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34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其中,美术教育在学生艺术素养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了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36-01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课堂教学效率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应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更感兴趣,要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创造出更加全面、多层次的美术课堂。

一、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初中生对美术接触较少,这也造成了他们的审美、鉴赏、绘画和造型能力较弱,在美术课堂上就会出现“画不好”的现象,这也容易形成学生的自卑以及畏难心理,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美术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创新教学环境,为学生设计充满色彩与情感的教学情境以优化课堂教学。如,在进行美术线条教学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对比白描人物、速写人物,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线条,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此引出线条的绘画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美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中并不适用,无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认知。如果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和自然的欣赏只有统一的理解,那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泯灭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情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师需要加强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学生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进一步提升其鉴赏能力。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分辨能力还不强,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是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欣赏课向学生展示真正优秀与健康的艺术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观念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遵循审美规律,通过比较、讨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思考、鉴别、判断和体验中主动感悟与认知。

三、有效的技法指导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当地指导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技法指导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时指导。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愤”“悱”的时候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因为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求知欲望很强,教师在此时就行点拨、启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适度指导。教师在进行美术技法指导时,技法的难度要适中,技法过难,学生学不会,技法过简,学生没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技法进行指导。第三,适当指导。技法指导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而喧宾夺主。如果教师指导得过多、过细,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灵活指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刻意求新,创造与众不同的全新作品,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作品进行改创,如将暖色改为冷色,将点改成线,将线改成面等,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作。这样,学生就有章可循,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第五,指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技法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指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获得感性认识、学会技法。

四、紧密联系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美术离不开生活。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可以记录有特定内涵的生活景物、特定时间的典型瞬间,也可以通过反映特定情境来渲染生活气息、表现时代脉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到自然中感受美术、学习美术,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和进行美术创作的灵感。过去的美术课上,教师总是凭空讲解如何选景、构图,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闭门造车,教学的效果不高。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带到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并尝试用色彩来展现自己所看、所听、所感,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多样,想象更丰富,形象也更生动了。

五、开展美术活动

1、成立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对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不是培养未来的画家、美术设计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及人格魅力,使他们在充实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无限向往和追求的动力。

2、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举办美术作品展览是展示学生美术创作成果的常见形式和最佳平台。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展览的规模和形式,因生而异,把握作品的质量,使作品展成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观摩的平台。

3、适时举办美术知识讲座。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争取在形式各异的美术知识交流中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听取讲座,让学生形成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在审美知识涵养层面达到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其中,美术教育在学生艺术素养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宏峻.初中美术课堂的生活化――民间美术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84

美术虽然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但是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美术教学引起高度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学生展开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门绘画技术。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来讲,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影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问题的存在往往影响了事物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使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只有教师对学科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如果教师在思想上出现了懈怠心理,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科学习。就目前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较之于传统教学,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懈怠心理。

(二)学生没有对美术学习引起重视

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不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懈怠心理,学生对美术学习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更多的科目,自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进一步增大,而美术虽然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因此,很多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懈怠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不能像其他课堂那样努力听讲,进而对学生获取知识点产生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对美术学习引起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愿因花费时间进行美术创作。

(三)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美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仅因为美术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同时美术也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通过美g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很大帮助等,这些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存在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美术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但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就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而言,还存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抑或单纯的让学生开展创作活动,都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打造高效初中美术课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教师从根本上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部分美术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美术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不能仅仅从考试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更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一门学科,美术作为一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点。教师还要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也没有认识到美术学习重要性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切实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认真听讲,努力的学习理论及绘画知识;在课余时间才能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美术学习,使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得到强化,并且为学生留出进行创新的时间。

(三)通过美术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目前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科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例如: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独立创作的机会,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3

艺术教育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初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深入普及,也不在于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顶尖学生,而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术教育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在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现在学校内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足,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艺术教育的时间用在了基础教育上,艺术学科让位于其他学科。其次表现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学校艺术环境。作为学校,需要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园广播、学校演出以及展览等,这些校园活动有利于为艺术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内弥漫着“死读书”的气氛。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艺术教育的“摧残”

经过调查发现,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放松之后再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放弃这种艺术教育,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当中,为取得高分而努力。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被剥夺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体制在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开展,而艺术教育并没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

二、初中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之所以要加强艺术教育,主要是因为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包含着审美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其能够广泛地渗透在其他教育行为当中,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起到整合学科教育价值的综合作用。所以说,初中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同等的价值内涵。其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促进其智力开发具有一定的作用。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是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个人智力较为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智力、开挖学生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最后,艺术教育能够整合多种文化因素,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艺术是文明的起源方式,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必然不能够缺少艺术教育这一关键因素。缺乏艺术教育,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情感得不到正确的发挥,就容易失去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往往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健康科学的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感情的发挥,这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初中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当前我国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说明。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宣传初中艺术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实现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上着手。教育关键是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价值标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共识。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校长开始,并逐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心中,层层递进,分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初中艺术教育机制

作为学校,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建立起完善的艺术教育机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切实重视教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其次要纠正艺术教育机构中智育教育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纠正艺术教育单纯的艺术倾向,要将艺术教育和知识领悟相结合。

(三)为初中艺术教育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料

艺术教育需要有恰当的教学资料,为此需要在教材编写方面进行创新,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辅助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创立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艺术教学从学校单一个体向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化的复合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四、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4

一、指导思想:

1、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规定,继续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坚持“人人有发展,个个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挖掘学生艺术特长为目的,端正教学思想,转变观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3、加强艺教教师的自身修养及艺术修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探究和发展,使素质教育过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加强艺教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音、美课,上好音、美课。教研组长负责在开学初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校教育科研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组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及实施措施。做到有目标、有管理、有措施、有检查、有阶段性工作总结。

2、建立教研组长监督、检查制度,教研组长要深入其中监管、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加强艺教教师的教育思想及业务学习。重视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做到科学实用,组织艺教教师开展基本功训练、比赛等活动。

4、抓好艺教工作的常规教学工作

结合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抓好艺术教育的常规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次教学,使每名学生都在艺术教育中有所得,有所发展。

5、有计划地开展艺教第二课堂活动

音、美学科要根据上级部门的竞赛要求及学校的艺教要求,对七、八年级学生定期开展音、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艺术特长生,加强初三学生升学报考的艺术专业训练。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开设校本手工活动课《做一做》,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开一扇就业窗口。

6、积极参加“明艺杯”少儿艺术大赛,做到提前酝酿,提前训练,信心十足地参赛,争取好成绩。

三、实施措施及成绩验收:

1、学生反馈(问卷、座谈)

2、同行反馈;

3、学生获奖情况;

4、平时授课跟踪;

附:艺教大事表

三月份:

1、撰写艺教计划

2、撰工活动课计划。

3、筹建第二课堂活动小组

四月份:

1、书法、绘画比赛。

2、检查艺教工作常规教学及开展情况。

3、“三队”、“两组”分头准备,开始训练。

五月份:

1、 阶段性反馈教学成果。

2、 参加“明艺杯”少儿艺术大赛。

六月份:

1、对各活动小组验收

2、反馈学期艺教工作

3、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0.前言

初中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有着非常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正是因为美术学科并不存在太多的识记环节,更没有大量的试题与作业,因而便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及欢迎。然而,就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初中美术教学形势却不容乐观,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环节的力度不足,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在教学环节教师脱离实际,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价值,这些均对初中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造成极大的制约。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于教学现状,尽快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初中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1教师无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滞后,教学内容太过于简单,学生无法真正的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上,教师过度的强调考察学生所掌握的美术技能,而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应用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培养,这便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1.2学习目的不明确

即便是绝大多数初中生基本上均十分赞同美术课程有助于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但是正是因为学生肩负着升学等诸多方面的沉重压力,因而便认为美术学习并非有助于个人今后的发展,学习美术课程的目的不明确,甚至认为学习美术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所以便将美术当成是一个副科来学习,更不会将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

1.3美术的应用意识淡薄

根据大量的资料可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初中生基本没有亦或是很少运用美术知识,这便导致美学知识的运用与美术知识的学习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无法将应用美术知识的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动力和热情便由此而缺乏,并且在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意识上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2.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然采取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得美术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当尽快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1因势利导,启发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就是因势利导。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尊重,而且还应当将自身的指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在初中年龄阶段,学生往往极易接受新事物,并且有着相对较为活跃的思维,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却并未被激发出来,而且还非常容易将发展的良好契机失去。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就应当及时准确的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想方设法的保护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大力的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结合实际,大胆努力的进行创作。另外,教师还应当诚恳热情的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导、耐心的帮助和及时的鼓励,给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轻松的创作氛围,以此来促使学生想法的表达与个性思维的表达,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2重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众所周知,美术学科具备着显著的实践性特点,通常学生的许多想法均是多感多知,并且源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应当重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到自己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写生,描绘出家园的大好风光。一般有些学生从来没有认真的观察过周边的生活环境,而借助于写生便可以让学生逐渐的学会自我观察,而在写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形状、结构,以此帮助学生充实创作意境,使整个构图更加的完美。室外写生将创作的源泉源源不断的提供出来,充分展现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经过去粗取精及艺术概括,使得比现实景物更加鲜明和更具个性的形象被创造出来,不仅使得学生更加乐于观察,而且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3转变课堂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习的迫切要求,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快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彻底的摒弃灌输式的教学,重视师生的共同发展和互学互动。详细的而言,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有效的组织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诸如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潜能。通过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学生的个人作品便能够切实的组合为整体性的作品,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便可以得以提高,集体观念也能够得以增强。与此同时,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表现欲望激发出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也能够得以激发,使得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鲜活,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出多样化且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充分的展示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学更应当将其具备的独特功能发挥出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抓好教育时机,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晓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J].陕西教育,2011(6).

[2]管红增.在综合中创新——关于初中美术跨学科综合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5).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今新课改的重要指示,美术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不论是高校教育还是小初教育的重视。当今美术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而呈现出许多问题,如何正确的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美术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一、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课程的定位不明确

现在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对美术课程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意识中,美术课程仅仅是作为一个“副科”而存在于教学之中,它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主科”,所以对在美术课程上的投入小之又小,使美术课程的实际定位偏离了原来的设定,无法发挥美术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美术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对于现在的师资分配,地区差异性极大,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有剩余,而发展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却不足。还有就是美术教育师资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从各个高校毕业的美术专业的学生,大都只是为了一张大学文凭,他们在毕业之后没有走向教育岗位,有近九成的学生选择重新就业,仅剩下一成的学生愿意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新生的教育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三)美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偏离

美术教育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课程学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但是当今的美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已经偏离了教育主旨,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模式下,形成了“艺考热”的奇怪现象,将艺考作为一种升学途径,让它成为高校的敲门砖,学生们学习美术只是为了考取高校,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从不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致使现在美术教育思想演变为以应付考试、应付升学为主导思想。

二、当前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正确定位美术课程,发挥其重要作用

美术教育课程是学生阶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它具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将文化课程和美术课程相融合,把二者的重要性放在一个同样的位置上。改变学校和家长在意识中对于美术课程的误解,放开长远目光,把培养学生的身心和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发挥美术教育课程的真正作用。

(二)加大培育美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工作在教育岗位的第一线,他们对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在美术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今天,加大培育美术教师是首要工作。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教师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就要鼓励教师前往发展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政府要加大投入,设定良好的待遇和正确的指导理念鼓励教师,社会也要加强宣传力度。高校是师资队伍培育的主要地方,转变学生思想,留住更多的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继续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高校要加大力量转变学生思想,对美术教育也要加大投入,使学生认识到从事美术教育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为美术教师的新生力量提供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三)树立正确美术教育教学思想

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思想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线,为应付考试应付升学而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这样的思想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美术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如果单单只是为了升学考试,就辜负了美术教育这门课程的初衷。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美术教育的主导教学思想,是发挥美术教育本质的基本途径,只有教学思想路线正确了,教学措施才能更好实施。

三、结语

美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当今的发展虽然有许多问题,但是只有正确的分析,合理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些现状问题。虽然美术教育的现状发展不容乐观,但是要以足够的耐心去改变它解决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发挥美术教育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代晴.当今应试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5.

[2]刘加坤.关于大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优势探讨[J].大众文艺,2016(18):250.

[3]班掌印.浅议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133.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7

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面临问题的不同,改革的重点和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完全一致,发展前景也各具特色。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改革的持续时间比过去大大延长了,十余年的改革迄今尚未有结束的迹象。这一现象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教育领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多,涉及面广,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二是各国改革教育的决心比以往更大,采取的改革措施的层面更多,范围比过去更广,呈现出宏观领域的和微观领域的改革并重的明显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特征。可以说,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序幕刚刚拉开,距改革的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各国都在致力于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教育体制。这些均意味着各国目前正在进行着的改革将持续进入下一世纪。

就发达国家而言,从八十年代中期起纷纷掀起了一轮新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浪潮。这轮新的教育改革既不是上一阶段教育改革的延续,更不是上一阶段改革的简单重复。这是因为,无论是从教育改革的背景,还是从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都与前一时期有所不同。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初期各六、七年代,各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较为独特。从西方国家社会内部来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压力是来自民主化运动的推动,如涉及众多国家的中等教育综合化运动就是一个突出例子。从国际背景来看,则是出于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势力争夺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这可以从包括中小学教学改革等措施方面反映出来。而到了八十年代,美苏争霸虽仍在继续,但争霸的重点已从军事领域扩展到经济和科技多个领域。特别是随着德日两国的兴起,这种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了。

第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与过去已有所不同。从数量上看,发达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数十年前普通达到了9年以上。如果从普及的角度来看,发展水平则更高。例如,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高中就学率已达到90%以上。日本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已高于95%。七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持续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不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况且,一些国家原先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也得到较好的调整。发达国家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在数量上去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如何提高办学的效益和水平,提高人才培美的质量,以应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三、在教育的量的方面得到较好解决的同时,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中小学教育所暴露出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突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这是公认的事实,在各国政府或民间发表的大量的文件或报告中得到充分的披露。其次,公立学校逐渐失去办学活力,办学效率低下。再次,学校道德教育出现危机,学校中的吸毒、暴力等问题日趋严重。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是这轮新的教育改革的基本宗旨和出发点。

以美国为例,人们在对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时,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一上基本脉络或指导思想,即改革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equity),其次是要有利于促进种族间的融合(integration),最后才是要在办学水平上达到优质(excellence)。在这里,各种矛盾的主次位置一目了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显然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的关注点与先前大不相同了,三者的位置似乎颠倒了过来,如何提高质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因为教育改革重点的变化,美国教育学者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改革看作是美国历史上继进步主义教育改革(progressivereform)和六十年代的公平教育改革(equityrefor)之后的第三次教育大改革,即优质教育改革(excellencereform)。

英国在八十年代之前将主要的精力用在了中等教育的综合化改革上,相比之下,教育的质量问题多少有所忽略。到了八十年代,政府和社会各界也意识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办学效率的低下已到了不堪容忍的地步。自1988年起,相继颁布了《1988年教育改革法》等一系列立法或政府文件,决定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教育制度进行二战结束以来最为全面的改革,以建立起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育体制。

此外,法国、日本、德国等国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也相继发表研究报告或颁布立法文件,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如何提高质量和效率,也无一例外地成为这些国家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发达国家,今后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的提高上面。发达国家教育在量的扩充方面大体上已经上移到中学后教育阶段。中小学在量的发展上已不是主要问题。当然,中小学教育也存在留级和失学等问题,但这主要不是由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或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恶劣所致,而是由各种社会弊端所引发。如果社会弊端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革除,教育中的问题就难以解决。

而在许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小学教育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应该承认,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教育的质量远非令人满意。因此同样面临如何提高质量的问题,但如何在数量上满足广大适龄青少年的教育需求,仍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更为迫切的任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中小学教育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发展的起点低,这表现在教育的普及率不高,适龄青少年的在学率低。其发展水平甚至比部分发达国家晚了一个世纪。世界银行1990年发表的题为《初等教育:世界银行政策文件》也指出,在可见的将来,亚洲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仍无法做到普及初等教育。如在墨西哥,到八十年代未仍有30万名儿童没有机会进入小学1年级学习。在已经入学的660万儿童中,有45%的儿童不以完成小学6年的学业。在农村和民族地区,这一比例超出80%。二是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中小学教育的普及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过重的人口负担加上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以及社会动乱等原因,发展中小学教育所承受的压力比10年甚至20年前更大了。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中反映出来:在中国和印度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小学的数量只可满足不到65%的适龄青少年的需要。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小学的学生中能够读完小学的不到70%。据预测,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仍有超过1亿名儿童无法入学,而12-17岁青少年中无法在校学习的人数将超过2亿名。这表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来说,要纠正过去在制定教育政策上的偏差,真正做到重视基础教育,以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

二、在微观领域,各国在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方面所制定的各项计划和方案正在付诸实施。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将会调整措施和步聚,但总的方向不会改变。这包括继续改进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和体系,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手段,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最低限度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确保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具体而言,近年来各国中小学微观领域的改革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从课程设置来看,除了原先就采取全国统一的课程的国家外,以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方和学校各自为政,实施多样化课程,采取不同标准的国家近年来已经或正在打算改变传统的做法,转而实施全国或地区一级的统一课程,编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并采取相应的统一的评价措施。同时,按照各门学科的重要性程度对课程进行分类,规定各门学科具体的教学时间或成绩要求。除了英国的做法外,美国近年来也一直在探讨实施全国或州的统一课程。除了1983年提出5门“新基础学科”外,1991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也提出统一设置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5门“核心学科”’并制定全国的评价标准和考试措施的主张。另外,其他许多国家近年也有类似的措施。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对本州的中小学分别规定了“最低限度的课程”。小学的主要学科是:英语、数学、科学与技术、人类社会及其环境、创造与实践、卫生与体育。中学的主要学科是: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现代与古典语言、技术与应用学科、工艺、个性发展,卫生与发展。印度也已制定了中小学的全国统一课程,对教学科目和教学时数等均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成绩评价等方面采取统一的要求或标准,成为各国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第二,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来看,随着一些国家对中小学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或最低限度课程的规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发生了变化,二者一主一辅的地位得到明确。过去欧美一些国家过分强调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致使许多学生避难就易,导致他们基础素质下降。这在有关国家已引起深刻的反省。近来多数国家的共同做法是在强调学生要在完成规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程的前提下,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倾向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他们选择一定量的选修课程。而在一些原先规定过死的国家。则采取了增加选修课的做法。如日本,近年来在初中扩大选修课范围和种类,加强发挥个性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也比以往更加多样,学生的选择自由度也更大了。

第三,从普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术课程的关系来看,综观各国的情况,除了极少数国家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开设较为浅显的职业技术入门性课程外,多数国家从初中阶段起便开始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职业技术课程。但初中与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课程在目标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劳动态度,了解社会各种不同的职业领域,通过一定量的活动或劳动,使他们掌握某些基本劳动技能。在普通中学的高中阶段,职业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与各国高中所采取的模式有对应的关系。除了选择职业一轨的学生要学量的职业技术课程外,一般说来,各国也都为普通高中或普通一轨的学生开设一定量的职业技术课程,让学生选修。

第四、将改进和完善评估和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当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一直忽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成绩评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纷纷改变传统做法,相继开始实施统一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措施。

英国在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的同时,开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定严格的评价体系,包括对7、11、14和16岁4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评估。近年来虽对此作了些调整,但总的原则和方向不会改变。法国提出要使评估形式现代化,并采取了完善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具体标准和措施.甚至连美国这样一个历来十分强调教育的地方分权以及学校和教师的独立性的国家也在积极探讨建立全国或州一级统一的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如《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就提出要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建立统考制度。近年来,一些州已经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措施。澳大利亚在探讨实施全国统一课程时,也将制定以州或全国统一评价制度当作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第五、各国还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如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美国将恢复和加强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当作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道德教育联合会。该会给“良好的品德”下的定义是:“理解和尊重核心道德标准并按照这些标准行事”。此外,还提出了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十项基本原则。英国政府也于不久前专门发表了有关公民教育的文件,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在日本近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也始终把加强道德教育当作一个重点。

三、从宏观方面来看,为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公立中小学缺乏活力,办学效率低下的弊端,各国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入手,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和扩大家长的参与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改革。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无论是传统上实行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国家,还是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都将扩大学校的办学自当作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共同的做法是将许多原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推行的所谓“学校管理的地方化”(LocalmanagementofSchools)的改革,就是一个例证。

第二,完善中小学内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改进和完善了中小学学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使之更为规范化和民主化。各国采取措施完善了学校董事会机制,并在学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中规定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比例。特别是扩大了家长和当地社区代表的比例,使学校在办学的各个方面能够反映社会要求。例如,新西兰颁布了《教育法》,制定了教育改革的具体步聚,其中包括制定学校(SchoolCharter),改革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扩大学校董事会在人财物各方面的权力,赋予家长更大的教育参与权与选择权。丹麦颁布了新的国民学校行政管理条例,强调发挥地方、社会团体、个人和家长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逐级下放教育管理权限,赋予学校董事会更大的办学自。瑞典政府也提出了加强义务教育的议案,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决定赋予学生及其家长更大的责任和权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学校,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

第三,扩大家长的选择权利。各国近年来的改革改变了多年来学生及其家长在教育方面始终处于被动不利的状况,赋予他们主动的选择权利。在这方面,典型的有英国实施的“入学开放”的新的入学政策。根据这一政策,教育被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家庭是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来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学校就读,而不必受过去按片就近入学的限制。采取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鼓励学校为了吸引学生面相互开展竞争,以提高办学水平。在美国,一些州也相继采取了与此类似的允许家长在居住地学区内或跨学区学校间为其子女自由选择学校就读的措施,前者叫做“区内选择方案”(intradistrictplans),后者叫做“跨区选择方案”(inter一districtplans)。这一做法目前有逐步推广的趋势。

第四,改革公立中小学的办学模式。在以往的教育改革中,各国对公立中小学的办学体制少有触及。长期以来公立学校的运行机制实际上使得公立学校在办学的质量等方面既不向政府也不向社会负责。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一些国家开始探讨在不改变公立学校性质的情况下对其办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方面的例子有近年来英国许多公立中小学相继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接受中央政府直接拨款的直接拨款学校。这些学校获得了办学经费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人事权,比以往更能够独立地进行管理和决策,并要在办学质量上达到规定的要求。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办学体制已经逐渐在英国形成。

在美国,公立学校也出现了色彩斑阑的多样化的趋势。除了近年来出现的“选择性学校”(alternativeSchool)、有吸引力的学校(magnetSchool)和“二次机会学校”(SecondChanceSchool)外,一种新型的公立学校“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也在迅速增加。其主要的做法是对现有的公立中小学进行改造,学校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合同,订立在招生、办学质量和财务等方面的标准,来换取政府的办学经费。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形成提高办学质量的动力。据统计,到1996年底,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出现了特许学校,总数已达500所左右。特许学校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公立学校的办学开始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公立学校也出现了所谓的私有化或私营化的改革措施。这包括采用私立学校的管理手段,引人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与工商企业的合作,等等。

第五,鼓励私立学校的发展。综观八十年代以来各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私立学校出现了复苏和发展。如果从教育发展较长远的时间加以考察,可以明显地看到私立学校由占统治地位到逐步削弱再到逐步复兴的过程。追究原因,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也与公立学校学生成绩下降、吸毒和暴力等问题突出有关。各国政府开始对私立学校采取鼓励或支持的政策。在这种背景下,美、英、加、澳等许多国家私立中小学的比重均有所加大。近年来,俄罗斯也在私有化运动的带动下,原苏联国有化的单一办学模式已改变,出现了大量的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兴办的中小学,形成了公私立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

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人类正步入信患社会,九十年代以来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远距离教育的迅速推广,预示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变革的开端,也给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多媒体技术是集声音、视频、静态图像、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它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多元化。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充分的互动性,它可以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人与人、机器间的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人们根据需要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将使教育的手段发生极大的变化,也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使教育领域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获得与今天的课堂一样的教学情景,可以得到逼真的、即时的教育,不仅可以与教师(或许是全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反馈,也可与同学(不会再限于“班级”有限的人数范围)进行各种交流。

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各国主要是将远距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来加以应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学校教育的形式并不因远距离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发生大的变化。如在非洲一些国家,人们利用广播电视等远距离教学手段来普及中小学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人们把这看作是远距离教育的三大模式这一。在不少国家,人们已将“远距离教学法”(distance一teachingmethod)当作中小学中一种新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上看,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例如,在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州为中小学播放卫星电视课程,许多地方已开始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双向交流式远距离教学。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一项“明星学校计划”(StarSchoolproject)自1988年底起开始实施。根据这一计划,联邦政府教育部提供三千多万美元资助部分中小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卫星电视教学实验,为最终在全国所有中小学实行远距离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构建

一、明确美术的教学目标

关于美术的教学,重要的是要明确美术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美术教师来说,明确美术的教学目标就是对教材深入了解,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这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指的是美术教材,还包括每节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在课堂上没有逻辑顺序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中,第一课的主题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先把自然和生活分开讲述,再讲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落实到画面中。由此看来,教师对教材讲解的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突出美术课的原汁原味,使美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二、注重教学过程

在传统教学中,结果往往是教师所追求的,美术课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会”与“会学”实际的差别是很大的。美术教师在美术课上要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的好奇心抓住,用一些新鲜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参与其中,使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在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第六课讲的是《多变的颜色》,可利用学生熟悉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因为其诗句中的颜色有两种,黄色以及绿色,这样用实际的例子来讲解颜色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明白。这种教学手法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容易。为了构建高效美术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寻找便捷的教学道路,让学生更加迅速地学习新知识,而且其效果与原来相比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美术教学是属于视觉艺术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用视频、图片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轻松地学习了美术知识,心情必然会愉快。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教学一定要弄清楚重点,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体现学科特点

美术来源于生活,基于美术的这一艺术特点,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就应该把学生带出教室,不能只待在教室里,待在教室里创造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一定的新意。如果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去学习美术,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中,第二课所讲的主题是《水墨交融写青山》,这一课的内容就需要走出教室,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写生,将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美景用画笔描绘出来,青山的翠绿、小溪的清澈,像水墨画一般的景色,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的感觉再好不过了。再比如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凝固的音乐》,也是同样一种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因为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欣赏了美景,还创造出了有朝气的美术作品,可谓一举两得。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四、关注学生情绪

苏少版的美术教材的要求是美术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换一种说法就是要全方面考虑学生的发展,要丢掉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开放化和立体化,这就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美术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仅要在备课的内容上进行一些调整,对于教学的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修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举一个例子来说,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学生由于刚刚结束了一场重要的考试,其学习状态变得松弛起来。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如果还是按照平常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必然会减弱,因此,教师就应该运用比较轻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解,这样才会让这节课充满意义,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拥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并不是一句空话,只要根据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上文所讲的明确教学的目标、注重教学的过程、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情绪等措施,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美术教学的难点会逐步解决,美术教学的重点也相应地表现了出来。这样一来,就让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构建了初中美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溪.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张颖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陆晓莉,史培安.浅议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师,2010(10).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9

abstract:theUSarmyprimary-levelprofessionalmilitaryeducationcomesintobeingaitssystemisscientific,reasonableandflexibleandcanbeadjusteditselfaccordingtothewarexperienceandexternalchanges.

关键词:美国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

Keywords:theUSarmy;primaryofficer;professionalmilitary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239-01

0引言

美国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是美国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军事教育体系中诞生最早、历史最长的,它为美国其他军种提供了样板和示范,并为中、高级职业军事教育奠定了基础。至今,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仍在进行着改革。这种不断自我完善的特点,始终引领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方向,成为各国军队学习、借鉴的榜样。

1整体结构稳定,便于培训机构调整

美军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在保持体系稳定的同时,快速吸收战争经验,一是建立反馈和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调整现有的课程内容;二是充分利用原有院校和机构,调整培训项目。在20世纪20、30年代的裁军大浪潮中,美军没有关、停、并、转现有军事教育机构,而是抓住两次大战之间的战略机遇期,在保持体系结构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战争经验设置新院校,积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大力开展军事研究,在人才培养上为二战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二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战时初级军官需求规模的变化,在保持教育体系整体结构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有效控制初级军官培养人数,快速补充部队初级军官,陆军展开军官培训速成机制,缩短培训周期,扩大初级军官来源。采取的措施有:大量建立候补军官学校和训练营地,战后这些临时性的培训机构逐渐演变为陆军候补军官学校;新建兵种院校并加速培训进程。临时性培训项目和措施在不影响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整体结构的情况下,以优秀士兵和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扩大了初级军官的培训规模和数量,满足了战争对初级军官的大量需求。通过控制候补军官学校和后备军官训练团培训员额和调节后备军官训练团毕业生委任数量,灵活控制初级军官人数。

2注重学术研究,遵循职业发展规律

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并非始终担负任命前教育的学历教育,经历了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军事教育同校进行到相对分离的过程。19世纪30至60年代,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在为任命前军官实施普通高等教育和军人素质养成的同时,还兼施军官职业培训。南北战争后,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学说的丰富,军官职业化的发展。美军意识到必须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军事教育的分离,以保证初级军官的质量。陆军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因此开始与学历教育开始分离,以1866年停止为工兵团军官提供职业军事教育为标志,美军陆军军官学校开始只担负任命前军官的学历教育。

随着军事研究的深入,初级职业军事教育开始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实现学术性改造,并上升到军事学术层次。初级职业军事教育课程,经过地方学术机构的评估和认证,毕业生可获职业课程证书和军事学专业硕士学位。例如,陆军工程兵学校,为初级军官、政府官员和外军留学生开设的战术和战役层次联合、联军和跨部门行动计划制定与实施课程,学员可获得初级军事院校毕业证。单独完成研究生论文并提交一份战役计划、且两者均合格的,还被授予联合战役计划和战略学硕士学位。任命前教育旨在打牢坚实的知识基础,初级职业军事教育重点在职业培训,为初级军官做好岗前培训,帮助他们走好军旅生涯第一步;而两种教育在初级职业军事教育最后阶段合二为一,说明美军即重视发展职业军事教育的学术性,以学术教育的发展来带动并提高职业军事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又注重学术研究的职业指向性,以职业指向来限定学术研究的目的和领域。

3遵循法规管理,科学组织领导体系

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是在国防部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领导下,采用“统分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按军种区别与划分体系,军种承担主要的教育训练领导职能,军种以下各级部门、部队和属于作战指挥系统的各级部门、部队没有领导和管理教育训练的职能。各军种都有自己的教育训练领导机构―训练与条令司令部/教育与训练司令部,分别制定本军种的教育方针、政策、宗旨、规章制度、条令、条例,领导和管理本军种的院校、训练中心与其他教育机构,掌管与分配教育训练经费与资源。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的法规法律是进行军事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需要根据部队与院校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创造性地构建切实有效的军事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美国陆军初级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分阶段都是先以立法为保障,坚持满足部队作战与任务需要为目的。

4完善进修机制,妥善处理任职矛盾

军官本科学历教育在任命前完成,而研究生学历教育主要途径只有在职业军事教育中完成,美军的做法是研究生学历教育一般与初级职业教育阶段上尉课程同步完成。初级兵种院校与地方大学在相关专业课程评估、学分转换等方面达成协议,到初级兵种院校培训的军官可同时免试学习该地方大学特定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如2003年起,美国陆军装甲兵学校与韦伯斯特大学的联合办学。两校签署合作协议,允许装甲兵校上尉军官课程的毕业生申请韦伯斯特大学人力资源发展或管理和领导课程硕士学位,其在上尉军官课程中的一些课程可换算为相关硕士课程学分。协议严格遵守美国教育委员会《学分转移和授予联合声明》的有关规定,相关课程进行评估,其目的是确保两校的类似课程教育质量相当,教学内容、教学层次、学员学习目的基本一致。确保授予的学位真实有效。

随着美军全球反恐战争的持续和扩大,军官部署频率加大,调学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美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减少军官脱产学习时间,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交互式教育环境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分布式教学正逐步成为现实。使美军陆军初级职业教育正在摆脱原有的时空限制,为越来越多的军官提供了不脱产参加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措施篇10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促进了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科技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变传统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1优化整合措施概述

初中物理教学新特点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物理课程的关注重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应当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科学探索精神的培育。物理教学应当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将自然界的现象升华为物理知识,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整合。同时,还要注重物理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交融,促进学生综合知识素质的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主要包含了基础理论和物理实验教学。对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动手实践,是学生认识物理学科的基本途径。其中,实验教学是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的普遍性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在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初中物理课程需要转变传统理念,强调探究性的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策略。物理教学要转变那种单纯灌输知识的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整合手段的价值物理学科,探讨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应当侧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技巧和能力。但是,受到时空条件和物理实验条件的局限,教师在某些时候并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需要。而现代信息科技,具有信息密度高、内容仿真性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方便的优点。将信息科技手段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起来,就是将高科技手段渗透在教学环节之中,为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创造一个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互相补充,完善了物理教学的模式和具体方法。

2整合的基本规则

考虑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需要与具体的教学情况相适应,要从实际的教学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整合技术措施。学校应当备有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予以支撑。同时,要将信息技术措施运用在合适的物理课程内容上面,不能随意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考虑时间阶段要选择正确的时间阶段,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将整合的侧重点放在关键性的课程环节上。具体而言,应当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情况,以及物理教学的难点,来决定整合的具体时间点。要充分顾及教学的限制性条件,不要人为地增添多余的教学内容。

考虑运用程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程度,指的是信息科技应用在教学中的比例和深度。物理课程的目标,仍然是教学活动围绕的核心,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辅助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不能起到决定课程宗旨的作用。同时,应当注意整合过程的深浅,争取运用信息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理想效果。

考虑成本效果部分教师为了顺应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在物理课堂上采用大量先进的技术措施,事先制作许多精美的图片和视频片段,供学生学习借鉴。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课堂中掺入过多的信息技术因素,反而会冲淡物理教学的本质目标。因此,应当综合考量教学措施的成本和效果。如果选择传统或比较简单形式的教学措施可以达到目的,就没有必要浪费过多的信息资源。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整合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3具体的整合方法

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强烈兴趣,是确保课堂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受到教学手段的局限,教师难以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来描绘全部的物理知识,学生也无法观察到某些现实的物理现象。信息技术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漏洞,用现代科技为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物理现象,并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信息科技手段能够模拟宇宙的进化过程、电流和磁场的产生、核能的运用方式等物理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对物理概念产生形象化的认识。这时,学生就会进入物理教学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愿望。

提升教学实效初中物理课程体系比较复杂,教学内容丰富,然而能够被有效利用的授课时间却是有限的。这样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精炼的课件,来浓缩许多习题、图示和讲解过程。只要将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分类储存为单元,再链接那些向学生展示的部分,就可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技术被引进物理课堂,节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宝贵课堂时间,方便了学生获取需要的知识。教师也无需再检索大量的文字资料,改变教学设备,并在这些环节上耗费时间了。

如在讲解电路图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将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不同类型的电路图制作成幻灯片,将它们放在一起供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分析出不同电路的特征,学会区分电路的方法。

鼓励自主探索在信息科技主导的社会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出适应科技社会的全面型人才,就应当鼓励学生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寻找将现代科技与学习过程结合的途径。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教学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高效运用信息资源的意识,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过程,拓展视野。要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精神,教师就应当带领学生开展信息资源搜索、物理问题探讨、加工物理信息和交流学习成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和寻找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失去辨认能力,受到某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例如,在讲解与浮力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上网搜索浮力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详细了解物体受到浮力时的状态。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浮力一课的印象,帮助他们找到此类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4总结

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工作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而且可以建立交互式的现代教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一名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物理课堂教学,要在明确优化整合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优化整合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教育教学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冬梅.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1(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