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23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1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促进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造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帮助选择有益读物。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对课外书产生向往。每周安排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每次读书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利用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让学生带上所读的书,互相交流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将阅读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收获外显,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力及作文能力。

2.以读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写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让学生的成果得到应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评讲作文时,教师可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文拿出来诵读,并让文章的作者介绍积累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经验,让学生通过交流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3.以奖促写,激发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兴趣。学校可以在班级、年级、全校甚至兄弟学校之间开展写读书笔记活动,并成立评委会,定期举行“读书笔记”评比大赛。对热爱阅读,并写出优秀的读书笔记的班级和个人给予奖励。这样树立典型,奖励先进,带动后进,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将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相结合的兴趣。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2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条件,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为此,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并写有“读书乐,乐读书”的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励学生读书。图书角的图书一部分来自学校图书室,一部分由学生自带,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基本上能够实现图书的“自给自足”,保证人人都有书读。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规定的学生的必读书籍:《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时代广场的蟋蟀》、《豆蔻村的居民与强盗》等,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学生作品,以此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从而保证了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另外,我们将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开设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每月确定一读书主题,月末组织读书交流课,让学生及时分享读书的收获与乐趣。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来自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实践表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则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实效。因此,开展,我们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查比赛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上述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就是“讲故事”。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讲故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老师可以讲,学生也可以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着讲。这样,学生有了“发言权”,自身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很多学生都喜欢读课外书,但他们往往只对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更谈不上汲取相应的写作技巧。如果长期下去,不仅学生得不到具体的收获,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老师一定要替学生挑选那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称的有益的书籍。一般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该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让他们读;中高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

那么,怎样的书籍才是有价值的呢?对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指明了方向。

(1)由课文延伸。在教材里,有很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或是从名著中节选的,这些经典的著作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材料。比如《美猴王》就节选自《西游记》,《景阳冈》就选自《水浒》。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时,把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前后内容给学生做简要介绍,激发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读整本书籍。

(2)由《日积月累》延伸。在每个单元的《日积月累》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些名人名言,好词好句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名言,读名人著作。比如读到“只有为别人而活着,生命才有价值”时可以问学生:你知道哪些人物具有这种品质?然后推荐他们读雷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物的书籍和介绍他们的故事,这样也能不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四、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3

一、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当分配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即在有限的课内时间里解决方法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应试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数中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学生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课程排得满满的,连吃饭走路都是匆匆忙忙的,那里有“闲情逸致”去阅读呢?课外阅读长期得不到重视,还源于它姓“课外”,学生以它为“消遣书”,家长称它为“闲书”,甚至有的领导和科任教师认为它是“不务正业”的书。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使它遭到冷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光靠有限的课内阅读既不能满足学生的考试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此,教师要改变观念,激发学生兴趣,保证课外阅读的正常进行,将阅读从课内引申到课外,用课外的营养滋润课内的的内容。阅读的途径比较多,例如:

1、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信息、新颖的手法,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把握课文内容与经典作品的思想真谛与语言内在意蕴,在感悟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境界。培养学生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作多角度思考,进行丰富的想象,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和综合思维的能力,并不断加以深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2、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阅读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假如我们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使学生们能随时地、方便地读到他们喜爱的文学、科技以及一切有益的读物。

同时,还要大胆地利用有限的课时来进行课外阅读。每周坚持用一至二节课来专门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感觉非常好,学生在读书交流时说“我们期待阅读课的到来,因为我通过阅读体验到从没尝试的感觉”。一个同学说:“课外阅读还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把我们从游戏室,网吧等场所救出来,它使我们活得滋润。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不但不影响课内,而且使课外、课内二者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积极组织阅读材料

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就必须准备充足的阅读材料,不能让阅读成为“无米之炊”。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笔者所带的班级,每人订一份《语文周报》,不少学生还自己订了《读写天地》、《青年文摘》等等,报刊杂志交换进行阅读,有时还可以借助学校图书室的资料,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极大的充实了学生的阅读仓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为自主阅读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顺利的进入阅读之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励学生乐读。学生如果乐于读书,积极主动的探求思考,阅读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阳光雨露。

2、引导学生善读。学生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字一词地细读,反复地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了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达,读有所获。

3、提醒学生记读。“记读”就是要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手到、脑到。对于精彩的词句和语段,要用摘抄本把它抄下来,要用一定的时间笔记本别好的内容进行背诵,为今后的写模仿、创新的原料,对于感受很深的文章还可以写读后感。教师要每隔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时间一长,学生的语言仓库里就会有充足的“货物”,到那时写作将成为一种自觉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提高。

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l、教会学生认真投入,和作者对话。读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极的心智活动。读书是一种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一种综合性效应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4

关键词:聋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31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无法通过听来获取和发展语言。他们的思想行为绝大多数是从观察人的行为中学得的,无法从丰富的语言材料基础上认识行为的本质。耳聋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只能用手势比划来与人交往,极不方便,障碍重重,难以被健听人群接受,影响了其社会交际,长此以往使其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聋校语文教学应当教会聋生去自主阅读,书写,更好地使用书面语言这种交流工具。然而当前聋校语文课堂较多关注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还未被重视。为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将来能较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任。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高年级聋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进行了摸底与分析。

我们首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等,对我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经过调查分析得知一半以上聋生喜爱课外阅读,但他们不喜爱互相交流。在对课外阅读的思想认识方面,大部分聋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很重要,从耳聋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阅读方法的运用方面因素来看,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聋生感到阅读是件很困难的事,不少聋生对读过的东西不能理解,教师应对聋生进行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感到在培养聋生课外阅读能力时,教师要重视阅读指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及时检查阅读效果。

1从实际出发,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结合高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来制定该年级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从读、写训练的要求出发,与讲读教学及作文教学配合起来。笔者为学生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读写能力的一般情况;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的一般书目和重点书目;课外阅读的进度安排及检查方式。在制定计划时还特别注意将长期目标进行分解设定,让学生容易落实,得到预期收获。

2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

指导聋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用课外获得的知识促进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激发和诱导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从班级、校内订阅的报刊上找来适合学生阅读的新闻、笑话入手,从简单的句子到一段、两段的文字介绍。读报指导学生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基本内容后,再有选择、有目的抓住适合自己阅读的部分进行重点细看。读一本书则要从封面、书名看起,再看内容提要,目录,对整本书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分章节逐一阅读。读的过程中要动笔、动脑。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高年级学生还要学会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逐步学习写读书笔记。也有些读物只需要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泛读,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即可。

3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阅读与写作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目前的聋校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将阅读和作文教学密切配合的教学意识较薄弱。如果语文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运用阅读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就有助于相辅相成地促进聋生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以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因素为例,在教学《苦柚》一课时,笔者在指导学生分段、编写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后,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学生们一同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为了表达这一思想感情,作者写了什么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分几层写的?是怎么安排的?通过这些讨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方法。

对于聋校高年级学生来说,写读书笔记是提高其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写作基础与能力,笔者把写读书笔记的要求分为两种方式,给予具体细化,更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一种是列表式的,主要有阅读日期、书名、精彩词句段摘录等。另一种是写心得体会。

4精选读本,及时检查阅读效果

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选择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好,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也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一环。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的收获,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的读书交流活动,如在检查读书笔记后,将写得好的同学的笔记,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全班进行展示,每学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览。举办故事会、读书交流会,到市少儿图书馆开展联谊活动,进行智力竞赛等。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重视聋生的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摆上了重要的位置,课外阅读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将从聋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培养,为其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开辟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廖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王晓柳,邱学青.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5

关键词:阅读引导;激发欲望;创设条件;方法;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6

一、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须针对有些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现状,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向他们介绍一些各自喜欢的图书,并每周给学生安排一节课,专供他们阅读感兴趣的书,要求他们边读边做摘录笔记,教师要定期检查,而且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阅读交流。此外,定期安排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以此引导学生翻阅各种书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安排一定的课问讨论交流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上的相关内容讲述给同学听,以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不是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是教育方法方式的更新和知识范畴的不断扩大。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和解析课文,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多读,要量大面广。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不要专看一人的作品,以防被束缚住,必须博采众长。对于其中的精彩作品、精彩段落必须精读、读熟、读透。正如人们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略读和浏览则能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学会略读,能用比较快的速度边读边想;学会浏览,则能用更快的速度粗略地读。了解书报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并从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因此,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

1.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旬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2.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要指导学生列计划:(1)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完成);(2)建立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每周一完成);(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等)。

三、从现有教材入手。注重课外阅读

高中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有限。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课外的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1.从现有的教材人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收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2.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无论阅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学生都受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名著之所以生命力强,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其中有学之不完、赏之不尽的文学艺术价值。所以应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而且要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3.要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因为这些读物时代气息浓、语言鲜活性强,表现手法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另外,朗诵和背诵诗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二法则。中学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对于一些精品,既要朗读,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要将其中的名句、名段熟记至背诵,这样学生能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引用自如,并有助于对学生的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素质的培养。

四、做好读书笔记。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7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课外阅读对学生有哪些好处呢?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习作水平。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知道阅读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后,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采用自己的读书经历,用涌动的真情感染学生。还可用伟人及文化名人的读书风采,形象阐释读书与成才的关系,鼓励学生读书立志等,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循序渐进,培养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尤为重要,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学生刚开始阅读时,教师不要过多要求学生,要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

刚开始,先让学生读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文章,让学生积累一些生字词语,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赏析一些好的句子,了解一些作者、作品及其时代背景等等。而笔记的形式不必统一要求,可以是积累好词佳句,或是摘抄自己喜爱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写些读后感,或概括课文内容;慢慢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时刻记录下阅读中的点点滴滴,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学生的笔记越来越厚,所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四、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8

笔者就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神话主题单元为例,对“e”环境下提高小学语文拓展多元阅读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依托教材掌握阅读方法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开天辟地》为中国创世神话,《普罗米修斯盗火》为古希腊神话,《一路花香》为印度禅理改编。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走进神话寓言的宝库,基于本单元的文本特点,专题性较强,因此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了整体教学。

通过第一课时的单元导读,学生在整体检测预习情况、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感受三篇故事的异同。此单元导学的作用为:一知学什么;二知怎么学;三即喜欢学;四即拓展学。第二课时进行单元首推教学,以《开天辟地》为例,抓住结构,了解神话故事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并为下一课学习《普罗米修斯》作好语言文字以及文本内涵奠定基础。第三课时进行单元次推教学,尝试运用,巩固方法,学会复述。

二、依托网络开展主题泛读

整体教学之后,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中国古代神话的广泛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神话的阅读素材进行简单的梳理。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神话板块的构建,分为《中国古代神话》以及《古希腊神话》两个板块。并对学生阅读储备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读了什么,爱读什么,想读的又是什么。然后,通过筛选,整合,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段阅读水平,从众多的版本中选择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十则中国古代神话,推送到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的“课堂导学”模块中。中午的阅读时间,回家后的休闲时间,学生都可以登录平台进行阅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泛阅读的宽度,又能避免网络资源的纷杂给学生的阅读带来的盲目性。

三、立体交互分享品质阅读

在泛读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领略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笔者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

1.摘录、批注式笔记

运用平台“课堂导学”中的笔记功能,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由于学生的平板操作水平有限,因此,指导学生采用进行摘录和关键词批注这两种方式进行阅读笔记。这样,学生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多时间段阅读,随时摘录,随时批注,随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2.测试反馈分享认知

学校“e学习”项目平台上有学生作业以及在线测试的功能。在充分感知神话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平台的学生作业板块,针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进行在线测试,再通过反馈测试结果的统计,学生交流三组题目给予的启示这几个环节,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点,即“多为单神”“读题能知内容”“结局多为圆满”,能再一次得到认知巩固。

3.散点聚焦掌握方法

学生边读边做了一定量的笔记,对各则神话或人物,或情节,或语言文字,都有一定的感悟,但,这些笔记是散点的,是个体的。因此,在课内指导的核心推进过程中,我用导学单的方式:读一读:课堂导学中自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己最感兴趣的那则神话。写一写:将人物关键词写在组长平板的Supernote软件中。理一理:自己课前围绕着神话故事所做的笔记。聊一聊:组内成员交流这则神话“神奇”在哪里?指导孩子对自己的笔记进行一定的回顾,整理。并在交流中,把类似的笔记进行聚焦,从而总结出神话的基本阅读方法。即:一看奇特的人物形象,二读神奇夸张的故事情节,三悟独特的人物品质。

四、多元延伸形成主动阅读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引导学生把目光由中国古代神话转向古希腊神话以及印度禅理。而这一板块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性更强,阅读方式将更加丰富。班级交流互动平台,QQ空间,群共享,校园网络平台,都可成为学生泛阅读的支撑。而从《走进中国古代神话》中所收获的阅读方法,也能指导孩子们更为有效地领略异国神话或禅理。

“e”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能依据儿童认知能力和获知范围,将课堂和其生活世界结合起来。而依单元专题采取较为集中的方法途径,学习收集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料,让孩子通过与大量的语文材料直接接触,开阔视野、积聚知识,逐渐形成整理并运用信息资料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能力,必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9

小学阶段是开拓学生眼界,夯实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随着课外阅读材料的丰富,选择优秀的课外阅读材料并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焦点。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材料的有机引进,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成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和路径。

1让家庭成为儿童阅读的第二课堂

语文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内容繁杂的学科,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既要摆脱以成绩为导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绝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可以完成的。因此,小学教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的阵地,进一步摆脱和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语文学习的根据地扩展到学校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的家庭之中。

学校和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通过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教学得到很好地衔接,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极大的补充作用。比如,笔者在进行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的时候,便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一方面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文章阅读,另一方面还让家长为学生寻找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古建筑圆明园的由来及毁灭。而且笔者还让学生们对所喜欢的书籍进行挑选,让学生们在班会上对其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并有效解决了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很多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了解了我国受屈辱的历史,对于爱国情怀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推动效应。

2课外阅读和课内学习同步协调

教师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觉到,教材中所应用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所提供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材中的很多节选文章还需要学生通过相应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补充,从而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到节选文章的“前因后果”。一方面能够最大化的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全方面、多层次的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因此,教师所进行的课外阅读要尽量与课内学习保持一致和同步,保证学生课堂阅读以及课外阅读的连贯性,进而提升阅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比如,笔者在进行《猴王出世》这篇章的学习时,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名著――《西游记》进行阅读。《西游记》本身已经被学生们所熟知,但是真正阅读此名著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为了让学生们对其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笔者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部分,而后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阅读的部分进行尽情的分享和品评,很多同学在阅读了《西游记》一部分内容之后,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觉地对整本名著进行了“跟进”阅读,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而且提升了综合素养。

3课外阅读分目标、分文体循序渐进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小学低年级单一、笼统的水平层次上,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题材,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次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也同样如此,通过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童话故事等不同题材对学生进行引导阅读,既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容的多样性,也让学生们能够寻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题材,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质量。

比如,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候,总是喜欢将具有寓意性和趣味性的寓言和童话作为切入口,而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具有丰满的人物、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题材,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也更高,待到学生的阅读思维打开后,再潜移默化贯穿一些小说、散文以及诗歌等文体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更好的阅读,笔者还对阅读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笔者建议其更多关注课外阅读文章的字词句用法,能够学习课外阅读文章中的逻辑修辞;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建议其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章创作,能够发挥其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创造想象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和审美提升能力,让其在阅读基础上发挥创作的能动性。

4建立“阅读成长手册”

建立“阅读成长手册”,能够实现对学生阅读的监督以及阅读过程的点滴记录,是培养学生由督促到自觉的阅读习惯的最好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们“阅读成长手册”的建立以及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明确“阅读成长手册”的内容,包括学生每周期阅读何种书籍,读后感以及随文摘抄的好词好句等等,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种方法对于寒暑假时期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更为有效。

比如,笔者通常会以一个月作为基本“疗程”,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记录,形成一本“阅读成长手册”。并且,此“阅读成长手册”的形成还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记录和跟进,对其所阅读的书籍进行收集和整理。笔者还对于记录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是在班级内展览,鼓励更多的学生,精心的建立自己的“阅读成长手册”,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兴趣。另外,笔者还注重开展阅读欣赏课,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在阅读中所思、所想,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深刻道理,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浩瀚广阔。

总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做好高年级课外阅读的引导,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课内和课外都品读优秀作品,促使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引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徐玉英.积极引导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J].贵州教育,

2016(11).

语文课外阅读笔记篇10

关键词:记忆单词语法知识读课文字典工具书笔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同学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不会记单词。记单词很慢,容易错,忘的快。二、对语法知识一窍不通。写的短文满篇都是语法错误,单项选择和短文改错题失分较多。三、不会读课文四、不重视记笔记。五、没有使用字典和工具书的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记忆单词

很多老师觉得音标,记单词的方法都是初中的事,高中再教音标,音节记单词的方法有些多余。实际上,由于来源不同,基础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了高中,仍然不会拼读单词,记单词非常的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高一开始,就结合单元单词的学习,有重点的教学生拼读单词的方法。比如,让学生重新认读48个音标,讲解音节的简单知识:什么是开音节,闭音节,音节的划分,重读,连读,爆破等。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学过音节的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拼读新单词,并且每节课都有重点的复习所学的音节知识。精心挑选一些单词短语,写出音标让学生认读,或者写出单词,让学生试着写出音标等。实践证明,经过一周最多两周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拼读规律,再记单词的时候,就知道根据拼读规律记单词,根据发音,按照拼读规律写单词了。另外记单词不宜一次记得太多,通常每课有20个左右的新单词,一个早读课,学生读一课的单词就可以了,剩的时间可以读课文。学生先预习,根据拼读规则读单词,然后听录音正音,争取发音标准。会读之后,20个新单词,10分钟之内一般都能背会。然后学生可以读课文,在课文中熟悉这些单词,碰到不会的词,可以再翻词汇表,重点熟悉记忆。学生手头还有一些配套练习,上面也有填单词的题,在学完课文之后再做一遍,等于又复习了一遍单词。在读知识点的时候,重点单词短语还会重现,经过反复的接触,学生等于除了刚开始新学时是有意记忆外,已经经过了三四遍的无意记忆,这样下来单词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要提高阅读能力,只靠课本中的单词是不行的,学生应该扩大阅读量,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来提高阅读量。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报刊杂志属于泛读的范畴,主要是了解大意。对生词,不必查字典,而是要通过上下文,图片,标题等去猜测词义。报刊杂志上的单词好多比较生活化,可以和课本上的单词互为补充。

二、关于语法

由于现在淡化语法,在初中,无论英语还是语文老师,对语法知识都不强调,讲的比较少,很多学生只知道单词的意思,写的句子指示把一个个单词堆积到一块,根本不符合英语的句法结构。所以,到了高中,仍然要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的句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并且要在此基础上尝试一些稍微复杂的句子结构。进行操练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刚开学时集中讲解句子的基本结构:

1: Subject (主语) + Verb (谓语)

2:Subject (主语) + Link. V(系动词) + predicate(表语)

3:Subject(主语)+Verb(谓语)+ indirect object(间接宾语)+Direct object (直接宾语)

4:Subject(主语)+Verb (动词)+object (宾语)+Complement(补语)

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例句,让他们体会,揣摩,并针对这些句型给学生一些句子让他们翻译。另外,高中还会慢慢接触到一些带有宾语,定语或者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或者是倒装句,独立主格结构,是强调句型等,每出现一个新句型,都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仿写、反复练习,并且在本周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的让学生用上这些句型。在写句子的时候,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是动词的时态、语态用的不对,或者是主谓不一致,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不对,形容词副词的形式不对。针对这些常见的错误,可以采取每周进行一个专题的改错练习,把学生写作中犯的典型错误集中起来,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改错,在下次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会特别留心这类错误。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常见的错题类型分成专题,把每次自己写作中犯的错误都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看看,就可以有意识的避免类似的错误。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基本都能用正确的句式了,语法错误也大大减少。

三、学会读课文

读课文分泛读和精度。学会读课文有很多好处。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另外在分析长难句的时候,还可以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一举几得。在开学之初,我们要求学生把读课文的方法步骤写到课本首页的空白处,刚开始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去读,慢慢地学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具体做法如下:1.泛读 看标题,图片,预测文章内容。利用所学的浏览,跳读,查读等阅读策略,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做课本上所附阅读理解题。2. 细读课文,分析长难句,找出其中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利用工具书排除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上课提问。3.朗诵重点句段。学生经常这样做,就会知道阅读中的重难点是什么,学习时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四、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包括课堂笔记和摘抄。根据我的观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不少英语成绩好的同学,都有整理笔记的习惯。

一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知识点认真地记下来(当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而是整理资料,把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写下来。有的同学会说,老师讲的时候,听一遍就懂了,没必要记笔记。记笔记有两个好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阶段性复习。学生如果要记好笔记,知道什么是重点,难点,就必须全神贯注的听课;在记笔记的时候,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把各个感官调动起来,重点知识在动笔写过之后印象就会更深。另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有些知识上课听的时候懂了,但下课可能就忘了。如果做了笔记,课下做练习的时候忘了,就可以翻看笔记,很快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