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艺术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51

纺织艺术设计篇1

(1)课程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接欠准确。

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为非绘画类专业,而在本专业开设中国画课程,其侧重点必然与绘画专业有较大不同。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中国画课程属于基础课的范畴,所以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必定要结合专业特色,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并要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结合。而目前开设有此专业院校的中国画课程虽然多选取精通于中国画的教师讲授,且教师的绘画水平与教学能力较高,但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脱节的现象。例如,在传统中国画课程内容设置中,多以了解中国画历史、掌握中国画白描技法等方面为主要培养方向,但显然单单以知识灌输与技法讲授为主要培养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纺织面料图案开发的重要素材选择来源,而与中国画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该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和学习的。因此,重新审视与定位中国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方向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

(2)课程教学方式呈单一化,表层化。

在常规的中国画课程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教学单一化与表层化的问题。根据调研,可总结出较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单一注重工笔白描技法训练。由于中国画课程在纺织品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中通常被设置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与技法的掌握,因此导致课程教学的偏重点多在白描技法上,而并无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中国画所饱含的艺术精髓与意义。例如,在60课时以下的中国画课程设置中,教师通常只安排学生花卉白描技法练习与工笔晕染手法的训练,练习手段也多以临摹为主,其他并无更多尝试。

2)技法与中国画理论并提,但存在生硬讲授现象且显表层化。在部分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会在大一至大二阶段安排两次中国画课程学习,并在教学内容上将中国画技法与中国画艺术理论适当结合进行讲授,但这远远不足以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中国画文化,不断学习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更无法与本专业后续课程较好的链接。

(3)教学内容较单调,与纺织品设计专业实践脱节。

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并与市场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所以本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多种绘画基础技能,一定的面料创作能力以及对多种民族文化、设计理论、时尚资讯的掌握和学习能力。所以在中国画课程设置中,目前的教学内容必然是略显单调的,其体现在只限于讲授中国画范畴内的知识点,或只要求学生练习白描或工笔技法。因此急需充分结合该专业的特色,拓宽讲授与学习范围,以适应现代纺织品艺术设计的教学培养方向与相关产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2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课程设置改革

从以上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中国画课程设置的现状总结不难看出,中国画课程设置改革是必要的,而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改革中的诸多问题便是教育者研究的重点所在。现就课程设置的几个方面进行以下探讨:

(1)课程立足点定位的准确性。

1)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从诞生到逐步发展都始终基于我国纺织产业的存在而设置,所以本专业与市场的紧密度不言而喻,这就决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基调与发展方向。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综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纺织产品设计的创作能力、实践能力与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能力,所以在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中,教学内容通常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组成。而为了符合当下对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各院校该专业教学已逐渐形成了以“理论+实践”为理念,以“基本技能、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强”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从基础课、专业课到社会实践、科学教学全过程的教学体系。中国画课程正处在整个培养计划的基础阶段,而本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技法与相关知识灌输的层面,所以中国画课程设置的立足点是基于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所确立的。

2)依托于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中国画课程设置的立足点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基本技法的掌握自始至终都是课程开设的必要前提,使学生有较好的纺织品图案手绘能力是本专业人才必备的上岗条件。其次,使学生对中国画具有一定的综合鉴赏能力和对中国画相关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也是课程立足点的重要方面。再次,引导学生形成对我国传统艺术进一步深入了解与研究的渴望是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所在。试想通过中国画课程的培养,学生若能够对中国画等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探索、研究、拓展与突破,并合理的应用于纺织品相关设计中,那么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应是颇具成效的。所以,中国画课程设置应以“技法掌握、了解感悟、实践深入”几个方面为立足点,利用有限的课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并制定科学的训练培养模式。

(2)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依据中国画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方向,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如下:

1)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该专业中的中国画课程内容依旧可根据以上所分析的课程立足点的三个方面进行设置。首先,从目前本专业大学生的基本现状来看,在进入大学之前,较少有人接触过中国画及相关文化知识,但基于学生目前对新事物新理念正处在吸收能力最快最强的学习阶段,应在课程的前半段有效传授中国画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可包括中国画的历史、分类、特点、名家名作及创作流派风格等。授课方式可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课下搜集补充为辅的形式,以此来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基础认识,若课堂时间有限,则应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或相关课题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培养其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其次,在对中国画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临摹练习是该专业训练基本功的必修环节。而在此环节中,工笔白描技法自始至终都是应重点掌握的。由于纺织品图案的绘制融合了多种基础技法,其中毛笔勾线,色彩晕染都是常见的技法种类,而工笔画技法训练恰恰可以成为纺织品图案基础训练之一,所以,大量的工笔画临摹练习是课程内容的第二个重要部分。再次,通过对中国画的了解与临摹,学生应对中国画相关知识深入挖掘,结合本专业特点,选取切入点纵向研究,综合应用,进行课题式实践,具体教学方法与内容将在文章第二节第三部分“课程教学与纺织品艺术设计实践相结合”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2)课程教学中各部分内容比重安排的合理性。从课程时间上来看,各校本专业的中国画课程基本在30到60课时左右,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较多的知识点传授与课上较长时间的技法训练是不现实的。所以,理论课程讲授、课堂技法训练、拓宽联想训练的时间比例应控制在“1:2:2”左右较为科学,但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课下时间应合理应用。因此,大量的技法临摹训练与相关资讯搜集都应该贯穿于课程中非课堂时间的始末,使学生趁热打铁,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程教学与纺织品艺术设计实践相结合。

纺织艺术设计篇2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软雕塑艺术已渗透到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纺织品设计等各个领域,已经进入现代人的社会中,人们通过他与其他材料的有机组合,相互照应,用它的造型、质感及排列组合,点缀并强化了各类设计的艺术效果。这些软雕塑在表现形式、内容、观念、颜色等方面与传统雕塑的概念有所差异并相互关联。新的材料、新的形式、新的颜色,新的观念与人们印象里的传统雕塑的定义以及概念相互冲突;但关键要看作品是三维的还是二维的,如果是三维的,就一定和雕塑有关系,因为软雕塑是纤维艺术与传统雕塑的结合。正因为“三维”实际是要用身体去体会的。

在真实的空间里边,不仅仅是触摸,你的身心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这会强迫你去认识和把握这个空间。再有就是作品表现出的创作意识更倾向与造型还是表现材料本身。这与选择使用什么材料不矛盾,因为材料只不过是作品表达手段的因素之一。根据这样的思路,将软雕塑艺术应用在纺织品面料设计上不仅能突破其面料的现代转型,同时还能够使它“穿”在雕塑上。

关键词:纺织品面料、软雕塑、应用、转型

一、纺织品面料设计在软雕塑艺术应用上的体现

很多面料上的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印花、烧花、轧花也会使软雕塑具有绘画性和装饰性,无论是作为室内公共雕塑还是办公、家居装饰品,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从制作方法上看,这也是与传统雕塑材料所不同的。另外服装上的配件,如,拉锁、纽扣等也是可作为点缀装饰应用在软雕塑上的。

(一)纺织品面料的质地

纺织品面料的质地就是指面料的自然质地。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观看和穿着,去感知其质地。纺织品面料的品种繁多,由于所用的纤维原料不同,织造方式和工艺流程各异,使面料的质地也各具特色。而不同的面料质地,应用到软雕塑作品上可以反映出截然不同的外观效果和性格。比如,质地厚重的面料,粗重的线条,给人以粗狂、硬挺之感;质地轻薄的面料柔软的线条,给人以轻盈之感。随着时装潮流趋向个性化、风格化、情趣化的流行,对面料的要求除质感和外观新颖外,还必须有肌理效果,尤其在毛织物设计上体现立体感。例如,粗纺纱和精纺纱交织,原料上多使用有光纤维,用较细的锦纶花式以投影和衬托的方式衬托粗花式纱,来增强外观效果。使织物看上去具有“金属感”。若以这种面料作为软雕塑的外包裹材料,会产生十分高雅的效果。再如,阶梯花纹织物,采用明暗两色对比,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立体感很强。在软雕塑中表现抽象图案尤为适合。

1.温暖感

在天然纤维中,棉布温暖,呢绒温暖。在裘皮材料中,裘类属温暖。当然,不是物理上的保暖功能,而是材料外观质感给人的心理感受。当然,由于人们对材料的普遍认知亦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时相同的材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丝绸给人冰冷感,但经过砂洗处理后的丝绸外观呈桃皮状,相反会给人以温暖感。在棉纤维与化纤混纺面料上进行金、银镀膜处理,会使人们感到冰冷;如果进行拉毛或起绒处理后,会使人感到温暖。这种特有温暖感应用在软雕塑中,能够产生慰藉心理的作用,减缓压力。

2.冰冷感

造成材料冰冷感的因素实在是很多。除了人的皮肤对面料的触感外,形状尖锐的线条、色彩上的高明度、质感中的硬挺度以及精密规整的图案等等,都会使人感到冰冷。比如,质地粗糙的材料,光泽弱而色彩纯度高会给人温暖感;而质地光滑平整的材料,光泽强而色彩纯度低,就会带给人们冰冷感。一般服装材料的光泽有一下几种类别:

(1)强光泽面料如金、银缎、库缎,会给人以冰冷感。

(2)柔和光泽面料如丝绸面料对人的视觉刺激,可以大面积应用,是适用范围广泛的材料。也可以与其他服装材料并用,形成质感的对比。这种材料性格属中性,可以随着不同材料的不同对比,而产生冷暖变化。

(3)无光泽面料大多都具有吸收光而不反射的特性,给人以稳定和温暖的视觉效果。

3.硬挺感

温暖与柔软、冰冷与硬挺是相互联系的,是外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硬挺的纺织品面料适合做造型比较复杂的,不容易直立摆放的软雕塑。

4.柔软感

这与纺织品面料质地密切相关。柔软感从人的触觉上可以产生熟悉的生理效应。从人的视觉感上可以产生平静安详的心理效应。这也正是在现在科技发展的社会中人类所可以追求的。将硬挺与柔软的纺织品面料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5.弹性

它是处于柔软与硬挺之间的状态,一种表现效果。可随着软雕塑造型而弯曲、转折。弹性越大的材料就越柔软,反之材料就会硬挺。灵活、适当地利用服装材料的弹性,可以产生许多新的造型,产生变化更丰富的空间造型。将硬挺的材料与具有弹性的材料相结合,也能够产生出人意料的材质效果。

6.透明感

很多面料上的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印花、烧花、轧花也会使软雕塑具有绘画性和装饰性,无论是作为室内公共雕塑还是办公、家居装饰品,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从制作方法上看,这也是与传统雕塑材料所不同的。另外服装上的配件,如,拉锁、纽扣等也是可作为点缀装饰应用在软雕塑上的。

(二)纺织品面料的肌理效果

纺织品面料的肌理是由纤维原料与组织结构所形成的外观效果。同一质地上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肌理效果。目的是要增强质地的艺术感染力,是纺织品面料各方面的艺术特点都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并具有浓郁的装饰效果。纺织品面料的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视觉肌理

所谓视觉肌理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只用眼睛看就能够感觉到的。其作用在于丰富纺织品面料的装饰效果。其图案和纹样多来自与自然界的某些显著的特征,而且是为人们所熟悉的自然肌理,如虎豹纹、水波纹、云纹等等。其中有些是直接模仿和表现仿生效果;有些则是经过选择、变化之后,按照自然肌理的某些特征而创造出的,自然界中不曾出现过的肌理纹样。在表现中国古典的题材中,使用此类服装材料,可以使软雕塑具有装饰效果。此外,还有利用印刷、摄影、手绘或计算机技术,将原有的肌理按新的排列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象征性肌理。

2.触觉肌理

纺织品面料表面的凹凸、疙瘩、拉绒、拉毛、褶皱等,都属于触觉肌理,例如条绒面料。其原本的装饰作用在于使服装造型更加立体,或曰使立体造型变化更加丰富。此理应用于软雕塑中亦然。在创作中可利用纺织品面料本身所固有的触觉肌理直接表现;也可以通过抽缩、吃纵、褶皱、重叠等加工工艺,改变材料表面原有肌理;还可以将纽扣、亮片、珠子、绳带等组成新的肌理效果,或用镂空绣、盘绣、垫绣等工艺加工制作出肌理效果。

纺织艺术设计篇3

关键词:纺织品;图案;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190-01

伴随着石器间一阵阵铿锵有力的撞击声,装饰也随之浮现出它的最初艺术形态。孰不知这种装饰行为早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酝酿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此刻,装饰也以其最完美的真实姿态穿梭在生活的点滴之间,这种赋予实体的装饰特性最初以图案的形式神奇完成了自然的转化。五千年的波荡坎坷造就了华夏儿女的自强不息,也带来了中华大国浓厚的文化沉淀,这种文化的积累潜移默化的丰富着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民族的迁徙、战争、地域的分化、社会性质的改变使得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真实的意识形态完美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它特有的文化魅力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探索。

今天,这种优雅的艺术形态也在以它个性的表现手法出现在纺织品创造中。图案巧妙的运用于纺织品中不仅提高了纺织品的经济价值,更增强了纺织品的艺术特性。作为纺织大国的中国,如何使纺织品的设计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图案设计占据着行业的重要位置。然而,生长在独特文化魅力的大国之下,纺织品图案设计如何在多元化社会格局之下继承传统文化特色、散发民族亲和力又极具时代气息,这是现代优秀纺织品设计师的民族使命。刻不容缓,纺织品图案设计作为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坚守对传统的敬意,跟着时代的脚步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在美国得以发展,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各国先进的设计手法,更是各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这种多元文化的交织已经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得以一体化的发展,多元化文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也得到了二次浇灌。中国以大国的姿势在世界各个领域起到先锋带头作用,然而此时。在国际多元化格局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也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传统装饰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外在表象如何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得到良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永恒的话题。纺织品图案设计不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且具有民族热情的纺织品设计师应该理性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正确赋予传统图案设计新的生命,正确理清纺织品图案设计前进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不断上升,同时对纺织品的艺术性要求也日益增强,作为一名纺织品设计的工作者,正确理清新的设计思路十分关键。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但要继承我们传统图案的精华,也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运用一些先进的数码印花技术来处理图案的生成,在图案的选择上可以利用时下一些流行的元素,这些元素的来源可以是流行的卡通图案,电影里的场景元素,甚至是影视画面等。其次更要学会洞擦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心理,要对纺织品图案设计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市场调查对象应当区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职业的人,针对市场调查的结果做针对性的图案设计,例如给孩子们设计的纺织品图案可以选择当下最受欢迎的卡通图案,给老人设计的纺织品图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寓示平安幸福之意等。

时代的脚步没有停留,纺织品图案设计作为新的艺术形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脚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通过几代图案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纺织品图案设计的发展定将在艺术创作领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2.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黄灿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文化解析.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第10期.

[3]中国传统图案在纺织图案设计中的应用.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第1期.

[4]张毅.家纺装饰布的设计与创新.装饰,2003年第7期.

[5]郭中超.纺织品纹样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广西纺织科技,2010年第39卷第1期.

[6]光同敏.论纺织品图式对马蒂斯艺术风格的影响.装饰,2011年第2期.

[7]徐雯.论现代纤维艺术的特性.装饰,2004年第4期.

纺织艺术设计篇4

设计意境与科技的表现性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时间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设计也必须紧跟其后。依照时下的发展势头和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因为人类总是会有新的需要,那么就会有新的功能需求,有着传统与现代等诸多元素的纤维艺术设计更是如此。人类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变化,那么在形式上就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这种需求。创新最需要的是理念,只有理念的创新才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进步,这时理念的东西上升为精神的范畴,这就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纤维艺术家们共同拥有的品质是很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事物中,在不同的时期可以从容的站在新的起点和新的视角去看待纤维设计,从而更好的将纤维艺术设计向更高的方向和更为广阔的领域进行延伸。纺织技术的长足进步有力地支持了艺术家们在材料和技术方面架构的设计需求。

纺织技术上的刨新给纤维艺术创造了更多艺术想象的可能性。如今,各种纤维原材料的研究和探索在纺织科技领域里成为主流,同时,不断研发和开发出来的高技术纤维成为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作品将这些纺织新技术呈现出来。比如有的纤维艺术家采用数码技术和抽象手法等新的技法与传统的手工纤维原料相结合进行创作,其作品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它甚至穿越了技术和艺术的表象,更快的被商业化,这种两者互为优化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地被证明着。

“纺织”的历史在中国久远而厚重。近几年中国在纺织科技方面的发展全球为之瞩目,就拿在近年来发展绿色纤维和再生纤维方面,包括再生涤纶长短丝都是纺织科技领域的生物工程技术。如今在石油紧缺的情况下,发展生物化纤原料等成为纺织科技的主要课题。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聚乳酸纤维现今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在新型溶剂法技术方面也已经有了突破。我国竹浆纤维的发展也很迅猛,如果大家经常买衣服可以看到,商场里竹纤维面料的服装已经越来越多了。所有这些纺织科技进步技术,为当今纤维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成为近几年纺织科技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高性能纤维研发的品种日趋齐全,耐强腐蚀、耐高温、阻燃和高强高模这四大类纤维的代表性品种已实现产业化。国家一直很重视炭纤维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另外也在寻找一些新的纤维以及一些新的工艺,特别是在用于高新技术方面如纳米技术,高分子基础理论以及新型的一些聚合物等领域,我们还需要基础性的研究。

艺术家们在这些科技元素中,捕捉到源于生活和高技术相融合的美,赋予了纤维以色彩的聚散美,更将纤维的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高技术作品。

融通的互动性

许多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不仅让人重新认识到人的感性,更加重视感性和技术的融合,继而重视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纤维设计艺术作为与这个时代同发展的艺术门类,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关注。

纺织新技术和纤维艺术设计之间又有什么共性和区别呢?

首先,在艺术表现上他们都很现代,都很流行,在内容上他们相互融通。比如,当今的纤维设计师需要具有时尚的理念,基于对时下生活习俗的了解和不断丰富的时尚生活的了解,才能在本质上更加注重创新。纺织科技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纤维设计新样式的诞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它不仅丰富了设计的内涵,更扩大了设计的外延。当然,一种新样式能否具有形式美感要经过使用、审度来衡量。

或细腻、或粗犷,或写实、或抽象,纤维艺术作品所散发的独有形式美感,打动着观者对美的想象和憧憬,这也是所谓的艺术与心灵的深层交汇。每一件纤维作品是体现艺术家多年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实践的结晶,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对每个创作者真实的反映。纤维艺术作品在将形式美等特质传达出去的同时,更记录了人类生存体验和文化变迁。从中体味到生命逻辑,文化传承和生命演进的底蕴,以及在这个时代逐渐消失和遗散的都市人文情怀和朴素的乡土情结,这正是纤维艺术的真正内涵和大爱。现代纤维之美

之于“纤维艺术”,相信更多的纤维艺术家更倾向于使用“纺织”这个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纺织”的历史都足够久远凝重,而“纺织”与“纤维艺术”的传统本质又是如此的吻合。历数那些对人类有影响的纤维艺术作品,每一件的背后都有当地的纺织文化和历史缩影。作为一名当代的纤维艺术工作者,对纺织现状的认知和驾驭熟练与否,直接会影响到作品的创意和创作。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今天看来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对纺织科技现状了解的深或浅,可能会更直接的体现在作品上。

同样,纺织科技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众多研发成果,对纤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让我们重温一下上一届的优秀纤维艺术作品,其中很多艺术家使用了当今最有科技含量的纺织科技创新产品:聚酯纤维、活性冷水染织物、玉米纤维、电脑提花、数字印花、数字蕾丝印花、聚酰胺纱、丝瓜植物纤维等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简直可以说是当今纺织高科技新产品的一次大融合。有些纺织技术甚至是正在探索和研发试验阶段,就已经被独具慧眼的艺术家们赋予了生机勃勃的艺术美感。

技术和创意,形式和样式必然会不期而遇的。好的纤维艺术创意要有精良的纺织科技做媒介加以展现。比如近一两年来在纺织创新领域独树一帜的数码印花技术,这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用,它的时尚性,科技含量,低碳环保以及创意无限的可能性,使其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新的时尚热点。同样,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创作出的当今纤维艺术作品,在静穆中求飘逸,或在灵动中求顿挫,在纺织高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的常态中超然逸出,为人们呈现出一脉生命的清流,含道飞舞,撼人心魄。

纺织艺术设计篇5

[关键词]:家纺设计;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传统染织艺术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中国终于进入wto,这给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在服装、装饰、产业三大类纺织品中所占比重较低约22%,“在西方发达国家三类纺织品的消费约各占1/3,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占40%左右,而中国三大纺织品结构为68:22:10”[1]p1,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日差距较大。随着2005年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未来五年内改变当前我国家纺产品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是我国家纺行业的当务之急。可以说我们未来五年之内的努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家纺行业在国际家纺业的地位。而现代家纺设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如何使我国家纺设计尽快适应迅速发展的我国家纺行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家纺设计对中国家纺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家用纺织行业发展迅猛,随着国内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住宅消费、旅游消费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家用纺织品消费快速增长,同时对外出口因前几年欧美经济景气而增长较快,“2000年家用纺织品的出口达到54.2亿美元”[1]p1,家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又一经济增长亮点,且极具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当前我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尽管发展迅速,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主要是产品档次较低,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个别单位产品附加值仅其十分之一。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一是要提高全行业品牌意识,争创国内国际名牌;二是要加强全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吸收;三是要加强对家纺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这是我国家纺业最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我国家纺产品档次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家纺业进一步发展所遇到技术难题中最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目前我国家纺行业中出现的设计问题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服装行业中出现的问题惊人的相似,那时我们总是把服装产业落后的原因归结于服装设计水平,认为只要把服装设计水平搞上去,问题自然会解决。实际上在二十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服装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确实穿得更好,更时尚,也更有品味,但是我们服装业从整体上看仍然还较落后。这二十年在中国的大学里服装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培养了大批服装设计专门人才,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我们纺织品的附加值仍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仍不高,以丝绸行业来说,我们虽然生产了最好的原料,但最好的丝绸印花染整仍在意大利、日本。尽管整个世界已经离不开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尽管我们早已成为世界头号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国,但那些产品大多不是我们设计的,品牌也大多不归我们所有,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来料加工赚取少量的加工费,我们所拥有的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很少,能在国际时装界立足的时装设计师几乎闻所未闻。当然我并非想否认中国服装设计界的成就,中国服装设计经过二十年的奋斗设计水平大幅提升,虽还不足以领导时尚,但与世界的差距正在缩小,几乎快摸到世界时?耙捣⒄沟穆霾耍残碓儆檬甑氖奔洌憧梢钥吹轿颐堑氖弊吧杓剖尤氲焦室涣魇弊吧杓剖Χ游椋材芸吹轿颐歉嗟墓食勖放啤n抑皇窍爰死此得魑侍猓?nbsp;中国服装业的问题并非仅是设计的落后,实际上是纺织行业整体综合技术实力的问题。服装设计实际上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其设计综合了纺织业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成果,是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家纺设计与服装设计一样也是纺织产品的终极设计,是整体纺织业技术实力的集合体。

中国家纺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服装业一样,并不能仅依靠“设计”来根本解决。实际上中国家纺行业仍处于新兴的,低技术水平状态,整体家纺产品档次相对低级阶段,但比较当时服装业来看,家纺业发展的基础要比那时好得多,条件也优越得多,因为中国纺织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以服装业为龙头的带动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都已提升到相当水准,实际上为家纺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这方面来讲中国家纺业发展相对较快是有其必然性的。但中国家纺业要达到世界级先进水平,还需要走相当长的路,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努力使我们纺织业综合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家纺产品的设计水平达到相当高度,具备应对各种设计要求与设计风格的足够能力,且具有一批高素养家纺设计师。

二个方面缺一不可,双方面具有辩证关系,即家纺设计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家纺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必然会促使家纺设计水平迅速提高。当二方面条件同时或逐步具备,再加上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内家纺产品消费逐步趋向高档化和时尚化,以及国内著名家纺产品牌策略的成功。中国家纺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产品市场。当然对照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历程: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二、中国家用纺设计的现状和思考

对家纺产品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家纺设计应包括三个层面:

1、家纺织物产品设计(织物);

2、家纺图案设计(平面);

3、家纺产品造型设计(空间)。

通常我们认为的家纺设计常常与家纺图案设计混为一谈,实际上三个层面是相互关联而缺一不可的,并共同构成了家纺设计的概念。

从产品设计的过程和层次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织物设计为底层最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为最终环节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

从三者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应该还存在这样一种互相影响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即织物设计能促进和刺激新的图案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图案设计又能影响织物设计与产品造型设计,而造型作为家用纺的终极设计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图

案设计与织物设计。作为家纺产品设计师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设计技能,至少应该在专攻图案设计的同时了解并及时掌握纺织品面料产品设计与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动态信息,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家纺设计师实际上就是图案设计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设计纹样,而且更多的时间是忙于模仿国外流行家纺图案,同时由于图案设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不被高度重视。我们的家纺设计师仍极少有机会去国外市场了解第一手家纺流行信息,也极少有机会回到高校“充电”,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观念。

我国家纺设计界普遍存在着这种状况,并正在影响着我国家纺行业向前发展的进程,急功近利式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赚取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家纺设计有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设计语言,我们家纺设计师也将失去设计创造的动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模仿永远只能使我们生产二流产品,创造自己的设计语言,才有可能使我们生产出一流的家纺产品。当然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多方面的,其形成的深层因素有以下两点:

1、染织设计教育模式陈旧,当前的我国高校染织设计教育令人担忧:

一方面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纺织品行业的不景气造成一些院校(艺术类与工科类)染织专业学生的招生困难与就业问题,因而使得一些院校对染织专业系科进行了重组,一般情况是染织专业从属于热门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染织服装专业,由于新兴家纺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服装、装饰、产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将在不久的将来很快地确立。目前高校染织专业的地位实际上已经不适应当前家纺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导致的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染织设计专业应加强对家纺设计的研究,对染织设计专业重新定位,成立专门的家纺染织设计与研究专业,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目前中国家纺行业空前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染织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仍较陈旧,在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中重视图案设计,而忽略纺织品织物设计(纺织品织物设计在我国工科院校中是独立的专业)与产品造型设计教育,因而培养出的学生虽具有较强的图案设计能力,但由于对纺织品纤维、染色、织物设计、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等缺乏足够的知识。他们对纺织品整体把握的能力较差,无法全面地借助纺织品纤维、织物特征表达织物之美。也无法根据纺织品最终产品造型特点完美表达纺织品的图案之美。因此大学染织专业应根据目前及未来家纺业发展需要,打通文理科,使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染织专业互通有无,即艺术院校染织专业应当充实织物设计教学,完善产品造型设计教学,“高等教育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性的重要趋势。我国艺术院校的染织艺术设计教育一般为四年,学生入学时均已有一定美术基础。…要使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既有相当的美术功底,又有实际的产品设计能力…,关键是要实现学科设置的综合化,学科本身发展的综合化以及课程的综合化,合理地安排相关课程内容和改革教授方法。”[3]p171;而工科院校染织专业充实美术、图案设计教学,增加产品造型设计教学。这样染织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便可以被大大拓宽,他们能掌握从织物设计到?及干杓圃俚讲飞杓迫娴姆闹飞杓浦逗湍芰Γ蔽一谷衔颐撬嘌男乱淮矣梅闹飞杓剖鼍弑附先娴淖ㄒ邓匮允遣还坏模褂由弦幻胖匾闹鞲煽纬獭笆谐∮保耘嘌哂蠧i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略及市场调查与拓展等全面能力。使我们新一代家纺设计师在具备较全面专业素养的同时又有家纺市场营销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各方面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通过这种对专业的重新定位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必能培养出符合中国家纺业继续发展所急需的新一代家纺设计师。

2、设计文化相对落后

产品设计需经过接受任务确定目标市场调查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工艺制作效果分析等严格的程序性过程。才能确定新产品的生产,同时设计中还需考虑产品功能效用、艺术审美、制作材料、时代特征等因素。因而设计完全不是象一般人所想:图案、色彩、造型…那么简单,设计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且极具创造性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设计艺术也是建立在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同时设计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才能使设计具独特的魅力,才能广为消费者接受和使用。当代社会,西方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也必然使其西方文化占据统治地位,应当承认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当代家纺设计的主流是西方家纺设计,它们领导着世界的家纺的流行时尚并牢牢占据着世界高档家纺产品的市场。这种情况之下,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尚不发达,对外改革开放刚二十年,对西方设计文化研究得还很不够,对我们自己的设计文化研究得也还很不够,现代中国设计文化相对于西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求我们的家纺设计师去领导世界家纺时尚条件还远未具备。

但我们毕竟是有着深厚传统设计文化的国家,中国的传统设计文化是一座尚未被很好挖掘和开发的设计宝藏,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研究投入,打中国特色文化牌,以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当代世界的“中国热”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继续流行,西方设计师设计的中国题材、中国风格的纹样在各种新纺织品展会上经常可见:“风格趋向细微和精巧。有的灵感来自三十年代的中国…的装饰纹样…”[2]p27。“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民族传统设计艺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现代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代家纺设计艺术逐步走向世界的希望所在。

三、手工印染、刺绣等传统艺术在家纺设计中的价值

就目前中国家纺设计状况,我认为中国家纺设计可以两条腿同时走路,一方面应紧追国际家纺时尚潮流,加强对世界家纺设计文化研究,促进中国现代时尚家纺设计。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中国传统家纺设计艺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采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的家纺产品。

理性比较中国现代家纺业与欧美高档家纺业,我们容易得出中国家纺的优势与劣势。其劣势主要表现为:

1、产品档次较低;

2、技术含量较低;

3、设计水平有较大差距。

我们的优势主要有:

1、纺织品原料齐全充足;

2、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且有较好的技术水平;

3、国内需求稳定且增长迅速。

应该说我们的劣势其根本源于我们纺织品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设计能力较低,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的。然而如果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能较快缩短与欧美之间的差距。由于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发展地不均衡,仍将会长期维持我们加工费用较低的状况,人力资源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再加上近年来世界家纺返朴归真的民俗风格和异国情调风格的流行,我们在家纺设计中完全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染织工艺,生产出采用手工制作技艺的既具工艺性又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高档家用纺织品。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应该具有足够的竞争力,且极具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只有我们能生产,别人会因为人

力成本或文化上的原因而无法模仿。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手工印染(绞缬、蜡缬、夹缬)、刺绣、编织、织绵……等传统染织工艺的研究,并对这些传统染织工艺进行重新包装赋予其时代性和时尚性,设计出既有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又有时代性和时尚性的家纺新产品。这些产品从目前的消费空间看既能满足国内部分宾馆饭店的特殊需要,及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生活品味消费群体的需求,又能满足国外消费者求新求异的要求,同时应对这些产品采用现代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树立中高档手工纯天然绿色产品形象。通过对这些产品的市场策划和开发,逐步进入国际高档家纺市场,并以此产品的成功,以点带面,在国际家纺市场确立中国高档家纺产品的地位。

家纺设计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不但涉及纺织品设计的三个层面织物设计;图案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还需要有纺织业整体技术实力作为技术支撑。当前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时机,调整家纺设计教育体系,拓展家纺设计思路,设计出既有时尚性又具中国特色的家用纺织品,以提高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水平,推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东辉《大有作为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纺织装饰科技》2/2001

纺织艺术设计篇6

关键字: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人是室内环境的主角,拥有创造和改变环境的能力,能够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人类意志的人工环境。但当人们逐渐发现人工塑造的环境还远远不是他们希望的理想生活空间时,有必要重新以人为中心,对"人-空间-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和最适化的设计协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设计。

人是环境设计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当今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表现出回归自然、重文化、高享受和重情感、多元性、自娱性与个性化的倾向。因此协调"人-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美、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舒适宜人是关键。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人与环境融洽的对话关系。做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室内纺织品设计正好可以在人与环境之间搭造起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软环境"的设计不容忽视。

(二)何为"软环境"?所谓"软环境",有两层具体的含义。首先,"软"是相对其它硬质材料而言的。在一般的室内装璜中,人们注重的往往只是室内空间的硬装饰部分。如:空间的结构、格局的划分、天花、地面、墙体的装饰、厨房、卫生间的安置等等。选用的材料多为花岗岩、大理石、瓷砖、玻璃、金属等硬质的材料,而对家具的选择,尤其是室内纺织品的选用却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更谈不上实施系统的室内纺织品配套设计了。"软环境"的另一层含义,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指室内纺织品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物人对话"的关系。实际上,因为纺织品独特的材质、肌理和花色,天生就具备了较其它材料更容易与人产生"对话"的条件。这些条件通过人的视觉,触觉等生理和心理的感受而存在并体现其价值。

(三)现代室内软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心点和出发点。当今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审美意识相互结合,上升到对人文因素的关注,成为现代设计艺术思想和设计理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以人为本

首先,设计师必需确保"自然-人-环境"三者之间情感交流的畅通。通过室内纺织品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来传达人们内心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同时,调节心理情绪的变化,让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感受舒心惬意。其次,应根据不同的室内环境及每个人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利用纺织品的装饰效能。一方面要通过高度的概括和提炼,使艺术灵感与理性的构想有机地组合并巧妙应用,使室内纺织品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具有现代意识的氛围中。另一方面,利用室内纺织品的设计,打破建筑空间中过于类同的形态,力求创造变化多样而别具一格的室内空间。运用纺织品独特的外观和柔软的特质,有效地拉近人与室内环境的距离,以丰富多彩的室内纺织品生动地营造出室内空间优美的环境,并由此掩饰和弥补其它装饰材料上的缺陷和不足,给坚硬冷漠的室内空间增添柔和、温馨和融洽的元素。

2.弘扬文化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根据特定的室内环境来考虑具体的装饰,只有注重艺术性和主题性,才能创造出高品位、有人情味、艺术感强和有吸引力的优美环境。因此,室内纺织品设计要有一个与室内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相关联、独具特色和立意新颖的主题。

室内纺织品设计主题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可以结合本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去寻求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格,从各地的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历史典故、时代风范、地理气候等诸多方面追寻艺术灵感的撞击,也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电脑辅助设计)找到独特的创意和特定的设计理念。与此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室内环境总体的设计思想。因为,纺织品设计的主题,最终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气氛相融合。

室内纺织品的纹样设计是表现主题思想最直接有效的元素。纹样的题材丰富多彩、色彩富丽典雅、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纺织美术设计的发展,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上,既有传统优秀纹样的继承,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新内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纺织品设计的主题构思可以通过具有典型形象识别的装饰符号较为直观地展现出来,而这种形式独具的提示性,使观者由此激发更深层次的联想,最终达到室内环境中"物--人"对话的境界。

3.注重个性

室内纺织品的设计风格应该与室内环境的总体设计风格始终保持一致,同时又要与展现人的艺术个性保持一致,这是新时期给室内纺织品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进行室内纺织品设计时,除了要求设计师调整好纺织品与室内空间的关系,把握室内整体设计的风格,对纺织品的纹样,色彩,质地等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之外,还要对具体的人从年龄、性别、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做较全面的研究,更要体现环境主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为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各具特色,展示不同意境,将人间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趣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又能表现艺术个性的室内环境。

因此,做为室内纺织品设计的专业人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面对开放的世界,要努力地开拓自己的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寻找艺术设计的灵感。文化古迹、原始文化、非洲木雕、海底世界、热带丛林、民族遗风、动物世界等等,都是进行室内纺织品设计的素材源泉。

4.崇尚自然

纺织艺术设计篇7

一、当前我国纺织产品质量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纺织产品逐渐增长了生产能力。尤其是印染、丝绸和毛纺织等行业,已经遥遥领先。但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纺织产品在质量、品质等方面,还有很大差异存在,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棉纱中掺有黄白纱

我国纺织产品中筒子成形不良,棉纱常会掺有黄白纱,这对棉布布面的光洁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棉纱中的条影横档具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同时,棉纱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对棉纺织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2、纺织产品具有单一的品种

棉纱产品是我国现有的纺织产品的主要成分,而纵观棉纱产量整体情况,特细支纱少之又少,中粗支纱占有率不足一半,由此对棉纺织产品的种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棉纺织产品不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产品品种少,细支高密产品、特宽、轻薄、粗厚。

3、纺织产品具有较低的档次

纵观我国当前的纺织产品质量,纺织产品的档次普遍较低,具有极少精梳纱和较多的普梳纱多。相比于日本的精梳纱占总产量的40%,差距是非常大的。

二、影响纺织产品质量的因素

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品的形成和销售过程会直接破坏产品的质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为仓储和运输的方式、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生产工艺、产品原材料和设计等因素。

1、产品的设计

产品质量特性的关键是顾客对产品的质量需求,而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产品设计。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是纺织产品的设计的宗旨,而在产品设计环节中一旦有问题出现,会埋下很大隐患,后期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2、纺织原材料

影响纺织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纺织原材料。纺织原材料的成分主要包括棉花、羊毛、蚕丝和合成化学纤维等。因為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结构,由此制成的纺织产品在质量上的差距也很大。

3、生产人员的专业素质

决定纺织产品的质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纺织产品生产的执行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纺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对纺织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需要纺织企业加强纺织产品的质量管理,以真正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

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

影响产品质量因素,还包括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这主要是源于通过生产

设备和生产工艺,加工而形成了纺织产品的外形和结构等性能。较高的生产工艺,可使纺织产品的质量有效提升。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设备技术条件、工艺配方和工艺流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纺织产品的质量。当前我国具有相对落后的服装布料质量、工艺技术和处理设备。所以,在印染方面,服装布料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为了使缩水大、染色不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纺织印染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纺织产品质量的真正提升。

5、运输和仓储的方式

纺织产品转移到客户手中的完整性,是由运输和仓储的方式和方法所决定的。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纺织产品常会有质量问题出现。所以,为了保证纺织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纺织企业需要加强对仓储方式和产品运输方式的控制。

三、提高纺织产品质量的途径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纺织企业应加强对纺织产品质量的检查工作,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面质量,将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内容,由此使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企业开展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为全面质量管理。具体是指企业要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有效保障纺织产品的质量。通过质量管理控制和改进,真正实现高质量化的管理职能活动。

2、满足用户需求,生产高档次、高质量的纺织产品

满足用户需求,为纺织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为此,纺织产品的质量,需要以用户需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在纺织产品的生产和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潜在需求,使其物理特性满足用户的设计需要。由此,纺织产品的质量应从过去满足基本标准的产品经济转化为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以此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纺织产品。

3、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纺织生产技术水平

只有借助较高的纺织生产技术,才能真正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为此,纺织企业应强化纺织生产技术的管理,以提高纺织产品质量为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提高纺织生产的技术水平。纺织企业还需要创新生产技术,对生产潜力不断挖掘。真正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不断创新新工艺和新材料、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结语:纺织企业要想真正提升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为此,纺织企业应加强纺织产品的质量管理,不断创新生产工艺,以有效保障产品的质量,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詹霞,张毅.段彩纱纺纱风格的探讨[J].纺织导报.2016(02)

[2]时香.新型纺纱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发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5(01)

[3]吴爱儿,程四新,王利清.采用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新颖色纺纱[J].现代纺织技术.2014(02)

[4]梁立天.依托技术创新推动纺织企业发展[J].广西纺织科技.2004(03)

[5]冯继斌.新材料、新工艺

纺织艺术设计篇8

[关键词]数码印花纺织品设计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9-0034-02

近几年来,印花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元化的追求、个性化的设计、锐变性的周期使得追求稳定和批量的传统印花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同时,花型订单越来越小,交货期越来越短,印花成本越来越高,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为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找到了契机。而现在大多数高校与数码印花技术对应的纺织品设计专业都无法跟上其人才需求的步伐,很多高校纺织品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过旧过杂,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熟练的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家用纺织品纹样设计、室内配套设计、电脑花样设计、产品检验等纺织品生产管理能力的人才。

应该说,纺织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非常合理的,但是问题往往出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大多数高校目前仍然在开设分色、描稿类课程,这些课程只是针对传统的平网、圆网印花技术,而没有把数码印花等已日趋成熟的先进技术课程放入其中,这使得学生和市场人才需求脱节。

二、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过程及人才需求特点

(一)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过程

所谓数码印花技术,就是设计者通过painter等软件在计算机上设计,或是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的帮助下,把所需的图案输入计算机中,再通过电脑印花分色描稿系统和Rip软件控制喷墨印花系统,将专业染液喷射到各种织物及平面材质上,利用数码技术进行的印花。[1]

数码印花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数码印花技术在国外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国内也有着高速的发展。目前,数码印花技术在印染业内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也是我国纺织企业打破“非贸易壁垒”阻碍的法宝,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成为主流技术。以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数码喷印VeGa系列产品为例,最高印花速度达每小时400平方米;采用8色印花颜色模式配置,使印花效果逼真、绚丽;适合各种不同厚度面料的打印要求,对厚重织物同样也可以喷印鲜艳、饱满的图案。

(二)数码印花技术的特点

数码印花技术的特点是:1.印花速度快,已可以和传统的丝网印花媲美;2.打破了传统生产的套色和花回长度的限制,可以使印花质量优良,可替代平板丝网印花;印花效果逼真、绚丽,可达到高端设计要求;3.印花宽度达195厘米,并对花型的最大尺寸无限制;4.具备印花成本低及生态环保优势,降低水电用量,提供总体灵活度。数码印花采用的环保墨水实现了绿色印染,且色泽浓郁、褪色率低,减少了胶片、丝网和染料等材料的消耗;5.在设计和色料方面不受限制,色彩更换可直接进行,有利于设计者的创作;6.机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对场地要求不高。

传统印花工艺的套色限制、制版工艺、印制原理决定了印花图案只能局限于简单图案,而不能印制复杂的图案和艺术品。数码印花的图案印制则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油画、国画、摄影作品、动漫作品,大大拓展了纺织品设计时图案设计的内容。从图案创作的主体和内容来说,范围都极大地扩展了,因此数码印花图案的艺术性都大大增强了。

(三)数码印花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数码印花色彩丰富并且可以自由设计图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这要求数码印花产业中从事纺织品设计的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的风格、趋势与潮流,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紧跟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能像传统印花人员那样仍然从事着分色、描稿等简单的按图样复制生产,而是要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能力和个人创造力。

同时,从业人员在从事印花图案设计时,与绘画是不同的,譬如说服装类花型,是通过更重要的制作过程出来的,成品效果的好坏,是体现出设计和生产水平高低的标志,必须密切地考虑应如何结合生产条件(如工艺、染化料、印花方法等)。除了具备一定水平的艺术设计知识外,也必须了解数码印花设备机器和印染材料品种的使用。

三、数码印花产业人才需求对纺织品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考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绍兴本地的高职院校,于2010年开设了纺织品设计专业。该校的纺织品设计专业结合纺织产业和数码印花产业人才需求,在专业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理论与实际的调研并重,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供依据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成立绍兴市轻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旨在围绕绍兴纺织创意产品的设计、纺织产业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教师们以“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绍兴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等课题项目为牵引,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在促进绍兴轻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纺织品专业盛会之一。每年的纺博会上,数码印花面料和数码印花机械产品的新品都很多。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利用做纺博会志愿者等机会,亲身融入这场数码印花技术视觉和技术的盛宴。纺博会上参展的数码印花产品和技术,代表着市场流行趋势,是将来就业的指向灯。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轻纺城所在地――绍兴柯桥建有职业体验与就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轻纺城产业,从绍兴金星外贸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梅迪司绣品服装有限公司等当地众多纺织企业中聘请数十名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经理作为企业导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指导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掌握从业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对数码印花产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紧跟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步伐,丰富专业建设内容

按照政府对纺织业“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推进印染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数码印花是加强染整技术创新,改进传统染整工艺,着重发展清洁染整技术的有效途径。

纺织品设计专业定位必须紧跟数码印花技术的发展动态。首先从生源源头上进行把控,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当年参加普通高校美术类或单招单考工艺美术类考生。只有具备一定艺术或美术基础的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这也是作为今后一名专业的纺织品设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其次是适当增加与数码印花技术有关的技法表现、印花专题设计等课程时数,尽可能地使课程教学与实际技术相结合。最后是与数码印花产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如我校与绍兴数码印花的领航者――浙江瓦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数码印花的教学和实践开展合作:企业人员定期与专业教师开展交流,并给学生介绍数码印花技术及花型流行趋势。学生可充分利用参观企业最新的数码印花工艺,熟悉数码印花生产的各个流程,参加企业的花型看样采购会等。这些措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吻合度非常高,极大地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三)鼓励学生参加设计比赛和交流,培养学生适应数码印花企业和社会行业的需求

数码印花的订单小、生产周期短、花型图案数量要求多和品种丰富的特点,对从事纺织品设计的人员是个巨大挑战。为了使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适应今后这种职业状况,我校组织该专业的学生参加浙江瓦栏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的每月一次的面料花型设计大赛和一年一次的创意杭州市长杯设计大赛面料花型分赛,与1000多名设计师同台竞争;参与绍兴县飞梭纺织有限公司婴儿童车面料征集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参加绍兴县面料设计师协会定期举办的面料设计师沙龙活动,吸收设计灵感,把握花型设计流行趋势。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走完在校专业学习生涯的指示灯,以适应数码印花时展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培养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的前提,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花型设计师,推动纺织业向艺术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云麓.数码科技促进纺织品服装印花新发展[J].丝网印刷,2012,(7):46.

[2]林晓伟.丝网印花疵病分析[J].网印工业,2009,(6):31-35.

[3]周建江.浅谈纺织中数码印花技术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1,(23):102.

[4]原研哉,阿部雅世著,朱锷译.为什么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纺织艺术设计篇9

但与此相悖的是,目前中国的纺织品花样设计领域尚未能像服装设计行业那样繁荣,国外设计作品主导着市场。翻版、模仿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包括产品定位、快速反应的硬件系统、创新型团队以及创新激励机制在内的有效创新体系是最根本的原因。

基于此,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我国首个以花样设计为主题内容的年度出版物《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正式立项并进入产品征集阶段,其出版目的正是为了通过构建一个创意作品交流平台,集中呈现中国纺织行业的花样设计水平,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交流,为优秀设计师及企业树立品牌契机。此外,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年鉴》的年度评价作用和行业展示作用,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纺织品的创意开发,鼓励更多的设计师及企业投身到纺织品的创意设计中,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日前,围绕这本《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的编辑组织工作,我们就相关行业人士进行了采访,下面就来看一下他们的解读。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

“花样设计年鉴的宗旨是通过构建一个创意作品交流平台,集中呈现中国纺织行业的花样设计水平,为优秀的花样设计人才和品牌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花样设计是纺织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国内纺织行业,这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承载着让文化创意更有效地融入产品创新之中的期待。”刚刚带队考察意大利纺织服装企业归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对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设计感慨颇深,“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去年三季度行业生产指数仅为72.4,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仍有相当企业表示有信心度过难关,其首要的信心来源就是整个行业成熟的创新模式。”而这,恰恰是包括花样设计在内“中国式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花样设计对于纺织创意不可或缺。一方面,它是纺织面料开发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花样设计还可以创造出纺织品新的价值。一个简单的花样就能使消费者爱不释手,这是纺织类产品销售的一大特征,从这一点来讲,花样设计创新对纺织品销售所能带来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从目前来看,纺织品生产企业对于花样设计,更多地还是选择模仿追随,或是购买国外花样设计作品的方式。

“直接的原因主要还是人才的问题,缺乏能够把握流行趋势的优秀设计人员,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包括产品定位、快速反应的硬件系统、创新型团队以及创新激励机制在内的有效创新体系。”长此以往,企业必将陷入“忙于模仿,无暇创新”的怪圈。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行业创新环境的推动。

“我们希望《年鉴》是一个创意设计的催化剂,推出优秀的花样设计人才及品牌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唤起整个行业对花样设计创新的关注。”李斌红同时强调,《年鉴》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有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作为“练兵场”,《年鉴》因其汇聚当下最具创意及市场价值的作品,将成为中国纺织行业花样设计最高水平的集中展示平台,并将通过创新设计展示、流行趋势等形式实现创意与市场的对接。

“中国纺织产业已具规模优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创新基础,花样设计将锦上添花,使得国产纺织品更具竞争力。”李斌红对行业产品创意设计的不断进步充满了信心。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

“中国轻纺城不仅仅是交易的中心,还将是纺织品创意和设计的中心。”

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上任伊始即提出了以创意设计带动柯桥纺织产业升级的理念。在他的促进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分中心、产品标准编码体系等一系列的工作卓有成效。

“5月份刚刚搬家。”周如生介绍道。5月16日,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原来的万国中心大厦迁入了创意大厦。6月2日,绍兴县又颁发了《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加快纺织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轻纺城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不仅再只是规模、数量和价格,还要强化人才的优势。”

“我们今年组织承办了数个设计大赛,其中就包括了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希望让国内国际都能看到中国轻纺城转型升级的决心,以及这里无限的发展潜力。”

周如生认为,《年鉴》是绍兴面料企业的一次机遇。“柯桥已经有不少企业聘请了韩国设计师协助进行产品开发。当年韩国就是利用日本的纺织产业转移,抓住了这一机遇发展起来的。而当他们的纺织生产转移到中国时,却把自己的设计和营销留在了韩国,他们依然把持着利润最为丰厚的环节。目前柯桥出口的纺织面料产品能够卖出高价的并不多,这与企业的原创水平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产品的花样设计要么相互模仿,要么花高价从国外购买。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柯桥企业的未来,可能将遭遇不少的危机。”

“中国轻纺城规模很大,有很多实力很强的企业,如‘四大花王’,但是能不能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把我们优秀企业的口碑再推进一步,让国外更多的品牌、贸易公司想到了面料花样就想到柯桥,《年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就是要把企业好的一面强化并展示出来,从而带动企业创新意识的形成。我们将鼓励好的企业去争取入选《年鉴》,为柯桥纺织企业树立一个标杆,也为自己的发展获得一份行业的认同和见证。”

浙江凯喜雅集团设计总监孔祥光

“能够被一个行业年度出版物收录,不仅仅是我们设计团队的荣誉,更是对我们企业发展成就的见证。”

孔祥光,浙江凯喜雅集团设计总监,一个沉静的中年人,执着于丝绸产品的设计研发已二十多年。在杭州凯喜雅的办公室,他向笔者谈起了自己对花样设计的看法。

“丝绸产品是中国的代表性产品,但是大多数的中国丝绸企业目前却还多是以订单生产为主。欧洲人是把工业品做成了艺术品,而我们却是把艺术品做成了工业品。”

中国的丝绸花样设计被欧洲纹样风格所主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马仕。孔祥光曾系统的研究了爱马仕的产品,认为其在题材选择、色彩搭配以及呈现的手法上都很值得中国设计师借鉴。“这个百年品牌不仅仅只是在营销和文化上做的成功,单就花样设计而言,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对欧洲丝绸花样研究越深,孔祥光就越发感到文化对一个设计师塑造的关键。“我们在和同行交流时,感觉有的企业还是会急躁一些,希望设计师马上就能出成果,而一旦经营出现问题,就会认为是设计师的责任。其实花样设计远比服装设计更为含蓄,专业设计师的培养时间其实会更长一些。国内企业要重视设计,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先营造出一种从容的氛围来。”

孔祥光介绍道:“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理解文化、技法扎实、同时对市场敏感的设计师。凯喜雅的设计师,每年都要做完整的设计开发,并向客户阐述他们的设计思路。我们努力让客户了解我们注重培养设计师,有自主开发能力,并推介他们尝试我们原创的产品。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当听说《年鉴》的出版计划时,孔祥光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但表示将积极准备作品,力争入选,还对《年鉴》的编撰、选题和分类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能够被一个行业年度出版物收录,不仅仅是我们设计团队的荣誉,更是对我们企业发展成就的见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宝华

“《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的组织和出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期待它可以跳出纺织服装这个领域,更多地与社会和文化相契合。”

张宝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家纺设计,以其独特的纤维艺术作品及设计理念闻名于业界。

“融合”是张宝华设计理念的核心,也是他对于《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的期望,“设计者不要局限于专业的限制,要更多地去吸收其他领域的创意理念,要关注别人,眼界才宽、思维才广。”

这种“融合观”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以及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等等,“在专注于纤维艺术的同时,将触角延伸至其他艺术领域,以获得更多灵感和启示,使创作更具张力。我期待《年鉴》可以跳出纺织服装这个领域,更多地与社会和文化相契合。”张宝华说道。

创意与市场,从来都是设计师的两难命题。身为学院派代表,多年来又与国内外众多品牌企业合作,张宝华对此深有体会。“设计师是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以往的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不考虑市场,现在则不行了,他既要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又要能够把握市场,拿捏好两者之间的度。”在张宝华看来,在当下的市场体系中,设计师指的已经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从市场调研、定位,到设计方案的提出,到市场推广,甚至客户服务的一个完整的“面”。平衡创意与市场,这或可看作张宝华“融合观”的另一个方面。

“我们行业以前也曾出过一些‘年鉴’,但多数都是同行将自己的作品汇总成册,并仅限于在纺织服装领域内做学术交流,甚至只是用来做资料的收集。这一方面导致年鉴整体视野的受限,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年鉴’以作者的喜好为主导,与现实市场需求相脱节。而实际上在这个呼唤创意产业的年代,我们的花样设计应该更多地服务于市场需求,强调实用性,并且还应该起到对读者的启发和指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是一次突破。”

相关链接:

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纺织花样设计年鉴》将于今年11月问世,这也是我国首个以花样设计为主题内容的年度出版物。

纺织艺术设计篇10

【关键词】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发展

引言

近年来,由于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生产流程短、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优良和应用范围广,迎合了当今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向高性能、薄型化方向发展,所以,我国纺粘非织造布设备在工艺、设备、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不仅在工艺路线和设备结构等方面有独特的地方,而且加工的产品也各有其特点。本文就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特点

1.1工艺流程短

传统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为:开松--混合--梳理--铺网--加固--卷绕,而纺粘法工艺流程为:切片干燥--挤压纺丝--牵伸--分丝铺网--加固--卷绕,可省去纤维切断、打包、开包、开清、混合、梳理多道工序,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一条纺粘生产线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多的可达10000吨,生产能力高。

1.2产品机械性能好

纺粘法非织造布系长丝直接成网,在受到拉伸时,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

1.3生产成本低

由于生产流程短,生产速度高,纺丝成网非织造布除一次投资大外,产品的综合生产成本较低。

1.4管理简易

由于纺丝成网法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在生产工艺方面,容易实现生产的精确控制。调整产品定量只需控制聚合物的挤出量和成网速度即可达到。

2.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高速化

德国的莱芬豪舍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ReicofilⅣ型设备。该设备在冷却、拉伸、铺网等工艺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大了正压牵伸的力度,使纺丝速度进一步提高。纺丙纶的最高纺丝速度由原来的3500米/分,提高至5000米/分;同时加宽喷丝板宽度,由原来的160mm加宽至220mm;孔数由原来每米5000孔提高到7000孔。一条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年产量最高20000吨,产布速度也相应提高,最高可达到800米/小时。

nordson公司采用J&mLab-oratories和日本nKK技术,采用狭缝拉伸,研制了门幅3.6米的双模头纺粘设备。该设备可采用涤纶、丙纶及其它多种聚合物纺丝。其纺丝牵伸速度,纺涤纶最高可达8000米/分,丙纶可达5000米/分,喷丝板孔数最高为每米5000孔以上,最大幅宽可达5米。纺粘布克重最薄的为10克/平方米,细度最细达0.8旦。

意大利Stp公司推出了一套门幅为3.6米宽的纺粘设备,该设备用三套螺杆挤压机供应六排喷丝板,大大增加了喷丝孔孔数。每排喷丝板都是由独立的纺丝泵控制,可以独立启动和关闭。各套气流拉伸也是独立的。成网机速度,用一根螺杆生产时最高可达200米/分,两根螺杆可达350米/分,三根螺杆可达500米/分。

Rieterperfojet公司已将perfbod3000纺粘设备推向市场。该设备很有特色,采用整幅的狭缝拉伸,纺丝速度高,喷丝板与机器前进方向呈45度角,使同样幅宽内喷丝孔孔数增加40%,且纵横向强度比改善。纺丝、拉伸、冷却、成形、铺网各部分的气流单独供应,以便于调节各项工艺参数,机器采用模块化。

2.2细旦化

纺丝细旦化可使纺粘法非织造布更均匀、覆盖率提高、外观良好。优良的牵伸器、喷丝孔孔径、冷却条件等都是纺丝细旦化应重点关注的因素。美国艾森公司的纺粘法纺速可达到8000米/分,甚至10000米。它的牵伸器有特殊结构,可使丝束在高速气流中形成“波浪”或“曲折”,从而使气流有压推力,使丝条能高速前进。艾森公司采用短程纺和压推式热牵伸,还研究用熔体流动指数(mFi)很高的切片来进行纺粘布生产。这种高熔体流动速率的切片过去只能用于熔喷法生产,但在超高速纺丝条件下也可以应用在纺粘生产中。艾森公司用6000米/分以上的纺速,原料用熔融指数700的pp切片,纺出了0.2旦或更细的长丝。这样生产出的pp纺粘布单丝极细,完全可代替熔喷非织造布,而布的强度又可达到纺粘水平。这对于纺粘产品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日本神户制钢公司采用细喷丝孔、高速牵伸实现细旦,pp可纺至0.55dtex,pet可纺至1.0dtex,在实验室,pp可纺至0.33dtex。德国莱芬豪舍公司的pp已纺至0.78dtex,pet达到1.0dtex。

欧洲的研究人员使用高效的骤冷系统,同时也大大提高喷丝头孔数,以提高每一挤压机的生产能力。新系统的骤冷介质直接平行地吹在纤维的表面,但又属于层流流动,传热十分有效。热空气沿喷丝孔吹,平行于纤维的运动方向,直吹到纤维的收集网上。影响纤维直径的主要参数是:聚合体的流量(克/分·孔),以及纤维在喷丝头拉出的速度。要制造出微束级的纤维,喷丝头要进行特殊的设计,另外聚合体的粘度以及成形条件也有特殊要求。当每个喷丝孔流量低于0.02克/分·孔时,且喷丝头拉伸达最大时,纤维的直径可达1微米或更低。

2.3双组分纺粘技术

近年来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也有较大的发展。美国Hills公司先进的双组分技术主宰着北美和欧洲的双组分纤维和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技术和设备。Hills公司的多组分或者是双组分技术是基于在纺丝头组合件中使用薄的分配板,这些分配板可将每一种聚合物分配到多组分束流中,然后输送到每一个纺丝孔中去。这一独特和多能的技术可使所有类型的可熔纺的双组分纤维都可以在同一纺丝头组件中纺制。Hills公司在双组分纤维纺制方面的成功关键在于纺丝头的设计。纺丝头组件不含熔体池。由于聚合物在纺丝头组件中滞留时间很短,因此聚合物的温度不会与纺丝头组件的温度达致平衡。这就使多聚合物熔体进入纺丝头组件时可通过调节聚合物的温度来调节在喷丝头毛细管中聚合物的黏度。长丝内两种聚合物的比例可通过变化分配板来改变。

Hills公司的纺丝头组件的设计的另一特点是可以高密度喷丝孔来纺制双组分纤维。例如,皮芯型和并列型双组分纤维可以孔间距1~1.5mm的喷丝板来纺制,实际上可做到与纺制均聚物纤维一样。对分裂型和海岛型纤维而言,孔间距通常在3~6mm。具有1000个以上岛的纤维,Hills公司已在实验中以6mm孔间距纺制成功。以6mm孔间距纺丝板纺制的具有600个岛的纤维,Hills公司已使之工业化。这种喷丝孔密度已在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中成为占优势的技术。Hills公司还为双组分纺粘工艺开发了丝束速度可达5000米/分的高速气流牵伸喷嘴。纤维大分子的高取向和高结晶度使得纺粘非织造布的强力得以提高并具低缩率。另外,采用了高密度喷丝孔的喷丝板,即使在纺制低旦纤维时仍可保持高产率。已经生产出了低至0.7旦的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纤维,可使用所有的熔纺聚合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从目前来看,非织造布的品种仍太单调,纺粘法非织造布占到整个纺熔布的4%,因而,我国纺织企业仍需努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取,采用先进的科技创造更新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邹荣华.国内外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发展方向[J].纺织导报.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