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课程而设立的一门桥梁学科[1]。它包括问诊病史采集、临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基础医学理论和技能。因此,学好这门学科对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和实习奠定了基础。

一、开展模拟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应用传统的诊断学技能教学模式在适应现代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医学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并已逐渐得到重视。其主要是指利用模拟技术、各类仿真模型等创设出模拟病人或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二、模拟教学的实施方法

1.Sp病人在诊断学问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诊断学问诊教学是讲完三节理论大讲和实习课的理论小讲后,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相互间的模拟问诊训练,然后到病房数十人对一真实患者进行问诊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的只是“主诉”、“现病史”等一个个概念,对问诊过程中应具备的技巧和如何进行医患沟通缺乏感性的认识及必要的训练。而且问诊见习时,愿意配合的病人少,临床上典型病例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见到,造成学生围着一个病人反复问诊,导致病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有的甚至不耐烦、不配合,拒绝回答。模拟教学在问诊实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Sp病人的应用,Sp病人即标准化病人,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2]。利用Sp扮演患者,模拟病人的表情、动作及情绪,贴近临床实际,且可以重复多次利用,还可通过构建有效的评估体系进行反馈指导,反复训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掌握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2.电子化标准病人在规范化体格检查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格检查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大讲、实习小讲之后由带教老师示范,学生之间相互训练,带教教师进行纠正。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应用中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上课时间和带教教师的局限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仅局限于课堂,而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重点还是在课后的反复练习,所以在课外练习中的错误手法无法得到纠正,产生的疑难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模拟教学在物理体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电子化标准病人,包括心肺听诊、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教学与考核软件,top2000多媒体教学网的高级教学组合。通过该系统的运用,构建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可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且由于仿真模型具有可以重复使用、时间灵活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用于日常教学,而且可通过开放实验室的举措增加学生使用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有“老师”的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较显著的成效。

三、模拟教学的成效

为了了解学生对模拟教学开展的看法,我们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来收集意见。在近一年来召开的3次学生座谈会中,来自各班级的学生代表均表示模拟教学的开展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大家多动脑多动手的机会。从调查结果来看,92%的同学认为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83%的同学认为有利于提高临床技能的熟练度,97%的同学认为开展模拟教学是必要的。再从实施模拟教学的学生技能和理论的考试成绩来分析,在考试题型、各部分内容分值所占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学生成绩普遍上提,高分率也有所上升。总体看来,模拟教学在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模拟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教学具有训练真实性、时间方便性、病例多样性、训练可调性、操作纠错性、过程可控性等优势特点,这些优势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与医患的沟通能力。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Sp病人的病例不够丰富,在模仿疾病的种类和症状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且Sp病人的言语表达能力稍强,而真实病人的文化水平却高低不同,这一点和临床实际存在差异[3];2.Sp病人不能逼真模拟所有阳性体征,不能完全代替病房实践,而且Sp病人培训周期长,所需经费高,给教学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3.各类仿真电子化标准病人虽可根据阳性体征的设置发出声音,却没有说话能力,故学生在操练时无法像与真实患者那样展开交流,且由于各类模型、模拟人的成本比较高,在教具数量上无法大量购进,故不能大规模引入教学。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我校也在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为了解决教具在数量上无法大量购进的问题,已经推行了开放性试验室运行的举措。当然,如何更好地发挥模拟医学在诊断学实习教学中的优势,解决当前暴露的问题也是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总的来说,模拟教学的开展对深化诊断学实习教学改革还是有显著作用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有极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诊断学教学篇5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CBS教学法LBL教学法

theapplicationofSceneCBLteachingmodeinmedicalDiagnosticteaching

tanYing

(LabmanagementCenter,Shando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nan250355,Shandong,China)

abstract:CBSteachingmodeissuitableofdiagnosticsteachingduetothecase-basedteachingmethods.CBSteachingmodecanprovidehigherteachingquality,anditcanprovidehigherintetestaswellasclinicalthingkingabilityofthemedicalstudents。CBSteachingmodewillbeworthtospreadinmedicalclinicalteaching.

Keywords:diagnosticsteaching;CBSteachingmode;LBLteachingmod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58-02

诊断学是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是学生从学校理论学习阶段向医院实践阶段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学习其他临床专业课程的基础课。[1]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CBS教学法是近年来根据pBL教学原理设计的一种“以病例为引导教学”(casebasedstudy,CBS)的教学法。[2]以CBS教学法为引导的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掌握临床医学理论知识。[3]尝试在诊断学教学中运用CBS教学法授课,方法如下:

一、实验背景和方法

1.实验背景

实验对象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级和2011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126人,实验分别于2012年下半年及2013年下半年两个学期依次展开。

2.实验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4人,用CBS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组62人,用LBL方法(LectureBasedLearing,LBL)即“以授课为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

1.对实验组,教师制定CBS教学方案,划定教学范围,搜集相关病例资料。教师备课时选用有代表性的病例资料,并将需提问的问题、病例等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诊断学教学特点,选择有代表性教学内容如血液学检查,心脏检查,呼吸系统检查等进行实验。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提前查阅文献资料、课堂穿插师生对病例进行讨论的方式授课。

例如血液学检查,CBS法教学,共10学时。教师设计病例题目为:某种血液性疾病的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教师提前搜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典型病例的各项相关检查结果。学生在不知道诊断结果的情况下,由教师提出问题,介绍基本血液学检查的知识及目前临床的检验方法,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并分组讨论,根据相关证据学生做出诊断。教师根据教学项目的推进对学生逐步提出下列问题:(1)根据病人的症状及血常规等一般项目的检查结果,血液学疾病如何与感染性疾病做鉴别诊断,相关检查项目正常范围是什么。(2)如果需要做进一步的血液学检查如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涂片检查,根据骨髓涂片检查报告中的增生度结果如何判断是否为骨髓病变。(3)根据骨髓项目检查结果如果确定是骨髓病变,如何鉴别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疾病,相关的诊断标准是什么。(4)如果是白血病,为确诊是哪类白血病,需要做那些额外的特殊检查,相关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血液学检查CBS授课步骤如下:(1)课堂授课,给出问题(2学时)。大致讲授血液学的基本知识及目前临床血液学检查的项目,提出问题。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资料。(2)一般检查(2学时)。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一般检查,集中讨论,开具化验单,教师指导。(3)实验(3学时)。在学校实验室学习掌握血常规检查(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的使用)、骨髓穿刺法(模拟人骨髓穿刺术、模拟人腰椎穿刺术)、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教师提供相关化验单,学生了解、掌握如何看化验结果。学生讨论,根据需要开具进一步检查化验单。(4)见习或视频(2学时)。特殊项目学校实验室条件不具备的,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如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学生了解各种检查的流程及检查项目的意义。(5)确诊(1学时)。教师提供相关化验结果,学生讨论、确诊,教师点评。(6)学生写出项目实施报告。

2.对照组按照LBL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三、效果评估

1.考试及结果分析

由任课教师出题,理论成绩60分,临床操作成绩40分,换算成百分制。理论试题题型有单选、多选、简答和简述题,临床操作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现场打分。试题内容涉及面广,覆盖率大,考试纪律严格。

实验组考试成绩优秀率(85分以上)为44.1%,平均成绩为86.04分。对照组优秀率(85分以上)为27.3%,平均成绩为79.39。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表一考试成绩对比表(±s,a=0.05)

注:两组考试成绩对比p0.05

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教师在实验组发放“诊断学CBS教学情况调查表”,发放64份调查问卷,回收64份,有效问卷62份。分别从学习兴趣、临床操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并量化各相关反馈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CBS教学法,98%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9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临床操作能力;10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文献检索能力。见表二。

表二调查问卷结果人数(%)

四、讨论

对比CBS教学法和传统LBL教学法,CBS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优点:

1.CBS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CBS教学法把握了学生希望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这一心理特点,通过临床病例把要学习的知识传导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产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4]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8%的同学认为CBS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比,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明显。

2.CBS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

CBS教学法通过课前提问、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环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师提供典型、代表性、知识点涵盖广的病例,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师有方向的引导和学生自学逐层展开,知识点由点及面,深度逐层递进,最后通过几个典型病例的学习,完成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比LBL教学,CBS教学使学生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更加牢固;使学生对纵向关联的医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要求更强;使学生面对的学习内容更直观、丰富、生动;使学生对疾病认识更加深刻,对未来学习临床学科知识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其临床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

3.CBS教学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CBS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使用CBS方法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答疑解惑的耐心和掌控课堂全局的教学能力。

另外,应用CBS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随机变通。诊断学是基础学科向临床学科过度的桥梁学科,由于学生对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接触不多,学生对病例的理解并不全面、透彻。为便于学生理解,章节开始时教师列举的病例以简单、典型为主,随着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展开,教师课前提出的问题可以逐渐全面、复杂,课堂所选病例也趋向复杂、综合。相对LBL教学,对教师来说,所需投入的的精力更多、挑战更大。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地摸索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CBS教学法根据pBL教学原理设计,但并不等同于pBL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引导,结合学生小组式学习形成的一种专门适用于高等医学教学的教学法,是pBL教学法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改良和推进。通过我们的初步探索认为,在诊断学教学中CBS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随着CBS教学法在各医学学科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完善,CBS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宇.诊断学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190.

[2]贺加,高京生,王中强.七年制医学生学习类型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11(5):13-14.

[3]郭威.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应用CBS教学法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723.

诊断学教学篇6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是简单介绍超声诊断原理、正常声像图和异常声像图之间的区别,超声诊断学与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教学不同步,往往出现讲到的相应系统疾病的超声特征时,相关疾病在内科学、外科学中并未讲解,学生无法理解超声诊断与疾病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对疾病超声诊断的整体认识,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诊断思维的混乱。此外,超声诊断学内容具有综合化、融合化的特点,超声诊断学教学学时少(20~30学时)与教学大纲规定教学内容多、超声诊断学概念抽象、相关专业知识更新较快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求超声诊断学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强调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应重点强调临床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原则及鉴别诊断。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及临床实践,多举例,联系疾病讲解分析,如讲到超声检查时,让学生回忆以前体检或到医院做超声检查的经历。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超声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汇合点,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超声诊断学以后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超声波检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影像检查手段是最优的(比较影像学范畴),能够理解超声诊断报告的内容,从而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在每次授课结束前,授课教师应对本次授课及近期授课内容做简要总结,突出了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优化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超声诊断学的讲解内容,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

二、加强对学生超声诊断思维方法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超声诊断学是医学中的形象思维学科,观察超声图像时要有三维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学生单纯的平面观念,使其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学好超声诊断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可以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观察病变的回声强度(强回声、等回声还是低回声)、形状是否规则、最大直径、病变的边缘是否清晰以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或浸润情况。超声诊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利用超声波分析诊断疾病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将便携式移动彩色超声诊断仪(床头彩超)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理论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此方法也已被用于心电图教学过程中),以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此外,我校设有超声诊断实验室,拥有多台教学用彩超,使学生都能上机操作,让他们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三、改进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超声诊断学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传统的教师讲授利用板书、挂图或绘图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单纯依靠死记硬背,遗忘较快,使学生在超声诊断学的学习中总处于被动状态。采用多媒体辅助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形象、动态、直观、交互式等优点,可以真实形象、直观具体地反映超声波诊断的特点,为超声诊断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超声诊断学目前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使传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虽然已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学的课堂教学,但超声诊断学多媒体教学中也应注意在幻灯制作上必须多下功夫,教学内容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背景和文字要对比鲜明(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白底黑字效果较好),适量加入动画、声音或实际患者超声诊断录像,对超声图像加以讲解、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避免对超声诊断学教学幻灯片的简单复述,放映幻灯片过程中避免速度过快,讲授时语速适当,讲到重点时应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和记忆的时间,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和动作等)突出超声诊断学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最好在讲授过程中能做到抑扬顿挫。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应根据超声诊断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实物标本、教学模型等传统教具,使超声诊断学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突出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利用联想式、启发式、探讨式和回顾式等教学方法,把难懂的超声诊断学概念、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有些重点部分,还可利用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可采取pBL教学法或CBL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培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课程难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沟通

超声诊断学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利用“填鸭式”教育完成超声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否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医学生的学习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持续终生。目前,一般医学院校的教育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所有医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支撑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是对医学的兴趣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每个医学生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医学教育学强调医学生是医学学习的主体,医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大多为“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以“90后”的独生子女居多(对这一群体笔者并无偏见),但客观上不少学生在自立方面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较

诊断学教学篇7

【关键词】留学生;中医诊断;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2067)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系

通讯作者:李峰email:lifeng95@vip.省略

随着中医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进入各中医院校学习的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由于语言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其在中医学的学习中有特定的难点,对此当有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为依据,将留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及可行性教学手段总结如下:

1教学手段突出形象直观

留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多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是在中国工作或学习的过程当中发现中医的疗效来学习,这部分学生年龄较大、汉语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而大部分学生是国外高中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汉语水平明显较低,在听、说方面还存在着障碍,因此,汉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成为留学生教学的突出难题,而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使两部分学生都能坐得住、听得懂,是学好中医诊断学的前提和基础,其他教育工作者对此也有所认知[1,2]。实践表明,语言速度并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语速较快会使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听不懂,而语速较慢则让语言水平高的学生坐不住,难以认真听讲,而且还发现即使语速很慢,语言水平低者还是在很多教学点上难以理解。而采用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则效果显著,可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

1.1采用贴近生活实践的形容与比喻中医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中医诊断学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等都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中医的这一优势,以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例如“盗汗”可以解释为,“盗”即强盗,强盗的特点是睡觉时出来,因此,盗汗的意思即为入睡时汗出,醒来出汗停止,患者经常说“睡醒了发现枕头、被子是湿的”,这种情况就是“盗汗”;又如“潮热”,“潮”即潮水,潮水的特点是有一定规律的涨落,所以潮热的特点也是有规律的发热,患者会这样形容“某个时候,比如说下午就开始发热或者下午的时候就热得难受”,这样解释形象易懂,实践表明对于留学生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容与比喻效果颇佳。

1.2图片、音频、视频结合运用虽然留学生在语言的听说上存在着一定障碍,而图片、音频、视频、flas这些形式则不受语言的限制,学生理解起来也更直观、更清晰,同时也使教学风格更为生动活泼。中医诊断各层次的教学中,将图片、视频运用于望诊、将声频运用于闻诊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在留学生教学中,还拓展性的将图片运用于脉诊教学,将flas、视频运用于辨证部分的教学,如“表证”是留学生特别难理解的一个证型,在这个证型的讲解时,做出一个表现“六淫、疫疠邪气从口鼻或者皮毛侵袭人体,卫气随之出表抗邪,邪正交争于表,人体出现发热、恶寒、喷嚏等系列症状”的2min的flas,并配以讲解,留学生反响良好。

2教学方式注重师生互动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是联系临床各科与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不仅有基础理论,还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3,4],简单枯燥的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的大忌,对于非中国文化背景、非中国哲学思想的留学生而言尤其值得注意,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分析认为,在注意教学手段形象直观的基础上,着重突出师生互动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1注重前后联系,既往知识多设问中医诊断所运用的理论是在中医基础里面已经学习过的,另外,中医诊断教学主要分为诊法和辨证两大部分,在辨证部分,各个证型所涉及到的症状都是四诊中讲授内容的归纳,而诊法部分,望诊、闻诊、问诊等各部分的内容又有交叉重复之处,在运用既往理论或知识时,要多设问,可以给留学生复习及思考的空间。

2.2借助四诊技能平台,技能训练与课堂讲授相结合望、闻、问、切基本技能是中医诊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为使留学生更好的掌握四诊技能,本校中医诊断教学建立了四诊实训室,实验室内配置了舌象模型、舌诊仪、脉诊仪、按诊仪等多项设备,留学生的教学当在讲授理论、方法之后,及时安排技能训练,以讲授的理论、方法指导四诊技能操作,同时也以技能训练促进理论、方法的掌握。

2.3角色扮演行临床模拟实训,语言交流、四诊技能与辨证思维共培养四诊是实践的技能,辨证是实践的思维,其真正的掌握既需要理论知识,又需要实践训练,在借助实训室的技能平台进行四诊练习之后,在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之前,本课程组安排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4~5人分为一组,一人扮演医生,一人扮演患者,其余三人扮演实习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四诊模拟和辨证模拟,综合全组意见后,由医生进行病案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全班同学可以提问、补充,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留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运用中医理论收集病情资料并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显著提高。

2.4分组跟师接触临床,以实践推动学习兴趣与知识理解各组学生在模拟实训之后,及时安排跟师接触临床,实践表明,留学生对临床跟师兴趣更浓,跟师之后在课堂上会提出很多有针对性地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中医诊断的知识点,对很多内容的理解深度也明显提高。

3教学内容应层次明晰、重点突出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留学生即进入了中医诊断学的学习,相较中医基础理论而言,本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纷繁复杂,加之语言障碍,让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部掌握的确比较困难,经调查发现,留学生提出最多的建议即是,“希望重点突出”“希望老师在一点儿上讲透彻,不要讲的内容太泛泛”,因此在给留学生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比如辨证内容中的“其他辨证方法”,留学生听起来难度的确很大,在中医诊断部分也不是重要的知识点,此类内容一点即可,起到引导学生下一步学习四大经典的作用即可,不必详细介绍。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将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树状知识结构图,如望诊,纵向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小儿食指络脉”,横向分为“形、色、神、态”,每一部分从神、色、形、态分类进行介绍,在具体介绍时还要注意归纳,运用表格等形式,比较等方法使教学层次更为清晰明了。

4多形式提兴趣、促学习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总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互动教学的同时,不要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名师的讲座,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学录像等,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另外,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要督促学习,如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不同形式的督促形式可以交叉运用,对最终学习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崔立斌.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97101.

[2]张文利,徐跃飞,董旭,等.医学本科留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育论坛,2008,5(13):8485.

诊断学教学篇8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传统教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参与式教学列为我国未来十年大力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教学模式和方法之一。理念上,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方法上,参与式教学要求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达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目的[1]。近年来以参与式教学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绩[2-4],但有关将参与式教学运用在医学教学中——特别是将其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文献鲜有报道,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

1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意义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学学科,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诊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影像成像技术的原理,掌握成像手段的选用原则,掌握常见病的影像表现,培养独立阅片及分析诊断的能力。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重在实习阶段。但常用的传统的信息灌输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且医学影像诊断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很多学生仍不知如何阅片,亦不知如何获取课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以进行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探索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索式、开放性、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同为主体,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进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根据教学效果即时调整授课内容和难度。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获取教学反馈、评价并进行反思,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取得进步[5]。

2参与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证明[6],参与式教学较传统教学法具有优势。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7]。由于医学院校师资匮乏、学生众多及医学知识繁杂,可将采用后者,即将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机结合,探索符合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参与式教学。将医学影像诊断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的过程分为课前准备、理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反馈评价反思四个阶段,使参与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8-9]。2.1课前准备。如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呢?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首先按教学大纲要求展示,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设计参与式问题、储备病例和相关图片。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乐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应该确定这一点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教他们”。实习阶段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及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进一步地实习医学影像诊断学若能与既往知识融会贯通,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据此来设计本学科范畴内的相关的参与式问题,比如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分期及相应的影像表现和临床症状等,并储备病例和相关图片。2.2理论学习阶段。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将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传统授课模式的形式围绕课前设计的问题进行精讲,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经典病例的影像图片,围绕影像图片进行讲解,并授予文献检索方法,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2.3实践阶段。理论学习结束后,将学生分组,将参与式问题及病例分发到感兴趣的各小组,保证小组各成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自主性自行分配组员搜索及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解释参与式问题,并对病例进行分析诊断。在此期间,同时要求学生定时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各自工作完成情况,鼓励小组间及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在指定时间如分派问题及病例后一周,组织小组病例讨论,由小组主讲人提出病例的定位、定性诊断、可能的定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与影像相关的病理学基础、阐述临床治疗方案及陈述该病的影像学最新科研进展,小组主讲人发言结束后小组其他组员可进行补充,同时提出需教师解答的疑惑问题。在各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记录需解答的问题,发言结束后点评问题,并分析学生的诊断思路,对每位学生的发言和全体同学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思辩表达能力。2.4反馈评价反思阶段。每一次小组病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针对本次教学进行检查,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问卷回答、建议等形式获取学生对该教学方案的反馈评价,并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取得进步。

3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效果

自开展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的应用以来,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均认为参与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且很好地补充了后者的不足。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反映虽然学习压力大、花费时间多,但提高了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使师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此外,参与式教学是教学相长、互动的过程,其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驾驭课堂。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培养学生进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还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与式教学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实习中是可行的,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4,1(4):108-111.

[2]汪玉侠,黄忠东."参与式教学":提高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9):70-73.

[3]王静.参与式教学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14-15.

[4]慈向科,赵玉宏,万莉,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3,22(3):345-348.

[5]陈时见,谢梦雪.参与式教学的形态特征与实施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6):91-95.

[6]张健,向永孝,王文军,等.参与式教学法在医学留学生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6,27(15):2564-2566.

[7]陈瑞华,欧珠罗布,付强,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1(6):88-89.

诊断学教学篇9

1.1相关概念

20世纪80年代,国外医学界兴起了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的应用,其出现对医学临床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2年加拿大学者正式提出emB概念,将emB定义为“医师慎重、准确、明智地使用当前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利益,并将上述因素完美整合以拟定出最好的诊治方案”。emB创立后,相应的分支学科,如循证外科学、循证内科学等等相继出现,循证实验诊断学(eBLD)正属于“emB”分支体系的重要一环。emB以随机对照、荟萃分析和系统性评价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医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以推论和经验为基础的经验医学模式。emB的本质是全面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将经科学评价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医学决策更加符合科学规律;emB的精髓是追求最好的证据、方法和结果。emB的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eBLD,即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依据”,规范实验诊断项目的选用和评价,向临床提供最有效诊断项目的依据,为患者提供诊断效能和费效比最好的实验诊断项目。

1.2现状

emB自出现以来给传统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治疗方面,emB已经获得了一大批研究评价证据;但在诊断方面却起步较晚,1994年Cochrane国际emB中心设立“筛检和诊断实验方法学组”,到2005年Cochrane中心才正式启动对eBLD文献的研究,目前相关工作数据积累较少,仅限于单个实验诊断,eBLD还远未达到完善和成熟。当前eBLD研究落后于循证治疗学的这种现象,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实验的必要性是很难判定的,即如何提出恰当的问题;仅根据实验结果作出临床决策很难;难以在确定决策后是否采取相关的医疗实践。临床上无法认同或执行对临床产生结局的“提出问题、检验结果、作出决策、采取措施”这一流程。尽管上述因素使eBLD发展缓慢,但是eBLD使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彻底改变了仅根据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的经验医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换。当前许多国家都在实施以emB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界也开始逐渐重视emB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2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的应用体会

目前,国内eBLD课程尚未正式开展,也无相关的教材,更无统一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但是emB的本质理念是基于问题,通过查询和评价获得依据并结合患者需求和个人经验找出最合适的方案。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emB解决实际问题,作者认为eBLD基本教学方法过程应包括以下几步:

(1)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疑问,如患者更适合哪一种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对于排查疑似病因时采用何种诊断技术最合适。

(2)搜集证据,充分利用meDiLine和emBS在线医学数据库以及英国Cochrane图书馆等各种emB期刊和临床实践指南等进行文献检索。

(3)对收集到的资料,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emB评价标准进行meta分析,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和患者的选择,得出最合乎患者病情的检查组合。

(4)对后期效果进行追踪评价,如确诊率、费效比等。整个过程采用以教师为引导,辅以多种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作者从如何用emB的方式选择检验项目以及如何用emB的方式解读检验报告两个方面对eBLD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2.1检验项目的emB方式选择

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待治疗的患者为例:

(1)首先,针对已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准备进行治疗这个案例提出临床疑问,如CHB患者在治疗前最佳评价肝病严重性检查方案是什么,对于疾病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最佳检查方案是什么。

(2)第二步结合提出的问题,通过系统检索,查询出相关的证据。寻找证据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emBS、meDLine和CnKi等数据库,例如从CnKi中查到欧洲肝病协会、美国肝病协会等发表过CHB诊疗指南,指出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的生化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这些常规生化指标仍是目前评估肝病严重性的最佳实验检查组合。检测HBVDna水平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决定和后期监测的手段,并推荐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进行随访,主要因为其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精确性以及其较宽的动态范围。

(3)第三步是从证据的临床适用性及价值方面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查证是否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得出,再根据国际emB中心于2004年制定的国际统一证据推荐强度标准和质量分级对证据进行分级,结果显示临床指南的分级为“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未来几乎不可能改变”,因此,美国肝病协会、欧洲肝病协会的CHB诊疗指南为高质量等级证据。

(4)第四步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诊疗中。结合患者情况,采用aSt和aLt、γ-GGt、aLp、pt、血清清蛋白、红细胞计数对肝病严重性进行评估,使用RtQ-pCR进行随访。

(5)第五步是通过上述4个步骤,评价最佳证据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的效果如何。患者经上述方案后出院,结果表明其费用和检测效率比是同类患者中最低的。

2.2检验报告的emB方式解读

以静脉血栓症的D-二聚体(D-D)检测结果解读为例:

(1)提出问题,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和D-D快速测定可用于静脉血栓症诊断,那么,D-D测定结果为阴性,是否就能排除临床上疑为肺静脉栓塞的患者[9]。

(2)收集文献,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收集关于D-D临床应用的最新文献。eBLD证据的来源主要有原始研究证据(如em-BS数据库等)和二次研究证据(如Cochrane图书馆、emB期刊和临床指南)两大类。在meDiLine和emBS中检索了260份已发表的关于D-D临床应用的文献。

(3)评价证据的有效性,要确定证据是否可靠。首先要检查文献中是否将金标准实验作为参考方法,是否提供了诊断实验的诊断效能指标,如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似然比和阳性似然比等,此外还要注意证据有无偏倚。在检索的260份已发表的文献中,符合要求的文献有8份,共176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这8份研究结果显示,D-D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似,D-D实验的总诊断灵敏度94%,特异度50%,D-D检测pe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4)得出结论D-D对于pe的诊断为非特异性,因此,D-D测定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可以排除pe。通过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引入emB模式,使学生掌握一种运用emB理念解决疾病诊疗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缺陷,改变单纯依靠经验或“专家推荐”等非科学的方式随意选择检测项目而不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错误做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解决问题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emB理念时,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在日常教学和见习中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教育方式,自己尝试用emB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得出结论,总结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医学生的emB理念。

(2)具体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会开、会看和会用检验报告),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并结合文献查询,找到和应用最合适证据。

(3)教学方式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段式”教学,启发学生从实验和临床两个方面进行双向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安排学生见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络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学习等。

3展望

诊断学教学篇10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心得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都很重视中医,强调中医后辈力量的培养,除了全国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外,还规定了全国西医院校的学生都必需进行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发展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良好局面。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由于课时有限,多将中医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由于中西医理论和认识疾病的方式有很大差异,给西医院校开展中医课程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其基本知识是学好中医前提,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出相关教学建议,使学生对中医诊断学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西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学,总结了一些心得,以供同道参考。

1掌握中医学科的特点

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向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确切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确切含义,在对理解中医诊断、治疗始终以整体观念为纲,辨证论治为目,将相关知识统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具体中医诊断学的讲解中,因为时间有限,一定要教会学生运用中医学的特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中医诊断学,不管是那一系统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无不体现中医学两大基本特点的具体运用。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西医认为感染是主要原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炎症”,从很多医生,特别是西医医生首先想到的是“抗感染”,如果开中药是也一定要选用一些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有明确的抗感染类中药,尤其以大量中医认为寒凉药为主,其实这就非常有饽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我们知道,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很多病人表现为:张口抬肩,面色恍白,嘴唇紫绀,背心畏寒,少气,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按照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应该属于肺寒证,应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之类加减为宜。当然,我们不否认痰热雍肺等其它证型的存在。只有这样通过具体的实例,将中医的思维模式,运用到中医诊断学的学习中,才能将中医诊断学学好。

2培养对中医诊断学的兴趣

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课程课时较少,中医诊断学学时总共不到20学时,这么短的时间里,教师要讲好,学生要学好,加上西医院校学生本身中医理论不够扎实,中医诊断学条条框框较多,中西医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又不一样,要学好中医诊断学,兴趣就很重要。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多采用板书的教学模式,讲课内容枯燥,呆板,也不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困倦甚至厌倦的情绪。笔者认为,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并愿意主动去学,才能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1]。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务必要利用尽可能多的多种教学手段,突出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

正如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研究东方文化,如果不研究中医,就只研究了一半。可见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国文化和其包含的哲学思想,就非常重要。中医之道,根在中华传统文化。脱离中华传统文化,中医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开始。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以《易经》为哲学基础,在长期的医药学实践中建立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及养生康复等科学理论体系[2]。它不仅具有哲学属性,充满朴素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而且蕴涵着自然科学属性。中华传统哲学是中医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和源泉,它认为精气是宇宙与人类共同的构成本原,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精气学说是研究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只有站在中华文化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角度理解和认识中医学,从而理解中医诊断学知识,才能正确理解、接受和运用中医诊断学为人类健康服务。

4和西医诊断学比较学习,融会贯通

西医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内容之前,已经学习完西医诊断学,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同学会认为中医诊断学内容有很多缺乏客观性的东西,甚至认为感观性知识多一些,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其实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两门课程虽然有差异,但亦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问诊其实与西诊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基本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诊中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诊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诊断学中脉搏检查相似,只是更复杂而具体,而且将切脉和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非常重要的客观证据,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两者思维方式虽有差异却有相似之处。教学过程中把西医诊断学和中医诊断学相似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在西医院校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教师的讲授是主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教学的初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科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加深理解中医诊断学内容、以及西医诊断学比较学习,融会贯通,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