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25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1

一、绘画疗法简介

绘画疗法是一种接近自然、感受环境的心理治疗方式。英国艺术治疗家协会将其定义为:借助艺术治疗师的帮助,以绘画等艺术为媒介,从事视觉心象的表达,借此表达存于内心未能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向外呈现出来。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开始了对绘画疗法(Drawingtherapy,Dt)的探索,并逐步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我国,最早关于绘画疗法的理论介绍是1994年龚鉥的文章《艺术心理治疗》。20世纪末,绘画疗法在中国得到认同,被尝试作为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辅助手段。目前,绘画疗法已逐步应用于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成为针对特殊儿童的有效的辅助康复与教育方式,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与自尊,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

二、绘画疗法在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优势

听障儿童听力损失后,视觉成为他们感受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于语言能力有缺陷,听障儿童无法用丰富、贴切的口语来准确地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传统的心理治疗主要以面访为主,听障儿童往往会产生防卫和阻抗的心理,无法准确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因此很容易错过开展心理辅导的良机。而绘画作品能够真实地表现听障儿童的内心世界,画幅的大小、线条的轻重、颜色的搭配、构图的设置等都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都在传递听障儿童的个体信息。通过解读听障儿童的绘画作品,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了解听障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问题,并适时地给予其协助,促使其健康成长。

 

三、绘画疗法在听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处理听障儿童的情绪障碍

听障儿童能够明确感知自己的各种情绪,但在产生不良情绪或遇到不良情境时,还不能加以合理控制,未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和用理智的方式去阻止不良事态的发生及寻求外界支持。听障儿童与健全人交流较少,他们有时难以理解人们许多复杂行为的实质,容易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猜疑,从而引发某些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听障儿童普遍存在易冲动、自卑、焦虑、自制力差、猜疑、退缩、自我封闭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绘画疗法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听障儿童宣泄情绪、表现真实的自我,可以缓解听障儿童的紧张、焦虑、恐惧,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实现其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愿望。绘画给听障儿童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地表达内心感受,安全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的有效方式。例如,当听障儿童情绪不稳定或有心理创伤而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让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宣泄。这是一种自然、无威胁的交流方式,听障儿童可以将无法排解的情绪障碍用绘画直观地表现出来,达到表达情感和宣泄不良情绪的目的。

(二)促进听障儿童的自我探索

绘画是自我潜意识的投射,绘画作品投射出的信息是真实的、丰富的,这是绘画疗法优于其他心理治疗技术之处。绘画疗法既可以帮助绘画者处理情绪和心理问题,又可以保护绘画者的自尊和自我。绘画是听障儿童表达自我的有效方式,通过自主地表达内心视像,反映出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这有助于听障儿童进行自我探索,将内心压抑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心理辅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掘听障儿童的绘画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个性自我,深入了解听障儿童通过绘画所投射的内心世界,引导听障儿童进行自我探索。例如,运用“房树人”绘画疗法,心理辅导教师通过观察听障儿童的构图可知:图中人物过小,投射出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内向、缺乏安全感;人物缺乏整体性,投射出耐挫力差,容易冲动的心理特征;棱角分明的躯体体现出个性倔强,过大的躯体投射出个体心理防御较强,过小的躯体投射出有自卑倾向。

(三)改善听障儿童的语言和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绘画疗法能够促进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即使是最简单的画图活动,也依赖于大脑多个系统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听障儿童更多地是借助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运动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并进行语言理解和交流。听觉通道的缺失,导致听障儿童不善于感知事物的本质涵义,学习语言非常困难,感知觉与语言活动不同步。他们感知事物主要以直接经验为主,感知和思维无法统一,容易受到当前情境的约束,常表现出错误的认知,如:预定目标过高,过分讲究生活享受,盲目追求异性,过度自卑或自傲,等等。而绘画心理治疗统合了触觉、视觉、知觉、运动觉等多种感知觉通道,能锻炼和发展听障儿童的观察力、运动感知能力及注意力,进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

(四)提高听障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听障儿童,大多积极乐观,性格开朗,能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有化解学习、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能力,能迅速适应社会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身体的缺陷,很多听障儿童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偏少,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他们看待人际问题较为片面,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教育,极有可能发展为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绘画有助于提高社交技巧,Hammond对两名具有情绪管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了个体和团体的绘画心理治疗,发现绘画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改善情绪管理技巧和社会化技能,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持久的友谊和社会支持。绘画疗法既适用于团体心理治疗,也适用于个体心理治疗,在对听障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交替使用。例如,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用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听障儿童在自由、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绘画。先要求听障儿童分别将各自的内心世界用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相互分享作品,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听障儿童发现彼此画的意义不同后,就会认识到每一个人看待人际关系的视角不同,因此各自的心理感觉也不同,从而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人际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学会相互理解,及时纠正无意识层面的错误观念,进行认知重构。

四、应用绘画疗法的注意事项

(一)营造舒适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

接受绘画心理治疗时,有的听障儿童可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心理辅导教师应重视绘画创作环境的布置,既要让听障儿童感到舒适、安全,又要激发其创作的欲望。绘画创作环境应具备安全、舒适和隐密等特点。此外,绘画材料的尺寸、颜色也会影响听障儿童的创作。心理辅导教师应提供适合听障儿童的发展水平、动作协调程度、特殊兴趣和需要的绘画材料。常用的绘画材料包括四开、八开的图画纸,石墨铅笔、彩色笔、签字笔、蜡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

(二)无条件地支持与接纳听障儿童

心理辅导教师的个人心理素养、专业能力及其对儿童、对美术创作过程的尊重等都会影响听障儿童参与治疗的程度及创作的内容。听障儿童常常会把心理辅导教师看作权威人物,而非帮助自己表达并分享情感的人,因而产生害怕和焦虑的心理。所以,心理辅导教师要重视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既要具备美术、心理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耐心、敏锐地与听障儿童开展互动,要做到无条件地支持与接纳听障儿童,使其在互动中体验到安全感。

(三)治疗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绘画疗法并不是要求听障儿童提供完整的作品,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一般来说,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听障儿童,心理辅导教师可要求其进行完整的主题式创作。主题式创作的特点是没有固定方法、经验可循,最能反映真实的自我。相反,对接受较慢的听障儿童,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限定具体的绘画事物,指导其按照自我的性格特征绘制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四)尊重听障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

绘画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审美,而是治愈心理,因此,过程更为重要。对听障儿童绘画作品的诠释是心理辅导教师进入其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听障儿童绘画作品的诠释应该谨慎,一是要由专业人员来解释,二是要重视听障儿童本人的解读。心理辅导教师切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标准来解释听障儿童的绘画作品,这是一种教条主义的做法,对听障儿童的帮助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无益的。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尊重听障儿童自己对作品的解释。

【参考文献】

[1]龙云,陶全方,夏瑜浩.浅谈绘画疗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1(8).

[2]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2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党的十、系列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年儿童工作。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原则,适应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竭诚服务少年儿童成长,不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促进我市少年儿童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全面发展。

2.总体目标和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少年儿童教育全过程,少年儿童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得到强化,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朴素感情增强;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基本情感教育,以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理想志向教育,以集体主义和崇德向善为基础的道德品行教育,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的社会认知教育,着力培养积极向上、勇于创造的心理素质和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建设绿色崛起、文明、和谐的大局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的科学路径和有效载体,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增强统筹协调和服务能力,提升少先队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二、积极推动少年儿童和少先队事业健康快乐成长

3.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民族夙愿,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五爱”教育,深入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老少共筑中国梦”、“民族精神代代传”、“争当国际旅游岛小主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而健康成长、发奋成才。发挥我市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4.着力培养优秀品质。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科学设置德育课程,充分体现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根据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的要求和少年儿童的特点及成长规律,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深化和创新“雏鹰行动”、“手拉手”、“红领巾心向党”等传统品牌活动,在“六一、”“十一三”建队日等节日集中开展大型少先队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向心力。广泛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学习雷锋,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学习,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优秀小公民。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心公益活动,教育少年儿童知恩感恩,体谅悦纳他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人无诚信不立的理念,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深入开展法制教育,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教育少年儿童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文明大行动、青春绿化宝岛、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把课堂所学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少年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把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少年儿童肯吃苦、爱劳动,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悉心关爱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娱乐、安全、心理等需求入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市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校要联合开展家庭教育课堂、各类讲座、指导班等,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积极作用,引导少年儿童开展法制教育、禁毒宣传进校园和消防急救演练和自护教育等活动,从小陶冶少年儿童的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肩负阵地教育责任,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发挥育人作用,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上给予青少年更多帮助。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要牵头组织开展各类关爱帮扶活动,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障少年儿童和孤儿等特殊群体,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6.与时俱进地推动少先队工作。把握少年儿童认知形式和情感形成的一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继续推广《少先队辅导员进行曲》和《少先队圆舞曲》以及《竹竿舞》和《》等本土文化产品;支持青少年新媒体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少先队员文化产品;积极探索网上建队新形式,创新少先队组织建设模式;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与突出本土特点的思路和经验,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

三、切实加强少先队工作

7.加强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加强校内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将学校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范围,为少先队工作开展提供服务保障。建设和用好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乡镇要逐步建立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番阳琼崖公学旧址、毛阳毛贵红色景点、少年军校、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各类场所建立红领巾教育基地,向少先队组织和少年儿童免费开放,拓宽少先队工作活动空间。依托社区党团活动阵地及其他社会资源,逐步建立社区少先队活动场所。教育部门要把少先队阵地建设纳入中小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积极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8.加强少先队学科课程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市教育局要认真落实“少先队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规定,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安排,小学3年级至8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确保少先队活动课程规范化实施和常态化开展。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研究课题,加强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并保持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9.健全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要重点抓好乡(镇)中心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校长工作实绩及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团市委及各少先队组织要按照队章要求,定期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履行好职责;选拔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好、热爱少年儿童事业的同志从事少先队工作,做到专职专用。

10.注重少先队集体建设和少先队小骨干培养。准确把握少先队作为预备队和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工作定位,严格按照队章在所有小学和初中建立少先队组织,规范少先队入队、离队、中队会、大队会、少代会等少先队组织生活。加强少先队礼仪文化建设。学校要让少先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搞活动,培养锻炼少先队小干部,严格规范少先队组织评选表彰活动,确保评选表彰的公益性、公平性、公正性,发挥好评选表彰的引领作用。

11.努力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琼团联字〔2012〕12号)要求,根据我市的实际抓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配备、使用、管理等工作。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大队辅导员岗位,按不低于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人员职级选拔配备和管理使用。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爱护和培养少先队辅导员,鼓励支持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扎实开展少先队辅导员分级全员培训,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和共青团培训体系并获得相对学分。在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研究建立“少先队活动”专业科目。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要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将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范畴。

重视做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奖励。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应纳入教育、团委等部门举办的同等次教师评比表彰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受到表彰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应享受同级优秀教师的待遇。辅导员在少先队工作中获得的各种奖励和研究成果,应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的奖励和研究成果同等对待,并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聘用、职务和工资晋升的依据。

1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切实保障少先队工作经费,按照每位少先队员不低于10元的标准将少先队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作为各学校少先队工作专项经费,为少先队开展活动提供保障。同时,给予市少工委每年不少于5万元的工作经费,市少工委要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公用经费中保障少先队工作、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经费。

四、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13.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要把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纳入本市青少年事业和基础教育发展总体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困难问题。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支持少先队工作,为少年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

14.团市委要承担起领导少先队的光荣任务。要切实履行“全团带队”职责,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中的基础地位,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团的总体工作之中,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要加强对少工委换届工作指导,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出思路、指方向,鼓励少先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把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3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和对少年儿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代少先儿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他们的人生历程伴随着祖国实现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将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中实现。引导和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促进少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特别是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少年队首要的工作任务。

少先队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要求,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少先队组织的神圣使命。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团结、领导、教育少年儿童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少先队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少先队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向全党会社会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是21世纪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为少先队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全体少年儿童主动地全面发展。

少先队实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生动活泼的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少年队的优良传统。要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要继续深化“手拉手”互助活动等富有实效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造出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集体,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少先队实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就是要大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带领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实施素质的重要途径和优势所在。要引导和组织少年儿童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按照江总书记“自学、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题词的要求,不断深化“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把“雏鹰奖章”作为衡量少年儿童内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雏鹰争章”等有效活动载体,激发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愿望,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现代科学技术,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化为少年儿的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少先队在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开展生动有超、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把德育、智育的要求和增强体魄、学会审美结合起来;要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针对社区正在成为少年儿童重要活动空间的现实情况,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少先队组织,把校外和校内的活动结合起来;要配合扶贫支教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少先队组织建设,把城市和农村的少先队工作结合起来;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是人民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队伍是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关键,也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要认真做好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将那些热爱少年儿童、熟悉少年儿童工作、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选拔到辅导岗位上来。大队辅导员一般按不低于副教导主任的条件来进行选拔、配备,学校在聘任大队辅导员时,要报上能教育部门和团委备案。有条件的省(区、市)、地(市)、县(市)可以在同级团委或教育部门设总辅导员。

要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少先队的辅导员。重视推荐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的工作。要将辅导员的工作量折算成相应的教育工作量。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要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能力和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辅导员享受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班主任津巾或教学课时津贴标准为少先队辅导员发放岗位津贴。全国优秀辅导员每五年表彰一次。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优秀教师和共青团组织表彰的先进个人中,少先队辅导员要占一定的比例。

学校要重视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的业务素质,把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作为学校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正常师资培训渠道,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增强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性。要鼓励少先队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工作,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

要在巩固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性,力争实现城市学校每个大队、中队、农村学校每个大队以及每个雏鹰假日小队都至少有一名志愿辅导员。

四、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

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是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共青团和教育部门共同组成,与同级团组织的少年部门合署办公。区县以上都应成立少工委,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也可成立少工委。加强对少先队工作部门的干部配备,选拔优秀青年干部从事少先队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全团带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工作在共青团事业的基础地位,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团的总体工作之中,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组织的领导,健全少先队各级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编制。各级团委不能把少先队工作机构等同于一般业务部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随意撤消或合并。要为少先队开展活动出思路、指方向,鼓励少年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基层团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团委的活动经费中要有合理的比例用于少先队活动,同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少先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努力加级少先队工作学会的建设,重视少先队理论研究工作。各级团校和青少年研究所要设立少先队研究室。要重视发挥队报队刊在少年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为少年儿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坚持少先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预备队的基本定位和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增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更好地服务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引导亿万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全团带队、团教协作、队教协同,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少先队改革和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组织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广大少年儿童牢记和践行党的教导,立志向、有梦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牢记队的使命。以思想引导为灵魂,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服务队员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少年儿童主体地位和特点需求,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和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发展规律,坚持全童入队、育人为本,主动参与素质教育,激发少年儿童自信自强、创新创造精神。一切从少年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作用,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

——打牢基层基础。树立基层第一的观念,搞好基础建设,坚持强基固本,激发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提炼、推广各级少先队组织的好做法好经验。千方百计推动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不断向基层倾斜,从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支持基层,努力使少先队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基层。

——积极继承创新。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紧跟共青团改革和教育改革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既继承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解决脱离少年儿童实际、与时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虚功实做,难事长做,更好地履行为党做好少年儿童群众工作的职责。

(三)主要目标与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衔接,与基础教育改革衔接,推进少先队工作制度化、专业化、时代化、系统化和与学校教育的特色差异化发展。通过改革,使少先队作为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的特点更加鲜明,让少先队员更喜欢少先队,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显著增强,少先队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获得感显著增强,专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让学校更重视少先队,少先队集体和活动更有活力,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度、价值创造进一步提高;

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发挥少先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少先队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改革措施当前,少先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够。具体表现在: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和组织活力不足;

少先队教育内容、形式、载体与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和时代要求不够适应,组织教育不够系统、少先队员自主性发挥不充分、实践活动不足,特色不突出,活动存在成人化、形式化、课堂化现象;

少先队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融合度不够,与学校工作协调不够,与家庭、社会生活衔接不够紧密,维护队员权益不足,服务队员成长的项目较少;

少先队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够,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完善、不充分等。为克服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一)改革少先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1.完善少先队代表大会制度。根据队章制定少先队组织工作办法。小学和初中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县(区)级少代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国和省级、地市级少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增强少代会的代表性。各级少代会少先队员代表由少先队员选举产生。学校少代会代表以少先队员代表为主体。县(区)级及以上少代会代表中,少先队员代表要占50%以上比例;

成人代表在同级党、团组织的领导下产生,少先队辅导员、中小学校长、志愿辅导员、少年儿童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各有关方面一线代表要占成人代表60%以上比例。

扩大代表大会代表参与渠道。少先队员代表要征集队员意见建议,向大会提交红领巾小心愿小建议。成人代表要经常到学校、校外活动场所、社区等少年儿童集中的地方走访,了解反映队员需求和队员、辅导员、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意见建议。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简称“少工委”)建立答复、办理或反映代表意见建议制度。

2.完善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制度。增强各级少工委委员的代表性,积极发展基层和社会各界委员。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中来自基层单位的委员要占50%以上。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设挂职、兼职副主任,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推动中小学成立由党政领导、大中队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家长代表等参加的学校少工委。

健全各级少工委运行和决策机制。各级少工委建立主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落实少先队重要工作。全国少工委主任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按照议题内容邀请相关系统和领域少工委委员列席。全国和地方少工委通过向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征求意见,向共青团智库、教育等有关研究机构、专业人士咨询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各级少工委联系委员、服务委员的经常性制度机制。

完善全体委员会议议事建言机制。全国和省级少工委设立专门委员会。建立委员重点发言制度,推动委员围绕议题开展前期调研,在全体委员会议上建言献策。建立委员提案制度,每个专门委员会每年至少提交1份建议案,每位委员在任期内每年至少提出1份提案。

完善日常工作机制。按照队章和团中央有关规定,全国少工委加强对全国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加强对省级少代会和地方少工委的指导。县(区)级及以上少工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委员会议并形成制度。健全重点工作调查研究、推动落实、资源支持、督导考核和基层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机制。

(二)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3.巩固中小学少先队组织基础。完善中小学少先队基本组织制度,规范基础队务,加强学校少先队标准化建设。坚持全童入队,规范队前教育和入队程序。建立中小学贯通的队籍管理制度,推行少先队员登记表,队员转学或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随转队籍。实施活力工程,活跃少先队大、中、小队。建立少先队员成长档案,创新推广雏鹰奖章体系。适应基础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加强民办学校、特教学校、驻外使领馆阳光学校、国际合作办学等少先队基础建设。

4.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开展工作。初一年级全面建立少先队组织,普遍规范举行初中少先队建队仪式。初中队员日常可佩戴队徽,集会等活动时统一戴红领巾。创新初中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和载体,开展适合初中生特点的工作和活动,做好与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学生会活动的结合。健全少年团校、团课制度。完善推优入团制度,规范推优入团标准及程序,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推优入团应体现班级中队全体少先队员的意见,年满13周岁特别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入团并保留队籍。

5.拓展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积极依托区域化团建,在街道、乡镇、社区和当地各条战线团组织带领下,整合用好城乡团内外各类阵地,组织开展社区、校外少先队活动,大力发展直接服务少年儿童和家庭的公益项目。探索建立社区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探索“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家长、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在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鼓励和推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

6.加强农村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工作。与党政有关对口支援帮扶等制度安排相衔接,推动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辅导员交流和结对互助。深化新疆、西藏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少先队“手拉手”活动,形成城乡少先队互联互帮互学机制。紧密结合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将农村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部门相关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少先队组织基本条件,开展有农村特点的少先队活动和适合农村少年儿童需要的服务。建立公益基金,创设援助项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先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7.加强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根据时展和少年儿童特点,规范发展少先队基本组织文化。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规范红领巾、队旗、队徽、队歌、队礼、呼号、作风、入队誓词、队委标志、鼓号、队服等少先队标志、标识及其使用,推进依法保护。在校内外少先队活动中积极使用少先队标志和组织文化各种标识。加强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建设,建好用好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宣传栏、中队角、中队园地和少先队新媒体等阵地。规范少先队主题队会、队日基本程序。深化仪式教育,创新入队仪式、初中建队仪式、离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仪式、检阅仪式、升旗仪式、祭奠先烈仪式等,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

(三)改革创新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8.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发挥少先队思想育人作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打下“五爱”政治情感的基础、人生观的基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确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贯穿少先队教育全过程,坚持形象化、情感化、榜样化、行动化,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基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加强革命文化教育,运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抓住节庆日、纪念日和重大时间节点,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儿童化生活化时代化,创新“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争当美德小达人”“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等主题活动。创新少先队教育方式,注重精准引导,加强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系统开展爱党教育,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增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

9.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小主人意识,共同创建自主、平等、友爱、向上的大中小队集体,发动每一位队员主动融入队集体,履行队员义务,发挥自己所长,活跃集体活动,共享快乐生活。以少先队中、小队和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形式,组织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开展群众性少先队集体活动。注重普及,力求每一个少先队中队人人可为、常态可为,借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力量,在校内外创新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在中队集体里广泛开展“红领巾小健将”等足球和体育游戏活动、“红领巾小百灵”歌咏活动、“红领巾小书虫”读书活动、“红领巾小创客”创新创意创造活动、“红领巾小主人”岗位服务活动等,深化“雏鹰奖章”的系统过程激励,培养锻炼全体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大力倡导少先队员在辅导员指导下自主管组织、自主建阵地、自主搞活动,注重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鼓励队员自主实践,保护好、锻炼好队员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大力倡导少先队活动由少先队员自主设计、组织、评价,保持少年儿童自己的特点和言行,坚决杜绝成人化。创新少先队大中队委员、小队长岗位设置,实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换,锻炼培养小骨干,发挥带头作用。建设少先队小骨干培训基地。探索建设红领巾理事会,畅通少先队员自主参与少先队工作决策渠道,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心声和意愿。

11.创新丰富实践活动品牌。在中小学普遍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特色,避免课堂化。加强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研发配套资源。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基层少先队组织开展生动活泼、时代感强的主题队日和课内外、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围绕素质教育,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大力发展少先队实践活动品牌。完善扩大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服务联盟,推动成立少年儿童夏冬令营活动社团组织,制定推行专业标准,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支持,大力开展公益性、普惠性夏冬令营等假日活动。大力支持开展少先队红色文化、探知探索、吃苦体验等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平安行动、手拉手、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知心家庭学校等品牌活动项目。大力探索开发队员喜闻乐见的、健康快乐的创新创造活动和时尚项目。

12.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以雏鹰奖章为基本载体,建立人人可行、天天可为的少先队员激励体系。创新榜样教育,大力树立宣传新时期少年儿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少年儿童。深化“最美少年”“最美辅导员”“最美集体”等群众性推荐活动,引领少年儿童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培养网上的少年儿童正面偶像。完善全国和地方优秀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集体评选表彰机制,加大对一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表彰、宣传和培养力度。命名红领巾示范校、红旗大队等先进基层单位。建立对校长、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激励机制,颁授“星星火炬奖章”。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推选竞赛、展示交流活动。

(四)努力提升少先队服务能力13.建设少先队社会化工作平台。深化与团的事业化工作平台和团属单位的合作,在开发产品、开展活动、整合资源、服务基层等方面为少先队工作服务。争取党政支持,借助团内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探索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承接政府专项工作和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

建好用好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阵地。联合教育等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推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营地)等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社会文化教育设施,面向所有少年儿童免费开放,提供公益服务,开展实践教育,支持少先队活动。依托青年之家等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少先队活动阵地。充分依托基层党群活动场所、社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队营地等,共建共享,拓展活动阵地。动员各类资源,大力推动少年儿童校外活动营地建设。与各类社会文化教育和服务机构合作,联建少年儿童实践体验基地。

建设“网上少先队”。倡导全体少先队辅导员积极用好网络,建好辅导员网等工作平台,直接服务引导少年儿童。加强对少年儿童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用网情况调查研究。依托“智慧团建”推进“智慧队建”,探索建立少先队电子队务和基层组织、队员、辅导员、各级少工委信息管理系统。依托“青年之声”建设“少年之声”。构建少先队传媒体系。建立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各级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微博。建好用好中国少年先锋队网、未来网,建设网上少先队综合活动和服务平台。健全以少先队工作网站、微信、微博、app等为主的新媒体工作格局,推进各级少先队组织新媒体工作平台互联互通。深化少年儿童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合理使用网络,控制上网时间,绿色上网。加强各级少先队组织对自身网站和网络新媒体应用的管理。支持各级队报队刊围绕职能定位,复合发展、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的合作。

多生产推广少年儿童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争取宣传、新闻出版、广电影视、文化艺术、网络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支持,联合专业力量,实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作品产品研发推广工程,大力创作、研发推广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感强的童谣、图书、歌曲、电影、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电视、微电影、微视频、舞台艺术、数字出版等优秀文化艺术产品。

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组织、工作机构的交流。加强与国外有关少年儿童和少年儿童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友好交往。

14.服务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关切队员成长,倾听队员心声,围绕少先队员的需要和家长期盼、党政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设计开展具体服务项目,精准服务少年儿童在平安自护、身心健康、学习成长、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网络安全等各方面需求。积极承接政府少年儿童事务。通过依法公募、众筹等方式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拓服务项目,挖掘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通过手拉手、微心愿圆梦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乡贫困家庭、残疾、孤儿和患重大疾病等困难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联合团的权益工作部门和专业力量,建立了解、反映少年儿童意愿、呼声和诉求的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依法有序代表少年儿童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依法积极介入、主动发声并协助处理典型性重大个案维权,参与推动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制度。

(五)强化少先队工作专业支持15.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和工作者队伍。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基本工作队伍。建立全国、省、地(市)、区(县)、乡(镇)、学区、学校等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和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体系。落实和完善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加强对总辅导员的管理和培养。制定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标准,规范辅导员选拔、配备、聘任和调整。不断完善大、中队辅导员任职资格、工作考核、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推进辅导员职称评聘“双线晋升”,畅通辅导员成长发展通道。建立命名全国和各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健全辅导员远程培训平台。全面实施辅导员全员培训,规范培训内容、课程、课时、教材、师资,普及学习中央精神、政策理论、少先队业务和专业知识技能。将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团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培养少先队辅导员名师、骨干,建设全国和各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纳入各级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序列。尊重和服务辅导员,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建立和活跃辅导员之家。积极聘请“五老”、热心家长、解放军指战员、有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等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探索建立志愿辅导员注册管理、分级聘任、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辅导员激励机制,纳入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志愿者表彰。

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培训,教育引导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推动各级团委少先队工作干部,落实好“8+4”常态化下沉基层、“4+1”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1+100”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安排,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基层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和辅导员。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干部调研制度,推动全体少先队工作干部经常性深入中小学驻校蹲点,了解基层实际,与少年儿童和辅导员、教职员工、家长等交朋友,调查研究、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16.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和专业支持。充分调动各级少工委和基层少先队组织积极性,充分借助共青团智库和教育及社会研究机构、专业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阐释中央精神,研究当代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开展少先队史论法研究,加强少先队工作重大课题研究,推进国际比较研究。研发少先队组织和工作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合作,深入推进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联办学术刊物,为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各级少先队工作学会建设,发挥老少先队工作者、少先队名师等作用,推动群众性科研活跃,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六)优化完善少先队工作支持保障17.推动纳入党委和政府相关制度安排。推动将少先队改革纳入地方群团改革总体安排,研究制定少先队改革措施。推动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听取团组织工作汇报、研究青少年工作的专题会议和党政青少年事务联席会议等制度安排。推动落实和完善各级党委加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政策,推动建立落实党委和政府有关少先队政策的协调督导机制。

18.加强全团带队工作。加强各级团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主动带思想、带组织、带工作、带队伍、带作风。建立各级团的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少工委工作汇报制度,每年专题研究两次以上少先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各级共青团工作总体安排,加强各级少工委特别是区县少工委建设,配齐配强少先队工作部门和专职干部并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少先队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选配挂职、兼职干部。保证少工委必要的工作经费。在团干部培训中设立少先队工作内容,加大对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共青团各战线和团属单位、媒体在工作力量、资源、项目上支持少先队工作的机制。建立少先队组织、工作、活动绩效评价和服务少年儿童满意度评价制度。深入研究完善有关少先队政策制度,不断推进制度机制创新。

19.完善团教协作机制。以少工委工作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协商研究少先队工作机制,每半年(学期)研究1次以上。建立县(区)级以上团委和教育部门重大工作及时沟通机制,团委主动加强沟通,在涉及中小学生、青少年、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重要政策和工作部署出台前互通情况、听取意见。各级教育部门将少先队工作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在中小学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纳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范畴,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纳入学校工作总体布局,一起规划、部署、检查、保障,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督导指导和考核评价。实行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选派干部到同级少工委挂职、兼职制度。

各地小学和初中要保障少先队工作基本条件。中小学校长和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重视支持少先队工作。学校要将少先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普遍开展中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确保充足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大力支持少先队创造性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支持建设好少先队集体,保证学校少先队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有条件的地方)、宣传栏、中队阵地等基本阵地和配备,积极创造校内外少先队实践活动阵地,保证少先队工作必要的经费、物资,建立健全少先队工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发挥好少先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中小学少先队开展相关活动及购置设施设备所需经费,可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各地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大队辅导员岗位,一定规模的学校可设总辅导员。选配优秀教师担任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全面落实并保障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将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评比表彰奖励。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以“少先队活动”等科目参评中小学教师职称“双线晋升”制度。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5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少年儿童;个性发展

一、个性发展简述

在不同的w科中,“个性”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在教育学中,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内化、外化),而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个性的特征不仅仅在于独特性,还在于其可变性、完整性。个性发展是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不良个性的矫正和克服的过程。

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首先,学生个性发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知识经济注重的是人力资源的投入,重视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国家只有重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才能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培养个性化的人才需要从培养个性化的少年儿童开始。其次,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是实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的个性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是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实现个性自由,就需要努力发展个性。人的个性发展就是要让人从对物以及制度的依赖中解脱出来,成为完全独立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体。人只有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只有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力高度提高,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伟人就很有个性,他崇尚个性自由,反对因循守旧、压抑人自由的旧教育。同时,他对个性发展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矣。”他认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主动的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发展是活泼的发展,要体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即:“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良好个性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个性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是相对共性而言的,个性与共性相互依存,共性是事物之间的普遍特征,个性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特征,即独特性。个性与共性相互依存,不存在毫无共性的个性,也不存在没有个性的共性。少先队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少先队员的共性,又要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既是个人成长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二、当前少先队员个性发展的困境

(一)少先队教育目标:个性发展缺失

少先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少先队组织强调少年儿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强调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少先队的教育目标更多是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少先队员的需要和兴趣等面的发展。少年儿童正处于形成鲜明个性,发挥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亲身参与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活动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鲜明个性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少先队教育内容:个人准维度被忽视

少先队活动是教育少年儿童实现自我教育,促进少先队社会化的活动。当前少先队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党团、队意识等)、道德养成(品德为先、明礼诚信等)、政治启蒙(五爱、国防意识、国家安全观念等)、成长取向(有理想、创造性、全面发展等)。但长期以来,少先队组织习惯于对少先队员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强调思想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愿望以及个人意识,使学生成为思想意识灌输的机器,个性发展受到了束缚,这也是少先队活动当前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遭遇的困境。

(三)少先队指导者:自由活动的度难把握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活动的指导者,活动中他们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以保证活动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的控制程度与少年儿童个性发展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果控制过严,少先队员的行为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少先队员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如果将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全交给还不完全具有独立性的少先队员,脱离辅导员的指导,活动的效果可能会与目标出现偏差。无疑,这对于少先队辅导员来说是一大难题。

(四)少先队活动方式:参与面窄化

相当多的少先队活动中,只有少数队员有深刻的体会,如升旗仪式,升旗手和护旗手往往是一个年级或者一个班级中的少数几位优秀的少先队员,并不是全部少先队员都能有近距离的深刻体验。另外,少先队小干部应该由少先队员自由选举产生,人人都有选举的权利,人人都有成为小干部的权利。但在少先队小干部选举当中,部分辅导员会将小干部候选人划定一定的范围,其他的队员则没有被选举的权利。这样,很多少年儿童并不能参与到民主性的活动当中,体会不到主人翁的价值,主体性意识会不断被弱化,这对于少年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主体性的发挥非常不利。

(五)少先队活动评价:队员主体缺位

少先队活动的评价是对少先队活动结果的反馈,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一环。少先队活动评价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队员活动中的收获,发现在少先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活动提供改进的方向。当前少先队活动的评价主体多为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以及各科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对活动内容的要求、纪律的要求以及少先队员的参与程度几个方面。显然以成年人的视角去评价少先队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少先队活动评价中,一旦主体缺失,这样的活动注定难以帮助队员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三、如何在少先队教育中促进队员个性发展

(一)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

学校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道德、人格和需要,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独特性。指导老师应根据自己特c,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注入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这样的少先队活动,才能为少年儿童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和塑造个性鲜明的少先队辅导员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对活动如何进行组织,直接影响着少先队活动开展的效果。首先,要保证少先队辅导员自身具有积极向上的个性,热爱少先队事业,并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个性素质。其次,少先队辅导员需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辅导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分析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坚定正确的信念。”少先队辅导员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工作使命,在正确的方向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再次,少先队辅导员需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同时,面对当前信息社会,辅导员需要快速掌握新媒体知识,以便能对少先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避免不良信息对少先队员个性形成的不良影响。

(三)注重队员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对组织产生更加浓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能促进少先队员将自身的荣誉与集体的荣誉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需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中需要注重以少先队员为中心,了解他们当前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辅导员只是简单的策划者,放手让少先队员自己做,充分发挥各个队员的特长,人尽其才。尽量制造更多的机会,为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要努力实现少先队活动自主化,“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6

[关键词]心理问题栏目策划编辑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98-01

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好栏目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的形象标志、个性展示,体现着综合性少儿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栏目创新是综合性少儿期刊生存发展的应有之义。

“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期刊《广东第二课堂》自创办以来,一直重视栏目建设特别是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工作,长期以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信箱”为学习的榜样,并与时俱进地提出“承上启下,开拓创新,贴近读者,以心换心”等一系列办栏韬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现以2009年度《广东第二课堂》(小学生阅读)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策划、编辑、反馈为例,就综合性少儿期刊心理辅导栏目的编辑创新,略表一枝。

一、以正确的编辑理念为指导,注重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作为宣传媒介,综合性少儿期刊要反映少年儿童的成长动态,传播素质教育的最新成果,向广大读者输出科学、优美、适宜的信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成长经验。

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正确的办刊宗旨基础上,按照既定的报道规划,指导作者按照选题撰写文稿,对读者起着引领作用。此外,综合性少儿期刊在满足读者那些符合办刊宗旨需求的同时,还要对读者施加影响,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文章产生持续的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

《广东第二课堂》是广东省教育厅创办的综合性少儿刊物,始终以正确的导向性为编辑方针,以严谨的科学性为编辑思想,以有益的实用性为编辑内容,以有机的和谐性为编辑布局,以充分的趣味性为编辑风格。尤其是在心理辅导栏目《纸条飞呀飞》的编辑方面,更是体现了民主、开放的追求,实现了栏目效益的最优化。

二、以读者来信为依托,注重栏目的策划与编辑

《广东第二课堂》发行面广,收到的读者来信(包括电子信息)比较多,小学生反映心理困惑、渴求得到疏导的来信数量仅次于作文投稿。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社会转型期,心理问题低龄化趋势明显,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茁壮成长。作为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综合性少儿期刊没有理由无视读者的心理困惑,而有义务为身陷心理纠结的少年儿童提供专业、适宜的援助与服务,心理辅导栏目在援助与服务过程中当仁不让。《广东第二课堂》也是这样。

我们编辑认真对待每一封读者来信(包括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话等),虽不说件件有回复,但是也做到了每封来信都编号归档,时时有所挂念,期期载文疏导。以读者来信为依托,及时掌握当下小学生的心理动态,贴近他们的心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化解着他们的心结,尽可能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从“心”出发,为广大读者服务。

我们注重栏目内容的策划与编辑。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史占彪博士、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詹启生所长、“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俞和军老师、上海市身残志坚的中学教师丁铭等人,担任“心理医生”,为读者解答心理疑难。他们专业、亲切、实用的辅导,情同“亲善大使”,使小读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我们还注重栏目形式的变化与完善。不做单一的“读者来信回音壁”,而是把心理学新闻、故事、讨论、对话、图片、测试等各种文本,适宜地呈现给读者,使栏目活而不乱,五彩缤纷。

三、以专业辅导为己任,注重栏目的效用与反馈

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为了打造精品栏目,本栏责任编辑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书籍,并参加了有关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证书。此外,本栏责任编辑还建立了相关的QQ群,团结了一批热心作者与读者,保证了稿源,也能在网络环境下及时收集读者意见。还开通了中国移动短信“飞信”业务,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让栏目与读者、作者保持“亲密接触”,使刊物效用最大化。

事实证明,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工夫。在反馈方面,2009编辑年度,本栏责任编辑收到数量不菲的读者意见与建议,包括信函、电子邮件、QQ留言、手机短信、电话,对本栏目的精心打磨表示肯定、支持与鼓励。更有读者寄语编辑“栏目好,心情好”。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7

个案辅导

一次家长会后,五年级某班班主任向我诉说其班一女生G有自杀“倾向”,几次表达想死的愿望,希望我能给予辅导。

初次见面,发现G是位文静的女孩,说话细声细气,坐在椅子上略显拘谨,双手不时搓着膝盖,眼睛不敢直视我。我用谈话法打消了她的顾虑,她稍微有点放松。请看以下辅导过程:

“喜欢画画吗?”

“喜欢。”

“老师这有许多笔,你随便选出一支画棵树给老师看好吗?”G听从地就近拿了支铅笔画了一棵树。

她下笔较有力,表明她自我意识还是强的;树枝歪曲地向上生长着,树根清晰可见,树枝指向天空,树上有花,但是整棵树上光秃秃的,没有树叶,没有果实,树形显得孤傲向上,好似有一定的攻击性,绘画者显得情绪低落。

“这棵树好似缺少水份哦,怎么没有树叶呢?”

“没人给它浇水怎么会长树叶?”说完,她看着我,似有话说。我看出这是位亟待得到关爱的女生。

“哦!是这样。你在家就不会这样啦,是不是?爸爸妈妈一定很疼你。”

她坚定地说:“不是,爸爸妈妈不爱我。”

“他们就你一个女儿,会不爱你吗?”

“爸妈本来很爱我的,自从妈妈怀孕后,动不动就骂我,要这干那,我在家成了多余人啦。等弟弟出生,他们就会更不喜欢我啦。”

原来,母亲怀第二胎,加上孕期反应,情绪没以前稳定,对小孩的关心自然会少点,如果加上母女缺少沟通,隔阂会更深。我接着问:

“树上开了这么多花,什么时候结果呢?”

“不知道。我现在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一上课就难受,那数学老师的脸就像我妈的脸,整天绷着。”(事后询问科任老师G的成绩,一次数学测验在班级倒数第一。)

树的枝叶象征着保护、庇护、供养、更新。茂盛的树叶代表生机勃勃,树叶稀少代表活力不足。G自从母亲怀孕后,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危机感,担忧即将诞生的小生命会取代她在家中的位置。G在树干上画了许多树枝,说明她无法从环境中得到满足。树干有些歪斜,作画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画面上的树根暴露在外,象征着对过去的不停控制和回忆,G怀念爸爸喜欢她时的生活。

正如20世纪著名教育家维克特・罗恩菲尔德指出的(儿童画在自我表达中的价值):“绘画、涂色以及建构的过程,是儿童把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因素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复杂过程。在选择、解释和改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图画,而且还是儿童自己的一个部分。”今天,许多研究者仍在继续着罗恩菲尔德等人在艺术创作及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

从G的画树中,我已基本了解她目前所处的心境,为进一步了解她的情绪状态,接下来,我让她画了房子和人。

房子是侧面的,一扇大大打开的窗户,很醒目,说明她渴望与人倾诉,得到理解,得到家的温暖,而房子的门又是紧闭的,无门把锁,门前无路,显示她内心的隐蔽性,又不愿与人交流,也说明家庭与外界交流很少。儿童这时所有的烦恼是需要倾诉的,但因年龄的限制,遇到问题又不知怎么办。

屋顶的烟囱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画面没有烟囱,G缺乏心理上的温暖感。(房屋的烟囱一直以来都受到关注,常常被赋予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因而它在儿童画中所表达的含义也就很不确定。)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我进一步询问G的家庭状况,她爸妈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G的业余时间。

绘画向儿童提供了讲述故事、传递情感、表达对世界认识的渠道。儿童对绘画的讲述兴趣为心理辅导者从儿童的角度理解绘画意义提供了途径。有关儿童绘画的叙事性质瑞利(Rilev,1997)曾写到:“心理医生能够走入儿童的绘画作品,让儿童自己解说视觉形象的叙事意义。艺术是个人经验和自我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可视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射。”

近年来,心理医生已逐渐认识到讲述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来访者对自己生活、对自己所关心问题的讲述,可使来访者身上的问题外化。而儿童绘画是另一种有效讲述的形式。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绘画后的反馈对他们很有帮助也很有必要。将儿童的绘画和他们的语言结合起来,为心理辅导从整合的角度了解儿童提供了途径。光使用语言局限性是很大的。

我们再看她的自画像,嘴巴张大,可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或者是吃(爱)方面的欲望。自我意识清楚。

针对G的情况,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我明确提出想帮助她的愿望。G希望爸爸妈妈像以前那样爱她。对此,我讲解了孕妇生理期情绪的一些变化,并告诉她与妈妈沟通的方法。

之后,我及时与其母亲通了电话,要求她配合,每天要倾听孩子说话,并规定每天要询问女儿的感受,观察其情绪变化。G的母亲正为此事着急,发现孩子最近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还常和父母顶嘴,嚷着:要在班里考倒数第一,在学校做个差学生,让父母失望。

其后,我要求G的母亲把她的教育心得记载在学校配备的《牵手两代――育子心得》上。从《育子薄》上得知:G的母亲能与丈夫商量关心女儿的方法,父亲抽时间陪伴女儿,多与她谈心。在交谈中,女儿哭了,父母亲向她承认自己的过错,也希望女儿体谅大人的辛苦。随后,G对妈妈的怀孕渐渐接受,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人也变得活泼可爱了。当其妈妈顺利生下可爱的小女孩后,G能主动帮家里做事情,并带妹妹。

后来家长来电话致谢,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使G“从不接受现实、不爱学习,到爱上学习,接受现实,关心妈妈,关心爸爸,我们做父母的非常高兴。”

再看G最近画的树、房子和人。

画面上的树树叶繁茂,G述说树底下是茂盛的小草,她说她喜欢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感到很舒服。那个跳绳的小女孩就是G,她的腿修长,是因为经常去练习舞蹈。房子旁边那小方格是家里种的花,窗户是开着的,可以经常看外面的风景,就是门小了点。

从G前后两次的画面看,真让人惊奇!真真切切感到绘画辅导的神奇魅力!

再看她画的家庭图。

她说:爸爸帅气,妈妈漂亮。虽然她身材不好,但在自己心目中,妈妈仍然很美,小妹妹还不会走路,在地上爬。多么可爱的人物,特别是那眯着一只眼的女孩,顽皮而又惬意,谁会想到前不久她还想到“死”呢!

反思

绘画的投射性测验,尽管得到广泛应用,但局限性、不足之处仍然不少,不少认识处于临床观察经验。艺术治疗强调:看一幅画时,不应将其随意分割,或就画论画,而应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儿童绘画是必要的,同样,从绘画过程、绘画取材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变化去理解儿童绘画也是很有必要的。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8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1.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目前,我国7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约有1.3亿,他们都是少先队员。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的核心作用,对于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长期以来,少先队在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带领下,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坚持实践育人,广泛开展“手拉手”、“雏鹰争章”和“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启迪少年儿童,用科学的知识充实少年儿童,用生动的实践锻炼少年儿童,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少年儿童,为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对全党全社会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3.少先队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青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先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环境。

4.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1)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2)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优良品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3)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培养过硬本领,发愤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不断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4)教育引导少年儿童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学习生活。

三、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

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本地区教育发展时,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要参与同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工作。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范畴,作为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的具体内容。

6.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目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标准。要保证每周有相当于两个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少先队活动可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有必要的活动经费。把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支持和指导少先队按照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的原则,完善队干部的任职、培训和管理。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

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要加强对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章实践活动,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雏鹰奖章”作为衡量少年儿童内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推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具有少先队特色的“雏鹰争章”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少先队工作

8.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民政、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要与共青团和少先队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社区少工委的建设。社区少工委要有专人负责。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作为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的重要途径。要督促学校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少先队社区活动,鼓励教职员工在节假日担任少先队的社区志愿辅导员,创造条件在节假日向少先队社区组织开放校内活动设施。建立少先队图书室(角)、队室、宣传栏等,逐步建立少先队的社区读书屋、社区少年儿童素质培训点等。各级少年宫(家、站)等校外教育阵地要向社区少先队开放,鼓励社会各界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各种活动和实践基地。

9.要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少先队在传播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教育资源逐步整合的形势,支持农村乡镇中心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要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发挥少先队在“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的组织优势,支持少先队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中要重视发挥少先队作用,支持少先队开展以“争当科技小能手”农业实用科技实践活动和“争当文明小使者”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活动。加强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支持少先队组织面向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开展的各项工作。

五、努力建设高素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10.要认真做好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小学十五个教学班以上、初中一、二年级八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人员进行管理,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团委备案。大队辅导员要参加校务会议。中队辅导员一般由班主任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入工作量,并相应酌减辅导员授课时数。省(区、市)、市(地)、县(市)应按不低于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中层副职任职的标准在同级团委或教育行政部门设总辅导员。乡(镇)总辅导员可由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兼任。

11.要在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关心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重视推荐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的工作,优秀的大队辅导员应列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序列。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类少先队奖励获得者的事迹和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要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要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保证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12.做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招募、培训、使用、管理、考评和表彰等工作,纳入志愿者的整体管理体系。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力争实现城市学校每个中队、农村学校每个大队和城市社区少先队组织都至少有一名志愿辅导员。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作用。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县(市)、乡(镇)和农村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六、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9

不可回避,社会现象影响着纯净的学校教育,情感、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扰,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淡化了学习的本质目的和兴趣。但教育是有情的,是温暖的,让人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去面对竞争、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人在追求个体利益的同时,还有对群体和整体利益的追求;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还有对精神的追求。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在完成系统学习知识任务时,在为未来升学作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理想引领、情感抚慰、精神力量、人文关怀。更应从系统论角度深层地研究、探讨、实践少先队组织建设,才能打好根基,既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竭诚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实现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真正的喜爱和认同,更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努力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的预备队和可靠的接班人。基于此,广州市越秀区桂花岗小学开展了小学体验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

一、少先队组织的系统特征

1.少先队组织的系统定义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少先队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部分。从微观上说(操作层面),它是点状的工作,似乎不需要太多的理论道理,用各种实践活动支撑起就行;从宏观上说,它是块状部分,就是一个系统,每个要素都将影响着它所产生的实效。

2.少先队组织的系统特征

(1)少先队组织的整体性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少先队组织是教育实践的大讲坛,其所有的活动实践意义、教育意义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断创新少先队活动方式方法,发展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推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少年儿童成人成才。

(2)少先队组织的关联性特征。少先队组织内有两大群体,一为辅导员群体,一支队伍;二为少年儿童群体,又是一支队伍。两个群体内的每一份子就是一个个体,是构成了少先队组织群体的元素,每一个群体是构成少先队组织系统的元素。

(3)少先队组织的等级结构性特征。少先队是我们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全团带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重要职责,是少先队组织接受管理的主要特征。团组织应在思想、组织、工作、队伍以及作风上带好少先队,支持少先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少先队的工作是自上而下布置的,上至全国少工委,下至基层学校;工作对象由少先队员的良师益友辅导员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4)少先队组织的动态平衡性特征。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群体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少先队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少先队组织要把握本质,敢于突破传统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束缚,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把握少年儿童的认知、意识、信念、情感形成的一般规律,在社会变革中发现和尊重当代少年儿童新的思维和行为特征,充分发挥新媒体和艺术、动漫、游戏、流行时尚等元素的作用,传播重要的思想内容,形成有效的活动载体。

(5)少先队组织的时序性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组织让红领巾事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认真研究和把握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深入开展丰富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用少年儿童身边的鲜活事例,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易于接受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儿童心田。

二、少先队组织的系统理论依据

1.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思考少先队工作意义

积极教育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方面的教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和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任务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比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炼、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只有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理想感召力。

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思考少先队活动内容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五种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用五个需求层次理论来研究少先队工作是新思路:关注到人的生命价值,从小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自我保护的重要,由此引起孩子规范自我行为,约束自我行为;用高级体验的情感让孩子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在与人交往中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在品德教育中保护孩子的成就意识是为孩子健全人格、正向心理形成的重要基础,其成就感需要在体验过程中经历“风雨”得到升华,也正是自我实现。

3.从团体辅导—体验学习方式思考少先队工作方式

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不仅助人成长自我,也助己肯定生命的价值。辅导过程主要运用体验学习技术来帮助师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控制自我,促进心理和谐,培养积极人格,开发头脑潜能,改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以建设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并辐射到社区,促进全人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助人自助、全人发展”是当今国外、港澳台地区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效果由此外显为:重礼仪、有教养、肯负责、积极向上的形象。深层教育意义反映为:不同教育机构、不同教育人共识教育理念,持久地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服务,影响一代代人成长。

由熊少严主编、江耀强编著《学生辅导的理论与技术》首次提出,用辅导的理念与技术进行德育工作,把德育的着眼点放在少先队员身上,重视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校园氛围,使孩子的潜能得以自主、能动发展,能自信地面对人生,适应社会、完成个性化、社会化的人生历程,即是德育辅导。

辅导的技术手段就是体验学习的过程:亲身经历、体验(行)——观察反省、内省(情)——总结领会、归纳(知)——积极尝试、应用(意),这四个进程其实代表学习过程中两个主轴的终极点。通过内省重整“体验”带来的学习和成长,也只有经历“内省”的过程,才可分析我们的实验与生活,反思内省是开启其中蕴藏意义的最佳途径。

少先队工作的基本途径是体验教育。把辅导—体验学习原理及操作方式引入少先队工作,为培养“人格健全,气质尔雅,社会有用”的人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为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从学会关心他人、爱父母、爱老师、爱身边的人,进而延伸到对广大人民的感情,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和未来成长与国家紧密相连,在实践锻炼中形成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三、少先队组织的系统操作原则及策略

1.系统规划,有效衔接

(1)创新组织机构,落实实施途径。我们前瞻性地改革少先队组织,创新建立了“双轨制”,即一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班中队组织,二为打破年级、以兴趣爱好为媒的雏鹰中队,每位少先队员都是两个组织元素的成员。两者的功能定位是:规范+发展。班级中队的首要任务是行为规范养成,抓好基础。班级中队每周开展一次中队会议或主题中队活动,每周轮流主持红领巾电视台和文明服务岗,每月更换一次中队墙报和红领巾阅读角的资源,辅导员还可以根据班级队员的情况,按照省少工委的雏鹰争章要求考取相应年级的雏鹰奖章。雏鹰中队的职责是爱好能力发展,让少先队员发展个性,培育群性,练就能力,树立信心,立足社会。

课程落实,常规、发展双翼并举。根据新课程设置要求,我们考虑使用两个课时满足“双轨制”中队活动需要:每周一的班队会课,以行为规范要求、少先队常规训练为主题;每周一节的雏鹰中队活动,由少先队员与辅导员共同制定活动内容,有固定少先队员召集人,按少先队活动固定程序(报告人数——出队旗——唱队歌——活动——呼号——退队旗)进行活动。

(2)辅导员队伍多元化,强化少先队组织意识。实行“全员聘任辅导员”。全员,就是全校专任教师都聘任为辅导员,分为班级中队辅导员和雏鹰中队辅导员,赋予每一位教师少先队辅导员角色,提高少先队组织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增强教师推进少先队组织建设的使命感。每学年开学随着班主任到位,班级中队辅导员同时产生;每年少先队建队日就是雏鹰中队辅导员诞生的日子,光荣而值得纪念。

辅导员培训上岗,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课。以“少先队基本工作要求、少先队活动组织要求、少先队辅导员基本职责、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基本要求、团体辅导——少先队辅导员活动带领技巧”为课程设置,通过培训让辅导员重视少先队组织及工作,树立辅导员责任心和提升使命感,规范辅导员工作行为,掌握辅导员工作技能,为服务于少先队组织积累条件。

吸纳家长义工,充实辅导员资源。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分子,是学校工作的有力支持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可估量的资源和特长,学校应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人生。同时,我们也把家长聘为雏鹰中队辅导员,让家长重温少先队组织性质,坚定不移地支持少先队工作,使少先队组织形象扎根在新一代家长和少年儿童心中。

(3)以“雏鹰争章—晋阶”制为载体,记录成长。一方面,我们把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基础奖章和星级雏鹰奖章渗透到班级中队,设计了民族精神章、自理章、文明章、好朋友章、科技章等,利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结合班级中队辅导主题活动,以体验教育的方式,达到争章训练以及考章的目的。辅导员根据少先队员日常生活及学科学习情况,按各自年级的要求进行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另一方面,让队员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需要参加雏鹰中队活动,设有绳棒、心理剧、茶艺、无线电、航模、烹饪、阅读等中队,自己动手设计中队的标志雏鹰奖章,民主选举出最合适的,每一个奖章都包含着队员的集体智慧,40枚校本雏鹰奖章就这样诞生了。

2.主题引领,分层实施

(1)一年级新生适应辅导。我们把先修章与校园适应营地活动结合在一起,让新生在少先队领袖和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步入校园,学习交往,了解少先队的知识,确立自己的目标等。通过认识环境、相互认识、团队建立、亲子辅导等营地体验活动,使新生产生对校园、对少先队的向往。创设一种团体氛围,让每个队员在团体活动中成长。

(2)学长、领袖培训。学长的选择有自荐、同学推荐、辅导员推荐等灵活方式,推荐的唯一条件是,最近的学习或生活有明显的进步。服务的期限为一个月,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结对班里协助辅导员,带好自己的小师弟、小师妹。这一个月还有两周一次的学长培训活动,他们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学习社交互动技巧,提高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目标,统筹安排,有序开展工作。工作期满,由对口班的辅导员和小队员们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颁发领袖章。

儿童心理辅导的意义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07级自愿参加爱心帮扶活动报名的护生120名为研究对象,年龄19~22岁,其中女生105名,男生15名,独生子女109名,非独生子女11名。爱心义工帮扶素质教育活动地点选择在贵州省遵义市儿童福利院,该院有孤、残障少年儿童74名,年龄6个月~14周岁。

1.2方法

1.2.1分组

将120名护生随机分为20个组,每组6人,设组长一名,每组配一名临床护理老师作辅导员,负责护生在爱心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问题解答和操作技术指导。20组护生及辅导员进行循环,教育活动周期一年。

1.2.2活动安排

1.2.2.1第一阶段

在我院师生中作素质教育活动动员;征求试验单位领导支持和认可;统一思想和认识;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对学生实行编组搭配,确定辅导老师名单,并对辅导员老师进行集中培训。1.2.2.2第二阶段按计划每组每周六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义工志愿者活动。期间,征求福利院领导和护理员的意见,每组实行交接班制度,最大限度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让孤残儿童得到关爱的同时,又让护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锻炼自己,增强爱心。

1.2.2.3第三阶段

活动结束后,对参加活动的护生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由学生填写对活动的收获,了解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并进行座谈、评价及分析。

1.2.3活动内容

根据护生开设的课程特点结合儿童福利院的具体情况,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1)生活护理:包括指导护理员如何配制配方奶粉;做好生活区、饮食区、娱乐区的卫生消毒工作;宣教一些卫生常识,避免交叉感染;对孤残儿童进行个人卫生宣教,帮助剪指甲、洗头、洗澡、更衣等;并教会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垃圾,不乱吃东西;(2)心理护理:针对福利院特殊儿童制定心理护理计划,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多讲励志的感人事迹,给他们读书、读报,让他们体会到志愿者的关爱不单是同情和怜悯,而是让他们真正感到心中温暖,让一些自闭的残障儿童重新找回做人的尊严,在今后走入社会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实现自我价值;(3)环境护理:把护理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活动中去,帮助他们清扫院区及生活区,分类放置物品,指导福利院护理员掌握清洁区、污染区的划分。教会他们训练智障儿童大、小便的方法;教会护理员掌握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方法,了解定开窗通风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4)康复训练:每组派一名掌握一定康复训练技能的辅导员随同,帮助一些脑瘫后遗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并指导护理员学会使用康复训练器材;(5)文体活动:每小组组织一次文体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并体会“快乐”的意义。通过开展各种小游戏奖励积极主动的孩子,让他们明白劳动可以收获成果,收获快乐。

1.2.4活动总结

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组织参加义工帮扶活动的护生进行讨论,书写心得体会及小组工作汇报交辅导员老师。总结自己对爱心义工活动的认识、感受与体会,并提出好的建议交下一组实施,真正把护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结果

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并采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1)。

3讨论

3.1通过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护生关心、体谅、帮助及尊重他人的品质,加深了护生对“护理”真实含意的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