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详细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8:56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1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内容及其特点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运用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及其他不同的载体对新型农村居民进行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的记载,这些记载内容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点,有效地将农村养老保险文件、个人投保状况及经办投保业务等内容记录在案,便于经办机构及投保个人的查询。具有政策性强,操作性能高;农村居民投保牵涉面广;农村居民流动性加大等特点。

二、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中,我国农村参保人数众多,内容复杂,在农民的养老档案中涉及到个人参保的详细个人信息、农民交纳的养老保险金额、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中基金的转入转出的管理以及保险关系因变动产生转移发生接续等内容,都要全面细致地记录在案,但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大,情况较复杂,不及时将变动信息提供给社保经办人员,造成档案资料一次录入或缺项,就从此不再有所更改的现象。在档案信息采集过程中,档案信息采集不全,使档案管理资料不详细,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对象统计不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也不统一,对资料的归档口径、分类标准、分级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的保存期限等事项,经办人缺乏熟知程度,无规范、无要求地处置档案资料。

三、加强新农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档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求真务实,统一标准,吉林省政府先后颁发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等文件,由社会保障局统一领导,各地区的乡镇领导负责,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渠道、方式及分类归档管理,设立规范管理的档案管理库,添置档案柜、档案袋及其他相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管理要件,进行集中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查询、保管及销毁制度,都要有章可循,使档案工作真正地服务于广大农村民生。

2.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新农保的普及宣传,参保人员更加了解新农保的政策及信息,知晓参保的重要性,促进新农保深入人心。吉林省社会保障局每年举办一次组织全省新农保业务档案培训,加强社会保障人员的素质,时间定为1-3天,旨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掌握熟练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意识中改变原有的观念,明确自身所在位置的责任及重要性,意识到养老档案管理是民生期盼的“放心屋”,提高管理好新农保的责任心,增加他们为民谋福的幸福感,为新农保资料内容完整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调动频率,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3.加强现代化信息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系统,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新型农村各具特点,人数多且分散,参保缴费的方式各有不同,且参保期限及享受的待遇保障周期相对较长。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频繁,工作单位也处于变动之中,尤其是农村女性由于结婚嫁到男方所在地而将户口进行迁移,养老保险档案也随之变动,提供的档案信息变动情况不及时,要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准确性,工作量很大。积极推崇通过与政务网络连接,各地档案资料通过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完成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档案的变更、增加及查询等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将真实有效的养老保险档案输入计算机,在档案资料管理库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养老信息办公、资料存档及对外查询一体化,保密性强,安全性高,可以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对养老保险数据信息进行非法修改,以免农村居民的经济受到损失。

四、结束语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2

关键词:社会保障;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计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也逐步地增强,政府部门也越来越关注职工的养老。我国结合西方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实行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基金怎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其社会职能,这成为制度实行的一个关键点。笔者鉴于这项制度存在的问题,就从制度运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规则,然后对这项制度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出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对以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欢迎。这主要是由于其基本的收缴工作包含很多群体,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会涉及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谓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项制度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上的很大反响。因此,工作人员要慎重的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的缴纳数额。并且在缴纳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缴金额,不得私自进行更改,否则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对。影响基金征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是缴费的费率,费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征缴基金的数额。其次是缴费客户的年龄,在基本养老基金缴纳制度中,岁数越小缴纳的金额就越多,反之就越少。再次是缴纳客户的年龄,经专家调查研究,男女的寿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年龄段,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其劳动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缴纳的数额也就不一样。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是以个人的身份进行参保的,而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社会人群中占据多大的比例,这就很难判断。因此,这就给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带来一定的扰乱因素。为了对企业中个人参保人员与社会上的个人参保人员做出区分,国家实行了一项制度,这两类人员的缴费费率是不一样的,并且执行不一样的标准。不管国家怎样做出区分,当缴费客户缴费满十五年,就可以享受统一的待遇,即领取养老金。针对于这种情况,在企业中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人员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达到人人参保的目的,经常会发生强迫职工进行参保的情况。导致企业就可以逃避责任,并且还能达到职工百分之百参保的目的。这就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一定的恶劣影响,为了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细化,在进行细化之后,以上两种情况就能够做出区分了。目前,企业中以个人身份缴纳保险的职工和社会上以个人身份缴纳保险的人群在缴费窗口中得不到任何的区分,如果其年龄相同、性别一样,那么缴纳的金额就是一样的。这就使企业中以个人身份缴纳保险的职工存在不平衡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因此,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细化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细化以后,存在两个优点:第一,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单位能够准确的判断出,企业中以个人身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占多大的比例;社会上以个人身份缴纳养老保险的占多大比例。第二,在第一个优点的基础上,就能够反推出有多少人是企业的员工,也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当前的就业形势,还可以判断出就业的年龄段各占多大比例。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细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职工年龄的统计以及就业形势的判断等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待遇享受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实行以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可是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以上是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在实行过程中,由于各项制度没有进行细化,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做出详细的分析。可是,仅仅细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细化以后,也只是能够区分出哪些是社会上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人员,哪些是企业中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人员。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待遇享受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同样也会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还会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因此,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享受待遇问题也要进行改革。同样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因素有三个,即参保人员的性别、年龄,还有就是参保人员的身体状况。先说年龄问题,如果参保人员的年龄比较小,那么其缴纳保险金的时间就比较长,对于这么长的支付时间,超强的压力必然会给他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参保人员的岁数比较大,那么其缴纳几年以后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其压力相对来说小一点。其次是性别,男女由于其生理结构不一样,其退休年龄也就不同,因此,其基本养老基金的支付也就不一样。如果在基本养老基金的缴纳过程中,采取同样的制度,势必会造成老百姓有意见。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因此,对于养老保险金的征收也要做出调整,要是还是以往一刀切似的征收,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感。现在,在报告窗口期间已经开始以平均年龄和年龄结构来做出统计。这样既能够帮助广大群众快速地掌握人群年龄组成信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社会的压力。另外需要关注一个问题,经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这就意味着同样缴纳养老保险,女性享受待遇的时间要长于男性。这样一来,女性群体养老保险的缴纳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综上所述,人群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养老保险缴纳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但是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并没有针对年龄结构这一方面做出要求,二在数据库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年龄结构的查询,里面只是储存了缴纳养老保险人员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人群的缴纳金额。针对这个问题,养老保险制度要想继续完善,就必须做到细化待遇问题,以便从中获取更为详细的资料,从而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完善。

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身结余对统计分析工作的影响

基金自身结余是一个大问题,其意义重大。第一,其关系到决策者的洞察力;第二,其考验制度是否存在长期的决策力;第三,其关系着制度是否会出现瑕疵。基金自身结余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势都会带来影响。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掌握一个度。在基本养老基金制度发展过程中,要是结余出现的过多,那么国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等危险因素,长期结余过多,还会造成货币贬值等严重的问题出现;要是结余的过少,就会出现养老基金由于财政赤字而无法支付的问题,出现货币紧缩,甚至在社会上引起更大的动荡。结余资金是“承担风险的水库”,没有这一“水库”的保障,每逢“大干大旱”就有可能“断流缺粮”;但是“水库”的水位太高,面积太大,面对“炎热的日头”可能不消几年水就大量损耗了。另外,基金是否能够增值对保险制度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基金结余多少,增值方式以及增值空间是保险业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在我国的保险业务中还没有进行细化措施,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保险制度能够平安无事的继续运行下去,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部门要对养老基金制度进行约束。可是,我国现在恰恰还没有开始进行约束,因此,结余资金就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基本养老基金得到平稳的发展,在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聘请经济专家对这项工作进行预测,增加其可预见性以及可掌控性,使结余资金始终控制在可调控的范围之内。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政府也越来越注重养老保险制度,为了让老百姓在晚年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我国政府部门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把有利的一些地方借鉴过来。尽管政府的出发点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可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小瑕疵。最明显的缺陷有以下三个:第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不利于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第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待遇享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分析工作;第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待遇享受对统计分析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鉴于以上三个问题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利影响,在本文中就着重分析了造成这三个问题出现的具体因素以及这三个问题如何得到快速的解决。笔者提出的细化养老保险制度对统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尽管其在实施的过程,可能会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但是经过调整、改革,一定会有所改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尽管其在实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其大致的方向是正确的,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其经过改进,一定会成为于百姓、于国家都有利的一项政策。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宁满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J].发展研究,2016(03).

[2]罗峰.浅析农村养老保险统计与制度保障[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3]路华.浅议社会保险统计与稽核的结合[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10).

[4]王春露.统计理论与微机系统相结合的新型统计方法在企业保险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11(04).

[5]王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指标统计回归预测及演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3

【关键词】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实证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养老体制经历了重大的变革:社会保障模式从由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管理模式逐步转向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组成的多层次体系。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已经成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年金有效运行的基石,世界上运营企业年金成功国家的重要经验之一则是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美国,其在《保障法》、《税收法》、FaS158号等文件中规定了较为完善的年金信息披露和报告要求。因而,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障企业年金和年金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善的企业年金相关制度,其中重要的一环即企业年金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安排还不尽合理。因此,加强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研究,对于健全我国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体系,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相关概述

企业年金是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并自主管理的一项企业福利保障(补充养老)计划。它是作为职工薪酬下养老保险的第二层次,即补充养老保险在企业中反映,由企业和个人分别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记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或共同账户,依法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是社会福利保障“多支柱”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年金的发展包括相关主体、会计核算、年金基金发展模式、年金信息披露及其制度等多方面,而年金信息披露是年金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年金公信力的基础,它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年金各相关利益人的管理决策和其他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及年金的发展。

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是指在企业年金基金筹集和运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向受益人等利益相关者真实反映企业年金计划缴费执行情况以及受托投资人对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情况,同时为年金风险唯一承担者的企业职工提供和建议良好的投资方案,使参加计划的企业及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必须按规定报告年金计划执行及基金财产管理情况,并保证所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制度。它包括筹集阶段的雇主企业和运营阶段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两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上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基金的筹资与投资、年金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某一时期内年金基金的财务经营成果和状况、企业年金的支付情况,以及为便于年金信息使用者了解和使用年金财务信息的说明和解释。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一般原则包括充分性、有效性、公开性与及时性原则。

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沪市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对比分析和受托管理人公司主页调查的方法,主要从年金信息披露的状况、方式以及类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上市银行年金信息披露状况,对中国企业年金筹集和运营中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披露状况分析

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对企业年金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本文研究了2007年和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沪市a股2007年和2008年分别有881家和864家上市公司),通过对研究对象年报的阅读,发现2007年和2008年分别有19家和68家披露了与企业年金有关的信息。

由表1可以看出,虽然2008年比2007年公司总数少了40家,但披露家数却增加了49家,同比增长了5.9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年金信息披露。虽然年金信息披露有所增加,但总体披露比例仍然很低,2008年增加后也只有8.09%,这是由于我国未对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作出详细规定,也非强制披露造成的。

(二)披露方式分析

企业年金信息披露方式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包括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职工薪酬项目和企业年金基金或公司年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变化)和主要项目注释(应付职工薪酬)下的补充养老保险或企业年金,以及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等中。同时2008年在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比例有所提高,在附注中的披露比例有所下降,说明我国企业比较愿意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年金信息(见表2和表3)。

(三)披露类型分析

一般年金信息的披露从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类信息三方面进行。如企业年金的类型、受益范围、年金资金筹集、年金基金管理人及管理制度、企业年金的会计核算为定性信息;年金的计提比例数额、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企业作为费用的年金费用、年金应付额未付额及预付额、企业计划外为关键管理人员的提取金额、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和绩效、企业及管理机构现金支付结余金额等为定量信息。经统计,2007年三类信息的披露基本一样多,而2008年定量信息披露无,定性与定量结合类信息显著增加,说明定性与定量结合类信息更能反应企业年金信息状况(见表4)。

(四)上市银行年金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经过两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后,有10家银行具备了年金管理机构资格,其中8家为上市银行。通过查阅8家上市银行近期公布的半年报,有6家披露了上半年企业年金运营的情况。以下对各银行披露年金信息作简要分析。

工商银行:成功签约多家大型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发挥业务资格齐备、服务网络健全的优势,提升年金基金管理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启动法人受托管理业务,并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强与同业机构合作,开发新的企业年金产品。至2008年6月末,工行企业年金客户共14258户,受托管理年金基金28亿元;年金个人账户43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6万户;托管年金基金453亿元,增加265亿元。

招商银行:公司大力促进现金管理、受托理财、财务顾问、资产托管、第三方存管、信贷资产转让及管理、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年金等新型业务的发展,提高其收入占比。企业年金客户1205户,个人账户98万户;账户管理费收入为人民币120万元。是唯一披露年金管理费用的公司。

民生银行:在企业年金业务方面,民生银行披露其高度重视企业年金业务营销工作,至2008年6月末,已与5家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与两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只披露了客户数,没有托管和账管业务规模数据,及其他年金信息。

浦发银行:报告期末,公司托管规模764.65亿元,较年初增长29%,其中:资金信托规模180亿元,较年初增加90亿元;QDii托管规模52亿元,较年初增加10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规模279亿元,较年初减少135亿元;年金托管规模187亿元;产业基金托管规模26.77亿元,较年初增加14.39亿元;委托资产托管规模13.99亿元,较年初增加3.93亿元;交易资金托管规模25.35亿元,较年初增加1.97亿元。上半年托管手续费收入5727万元。

年报显示,公司自获得托管资格后,积极推进企业年金托管业务,成功完成了180多亿的国内最大年金计划――上海长江养老公司过渡企业年金计划的年金资产的移交与运营工作。而年金账户管理业务却发展缓慢,运作个人账户21.93万户。

中信银行:公司采取中信系内部年金业务的合作,与中信证券合作的证券公司管理资产项目托管规模为37.78亿元,与中信信托合作的信托资产项目托管规模为44.88亿元,与中信证券、中信信托合作的企业年金项目托管规模为8.73亿元。强调年金托管合作,没有就具体的托管、账管完整统计数据做出披露。

中国银行:加大企业年金营销力度,中央企业年金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披露的年金信息仅此一句。

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没有年金业务方面的信息披露。

另外,据上市银行中报显示,建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三家上市银行已为自己的员工建立了年金计划。

从上市银行年金业务信息的披露看,仅就年金业务总体规模及简单的业务信息进行披露,对具体的年金项目计划规模及年金的具体运营、投资收益情况和年金执行情况等信息没有披露。

三、我国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披露年金信息的企业数量过少

与2007年相比,2008年上市公司年金信息披露绝对数和相对数均有所增加,但还远远不够。在未披露的企业中分公司本身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无需披露和公司已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没有进行披露两种情况。近年随着年金优惠政策的鼓励和企业自身人才发展考虑,至2008年全国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其中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占90%以上,但两年中披露年金信息的不足10%。这与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和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有关。首先,企业没有具体核算年金的会计科目制度来反映年金的具体缴费运营过程,也没有具体的规范信息披露要求,使得企业没有合理规范的披露依据。其次,非强制性信息披露和企业自身信息回避及信息核算成本等因素更使得企业不愿详细具体披露企业年金缴费运营情况。

(二)年金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定量信息披露较少

从表2可以看出,年金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前期差错和主要项目注释(应付职工薪酬),以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等。虽然30号“财务报表列表”将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年金缴费”的形式列示于财务报告附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也仅仅是单一的余额披露,没有更详细的费用项目。各行业企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披露方式,而现有的这些披露方式也没能很好的反映企业年金信息的实际情况,使信息披露显得杂乱无序,这也使得非专业年金信息使用者很难从分散披露的信息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目前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内容有企业年金受益职工条件、年金的提取比例、年金提取数、不同职工的缴费比例、说明是否已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等。但对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范围和缴费比例披露不充分,其他内容的披露也很简单,不能充分反映年金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下的补充养老保险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规定应当披露养老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而单独的年金信息披露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和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有31.58%的公司只对企业年金做了简单的文字说明,而对于年金的计提比例、金额等一些很直观的财务信息完全没有披露,而2008年定量信息披露降至零。这说明企业不愿意从定量的直观信息披露企业年金信息,这对企业虽有保护,但对受益人等信息使用者是很不利的。

(三)上市银行年金信息披露内容简单

上市银行作为年金基金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其对年金业务信息的披露详略不一,披露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与上市银行取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时间和数目有关。工行为目前获得资格最全的上市银行,因此业务较好,但披露的也仅仅是简单的年金业务数据。中信集团是国内唯一的全资格牌照的金融集团,在业务披露上应当分公司、项目、资产详细披露年金业务运营信息。现在披露的内容不利于委托人、受益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年金基金管理人对年金基金的管理运营状况。

(四)年金信息披露制度不全面,信息披露平台少

从年金筹集和运营两个阶段的年金信息披露状况看,年金信息披露还处于比较粗犷的阶段,相关制度偏向于年金基金管理信息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详细规定了企业年金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变动表及其附注的内容,并提供了各报表的具体格式。但“净资产变动表”只有年金净值的变动,无法看出受托人本期的年金基金经营业绩,也就无法明确责任,实施激励措施,促进年金基金的有效运行。人社部颁发的《企业年基金管理信息报告有关问题的通知》详细规定了年金基金管理信息报告的内容,但也仅是年金主体之间的报告,没有面向社会的更全面更详细的年金筹集和运营信息报告披露平台。

四、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鼓励年金计划的实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开始出现空账,由今天的缴费者去养昨天缴费的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补充养老保险开始受到国家和企业的关注,希望通过企业年金的建立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但由于我国税收政策的激励过少使得企业和个人对企业年金的建立没有刚开始那么积极了。税收政策的激励能使年金市场进一步发展,年金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也会被重视。年金市场发展的越完善,年金信息需求就会增加,同样也会促进企业年金信息披露政策的逐步完善。

(二)会计准则应明确制定两个年金披露主体的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年金披露中企业披露规定在第9号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及30号“财务报表列表”下有所涉及,但只是作为应付职工薪酬下的养老金的一个项目披露,而且也仅仅是简单的数额,不能反映企业年金的实际情况。会计准则对年金管理者的披露也不是很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没有明确各相关管理人的具体披露内容,仅是一个概括的年金报表及附注。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应进一步明确企业和各年金管理者的披露内容和责任,通过会计制度来规范和促进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的发展。

(三)明确各年金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强制与激励并进

企业和年金管理机构是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两个主体,对它们各自的年金信息披露责任应通过制度加以明确,使其能够定期披露企业年金资产状况、投资收益等信息,接受职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监督。强制披露与激励性自愿披露相结合使年金两个信息披露主体更加规范、详细地披露企业年金信息。

(四)扩大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平台

除了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作为企业年金信息的载体,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披露平台扩大年金信息披露的范围。例如,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对企业年金的规模、参加人数、运作管理情况等分行业或地区进行统计披露;年金中介机构也可以对鉴证的企业年金信息协助其他部门披露;也可设置专门的年金网站对各相关部门披露的信息进行汇总披露,并将年金的相关法规制度等设置相关专栏进行介绍等。

【参考文献】

[1]孙建勇.企业年金运营与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敖健美.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3]孙璐,赵昌文.中国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张冬梅.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9(26).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4

一、与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相关的法规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自2007年1月1日施行,其中第43条规定,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范畴,由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将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列入职工薪酬的范围,应当披露养老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对于补充养老保险的信息披露未做出强制性披露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应付职工薪酬”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格式,其中将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年金缴费”的形式列示(见表1),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也包括在此项目中披露,同时该项目也包含其他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与个人缴费共同形成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应当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基金管理机构对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实施管理,并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而对应公开的内容没有做进一步说明。

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二、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现状

调查对象: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为研究对象,2008年沪市a股共有864家上市公司,因23家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本文是从建立企业年金的公司角度来研究,故未将其计入样本,最终确认的样本总数为841家。

调查内容:评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标准应包括:财务信息内容的质量和财务报表表述的质量两个部分,这些质量不仅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而且存在于单个信息中。而上市公司职工养老金披露位置的不同体现了其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差异。所以,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两个方面来评价其信息披露的质量。

调查方式与数据来源: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企业年金信息数据库,本文通过对841家样本上市公司的2008年年报逐一阅读以整理调查所需资料,样本公司的年报和其他信息均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省略/)和巨潮咨询网(省略info.省略/)。

调查结果:通过对841家样本企业2008年年报的阅读,有158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披露了其补充养老计划信息,占样本总数的18.78%,其中68家披露了有关企业年金的信息,占样本总数的8.09%,占披露补充养老计划公司的43.04%。

1.披露公司所属行业与所处地域分析

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上市公司中以制造业的公司最多,占到总数的35.29%,交通运输、仓储业占到17.65%,表3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分别占到样本数的19.12%、13.24%、8.82%。

2.披露位置分析

在68家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中其企业年金信息披露位置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其中包括在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中的“职工薪酬”项目或单独在“企业年金基金”和“公司年金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变化”中披露;合并会计报表附注中“应付职工薪酬”下的“年金缴费”(见表1)或“企业年金”中列示,以及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中等(见表2)。

3.披露内容分析

信息可以分为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企业年金的定性信息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描述、企业年金计划的会计政策、基金账户的管理人与管理规则等。企业年金的定量信息就包括企业年金计提金额、期末应付未付额;企业与职工各自的缴费金额;企业年金基金运行的财务状况等。经统计,只披露定性信息的公司为26家、两者相结合披露的公司为42家(见表5)。表6是将所有样本公司的披露内容按披露内容的详略分成了三类:确认披露、一般披露和详细披露,其分别占到样本公司的22.06%、66.18%和11.7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目前缺乏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年金会计准则来规范上市公司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

在被调查的841家样本公司中仅有158披露了其补充养老计划信息,68家披露了有关企业年金的信息,只占样本公司的8.09%,没有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有2种情况:公司本身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无需披露、公司已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未进行披露。根据现行法规在“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下“年金缴费(见表1位置)”的形式列示是补充养老费,其中包括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其他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缴费,无法真实的反应企业年金计划计提和缴费的情况。在《通知》中,提出要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但是对于如何公开、公开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都没有进行规范。可见,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自愿性,造成企业年金低比例的披露现状也不足为奇。

2.各地区、各行业中信息披露程度有差异明显

在披露企业年金计划的68家公司中有24家来自于建筑行业,占到总数的35.29%,(见表2),表3中可以看到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和地区的特性,职工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或是人才竞争比较激烈,建立企业年金作为一项职工福利政策的公司相对集中。同时为了吸引和保留其所需要的人才,公司更多的自愿披露其建立的企业年金制度。

3.披露位置分散、内容详略不同、缺乏系统的信息披露

其中财务报告附注中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次数相对较多(见表4),有28家公司是在独立的企业年金计划项目下专门对其进行的披露。此外,20家公司在其社会责任报告,7家公司在其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企业年金信息。由于财务报告各个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对同一会计信息要从多角度进行披露,企业年金信息业不例外。15家上市公司简单披露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如宁波联合(600051)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而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没有进行披露。45家公司不同程度的披露了企业年金计划的相关信息,但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如华电国际(600027)在报表附注“应付职工薪酬”下“企业年金”项目中披露计提、缴费的金额,而对企业年金计划的内容未进行披露。只有8家公司(占披露公司的11.76%)详细、较完整的披露了企业年金信息,如莱钢股份(600101)。

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的建议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年金会计准则,规范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

由于企业年金信息是非强制性披露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位置和披露内容上具有的随意性,这样不仅会造成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信息缺失,同样也不可避免企业选择性披露利好信息。企业年金会计应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应有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规范其会计核算与会计报告。

2.明确企业年金披露的位置和内容

目前将企业年金在财务报表中确认还不现实,对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主要还在于财务报告附注中。在财务报告附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项目下单设“企业年金计划”对企业年金信息进行披露,具体包括内容:

(1)参加人员范围;

(2)缴费规则、归属标准;

(3)待遇支付条件;

(4)会计处理等。还要在“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应付职工薪酬”独立设立“企业年金”项目,来披露企业年金在报告期的计提、缴纳及应付未付金额。

3.建立职工薪酬报告

由于财务报告各组成部分披露的侧重点不同,企业年金的信息披露不可避免的存在分散披露的情况,而在其他报告中披露的企业年金计划,多是从告知的角度来描述,基本上不涉及企业年金的具体计划及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情况。为了全面、清晰、准确的反映企业年金的全貌,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以企业为披露主体的企业年金报告。年金报告具体包括五个部分:

(1)企业年金计划说明(包括:参与人范围、企业和职工缴费比例和资金来源等);

(2)企业年金计划的财务会计影响(包括:企业年金的会计政策;报告期企业年金缴费金额;对本期财务管理、会计的影响程度;企业有无中止缴费情况、中止缴费的原因等);

(3)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状况(企业年金基金各个管理方的情况;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盈亏情况;企业年金支付状况);

(4)高层管理人企业年金状况(包括高层管理人计提的比例;高层管理人员缴费、待遇支付情况);

(5)其他事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2006(2)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2006(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2006(11)

[4]财政部.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3)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经济

中图分类号:F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92-02

一、社会保障制度解析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以再分配方式积累基金,对社会成员面临的生、死、贫困等各种风险给予保障,矫正和弥补市场经济的各种缺陷,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和手段。通过定义简要归纳三方面内容:第一,资金来源与作用:再分配方式。在以要素分配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制度下,弱势群体是不可能拥有公平参与社会财富分配机会的,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缓解社会矛盾,防止两极分化的目的,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创造一个基本条件。第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对各种风险给予保障。第三,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通过社会保障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保障补给的方式来为社会成员创造利益,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三大主要方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纲领。社会保险最基本的五险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有一个特殊的内容就是社会优抚安置,针对特殊群体的,比如说军人。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其特点是六个字“两免除一解决”。“两免除”一是免除免除所有人的生存危机,这主要依靠社会救助制度,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解决温饱问题;二是免除所有人的治病之忧,这主要靠全面医疗保障,生老病死啊,所以说温饱之后,就医也显得非常重要。而“一解决”是解决人们的养老后顾之患。

二、我市社会保障的现状

佳木斯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新农保、城居保等各项社会保险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全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310元和年人均2000元,救助水平超过省规定标准。贫困家庭保障合格率达到98%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6150元,增长16%。农民纯收入突破10000元,增长13%以上。通过多年努力,佳木斯市社会保障体系取得较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更多方面特点突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本文介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网站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佳木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不断地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登陆网站,很容易找到有个社会保障的相关提示和模块,网站清晰,内容完整,非常便民。同时,在网站内的养老保险页面(图二)还可以通过身份证号查询个人的社会保险的缴费情况,实现了社会保障的网络化、数字化。在医疗保险方面,(如图三),网站上有比较清楚的办事指南介绍,很多问题能在网站上得到解决,内容更加的详尽和丰富。

2.离退休养老金生存认证方式更加便民

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准确足额发放、有效杜绝养老金多领冒领的现象发生,从2014年6月10日开始,我市全力开展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全市超10万离退休人员需要参加生存认证。为了简化程序,方便市民办理,2015年4月,市人社局购买50台养老金认证指纹综合查询机,投放到全市社区认证网点方便市民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可通过有效方式与社区取得联系,登记现住址和联系方式,通过视频或在当地社保部门填写《生存认证登记表》盖章后,发回本地社保部门进行认证。对于没有采集个人信息的离退休人员,可先就近在各区或劳动信息采集点进行信息采集,再到社区进行资格认证。这一方式有效地提高效率,也为离退休人员更加便捷地办理相关手续,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推进

为加强佳木斯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佳木斯市在2014年11月6日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建立了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识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意义,采取具体行动“编织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安全网,发挥社会救助的应有作用,兜住民生底线”;要抓住关键环节,尽快推进《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本土化运行,根据佳木斯市市情建立救助议事机构,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真正把各项救助政策统筹起来。继续加强“申请救助家庭收入财产信息核对”和“社会救助信息库建设”的工作力度。抓紧启动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应急救助等“救急难”的工作,确保各类群众“求助有门”。积极采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加快“一站式”窗口建设,积极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服务平台;成员单位要形成合力,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强化部门配合、加强检查督导、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更加重视抓落实,把更多工作具体到细化,使实施更便捷、管理更明确、责任更清晰、这将有力地推进佳木斯市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从制度上保证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

三、加强我市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的几点思考

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是党和国家、当地政府对执政为民、勤政为民、为民解困的充分体现。让我市市民、外来务工者对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提高对我市政策的认知度,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和安全感。

1.举办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培训班

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培训班可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进行区别培训。第一,针对企业负责人。希望通过政策宣讲能够加深企业负责人对社会保险法的了解,认真吸取劳资纠纷事件的经验教训,牢记“依法依规、全员足额”为员工参保,充分发挥社保“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用人单位对社保法的理解、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切实将国家、省市的社保政策传送到基层一线,有效预防群体性劳资矛盾纠纷的发生,推动社保工作水平和群众路线实效的提升。第二,针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一老一小。可以根据小区的分布进行社会保障进社区活动,安排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带有展板、表格等文件走入社区,为社区居民讲解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这一方式2007年曾在北京市普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应用过,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三,针对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可举办与之相关的露天讲解站,随机、随时、随地进行。通过列举案例等形式,对新修订的失业保险条例、保险关系转移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政策讲解结束后,进行互动交流,耐心细致地解答外来务工人员针对其自身提出的有关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待遇申领等方面的问题。

2.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佳木斯日报、广场LeD、电视台拉底字幕、宣传部微信群、人力社保网、佳木斯论坛等媒体广泛宣传。让不同人群通过不同形式多方面的了解社会保障的具体内容,与个人有关的赔偿措施和方法,以及缴费事宜等等。同时,可印制漫画风格的社会保障政策解释板和宣传册,放于劳动保障部门办公地点,便于前来办理事宜的群众学习和取用。开展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比普通说教、授课起到更好一些的效果。

3.送政策进企业、进农村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6

一、总体任务

年年底前,主城区内个城中村(区村,区村、村,区村、村、村、村、村、村、村,区村、村、村、村、村,园区村)基本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等主要改造建设任务;已拆迁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实现收储;在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基本实现土地性质转为国有、村民身份转为城镇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经济资产转为规范的公司制运营(以下简称为“四个转变”)。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充分保证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建设中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好村民转为居民后的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等问题。

二是坚持加强领导。市政府已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双庆同志兼任,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全市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并明确各相关实施部门的责任。各区政府、区管委会都要参照成立相应的机构,充分发挥好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主导作用。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城中村改造一定要以规划为龙头。城中村改造规划要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深度,要体现保障公共利益,凸现政府主导作用。改造规划必须经市规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统一组织对城中村的房屋进行拆迁和对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拆迁后的城中村土地要全部收储。改造前期资金支出可通过招商引资或由房地产开发等企业投入等多渠道解决。市、区各相关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单位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城中村改造工作之中,提前谋划,及时跟进,不断拓展业务服务范围。

三、重点工作

(一)搞好规划编制。主城区个城中村改造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经市政府审定后作为指导城中村改造的文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辖区城中村改造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经辖区领导小组审定后,于月日前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

(二)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在完成城中村房屋、土地等基本情况的摸底详查和改造规划工作的基础上,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月中旬完成包括组织领导、实施机构、改造方式、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居民安置、市政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经济测算、进度安排和未来社区经济发展等主要内容在内的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需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后执行。

(三)抓紧拆迁安置。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城中村实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制定相应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管理办法,于月底前完成并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备案。鼓励货币补偿和异地实物安置,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好现有村民的回迁安置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拆迁安置任务,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及时进行地上建、构筑物拆迁完成后的土地收储工作,确保完成拆迁腾地与收储的总量平衡。拆迁安置中要做好细致的宣传和耐心的解释等项工作,由市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计生委等相关部门配合,协助各区政府、区管委会做好相关工作,有效减少各类不稳定问题发生。

(四)加快土地报批。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协助,在月底前,基本完成将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此项工作可直接按现有政策操作,即除地块坐标材料需报省国土资源厅转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外,其他用地报批材料一律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进行实质性审查,符合规定的由市政府按照规定报批,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受指标限制;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协助,力争在月底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全面将城中村剩余集体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依法转用、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并依法完成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补偿。此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市今年城中村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并完成目标任务,也关系到项目建设和实现“四个转变”能否顺利推进,各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必须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发现政策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突出的问题,要及时报请市政府协调解决。

(五)下大力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农牧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政府农办、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协助,于月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成对集体所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并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力争在月底前,完成集体资产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并加快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年底之前,要全面对集体经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组建成立新的有限责任、股份有限、股份合作制或社区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的现代企业,争取实现正式挂牌运营和规范运作,为今后的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六)实施城中村农村人口转城镇人口。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助,年底前基本完成城中村农村人口转城镇人口的登记和换证等项工作。

(七)实施撤村建居。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民政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助,力争在底前,依法将城中村原村民委员会依法改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年底前,基本完成街道命名、街路标志和楼院门牌标志设置及组织机构工作交接、成员分工、定点办公等过渡性并转入正常运转,切实担负起城市社区综合管理职能。可采取一村改一居,也可打破原村界限,按照社区布局和居民数量设立居民委员会。

(八)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及各相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协助,结合城中村房屋拆迁、土地征转等工作进展情况,于月初开始,同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拆改工作和配套建设;力争在月底前,按照城中村改造规划基本完成主干道及其地上和地下各类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安置房具备使用条件,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助做好居民安置房的确权、发证等项工作。

(九)妥善安排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以及改造后的城市管理工作。由各区政府、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协助,做好社区治安、就业、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项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四、优惠政策

(一)用于安置城中村原村民的住宅用地,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村民自愿申请以出让方式取得安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可以按政府确认评估地价的缴纳;其他用于经营性开发的土地,依法公开出让。

(二)政府所得土地出让收益除刚性支出外,主要用于拆迁补偿安置,原村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工程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

(三)改制后的经济组织享有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荣誉称号,承继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及其他承包租赁合同、档案资料,沿用原有的自营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有关证照及资质。

(四)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经费、工作人员工资、生活补贴等费用按辖区居委会标准执行,由市、区两级财政解决并列入本级预算。

(五)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派驻的社区工作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开支渠道不变。

(六)城中村居民已实现就业(含灵活就业)并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方式、渠道不变;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年满周岁及以上的居民(不含在校生),由本人自愿申请,村(居)民委员会审核身份后,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七)对已达到或超过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男达到周岁及以上、女达到周岁及以上)的城中村居民,向前一次性补缴满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未达到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年龄但不足年(男达到周岁以上,女达到周岁以上)的,按照距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年龄满年的差,一次性向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根据不同的就业形式逐年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连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八)距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超过年(男在周岁及以下,女在周岁及以下)的城中村居民,在企业就业的按城镇职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九)向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为相应年份全市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城中村居民补缴养老保险所需费用由市、区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政府负担,个人负担和利息。政府负担部分全部纳入统筹,个人负担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资金来源于所得土地出让收益。政府补贴资金为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向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中村居民根据就业情况由企业和个人负担。

(十)有条件的村集体可对参保补费城中村居民给予补贴。

(十一)城中村居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流程、补缴标准、记录缴费基数和待遇计发等有关事宜,可具体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城中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发[]号)精神执行。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用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养老保险制度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制定、实施与完善也就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山东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之一,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问题就需要走在全国的前列。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基础、文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详细阐述,分析论证了在山东省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通过对建国后山东省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及现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山东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并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1、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政府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撑者,财政的投入力度直接关系着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信心,政府的扶持力度直接决定着政策的落实状况,政府必须发挥积极作用,以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为重点,政府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各地区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其次加大对农村政策的引导,建立“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养老保险模式,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财政的支持,开展新农村建设,就要加大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建设的政策照顾,在国家所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向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倾斜。

2、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

弥补法律制度的缺失是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前提和基础虽然目前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但该法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规定是原则性,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漏洞,因此,还必须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以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1992年的《基本方案》实施以来,以后实施法律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的简单修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制度的安排,涉及到农村社会稳定及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完善。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更需要法律来体系来规范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同时养老保险的运作涉部门之多,人员之广,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规范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农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不够的话,就会导致运营层面出现很大的问题,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养老基金被挪用的案件就告诉我们没有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假话,所以建立农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尽快加强法制性建设。还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使政策逐建立,逐步完善,从而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对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参保积极性,引导农民自愿参保,让农民转变完全信赖家庭和土地养老的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保障意识。

3、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对农民的养老基金,是参保农民日后养老的“活命钱”,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运行的基石,其管理和运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这项事业的成败。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完全个人账户制,根据参保者缴费计算积累总额,尔后确定给付标准,因此基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能保值增值和严格管理,就不能保证养老金的充分给付。但根据现行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银行或买国债,国家尚无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运营的保护性和优惠性政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渠道单一与基金客观要求保值增收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加上近年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调,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雪上加霜。这不仅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增值,达不到农民老有所养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也导致某些地方为追求较高收益率而违规运作基金。违规运作基金的后果有可能导致农民用以养老的钱被挥霍浪费,农民交了钱到了需要的时候却得不到养老金,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

4、加强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互协调与衔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以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新农保的转移接续成了新的问题,继续实施“金保工程”的建设,构建全国的信息社会保障网,支持覆盖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推进全国“社保一卡通”目标的加快进展,解决农民工的省际间的转移,以及和其他社保政策间的转换对接,必须使农民工在城镇就业的养老保险权益能够在农村也得到延续。这就需要

逐步完善接续转移办法,由于新城镇的建设,农民工大部分选择了就近就业,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为确保农民在城镇的保障权益在回乡之后继续得到保障,把在城镇参保的资金转化为新农保的个人账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出台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可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还应该加大政策落实的步伐。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将长期维持,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和城镇要分别实行适合各自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事实上,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为保障工薪劳动者退休后生活来源而建立的制度;而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只能采用低水平和灵活缴费的社会养老保险方式。其次,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村劳动力因其就业不稳定性、季节性、兼业性等特点而要求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更加贴近实际。即使是向乡镇企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兼业性的,即亦工亦农,他们始终与土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联系。农闲务工经商,农忙种地务农。从身份来说,他们还是农民。其三,大量农民或多或少带有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也缺乏现代的保障观念,接受互济性较强的社会统筹形式需要一个过程。两种制度并存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要注意的是这两种制度的协调和衔接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工业化、农村人口非农化加快,现实对这两种制度的协调和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这一点,现实中常见又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农民工或外出打工者的养老保险关系不确定,因工作单位的变动或工作性质转变(如回家务农)而在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间双向转移。所以这已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农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这将直接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能否真正的实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5、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

农村信息传播工具有限,电脑的普及率不高,了解外界的渠道主要通过电视,知识结构决定了报纸的普及率也不高,对于新农合知识的宣传,主要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村干部的走访,但是农村养老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是一个长久的事业。所以在维护新农保的成果时,要各个县、镇、村持续不断地做好新农保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新农保,让更多的农民知道新农保对今后生活的影响,并让身边参加新农保的人去传输这样的理念,把参保的流程,以及参保所享受的权利以及加入社会养老保险是我们的责任,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是一项惠民政策;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宣讲会,让社保相关负责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案例作为宣传的材料,以享受新农保的农民进行现身说法,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农保的意义和好处,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保意识;三是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养老保险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四、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级政府须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配置社会保障资源。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759-02

DatabaseDesignonpensioninsuranceRelationshiptransferSystem

Gaotao

(FoushanFinanceandeconomicsSchool,Foushan528000,China)

abstract:pensionrelationshipinter-provincialtransferbusinessisabeneficialnewpolicyin2010.Howtousecomputertechnologytoachievethegoalquicklyshows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paperdiscussesthepensionrelationshipprocess,systemdesignfeaturesanddatabasedesignforthenationalrelationshipbetweentheimplementationofpensiontransferbusinessoperationsofthereference.

Keywords:pensioninsurance;relationshiptransfer;database

2010年1月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联合发文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退休人员可在参保累积缴费满10年的地区领取养老金,在多个地方参保而都不满10年的则在户籍地领取养老金;单位缴费可跨省转移12%;禁止退保行为。《暂行办法》的正式实施,意味着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职工可以进行养老保险的关系转移,解决了一直以来参保职工不可跨省转移调动的问题,并解决了大量农民工退保的行为,保障了参保者的利益。实施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转移办法,不仅是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参保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政策的落实奠定基础。该文探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的流程、功能及其数据库设计和实现问题。

1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流程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包括两种:一种是把养老保险关系从当地转移到外地;另外一种是把养老保险关系从异地转入到当地。不管是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出还是转入,都需要走三个步骤以完成跨省流动转移业务。这三个步骤是新参保地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并向原参保地发出同意接受函――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新参保地接受转移手续和资金。政策规定是每个流程最多为15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从参保者到新参保地提交申请成功后,其余的工作就留给两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相互对接处理。两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在45个工作日内要做到把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手续全部完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主要分成四个流程办理:

办理流程一:参保职工在新就业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参保缴费一定的年限后,可以先在原社保经办机构打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并通过用人单位或者本人向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把在外地缴纳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本地实现关系接续。

办理流程二: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参保职工的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政策规定可以转移条件的,则向参保职工的原养老保险关系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对于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社保经办机构则会向申请单位或者申请个人作出书面说明。

办理流程三:当参保职工的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接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后,在15个工作日内要办理好参保职工的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包括参保职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和转移资金(包括单位缴费的12%和个人缴费部分)一起转移。

办理流程四: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接续手续,并将办妥情况及时告知用人单位或者参保职工。

2系统设计功能

1)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参保职工的基本信息、历年缴费信息和个人养老账户金额。

2)对于那些符合政策规定的参保职工,可以实现参保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功能。

3)对于那些不符合转移接续的参保职工,如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应在原参保地继续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同时在新参保地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来记录单位和个人全部缴费。

4)可以实现多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表格的打印功能。表格包括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系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表》;《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通知书》;《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转移联系函》。

3数据库设计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实现“参保一生,记录一生”,那么在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也要以这个为设计原则。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要实现的系统功能,其数据库系统包括参保职工基本信息、参保职工缴费信息,参保职工转移信息,参保职工历史缴费信息,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记账信息,转移参数表等模块内容。由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是要把参保人员在当地的个人信息和历年缴费的全部信息进行转移,则需要对一个人记录的数据量也是庞大的。

在数据库设计之前,不仅要理解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的政策需求,同时要了解经办机构中用户需求,包括养老保险关系的办事流程、各种表格打印,每个字段的内容以及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设计目标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的数据库中要详细记录参保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历年缴费信息,能够对每一个参保职工的终生缴费信息的记录,并实现两地的基本养老关系的转移和接续。系统会对不同的操作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来保证用户帐号的安全性。

2)设计任务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在数据库设计表的时候要考虑参保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参保职工缴费信息,参保职工转移信息,参保职工的历史缴费信息,参保职工的账户信息和一些系统参数的设置。

3)设计结果

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设计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中需要的各种数据表,并对于数据表中的数据项进行描述。各种视图从这些基本表格的数据项中产生。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系统的结构和内容,分类描述了在系统中所有涉及到的信息内容项目。系统参数表包括了本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联系表、异地经办机构联系表、户籍地地址等等,在该文中不做详细讨论。

4数据库实施

参保职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业务是2010年的一项新政策,其系统的建设和实施也是建立在原有的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上新开发的新功能。由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参保职工的基本信息、“终生”的缴费信息,还涉及到与原社会保险业务系统的融合问题,数据量大,存储要求高,要实现业务的实时办理,则系统采用oRaCLe9i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表,这样可以共享到原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中参保职工的基本信息。

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中,在系统中查询、打印及其业务的实现所用的数据项目都不是数据表中存储的字段,而需要建立各种信息表的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等等。在参保职工基本信息表、参保职工缴费信息表,参保职工转移信息表,参保职工历史缴费信息表,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记账信息表都是以个人编号为主键建立索引。个人编号为系统内部码,按顺序自动生成,不可改变。参保职工的身份证号码为了查询方便,也建立索引;它与个人编号的不同在于,身份证号码可以修改,而个人编号不可修改,目的是为了防止参保职工修改身份证号码后难以查询的问题。为了减少数据的冗余,参保职工基本信息表、参保职工缴费信息表,参保职工转移信息表,参保职工历史缴费信息表,参保职工个人账户记账信息表也是以个人编号为连接字段进行多种连接查询。多种表格的打印功能多通过建立视图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朱唯.浅谈计算机参保征缴系统在社保工作中的运用[J].社保论坛,2009(5):20-21.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9

关键词:养老金;并轨;改革

老保险在制度上存在并存的现象,体现出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与之相背离,因此需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本文针对山东省养老保险并轨问题,对企业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山东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的必要性

1.当前制度出现碎片化碎片化问题在山东省养老保险体系中日益突出,与山东省养老保险机制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近些年来,我国保险制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完善,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已经建立了与个人账户缴费存在着很大关系的相关制度,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属于政府养老,两种机制之间的差距存在着天壤之别。山东省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行一定改革,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养老制度,以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2.缺乏一定的公平机制目前,山东省为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员工退休资金进行了详细的调整,其内容主要是这部分资金全部由政府来承担,对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则由企业单位与政府共同承担。这两种养老保险待遇的出现,侧面反映出山东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对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山东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加强山东省养老保险的改革力度,是大势所趋,在改革的同时,使两者相互适应并并轨。

3.统一劳动市场受到阻碍对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或者其他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说,养老保险所需要执行的两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劳动市场统一性原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就业市场上选择工作,在国家机制的倡导下,部分大学生需要进行公务员考试,以进入事业单位,因此企业就成了除此之外的第三选择,导致人员配置相对不合理。其中,养老保险的两轨制度会对市场竞争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将两种机制进行结合实现有效并轨,能促使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不会担心在养老保险中所面临的问题,使人员配置相对科学化与合理化,从而形成劳动市场的统一性原则[1]。

二、山东省养老保险并轨制度融合面临的问题

1.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对于山东省养老保险并轨制度的融合,其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重新分配。目前,我国山东地区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利益相比,有着明显高利益现象,三者之间的排序依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人员。顺利实现有效的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三者之间的利益差距进一步缩小。从侧面来说,实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对于公务员的利益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群体需要进行相对的协调,使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山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更是其权衡的关键之处[2]。

2.改革方式问题山东省养老保险制度在进行改革的同时,需要科学并且合理地去权衡有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使其延续性得到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对之前的相关养老保险制度逐渐进行完善,因此会涉及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到其中,其影响力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攀升。对于实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的方式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山东地区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性,每个集团以及群体都有自己对其的理解,导致严重的纠纷。

三、促进山东省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方式

1.解决利益群体的束缚问题在推动山东省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实行的基础上,需要在改革的方式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各群体间的对于利益的决心需要进行相应的束缚,需要具备一定的营造社会和谐的能力,政治担当能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群体之间需要认识到实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应该长远考虑,以为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长远的发展做好规划。对于改革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改革的过程以及需要的相关措施要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相关性策略,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给予严厉打击。

2.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改革方式的创新近些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想使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向前发展,就需要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一些相关合理的要求。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我国的社会制度同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必将面临较多、较为严重的大问题,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改革力度,与此同时将改革意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于传统的旧体制与旧观念,进行逐一打破[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山东省进行养老保险并轨制度改革时,会遇到诸多麻烦,改革的过程也是非常艰巨并且复杂的,想要实现山东省养老保险并轨制度的有效改革,必须加强改革人员与被改革群体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总言之,加大改革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增强改革意识,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养老保险制度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恒鹏,高秋明,陈晓荣.与国际趋势一致的改革思路——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述评[J].国际经济评论,2015,2(13):9-28.

[2]陈往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探究[J].商,2015,12(28):98.

养老保险详细内容篇10

(一)两地显示出的共同点。

1.对一些根本的社会保证准则,两地的劳动者都有必然的调查,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然则关于那些不经常见的准则两地劳动者大都不晓得,比方企业年金、工伤保险等。

2.在与被调查对象的攀谈中,我调查到他们对国家实施的社会保证准则十分支撑,但关于分歧行业、分歧类型居民之间社会保证的差距以为是不公道的。

3.大多都被调查对象关于本人单位或小我所交纳的各类保险的详细金额不调查,他们大都不晓得单位为他们交了几多金额的保险,也不晓得本人今后可以取得几多保证金。

(二)两地的区别也很分明。

1.的劳动者文明程度遍及较高,而的劳动者文明程度较低。5份农民工的问卷均在完成文明程度处于中专——大专之间,而3份下岗赋闲人员的问卷在完成文明程度处于小学——高中之间。的被调查者均是自立完成的调查问卷,而在有几个被调查者则是由调查员采用拜访式调查。

2.的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证程度高于的劳动者。表现了地区差别及经济发展程度差别。的最低工资规范为1200/月,的最低工资规范为600左右/月。

3.的社区更兴旺,配套服务设备更完善。在的社区,普通有老年人协会、民事调停小组、物业治理团队、居民活动室、健身器材和设备等;而在,普通仅有居委会或村委会,使得居民的休闲生活很穷困。

(三)在调查进程中,我还发现分歧的劳动群体之间在享用社会保证方面和劳动就业方面以及对统一问题的观点上存在区别。

1.农民工群体在当今中国还属于一个非凡群体,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证准则还很不完善,他们既不克不及与城市职工、居民享用一致的社会保证,又不克不及向乡村居民一样取得保证。大多都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也很不不变,这在很大水平上制约着农民工群体参加社保,他们的权益也很可贵到维护。我还发现重生代农民工的权益维护认识有所加强,也乐于参与各类社会保险,在找工作时追求“五险一金”。

2.我所接触的几位下岗职工当前的生活形态并欠好,有拿低保的,有无业在家的,也有等着到岁数后领取养老金的。总之,他们介于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担负重,但收入有限,他们的生活情况令人担忧。

3.分歧行业之间差异较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高、收入高,而别的一些中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大多不克不及知足其生活需求。因而,大多都被调查者以为社会保证准则存在着不公道,但愿相关政策能有所改良。

(四)经过此次调查,我对中国的社会保证准则有了必然的调查,针对换查进程中发现的问题,我想提出一些建议,固然不成熟,但我照样想表达本人的观点。

1.社会保证准则被视为扩内需、促增进和改变增进方法的一个“长期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国的社保准则需扩展掩盖面、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准则的鼓励机制,加强准则的通明性、可行性和不变性。

2.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准则和城乡低保准则的力度,完善养老保险准则,使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社会成员参加个中。

3.遵照公道、公理、共享的新价值观,将很多被排挤在准则之外的就业人口和乡村人口归入社会保证系统。统筹分歧就业人口、统筹城乡居民才干到达公道、公理、共享。

4.在社会保证准则准则建立进程中,县政府和用人单位应承当更多的责任,如许才更有利于保证劳动者的根本生活,更有利于维护单位的不变、发明更高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不变、增进社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