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07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求真,管理

abstract:tocarryoutthesciencedevelopmentviewinthenewperiodoftheworktostrengthenandenhancetheurbanmanagementhastheveryvitalsignificance.thispaperfocusonthisthesisbrieflyanalysed.

Keywords: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seekingthetruth,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对新时期加强和提升城市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的步伐。

一、理论先导,在提高政治敏锐性上做文章。

解不解放思想不仅是个人的事情,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大局。可以说,解不解放思想,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兴化城管事业的成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努力使自己的理念跟上形势发展变化,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步子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

理论要先行,首先要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当前,学习的重中之重就是党的十七大精神,把这些精神学透,就会做到心中有底,胸有成竹。群众的眼晴是雪亮的,解放思想反映在每一天的工作之中,每一个项目之中,每一项改革发展的举措之中。发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一个上下齐心互动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

二、求真务实,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一)做事要有认真的态度。

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决定成败,认真决定作为。必须树立认真的思想,抓一件、像一件、成一件,始终做到不敷衍、不应付、不草率、不糊弄,在认真中成就事业、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做事要有认真的态度,关键是要在“三心”上下功夫,一要用心。用多大心就成多大事,因为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对没有准备的人机遇则是遭遇。二要细心。细节决定成败。未雨绸缪方能防患未然,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把握大势,以细致的作风抓好落实。三要精心。精心是一种工作境界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要精心贯彻落实,做到全程跟踪,一抓到底。

(二)干事要有求真的作风。

一要厚实底蕴,不吃“老本”。求真,就是求真知、求真理。知识的老化必须带来思想老化、工作老套。二要深入实际,不怕艰苦。要戒惰防懒,做到脑勤、腿勤,遇于思考和探索,遇到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研究解决问题;三要开拓创新,不守成规。求真的结果引发创新,实现创新必须依赖求真。要树立新和谐城管的理念,把握时展大势,在敢抓敢管与善抓善管上动脑筋,积累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

(三)遇事要有较真的勇气。

一是解决问题要较真。任何单位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的勇气,特别是对影响城管建设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更要限定时间、划定责任,下狠劲一抓到底,不能允许强调客观,也不能因为解决难度大就回避或退让。二是坚持原则要较真。要始终把原则摆在第一位,做到方法服从原则、决策服从政策。尤其是在处理热点敏感问题上,要勇于抵制干扰,坚决按政策规定办,保证单位风气纯正。三是抓工作落实要较真。对牵动全局的中心工作大项任务,必须有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的韧劲和抓不出效果不撒手的狠劲,对具体工作,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切实把每一步都抓到底、到边、到位。

三、创新工作机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抓好落实。

1、城市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城市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本,不能因少数人的利益而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合法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既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一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准则,以环境为中心,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城市环境质量需求;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使依法享有的良好的市容环境权力得以实现。二是坚持人性化管理。坚持“刚柔并济”的执法原则,在执法管理中严格遵守法律,严格执行法律,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充分尊重、方便、理解被管理者,积极主动为被管理者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和问题,体现出人性、人权和人文关怀。坚持教育与处罚并重,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好法定职责,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三是发挥人的创造性。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必须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环境建设的生力军和带头人。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建设发展协调发展

abstract:cityplanningistoimplementthecitydevelopmentstrategyinthespaceandspecific,istheoveralldeployandarrangementofthecityconstruction,isthebasisofcity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with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cityconstructionshouldnotonlyreflectthedevelopment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people-oriented,createasuitableenvironmentmore,meet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tyresidentsofthe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needsandlivingenvironment.

Keywords:coordinateddevelopmentofcityplanningdevelopmentofcity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极为重要。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建设发展

1.1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一门科学,在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管理等领域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城市的运行要符合低碳环保经济的标准,一般地,低碳环保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这些手段是动态的和不断调整变化的。而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布局方式、城市管理和监督机制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一旦城市物质实体环境、道路网络系统等成为现实,再调整修改将浪费巨大资源,操作性与实施性也因为牵扯到各方问题而举步维艰。研究表明,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城市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等也会深深地植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对城市的运行方式和运行轨迹产生巨大的监督和支撑作用。

1.2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二、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城市规划变更的随意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动。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特征。

2.2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一些城市的老城墙,老城门,老护城河,以及地方文化的历史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一些地方盲足追求经济发展,上污染项目,忽视生态发展。

2.4规划缺乏前瞻性

目前交通拥挤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这除了与中国汽车业的迅速发展分不开,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数量和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行路难的现象突出显现出来。在许多旧城区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缺乏、户外活动空间有限,公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生活质量。这一切都与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前瞻性有关。

三、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的策略

对于城市规划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找出它的缺点之根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实现城市的规划发展。

3.1城市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监管机制

城市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管理体制系统,它要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借助有效的政治运作体制。因此,要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的政治运作体制,建立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实现城市规划多元利益的协调与统一。同时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规划制度,废除“关门规划”,推行规划公开,对城市规划及调整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让作为城市主人的广大群众对规划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2.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

因此,我们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3

关键词:路灯管理现状发展策略

一、前言

路灯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关注。路灯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改造;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综合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人文特色和现代化水平。路灯建设完成以后,这些路灯遍布在城市的各条道路上,其运行管理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二、当今城市路灯管理现状

(一)、路灯设备耗电量大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路灯照明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高压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常用功率为100w、150w、250w、

400w。根据这些路灯的使用情况调查,大部分路灯未考虑节能效果,或者有所考虑,但节能效果一般。有些城市由于财政紧张的压力,支付不起沉重的照明电费开支,不得不关掉近一半的灯,结果街道上许多的路灯形同摆设,造成浪费。

(二)、线路规划及施工不合理

路灯线路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决定了路灯的亮灯率,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目前我市路灯线路大部分是地下直埋,影响路灯地下线路正常安全运行的主要是电力、市政道路、通讯、绿化等,还有其它单位的门口开挖硬化审批单,一是:规划部门审批过程没有路灯线路这一部分的设计,造成施工者在施工过程挖坏线路才知有路灯线路经过。二是:不经审批,自己乱施工,导致线路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管理不统一,职能部门协调力度不够,其他单位的施工影响了路灯地下线路设施的安全运行,既损害路灯部门的利益,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三)、采用节能型镇流器

目前,国内外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电感镇流器,其铁心绝大多数还在采用传统的叠片式结构,铁心材料采用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冲制,因硅钢片磁感应强度不是很高,而且损耗较大,所以产品的自身功耗较大,温升较高,寿命较短。而且有些产品谐波分量很大,使电源波形产生畸变,而且在使用中光的频闪较大,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灯功率的上升幅度较大,严重影响灯泡及镇流器的使用寿命。

(四)、安装智能化节能系统

国内外现有的高压钠灯照明调光方式通常有部分照明灯亮灭,自耦变压器调光,可控硅斩波调光和限流调光四种方式。部分灯亮灭方式主要是利用光控、定时等方式,在后半夜关掉部分路灯,一般可以节电10%以上。但这种方式会使照明舒适度减弱,还要增加供电回路,而且不能避免后半夜电网电压的升高对路灯寿命的减损。自耦变压器不能实现电压的自动精确控制,只能固定降低电压,不能升压和稳压,不能实现连续调光。可控硅斩波调光控制装置可实时精确控制输出电压,满足照明用电的最佳值,但电压无法实现正弦波输出,有严重谐波污染,无法实现绿色环保。

三、路灯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维护管理制度

按照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有利管理、集中高效”的原则,将路灯建设、管理统一到一个路灯专业的管理机构,集中行使路灯管理职能,统一领导和协调城市路灯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把路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建设招投标工作、建设质量监督、维护管理等工作职权赋予该路灯专业管理机构。无论是政府投资的还是社会单位投资的路灯工程,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设计方案,开展工程招标投标时,必须征求路灯管理机构的意见。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验收时,必须通知路灯管理机构参加,未经路灯管理机构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移交管理手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建、管分开后矛盾的产生。同时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和制度,彻底杜绝城市规划忽视路灯配套规划,住宅小区遗漏路灯配套建设,以及路灯建设市场放开时工程建设无序竞争等弊端。理顺管理体制,赋予路灯专业管理机构相应的管理职责及权限,为日后的维护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进行路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环节,强化管理制度落实,路灯管理部门应制定《日常路灯管理责任制》,将日常路灯维护管理责任到人。根据人员配置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各职员维护管理范围和职责;《巡检、监督和考核制度》定期巡检路灯设施运行情况,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进整改质量,定期和不定期对路灯及设施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路灯养护费用。

(二)、加强防盗管理和技术

加大惩治盗窃路灯及配套设施的力度,确保路灯及设施免遭破坏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项目较多,项目施工造成路灯设施损坏的情况越来越多,在面对路灯设施遭受人为破坏、设备和电缆被盗严重等情况下:

1、加强路灯的防盗管理及防盗技术

采用先进的防盗监测技术,把监控装置与公安控制平台连接,提高处置事件的反应速度,发现被盗情况,及时出警,降低被盗损失;运用合适的防盗工艺,提高偷盗的难度,维护管理单位加大巡查力度和充分调动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对热线举报有功的市民给予表彰及奖励。同时,从销赃的源头给予严厉打击,严禁对有偷盗嫌疑的灯具、电源、电缆等物品进行收购,违者将进行严惩。路灯管理部门可与相关执法单位联合,对此类收购场所进行不定期专项检查。

2、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细则

按照建设部《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各地方可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依法保障城市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依法打击盗窃和恶意破坏城市照明设施的行为,加大处罚违反城市照明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将路灯管理纳入整个城市管理之中,地方政府及路灯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明确路灯执法责任机构,在破坏路灯设施的事件发生后,能给路灯管理工作提供快速和强有力的支持,对破坏行为责令修复及严厉处罚;对拒不执行或有拖延行为者,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联合执法措施。

(三)、推动路灯照明管理科学化、智能化

随着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普及,城市路灯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传统的路灯监控方式主要还是由人工监控,或者使用的定点时钟方式来控制路灯的开关,不能根据天气变化、季节或当日的光亮情况去动态的控制路灯的开关,这样给监控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而智能的路灯监控管理系统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需求、每天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光亮度或不同的交通流量情况下,采用动态智能监控的管理来实现自动控制。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和巡测,选测等功能,调度人员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及时了解故障的地点和状态,为维修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提供了帮助,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也降低了维护管理的成本,使城市路灯管理真正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四)、路灯管理要安全和节省能源

按照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国策的要求来进行城市路灯的管理工作,从城市路灯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城市道路建设前期要有针对路灯安装的专项规划及节电指标和措施,严格按照路灯设计标准,合理布局,根据道路使用等级、功能、路形和路幅宽度,通过科学计算,合理选择线路线径截面、灯具灯型、光源和电功率,特别要注重限制使用大功率耗能的灯泡及多头灯具。施工中保证路灯基础、灯杆、变压器、控制箱等接地达标,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城市路灯管理与建设是系统工程,是提高城市形象惠民行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城市路灯管理者,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路灯管理与建设策略,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不断推进城市路灯管理与建设推陈出新。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4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政策;管理

可持续发展观是着眼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当下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的科学发展观,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努力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的同时,注重生态环保、能源节约,从而实现城市的长久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规划政策与城市建设管理过于偏重于当下的建设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已经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

1城市可持续发展概述

环境、资源、经济、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四个要素,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要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由此而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城市系统。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在整个城市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体。从这个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又可以理解为处理好人与自然、能源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只有促进四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与规划,需要制定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对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作出定性、定量的指示。目前还未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指标,但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确立也应紧紧围绕城市体系的四个要素,分别制定子指标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作出详细、全面的指导。在具体的指标建立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客观性等原则。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之可以真正应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与规划工作之中。比如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指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环境噪声指标、工业废水排放指标等,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建立人均耕地面积指标、年均降水量指标等。

2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政策管理的关系

2.1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发展观念,也是进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反过来看,城市规划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因此,城市规划应服从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需要,制定具体的城市规划政策和内容。换而言之,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各项要求和目标,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城市规划,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城市规划活动的具体开展,包括规划编制的制定和政策法规的制定。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制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加以分解和落实,使其能够得以实现。

2.2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主要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就可能因追求当下建设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环境透支、资源能源透支,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政策手段和舆论手段对城市建设加以管理和控制,用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建设作出正确引导。从时间上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同时关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连贯式发展,现在发展与将来发展的主要矛盾产生于过分突出现在建设,忽略了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因此,只有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消除现在与将来的城市建设矛盾,实现城市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

3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分析

3.1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思路

从上述分析可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平衡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源节约之间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即能够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又能满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应将自然环境保护与能源的合理开采、利用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提高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其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应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在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划政策和建设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全面落实。

3.2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引导

基于城市可持续房展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将城市系统看一个生态体系,在城市规划政策的改革过程中,融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生态保护思想,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现阶段的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负荷能力进行充分了解,在制定城市建设目标时,将生态环境指标与资源负荷能力作为前提。必须保证环境评价的客观性,并将环境评价工作与城市规划与建设同时进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在规划设计中,客观预测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可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由环境专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规划人员和建设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3对未来城市建设的规划导向

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对我来城市建设的预测,通过行为对未来进行改变或适应,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每个阶段性目标。因此,城市规划是城市未来建设的导向,具体表现为规划是以目标为趋向、规划内容和实现过程是以目标为方向,对未来规划的行为进行引导,逐步实现城市建设目标。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指出了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就是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制定每个阶段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促使城市建设最终目标的实现。具体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具体城市的地区资源水平、环境承载能力而定,综合考虑城市更方面的利益,促进城市系统基本元素的协调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平衡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娜.基于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段勇.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和案例研究[D].吉林大学,2006.

[3]李建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5

中国交响乐起源于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1919年,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受邀担任乐队指挥,乐队演奏水平明显上升。此后,中国交响乐迎来了第一个辉煌时期,亦称之为―中国交响乐进入“梅百器时代”。1940年,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中华响乐团成立,乐团演奏人员达40-60个,初具职业乐团规模,乐团管理也趋于职业化。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家百废待兴,交响乐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6年,中央广播交响乐团成立。1957年,广州交响乐团成立。1970年,北京交响乐团成立。2000年由中央广播交响乐团的基础之上重新组建的中国爱乐乐团成立,中国交响乐迎来第二个发展时期。

在组建交响乐团的狂潮中却存在着体制、经营与管理、财政等乐团的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交响乐团也曾出现过上述问题,有如: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中央乐团。据业内人士评价,中央乐团演奏粗糙、不细腻,并不是一个国家院团应有的水准。究其因之一:机构囊肿、大锅饭。中央乐团下辖交响乐队、合唱队、室内音乐队、创作组等不同性质的单位长期被捆绑在一起,没有灵活性。团内闲散人员将近五分之一,更有只领工资不干事人员,造成乐团管理极大的不便。其因之二:团内人心涣散群龙无首。自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先生退居二线以来,乐团开始处于没有常任指挥的状态,长期性的无序状态引发团内人员的强烈不满。其因之三:薪资低、体制旧,大家都在忙第二职业。中央乐团由国家财政拨款运营,运营经费并不多,除去支付团内人员的薪资70%,余下的经费不足以支撑团内的正常运营。从这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交响乐团须有相适应的体制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地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参与同行业的竞争。

就现今各大城市的经营管理模式而论,深圳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成立于1982年,现今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经过两次改革后形成的。即1998年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双轨”管理体制,艺术总监与团长共同管理。2006年,深圳交响乐团再次实行改革,改革后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改革内容一是确保经费的稳定,以政府投入、社会基金的赞助、票房收入构成。二是成立理事会和艺术委员会。厦门爱乐乐团。是我国第一个按国际模式创建的“民办公助”的职业交响乐团,属非企业文化类民营单位。以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己营销运营乐团;以不惟职称、不惟文凭、不惟学历、只看专业技能招聘人才;以考定岗,以岗定薪,专业能力+劳动态度=所得报酬,管理机制极具人性化。

在现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以上城市乐团在经营与管理上都做出了行之有效探索,它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甚至是推而广之。第一,确定基础管理如:确定一年的排练及演出计划,按岗定人,公开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薪资发放遵循按劳分配原则。第二,实行双轨制,艺术总监与团长共同管理,以防一人独揽大权,肆意管理。第三,成立理事会和艺术委员会确保乐团经费的稳定。第四,加强与其他乐团的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五,通过市场演奏等活动培养观众、改善中国城市交响乐团的生存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些地方性乐团现今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虽趋于完善并向职业化乐团学习、借鉴,但在发展上仍有着一定的阻碍。除去定项阻碍乐团发展因素,缺资金、缺人才及体制缺陷等问题,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不确定因素:观众。如若筹备一场音乐会没有良好的观众听赏,在音乐会进行时,时有观众拿出手机拍摄、小声交谈、来回走动及身高虽达到入场标准的儿童传来的哭闹声等等不定项因素,那么前期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为了在现场展现的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就不能被人们很好的接纳。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完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了城市环境的严重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规划为先导,处理好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现代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最近20多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强力的推进,截止2012年,中国内地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对由此伴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1.1大气的污染问题。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几个方面。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中大都含有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成分,是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城市越来越多的汽车保有量,所排放的含有铅、汞、铍化物的废气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心肺功能有着很大的现实和长远的危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燃煤、燃气、家庭装修使用的油漆、喷撒的各种空气清新剂和杀虫剂也增加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造成空气的不同程度污染。

1.2水污染问题。城市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诸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化工污染物。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居民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地表水。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全国七大水系中,受到污染的河段已经超过50%,1/3的河段水不适合鱼类生存,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

1.3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涉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其中城市建筑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占绝大多数。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城市空间,还给城市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4噪声和光污染问题。噪声对人的听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人的心理也有影响。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机器、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带来的高强度喧闹。城市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

2.强化城市规划,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针对城市常见的上述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城市规划中立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防治各种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出一条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

2.1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在保证城市工业生产、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需要的基础上,明确病取缔对城市污染大、危害广的污染源。采取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绿色环保的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绿化、有选择地限制高污染喷雾剂销售使用等措施,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

2.2对水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根据社会与生产需要,完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采用新的工艺和方法净化污水,坚决杜绝未经处理污水的直接排放,有计划地实施废水的再生循环利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从源头降低水污染的概率。

2.3对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认清固体废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的两面性,稳步推进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对于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妥善填埋或焚烧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

2.4对噪声和光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工业企业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措施,对于机动车辆、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娱乐场所采取区域或时段噪声限制,降低噪声污染。对建筑外墙装饰限制反光性强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材料的使用,减少光污染。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注重环境的保护,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关键。我们要时刻保持环境保护意识,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使高能效、高环保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时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倡导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雄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6期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7

关键词: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并存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也使城建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电子文件,从档案的管理工作由单纯的传统的纸质档案向电子、纸质档案共同管理发展。这种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套制的管理模式必将持续发展。

一、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的优势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作为载体的一种档案。电子档案是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档案,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电子档案本身依赖于计算机识别、处理并储存,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当前,作为高新技术产物的电子档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然是因为它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1、电子档案的载体形式多样,可以是磁带、磁盘、光盘等形式,打破了以往纸质档案单一的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并且相对于纸质档案占用库房空间大这个缺点来说,电子档案容量大、体积小,可以大大节省档案的库房空间。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档案保存与存储空间的矛盾。

2、电子档案是直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省去了传统纸质档案工作中的立卷、归档、分类等环节,使档案信息的处理快捷、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整档时间。并在提供利用上提高了利用率,方便了利用者。另外,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利用,需要利用者亲自到档案馆查找、阅读,而电子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距离传输,使异地利用成为可能,也省掉了查阅者路途奔波的时间。

3、相对于纸质档案容易损坏、老化的缺点,电子档案有很好的复用性。电子档案重复利用多次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和破坏。电子档案的重复利用在另一程度上也增长了纸质档案的寿命。

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比的优势

1、传统档案学理论强调,档案文献必须有原始性,即必须是原生载体和原真内容,以确保档案文献的历史凭证价值。传统的纸质档案就具备原始性与真实性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容与原载体的结合来确认;二是通过文件的固定结构与格式来确认。纸质档案一旦形成,其所记载的数据,信息就不易更改。而计算机更改数据、信息可以做到完全不被觉察,因此纸质档案的生命力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原始数据,信息安全、可靠。

2、档案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材料,不是所有网上办公形成的数据都可作为档案,而是必须经过筛选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纸质档案的表现和存储形式直观简单明了,并具有方便保存阅读等特点。纸张记录材料的稳定性特点更是电子档案所不具备的。

3、目前,各国仍愿意接受将传统信息体现的纸质档案作为有力证据。纸质档案的原始性鉴定,通常采用“原件”鉴定法,一般包括对档案的载体是否为产生该档案所属时代产物的鉴定。主要信息形态包括:印章、签字和笔迹等真实性鉴定。例如,本单位部分年代久远的基建档案,房产档案,其印章、发文部门经办人签字、红线图标志等,依然清晰。这些纸质档案在任何时候都可为法律提供有力证据,并作为权威材料。而新技术产生的电子文件若要成为证据,要受到更多的审查。所以,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仍然是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将电子文件拷贝输出成为纸质档案文件。

三、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信息技术在给档案制作和管理方面给予了许多馈赠的同时,也必然为之带来更多的隐患,这也是所谓的“高技术、高风险”。

1、电子档案是信息技术的产物,它在大大丰富了档案的表达形式、结构和性能的同时,也把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和漏洞赋予了电子档案及其管理上。它在给档案的制作和传输及利用上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更改、截获、仿制电子档案带来更多的可能。

2、档案管理工作的分布由相对聚集转变为分散。在电子环境中,档案的生成、处理和流转功能是嵌入各个自动化业务系统之中的,对档案的安全监控、原数据捕获等工作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点上。这样,一部分责任就会由专门文件管理人员转移到业务系统中每个节点的处理人员身上,档案管理的疏漏和失误等风险就容易产生,并贯穿于整个档案形成环节中,对于后期可能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于无法弥补。

3、因为档案由某一特定的载体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符号体系,电子档案的处理和传递可以由顺序推进转变为多向同步进行。这样,档案管理中的某些问题就可能同时存在于不同的节点上,其风险便由异时性转变为共时态。

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应并存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社会的各行各业产生着划时代的影响,尤其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冲击。档案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必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尽管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有着某些优势,而纸质档案的优点是电子档案所无可比拟的。对二者进行深入一层的分析,便可以发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实际上有着某些不容忽视的联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载体不具有继承性和相互否定性,二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纸质档案是保存和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可靠记录,电子档案可以发挥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的优越性。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将互为补充,取长补短,长期并存。

参考文献:

[1]张志敏.《再论数字城建档案馆及其建设》[J].城建档案,2003(5);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8

1城市管理的意义

1.1城市管理与城市化具有统一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管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城市运转的根本动力,是城市载体功能和运转效益的重要保证。城市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市民,加强城市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市民生活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城市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城市领导者和普通市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城市管理与推进城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种有机的统一,二者之间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2加强城市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品牌形象,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而且应该通过强有力的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城市建设、管理的投入就可以增加,城市管理水平也必然会相应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既可使城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可提高市民素质,必将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带动城市所在地区的发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城市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城市文明程度越高、品位越高、形象越好,整个城市就会升值,就越能够凝聚人心,吸引人气,从而形成招商引资的的凸显效应,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后劲,使经济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城市管理摆上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高度,树立“加强城市管理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1.3加强城市管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来人口的快速集聚,城市的薄弱环节日益显露,加强城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追溯历史的渊源,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又对城市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总会要求一种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方法,城市管理正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等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出现,就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产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对城市管理不仅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重要保障。

2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城市面貌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品位快速提高,但城市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管理的条块职能不明确、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社区城市管理基础薄弱等,造成我市的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定位极不相称,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还是初步的,不系统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

2.2财政投入不足。城市管理需要恒定、持久的财力支撑,但有时资金投放未能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步增加,致使城市市政、环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综合服务功能不高;城市管理条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科技含量较低,管理效能不高。二是管理难度大,执法环境恶劣。城市管理涉及千家万户,难、热点集中,管理对象多是下岗人员,进城农民等,易得到市民同情。执法管理易引起围观、起哄,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被动和负面影响;有时管理对象暴力抗法,使执法人员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公安等部门对此只能用调解民事纠纷的方式处理,影响执法权威;不少市民文明程度较低,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三是执法人员素质参质不齐。有些执法人员不能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服务意识淡薄。有的语言、行为不规范,态度蛮横;有的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作风松懈;有的不遵守队容风纪建设规定,损害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管理的持续发展。

2.3市容秩序管理不规范。占道经营、乱摆摊点,马路市场等影响市容秩序的现象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短缺,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疏堵结合没有硬举措,城市“牛皮癣”清理一次又恢复一次;沿街门店缺乏有效的责任制约束措施,店主对门前影响市容环境和秩序的行为熟视无睹,城市管理陷入突击、疲于应付的不良局面。

2.4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应在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社区居委会事务繁杂、琐碎,有责任,无权利,未能发挥参与城市管理的应有作用,导致辖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在城市管理体制中,对社区居委会如何更好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未能很好地解决“看的见的管不着”的问题。

2.5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城市管理向思想道德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拓展的力度不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许多人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普遍存在。同时,市民对参与城市管理不热心,主动参与城市管理者少,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亟待提高。

3城市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城市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面对城市间经济发展激烈的竞争,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用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导,强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1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万米单元网格”(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为实施管理的基准单元,将城市建城区管理范围划分为若干个“万米单元网格”,再将划分好的“万米单元网格“组成一个整体的管理责任单元,在空间上和组织层次上形成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责任范围,实现管理区域的无缝拼接,消除城市管理盲区。在每个“万米单元网格”内配备若干名巡查监督员,负责对网格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以电话、短信等形式传输到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实现对“万米单元网格”的信息采集。具体操作上,数字化城市管理把城市管理对象分为事件和部件管理两大类,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国家关于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定,城市事件主要有五大类:市容环境、户外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城市部件主要有六大类: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地、房屋土地及其他类。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事件和部件管理对象逐一进行登记,对大到一幢建筑物小到一个地灯的每一个部件测定其“坐标”,建立事件、部件数据库,实行“身份证”式管理,并明确每一个部件和事件的管理责任单位,使城市管理对象与责任单位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确化。

3.2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一层意思是说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另一层意思就是说明城市管理的难度。因此,城市管理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严管重罚。严格管理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严在制度上。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要能够基本覆盖目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规章制度这个源头上堵塞各责任单位之间管理脱节的漏洞,减少扯皮,做到事有人管、职责明确、权责一致。二要严在落实上。法律法规贵在落实,再好的法规不能落实到位也等于一纸空文。城市管理就是对正常有序行为的服务,对违章违法行为的惩处。管理的作用就是遵法、守法、护法,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管理出秩序,管理出成果。要通过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权威,为城市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要严在监督上。城市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由于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不同环节地存在一些执行中的具体问题,如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衔接,必须靠强化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切实解决各种有法不依、执法不到位、以罚代管和扯皮推诿的具体实施行为,保证管理的落实力度。

3.3创新管理方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坚持堵疏结合,破解占道经营难题。全面贯彻堵疏结合科学管理思想,以市民满意为宗旨,使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实惠。坚持“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排出一些路段作为疏导地点,实行规范管理,提高市民满意度。二是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社区,在社区设立城管服务站。利用社区这一社情民意的交流中心,及时掌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事项并妥善予以处理,有效降低执法难度,提高执法效能。三是大力推行“廉勤告知”制度。要求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向管理对象发放“廉勤告知”卡,如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有吃拿卡要行为,可举报投诉,时刻接受社区居民、单位的监督。

3.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城市管理立足是公共服务,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实践证明,城市管理仅靠某个人或某些部门的努力,难以到位,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只有得到社会组织的广泛、自觉参与,才能使城市管理从被动外推转化为内生参与,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执法、监督等全过程;建立由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组成的城市管理咨询机构,广泛采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择优配置社会民意和社会智力,使每个市民都感到自己是城市管理的一员,每人都分享城市发展和管理成果,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责”、共同参与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5引进新加坡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对管理资金的经营,阶段性地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评比活动和全国运动,使城市执法人员的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建立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城市的清洁管理两大类,包括建筑物、公共电器、卫生、电梯、娱乐设施、开敞空间等方面。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9

特大事件是城市更新与发展的促发器。巴塞罗那、悉尼、巴黎、北京等善于利用特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实例表明,特大事件的举办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城市的转型与发展。举办G20峰会等国际重大事件活动,给杭州城市发展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重大事件的接踵而至给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街面市容秩序管控等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20峰会后,尤其是“十三五”时期,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杭州迈向城市国际化的新阶段,城市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

“后G20”时代,杭州城市管理即将进入大发展、大转型、大提升的新阶段,如何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国际化、智慧化、精细化,有效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开创城市管理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将成为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在认识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推进管理国际化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也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城市管理工作要取得成效就要求我们尊重、认识、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新的问题、新的发展趋势,给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要求我们调整城市发展理念,从城市发展规律的视角深入探索新阶段、新时期的城市社会管理,基于对规律性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来实现城市的有效管理。

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首先要认识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城市从最初由于空间的集聚形成交换中心,过渡到生产中心,进而成为品牌中心、金融要素中心,最后成长为商务中心。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随着系列重大国际性事件的举办,杭州正在开启国际化的进程。当前,杭州正处于建设“四大国际中心”和现代化世界名城的战略机遇期,对其城市管理工作的国际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的十年,杭州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在未来新一轮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面临着“硬件”需要进一步完善、“软件”亟待提升的挑战。

首先,“后G20”时代,杭州的城市管理既要保障城市更新建设的顺利推进,更要服务于面向国际标准的城市功能品质、生态环境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提升。一方面,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需要新的建设理念、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基础设施建成后也需要先进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运行效能;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基础设施容量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交通、环境、居住等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与动态调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将有助于这些高质量的物质基础与载体的运行发挥最佳效能。

其次,要把握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杭州城市管理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红线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战略,这将为杭州开启一场“再生态化”革命提供重要的契机。杭州要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承载力,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管理,使城市发展的自然供给回落到自然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再次,要把握尊重人本的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的本质在于为人们提供有意义、更美好的生活。“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更加人性化,尊重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注重城市与人的安全。这就需要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求、民之所难,并尊重群众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求我们通过充分发扬民主,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平台,汇聚民智,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体系。

三、新时期杭州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的探讨

(一)增强管理的前瞻性与常态化

从杭州城市基本建设的现状来说,杭州的城市管理已经由“建管并重”的大建设阶段进入了“以管理为龙头”的后建设时代。但是,现阶段的城市管理基本上仍延续了旧的管理模式,总体上比较粗放,管理方式“运动式”,缺乏前瞻性、预见性。从五水共治到G20峰会,杭州利用大事件,实施一系列阶段性、大强度的建设与管理,例如内涝整治、街容整治行动、环境秩序专项整治等,体现了杭州突出的管理能力。这种借助于大事件进行城市管理的“运动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容易忽略经常性、常态化、法制化的管理服务,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化为长效机制。

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条件、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思路也需要与时俱进。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项目建设决策时要具有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而非仅仅完成政治性任务、解决眼前的问题。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要将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与当下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才能提供符合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才能摆脱疲于应付的被动管理局面。

(二)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

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的城市管理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和治理中政府“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便民服务设施等的市场化运营。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一方面可以打破政府的哦闲缘匚唬优化公共服务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缓解政府公共服务的压力,同时可以整合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杭州一直致力于在城市管理领域引入市场化机制,在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作业、数字城管等方面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杭州在全国首创信息采集市场化机制,通过“花钱买信息”、“养事不养人”的做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第三方企业,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十年来,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由投运时的26.7%提高到目前的99%以上。今后对于公共物品特征弱的设施及服务需要继续放开经营管理,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进入。对于已经开展市场化运作的方面,要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购买服务力度。例如,当前杭州面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执行难,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解决方案存在资金匮乏等困境,可以鼓励社会机构,调动社会资金,引入第三方机构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三)推进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应当成为杭州新型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最重要的区别。由于职能划分等体制上的限制,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限于自发零散、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得在城市管理、服务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服务公众的智慧城管建设,能够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能够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是城市管理水平发展的有力科技支撑,必将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均等化社会服务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3月,浙江省提出“智慧浙江”的战略目标,杭州“智慧城管”被列为省智慧城市首批13个试点项目之一。近年来,杭州数字城管保持高水平运行,城市管理工作正在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杭州已构建了“一中心四平台”体系,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智能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智慧城管中的应用,着力在城市管理领域预防、管控,解决各类空间、立面、街面的“城市病”。当前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智能体系,推进智慧化精细管理。一是进一步提高管理部门内部行政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基于信息流的汇集与传递,进行管理资源的整合,减少中间管理层,使传统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扁平化;借助网络,形成围绕以公共服务需求为起点,以对公众有价值的服务为终点的流程。二是结合实际需求完善智能感知设备及预测系统。比如当前的城市排水主要以管网、泵站信息的展示、查询为主,缺乏更多的流速、流向、水质等更微观具体的信息,缺少积水点预测、内涝预警等功能;通过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三是通过网络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保障政府部门对公众需求信息的全面快速接收,重视政府部门对公众需求的反馈,加强二者间的互动。

(四)构建多元化社会共治监督体系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往往采用问题导向基础上的末端管理方式,使城市环境顽疾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呈现管理成本高、效能低下、治标不治本的被动管理状态。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过程中“人”、“物”分离,政府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未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高密度人口聚集下的城市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源有限,各利益群体间必然存在各种利益冲突。管理部门要转变依靠权力发号施令对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化管理的思路,在充分了解各群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实现由问题管理向源头管理,由物件管理向“人”、“物”结合,由政府主导向多方参与的共治模式转变。

近年来,杭州的政府主导的单一管理局面已有很大改善。通过城建城管热线、聘请义务监督员、进行城市管理满意度调查以及设立社区城管工作联络站、贴心城管、“河长制”等一系列措施,杭州积极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的氛围已经形成。但是,还存在公众参与主体地位有待提高、主动性较弱、流于形式等问题。当前,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主要还是依附于政府而行动,受传统“强政府-弱社会”的理念影响,主体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尚未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主体尚未形成,更多的公众参与活动是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进行的,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自下而上以建议等形式表达诉求与建议的参与活动还很少。而真正意义上的共治是个体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主体通过协商、合作、伙伴关系等形式搭建的多向度、良性互动的平台。这就需要一方面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平台,拓宽公众参与途径;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媒体与公众的沟通机制,让公众参与过程监督。此外,要培育协作性社会组织,通过专业化运作,将公众的诉求、意愿、建议、批评等集中起来,同时也将政府的政策意图与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时传达给公众,为政府与公众架起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CorbinJ.Strategiestoimprovemanagementoftravelforallplannedspecialeventsinaregion.82ndannualmeetingofthetransportationResearchBoard.washingtonD.C.2003:12-6.

[2]Rosea.K.Spiegelm.m.theolympiceffect[J].theeconomicJournal,2011,121(553):652-77.

城市发展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管理

在近此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市绿化也随之获得巨大进步。城市的绿化管理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与城市文明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因此成为政府对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与城市规模日益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不断出现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对现代城市进行园林绿化管理要应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还要尊重市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目前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先进的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新模式,使这项城市管理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有效适应城市化的推进与城市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就是通过对城市内的园林和绿地进行统筹规划和开发,达到科学合理的分布,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政府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应通过正确行使管理权力,做到园林绿化等公共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并实现科学管理。

1我国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状

1.1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期性

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起步较晚,缺乏可借鉴的学习对象和管理案例,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规划中缺乏科学性和长期性。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与质量对城市的环境产生直接性影响,而城市绿化的水平与质量又与城市建设所进行的规划设计有直接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占有恰当的位置。所谓城市绿化的主要内容有:市内道路的绿化带、居住区的绿化、公园中的绿地等项。城市绿化的规划只有具备了科学性与长期性,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这也是进行城市绿化管理的宗旨。

1.2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我国国内的很多城市尚未在绿化管理部门中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也尚未被列入到城市管理者的政绩考核之中,甚至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很少体现。虽然我国的制度上制定了政务公开的内容,但是地具体实行中、信息公开的内容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做保证。政府在实行管理行为过程缺少监督机制,也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1.3城市园林绿化意识的普遍缺乏

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土地资源的供应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城市的政府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幅度地减少城市的绿化面积,这种缺乏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导致了城市绿化在幅落后于城市发展的要求。部分城市为节约城市绿化的成本,减少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景观,而以草坪来裤填补,虽然增加了绿化覆盖率,但却没有有效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

2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要按照具体城市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规划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园林绿化所受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等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城市的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等社会因素。所以在对城市的具体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

2.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全面合理规划

进行城市绿化管理,应有效提高现有的城市绿地使用率,并与城市的工业布局、居民区、商业区和道路分布等相结合,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做出全面规划。

2.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园林绿化重视效果,注重美观。在绿化规划时,必须注意绿化景观的点、面结合,均匀分布,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做到景观体现完整性和系统,实现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2.4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项长远性的任务,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布局时要讲究近期安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结合,可以构建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三级绿化系统,随着城市的建设,逐级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目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园林绿化的跟进,避免绿地不足带来的漏洞,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2.5注重生态原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宗旨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果,因此绿化规划必须重视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城市的各种因素,最终做到园林绿化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息的需要,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的需要,满足城市工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市发展艺术风貌的要求。

2.6运用科学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其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的特征,做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有两

种:德尔菲法和多阶段决策方法。

2.7科学规划,从严控制绿化建设用地及配套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必须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制定出详细的绿地用地指标,选定用地范围,进而安排建立起城市的整体园林绿化系统,用于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具体来说,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规划层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地域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生态条件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等条件,综合考虑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与步骤;

(2)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在维护现有绿地基础上推动城市普遍绿化,与规划、建设部门相协调,使绿化建设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规划及公共建筑分布等城建工作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3)均衡分布,建设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公共绿地分布要符合点、面结合的特征。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使各类绿地组合为完整的系统,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城市规划设计程序,包括:初步设计出含人均公共绿地、防护林带、绿化覆盖率等在内的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依据城市环境整治目标逐项计算出新增绿地面积;汇同相关主管部门编制出科学的绿化规划;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从城市建设的宏观视角科学绘制出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图,近、远期园林绿化规划图与设想图。

2.8依靠群众,园林绿化管理全民化

园林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讲授园林绿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与习惯,形成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管理的积极氛围,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深入人心,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促进绿化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吴毓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探讨[J].才智,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