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十篇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十篇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15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新医改;老年康复;评估体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102

新医改意见出台后,中国逐步向城乡民众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30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面对人口老龄化给卫生体系带来的沉重压力,我国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前行,成为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紧迫课题。

1制约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前行的的障碍分析

1.1新医改背景下老年康复护理事业面临新挑战本次新医改方案最大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意味着护理的发展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护理服务必须和社区卫生服务及家庭护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走医院、社区、家庭融合之路,时代呼唤一支优秀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人才队伍。然而,仔细分析新医改政策不难发现,对于老年康复护理的改革内容较少,这就使得老年康复护理发展进程之路面临诸多不可定因素。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探索并改进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和体制制度,建立新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已时不我待。

1.2本院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前进中尚存瓶颈医院所在城区人口比例大,老年人口数量多,区内现有养老机构和设施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需要,老年康复医疗事业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医院设有4个老年康复病房,核定病床20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400余张,主要以高龄老人及久病不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大多数患者以养老为主;主要针对老年内科病的治疗,康复理疗科主要以仪器理疗为主。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先进技术资源及设备优势,真诚为每一位康复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2010年共有200余人次的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其中75%的患者症状恢复到改善,50%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前行之路并非平坦,目前尚存以下瓶颈。

1.2.1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据了解,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数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太低。由于目前康复医学在临床中并未被大众所重视,笔者所在院缺乏康复专业人才,如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等,致使临床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脱节。目前笔者所在院有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要为全院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实在力不从心。且康复人才队伍主要来源于对原来的理疗和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康复效果也难如人意。

1.2.2康复护理人员的缺失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各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护士的比例应达到1∶0.4,但笔者所在院目前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只达到1∶0.12,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也存在较大缺口,康复护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3康复护理知识的薄弱培训滞后是康复人才队伍扩展的重大瓶颈。在北欧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均需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此外,护理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训练。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除负责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各种功能训练的技术,配合康复专业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功能评价等。但目前国内护理教学在康复知识领域缺乏相应的教学课程,虽然医院医生、护士拥有医学知识,但没有接受过康复系列专业的正式教育。因此,笔者所在院大多数医务人员都缺乏现代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如果患者因早期康复训练不能有效介入,患者就会失去最佳康复时机。

1.2.4康复治疗设备不全在许多发达国家,老人护理院和老人公寓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将居住环境布置得整洁、典雅、趋于家庭化,各项设施均以老人的舒适、安全服务为目标。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都安装有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住所里设有只要能触摸键钮即可帮助开关电视机、门、电灯的遥控器,浴室铺有防滑胶垫,还有可用于调节升降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坐位便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可推、坐、注射器、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目前笔者所在院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拥有生物反馈仪、脑循环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仪器,而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设施尚不完善或基本没有[2]。

2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的启示

2.1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重塑老年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因此,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是多层面的。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渗透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视疾病治疗同时,还重视疾病的预防、功能的康复和健康促进;重视身体健康,还重视心理卫生、精神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具言之,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几类内容:如何发现、去除可能危害老人的隐患,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用药不当等;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技巧;多种慢性病并存的处置;鼓励和增强老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增进身心健康;协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减少功能丧失,补偿功能的损害和缺陷;帮助老人在患病和功能缺失状态下适应生活,提高aDL自理能力;关心老人心理健康,在老化引起的不幸事件和衰退过程中给予安慰和支持[3]。

2.2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及形式因国情不同应有差异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内容总体上来说可以划分为精神护理、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三个部分。精神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内容。疾病护理主要包括一般疾病护理、慢病护理、手术伤口护理、康复护理等。此外,日常生活护理在各国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喂食、洗涤、淋浴、口腔卫生、头发洗理、大小便、助行、供暖等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服务;不少国家还将住宅改造(门口、浴室、厕所、厨房)和提供护理器具,作为改进生活护理服务的措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难免受到明显的地域政策和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影响,加上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提供机构等现实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国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略有差异,但单独来看,每一个国家均对其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有较明确的界定,服务的开展有较明晰的流程。

2.3根据评价需求建立老年康复护理评估体系在丹麦,是否需要接受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以及接受怎样的服务,由专门的判定组织,而访问护士的作用则贯穿于始终。在做出判断之前,访问护士一般都要与利用者及其家属直接交谈,并在考察了利用者的身体、精神、自理能力和环境等因素后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向判定组织提出报告,最后才由运营主体的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在澳大利亚,老年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作由专门的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组织实施,最常用的需填写老年护理服务申请与审批表,该表分五个部分:第1部分是申请者的情况,由申请人或其人填写;第2部分是批准的护理形式,由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的代表填写;第3部分是申请者的状况,由评估小组中健康和老年保健部授权代表填写;第4部分是资料总结,由评估小组填写;第5部分是联邦政府卫生和家庭服务部门的有关官员签字、签发日期。评估小组评估后,根据不同的健康功能水平和资源可得性状况,老年人可获得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在德国,老年护理有不同的等级标准,不同护理等级服务内容或服务时间等存在差别。需要护理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准,这种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精神等状况所做出的护理判断。

3发展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的设想和建议

3.1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发展新模式根据笔者所在市所在地区“十二五”规划,笔者所在院即将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成为所在地区康复医学中心。因此,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新模式,形成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是实现家庭温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结合笔者所在区卫生惠民工程,建立区级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应注重加强对所在地区老龄化社会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医疗服务的新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医院康复护理主体职能,充分发挥医疗救护体系作用,完善老人治病、医疗、康复、护理新模式。

3.2努力完善老年康复护理体系的建设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成为三级康复医学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急性期患者经三级医院救治后,转介笔者所在院为其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环节,完成了康复从三级医院到区级医院到社区康复中心的过渡,为患者提供连续、强有力的康复护理服务。今后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市一集团的医疗资源共享优势,逐步完善以市一医院康复中心为龙头,笔者所在院康复指导为主体,社区康复为基础的三级康复网络,初步构成满足辖区内多层次需要的康复训练格局[4]。与此同时,还将为社区康复专科医师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期将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3.3不断拓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领域目前笔者所在院老年康复护理主要工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今后应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为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终末期护理等;为老人提供系统而适宜的作业疗法训练等康复服务,采取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的训练,为其重返社会和家庭做一些准备性的作业指导。如织毛衣、做手工艺品、辨认人物像片、更衣、唱歌、听故事、行走等aDL训练,或在模拟的家庭中进行生活训练,恢复老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增强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为重返社会和家庭增加信心和可能,使患者达到治疗、护理、康复全程服务。

3.4积极引进和培训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加强医务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重视培训一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工程师、作业师、物理治疗等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康复护理技术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高效管理的团队。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别施与不同的、特色的治疗救治、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爱心服务。建立起康复治疗网络以适应当代疾病谱变化所带来的医疗康复需求,努力提升医院康复水平,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教授为笔者所在院客座教授,并与市一康复科协作进行双向转诊,定期查房,联合管理,优势互补,为病员提供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医疗。通过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各层次的康复医疗和护理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鼓励从事康复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来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兰地.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经验及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展望[J].护理研究,2011,25(13):16-17.

[2]孙秀.浅析社区老年护理健康教育需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6):32-33.

[3]闫芳,马春梅.新医改形势下老年护理的发展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2(5):21-23.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老龄化;康复医学;依从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4(b)-0148-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influencefactorsofrehabilitationtreatmentcomplianceinelderlypatients,inordertoexplorenursingcountermeasure.methods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in106elderly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atRehabilitationCenter,BeijingXiaotangshanHospitalfromJanuary2016tooctober2016.theinfluenceofagedistribution,genderdifferences,culturaldegree,coursecharacteristicsontreatmentadherencewereanalyzed.therelevantfactorsaffectingthetreatmentadherenceofthepatientsofmedium,poorcompliancewerefurtheranalyzed.Resultstheproportionofgood,medium,poorcompliancewas15.1%,59.4%and25.5%respectively.theagedistribution,genderdifferencesandcourseofdiseasehadnoinfluencetocompliance(p>0.05),whilethedifferentculturedegreeofpatienthadinfluencetocompliance(p<0.05).thetopfourfactorswhichinfluencedthecomplianceofelderlypatientswerehealtheducationunfulfillment(accountedfor65.6%),treatmenttimingunadvisable(accountedfor58.9%),insufficientunderstandingofdisease(accountedfor53.3%),bodyweakness,treatmentprocessfeelingfatigue,pain,andphysicaldiscomfort(accountedfor52.2%).ConclusionStrengtheningthehealtheducation,makingpersonalizedhealtheducationplan,puttingforwardthecharacteristicsofrehabilitationnursing,improvingthenursingquality,andemphasizingtheroleofsocialsupportsystemareallfeasibilitystrategiestoimprovetherehabilitationtreatmentcomplianceinelderlypatients.

[Keywords]aging;Rehabilitationmedicine;Compliance;nursing

S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衰弱、疾病缠身,以及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改变等原因,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0月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康复病区住院的106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住院2周以上者;③神志清楚,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者。排除标准:①有智力、精神、语言、意识障碍者;②住院期间反复病情变化,需暂停康复治疗者。③不愿配合调查者。

1.2调查方法

经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老年患者特点,自设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2]: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e、患病时间、文化程度。②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为全部依从(依从性好)、完成2/3者为部分依从(依从性较好)、完成1/3及以下者为不依从(依从性差)。③对部分依从及不依从患者调查影响其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3质量控制

问卷由调查者本人及2名经培训的护士负责发放,对年龄较大及视力不佳的患者,由研究者逐条阅读给患者听,再由患者本人做出选择。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对依从性的影响

106例老年患者按治疗依从性程度分为依从性好、较好、差3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对依从性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对90例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调查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健康宣教不到位,治疗时间安排欠合理,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身体虚弱,治疗过程感疲劳、疼痛等身体不适占比例较高超过50%。见表2。

3护理策略

3.1加强健康宣教,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方案

老年患者由于感官的退化,反应较慢,行动迟缓,思维能力下降,因此,对老年康复患者健康宣教应做到反复多次、随时、及时。培养护士沟通交流能力,运用语言沟通交流技巧,采用关心、体贴的语气提出问题,语速要适当减慢,语音清晰,适当运用触摸和微笑等肢体语言增加亲切感。注意倾听,要让老年患者感觉到被重视。通过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增强宣教效果,手册设计形式、宣教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区在显著位置张贴宣教展板,达到视觉强化,随时提醒[3]。

病区内设健康宣教室,定期组织患者及陪护人员参加病区健康讲座。健康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了康复医疗、健康管理、运动医学、饮食营养、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内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同,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也有所不同,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认识、理解的能力不同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同时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邀请并鼓励康复效果突出的患者分享康复经验,病友间互相交流。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3.2突出康复护理专科特色

为满足患者需要,更好的安排康复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与科室主任和护理部研究决定在病区设康复治疗护士岗。经参考相关文献并参照其他康复医院护理模式,结合我院康复特点,拟每30张床位设置1名。任职条件为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担任[5-7]。康复治疗护士的职责为负责协调安排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深入治疗室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协助康复责任护士做好护理工作。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8]。我院康复中心于2016年4月起,在康复评价会的基础上,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当日进行预评估,预评估会是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主管医师、护士、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为住院患者制订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对患者尽早开始系统康复治疗争取时间。康复护理模式强调“参与”护理、“主动”护理或“自我”护理[9]。康复护士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康复评价会还邀请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患者家属参加。患者家属参加康复评价会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病情发展和预后,还可使患者家属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在护士的监督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康复护理的特点。并可取得患者的家庭支持,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团队,鼓励和支持患者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10]。

3.3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服务态度,将优质护理落到实处。针对老年患者身心疾病特点,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生命质量。重视护士素质培养,护理部和科室定期开展护士服务礼仪培训,并通过礼仪表演、竞赛答题等形式,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服务理念。

通过对患者热情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解释,合适尊敬的称呼,给予老年患者一个温馨的住院氛围。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加以改进,从以往的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改为为亲切的把名字后面加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种方式既核对了患者的姓名,又增加了亲切感。亲切的语言,礼貌的称呼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也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通过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信任感,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有了安全感,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11-14]。

3.4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熟练的技术操作,既能减轻患者痛苦,也能获得患者信任,给患者以安全感。科室对全体护士每月进行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每周进行业务培训。对老年患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安排有经验护士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做好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科室安排优秀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护理部考核小组按照计划每月对全院护士抽考技术操作,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运用激励机制,制定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标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对每次在院内操作及理论考试取得优秀成绩者给予奖励,不合格的予以处罚,严抓护理质量,科室各项工作严格按pDCa进行管理。

3.5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护士可通过与患者家属和单位的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家属及社会的大力支持是病人疾病恢复的坚强后盾。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家属经常陪伴探视,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家庭成员间建立良好的和睦关系,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在康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16]。

3.6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功能恢复的进度以及对康复的需要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衰退容易产生疲劳,疼痛等不适症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反复更易出现情绪波动,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开始萎缩和减少,常容易发生与生理老化有关的心理问题,老年护理应该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的综合需求,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17-20]。

由于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可及时观察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功能训练的进度以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护士将所观察的情况及时汇报医师,医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康复治疗时间和治疗强度,及时对治疗方案做出调整。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对治疗出现过度反应,感疲劳疼痛等不适继而导致治疗依从性差,可在心理医师帮助下积极接受心理治疗,由心理治疗师根据老年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感疲劳及疼痛不适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心理检查及干预,从而排除由于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导致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银红,吕迎春.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控制效果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32):3987-3988.

[2]赖世芳,柳香梅,张兴蓉.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88.

[3]李妍,郭爱敏.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1(49):40-43.

[4]刘霞,贾琳琳.提高老龄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对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药事,2010,29(1):29-30.

[5]田美景,毛小媛.责任制管理模式在康复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43-45.

[6]张春花,杨琦清,许巧玲.康复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a):45-47.

[7]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24(11):3005-3006.

[8]蔡真理,鄢琼,裴静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27-130.

[9]燕铁斌.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0]陈峥.老年病多学科整合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11]陆根法.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6-927.

[12]徐雪梅.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技,2014,11(216):41-43.

[13]孟共林,谢亮球.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39-2741.

[14]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29):21-23.

[15]杨俊玲,徐宇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65-1767.

[16]张倩,马红梅,张爽.基于内容分析法对老年护理定义的基本元素解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58-162.

[17]钟印勤.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8(36):109-113.

[18]李善玲,杨新丽,黄萍,等.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8(29):68-70.

[19]涂颖,宗媛,左露,等.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1,28(3B):18-20.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3

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为老年人骨折总发病率的68.41%,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笔者总结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09年1月~12月65~89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心理、生理及早期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5~89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3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77.5岁。实施全髋置换术3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6例,住院13~62天,平均24天。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病情、住院次数等对其心理、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共发放调查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13份,有效回收率100%。

2调查结果分析

2.1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影响本组患者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8%;职业:干部和教师占18%、工人占25%、农民占32%、退休占20%、其他占5%。有46%的患者需要反复讲解才能较好的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有28%的患者需要通过两次以上的训练示范才能较好掌握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有55%的患者需要督促才能完成每天的康复训练计划。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及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2.2影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因素本组患者中,伤情严重、肢体肿胀或牵引等影响肢体功能锻炼到位的占18%;惧怕疼痛、担心引起骨折加重的占66%。

2.3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部分医护人员健康宣教不到位导致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部分认识不足,是影响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主要方面。患者中认为骨折处骨头长好以后再锻炼也不迟的占12%;因担心骨折治疗效果而无心进行康复锻炼的占5%;认为不用手术,功能会慢慢恢复的占3%;认为骨折患者不会出现肢体畸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的占11%。

3老年骨折患者的特点及护理中的伦理学问题

3.1心理变化大一方面,老年患者疑虑多,他们多因担心手术对生命延续、生活质量及经济方面的影响等问题,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忧愁急躁等情绪。[2]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对于医院陌生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多表现为恐惧紧张,忧郁焦虑,从而出现沉重的心理压力。如果此时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变化,未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安慰,进而使患者的心情得不到理解,某些要求无法得到满意的解决,医患间的这种矛盾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3.2并发症多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并且大部分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老年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3.3自理能力减弱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因骨折而导致身体功能衰退及高龄化和一些器质性病变共同作用,导致体内组织器官衰老,生理机能衰退,出现机体整体调节功能减弱,适应能力相应下降,感觉不灵敏,行动受限,自理能力减弱,同时还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等症状。

4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中的相关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对老年人的护理应从过去的单纯护理转向从心理角度去关怀和唤起老年人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其独立性,重塑其信心和能力。[3]心理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消除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4]

4.1尊重关心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刚入院时,护士应和蔼亲切地介绍自己、病室环境及病室内其他病友,调节合适的光线、温度;对于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护士可以建议家属多来探望,带些老人喜欢的物品等;对于家人不能经常探望的老年患者,护士应多给予关心,实时注意老人情况并及时予以帮助。

4.2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老年患者恐惧的因素护士在做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让患者了解其目的,执行操作时力求稳、准、轻、快,并保持严谨、沉着、果断的工作作风,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情绪,争取获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另外,应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3帮助老年患者消除悲伤心理老年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心。这时,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鼓励患者表达出切身的情感,医护人员在倾听诉说的同时可以适时安慰患者;同时,多听取患者和家属意见,提供其表达感情的机会,帮助其找到支持力量,分散其对自我形象和躯体功能的注意力。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脑卒中;家庭跟进式护理;依从性

老年脑卒中近年来呈频发趋势,越来越多老年人罹患该类疾病,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预后生存质量,是目前临床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疾患之一,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是减轻患者身体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好途径[1]。而采用家庭跟进式护理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最好方式。构建良好运作的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完善护理机制是帮助患者摆脱生存质量低的最有效方法。本院近年来通过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的方式提升患者康复依从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6例。均符合我国新修订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标准[2]。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13)岁;对照组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患者出院时均给其建立一份电子档案,记录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等信息,所有的电子档案按统一格式建设,以便于日后管理和检索,电子档案安排专人管理,定期更新老人的康复治疗情况。电子档案的记录项目一定要详细到病情、个人信息、既往病史等,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略,记录者要仔细校对每一个电子档案。在患者出院之后,设置定期提醒机制,就每个个体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提醒;建立一套医患之间的交流体系,使老年人或者其家属能够定期知晓老年人康复恢复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对应措施;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要定期举办健康知识推广活动。

1.3判断标准康复依从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是否配合;是否按时服用药物;是否定期复诊。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配合度为89.6%、按时服用药物配合者85.1%、定期复诊配合者9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多因高血压等基础病急性发作所致,患者在面对突发病情时心态没办法及时调整,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出院以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出院后的一系列康复措施配合度不高。而这些负面情绪导致的依从性不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也有一定影响,甚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只有让患者理解出院后检查康复锻炼的意义,才会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改善预后质量。而家庭跟进式护理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最佳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4,5],护理人员在家庭根据护理干预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我护理,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促进健康,而且护理人员经常了解患者的思想及心理动态,对患者的情绪恢复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康复锻炼配合度为89.6%、按时服用药物配合者85.1%、定期复诊配合者9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58.2%、41.8%,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取家庭跟进式护理干预可以及时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泓源,杨明玉,张黎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4(27):2841-2844.

[2]庞久玲,肖红双,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依从性及疾病转归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89-2390.

[3]刘彩霞.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4(31):3339-3340.

[4]张绶玲,于小华.护理干预对创伤脑卒中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36(1):145-146.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护理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4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社会在经济发展后也迎来老龄化的浪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的过程,对于处理老龄化问题我国没有西方国家的优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解决方案目前比较实用的就是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样带给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这就需要彻底落实社区护理工作,实现对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护理。

1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慢性疾病的护理和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很高,极大的伤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现在社区护理需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进行预防和病后的正确护理,对于社区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慢性病护理培训,从根本上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专业的指导,对老年人的疾病进行专业的护理。让老年人自身提高健康保健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展几率。

1.2心理疾病护理。老年人一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孤独,也很大程度的威胁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在全国尚未形成社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责任,要对社区护理人员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护理的专业技能,采用干预人群健康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中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健康护理工作的进行。

1.3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护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并将每一位老年人的详细情况报告给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研究出一个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进行持续性的护理,社区护理的特点要体现出来。

1.4家庭康复护理。大部分的老年人的疾病都是需要回家进行康复治疗的,所以,家庭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家人对医护知识并不了解,所以,社区护理就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所以,要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成为康复医师的助手,帮助医生为老人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工作。

2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1护理模式不完善。社区护理服务目前还是不够完善的,很多护理工作还局限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但是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老龄化的社会。社区护理局限在注射、输液、测血压等初级护理模式,主要是重复一个简单的技术操作,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和大医院就诊没有区别,不能体现出社区护理的优势和便捷,社区护理的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2.2护理形式单一。社区护理的特点是要发挥其作用,对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整体的、详细的了解,并对每一位老人都有针对性的护理规划,但是,目前的社区护理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仍然局限于传统医院的护理形式,只注重医疗技术操作,忽视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且仍然只懂得遵医嘱,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详细情况并不了解,这样一来,根本不能做出准确的健康护理。而对于整个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评估问题更是毫无头绪,这也让社区护理进入了死角,并未发挥出社区护理的真正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区来说,这样的护理形式是单一的,并不全面。

2.3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社区护理中的护理人员结构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因为社区护理并未受到医疗结构的重视,传统上社区卫生机构被视为养老院。即使将社区护理模式的概念融入社区护理中,但是社区护理仍然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除此之外,社区护理不仅仅只是对疾病的护理,护理人员还要具备社会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社区内的老年人的护理做到专业而又全面。

3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的前景

3.1健康老龄化。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健康老龄化,就是希望让老年人远离疾病,健康的安度晚年。除了社区护理做到位之外,还要让老年人提高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自我护理,每位老年人都有着健康、乐观的心态。

3.2老年临终关怀。临终关怀对于患病不愈的老年人是十分重要的,家人的照顾往往是局限的,但是社区护理可以通过科学、专业的医护技术让老人在临终前能够减少患病的痛苦,并且能够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快乐的享受最后的日子。

3.3老年康复护理。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受到更多的重视。未来还会有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并配备各种服务。对于康复护理的选择性也更多了,老年人可以玄子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护理机构来恢复健康。老年康复护理应该包括老年人保护和老年康复护理,提供日常的医疗、护理、预防、恢复等服务。

总之,中国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应结合国家的条件,基于参考国际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适合中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所以,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有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友燕,王志红.我国老年家庭护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设想[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9(27):18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康复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12月在我院出院老年慢支病人中,筛选在本地区生活,患有慢支3年以上,有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能进行护患沟通,思维清晰的老年慢支病人共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50~60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者29例。

护理干预方法:

⑴对50例老年慢支病人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出院后1周开始进行电话随访,每周电话回访1次,不定期上门随访,了解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派发健康知识小册子,举办健康知识小讲座等,指导病人具体的呼吸锻炼方法及功能锻炼,解答病人在出院后遇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⑵设立随访登记本,详细记录每个病人每次随访情况,健康变化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病人的康复需求,对护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⑶建立护患双向沟通渠道。护士建立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通讯录,建立动态沟通渠道,方便及时联系沟通,把他们在出院后自我护理过程中碰到健康问题时随时向责任护士请教,护士也可以随时向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⑷由于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必须让病人家属一起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温馨融洽的亲情关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老年慢支病人年龄大,接受能力差,尽量用简单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与病人沟通。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

用药指导:老年慢支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常需要服药,有的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或忘记吃药,有时1天吃1~2次,甚或想起来才吃,有的病人感觉不舒服了就自己去药店买药自行服用,因为不懂得药理知识,服用同种抗生素超过1周。这样不规律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形成药物耐药性及菌群失调。所以,必须指导患者按时、规律服药,才能有利于控制和稳定病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①病人出院后,常因烟酒引发慢支复发或加重。烟酒可以使支气管上皮受损,气道功能下降,容易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及预后不利。因此,必须给病人讲清楚烟酒的害处,指导病人戒烟戒酒。②受寒是诱发慢支复发的因素之一。指导病人耐寒能力锻炼,预防感冒,增强体质。从秋季开始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等。在冬季,慢支病人容易复发和加重,所以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在流感或传染病传染性强的时候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以免诱发慢支的发生。指导病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润、流通,每日开窗通风换气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接触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的吸入。③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持精神愉快,多与外界沟通接触,多参与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如参加老年中心活动,下棋,听音乐,跳交谊舞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康复锻炼指导:①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康复计划。身体条件较差的,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锻炼,如散步,开始时散步10分钟,以后根据体质情况逐渐加大到20分钟,30分钟。身体素质较好的,可以练习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4~5天进行运动,根据身体状况锻炼时间循序渐进。②指导病人做呼级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注意将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部下陷,并在呼气时将嘴唇作吹口哨状,不发出声音,将气缓缓吐出,每次训练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腹肌自主舒张与收缩锻练,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可使病人的呼吸功能得到改善。③病人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管腔内,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以晨起较重,痰量以清晨居多[1]。指导病人有效排痰,在深呼气时排痰,可带出肺底分泌物。必须将痰液尽量咳出,不要留在气管内,注意痰液多而不能有效咳出时引发窒息。指导家属协助病人排痰,轻拍背部,鼓励病人多饮水,身体无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每日可达3000ml,以稀释痰液。

饮食指导:加强与病人沟通,讲解有关的营养知识,告诉病人多元化的饮食方法[2]。老年慢支病人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食物,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食物。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合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糖类及食盐的摄入,饮食作相应的调整。

心理疏导: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加上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需要看病服药,对家庭造成较大经济负担,因而存在消极、内疚心理,甚至不愿配合康复锻炼。对这类病人,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多做家属思想工作,让家人多给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护理,指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体现自身价值。

结果

病人出院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估方式对50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倦怠感消失的有42例;感觉舒适自如,呼吸顺畅的有38例;能与家人相处融洽,并较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有43例;能掌握慢支康复锻炼要领的有31例;1年内无复发45例,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对老年慢支病人稳定病情和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讨论

康复锻炼是老年慢支病人控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指导病人必须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才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锻炼要有规律性、时间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中断。

老年人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家庭的支撑,社会的支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必须要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来,多参与社会活动,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心态对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老年慢支病人都是长时间患病,迁延难愈,容易形成思想负担,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因此,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疏导工作,培养病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思想上放开了,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配合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7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康复护理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患者术后1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出院指导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

[2]程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学杂志,2008,23(8):19-20.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老年骨折 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结果

老年康复护理心得体会篇10

【摘要】目的:2004年4月-----2010年4月,我科8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患者。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加强营养,及时进行心理康复训练,消除其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针对其主要并发症,如关节脱位,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假体松动下沉等问题。经过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加强功能锻炼及心理康复护理。结果:8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72个月。无1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身心健康基本恢复。有2例都进行了二期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及时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和致残率,强化心理康复指导意识,以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康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所有的骨科问题都与康复有关”这一观点已经为骨科医护人员所认识和接受。治疗是用以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则是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病残发生,康复的观点应融会贯通于骨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从抢救或治疗一开始,就着重于病人的功能保持和恢复。将可能发生的病残率降到最低限度。使病人早日回归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躯体上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心理康复,而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灵活运用,现将心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心理康复可谓是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功臣。对于该组患者来说关键是康复过程,而要想得到其积极主动的配合,首先要做好其心理康复这一难关,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让他们在心理上真正意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这一点,现将分析一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1焦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一般年龄都在60岁以上,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不服老,但又确实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住院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顾虑多,易产生焦虑。

2.2紧张恐惧:该组患者大多数是由于股骨颈骨折造成的,突然的刺激会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特别是骨折后的疼痛,让他们感到了死亡的危胁。

2.3感觉过敏.夸大伤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一般对于新事物接受比较保守,特别是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他们一时很难接受,最主要是担心手术会不会成功,有没有生命危险的切身问题而流露出烦燥不安。感觉过敏或夸大伤痛等情绪。

2.4孤独心理:病人离开家庭,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孤独心理。

2.5依赖心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都是老年人,反应能力差,对治疗护理,特别是功能锻炼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一切都希望得到照顾。

2.6抑郁期望心理:该组患者思想负担重,一方面担心给儿女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又希望被儿女理解,期望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2.7抵触心理:该组患者大多数对功能锻炼这一过程不能理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原因有:第一骨折本身就非常疼痛,再加上功能锻炼,那简直是雪上加霜。第二就是没有骨折的患者,术前的床上大小便训练,呼吸系统训练,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也让他们身心疲惫。记得一位老爷爷刚一开始非要闹着回家,他的经典台词是:那是在折腾。后来经过我们认真细致的沟通,最后不仅做了手术,术后还非常配合地做康复训练,恢复的非常满意,出院时笑着说:“还真叫你们折腾能跑了。”

3心理康复的护理方法:

3.1把心理康复做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和投入机能康复训练。如果心理障碍存在,表现的自然是消极的情绪,主观上不配合或者流于形式。护士来时象征性的动一下,真正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再好的训练指导也无济于事,所以只有在心理上意识到功能锻炼对整个机体康复所起的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所以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3.2心理康复护理对护士的要求:护士的言行举止,面貌态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状态。尤其对老年患者更为突出。良好的语言行动,和蔼可亲的态度,饱满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认真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都可提高病人的情绪,增强其康复的自信力量。护士的语言对病人的心理康复尤其重要。要求护士注意说话的技巧和内容分寸、善于使用美好语言,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语重伤人不可取,言过其实要不得。例如面临一位高龄患者说:“你看你笨的,,都教你无数次了,怎么还不会?”这种语言不仅伤人,还会加重其心理负担,也违背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绝对不允许。要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康复知识教育,同时还要让其正确认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康复观。

3.3尊重病人的人格,护理要不厌其烦,不嫌弃,不鄙视,反复多次地讲解.沟通,在尊重中让病人消除心理障碍和自卑情绪,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感到与正常人一样,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3.4善于观察患者的心态反应,对于反常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不可忽视,以防意外的发生。

3.5“鼓励.表扬”是培养积极情绪的心理康复方法之一。对训练不成功的动作,对不到位的动作,不可指责,而要耐心指导,甚至是不厌其烦的帮助其进行。对于训练中笨拙的动作,不得急躁,而应鼓励,对每一细微的进步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打消其顾虑,增加信心,从而使其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6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在较短时间的接触中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受重视。把忧虑恐惧心理转移,解除其心理负担。

3.7积极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从而精神振奋,促进疾病向积极方向转化。

4运用总结:

在心理康复指导下,逐渐使认识得到转变,并且树立起新的生活目标,发挥自己的健康机能优势,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向着新的生活目标奋斗,以最大的努力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尽快恢复其身心健康,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是心理康复最应该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杜克.王守志

[2]华蕾.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08)

[3]陈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J].临床医学,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