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活动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5:13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1

关键词:高职绘画透视课教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展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标准日益提高,促成了高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绘画透视课作为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透视教学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自然推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结合绘画透视教学已有的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绘画透视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学习绘画透视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好物体视觉形态变化与画面空间层次推移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培养训练,一是要把握基本形体变化的造型能力。二是要灵活运用透视规律创造性组织画面空间的构图能力。现阶段我国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技法理论》中的透视篇。透视篇主要讲述了透视的基本概念、视觉运动中的几种单视域空间、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阴影与反影透视,以及运动中的复合空间的散点透视。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首先,由于该内容属学生要掌握的最基础的透视知识和基本的原理,这对于更复杂的实际应用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再者,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进校之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美术基础,更不知道绘画透视,因此,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绘画透视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根据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为主修课,开设时限一般仅为一年(各院校的开课时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职绘画透视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1.加入“绘画透视入门”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绘画透视入门”主要研究和阐述绘画透视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职绘画透视课程而言,“绘画透视入门”内容的引入将对两个层面的学生起到积极作用:①对于那些没有绘画透视基础的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绘画透视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他们的绘画透视初级阶段的学习,这既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更有成效,更有乐趣。②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初步的绘画透视表现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绘画透视入门”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绘画透视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表现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绘画透视入门”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美术设计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另外,我们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绘画透视入门”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2.适当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绘画透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包含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绘画透视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强调理论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绘画透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如绘画透视与室内外设计、绘画透视与环境设计、绘画透视与工业产品设计、绘画透视与平面广告设计等。应该看到,这类设计实践的内容是绘画透视艺术的具体应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透视应用能力,尤其是实际设计能力,可以说是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3.增加有关“绘画透视艺术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绘画透视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而且是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养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审美水平和设计能力。有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媒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绘画透视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资料;绘画透视作品图形介绍与作品赏析资料;各种绘画透视版本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有组织的介绍和对绘画透视艺术作品有目的的赏析,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绘画透视课程学时以及自身知识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对绘画透视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并进一步丰富自己对该专业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加自己的艺术底蕴,提高整体艺术素养。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美术设计和美术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促进了学生对其它美术理论课程的学习。

4.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绘画透视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绘画透视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现行的绘画透视教学形式大多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观念,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上大课“满堂灌”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而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为了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绘画透视课程体系。

1.授课,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

探讨绘画透视课程的多种授课方式,并且使之有机并存,应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高职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学生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矛盾,适应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的需要,使绘画透视教师能从以往的授课方式产生的教学工作质量不佳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因此,我们进行多种授课方式的尝试显得格外重要。(1)合班课。沿袭绘画透视教学传统的授课形式,从师资利用的角度讲,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一般可以两个以上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合班课上,主要讲授“绘画透视入门”、“绘画透视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并适度地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合班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各种内容、各种形式、各种技巧和各种风格的绘画透视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分班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是交互性较强的教学授课方式,能高效率地实施绘画透视教学。在分班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内容,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分班课主要着眼于传授绘画透视图绘制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绘画透视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绘画透视基础偏低的教学对象,且学生数量适中。(3)个别课。这是绘画透视教学授课形式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绘画透视表现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开展极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个别课适合于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更侧重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水平的拔高,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标准。

2.展开第二课堂活动,钻研、探讨、提高。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绘画透视教学中的各章节内容定期地开设展开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不同范围、各种形式的观摩、讨论与经验交流,以此拓展知识的宽度,挖掘知识的深度。其学习范围及内容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在轻松、自觉、开放性学习气氛中进行。教师还应当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3.展览会,搭建交流平台。

这里所指的展览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美术展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美术设计展览作品,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绘画透视在美术设计艺术中的作用与表现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绘画透视应用作品展览,促使他们走出教室,走进绘画透视作品与美术设计作品展览厅,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美术展览,既为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4.展开技能大赛活动,亮出自己的风采。

在高职院校每年开展的各学科的技能大赛活动中,争取把绘画透视应用的成果也展示出来,如绘画,室内外设计、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诸多学生的作品,向观众亮相,以此为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并激励和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透视学习向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以期实现专业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高职绘画透视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牵涉面较宽。它涉及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相关教材的整理与编写,相关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各种活动的组织与进行等等。它还对绘画透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可以说,高职绘画透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综合素质的增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而且其效果是明显的。同时,高职绘画透视课程的教学改革将能进一步促进美术设计专业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合理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更加符合社会对高质量美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当然,也符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总体需要。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2

关键词:绘画基础课;艺术设计;教学;联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行业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珠联璧合,也让艺术设计工作更加高效,作品更现实化、视觉化与精细化,这使得绘画基础训练逐渐被人们遗忘。但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审美价值,而这种多元化、高水平、有内涵的审美价值恰恰需要绘画基本功所培养的美学修养与艺术表现力才能获得。

1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之间的联系

基础绘画课程是增强艺术设计人员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将其看作一门单纯的技术训练课程,这无疑是狭隘的。绘画基础课程不仅包括技术技巧,更包含对审美品位、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开发,它是一门全面训练“艺”与“技”的课程,同时它也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应当受到各大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视。[1]艺术美既是抽象的,同样也是具体的,美没有固定标准可言,但其具有特定的规律可循,绘画基础课就是由这些美学规律所构成的。在教授绘画基础课时,教师应将形式美与写生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例如,如何处理点、线、面的空间布局与关系、画面各个要素的比例配合、和谐、虚实、主次关系以及结构与构图的形式美等。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敏感度,了解在造型艺术设计中美学法则的体现方式,比如单一与重复、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以及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艺术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非把学生培养成“电脑快手”。科技只能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完全取代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主宰整个艺术市场。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有提及“物有常理、画无定法”,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艺术流派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因此,教师要在绘画基础课上充分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使其凭借自身独特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带着感情作画,让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基础上激发灵感,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家具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只有将构思用一定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付诸方案并实施。绘画基础课中的立体构成以及画法几何知识就成为连接技术与艺术的桥梁,是艺术设计的理性基础。[3]在室内设计时,必须展示出表现图,而这种具有二度空间画面的、立体感的绘图需要运用高度概括的绘画技巧与精准的透视制图才能完成。这种快速、思维活跃的绘图表现手法需要用大量的速写训练累积才能掌握,其中还包含对色彩构成以及敏锐的色彩感的训练,也是从不断的写生训练中才能得出。因此,我们说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2创新绘画基础课教学,增强创新能力与提升艺术修养

近年来,各大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张,但是却鲜有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淀作用,古人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就是如此。但是很多高校在教授绘画基础时,只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事物以及人像进行写生,课堂内容枯燥,纯粹是对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与鼓励学生感知、理解、联想以及思考不同自然物体,打破传统限制,重组、重现这些物体的质感、色彩以及形态,实现从具象转换为抽象,从空间转换为平面的教学效果,从中寻找设计的规律,抛弃传统守旧的模式与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应当创新绘画基础课教学,使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启蒙导师”的重要作用。

2.1造型设计训练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艺术设计教学对色彩的运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如何整体性运用色彩,借此增强学生的归纳与抽象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在造型设计训练中,还要注意对形式美的训练,要求在点、线、面的处理上达到和谐、均衡、对称以及对比的效果。因为在艺术设计的审美观念中,和谐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4]

2.2使空间与形体从自然转换为抽象

教师通过讲授空间色彩、绘画、透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觉认知能力以及构建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知与分析材料与工具在绘画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水平。

2.3使写生从空间转换为平面

造型设计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写实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突破诸多限制,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有机转换。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写生对比合适的物体,由黑白空间转换为彩色平面,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设计能力[5]。

2.4让绘画基础课程“活”起来,展开艺术实践交流

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效果也不同,如果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教学内容,这将会极大地束缚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因此,需要在课堂学习之余穿插一些艺术实践交流活动,用以开阔学生艺术设计的眼界,充实知识与艺术修养,也便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6]。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画展、博物馆以及展览,对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内涵进行解读,对优秀的设计想法与表现形式进行学习与借鉴,让学生得以多角度、近距离地与优秀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交流,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拓展与充实设计知识,重视绘画基础课程。

3结语

艺术设计同样也拥有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但从实质上来说更像是审美的竞争。在商品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它的商业价值与经济价值往往被审美价值所评判,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说“美是一把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原因。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绘画基础课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著的,它通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艺、审美品位以及创造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与艺术修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琪.浅析地方高校新办艺术设计类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100-101.

[2]…王晶,董芳.浅谈现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内容[J].大众文艺,2013(01):230.

[3]…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科技与企业,2013(17):226.

[4]…朱小英.装饰绘画基础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以茶包装中的装饰画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3):115-116.

[5]…应宜文.中美艺术设计专业绘画课程教学的历史传承与现状[J].美术观察,2013(03):117.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3

关键词:绘画设计使命关系

画家与设计师有时会引发一些争议。有的认为,绘画与设计同属美术,只要有绘画功夫,搞设计是不成问题的;而另一种观点是:仅仅靠绘画的功底去从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绘画与设计两者的使命,理清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等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绘画与设计的特点、使命、区分

绘画与设计虽然同属创造性活动,但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使命。

具体说来,绘画具有被观赏的特征,反映的是思想意识、精神生活、情感宣泄和美感体现等,因此,绘画是非物质、非功利、非实用主义的。创新是绘画的生命,并且通过个性化体现来实现,古今中外每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都创作过极为个性化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的典型风格和特征。画家们(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为了表现出作品的生命力,根据自己的愿望,在技能、材质与工具的应用上随心所欲,可以完全不考虑其作品被不被人理解、欣赏、接纳或认可。在这方面,凡·高是一位典型的大师,他创造了大量极作,但在当时未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而设计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设计的产生、发展是与商业行为结伴而来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设计体现的是多层次的理性思考,是在设计理念和功能体现的前题下,通过科学技术、材料、工艺、机械加工等工业化的生产综合水平,生产出各类产品,最终满足全社会消费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因此,设计是物质性、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是不能完全凭感觉去完成的,而更需要接受和服从广大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文化品位与生活习惯。例如,各类电器从设计到生产,再从市场到消费者的使用,整个过程体现了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设计、策划、市场、消费、生产、成本、企业文化、品牌、设计思潮、设计风格和流行趋势等问题,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把设计师的构想变成消费者能够接受和采纳的现实。

二、绘画与设计的异同

绘画与设计属于美术两大分支,它们之间有着相同之处,都是属于创造性活动,但也有本质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绘画与设计在工艺制作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区别。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整个绘画作品的产生和制作过程是属于纯手工艺的,观者看到画面上的点、线、面、体和真实的肌理或质感,都是画家手工制作的,因此,绘画中手工操作的技术含量占重要比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实际上是完成一种思维过程,即通过某种技法去实现某种意念,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思维的实现成为可能?在这里技术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油画是通过以油为结合剂的油性颜料,用特定的技法,将构想画在布面或其他材料上;国画是用毛笔蘸上墨等水溶性颜料,以特有的笔法,将构想画在宣纸、帛以及其他材料上。但对设计产品来说,在实现方式上是通过脑力劳动的创造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结合来完成的,如今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产生,给设计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设计作品的产生方式更加体现了机器的智能化、系列化,机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其次,绘画与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对于绘画而言,是非商品化的(商业绘画除外),画家们强调的是自身的感受、意念、风格和精神内涵,如现代绘画更是创新观念独特,其个性表露和情感发泄更加强烈,使人惊讶不已,画家不会考虑其绘画能否让观者接受,更不去考虑绘画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但设计是一项为他人服务的活动,具有物质性、功利性和实用性,并与商界有密切联系。如果说消费者和顾客是上帝的话,那么设计师就得屈服于他们的“上帝”,这是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者必须使他的产品具备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去满足消费者的种种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满意,最后通过市场竞争,使之实现畅销。因此,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三、绘画与设计的联系

虽然绘画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不能否认绘画与设计这两个同属于一根藤的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又如,具备必要的绘画知识及审美能力,对于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尤为重要。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应具备必要的绘画知识,才能表达各类形态的造型,并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表现能力、对形态的审美能力等。这就意味着素描教学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绘画是从基础素描开始的,随后再通过设计素描、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程的学习进行绘画的进一步训练。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从设计基础向设计专业过渡和衔接上起到关键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设计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实践中,更是离不开绘画,如果一个从事设计的人不懂得绘画,那是寸步难行。这是因为:第一,在设计前期,也就是在想象和构思阶段,绘画(绘制草图)可以帮助捕捉灵感;第二,成熟的设计意念需要通过绘画得到具体表达,传达给他人。

绘画与设计也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我国的绘画将继续在国际性的巨大风格差异中摸索和试验,探索新的道路,将绘画的时代性、民族性、当代性放在第一位,开创中国绘画的国际地位与影响,这对设计领域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在设计教育方面,我国将实行素质教育,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方式,涉及到社会、人文、科技,具有跨学科意义,使学生得到设计方向、设计商务、设计策划等多途径的教育,这对绘画观念的更新有着巨大影响。

结语

绘画与设计,就好比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正确理解绘画与设计的起源与奥秘、特点与使命、异同与对比、整合与发展等,才能对两者的关系有客观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时代所需要的设计人才,弘扬中国元素与民族精神,摘掉中国设计师只会拷贝的帽子,具有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艾伦·派普斯著.艺术与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年1月.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10月.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4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性素描;主要区别

素描在美术与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曾经长时间的以纯艺术表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随着素描教学观念的更新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设计艺术学科需要,设计素描才由此产生。设计素描突破了纯艺术表现的绘画性素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设计艺术学科重要的造型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其宗旨是服务于设计;而绘画性素描追求精神层面审美功能的欣赏价值,其宗旨是服务于纯艺术表现。不同的功能与目的,使得教学的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也随之不同。素描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对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以下方面存在着较大区别。

一、表现对象上的区别

绘画素描表现的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对象,通过视觉转移将三维空间的实体“逼真”转移到二维空间上,对象的表现必须以眼睛来观察,再通过大脑的判断、分析、结合来具体验证完成,一般在生活中大多都是人及石膏教具等现成、具体、固定实体。设计素描表现的对象很广,既有客观实际存在的、具像的物体,也有通过抽象的语言,借助人脑的思维、联想创造现实生活不存在的物体,也可移花栽木,把不同时间、地点的对象组织在一起。设计素描是围绕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所需的思维、观察与表现方法而展开的基础造型训练,可以培养人们的探索意识,挖掘他们的艺术创新的潜能,通过采用与常规相悖的手法,以各种材料混合或借用自然肌理的效果,引发他们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

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绘画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绘画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与理解结构。它要求画者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营造二维空间。绘画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而准确的点、线、面表达形体结构。通过夸张、变形、重组、嫁接、联想、逆向思维、反常规手段线条体现设计素描目的。为了适宜设计素描的目的,对写生对象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多光源的光照。“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及视觉感受才是目的。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快速传达信息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点、线、面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空间观念上的区别

因为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不同,二者在空间与立体的表现方面也有差别。一些画得比较深入的明暗绘画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然而,这是一种诉诸于感觉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它和设计素描的空间表达要求不能完全等同起来。设计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度空间(或称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关于三度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决于思维的推理。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设计师用设计素描以及其他手段表达对产品的最初设计意图,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实实在在的产品的样式和造型。也就是说,能力的培养是平面的表现终究要向立体的表现过渡,而这种能力与绘画素描的空间感表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四、造型功能上的区别

造型功能是指造型的作用或效能。通常我们会根据习惯性思维看待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即“它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是训练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反映在素描造型基础训练中,就是学生要培养和锻炼绘画创作上的写实能力。基本功练的越扎实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能力就越强。由此可见,一般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功能训练,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体现的是其造型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总而言之,其是以精神、情感的陶冶或精神产品的本质特性来发挥其造型功能。

相比较而言,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则显得较为复杂而且不同。现代设计是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相融合的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学科,体现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设计的产品要符合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达到人、机、环境系统和谐、赏心悦目的最优效果,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设计艺术家的使命。一件产品或一个展示环境方案的造型设计是作为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其造型设计必然受到设计诸多因素的制约。产品的物质性、适用性往往是第一位的,审美价值则是从属于第二位的。设计如何既能符合功能、工艺、材料等条件的要求,又能使产品造型新颖生动、赏心悦目,设计艺术家所具备的造型能力此时便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特色,总而言之,其是以设计适用、美观的纯实用产品的本质特征发挥其造型功能。

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无法直接起到“物化”(生产)产品的作用,并且一般也不侧重独立审美价值的体现,而是着重运用草图、效果图等造型与技术表达手段为媒介,传达设计师的理念与构想。一幅设计素描,人们从其造型表面中一般只能看到表现这件产品的形体构造、形式美感等,对它的造型功能往往忽略,一般只会当作产品的设计构想图或产品效果图来认识及观赏。一幅绘画性素描则不同,它即便是习作、草图,人们也能从其造型中透视出审美主题,是将其作为一件纯精神的艺术品去欣赏的。

五、造型思维上的区别

造型思维是指造型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无论是绘画性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造型思维过程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伸延,都遵循着感觉、分析、理解、综合与概括这个基本认识规律,但由于两者之间在造型功能上的区别,因此具体造型思维活动过程中其思维的形式与方式也有所区别。绘画性素描在造型过程中,通常从感性出发,采用形象思维(也称为艺术思维),是一种与直觉性、形象性紧密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而展开,其特点是具有全面依赖感性思维和始终贯穿强烈审美感情。总而言之,其造型思维是以感性为外观,融入理性的内容,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造型思维活动。

相比较而言,设计素描的造型思维活动方式则存在较大区别,其通常采用工艺思维也称设计思维,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为表现的形象思维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的思维活动方式。因此,在设计素描的造型活动中,特别强调其思维的严谨性、有序性与推理性。实践表明,这种符合设计原理又被实践所证实有效的工艺思维方式及造型思路,不仅能提高设计素描造型的表现力,而且还因这种思维与思路包容空间与时间、宏观与微观、传统与现代及流行等因素,因而又能扩展其造型的表现力。

六、造型方法上的区别

造型方法是指造型活动中包含感受、理解因素的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在二维平面上,借助一定的材料或手段,绘制出具有三维感的形象,其视感错觉显示出虚幻的真实形态。区别在于,绘画性素描的造型方法特别是其训练“主要就是在素描学习中锻炼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认识、理解的能力,只有这样辛苦锻炼出来的技术,才符合创作表现上的需要,才能够与创造结合……在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上,只有着重于分析、认识和理解,才不至于照样模写,才有可能真实生动地表现对象”及写实造型。而设计素描的造型方法及其训练则注意到了绘画素描写实方法的训练,“尽管它有能力使素描在某一领域达到一定的表现高度,然而,这种高度却挡住了人们对自然广泛探求的视线,使素描放弃了观察和表现的多层次、多方位发展的可能性,而以各自的模式把素描教育引入了比较狭窄的地带”。或者说“只有描绘能力没有造型能力。明显的例子是离开了模特儿就不能工作,不能创作”。因此,设计素描的造型方法“其重要的不是模仿,而是体验;强调的不是模式,而是思路;重视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其旨在通过素描造型,感受与理解客观自然,发现与认识构想设计,训练与开发创新意识等。所以,设计素描的造型方法与一般绘画性素描相比,它更为注重理性的作用,它“更多的是凭推导作图,而不是对实物的感觉比较”来造型。它或者利用矛盾“透视法”将两个甚至三个形象“推导”地构成;其或者采用“透明画法”来“推导”地表现物象形体的内外部构造,而且“宁愿呆板,不因求生动而交待不清,此种看似艺术性不‘高’的技法,在工艺美术造型基础训练中具有重要价值”。

七、造型特点上的区别

造型特点是指造型活动或作画过程中的独特方面及体现。由于两者在前面几个方面的区别,随之也带来了其造型特点方面的差别,并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性素描讲究画面构图的完整性与完美性,追求构图的寓意性;设计素描则主要强调构图形式的恰当性,而将构图中的精神含义或审美追求放在次要的从属地位来对待;

2、绘画性素描虽然也注意形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与理解,但一般只求对形体外部结构的造型表现;设计素描则一般强调要对形体内外部结构进行剖析与表现,也即“透明画法”;

3、绘画性素描也注重肌理、质感等造型表现,但它们是为衬托主题、渲染某种意境而服务;设计素描则将这些物质性、适应性、技术性等重要因素直接作为主题;

4、绘画性素描艺术越向前发展,物质因素会越下降,精神因素会越上升;设计素描越向前发展,则越是与其专业特性与特点紧密结合,而更为注重用“物质的因素”来提高与丰富其造型效果,拓展与创新其造型范围等。

综上所述,我们只是对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在造型上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尚且还有许多问题未能研究涉及。然而,通过这几个主要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二者无论是在表现对象、表现形式、空间观念上,还是在其造型的功能、思维、方法、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区别。

【参考文献】

[1]连晓红.试论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之辨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2]向敏.论设计素描与基础素描的差异性[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刘有全.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之异同[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5

一、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人成长成才;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贯穿课程始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遵循的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中间画绘制课程以动作设计与中间画创作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分为绘制简单中间画、绘制人物中间画、绘制动物中间画、绘制自然现象中间画4个学习单元,参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了不同的栏目,通过活动描述、活动情景、活动实施等栏目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学习过程即是评价过程”等核心教学理念,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行动中解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问题。

在讲授中间画绘制课程“绘制人物中间画”时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目标:掌握对位加中间画的应用。

能力目标:(1)能完成实际动画短片中应用对位法加中间画的工作任务。(2)能正确识别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对位法加中间画。(3)熟悉绘制中间画的工作流程。(4)线条符合准、挺、匀、活的职业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绘制中间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并按照职业标准绘画线条。(2)通过实际动画短片中的镜头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工作的能力。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教学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间画绘制课程在改革中,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

中间画绘制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造型基础和运动规律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镜头卡袋标注要求、原画标注知识、速度尺标记知识、口型动画绘制方法、动画线条的质量标准、中间画绘制的步骤和方法、动检仪的使用、动画检查的质量标准。培养对人物、动物以及自然现象进行中间画绘制的能力;培养中间画自检的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根据中间画绘制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特点,笔者探索了“任务导向―角色扮演―团队学习―多方评价”的教学模式。“任务导向”是以“绘制简单中间画、人物中间画、动物中间画、自然现象中间画”任务引导教学;“角色扮演”是指如同企业的组织形式一样,教学中有导演(行业专家)、监制(专业教师)、动画(中间画绘制)指导(学生)、动画绘制员(学生)四类人员,他们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动画指导”的工作职责是“决定动画人员之间的工作量,是最后监察动画人员的重要岗位”。“团队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划分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来实施教学。“多方评价”包括企业指导人员、教师、学生、同伴等多方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值比例为20%+20%+60%。

比如:“绘制人物中间画”学习单元时,在给出中间线概念前,先让学生做一个活动,互相讨论后上台绘制出平行直线、不平行直线、交叉直线或两根平行弧线、不平行弧线、交叉弧线这五种线。然后教师演示、讲解五种线条加中间线的方法,同时强调职业标准。

实行“任务导向―角色扮演―团队学习―多方评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

中间画绘制课程在改革中制定了详细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将课程目标落实到单元目标中,单元目标又有明确的“任务”,并以具体的“活动”为载体,在某一单元或任务结束后,还配有实训环节。在“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中对四个学习单元,详细制定了“单元评价明细”,包括教学内容简要、教学目标与考核目标、单元考核项目及权重和单元考核项目;单元考核项目中又包含考测题目与要求,考核手段、工具、环境介绍,评价标准与依据,评价主体及活动描述等。单元考核项目中有的不止一个,有多少个“项目”就制定多少次“单元考核项目”的具体考核评价内容。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做到:教学目标,逐步落实;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评价,过程相随。

中间画绘制课程教学评价以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原则。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单元成绩的评价(过程评价);第二种是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单元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60%;将四个单元总成绩按照权重比例划分求和,即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由教师评价35%+企业专家35%+学生自评10%+组长评价20%构成。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综合后,即为本课程的总成绩:

课程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单元总成绩之和)占70%+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35%+企业专家35%+学生自评10%+组长评价20%)占30%

有效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主要考虑五方面:(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2)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3)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4)重视学习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点;(5)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中间画绘制过程中的基础练习,很枯燥乏味,如果加入了真实的环境和案例,将有情节、有故事、有出处的教学资源作为载体来辅助教学,对于评价也引用企业真实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才更有说服力、更加到位。

四、课程改革实施成效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人人成长成才,这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因此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受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学主体――学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新人的转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改革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改革的是教师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收到实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除备好课外,笔者都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首先,让学生崇拜教师。比如,课堂上有些时候笔者故意不用图例,而是现场完成一幅简笔画,马上引来学生的称赞。在课余讲一些笔者个人的学习和专业创作经历。其次,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中间画课上本来应该进行动物中间画,但学生还想画人物,如果满足他们进度就会受影响。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多加了一次人物内容,把动物内容留到课下去画,能看出来当时学生的激动心情,这样有助于以后开展教学工作。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在教学中笔者把每个课例都设计成是动画短片《蚊帐》中的一部分,都有一定的情节,从故事本身提高兴趣。

(2)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学生对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得也最牢。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领悟能力。例如,有些人物表情可以让学生来示范,还可以模仿剧本做一个小短剧。

(3)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在教学中,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于人物转身动作学生掌握不到位,笔者就让学生模仿转身动作,同时用草图方式记录下运动轨迹,比对着自己的作品检查分析,最后改正错误。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浮于表面,扎扎实实地进行,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小组长不要硬性指派,而是组员轮流担任,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是小组长,都有机会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学习。其次,要改变小组内强者独占一方的局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智能互补,但由于知识、技能、性格、语言等各种差异,就出现了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独占了合作空间,其余学生成了旁听者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注意让组员轮流发言,例如笔者在1014班上课时,将全班分成了4组,每组7~8人,其中有一名学生组织能力强,一名学生手绘能力强,一名学生软件操作能力强,再加上其他学生的合作形成一个团队。这样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可以参照公司的模式,教师就是总经理,组长是项目经理,组里还有技术顾问等,一一传达指令,包括组内也有解决技术的学生。这样一是可以方便教师教学,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适应能力。当遇到讨论性题目时,组内成员都要发言,并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以上这些做法有利于克服小组学习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中间画绘制课改教材也别具特色,总体遵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按照“学习单元―任务―活动”来设计。如学习绘制人物中间画单元包括:“任务1绘制人物口型、眨眼与表情中间画”,有活动1、活动2;“任务2绘制人物半身动作中间画”,有活动1、活动2等。“中间画绘制”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获得了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校本课程开发创新奖,及2009~2011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课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专业核心课程讲义评审一等奖。

课程改革也促进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笔者指导的学生参加2010年海淀区第二届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间画大赛”,有多人获奖。笔者也多次荣获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教委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笔者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区级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五、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中,笔者受益匪浅,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得到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由一名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北京市和海淀区职业教育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笔者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学生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学校的发展也得益于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6

一、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绘画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绘画的热情,使绘画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绘画内容情景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常常把绘画要求渗透在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中。如我设置了“小鸟小鸟飞来了”的情景,在油画棒顶端贴幅小鸟图,启发幼儿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画直线、曲线以表示小鸟飞行的路线。有趣的教学情景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绘画活动中,乐此不疲。

2、绘画材料多样化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等。

二、探索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小班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的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有了幼儿感兴趣的教材,才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1)借助材料,加强幼儿的握笔姿势训练。

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要经常让幼儿进行撕纸、剪纸的练习,这对增强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手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绘画活动应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才会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运用故事、儿歌游戏化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要经常将语言渗透在绘画活动中,把绘画主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或一首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陶冶情操。如画点苹果时,让幼儿学习点画方法,可以编成一首儿歌:

“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苹果树上变变”。

概括地描述点画苹果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点画时应注意什么。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进行绘画活动,开心极了,也兴奋极了。

(4)运用游戏化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三、创设宽松的活动佳境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

2、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操作。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3、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许多尚未完成的目标可以再区域活动中得到拓展,同时区域又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环节。有一些能力强或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在创美区域活动中我们就实施了分层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创作的成功。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绘画活动呢?经过教研组老师们的商量后,觉得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7

关键词:设计设计艺术设计素描

中国对于英文Design(设计)的理解和译名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做过3次改动:“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3个词的演变,意味着认识角度的转换,但基本内涵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商品社会里,一件产品从制造到推向市场至少需3个设计环节,“技术性设计”——“艺术性设计”——“营销性设计”。也就是说无论是手工业、机器生产还是现代高新技术造物,总有由创意阶段到制作阶段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图案”侧重前阶段;“工艺美术”则重在后阶段;而“设计艺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现,一方面重在前阶段的设计,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后阶段的制作,包括内外部构造、工艺及市场营销等等。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随着设计艺术的深入研究和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设计艺术已经在我国艺术研究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与绘画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相并列的一个艺术门类。随着时代对于设计的3次命名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设计的造型基础也在随着发生改变,所以设计的造型基础是紧跟着设计的需要走的。

一、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

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如果说绘画素描是为“纯艺术”服务的,那么,设计素描就是为“实用美术”服务的。

绘画素描,它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是从静物入手,到石膏头像、胸像、全身像,然后是真人头像、胸像、全身像,最后是人体课的教学。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长期习作相互配合。训练是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这一套有效的、完备的基本功训练,能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必需的、坚实的基础。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把它作为工艺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

设计素描则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对象重点是静物(几何形体、瓶、罐、工业产品等),石膏和真人只是作为造型的辅助教学,更不用进行人体课训练了。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为主。训练是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它秉承了传统绘画素描的艺术精华,目的是一切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

二、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

首度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绘画素描中划分出来是1919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里程碑式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包豪斯在培训第一批现代设计人才时,没有使用传统的绘画素描来作为他们的形象设计基础。当时的教师伊顿、克利、康定斯基,均属现代派画家与造型理论家,强调严格的基础训练与理论灌输。对自然与生活的敏感。他们的基础课程分别是:“自然的分析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等等。

西方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绘画素描也有很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建立了独立的设计学院及设计专业,他们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无一例外都放弃了传统的绘画素描而采用包豪斯的设计基础造型训练方式,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并在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及设计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艺术院校设立设计专业时间并不长,基础教学大都沿用原来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担任设计素描基础的老师几乎都是受教于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使素描教学这条与母体紧密相连的脐带从来都不曾被真正割断,这是目前国内设计学科基础造型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设计基础教学为何要采用设计素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工业化成为生活的主流,西学东渐的速率加快,无论设计观念、方法和理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目的也应随之而变化。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如果继续沿用它来进行教学,将会发现在素描和设计之间存在难以衔接的断裂带,首先,绘画素描无法完全体现设计所需的基础训练,而设计基础的结构设计素描训练能一方面表达造物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关系等,更重要的是还能透彻地表达造物内部的构造及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训练正是设计所需的造型基础。其次,绘画素描也无法表现设计所需的创造新的形态和创造性思维,而设计基础的装饰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向设计素描训练却可根据一定形式美感法则来表现对象,更能创造并无“对象”可供再现的不存在的“新”的形态或抽象形态,同时也能训练培养一种创新思维。再次,从教学内容来看,绘画素描训练是从静物到人体,而设计素描是从设计所需的造型基础来制定教学内容,重点放在静物(几何形体、瓶、罐、工业产品等)上,对于对设计无多大实用的真人全身或人体课程就没训练的必要了。最后,传统的绘画素描体系是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但对材质媒介的使用是有限的。在设计基础的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训练中,发挥众多材质媒介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审美价值,有创造性地发现、选择、运用不同的材质媒介去设计、构架不同题材内容的画面,这又是设计所需的创作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结语

尽人皆知,建平房与建100层楼的基础绝对不同,地下基础跟着地上建筑需要走,谁也不会为建平房而去修建100层楼的地基。没有谁为了设计广告、包装、室内设计而花费时间去训练国画、油画,或者去画几年人物素描和人体素描。艺术设计的基础训练离不开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以纯艺术的绘画性素描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不科学的。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基础训练却是需要讨论研究的,设计基础素描的教学必须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并与其他专业训练想结合,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设计的造型基础要跟着设计的需要走,设计变了,设计的造型基础也要随之而变,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也得随之而改变。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8

关键词:设计设计艺术设计素描

中国对于英文design(设计)的理解和译名在20世纪整整100年间做过3次改动:“图案”——“工艺美术”——“设计艺术”。3个词的演变,意味着认识角度的转换,但基本内涵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在商品社会里,一件产品从制造到推向市场至少需3个设计环节,“技术性设计”——“艺术性设计”——“营销性设计”。也就是说无论是手工业、机器生产还是现代高新技术造物,总有由创意阶段到制作阶段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图案”侧重前阶段;“工艺美术”则重在后阶段;而“设计艺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现,一方面重在前阶段的设计,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后阶段的制作,包括内外部构造、工艺及市场营销等等。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随着设计艺术的深入研究和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设计艺术已经在我国艺术研究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与绘画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相并列的一个艺术门类。随着时代对于设计的3次命名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设计的造型基础也在随着发生改变,所以设计的造型基础是紧跟着设计的需要走的。

一、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

造型艺术通常被划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两大体系。www.lw881.com如果说绘画素描是为“纯艺术”服务的,那么,设计素描就是为“实用美术”服务的。

绘画素描,它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是从静物入手,到石膏头像、胸像、全身像,然后是真人头像、胸像、全身像,最后是人体课的教学。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长期习作相互配合。训练是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这一套有效的、完备的基本功训练,能为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必需的、坚实的基础。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把它作为工艺美术的基础造型训练。

设计素描则是设计艺术的基础课,具体表现对象重点是静物(几何形体、瓶、罐、工业产品等),石膏和真人只是作为造型的辅助教学,更不用进行人体课训练了。作业通常采取短期、中期为主。训练是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它秉承了传统绘画素描的艺术精华,目的是一切为了设计的造型训练。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各类设计专业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

二、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基础教学的影响

首度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绘画素描中划分出来是1919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所里程碑式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包豪斯在培训第一批现代设计人才时,没有使用传统的绘画素描来作为他们的形象设计基础。当时的教师伊顿、克利、康定斯基,均属现代派画家与造型理论家,强调严格的基础训练与理论灌输。对自然与生活的敏感。他们的基础课程分别是:“自然的分析研究”“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分析性绘画”等等。

西方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绘画素描也有很多优秀的、伟大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建立了独立的设计学院及设计专业,他们受到包豪斯的影响,无一例外都放弃了传统的绘画素描而采用包豪斯的设计基础造型训练方式,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并在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及设计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艺术的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艺术院校设立设计专业时间并不长,基础教学大都沿用原来绘画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担任设计素描基础的老师几乎都是受教于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使素描教学这条与母体紧密相连的脐带从来都不曾被真正割断,这是目前国内设计学科基础造型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设计基础教学为何要采用设计素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工业化成为生活的主流,西学东渐的速率加快,无论设计观念、方法和理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目的也应随之而变化。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如果继续沿用它来进行教学,将会发现在素描和设计之间存在难以衔接的断裂带,首先,绘画素描无法完全体现设计所需的基础训练,而设计基础的结构设计素描训练能一方面表达造物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关系等,更重要的是还能透彻地表达造物内部的构造及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关系,这些训练正是设计所需的造型基础。其次,绘画素描也无法表现设计所需的创造新的形态和创造性思维,而设计基础的装饰设计素描、表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意向设计素描训练却可根据一定形式美感法则来表现对象,更能创造并无“对象”可供再现的不存在的“新”的形态或抽象形态,同时也能训练培养一种创新思维。再次,从教学内容来看,绘画素描训练是从静物到人体,而设计素描是从设计所需的造型基础来制定教学内容,重点放在静物(几何形体、瓶、罐、工业产品等)上,对于对设计无多大实用的真人全身或人体课程就没训练的必要了。最后,传统的绘画素描体系是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但对材质媒介的使用是有限的。在设计基础的材质媒介综合性设计素描训练中,发挥众多材质媒介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审美价值,有创造性地发现、选择、运用不同的材质媒介去设计、构架不同题材内容的画面,这又是设计所需的创作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结语

尽人皆知,建平房与建100层楼的基础绝对不同,地下基础跟着地上建筑需要走,谁也不会为建平房而去修建100层楼的地基。没有谁为了设计广告、包装、室内设计而花费时间去训练国画、油画,或者去画几年人物素描和人体素描。艺术设计的基础训练离不开扎实的素描功底,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以纯艺术的绘画性素描观念指导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不科学的。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基础训练却是需要讨论研究的,设计基础素描的教学必须考虑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并与其他专业训练想结合,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设计的造型基础要跟着设计的需要走,设计变了,设计的造型基础也要随之而变,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也得随之而改变。

参考文献: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9

[关键词]环艺专业特点素描造型手段质感描绘空间联想

素描作为造型手段,对于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素描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怎么教更有实际效果,这在各专业领域又是存在很大分歧的。

绘画领域的素描更多的是解决绘画的一些基础问题,诸如造型能力、明暗塑造能力等等,注重的是绘画性,是感性思维,作品更多的是反映作者的直观感受。而设计讲求的是理性规划,传统绘画的直观感性思维和注重对象的传移摹写能力或多或少会阻碍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在我国过去的设计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础素描课教学主要都是沿用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学生锻炼到了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却忽视了创意能力的培养。

所以现在的设计院校素描基础课普遍都开始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启发引导,重表现形式和构成效果而轻形体塑造、明暗光影,主要是发散思维式的教学。但是设计也是多元的,各专业特点不同,对素描基础的要求会不会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呢。装潢专业对创意的需求高,而环艺对空间表达能力有更高要求,服装更注重人体造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讲求实用性,这就有别于本科院校,要求我们要把教学思路放在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上。

有鉴于此,我们针对环艺专业特点进行了一些素描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尝试,希望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环艺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掌握对特定空间的规划设计并把设想直观的反映在效果图中。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向:一是学生的空间设计的创意能力,二是把这个创意表达出来的动手绘制能力。想清楚了这些,我们的素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了。

我们把整个素描课程分成二段来开设:素描一,用传统写生教学的方式,注重造型摹写能力。素描二,主要是对本专业的家居物品进行描绘和创意,注重表现能力和创意能力。

在素描一的教学中,把学生考前所学绘画基础充分调动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造型,结构,明暗体积的系统训练,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了解物体的结构规律,理解明暗关系和体积空间的表现。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造型基础训练。教师先摆出一组大小、高低、形体有变化对比的一些静物。先不必太繁杂,让学生先找出考前的绘画基础并熟练手法,等第二张作业开始提高要求,安排静物造型可以稍为复杂些,数量也适当增加,要求学生深入观察,认真塑造对象的造型特征。

第二阶段:在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之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物体结构的深入剖析。仍然是把静物作为描绘对象。先安排一些结构较简单的物体,教师先讲解或示范画出其结构特点,再让学生动手去体会这种结构的画法,并学会观察分析物体的结构规律。在第二张提高作业里,可摆放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如玩具汽车、台灯等,提高训练难度,锻炼造型表现和结构理解。

第三阶段:有了造型能力,并理解了对象的结构特征,我们开始进行物体的明暗关系研究和体积的塑造了。先是简单物品组合,教师给出范画要求,让学生明白要达到的目标,由易到难,后期给出较大型的组合静物。要求学生深入刻画,能把之前的教学要求:造型、结构关系和明暗光影关系完整的体现出来。这样,素描一的教学目标就算完成了。

到了大一的第二学期,学生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之后,对学习和周边事物的观察都会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也进行了一些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如构成学等,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设计理性思维,这时候的素描二课程就要把学生的绘画所学转化或体现到设计概念上来。所以我们的课程开设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在注重创意能力的启发的同时,手绘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是贯穿始末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结合实际的来训练素描技能。素描(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绘画基础直观的用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去,如手绘效果图和空间专题设计。所以,我们不再像素描(一)那样摆出物体让学生摹写,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找出一些与环艺设计有关系的家居生活物品来进行描绘和创意想象,这样既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更清楚所学的目的性。素描(二)课程内容同样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感描绘。把本段课题内容和素描(一)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质感描绘,重点要求学生所画出的作品一定要能体现特定对象的质感特征,也就是说描绘如木质、金属、皮革等等就一定要让观者能清楚的看出是这种材质。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因为质感描绘需要花较多时间在画面的深入刻画上。适当时候教师要动手辅导或示范讲解画法。作业尺幅不必要求过大,八开以内为宜,主要是让学生多动手,多表现几种不同的质感材料。

第二阶段:元素构成。与前继所学构成学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进一步把绘画思维转换到设计概念中去。在元素构成里面,我们给定学生用桌椅为元素进行构成练习。画面形式可以是以单一的桌或单一的椅为元素来构成,也可以是桌椅两种元素的组合出现。要求画面要有一定的形式美和秩序美,即是疏密、高低、方圆、曲直、黑白等一些规律美感,把绘画与设计理念结合起来。画面的技法形式是素描形式,要注意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光影,而画面的组织形式却是构成当中的点、线、面关系。作业量为三到五幅,让学生先进行草图练习,教师引导并给予适当示范,演示构成法则,让学生明白要求,从而能更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阶段:空间联想。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启发思维的多元化。空间联想可能是素描(二)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思路特别是基础绘画方法都是对照对象摹写的,突然进行一些空间的想象是有难度的,更别说把构思想法表达出来了。所以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给出一些优秀作业和名家创意作品,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进入创意构思状态。同时也要给出一些限制:如我们是环艺专业,那我们的画面要具有纵深空间效果的,而且最好是家居生活空间的。可以是联想出来但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画面效果也要是素描形式,也就是具有明暗、空间和形体塑造等。这样,学生在天马行空之余又有所选择,所想所述尽量能靠近其专业特征。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的环艺素描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教学实践,拿出来希望大家商榷,给予指导,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教学,同时也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带来一些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冯峰.设计素描.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12.

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篇10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141-03

aStudyofCourseDesignReformofDrawingSpecialtyin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

GaoDa-gang,HUSong-jun,CHenZi-jun(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arteducationin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beingaspecialteachingfield,inmodernadvancededucationcoursereform,coursedesignreformisalwaysakeypointanddifficultyofthereform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moreover,thecoursesofdrawingspecialtyaredifferentfromotherdisciplines.Universityarteducationinthenewageisnolongerapureskilltraining,butmoreofcultivatingtheartandhumanisticattainmentsofstudents,whichisdifferentfromarteducationfor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SincemostoftheprofessionaldrawingcoursesinChinese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arerelatedtowesternpracticaltechniquecourses,thisthesiscomparesChinesecoursedesignofdrawingspecialtywiththatofwesterndrawingspecialty,reviewsandreferstoexcellentandtypicalexperienceofarteducationcoursedesignandreflectsonthedeficienciesofthecoursedesignofcurrentdrawingspecialtyin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withaviewtoachievetheeffectivedevelopmentofcoursedesignreformanddrawingspecialtyinthelongterm.

Keywords: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drawingspecialty;coursedesign;reform

internet:.cn

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高等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普及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绘画专业课程的价值体现为所有的学生学会创造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是挖掘美术人才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能力与素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个人。本文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高等美术教育绘画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对比中西方美术绘画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异同并分析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特点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绘画专业的理论研究不再追求宏大的、统一的教育理论与体系,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具体的社会艺术门类中对不同的就业需求提出具体的艺术教育理念与构想。我国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对基础课的教学非常重视,大部分课程时间安排都是以基础课为主;

⑵对技能技巧训练非常重视,相比较而言,轻视观念上的教育;

⑶更加注重对艺术的人文情感表现力,体现情感更为积极的一面;

⑷建立在西方古典素描基础上,以西方绘画先入为主的基本功训练模式。

以上四个特点也说明了中国综合性大学有些依赖西方实用技术课程,传统文化背景的消隐和我国对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泛化,在教学上西方绘画方式与观念在学生心中扎根,学生定向思维里面无非就是素描、色彩,色彩在刚入学的那会儿学生接触最多的即是水粉和水彩,上了大学之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油画材料和丙烯材料。综合型大学也开设了诸如国画、陶艺、漆艺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一味的追求临摹,这个不光在中国画课程里面出现,其他绘画课程里面也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待作品缺乏艺术的眼光,照搬原作品的样式,没有灵活运用到技法,孔子《论语・述而》写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临摹前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可以去学习他的技巧和领悟其精神气质,但如果只是照搬原作品而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新出来的事物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型大学开办绘画专业也是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现在需要从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出发,来找准未来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的定位和目标。

二、中西方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比较研究

哈佛大学将艺术学习当做是一种认知行为来研究,并因此创立了“零点项目”,该项目来源于美国著名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他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一样的,都是在人的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与增长知识的手段。他发现人们忽视了艺术符号的认识功能,疏忽了美术教育,所以才打算从零开始,也就是之前说的“零点项目”。绘画课程里面设置的写生内容,也是充分说明了感受生活是艺术过程的主要成分,这就要求作者不仅有感受的能力,还有改变感受的能力,可以使用与儿童同样的发展系统,但是不是使用同样的方法,要有运用符号的能力,把已知对象与图画、标记或其他意指它的因素联系起来。反对将审美经验的认识等同于概念的、推论的和语言性的东西。

我国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建立在西方古典素描基础上,却并不是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上,也造成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并不是说学生的造型能力不行,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理解中国画的精神,作画光达到表面上的形似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是要传神。中国美术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是欠缺不足,中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用艺术技巧来进行艺术创作,没有几个学校开设过诸如美学、艺术批评等相关课程,也是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这个科目始终不等同于语数外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下的状况把美术教育视为应试教育来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中国艺术教育正在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目标的道路上发展,课程安排也是丰富多样具有本民族特色,也开展了相应的选修课程,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文化底蕴,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让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不再是单纯的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做人,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西方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中的艺术为主要学习对象,融合各种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并且把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融汇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与不同文化人群相互交流沟通,起初的西方艺术教育是以学校开设的画室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但随着之后艺术教育新观念的灌输,美学与艺术批评等课程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当中,丰富了学生创作实践的真正价值,也不再是局限于视觉艺术,与艺术相关的门类也被概括进来,舞蹈、音乐等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层次和品味,将学生的兴趣从艺术的情感高度转化到艺术的认知高度,同时也很注重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学科为基础要求学生均衡全面的培养自身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要做加减法的实验,从而获得视觉和实践经验,在西方艺术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结构式、说教式经验带回艺术教育课程中来,既重视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也重视艺术的外在功能。

三、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具体措施

(一)对现有的综合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

综合大学院校里面有很多各种不同专业,其中艺术学院是较为独特的,绘画专业则是艺术学院里面的重要专业。作为综合大学里面的绘画专业与那些艺术院校里面的绘画专业应该有所区别,要发挥各院校的优势,艺术院校的绘画应是更为艺术化,师资资源及院校历史等不同,而综合院校里面则在体现绘画造诣的同时,理应全面发展,在人文和艺术间做好权衡关系,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与更多的专业结合,绘画也不要仅仅只限于全是绘画学科,不然是没有办法与专业院校抗衡的。

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普遍的现象,在教学大纲里面各种学科和课程的不合理,导致众多学生毕业后受生活所迫难以找到工作而被迫转行,尤其是综合大学学生,甚至连专科学校都不如,所以针对综合大学里的绘画专业需要改革,统筹发展,区分于专业院校,充分利用本校综合优势,合理改进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及师资资源的分配,在继承传统文化专业同时,创新和开拓新的专业和结合其他专业来有效地迎合现代化社会,同时借鉴和引进更优质的教学体系和高级师资人才,完善整个艺术体系,让各个专业相互交集,尤其是设计专业,更能有效地与生活完美结合。

(二)推动与完善绘画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科学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方式也必然要受到经济的影响。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经济条件,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一定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产业结构做出优化调整,这些变化导致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甚至是课程内容的安排都要做出调整,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其他发达地区艺术综合院校的宣传和整合力量改变当地发展状况,通过艺术创作宣传当地,成为旅游度假区的可能,从而带动经济。服务地方经济范围并不只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本课题组去考察的几个地方有北京,贵州独山,广东河源。以及后面可能要考察的上海和广州附近地方。涉及的地区包括了一、二、三、四线城市。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条件丰富,能够更好地提出服务地方经济的教学模式。

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绘画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创新,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性。以实地田野调查为主训练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注意提升绘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大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创作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实用性的发展,以增加绘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以“教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

进行绘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顺利开展,需要综合院校和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友好合作,创作写生基地的建立则是主要合作手段,写生基地的创建无疑会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能在进入社会前进行热身活动的同时对于当地也起到不错的经济推动,艺术的宣传推动作用是无限的,有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写生基地的建立而逐渐演变成艺术家的创作之都。绘画专业通过每年将准毕业生带到地方进行实习,去学习当地布依族、水族的传统工艺,服饰文化等,学生通过画笔宣传自然之美,用镜头传达风俗之美。

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例如民族刺绣、织布、蜡染等等,培养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出贡献。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必须要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就能使该地区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应该积极结合民族特色,展现艺术的魅力。

少数民族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虽然艺术教育相对滞后,但是其本身的先天自然和风俗优势是巨大的艺术宝库,综合院校可以建立创作写生基地,写生基地的建立一是可以带动一批学生老师前往进行艺术创作,在当地消费;二是通过艺术创作的对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自然风俗,从而形成旅游业的发展可能。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就要考虑必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素质绘画人才为宗旨,让毕业生具备创造原创性绘画作品和绘制商业性绘画作品的能力,从根本上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增加对艺术市场的分析课程,如商业绘画技法研究、艺术市场画廊经营与运作、装饰画创作等,让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作品的能力。通过课程的改革和置换,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有一个互补联系,艺术家和大学生通过在自然环境保存良好的地区获得创作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在发达地区进行画展和相应的学术活动以及与艺术市场合作,这样就同时服务了经济落后和经济发达两种不同地区。

小结

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探索活动,迎合了教育的实际和学科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绘画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不再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而是需要塑造学生让其从课程规范中融入到各个社会艺术门类的就业群体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他们能够掌握和理解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未来自我建设的目标,在改革的过程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发现了问题就得及时解决问题,也要处理当下的大学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绘画专业学科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注重结合绘画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富有综合性大学教育特色的教育研究法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4.

[2]黄华明.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3]魏传义主编.艺术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