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28

对外汉语发展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对外汉语发展篇2

>>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热门专业扫描: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概况河北省对外投资研究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潜分流教育模式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网络实习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浅谈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河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7.

[3]董洪亮.全国285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5万人

[n].人民日报,2010-12-11.

[4]国家汉办网站.汉语国际教育学位[eB/oL]..

[6]焦亚葳,刘刚.关于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经济学

分析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47.

[7]杨泉,朱瑞萍.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调查分

析[J].云南师范学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1):9.

[8]余向春.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

业生就业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5.

对外汉语发展篇3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海外实习专业发展

一、引言

自2007年起,我国稳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简称mtCSoL)研究生教育,呈现方兴未艾之荨8米ㄒ抵荚凇芭嘌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7),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并将专业实习视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一般有海外实习和国内实习两种方式,海外实习主要是赴海外教学单位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顶岗实习。较国内实习而言,海外实习教学对象数量较多,学生能在非汉语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实习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国内和海外实习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如:张小玲,2013;汪雯婷,2016;吴方敏、陈颖,2016);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遇到的普遍问题等,这部分研究多集中于对某校的海外实习模式或者某一项目进行个案分析(如:肖国珍,2014;沈玲等,2016;冯康静,2016)。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缺乏对海外实习外在影响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海外实习结束之后的跟踪研究。

本文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实施的赴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志愿者项目为例,以参与该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该专业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结束后的发展变化,从而探索海外实习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具体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1~2016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生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质量和调查对象信任度两个方面的考虑,本文使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主要借鉴国内外针对海外实习的相关文献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将问卷分为基本信息、海外实习前的准备、海外实习具体内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等6个方面,采取在线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1.25%。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志愿者项目,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孔子学院项目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项目为主,且以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这两个批次为主(占总体数量的76.92%)。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时所在的年级来看,以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3.85%,超过一半。

在询问调查对象是如何获知海外实习项目时,回答通过“所在学校公示通知”而了解并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说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渠道主要是学校,且保持一种“学校――学生”的单向形式。另有15.38%的学生是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到信息。

在回答“是否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这一问题时,仅有7.69%学生的答案是“毫无经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在出国之前,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这与上文提到的一半以上学生在二年级时出国有着密切关系。

在询问调查对象参与海外实习的最初动因时,有46.1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不足一半。而在其他动因中,比例最大的是“扩展国际视野”(32.69%),其次为“提高英语水平”(13.46%),两者相加也是46.15%。也就是说,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许多学生并不是抱着“提高专业能力”的想法报名,而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高其他能力。

(二)海外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学时长来看,大部分学生海外实习期间的课时量很大。有48.08%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周的教学时间在10~20小时之间,另有23.08%的学生每周教学时间在20~30小时之间,两者共占到总体的71.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量比较大,参与教学的时间很长。

从岗位性质来看,学生在海外实习期间,受当地政策和规定所限,多承担助教职责,在工作中要接受所在教学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并辅助当地教师进行教学。这种辅助工作的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教学单位汉语教学需求量较大,当地原有教师资源不足,实习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甚至可能要承担多个教学单位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单位需求较小,实习生的实际教学任务比较少,独立教学时间也比较短。在本文所调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项目中,由于当地汉语热不断升温,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教学资源仍不同程度缺乏,因此大部分实习生都能有独立教学的机会,而未参与独立教学的仅占总体的9.62%。有42.31%的学生表示独立授课的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有38.46%的学生表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多,能够独立进行当地教学工作。这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对象来看,实习生的教学对象普遍年龄偏小,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在调查中,有29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小学生,有22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总体来看,低于15岁的教学对象占总体一半以上。

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当地语言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影响,统编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学单位采用自主设计的教学材料。本次调查中,有28人次表示,在海外实习期间,实习生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讲义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海外实习综合影响分析

依照研究设计,本文从海外实习对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采用分级打分的方式针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统计。我们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感受,从“-5”到“5”对综合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打分,5分为积极影响最大,0分为无影响,“-5”为消极影响最大。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将海外实习的影响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综合评价很高,认为海外实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起到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例如,对全部6项打分在3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体的81.73%,而打负分的仅占1.60%,且负分仅出现在职业发展规划和用人单位态度两项上,最低分为-3分,并没有达到最大消极影响。

具体来看,从横向上比较,在最高分5分的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品质、国际视野、团队协作,比例分别为53.85%、44.23%和28.85%,而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并列第四位,比例为26.92%。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在个人综合能力上起到最大积极影响的是个人品质和国际视野,而非专业能力。

从纵向上来看,在专业能力这一单项里,既没有负分也没有0分,有40.30%的人打了4分,26.92%的人打了5分。这表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积极影响很大。

此外,在职业发展规划这一单项中,不仅有3.85%的人打出“-3分”的消极分,3.85%的人打出“-1分”的消极分,还有21.15%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对这一项毫无影响。也就是说,有28.85%的人认为,海外实习影响偏向消极,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起到帮助,甚至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其他单项都没有出现的一个结果。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意志品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同时,海外实习的消极影响较小,仅有部分学生认为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无关,或者有一些阻碍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本文要求调查对象就海外实习前和海外实习后的专业能力变化进行对比打分,即根据个人经历,从0~10分对自己进行评估,0分为最低分,表示缺乏这方面能力,10分为最高分,表示这项能力自我评价最高。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来看,调查对象对参与海外实习之前的自我评估加权平均分在5.2~5.5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一定自信。另一方面,m然没有打0分的情况,但5分及5分以下的人数比较多。其中“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比较突出,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共计27人,占总体的51.92%,说明有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而打分集中在6分及6分以上的项目中,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项人数最多,共计36人,占总体的69.23%。

从表3来看,调查对象自我评估在海外实习之后有明显的提升,加权平均分在6.98~7.87分之间,最高一项“跨文化交际能力”为7.87分,对比表2,是提升最大的一项。此外,没有2分及以下的情况出现,甚至在“组织课堂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中还出现了10分的最高分。这说明,海外实习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人数由之前的51.92%下降到1.92%,而“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汉语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比较明显,分别从原来的48.08%、48.08%、46.15%和46.15%下降到5.77%、5.77%、7.77%和7.77%。而7项能力中打分为6分及以上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体的80%,说明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海外实习结束之后,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表2中“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得分相对较好,而在表3中得分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最高分。

总之,参与海外实习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中对基本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最为突出,其他能力相对较弱;实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综合体现在教学能力、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能力提高不仅是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出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而高级水平不断完善的特点。

(四)海外实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在海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生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之后,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等,也值得关注。本文采取从0~10分打分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从自身选择出发,对他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具体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0分为完全不在意,10分为重视度最高。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进行就业考量时,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总体来看,“个人兴趣”和“薪资水平”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两个方面,打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别为38人和44人,占总体的73.08%和84.62%。最不受重视的是“用人单位与本专业的对应情况”,共计23人打分在5分及以下,占总体的44.23%。这说明,有大约五分之二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对专业对口并不太重视,而是更看重其他方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专业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海外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以国内高校推荐为主要渠道,经由国家汉办派遣,进入以中小学为主的当地教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中,学生在当地教学单位的指导与监督下,大部分都能够独立进行教学,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海外实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且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锻炼个人意志品质、扩展国际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方面表现比较明显。此外,由于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发展上也存在不同。对比参与海外实习前的状况,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最为突出。

第三,海外实习对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学生认为,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客观限制,海外实习对其职业发展规划存在一些阻碍。

第四,尽管海外实习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面临就业时,专业对口的优势并不突出。许多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

参考文献:

[1]冯康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渤海大w2014级为例[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07,(77).

[3]沈玲,李步军,袁燕,钟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海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2).

[4]汪雯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全方位、多渠道教育实习形式初探――以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2).

[5]吴方敏,陈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3).

[6]肖国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状况调查报告――以广西师范大学赴泰实习生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对外汉语发展篇4

世界汉语大会不仅吸引着各国的目光,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也无不因这次大会的成功而受到极大的鼓舞。到国外求学的中国学生、学者也将国际汉语教学看作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业,关注着它的每一个进展,并希望参与到汉语教学工作中来,希望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国际汉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本文从汉语国际传播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的角度,从汉语国际传播与我国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谈一谈个人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认识,并就对外汉语教学今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广大在外学生、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存在方式,是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历史地形咸的。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这些国家、地区和民族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阶段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图景。各种文明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保护民族特性.谋求共同发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也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生存状态,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国语》上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各民族文化因为存在差异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需求,通过相互交流和借鉴而产生出荟萃人类各民族文化精华的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因为得到了发展而使得本民族进一步保持了个性和生机。这一规律早已被各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承认、尊重和有意识地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尊重和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融合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和诉求。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全球化在不同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对于其利弊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共识,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会消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使各民族和国家丧失自我发展的内涵支撑,也将使人类文明因为日益趋同而丧失发展的动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要与文化的多元化和世界的多极化携手同行,才能够保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共同进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徽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语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随着民族的变迁而生生灭灭,而语言消亡的速度在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不由得令人担忧。据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有人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一种语言的消亡对于人类人文生态造成的破坏,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于地球自然生态的影响。语言记载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工具。一种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和知识就会消失。语言的繁荣是人类多样性文化生存、延续和发展的保障。基于这样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实施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行动计划》的要点之一,就是”提倡在尊重母语的情况下,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实现各级教育中的语言多样化,鼓励自幼学习多种语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提出了极大挑战,不仅造成少数民族语言濒临灭绝,而且在人口众多的民族语言之间也造成了使用和传播的不均衡。近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在全球的使用和传播呈现强势,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也随着语言的传播向全世界渗透。目前,英语在互联网信息中占了85%.在联合国使用的语言中占了95%,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占了几乎100%。英语使用空间的不断扩张,造成其他语言使用空间的萎缩,引起世界有识之士对由此而带来的世界文化生态恶化的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推进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二、世界对汉语学习不断增长的需求构成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国际汉语教学发展的机遇期。

社会语言学研究告诉我们,一种语言从一地向另一地传播的动力,来源于人们“交往”的需要,随人们交往的改变而改变。国家之间的交往最基础的是经济贸易上的往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国国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更加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的生活之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时候,其语言大多会在国际间比较流行。在东方历史上.中国盛唐时期,汉字文化在周边国家曾相当流行。在西方历史上,17世纪之前,拉丁语是欧洲各国交流的主要语言。17-19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代表着当时先进的文化思想,标志着优雅时尚的社交和生活方式的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签订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语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开始逐步随着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和最新的科技进步等原因,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在国际间的流行,并不是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其使用人数的多寡,

由该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先进性,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因此它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标志,更反映了世界各国对该国未来的预期。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大家庭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与中国加强往来的愿望日益增强,也使得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迅速扩大,国际上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目前汉语学习的快速升温是全球性的,就连汤加这样的太平洋岛国也开始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开展了汉语教学,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学习汉语。各地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规模明显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经济、旅游、教育、文化往来的规模和程度成正比。目前汉语教学规模最大的要数亚洲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次是北美和大洋州的移民国家美、加、澳、新,再次是欧洲地区,非洲、拉美的汉语教学也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发展。

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动机之一是汉语作为一种重要商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提升,越来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带给学习者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及个人发展的竞争优势。在对汉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调查中,职业目的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选择。汉语水平考试(HSK)在韩国的年度参考人数在1999年还只有3000人,到了2004年已经达到2万多人,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就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成绩被韩国的许多大公司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作为录取员工时衡量汉语水平的标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时曾说到:法国青年人学习汉语,这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还得益于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比如,印尼教育部计划在2004-2007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泰国教育部也号召全国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汉语课程。韩国教育部长表示到2007年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项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美国大学理事会将中文列入ap(在高中预修大学学分课程)项目,将极大地推进美国主流中小学汉语学习的积极性。2004年初,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先生在新加坡华侨中学85周年和华中初院30周年的活动上曾发表过长篇演讲。他说:“中国的崛起使华文的掌握变得更为重要。新加坡人对华文的掌握和对中国的认识,对新中官方关系和新加坡人在华经商大有助益,这是竞争优势。如果降低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将失去这个优势,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愚蠢做法。因此,新加坡要培养一批精通双语的中坚分子,不仅能讲写流畅的华文,而且对中国文化、历史、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快培养本国的汉语人才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战略考虑,是他们着眼于国家未来几十年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汉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还得益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而不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灵变的睿智,曾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汉学家步入中华文化的殿堂。盛唐时期,长安曾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17、18世纪,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一度深为欧洲进步思想界所推崇,形成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现象。当今世界,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福祉,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全人类所分享。

传播汉语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诉求,也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中国和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三、推动国际汉语教学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语言的传播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结果,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国家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其作用带有基础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先导性,其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所产生的效应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释放出来。因此,世界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语言向世界的传播无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席在许多场合一再强调,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这一政策、并指出,中国需要“努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要和平发展、就要广泛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加强与其他民族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减少偏见、消弭隔阂,消除误解:就要在建设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同时,重视“软实力”建设,追求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之上的。在这方面,推广汉语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无可替代的。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举措和有意义的标尺。它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其本身就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四,我国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政策和举措。

我国传播汉语的政策是建立在全世界各民族语言平等交流的观念之上的。这不仅取决于我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由于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决定了中国推广汉语不会排斥世界其他语言。列强发展史上充满血腥的殖民扩张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近百年来饱受西方殖民主义列强侵害的中国,其语言传播的目的、政策和手段和殖民时代的文化有着本质不同。中国语言传播的道路绝不会走殖民者剿灭其他语言文化的路子。我们追求全人类语言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荣”,希望与其他语言一道,为世界人民的交流架设一座座双向沟通的语言之桥,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打开相互展示之窗和相互借鉴之门。为此,中国不仅重视本国语言的向外传播,也十分重视国民外语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国小学生自3年级就开始学习外语.大学中开设的外语门类达到近40种.全社会学习外语人数达2亿人。在外语教学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汉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也是担负起母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汉语作为母语的使用人口众多。据估计,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近11亿,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次,汉语具有文化优势,汉字是世界上3000多年来唯一独立发展又连续不断使用至今的方块字,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负载着中国悠久、深邃的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对世界各国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第三,汉语具有正在不断显现的经济优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第四.秉持传统”和合”文化精神的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追求共存,倡导共同发展,使得中国的对外形象充满亲和力。第五,中国在背负沉重的人口压力的条件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新中国的建设和短短的20多年改革开放,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两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兴趣,除了打交道,做生意,开展交流外,希望更多地了解和借鉴。而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离不开学习汉语。

汉语的国际传播也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就汉语语言本身来说,对于以拼音文字系统为母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确有一定难度。西方人在形容一种很难学的语言的时候,往往说“就像希腊语那样难学”,而汉语更难得像“天书”一样。就发展汉语的国内条件来说,我国用于汉语传播的经费还相当有限,根本无法与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每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经费相比。汉字还有简化字与繁体字之别。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尚较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不规范不讲究的现象还不少见。对外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等,不仅各自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在组织和科研上也需要建立有机高效的协调机制。就汉语的外部环境而言,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远不占优势。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还相当少;汉语虽然是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中或会议上使用汉语的还不多。汉语在外交、贸易、科技、文化、教育等重要国际交际领域使用还十分有限:非汉语区域的华裔后代,保持汉语难度不小,放弃汉语的人不在少数:非华裔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正在快速增加,但绝对数量还有限。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英语其母语使用人口仅4.56亿,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却超过10亿,而汉语的母语使用人口有近11亿,位于世界十大母语使用人口之首,但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口却相对少得多。

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整体发展现状,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迅速增长,增长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超乎预料。第二,汉语在国际上的通行程度还较低,汉语教学的基数小,底子薄。世界汉语教学的上述状况决定了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开始的,又是在高增长超乎我们现有力量的状态下运行的,其发展的空间和潜能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汉语向世界各地快速传播呢?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的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该“工程”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建设、资源建设和宣传推广等各方面的重要举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集成、创新。跨越”作为汉语对外教学和国际传播工作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要:集成一切资源要素,采取创新的举措,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快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建设的步伐.尽快缓解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各种教学资源中汉语师资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是当务之急。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已经采取了几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如2004年我们正式推出了“汉语教师国际志愿者计划”,至今已经向国外派遣了近500名志愿者,200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0人。我们还大幅度增加了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的数量和派出的国别,教育部派出的公派教师从2002年的100人增加到2004年的170人。教育部2004年第19号令颁布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对原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进行了改革,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得能力认定工作更加便于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大学、中学教师和高校毕业生获取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资质,同时将能力考试和证书推向国际,便于国际友人以及遍布海外的华裔同胞获得教授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海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扩大和完善了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相对于国外对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我们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还是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全面扩大教师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继续大幅度且又稳步地增加汉语教师派出的数量。

教材建设是资源建设的第二个重点。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使得一系列大制作的新教材陆续问世,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乘风汉语》、《长城汉语》、《中文》、《汉语》、《标准中文》等等。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学校以及各大出版社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对外汉语教材。我们已经拥有了英、法、德、俄、西班牙、阿拉伯、日、韩等几乎所有世界主要语言注释的汉语教材,拥有适用于所有不同教学课型和满足课堂、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的种类繁多的汉语教材,并且这些教材大多是与国外的同行合作编写,有些还配有音像、多媒体光盘.有的专门为网络远程教学而设计。如今.在中国的大书店和世界很多地方的书店,都可以看到汉语教材,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教材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虽然明显,但依然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符合国外教学环境的汉语教材还相当缺乏。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汉语教材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资源建设的第三个重点是汉语考试的研发。截至2004年底,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共有40多万海外考生参加了HSK。近几年HSK考生人数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4年一年国内外参考人数近9万,占累积人数的22%。去年,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力度,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主干考试大幅度增加了题库内容,分别由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HSK商务、旅游、文秘、少儿等4种专项考试将于今年正式向外推出。作为汉语水平考试研发基地的北京语言大学调整机构设置.

将原来的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分解为研发中心和考务中心,进一步加强研发和考务工作,统筹主干和专项考试的研发和考务。今后汉语水平考试还要不断扩大考点和考生人数,不断研究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实际状况,推出适销对路的考试品种。

资源建设的第四个重点就是教学机构的建设。首先,要帮助各国尽可能多的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增加汉语教学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其次,要加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保证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科研支撑和人才支撑。第三,也是重点工作之一的,就是加快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要使之成为对世界各地汉语教学提供零距离支持的核心教育机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从2004年底起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得到世界各地高校、工商界、侨界、文化界、友协等各类机构和有关人士以及国内有关部门、省市及高校的热情响应,27家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建设协议或意向书已经签署,世界汉语大会上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今后,孔子学院还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加快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要取得快速发展.就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管理和经营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和配置教学资源,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顺畅的对外汉语教学供需体系.建立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不断自我壮大、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媒介的服务网络体系。要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的需求市场,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材、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脾要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面对教师、教材匮乏的局面,要特别重视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汉语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建造汉语的各种资源库,使汉语在信息化方面的潜在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对外汉语教学要取得快速发展,就需要“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千军万马”,共同致力于这个事业。这就需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切实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真正置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战略定位上。要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协调之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外交、发改委、财政、外宣、侨务、文化、对外经贸、出版、旅游、广播电视等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国内、国外学校等相关汉语教学机构和组织的积极性。对这项事业的经费投入也要体现”集成”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同时鉴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推广语言的财力相比。国家财政的投入必须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在涉及事业全局的重点项目上,通过重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共同参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集成”还意味着要从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角度.整合国内的语文教学、外语教学、民族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学的教学队伍和科研成果,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集成”还要求充分调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和国外汉语学习和使用的两个市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本土汉语的强盛,需要大幅度提高汉语在国内的声望,提高国内人民大众的汉语水平。要国内外相互配合,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的局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汉语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轨迹应当是跨越式的。我们要力争用5年、10年。2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完的路,因此,要树立跨越式发展的观念和思路,要在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语言传播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符合和平发展时代潮流和中国特点的汉语传播之路。

国际汉语教学是涉及国内外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各界有识之士出谋划策,也需要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在这方面.广大的在外留学人员和学者是一支积极而重要的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81.5万人出国留学,19.8万留学人员回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留学人员和在外学者的子女陆续进入就学年龄,他们发现,在国外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汉语成了问题,担心自己的下一代成为与自己无法进行文化沟通的“香蕉人”。于是.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中文学校,让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许多留学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知识,使周末中文学校从小到大,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有上千所中文学校在北美、澳新、欧洲等地建立起来,有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单校学生甚至达到2000多人,成为世界各地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教育的生力军。一些中文学校不仅为华裔子女提供汉语教学,也成为当地学生业余学习中文的理想去处。一些国家的中文学校还成立了自己的社团组织,仅美国的“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目前就已经聚集了300多所会员学校,在校学生达6万多人。

广大留学人员在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还远不止中文学校这一个方面。目前,在许多国外大学的中文系或中文专业教授汉语的教师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的学生学者,还有一些留学人员将汉语教学选作自己热爱的职业和专业,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有些还担当起汉语教授、系主任等重要的教学和管理职位,甚至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汉语教学项目的主管。留学人员作为学生家长,在促进国外学区、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他们的呼吁和要求,主流社会的学校才有可能考虑开设中文课程,也由于留学人员在汉语教学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才使学校能够找到合格的汉语教师。留学人员还是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文读物介绍到国外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在一些移民国家,华裔人数的增多(据报道,汉语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除魁北克省之外的加拿大的第二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汉语使用的市场.增加了汉语教学的需求。更好地营造了汉语需求的社会舆论。

对外汉语发展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一、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使得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的学校已超过300所,与此同时,全国每年该专业招收人数超过1.5万人。然而,与其他众多发展较为成熟的专业相比,本专业的起步较晚,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在该领域培养先进人才的经验仍较为匮乏,专业课程设置仍不够成熟,其对大学生所展开的就业指导项目仍较为简单与笼统,从而导致我国该专业领域的人才数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庞大需求,这就需要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与改革,进而真正地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教学体系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迎合当前全球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专业化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人才,我校于新校建立开始便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该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具备较为深厚的汉语语言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语言教学能力与教学技巧,能够熟练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思路,从而能够在国内或国际汉推事业中发挥出应有的能力,为全球汉推事业做出相应贡献的人才。

(一)教学目标

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课程中,我校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且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二)课程设置

在我校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之初,参考我国其他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财经大学、南京外国语大学等对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状况,我校将汉语基础、汉语综合学习、汉语研究等科目定位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课程内容为: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汉语社会语言学、汉语文字学、汉语实用词汇学、现代汉语修辞学、汉语训诂学等门课程。这些课程占全部专业课程种类的四分之一。除此之外,我校还开设多门文化、文学类课程,包括:现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文学批评史、东方文学、中国文化、比较文学、影视文学、宋词研究等课程。与此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对外汉语相关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对外汉语专业素养,我校还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讨论、微格教学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温习以及当代语文教学流派分析等课程。

(三)教学成果

首先,对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成果进行统计:我校2015届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共计199人,其中有29人考取研究生,其余170人完成就业,其中,从事相关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工作为28人,公司工作66人,学校教学工作76人(包括小学38人,中学26人及培训学校12人)。从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校该专业学生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形式大好,就业状况也非常良好,且大多数学生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有效力量。然而通过数据显示,我校本科毕业直接投身于汉语国际教育行业的学生匮乏,使得学生只有通过读研进修,到了更高更广的平台,才能获取更多机会未来参与到汉推事业中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展开分析与研究,并对学生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持续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其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四年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汉语的词汇分析,词汇应用,汉语结构分析,以及汉语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学生关于汉语教学方向,汉语教学思路,汉语教学目标等相关领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认识,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均能较为有效地掌握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与相关的教学方法。

然而,随着我校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逐步开展,该课程内容设置所存在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第一,根据对当前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长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于传统的汉语语言基础知识与文化,同时,由于学校所开设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重点针对于学生汉语语言理解与应用环节,而缺乏针对汉语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之际,仍旧未能掌握较为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学校所开设的对外汉语文化交流与拓展科目,重点集中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拓展,而非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导致学生对汉语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第三,在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技能课程,实践课程数量较少,使得学生无法掌握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时,也无法将现有的教学思路予以应用与磨练,无法达到“教学练兵”的目的。第四,在我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中,有关提升学生才艺能力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这便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的,枯燥的进行学习,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才艺方面的培养与积累,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除了对外汉语课程领域内的知识之外,几乎没有可施展之才,进而无法满足国际市场对本专业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四)就业指导

在当前情况下,我校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主要为: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发展方向,企业与公司,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寻找相关工作机会的经验与方案,教会学生如何制作相关的简历与简介,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就业培训等等。

然而,如今我校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所开展的就业指导项目仍旧较为简单,其主要原因来自于,我国对外汉语事

作者简介:苏昕(1987―),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专任教师。

业发展较为薄弱,相关的经验积累显著不足,从而导致学校在开展相关就业指导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从当前国内外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需求程度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指导,进而使得学生无法从指导中获得真正有利于其在今后就业过程中抓住机遇,彰显优势的有效技巧。具体来说,首先,我校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没有对其今后从事相关行业的相关职业素养与从业知识展开深入的分析,缺乏对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专业能力状况所展开的具体的构建与规划。其次,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没有合作的实习单位,学生毕业后没有准确的就业目标,也缺少从实习单位直接获取正式工作的机会。第三,未能对学生从事职业生涯中所需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进行有效地拓展。

三、改革措施

(一)课程改革

在进行课程改革之前,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多侧重于对学生汉语基础知识、文化的积累与培养,而较为轻视针对学生实际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拓展与提高,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集中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大量增加与汉语教学综合能力培养与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教学方法课程,汉语教学理论课程,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引导中外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如何拓展对外汉语学习能力等等。与此同时,这对汉语教学技巧与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还应当注重于对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培养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等等。

在当前情况下,我校针对汉语教学相关的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稍显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因此,应当大力拓展相关课程,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技巧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拓展课程等等。最后,针对当前我校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个人才艺培养课程的匮乏,应当转移教学方向,开展相关课程,例如:学生综合才艺培养课程,学生艺术修养课程,等等,从而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进而更好地在今后的教学与工作当中一展宏图。

(二)就业指导改革

针对上文提出的我校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其具体的改革措施为:第一,加强与海外院校的交流,建立实习基地。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与海外院校进行合作,派送学生出国教汉语;若短期内没有海外关系,则可与沿海城市、大中型城市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输出学生去此类单位进行教学实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只有真正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有了更多实践经验,才能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第二,在针对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对其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所需的知识,技巧与相关的职业素养展开深入的探讨,帮助学生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就业素养发展体系,使学生在就业培养期间,尽可能地掌握一定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素养,进而有利于其今后顺利地融入到相应的工作氛围当中,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需求。第三,对学生专业能力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就业方案与就业规划,使学生这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拥有更为清晰的思路。第四,对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所应当具备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例如,开始组织管理培训课程等,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面对企业或组织的需求,赢得企业或组织领导的青睐。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就业指导项目所存在的不足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改革方案,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使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同时,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能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与安排,培养相关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而更好地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发展篇6

关键词:汉语国际化;内涵;趋势;对策

前言:

自21世纪起,海外各国对汉语学习与应用给予较多的关注,汉语学习人数呈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社会在汉语学习需求上增强。而这种情况也为当前汉语国际化提供重要机遇,但如何推动汉语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又成为当前需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汉语国际化内涵与发展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国际化内涵

关于汉语国际化内涵,既往研究资料做出较多分析,如部分学者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任何语言,其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过程便为语言国际化,而这种国际化又可细化为不同等级程度,如低级通用程度表现为两国间语言的通用,初级通用为区域中部分国家语言通用,中级为国际公共事务或洲际多国语言通用,而高级为各国普遍应用。从汉语国际化内涵看,其实质表现为汉语学习、教学与应用迈入全世界的过程,体现为:①国别广泛化,主要指汉语学习、教学国家增多,甚至被作为部分国家主要外语语种;②人数居高化,可理解为在外语学习群体中,汉语学习人数日渐增多,特别在汉语国际化程度加深下,可能超出如德语、法语等语种学习人数;③教学体系完善化,如较多国家开设的汉语教学机构,将汉语的学习细化为多种用途语言,如科技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以及航空汉语。此外,汉语国际化特征也表现为应用场合多样化、国际间媒介化等方面,这些特征均为汉语国际化的重要标志[1]。

二、汉语国际化趋势

汉语国际化趋势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部分学者提出“汉语热”将持续多久,是否可能如同过去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中“日本热”一般,在后期经济低迷下使日语逐渐淡出世界各国视野。关于此问题,任何研究均无法下具体定论,需由未来事实验证。当前研究汉语国际化趋势中,仅可从一般分析角度进行预测,可总结为:第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下,将为汉语的国际化提供保证。经济发展是“汉语热”形成的根本原因,若未来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也必然使“汉语热”继续升温。第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成为汉语国际化动因。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下,强调以改革促进发展,使内需、外需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中国与他国的沟通交流日益深入,加之民众的强国梦,更可推动汉语国际化。第三,文化因素。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是近年来海内外汉学研究的焦点,许多较为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都可从语言文字上挖掘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汉语国际化进程。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加深,许多如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等走向各国,这种国际化趋势下将使中外交流更加频繁,而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便为语言,意味未来全球化环境下,汉语语言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三、汉语国际化现状与对策

(一)汉语国际化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海外各国在汉语学习上处于不断升温状态,加之政府与国内高等院校的投入与支持,更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但需注意的是,从汉语国际化当前现状看,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如在大多汉语学习群体中,以华人华侨居多,尽管有非华裔学习者,其汉语学习程度仅表现在简单的日常口语为主,汉语学习水平较低。另外,当前海外主流教育中汉语进入的渠道仍较为狭窄,尽管有孔子学院等机构,但本土汉语教育较为匮乏,这直接导致汉语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需采取相关的推进策略[2]。

(二)汉语国际化对策

为进一步推进汉语国际化进程,应认识到其本身为一项系统工程,需有多个部门领域共同参与其中,以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推动汉语国际化进程。具体可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第一,汉语教学目标的确定。该目标主要表现在国际化汉语教学层面,目标确定中主要由学习者角度考虑,汉语学习中都面临的难题体现在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汉语难学等,对此,在汉语学目标确定中,需以汉语学习市场的扩大为主,鼓励更多人与汉语接触,使汉语学习者基数增大,进而实现汉语国H化程度提高的目标。

第二,本土化教师团队的打造。国际化汉语教学的发展,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汉语本土化教师团队,该团队不仅作为汉语教学的重要主体,同时对相关国家或区域汉语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参与到区域制定与实施汉语政策等活动中。因此,当前汉语国际化进程中,本土化国际汉语教师团队的打造应被作为重要战略举措。

第三,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从相关报道中可发现,在较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在其国民教育体系中均将汉语教学纳入,使汉语学习地位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保证。需注意的是,国民主流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并非在朝夕间便可实现,很大程度与相关国家对汉语学习价值的肯定,而汉语学习价值又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与外交多方面因素有关。因此,综合国力的提高,将是他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纳入汉语教学的主要动因。

此外,汉语国际化发展中,也应注意在汉语教学学科上不断整合与完善,需考虑海内外汉语教学界共同研究探讨,丰富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内容。同时,应注意做好其他有助于汉语国际化的探索,如等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域情况,进行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方面的确定等。这样在汉语教材适宜下,更有助于汉语学习难度的降低。

结论:

汉语国际化是当前我国发展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将汉语推进国际化要求正确认识汉语国际化内涵与趋势,立足于当前汉语国际化现状,采取有效的推进策略,如汉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本土化教师团队的打造、国民教育体系中汉语教学的融入以及学科整合等,以此使汉语国际化进程化加快。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发展篇7

关键词:汉语热;背景;汉语教学;冷静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英语热”。如果说这种持续了二十多年的英语热表明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愿望,那么,最近几年来兴起的世界性汉语热则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开始显示对于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www.133229.com

中国从1978年到2005年,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可持续高速发展的前景仍然被世界普遍认同;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体现了中国无穷的潜力与生机。因此,学习汉语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现在的机会,也意味着未来的机会。法国总统希拉克说过,法国人未来选择学习汉语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一些国家把汉语列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二、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许多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披露,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国家有30多个,汉语学习者至少有3000万,2500所大学和上万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为100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与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工作应该格外重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到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工作”。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国作为汉语的故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完成对外汉语教学这项宏伟工程的任务。

(一)快速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根据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现在的汉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预计到2010年至少需要50万名汉语教师。因此,积极快速培训一大批高质量的汉语教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它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

(二)、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体制。健全对外汉语教学体制,指健全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方法、测试与评估等。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服务于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的研究、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及习得认知的心理研究,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三、针对当前全球“汉语热”的现象,我们应进行冷静的分析。

第一,从目前全球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学校看来,“汉语热”需辩证地加以认识。

(一)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除了日本、韩国以外,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谈不上“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增长很快,但绝对数字根本无法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人数相比。

(二)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长期以来,在欧洲各国有着重汉学、轻汉语教学的倾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汉语教学才逐渐得到重视。欧洲新一代汉学家致力于推广现代汉语教学。但很多欧美高校轻语言重文学、轻技能重知识的状况仍十分严重。“汉语教学法这一专门学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也没有能在汉学范围里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白乐桑:1993,《法国汉语教学史浅论》)

(三)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的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总体看来,目前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一般起点不高,很多大学生学习汉语都是从零开始,而与英语、法语等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情况不同,英、法等第二语言,在中学阶段已具备较坚实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习者仍把汉语作为选修科目,周课时很少,一般1至2学时。

第二,针对占有七成以掌握工具为学习汉语动机的学习者而言,当今“汉语热”本质上是“现实利益驱动”。它可以提供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机会,但毕竟还不是中国优越性的证明。因此,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把这一现象当做机会鞭策自己。要真正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依靠历史文化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全球20亿人学习英语的“英语热”原因,乃是它为近代文明所带来的强大的生产力。因此,我们也应该在扩大中国文化的“软影响”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6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对外汉语发展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本体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本体研究是以汉语为中心的两门学科,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互区别

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虽说都是与汉语紧密相关的学科,但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目的不同

汉语本体研究的目的是对汉语本身各要素以及与汉语相关的各种现象、事实作深入研究,总结出语言事实的规则。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汉语进行交际。

(二)内容不同

汉语本体研究的内容是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要素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做全面深入的描写和解释。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包括汉语本体研究的内容,但二者侧重点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更注重对语言现象、语言事实规律的归纳总结,并把这种规律教给学生,让他们运用在实际的汉语交际中。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针对外国学生,因此教学内容不如汉语本体研究的内容难。此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包括中国文化风俗等内容。

(三)方法不同

汉语本体研究采用语言研究的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描写分析、对比分析、实验分析等。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主要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操练,不同言语技能的训练方法不同。

二、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彼此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语言,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二者密不可分。

(一)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对于汉语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问题,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潘文国先生提出“对外汉语学”,认为对外汉语学学科内涵是为“以对比为基础、以教学为目的、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汉语本体研究”①。

陈昌来先生认为“汉语本体研究在目前我们对汉语研究还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核心部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所需的汉语汉字本体研究,是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关键”,“汉语语言学研究是对外汉语学科建设中的基础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什么’是关键,‘教什么’就属于汉语语言学本体研究的领域”②。

熙先生在谈到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时,就特别强调汉语本体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上课许多问题说不清楚,是因为基础研究不够……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③。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性学科,包括汉语本体、汉语习得与认知、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内容,包括“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等几个方面。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关于“怎样教”、“如何学”的研究固然很重要,但这两方面的研究都应当在“教什么”的基础上展开。“教什么”也就是指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若对外汉语教师没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基础,不能正确地认识、运用汉语,不能科学地分析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就无法制定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无法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也就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因此,我们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保证对外汉语教学有序高效进行的基础。

(二)对外汉语教学推进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能够推进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不能只是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对外汉语教学有赖于汉语研究成果;事实上,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汉语本体研究的支撑,但同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而且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汉语本体研究④。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能够检验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重在总结归纳语言现象、语言事实的规律,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是在运用这些规律。外国学生在运用某些规律成词造句时,常常犯错误。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结归纳出的规律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检验。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促进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汉语本体研究的某些成果没能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更细致地重新推敲总结出的规律,以归纳出更为严密的成果。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促使语言学家们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及难点展开语法研究。例如,“把”字句是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问题,不仅因为“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更是因为现代汉语语法针对“把”字句的研究还不能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足够的、现成的成果。

实践证明,汉语本体研究还远远不够,许多语言现象还没有解释清楚。这需要语言学家们进一步加强汉语本体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同时,由于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性较强,不易为对外汉语教学吸收,这还需要语言研究者不断努力,探求二者之间的“桥梁”,让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更好地“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①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②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发展篇9

一、对外汉语教学节目的发展及其现状

早在1989年,学者余国赋就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汉语教学节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观点。上世纪90年代初,《你好,北京》成为我国内地第一档有关汉语教学的节目,受到了国内外汉语学习者的广泛关注。央视的《成长汉语》将青少年作为教授对象,教授有关青少年的日常汉语。央视的《体育汉语》则是针对北京奥运会专门为外国友人讲述体育汉语的节目。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汉语教学节目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快乐汉语》、《快乐中国学汉语》等。汉语教学节目选材内容新颖、贴近大众生活、针对性强,使国外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到了中国文化,了解了节目背后浓厚的风土人情与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结合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使他们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学习,克服了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教学困难,节目的迅速发展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也有效地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节目吸金能力差、发展能力有限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单一的节目形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节目的发展一度进入了“瓶颈期”。

二、对外汉语教学节目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求面对面传授,教学课堂学习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加强了师生交流,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汉语言的魅力。然而师资力量的不足、资金的匮乏、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课堂的有限性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等弊端,使得汉文化对外传播与发展受到了重重限制。对外汉语教学节目凭借电视媒体的优势,将画面、声音、文字等整合起来加入到教学节目中,真实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呆板乏味的语言学习课堂充满了趣味性,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文字,更为其实际运用语言提供了练习的机会,使语言学习成为了一种交流技能。创新是节目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对外汉语节目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快乐汉语》演播方式的创新

2009年8月3日,央视主播的《快乐汉语》突破了传统节目的教学模式,凭借节目的创新性在众多对外汉语教学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快乐汉语》是一档以宣传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在节目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以情景剧教授模式为主,教授学习者有关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用语,主题为《日常生活汉语》。2010年是该节目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外景拍摄的形式教授学习者《旅游生活汉语》,将有关旅游方面的用语进行了归纳总结。2014年《快乐汉语》第三季全新改版,将原来的情景式、外景式教学模式合二为一,转为演播室教学,将“学说中国话,朋友遍天下”作为节目的口号,开创了《快乐汉语》播出收视率的新高。《快乐汉语》节目发展至今已历时6年多,对国内外汉语学习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节目教授内容的不断深入,节目的演播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地改变着。模拟课堂教学的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期,一期15分钟延长至45分钟,同时节目的等级也由初级、中级发展到高级。在初级阶段,节目选取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需要掌握的内容。到了中高级阶段,节目教授的内容也由易到难不断深入,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减少了表演的成分,添加了讲解的内容,进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实际练习机会。这些创新之举为节目增添了新意,也顺应了全球的汉语热潮流的发展趋势。

2.《快乐汉语》教学内容的创新

对外汉语节目旨在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交际能力,也决定了节目的教学内容应随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知识的逐步了解而不断深入。例如,在初学阶段,学习者对汉语的了解甚少,所以节目就选择了一些单字、词语、成语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在学习者逐步掌握了这些汉语学习的基本知识后,节目便将教授重点放在学习者的实际运用中,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学以致用。《快乐汉语》第三季针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添加了许多文化因素与思想观念,对汉语学习者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快乐汉语》第三季的每一期节目都会选用一个汉字来切入主题,通过一个汉字引出当期的教学内容,不仅有词语、成语、典故、社会风俗,还有一些神话故事与中国的礼仪,通过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映射出东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以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的对比和传播,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风俗民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使学习者了解到这个汉字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3.《快乐汉语》文化传播的创新

文化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于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某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不仅渗透在政治、经济、思想道德领域中,还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想要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首先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才能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快乐汉语》第三季除了教授汉语学习者大量的文字、语言之外,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了节目内容的重点。例如,在节目中讲授礼仪、文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三、对外汉语教学节目的反思

对外汉语发展篇10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制约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35-02

2005年7月,“汉语国际推广”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被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框架。截至2013年5月,中国与世界上113个国家合作设立了420所孔子学院,59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达到50万人,加上在私人机构学习汉语的学院,全球学习汉语的人超过了4000万。可以说,汉语国际推广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美国,汉语成为继英语、西班牙语之后的美国第三大语言,过去三十年间,美国使用汉语的人数增加近360%。长此以往,我们可以期望,终有一天汉语能如英语一样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但是,汉语国际推广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一、当代世界环境的变化制约着汉语国际推广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得最广的语言,有七十多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英语之所以遍布全世界,一方面的原因是早先英语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实现的,英国曾经侵略过全世界多达90%的国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大多使用英语,它们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语言的使用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环境下,中国坚决不主张也不会通过侵略来推广汉语,只能通过和平手段进行推广。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官方的汉语国际推广还容易使国外政府产生误解,以至于“黄祸论”、“中国文化”死灰复燃。英语在各国的推广有有关国家政府的支持,汉语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并没有受到国外政府相应的重视。虽然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急速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在迅速扩展,但在世界格局力量对比总体上还是西强东弱的背景下推广汉语仍是步履维艰。

二、对外汉语教学自身存在问题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与任务》一文中指出,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遇到了两个瓶颈,一个瓶颈是教材,一个瓶颈是教师。在教材的问题上,教材种类过于单一,我国专用教材正式出版的有几百种,但是模式比较单一,都是从中国传统式教学的角度进行编写,缺少面向大学、中学、小学以及社会自学者的分层次教材,以至于有的教师在使用过几种教材之后,干脆自己编写了一本手写教材进行教学。其次,教材的形式也相对单调,大多以纸质的为主,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进行汉语推广时,可以考虑教材的发展向网络多媒体教材倾斜。在现有实际对外教学教材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网络多媒体教材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第三,教材的功能比较单一,专业教材虽多,但缺少辅教材。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这种辅教材的缺少显然属于“短板效应”,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及辅助教材的编写应以学生为主体,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做好本土化教材与普适性教材的协调与互补,这是我国教材编写上仍需努力的。

在教师的问题上,第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短缺。国际汉语教学迅速发展,而相应的师资力量却跟不上,汉语教师缺口随之扩大。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指出,目前汉语的国际推广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难以满足国外汉语学习的师资要求。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印尼就缺少十万名汉语教师,马来西亚也缺少九万名,其他各地也同样存在缺乏汉语教师的现象。据2007年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有近四千万名,而全球从事汉语对外教学的教师不足四万名,师生比例为1:1000。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目前仅有五千余人。

其次,还存在着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和需要培养本土化教师两方面问题。在汉语国际推广之初,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很多非专业的教师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出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由于对国外教学方式和教法的不熟悉,教师和学生的反响都不是很好。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初级阶段的教学通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对于从小在中国长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可是对于国外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不擅长的,很容易导致学习进度落后。而且,中国早期派遣的教师也容易沿袭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家庭作业、课堂规则、考试方法等各方面做出不适合外国学生学习的要求,导致学生汉语学习热情下降,生源大量流失。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才培养方式,包括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国家公派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等,使得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逐渐正规化专业化。但是鉴于发展时间较短,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会存在难以适应中国与所在国思维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兴趣、教师偏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讲解而学生更对当代中国文化感兴趣,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也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理解所在国的历史文化、教育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教法,这都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拥有像国外传教士的传教热情般的教学热情,才能进行好对外汉语教学。但是,部分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师,由于个人发展、评职等条件的制约不愿意花费时间出国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希望出国的执教的,又由于派遣时间一般为任职1~2年而并不是长期任职、具有流动性而放弃。基于以上原因,汉语国际推广客观上要求我国多发展本土化教师。本土化教师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适应当地的教育培养方式,可以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距离,在汉语推广教学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优势,又可以缓解各国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但如何培养标准的符合要求的本土化教师,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当地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标准,是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教学对象存在不稳定因素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存在着功利性因素。在一些国家,孔子学院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小至儿童,大至老年人,不同年龄层面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儿童学习者主要是因为家长的因素或者自身对汉语感兴趣因素前来学习,但上学以后忙于功课,一周只在休息日才来学习,很多学生由于时间分配的原因会逐渐放弃学习。青年学习者大多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意识到学习汉语可以作为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或者因为自己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或商贸活动,需要用汉语进行沟通,因而来学习汉语,这些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后就会放弃学习。只有一部分真正喜爱中国文化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才会坚持学习。针对以上目的,如何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如何引导学习者真正持久的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仅停留在满足学习者单纯学习目的这个层面,保持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后劲,是汉语推广过程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数量仍不能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孔子学院经过一段跳跃式发展后,到了一个平缓发展的阶段,学生人数不再像以前那样每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新闻报道关注的都是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和建立数量,很少有人持续关注这些建立起来的孔子学院的后期发展,须知建校容易,发展壮大难。招生数量能否保持并继续扩大是汉语国际推广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学习机构混乱、管理不到位

很多国外的中文课堂早在孔子学院之前就已经建立,其中政府组织的、民间团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免鱼龙混杂。例如在韩国,就有一百多所大学设立了中文系,全国也有无数的中文补课班,这些补课班的合法性不能一一考证,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且受当地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经费等各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国外汉语学习机构没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存在着混乱现象。另有一些汉语推广机构刚刚建立,师资紧缺,人员有限,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例如乌克兰卢甘斯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在创办之初,乌克兰卢甘斯克大学的行政副院长承担着该校外语学院的教学及孔子学院汉语文化培训班的翻译工作,日常行政工作大都落在了中方副院长身上。孔子学院的三名工作人员既要完成日常的汉语工作,又要接待来访者、对外联络、推广文化工作,工作者疲于奔波,管理方面根本无暇顾及。管理不到位现象还表现在缺乏熟悉中国文化的管理人才。汉语国际推广机构的管理者必须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熟悉中国的国情,掌握熟练的中文,具有与岗位工作相称的管理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公共关系和市场开拓能力。国内向国外派遣的行政工作人员有限,这就需要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管理人才来参与。

五、来华留学生招生机制有待完善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国实现了由“走进来”政策到“走出去”战略的转变。但是“走进来”的政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中国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种途径。在招收来华留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高校考试门槛不高、形同虚设,来华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此外,一些学校招收来华留学生是为了建设跨文化、国际化大学,增加创收,与汉语国际推广的目的相偏离。

综上所述,鉴于世界大环境的改变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汉语国际推广不会一帆风顺。法语联盟是1883年建立的,英国文化委员会是1934年建立的,中国汉语国际推广是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的,语言的推广时间相对较短,制约因素也大多是因经验相对不足造成的,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问题,借鉴他国经验,寻找解决问题之道,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2]殷树林,张小雪.汉语国际推广的两个瓶颈及几点对策[J].语文学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