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十篇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十篇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8:54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编写重要性

建设监理制是我国建设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全国许多重要建设项目中都有涉及,但这一制度在国内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运作,仍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随着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监理工程师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必将有更高的要求。监理工程师如何更加科学地、规范地、有效地对合同约定的各环节实施控制和管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1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的重要性

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亦称监理简报),一般可分月报、季报和年报等,是监理工程师定期向业主提供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果,同时也是监理工程师与业主进行工作(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监理工程师可以通过报告定期向业主进行工作汇报,提供诸如进度、质量、投资、合同等各方面的工程信息,通报重大问题的处理情况,提出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工程建设的发展态势和风险等进行预测。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大量信息,不仅对业主的宏观调控有较强的导向性,也有利于业主全面了解工程,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的编写过程

按照施工阶段工程监理的特点,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合同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因而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在内容设置上应包括上述内容和与之有关的图表及附件等。以三门峡槐扒黄河提水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为例,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内容设置与编写方法如下:2.1工程的形象进度为形象地反映工程的进展情况,本节通过文字、图形和照片等方式来描述工程在报告期末的形象面貌,以使阅读者直观、快捷地了解到工程的进展情况。采用文字叙述和形象进度图(利用autoCaD绘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象进度描述是三门峡市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编写的一大特点。2.2创建施工总状况表为提高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的有效性和可阅读性,使阅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的了解对其关注的诸如进度、质量、完成工程量、价款结算等重要,在工作报告中创建了“槐扒提水工程Ⅰ标段施工总状况表”,实践表明,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3进行进度控制(1)计划实施及控制情况。在进度控制这一章节中,首先应对计划的实施情况和进度状况进行叙述,这是进度控制中一个很重要的状态信息,业主对此往往十分关注。由于施工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多,往往导致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目标难以同步,这就需要监理工程师去作调控和纠偏工作,这种工作在进度控制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保证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问题与对策。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3)进度分析。着重分析目前实际进度状况(超前或滞后)对阶段性进度目标和总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实现各进度目标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使业主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及早为避免这种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2.4对质量进行控制(1)质量状况及质量控制情况。对报告期的施工质量状况加以说明和评价,并对质量控制措施、手段、方法、效果等予以阐述。(2)问题与对策。本小节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3)质量分析。主要对有可能影响质量的隐含因素进行分析,并重点指出风险性因素,以使业主预知并防范质量风险。2.5对投资进行控制(1)投资完成及价款结算情况。主要对报告期各单位工程投资完成情况及价款结算情况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进行说明,其中应包括合同外项目、设计变更项目及索赔项目的结算情况。为表明投资完成及价款结算的态势,应分别对合同总金额、本月支付金额和报告期末累计结算金额进行对照列述。上述情况可汇总在“施工总状况表”中,也可单独用柱状图或结算状况表表示。(2)问题与对策。主要对报告期投资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并提出具体处理措施或建议。(3)投资分析。主要对实际投资情况和原投资计划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预测资金支付态势,为业主制订或调整投资计划提供依据。对有可能影响投资控制目标的风险性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使业主能防患于未然。2.6认真做好合同管理合同文件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法律”依据,因而工程的建设秩序也凭此而维系,业主和承包商作为平等的合同双方,都必须无条件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各自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因此,合同管理是监理工程师工作的核心,应作为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进行编写。(1)对合同执行作出评价。主要对报告期合同双方执行合同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评价。(2)问题与对策。在合同管理中,由于所采用的合同文条不规范、不完善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合同文件繁杂,加之各个工程特别是国内中小型地方工程,经常会出现很多合同问题甚至是合同纠纷,而这些问题或纠纷若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秩序进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甚至使工程监督和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本小节着重对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说明,并作出正确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特别是对于有关业主方的责任,应在报告中深入阐明道理,使业主及时、主动地予以配合。(3)索赔处理。索赔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业主和承包商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本小节对报告期索赔项目的发生原因、处理依据、协调过程、索赔金额和承包商对索赔处理的意见等,进行详尽说明,使业主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4)合同管理分析。由于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不可预料的干扰性因素很多,合同文件也难以包罗万象,因而随时可能产生合同问题或隐患。若能对此事先进行预测并及时分析研究处理措施,即可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本小节主要对合同管理中有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性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特别是索赔隐患和风险,应从合同管理的角度进行预测和防范。2.7做好各方面的联系工作主要对报告期业主、承包商、监理、设计单位四方的主要工作联系情况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主要包括联系人员、联系目的、联系结论等。主要工作一般指重要的设计交底、工作协调会议、技术会议、审查会议、联合验收会议、事故处理会议等。2.8重大事件或事故及处理情况主要对报告期出现的重大事件、事故和其处理情况进行说明,说明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原因、时间、内容、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对工程及其建设的影响程度、处理依据和方法等。重大事件、事故主要指对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人员生命、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事件和事故,一般指大质量事故、人身伤亡事故、主要生产设施或设备破坏事件、重大合同纠纷、重要设计更改等。2.9附件附件是为了对一些重要性的东西进行补充,为了充分验证报告中说明的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性和管理性问题,对具有证明和验证作用的实验报告、会议纪要、工程照片、监理工程师通知、设计更改通知等有关文件进行一些补充。

3结语

监理工程师工作报告通过黄河槐扒提水工程近两年的监理实践,全面体现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情况,规范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程序,有效地履行了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在工程监理过程中,进度、质量和投资三大控制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2

要】在核电工程监理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散的、特定区间内的质量数据,利用这些信息提炼出质量问题发生的内在规律,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核电工程质保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核电工程建安阶段质量趋势分析的具体做法,结合秦山二扩核电实践对其进行简要描述和探讨。

【关键词】核电;建造;质量;趋势

1、前言

核电工程建造阶段质量趋势分析是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工程质量状况,通过收集、整理有关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图表分析,从而进行阶段性的质量状况评价,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各参建单位了解工程质量的现状,明确后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

核电建设工程中所开展的趋势分析从下到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安单位从责任区域角度出发,按季度进行质量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以期对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第二个层次是监理公司以各建安单位产生的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质量问题监理通知单和不符合项按照发生时间、部位、责任单位、原因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议措施。第三层次是业主质保处,分析包括监理公司和各建安单位在内的所有单位,通过对现场产生的不符合项、CaR和oBn等文件收集整理,进行统计分析。

2、质量趋势分析

2.1 目的

通过搜集相关质量数据并进行整理,转化为工程管理信息,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质量趋势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使各参建单位了解工程质量的现状,明确后续质量控制重点;预测后续工程质量可能出现的偏差,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持续性,使工程质量趋向稳定。

2.2 特点

由于质量趋势分析需要大量的信息,质量趋势分析必须做到:充分反映实际状况;所获得的信息必须系统、全面;根据统计数据客观、公正的进行质量进行趋势分析。

2.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包括:建安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监理公司的质量问题通知单、不符合项报告;监理月报;监督监查发出的发现问题(CaR)和观察意见(oBn)。

2.4 文件收集

2.4.1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各种文件按类别以规定的表格进行统计,区间为上季度末月26日至本季度末月25日。

2.4.2质量问题通知单的收集与统计。核电工程现场实行无纸化办公,质量问题通知单均可从信息平台中查询。通过对质量问题通知单的统计,并对其进行核对和清点,从而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

2.4.3不符合项的收集与统计。不符合项是指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使得物项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确认。不符合项是工程质量体系运转中出现不符合时的讯号,将其进行统计整理,运用质量工具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可对以后质保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予以指导,不断完善质保体系。

2.4.4监理月报。监理月报的内容覆盖面广、信息准确,是编制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不可或缺的素材。

2.4.5施工单位的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并不作为趋势分析的主要参考,仅用于数据核实,尽可能使分析数据与施工单位报送的数据相一致,减少统计偏差。

2.5 工具和方法

2.5.1按产生原因分析。根据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信息,从而使下阶段工作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可将不符合项的产生原因分为人因、材料、技术、环境、设备、文件或程序。利用排列图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符合项产生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

2.5.2按发生时间分析。折线图可以用来观察一些数据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趋势或演变模式。分析对象可以为包括质量问题和不符合项在内的各类统计数据。

2.5.3按关闭情况分析。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单位不符合项的关闭情况(不符合项原则上要求1个月内关闭),一般分单位不同利用柱状图加以对比反映关闭效率。

2.5.4按责任单位分析。秦山二扩核电工程由6个合同包组成,建安单位包括:中核二四公司、中核二二公司、中核二三公司、核五公司、浙江火电公司。纠正行动是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防止缺陷重复发生的行动,分为发现问题(CaR)和观察意见(oBn)两级,CaR的级别高于oBn。对纠正行动按照责任单位进行分类可以将当前各参建单位的CaR和oBn关闭情况更直观反映出来。对纠正行动按照产生原因分类,按比例用饼分图表现出来,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更清晰地了解CaR和oBn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对未来的质量管理工作加以指导。

2.5.5按专业分析。在各阶段专业分析的重点是不同的,在工程前期,主要以土建为主,安装各专业工程量相对较少,在分析中应以土建为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如: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土方工程、钢结构工程等,而将其他专业粗分为:测量、安装、焊接等;进入中后期,土建工程基本收尾,安装工程进入高峰期,此时则对安装工程进行细化,而土建专业则可以进行整合、压缩,逐步降低其在分析中的强度及比重。对各专业所发生的质量问题数据进行分析,列出相应的表格,以饼分图形式表示,从而可以对各专业产生质量问题的数量、比例直观的了解。

3、质量趋势分析的应用

质量趋势分析成果已经逐步在质保工作中应用,体现如下:1.各类质量信息都是质保体系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其单独个体是随机无序的,但对整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内在规律,可以加深质量管理人员对各种信息的理解;2.反映核电工程质量趋势的各类图表广泛应用到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专项报告中,使报告图文并茂,提高了可阅读性,使各单位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工程现场的质量信息;3.通过对阶段性信息的分析整理,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从而对质保监督的重点和频度进行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4、建议

结合本人从事核电工程质保工作的经验,在进行质量趋势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归纳如下:1.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中应该对专业划分进一步细化。核电工程进入安装高峰后,发生质量问题的所属专业越来越多,责任分工越来越细。因此需要专业人员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和类别进行更加系统具体的分类;2.质量趋势分析报告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应得到各参建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机组建设过程中屡次出现上个季度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在下一季度仍多次出现,说明问题未能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提高;报告;技术支持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报告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是开展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现阶段环境问题凸显的时期,更说明环境监测报告是环保部门的最大资源。环境监测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质量,尤其是在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监测数据都将成为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

1目前环境监测报告在服务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综合分析水平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大多数环境监测站从事综合分析的人员是非专业的,且工作内容相对固定,既不熟悉现场监测情况,也不了解污染源排放情况,同时参与管理机会少,对环境管理的重大措施与行动不甚了解,基础薄弱、支撑不力。监测月报、季报、年报大多数停留在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进行一般现象叙述,原因分析往往流于形式,从以往的报告中、从书刊杂志中生搬硬套、简单复制,例如在环境质量分析报告中,污染源评价与地表水评价相脱离,没有对污染现状进行说明,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而环境管理部门和领导关心的不仅是环境量状况、同比、环比出现的变化,更为关注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对策措施和建议?

1.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尚待加强。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采样、样品运输、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及出具监测报告等整个监测过程之中。但是,许多监测站因人员紧张、监测任务繁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现场调查不详细,采样的频率偏低,断面设置不合理、操作不够规范等,例如在采集工业废气时,一般随机采样仅几分钟、十几分钟,结果只能是一个瞬间值,导致了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降,难以反映污染物真实情况。

1.3环境监测与管理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

目前,不少环境监测部门缺乏服务质量制约机制和服务意识,管理缺乏依靠监测的制约机制和科学管理意识。一般情况下,在管理部门没有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监测部门只是将监测结果上报管理部门,而忽视了监测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从而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分析报告,造成环境管理部门真正需要的信息少,就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当然,监测部门监测数据不及时提交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忽视依靠监测数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提高监测报告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作用的对策:

2.1合理配备、选拔综合分析人才,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

当前针对综合分析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选择综合分析人员时应统筹安排,根据综合分析工作的特点,从质量控制、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业务科室合理安排、调配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充实综合分析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日常加强对综合分析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同时鼓励综合分析人员积极参与环境质量、污染源、和重大环境管理活动,全方位了解情况,丰富综合分析素材。

2.2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数据是监测站的产品,数据的质量就是监测站的生命线,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取得好的环境监测报告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质量保证工作应与各项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监督。日常工作中应从提高监测人员质量意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现场调查、采样、样品运输保存、样品交接、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各监测环节均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来实施,努力实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

2.3强化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实现对环境管理中心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监测要有地位,要在环保中心工作中有话语权,都是依靠监测数据和报告来实现的。因此,监测人员就应该主动思考,环境监测在一些重点工作中应该做点什么,发挥什么作用,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这样监测部门在开展监测工作时才能思路清楚,主动融入,写出的分析报告才能符合管理部门的口味。

环境监测报告在说清环境质量现状的同时,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开发利用,通过同比、环比,分行业、分流域、分类型,采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各种环境管理活动开展前后环境质量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形成原因,分析时应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这才能为管理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监测报告。

2.4加强部门协调沟通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研究

一、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现状

总体上说,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制度几乎都以可疑交易或者可疑行为(统称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为中心,要求金融机构报送有洗钱迹象和可能的交易行为的有关信息,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同时要求提交大额交易报告[1]。200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颁布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负责人民币、外币可疑交易的监测分析,我国开始建立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制度。200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反洗钱局,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200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成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作为收集、分析、监测和提供反洗钱情报的金融情报机构,具体承担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并且实行本外币可疑交易资金监测一体化[2]。截至2009年末,可疑交易分析已全面覆盖银行业、保险业、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2009年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共接收金融机构报送的大额交易报告1.78亿份,可疑交易报告4293.3万份(见表1)。从2004—2009年银行业可疑交易报告接收量统计表(见表2),也可以发现可疑交易报告量逐年递增。

(二)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存在的不足

近几年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有了大幅提高,仅2009年通过分析筛选就发现1082起具备高度洗钱嫌疑的重点可疑交易线索。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这些重点线索开展了反洗钱调查,最后根据调查情况向侦查机关移送和报案共654起,涉及金额3711.7亿元。各地侦查机关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报案线索共立案侦查119起(其中以洗钱罪立案侦查23起),占报案线索数的24.1%①。但目前也存在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可疑交易分析有效性低的问题。

1.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面对当局的罚款威慑,金融机构一定程度存在“护卫性”行为,自我保护意识决定了“拿不准就报”、“报比不报好”、“多报比少报好”,而不论所上报的交易或者行为可疑与否,缺乏对可疑交易信息的主动识别和筛选,这也是近年可疑交易报告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许多金融机构只是机械地依赖其反洗钱监测系统预警提示,不加分析判断,简单地录入客户信息就上报,这种报告往往涵盖信息太少,会漏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则采取“扩大化”的办法,只要自认为符合可疑交易识别标准的交易,就不加分析和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就上报,由于报告的交易信息太多,反而降低了信息分析处理的效率。同时在现场检查中还可发现,当金融机构业务系统提示为可疑交易时,有关业务人员未进行认真审查,甚至根本不审查就确认为正常交易,这样做出导致失去大量的有价值信息[3]。

2.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信息范围不广,不能全面分析

一是局限于资金交易分析,缺乏身份主体分析的有效配合。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准确定位是可疑交易监测的重要环节,没有准确定位,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居民身份证统一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并没有涵盖所有自然人身份信息,法人或准法人身份没有统一的数据库,难以准确、完备的实现对交易主体的身份定位。目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等还未实行连接,还处于独立运行状态,有碍于对异常账户类型进行有效监测。除了与公安部门户籍管理系统相连接外,还没有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无法通过账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存款人提交的各类开户资料证件进行真实性确认,横向信息传输难以落实,也就不能更好地识别客户。同样在法人主体有关信息分属于工商、税务、质监和海关等部门的情况下,不能更好地综合定位。如某企业账户在资金上是正常运作的,但其工商法人资格已经注销,税务登记也已经注销,这就无法识别。另外,没有信息跟踪功能,当金融机构认定为可疑交易上报,在此之后发生的信息没有要求连续上报,无法连续监控。

二是可疑交易分析主要局限于交易行为分析,缺乏财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分析的配合。交易是一个过程,财产关系是一种状态,状态和过程存在相互印证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脱离财产关系,仅从交易行为获取涉嫌犯罪的线索是很难的。

三是可疑交易资金监测局限于个体分析,缺乏与区域分析、宏观分析的有机结合。发生在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洗钱数量与系统的某些参数有相对稳定的数量关系,如异常的现金流通量、国际收支统计出现超常的统计误差等[4]。当前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的了解仅限于开户资料和平时与客户接触时,从客户交谈中获得部分信息,少部分外勤人员通过走访客户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多是一些贷款户,但对于一线临柜人员了解的信息就很少了。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特点及资金流量流向规律等客户信息不是必须向银行提供的,这些信息由工商、税务等部门管理,银行柜面无法了解这些信息。上面讲的财产信息全国也没有建立统一信息库,同时这些信息由房产管理部门管理,金融机构和反洗钱监测中心无法掌握。

(三)反洗钱工作主动性不强,报告不全面

一是一些金融机构系统设置的可疑交易报送标准远低于《办法》([2006]第2号令,下同)要求。如证券行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之一“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多数机构将“长期”设定为2~3个月,远低于《办法》一年的标准,系统筛选出大量可疑交易后全部报送。二是依赖系统筛选,缺少人工识别。对于由客观标准为主观识别构成的上报标准,一些机构按照客观标准设定系统参数,筛选出大量可疑交易后未经人工识别即予上报。三是要素填写不全。银行业、保险业可疑交易报告要素为40项,证券期货可疑交易报告要素34项,有的要素系统不能自动提取,人工填写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有些就不进行补充,这样造成可疑交易报告缺少一些项目。

二、影响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的原因

(一)可疑交易报告主动性不足

在我国主要采取义务报送制和举报制,其中金融业和特定行业实行义务报送制,举报制则作为义务报送制的补充。义务报送制缺乏质量控制机制、举报制缺乏市场化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完备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影响了可疑交易资金监测的分析效率。特征型的可疑交易在有关制度上已经明确,是强制性报告的,但非特征型的可疑交易则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意愿。如果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促进报送机构将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内在化,将导致金融机构采取非合作博弈的策略,如防卫性的报送特征型可疑交易,消极甚至拒绝报送非特征型的可疑交易,导致可疑交易报告的准确性和完备性降低[5]。

(二)反洗钱社会成本高,金融机构反洗钱主动性难以调动

金融机构是反洗钱的主阵地,根据反洗钱监管要求及反洗钱工作的实际需要,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方面会增加五种成本:一是制度成本,金融机构根据监管要求需要建立一整套反洗钱内部政策、程序和控制措施;二是雇员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培训成本,三是检查成本。金融机构检查过程中形成的计算机设备、办公用品费和差旅费等支出;四是流失客户,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和对可疑交易资金数据的报告制度会使金融机构失去一部分客户,客户的失去意味着利润的损失,尤其是当其他金融机构不认真执行反洗钱规定时,将会使该金融机构处于更不利的地位;五是档案管理成本,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一定期限内保存客户的账户资料和交易记录,这使金融机构保管档案成本增加。如果金融机构付出的成本得不到适当补偿,则其参与反洗钱的积极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三)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部分可疑交易标准虽然看似简单,却不易操作。如《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一条第五款“与来自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严重地区或者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第十二条第五款“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第十三条第十五款“与洗钱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系的”等规定中的“地区”或“中心”不明确,在实际报告时无法参考。二是部分可疑交易标准未充分考虑证券市场的特征。《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证券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仍主要停留在对客户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监测的简单层面上,未充分考虑证券业在证券发行、证券上市、证券评估、证券交易、证券交割、让利分红等环节可能存在的洗钱风险点,在当前股市资金实行银证转账,客户保证金流出流入股市实际由银行监控的情况下,明显呈现证券业反洗钱工作与银行业反洗钱工作的同质化,对股市可疑交易资金的监测分析容易流于形式。《办法》第十二条第四款、第六款将“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证券交易”、“开户后短期内大量买卖证券,然后迅速销户”列为可疑交易标准。在股市上涨期,上述两种现象大量存在,将此交易列为可疑交易,既大量增加证券营业机构无价值的可疑交易报告量,也增加反洗钱监测信息中心分析、处理信息的工作量。三是部分可疑交易标准未考虑新型业务的特点。随着金融创新力度的加大,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银证产品、银保产品等,这些金融产品有别于传统金融产品的新特点,如资金形态的虚拟性、交易行为的隐蔽性、交易速度的快捷性、业务办理的无纸化、产品特征的模糊性等,但《办法》仍缺乏针对这些金融新型产品设计可疑交易识别标准[6]。

三、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效率的若干建议

要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性,既要从源头掌握客户全部信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可疑交易报告质量和举报积极性,通过多层次分析机制和引入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可疑交易模型技术,发现更多的犯罪线索。

(一)全面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是以银行结算基本存款账户核准号为基础,构建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体系。一个单位首次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时,经当地人民银行核准后产生一个核准号,以后这一核准号伴随着该单位存款终生,开立其他账户都必须凭此核准号,就算基本账户开户行发生改变,其核准号也不改变,可以考虑以存款人信息智能卡方式管理。所有银行账户纳入基本存款账户下管理,包括单位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和单位银行卡,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单位保险账户、单位证券账户和单位期货账户也纳入管理。账号管理系统和反洗钱分析中心其信息管理都是以基本账户的核准号为基础进行管理,全面掌握存款人资金动态,这样账户管理和信息管理相统一。二是以个人社会保障号为基础,构建个人银行账户管理体系。为方便自然人管理自己所有个人银行账户,也为监管部门对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和资金信息监管提供支持,建立以个人社会保障号为基础的个人账户管理体系,按照社会保障号码标准,首次在账户管理系统中开立个人账户的自然人,由系统登记社会保障号码。以后个人不管以何种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开立何种账户,都集合在此号码下管理,不但包括个人结算账户、个人协议存款、通知存款、个人活期储蓄存款账户和定期储蓄存款账户,而且还包括个人证券投资账户、期货投资账户和国债投资账户,也包括各种银行卡和信用卡。对于联名账户,需要指定账户主体,主要信息归属于主体人,其他从属人只是标注。

中国人民银行应按账户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加快与工商、税务、质量监督等信息管理部门合作的步伐,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证及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与账户管理系统进行连接,从各信息系统的比对情况对存款人提供的开户资料、证件的真实性进行确认,真正做到了解客户,促进存款实名制的落实,为反洗钱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信息资料。可疑交易分析监测系统更应与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和现代化支付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相连接,对有关业务系统的处理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升值预期持续居高的环境下,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了大量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已成为洗钱的重要工具之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数据库,将这些信息也纳入反洗钱监测分析信息范畴,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相关可疑交易资金的监测分析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依托账户管理系统,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库,进行集约化管理,更能综合反映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以供各金融机构和反洗钱分析中心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人员查询和分析。同时以仓储方式管理可疑交易客户信息,并进行长期跟踪分析。洗钱犯罪分子的识别不可能单凭一次交易就可以确定的,洗钱犯罪活动往往是在合法交易中掩盖其非法交易,这就需要根据长期交易信息进行跟踪分析。

(二)全面推行洗钱风险分类管理制度

鉴于客户身份识别在洗钱预防措施中的基础地位,客户身份识别制度逐步呈现以风险为基础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应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考虑行业等因素,在对客户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户实行正常、关注、可疑三类风险管理。对于高风险客户,应实施更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对于低风险客户,可以采取简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甚至免除实施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从而提高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同时也适当平衡了反洗钱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后,还应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更新客户资料信息,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使风险分类管理更准确。

客户风险分类管理,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许多机构还没有推行。针对近期监管对恐怖融资监控要求的提高,各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黑名单尤其是联合国制裁名单有关交易的监测。如可将经过一定程序筛选出的部分低风险客户甚至是有把握不会涉及可疑交易的客户名单维护到现有反洗钱报送系统,让系统不再生成与之相关的可疑交易报告。这样做即减少了需要人工识别交易的数量,同时减少了报送人民银行的可疑交易总量,也意味着没有通过校验的可疑报告被退回而需要人工补正的工作量的降低。当然,这一操作需要以金融机构客户风险分类制度的有效、各机构对客户的了解、名单的确定和更新流程的可控等条件为前提,随意使用将会产生较大的控制风险。对高风险洗钱客户,不仅局限于标准化可疑交易信息的分析,逐步开展财产关系的分析,通过拓展分析法,提高发现、识别涉嫌洗钱犯罪信息情报的效率。要使反洗钱机制有效地发挥效率,对具有高度洗钱风险的客户不仅要分析交易行为或交易过程,也需要适当扩大对其财产关系的监测分析,从财产状态追溯可疑交易,进而获得洗钱犯罪情报。

(三)建立有效的反洗钱激励机制,激发反洗钱的内部活力

只有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将外在的义务内化为金融机构履行好义务的动机,在现代化金融企业中已形成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员工利益最大化的均衡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反洗钱激励机制,就是对反洗钱工作特别是可疑交易报告工作融入利益最大化机制。

一是建立金融机构反洗钱效果评估制度。对金融机构反洗钱情况实行评级制,并定期向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通报评价结果。对积极参与反洗钱活动做出重要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较高等级评价,并将评价等级与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的金融优惠政策挂钩,评价等级越高,金融机构享受的金融优惠政策就越多,如市场准入政策。同时对于评级差的金融机构加大现场检查频率,对评级高的少检查甚至免检,从而降低检查成本。

二是对追缴的洗钱非法收入实行分成制度。为有效调动和保护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洗钱非法收入分成制度,为反洗钱提供情报和线索的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在洗钱资金追缴以后,可根据其贡献的大小给予一定比例的奖金。即使洗钱资金追缴不回来,政府也应该给予奖励。或者对收缴的赃款不立即上缴国库,而是仍然存放于银行一段时间,这样至少可以给金融机构一个调整期,以缓冲大额存款的减少对其经营管理的影响。政府也可从罚没收入中拿出一定资金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基金,对为反洗钱工作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是建立涉嫌洗钱行为和可疑支付交易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打击洗钱犯罪的威慑作用,强化对可疑支付交易的监督,积极鼓励单位、个人通过举报方式提供涉嫌洗钱行为和可疑支付交易的情报和线索,形成“打击洗钱、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四是建立可疑交易质量考核制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开展可疑交易甄别,将识别和判断依据深入到交易实质的判定上,结合客户身份识别、行业特点分析及相关交易背景判断交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形成可疑交易报告。对由反洗钱数据采集系统自动生成但有足够理由排除的可疑交易数据应及时删除,对未达到可疑交易报告标准、系统未采集但经办过程中发现明显可疑的报告,应审慎识别、确定可疑后予以报送。监管部门可对报送的有价值的非标准型可疑交易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报告质量,另外还应建立反洗钱信息披露成本补贴制度。

(四)建立多层次分析机制

一是建立分类分析中心,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金融机构提供的可疑交易信息集划分为若干子集,如将可疑交易信息划分为银行类、证券交易类、保险类和其他类等,对可疑交易的分布特征和洗钱犯罪的相关度进行经验分析。二是建立综合性分析中心,就是根据分类中心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综合各类信息进一步判断。三是建立区域性分析中心,可以根据不同洗钱犯罪的区域分布特征建立区域监测分析制度,即根据洗钱上游犯罪的区域分布特征,推断相关洗钱犯罪及可疑交易的分布特征,确定不同区域应重点监测的可疑交易类型。有些洗钱犯罪的可疑资金交易分布是全球性的、有些是全国性的、有些则是区域性的,因而有必要建立区域性分析中心。洗钱犯罪活动具有区域性特征,建立区域性分析中心,并且改变现在全国统一可疑交易标准,可以根据区域特点增设区域性可疑交易标准,区域性分析也需要根据区域反洗钱活动的特点不断创新监测分析方式和方法,以不断挖掘可疑交易,从而更好地为打击洗钱犯罪活动服务。建立多层次的分析机制,就是不同的分析团队,采用不同地分析方式方法和分析技术,有效地发挥聚合分析和拓展分析的各自优势,提高监测分析效率。在分析上引入目标锁定技术:一是锁定所分析的机构,二是锁定区域的行业,三是锁定某一行为人,这样可以为反洗钱检查提供可靠依据。

(五)建立灵活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制度

我国由反洗钱主管部门规定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而不是由金融机构自主判别和决定一项交易是否可疑。《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列出了58种可疑交易报告标准,要求金融机构予以报告。实际上,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规定的可疑交易标准实际上大多被看成是需要金融机构在判别可疑交易过程中应该加以关注的异常交易。简单地说,我国所谓的可疑交易报告按照国际标准只是异常交易。在《反洗钱法》审议通过后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和颁布了新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减少了银行业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数量,首次规定了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的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并强调金融机构应在分析基础上识别和判断可疑交易,但仍没有完全取消客观标准。

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应逐步将目前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调整为主观标准,让金融机构真正承担起识别可疑交易的职责,这将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努力程度、情报分析的能力、案件调查效率和整个反洗钱制度的效力产生持久影响。一是逐步取消目前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明确规定由报送主体主观判断和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当然,反洗钱主管部门要调整对报送主体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加强对报送主体的宣传、教育、培训、指导和合作,必要时进行检查和处罚。二是主管部门会同其它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根据破获案件所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洗钱类型和指标,制定各行业可疑交易报告的识别指引,并且根据新的洗钱类型和新业务开展特点定期修订、更新和增加,当前需要尽快建立网上银行和手机支付等业务的可疑交易标准。三是前面也提到了可以根据区域性可疑交易特征设立区域性可疑交易标准,并不断调整。

(六)不断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总结我国可疑交易特征

所谓的可疑交易模型是指某种可疑交易在客户和交易特征方面的不同组合模式,是各种现实洗钱或犯罪行为模式的抽象。由于洗钱行为的共性,许多交易模型在全球都会被认定为可疑,但由于各国监管要求不同,各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产品不同,可疑交易模型的数量、高发领域及组合也会具有不同特点;另外,可疑交易模型库应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某一时期新的犯罪类型、某个地区高发的犯罪形式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和模型化。目前国际比较成熟的可疑交易分析技术,如智能数据分析和朴素贝叶斯分类技术。新的洗钱方式会不断被犯罪分子利用,也会在不同国家传播,引入国际成熟可疑交易分析技术和可疑交易模型,就是总结学习以提高我国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总结不同上游犯罪诱致或恐怖融资派生的洗钱交易的资金流向、流量和分布模型,在现有的各种特征型可疑交易基础上扩大特征型可疑交易的类型。为义务报送机构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将某些非特征性的可疑交易提炼为特征型的可疑交易,形成分析模型,在再次出现相同特征交易就能及时发现,有利于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增安.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有效吗?[n].证券市场导报,2007-04-10.

[2]唐旭,师永彦,曹作义.中国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9(8).

[3]师永彦.对我国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增长过快的分析[J].中国金融,2007(19).

[4]潘丽,刘伟.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制度及效率研究[J].金融与保险,2009(9).

[5]杨瑾.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信息披露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上海金融,2009(6).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验收监测;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12+.5文献标识码:a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建设项目建设后,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的结果,并通过现场调查等手段,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已经达到环保要求的活动。其作用是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和效果的评价;是“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和测试,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验收的依据。具体包括“对设施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设施运行效率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测试、设施建成后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验收监测的前期准备

由于验收工作的行业杂,工艺多,监测人员少,很难做到全面了解各个需要验收的企业的具体行业的工艺流程排放特点。所以,在验收监测的工作中,对于复杂的项目或工艺未接触过的项目而言,选择2个或3个的项目负责人同时负责,分别对其中的气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进行详细了解。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验收的经验,对同类型项目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能难以讲清的项目,可以积极与管理部门联系和落实,并将情况反映在报告中。

同时,项目负责人要了解相关管理部门对该项目的验收要求,并熟悉环境监察部门在企业试生产或试运行阶段的检查和整改内容。

对于敏感项目,要增加社会安全意识,制定公众意见调查表和应急事情对策方案,避免出现。

在报告中,要指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或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建设单位达成共识,及时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沟通。在监测方案中,工作要求一定要细化到位,保证验收监测的质量。

2、工况的把握

验收监测规范中要求监测时的工况要达到75%以上,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难于界定的,通过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变通:

2.1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的企业,可以按照监测期间流量计记录的排放量与实际处理能力进行对照,计算废水设施的运行负荷。

2.2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原料的消耗量、产品产量与设计的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其生产效率。

3、现场的准备

3.1污水点位的设置

设施的进、出口位置都需要设点,另外在中间流程的主要工艺单元按需要增设点位,以方便计算设施中间过程的处理效率。

3.2及时调整

根据气象参数在上风向和下风向同时布点采样,在监测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以便调整。

4、质量控制

4.1全程空白

无论是采集气体或水样品,在采样的过程中都需要将纯水或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瓶或称重后的空白滤膜带到现场,除不进行采样外,全过程必须和实际样品一致,确保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5、污染物去除率

5.1废水

对于水质较稳定的项目,处理前后的水可以同时取样;如果水质变化较大,则要了解生产的工艺全过程,了解废水在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确定处理后水样的采集时间,确保具有代表性。

5.2废气

为方便评价气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废气处理前后的样品必须同步采集,并且利用同一仪器进行监测。

6、样品的交接

在样品的交接过程中,除了正常的交接样品外,还应跟相关分析人员进行现场情况的交流,以避免一些敏感项目如恶臭、氯化氢的监测由于误差对测定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将记录有现场采集样品的采样时间、性质、类型告知清楚,以便实验人员有效分配时间。并提供如下信息:所需要分析的项目、需要上报数据的时间,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样品交接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签字、交接时间等。

分析人员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要科室负责人报告,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同时汇报项目负责人。

7、数据的处理

7.1超标的界定

废气的日均值达标,但是只要有一小时的均值超标,还是视为超标;废水的日均值达标,即使有一次或数次的测定值“超标”,也视为达标。

7.2异常数据的处理

监测结果中如果出现了异常高值或低值,应检查监测的全过程,原因不明的异常值不得轻易去除,在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加测的方式来排除。

8、报告的编写

除了常规报告中的内容:监测因子、断面、频次、点位布设情况、周围关系图、监测分析方法、现场监测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的内容,另外可选填:现场勘查的内容与环评中不一致的地方、与审核部门意见不一样的地方、现场验收监测人员的安排等。

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常会出现建设项目名称不一致,使用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不规范。建设项目名称要以其单位公章、环评及审批意见中的名称为依据,使用统一、规范的全称。污染物名称和计量单位的书写,也应符合评价标准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此外,监测人员还应关注企业环保管理规则制度,了解企业针对化学品泄露、环保设施故障等防治污染事故的应急措施。

9、要注意的事项

对于验收监测超标的情况,要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补测。如果是突发性的状况或监测单位的原因造成的,可以给企业一次补测的机会,但是在监测报告上需要注明。

如果是因为处理设施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为保证验收监测的结论准确与公正,应告知企业在全面整改后,重新委托再次重新进行完整的监测。

验收监测合格后,对企业仍要进行督促,如果疏于管理监督,企业在验收监测后,仍会出现设施不正常运行,对环境造成影响。

验收监测一般只有2-3天,企业基本上都会提前知道,都会调整厂里的设施状态,以最佳状况来接受监测,使得监测结果达标。甚至有极其少量的企业,为了能顺利通过验收,在验收前,采取调低生产负荷的办法、或者人为进行稀释,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所以要定期进行监督监测,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

结语

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技术执法依据,是对企业能否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一次检验,是检查、论证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三同时”制度的关卡,其作用至关重要。应该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和总结积累,提高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的编制水平,适应项目建设单位的需要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让环境监测部门走一条观念创新、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等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骆虹,林宏.浅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10:67-69

[3]、陆烽.我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存在的问题[J].环境保护,2008,12:31-32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6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5号)第十一条规定,自2013年起至今,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省环保厅”)接到全省各地两百余份监测报告数据认可申请,其中约有10%的报告未能通过审核认可。

省环保厅监测科技处处长林文指出,各地要以监测报告司法认可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做到管理更严格、操作更规范、行文更严谨。

管理要更严格

监测数据的质量,关键在日常工作的管理。在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军看来,要确保数据质量,要从严格日常管理做起;很多报告未能通过认可,就是因为管理不严、要求不高导致的,“十分可惜”。按照《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县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数据认可工作程序》,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具体负责报告的技术审核。

根据相关规定,监测仪器必须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有些一年一次,有些两年一次。今年5月,某市送来的监测报告显示某台仪器检定有效期是今年3月,但这台仪器没有送检还继续使用,报告里的样品分析日期是5月。“这样的报告自然不能通过。也许平时仪器性能稳定,我们不送检也能正常使用,但到了法庭上就可能因为证据瑕疵输了官司。”据介绍,还有些监测报告中列出的仪器型号、编号与检定证书不一致,这也是导致报告未能通过审核的原因之一。

“当然,一些基层监测站也有种种困难,如资金紧张、送检困难等等。但不能因此心存侥幸、放松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日常管理。”

每份申请报告须提供8项申请材料,其中“监测人员和仪器一览表”被单列一项。据介绍,一些未通过认可的报告中,在分析项目这一项仅仅填了未达标监测指标的数据,其他达标的监测指标数据都空在那里没有填。

“或许是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需认可超标的指标数据,而其他达标数据不需认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监测报告应如实、全面、准确地体现监测情况。”

操作要更规范

科学规范的操作,也是确保监测质量的重要一环。报告能否顺利通过认可,也是对操作环节是否科学规范的检验。

废水各类污染物采样点都有明确规定。“即使是专业人员,在采样时也可能会犯错。像今年3月,某区环保局提交的一份报告中,pH、悬浮物和石油类等污染物属于第二类污染物,按规定应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采样,但报告中标示的采样位置却是在车间排放口。”各地要注意评价标准适用范围及条件,尤其要注意对有多个车间排口(非总外排口)的污染物达标评价时,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对样品的保存也有严格的规定。在送审的部分报告中,记者对比了相关规范要求的保存时间,发现一些样品保存时间不符合规定。据介绍,近期多个城市送审的报告中均存在此类问题。比如分析pH值的样品保存时间,《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规定是不超过12小时,“虽然在各项指标中,pH值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样品超过了保存时间,这样的分析数据也不能通过。”

另外,监测项目分析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比如一些标准方法要求使用分光光度计来分析样品,但一些条件好的城市,会买一些高端的分析仪器,比如流动注射仪来分析氨氮、氰化物等项目。但这种仪器依据的方法与现行的标准方法不一致,这样做出来的数据也不能通过。”刘军强调,这项工作有待改进,“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标准方法的滞后性,但目前必须按现行标准来做。”

行文要更严谨

“在未通过审核的报告中,行文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司法证据的监测报告,一定要更加严谨。”

首先,要准确。如某区环保局去年底送审的9份报告中,有3份采样单位名称仅写“环境监测站”类的简称。这样的话,采样责任主体不明确,应该明确是哪个市的或是哪个区的环境监测站采的,而且必须全称。还有像对某些“三无”企业,部分环保局回避对该类企业排污适用标准的确认,仅转发省厅的文件。如当地环保局只是转发省厅关于电镀行业执行标准的通知,但是对某个企业污染源的执行标准没有确定,这样的送审材料也不合格。

其次,要具体。一些监测报告对采样位置与外排口关系表述不清楚。如今年5月,某区送审的监测报告中对采样位置描述为“厂区外污水井”,但对是否为外排口却未说明。各地在报告中应对采样位置是否为外排口及其周围情况进行详细的文字说明,并补充示意图。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7

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院”)在审计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与改进,基本形成基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内部审计”的审计模式。

(一)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通过调研并结合院内实际,制定《贵阳院实时监控审计管理办法》《贵阳院审前公示管理办法》《贵阳院审计成果运用管理办法》,建立审前公示、定期提交实时监控审计分析报告、审计成果在院综合信息系统内公告等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二)联网

将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联网,通过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作业模块,可直接根据审计需求采集用友nC财务账务系统中的数据。将年度审计计划、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相关审计档案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全部纳入审计管理信息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审计人员充分利用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友财务软件、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等在线信息资源库,根据审计需要及时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的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的结合。

(三)编制计划

根据《贵阳院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见图1)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录入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明确审计人员及审计时间安排。审计计划包含审计项目计划、制度建设、培训工作、会议工作、其他工作5大板块。

(四)授权

管理层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制定《贵阳院向职代会、纪检监察审计专题会报告审计工作的实施办法》,专项审计工作报告均需向院管理层汇报。建立数字工程研发中心、工程造价中心、财务资产部、审计风险管理部协同工作机制,授权审计人员登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获取审计所需财务、经营、投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

(五)在线审计

审计人员按规定开展在线审计工作,在全面审计的同时,重点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合同履行、大额资金使用、投资融资、会计核算异常等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可直接从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中调取审计底稿模板,录入审计底稿、审计记录等过程审计资料。通过日常监管系统的连续监测,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上报,为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信息,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

(六)线下查证确认

根据在线实时监控发现的问题,对院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询问、核查有关会计原始凭证,查阅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资料以及实地审查、了解相关情况,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并上传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便于审计组成员共享审计信息,讨论审计发现问题。

(七)出具报告

总结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审计报告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报送院长、分管院领导及分管财务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

(八)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审计部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较大违纪违规问题或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汇报,便于院管理层在第一时间采取管控措施,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

(九)督促落实审计意见

审计部门制定《贵阳院审计报告编制与问题跟踪流程》(见图2),督促院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认真落实内部审计提出的审计建议与意见,实施审计意见落实的闭环管理。

(十)审计项目信息实时录入

项目完毕后,审计项目相关审计公示、审计通知、实施方案、审计底稿、审计记录、审计报告等资料实时归档在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便于日后的审计档案查阅。

主要特点

(一)统一平台,功能完善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浏览器42中国内部审计20175信息化优秀成果/服务器(B/S)架构,实现了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数据共享的管理模式,其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可实施审计计划管理、资源管理、成果管理、绩效管理、统计分析、档案管理、审计作业、查证分析以及工作流管理和数据接口等工作。该系统能促进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范审计作业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满足对审计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的需要,为集团公司年度审计工作评价提供考核依据,为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供有效保障。

(二)资源集约,共享协同

在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系统资源管理模块中,建立被审计单位库、被审计人员库、中介机构库、内审人员库、法律制度库、文书模板库、审计发现库、问题类型库等多个资源库,实现了集团审计资源的集约,互通有无,协同共享,促进内审人员经验交流和学习,发挥审计合力,提升审计价值。审计人员通过在线作业,能够迅速查看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审计和发现问题。有效解决了业务复杂、工作量大的手工审计难题,降低手工审计误差率,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利用审计法规等资料库,极大促进审计效能提升。

(三)移动互联,动态监控

贵阳院审计人员可通过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动态监控财务经营数据,通过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监督经济合同审签情况;通过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监督院属各项目部工程管理情况;通过投资管理系统监督院投资管理情况等。对经营异常、重大项目开展实时监控审计,按月出具实时监控报告,及时督促审计意见整改和落实,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提高监控效果。

模式创新

(一)基于在线采集和数据分析,探索联网审计模式

审计人员直接利用用友nC财务软件提供的灵活查询和分析功能,综合运用审计的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分析法、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效益评价审计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与投融资、预算编制与执行、成本费用支出等财务运作情况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状况进行实时与动态监控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者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合集团公司与专业机构共同开发的用友审计作业系统软件辅助审计,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财务与经营信息,确保实时监控审计质量,做到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审计预警、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督促整改。

(二)审计成果运用和整改再上新阶,推动管理提升

基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成果统计、审计项目完成情况、审计项目趋势分析、审计效益情况分析、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分析、审计发现问题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建立整改联动机制,各部门积极协助,通过“集体会诊”,剖析违规问题根源,研究工作难点,落实整改责任,形成分工明确、衔接协作、监督有力的联动工作机制。使被审计单位能够认真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配合,不仅做到根据整改意见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还从源头上加强风险把控,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主要成效

(一)审计关口前移,实时监控审计应用日渐成熟

贵阳院在“互联网+内部审计”模式推动下,积极开展实时监控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降低了审计成本。“十二五”期间,共计实施审计项目100余个,提出规范运营的改进意见及建议500余条,促进增收节支及避免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促进健全完善制度规定40余项。审计主要关注大额资金、职务消费、业务招待费和公务用车等重要事项及重点项目管理,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及时防范风险、揭示风险、分析原因、督促整改、确保管控有效。实时监控审计的按月实施,使院管理层可获取实时监控审计分析报告,发现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合同执行情况及经营管理等经营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保护院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充分运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

贵阳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实践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大量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持续分析和深入挖掘。一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疑点查找、电子数据的整理与归档等方面,提高运用信息化平台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加大数据分析力度,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重视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管控的支撑作用。加强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借助数据分析支持审计结论,推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提升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审计管理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2014年建立了风电、土建大宗采购数据库,审计人员利用数据库比对风机、塔筒同类市场价格,评判价格公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2015年实施的花溪云顶一期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通过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取项目工程进度、财务核算资料。审计人员项目工地出差2次,一次风电场水土保持工程现场实地勘察,另外一次为升压站备品备件盘点,节约了差旅成本。

(三)建设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

实现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内审工作的统一管理,优化集团审计资源信息库,实现对各类管理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集团公司可动态监控各类审计项目并进行全程指导和质量管控,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增强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使贵阳院经营管理在统一、透明、标准的审计监控下阳光运行,提高业务运营合规性和效益性。2015年贵阳院基于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和集团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平台交流,建立了贵阳院竣工结算审计报告标准版文本,促进竣工结算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四)夯实审计系统管理,促进审计价值增值

一是高度重视审计项目全过程系统监管。夯实审前调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状况,锁定疑点线索;实时监控审计项目信息进程,充分揭示重大风险隐患;严格遵循内部控制规范,着重体现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揭示和系统性风险的分析;注重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信息沟通协调,实现审计结果利用最大化。二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对审计管控的支撑作用。年度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的实时动态更新,标志着审计工作管理综合水平迈上新台阶。2015实施贵州花溪云顶风电场一期总承包项目前,审计人员已通过院授权的总承包项目管理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监督工程实施全过程,明确总承包合同成本、工程竣工财务决算为本次工作重点,分工合作,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录入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资料全存档,便于审计人员共享项目审计成果。

(五)健全审计大监督体系,发挥监督合力

一是整合内部监督资源。形成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纠正预防、不断规范企业管理的运行机制;强化各职能监督的工作力量、工作手段的优势互补,形成过程监督、结果监督及责任追究相融合的整体监督体系。二是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党建与纪检监察审计专题会议、反腐倡廉联席会议和各类专题会”平台,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法律、风险控制及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实现职能互补,形成监督合力。贵州花溪云顶一期风电场总承包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尝试人力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利用贵阳院财务资产部、审计与风险管理部、工程造价中心、工程建设事业部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组成工程审计组和财务审计组,分工合作,使整个项目得以圆满完成。

(六)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综合管理水平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岭澳二期工程;制造质量监督;趋势分析;偏差分析

1前言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岭澳二期工程)是中广核集团继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一期核电站成功建设和运营后,按照国务院“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在广东地区建设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我国“十五”期间唯一开工的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自主化的依托项目。项目采用中广核集团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16万千瓦,主体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开工,一号机组于2010年9月20日正式商业运行,二号机组预计2011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按照国家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目标,岭澳二期工程管理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系统调试与技术服务等均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质量监督工作对确保设备制造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形成质量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按项目每季度一次,为设备制造过程中各层次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反馈和决策依据。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从2005年第二季度开始,每季度编制一次,至2010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后共编制20期。在这20期质量趋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相关各类报告的汇总、统计和分析,探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工作对岭澳二期工程及后续核电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意义。

2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体系

在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监督员编写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向总部汇报,同时向供应商观察意见单要求其对较为重要的质量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制造厂不符合项报告来正式处理违反了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

核电站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可按核级、非核级来划分设备类型,也可按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来划分。为体现核电站设备特点,在设备制造质量趋势分析过程中,结合核安全性和可用性来划分,将核电站的各类设备划分为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核电站其他设备):

核岛主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安注箱、硼注箱、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泵、主管道等重要的核级设备;

常规岛主设备,主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励磁机、汽水分离再热器、除氧器、高加、低加、常规岛主给水泵等重要的非核级设备;

Bop设备,包括环吊、板式热交换器、管道、阀门、泵、小型起吊设备、电气仪控类设备等核电站其他核级、非核级设备。

首先,从宏观上分析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每季度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发生数及不符合项报告的发生数。然后,针对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按“人”、“机”、“料”、“法”、“环”和“测”六大要素划分的偏差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设备制造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以偏差的形式进行划分,根据导致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结合“人”、“机”、“料”、“法”、“环”相关要素,划分为六大类偏差,每大类可再细化为若干小类:

“人”类偏差,包括项目管理问题、供应商内部QC不力、人员资质和操作失误;

“法”类偏差,包括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图纸、程序及报告缺陷;

“机”类偏差,包括机具问题等;

“料”类偏差,材料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尺寸、外观等不满足技术要求;

“环”类偏差,主要是环境条件影响,由于外界条件不适宜造成设备质量不确定,如焊接时穿堂风、雨水、焊材贮存条件不当、探伤条件不具备等;

“测”类偏差,包括检验器具问题等。

3监督行动报告及其不满意率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编制监督行动报告26061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为551,总体不满意率为2.1%。每季度通过统计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产生的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来反应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总体状况,其中季度统计曲线以每季度三个月的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当季度的监督不满意程度;趋势统计曲线以截止本期报告的所有数据为计算基准,体现对整个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的不满意程度。

在岭澳二期核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14704份,其中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数为217份,总体不满意率为1.5%,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1。

在岭澳二期常规岛主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3543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76份,总体不满意率为2.1%,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2。

在岭澳二期Bop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了监督行动报告7814份,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258份,总体不满意率为3.3%,其监督行动报告不满意率趋势图见图3。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在设备制造初期的一年内(四个季度),监督行动报告的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都在高位运行,并由高向底逐步回落,从第五个季度开始,季度不满意率和总体不满意率区域平稳,并保持在一定水平,核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1.4%~1.6%、常规岛主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2.1%~2.2%,Bop设备总体不满意率维持在3.3%~3.5%,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在设备制造初期,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出现的质量问题相对固定,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核电站设备中,核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最大,出现的问题相关最少,总体不满意率最低;常规岛主设备决定了核电站的可用性,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大,其总体不满意率居中;Bop设备与核电站的核安全性和可用性相关,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工程公司和制造厂投入资源相对较少,其总体不满意率最高。

4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累计产生观察意见单322份。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一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一次集中发生期,第三年为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第二次集中发生期、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为的集中发生期。主要与设备制造高峰期相关:

核岛主设备锻件等原材料的制造活动从2004年开始,先于主体工程开工日期,从2005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产生观察意见单;到2009年第二季度,核岛主设备基本都已发货,不再发生观察意见单;从2006年至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三年内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核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常规岛主设备制造期间产生的观察意见单数量相对较少,从2007年至2009年,及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二至第四年为其制造高峰期,也是常规岛主设备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时期;

Bop设备观察意见单主要发生在2008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其制造高峰期。

5设备制造不符合项

5.1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数趋势分布

在岭澳二期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共产生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866个。

核岛主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293个,其趋势分布详见图7。

通过对比和分析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数量的按季度分布图,2008年至2009年,即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为外部不符合项集中发生期,与观察意见单集中发生期基本吻合,这至少体现了以下两点: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外部不符合项的数量与设备制造活动的数量成正比,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

质量监督人员在实施设备制造质量监督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观察意见单等形式要求供应商开出外部不符合项来处理质量问题,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5.2设备制造类外部不符合项偏差分析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用于处理违反合同及其技术附件要求的质量问题,每一个外部不符合项的产生都可以归结为与“人”、“机”、“料”、“法”、“环”六元要素相关的偏差;而且引起每个不符合项的原因可能是一元要素,也可能是多元要素;这里主要抓住其中最关键的一元要素来统计和分析,具体偏差情况的统计表详见表1。

在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各大要素中,“法”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三,“人”类偏差占据近四分之一,“机”类偏差、“料”类偏差和“测”类偏差合计不到百分之三,而“环”类偏差没有发生。

“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是导致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主要要素,这是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关注和分析的重点,结合对这两类偏差的定义,进一步细分这两项偏差,详细统计见表2。

在“法”类偏差中主要是“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人”类偏差中主要是“操作失误”,这两类偏差占据了总偏差的百分之九十一。“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过程控制不严或工艺方法不合理造成的,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操作失误”主要是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责任心。

6总结

通过岭澳二期工程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和Bop设备监督行动报告的不满意率、观察意见单数和外部不符合项数按季度分布的宏观分析,以及外部不符合项相关偏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体现了质量监督人员的价值和设备制造质量监督活动的重要性:

在设备制造初期,监督员的不满意的监督行动报告相对较多,供应商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暴露;在工程公司的管理和要求下,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到设备制造中后期,供应商设备制造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和完善;

主体工程开工后第三年至第四年为岭澳二期工程设备制造的高峰期,也是设备制造观察意见单和外部不符合项发生的高峰期,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设备制造高峰期投入更多人力,每个质量监督人员也应投入更多精力,及时发现设备制造质量问题,供应商/制造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质量问题;

设备制造外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法”类偏差和“人”类偏差,集中体现在“工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失误”,需加强对工艺实施过程的控制和改进工艺方法,并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随着核电事业大发展,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供应商/制造厂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通过开展对这些供应商的定期质量趋势分析和总结工作,帮助供应商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结合供应商各自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促进核电站设备供应链的长足发展和设备国产化能力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成虎,段旭珍.国产化设备制造QC监督管理与实施[a].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设计自主化与设备监造卷[C].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9

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财务人员搞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昌邑市社保局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各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并坚持日常互助互学,财务人员的监控能力大大提高。

2.完善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加强与各业务科室的联系与沟通,完善对社保基金运行全过程的财务监督。改变财务监督事后监督为主的习惯做法,积极对参保、报销全过程进行监督。一是针对影响基金安全的重点指标和主要环节,制定财务监督具体程序和办法。二是确定监督稽核工作重点。三是优化财务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由于社会保险业务量大,加之财务工作本身任务繁重,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采取全面监管与重点稽查相结合的模式,并将主要指标和环节划分风险等级。

3.针对影响全局的问题开展专题监督稽核。专题监督可对社保基金进行深入的检查监督,便于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财务监督质量。例如针对昌邑市针对器官移植、放置支架等特殊病种人员报销金额偏高的现象,财务科与稽核科密切配合,积极与定点医院医保部门和有关专家、几位参保病人或病人家属座谈,分别制定了人性化、个性化的用药标准,就医说明,既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又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基金支付的压力。

4.在财务监督中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财务监督工作中利用自身物价、票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与有关有关医院和财政部门良好的工作关系,发挥鉴别发票的专业优势,认真筛查鉴别,核实收费发票的真实性。并且建立了长期协作机制,在基金管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昌邑市2012年针对外转住院收费发票可能存在造假的现象展开监督稽核,财务部门2012年共发现2位转外住院参保病人提供的收费发票与医院存根不符,存在造假现象,为医保基金挽回损失8万多元。

建立基金运行的预警机制

1.完善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基金财务分析与预警报告制度,成立医保基金财务分析与预警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制度要求定期开展工作。

2.建立财务分析与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平时工作中掌握的指标与基金运行状态的关联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和筛选,建立起以人均结余率、住院人次、住院报销比例、人均费用等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曲线图、表格等形式进行对比分析,透过现象准确掌握基金运行状况。

3.集思广益,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根据对基金收支结余总体情况的分析,以及对财务分析与预警主要指标的分析判断,对基金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综合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分析判断基金运行情况、及时调整有关政策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

工程监理行业分析报告篇10

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报告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是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产品质量指数统计数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评价一个地区产品实物质量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以产品销售收入为权数所反映的产品质量综合合格情况,它是反映地区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不同产品合格率的综合水平,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变化。它是各级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和制定质量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产品质量指数统计结果和报告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准确性。

一、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的特点及编写注意事项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分析对象的有关数据或信息,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我国传统产品质量指标统计的指标不仅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真实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省建材产品生产企业有100家,每家企业抽查一个批次的产品,其中有10家生产的该类产品销售量占全省100家企业的85%,也就是其市场占有率是85%。假定另外90家企业产品抽查结果都不合格,若按批次合格率统计则其合格率为10%,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若考虑市场占有率,其合格率为85%,这一结果显然更符合客观实际。而产品质量指数方法是以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为基础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要求检测机构必须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产品明示的质量指标,如果是企业标准,必须是经过备案的且现行有效的和质量技术监督部批准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为检测结果判定依据,按《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的要求进行信息调查,是考虑各类产品销售产值加权因素后的质量综合变动情况,它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它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指数能综合反映产品质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2、代表性。在编制指数时只选取若干重要产品作为代表性产品,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3、相对性。指数以相对形式出现,表明产品质量状况发展变化的程度。4、科学性。指数考虑了各类产品销售产值加权因素后的质量综合变动,克服了简单算术平均法的不足。因此近几年来运用产品质量指数法统计分析产品质量水平已被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采用。

二、提高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途径1、提高认识,切实把“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是对产品质量预测、分析、评价、预警和信用的评价方法,要求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与评价报告的编写应力求做到内容上深入浅出,注重实际,提高产品质量预测、分析与评价水平。2、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产品质量优劣已日益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统计数据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及时、准确地报告产品质量的现实状况,关系到能否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关系到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撰写统计分析过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力求反映行业产品质量状况,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看问题准确,并有独到的见解。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要深入基层,注重搜集,充分挖掘信息源;更要善于捕捉统计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亮点,提出新观点,写出有深度和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3、重视质量信息调查,增强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数据的准确必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一切统计工作的生命所在,统计分析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具体要求为:首先要求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调查人员严格按《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的要求进行信息调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企业可疑数据应认真核对。调查人员应认真核实,切忌随意填报,若一旦发现于工作人员未进行认真核实或随意填报,将按本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工作资格。调查人员认真填写《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其次《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抽样单》填写内容应清晰、完整、无涂改。4、根据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编写符合行业政策和实际情况的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统计分析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根据统计报告的特点,结合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构思新颖独行、观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的广度或深度,能够给决策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可用性。由于编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既需要与产品有关的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承检产品及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等,而检测人员对所检测的产品性能、存在质量缺陷能透彻分析,而调查人员直接接触生产企业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及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及企业状况比较了解,要求报告编写人员不仅具备与产品有关的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知识,而且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才能编写出高屋建瓴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因此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应由熟知产业政策、质量检测和生产工艺知识的专业人员编写,再由技术负责人或领导审核后上报任务下达部门。结合几年来的认识与实践及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就如何提高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结果的途径作一阐述,力求能对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一点帮助,从而为编制高质量、有一定深度或广度的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报告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戴备军.质量指数与质量分析评价技术应用基础

[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