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综合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3:59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的核心任务,按照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动员”的原则,以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公众应急避险和应急救助教育为重点,以应急知识“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为突破口,加快推动应急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创新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思路,多渠道打造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平台,多形式丰富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内容,多途径开展应急避险教育,力争实现应急避险和应急救助教育全覆盖,进一步完善“意识—知识—技能—能力”的特色应急避险教育模式,确保珠江三角洲地区应急避险教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到“十二五”期末,公众特别是学生、幼儿应急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切实提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切实增强,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更加理性有序、科学高效。

三、主要内容

(一)大力开展应急管理法制宣教培训,提升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广泛宣传普及国家、省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重点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普法工作。通过普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法律意识,增强各地、各有关单位履行应急管理的责任意识,普及公民自觉参与应急管理的公民意识。

(二)大力开展危机应对能力宣教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应急能力。加强各级应急管理干部综合能力培养,熟练掌握各类应急预案,精通应急准备措施,熟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统筹协调、现场指挥和媒体沟通等能力。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每年组织应急管理干部开展封闭式培训。依托省应急平台体系,通过组织应急预案桌面演练,检验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大力开展专业应急救援知识宣教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水平。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达到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水平;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尤其是应对巨灾和综合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通过组织经常性的“双盲演练”和跨区域联合演练,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四)大力开展应急避险知识宣教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积极、有效推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针对学生、幼儿等重点群体开展每周1小时、以应急避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避险演练,加快建设中小学生应急知识教育基地,确保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共同营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开展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强制性安全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充分依托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机构,加强对本省新成长劳动力、在业在岗职工的应急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居委会(村委会)的作用,通过设置社区(村)应急知识宣传室、宣传栏,强化社区(村)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切实消除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的“盲区”。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有关要求,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

(五)大力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渠道,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宣教培训平台。推进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等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机构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相关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各地、各有关单位应急管理专门网站(网页),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应急知识;开展面向公务员、专业人员和公众的网上培训,打造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网上平台。加快建设应急避险模拟体验馆,对公众进行体验性、感知性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应急气象频道、报刊、应急管理微博等,多管齐下进行应急避险宣传教育,确保实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字,网络有信息,基地有体验”。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应急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六)大力弘扬应急文化,共同营造“齐学互助”良好氛围。每年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应急技能竞赛,组织举办应急知识宣传专场文艺演出。认真总结“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经验,打造省、市、县(市、区)“永不离开”的应急知识宣讲团。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深入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培训下乡活动。大力发展应急文化创意产业,在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制作、软件设计等领域积极培育一批应急文化品牌产品、品牌企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订相关工作方案和工作规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积极支持。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2

[摘要]通过对36位急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和单项技能培训后,进行情景模拟综合演练,使急诊护士在综合应急能力、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与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确保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模拟演练;急诊护士;应急能力

急诊护士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人群,以及被动面临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因此,急诊护士的应急能力,特别是急诊护士能否在紧急情况下忙而不乱、熟练掌握急诊抢救流程、正确判断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反映了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为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护士队伍,有效保障病人安全,减低护理风险,我院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采用单项操作训练与模拟急诊真实病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对我院36位急诊护士进行系统应急能力培训,提高她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取得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36名,均为女性,工作年限6个月至5年,平均(2.5±1.4)年。其中大专21名,中专15名,护士职称22名,护师职称14名。

1.2方法

1.2.1理论授课和单项急救技能培训

护理部组织急诊科护士长、急诊工作10年以上护理人员共8名组成培训组,负责理论授课和急救操作技能示教培训。理论授课内容主要为常见急救基本理论知识、危重病急救流程、医嘱执行流程、抢救药理知识、应对紧急救护情景时的护患沟通能力、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临床思维与判断能力、职业防护等。急救操作技能培训包括CpR、静脉留置针、吸氧、吸痰、约束带使用、病人搬运法等操作。抢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包括心电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的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呼吸机使用管理等。由培训组制定培训计划,护理部组织考核小组,负责对培训结果的考核,考核采用现场提问及集中考试。再分析护理人员存在的共性薄弱急救知识和技能,加强薄弱环节重点培训,采用pDCa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使全体护理人员平均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分数大于等于90分。

1.2.2情景模拟演练

情景模拟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由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锻炼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培训小组结合临床设置模拟病例,如高处坠落多发伤、脑血管意外、集体食物中毒等,并设置多种障碍,如突发停电停水、仪器故障、家属情绪激动等,造成紧张的现场气氛。随机指定4名护士按照aBCD制抢救配合分工流程,各施其职,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静脉留置、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标本采集和转运等基本急诊抢救技能措施融入到模拟演练训练中,并进行aBCD分工角色转换,以提高护士对各角色的适应及相互配合的能力。模拟训练过程中注重护患有效沟通、心理护理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组织全体参演护理人员观看演练录像,共同探讨模拟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流程改造措施,再实行反复强化练习、反复观看录像探讨细节问题,逐步提高急救意识与应急抢救的熟练程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

2.结果

2.1急诊护士对模拟演练培训的评价

根据急诊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考量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对36名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培训评价的调查,发放问卷36份,有效回收问卷36份,回收率100%(见表1)。

2.2对急诊科医生进行急诊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份,回收21份,回收率100%。对急诊护士应急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0.5%。

3.体会

3.1强化了急诊护士综合应急能力

急救模拟演练将多项急救技能操作穿插于抢救中,重视抢救过程中的灵活性、条理性,使急诊护士对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和常见意外及突发事件应急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综合运用,能较好地把片段知识融合起来。在应对患者危急情况时,学会快速评估、判断,科学安排,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3.2强化了急诊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模拟演练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护士主动探索,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全方位、多层次锻炼护士的综合能力,促进护士在知识、态度、情感、技能技巧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把所学知识与临床接轨。

3.3强化了急诊护士的临床思维与判断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提高临床推理、判断和观察能力,自觉避免思维方法上的漏洞。以评判性思维判断抢救措施是否得当已成为评价临床综合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当代护士核心能力的方法之一。模拟演练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抓急救关键环节,要求护士严密思维,准确判断病人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每位护士明确自身知识的薄弱点和努力的方向,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急诊护士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急抢救的自信心。

3.4强化了急诊护士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景模拟演练中,采集病人信息、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与辅助科室的协调、与家属交代病情等,都需要护士充分运用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灵活地进行沟通。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强大的团队力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抢救效率。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3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4

由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分别兼任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接受县应急管理委员会(下称“县应急委”和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的双重领导。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第一教导员。管理体制上。

二、队伍组成

同时整合县公安局、武警中队和各专业应急救援队等机构人员力量组建。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常态化备勤、正规化训练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具体组成为:县公安消防大队消防官兵25人、县武警中队武警官兵10人、县公安局民警20人、其他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联络员30人。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主要依托县公安消防大队。通过努力。

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纳入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调度、作战、训练体系;将应急设备制造企业和应急物资储备单位,县政府决定。将县医疗、交通、森林、气象、环境、防汛、矿山、农业、地灾、畜牧、民政、通讯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应急社会动员体系。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由县应急委统一领导和调度,处置突发事件时,由县应急委调度部门专业救援队赶赴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现场,交由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进行指挥。

三、工作职责

一)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应急救援备勤备战。

2及时制定或修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训练演练。

3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非煤矿山事故遇险人员等生产安全事故;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矿山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和恐怖活动,包括防汛抢险、森林火灾、地震灾害遇险人员等自然灾害。守护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目标和其他重要目标;配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各种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4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法律法规。自觉参加学习、教育和演练。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主动接受应急知识培训。

5承担应急抢险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并训练部门专业救援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6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县应急委和上级要求的各项应急救援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2及时制定或修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训练演练。

3承担本系统、本行业的应急救援工作。

4坚决完成县委、县政府、县应急委和上级要求的各项应急救援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四、队伍管理

接受组建单位领导、管理、使用的同时。接受县委、县政府、县应急委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和使用。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指挥部设在县政府应急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原隶属关系不变,常态(即非紧急状态)下。接受县政府应急办的指导;非常态(即紧急状态)下。经费渠道不变,运行机制不变。

县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的日常管理。不断提高综合应急救援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牵头负责制定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岗位工作制度、教育学习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内务管理制度、装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保险制度、奖优罚劣制度等)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5

一、全年工作思路

1、规范保安员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技能。

2、结合省公司安全运作模式建立安防管理组织体系。

3、强化安防管理班组的职能,建立安防管理规定,加大奖罚惩处力度。

4、强化安防队伍的培训、考核、执行、检查力度。

5、保安员队伍日、周、月、季度例会,挖掘问题,查找隐患。

6、实施月、季、年终安防管理检查,组织安防队伍以模拟的形式的应急演练。

7、完善重点区域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着手建立和修订区域《人员出入登记》、《车辆出入》、《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和修订。

二、全年工作计划

一月份、

1、传达省公司安保会议精神和具体工作,学习《部门安全保卫综合治理责任书》。召开安全例会,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元旦期间组织各县市分公司等部门联合进行安保、消防、车辆检查,确保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

二月份、

1、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好春节期间主管领导巡查和值班;明确强调放假不放制度。

2、提醒各部门员工注意管好自家的门、窗、水、电、做好防火工作。

三月份、

1、各部门自查隐患,抽查各部门重点安全部位,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2、宣传安防理念,贯彻公司安保综治精神,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3、做好春季防抢、防盗、防火、防爆、防突发事件,做好用电安全培训等工作。

四月份、

1、由综合部组织进行全区网络、营业安全大检查,抽查全区基站和机房。

2、对全区营业厅等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电源电线、投币金柜使用、交接登记等。

五月份、

1、对全体员工进行防震、抗震知识、地震逃生自救知识的培训。

2、各部门制定《防震临震应急预案》。

3、检查应急物资装备。

六月份、

1、安全月宣传,雨季前的防洪、防涝检查。

2、车辆交通安全、基础制度管理检查。

七月份、

1、上半年部门综治工作落实情况自查。

2、做好夏季用电的安全检查工作。

3、部署暑期安防保卫工作。

八月份、

1、提醒各部门员工外出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2、进行安全专题讲座,增强防范意识。

3、对各部门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知识抽查。

九月份、

1、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2、邀请专业消防员培训消防知识让各部门所有员工都会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正确的扑火和自救逃生的方法。

十月份、

1、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防盗综合演练。

2、组织全体员工进行防火、自救、逃生综合演练。

十一月份、

1、做好冬季防火防盗安全教育。

十二月份、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听涛轩人”为你整理了这篇生态环境分局2020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按照工作部署,克服人手少、设备不足、工作任务重等困难,认真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2020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情况。目前,我局尚未成立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我局综合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由于人员少,部分人员大都身兼数职,因此工作任务较重。近几年,我局先后派8名监察人员参加了由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取得了省级培训证书,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2、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为全面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共编制专项应急预案7个。2012年提请县政府印发了《民乐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完成修订,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2013年以来印发了《民乐县突发性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民乐县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土壤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民乐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于2020年10月修订后印发实施,2018年编制并印发实施了《民乐县城区供水总寨地下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认真完成县级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任务的同时,我局积极推进县内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2020年度,共督促9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的修订和编制备案工作。

3、公共安全社会网络体系建设情况。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方面,我局将环境安全检查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日常检查、排查工作,不断加强对企业自查工作的督促力度,在检查中发现的环境隐患问题责令企业落实整改,切实做到排查全覆盖、隐患零容忍。并结合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等专项行动开展环境安全检查及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责令企业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对涉及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的重大隐患或违法行为案件,及时以书面形式移送安监等相关部门处理,至目前我县没有发生过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确保了全县环境安全。2020年度,我局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7家重点企业开展隐患排查48次。其中存在环境风险隐患企业3家,排查出问题6个,排查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为100%。我县辖区内无涉尾矿库企业。

(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

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中,将各项环境监测数据作为预警信息的依据,我局负责应急工作的相关人员与市、县环境监测站正在逐步完善监测数据信息互通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之间的联动、会商机制。为有效收集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及时、全面掌握事件动态,及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我局通过24小时应急值制度、“12369”环保热线、微信举报平台、网络信息收集等方式不断拓宽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渠道,并与公安、气象、消防等部门签订联动机制协议,进一步增强了环境事件信息的收集能力,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预警提供了保障。同时,组织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企业预防突发环境事件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应急响应与指挥平台体系建设

1、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情况。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县级建设标准,需配套固定指挥平台及移动指挥通信系统二级建设标准,但由于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晚,资金投入少,截至目前,尚未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和移动指挥通讯系统。虽然目前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存在困难,但我局紧紧围绕各部门专项应急预案成立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应急指挥部的建设,明确职责,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持续推进指挥系统软件建设。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也与企业内部其他应急预案相融合,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联系方式作为重要的章节做以描述,明确了各应急预案之间关系,加强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局将不断完善各类设备的配置,加大应急指挥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工作。

2、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情况。近年来,我局全面贯十八大、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在2014年分别与民乐县气象局和民乐县公安局签订了联动协议,建立了联动机制合作关系,2016年与民乐县交通运输局签订了联动协议,旨在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及应急处置协作能力。2020年10月,我局联合各联席会议单位,召开应急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格局。今后,我局将不断深化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尽快与安监、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完善已建立合作关系部门的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工作。

(四)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情况

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我局未成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主要由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人员承接环境应急工作。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机动队伍分别由环境监测站、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担任,各股室均能随时调动进行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在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可调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应急处置工作。为全面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工作,我局于2020年10月,我局依托甘肃锦世化工有责任限公司以企业现有应急处置队伍建立专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有效增强我县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力量。

(五)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县级建设标准,应完成应急交通工具、应急防护装备及应急调查取证设备二级建设标准,我局依托甘肃锦世化工有责任限公司建设省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一座,配备应急物资48类、共计4358件,彻底解决我县突发环境物资不足的问题。

(六)应急演练开展情况

2020年12月10日14:30-18:00,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民乐工业园区管委会、甘肃锦世化工有限公司、市生态环境局民乐分局共同开展“硫酸罐车发生事故,造成浓硫酸泄露”为情景的模拟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了在突发环境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杜绝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体系,检验了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快速性、救援有效性,也使职工环保意识和抢险能力得到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预期目的。

(七)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汛期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局高度重视,按照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汛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把汛期水环境安全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突发环境事件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迅速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排查隐患;二是抓源头、查隐患、促整改,与县水利、气象、交通、消防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提前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实做好汛期环境安全防控工作,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八)应急值守工作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期,实行应急值守制度,确保“12369”环保热线、应急值班电话“0936-4425000”保持畅通,专门安排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开展值守工作,明确应急值守工作职责,实行突发环境事件的零报告制度,做好当日应急值班记录和次日交接手续,定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应急值班情况,本年度较好地完成了值守应急和各项信息报送工作。

(九)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我局每年结合“6.5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6-7次,累计发放应急宣教材料0.3余万册,普及环境应急知识0.54余万人次。我局在县政府官网“民乐环保”专栏建立了应急管理板块对应急相关知识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开。2020年12月上旬,举办年度环境应急专题培训班,培训局内职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局内职工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环境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因我局尚未成立相应的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我局综合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开展相应的业务工作。目前,环境应急工作因为人员、资金的限制,尚未配备环境应急物资、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一)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1、按照时限要求,就是修订完善县域内部分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积极积极推进民乐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

2、加强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的规定,完成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企业在《办法》实施前已完成预案备案的,在预案签署后三年内,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预案修订工作按照《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的预案,参照《办法》第二章的规定制定和备案,全面深入推动我县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加大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力度

2021年,环境应急工作将加大对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检查的宽度和广度,完成重点监控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情况检查,对存在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促进企业完善环境应急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措施,并对企业风险防控情况登记造册,以便随时备查。

(三)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为加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推动工业园区重点风险源企业防控环境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计划与重点监控企业联合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四)强化环境应急值守工作

按照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在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期,实行应急值守制度,实行突发环境事件的零报告制度。较好地完成值守应急和各项信息报送工作。

(五)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培训

继续将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纳入重点工作,加大培训频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提升环境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训。拓宽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面,邀请知名环境应急管理专家作辅导报告和现场模拟演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逐步提高全县环境保护人员及企业应急工作负责人的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增强处置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7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8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国基层应急队伍不断发展,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市有序、专兼并顾虑、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入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各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街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深入推进森林草原消除队伍建设。县乡级人民政府、村委会、国有林(农)场、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草原风景区等,要组织本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各有关方面要加强森林草原扑火装备配套,开展防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要建立基层森林草原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要对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装备建设给予补助。

(三)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级气象部门要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台风、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容易受气象、地质灾害影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地质部门的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基层应急队伍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给予保障。

(四)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资质认定管理。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属地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可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推进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以下电力、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区域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投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各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都笔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9

关键词:急重症护理;情景模拟;实训体系;

急重症护理培训主要是针对急性创伤、危重等重症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传统的急重症护理培训多是以理论课程讲授为主,而实训多是在课程结束后所给予的辅实习。在现代临床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环境下,针对各项护理人员的能力培训也在逐渐做出调整,而近年来所提出的模拟情境实训方式在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对现代急重症护理综合情境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Jp+1]选取我院2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190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15)岁。负责课程教师10名,其中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6±53)岁;本科9人,硕士学位1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护师3名,讲师3名,主管护师1名,实验员1名;专职教师5名,医院兼职教师5名。

2方法

(1)模拟实训方法。将参与实训的护生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护生各100名。对照组:选择传统的急重症护理培训方法,主要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课程培训;实验组:将传统教学课程进行压缩,在此基础上参与仿真情境模拟训练培训方式。两组课程同步进行,教师分配无明显差异,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综合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2)急重症护理综合情境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①建立仿真模拟环境,成立iCU模拟病房,在模拟病房内部设置模拟系统与抢救监护设备等。所有实验组护生在模拟仿真实训环境下完成实训课程,参与教师利用病房内的健康设备对护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②急重症护理课程共计108个学时,将理论课程压缩至50个课时,实训课程设置为58课时。将理论与实训进行协调配合,在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后对其进行对应的实训训练,深刻落实理论内容,充分实践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训课程中主要划分为单项技能培训与综合情境模拟培训,其中单项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心肺复苏、呼吸囊应用、监护仪应用、呼吸机应用、应急抢救措施等,综合情境模拟培训的主要课程为结合当下典型病例进行培训课程设计。③综合性考核体系。结合eCS、Simman系统,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时间教学考核体系,并制订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

二、结果

1护生对综合情境模拟实训的满意度情况

所有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的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为护生的实训满意度达到9900%。

2参与课程培训教师评价情况

通过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在理论课程基础上参与综合性的模拟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训过程中,护生能够有效锻炼实践能力以及应急能力。

3两组护生培训成果

通过对两组护生进行的综合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

三、论

护理教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尤其是本次研究中的急重症护理学,其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求护生掌握绝对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护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与应对急重症患者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参与相应的实践技能锻炼,以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0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型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合理压缩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参与综合情境模拟实训,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同时对护生以及参与教师进行回馈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综合实力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普遍护生与教师对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结果充分证实了建立合理的综合情境模拟培训,对护生急重症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重症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综合情境模拟实训,将理论与实训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及针对急重症患者护理的应急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2(6):589-591

应急管理综合知识篇10

在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制定完善医院、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通信、运输、粮油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都制定应急预案,真正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应急演练工作

在健全分级分类应急预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年“5.12”防灾救灾大演练活动的经验得失,于年内组织开展一至两次全区范围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锤炼、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指挥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形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突发案(事)件,能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置。

三、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充分发挥气象、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卫生、安监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密度,消除监测盲区,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水平,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有效解决预警信息滞后的问题。建立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同时,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组配备信息员,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区政府建立信息会商研判制度,对监测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预警,制定防范措施。建设预警信息网络化管理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四、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

建立由区政府负责的安全风险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加强汇总分析,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并及时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限期治理整改,加强排查调处。社区、乡镇村组、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进一步发挥指挥平台效能

整合利用现有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各有关本门(行业)的专业系统资源,分期完全区、乡(镇)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形成纵横相连相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为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完善提升公安、卫生、民政、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专业应急平台功能。

六、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强化应急处置所需装备、通信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储备。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选择储备方式,健全完善重要应急物资储备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和需求共享;加强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应急车辆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地方企业和交通战备保障系统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优势,提高因灾损毁道路、桥梁的快速抢通保通能力。健全完善公路、铁路运输紧急协调、调用和补偿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路、铁路运输系统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拓展公众通信网络紧急呼叫优先接通、互联互通以及终端用户定位等功能、补充完善现有应急通信系统,配备适用的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区、乡两级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连接。

七、进一步发动应急宣教活动

开展防灾救灾应急科普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宣教活动,提高应急科普知识普及率;建立媒体与应急机构联系机制,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相关栏目、专题中刊播应急知识;对全区和乡镇、村组干部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对重点企业、街道、乡村、学校和医院等单位的干部群众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干部群众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事件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