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十篇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十篇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7:41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1

 

因此,我们应立足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实际,认真分析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能够取得实效,满足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实际。

 

基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关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研究较多,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满足青少年教育需要。但是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开展实际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要想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效果,就要从明确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做好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效果,更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教育活动。

 

一、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来看,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受到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目的不明确

 

虽然目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是由于开展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指导,使得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研究目的不够明确,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导致了研究工作方向不一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难以有效确定,既影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所以,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中,应弄清楚究竟为什么要进行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等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进而提升心理教育研究效果,更好的为青少年心理教育服务。

 

2、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方法针对性不强

 

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来看,具体的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影响较大。但是结合目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经验,现有的研究方法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导致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在具体开展中未达到预期目标,既影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效果,同时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现有的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对青少年心理教育关注度不够,导致了研究方法针对性不强,影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

 

3、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缺乏对案例的有效分析

 

目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过程中,由于对青少年心理教育案例搜集不够多,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也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导致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不够理想,不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效果,同时也制约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因此,增加对案例的搜集,并做好案例的有效分析,是解决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问题的关键,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二、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主要应对策略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中,我们应立足问题实际,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应明确研究目的

 

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中,基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特点,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明确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目的,并确定合理的研究方向,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实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立足青少年心理教育实际,重视青少年心理教育经验的分析,把握青少年心理教育原则,突出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目的性,更好的为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服务,满足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制定明确的研究目的,是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应提高研究方法的针对性

 

对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而言,研究方法是关系到研究质量的关键,只有提高研究方法的针对性,才能满足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实际,进而提升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水平。为此,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中,应对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实效,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因此,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并提高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应加强对研究方法的了解,重点做好研究方法的选择。

 

3、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应加强对案例的有效分析

 

基于对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了解,为了强化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成果,应合理选择青少年心理教育案例,并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对案例的有效分析,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能够建立在多个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案例分析的整体效果,满足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应加强对案例的有效分析,并做好案例的搜集和整理,保证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水平,更好的为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服务。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关于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研究较多,其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满足青少年教育需要。但是从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的开展实际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上还存在一定的问(下转64页)

 

(上接26页)题,制约了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要想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效果,就要从明确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做好案例分析等方面入手,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研究效果。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2

案例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

一、引言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自1990年国家正式设立的,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对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要求进行了界定:“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特定岗位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然而,现行的专业性研究生教育依然存在是学术性研究生教育的衍生品或次生品的问题,其培养方案基本是学术性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的浓缩或翻版。加强、加快其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那么,如何进行改革呢?我们应该认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本质和特质。从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意见》中,我们不难看出专业性研究生的定位在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现如今专业性研究生教育缺失的即是“应用”二字。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最主要途径之一,改革课程教学,把握其课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将“应用”“实践”带入课程教学中,从最大程度上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特色及其核心特征,从本质上区分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程内容,是当今研究生教育现状下可行的改革方案。而最直接并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针对一个真实、具体发生的教育事件的反思与探讨,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正如案例教学专家理查特(Richent.a.e)所说:“教学案例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和描述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教学实践故事。”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使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去判断、决策、检验一个实际问题,自认而然的达到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疑是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的高层次教育,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其基本定位。正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课程教学内涵不同于其他类别的高等教育。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结构用学科理论系统构建是合理的,但以培养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相互应用,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践再以经验形式去巩固和修正理论知识。

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现状是:第一,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内容与实际联系较弱。基本或完全的运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不能体现专业性研究生课程的“实践”内容,缺失“专业性”的职业技能演示。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有待加强,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上没有选取适合专业性研究生的教学方法,原因可能有校内导师多是指导学术性硕士,无论在指导方法或是教学方法上其没有转变观念还,或是对全日制专硕教育不够了解,对其特点认识不够清晰,诸多原因造成对专业性研究生进行教学时直接照搬学术性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三,专业性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比重不大。《关于做好全日制专硕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然后切实做到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的高校,屈指可数,使得专业性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名存实亡。

三、案例分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分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优点

第一,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师生围绕某个取自于真实生活情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专业探讨价值的工程实况,利用当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教育上要求的“应用”话题。

第二,学生在分析、讨论、决策真实案例的过程中从有限的资料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并由此而培养学生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考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把握问题的统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公司发展都需要专业的职业技能,和各方面能力,是本质区别与中职、高职的职业性人才。

第四,案例分析是集成真实案例诱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相比传统的纯理论知识教授更为有趣、生动,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上更有兴趣并转被动为主动。

2.案例分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第一,开展案例分析教学应根据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以及职业技能要求对课程理论知识结构进行分解整理,针对各专业课程的理论框架特征选取知识要点进行分析,甄别哪些知识点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哪些知识点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最后根据知识要点搜索、整理国内外相关的典型、突出案例,或者编写相关案例。

第二,案例选取与编写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保持案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注意内容上的连贯和循序渐进。案例编排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要突出重点不能本末倒置,或重复凌乱。问题的涉及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简单到综合的层层递进。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上。好的案例是该方法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其积极的思考、分析、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整个案例分析教学的重中之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或多或少曾参与过社会工作或实践,这一点区别于本科课堂的案例分析,不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更多的应该注重讨论的层次和创新性,毕竟专业性研究生是应具有本学科专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案例分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用中,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才能接受案例学,才能在课堂上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

第二,切实做好案例分析教学与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有直接的关系,案例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分析、讨论的层次和意义。注重选取或编写的案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知识点的连贯性、问题的递进性。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无疑也对校内导师和教师增加了负担。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程的分解整理,甄别作为案例分析合适的知识点,选取、搜索相关的真实案例或者自己编写合理的案例。另一方面,在案例的教学课堂上,对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两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引导研究生进行创新性与学术性的讨论,是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业务水平的双重考验。

第四,案例分析教学以讨论为主,不免会参杂个人主观意见,并且案例没有固定标准的答案,对分析者的优劣不易检验。

五、结语

案例分析已经在多门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乏有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在理论实践都相对充足和成熟的条件下,将案例分析应用到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去并不是难事,针对案例分析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的进行教改,针对专业性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定位,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编排,案例分析教学可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教学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思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2-53.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综述

一、研究概况

本研究综述运用“超星搜索”对全部文献类型键入相关关键词进行高级搜索。由搜索结果得知,国内对案例教学的研究文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1989年以前文献数量只有62篇(册),1990至1999年10年内文献数为186篇(册),从2000年以后开始逐年递增,2000-2009年共发表或出版文献4325篇(册),之后增加较快,每年超过千篇(册)。截止到2016年3月,关于案例教学的文献数量为12537篇(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的文献出现于2006年,为6篇(册),接下来几年相关文献数量逐年缓慢增长,2010年最多,为36篇(册),后略有下降。截止到2016年3月共有文献数量342篇(册)。其中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普遍规律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为210篇(册),其他为针对某一门课程进行的具体研究。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连理工大学的杨慧民等人最早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并且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此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综述

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或从宏观角度对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或结合其在某一门课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学者们都认为案例教学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教学方法。如阮春光、王春茹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源于现实生活,贴近思想实际,让学生以“情感-认同-导行”的方式学习理论,在感悟中实现理性飞跃。范传鸿、李永亮认为案例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能力、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使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得以校正。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特点,既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又适应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要求,还体现了“大课程”观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需要。马莉将案例教学法看作是以学生为本,突破理论抽象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认为案例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三大功能,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罗爱武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在他看来,案例与理论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全过程的一对矛盾,案例描述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理论表达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案例来教授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及分析和综合的内在联系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可能的原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规律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必要的依据。

2.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质、分类及教学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对于专业课有其特殊性,其案例教学也不同于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杨慧民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与其他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管理学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是多元化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中尽管也存在一些可以争论的问题,但在涉及国家政策或重大原则性、方向性问题时,案例教学过程则不允许或不应该出现争论,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不能够单纯以能否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作为案例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杨素群、马德坤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应具备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强烈的社会现实感、结论的历史必然性等特点。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分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杨慧民根据案例的属性,将其分为描述型案例、评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等;根据案例的呈现形式,将其分为文字型案例、视听型案例等;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案例、中篇案例、长篇案例和超长篇案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性质将其分为导向型案例、争议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罗爱武根据教学目的不同,将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为说明“理论从何而来、怎样得来”的理论发现型,一种是为解释理论“有什么用、怎么用”的理论运用型。前者主要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后者主要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舍娜莉、何颖利在多媒体教学案例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其运用范围、使用特点和发挥作用,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应用型案例、思考型案例、开拓型案例。李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素材分为知识案例、生活案例、影像案例、现场案例、实践案例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主体,陈效兰、吴玮分别就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界定: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教练员、导演、触媒剂、待用信息库,尽量不使自己扮演讲演者、评论家和仲裁者的角色;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要扮演好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主要是运动员、合作伙伴,要避免扮演待哺者、搭便车者和故意讥讽者这样一些角色。

3.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编写及案例教学实施的原则

关于案例编写的原则较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讨。陈效兰、吴玮认为选编好的案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编写案例必须明示或暗示某些与所讲内容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必须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的“旅程”;必须短小精悍,难易适中,易于理解;必须具备实用性、典型性、时代性和普遍性。孙冬梅提出教学案例应本土化,即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中采用大学所在地域与课本内容有着紧密关联的现实案例,而非其他地方的教学案例。田华提出案例的选择要“抓大放小”,这个“大”就是有正确的导向和具有规律的特征,这个“小”是学生身边的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董海涛、王志中研究了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特殊,提出应尽量选择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选择要体现不同课程的特点,案例选择要尽量选用具有争论空间的事件,避免结论的唯一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过程中,王继全、陆树程提出应坚持正确的导向、紧贴现实生活、把握案例的时效性和案例分析的辩证性等原则,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郑小明、蒋代谦认为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坚持十大原则,即:目的明确原则、开放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普遍性和典型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全面历史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郭巧云、李青春通过对“故事化”案例教学法的Swot分析,进一步分析了故事化案例教学法运用的原则,即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启发性原则;案例教学中的故事应具有典型性、故事性和生动性三大特点。

4.关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案例教学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设计,各位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陈若松、陈艳飞认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设计的主要元素包括案例教学资源元素、案例教学知识元素、案例教学情感元素、案例教学方法和技能元素等方面,应编写、制作能尊重师生双方个性特点的案例教学讲义和课件,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优质案例教学资源。杨素群、马德坤对案例教学整个过程进行了设计,认为教学体系设计变章节教学为专题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案例设计要注意案例要新、要真、要精、要体现正能量;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注意问题与案例及教材的高度关联性及问题的争议性;应设计课堂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二是引导学生重点发言,三是引导得出正确结论。石瑞红认为应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关系,为此,应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出发确定案例教学的适用性;确保案例教学环节的整体性,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方法;提高案例教学对理论整体性的“驾驭”能力,案例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概念的整体性,以综合性案例统领相关理论问题,体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案例分析的特殊角度体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张晓、李倩则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视角,提出从建构主义的认知过程中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要素,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实施。关于案例教学的实施,韩裕庆指出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色和教学对象特质,合理地安排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权重,慎重地选择教学模式,灵活地将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贺映红采用“双五步”案例教学法,即“课堂外五步法”和“课堂内五步法”。前者包括课前的“选择案例”“列出问题提纲”“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和课后的“指导学生运用案例”“学生评议案例”;后者包括“分组讲述观点-互相评论正误-各组拾遗补缺-老师点评各组表现-老师总结归纳观点”五个环节。一些学者尝试将其他学科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如杨洪涛主张借鉴管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他从“学习”的视角,通过创建“学习型小组”的具体教学实践深入剖析了如何应用“学习理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王晶梅则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刘笑菊、何丽丽也认为心理效应在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从心理层面研究近因效应、名人效应、超限效应、共生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感动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是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路径。刘秉贤将符号互动论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这中,认为社会活动是符号相互作用的过程,用该理论分析以互动为内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具有适切性、启发性和指导性。学者们也提出应避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甘慕仪、徐刚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组织不严、脱离主题、针对性差、喧宾夺主、负面过多、王婆卖瓜、草草了结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刘晓娟、郝文清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中存在三方面不足,即:案例选择陈旧,时代性不足;案例数量过多,典型性不足;案例解读过浅,理论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5.关于案例教学考核

马丽丹、吴立红等根据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际,提出以“以生为本”“全程综合”和“体现时效”为考核原则,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及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一卷定论”的压力为目的,探究一种既能准确评判学生的案例教学效果,又能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基于此,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应由平时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两个子系统构成,这两个子系统又分别由两个小系统所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和小组讨论两个小系统;二是综合考核成绩,包括小组成果汇报和案例分析报告两个分析系统。

6.关于案例教学的测评

韩美群认为,案例教学测评机制就是将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复杂体系,依据案例教学自身的规律,运用测量、统计、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进行测评,以使它们之间有序作用而完成整体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案例功能的运行方式或运转模式,包括:案例教学目标测评(逻辑起点)、案例教学内容和方法测评(逻辑基项)、案例教学过程测评(逻辑中项)、案例教学效果测评(逻辑终点)。案例教学的测评原则为:以定性测评为主,辅之以定量测评;以动态测评为主,辅之以静态测评;以过程测评为主,辅之以绩效测评。罗忠荣、张雅光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包括五个方面: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自评、同行老师评价、督导专家评介、教学管理者评价。基于不同的评价主体,从案例教学准备、案例教学过程和案例教学效果体验等三个方面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7.对多种案例教学方式的探索杨慧民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大体遵循如下“六步曲”:①师生双方在线注册,创设个人空间;②选定的教学案例,确定教学活动安排;③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案例,积极思考问题;④组织学生在线(或课堂)讨论,形成小组报告;⑤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提交;⑥考核成绩的评定与反馈。杨慧民又尝试了现场案例教学,就是将案例主人公或业界精英以特邀嘉宾身份请进课堂,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场说法,参与课堂教学。黎海燕将“百家讲坛”“故事化”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教学环节当中,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故事化、内容生活化、客体主体化及效应情感化。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尝试将案例教学和专题结合相结合,并对此进行了探索。杨慧民将案例教学与专题结合探讨了“案例式专题教学”,即在严格遵循统编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专题”为单位提炼教学内容,通过“以案理论”的方式,并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理论呈现出来,注重调动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顾岩探讨了案例式专题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在讲授理论前用案例导入;理论部分讲述完毕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深化理论部分并结合实际;实践环节采取课堂讨论等形式设计问题,结合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讨论;考核环节利用网络课堂给学生提供案例素材,让学生提交论文。

三、结语

由以上数据可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从文献研究内容看,研究涉及的问题比较全面,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编写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研究较多,对于案例教学的考核、案例教学的测评等研究较少;对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与专题教学结合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但这方面的探索还很少,也不够深入,而且对案例式专题教学有所研究,但对于专题化教学前提条件下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则研究缺乏探讨。总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角度有待进一步拓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教学对象也会不断呈现新的特点,教学手段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日益多样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以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研究没有止境。

参考文献:

[1]阮星光,王春茹.让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功效[J].江苏高教,2007,(1):140-141.

[2]范传鸿,李永亮.素质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的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80-83.

[3]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4]马莉.发挥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优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92-94.

[5]罗爱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如何设计?———基于案例与理论关系视角的分析[J].社会纵横,2010,(9):118-120.

[6]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杨素群,马德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规律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11):34-41.

[8]舍娜莉,何颖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54-55.

[9]李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选用和组织[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

[10]陈效兰,吴玮.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82-84.

[11]孙冬梅.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向导,2014,(23):320.

[12]田华.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引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60-62.

[13]董海涛,王志中.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特殊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33-35.

[14]王继全,陆树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几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92-94.

[15]郑小明,蒋代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十大原则———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3):59-61.

[16]郭巧云,李青春.“故事化”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3-174.

[17]陈若松,陈艳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设计元素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77-79.

[18]石瑞红.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13.(4):165-167.

[19]张晓,李倩.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136-138.

[20]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思想研究,2006,(6):149-153.

[21]贺映红.“双五步”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世纪桥,2014,(5):22-24.

[22]杨洪涛.应用“学习理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79-80.

[23]王晶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契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86-89.

[24]刘笑菊,何丽丽.心理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0-82.

[25]刘秉贤.符号互动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66-69.

[26]甘慕仪,徐刚.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忌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96-197.

[27]刘晓娟,郝文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14,(5):109-112.

[28]马丽丹,吴立红.许艳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探究[J].学理论,2013,(18):288-289.

[29]韩美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7):57-60.

[30]罗忠荣,张雅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效果评价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2015,(10):98-100.

[31]杨慧民.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7):53-56.

[32]杨慧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71-76.

[33]黎海燕.“故事化”与案例教学———从百家讲坛的成功经验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69-71.

[34]杨慧民.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访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4-8.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军任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满足部队学要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任职院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式、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任职教育院校,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对象的制约,任职教育的教学对象,都具有部队各级指挥、训练、演习、管理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经验。这就要求用于任职教育的教学法,必须与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有所区别,要求任职院校教员有过硬的能力与全面的素质,掌握适合任职教育的各种教学法尤显重要。

教学法,是指研究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原则和组织形式而采用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任职教育阶段的课程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任职能力的特点,而任职教育过程中一般小班化教学,注重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注重理论的升华与提高,注重视野的开阔与创新,因而,一般采用研究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使学员队案例进行思考、人稀、研究与论证,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精选案例。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看,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重突出信息意识、联合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展现现代战争理论的前瞻性,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性。案例教学的内容,应紧贴军队信息化建设和联合作战样式,选择军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成功案例,总结这些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对于学员处理同类问题,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意义和典型作用,要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员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依据授课内容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水平,选择与任职岗位联系密切、深度难易适当、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二是精心施教。选好案例是前提,组织分析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才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使枯燥的军事理论学习更紧密的符合学员的认知过程,要在课堂上增加案例讲解、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环节,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起到锻炼学员实践能力的作用。精心选择的案例必须是资料齐全、脉络清晰,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员必须将案例的精髓吃透,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分析有点,也要点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正确引导。案例教学过程必须忠实于案例本身的真实性,通过教员和学员的双向互动,挖掘案例潜在性问题,增强教学的感染性和趣味性,引导学员分析案例事件中的行为与原由,着重让学员探究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的问题,让学员学会思考、决策并独立解决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启发、开导的方法,使学生自发的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它一般不具备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适合于内容新、时代性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特别适合于任职教育。启发式教学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关注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对基本理论的讲解过程,逐步引导学员进行问题的探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教学对象的自主思维上。建立了教学对象与教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于反馈,更加关注于学员的思想和行为,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均参与了思维运动,各自在其中有所收获。

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学对象是否接受所讲的内容,而教学内容又取决于是否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对象作为主体,引导他们理解和认同教学内容的本质,从被接受者的角度,建立一种渴求知识、主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不仅能使学员学得轻松,更能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的技巧在于准确地找到提出问题的切入点,讲解问题的转折点,总结问题的落脚点。问题的切入点是指以巧妙的点题方式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转折点是指两个或多个问题衔接交叉时,提出带有疑惑性的新问题,初始学员积极思考,产生好奇心,不知不觉进入论题;问题的落脚点是授课内容的重点,它与切入点前后呼应,使学员感觉脉络清晰,学有所得。

三、研究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在课堂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的教学方法。教员通过组织学员对典型问题的讨论,促使学员动脑思考,进行分析对比,进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去追根求源,可较好地启迪学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锻炼学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学员围绕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方位的去认识问题,不断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再则,对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在教员提示、引导基础上,又通过学员热烈地讨论,还可以在思想上留下更深刻地印象。

进行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研讨内容要精心选择。研讨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员要重视内容选编,精心审计。研讨内容既要贴近部队应用实际,又要很好地体现授课内容。要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课程和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而且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学员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是研讨过程要循序渐进。在研讨的开始,由于学员的认识结构、知识水平等因素学员的认识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刻,可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没法触及实质,那么教员要善于引导,层层递进,使学员认识逐步深入。

三是研讨总结要细致全面。总结是研讨的升华。总结时要将研讨的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学员认识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样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总结时要围绕讨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学员在研讨中的发言,要加以概括提炼,把握问题的实质、规律和药店,让学员对研讨有一个清晰认识,提高总结的教学效果。

正所谓“法无定法”,凡是能引导学员自主参与学习,塑造学员创新思维,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的一切教学方法皆是可取之法。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活力孕育于教员与学员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助式学习过程中,演绎于问题分析、研究、争辩和解决的全过程,因而,教学人员要打破固守一统、僵化不变的思维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地、创新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2005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5

“教育案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教育中还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词语,时至今日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案例为什么广为流传

其一:是课改的需要。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等等,这些都强力地冲击着教师的发展体系,迫切要求教师尽快地提高专业化水平,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也就是要进行及时的、反复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而教育案例研究,就是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好形式。

其二:是实在。

教育案例的流行,是因为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是真正属于我们教师的教育科研。它看得见、摸得着、也做得到,既实实在在,又行之有效。

二、教师为什么写教育案例

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诸如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遇到措手不及的状况、遇到感肺腑人的场景、遇到发人深省得问题,此类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教师撰写案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写作案例对教师有以下益处:

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撰写教育案例,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照镜子”,“过电影”,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确错误,都能由模糊变得清晰。能使教师把某些教学问题认识得比较深刻,解决得比较恰当。撰写教育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通常情况下,撰写教育案例,需要运用教学理论对教育案例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这时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愿望,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育案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总结教育改革经验。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总结,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转贴于

4、加强经验分享交流。

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的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5、梳理记录教学经历。

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教师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事件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变化,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6、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案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写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都是教学研究成果。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学案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7、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撰写教育案例,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经常撰写教育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育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6

1.1评价方法研究持续6个月。分别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案例的实际问题,判断标准由有经验的教授自定,满分100分,分为考核分理论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20分,判断标准:向学生提出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针对案例,尽可能列出多的解决方案,由老师对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分。实践操作:根据解决方法,对效率(20分)、结果(20分)、技能(20分)进行评分,学生根据情况书写分析报告,老师对分析报告进行评分(20分),计算总分。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前后考核总分比较研究前两组学生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后,研究组考核评分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两组研究前后实践操作评分比较研究组采用参与式教学后学生实践操作评分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两次考核实践操作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参与式研究”理论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是国际上成人教育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方法,其将教育、研究以及行动三者结合在一起。将“参与式研究”理论应用于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平台。参与式教育是以主体自主、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为宗旨,以彰显教育民主精神和教育成效为诉求的一种教育方法。它强调教育平等与合作,倡导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张教育者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它内在地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合作性、公平性、创新性等特征。它既符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亦契合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思想发展的实际需求,因而应当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路径。参与式教育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教学的目标,以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平等研讨,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临床逻辑思维,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参与式教育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单项式传递信息的模式不同,参与教学法倡导学生“学”(参与研讨),教师“导”(引导)的方式,具有研究的心智,注重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临床医学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参与性教学模式适合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推广。参与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分析、思考,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它既注重理论教学,也注重实践教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对所学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推理、判断,明确疾病可能的诊断以及处理原则,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决策的习惯和能力[11,12]。使学生从被动听课接受的过程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生理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诊断学等知识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使各个相关的知识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能感受到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相对个性化获取知识的方法,在紧密结合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内容是教师根据本节课需要教授的知识,搜集临床案例,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让学生采用已学过的以及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这要求老师深入临床搜集典型病例,并根据病例材料整理,制定不同的案例。同时要求老师根据理论知识及不断更新的技术,及时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修正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师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模式小组讨论过程中会提供临床案例,根据临床案例,结合所学过的以及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要求教师精选案例,并进行编写。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要目标明确,主题突出。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能够加深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并且能够利用既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案例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生动。所有选择的案例均来源于临床,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够反映所学内容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启发。要求教师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临床医疗活动中,选择、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够发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选择的案例要求难易适中,信息量适当。所选择的案例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其原因,深入分析,甚至在课下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另外,所选择的案例需要反映关键的问题,老师提供清晰、有条理的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参与讨论。老师需要根据案例、结合本章节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所设置的问题可以是常识性、单一性的问题。问题的安排顺序需要以课程推进的理论体系为导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由组长对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述,最后老师可进行引导性的讲解以及归纳总结。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7

[关键词]专业硕士数理统计教学案例eXCeL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53-02

一、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尽快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自2009年起扩大了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是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

二、数理统计在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的特点

数理统计作为高校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计算工具,学会整理统计已成为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数理统计学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经济管理、可靠性工程、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人口学等若干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数理统计课程教学重在内容的介绍、理论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枯燥、难学、无用的感觉,最后是厌学的状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数学课变得好玩、好学、有用。

三、eXCeL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承载信息的数据动辄成千上万,因此,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有丰富的数理统计知识,如果没有计算能力,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统计计算都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完成。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现有的统计软件中,eXCeL软件被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和非统计工作者使用,由于其具有的普遍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众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首选。[4,5]它提供了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excel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直方图、回归、抽样、假设检验等,能较快完成表的制作、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使用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便会使用相应的函数,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结果。在设计数理统计学教学内容时,依据excel的各种数据分析功能可方便地将相应的excel软件具体操作步骤设计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四、eXCeL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一个决策问题。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统计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理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图散点图对数据产生基本认识,使学生掌握对数据特征的初步判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和控制,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下面我们以具体例子来演示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如何使用eXCeL。

某大型牙膏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产品市场、有效地管理生产数量,公司董事会要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调查,找出公司生产的牙膏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在不同广告费用下的销售量。为此,销售部门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0个销售周期(每个销售周期为4周)公司生产的牙膏的销售量和广告投入费用,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用eXCeL作散点图

散点图的画法:将广告费用和销售量输入到oFFiCe2007版本的eXCeL数据框中,选中所有数据和数据名称,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仅带数据标记的散点图”,进行适当格式调整,即可生成散点图1:

(二)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eXCeL2007软件,通过加载宏,启用公式分析工具箱。在eXCeL2007中选中所有销售量数据,点击:“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在描述统计框的输入区域确定分析数据的范围,选中“汇总统计”复选按钮,然后确定,即可得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平均值:8.383,标准差:0.124,中位数:8.390,众数:8.750,标准差:0.681,方差:0.464等。

(三)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预测在不同广告投入下牙膏的销售量,可以对销售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选择广告投入为自变量,销售量为因变量。

在eXCeL中,将广告投入数据放入第一列,牙膏销售量放入第二列,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在“Y值输入区域”输入“$B$1:$B$30”,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a$1:$a$30”,选中“残差图”复选按钮,点“确定”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统计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估计,残差图等。结果如图2所示:

五、结论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在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把分析问题、建模和求解问题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对统计理论的学习,统计方法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研[2009]1号: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C].

[2]张志红,潘紫微.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3]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8

我国高校原有行政学本科专业多数是在政治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普遍存在课程设置老化、陈旧,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学科视野狭窄,未能跟上国外学科发展的步伐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近几年来,我系下大力气进行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积极进行教学理论体系创新,大量增加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塑造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定位的新形象。

——重视行政管理专业教改研究,进行行政管理教学理论体系创新。近几年来,我们把行政管理教学理论体系创新放在突出地位,积极申报和实施相关课题的研究,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国家教委)、福建省教委和厦门大学的近十项教改课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行政管理专业的两个项目——“政策科学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和“比较政府的教学体系研究”,福建省教委的两个项目——“公共管理教学理论创新研究”和“政治学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改革研究”,厦门大学“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建设计划”(行政管理子系列)和“公共管理学科的案例教学法”等课题的研究。

——改造行政学专业旧的课程体系,大量增加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短短的四年中,我系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修订,及时删除或合并过时、交叉、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大量增加作为学科新基础或反映学科前沿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这些新增的课程包括:经济学、政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公共组织理论、政策分析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技术、tQm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人才测评、社会保障、货币政策等。目前我系已形成了一个较好反映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较完整、合理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加强教材建设,形成适应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需要的教材系列。近几年来,为巩固教研成果,探索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我系狠抓教材建设,陆续出版了“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丛书”(1998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1999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和“厦门大学mpa教材”(1998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套16本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这更新了教材及课程内容,并把教研成果巩固下来。目前,我们已做到了大部分主干课和主要必修课都有本系自编、自著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这些教材的出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尤其是《政策科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比较政府》等书因其知识创新力度大,较好地反映国内外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贴近转轨时期我国公共管理和政治发展的实际而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许多高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二、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以科研助教学,以教学促科研

一方面,我们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为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出台奖励课题研究及成果的措施;设立系级科研基金,支持教师进行独立性研究,资助学术专著出版。

另一方面,我系提倡和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效益。这种转化体现在教学的各个基本环节之中。例如,在教案准备上,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溶入讲稿中,增加教学的新内容;在教材编写上,要求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性教材”,而不是拼拼凑凑的低水平重复作品,或直接以学术专著作为教学参考书。在课堂教学中,提倡“研讨式教学”,将课研课题所涉及的学科或课程领域的最新动态、争论的热点和焦点以及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加以讨论,让学生跟踪学科前沿,并从中学习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三、坚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研究生教育发展推动本科生教育发展

近几年来,我系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从2000年起该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已超过了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如果再加上今年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的启动,那么研究生的数量将是本科生数量的3~4倍。我系的教育结构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将从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研究生教育为主。面对这种结构性转变,如何正确处理好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处理这一问题上,我们达成的共识是:不能因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而忽视或削弱本科生教育,相反,必须坚持本科生教育的基础地位,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动本科生教育的发展。我系特别注意把行政管理及mpa研究生的教研成果引入本科生教学之中,以此促进和提高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我系的行政管理硕士点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上注意与国外接轨,设置跨学科、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特别是在全国率先设立政策分析方向,开设相关的系列课程(包括政策科学原理、公共政策、政策分析方法、公共选择理论等);我系也是我国mpa专业学位的发起、论证单位之一,并较早进行mpa教育的自主试验(从1995年开始,我系与福建省委组织部及厦门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mpa学位班,现已招满6届),取得了积极成效。这项“mpa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成果得到了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的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对中国mpa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mpa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上属于国内开创性成果,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应用到多个mpa实验班和行政管理研究生班,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为福建省培养跨世纪行政管理干部做出突出贡献,为全国设置mpa专业硕士学位积累了经验。该项成果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国mpa教育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该项成果2000年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及厦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把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及mpa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的某些思路和做法引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修订中,把研究生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引入本科生的教学之中,从而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本科生教育的发展。

四、推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加快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行政管理(行政学)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不仅要求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且要求教学方式的更新。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管理学科(包括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法,辅之以理论讲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习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大量现实的或虚拟的案例,学习和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外管理学科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很值得借鉴。为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从2000年开始,我系全面推行了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力求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讲授优势基础上,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这些改革包括了三个环节或阶段,即理论准备、部分试点和全面铺开,打算在五年的时间内完成。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有:

第一,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探讨和准备。主要是研究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案例教学法的目的、要求和特点,案例教学法的构成要素与过程,如何编写和讲授案例,学生如何适应和参与案例教学等方面。特别是通过实施我系所承担的“厦门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公共管理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争取在案例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在实验环节上取得经验。

第二,抓紧案例库的建设。我系动员全体教师和研究生搜集、整理和编写案例。尤其鼓励教师做实证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并编写案例;同时注重国外案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目标是5年内积累案例300个(重要案例有音像材料)。

第三,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试点。我系要求从2001年开始,在较有条件的课程如行政管理学、政策分析、比较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政府经济学、公共关系、市政管理等课中进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试验,以取得经验,全面铺开。

第四,建设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室和案例实验室。近期学校及学院投入1000万元用于公共管理及法律学科的教学、实验和办公条件的改造和建设,特别是建成国内一流的案例实验室、案例教学室及多媒体教室,这为我系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五、注重社会实践环节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厦门大学文科社会实践改革试点,自从1991年起,我系开始探索学生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的新路子,实行毕业班(大四)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上班、挂职锻炼一学期。该项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建立起厦门、三明和泉州三个实习基地;与此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例如,鼓励教师结合所授专业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比较政府》课程主讲教师带学生到厦门市监察局开展调研,了解现实政府运作情况,《行政法学》课程主讲教师带学生到法院旁听行政诉讼案审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调查,今年暑假,我们组织起“转轨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和“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三个课题在本市、福建省、广东省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查,形成三个调研报告,并写出一系列的论文,取得较好成果,参加调研的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大,受到很好的锻炼。又如,我们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所承担的课题研究及调研工作,从中得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的训练。此外,我们拿出教师创收所得资金,设定一年一度的本科生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奖,鼓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一措施在学生中反映较大,收到良好效果。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9

转向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即立足于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立足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出发点,贯穿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手段,服务于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立足于教学实践,指所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培训机构和培训者对学校教学的实际要有全面准确客观的把握,继续教育培训者要与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起深入课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确定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贯穿于教学实践,是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教学实践,教师继续教育的进行要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这样,继续教育培训者与中小学教师可以一起深入教学现场,共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商讨解决的办法,在这样的氛围下,培训者和被培训者成为一个共同体,他们各自的专业发展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下得到快速提升。如此,就对继续教育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继续教育培训者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反思、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他们提供有关的理论材料和操作框架。另一方面,则要求继续教育培训者全面把握教学实践,能够真正指导、帮助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把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学实践放在第一位,继续教育的培训与问题研究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在培训中接受的理论学习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以便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也就是说,转向教学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不单要指向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更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培养他们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能力。

2转向实践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学校教学实际,借鉴当今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益探索,笔者认为转向实践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采取“案例教学与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所谓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使他们“身临其境”般地直面教学实践,成为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样的,其中最常采用的是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一定的形式被展现,是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此处指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案例教学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案例教学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案例中,使学员在分析研讨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获取了蕴涵在案例中的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剖析教学案例的过程对于促进学员反思教学实践精神,并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教育行动研究是在实际教育情景中,由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针对实践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被引入到继续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有不同的类型,其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进行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较高层次。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教育理念。

(1)融学习于实践中。

教育行动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批判精神。教师的整个教育行动研究过程是不断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调整,直到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新的改进的过程。因此,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从不会间断的过程。

(2)实践者成长为研究者。

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独特性和价值冲突性,而这些复杂的、不确定的、独特的和价值冲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经产生的理论和技术之外,教学与反思的特质决定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师的反思过程与教育研究就更进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反思实践本身就更有研究的韵味。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就已经具备了研究者的基本素质,这个教师就已经从单纯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了。

3结语

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成效;思考

作者简介:曹必文(1964-),男,江苏泰兴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曹雨平(1962-),男,江苏常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JSJG436);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GSY2009YB246);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教改重点课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编号:6046)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28-02

案例式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在1921年首创,该教学法一经问世,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其在培养应用型、实战型、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独到的功能和效果显示了在教学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将之作为必修课列入大学的课程体系。该课程的开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思想保障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将之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按照新时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编订材,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实施方案(“05方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迈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50-60年代模仿苏联课程和教学体系;70-80年代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课程和教学体系;90年代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并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虽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直存在着重理论和研究,轻实践和应用的弊端,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枯燥无味,导致广大青年学生缺乏政治理论的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两难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选定的含有问题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进而达到理解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设计和激励,通过典型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案例中所隐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时代需要作出的呼应,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自身特点,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内在要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点

比之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俱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引起广泛关注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对问题的见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三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案例分析,用事实帮助学生解决认识上的是非,澄清理论上的迷惑,打开发散思维的天窗,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性”;四是促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将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引用,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发展,将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三者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的目标。

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独立地完成一门课程的全部任务,也不是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的依据。同样,实施案例教学,并意味着对理论教学的全盘否定。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广大思政教育者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案例教学、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必要的理论教学,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论知识在模拟情境中的应用,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克服理论知识灌输传统习惯的影响,用案例教学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又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对案例分析的工具作用,不能有失偏颇。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运用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阐述理论或概念而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描述(案例)和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理解原理、巩固概念、深化知识、巧用方法的目的。用于教学的典型案例的选择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决策导向性。通过案例教学,营造虚拟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参与问题的认定与问题的解决,作出自己的评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注重概念和理论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达到学以致用,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我院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格人才,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致力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2007年开始,选择部分教学班级进行案例教学的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在总结试点经验,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引入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深入分析研究,探寻破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困境的办法:针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取向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社会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在学生中开展了广泛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征求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对课程教学的要求。调查分析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引导,不能体现政治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使得课程内容显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实施案例教学,精选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意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鲜活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破解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困境的有效办法。例如在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章时,没有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而是选取了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一夜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典型事件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本事件产生的原因,讨论我们从中应吸取的教训。通过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而产生对党的针对国情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与认同。

(二)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试点阶段和全面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注重实际调查,系统开展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专项研究,借鉴案例教学法在其他教学领域的成经验,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程序、教学规范和实现步骤,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并公开发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精心编辑“三贴近”特色的典型教学案例,初步形成了由“教学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和“课外思考案例”组成的教学案例体系,实现了教学案例的模块化。正式出版了《教学案例》和《教学案例》,并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教材。及时跟踪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关注目标,实时修订教学案例,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贴近”案例教学体系。

(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中心,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同步改变课程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考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法,突出能力考核。具体实施上采取理论知识学习考察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考察和行为表现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考察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的“三结合”综合考核方法。

五、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体系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障不力。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式教学的保障体系。一是投入不足,还未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财力和物力的保障。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师资培训、购置教学资料、收集相关信息以及编写教学案例等均需要学院提供资金和各种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二是教学团队建设。广泛搜集资料、编写高质量教学案例,预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的程序,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批改和指导,都使教师工作量骤然增加,必须扩大教学团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

(二)在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案例教学法在其他学科教学领域的成功运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操作经验,但相对于其他教学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将这一特点融入案例教学过程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自身的特点,要求案例的选择、问题的预设和分析的结果带有一定的指向性,有时甚至是唯一性,特别强调政治导向性和思想教育性,而管理学等其他课程对案例分析的结论可能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因此,在教学案例的编选及其分析时,如何既遵循案例教学法的规律,又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将共性和个性有机融合,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三)资源平台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资源平台是案例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它包括案例信息库、调查信息库、网络教学平台等。目前,案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尚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尚未建立。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教学资源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开设讨论区、信息互换区、建立“在线课堂”等栏目,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提供平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体系的网络化。

参考文献:

[1]甘慕仪,徐刚.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忌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