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05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一.什么叫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

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由图片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三种基本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由本课题组团队开发而成,目前用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为例,教学内容由民俗、民族民间艺术、民间文学三大板块组成。这些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如民俗中的民居建筑,如果没有具体的徽州民居、吊脚楼、土楼的图片,那么要分析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就无从入手;民族民间艺术中的苗绣、木版年画、蜡染等比较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文化事项目前都与人们的生活比较远,尤其90后的学生们更知之甚少,只有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各种视频来引导学生认知、理解并且喜欢上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然而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产业创意策划能力,案例分析尤为重要。案例分析有几种,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第二种是别人已经做过的策划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三种是虚拟项目,也就是尚未有人涉及的项目,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二.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丰富的图片可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文化类课程包罗万象,具体文化事项千姿百态,如果课堂上不能展示尽可能多的图片,那么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抽象的名词和概念,无法真正认识文化的具体形态,更不用谈分析和运用了。如年画,虽然学生都知道这个东西,但因为生活中真正接触的很少,所以并不能说出相关的知识,了解木版年画学生几乎没有。那么大量的图片甚至实物展示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惊讶木版年画的美丽的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对年画的兴趣,并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分析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时,就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

其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可以简化教学内容,使其浅显易懂。文化类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且内容驳杂,课堂教学难度不小。如中国传统节日,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的根源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内动力是原始崇拜。然而当今中国已迈入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时代,学生光理解农耕文明就很麻烦。农耕文明不是耕牛、农田、篱笆、狗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积淀而成的农民的生活、思想、精神。因此,学生会简单地认为过年是因为要赶走年兽、七夕节源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当学生看到牛郎星、织女星的图片,端午节五毒饼上的五种动物的图片,再根据学过的原始崇拜的知识,就会明白七夕节源于自然崇拜、端午节是为了辟邪。

再次,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潜在的,有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出来的。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素材,学生们可以讨论、体验,并且往往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清明节这个教学内容中,一个“代客扫墓”的视频就引发了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代客扫墓不可取,因为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清明节不扫墓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清明节出行交通拥堵,如果条件不允许,请人扫墓也是对祖先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还有小部分学生则大胆认为这是件好事,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个好的商业机会。当然,教师最后要引导学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弘扬,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却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1.代表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应该注重是否具有代表性。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而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时间都有限,只能把最具代表性的图片、视频放在课堂上展示。比如木版年画,主要以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为代表,而且具体到年画图片,又以门神画最具代表性,年画人物以秦琼、敬德、钟馗等为最普遍,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年画的功能是为了避邪这个教学内容的。再比如苗绣,苗族分支多,各分支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苗绣的特点会体现出所属分支的特点。湘西苗族与汉人杂居,所以苗绣与湘绣有相似之处,比较淡雅、秀丽;而贵州黔东南苗族,因为地处僻境,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持得更好,苗绣的图案和特点与汉族刺绣差别很大。尤其是苗龙与汉龙,风格、特征、文化表现都截然不同。那么图片选择就可以黔东南苗绣为代表。

2.关键性。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信息量太大、内容太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混淆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因此,要选择关键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如徽州民居和吊脚楼,都有美人靠。美人靠,顾名思义,就是供家中女子休憩的地方。可不同的是,徽州民居美人靠是面朝院内,女子通过美人靠只能看到院内进出的人,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吊脚楼美人靠面朝院外的广阔自然世界。这就是文化不同的表现。徽州商人被称为儒商,信奉儒家思想,因此民居建筑中处处体现儒家文化,美人靠就是例子。而吊脚楼居住的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风开放,无拘无束,所有同为美人靠,生活其中的女子感受不同,体现的文化也截然相反。那么在讲徽州民居时,选择美人靠这个关键图片来说明其儒家文化内涵,不失为一个的切入口。

3.启发性。图片、视频、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最终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和案例分析都要伴随问题而进行,不能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图片展示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图片供学生对比分析,视频播放之前就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而不是像在影院一样轻松、随意。案例分析最好是分为几个步骤,一开始只要抛出问题就好,学生讨论、分析过后,或者进行不下去了,再给予一些提示和线索,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分析,最后才把案例分析进行小结。如深圳大芬油画村是我国文化产业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那么一开始只向学生介绍,大芬油画村的基本情况,比如成立、制作、出口、年产值等,引导学生讨论其营销模式,学生一般能够说出利,却说不出弊。那么再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弊病,其核心在于缺乏文化创意,而只能一味临摹,批量复制。如果不锐意改革,最终将昙花一现。

4.开放性。知识性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在课堂上运用不宜过多,因为这些不能延伸、拓展,无法训练学生的能力。比如年画,如果展示图片,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年画属于哪个地区的,那这个知识就没有意义。学生不知道也无所谓。而把不同风格的年画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其地域风格来辨别,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审美感受,喜欢或者不喜欢某幅年画及其原因,这个设计就具有开放性了,学生可以五花八门说出不同的答案,每一种答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也都是学生分析的结果。

目前,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发成果,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反响很好。本课题尚在研究图片-视频-案例一体化课堂教学法在别的专业、学科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课题组.课堂教学技能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周全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分组教学模式初探[J].天中学刊,2010(4).

[3]陈兵.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0(4).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2

abstractthestudents'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innovationabilityinmechatronicssystemdesignwereimprovedbyintroducingthecaseteachingmethodintothecourseof"mechatronicssystemdesign"forsolvingthequestionincultivatingstudents'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innovationabilityin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itisprovedthatcaseteachingmethodwasintroducedintothecurriculumwaseffectivetostimul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andimprovestudents'inthedesignofmechatronicsystem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innovationabilitybytheresultofteachingpracticecaseofthedevelopmentofbranchpipeweldingsystem.

KeywordsCaseteachingmethod;mechatronics;systemdesign;innovationconsciousness

0前言

“?C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机械本体结构、控制原理、伺服系统和检测系统等诸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过程和方法,它是机械专业中总结性较强的课程,对提高机电专业类毕业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及专业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存在难以对学生机电系统设计创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的问题。

1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高等学校应面向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地位愈来愈重要的今天,培养具有设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毕业生是高等学校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性、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选择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交流、辩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给予学生较大程度的自主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由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方向的转变,适用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背景知识学生。案例教学的不足主要是相关课程知识不易有效地、系统地进行传授,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的客观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等。

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知识系统传授、考核明确客观是其突出的优点,但在培养学生的当前所必备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欠缺。两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实现知识的系统传授,又实现案例教学的各个过程,有着相当的困难。但在机电一体系统设计课程中,将此两种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通常是安排在机械、机电专业类学生在大学生四年级上半期进行,学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均已修完,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当然,有些学生课程欠帐较多,基础知识较弱,需要教师运用相当的方法去鼓励、激励他们补上欠账并完成新任务,在大四学生心思相对较散的情况下,这是有较大难度的。

2案例式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2.1教学案例的选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强调的是机电专业知识在系统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强调设计者站在机电一体化的全局角度去设计和优化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同时,也要考虑教学主体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而所选择的案例要兼顾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与系统的复杂程度适中相结合。经考虑,选用便携式插管焊接设备开发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案例。

确定此案例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主讲案例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插接管道焊接系统的便携化、工作现场化、价格低廉化、操作便利化是插管焊接相关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因而此案例为较强的工程实践背景;此案例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包括控制电机选择、传动机构选择与设计等内容;在电气方面包括基本电路设计、电气元器件选择与搭配,传感器的选择等;在系统设计方面,包括硬件平台的搭建,也包括软件系统的设计,其内容涵盖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绝大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且有一定的基础,先期已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便携式插接管道焊接系统开发”对此案例内容进行研究,从项目完成过程看,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较好地完成此案例的全部工作。

2.2教学案例与传统教学具体内容融合步骤

在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由于机电产品设计方案的提出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总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出然后不断改进形成的,所以针对每个子案例,教师都要准备一至两套简要技术方案路线来为学生作为参考,使得学生能够按时提出较为合理的技术方案;根据五个子案例内容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共十组,每两组负责一个子案例,对每个子案例给出几种技术可能实现方案,由各组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方案选择与细化,并完成相应的辩论预案。

在课堂进行中,一次课堂教学完成一个子案例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是负责情景导入及必要的启发工作,由负责此子案例的两组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完成方案设计、讨论与辩论任务。经试验,课堂上比较合适的安排如下:

(1)设计方案讲述:每次由负责同一个子案例两个小组根据各自预先完成的ppt阐述各自的设计方案,每个小组讲5-10分钟,共需要10-20分钟。

(2)两小组成员相互辩论环节,先就a组方案进行讨论,由B组同学主要指出其方案的不足,a组同学就本组方案进行辩论,此过程安排15~20分钟。然后按同样方法就B组方案进行讨论,两种方案的讨论共需30~40分钟。

(3)班内其他同学对两种方案评论环节:由班内同学自由发言对两种方案进行评论,最后选择出最优方案或提出其他设计思路,对于各小组方案的不足可提出补救或改进意见。此过程安排20分钟左右。

(4)教师评论启发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案例课程进行总结,首先对两组学生准备方案的态度、由所设计方案和答辩过程中所体现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价;然后对学生所提出方案的本身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根据情况对已经提出设计方案改进或补救意见进行?结;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设计思路进行启发,如可以提出其他设计思路等。

3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学效果对比

在两届学生中进行实验,通过学生问卷和试卷成绩测评来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别对两届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对比如见表1,其中2015届是按传统教学法讲授课程,2016届学生引入案例教学法讲授本课程,同时将课程成绩统计结果也列入表1中。

在表1中:

F1:机械结构优化理论掌握程度(%)

F2:机械结构选择掌握程度(%)

F3:电气元件选择掌握程度(%)

F4:硬件平台选择掌握程度(%)

F5:对软件编程的掌握程度(%)

F6:对于案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满意度(%)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3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可以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这门课程既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非常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及实训教学装置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问题和相关技术,采取即学即用、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掌握案例中的科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一个为解决问题学习,带着任务探索实践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导引小车案例,完成从机械本体设计、装配、电控系统搭建、程序框图及程序代码编写的全部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调试及研发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自导引小车是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车间自动设备,此系统从单片机控制系统硬件及运动轨迹算法、软件编程等方面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自导引小车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自导引小车简介及应用场合;自导引小车的工作原理;导引方式分类;路径规划;单片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脉宽调速知识及实现方法;轨迹识别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电机驱动行驶系统策略分析;KeilC单片机软件编程及调试。讲授时与案例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将已经学过的分散知识融合到一个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之间联系,对机电一体化的五大组成部分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掌握该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涉及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实现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工程的目的。

2.工程实训内容。自导引小车案例实际操作环节为4周时间。在这4周中,首先完成机械结构设计;利用proteus进行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和软件仿真;进行自导引小车运动轨迹设计;在采购来的电子元件和自制的一些零部件的基础上,组装自制自导引小车模型和搭建电路板实物;利用KeilC编程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自导引小车设备循迹、调试、运行等主要环节。(1)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要求:自导引小车模型载重50kg。(2)自导引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电气元件包括:at89C系列单片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驱动器、循迹元件、避障元件等芯片。(3)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要求实现按照预设轨迹运动并能实现调速。(4)自导引小车系统调试。上述四部分内容基本控制在每周完成一项内容,各项任务完成之后,总结并整理相关资料。

三、案例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否实现,主要依赖两方面:(1)教师指导作用的实现;(2)学生自身重视程度。鉴于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在进行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充分了解学生的动向。这个案例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忽略控制知识要求较高,机械结构也要兼顾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并根据这情况,从内容设置上要强调机械部分的重要性,在控制电路原理上要多提高,不能只满足小车能跑起来的外在现象,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这样才算真正学懂单片机控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每天到场进行指导。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学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切磋问询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还自发建立了QQ群,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学生在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严格把关考核环节。这一案例教学是在本科生教育中应用的,学生人数较多,鉴于案例实训资源有限,学生分组进行,一组学生共用一套实训设备,共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因此,教师要严把考核环节,在案例实施过程中,通过平时考勤、观察,最后,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动手情况,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内容进行答辩提问,以杜绝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现象的出现。最终目的是要让选择这一案例的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自导引小车案例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内容,因此考核方式将分为笔试试卷和工程实训两个部分。其中,笔试考核部分,本案例理论知识考核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总分数的20%;工程实训部分分组完成,每组需要完成以下内容:(1)案例设计说明书1份;(2)机械结构三维模型图1张(电子版),二维设计装配图1张及主要零件图;(3)电气系统原理图1张;(4)程序框图及程序清单;(5)演示视频。每项内容占20分,工程实训总分数为100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以设备能够调试运行为通过主要指标,同时对每个人对设备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内容进行陈述,对其负责的部分内容进行答辩询问,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才算通过。这个可以督促每个人认真训练,达到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2012级、2013级机电方向本科生中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共40学时理论教学,共讲述5个案例,该案例占6个学时。教师通过积极备课,完善自导引小车案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多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实践效果看,效果比以往单纯文字讲述要好很多。自导引小车案例工程实训共有20名学生选择该案例。20名?w生分成4组,每一组都动手装配调试一套自导引小车设计和工程实训过程,每一组的设计方案要求和参数不一样,小车所行走的轨迹不一样,最后提交要求的全部资料。通过对本次工程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情况和最后答辩考核情况,效果分析如下。

1.对于自导引小车机械系统设计任务,实训装置是小车模型,机械结构较简单,要求学生根据工厂使用的自导引小车,增加机械结构的强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进行三维图、二维图、零件图的绘制。该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机械结构设计、计算校核关键部件以及?C械制图能力。由于学生进行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图具有较好的基础,比较容易完成。主要是要学习三维软件的使用。同学们根据未来各自希望从事的专业,选取了不同的三维软件来进行制图。

2.对于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学生们对实际电气控制系统和电气元件了解有限,前续课程缺乏电气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自学所用开发软件proteus和编程软件KeilC,掌握了实际工程中电路原理图设计,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硬件电路图的实物实现环节训练了学生线路板的印刷、实物连线及硬件系统检测能力。从效果来看,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了控制系统硬件原理图及其电气元件,了解了实际工程中的接线方法,加深了对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已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4

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已成为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却存在着很多误区。对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误区

自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创性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以来,案例教学法以其在教学中启发性、诱导性和决策性的优势为教育工作者所熟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案例教学法自此逐渐走入国内高校课堂,并为教师和学生普遍接纳。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陕西省20所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讨论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会计电算化案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1.1教学现状

问卷调查借助于2015年末第九届“用友新道杯”全国信息化大赛的举办,调查对象选定为陕西省参赛高校中的20所,共60名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案例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考核与评价4个方面。通过调查,20所本科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几乎都涉及到了案例教学法,90%的高校是以案例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6.7%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53%的同学认为自己参与的案例教学内容不太全面;38%的同学认为完全采用案例实践教学法过于单调;另外26.7%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实践考核与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所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1.2存在的误区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会计电算化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存在的误区可以总结如下:误区一:案例教学实施盲目化主要表现:案例教学目标不明确;案例选择随意化;案例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涉及全面的经济业务;案例教学组织没有时间规划,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都定位为: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即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深入和应用环节。这种教学目标下,教师在案例教学设计、案例内容编写或选择时缺乏主动性,往往局限于针对某个会计电算化理论来编写特定的案例,而理论针对性不强的一些会计特殊业务则很少涉及,如暂估入库、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等;另外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时一般为51-64学时,如果案例教学实践从会计业务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操作和期末处理三个模块综合练习的话,教师一般选择1-2个企业的部分业务来进行,无法将全面经济业务在案例教学中进行实践;基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能力的差别,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不进行详细的时间规划,学生实践进度不统一,实践效果参差不齐。误区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关系处理不当主要表现:重视案例教学,忽视理论讲授;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忽视操作练习。案例模拟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相对于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教学来讲,理论授课是抽象、枯燥的,无法使学生产生参与会计业务的真实感受,因此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缩小其所占的比例,以案例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甚至不讲理论直接进行案例操作练习,遇到问题了再解决处理。还有部分教师深谙会计电算化理论在实际会计业务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加大理论讲授比重,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误区三: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随意化主要表现:部分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传道、授业”角色,一味追求“解惑”。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师以“教”居于主体,而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实践份额加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想法,不断淡化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组织与讲解的角色,认为只有帮助学生解决在案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顺利将案例中模拟业务进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忽视自己“传道、授业”的角色,将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完全交给学生,只关注于“解惑”,但倘若学生不深入思考,没有疑问,则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误区四:案例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都是采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步骤普遍为,教师先进行理论要点讲解,学生上机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帮助查找并解决。采用这种单一的“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论讲解时,由于学生没有具体的操作概念,因此容易对所讲解的理论不重视,而到了实践环节,具体遇到问题时才急于去查找相关的理论,或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操作,导致问题层出不穷。

2如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

2.1明确案例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教学案例

和传统的教学一样,案例教学也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会失去导向,容易产生教学内容规划不全面、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教学实施策略不合理等后果。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在于以案例为依托,向学生全面展现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鼓励学生做为主体来解决问题。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综合性、疑难性的原则。真实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电算化下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典型的案例集中反映会计业务的一般特性,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综合的、疑难的案例,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理清思路,提高自我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编写教学案例库来提供教学案例和学生练习的案例资料。完整的教学案例库至少应包括三个级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应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不同的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资料,企业应按照类型具体分为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初级层次的案例只包括总账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处理;中级层次案例业务是在初级的基础上加入购、销、存和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几个模块的业务;高级层次则包括初级和中级的业务,以企业集团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业务的系统、综合的处理,同时还可以将预算、决算和管理相关业务加入其中。

2.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导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加强学生课堂主导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案例教学是非中心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学中的唯一中心。[2]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指引人、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求知人、动手者和思考者。在案例练习之初,应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去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重点、难点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案例操作练习时,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帮助人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案例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案例总结阶段,亦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去思考和总结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相应知识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2.3更新案例教学观

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态度和方法。长期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为“顺向强化”的教学方法。虽然顺向教学方法遵循了理论阐述→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的思路,但是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关注与其中的操作以及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理论的讲解和最后的分析总结。另外持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对后面涉及的案例问题无法留有深刻的印象。因此,案例教学中可以更新教学观,在“顺向强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个别的要点问题引入“逆向教学法”,即从果到因的逆向分析法,其教学思路为实际操作→问题解决→分析总结→理论阐述。逆向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案例资料中,诸如总账系统填制和审核凭证、期末对账和结账、生成报表部分。

3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3.1准备阶段

在课堂教学前,师生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对案例的准备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练习的进度和成效。教师需要准备以下事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课程内容的案例;熟悉案例的背景及全部细节;建立案例资料的基础设置、日常业务和报表三阶段的备用账套;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列举学生练习时易错的地方;选择案例的相关引入方式以及如何阐述案例问题和理论的有机联系。

(2)学生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准备可以提高课堂知识的认识程度,并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如下:转变被动的教学观念,成为课堂的求知者、动手者和思考者;查阅、预习相关理论;熟读案例资料;列举已有的疑问;小组间初步讨论。

3.2课堂教学

(1)理论阐述与案例呈现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以案例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方式阐述相关理论。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理论讲解和阐述:案例呈现之前事先进行理论讲解;案例呈现完后讲解;或学生练习之中遇到问题时讲解。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来进行确定。

(2)学生练习与问题解决

学生的自我练习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案例教学中很重要一个环节,在此阶段不同的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试验,并将可能出现的错误事先讲解,以降低学生遇到问题多时会产生的挫败感;对试验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耐心去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对一些解决起来耗时较长的叠加错误,可分析原因后,建议学生引入自己的前次备份账套或教师备用账套;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数据核对和问题讨论;对学生练习中出现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理论的强化。

3.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指的是每次案例教学结束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总结,反思课堂教学中整体或部分出现的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以便提高案例教学效果。课后反思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即整体反思和部分反思。整体反思是从全局出发,对会计电算化整个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部分反思是对案例教学的每个章节或不同会计主体的案例业务进行细致、深入的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作者:马锦赵莹单位: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CLe模型;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库建设

作者简介:段庆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经管教学部,讲师。(湖南长沙410004)黄蕾军(1975-),女,湖南安化人,湖南长沙望城区高塘岭中学,一级教师。(湖南长沙41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年度一般课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8-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一种远程教学与学习的教育型式,是实现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社会体系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最大优点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早在20世纪末,各高校就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进行大力推广,但一直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设好案例库。建设好案例库、提供高质量的案源是成功推广案例教学的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同于常规案例教学,由于加入了远程元素,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互动和情景,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监控往往难以把握。[1]这就要求在编写远程案例和建设案例库时,既要把握远程教学特点,又要了解远程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还要考虑实现远程监控。

一、远程财经类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案例库的发展经历了文本模式、光盘模式和网络模式三个阶段。网络模式案例库的特点是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案例教学的动态、交互和共享。尽管当前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建设已经利用网络手段,但没有真正把握远程学习环境特点,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此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远程财经类案例库建设应符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应通过分析远程学习环境来把握案例库的相关评价指标。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周边因素及其组合,包括学习者可能要利用的内容资源、技术工具,可能会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如教师、同学等,包括作为学习活动的一般背景的物理情境和社会心理情境等。[2]

20世纪90年代,美国乔纳森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ConstructivistLearningenvironments,简称CLe),[3]认为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模型的主要内容为“设计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有“确定学习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设计”6个教学环节;[4]有“建模策略、教练策略和支架策略”三种教学策略。“CLe模型”启发人们在设计远程财经案例库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而远程案例学习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远程实现与监控实现。可依据“CLe模型”设计出符合远程学习环境特点的财经案例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模型中“确定学习主题”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库类”和“库源”指标。“库类”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分类,分为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案例;“库源”是指案例库中个案的来源,分为“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来源。学习本土案例能激活学生工作经验;学习实用案例能解决学生实际工作问题,知识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习学生自编或比赛生成的案例能激励编写者和参赛者,也能激活其他学生的上进心。“库类”和“库源”指标科学地反映了远程案例教学中学习的主题。

第二,模型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环节指导我们设计了“个性化”指标。“个性化”是指个案内容、形式与适应性的个性化。个案所展现的内容应能提供给学生易学实用,且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个案所展现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并能持久激励学习行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满足远程学生学习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个性化”指标科学地反映了开放教育学习环境“开放、自主、协作”等最具本质的特征。

第三,依据模型中“信息资源设计”环节设计了“标准化”指标。在案例库构建中,只有做到案例结构的标准化、案例问题和答案的标准化、案例学习过程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财经案例教学的网络化。

第四,依据模型中“效果评价”设计了“监控”指标。通过远程网络实现教学过程的监控、学习行为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第五,对依据“CLe模型”构建的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与远程财经案例教学需要做了关联性检验,发现有3个指标与教学需要关联、3个指标与远程网络关联、3个指标与监控评价关联、9个指标与学员学习关联。因此,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与教学需要关系性较强,形成了既能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又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育理念,同时将教师、学员、远程与监控实现有机契合为一体的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周妮梅等在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案列库建设中提出了案例库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个案要求”和“案例库要求”。“个案要求”的二级指标为“个案结构”和“个案内容”,“案例库要求”的二级指标为“库结构”和“库内容”。[5]一级指标启示我们在远程财经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应从“案例库整体结构要求”和“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案例库的整体结构要求”的主要内容有案例库分类,包括案例形式的分类和案例难易程度的分类等,还有案例入库、筛选、维护等;“个案适应案例库要求”的主要内容有个案设计的标准化,应有标准的模块、标准的教学过程、标准的学习过程、标准的问题设计和标准的监控。将表1中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库”指标,包含“库类”和“库源”两个一级指标;另一类是“个案”指标,包含“个性化、标准化和监控”三个指标。这种分类更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包含案例库的建设和个案建设两个重要工作。

二、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

基于CLe模型指导下的远程财经案例库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指导远程财经案例库的构建,周妮梅提出的案例库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启示我们确定了远程教育财经类案例建设分为个案例建设和案例库建设两个重要工作,并形成了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和案例总库构建模式。将案例库建设工作力图以教学模式的形式固化下来的目的是方便使用与推广远程教育财经案例教学,从而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1.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库个案模式的构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为了满足规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对原始个案的标准化加工;二是为了满足师生需求的个性化加工;三是为了实现质量评价的监控机制的设计。

首先,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标准化”的要求,对原始个案按“标准模块、标准问答、标准过程”3个二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加工。将原始个案设计成“引言、案例背景、主体内容、结尾”4个标准模块。“引言”能有效点明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主要决策内容、关键问题等重要信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案例背景”包含案例事件所在的行业、公司、经济社会环境等重要信息,能有效辅助案例讨论与分析;“主体内容”层次清楚,决策点突出,分析数据完整,是案例分析的主阵地;“结尾”能给读者提出一个精辟的总结或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对案例答案也要进行标准化设计,如在预习案例阶段,设计了“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案列涉及的知识、理论和原理有哪些”,“本案例的主题是什么”等通用且标准化问题供学生回答,采用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答案标准化。对案例学习也要设计标准化的案例学习过程,分别为“预习案例、复习案例、小组交流、问题争鸣、答问提问、案例报告”,体现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也体现了案例学习对互动与讨论的要求。

其次,对已经进行标准化加工的个案进行个性化匹配和深度加工,力图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激励。“自主学习”是指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考核时间、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案例和学习资源、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协同分析案例并协同解决案例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有任务分工,但更多的是取长补短、协同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另外,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所有案例问题的研讨中,实现更大范围的协作学习。

最后,为实现远程监控需要,在标准化学习环节上设置过程监控观测点,用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时统计,形成数据报表,将监控结果反馈给师生,用以改进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最后利用监控生成的结果,形成对学生远程案例学习效果的考核和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考核,真正实现全程网络化远程监控。

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个案构建模式成功融入了“标准化和个性化”元素,实现了对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且将“标准化、个性化与实时监控”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环境,满足开放教育教学需求的相对科学而系统的模式(见图1)。

2.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模式

远程财经案例总库构建工作分为“库类”建设工作和“库源”建设工作。“库类”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按专业教学、课程教学和教学活动三类需要建设案例。专业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所需案例侧重于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较专、较深,能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对某一知识点有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活动所需案例能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前选择与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相类似的案例进行“热身”。“库源”是指案例的来源,上述三类案例基本来源于“本土型、实用型、学生编写、比赛生成”四种渠道。本土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本土企业,展现本土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呈现本土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实用型案例主要来源于有计划的案例编写,应由学校或部门组织开发团队来完成,其目的是能达到有效完成专业或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性比较强;学生编写和比赛生成的案例主要来源于学生作品。上述四种渠道能有效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入初成品案例,但还需对初成品进行加工优化和筛选,形成成品案例,最后分类入库。

综上所述,“库源”建设工作与“库类”建设工作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形成了有机的案例库建设系统,其工作流程共同构成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总库构建模式(见图2)。

三、结束语

在CLe模型的指导下,为了满足远程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质量监控的需要和远程实现的需要,在远程教育财经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案例总库的个案来源,还要考虑来源案例的分类及管理。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财经类专业案例库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远程财经案例库的使用与监控,在案例库管理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测评。

参考文献:

[1]段庆华.远程教育管理案例编写中如何融入引导元素[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87-88.

[2]宋述强,王学优,王小明.基于网络的案例辅助学习环境(webCaSe)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6,(1):35-38.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优点;实施步骤

[作者简介]李同果,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四川乐山614004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185―04

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新生中普遍开设一门实践性、现实性很强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使大学生在道德上、法律上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笔者经过探索实践,提出了值得借鉴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问题。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事先制作好的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既保持了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生动性、知识性、教育性,又赋予其许多新鲜的色彩,是一种深受师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教育创新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必然反映。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既推动了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又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它在“基础”课中最明显的优点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苦”为“乐”、化“教”为“学”,营造情景、寓教于乐。

(一)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些孤立、静止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案例,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并方便实现人机交互和大屏幕投影展示,可以创设真实情景,营造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来接受信息,使全体学生同时获得多种形象、直观的有效刺激,更容易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全体学生更好更多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认识,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突出概念的本质,完善和发展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例如“基础”课第二章对“爱国主义”重新下了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概念作为本章的重点和亮点,可以播放声形并茂多媒体案例: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黄伯云的颁奖晚会和先进事迹,并结合“爱国主义”的概念加以详细分析、讲授,再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易”,有助于解决教学矛盾。新开设的“基础”课是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从体系和内容上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一门崭新的课程。教学内容多和教学课时相对紧张的矛盾是本课程的一大难点,必须运用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将案例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化“难”为“易”,成为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矛盾的重要教学方法,该方法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减轻了教师上课时过多板书或者案例讲授的枯燥,在单位课时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案例讨论,还可以将这些案例放在Ftp空间或网络中供学生课余学习思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第八章“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时,可以播放制作好的“佘祥林冤案”的视频,并与学生共同分析,使学生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以及行政诉讼的程序。

(三)化“繁”为“简”,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多媒体案例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实现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基础”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它强调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何做好本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信息的表达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只有将繁杂的教学内容吃透,化“繁”为“简”,制作出浅显易懂的多媒体案例,学生才易掌握理解。但是多媒体案例的制作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运用自如。目前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制作软件可分为多媒体案例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案例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有文本素材、图片素材、音频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方面,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主要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Fontpage、课件大师、几何画板等。教师要有目的地学习和选择制作软件,取各家之长,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教学案例。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时,结合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利用Flash等制作软件,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大学生求职歌曲动画片”、“大学生面试五忌”等进行视频播放,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语言,较好地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四)化“苦”为“乐”,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性。互动性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特性,也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由于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寓教于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化“苦”为“乐”,因此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讲授第五章“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与微格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分析为题,分组辩论,教师点评,然后重放辩论过程,再次点评,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化“教”为“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满堂灌”,造成了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2]。由于采用多媒体手段与案例教学结合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先不设立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也应该予以肯定。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化“教”为“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第八章“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的“正当防卫”问题时,事先制作好《今日说法》“抓小偷”视频案例分段播放,采取一边讲述,一边让学生分析:什么是正当防卫?如何把握正当防卫中的“限度”问题?你怎么看待现实生活中“抓小偷”事件?最后播放专家评析,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掌握课程所教的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新型、现代的教学方法,也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要有效地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一)明确“基础”课的特点,精心选择,科学设计、制作多媒体案例

1.明确“基础”课的特点是科学设计多媒体案例的前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新课程,“基础”课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比,“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第二,与中学相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比,“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第三,与“98方案”中“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相比,“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综合性;第四,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三门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比,“基础”课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使大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正确的理论知识,而且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不断认识到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强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自觉性,做到身体力行,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行为[3]。

2.精心选择是提高多媒体案例质量的关键。由于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选择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紧密相关的案例,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综合性、准确性、典型性,教师才能设计出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案例,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3.精心制作是正确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基础。目前在多媒体案例制作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如把搜集的案例照搬到课堂,生硬地传达给学生,被动或盲目地使用案例等,出现案例充斥滥用,教师担任放映员角色,学生忽视理论阐释等不良倾向。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所选案例进行再创造,即在教师掌握了大量的文字案例和音像案例基础上,围绕教学需要,进行严格艰苦的再加工,精制一些优秀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案例。总之,唯有通过对材料进行适当地剪接、重组、调整、刻录、添加等,使多媒体案例体现出内容精和形式精两大特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案例。

(二)正确把握“基础”课逻辑结构安排。合理划分、科学构建多媒体案例资源库

1.正确把握“基础”课逻辑结构是科学构建多媒体案例资源库的前提。“基础”课教材的逻辑结构由绪论、三个主体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绪论”部分以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从大学生的成长起步,从大学生的成才着眼,体现了对大学生的关爱,符合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规律的要求;教材第一部分是第一章至第三章,属于思想教育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和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集中阐述道德观教育的有关问题,逻辑思维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路径;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八章,集中阐述法制观教育的有关问题,其逻辑思维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路径。在以上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为第一、二部分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提供了形而上的思想基础;第二、三部分的内容则是第一部分内容由思想向行为的拓展,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结束语是教材的逻辑归宿,阐述了青年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的必要条件,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创造永恒的青春[4]。

2.合理划分案例类型是科学构建“基础”课多媒体案例资源库的关键。教师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及要求,将多媒体案例分为课堂教学的授课型案例和课余自学的辅助型案例,两类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和功能各不相同,也就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和使用。第一,对于课堂教学的授课型多媒体案例,应便于教师灵活应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这类多媒体案例应该不影响教师语言的恰当运用,能适时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授课型多媒体案例表现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相关的内容材料,应该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针对授课型多媒体案例的设计、制作素材的内容庞杂,选择时一定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切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变成了美术或电影欣赏课。第二,对于课余自学的辅助型多媒体案例,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或下载多媒体案例,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自主地学习、有选择性地学习,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余自学的辅助型多媒体案例要着重体现交互学习的特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测训练、自主体验、在线答疑、讨论留言、布置和提交作业等功能。

(三)加强“基础”课教学方法探索,注重多媒体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调整和改革,要求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发展与创新,探索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正是对“基础”课进行教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成果。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把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和学生的省察、反思、体验相结合,将教学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具有向实践深入的价值。一是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引导作用。教学方法体现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相互作用的统一、教与学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教学内容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统一。

2.注重多媒体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整体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是通过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注具有权威性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学目的,往往忽略了师生互动性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它也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继承,比如传统灌输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我们完全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把这些传统教学方法发扬光大,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精彩的多媒体案例,并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价值,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最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胡奇光.案例教学在多媒体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物化学;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从微观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纷繁复杂的代谢反应,研究内容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尤其是关于分子水平的化学物质复杂的代谢反应等内容,学生理解和记忆方面的难度都很大,因此很多学生都表示生物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面面俱到,加之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需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案例教学法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teachingmethod)起源于美国,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被引入到商业、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中。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进行有效结合,由学生通过调查、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等几个环节,完成教学案例的探究,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到很多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内容,同时也包括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表达和传递等,这些研究内容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化学在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相关的临床病例也为生物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供了足够的案例支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实际案例,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概念讲解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启发性、讨论性和互动性特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真实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二,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较为开放的教学环境,集合了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避免了知识单向传输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场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案例教学法坚持的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逐渐形成完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案例选择的科学性是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进行案例选择和设计时,要遵循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保证案例的真实性,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根据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引出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教学案例,这里可以运用凯氏定氮法,让学生指出这种测试方法的不足,并且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通过鲍林确定蛋白质α-螺旋及perutz阐明血红蛋白空间结构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这种教学案例的设计方式,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

(二)教学案例的准备

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生物化学课程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将其与教学案例有效结合,设计相应的问题,作为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如针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如何根据凯氏定氮法设计出一个适合蛋白质检测的实验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其功能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等。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学生也可以作为课堂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

(三)案例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核心思想,运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小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案例探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开展,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对分析、讨论的总结。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初始讨论、疑难问题的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等几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强化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案例设计中的问题,指导学生登录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数据库,了解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始末,了解三聚氰胺的用途和化学组成,由此引出含氮量的检测方法,学生可以针对现有的凯氏定氮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总结。

(四)实施效果总结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同时也需要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学讨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研究和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将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学生在参与案例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学习成果的提升。然而,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案例的合理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的有效性是关系到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当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保证案例的设计符合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案例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需要完成由讲解者转变为协助者的角色转换,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并且在案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对生物化学教学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应当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才能将教学内容与案例设计有效结合,并且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探究和思考空间。很多年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十分吃力,他们在案例的选择、内容的设计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这必然会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真正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应对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对象与教学时间的选择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并不适合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如果可以分成小组或者进行小班教学,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大班教学环境下,学生人数众多,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且讨论的问题也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运用小组教学或者小班教学模式,每个案例运用2~3个病例,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掌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以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可以将生物化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案例设计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总之,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协调案例的科学性、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计划等要素,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洁,辇晓峰,朱晓波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08).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驱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最早在指挥类人才的培养中得到应用,如战例分析等教学很早就进入军事教育。在转型建设以后,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院校广泛推广,案例被认为是连接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最好的纽带,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差距,对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产生诸如“案例引导教学法”[1]、“基于案例的目标牵引教学法”[2]等实践范例。但总体上,军内成果在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适应差异的可迁移性上存在一定问题,仍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实战针对性不强。目前装备院校教学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装备原理构造与维护脱节、装备维护与部队岗位要求脱节等现象,造成理论教学过度与综合能力培训不足并存。

二是学员安全能力、安全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院校对学员安全法规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条文识记、知识传授层面,存在与装备技术、岗位工作结合不紧问题,很难使学员将安全知识、法规条文转变为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三是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性不够。从院校教学体系的整体看,目前的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理论―应用”教学模式范畴,往往是知识传授的自然延伸,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案例开发与应用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难以有效形成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支撑。

二、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做法

基于案例驱动的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抓住影响任职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即课程,以案例分析诊断问题,以问题驱动改革,通过引入案例结构和案例教学等综合化方法手段,有效提高课程职业指向性,强化课程实施实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要求协调统一。

一是从贯彻“靠拢部队、聚焦实战”要求出发,建立教学质量适时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部队军械维修保障中的事故、故障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构分析,诊断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以案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使院校课程建设始终紧贴部队岗位工作发展。

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解构工作、系统梳理案例,使典型工作、教学内容与案例彼此关联、一一对应,进而通过将案例分级、分类的系统化、结构化处理,推动案例进入课程体系与课程单元,从而建立以案例为基础、融合多种结构范式的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三是建立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有机融合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于一体的综合化教学设计方案。基本框架是:以具体案例为线索,将知识分解到每个案例中,设置若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性学习任务,以学员为主体,让其在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装备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

四是通过综合运用网络、模拟、实装等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案例库、教材、数字资源,教学训练平台及教学环境设施的系统整合,创设具有实战化特征的教学情境,有效解决教学条件系统配套问题。

三、期望实现的目标

首先,建立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破解基于学科体系和装备技术开展课程建设,造成课程方案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课程更新与部队发展脱节等结构性问题。系统性、结构化地建立起与人才成长规律相一致、由浅到深的系统化、实战化的专业案例库,为各层次、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通过分级、分类处理,实现案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推动案例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课程,建立以案例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破解原有课程体系对部队工作结构反映不足、理论与实践割裂、理论教学过度与全面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实现案例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解决案例引入对知识系统性影响的问题。

最后,通过“案例进课堂”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建立以案例式教学为基础,案例与问题导引相结合、案例与项目相结合、案例与任务科目相结合的综合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破解原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不统一,学员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实践能力与安全素质培养实效性差等问题。将案例(尤其是使用事故案例)贯穿整个任职岗位教学,使得对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装备教学始终,有效筑牢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

四、结语

作为部队一线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院校有必要进一步靠拢部队、聚焦实战,及时将部队发生的典型事故、故障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牵引、以问题为中心改造课程,配套建设系统化的案例库,建立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对应关系,探索教学内容与部队案例的最佳融合途径,对教材、教学实施方法、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造,将部队的实际工作呈现在学员面前,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工作的有机融合,用事故案例引导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用故障案例激发学员学习装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切实筑牢学员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夯实学员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成人;案例教学;选择与加工

经过在军事、法学、工商管理等不同教学领域的长期研究和不断改进,案例教学已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一种教学方式,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法原理,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都在运用这种“知行合一”的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在这种教学手段和模式中,是否同一个案例适合于不同院校及不同层次呢?不然,因为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背景,对案例理解和分析的角度完全不一样,特别是作为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成人学生而言,对案例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一般用于未接触过社会实践的全日制学生的案例并非适用于成教学生。所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必然根据成人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适当的整理加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成人案例教学中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重要意义

在针对成人进行教学时,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对课程案例选择和加工也就变得更得重要。其具体表现在:

1.1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成人学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案例了解非常深刻,甚至于对其背景、过程熟悉程度更高于教师,如果教师授课时对案例没有精心的选择与加工,就会导致有的案例过于随意,或者涉及理论太多,或者根本就是一个事例,无法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成人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案例进行精心选择、加工,并且还要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加工,加工成与所教课程理论知识点相关的案例,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分析。于是,必将要求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准备课堂案例,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2是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激励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虽然案例教学法本身以其具体的实例来吸引学生,但如果学生对案例不感兴趣,也无法深入其心,更不要指望学生能有正确的分析了。所以,只有选择成人学生熟悉的甚至于是其企业本身遇到的问题作为课堂案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3可以成为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拓性思维教学法,在一定案例背景下,成人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案例背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所使用的案例没有任何针对性,也未经任何加工,学生分析起来就会无所适从,或者说牵强附会,教学效果如何也就无法考核。而通过选择一些学生熟悉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案例,其分析结果是否有利于实际操作?就可以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2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原则

在成人教育中开展案例教学,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有充足的准备。但一旦运用成功,则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而要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课堂案例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2.1针对性原则。即针对具体课程、具体知识点、具体对象,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案例必须针对某一门课程中的某一个理论知识点或某一具体问题,即使是综合性的案例也不例外。如果案例没有针对性,所涉及问题必将泛而无主题,学生拿到手上后无所适从,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实践经验丰富而结合理论不够准确,没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时没有明晰的思路,甚至于有的学生就会将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复述一遍,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2适用性原则。选择和加工案例时,大部分老师都是将社会现实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整理加工,但也有老师喜欢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自己编写新的案例。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后拿到课堂上的案例必须要适用所教课程、适合于所面向的学生和适用所涉及的问题,否则,将会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

2.3具体性原则。由于成教学生大都有具体工作经验,对于实践问题非常熟悉,但若用理论来解释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教师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即本案例分析究竟是为了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案例越具体,学生就会能理解,而一旦当学生学会了解决较小的具体性强的案例后,再有步骤地引进大型综合性案例,此时案例教学的优势也就呈现出来了。

2.4熟悉性原则。由于案例教学法为各高校、各个层次、各专业所广泛采用,因而,各种各样的案例集也大量被编写,于是一些老师便随意选取,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成功企业的案例被广为采用,如海尔经营管理模式、五粮液集团的营销案例,甚至于一些国际性的案例常常进入到课堂,让学生进行分析,殊不知,这些案例虽然著名,但毕竟离学生较远,学生分析起来也只会人云亦云,独特的见解较少,所以,在成人案例教学中,最好选择那些成教学生身边的案例,甚至于可以考虑将成人学生所在的企业实践情况编写成案例来进行分析。

3成人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加工

了解了课堂案例选择和加工的意义及原则以后,如何选择成人教育教学课堂案例呢?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学目的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案例,因此,究竟如何选择课堂案例是没有定势的,因人而异、因课程而异。但即便如此,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教师也应尽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亲自编写课堂案例,并使案例格式规范化。由于目前有关案例非常多,采用案例教学的层次也不同,究竟什么样的案例才适合成人教学呢?笔者以为,放弃那些规模大的、大众化的、离我们较远的案例而选择成教学生所在企业的成败案例是最可行和有效的,并且具有独特性。因为来自于成教学生身边的企业案例很少有现成编写好了的,如果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获得原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就会形成明显的特色。在案例编写时,教师最好使规范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统一,每一个案例都要求有案例标题、案例正文、案例结束语和案例思考题等内容。

3.2课堂案例的选择尽量本土化。由于采取案例教学的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因而,教师在选择课堂案例时应尽量做到本土化。本土化的案例使学生有兴趣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分析起来资料充实,有理有据,有说服力,效果明显,甚至于为企业间接解决了问题。

3.3对课堂案进行分类整理。课堂案例的选择时应力求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案例类型。一般而言,根据其难易度来确定,选择的类型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专题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案例分析的最低层次,即只针对某一问题、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因素进行剖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最大优点是目标集中,重点突出,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分析时把握案例重点,思路清晰,对于问题的因果关系、难点所在、关键问题、运用理论十分明确,不至于无所适从,比较适合于初学者,分析容易入题。但由于这一类型的案例都是一些小案例,内容简单,有的学生过于轻视,忽视课前准备。

(2)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理论问题等比较全面而系统,常交叉运用多种理论依据,反映了完整而多元化的运作顺序,它既可以是某一门课程的综合分析也可以是某几门课程的交叉,众多的理论问题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否则对于庞大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不能分清主次,更不能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讨论。这种的案例最常见于各类间接资料来源,但若是教师自己动手编写,则编写难度是最大的,它要求教师编写时付出较多的心血,因为涉及到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如果教师对所在专业相关课程不熟悉或熟悉而不会综合运用,就无法整合、加工好案例。

(3)讨论型案例。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高层次,这种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配合,案例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学术探讨性。如果说前面两类案例分析的结论相对明确、固定的话,那么这种方法则允许几种结论、几种观点的存在,这些结论和观点之间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究竟对错如何,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学生所依据的理由及方法的对错。讨论型的案例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所选用的案例在实际活动中带有明显的连续性和客观性,由于结论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因而更能启迪学生、培养能力。但由于头绪众多,有时学生无所适从,把握不住。如果选择这类案例,其自由度相对较大,特别是在教师编写时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不过案例内容必须在所运用知识的范围,否则,就无法实现理想效果。

3.4案例的选择要实现动态化。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案例时,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既成事实的静态案例资料,而事实上,由采写、加工案例到把案例拿到课堂上分析都会经过一段时间,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处在一个静态不变的环境中,所以,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将案例动态化,即使案例中已经是过去的静态资料,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增加变化的部分,否则案例教学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对于成人教育而言,案例教学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真正要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必须提供高案例的质量。但不管选择什么案例,也无论如何去加工课堂案例,必须保证满足下面四个条件:一是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蕴含相应的营销理论,使学生能提出决策方案的依据。二是案例要难易适中。太简单了,学生易得出答案,无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的话会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使学生无法入手分析,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案例要新。案例最好能基本反映当前市场环境和国内企业现状,以利于学生分析和学以致用。四是案例要典型。被选的案例要能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作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8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尹宁伟.走向个性化:成人高教课程设置的必然趋势.成人教育,2007(12)

一体化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管理素质教育观案例教学案例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3-02

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大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强化未来管理者管理素质教育,各个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作为管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管理技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正确的管理态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重建、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符合管理素质培养规律的教学模式,更新当代大学生的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其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管理学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于是,案例教学成为管理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将原有的教学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纳入课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角色的扮演中,对管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常见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一个常见现象,就是学生面对一个案例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理论依据的选择漫无头绪的时候,学生一般会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凭直觉入手,使得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大打则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案例选择出现了问题。案例选择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选择不科学,不仅削弱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学生思考。案例选择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案例选择缺乏系统性

传统的案例教学虽然也关注案例选择,但是没有从案例组合的角度来选择案例。学生不能系统认识和把握,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注重单个案例的选择,但是对课程案例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将单个的案例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有的教材虽然考虑了案例的组合问题,但是各个案例之间、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缺乏内在的关联性。所以呈现给学生的是单个的、分散的几乎没有关联的案例。

1.2案例选择脱离实际

常见的案例教学容易脱离实际,既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联系我国实际国情,有的与教学知识也没有紧密联系。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引用现成的西方案例,脱离了国情、文化、法律及制度环境。有的教师引用经典大型综合案例,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不知所措,根本不可能思考讨论,导致案例教学困难重重。

1.3案例选择过于陈旧

在案例教学中还有一个常见现象就是选择的案例过于成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效果。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案例,虽然说有些知识点原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案例不新颖难有吸引力,学生看到过时的案例会觉得索然无味,同时,案例所处的时代环境特征不同,根本就无法实现案例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1.4案例选择数量不足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符合标准的案例数量不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既要考虑教学的整体进度安排,还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得兼顾案例自身实用性。考虑到众多的影响因素,可供选择使用的案例就会受到限制,导致案例选择数量严重不足。

2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

案例选择的标准决定了案例的质量,关于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标准,国内外不同学者看法不尽相同。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Robert.t.Golembiewski)看来,案例选择有四条标准:案例的现实性、案例的可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案例的实践性。国内管理案例库专家张丽华从单个案例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符合教学目标、难易适中、适用。这些观点所讨论的案例选择原则对案例教学中单个案例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重点关注案例的组合问题。总的来说,案例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

2.1案例的目标性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管理素质的培养。因此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应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相关管理知识,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滥竽充数。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必须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直接相关,以利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2.2案例的现实性

案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仅要真实可靠,而且要贴近生活。管理学案例的选择,要接近现实生活,有血有肉,真实可靠,不能胡编乱造,同时案例要尽量从本地出发,贴近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学生觉得更可信、容易理解。

2.3案例的典型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选择的案例必须典型,具有代表性。案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让案例很好地体现相关知识,必要的加工处理也是允许的。案例内容结合教学知识,提炼加工,做成经典案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对学生来说能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有利于管理素质的提升

2.4案例的操作性

管理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复杂的案例、西化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无所适从。管理学案例必须考虑学生没有经验的现实情况,选择一些简洁、条理分明、事件清晰的、贴近现实的、与理论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小难度案例的案例。学生易于学习讨论,有利于提升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5案例的新颖性

陈旧的案例让人索然无味,新颖的案例让人兴趣盎然。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选择反映社会热点焦点的全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管理领域也不乏经久不衰经典案例,但是选择经典案例时也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特色。一句话,管理学案例要与时俱进。

2.6案例的关联性

案例的关联性不仅是指案例与知识的关联,也指案例之间组合逻辑。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将多个案例依据内在的逻辑关系组合成几个专题,案例之间内在的理论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比传统的单个分散案例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3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方法

3.1总体教学规划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要找到现成的管理学教学案例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管理学的教学实效性,需进行总体教学规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的内容安排、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总体设计。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安排,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教学目标。

案例的总体教学规划,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管理学案例教学,根据教材内容体系(总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可以分为六个专题,每个专题下的案例与所涉及的理论直接相关,每个专题之下的案例赋予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去琢磨案例之间的内在关联,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在具体案例安排上,每章每节应该有一个难易适中的开篇案例,学习之中,结合简洁的案例进行理论学习,经过理论学习之后,应该有一个相对难一些的案例强化理论的学习。虑到管理学教学对象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低年级大学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的案例都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原则,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2单个案例的选择

按照总体教学规划,教师需要针对具体内容单个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清楚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学习或掌握什么等,然后再来具体筛选单个案例。单个案例的选择必须遵循现实、典型、新颖、可操作的原则,结合具体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案例后面的问题,则应该围绕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分析思考。

单个案例的选择,不经要考虑具体内容结合简洁案例,而且每章每篇之后则需引入综合案例。简洁案例围绕具体的知识点,综合案例则要体现章节的主要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案例之中。简洁案例应该源自生活、离大学生很近,而综合案例则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简洁案例的讨论学习,使大学生掌握具体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大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强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4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案例的位置、多少、大小、难易程度,还需从案例组合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案例选择必须遵循目标性、现实性、典型性、可操作性、新颖性、关联性六个基本原则,能有效避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简单案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强化大学生管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