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12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7(b)-0161-01

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幼儿的一生成长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教师应引导幼儿热爱科学,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1.1引导幼儿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是积极探索的动力,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积极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并且积极参与、帮助幼儿从事探索活动。

如中班《有趣的声音》中,请幼儿自由操作小玲、圆舞板、钹等各种打击乐器,通过操作用点、线、面等图形来记录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和理解,使幼儿在听觉与视觉中建立了一种联系,同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增加了幼儿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丰富了幼儿的体验。

1.2培养儿童科学兴趣

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培养幼儿主动参与,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动手是科学启蒙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去积极探索,把一些枯燥的知识,转换成富有情趣的具体的科学作品,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举办幼儿创作大赛,让幼儿将生活中废弃的玩具、纸壳、饮料瓶、小饰品包装等有效的利用,制作成精美的艺术作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作品可以是生活用品、也可以是小动物、小植物,还可以是动画片里的人物,让幼儿自由的发挥想象,并主动讲解自己的艺术作品,把一些制作精美的艺术作品放在班级的小展柜里面,并给与表扬,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学习,借鉴,并积极创造优良的艺术小作品。

1.3结合社会生活,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里教育,还可以回归自然,走出校园,让幼儿在丰富的社会环境之下不断发现和探索。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我们要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观察力与认知水平,丰富幼儿生活知识,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幼儿的智力与生活能力。首先,我们要联系幼儿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例如:周边有建筑工地,我们就可以让幼儿观察楼房是怎样拔地而起的,大吊车为什么能够抓起很重的物品,大吊车、推土机的作用是什么等等,回到幼儿园以后,幼儿们自己用垃圾铲做推土机,用积木搭建楼房,用废旧的塑料管做排水管道,学着所见到的场面进行游戏,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2营造科学的学习环境,启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观察力

对事物充满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努力营造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因势利导,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幼儿积极探索科学活动。

如《我的变化》中,为幼儿提供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分别在镜子的下方表上1、2、3,请幼儿玩三种不同的镜子,看一看自己在三种不同的镜子里有什么变化,并将自己的变化用画大头贴的形式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对比,幼儿对这一活动乐此不疲。

2.1在幼儿园中设立自然角

在幼儿园里设立自然角,在自然角里种植一些花草树木或青菜水果等植物,指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随着季节的变换,植物的发芽、生长、成熟以及衰落,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和探索。另外,在自然角还可以提供一些小兔、小鸡等动物让幼儿饲养,每天让幼儿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将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基本特征记录下来或者画出来。以便于更好的启发幼儿的智力以及观察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效果。

2.2在幼儿园适当的位置悬挂科学壁画

在幼儿园中显要的位置以及幼儿经常进出的位置设立一些科学壁画,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熏陶,提供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展现出来,如:旖旎的风光、美丽的热带雨林、浩瀚的海底世界、苍茫的宇宙探险,通过图片的生动画面,启迪幼儿不断遐想,激励幼儿的探索精神。

2.3带领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

带领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实验的内容要有趣生动,如:夏季把冰糕放在阳光下面,不一会冰糕就融化了,如果继续在阳光下面照晒,就会越来越少变成固体,还有,如果把采来的花朵放在阳光下面,不一会花朵就会枯萎,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幼儿懂得日常生活的知识,懂得爱护花草树木。

结语: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教育方法,用心体会幼儿的内心感受,了解幼儿的好奇心,理解幼儿的奇异想法,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启迪幼儿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风野.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9.

[2]张小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郑仁凯.幼儿科技教育概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2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进行,使教学活动在幼儿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连贯的教学,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使科学启蒙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一、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创设高效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是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注重启蒙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进行,使科学启蒙教育获得实效。

 

1.注重启蒙教育的连贯性。在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前一天参与的活动,在他们获得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连贯性的活动,幼儿能逐步理解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颜色时,教师可以一周设计一个主题,让幼儿通过连贯性的教学活动认识颜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教学高效进行。

 

2.设计综合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启蒙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方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修理机器”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修理厂的情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既能获得生活中的经验,提高交流能力,还能把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掌握滑轮和斜面等知识。在趣味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教育活动高效进行。

 

3.设计开放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的兴趣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设计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进行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纸,让他们自己决定剪出的图案。在剪纸过程中,幼儿可以重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不同的剪纸图案。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完成剪纸活动。在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中,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互动,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让幼儿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积极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启蒙教育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都有浓厚的绘画兴趣,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的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掌握冷色、暖色等理论知识,并对他们的绘画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绘画技巧,不断提高绘画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可以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幼儿观看天空中的小鸟,让他们给不同的小鸟画出不同的家。幼儿在趣味性的绘画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家,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通过开展趣味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画出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更好的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高效进行。

 

2..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是通过倾听来感受和体会的一项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结合音乐开展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掌握音乐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幼儿的音乐能力不断提高。

4.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例如,组织幼儿举办演唱会,让他们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打击乐器,并让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打击。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在好奇性的引导下他们能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能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4.在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让幼儿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布娃娃、汽车玩具、教具等物体,让他们探究物体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形状。

然后,让幼儿探究物体是怎么做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逐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得到很多奇思妙想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唯一的答案来限制幼儿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得出独具特色的答案,充分发挥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4.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拓宽幼儿的视野。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公园中观察各种花的生长情况,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习性。

 

还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学校,每天进行观察、除草、浇水;夏天到了,教师可以带来幼儿到课外捕捉各类昆虫,让幼儿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使他们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收集到的叶子粘贴成一幅画;冬天到了,教师可以让幼儿认真观察冬天的情景,体会冬天的寒冷,在下雪时让幼儿堆雪人、打雪仗,同时向他们介绍水、雨、雪之间的转化,让幼儿掌握更多自然界的知识。

 

5.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让幼儿探索“磁铁能吸的东西”实验过程中,教师让给幼儿准备磁铁、钉子、纸片、塑料盒、剪刀等实验器材,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究磁铁能吸什么材质的物品。通过探索,幼儿能有效掌握磁铁能吸铁的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幼儿在积极的探索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大胆探索的的能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提高。

 

6.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热爱科技的兴趣。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激发幼儿广泛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市少年宫的科技馆,在那里,幼儿兴致勃勃地欣赏美丽的蝴蝶标本及地球、月亮、太阳、星星的运行演变;在天文台,幼儿不仅认识了土星、慧星,还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神奇功用;在南航空馆,幼儿认识了战斗机、教练机、直升飞机等,还观看了航模表演,幼儿争先恐后地询问为什么飞机要有翅膀?为什么螺旋浆要转?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许多幼儿表示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从而激发了幼儿发明创造,热爱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运用社区资源,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能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吸取各种知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给幼儿创造更多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趣味性的科学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欲望,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都获得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素质教育下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科学启蒙;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43-02

“科学素养”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ConantJ.)提出,科学素养开始由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实践起始于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英国《国家课程中的科学》等西方科学教育改革方案,我国在1988年引入科学素养,并于2006年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其中对科学素养(科学素质)的定义为: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养的高低影响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现代社会生活的质量,并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科技决策的制定,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具备公民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3.27%,远远低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有文献记载,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力发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情感态度培养和科学经验形成的有机结合[1],而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入“幼儿科学教育”理念。在国外教育热潮的带动下,我国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文件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结合幼儿思维和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自幼儿教育改革实施以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2],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达州市4所幼儿园(市机关幼儿园、小红帽幼儿园、铁路幼儿园、商业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达州市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地域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达州市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现状分析

1.对幼儿科学教育重视度不够

据了解,达州市除市机关幼儿园为公立幼儿园以外,其他多数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幼儿园,这一现实决定了幼儿园管理者更需要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如孩子能背多少儿歌,会数多少数等,让家长看到幼儿园的价值,保住幼儿园的生源,同时在与达州市机关幼儿园、小红帽幼儿园、铁路幼儿园和商业幼儿园等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园更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弹、唱、跳、画等素质和技能,像科学教育活动(或自然常识)这种具有隐性、远期效应的课程往往被忽视或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在翻阅教师月(周)计划时我们发现,作为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的科学教育,每周仅安排一次课,且教学目标设定简单,偏重于知识目标,忽略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科学素质的发展。

2.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偏低

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其科学素养的高低是决定幼儿科学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4所幼儿园师资情况的调查数据普遍反映了以下3个问题: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多为女教师,其中20岁以下的教师占14%,20~29岁的教师占58%,30~39岁的教师占19%,40岁以上的教师占9%,教师队伍年轻化明显,她们大多对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理解不透,教学经验不足,统筹各学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较差;二是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幼儿教师毕业于中师或职教幼师,学历总体偏低,专业知识薄弱,科学素养较低,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因此针对教学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欠缺;三是幼儿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较差,对待教学缺乏热情,并往往具有职业倦怠情绪,这一工作态度,往往使她们了解科学知识的最新动态较为滞后,利用各种资源带领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不足,不利于科学教育的开展。

3.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单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物品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接触自然,认识科学现象,发现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往往将幼儿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或是常识教育,普遍采用讲授法,不符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受幼儿园办学条件的限制,幼儿园对于科学教具和科学探究材料的购置欠缺,另外幼儿教师利用身边材料开发科学教具或实验材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外,教师很少采用发现法或是探究法,无法实现幼儿自主探究;同时受教学场地设施的局限,大部分科学教育活动安排在教室进行,教学形式和教学场地单一,不利于调动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科学教育资源缺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即是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各种教具、帮助幼儿学习的各种科学教育资料,以及可供科学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等,具体类别包括教、学具(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图表、电化教具、各种实验用器材等)、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科学活动专用场所(自然角、种植园、饲养角、气象角、科学发现室等)[3]。在所走访的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园没有配备完整的科学教学具及实验材料,另外,受办学场地的局限,大部分幼儿园科学角建设不足,据了解金兰幼儿园专门设立了植物生态园,可供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而所调查的4所幼儿园中,仅有小红帽幼儿园设置了单独的图书资料室,并建设有“弗雷德科学实验站”,并以特色兴趣班的形式开展幼儿探究活动,科学教师选择了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供幼儿体验探究,如让孩子通过“有趣的溶解”实验,了解生活中一些可以溶解和不能溶解的事物,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使用溶解的方法配制一些饮料,在动手中,孩子们会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的速度,逐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改变达州市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现状的对策

1.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多种途径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人的因素,是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4],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因此,要改变达州市目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从教师源头抓起,建议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考虑到大部分幼儿教师学历不高、科学素养偏低的实际情况,幼儿园可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尽可能给广大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同时可与地方院校合作,邀请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或是选派教师到高校学习科学实验技能,提倡高校幼儿科学教育研究者与幼儿园加强科研合作,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二是利用高校每学期都会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的机会,幼儿园可趁此机会鼓励实习生走上讲台,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从旁指导,双方互相交流学习;三是幼儿园应逐渐引入高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改善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在不同层次幼儿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下[5],部分幼儿园管理者认为中师或是职教幼师的毕业生比学前教育本科或专科毕业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不能忽视的是,后者更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其专业发展潜力和个人能力是很强的。

2.结合地域特点合理创设幼儿科学教育资源

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是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改变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可从改良科学教育环境出发,具体包括:(1)合理创设和利用科学活动区,设立科学角、数学角,给幼儿提供可供探究的丰富的学具和材料,对于没有条件建设自然角、种植园、饲养角等的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园、花坛、鱼塘,进行植物、动物的观察,距离农田较近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看植物幼苗的生长,了解农具等,让孩子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自发探索,形成科学经验;(2)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加强与家长合作培养,如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幼儿购买一些科普书刊,同时有研究指出优秀的科普影视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6],因此提倡家长让幼儿多观看一些如《动物世界》、《探索》、《我爱发明》等科教影片。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设计开展一系列亲子活动,如制作草头娃娃,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

除此之外,要改变达州市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现状,推进幼儿教育改革进程,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重视科学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月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问题探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1):21-23.

[2]寇宇霞.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11):264-266.

[3]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4]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8):44-46.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4

1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科学知识

探索是人们获得知识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探索过程本身要比通过探索而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即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能够学会如何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来认识物质的特性,能够学会将探索和发现的知识、概念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进而学会推理和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小毛驴过河》活动中,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毛驴驮了盐袋淌水过河,背上感到变轻了,可是,驮了棉花淌水过河就觉得变重了?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用一小袋盐和一小袋棉花浸入水中的实验。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去操作体验,发现了盐溶化于水和棉花吸水的现象,懂得了小毛驴驮不同的东西过河,为什么一次变重,一次变轻的道理。同时启发幼儿联想哪些东西溶解于水,哪些东西吸水,进而达到幼儿思想活跃,联想丰富的效果。更好地发展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更乐于探索,乐于实验,乐于思考的习惯。

2注重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学习、探索的条件和机会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有通过创设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使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持久的兴趣。

在幼儿园里,可以看到小朋友们在从事各种科学活动。有的在精心照顾着自己种植的大蒜、萝卜;有的在自然角饲养蝌蚪鱼,有的聚精会神地在用三棱镜观看阳光中的七色光;有的用绘画方式记下天气日记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你询问他们时,还会煞有介事地向你介绍为什么要植树等科学道理,这些事实说明,环境创设尤为重要,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

2.1制订合理计划。幼儿园可以将自然角的建设纳入计划并结合当地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收集材料。如利用带幼儿到野外去活动机会共同采集,对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归类。自然角内容要按计划更换,以克服单调和长期不变的弊病。

2.2建设有年龄特点的自然角。每班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按幼儿的认识水平采用合适的材料。小班年龄小可以安排一些形态大一点的、易认识的事物,大班则可以多安排些养殖和能反映大自然的科学常识的东西,可互换材料,根据条件交换内容。

2.3加强指导和管理给幼儿更多参与机会。如在幼儿面前,对刚长出的嫩芽、蝌蚪有了后腿等表现惊喜以吸引观察促进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事物。春天到了,蚕豆、花生、土豆等种子都可以放手让幼儿试种,让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中获得体验,了解各种种子在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生长,为什么会烂掉等。应让幼儿参与管理,设立兴趣小组、值日生等。在清扫、喂食浇水中加强幼儿的责任心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品德,使幼儿在参与中,加强对科学的认识。

3利用简单的科学小制作诱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5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6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

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幼儿

我们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实践始于1982年,第十个五年计划起,我园依托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9年的研究实践,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该课程荣获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连市一等奖。

一、探索与研究历程

1.摸索阶段(1982年-2000年)。初步摸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内容及教育规律。"十五"之前,幼儿园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8年的实践探索,如编写了大量足球游戏、儿歌、歌曲,故事、教案,举办足球联赛,请球星来园交流等,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2.初探阶段(2001年-2005年)。验证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并构建课程雏形。"十五"期间,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足球队为实验组,邀请运动生理专家及足球教育专家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幼儿足球训练及普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在验证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可行性的同时,探索出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成了省级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首个幼儿足球专著《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的雏形。3.充实阶段(2006年-2010年)。丰富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设计出系统化的混龄幼儿足球队全年训练方案,首创了五大领域足球启蒙教育普及课程,使其从原本单一的体育健康活动发展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将“环境”资源引人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足球物质环境,吸引幼儿去关注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同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推进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建构并尝试推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融合,研发了幼儿足球游戏课程;发掘足球启蒙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以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指导策略;探索出园所交流、送教活动、足球幼小衔接等多种有效的区域互动途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区域互动研究》及两项市级规划课题。5.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梳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并推广课程。在完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理论,并对前期研究和成果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出版了《幼儿足球启蒙课程》一书。借助国家、省两级规划课题和两项学会课题完成幼儿足球启蒙教育模式的建构。

二、课程内容

以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动作技能理论[1][2]、课程理论[3]为依据,构建起始于足球又不止于足球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1.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五步式”足球游戏研发模式,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足球游戏,并设立每天固定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学习足球动作、研究初步的游戏方案、试玩、反馈调整、再次体验等,形成最终的游戏案例。融合化课程。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重视幼儿在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形成足球健康、足球科学、足球语言、足球艺术、足球社会在内的足球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如将足球的形状、颜色、触感、弹性等作为科学领城的内容,将唱儿歌、讲述足球故事、尝试解说足球比赛等作为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混龄专项训练课程。建立1学年32周的幼儿园足球队训练方案。利用每天早上7-8点的时间,采用小、中、大班幼儿集中或分组的方式,进行足球技能技巧及简单的战术配合的训练,足球队成员经幼儿自愿报名、教师推荐、教练选拔产生。2.实施体系环境创设。我们通过足球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足球的兴趣。如设置标准的软垫足球场,以球形及其衍生图形装饰墙面、地面,用足球元素打造走廊、班级区角等,让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开展以足球为载体的同伴活动、师幼活动和亲子活动,通过人文环境,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足球普及。我们通过足球半小时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五大领域园本足球课程实施以及足球队训练来推动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普及,让足球教育惠及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区域互动。区域互动是为了让足球运动惠及到更多幼儿园的更多幼儿,使他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探索出的足球启蒙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具体包括:走出去传递理念送教研讨,请进来特色引领观摩互动,虑长远幼小协同专业衔接。3.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依托行政支持和政策法规来保障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科学性。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依据幼教相关政策法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启蒙性、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队伍保障。通过教师队伍、专家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为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如自培教师,保证全园教师都能对足球有基本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获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物质保障。争取各方力量对幼儿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大力支持,多方面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如配备专业足球场地、服装,购买课程教具等。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8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5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中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因此,为了促进幼儿启蒙教育更好的发展,必须对幼儿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盲目跟随。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的技能,不停地给幼儿选择兴趣班,忽略了幼儿自身的需求,即使幼儿没有兴趣学习舞蹈,一些家长仍然让幼儿进行学习,这就大大降低了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他讨厌舞蹈,从而给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失败。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目前我国许多幼儿园存在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的舞蹈教师缺乏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低下,而且缺乏对幼儿的了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一些舞蹈教师没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不符合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无法满足幼儿的兴趣,大大降低了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舞蹈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没有根据幼儿的特点,合理编排舞蹈教材内容,同时没有突出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学宗旨,所以不利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开展。而且舞蹈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不够灵活,没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舞蹈教学,所以导致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效果较差。

(四)教学设施不完善。近年来,虽然幼儿园的教学设施不断增多,但是教学设施的设置不符合幼儿的特点,难以满足幼儿对教学设施的需求,没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另外还有许多幼儿园没有关于舞蹈教学的配套设施,大大降低了幼儿舞蹈启蒙教学的质量。

二、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为幼儿报舞蹈班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特点和兴趣,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要逼迫幼儿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只有幼儿真正喜欢,才能报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学习舞蹈后,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即使是一点点进步,家长也要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这样会增强孩子学习舞蹈的动力,增加孩子学习舞蹈的自信心,提高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加强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水平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幼儿舞蹈教学水平。首先幼儿园应加强对舞蹈教师的教育培训,丰富舞蹈教师有关幼儿舞蹈教学的知识,加强舞蹈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同时还应增强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其舞蹈创编能力以及舞蹈教学能力,从整体上促进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合理选择幼儿舞蹈教材。合理选择幼儿舞蹈教材对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合理的选择舞蹈教材,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的教材。由于幼儿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选择的教材必须贴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应用教材中的舞蹈知识,学好各种舞蹈动作;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材。教材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要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3.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较差的差异,所以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幼儿年龄进行选择,这样对幼儿学习舞蹈有较大的帮助。

(四)完善教学设施。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开展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保障,所以幼儿园必须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满足舞蹈教学的需要。如玻璃排镜、固定把杆以及木地板等,同时为了满足幼儿对教学环境的需求,可以对舞蹈房进行合理布置,如布置色彩鲜艳的挂饰、悬挂幼儿演出剧照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教室的布置不得过多,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三、总结

总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开展,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宗旨,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舞蹈兴趣,达到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幼儿舞蹈启蒙教学,能够条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幼儿情感,从而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学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黄河之声,2014,(19):111-112.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9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篇10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孩子们渴求认知的事物、现象之多之广往往大大超出我们的预计和想象。其中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满足他们探究欲望的事物和现象与他们的认知需要相比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方面环境就能够弥补这种不足,以帮助他们大大拓展科学知识的视野。

幼儿园科学启蒙环境的创设应包括公共区域、专业活动室、班级活动室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具有趣味性、广泛性、适宜性、启示性、互动性特点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注重充分发挥幼儿感官的直觉效应,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通过观赏、倾听、品尝、触摸、摆弄等各种方式,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去了解、感悟、认识周围世界中自己感兴趣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一、公共区域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幼儿园公共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公共环境是指幼儿园建筑内部的门厅、走廊、楼梯间等公共部分。为了创设让幼儿能够互动科学启蒙环境,我们幼儿园从大厅环境、科技走廊、楼层公共区域、科学版面等多个方面进行创设。

1、大厅环境:走进园所大厅,科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创设了“翰林科技节”的教育环境。在从大厅到时光隧道到科技大空间门口通过大班幼儿亲子制作的形式制作了行星,通知按照行星的位置进行悬挂。同时各种各样自制的太空人、星球、飞碟、流星、星星家长点缀悬挂。整个幼儿园的大厅徜徉在科技的海洋里。

2、科技走廊:时光隧道里创设里幼儿可以自己操作对应的科学小百科,如:为什么人会晒黑?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等。

3、楼层公共区域:一楼大厅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生活小百科系列,分为植物、动物、汽车、种子、水果五大主题,通过幼儿收集、亲子制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每一个系列作品都加以图文结合的介绍,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二楼走廊以年级组为单位创设了文化阅读系列,分为精装、简装、卷轴装、蝴蝶装、线装五大主题,通过亲子制作的形式进行展示;丰富幼儿的科学小知识。

4、科学版面:创设了玩转科学版面:每月根据年龄段进行一个主题系列活动。如:小班的水的秘密,中班的磁性世界,大班的黑夜密语等等。

二、专业活动室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科发室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专业活动室,良好的环境创设能够让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通过观赏、倾听、品尝、触摸、摆弄等各种方式,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去了解、感悟、认识周围世界中自己感兴趣的奥秘,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打造科发室环境。

1、我们将园所的科技大空间门口创设了科学小实验版面,将各班幼儿进行的具有年龄特点的科学小实验按照一步步的实验步骤通过照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科学的奥秘。

2、专业活动室按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探索区。每个区域做上醒目的图文结合的标牌。

3、专业活动室里悬挂各种教师自制的科学小挂饰,渲染科学发现室的氛围。

4、我们将幼儿可操作的科学材料分为幼儿可以人手一份的、小组一份的以及集体观赏的,同时我们还按照幼儿的年龄段特点以及每种材料的难易程度将操作材料进行分类,便于幼儿在操作中进行选择也便于老师在活动中进行记录。

三、班级科学区科学启蒙互动环境创设

区角活动时幼儿非常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将科学区角按照功能分为观赏区、实验区、操作区、投放一些成品以及教室自制的科学小玩具将科学材料分类进行摆放,同时一一做上标记,让幼儿在课间活动的时候进行操作和探索。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同时增添科学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及时记录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1、我们积极为幼儿的自由探索活动配套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其设置要体现趣味性、操作性、游戏性、安全性,内容要丰富,形成应多样,使孩子一玩百思、百玩不厌。

2、我们在班级科学区提供简单的观察、实验、操作材料,如平面镜、凹凸面镜、在棱镜、磁铁、小斜坡、平衡杠杆、电池、小灯泡、小陀螺、小苏打、醋、小汤勺、玻璃杯……。

3、在游戏区里可以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大自然的秘密”、“充气小手”、“水往高处流”、“火箭发射”等等,幼儿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主地探究,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四、科学启蒙互动自然教育环境创设

我们充分利用各班的自然角以及各班负责的种植园地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良好的室外课堂。幼儿可以从室外的种植园地、饲养角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动植物的活动和生活习性,了解天气变化,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1、通过幼儿尝试播种、栽培、收获的过程,在园地内种植西红柿、黄瓜、葱、蒜、萝卜、青菜,学习简单的田间劳动的快乐。

2、通过建造饲养角,饲养兔、鱼、乌龟、小蝌蚪、小鸟等幼儿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细心照料,学习科学喂养的方法,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生命”的关心、爱心、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