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赏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27

文学语言赏析篇1

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概括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1.善于比譬我国古代的理论家较之西方长于形象思维,像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文字也多用比喻、寓言以表现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使人觉得可感易懂,文学理论著作同样广泛运用比兴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并深谙其中的道理。如说对各个诗人品评的感受,宋代敖陶孙的《癯翁诗评》曰: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场帆,风日流丽,陶彭泽(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坐,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稹)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雪,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乡伙,酬献秩如,时有恢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炊;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非要适用。

本朝坡(轼)如屈注天汉,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欧(阳修)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王安石)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山谷(黄庭坚)如陶弘景祝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观)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苏舜卿)如九皋独唳,深林孤劳,冲寂自妍,不求赏识;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迁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见《癯翁诗集序》)敖陶孙谈及魏晋唐宋二十多家诗人,如要详加说明,非长篇累牍不可,而只三言两语,勾勒出不同诗人作品的独特风貌。作者善于比譬,有的以特定人物相比。如“幽燕老将”、“三河少年”、借以说明其“气韵沈雄”、“风流自赏”。有的以特定事物相比,“缕冰雕琼,“流光自照”。“百宝流苏,千丝铁网”,使人缘此而联想诗境。有的以特定景物相比,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洞庭始波,木叶微落”,使人由此情境推及诗的意境。有的以历史人物为比,也有的以特定状态为比。

总之,所用比喻都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对一个时期作品的品鉴,有时也以比述意。明代谢榛谈初唐、盛唐各个诗人不同修养时说:熟读初唐、盛唐诸家所作,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古雅如瑶瑟朱弦,壮丽如层楼叠阁,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此见诸家文学所养之不同也。(《四溟诗话》)“雄浑”、“秀拔”、“壮丽”等词比较抽象,用“大海奔涛”、“孤峰峭壁”、“层楼叠阁”的具体形象一比,则给人以实感。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为概括语,如“雄浑”、“秀拨”作了注脚,另一方面与诗作相映照,激活人的想象,沟通联想渠道,有着举乎此而概乎彼、举乎少而概乎多的效果。如果采取释义诠解法,如刘勰讲“壮丽”“: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讲“新奇”:“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文心雕龙·体性》)显然是大异其趣的。2.精于概括古代文学鉴赏中,往往对某一作家或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或个别字词予以概括。这种概括,犹如提纲挈领,使人极易把握客体的个性恃征。

如明代胡应麟概述各种文体的作品时说:国风雅颂,温厚和平;《离骚》、《九章》怆恻浓至;东西二京,神奇浑璞;建安诸子,雄赡高华;六朝徘偶,靡曼精工;唐人律调,清圆秀朗:此声歌之各擅也。(《诗薮·内编》)胡应麟概括了历代“诗格”的特点,并说明其缘由:“风雅之规,典则居要;《离骚》之致,深水为宗;古诗之妙,文艺春秋48江海纵横2009年第4期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艺术徐应佩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概括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

善于比譬我国古代的理论家较之西方长于形象思维,像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文字也多用比喻、寓言以表现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使人觉得可感易懂,文学理论著作同样广泛运用比兴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并深谙其中的道理。如说对各个诗人品评的感受,宋代敖陶孙的《癯翁诗评》曰: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场帆,风日流丽,陶彭泽(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坐,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稹)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雪,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乡伙,酬献秩如,时有恢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炊;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非要适用。本朝坡(轼)如屈注天汉,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

文学语言赏析篇2

关键词:老舍修辞语言搭配当代文学

引言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老舍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创作了众多知名的作品,其中力作现代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以其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恰当自然,朗朗上口且让人过目不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众所周知,老舍一向都以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著称,嬉笑怒骂可谓皆成文章。作者运用多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许多生动的艺术形象,并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感受到史诗般的气度恢弘、荡气回肠。老舍幽默诙谐的风格决不能和油腔滑调等同,他也不仅仅只是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笑料,他所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在高层次中表现生活化的现实。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品尝喜剧滋味,他所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产生了以悲、喜相互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相互渗透的方式,形成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老舍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他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手法,这就带给作品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同时使用了词语的超常搭配,值得读者认真地品读和借鉴。虽然受到规范的约束,但是词语之间的搭配仍旧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情况下,词语之间的这种搭配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有时在语言交际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词语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法、逻辑以及语义上的规定,这种现象就称为词语的超常搭配,词语之间的超常搭配是艺术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表面上看,词语的超常搭配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语言规范,但是在语言交际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却又显得十分合理,能够创造出新颖而又幽默风趣、含蓄婉转的语言效果。

一、量词的超常搭配

对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必须要遵从语言规律和规范,不然很容易引起语言的混乱,使人难以理解。不过这只是一般情况,在特定的情况下,词语在搭配方式中会“巧移”或者“硬凑”在一起,看起来虽然违反语言的规范,但是却更能表达使用者的情感,而且这种适时的词语变异搭配更加能够表达语言的特定效果,大大提高语言的形象,带给读者灵动的感受。

在变异修辞现象中,量词的超常搭配是非常常见的。量词的数量庞大,重要的是它和被修饰的中心词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且不能随意改动,在搭配关系上相对稳定,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能够表达出更佳的效果,量词的使用规范可以打破,偶尔使用超常搭配,能够表达出语言超凡脱俗。例如:“倒也别说,晓荷一闭眼,从心中挖出一小块智慧来。一龙生九种,种种不同!”在此句中,“智慧”是抽象的事物,此处使用“一小块”来修饰能够达到两个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使得抽象事物更加的具体,立体效果明显。第二,使得冠晓荷的愚蠢表现得更为深刻。作者把冠晓荷放在各种场合和矛盾冲突中来表现,在表现的同时,又把他的仪态、语言、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从而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显出完整的人物和性格。

文学语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符合规范的文学语言和不在规范内的变异文学语言。文学的创新原则是由文学的本质及其作用来决定的,同样,文学的创新原则又决定了文学语言的创新特性。可以看出,文学的产生是语言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碰撞、交汇的结果,可以说,变异的特性是文学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机制之一,更是文学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和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学语言的艺术特性尤其浓厚,恰好变异修辞是形成文学语言艺术性的重要手段。不过,在科技文或者法律文这种正式文体中变异修辞是不可能出现的。正是变异修辞的大量使用,使得文学语言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文学语言也更加的灵动,富有生气。当代文学作家老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个性鲜明且富有幽默气息的语言,使得作品产生了极具感染力的艺术魅力。《四世同堂》的语言恰似一坛老酒芳香四溢、历久弥醇,特别是那些恰到好处的变异修辞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作品中变异修辞的运用是老舍语言世界里的精华,对于提升整部作品的文学品位和价值至关重要。

二、动词的超常搭配

在文学作品中,动词的超常搭配是最为常见的变异修辞手法。虽然说语言的使用有必要遵守规范的语言规律,不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在动词的搭配上费尽心思。动词选用以及动词的搭配往往是文学语言的点睛之笔,运用得当能够使语言大放光彩。在《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于动词搭配也是精益求精,用心良苦。例如:

(1)对大赤包,在表面上,他无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几乎“长”在了冠家。

“长”这个动词的运用,不仅刻画出瑞丰没有出息,死皮赖脸的形象,而且还将大赤包、冠晓荷的势利眼表达得清清楚楚。

(2)看见一个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长,去勾引人家的注意。

一般情况下,“勾引”这个动词多用在形容女人,指引诱人做不好的事或引人上钩使之听任摆布。在此处,用在瑞丰身上却是极为适当的。瑞丰好吃懒做,没有本事却又想要大家都关注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不劳而获。

(3)笑意与亮光马上由他的脸上消逝,他嗅到了危险。他的胆子很小。

仔细品读,“嗅”字用在此处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因为瑞丰的唯一志向就是卖国求荣,虽然他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却不妨碍他的狗腿特性的表达。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老舍对于语言运用的高明。

(4)几次,泪已到了眼中,她都用力的睁她的大眼睛,把泪截了回去。

此处运用了动词“截”,将韵梅贤妻良母的形象清晰地刻画了出来,更好地表现了她温柔善良、纯朴贤惠、遵守礼节的品质,是传统道德理论下女性的典范。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安分守己,愿意替丈夫分担烦恼,关键时刻表现得冷静、沉着、坚强甚至反抗。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动词的超常搭配带给语言的新奇效果,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基于语言基本规范和内在联系,巧用变异的修辞手法,跳出传统语言规范的束缚,塑造生动灵活的形象,进而达到奇特的、有效的表达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要善于发现动词超常搭配的敏感性,善于深度挖掘语言内涵。语言是文学艺术魅力的体现,想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适当地使用一些调皮的、超乎语言规律的搭配是必要的。

对于变异修辞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如果以前没有了解过变异修辞手法的读者,在文学作品的品读过程中很难体会到变异修辞所带来的含蓄、灵活和深奥。因此,在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作者具有基本规范修辞的常识,还需要有变异修辞手法的敏感性。每位创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每位创作者对于变异修辞之变异手段使用的不同。变异修辞手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作品的赏读性和艺术趣味性,更好地激发读者的探知欲望,提高读者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探析《四世同堂》的修辞成因

文学语言的形成是以规范语言为基础,以变异修辞手法作为基调,是作者综合使用规范语言和变异修辞的结果。每位文学创造者都期待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广泛热爱,期望能够在文学史上留有经典的作品,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会遵守语言规范的规律,他们对于变异修辞极为敏感,能够抓住特定的语境,使用适当的变异修辞,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因此,要想对老舍的《四世同堂》这部作品中的变异修辞成因进行分析,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作品的创作主体所在的生活背景不同、经历经验不同,对于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客观上来看,变异修辞语言和规范语言共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表达方式,变异修辞语言只是能够巧妙地运用某些技巧,使得文学语言能够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老舍是世界文学史上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其作品语言很好地表现出了他特有的写作特点与言语风格。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每位创作主体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不同,个人生活成长经历不同等原因,这些都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客观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加之主观的个人偏爱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风格。

《四世同堂》中大量运用了变异修辞手法,使得作者的幽默风趣更加鲜明,这种幽默的风格得益于老舍的生活经历。很小的时候老舍就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孩子,他看起来外表平静,能够用穷苦人的目光去看待周边事物,抵触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当老舍步入社会之后,和他一起共事的是一群中年人,这样,他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近距离观察中老年人的言行举止。在他的眼中,生活的矛盾无所遁形,也因此积累了许多可笑的、贴近生活的材料。于是在老舍心里,深深地种下了幽默的种子。这颗幽默的种子,在老舍的创作过程中开花结果。同时,由于老舍的大量阅读和留学经历,使他接触了富有幽默气息的英国文学,这对他也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用。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大量地运用变异修辞,使他幽默的本性再一次得到体现,同时使文本表达意味独特,形象感突出,使读者注意力为之专注,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语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2.

[2]叶苍岑.修辞基本知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6.

[3]李珊,郑欢.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分析[J].语文建设,2012(20).

[4]郑颐寿.比较修辞[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5]刘裕萍.繁华中的淳朴――浅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J].语文建设,2012(20).

文学语言赏析篇3

全国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中,鉴赏评价作品的语言题,能力层级为e级,要求能鉴赏评价作品的优美语言。因此,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超越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词义解释层级,进入了欣赏的层面。这就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阅读能在较高的赏析层次上进行,理解作品语言的意蕴,分析语言的表达技巧,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领略其优美隽永的艺术魅力。

一、2013年全国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语言鉴赏题梳理分析

梳理真题明确复习方向

把握考题特点盘点出题规律

1.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分析鉴赏是多年来高考文学作品类文章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具体目标有:分析语言特点(特色)、语言含意、语言风格,赏析语言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对语言作比较赏析等。主要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

2.近几年,此考点主要考查的内容:①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②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③辨析作品语言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④句式的比较,理解句子深层含意,领会句子表达意图等;⑤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⑥从作品实际出发对语言进行具体分析。

3.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也有探究分析题。一般4到7分。命题趋势,本考点继续以主观问答题为主,鉴赏评价内容可涉及叙述描写语言、人物语言,有可能会出现对两个或多个人物语言的特点比较,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理解文章的综合评价能力。

典型真题解读透析规范答题

(2013年江西重点中学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离我最近的草

李玉良

①家乡的田野,生长着一种我不喜欢的草叫沙蓬。

……

④……一大群沙蓬站在护网外,如天真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着急驶的火车。忽而一阵风过,他们便无人管束一般,如撒欢的野马,有的跑到山洼里,有的跑到水沟中,它们在背风的地方躲避着,好像跑得有点累了,歇在了那里。……

16.第四段中的画线语句描写铁路边的沙蓬,请分析其语言特色。

深度审题:分析画线句子的语言表达特色,属于语言特色题,就是分析用了什么手法,把要表达的对象表达得如何,阐述语言的表达效果。

规范答题: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沙蓬孩子的特征,使得沙蓬的形象更加生动起来;②运用了比喻,把沙蓬比作孩子和野马,突出了沙蓬天真、自由的特征;③与上文沙蓬给作者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作者改变对沙蓬的看法作铺垫。

二、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语言鉴赏题复习指导

(一)储备知识夯实基础

1.充分熟悉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①语言形象化。就是说文学作品要求作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图景,使读者进入一个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直接地感知或想象出作家所描绘的一切。

②语言凝炼含蓄。这是指文学作品要尽可能以经济的笔墨去描绘和概括丰富的生活和思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③具有强烈的感彩。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总是以生动感人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总是熔铸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鲜明地表现在作品语言上。

2.掌握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

①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②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③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自然淡雅,平和冲淡,苍劲雄健,绚丽浓艳,清婉隽永,形象含蓄。

④从语体色彩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⑤从情感色彩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二)熟悉技巧规范答题

1.赏析文学作品语言一般从下列4个方面思考

①语言的含意和作用。对文章语句的作用和意义进行鉴赏,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

④语言的手法。多从修辞手法角度思考。

2.解答语言赏析题的步骤和方法

(1)第一步,认真审题,根据要求找准切入点。赏析时须先找到赏析的点。纵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言的赏析点主要有:①语句的含意和作用。②鉴赏语言的特点。③语言的风格。④语言的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入手。⑤语言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第二步,明确目标,选好鉴赏点。赏析不能面面俱到,在找到的点中选择一个即可(考试时须依照要求而定)。我们应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擅长,选择一个既符合题目要求又便于自己发挥的点。这一点必须是打动自己、折服自己,使自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一点。

(3)第三步,评价语言,规范答题。就是写出对选点的欣赏文字。落笔时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赏点是什么,然后具体写出欣赏的理由,不能空泛,更不能游离于原文。概括说就是,抓住一点,全力突破,赏有理由,析有依据。

3.解答语言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鉴赏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有文本思想。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这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关键。

文学语言赏析篇4

[关键词]英美文学赏析策略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80-02

随着当今社会的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语言文化领域也朝着多元化、交融化、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英语学习的国际化,我们更多的人已经不只是把英语作为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通过它来学习外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文学作品是记录国家和地域文化发展的“活字典”,它本身的语言特征和所记录的内容都能反映作品当代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政治形势、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使读者在更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阅读英语作品时,通过透析文化背景、体会语言风格、分析语言功能,可以更快更高效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赏析英美文学能更大程度上地提高读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分析研究英美文学的赏析策略,帮助更多的学习者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一、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在对英语的专业学习中,主要集中在听说读写译的机械式训练上。然而,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大语种,它不仅仅是一种说话写字的工具,更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由于英美文学作品是英语在人文科学方面的最广泛的载体,所以赏析英语文学作品既可以提高我们英语的使用和欣赏能力,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隐藏在字母之下的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风俗道德和民族文化。反过来,通过这些文化的研究又可以增加我们对英语使用背景的了解,促进我们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种族文化的差异是阻碍我们阅读的最大障碍,英美文学能使我们在英语的语言环境里体会语言的含义,缩短两种语言间的距离。所以要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学欣赏水平,就要着重研究英美文学的赏析策略,帮助读者更好更快更系统地学习英语以及外国文学。

二、目前英美文学赏析现状及困难原因分析

(一)读者的英美文学赏析现状

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帮助读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一把利剑,它能使读者的英语呈系统性、全面性的积累和提升。然而,对于英语水平初级阶段的读者,这些作品是很难去深入阅读的,对作品的感受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对文字表面的理解。根据对文学作品的赏析层次,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多数读者所处的阶段),为浅层次的感性理解阶段,基本没有自己对于作品的思考,能做到的只是通篇的泛读,从中学习语言方面的知识,强化学习者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了解作品的大致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为比较高级的阅读体验,是较深层次的理性赏析阶段。学者基本了解了作品的社会及语言文化背景,通过大量的阅读体会,从初级的语言学习上升到对作品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的欣赏。在对不同作品的涉猎中,能感受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作者创作的影响,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文学写作水平。[1]

第三阶段为对外国文化的精神交流,通过英美知识文化的积累和社会文化的分析,可以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反思生活的价值。

(二)英美文学赏析困难的原因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除了存在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这些客观因素之外,学习者自身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首先,学习者对作品的阅读缺乏足够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碰上一个难题,便踌躇不前。只有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逐渐获得知识的积累,以量变寻求质变。其次,阅读方法的错误也会阻止读者前进的脚步。如果对于某一内容很不理解,还依然从一字一句里摸索答案,就很容易丧失继续阅读的兴趣。这时,假如借助互联网或其他文学解读作品来同步学习,会取得很好的效果。[2]

三、提高英美文学赏析水平的几个策略

(一)从语言层面入手

对于英美文学的赏析,起初考虑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建议采用逆时阅读顺序,由近到远,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每种语言,包括英语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变化。当代的英语文学中的语言结构和句法我们易于理解,并且也更接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阅读起来更加轻松,这样可以逐渐培养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将英语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结合起来的好处是,使读者在更为真实自然的故事情景中学习英语,使读者对句子的理解更加到位。文中英文不同的语法、语态的运用,结构的排列,甚至作者的语气都可能暗含一种思想的表达,正确地理解和体会有助于对作品的把握和赏析。另外,作品中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语言,例如,旁白的叙述性语言、渲染氛围的描述性语言、人物的情景交际性语言等。同时,不同的语言节奏和风格,例如海明威简洁明练的风格和福克纳儒雅绅士般中规中矩的风格,给人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这些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学习者全面立体地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更多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和文化底蕴。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中,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句子的准确翻译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更多地体会文字表达和感情之间的联系。[3]

(二)从文化层面入手

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涉及作者当时当地的文化时代背景,具体有英美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乃至风俗及,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基督山伯爵》中拿破仑帝国的兴衰和波旁王朝的复辟;《圣经》中的“博爱”精神;再如美国移民早期的种族宗教分歧、南北战争、独立战争等。对于英美文学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地域文化差异,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总结、整理、对比和思考,达到有效的积累量,这对于我们尽快了解外国文化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逻辑思维、阅读方式、情感表达。例如,“龙”这一文化符号在中外文化中就代表着相反的含义。因此,对外文作品的误读是经常会发生的现象。[4]

赏析文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蕴,要想避免误读现象,并且透彻地理会作品的涵义,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运用在赏析过程中。它分别通过语篇、人际和概念方面等细化了的研究方法来解析作品,加强了读者对语言的领悟力,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英语作品的赏析水平,提升自身的艺术内涵。

(三)借助其他形式对英美文学的赏析

目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丰富,很多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已经被演绎成为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例如:《战争与和平》《简爱》《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哈利波特》等。这些新的作品的特点是更加直观、易懂且引人入胜。它们的表现手法变得多种多样,通常可借助造型、声音、场景、动作、灯光来展现意境,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它们通过影像实现对文字情感的直观展现和真实流露,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读者对英美作品的赏析难度。当我们看完这些演绎过的作品后,再阅读原文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进行理解,也可以对一种作品的两种形式进行对比,感受其各自独特的魅力。[5]

四、结束语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现当下学习者的现状以及可能遇到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学习者能够逐渐掌握外国作品的赏析方法,在当今文化大交融、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5):178.

[2]胡小红.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121-122.

[3]唐黎明,孙海燕.浅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策略[J].青年作家,2014(20):225-226.

[4]李鸿强,赵毅.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探讨[J].作家,

文学语言赏析篇5

[关键词]阅读课堂言意共生朗读赏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1-043

追求文本教学的言意共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谓“言”,是指说话,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所谓“意”,是指意义、寓意等,反映情感、思维、意志等内涵,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言语共生,主张言意共存、共建、共融,彼此形成支撑,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一、精心设读,追寻知言会意内化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通过朗读获得言意共生,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读是阅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导读是教师给出阅读提示和要求,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教学苏教版第七册《师恩难忘》时,教师让学生先展开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事情;接着自由读,理清课文脉络;最后齐读,具体感知人物塑造的方法和所列举的典型事例,进行复述活动。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针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总结,并积极参与复述训练。在复述时,学生习惯用课文中的语言展开。这时,教师多方引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意义。

教师设计多种阅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意义。自主阅读、自由读、朗读、齐读等形式的综合运用,为学生创造更多读的机会。在阅读中,学生逐渐加深对文本核心意义的理解。

二、深入品味,促生言意生长动力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品味赏析,帮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品味语言文字,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如句式、词语、修辞、情感等,甚至是标点,都可以成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文本特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细致的赏析活动,为从意到言的表述转换做好准备。学生的语言功底较浅,从语言表层意义到语言内涵意义需要有一个探索过程。

在学习《中国结》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赏析活动:读一读,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很多学生找到:“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有学生这样鉴赏:一根红丝线,串联成一件艺术品,不仅表现中国人的智慧,也代表中国人的情感,让更多中国人有了中国情结,这样的语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从学生的赏析中可以看出,文本赏析呈现个性特征,学生根据自身的感知展开,切入的角度各异,赏析内容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语段、自由展开赏析,给学生予充分的自,使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这样赏析的效果会更佳。

三、多元表达,拓宽言意衍生渠道

语文教学要实现言意共生,就要通过多种教学设计来实现。除了阅读、赏析,还需要表达。所谓表达,就是说与写。在具体学习时,学生对言意有了更多的感知和理解,自然有表达的意愿。这时,让学生一吐为快,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将内化的“意”转化为外化的“言”,需要一定的表达载体。首先是口述,这是阅读教学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互动讨论,都属于口头表达训练。其次是笔记,用书面表达展开阅读感知,通过仿写、心得等形式,表达内化言意,展开言意转化的训练。

引导学生表达,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提示。如,教学《瑞雪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然后根据第四段雪后景色描法展开仿写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描写景物,用上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大风整整刮了一夜。街道的路面上比清洁工扫得都干净。”

案例中,学生跟着语感走,模仿文本展开仿写,这是促进言意共生的重要手段。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动笔练写越来越少,原因是教师怕耽误时间,致使学生表达能力越来越弱。展开多种形式的练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文学语言赏析篇6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第一,它是提升学生语文兴趣的敲门砖。虽然有人声称不喜欢语文,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古诗词。如果我们从古诗词教学开始,由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发其对古文的兴趣,由对古文的兴趣引发对语文的兴趣,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水到渠成的过程。比如由《浪淘沙・赤壁怀古》到《赤壁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再到《核舟记》,由此,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古诗词教学的“蔓延”功能。

第二,它是教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诗歌以其最精炼的语言、最高超的技巧,表现最深邃的内容。如果说小说是把米做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理解和讲述诗歌有一定难度。鉴赏诗歌可以说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能讲好古诗词,其他文体便不成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

诵读古代诗词,“诵读”二字表明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朗读。因为诗歌对语言形式美的要求是最高的,它讲究平仄和韵律,不出声诵读就不能体会中国古诗的声韵之美。“阅读浅易文言文”,强调的就是“阅读”。其实,读文言文最好也要读出声来,因为古文与现代文在声调与节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读出声来才更容易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至于“浅易”的要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学习最好由浅入深,现行教材体现出这样的规律,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明清小品,离现代汉语的距离相对近些,题材上也多接近少年生活,容易为初中生所接受。合理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应该不成问题。“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积累,是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语和语法规则;所谓感悟,是指读古文而有所启迪;所谓运用,是指在写作时能援引古诗以增添文采。最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又一次提到了审美能力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知识目标,尤其是字词识记,并没有特别强调。但古诗文教学必须重视对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总结,因为它的语言环境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时,因为时代的变迁,必须古代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予以特别的重视。在古诗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提到了“感悟”,教师要在古今之间搭建一座桥,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障碍,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古人的世界,以古为鉴。至于古诗文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帮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介绍古诗文特殊的美感,让学生反复涵咏,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师要多写赏析古诗词的文章

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难以言传而已。诵读很重要讲解更重要。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悟读,而且要指导学生赏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鉴赏古诗文,让学生充分了解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呢?我认为教师可通过写评点赏析的文章提高讲解水平。教师一开始写古诗文评点赏析的文章时会遇到困难,开始写不出是正常现象,可以多看看别人写的诗歌赏析,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还可以借助于网络。这样坚持下来,时间长了,自然就能写出来了。而且你会发现,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变得细致、深刻了。写赏析古诗文的文章,首先要读懂诗文,对诗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进行分析和鉴赏呢?例如《逢八京使》中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东望”点明故园及自身所处的方位。诗人此行是打马西去,应该是面向西方的。可是上来却是“东望”,可见对长安故园难舍难分。“路漫漫”三字,茫茫一片,故园早已从视野中消失了,说明离家之远。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出行当然也不止一两天了,还在不断地回头望,更可见诗人无尽的牵挂眷念之情,令人黯然神伤。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岑参此时是第一次出塞,前往荒远的西北边疆,挂念家中的亲人,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因而泪水淋漓,“双袖龙钟”。

文学语言赏析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拓展课;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策略

ヒ弧⒁言

ァ洞笱в⒂锟纬探萄б求》指出,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后,开设各类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赏析课为其中之一。

ザ、英语电影赏析研究概述

ビ笆幼髌繁黄捣钡赜糜谕庥锝萄е,诸多学者对此进行多角度探讨。张津梅(2002)从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三个方面概述了影视课教学的综合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确定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设备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提出建议。杨先明(2007)指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司薇(2009)对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李月林(2003)在分析英语电影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具体设想。傅琳(2006)就影视教学在可行性、操作性和优越性上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差异等问题。然而,上述研究或者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或者只是把影视作品作为部分教学内容应用于课堂。少有学者将英语电影赏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来研究。本文根据电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对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ト、电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サ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然而,电影赏析存在诸多问题。

ナ紫,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明确。由于缺乏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内容、课堂模式上存在很大的放任性。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某些课堂甚至成为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テ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目前我国市场上没有一本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电影赏析教材。我校使用的是任课老师自编的讲义,以语言能力练习为主,内容以台词填空、多项选择、回答问题为主。我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教材不满。“教材简陋,感觉不正式”;“教材形式单一,古板”;“几张纸容易弄丢”;“讲义太简单,应该多加些背景知识介绍”;“排版密密麻麻,影响学习心情”。根据程晓堂(2005),教材的版面安排、开本大小、图文形式和色彩等直接影响教材的可使用性和吸引力。因此,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プ詈,缺乏胜任的教师。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忙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对于拓展课教学,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以电影赏析为例,许多教师自身缺乏电影相关知识,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ニ摹⒔萄Р呗

サ缬吧臀鍪且幻偶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课型。(张津海:2002,15)教学策略应该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设置。

(一)明确教学目的

プ魑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一,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目标应该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007)。因此电影赏析课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二)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影片

ナ紫扔镅苑矫,并不是所有影片中的语言都适合用于教学。一些影片语速快,术语、俚语多。若将这类影片作为语言输入用于教学,则大大超出学生能力的范围。选择影片时,教师应该注意其中的语速、语音、语调以及词汇领域。其次,所选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因素应尽可能反映外国主流文化。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拓展课之一,电影赏析课的选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在大部分高校,《英美国家概况》等此类课程只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非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接受过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所选影片应能从多方面展示英语国家文化。例如《阿甘正传》除了反映美国人的价值观外,同时也是学习美国近代历史的好素材。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使用人群远远不止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对象不仅限于英美国家人士。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之外的外国文化。例如,通过欣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学生可以对印度社会有所了解。印度的软件开发技术属世界前列,与世界各国合作颇多。因此,选择影片过程中应考虑到英语的世界语地位,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活动

ト缟衔乃述,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该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大都在425以上,英语词汇量较大,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薄弱,跨文化意识淡薄。根据对该课程两个班教学过程观察和学期末对选课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电影赏析过程论: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伸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笔者认为,电影赏析课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放映前准备工作

プ急腹ぷ靼括:阐述选择该片的原因、故事背景知识、演员介绍等。可以以阅读形式布置给学生相关文章;或者设计导入性讨论话题。例如,在放映《当幸福来敲门》前,印发一部分《独立宣言》的内容供学生阅读,并讲解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当片头出现《独立宣言》中的语句,或主人公自白中出现thepursuitofhappiness相关内容时,学生能轻而易举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故事的渲染和点睛作用。

2.放映

ソ淌可以根据影片选择连续播放或者节选片段播放。根据调查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连续播放太费时,连续观看过程主要是了解故事情节。而这一点他们可以在课后自己完成。课堂上他们更希望的是与大家交流、讨论。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以片段性播放为主,偶尔连续播放;以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片段性播放中教师要掌握好停顿的位置,尽量做到不影响欣赏的美感。

3.赏析阶段

ジ媒锥问强翁媒萄е饕内容。课堂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后感。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程度和角度。(2)自由提问。学生对片中难以理解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例如在《阿甘正传》赏析过程中,有学生提出:whatdoesthefeatheratthebeginningofthemoviemean?whyistheuncertaintyoflifesimilartoaboxofchocolates?这一部分机动性很大,教师无法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备课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3)教师根据影片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文化进行思考。调查表明,学生在对该课程有何意见一栏提出:希望老师多讲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束定芳,庄智象(2008)指出了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进行思考。以《公主日记》第一部为例,教师可以从校园情景画面生活入手,介绍美国高中教学和大学录取制度,并将之与中国教育制度对比。该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精通外国文化,还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

4.语言练习阶段

ジ媒锥沃饕进行精听和精练活动。在对电影内容、主题等有较深探讨后,教师选择一段难度适当的片段进行台词填空、配音或者看中文字幕翻译等练习。例如《公主日记》中mia与女王第一次会面在花园喝茶时进行的对话适合设置成配音练习。影片最后mia在舞会上的讲话,可以设计成单词或句子听写,以无画面听力理解的形式进行练习。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配音练习不仅锻炼了听力和口语,也培养了自我展示能力,因此颇受欢迎。

5.测试形式

ビ捎诳翁媒萄围绕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进行,测试形式应该尽量体现这两方面内容。除了沿用传统的测试形式检测语言技能之外,可采用论文或个案分析等形式。

ノ濉⒔语

ビ⒂锏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语言文化类展修课,英语电影赏析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设计。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切实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通过文化对比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要有较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袁智忠.电影欣赏过程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张津梅.根据影视课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04).

[6]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3)

[7]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08).

文学语言赏析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

写景散文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据的比例较大,篇目众多,而且每篇课文在其所在的单元与年级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赏析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布局与情感抒发等,从而真正掌握文章的深刻含义。

1、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

首先,重景轻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散文的特色是作者以景抒情,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在赏析式教学中,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将侧重点放在景物的分析上,而景物中蕴涵的“情”则遭受忽视,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其次,重情轻景,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则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侧重与对“情”的分析和探究,而忽视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优美语言文字对景物的描写,导致学生脱离文本,没能有效学习和把握作者的写景手法。再次,情景分离,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将“情”和“景”分离,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导致情感与文本相脱离,学生没有通过对景物的分析真正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影响学习效果。

2、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的合理教学策略

2.1、整体阅读,理清文路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进行赏析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整体阅读法,理清文路,让他们抓住文章的线索逐步推进、层层领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让学生从课文题目的关键字词着手,了解全文脉络。比如,在进行《北大荒的秋天》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北大荒”设计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北大荒秋天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语句,体现出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同时,教师也可有效利用写景散文中的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根据前后文理解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2.2、抓住重点,品析词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写景散文中很多语句都应用的十分贴切和准确,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文章时,应让他们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发生共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时,需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着重分析与理解。比如,在讲解《庐山的云雾》时,课文中描写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其中重点词语是“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学生根据这两个词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认识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教师为提升小学生对写景散文的赏析水平,可充分利用课文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引导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进行重点赏析,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与体会其思想情感。

2.3、读出感情,悟出情理

写景散文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师为提升赏析式教学的质量,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悟出情理。为此,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着重分析蕴涵作者情感的语句和语言特色,深化个人情感。例如,在《槐乡五月》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时,首先可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初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要求学生认真朗读,仔细观察;第二步,让学生默读课文,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洋槐开花的季节,用心看,用心想,槐乡的花和孩子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并写出感受,互相交流;最后,指导学生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认识到槐乡花多、香、美,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最终让学生感悟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

3、总结

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写景散文的特殊性,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指导小学生对写景散文进行赏析,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和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虹.小学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式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81-82.

文学语言赏析篇9

一、引导学生领悟现代文学情感意境,启发学生塑造高尚人格

初中“诵读欣赏”中的现代文作品,作家们以其独特的风韵描绘着人间世事的真谛,每一个句子都浸透着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每一层内涵都涵盖着他们特有的艺术构思。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诵读”这一语言中介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情感魅力,利用“欣赏”这一心理中介引导学生感悟微妙的情感意境,促进学生把精神和生活沟通起来,从中受到教益,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例,诵读赏析课文《第一声喝彩》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提炼概括,把握文章情感意境,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首先,引导学生梳理诵读文章节奏,感受文章的情境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把诵读关,不能让学生毫无目的、毫无节奏地诵读,应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梳理节奏,融入感情,诵读出文章的意韵和精华,感受文章的情境气氛。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阅读节奏,感受文章“喝彩对他人的重要性”这一情境。

其次,把握情感主线,研读课文精彩部分,揣摩词句,品位语言。教师要利用文章故事的情感传递作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主线,研读课文精彩部分,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并通过揣摩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表达,分析文章情感的传递。如:“我”为女主人对女儿的温情与爱而感动,为她喝彩;同桌为“我”名落孙山的作文喝彩,使我重新振作,走向成功。通过这些小故事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学生把握“喝彩可以给人极大的信心与勇气,使人看到生命中的闪光点”这一情感主线,进而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情感中所呈现的“喝彩”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境,形成自己对“喝彩”和人间大爱的理解,当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应由衷地大声喝彩。使学生受到陶冶,唤醒学生情感世界中的“真善美”,从而建立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组织学生鉴赏古典诗词文艺风格,启发学生培养审美情趣

我国文学艺苑中,古典诗词是一朵瑰丽的奇葩,作者通过对客观物象丝丝入扣的描绘和对主旨情感虚实相济的抒发,形成我国古典诗词隽永的文艺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诵读欣赏”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古典诗词文艺风格的鉴赏,让学生在诵读优秀作品时,充分感知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以及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诗词特定的主题、韵律、情景中实现审美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培养审美情趣。

例,诵读赏析古典诗词《月夜》

教学目标:通过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赏析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以及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1)进入情境,感知诗词的韵律美。教师先进行访读,再指导把握语气、语调、语速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初步体验作者秋夜望月,思家生感的韵味和情境,实现诗词作品的初步感知。接着再次进行朗读,体会诗词清幽、清静而又幽深的韵律美。(2)词句赏析,感知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师组织学生在诵读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或最有欣赏价值的词句进行由表及里地赏析,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特色,如清新、朴实、绚丽、典雅等。如,《月夜》中一个“独”营造了一种冷冷的忧伤,而“忆”更能让情绪有一种像“画”一样的静止感,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语营造了一种月夜思家的情绪和意境。这样通过古典诗词文艺风格中美学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语言赏析篇1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英语影视赏析课积极作用

引言

目前,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即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10月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更是明确指出,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更好地达成这一主要教学目标,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增设英语影视赏析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处于十五至十八岁这一年龄层,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英语基础薄弱,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强甚至有畏难情绪。然而,兴趣是学业成功的关键,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必须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研究显示这一年龄层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喜动态视觉型,弃静态听觉型。这一点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有所感悟。英语影视赏析课正好可以满足该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表现出对以英语影视作品作为媒介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英语影视作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使其有机会通过影视语言和图像全方位地感受所学语言和文化。这也正契合了“学生在观赏影片时,实际上是将自己置于一个鼓励娱乐性探索的环境中,进行着对教材文字之外所表现的意义加以想象与理解的智力活动。这种活动,无论对记忆、描述、判断或是评价活动都显示出清晰的学习色彩,其结果将为学生所持久保存和认知”(鲁・阿恩海姆,1999)这一理论。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附表二(语言技能表)中对学生听、说和写的技能的主要要求分别是:听的技能――理解所听材料的背景、说话人之间的关系等;说的技能――模拟或套用常用口头交际句型,就日常生活和有关业务提出问题和简短回答,交流有困难时能采取简单的应变措施;写的技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词组和句型,语法及标点使用正确,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意思清楚,符合逻辑顺序。影视作品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尤其是听、说和写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有着语体各异、交际模式不一、表达形式不同的生活情景和语言素材。在赏析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及作品中语言的难易程度采取无图像听声、重点片段重复观看等方法,进行听力训练。另外,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根据自身的兴趣、人生观、世界观作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观点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可根据影视所展现的旅游、购物、面试、乘车等情景交际方式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再次,通过让学生写观后感或只播放电影开头让学生预测情节发展及结果这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学生在写感想或评论的过程中,可查阅相关的背景介绍和影评,将课堂上讨论的零散点滴作系统的归整,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目的。

三、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虽未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具体的量化要求和考核方法,但是在第五大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里有这样一句话:“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其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包括培养他们的社会文化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理解别国文化,欣赏多元文化,以便进行有效交际。这一理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的观点可以佐证。他认为交际能力有四个重要参数,即语法性、合适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也就是说,在交际时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别人的隐私和忌讳等。

英语影视赏析课是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很好途径。教师在上赏析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各阶层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他国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宗教、习俗、礼仪、伦理道德,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好语言,更要学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结语

英语影视赏析课旨在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的语言和文化内涵进行探索,并将其融会到英语学习之中,使影视欣赏、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解读英语语言国家文化,使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能达到《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他们的更高要求。这对改善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单一、知识面狭窄的现状,拓宽其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英语影视作品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成为丰富的语言载体,特别是它对于生活化语言和英语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的传递,具有其它语言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将会对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文.拓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渠道[G].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汤晓军.英语电影欣赏对子英语视听教学的尝试.文教资料,2006.6.

[3]龙浅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外语电化教学,2003.6.

[4]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试行)[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