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减排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6:32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1

关键词:电力统计;节能减排;关系

0引言

统计分析就是应用事实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应用数字进行事实证明的表达手段。我国每年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同时,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为严峻,在这一特殊的时期必须要坚决的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与关系

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分析中,电力统计分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电力统计分析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于国民经济的规划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部门落实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电力统计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规划和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照,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生产决策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对电力统计的基本要求与二者的关系

电力统计分析工作的本质就是对电力保持协调统一的管理理念。目前,我国电力市场正在不断的进行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府也在努力的对电力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加强对于管控力度,希望电力体制能够满足时展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全方位的、准确的掌握电力行业相关信息,以及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电力行业是电力统计分析要求的主体,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供完整的并且准确的电力统计数据。电力企业具有的众多工作人员,对于自身承担的工作的必须要认真负责,要明确这不仅是工作任务,同时,也是工作人员需要承担起的责任。电力统计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电力企业的积极配合,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前进。电力统计经过工作人员应用特殊的手段处理后,会以数据的形态对各个行业以及众多的工作人员进行展现,为他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电力统计是信息统计中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对于社会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在对电力统计工作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统计,要严格的保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这也是电力统计工作最为基本的要求。

(二)电力统计中遇到的问题

在电力统计工作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对于统计行业而言,统计工作常常不能够得到一定的重视,在很多人眼中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信息汇总工作,企业的领导人员对此也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最终导致企业的统计工作最初的记录内容存在着较多的缺失,统计指标缺乏标准性。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升,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统计工作人员很少对统计理论还有相关的技术进行学习,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使得统计工作不能具有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从而也导致统计的数据总是存在较多的错误,很多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统计工作具有的意义不能良好的呈现出现,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没有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1]。

2电力节能减排的方法与有效措施

我国正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节能减排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电力能源的节约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内容。对于电力能源的节约与控制我国环境污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电力能源是我国应用程度最为广泛的能源,在对电力能源的研究,还有电力能源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社会发展的脚步没有一刻是停歇的,同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能源资源越来越为紧缺的今天,电力能源的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这一措施能够缩减我国对于各项能源和资源的应用以及浪费程度,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力。电力能源的消耗程度与环境污染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坚决的做好电力能源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明确这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二)开发新能源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

加强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我国目前正在加强对于太阳能和风能的研究力度,对于潮汐能等能源的研究与应用也在进一步的加强。希望能够通过对新能源的应用,缓解我国电量负荷过高的严峻局面。通过新能源的应用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轻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力度,使得我国节能减排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要进一步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通过这一措施使得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和目的。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入调查了解,我国因为地质条件以及其它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的偏远地区对于法律政策措施还不能进行有效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能源的消耗与我国的规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还需要加强选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使得我国的偏远地区的人民群众也能够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减轻节能减排技术上存在的压力,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的体系的不断发展。

3电力节能的技术体系

在电力节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向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求力量,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电力节能取得可观的成绩,要积极的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的应用力度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节能发电体制进行健全和完善,构建低耗能的发电系统,从源头上做好对于能源的节约。要科学的制定节能发电计划,并且对计划进行确切的落实。对于我国电力市场的运行管理来说,节能减排的制度体系建设的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每一个地区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创建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规范制度,要科学的创建统一化、标准化的制度机制。要求市场必须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还有众多的实际措施,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充分的展现出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已经明确节能减排对于电力企业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明确节能减排工作还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国的电力企业需要对发电模式进行转变,对电源结构进行改进,呈现以较低能源消耗获得较高效率的发展状态。进一步的达到节能减排的成效和目标,使得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可以走的更加的长远[2]。

4结语

电力能源应用中融合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对于能源和资源的应用效率,同时还能有效的缩减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电力统计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节能减排的工作成效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统计分析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良,能够增强我国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够达到我国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初目标。

参考文献: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2

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对策

 

0、引言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是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前提条件,另外,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安排和企业节能减排也有密切的关系。积极完善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不但为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制度保障,而且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地发展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总量市场交易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三部分内容组成了我国企业目前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在能源市场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能源价格偏低,对企业节能不能产生很好的足够的激励。从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的能源价格仍然偏低,其中天然气和煤炭出矿(出厂)价偏低,对企业节能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免费论文。

其次,能源的比价不合理,对能源结构优化不利。按国际通用的热值计算,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价格比,大致为1.5∶1∶1.35,而我国这些能源的实际比价关系大致为4∶1∶3。再根据煤与电、油价格的变动相比,煤价的调整幅度偏低,比如1992年煤、电、油价格为100,2003年煤、电、油的价格指数分别为266.47∶303.41∶556.39。总而言之,和其他能源价格相比较,煤价偏低。

最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控机制改革比较落后,不能很好的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由于各种能源价格所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不一样,使得价格调控机制存在不同的差别。

2、企业节能减排市场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从排污权市场交易制度来看,我国的排污权交易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我国目前排污权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也就是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承认和确认排污权。免费论文。第二,排污权交易缺乏可操作性强且完整的法律。我们必须尽快制定与排污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只要有了法律保障,排污权交易市场才能有效运行。

从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来看,虽然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与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框架,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缺乏明确的定位以及促进和保障技术要素市场发展的专门性政策法规文件,导致了全国各地的节能减排相关技术与服务市场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监管不统一和交易行为不规范等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节能减排相关技术与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监管方式和水平亟待改进和提升

目前,我国政府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和水平有待改进和提升。政府在排污权的交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对区域环境容量做出科学确定,对环境容量价值的准确评价;对交易信息的收集,对排污源的污染监测;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修改和完善等都需要政府来完成。所以,我国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决定着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推行的情况。然而,由于我国的污染监测的手段很落后,严重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致使我国目前环境管理机构等力量无法有效地对排污交易市场进行管理。

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和水平也不够完善。一方面,在行政体制建设方面,我国当前的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缺陷。免费论文。另一方面,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建设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发挥其辅助政府参与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二、完善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对策

1、完善市场制度体系,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市场制度保障

完善市场制度体系,为我国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市场制度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完善相关的市场制度,推动节能减排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在能源市场方面要逐步增强能源市场结构的可竞争性。要想真正在各种能源行业实现有效竞争,就必须得削弱现有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并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做进一步的重组。在排污权市场交易方面要实现排污权所有权的多元化。我国排污权市场的完善,最终需要将部分的排污权所有权私有化,形成多元化的排污权所有权结构。在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方面,就是要确立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2)完善相关市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就是要逐步取消企业节能减排市场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独立性作用。

2、完善法律法规,为企业节能减排市场有效运行奠定法律基础

完善法律法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节能减排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与企业节能减排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在企业节能减排市场中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作用。提高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的重视,为企业节能减排市场的运作和司法运作提供依据,为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企业节能减排市场提供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使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市场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3、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所需的宏观条件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就是在能源市场方面对能源市场制度的创新做出整体规划。首先做好改革整体规划的周密设计,其次改革领导责任的落实。必须遵循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尊重能源行业的经济技术特性,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小结

完善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不仅是建立我国企业节能减排长效运行机制的制度前提,也是实现我国“十一五”期间既定节能减排目标和“十二五”期间预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和必要保障。它不但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而且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与措施。目前,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中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及时解决和完善,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从而积极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佟家栋、涂红.加入wto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制度安排[J].世界经济,2005,(7)

[2]周军王浩然.论市场制度类型与经济增长绩效的关系[J].理论视野,2005(2)

[3]刘树杰,陈扬.我国基础能源的价格改革[J].价格研究,2005(12)

[4]张丽军李树伟.水市场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2007(2)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3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4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发展和进步,但也将人类引入了资源能源逐渐枯竭与环境日益破坏的困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时刻,重工业、化工业等高能耗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阶段,,各地为了Gpt的增长盲目上项目的乱象,导致一系列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对我国越来越恶化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消耗。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分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保障措施,规划实施6部分。该《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解决我国人口需求、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该《规划》的制定为缓解我国环境压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法规落实的情况怎么样、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实现减排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双赢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为改善环境做出一定的理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研究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对相关资料关文献进行收集、比较、分析、综合并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与资料,完善研究方法和策略。

2.2专家访谈法

对周围有关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最新进展情况,走访环保部门对节能减排和维护环境的监督和引导现状进行了解,根据走访加深对研究内容的深刻认识。

2.3实地访谈法

走访周围工业单位,收集有关企业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动,对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走访普通市民,征求他们对环境和减排的看法意见。

3结果与分析

3.1国内研究现状

节能减排贯穿于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目前中国正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工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如何在保持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是目前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主要课题之一,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体系指标的界定上,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体系研究上,如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9.2)提出构建中国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建立中国特色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具体来说主要从工业、能源消耗、效率、能源结构、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工农业用水、环境质量出发进行评价;王传瑜(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水运工程》2010.11)采用综合评价法从节能管理机制建设、节能技术应用评价、节能减排运营考核三个角度出发,构建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解决对当前港口企业各部门环节评价体系各异,没有统一的行业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促进环境发展的局面;樊耀东(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电信科学》2008.5)通过研究发现电信运营业能源消耗情况,认为电信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以生产用电和汽油为主,污染物以Co2、空调氟利昂、基站蓄电池和电子废物为主,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国内有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文献较多,但也主要局限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只有了同一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李静等(整合上海中心城区闲置划拨工业用地推动生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东区升级改造规划为例《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10)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出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化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数,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综合以上研究现状,本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工业减排和环境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一定区域内工业节能减排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是对以往总体研究的细化,又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试图在理论上对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进一步阐述。

3.2有关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调查

3.1.1厂表3-2结果显示,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能认真落实,从调查层面上来看效果比较好,在没有落实的原应调查上发现主要是生产技术落后高能耗企业,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小规模企业上。但是从环境继续恶化和调查结果上来看,有些情况并不相符,实际走访发现有些企业虽然在国家要求下进行了一定的技术改造,但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一致使用技改项目。如有些企业具有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很少运行,常常直接就把污水排出生产企业。

4结论和建议

4.1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虽然进行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特点等差异较大,但追求经济发展的压力、竞争的环境却大同小异,但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4.2节能减排与促进发展并不完全矛盾,节能减排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生态环境的发展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找到二者的合理平衡点,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4.3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改变以罚代管的管理思路,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高压线,已经触犯坚决严惩。

4.4加大科技创新和科研资金投入,加大环保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区域污染防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研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4.5必须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要强化责任,要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执法,对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监测行为和监管失职渎职重拳打击,对相关企业、单位和责任人严惩不贷。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放过。

参考文献

[1]赵宏志关键.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5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资源损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仅仅从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层次去理解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构建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体系的层次性。能够实现对不同层次能耗情况的分析,并从中得到具体的原因,这有助于后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参考大量的资料文献后本文提出一种三层评估指标体系[3]:1)基站能耗:由于基站耗电是整个通信行业耗电的一个核心部分,分析和计算基站能耗有助于直观的了解通信企业的能耗情况。2)业务能耗:业务量与能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通信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能耗的增加,分析业务能耗有助于通信企业了解单位业务量的能耗情况。3)综合能耗:充分体现通信企业能耗情况,使通信企业了解自身能耗的总体情况。节能减排的核心是去发现可节能的环节,优化通信行业的能耗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层次性的评估体系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了解企业能耗的情况。

2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

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能够对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能耗情况进行相关的描述、对比、分析和评估。这次评估指标本身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整体[4]。

2.1评估指标类型节能减排评估指标需要能够体现通信行业各种特征,但由于通信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单一的指标很难全面的描述其特性,只有通过多项指标的集合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5]。从整体上看,整个评估指标体系统大致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类[5]:1)经济指标:包括话务量,载频到达、数据流量等;2)能耗指标:包括耗电量,汽油损耗量、柴油损耗量等;3)环境指标:包括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水污染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等;4)综合指标:包括业务能耗比,节能比等;通信行业整体评估指标类型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共分为3层。

2.2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就通信行业而言,在制定相关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企业效益等多个方面[6]。将整个通信行业能耗过程、资源回收、资源再配置等全面的数字化,为通信行业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分析的依据[7]。在制定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是需要遵循下列原则:1)完整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通信行业相关企业在资源能耗方面的真实情况,不仅仅集中在电力资源方面,而应同时考虑到其他资源能耗[8]。2)简明性原则:要求评估指标概念明确,输入输出数据能够简单直观的反映通信行业相关企业的能耗状况。3)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的分析和计算在能够充分体现数据结果的情况下,不能过于繁琐和复杂。4)重要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能够反映通信行业能耗的重要指标,突出通信能耗与业务之间的联系,减少评估指标的数量,从而降低分析和计算量,使得指标分析更加经济可行[9]。5)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些联系,例如:同比和环比、横向与纵向比较等。根据以上的基本原则来制定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才能真正反映出通信行业在节能减排中的相关情况。

3节能减排评估指标计算

结合通信行业中各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以上的原则,建立一个符合过我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指标评估体系[10],如图2所示:

3.1单位业务量能耗变化率单位业务量能耗变化率指标不仅仅考虑到能耗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还考虑到业务与能耗之间的必然关系。

3.2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每载频耗电量下降率指标主要是考虑载频到达数与耗电量之间的关系,有在考虑业务量以外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

3.3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变化率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变化率指标不仅仅考虑到电能损耗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还考虑到其他能耗方式对业务量的影响。

3.5每万mB已使用面积每万mB已使用面积指标主要是考虑到业务量与使用房屋面积之间的一种关系。另外,可以根据通信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结合地区、时间等参数对节能减排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存储。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系统。

4结束语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6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保低碳

引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所谓“节能减排”,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1]。这是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1.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形势非常严峻。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有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综合减排措施与项目投资并未完全展开,激励减排的政策有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2.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节能减排法律管理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缓慢,能效标准没有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节能产品目录》尚未制定,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仍不够完整。www.lw881.com

2.2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

2.3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在建设,这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我国小企业数量较多,如果简单地大量关停小企业,将会对社会安定以及生产供应稳定带来许多问题。

2.4节能措施薄弱,优质能源不足,现有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例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小,这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加上生产工艺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产品的能耗较高。

2.5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其推广应用相对缓慢

为了推动新能源的研发,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技术的投入。由于新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大多数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且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节能技术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3]。

3.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做好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合力,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把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等方面,实现节能优先[4]。

3.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新技术引进、吸收、研发的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光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引入包括生产制造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在内的复合式技术结构;加大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尽快制定并完善节能新技术的各级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5]。

3.3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把环保收费通过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

3.4制定并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

抓紧通过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

3.5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从而控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3.6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借助于法律手段健全节能各级标准体系,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行为;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税收、价格、信贷政策。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严格查处各类违法问题,如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进一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公平性。

4.小结

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各职能部门应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制入手,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这是遵循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节能减排理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莹.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新审视[j].有色冶金节能,2008,1:18~19

[2]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n].石油商报,2007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7

关键词:节能;减排;措施

0引言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1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

1.1外部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为:(1)节能意识淡薄。我国能源产品价格偏低,企业对其成本重视不够,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不重视能源效率评估,常把能源等成本看成是固定的,缺乏专门能源管理员。(2)错误的节能减排观念。一方面,只关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忽视商业领域、民用领域和交通领域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另一方面,因资金、技术缺乏以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等社会化节能服务缺乏认识,常常错误地认为节能减排需耗费大量资金,积极性不高。(3)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在《节约能源法》中,有关执法主体、监督主体、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法律地位等规定不明确,缺乏配套法律和标准体系,也缺少针对企业和普通百姓的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已有的政策更多局限于工业领域,可操作性有待提高,监督难、执行难。(4)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节能减排成为软指标。

1.2内部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是:(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客观上需要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提供支撑,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增长过快,第二产业整体增幅快于第三产业,将加大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风险。(2)技术、资金不足。无论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还是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然而,由于企业在这方面储备不足,使得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在资源利用效率上有较大的差距。

2促进节能减排的策略

2.1树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

(1)节能减排不一定要付出高昂代价。许多节能减排措施是零成本或低成本,如关闭电源、实行夏令时、采用定时关灯等简单做法也能取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2)节能减排能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实现。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建筑以及家用电器等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重用、再制造和物料回收,并在工业园区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度利用,以最终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3)全社会节能减排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近年来,我国为了引起民众对节能减排的关注,节能宣传周均选在用能高峰期六月中旬左右。但节能减排的宣传不是一种应急措施,应通过立法把节能日、节能检查日、节能周和节能月等活动时间固定下来,建立专门的节能减排网站及免费电话服务中心,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4)建立起绿色CDe的干部考核任用体系。从制度上改变过去官员升迁只看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偏向,把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强化环境成本的观念,杜绝不计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

倾向。

2.2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财税政策体系

我国应建立以工业节能为主体,兼顾建设、交通等诸多行业和行政机构,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完整的节能减排综合防控体系。措施具体如下:(1)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3)利用财税政策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

2.3重视建筑、交通等非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

建筑节能减排可从节能建筑和建筑用能两方面推进。节能建筑包括新建节能建筑和将非节能建筑改造为节能建筑。新开工建设的建筑,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并引导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热、光电利用、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建筑用能方面,应立足在商用民用建筑中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进行由分散供热向集中供热、由按面积收费向按热量收费等方面改革,制定和实施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积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交通领域方面,应积极构建我国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及管道运输的优势,合理配置运输资源,提高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

2.4积极扶持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应加快emC资质的认定工作,加快节能监测、技术服务体系和第三方节能效果的评价体系建设,建立节能服务基金,积极引导节能设备制造商、电力公司等资本技术雄厚的公司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并大量采购节能服务,鼓励企业采用Bot(建设、运行、转让)、Boo(建设、运行、拥有)等合同形式开展节能服务,率先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节能减排。

2.5加大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调整力度

目前,我国钢铁、有色等6个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仅是规模以上工业的33%左右,但能耗却占工业能耗的70%左右。原因之一是高耗能产业集中度偏低。因此,应加快企业的联合重组。同时,应创造条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源结构方面,主要调整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结构。应通过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生产结构。

2.6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开发应用的支持力度

首先,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将一些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如高效节电设备、热存储以及高效、清洁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等列入国家”863”、“973’’等重大科技项目,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次,应加大节能减排产品的政府采购规模和对消费者的购买激励。

2.7强化重点行业和区域的高耗能大企业监管,兼顾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

在加强单个企业监控同时,应加大重点行业和区域耗能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对能耗高、污染重的中小煤窑、土焦、钢铁等企业采取取缔、关停措施,对因资金、技术缺乏的其他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活动给予一定扶持。

3结论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运辉,谷志红,牛东晓.发达国家绿色电力推广的部分措施及启示[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5:68-71

[2]高树婷.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估测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1994,7(6):56-59

[3]孙一峰,孙荣华,王索宇.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华东电力,2010,38(7):1005-1007

[4]宣杰,孙文敏.发电企业节能减排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0,3:105-108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电力行业;资源浪费;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K0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6-0094-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6.047

节能减排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遏制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就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内容,电力行业和水利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电力行业还是国家能源行业,所以对电力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作用,也直接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主要就是优化生产结构,在结构、技术和管理上实现节能减排。

1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1.1结构节能

结构节能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就是通过调整行业内部生产等结构来促进节能减排,在结构调整的情况下也解决了清洁能源利用不足、火电机组比重偏高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结构节能主要就是通过结构调整来加速推进“上大压小”,加快新生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依靠技术的改进来降低污染的排放。近几年水电站的建设比较多,有一大批大型的水电站工程开工建设,也有很多水电站投入使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1.2技术节能

无论是哪个行业要实现节能减排都必须进行技术的创新。在电力行业中,要实现节能减排,技术节能是关键内容,必须将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技术节能,进而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节能主要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改造升级老机组,以此来提升火电机组的容量等级和技术参数,提高其发电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这样就可以提高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从而实现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

清洁煤节能技术。从资源储备量来看,我国是第一煤炭生产大国,但同时我国也是第一煤炭消费大国,由于长时间对煤炭资源的应用,所以在长时间内很难改变以煤为主要生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因为我国利用煤炭技术的落后,所以电力行业对煤炭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在煤炭的开发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等污染,所以在煤炭利用上进行技术创新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中是非常重要的。清洁煤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煤炭利用时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是减少由煤炭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清洁煤技术主要涉及到煤炭的加工、煤炭的高效清洁燃烧、煤炭利用后污染物排放控制、煤炭资源的转化以及煤炭利用后废弃物的处理等领域。电力行业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和原料,所以一定要对清洁煤技术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3管理能

管理节能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通过行业内部的生产指标管理和日常生产管理来促进节能减排,管理节能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1.3.1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电力行业要协调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策略,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峰谷电价,以此来引导电力用户避峰用电,从而优化用电方式;电力供应部门要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向电力用户提供运行维护、能源效率审计等综合,并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来推广新节能技术产品,培养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

1.3.2树立科学的调度观念。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电力生产企业要制定全年的调度方案,通过实地调查科学规划全年的负荷分布,然后根据负荷分布提出月负荷计划,并合理安排发电机组负荷率的调停次数,以最少的调停次数来实现负荷率目标。要不断改进电网的调度运行方式,不断优化发电调度方式;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节能发电调度工作。另外,在进行电网调度时要优先对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的机组发电进行调度,尽力挖掘电网资源,这样也有助于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3.3加强指标体系管理。电力行业内部都有其对应的生产指标和生产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班组、车间、厂级由上到下的指标控制组织体系,通过管理节能和结构调整优化全厂的指标考核体系,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全系统的对标管理,不断加强对二氧化碳排放、发电煤炭损耗等精细化、全过程的管理。要不断强化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生产工作指标的分析工作,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我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例如各个水电站的建设、电力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和电网调度的优化、各种先进的节能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等,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国的电力发展水平依然很低,所以还必须把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放到第一位,重点发展经济;与那些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发电结构上,我国的煤炭发电比重过高,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较小,与此相比,那些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发电比重要比我国高得多,这就需要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其发电比重;从电网的建设上来看,我国的网架结构比较薄弱,变电站的站点布局也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电压等级不合理,致使电压质量的降低,由于更多的电力耗费在运输上,所以其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

3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中节能与减排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过于强调发展的速度,这也使得有很多行业只关注发展速度,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电力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影响下也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资金过多地投入到生产中,而忽视了对污染物排放的处理等问题。

在环保法公布以后,电力行业也不得不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和监督,也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由于将资金投入到环保管理中,为减少成本,大多企业选择较为单一的污染处理线路,使得节能减排效果低下,使得电力企业虽投入资金进行管理,但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电力行业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正确地处理节能与减排之间的关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节能减排方案,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的节能减排规划,处理好发电成本控制与排污达标的关系,严格规范污染物的治理管理工作,从而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方案的实施,这样就可以实现经济利益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电力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先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等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4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作用及意义

4.1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有其必要性

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行业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所以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与否。一方面,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发展都对节能减排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由于早期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强调速度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资源浪费也非常严重,在面临着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这双重任务上,只有实现社会的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条路,所以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有其必要性。

4.2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电力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就是实现低碳生产,发展电力产业的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以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就是节能减排。现代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生活、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能源等多种经济形态,是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低碳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所以节能减排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实现。

4.3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对可持续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在经济发展初期没有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我国的电力行业进行节能减排,走绿色的发展之路;进行技术创新,验证创新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节能;优化电力调度,使得电力供应和生产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等,这些在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同时,还有效地增强了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这样不仅推动了社会低碳经济的建设,还有力地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国就面临着资源环境的挑战和制约,同时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对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研究,找出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对电力行业乃至国家节能减排工作都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学源.浅谈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2,(16).

[2]李宏伟.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实施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1).

[3]李正哲.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双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及方法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16).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9

一、要把开发区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园区建设客观现状的需要。许多县(市)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优势,成为吸纳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但少数开发区对进区项目把关不严,导致一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落户园区。由于开发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之园区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地区承受着先进地区淘汰产业转移之痛。节能减排对一些县(市)开发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二是县(市)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已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开发区建设也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向“质态”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县(市)开发区承受更重的双重压力和双重责任。坚持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节能减排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三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要。一些县(市)虽属经济发展落后,但人民群众同样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更加追求“蓝天、碧水、绿色、洁净”的生存环境。县(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治理,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二、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县(市)特殊的区情要求开发区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但不可否认,认为“快速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发展速度慢就意味政绩差的思想,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脑子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只关心开发区经济“量”的增长,而对“质”的提高重视不够,结果是开发区总量指标年年超,增长率年年攀高,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指标却相形见绌。县(市)领导干部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首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地发展园区经济。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4,转载请注明

二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真正的主体是企业。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做好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根本原因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政府保护,不想节能减排。其二是成本太高,不敢节能减排。其三是能力有限,不会节能减排。县(市)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放眼将来,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问题,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确保开发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抓好节能减排要把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起来,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单纯以行政命令方式抓工作,造成开发区节能减排阻力大、进展慢、效果差。如何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县(市)领导干部抓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的问题。一方面,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调控力,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抑制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实现园区经济稳定增长。

三、扎实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源头控制是基础。突出源头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县(市)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当务之急。要坚持规划先行。在编制和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绿化、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全覆盖。要充分发挥规划对节能减排的龙头控制作用,把是否影响环境质量作为建设决策的“红线”,使开发建设始终建立在规划控制和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要严把准入关口。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进区项目的强制性条件,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通过抬高项目进区门槛,吸引更多大而优的项目落户开发区,逐步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集聚区和绿色生态园区。要整治“五小企业”。通过依法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转产调整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和区内转移一批的方式,集中整治“五小企业”。

(二)优化结构是关键。要加快企业提档升级。对于重点耗能和排污的工业企业,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改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清洁型生产企业,实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对于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要鼓励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扩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加快建立园区孵化基地,加大培育孵化力度,

节能与减排的关系篇10

关键词:河北省;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9-0092-05

一、河北省节能减排状况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落实节能减排,采取相关措施,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行政管理力度大。无论是节能条例,还是实施方案,河北省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价体系,甚至实行“一票否决”,直接关系到干部任免,奖惩明确,措施严厉,基本建立起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层层抓落实的节能减排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2.经济手段使用少。尽管明确了市场准入的原则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但缺乏详细系统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在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上主要靠行政监督和管理,缺乏必要的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产品淘汰退市也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必要的经济激励机制。

3.政策执行措施弱。尽管制定颁布了节能条例、许可证管理办法、综合性实施方案和项目限批禁批制度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但缺乏操作性强、系统详细的配套政策,导致法规和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实施效果不明显,执行成本高,推行效率低。

4.企业缺乏主动性。由于资源价格未理顺,惩罚性政策多,奖励性政策少,导致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高、收益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缺乏主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由于企业节能减排的考核办法存在缺陷,实际操作中存在“鞭打快牛、鼓励后进”的不公平现象,影响了先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5.公众参与程度低。节能减排是一项恩泽苍生、惠及子孙的功德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复杂、任重道远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全民参与和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在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中,对公众的引导仍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缺乏必要的利益引导机制和强制性惩罚措施。对于节能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缺乏正常的公民参与和监督渠道,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二、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经验启示

考察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以下三点经验启示。

1.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并举,使企业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第一执行主体。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进行节能减排,由于该条约是政府间公约,签约国政府处在第一责任人的位置。签约的发达国家为完成该条约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如意大利政府于1998年建立了部际工作组,制定了“国家能源计划”,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都对节能减排进行了倾斜,2007年财政预算中更是加大了倾斜力度,支持措施也更加全面系统。美国作为非签约国陆续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十多项政策来推动节约能源,并于2001年5月成立了“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小组”。但是,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大包大揽、通过简单行政命令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杠杆作用,借助价格机制、资源节能协议、排放交易体系等方式,让“无形的手”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使企业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第一执行主体。

2.产业政策与排放贸易并举,节能减排也成为贸易商机。为达到减排目标,欧盟三国一手从产业层面上抓减排,另一手从市场层面上抓排放贸易。排放贸易让节能减排成为了一个双赢的商机,可以减少阻力,有效灵活地达到目标。欧盟三国排放贸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欧盟内部建立的排放贸易体系(eUetS),欧盟内部企业可以在此框架内购买碳排放指标,目前欧盟1吨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在20欧元~30欧元,交易金额超过200亿美元;另一个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项目合作。其方法是发达国家企业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1吨二氧化碳,就可以在本国获得1吨二氧化碳排放权。这一方式使欧盟国家减少一半的减排费用。欧盟现在广泛与发展中国家开展CDm项目合作,2007年6月欧盟最大规模CDm项目――中―欧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在中国启动。

3.法律规范与公众参与并举,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完善的法律法规及严格的执行措施,是发达国家推进节能减排计划的重要保障。然而全民树立节能减排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节能减排活动,加强对企业生产行为监督,使国民节能减排行动由法律法规约束、市场利益驱动逐渐转向道德规范、良心使然,将大大减低节能减排的行政管理成本、法律执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节能减排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加强宣传,全面倡导,意义深远。日本内阁府从2003年10月开始推行“全民节能运动”,鼓励国民参与资源回收及垃圾减量等活动。此外,为防止全球环境变暖而开展的大规模国民运动,截至2007年3月日本已有110万人、11000多家企业和团体参加。由此可见,许多日本国民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推动了节能减排工作。欧洲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大,而且民众和企业都非常理解配合,有些甚至愿意以高出普通电价20%的价格来购买绿色电能,这一方面得益于欧盟一些国家实施工资与生活成本指数挂钩的机制,使民众产生的支出负担尽可能减少;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注意宣传教育的结果。

三、中国市场化节能减排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市场化节能减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及排污权交易试点。中国自1988年就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排污许可证制度。1990-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在16个重点城市(天津、上海、沈阳、广州、太原、贵阳、重庆、柳州、宜昌、吉林、常州、徐州、包头、牡丹江、开远、平顶山)进行了“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及在6个重点城市(包头、太原、贵阳、柳州、平顶山、开远)进行了大气排污权交易试点。1993年国家环保局开始在包头等6市试行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污权交易政策。1996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对烟尘、二氧化硫等12种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1998年1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1998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以环发[1998]6号文件向全国公布了“两控区”的具体范围。这些为中国实施排污权交易提供了基本条件。

2.广泛开展与国外合作研究和示范。1999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环保局签署了关于“在中国运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可行性研究”的合作协议,确定了江苏省南通市与辽宁省本溪市为该项目的试点城市。同时加大立法研究,2000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次修订稿开始执行,第一次明确了总量控制与排放许可证的法律地位。2001年9月该项目取得初步进展,在江苏省南通市实现了中国首例二氧化硫排污权的成功交易。2001年10月13日,《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办法》。由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科学院共同承担的亚行贷款项目的赠款项目――“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度”在太原市试行,项目制定出值得推广的排污权交易体制框架。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协会一起,在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河南省、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以及华能集团公司开展“推动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的研究项目”(简称“4+3+1”项目)。2002年10月,在“4+3+1”示范工作中,江苏省环保厅与江苏省经济贸易厅共同制定了《江苏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次建立了省级排污权交易的执行依据。同年12月,江苏省太仓市的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与南京下关电厂进行了中国首例交易双方跨行政区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2005年12月,排污交易被写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在该决定的第一十四条写道: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实行二氧化硫等排污权交易。

3.积极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以此换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非附件Ⅰ国家,虽然暂时不承担减排责任,但清洁发展机制会给中国带来数十亿元的融资机会,大大降低企业开发项目的融资风险。为了不断加强在《气候公约》及其《议定书》框架内的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CDm项目。2004年6月30日开始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12日又进行修订,2007年11月成立了国家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促进CDm项目开展。截至2008年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CDm项目总数为1388个,其中河北省有40个(其中有12个在eB注册成功,有5个已经签发了CeR)。这40个项目如果全部注册成功,预计年减温室气体558.2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每吨8.5欧元的价格计算,每年可获得收益4745.4万欧元。该项目在中国的实施已成为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其削减温室气体控制目标的重要方式,而中国企业通过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也可以实现技术进步并提高能效。

4.各地纷纷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服务平台。自从2007年11月1日中国首个排污权交易中心在浙江嘉兴挂牌成立以来,目前中国已有12个省申请开展排污交易试点。京津沪三地先后成立排污权交易所,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拟启动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试点。

四、河北省实施市场化节能减排的基本策略

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经验,针对调研中河北省节能减排实践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结合河北省相关政策基础,提出河北省实施市场化节能减排的基本策略。

1.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一是实施产业准入差别政策。通过实施产业差别政策,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劳动就业多的绿色产业,在工商、税收、融资、担保、上市、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支持、激励这些行业的市场进入。对于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业,政府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审批等切实可行的限制政策约束甚至禁止它们的市场进入。研究制定《河北省产业导向目录》,进一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项目限批制度。在严格执行“八个不批”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完善系统的“项目限批”和“区域限批”制度。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的“项目限批”标准体系,对那些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中小企业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防止污染企业跨地区转移。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提出环境准入配套政策,实施“区域限批”制度,推动环境管理向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方向发展。三是探讨建立绿色产品消费的政府补贴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系列绿色产品消费政府补贴制度。规定凡是进入河北省消费市场的获得相关认证的节能型家用电器、节水型厨卫洁具等绿色环保产品,都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贴,鼓励节能产品顺利地进入市场,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同时,加大市场上不符合国家能耗标准的假冒伪劣、低劣产品的清理力度,营造绿色市场。

2.探讨建立节能减排的市场交易机制。一是尽快建立绿色融资制度。鼓励省内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禁止、淘汰、限制、鼓励等不同类型企业的授信区别对待。对排污企业的流动资金及其一般项目投资贷款实行贷款额度限制和惩罚性高利率,引导资金和贷款流入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企业和机构,并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项目中适当撤离,从而实现资金的绿色、优化配置。实施资本市场“绿色推荐”制度,对环境友好型企业,在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面,优先推荐,给予多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二是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发展能源服务公司,通过与有节能减排需求的企业签订减排技术和能源管理服务合同,负责融资并承担技术和财务风险,为客户实施和管理节能项目并在合同期内按合同规定与客户分享节能减排效益,以市场化的方式,企业间通过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主要经营模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合同双方的“双赢”。三是全面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机制。规定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所有职能部门和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在进行政府采购时,要优先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节能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明确绿色采购比例下限,达不到比例的,通过核减财政拨款实施惩罚。四是探讨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经验,以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为试点,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分11个设区市逐步建立和完善可交易的排污许可制度,通过逐步减少排污许可证总量这一稀缺资源,进而强化排污许可证价格的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电力企业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上下工夫,最终让电力企业在竞争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退出机制。一是完善差别电价政策。进一步扩大差别电价政策覆盖范围,由钢铁、水泥等行业拓展到所有高耗能行业。加强高耗能企业的甄别工作,对河北省高耗能企业进行逐个甄别,避免遗漏,并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企业退出补偿机制。制定全省统一的污染企业退出财政补偿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推行“以大代小”、“以高代低”政策,实施退市企业排污权可买卖机制,提高污染企业退市积极性。三是建立产品动态退市机制。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车辆排放管制经验,率先在河北省11个设区市设置城市小轿车排放标准限制政策,规定国Ⅲ及其以下标准的小轿车禁止在河北省设区城市销售,分两个阶段执行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五、推进市场化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

1.完善相关法规。抓紧研究制(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规范,加快建立和完善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河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增加许可证交易规范等相关内容,赋予排污许可的排污费经济内涵,使排污权与排污费相结合,明确排污许可的产权性质。研究制定《河北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排污权交易试点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2.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财税手段和价格杠杆,管理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节能减排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命令干预,培育和完善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为企业进行交易提供良好的交易平台。另一方面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对污染源的监测技术手段,完善监测信息系统,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准确实时监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地区性的管理规则,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节能减排市场行为进行严格公正的监督管理。

3.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的信息服务网络。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尽快在所有重点监控企业安装布点先进的在线连续监测设备,并与环保局连成网络,建立能耗、排放跟踪系统、审核调整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加强污染源的在线监测。二是建立市场化节能减排的中介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搭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平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尽快筹划建立排污权交易中心,实现河北省排污权市场化配置,提高节能减排效益。构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服务平台,为河北省CDm项目业主设计有针对性的融资方案,促进碳交易,实现地方政府和企业寻求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并引进战略投资的目标。三是加强市场化节能减排的金融服务创新。通过贴息等方式鼓励银行等金融服务组织加大对通过认证的清洁生产企业和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受信倾斜力度,扩大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规模,提供混合贷款、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服务。

4.构建宣传体系。建立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河北省发改委、环保局、教育局、科技局、建设厅、交通厅、商务厅、农委、广播电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节能减排宣传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多元化宣传网络。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投稿,使新闻单位拥有充足稿源。通过互联网、板报、标语、演出、职工知识问答、少年科技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建立专门的节能减排宣传网,构筑节能减排信息和技术公开交流平台,进一步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官方网站和环保公众网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公众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昊,张建宇,林红.So2排污权交易在中国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环境保护,2007,(2).

[2]许赛缘.福建省开展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设想[J].发展研究,2007,(4).

[3]包景岭.关于滨海新区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议[J].港口经济,2008,(6).

[4]胡民.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分析[J].理论探讨,2006,(5).

[5]李寿德,刘敏.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厂商超额排污补偿机制及其效率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曾凡银.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研究[J].理论前沿,2008,(7).

[7]周慧杰,宋书巧,周兴.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6).

[8]林云华,等.论我国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8,(2).

[9]瞿伟.美国排污权交易的模式选择与效果分析[J].工程与建设,2006,(3).

[10]尹璇.我国排污权交易可行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12).

[11]郭兰平.妨碍我国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的制度瓶颈分析[J].生态经济,2007,(1).

policySuggestionadvancingtheHebeiprovincemarketization

SavingenergyandReducingpollutantemission

miaomeng

(BusinessSchool,Hebeinormal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5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