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8:56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1

【关键词】管网养护;现状;市政管理;作用

市政管网养护对于市政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当中,一定要重视各种基础设施的性能,如果出现了问题还能够给城市市政管理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1市政管网养护工作的现状

1.1虽然我国的市政管网养护制度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养护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所以在市政管网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管网养护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也就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1.2在很多城市,排水管网的养护工作中相关的资料还是非常的欠缺,同时资料的系统性也相对较差,在养护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发展和完善,很多城市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对管网的养护却非常的不重视,在制度的建立和措施的采取上存在这非常多的不足,所以也容易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闪失和漏洞,在进行养护工作的过程中不能获得最新的资料,这也成为管网养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障碍。

1.3在管网养护当中,没有及时对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更新排水管网特征的充分体现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拿出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案。

1.4排水管网在水资源和相关人员的整合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上也不是非常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政排水管网在管理和养护方面都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5相关部门没有对管网数据库建立予以充分的重视,不论是在技术上的支持还是在资金上的支持都不能满足现今市政排水管网的发展要求,这样发展下去一定会在养护当中花费很多的资金,同时还无法达到有效的养护效果。

1.6检验方法的建立也不是非常全面,在养护工作当中,有关部门和人员不能对管网的运行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所以即使管网运行存在故障和问题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也给城市管网的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市政管网养护在市政管理中的作用

在城市市政管理当中做好管网养护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能够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多的益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的运行质量,提升城市的品味,最近几年,尤其是城市化建设发展非常迅速的这几年,很多地方政府都不断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额,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的市政排水管网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我国近几年来非常重视环保和节能,所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数量更多、建设规模也更大,但是国家和政府在重视污水治理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养护,或者是也进行相关的养护工作,但是在养护的力度上明显的不足,同时也存在着养护的方法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科学的检测方法,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机制,所以管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非常多的问题,这也给城市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如何发挥市政管网的积极作用

3.1排水管道的养护

3.1.1检查。当前,我国的管道检查工作主要着眼于管道的损坏和堵塞现象的治理上,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管道状况的检查分为很多种,有对大致状况的检查、移交接管的检查和对突发事故的检查和巡视,也包括管道的及时清理等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工作时,要保证排水管道里不存在堵塞管道的杂物。

3.1.2疏通。排水管道往往因排水水量不足、污水中污物多、高水位运行或管道坡度较小、施工质量不良以及喝水顶托等原因发生沉淀、淤积。一旦淤积过多,将影响管渠的通水能力,甚至导致管道堵塞。实际工作中,雨水管道的上游和下游。污水管道的上游易发生淤积、沉积,因此必须定期疏通。

3.2以管网调查为基础,掌握管道运行状况

定期管网普查,更新管道信息。管网普查是掌握排水设施结构与运行状况主要手段,其普查内容为井盖、附属构筑物、水流充满度及速度、管道内气体、设施出现的问题、重要支户线等情况。定期的对管网普查可以及时跟踪排水设施信息,掌握设施状况,推测管道养护周期,制定养护计划。所有养护工作都围绕管网普查结果展开。

3.3加强重视排水管道的巡查

其内容为:检查地面有无沉陷、有无过重的外荷载、井内有无异变、水流是否正常、有无违章接入管线、有无堵塞物。平时应加强对巡视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知识教育。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巡视、填好检查记录表,并指出重点的检查地段。定期召开巡视检查人员会议,汇报工作和互相交流经验。巡视人员长时间巡视一段工程,会养成习惯。对地物地貌、排水管道习以为常,不易发现问题,可以定期为一个季度或半年调换一次。

3.4完善技术规范、制定一系列的作业流程

每一项养护作业都要依据技术规范和作业流程,有规范可循才能做到标准统一,质量得到保证。只有在规范的流程下才能保证作业安全,熟练作业方式,优化作业手段,提高作业效率。重视管道技术管理,排水管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排水泵站机组和设备的技术检查和鉴定;下雨后进行雨后检查。技术检查的内容有:管内淤积情况,水深变化,地下水渗入情况等。

3.5做好日常台帐工作

管网日常巡查日志是排水设施每一天的“生活状态”的记录,因此要加强对日志的保存和信息的摘录,便于查询设施状况。管网普查台账是每一年设施的健康状况的记录,所以不仅保存现场记录,还要将其整理为电子版便于查询和分析。对外出作业采集的影像资料更要作好保存,它是设施状况最直观的体现。总结年度养护工作,为下年度安排做规划。准确定位管道病态位置,评估管道健康级别,准确制定养护计划,提高养护效率,并节约养护经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管网的养护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对管网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证城市的高质量运转。

参考文献:

[1]张晓昕,王强,付征,崔硕,马洪涛,韦明杰.国外城市内涝控制标准调研与借鉴[J].北京规划建设,2012(5).

[2]汉京超,王红武,张善发,刘燕.城市雨洪调蓄利用的理念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6).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工程测量;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15-01

1城市规划建设中工程测量的作用

1.1工程测量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石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工程测量涉及到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施工管理等环节。完善的工程测量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完善可靠的施工数据和依据,包括:项目审批、选址与验收。工程建设用地的准确选择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首要标准。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平板仪测绘制图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先进的测量仪器,全站仪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测量方法。全站仪最大的优势就是数字制图,使图形更加清晰准确。例如,通常传统的住宅设计与预览一般是1/1000图纸,但现在越来越高的需求,它需要更准确的地形图,那么总车站使用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很好地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

1.2前期放线定位测量

当测量线,应控制在根据具体要求设计图纸和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准确地确定位置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机械和建筑最终形成。因此,测量线路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在现阶段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许多项目的定位存在许多问题和误区。一般来说,由于线定位的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是不准确的原因很多,而且在定位过程中,存在很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充分实现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使调查不发生错误。也就是说,在工程建设中,测量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对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3建设用地规划

建设用地规划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按照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的具体要求,确定建设范围,按照具体规划要求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在申请建设用地许可证的同时,还附上了有关部门的地形图,最后对地形图增加了平面和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规划部门在实地调查后,还要审查规划平面。此外,工程测量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也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中,城市管道的设计和施工也应进行管理,而且要对施工所需的数据和线路进行管理,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平面。

1.4竣工测量复核工作

项目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测量工作。主要目的是检查设计图纸与实际建筑之间的差距。测量完成后,数据应收集和存储,审查,以防止检查错误,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要确保建设中的一个详细的分工,在早期阶段,以确保该问题可以直接负责后期检查的人,结束了权责不明的情况。施工阶段完成审查后,应事先准备好施工数据、测量报告、施工图设计图和规划许可证等,这些材料都是施工的有力说明。审核过程中,还要对各种结构体系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测量工作顺利完成。只有建立有效的审查报告,更详细的记录,以确保施工审批过程中,测量与批准条件,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同时通过良好的检测,也可以方便规划部门批准。

2工程测量重要性

工程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工程勘察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工程测量学的应用,可以收集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数据,并能对地面和地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科学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收集到数据,形成一个演示系统。另外,根据数据的信息,将施工现场的空间信息显示在三维图形中,并将环境、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施工图显示在图中。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当工程测量,应该是一线工作,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无论什么项目,在建设初期应进行科学的测量项目的实际情况,最终设计图纸的形成,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城市规划管理的前景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行业、现代仪器仪表和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测量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的处理系统,它可以实现工程测量数据和信息,促进工程测量更系统和信息,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处理系统。这些先进的处理系统的应用,使测量更准确,方便。如何保持这些珍贵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已成为当前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日常的调查工作中。在有关人员的要求在实践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成果、新技术的使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存在,选择合适的映射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从而保证质量和数字化管理的准确性。

4城市规划中小面积测区的GpS的应用

由于GpS技术能精确、实时地获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目前正逐步取代经典大地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具体的工程测量中。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利用GpS技术获得的点的三维坐标是在wGS-84坐标系中的,属地心坐标系;而具体工程测量需要的点的三维坐标却往往是国家坐标系(如:北京(BJ)-54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属参心坐标系。因而,在工程测量中要利用GpS的观测成果,尚须进行坐标转换。众所周知,要完成地心坐标系和参心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必须已知两个坐标系间的7个转换参数(3个平移量、3个旋转量和1个缩放系数)。利用测区内一定数量的国家控制点,根据空间相似变换关系式,可解求出这7个坐标转换参数。然而在一些小面积测区里可能没有足够数量或完全没有国家控制点,若是从测区外的国家控制点上将坐标传递进测区,不仅精度要受到影响,而且也是工程费用所不允许的,因此,坐标转换就变得异常困难。同时,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有时需要的只是一些相对几何关系,如两点间的坐标差(dB,dL),两点间的距离(dS)等。笔者通过具体的工程测量实例及公式试算发现:在测区面积较小时,测区内任意两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差(dB,dL)w,同该两点在BJ-54坐标系中对应的坐标差(dB,dL)B的差异(即:ΔB=dBB-dBw,ΔL=dLB-dLw)是很小的,实际上,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完全可以忽略这个差异,进而直接将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差(dB,dL)w作为BJ-54坐标系上的坐标差(dB,dL)B应用。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注重测量工作的科学实施。解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下,一些先进的测量技术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注重将测量工具在城市规划管理当中加以有效应用,保障规划管理的水平提高。此次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工程测量技术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发展,使其尽早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3

【关键词】“四个全面”思想;城市管理工作;引领作用

一、坚持“四个全面”思想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四个全面”思想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内在需要。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管理的难点,推进和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必须坚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引领。城市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然而,城市管理工作近年来却处于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能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难题。搞好城市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一个战略思想的引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时期促进社会进步、克服社会矛盾的思想理论,无疑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城市管理工作的关系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减轻城市管理难度,搞好城市管理的基础。小康社会不能建成,社会问题还会复杂难解,那么,城市管理工作还会遇到诸多困难。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推动和谐城市建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全面依法治国是支撑。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依法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是搞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障。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从严治党,有利于党依法办事,依法工作,就会克服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搞好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二)坚持“四个全面”思想是城市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的现实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管理人员要担当城市管理的责任和重担,就必须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表明,提高城市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因素很多,但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成为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新的指导思想,指明了新时期城市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的新视角。目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城市管理人员进步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来说,“四个全面”思想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思想教育活动。现实实践中,只有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融入城市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关注城市管理人员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城市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从事城市管理工作。

二、“四个全面”思想对城市管理工作引领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四个全面”思想的引领,必须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氛围。第一,统筹协调,落实城市管理责任。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思想,落实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努力解决城市管理的“顽症”,克服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一系列难题。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思想,要进一步细化责任,量化指标,将城市管理工作落实好,解决好。第二,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为了减轻城市管理的难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城市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城市管理法规、城市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向社会宣传、向市民宣传,使有关城市管理法律和法规能为群众所知。通过宣传教育,让市民认识城市管理工作,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最终形成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四个全面”思想的引领,必须努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力度。第一,不断加强市容整治力度。新时期,以“四个全面”思想为引领,加强市容整治力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日常城市管理。日常城市管理应该按工作职责及责任区划分,做到权责明确,落实到人。另外还要加强早、中、晚的日常管理,在这时期要增强巡回检查力度,增强市容环境监管力度。二是注重整治重点。注重整治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注重整治重点区域;另一方面,注重整治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第二,进一步加强市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强化措施,规范管理,全面落实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第三,注重社会热点问题,全面加强道路市场的管理。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要全面加强道路市场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道路市场的全面整治。加强道路市场的全面整治,必须克服道路上的乱摆乱放现象,规范道路次序;二是进行合理整治流动摊点。对流动摊点要做到划线定位,合理设置摊位,引导他们有序经营,有效克服不良流动经营现象。

(三)坚持“四个全面”思想的引领,必须努力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第一,完善城市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城市管理。新时期,城市管理队伍,必须要坚持完善制度,落实管理的原则,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的精神,在遵守相关机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完善,加强对城市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树立城市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第二,加强城管队伍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城管队伍素质,是落实“四个全面”思想的深刻体现。通过对城市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强化城市管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和责任观念,淡化其权力意识和功利意识。另外,加强城市管理人员培训,可以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的执法质量,从而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任新民.“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J].学术探索,2015(03).

[2]张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02).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4

关键词:测绘城市开发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p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测绘工作是城市开发、规划、发展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建设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开发管理都必须从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寻找开发契机以及管理切入点,城市建设也不同于一般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开发需要涉及排水系统设计、供电方案拟定以及通讯建设、供电建设、燃气管道路线设计以及具体敷设,再加上城市热力研究、城市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城市灾害防御机制建设等等,只有全方位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城市建设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发挥出城市的重要功能。因此,测绘工作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意义重大,加之当今社会是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城市建设的难度加大,对于测绘工作的依赖性也日盛,所以加强测绘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测绘具体应用的三个方面

在应用于城市开发、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城市测绘、地级测绘以及房产测绘。这三个方面是否都得到了有效应用对于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

(一)城市测绘

所谓城市测绘,顾名思义就是将城市现状用比例尺方式进行电脑绘制,其作用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呈现城市状态,对城市高程控制网进行测量、对城市地下管线的铺设提供操作依据,对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进行电脑放样模拟、对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进行电脑操作模拟以及对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比例进行模拟研究等等。

(二)地籍测绘

所谓地籍测绘就是对土地及土地上的不动产等进行测绘,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土地以及土地上不动产的各种信息,如所有权属、所在具置、整体形状以及数量等。地籍测绘的目的是为不动产的产权管理、土地及不动产的收费征收、所在地建设规划、当地市政工作开展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和统计工作等提供准确数据信息,地籍测绘是国家政府实现市场有效监管、社会有效管理以及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房产测绘

房产测绘的主要内容有对房产的平面进行控制测量、对房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测量、对房产的总体形状进行图形绘制、对房产的实际面积进行测量、对房产的所有权属进行记录、对房产的变更情况进行测量以及对房产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数据库建设等。房产测绘是为了能够有效收集房产的各种相关信息,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房屋产权的有效管理、提升房地产开放行业的发展力度、有效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以及税收征缴工作等。

二、测绘在建设规划及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测绘工作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作用。测绘工作能够对行政区域进行有效识别与划分,能够加强城市布设及加强城市控制网络建设,测绘工作能够让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一个更加平稳有序的平台上进行。与此同时,测绘还能够为当地政府、行政事业机关的实际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准确、科学的地形地貌图,从而满足当地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于测绘工作的需求正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而日益增高,对于测绘信息的需求主体,主要是国内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单位。测绘信息也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具体施工等。

测绘工作是城市发展的排头兵,是城市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加强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规划管理工作已然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而规划管理工作与测绘工作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加大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管理的支持力度,测绘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及基础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建设具体地址选择、建设设计图纸绘制、具体施工建造一直到最后的工程建设及规划结果验收等,都离不开测绘工作。

城市规划建设及具体管理工作如果开展得好,就能够极大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但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危及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让城市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测绘工作对维持城市科学良性发展功不可没。测绘工作能够避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意识弊端及狭隘性,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审视城市发展的前景。因此测绘工作能够促使城市向着连贯性、完整性、统一性的发展健康发展。

三、新系统加强测绘工作实际功效

我们这里所说的新系统主要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作负担着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测绘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上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测绘工作的实际水平。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化的现代社会,在测绘工作的具体研究当中,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三种技术的总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S技术(GpS、RS、GiS),3S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范围加大、应用程度加深,从而让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本质上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为城市发展注入和新的活力,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让测绘工作的工作任务从传统意义上的地图绘制提升到地理空间数据收集等新的层面上来。从而为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如经济区域划分、具体人口密度计分布、社区合理分布、官网路网分布、工业企业分布等等关键信息。测绘结果的呈现也从过去的纸质信息演变为数字信息,承载介质也多为光碟、磁盘等大容量高科技产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贡献出了更多的积极力量。

四、加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是提升测绘工作实际水平的重要环节,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决策者的决策效率、质量及水平,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决定决策主动权的关键。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工作,从而不断提升测绘工作的效用发挥。

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而数字化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我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到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的特有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相对独立现象,信息缺乏有效沟通与共享,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有效联通,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同时也会因为信息的重复收集、处理等造成更为严重的资源浪费。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卓越功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测绘工作对城市规划建设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实际功效,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应该加强测绘主管部门的带头作用,将城市范围内的规划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路政交通管理部门、水利管路部门、市政建设管理部门等统统纳入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网络当中来,积极权衡各方利益,有效整个各部门的优秀资源,同时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建设水平,达到降低信息收集处理成本支出、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建设具有统一性、精确性的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伟.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快速迈向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J].城市测绘设计.2011.3.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5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经济体制的转变全员信息系统应用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计划生育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到21世纪初,这种挑战突显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国家通过建立全员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开展全员人口信息服务管理的引导作用,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流动性也越来越大。根据2011年的流动人口信息库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育龄妇女的人数已经突破1.2亿个。商品,资本,技术,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周转,促使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强,这种现象是一种历史进程,但也随之带来了人口管理的难度。

(二)行政手段的惯性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计生部门的会服务和能服务的机制及条件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能力与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有些欠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育率的控制也并非同步。另外,特别是企业单位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力度不够,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的领导只忙于抓经济效益,视计划生育工作为额外负担。

(三)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服务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居委会或是社区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相对简陋,很难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计生队伍建设不到位,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加重,特别是工作方法的转变,对计生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挑战背后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能不引发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市建筑的巨大变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状况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庞大的人口总量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对计划生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现阶段,所有制的多元化格局所要求的多元动态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与传统单一的机关计生静态管理的模式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计生管理模式必须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三)政府机构改革,职能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使政府作为独立的主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改变过去沿用的行政手段,使其能够实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如何实行计生工作的转变,如何梳理并强化城市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以适应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的。

三、解决方式的探索

如何做好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或许可以从以下二点入手:

(一)改革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能够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要求,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国人口发[2008]68号)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试行)》(国人口发[2005]93号)要求,逐步开展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比对,补充完善计生部门自主采集信息;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人口信息支持,把人口问题真正纳入综合治理的轨道中。

(二)改革和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1、逐步实现由条块结合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以基层政府负责的块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2、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措施向法律,教育,经济和行政措施相结合的转变。

3、逐步由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主导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通过这三个转变的有效实行,势必会取得我们所预期的效果。

四、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特点。

1、信息全面。信息采集的是所有人口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录入的信息不仅包括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还包括全部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

2、信息综合。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由人口信息、信息查询、报表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管理五个部分组成,涵盖了人口基本信息、人口变动信息、育龄妇女婚姻状况、育龄妇女子女情况、妊娠信息、现孕信息、出生情况、统计报表及汇总分析等功能,涉及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业务。

3、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村级采集全员人口信息及每月的变更信息,乡级录入和变更人口信息,形成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上传到省市县三级人口和计生部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都能互通、共享人口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询、掌握和运用。

(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对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变更及时,从乡、县、市、省到国家的各级计生部门利用数据库一是可以直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资料,

2、可以适时、有效的监测人口计生各项指标的运行,根据各项指标的运行情况来评价一个地方的工作绩效,或是某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3、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对流动人口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全程服务机制。促进了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快速、便捷、高效联系,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

(三)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的意义

1、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是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五大任务。

2、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能够准确提供人口出生信息、实施监控人口发展变化态势、根据需要及时人口预警,有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能够准确提供基本的出生人口性别信息,有助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比偏高问题;能够准确提供新生婴儿健康状况信息,有助于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能够准确提供流动人口的生育、避孕等基础信息,有助于维护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够准确提供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等数据信息,有助于人口计生部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应对老龄化。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6

关键词:城市;色彩美学: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tU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083-03

1 绪论

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城市特色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对城市色彩这一课题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一状况与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以及政府目前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化影响下城市地域特色快速失去的形势之下。更应注重城市色彩这种经济手段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从而构建城市的特色化之路,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2 城市色彩美学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文明日益发展,城市处在人类空前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城市品质和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种语言,是提升城市形象十分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许多城市以色彩美学的标准来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色彩美学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十分广泛的。通常与当地的气候、地利条件、城市文化、心理学、材料与工艺等因素联系紧密,并且能为城市特色的建设作出建设性贡献。同时也是设计师通过客观存在的环境作出的一种主观意识的表达。

2.1 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是以揭示其本质为中心,认为色彩美学的本源在客体,在于色彩感性物质的属性,或者是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外在因素,如心理学、历史文化、地域性等。同时,它也是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城市自然与人工环境前提下,科学合理运用色彩美学原理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软件”服务。

例如北美的墨西哥,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日照十分强烈,天空色成为墨西哥主要的环境色彩。这样使整个地区的色调比较单一,人们根据环境客观性,结合色彩美学原理,把建筑物的墙面、门窗设计成鲜艳的色彩,从而丰富了墨西哥的城市色彩环境(图1)。而地中海国家意大利的城市,从西西里岛的切法卢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威尼斯,当时的建设者把当地盛产的天然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以红棕、橙黄为主的丰富细腻的色彩环境(图2),从而形成了意大利城镇各自令人惊叹的景观特色。

因此,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一方面是强调色彩的客观属性,另一方面强调以客观存在的场所为基础,并认为色彩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2.2 城市色彩美学的主观性

由于每座城市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内涵等,在城市色彩选择上通常根据这些不同因素,作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样,城市作为客体而存在,当与色彩美学发生关联时,则是主体决定的。往往表现为设计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下,利用色彩美学理念指导城市色彩设计,使每座城市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征,并符合一定的美学标准。

城市色彩是不依赖人而存在,但城市色彩的美却依赖于人。一方面城市色彩是人思维意识的一种主观表达,另一方面人是城市色彩的审美主体,城市美与不美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色彩。

当前,人们的审美取向日新月异,对美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品质化。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人们通过对城市色彩的设计来美化城市。例如改造后的长沙太平街,为了再现长沙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风貌和保持其特有历史文化内涵。整个街区运用以白墙、灰瓦、棕桐色的窗、门、柱、栏杆等为主色调(图3),使这条古老而朴素的老街既体现了地域的文化又更具深度和内涵,从而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缓解视觉疲劳、休闲放松、净化心灵的场所。

一切事物总是在运动与矛盾中发展的。在经济利益面前,目前太平街有些小酒吧等功能空间开始运营,它们在外立面上以大胆、醒目的色彩进行装饰设计。(图4)可想而知,当其超过一定的度时,必然破坏整个街区特有的风貌和整体色调。这种主观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关注。

3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管理的实践及其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对城市色彩的研究起步较晚,并缺乏相应的城市个性化与特色构建的色彩技术规范和理论。随着城市品质的提高,城市色彩的运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得到重视,意义深远。

3.1 武汉市城市色彩规划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色彩的主体结构,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汉市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上,根据该市所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时代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点(城市空间节点)、线(城市路径)、面(城市空间界面)的控制城市建筑色彩的基本骨架。(图5)

3.1.1 点

点一大型城市景观节点(即火车站广场、武展广场、光谷广场等),点具有视觉领域中心的特性。因此,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第二,主色调与辅色调必须协调一致。第三,色彩必须真实反映建筑性格特征。第四,严格控制建筑屋顶、附属物的色彩。

3.1.2 线

线一武汉城市路径特别是城市色彩界面控制带(“两江四岸”地带、金融街等),线具有连续性体验、联系、连接、装饰、抽象的控制等特性。该区内是体现城市总体形象和色彩表现的重要廊道。因此,在该区内我们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建筑色调以坚持“多样统一”的原则。其次,对该区内相对固定设施的色彩进行控制(如栏杆、公交车站、人行天桥、指示牌等)。最后,该区内的铺装色彩应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材质和低明度色彩。

3.1.3 面

面一建筑围合的空间界面,不同建筑色彩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整体控制区、开发引导区、总体引导区、景观控制区)。面是线的集合体,它强调局部和整体、整体和整体的关系,该区内的建筑色彩选择上具有复杂性、整体性、特殊性等特征,更强调城市景观界面的宏观协调与微观层面的结合。

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运用模式,主体上把握了“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原则,对其他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2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

杭州作为我国江南悠久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内涵,为杭州市色彩规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杭州市自2006年以来,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及理论方法,开始逐步进行城市色彩的实践,形成了如下基本框架。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体现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规划管理思想。强调城市主色调以反映杭州特有的文化为背景,突显杭州“浓妆淡抹总

相宜”的城市色彩之美。

4 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色彩的规划与实践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程。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守以下制度与措施。

4.1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城市色彩设计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色彩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为城市色彩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研究与完善相应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是对相应的城市提出的城市色彩规划框架,在此框架下对各层次色彩规划导则和设计导则的探讨是初步的,仍有待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它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认识城市色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层次主要包括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导则一场所色彩设计一色彩管理与评价。(图8)

4.3 建立相应城市色彩评价体制

城市色彩评价体制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目前城市色彩的状况,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一般主要看城市色彩是否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人的审美取向等相和谐。这样有利促进和保障城市色彩设计的质量。

4.4 制定相应的城市引导和鼓励性措施

城市色彩设计是一项复杂、科学的工程。实践中不能盲目从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引导。同时,我们也不应完全按照套路或强制性措施办事,要菩于灵活运用,更要注重市民的参与及积极采纳市民的建议。

4.5 加强对城市色彩宣传与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与色彩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环境意识等。

4.6 加强地理环境色彩、地域文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与讨论

由于我国对城市色彩领域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较少。然而,城市色彩涉及到城市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要想使每座城市构建别具一格的、颇具自己特色的城市色彩风貌,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每座城市的文化、地理特性,加强相关城市个性化色彩理论的研究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的城市化之路上营造、构建出各自的城市特色。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7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城市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城市公共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城市管理,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正确实施,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综合调控作用,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发挥城市建设的投资效益,提高城市综合功能和市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特色风貌,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市州、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把全省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市民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程序,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扩大市民参与,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在城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职权。

2强化法治,规范管理。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规范城市管理行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3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城市相和谐。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使城市管理服务于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管理的成果。

4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抓紧解决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积极探索依靠改革和发展来逐步解决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深层次问题,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体制和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属地管理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坚持疏导与防堵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同时,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5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城市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不搞相互攀比,不做表面文章。

(三)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城市环境脏、乱、差,污水、垃圾处理滞后等状况得到基本好转。力争使全省设市城市建成区供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兰州市达到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7%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三、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

加强各类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科学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合理确定城市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范围,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

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转变城市规划修编方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确保城市规划修编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市规划的专业要求,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加强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的审查工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首先制定规划纲要,明确编制思路和方法,提出重大项目方案,经审查通过后,方可开展规划成果的编制工作。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须依法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方可上报审批。强化对城市规划实施工作的监管,确保城市规划得到有效实施。严格落实城市规划的空间管治要求,凡已纳入城市规划“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管治的空间,必须依法加强控制,不得另作他用。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管理,切实做好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提高建设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各类建设项目报发改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前,必须按项目建设程序,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选址意见书。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选址,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选址意见书。各类建设项目竣工后,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将选址意见执行情况纳入竣工验收内容,使其建筑物按照规划许可的用途使用,有关部门依此核发房屋产权证明等文件。

四、不断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调控和监管。

加强城市水源和水质管理,加快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依法取缔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和二级饮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严防面源污染影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对经整治仍达不到国家规定水质标准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寻找替代水源地。同时,各城市要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坚持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城市供水水质检测通报制度,逐步改善和提高城市供水水质,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维护与监管,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安装环保在线监测装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城区河道、排洪道的维护和管理,对侵占城区河道、排洪道、棚盖河道的行为限期予以清理。结合实施城市“绿线”管治制度,搞好排洪道两侧的绿化建设,提高城市景观效果。加强对城市燃气和城市集中供热供应与使用的监控,确保市民用气用热安全。

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商业及社区商业有序发展,完善新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老区商业结构布局,为市民创造便捷的消费环境。规范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拆迁管理,完善拆迁制度,合理控制房屋拆迁规模,认真落实补偿政策,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注重对旧城区保留建筑的维护改造,保证其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安全服务。同时,在此类建筑物所在区域尽可能增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各级城市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加大对盗窃、破坏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案件的侦破力度,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五、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治脏、治乱、治差。整治区域主要包括城区主干道路、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园林景点、居住小区、企业和学校周边地段、城区与郊区结合部、车站、广场、城市出入口等。规范城区公共卫生管理,逐段逐片落实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责任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卫生工作责任制,及时清理脏源点和积存垃圾,消除公共卫生死角。改进垃圾收集方式,实行袋装收集,有条件的可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建设规范的垃圾收集站,撤除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垃圾方箱、垃圾台。强化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排洪沟道等易脏区域的卫生管理,严禁在上述地段倾倒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确保其干净、整洁。

规范城区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和市容市貌管理,加大对城区乱停车辆、乱设摊点、乱贴广告、乱养宠物等违规行为的整治。加快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建设,为还路进场疏通渠道。要加快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步伐,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科学合理地编制交通运行方案,有效提高城区路网整体通行能力。城区交通网络要做好与城市出入口、过境高速公路的衔接,过境公路应靠近城区但不进入城区。加强车辆停放管理,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通过多管齐下,切实改变我省城市公共交通总体发展滞后,人民群众出行不便的状况。户外广告、牌匾、灯饰等要坚持统一规划,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置,并保持安全、完好、整洁、美观。各类夜市、烧烤、小吃摊点,应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区段集中设置,限时经营,限时清理废弃物。各类餐饮酒店的泔水等废弃物应定时集中收集处理,不得随意排入城区排水管道。运输易抛洒物料的车辆,必须加盖苫布。市民饲养宠物,必须实行严格的许可登记制度,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各级城市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疏导和约束市民饲养宠物活动的管理规定,积极引导其遵守公共道德和保护环境,防止扰民、伤人事件的发生。节假日,允许流动商贩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公共卫生的前提下,从事临时性的便民经营活动。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加大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污染物的治理力度,继续巩固和完善烟尘控制区建设,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城市噪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城市安静小区创建活动,营造清静的人居环境。

六、加快城市管理法制建设步伐。

各级城市政府要按照城市管理立法规划,抓紧制定城市供排水与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清运与处理、城市市政设施、城市管理监察等方面的地方法规、规章及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发展规律要求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标准进行考试,择优录用,并完善培养教育制度,以保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素质得到持续提升。执法队伍要统一执法标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处罚程序,统一上岗资格,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建立综合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由同级政府法制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执法程序、执法质量、执法水平进行年度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建立问责制,对、滥施处罚、粗暴执法、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的职能分工,加强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的衔接,建立综合执法与专业管理适当分离而又有机结合的协调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运作机制。建立综合执法与市民的信息交流平台,公开执法标准,方便市民投诉,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提高政府执法的透明度,使城市管理从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盖、综合执法、一专多能、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执法新体系。

七、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各级城市政府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和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形成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新体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努力消除管理盲区。要赋予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市容整洁、环境卫生、道路秩序、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城市管理、监督和维护职能,其所需工作经费逐步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充分发掘街道、居委会、物业部门的管理潜力,落实各层面管理职责,形成立体交叉管理网络,通过疏堵结合和源头控制,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要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层级监督和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投入机制,合理控制政府城市建设负债规模,推行特许经营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多方引导国内外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优化管理秩序,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市民参与面,继续抓好以投诉解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热线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数字”城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市区与郊区、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足以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市民安居乐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八、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真正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州、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建设、公安、工商、卫生、环保、林业、交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城市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城市管理的决策、协调、监督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考核科学的良好工作机制。

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在全省上下形成舆论宣传有力、市民认识到位、公众参与广泛的城市管理新氛围,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关城市管理的重大决策、重要法规政策的制定,要逐步引入公众听证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和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

开展创建活动。在全省继续开展人居环境、园林城市(县城)、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并将城市管理纳入创建活动内容,利用竞争激励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8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条件,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城市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渠道[1]。城建档案优化管理,是城市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人们生活中所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档案是预防自然灾害,减少城市损失的重要基础。城建档案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完整的城建档案是城市在破坏后及时恢复与重建的依据[2]。城建档案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城市的发展规律,是城市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集中反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对于城市规划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60年在城市建设基本建设档案规划中,明确城建档案范围包括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城市规划五分方面[3]。其中国城市规划档案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城市规划档案以及国土整治规划档案三大方面。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完整性、专业性以及特殊性的特点,城市的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以城市为基础展开。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各项内容相互交错,通过单行工程互相配合,实现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基于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与城市规划需求相符合。工程项目建设项目众多,涉及内容甚广,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需要基于城市的历史情况开展,因此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其完整性。城镇档案项目具有专业性特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注重档案的专业区分,保证其专业性特点。城市规划中,以特殊性事件为对比,规避传统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弊端[4]。因此城镇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注其特殊性,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2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存在问题

2.1城建档案利用意识不强

城建档案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在城镇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不仅在于保存,发挥档案信息价值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真谛。当下社会人们对档案利用意识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改进以及管理的依据,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前,将城建档案作为参考依据,避免及建设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我国城镇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系统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导致档案意识不强的现象产生。档案利用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城镇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城市规划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2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建档案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构,导致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行政执行力缺乏,档案管理组织系统与工作任务内容不符,难以形成上下统一,兼具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管理系统。基于此种管理体系,难以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业的指导,使之与城市规划需求不匹配,难以发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2.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提出新要求。城建档案作为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决策层的不重视、设备配备不到位、城建档案管理专业性、规范性以及标准化等不达标,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3改进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档案利用意识

扩大档案的影响力,使群众了解城建档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强化群众档案利用意识,提升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率。档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是提升人们法律意识的方法之一。基于法律保证,宣传档案正确利用的重要意义,强调忽略档案利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现象,通过对比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在此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挖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城建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让人们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受益,以此强化人民的档案管理意识,促进城市档案的利用,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

3.2依据法律法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基于城建档案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出台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健全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加大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城建档案的法律意识,将档案管理工作上升至法律层面,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工作内容,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质。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降低社会上违反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现象的产生。

3.3拓宽应用渠道,完善档案信息系统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建档案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以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设需求为基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平台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强化档案管理、收集以及利用各个方面。强化城建档案宣传力度,拓宽档案管理应用渠道,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强化档案管理质量效率的同时,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满足城市规划的实际需求。

4结语

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结合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促进城市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强化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符合,进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力,王烨楠.基于档案的城市记忆资源建设全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26-32.

[2]周惠英.谋定后动厚植优势———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基于新时代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创新实践[J].浙江档案,2018(3).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

1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的价值分析

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在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随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完成现代科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还能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及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日益增多的城市发展需要,基于此,要学会利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深入了解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提高现代城市的综合效能。以传统的城市发展需要来看,其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已经足够健全,并且具有十足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城市发展需求逐渐多样化,对于城市工作而言,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创新工作模式,改革工作方式,以此提高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效率是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点。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原则

2.1信息化原则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创设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要对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深入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通过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并进行分析,以此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实际的需要,强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信息化改革,优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保证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2.2智慧化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正逐渐摆脱粗放式模式,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等方向发展,对于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建设过程中,都要全面考虑,根据工作需求、实际情况来促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智慧化。进而通过现代化的工作观念促进传统工作理念的转变,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创新过程中,如何通过智慧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推动工作格局的优化。

3智慧城市视野下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措施

3.1更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如果要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更新其工作理念,构建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更加清晰地认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受传统工作理念影响,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忽略了对于工作理念的更新和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综合效能的提升。所以,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对先进的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更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的工作理念在整个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更新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创新先进的工作方法,进而保证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智慧城市视野下现代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快速发展,促使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得以有效的发挥。

3.2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

在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不重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划中,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通常被放在相对比较低的层面中,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正确认识到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对现代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在资源分配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可以整理相应的工作思路,以此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地位,进而保证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完善、健全的现代工作格局,完成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化,以此提高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综合效果。除此之外,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自身工作的职责以及范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3健全、完善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时,一定要健全、完善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以此优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结构,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模式以及方式在现代城市中的实际应用。在传统城市的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模式的开展。所以,要深入寻找机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研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更新传统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对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衔接、资源利用等内容进行创新改革,进而提高管理效能,为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的综合水平。在完善、创新现代智慧化管理工作机制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从创新的角度看待当前的体制问题,以此排除各种困难,真正解决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制问题。

3.4壮大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人才队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专业化、复杂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需要从自身工作能力入手,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网格化城市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其专业型人才对于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要壮大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总体质量以及综合实力,适应现在不断提高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需求。对于工作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对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工作人员对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局面有着一定的处理能力,所以,对于人才的引进,要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考核,以此吸收符合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需求的专业性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原有人才队伍的培养,根据现代化培训模式,多方面培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此适应当前现代城市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需求。

3.5注重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实际相结合

在智慧城市视野下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多数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在管理理念上过于陈旧,对于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缺失一定的合理性,导致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没有真正与城市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管理情况相互结合起来。在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工作时,其效果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所以,要根据城市内的实际情况,研究能够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智慧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真正实现科学、系统、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目标,城市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创新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还要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城市管理的作用篇10

关键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太原

随着太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重要作用凸显。城市管理体制是确保城市管理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载体和制度保证,也是支撑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柱。理顺太原城市管理体制,需要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对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彻底改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基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思考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力求推进太原城市管理建设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一、未来太原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一)整合机构,实现管理综合化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的改革精神,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目标,逐步归并撤减城市管理职能机构,推行大城管体制。以全市正在积极推动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在部门职责梳理的基础上,对职能相近、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对职责交叉重复、相互扯皮、长期难以协调解决的机构进行调整,逐步建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大部门制城管机构体系。

(二)重心下移,实现管理属地化

城市管理工作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任务繁重,管理事权不宜过分在市级集中,而应合理调整市、区两级管理城市的职能,实行管理层次重心下移,逐步实现属地管理。市级应主要负责规划建设、标准制定、协调监管、考核评测等宏观职能,而区级应承接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实现城管作业属地化管理。在事权下放同时,坚持责任与权力相一致,将人权、财权向区级下放,激发属地管理主体的积极性。

(三)管养分离,实现管理市场化

1.推进养护作业的市场化。按照政企分开、管养分开的原则,加快公共服务市场的培育,确立公共服务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养护作业市场的主体地位。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养护、维修、保洁作业单位的指导、监管、考核、服务,承担行业规划、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定额标准、设施量核定、市场准入机制、招投标办法等的制定。通过招投标购买服务等方式,把市政养护、环卫作业等从政府职能中剥离,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管养分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养护管理新机制,推进城市养护作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2.推进市政公用项目建设和运营市场化。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改革和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市政公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尤其是要大力推广使用ppp模式,使政府“掏小钱、办大事”,在市政道桥、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项目中探索ppp模式,缓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压力,提高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的效率,通过企业进行更高效率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3.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单位企业化改制,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将其承担的市场管理和监督等行政职能全部划归相应行政主管部门,实现作业与管理分离。深化市政公用企业改革,对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企业,通过改革重组使其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

(四)制定法规,实现管理法制化

完备的法规体系是法制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一方面应强化其完整性,政府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立法,做到“无事不立法”,使城管和执法人员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突出其操作性,城市管理法规对规定的内容、制定办法以及惩罚都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规定,避免城管执法的随意性。

二、近期理顺太原城市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执法体制,推动集中执法和属地执法

1.统一市区两级执法体制。市级保持城乡管委与执法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现状,城六区比照市里和晋源区,成立城管局,和执法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区政府工作部门。通过调整,一方面统一了市区执法体制,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城区执法局为二级局的现状,为执法工作开展奠定基础。2.推进相对集中执法工作。将城管领域专业技术性不高、能够集中的行政执法事务统一交由执法局系统负责,实现相对集中的综合执法。建议在城六区范围内,由执法局行使城市规划、建筑施工、人防、园林、市政和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各自执法队伍亦整建制回归执法局系统。3.执法重心向城区下移。根据重心下移和管理属地化的改革方向,调整市区两级执法职责,实现执法工作向城区下移,实现属地执法。市执法局将执法权下放至区执法局,主要职责由一线执法转向对执法的规划决策、统筹协调、标准制定、考核监督等;同时市执法局保留执法总队,下设督查大队和规划、建设与市容三个应急大队,主要是对全市执法进行督促检查,对一些跨区和紧急事务进行应急执法,其余队伍充实区级执法力量。区执法局全面承接市级下放权力,在属地内实施综合执法,同时接受市执法局业务指导和考核监督。执法重心的下移,要坚持权责一致原则,将人权、事权和财权彻底干净下放至区级,调动城区积极性。4.制定相对集中的执法权责清单。对纳入相对集中执法的项目进行梳理,明晰每一项目和每一细节的权责,实现执法过程中主体的唯一性,避免横向和纵向间推诿扯皮。如占道经营涉及执法、环卫、环保、工商、食药等多个部门,将来执法权责清单就要明确对占道经营的处罚权归执法局负责,并且要将具体执法局、执法队伍乃至执法人员明确。5.建立综合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勤联动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公安保障”联动机制。在街道执法队伍中设立城市管理公安治安室,协同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处理阻挠执法或暴力抗法事件。探索建立公安行政执法治安大队,专门负责查办阻挠、妨碍综合执法案件。建立公、检、法、司“四长”会议集中研判制度,合力解决重大复杂执法问题。探索建立简易司法程序,研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二)推进管养分离,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营主体市场化

1.全面开放城镇市政公用事业市场。进一步开放城管作业市场。将市政公用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以及市政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城管作业市场全面真正放开,鼓励社会组建作业公司,通过公开竞争承接作业任务。进一步开放经营市场,对城镇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行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尽快出台实施特许经营的具体规定和办法。2.剥离城市管理部门具体作业功能。转变城管部门职能,稳步有序将环卫、绿化、养护等具体功能剥离,将主要职能转向标准制定、考核监督等管理事项。对承担相应剥离功能的事业或企业单位进行脱钩改制,促使其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型。3.制定具体标准。规范设置技术标准、招标办法、准入机制等管理作业规范,建立完善相关监管体系,构建开放公平竞争的市政公用设施养护、作业、运营市场。4.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Bot(建设—运营—移交)、ppp(公私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市政公用事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市政公用企业规范改制为有限公司,鼓励企业以项目为依托公开招标募集股份。

(三)加强城管法制建设,实现管理执法有法可依

1.以人大立法形式出台城市综合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借鉴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和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城市管理体制,厘清相关部门之间及市、区、街办(乡镇)职责,制定城市管理规范和精细化管理标准,明确城市综合管理运行、监督体系和法律责任。通过立法对太原市城管工作格局加以规范,形成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2.建立健全各项具体的管理办法。在城管领域要逐渐做到事事有法依,如对违章修建的处罚办法、门面牌匾的管理办法、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占道经营、违规摆摊的处罚办法等,对这些管理办法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3.建立健全完备的执法行为规范。应有效保障管理和执法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执法时能够有章可循,真正做到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4.制定城市综合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办法应细化城市管理工作责任考核和评价奖惩的机制,增强其实效性和操作性,有效保证对所有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做到公平公正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强化考核的激励效应。

(四)优化数字城管,推进网格化管理

1.通过数字城管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的管理平台。城市管理职能涉及政府管理部门,要使众多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必须构建信息沟通和管理执法合一的管理平台。当前,我市应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改进数字城管,进一步健全完善这个管理平台,创建城市管理统一指挥、协调、监督机制,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尤其应当在整合城市信息资源、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城市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2.积极探索数字城管与网格化深度融合的管理模式。当前,我市存在着数字城管、计生、社区、民政、城管等多种网格模式,网格之间各自为战,不相融通,存在着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下一步,可探索创新“多网合一”的途径与方法,并将数字城管与网格化深度融合,真正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的城管与执法模式,增强信息沟通,节约人财物时。目前,迎泽区城管局与庙前街办正在实施的城管网格化管理,将市容环卫与城管执法融合,每个网格由数名执法人员和环卫工人组成,由网格长全面负责格内环卫及执法事务,实现了高效有效管理。建议进一步优化改进这种模式,并将数字城管融入其中,逐步在各城区推广。

(五)加快建管分离,形成专业化管理格局

对主要城市管理部门,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功能进行职能划分,推进建管分离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城市建设、运行管理部门职责。住建委主要负责由政府投资的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完工后要及时向城乡管委移交,尚未移交的项目应尽快完成相关手续,限期移交。城乡管委主要负责市政设施的运行管理,不再承担各类市政建设任务,应重点转向如何实现运行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如何实现运行管理资金的节约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R].2015-12-14.

[2]李映雪.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体制及机制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