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0:43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开发理论实践

新经济理论的出现,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都对劳动力市场的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经济领域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又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加强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构筑新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动态适应模型,以满足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和适应由此带来的压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理论

1.两个重要的概念:教育平台和成组课程。“教育平台”源于计算机科学中的计算机平台,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若干课程之间,高等职业教育中文科与工科的若干课程之间,高等职业教育文科或工科不同专业中的若干课程之间,虽然存在着很多相同部分,但由于各自服务的对象目标不同,使得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不能替代。但是借助于平台,他们中的一些相同的部分,就能服务于不同的对象目标体系。“成组课程”源于现代机械工业的成组技术。教育科学借助于成组技术的概念,将内容相关的学科组合成成组课程,服务于一个共同的对象目标,同样也能达到提高教育效益,降低教育成本(授课时数)的目的。

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动态适应经济发展的框架模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动态适应经济发展的框架模型主要是由教育平台(p)和若干组成组课程(C)构成。在成组课程中又根据课程的特点区分为核心课程(H)和拓展课程(t),所谓的核心课程是指该成组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稳定的部分,其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宽广;所谓的拓展课程是指该成组课程中明显带有个性的部分和显著变动的部分,其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比较专一。所以该模型又可简称为p-C(Ht)模型,如下图所示:

第一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p1)。该平台由高等数学、大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核心课程以及若干拓展课程构成。所有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都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到达这个平台。登上这个平台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路径选择。一是进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文科类课程(或者语言类、艺术类课程等等)学习;二是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工科类课程(或者农科类、医科类课程等等)。第二教育平台:大类专业基础平台(p2)。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在登上公共基础平台之后,可开始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继续攀登大类专业基础平台。我们以文理兼收的管理学为例:根据现行的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文理兼收的管理学至少可以分成三个大类专业,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二是工商管理大类,三是公共管理大类。第三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p3)。学生经过努力在登上大类专业基础平台之后,可再次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社会需求继续攀登专业基础平台。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一个专业中可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设立多个专门化方向。现以工商管理大类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专业可根据营销方向的不同,分为商品营销、房地产营销、保险营销等等,在商品营销专业中仍可根据商品的类型,分为汽车营销、家用电气营销、服装营销等等,在商品营销专业中还可根据商品的业态,分为电子商务、连销经营、百货经营,甚至移动商务等等。该平台由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等核心课程以及若干拓展课程所构成。其中的核心课程都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课程,无论哪一个营销方向都离不开这些课程。这部分约占整个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50%左右,另外50%的课程,为拓展课程,是根据各个专门化方向的特殊要求而设定的,相对于前者来说,他们更容易发生变化。

以上是我们构建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动态适应经济发展框架模型的基本内容,当经济发展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第一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第二教育平台(大类专业基础平台)和第三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可基本保持不变或进行少量的变化,专业成组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也可相对保持不变,需要变化的仅仅是专业成组课程中的拓展课程,而这一部分课程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并不是很大。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技术和方法

本文提出的职业教育新专业开发技术和方法是在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开发新专业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之后总结而成的,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分析、劳动力市场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分析等四个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1.宏观经济分析。要开发一个新专业,首先就要对该区域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做出分析。这种分析往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通过分析,就能初步把握学校所在的经济区域内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哪些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就应加强开发相关专业;哪些产业属于夕阳产业,相对应的新专业的开发工作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2.劳动力市场分析。一是潜在的劳动力市场(新生劳动力市场)分析。主要通过对区域内的常住人口的总量进行分析,通过修正,得出每年该区域的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再根据普职比、大学毛入学率计算出今后若干年就读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数量。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实时分析,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前劳动力市场中供不应求的职业有哪些,当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职业有哪些,从而根据供求情况设置有市场需求的专业。三是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是否开发一个新专业,除了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之外,还必须考虑自身的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自身的情况主要是看将要开发的新专业是否具有相应的教师、教学设备和教学经验。而竞争对手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要分析劳动力需求的总量,分析参与竞争的对手的总量,分析每一个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特、你特我全”的策略。

3.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是新专业开发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做职业能力分析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人选。职业能力分析应选择两类人员参与,一是来源于基层第一线的负责人;一是企业的领导者和总工程师。前者拥有丰富的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是对该职业最具发言权的人,他们能够准确地、直观地、生动地描述职业的种种要求;后者则是站在该行业的高处,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国际最新发展的动态和今后若干年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两者有机地结合是该职业能力分析的最佳人选。(2)兼顾长远,与经济同步。众所周知,教育需要一个周期,当前决定的事,往往要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之后才会有毕业生。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似乎在所难免。因此,职业能力不应只涉及到当前,还应顾及到不久的将来,即3~5年后的情况。(3)准确定位、定时。职业能力分析不仅要准确地提出某一职业所需的全部技能,还需要确定掌握某项技能所需的培训时间。这就要求计算每一项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系数、难度系数和频度系数,然后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该项专业技能获得所需的培训时间。

4.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新专业开发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专业开发的最关键的环节。教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职业能力分析中某个职业所需的全部专业技能点逐一转化成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按照新的技术学科的要求组合成一门门新的技术活动课程。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教育自身的要求和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必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人才市场或有关行业产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宏观微观经济理论和现状进行合理地预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开发计划的制定提供指导。在四个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调研资料,按照技术学科和能力双导向的指导思想,将专业按不同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每一方向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再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设计教育平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邓泽民.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3]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物流规划区域物流现代物流

区域物流规划的程序

制定区域物流规划可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首先对区域经济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区域经济的辐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运用现状分析、实证分析和需求分析的方法,确定区域物流规划的目标。然后将区域物流规划目标的定性描述与区域物流需求量的定量预测相结合,运用系统优化理论和方法,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中,理顺物流与区域各相关产业的关系,从政府、市场与需求、基础设施、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网络的角度通盘考虑物流的布局,制定出包括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政策平台规划和物流产业主体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案。最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向有关单位反复征求意见和进行专家论证的方法,检讨方案的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完善总体规划,并形成最终规划方案。

区域物流规划方法

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定性分析

区域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是制定区域物流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区域物流的产业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内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体系环境,它包括交通运输环境、商业环境、仓储环境、物流企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即区域物流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等。以Swot分析为工具,对区域物流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定性分析。

区域物流的市场需求量定量分析

通过调查区域的产业分布和未来的投资项目,定量分析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量。这种需求量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实物量方面,可以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物流中的货运量进行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定量预测;二是在价值量方面,可以从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和物流在第三产业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科学定位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物流规划的内容

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

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由“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构成。其中,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区域经济中有突出的经济地位、交通优势、信息网络与技术条件、物流量大、物流企业较为集中、有枢纽地位的中心城市。物流园区是指由多家物流企业或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在区域内有突出地位的社会化物流结点。物流园区可分为四类:转运型物流园区,是指可实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转换的物流园区;存储配送型物流园区,是指以大规模的仓库群为基础、以存储配送为主要功能的物流园区;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是指具备部分加工功能、实现了厂商产品到客户转换衔接的物流园区;综合型物流园区,是指同时具有以上功能的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是指在某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综合功能的物流结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可主要依托港口、交通枢纽、开发区和商贸市场等进行建设。

在综合考虑区域的产业布局、产业关联程度、辐射集聚效应、交通运输条件及与周边区域相互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科学规划区域物流的空间布局,使其不仅能满足区域经济内部活动的物流需求,而且还能满足区域对外经济活动的物流要求,以形成能提供高效物流服务的网络体系。同时,根据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的空间布局,围绕区域的产业优势,按照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三方面优先次序,重点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的功能(基本功能、增值服务功能、配套服务功能)进行定位。

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类,包括机场、铁路、道路、航路及管道网络、仓库、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站场、停车场、港口与码头等。其次是设备类,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内部的各种运输工具、装卸搬运机械、自动化作业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再次是标准类,包括物流术语标准、托盘标准、包装标准、卡车标准、集装箱标准、货架标准、商品编码标准、商品质量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仓库标准、作业标准等。需要注意的是,构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过程,是一个在现有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完善的过程,所要解决的是既有资源对物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其主要作用之一是要增强现有各类基础设施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性,追求系统的最优。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物流信息平台是要解决各种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类信息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包括4层体系结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物流信息交换系统、物流电子交易系统和物流信息标准化系统。其中,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其他三个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3

顾名思义,网红就是网络红人的简称,这一群体具有的特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积聚人气,进而走红获得大众关注。其实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的“网红”,从最早在各大论坛上颇受关注的网络,到后来炒作成名的网络红人,已经有各路网红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为网红提供了更加高效地传播土壤,在此基础上,网红经济孕育而生。

从2014年伊始,网红这个词悄然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上。到了2015年,在排名前十的淘宝女装店铺中,有超过7家是网红店铺。部分金牌网红店铺年收入以亿计算。2016年初papi酱迅速走红,更是以2200万的首单广告引爆了网红经济行业。

在网红经济快速发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现象。2016年初,文化部相继对网络剧、网络直播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低俗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进行了审核和监管,papi酱也因视频中大量的粗口内容被要求进行整改。随着监管的加强,未来相关领域也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网红经济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网红经济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网红经济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报告对网红+电商、网红+社交、网红+直播三种重点变现模式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报告对网红孵化平台的发展以及重点企业的动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网红经济的投资及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商总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网红经济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网红经济相关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报告目录

第一章网红经济概述

1.1网红经济的相关概念

1.1.1网红的定义

1.1.2网红经济的定义

1.1.3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

1.1.4网红与自媒体的区别

1.2网红的特征

1.2.1支撑内容网生化

1.2.2依赖网络为传播渠道

1.2.3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

1.3网红的分类

1.3.1颜值派

1.3.2实力派

1.3.3个性派

1.4网红生成方式

1.4.1线下名人影响力延伸

1.4.2线上行为逐步生成

1.4.3网红孵化器培育而成

第二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背景

2.1受众偏好的转变

2.1.1公众审美需求

2.1.2公众审丑需求

2.1.3公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2.1.4公众对奢华生活的窥探

2.1.5公众对才华的欣赏

2.2粉丝群体消费升级

2.2.1社会消费变化趋势

2.2.2电商消费进入转型期

2.2.3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生力军

2.2.4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强劲

2.3移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

2.3.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3.2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2.3.3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

2.3.4微信朋友圈加速信息传播

2.3.5新浪微博是网红主要聚集地

第三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分析

3.1网红经济发展历程

3.1.1网红1.0时代:草根崛起

3.1.2网红2.0时代:个性文化

3.1.3网红3.0时代:名人效应

3.1.4网络4.0时代:ip时代

3.1.5历年网红排行榜

3.1.6各时代网红发展特点

3.2网红经济产业链分析

3.2.1网红经济产业链介绍

3.2.2网红经济主要板块

3.2.3网红经济参与主体

3.2.4网红产业链升级

3.3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1市场发展规模

3.3.2市场发展格局

3.3.3网红传播的要素

3.42014-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相关政策监管措施

3.4.1加强网络剧节目管理

3.4.2查处部分网络直播平台

3.4.3网络直播主播开启实名制认证

3.52014-2016年中国网红身份画像

3.5.1网红指数介绍

3.5.2热门网红排名

3.5.3网红身份形象

3.5.4重点垂直领域

3.5.5主要变现模式

3.6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分析

3.6.1网红运作模式

3.6.2盈利模式分析

3.6.3网红+平台电商

3.6.4网红+社交电商

3.6.5网红+社交平台

3.6.6网红+线下活动

3.7网红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7.1网红生命周期短

3.7.2网红变现渠道有限

3.7.3网络监管趋于严格

第四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模式发展分析

4.12014-2016年中国网红电商市场运行情况

4.1.1网红电商市场规模

4.1.2网红电商产业链介绍

4.1.3网红电商运作模式

4.1.4网红电商供应链模式

4.1.5网红电商变现模式

4.2网红电商的竞争力分析

4.2.1网红店与传统店铺对比

4.2.2网红电商竞争优势

4.2.3网红店铺销售规模

4.2.4网红电商盈利能力

4.2.5网红店铺业绩影响因素

4.3网红电商典型案例分析——LineditionLimit高端定制女装

4.3.1企业简介

4.3.2经营业绩

4.3.3经营特色

第五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社交模式发展分析

5.1网红社交平台发展综述

5.1.1网红社交平台简介

5.1.2网红社交平台分类

5.1.3主流网红社交平台

5.2网红+社交模式发展综述

5.2.1网红主要社交行为

5.2.2社交平台属性分析

5.2.3社交营销的优势分析

5.2.4主流社交平台用户规模

5.2.5社交电商的发展优势

5.3中国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微博

5.3.1微博大数据

5.3.2活跃用户规模

5.3.3内容量

5.3.4微博经营情况

5.3.5微博平台优势

5.3.6微博商业生态

5.3.7微博橱窗

5.4国外网红传播社交平台分析——Youtube

5.4.1Youtube推动网红经济

5.4.2网红传播渠道

5.4.3广告分成计划

5.4.4热门网红收入

第六章2014-2016年中国网红+直播模式发展分析

6.1网红+直播模式发展综述

6.1.1网络直播发展背景

6.1.2网红主播的产生路径

6.1.3直播内容生产方式

6.1.4网红主播的要素

6.1.5直播平台制约因素

6.22014-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市场运行分析

6.2.1市场发展规模

6.2.2直播内容分布

6.2.3平台融资情况

6.2.4市场竞争格局

6.2.5市场存在的问题

6.2.6市场发展建议

6.32014-2016年中国游戏直播发展分析

6.3.1游戏直播发展历程

6.3.2游戏直播市场规模

6.3.3游戏直播商业模式

6.3.4游戏主播的结构

6.4网红+直播盈利模式分析

6.4.1网红直播变现模式

6.4.2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6.4.3虚拟货币变现方式

6.4.4电商变现模式分析

第七章2014-2016年网红孵化平台发展分析

7.1网红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

7.1.1丰富的网红资源

7.1.2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7.1.3有利的供应链支撑

7.1.4社交平台的粉丝运营能力

7.1.5合理的利润分成及激励机制

7.2网红孵化模式分析

7.2.1网红孵化器的价值点

7.2.2网红孵化合作模式

7.2.3网红孵化流程介绍

7.2.4网红孵化器运营流程

7.2.5利润分成方式介绍

7.3资深网红孵化器——如涵

7.3.1企业发展概况

7.3.2企业经营情况

7.3.3企业商业模式

7.3.4企业融资情况

7.3.5企业竞争优势

7.3.6企业发展缺陷

7.4网红资源整合平台——Uni引力

7.4.1平台介绍

7.4.2运营情况

7.4.3业务分析

7.4.4运营模式

第八章2014-2016年重点企业网红经济领域布局动态

8.1昆仑万维

8.1.1企业发展概况

8.1.2经营效益分析

8.1.3业务经营分析

8.1.4财务状况分析

8.1.5布局视频直播

8.1.6未来前景展望

8.2华斯股份

8.2.1企业发展概况

8.2.2经营效益分析

8.2.3业务经营分析

8.2.4财务状况分析

8.2.5“微卖”运行分析

8.2.6未来前景展望

8.3南极电商

8.3.1企业发展概况

8.3.2经营效益分析

8.3.3业务经营分析

8.3.4财务状况分析

8.3.5企业盈利模式

8.3.6未来前景展望

8.4柏堡龙

8.4.1企业发展概况

8.4.2经营效益分析

8.4.3业务经营分析

8.4.4企业竞争优势

8.4.5财务状况分析

8.4.6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资分析

9.12014-2016年网红经济投融资现状

9.1.1网红融资周期

9.1.2投资市场火热

9.1.3网红风投案例

9.2网红经济领域投资机遇

9.2.1网红电商继续升级

9.2.2视频直播市场投资机遇

9.2.3电竞领域继续发展

9.2.4医疗美容前景广阔

9.2.5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升级

9.2.6第三方服装设计公司

9.2.7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9.3网红经济领域投资风险分析

9.3.1政策监管风险

9.3.2内容创作的稳定性风险

9.3.3运营同质化风险

9.3.4传播平台技术风险

9.3.5网红电商投资风险

第十章中投顾问对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0.1网红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10.1.1网红经济市场空间

10.1.2网红经济格局预测

10.2网红经济未来发展预测

10.2.1内容是核心

10.2.2善用新格式

10.2.3垂直化趋势

10.3网红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3.1视频化趋势

10.3.2专业化趋势

10.3.3平台化趋势

10.3.4多元化趋势

图表目录

图表网红经济的内容

图表微博用户各年龄群占比

图表网红关注人群年龄占比

图表1990-2015年我国GDp增速

图表2014-2015年我国移动端社交网络活跃用户人数

图表微信拉动的生活消费测算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扩散意愿

图表2015年微博活跃人数增速

图表中国网红十年排行榜

图表不同时代网红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

图表网红社交资产的形成

图表网红经济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网红指数top20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身份形象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传播内容

图表重点垂直领域热门网红介绍

图表微博内容生产人群生态结构变化

图表2016年第一季度top100网红变现模式

图表网红孵化器和网红合作模式

图表网红经济盈利模式介绍

图表社交电商B2C2C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社交盈利模式

图表网红电商市场规模测算

图表2015年微博前九大电商网红粉丝量

图表网红电商运作模式分析

图表网红经济供应链模式

图表直营体系线下门店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天猫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开店费用率测算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不良库存率对比

图表网红店铺与传统店铺流量获取成本与流量转化率对比

图表2015年度淘宝女装类目排名前十的店铺

图表重点网红店铺的盈利能力

图表部分网红传播平台日均ip访问数

图表主流网红传播平台

图表网红在社交平台上的增粉工具

图表网红经济主要社交平台分析

图表传统电商用户获取成本

图表2015年三大社交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5年各B2C电商平台月均活跃用户

图表2013-2015年微博月活量与日活量变化

图表2015年新浪微博与同类社交应用日均ip对比

图表2014-2015年新浪微博粘性用户占比

图表新浪微博媒体属性分析

图表2013-2015年微博广告收入规模

图表2014-2015年微博中小广告主页贡献收入

图表2013-2015年微博营业收入及利润

图表新浪微博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

图表2015年Youtube视频博主收入排行

图表网络直播背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图表明星主播吸引粉丝的要素

图表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市场大数据

图表2015年在线直播市场内容分布

图表2015-2016年网络直播平台投融资情况

图表2016年中国各移动直播平台累计下载量

图表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20强

图表游戏直播市场发展历程

图表国内外游戏直播发展模式

图表2013-2017年中国游戏直播用户规模

图表游戏直播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2016年游戏主播身价排行榜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性别分布

图表主流电竞平台上主播种类分布

图表网红主播收入结构

图表主要直播平台礼物分成规则

图表电竞主播电商产品分类及占比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周边付费

图表2015年中国电竞用户游戏内付费

图表网红孵化器帮助店铺运营流程

表5:网红与孵化器公司在不同出资比例下的利润分成方式

图表网红(微信微博类)收入分布占比

图表孵化器合作网红分成分配

图表如涵电商发展历程

图表如涵商业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如涵电商融资轮次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北京昆仑万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华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微卖B2C2C模式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南极电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南极电商柔性供应链示意图

图表南极电商项目投资规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柏堡龙协同上下游环节

图表柏堡龙设计生产一体化服务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13-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5年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2014-2015年部分网红风投案例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4

摘要: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于一体的物流中心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和创造规模效益,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烟台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烟台物流业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阐述了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对烟台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业;烟台;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7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现代物流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被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区域物流中心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的核心,其建设对物流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优良的地理位置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外部环境,这些决定了烟台市已具备建立区域物流中心的基础优势,再加上这些年烟台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政府对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政策支持等,使烟台市发展区域物流中心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1烟台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现状分析

1.1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1.1.1地理环境

形成物流中心的客观条件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区位资源条件,而烟台恰恰就具有这样的条件。烟台是山东省的一个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卫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最大横距214公里,最大纵距130公里,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643.60平方千米,海岸线曲长702.5千米,海岛曲长206.62千米。烟台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

1.1.2基础设施

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莱山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已开通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国内航线联通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投资145亿元的蓬莱国际机场已经开工建设。海上,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港口货运联网,并有开往韩国群山市、釜山市的国际海上客轮;烟台到大连的海上航线被誉为“黄金水道”,铁路轮渡已经开通。陆上,铁路交通四通八达,烟台位于蓝烟铁路的终点,目前有终到北京、西安、石家庄、金华、徐州、广州、佳木斯等方向的旅客列车,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已通过国务院批准,预计2012年完工;客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并可中转全国各大城市;公路有烟青一级路,烟威高速公路,同三高速烟台段、潍莱高速、国道、县乡公路网络密集。山东烟台潮水国际新机场,已正式开工建设。新建机场性质为国内民用航空中型机场、对外籍飞机开放的口岸机场,在蓬莱潮水,腹地广阔,将与烟大铁路轮渡、龙烟铁路、烟台八角港和威乌高速、206国道相互依托,进一步完善烟台立体货运通道和物流中心。

1.1.3经济环境

自1995年物流产业在我国许多城市兴起以来,物流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地区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烟台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物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烟台充分发挥临海的地理优势,港口吞吐量完成1.02亿吨,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其中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16.9万标箱,增长68.4%。完成航空货物运输量达到1.35万吨,增长23%;客运量73.2万人次,增长3.6%。旅客吞吐量141.9万人,货物吞吐量2.15万吨,分别增长16.7%和18.4%。可见,烟台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逐年不断增强。

1.2烟台区域物流分析与预测

我国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建立统一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因此,在研究烟台市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时,选取对具有代表性的烟台港全年货物吞吐量作为烟台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来进行分析,通过对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烟台市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烟台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本文选用了时间序列的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假设港口货物吞吐量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此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2001.84t+4775.9。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来看,拟合系数R-square为0.989158027,说明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很好。做显著性为95%的假设检验,从F分布表查得F的临界值F0.05(1,3)=10.13,而检验值F-statistic为364.9365,远远大于F临界值,而prob(F-statistic)=0.0000442也远小于临界值,说明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回归方程的关系是成立的。从回归系数的伴随概率看,要远远小于1,几乎为0,说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斜率为2001.84,其意义表明烟台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平均每年将增长2001.84万吨。随着烟台经济的增长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烟台港货物吞吐量还会持续地增长。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烟台未来几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

2012年:Y2010=2001.84×9+4775.9=22792.46(万吨)。

2015年:Y2015=2001.84×9+4775.9=28797.98(万吨)。

2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对烟台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区域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它对提高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区域市场竞争能力,改变生产企业的布局和生产方式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烟台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将对烟台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1提高物流集约化程度,创造规模效益

区域物流中心是实现物流业和整个流通领域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重要举措。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是烟台大流通的需要,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与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对烟台市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序、系统地组织管理,利用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物流管理体系,提高物流活动的水平,从而形成规模效益,提高烟台经济的效益。

2.2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区域物流中心通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和良好的集散条件,吸引货物到该区域,成为区域货物集散地,形成某种货物的交易中心,促进以烟台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通过降低运行成本来改变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获取不同区域的产业比较优势,并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外,对区域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可以为烟台的物流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合理调整烟台市的用地结构,从而为烟台市城市功能布局的完善创造有利的条件。

2.3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烟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下,烟台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物流规模也不断扩大,但这也给烟台的发展带来交通拥堵、噪声等负面影响。而合理的区域物流中心可以减少物流线路,减少货站、货场等相关设施在城市内的占地,通过对物流中心的集约作用,将分散的物流企业及物流设施整合到一起,从而减少车辆出行次数;集中进行车辆出行前的清洁处理,从而起到减少噪音、尾气、货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据有关专家估计,如果在城市的合理地点建设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可使城市内的交通量减5%-20%,并减少物流对中心城区的噪声污染,实现废物集中处理和用地结构的调整。

3结语

目前,烟台市的现代物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综合物流管理、高水平综合运输管理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类型还相对较少。缺乏核心企业的物流产业很难有效地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致使烟台的物流市场发育不够完善、规范,最终影响到烟台市的物流和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可以整合该区域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流通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是烟台市域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烟台物流产业,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步伐,可以改进和提高烟台市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其现代化功能,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贸易、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在烟台的经济中心,或者是靠近经济中心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对烟台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缺少大型深水专业化泊位,铁路、高速公路等配套设施与港口发展还不适应;港口功能与腹地工业、商贸、物流及城市功能结合还不紧密;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小,信息化程度、物流效率不高;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现代物流意识。

尽管离建成区域物流中心还有一定距离,但伴随烟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推进合资合作,提高整体通过能力,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大力推进物流业建设,烟台区域物流中心之路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陈,杨开忠.空间组织与城市物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88-195;203-232.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轻纺行业市场;市场信息共享平台;面临挑战;意义;方法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轻纺产业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与进步,创造出来了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网络化信息的发展以及各个地区轻纺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轻纺产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轻纺行业市场需要进行全面的发展转型,全面提高其质量与水平,使其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出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对于我国轻纺行业市场面临着的挑战、建设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意义、方法问题进行全面性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使得我国轻纺行业在经历了调整后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创造出更大的市场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二、我国轻纺行业市场面临的挑战

1.市场环境的冲击

轻纺行业产品主要的类型有:日用的消费品、各类的食品、医药用品、纺织用品等等。我国在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的力度在加大、开放的脚步在加深,众多的国外产品更加迅猛的涌入到中国市场中,对于中国国内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轻纺行业产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典型。在这种冲击下,市场环境的恶化、竞争的加剧导致一些竞争力低的企业纷纷破产。2008年9月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各个行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轻纺行业应该说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比如:世界经济发展的缓慢造成了我国轻纺行业产品出口的困难,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下降,导致众多的企业开始向国内市场进行开拓,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最终导致我国轻纺行业市场整体的不景气,没有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需求的降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不断健全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供应大量的增加,市场需求的不断畏缩。轻纺行业作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行业就更是如此。需求的降低使得我国轻纺行业市场面临着的挑战在加剧,受到了广泛的冲击,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网络化营销模式的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网络化的营销平台先后出现。比如: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天猫商城就是其中的代表。轻纺行业中的一些企业与市场产品的销售商也开始进行网络化营销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可以降低销售的成本,扩大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减少了流通的环节,提升了服务的品质,增加了经济收益。

三、建设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意义

通过建立起有效的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对我们的轻纺行业市场进行全面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科学变革,完成整个行业的更新换代。具体来讲,建立起有效的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轻纺行业生产、市场、消费等将会进行一体化的连接,极大改善了其商贸流通的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市场优势的互补,降低了交易的费用,实现了产业集群的市场拓展,有利于我国的轻纺行业企业提高生产与管理的效率,进行科学化与细致化的分工,最终使得我国的轻纺行业市场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与发展。这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应用互联网营销管理的模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通过加强与行业中佼佼者的信息优势互补,扩大企业市场营销渠道、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企i的知名度,一方面对于外来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抵制,使得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的轻纺行业提高了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有率,有利于我国轻纺行业的集群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设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方法

1.应用专业化的技术

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专业技术支持。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应用web技术、多层次的B/S体系结构,进行专业化、科学化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工作。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有效的www浏览器在网络服务器中进行具体的需求操作,而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来执行,多层次的B/S体系结构通过开放性的统一服务、异种网络、异种机型、异种服务应用程序的科学连接,最终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对于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来讲,通过应用原数据技术、可以有效的建立、管理、维护、使用科学的数据仓库,最终将具有分散性特点的数据信息构建成一个统一性的视图,使得不同的用户通过进行科学的操作,最终可以完成系统的稳定性操作。这种应用方式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网络化构建、通过信息网络的互通互联达到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的完成,使得我国的轻纺行业市场加快市场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结构转型。

2.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我们需要对于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各个地区原有网络信息应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专业化、集成化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充分将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架构,通过开展有效的分层次设计,对于不同应用结构、应用方式、应用特征的数据信息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交互式的构建,并且在今后的应用中对于平台的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动态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完善平台系统,使其在今后的应用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我国轻纺行业市场更大的发展。

3.加强政府对平台的支持力度

我国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需要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讲,我国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高效化的协商,通过进行统一模式的平台构建,对于建立起的平台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完善,有利于应用此平台的企业可以进行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在政府统一的规划与指导下完成信息的共享,互通有无,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对优质资源的科学应用,使得轻纺行业市场从整体上获得巨大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影响的扩大,最终完成规模化效益。除此之外,国家与政府还需要从资金上、人才上加大对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扶持力度,应用强大的资金和大量的技术人才全面提高此平台的应用质量和水平,使其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4.建立共享平成专业市场联盟的建立

通过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可以完成我国轻纺行业市场联盟的建立,通过进行有效化数据信息的科学应用,全面提高我国轻纺行业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比如:我们以浙江轻纺行业市场联盟为例子进行具体的说明。浙江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将原本分散的孤岛信息通过此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集中化,轻纺行业市场企业的各种行业,比如:电子商务、产品展示、行业基本信息、企业推广等方面都可以在此平台进行展现,使得加入到此平台的联盟成员可以进行信息与数据的高效化获得,创造出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企业的市场价值。

五、结论

对于轻纺行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我国的轻纺行业企业通过应用好此平台系统全面提高生产经营的水平、市场营销的质量,最终可以使得整个的轻纺行业进行科学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转型,降低了经营的成本、提高了市场服务的水平,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玲,董德民.浙江轻纺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7,12:167.

[2]杨迎.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区域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

[3]陆立军,俞航东,陆瑶.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绍兴市万份问卷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01:151-160.

[4]陆立军,于斌斌.基于共享性资源的专业市场与集群企业竞争力:网络、信息与制度――基于浙江省绍兴市14262份问卷调查与分析[J].经济地理,2011,02:259-265+270.

[5]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102-112.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贸易影响交易平台

1、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及其依存度分析

自2005年4月20日,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世界钢铁大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钢铁产量都出现持续增涨的态势,同时由于我国铁矿石产量的局限性,进口会成为主要途径之一。数据显示,在2008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GDp仍然出现了9%的高幅增长,钢铁进口同比增长15.9%,钢铁产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行业发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制约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但反观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的国际格局,钢铁行业无疑面对着两难的选择。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个国家,虽然2008年较2007年累计比重有所降低,但仍未改变我国铁矿石进口对这三个国家的依赖,过高的铁矿石进口集中度不利于我国进口铁矿石风险的分散,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仍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此铁矿石集中度问题在短期内并不能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决策产生大影响。

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于铁矿石来说,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关键标准,由于国内铁矿石品位较低,大约为进口矿石的50%,同时,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口矿石量与年国产矿石量折算,几年来我国的依存度均保持在50%以上,这也说明铁矿石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且依存度居高不下。

2、以价格为衡量标准分析铁矿石进口

今年第一季度,亚洲市场铁矿石均价为108美元/吨,而通过表2中数据我们能明显看出,我国在今年第一季度每个月份的铁矿石进口单价均在120美元/吨以上,平均为127.88美元/吨。高昂的进口价格与大量的进口数量表明,尽管现阶段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巨大,但在国际市场方面仍缺乏与铁矿石进口大国相对应的话语权,进而导致我国在铁矿石进口上被迫接受高价,使钢铁企业承受高额的生产成本。这也表明,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的竞争性不够,卖方垄断现象严重,所以我国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我国钢材的生产成本,通过降低成本来减轻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度,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及价格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在改善对外依存度方面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首先,国家可以推行一些引导型政策来带动国内企业有目的的应对我国现阶段原料依存度高的问题;其次,我们要通过资产力量大力扩充对铁矿石采矿权的掌握力度,并在铁矿石进口方面紧密团结起来,通过两方面的措施来取得谈判的更大力量;再次,研究并制定铁矿石战略储备的方针、政策、制度与运行管理等体制,增加铁矿石的战略储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对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的分析及相关应对措施可以看出,在当前国际铁矿石市场近乎由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澳洲FmG等大型采矿商垄断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想要解决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话语权不足的问题,最主要且有效的方法还应该从自身入手。既2010年铁矿石谈判无果而终后,在2010年4月开始的新年度中,三大国际采矿商打破了传统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模式,将之改成了“季度定价”模式。使铁矿石协议期限由12个月改为3个月,随着协议期限的缩短,铁矿石价格的波动也变得愈发激烈。为稳定国内铁矿石市场,改善我国当前存在铁矿石进出口被动局面,以为中外企业提供更丰富、便捷的交易渠道,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铁矿石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为目的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共同发起下于2012年1月16日,在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成立。平台的建立表明我国在尝试走出被动局面的同时也在努力成为全球铁矿石价格形成中心。4月19日,随着最后一个矿山巨头必和必拓在北京与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举行入世协议签约仪式,正式成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发起会员;至此,世界四大矿山巨头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及澳洲FmG均加入其中。而拥有国外大矿山及国内矿山企业同时存在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其所形成的价格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我国矿山企业在铁矿石进出口贸易中与国外矿山之间的相互影响。

3、通过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现状探索国际市场对我国国内矿山企业的影响

平台成立之初,人们怀着对钢铁市场未来的美好憧憬对平台寄予厚望,但由于钢铁行业的持续萧条,平台并未能及时回馈人们满意的表现,平台自2012年5月8日开通,截至8月8日的三个月时间里,总申报658笔,其中买盘申报153笔,卖盘申报505笔,总成交25笔,总成交数量322万吨,总成交合计金额4.38亿美元,其中七月份整月,成交数量四笔,交易量占进口比例不到1%。如此惨淡的数据未尝不能说平台的建立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由于平台没有涉及实质性的投放量问题,大矿山的加入更多的是表态对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支持,其形式意味大于实质;因此尽管大矿山已经成为发起会员,但是并没有明确表示投放多少量进入该平台交易,而且由于在该平台主要是“线上撮合,线下交易”的模式,这使得平台对交易的最终完成缺乏一定的约束力,后劲不足情况的出现成为了必然。通过种种表现我们能明显看出,平台的建立并未起到预想的效果,平台建立的初衷是为改善我国对国际铁矿砂市场的过分依赖,通过平台为国内的矿山企业与国际大矿山建立联系,为国内矿山企业提供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因此国际大矿山的加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但是我们从上面可以了解到,国际大矿山的加入更多的是在表面的形式上,并没有承诺或表态将提供多少量投入到平台交易中,因此大矿山的加入其形式意味大于实质。在没有国际大矿山实质加入的情况下,平台建立的作用无疑显得鸡肋,从国内矿山企业与钢铁生产商之间的交易情况来开分析,其间的交易可能完全不需要平台来撮合,甚至企业不愿将完成的交易展示于平台之上,显然每个企业都不希望自己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易成交价被作为其他企业拿来竞争或压价的砝码。在囚徒困境中,只有每个参与者都保持沉默才能使社会总收益最大,因此平台的建立若不能达成最初的愿望则可能反过来有损国内与矿石有关企业的总体利益,最终减缓我国钢铁市场的发展。通过此分析我们很容易的联想到平台建立的初衷是否仍为我们想象的为改善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尴尬局面,如若加入一定的政治因素而使得对我国铁矿石市场的分析不能单纯的从经济学原理入手,使得我国的铁矿石市场上不仅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双操控能力更强的“看得见的政治的手”的存在,那么,过于形式或动机不纯粹的努力当然容易使平台的影响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下降,钢材市场是明显的收益人之一,并且,从客观情况看,中国铁矿石需求在过去十余年间一直在不断增长。数据显示,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从2000年的6900万吨直线上升到了2013年的8.19亿吨。有预测称,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进口铁矿石的总量或许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市场上仍有大量贸易商在一段时间刻意囤积矿石,且市场口铁矿石库存一直维持在接近1亿吨的水平。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下跌,国内铁矿石的需求量并未下降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矿山企业受到了来自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像三大矿商那种挖出来就能装船、离岸成本只有20多美元每吨的铁矿资源,已经极少,新开矿山距离远、选矿难、成本高,需慎重分析和预测未来铁矿石经济可采的边界。正由于在进口铁矿石与国产铁矿石的价格博弈中,国外铁矿石拥有很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即使由于国内钢铁价格下跌,倒逼进口铁矿石价格下跌的趋势已愈发明显,但凭借着较国内矿山企业更大的降价空间,国外大矿山抱着的心态,从中国铁矿石库存量处于低位角度预计中国市场的铁矿石现货价格将开始复苏。而国内的矿山企业,因其不具备太大的利润空间,当国内的钢铁企业将与国外大矿山博弈的锋芒转嫁到国内矿山企业身上时,国内矿山企业很可能由于无法或不愿在成本上挣扎而退出铁矿石市场。在只看供求不看市场的铁矿石市场,虽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但“级差地租”式的定价法并不能解救国内矿山企业高成本的被动处境,这样,国外大矿山通过“以低价换市场”的手段,使国内矿山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当大量国内矿山企业退出国内铁矿石市场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国内钢铁企业加大铁矿石进口量,进一步提高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结语

国家的稳定、繁荣需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钢铁产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行业发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制约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全球遭到金融危机导致铁矿石市场持续低迷的格局下,在国际铁矿石市场被国外大矿山垄断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商依然缺乏应有的话语权的特殊局面中,为缓解我国国内钢铁市场过分依赖铁矿石进口的现状,我国发起并建立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在尝试走出被动局面的同时也在努力成为全球铁矿石价格形成中心,但由于平台建立后几个月的平淡表现让人们意识到,美好的憧憬下,漫长的寒冬依然要一步一步的走过,但近期平台活跃度略有升温的优异表现,再次让人们感到一丝暖意。为更好的改善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被动处境:首先,我国应在国内加大找矿力度,增长铁矿石投资项目,提高国产矿石的供给量以达成与进口矿石的有力对抗;其次,在国际方面,坚持生产以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减缓铁矿石价格的下降,为自身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也是缓解市场压力聊胜于无的方法;最后,我国矿山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平台,根据自身情况,发觉自身优势,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低位徘徊,且并不回升趋势的现时,承受住来自国际市场的压力,敢于迎接挑战,快速适应市场供求形势,最终使自己稳步度过“寒冬”。

参考文献:

[1]焦军普.国际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7

尊敬的领导:

针对wind资讯金融终端,金融市场部已进行了为期近5个月的试用,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比较.我部认为wind资讯金融终端从内容的及时、准确、完整;使用的便利性和数据跟踪服务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为金融市场部从事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查找数据、债券交易、信息统计、分析研究、风险控制)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wind集国内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债券、指数、期货、贵金属数据、宏观和区域经济数据、行业数据、全球金融市场重要数据、新闻情报于一个平台,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对金融市场部在回购、现券投资等业务领域有非常大的帮助.经过我部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有必要采购wind资讯金融终端。

一、wind资讯金融终端简介

万得资讯(wind资讯)是中国大陆领先的金融数据、信息和软件服务企业,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wind资讯始终专注于整合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为政府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国资委、发改委等各大部委)、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了解资本市场而提供的辅助决策工具.目前,在企业市场,中国前500强的企业中有将近2/3的大型企业是万得的正式客户.万得资讯同时是上海市政府重点扶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在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肩负着维护国家金融信息安全的重要责任。万得资讯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优势,在我行信息化建设中,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wind资讯金融端债券模块功能简介

拥有最齐全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报价数据,当日报价与历史报价查询与统计,同时还提供债券交易员信息查询功能。提供中国债券实时行情,包括“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数据,涵盖“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可转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回购”等所有可交易品种。同时拥有所有中国债券市场相关指数,涵盖“中债指数、交易所债券指数、新华富时(FtSe)债券指数、新华雷曼债券指数、中信标普债券指数”等.

新闻情报速览,提供各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来源广覆盖面高,通过最简单的页面了解市场上最快最精简的新闻,帮助您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wind独有的研究报告平台,目前万得是国内唯一合法的研报披露平台,拥有提供研究报告的机构80家,快速、专业、覆盖面广。可使交易员、分析员、组合经理等各类债券从业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到各机构对整个债券市场或单个券种的分析和看法,简单、直观,阅读性强.wind独有的宏观经济指标,信息速览栏目展示债券交易员、研究员最关注的宏观数据-Cpi,ppi,固定资产投资、汇率GDp,保险公司投资,mo.mi、m2,货币投放回笼、进出口、外汇储备、利率、利率走势、宏观经济(各种经济指标图表、经济指标日历和重要指标速览)等等.

wind独有的深度资料F9,提供单个债券最全面的数据和资讯信息。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全面的财务数据,信用分析、现金流、公告新闻等,还可以通过数据浏览器从几千项指标中自定义任意的债券报表,为债券研究工作提供极大方便。

wind独有的美国债券市场利率走势数据,提供便捷的国际国内市场对比分析。还提供了200多张债券报表,特别是债券发行、债券托管报表、可转换债券等,图文和表格十分便利(系统里所有的图形和数据都支持直接导出,方便统计、分析研究与报告的撰写).

债券组合管理。可通过该功能完成债券组合的现金流、风险收益、关键年期久期、收益率曲线风险分析、VaR等各方面的全面分析,是业务开展与相关管理者风险控制的绝佳辅助工具.

此外,还有债券专题统计、利率走势分析、债券资料、债券市场、短融与企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各类风险分析等等一系列报表。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8

分析师的头脑风暴

2015年3月26日,在农产品市场形势例行的月度会商会议上,36位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守夜人――农业部市场分析预警分析师,面对起伏不定的市场走势,正在为“农民怎么想、加工企业怎么看、后市价格怎么走”焦虑地争论着,反复协商也没有结果。不知是谁提起了对产业团队的羡慕,引起与会者的普遍共鸣,一个联动上下游、组建团队的创意应运而生。此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酝酿,逐步完善的建设方案渐渐浮出水面。这个设想得到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并最终确定为“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

思路有了,说干就干。2015年5月22日,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以农业部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动员省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市场分析预警的运行模式,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遴选省级分析师和生产、流通、加工领域的基层信息员,与农业部农产品分析师紧密对接,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完整团队。试点行动正式启动。

《方案》印发以后,得到了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市场信息处同志的共鸣,大家认为试点方案确实解决了本处室开展农业信息分析中“缺人手、缺信息、缺规范”的问题,并克服手段缺乏、时间紧张等种种困难。经过遴选,共选出了36位省级分析师、33名会商分析师、968名基层信息员,形成了稻谷、小麦、玉米等18个品种1061人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很多省级农业部门市场信息处的同志,为了确保人员队伍质量,亲自登门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担任本省省级分析师,对基层信息员一个个打电话核实参与意愿和种养情况。

打造“信息分析预警管理平台”

1061名人员报上来了,怎么管理、怎么实现信息共享?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李淞淋博士脑子里始终装着这个难题。2015年7月,在武汉,她用断断续续的无线网浏览着某市场信息咨询网站的食用油月度报告,当看到这些报告数据实现了网络直采、报告编写实现了电脑自动生成时,一个通过电脑软件实现人员智能管理、信息实时共享、报告自动编写的创意脱口而出,引起了同行其他同志的浓厚兴趣。两个半小时的行程,没顾上喝水集中兴奋讨论的四个人,生生完成了开发一个“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管理平台”的初步设想。

顶层设计有了,剩下的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谁来建?建成什么样子?权限怎么分配?数据怎么传输?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详细设计。但时间不等人,不能让省级农业部门推荐的这1061人干等着,更不能让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试点就此搁浅。农业部信息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挑起了重担,中心领导协调工程力量、审核设计方案,钟永玲、徐伟平先后两任分析处的负责同志亲自带领团队昼夜赶工,平台框架很快成型。由于这个信息平台设计功能多、分析报告自动生成要求质量高,软件编写工程量很大,徐伟平、张欢两位同志带领工程师工作到很晚并每周编送工程进度报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生猪、牛羊肉、蔬菜等8个品种首席分析师不厌其烦地配合工程师逐字核对、逐项校对。工作很辛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只为一个目标――尽快让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高效运转起来。目前“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团队管理系统平台”已初步完成了总体框架设计,并实现了稻米和小麦两个品种月度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且已全部实现8个试点品种月报的电脑自动生成,将在2016年上半年全部实现分析师团队管理、团队内部信息共享、月报信息定点推送、基础数据智能分析等现代信息分析功能。

敬业忙碌的分析师

在14个试点省(区、市)农业部门和部农研中心、信息中心、中国农科院信息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试点品种全体分析师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9月14日,“农业部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8个品种16名首席分析师、36名省级分析师、33名会商分析师、968名产业信息员拿到了盖有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章的“证书”,从此分析师团队更加忙碌起来。稻米首席分析师在试点正式启动前就召集团队启动了工作,小麦首席分析师抓住关键农时连续会同省级分析师到主产区调研,玉米首席分析师徐伟平在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关键时期组织团队开展综合会商,大豆、棉花首席分析师紧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进展,生猪首席分析师主动应对年中猪肉价格上涨,牛羊肉首席分析师深入研究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蔬菜分析师创新性引入卓创资讯等社会咨询企业,形成了全面布局、全产业链联动的工作格局。

更加权威的市场守望者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宏观调控;房地产调控政策;政策的可行性论证

[中图分类号]F29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07)01-0068-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初以来,中国的楼市再掀调控之风,但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虽有下降,价格却没有明显的回落趋势。7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94.59亿元,同比增长24.2%;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个百分点,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明显低于31.1%的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继续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虽然商品房价格的涨幅总体趋缓,但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在涨,2006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7%,同比和环比涨幅均与上月持平。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较快,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涨幅超过10%,19个城市月环比涨幅超过1%,广州等城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房价涨幅较大的七个城市之一。从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国十五条”至今,已经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宏观调控也进行了将近两年,各地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已经成为判断这一轮宏观调控成效的关键因素。但从目前地方和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大城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价格依然一路走高。在宏观调控进行了两年后,房价仍不断上涨?我们不得不对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本身进行反思,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笔者主要针对房地产经济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问题,结合现行政策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任何一个单位或个人,面对一个项目,无论大小,均离不开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实证分析论证、实施中的实时监控和事后的评价。如果将房地产经济政策作为一个项目来考虑,作为政策的制定者,面对比单个项目更重要更宏观更复杂的市场,则更需要进行系统和准确的实证性分析、可行性论证及政策效果的分析和评估。这中间需要精确的统计数据的支撑,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测算工具,相关专家及智囊团的科学分析论证。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宏观调控政策更为科学合理,以适时适度地发挥调控经济的作用。

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与效应

(一)供求均衡:房地产调控的目标

政府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降低房价还是控制房价的上涨速度;是抑制需求还是扩大供给、改善供给结构;还是在不均衡的市场均衡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住房供给体制。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住房市场进行调控是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可缺少的措施。而住房价格是住房市场的核心,是住房市场健康的晴雨表。在正常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取决于供求,如果供求不均衡,则市场价格机制会自行调节供求。由于一般商品有较强的流动性和较短的生产周期,能够根据价格信号迅速做出反应,自动调节供需状况。而住房市场由于承载其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住房生产周期较长等特质,对价格信号的反映相对比较迟缓,自我调节能力本身也就比较薄弱。房价的不断上涨,应是市场供求不均衡的必然表现。从近几年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内部因素即供求方面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房地产商提供的产品结构趋于高档化造成了近两年房地产价格统计指数的不断上涨,从地价、建材到各项开发成本的不断走高也造成了房价的不断提高;需求市场上的投机风气盛行,外资的涌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资金市场的流动性增强,投资渠道不畅均是导致供求失衡的直接内部因素。另外,一些外部因素也加剧了供求的失衡,比如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有限性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前提,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和对土地收益的追逐及依赖,信息的不对称,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等等原因。市场机制并非万能机制,市场机制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失灵,这就给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当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政策调控时,如果调控目标不明确或不一致,则调控的效果将可能大打折扣。综上分析,政府调控决定了现有房价变动的供求关系。宏观调控是政府对经济总量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通过深入分析造成总供求失衡的原因,进而从深层次上通过总量控制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周期中的房价上下波动。

(二)调控目标:需求差异与调控政策

这里笔者仅结合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与宏观调控政策间的关系进行有关分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房地产需求,对调控政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调控效应及结果也因需求而异。所以应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差异,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把握好调控力度。

如果按照需求动机进行市场分割,则市场需求与调控政策的关系可进行如下分析。

1.源于自身住房的消费需求。以广州为例,从1997~2002年,居民私房拥有率平均每年大约以5%速度稳步提高,购房者中自主性买家占比例很高,这种刚性需求很难被打压。有关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会延缓这一部分需求,形成短期的观望和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但从长期来分析,则影响不大。

2.源于个人及企业的长期投资需求。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房地产价值在不断平稳增值,投资房地产确实是不错的长期投资选择。此外投资房地产还可以以小搏大,个人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及区域利率差异,在较为宽松的贷款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操作。这部分投资与一个国家的、区域及地区的发展、地区区域条件、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银行房产贷款政策的宽松与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为相当一部分资金源于借贷,因而特别对于金融政策的变化比较敏感。

3.个人及企业的短期投机需求。当市场价格有强劲的上升趋势、心理预期未来市场价格将继续上升的时候,在市场的示范效应下,个人及企业都有强烈的投机冲动,这部分需求属于短期炒作。房地产的投资与投机两种需求有可能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互相转换,短期内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作出明确的区分。在中国,由于投资渠道的狭窄,住宅的投资(含投机)需求在中国房价走向中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一份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的商品住宅投资性购房比例为17%,在全部投资性购房中近三成短期转手,逾两成投入租赁市场,近五成空置等待升值。2005年初,一份详细的某楼盘访谈式调查结果显示,17%用于包括出租在内的投资用途(其中8%属于只追求买卖价差的投资)。2006年初,深圳市2005年新房购房者的全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同一购买者购两套及以上房子的总套数占新房销售总套数16.07%。这类住宅的市场需求对房屋价格,银行金融及税收政策的投资收益非常敏感。在现有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其行为对房屋的市场价格和租金价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房地产需求尚有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之分,本地需求与外地、国内国外需求,国内各个不同地区需求之差异等等。特别是地区需求差异,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及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房价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宏观调控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割,掌握各分割市场的需求特点并长期跟踪调研,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掌握其对政策的反应程度,准确测算政策的效应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三、关于调控政策的特点与效应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补充和辅助,宏观经济政策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把握它们,就可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一)关于宏观调控效果的滞延性与两面性

由于政策作用时滞的存在,一般情况下,宏观调控效果的全面反映,必然要在调控手段实施后的一段时间甚至以年计算的较长时期才能完全显现,财政政策时滞相对于货币政策要长一些。由于滞延的客观存在,往往导致调控措施在经济形势已发生变化甚至转折、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才发生最猛烈的作用。同时,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应用起来应该慎而又慎。正因为如此,调控政策的出台需要特别强调“适时适度”,出台调控措施要多,调整差别幅度要小,调整间隔时间要短。

货币金融政策相对灵活,可以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控,所以也是各国常用的经济调控政策。但金融政策何时产生效果不确定,多数历时1年~2年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难确定。在美国,有学者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金融自由化引发的政策或环境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大范围的金融自由化,使得较自由的抵押贷款银行和抵押贷款程序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利率与房地产之间的联系被明显弱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对贷款定价、交易费用和对房地产价格等的一系列复杂影响,传导过程变得较长。中国也有学者著文指出,加入wto之后中国金融业的新开放及其所推动的国内金融深化,已经使货币政策调控作用的接受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以往单纯的金融调控格局和顺畅的调控作用机制,从而使现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调控能力减弱。据有关计算,在中国储蓄利率水平需要上调2%,贷款利率水平需要上调3%,利率水平才会回到中性水平,只有到这一步,央行每加一次息才会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反映,所以中国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历时较长,也更难确定和把握。一般情况下,各国政府在面临房价上涨时都比较谨慎,多采取比较缓慢的、逐渐递进的及比较精准的渐进方法。

(二)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针对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多种,包括我们常提及的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外汇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各政策内部的细化政策等等,各政策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其着眼点、侧重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必然有差异,政府各决策主体出台的政策必须互相配合,iS-Lm理论就详细阐述了各经济政策互相配合的必要性。目前调控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政策众多,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必然决定和影响执行结果。

如房地产调控政策之货币金融政策,在汇率改革没有出现大动作的前提条件下,如果连续加息,则不仅使国际游资坐享其利,而且还可能诱使更多的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导致流动性更加过剩。而如果不加息,则无法抑制投资过热和房价猛涨的局面,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这就需要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再如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出台后,未来必然会有相关更细的政策出台,可能会从交易环节、外资退出限制、税费等方面逐步完善对外资购房的管理。最终出台的执行细则还需要更深层的银行、外汇、税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政策制定者必须全面协调,使各政策间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政策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关于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目前的政策较多的是以有关部门为主的定性分析,缺乏较详细的深入的数据的分析测算作支撑及定量的政策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全面论证,对执行的结果如何也缺乏实证分析。

(一)目前的调控政策具有点状与短期性的特点,缺乏系统性的分析

1.我们来分析一下近期出台的涉及商品房二手交易的税费政策问题。应该说,健全和完善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可以在经济波动初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在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时在行业上有区别地出台相应的政策,是可以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平衡的。国外经验表明:一个结构完备、运行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离不开一个能同市场经济相吻合,并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意图渗透于市场的完善、高效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其有效运行,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可以调整土地等资源的配置,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调节城市经济运行及收入分配。当房价快速上涨是由于投机炽热造成时,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的税收政策,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实际上,2005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房产新政,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当政府再次面对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时,对以往政策的实施结果就需要进行验证和数据分析,对执行政策后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测算。如果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需求增加,尽管很大程度上是“提前透支”的需求,再增加交易环节的税收对抑制住房需求未必很有用,容易转化为交易的成本,进一步推升房价。由于只考虑到对卖方市场的限制,希望通过调整二手房交易营业税来限制购房者的投机行为,却忽略了买房市场的购买力,制约了二手房的合理流动,从而可能加剧市场房价的上涨。

2.调控涉及到的有关土地政策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我们必须全面考虑的。从土地供应方面来看,土地供应结构和土地储备结构都会发生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住房供应结构的改变,而是市场运行规则的重大改变。因为要供应更多的中低价位房和经济适用房必然要求提供更多的低价土地。这样,要么降低城区土地的价格,但城市土地价格是城市综合价值的体现,降低地价不是明智的决策,也不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要么增加郊区土地供应量,如果没有足够的郊区土地储备,就必须大量征用集体土地,但这与政府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又是矛盾的。土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中国相对稀缺,在城市地区尤甚,其使用效率和价值通过市场机制能够体现的更充分。大量供应中低价位的经济适用房是一种行政干预配置资源的行为,也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此类商品房供应过多等于放低了购房门槛,如果不考虑购买力的动态性,而以当前的购买力为基准放低消费市场的进入门槛,会进一步放大社会购买力,加剧资源约束与购买力的矛盾。同时,如果大量供应郊区土地,势必加快城市郊区化进程,全国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重点都必须调整。

(二)一些调控政策的出台,缺乏科学系统的测算,对政策的结果效用基本上没有量化的分析或目标指向

负责市场调控的主体―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面对市场失灵的复杂市场,应该把调控政策作为一个大的项目,针对经济政策的特点,从统计调查搜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到市场分割、确定政策的执行目标、执行环境、执行主体、执行机制及政策传导机制、可操作性,执行效应,反馈评价及至调控可能涉及到的各个层面的反应及其测算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定性和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实验室实验、小范围区域的操作对政策的出台、运用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这其中,数据的分析是进行政策是否可行论证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房地产领域各种房地产数据的来源和统计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完整及对外不完全公开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混乱。进行房地产相关数据统计及其分析,需要花大时间,投入巨额资金,还需各个政府部门全力配合,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和正确的政策出台。因此,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行政行为的正当性,证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公布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有关政策。政策的出台是否有事实依据并经过了充分的推理和论证。对政策的效力非常重要。政府的决策应该首先是慎重的,要在充分之调查研究基础上,政府再行公布决策并实施。而从目前各个部门公布的数据和信息来看,恐拍还很难清晰判断出外国投资者到底对房价高涨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同时即便是仅仅针对房地产这一领域,如果处理手段不当,也会给国际社会形成不遵守wto市场开放承诺的负面印象。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我们也仅仅停留在分析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层面影响,比较笼统,没有相关的数量实证研究,也没有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各市场主体、各地区、各利益集团、各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变化的相关量化及实证性研究。如对于增加购房首付后,会对哪些分类市场需求有影响,会使购买力下降多少个百分点、楼价下降几个百分点的政策效用与预期;假定实施此项政策,到底提高首付到多少最合理则没有相关的模型和系统的分析;此政策的作用效应到底在哪些方面,对相关各方的影响如何,有多大,有什么负面影响,又如何化解,亦缺乏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五、相关方的利益博弈与协调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在房地产市场上,中央政府、制定政策的各个部门、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商业银行、住房消费者有不同的利益需求,也渴望达到某种程度的多方共赢,但如果仅以消费者希望的房价作为简单评估标准的话,共赢的可能性就不大。平衡各方舆论,却不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而平衡舆论回避利益冲突的结果,是未来的房价还会继续上升。从历次调控的结果看,房价往往没有明显下降,房屋成交量却明显萎缩。显然,立足于消费者一方,单纯的压制房价,并不符合各方参与者的根本利益。

调控政策执行力大打折扣,问题出在利益博弈上。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与中央政府利益不协调一致,政府各部门基于自身的利益目标不同而动作不协调,银行基于利润而乐于提供低风险的抵押贷款,房产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购房者的动机各异。在市场经济中,各方面的博弈是自然、正当和合法的。但如果在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可能的博弈结果,也就是一个政策的出台要建立在利益主体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因为政策本身已经包含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所以在制定政策时,把利益博弈前移,即把基于利益和矛盾的博弈前移到政策制订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政策出台前进行充分的博弈,制定事关多方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时,应以“抵制者假设”为逻辑起点:即假设各方都会抵制政策,要通过利益博弈才能使他们认同并服从政策,而不能以“服从者假设”为起点,即假设各方都会服从上级安排。只有使各项政策有机地协调与配合,避免冲突与矛盾,只有博弈前移,利益各方形成共识后再出台政策,政策执行起来才会没有阻力。

综上所述,从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至今,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从未停止过,房地产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和效果的综合评价和论证,从而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黄兴文.中国房地产调控新政四大效果与两点困局[eB/oL].gz.house.省略,2005-08-12.

[2]韩世同.评估央行加息政策并非最佳的政策选择[eB/oL].gz.house.省略,2006-04-28.

[3]焦道芹.对货币政策实施效应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

平台经济市场分析篇10

一、数据寡头的崛起与数据垄断的成因

(一)数据寡头与数据孤岛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美国《经济学人》杂志更将数据比喻为“二十一世纪的石油”。数据所蕴含的衍生价值,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盈利的基础,促使着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和经营决策的革新,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数据争夺和纠纷,随着数据体量的不断积累,不同企业的数据持有量出现差异,数据垄断现象随之产生。相比以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行业垄断,数据垄断涵盖了数据持有、控制、流通、收益的全链条。目前,世界各国的市场监管部门已相继将数据垄断纳入反垄断执法的范围。

垄断即为排他性的独占,这种“独占”带来对消费者的不公、对行业内其他竞争者的不公、市场秩序的失范,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在农业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反垄断”就要抑制土地兼并和集中,使“耕者有其田”。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垄断现象集中在市场和技术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开始出现。为了反对工业寡头的合谋操纵,各国相继推出了反托拉斯法。为了防止技术垄断,专利制度也应运而生。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就是数据。数据垄断所带来的危害,将远甚于曾经的土地垄断、市场和技术垄断。从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到技术垄断,垄断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当技术垄断和数据资源结合在一起,数据垄断也随之产生。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扩展,人类活动被更为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垄断的程度也急剧提升,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字寡头”已经悄然出现,数字经济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赢者通吃”,位列其后者则“无立锥之地”。

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数据规模看似庞大,实则被数据寡头垄断,形成了一个个“占山为王”的数据孤岛。表面上看,数据可以不断产生,但数据同样具有“保质期”,距今时间越久远的数据,价值也就越低,更具商业价值的永远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时效性数据,相对集中的高价值客户数据也远比碎片化数据更为重要。因此,数据资源既是无限的,又是稀缺的。数据寡头大大限制了同业竞争,由于关键性的数据资源被少数企业垄断,其他企业难以打破数据孤岛,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垄断企业高筑数据壁垒,也使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精准的数据画像下,平台经营者呈现给消费者的只是其想要让消费者看到的部分。数据独占可能使消费者、同业竞争者、政府、乃至整个社会被湮没在数据寡头所给出的、有限的真相里。如果这些数据被不当利用,商业活动将被笼罩在不够透明的黑箱之中。在数据垄断的同时,尚未形成数据共享的体制机制,使得数据垄断和数据割裂并存,数据在迅速积累的同时,利用效率却不升反降,技术进步的进程也逐渐放缓。

(二)数据垄断的成因分析

在严峻的数据垄断形势下,探究垄断的成因至关重要。当用户使用各类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时,用户数据不断产生并被经营者收集。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数据具有可复制性和可分割性,理论上讲,数据可被均等的分享给不同的数据收集者,所有经营者都能获得同等的用户数据,但事实上,不同经营者能够收集掌握和分析处理的数据数量存在重大差异,数据垄断现象的形成主要与数据处理的技术门槛、平台经营者的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规模产生的网络效应有关。

1.数据处理的技术门槛

数据虽然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但数据价值的发挥有赖于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手段,数据的分析处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为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数据也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和体量,极易形成规模经济。大公司由于具备充足的投资成本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数据收集和应用中占有明显优势,而小企业则限于资金、技术的不足,受到数据壁垒的阻挡,在市场中艰难生存。数据既不同于有形物,也不完全等同于精神产品和智力成果,法无明文规定确定其所有权归属,平台企业数据收集的合规性也得不到保证。

2.数据寡头跨领域的商业模式

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展其业务范围,建立起自身跨领域的商业生态,并据此吸引和维系着庞大的用户体量,不同业务领域的数据汇聚融合,使数据寡头占有了海量数据。在当前市场中,排名前1%的数据收集者掌握着90%以上的数据资源,大型互联网运营平台的业务范围和应用程序覆盖了各个不同领域,如腾讯在社交通讯、新闻娱乐、音乐影视、网络游戏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并收集数据,而小公司的业务范围则集中在一个或少数领域,数据收集的规模较小,难以与数据寡头相抗衡。

3.用户规模产生的网络效应

市场份额较高的平台运营商拥有大量用户,随着用户数量的扩大,平台获取源源不断的数据输入,基于数据分析进一步实现精准营销,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巩固着已有的用户群体,并吸引着更多新用户的加入,大型平台经营者的数据收集能力不断增强,而处于弱势的平台经营者在大型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压力下进一步流失用户,其自身可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越来越少,造成同行业间的数据鸿沟越来越大。

二、平台经济下数据竞争行为的产生与法律关系的嬗变

(一)数据竞争行为对价格理论的背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反垄断法在价格理论的主导下,对纵向集中①和掠夺性定价的监管态度趋于保守。消费者福利的实现依赖于市场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免费”产品和服务,如免费注册、分享给好友免费送、转发领红包等等,看似是“天上掉馅饼”,实际上经营者的目的是获取消费者的个人数据。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由于目前数据尚未被财产化,价格理论难以对消费者福利的增减作出准确评价。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平台的竞争行为逐渐脱离价格理论的分析范式,传统工业时代的立法思想也难以契合以数据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关系。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享有规模效应的同时面临着组织成本的增加,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一旦超过组织成本的临界点,企业则很难获得扩张带来的竞争优势。价格理论认为,横向集中②能够瞬间扩大市场份额,而纵向集中通常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小。事实上,数字技术的迭展重构了企业规模和组织成本之间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纵向集中所追求的规模效应已由资产规模转变为数据规模。互联网平台高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使生产要素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组织成本。数据寡头更能将数据优势内化为组织优势,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大型互联网平台正是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才得以低成本的迅速扩张,他们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数据优势,数据的增加又进一步降低了组织成本。这种以并购、股权控制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纵向集中,造成了严重的强制不兼容和市场挤出现象,但并未引起反垄断立法与执法的充分重视。

就掠夺性定价而言,价格竞争的目的在于以低价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获得垄断地位后再制定垄断性的价格。以往,制定低价并不能保证一定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将对手挤出市场之后,垄断者也未必能长久地维持其垄断价格。在平台经济的市场中,各个互联网平台争相追求“数据”和“流量”,他们为实现迅速增长,在前期发展中往往不计利润,试图通过各种新人优惠和低于成本的定价将对手挤出市场。数据有广阔的下游市场,大型互联网平台通常能跨市场的补偿其进行掠夺性定价所损失的利润,或对参与交易的各方制定非对称性的价格,从而使掠夺性定价更加隐蔽。阿里巴巴、美团等平台均是通过大量的新人优惠、打折促销等活动吸引用户,在占有用户数据、取得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后,又以提高佣金、差别定价等方式收回掠夺性定价带来的损失。将对手挤出市场后,大型平台的数据优势得到巩固,与过去的垄断者难以维持垄断定价不同,互联网平台以掠夺性定价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扩大了数据储量,并提升了进入市场的门槛。一定体量的数据积累是进入互联网平台市场的基础,进入市场的门槛提高又为大型互联网平台维持垄断价格提供了空间。

(二)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新型居间关系

传统的交易关系通常由买卖双方达成,不通过第三方平台,或平台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仅仅是匹配交易双方的信息,为他们提供交易机会,相当于居间人。而平台经济下的居间关系与传统居间关系存在着很大区别。互联网平台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信息提供者,而是主动的交易引导者。买卖双方的整个交易过程以共享网络平台为依托,电商平台将卖方的生产、销售信息汇集起来,买方再通过网络页面展示出信息选择交易对象。平台经济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平台既是电商服务经营者,也是第三方交易平台。一方面,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交易信息和交易场所,买卖双方以平台为媒介实现交易目的并遵循平台的相关条款,平台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从交易磋商到交易完成和售后,平台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电商平台还经营着一部分自营业务,如京东自营、天猫超市等,平台直接作为卖方与用户进行交易。由于具有双重身份,交易各方的法律关系也区别于传统的买卖关系或居间关系。

在交易对象选择阶段,平台对买卖双方均具有管理力,凭借强大的信息聚集能力,单方面制定着平台内的经营管理规则。平台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为买方匹配信息选择卖方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他们往往根据用户的消费偏好,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信息,其信息编排顺序和权重均优先倾向于平台方的利益,甚至对买卖双方交易对象的选择范围作出限制,促使消费者作出平台所希望的消费选择。

在交易磋商阶段,买卖双方根据平台显示出的价格实现交易,平台控制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航班的不同时段确定机票价格、根据行程距离的远近确定网约车的价格等。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平台根据所掌握的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层次,对消费者进行标签化的分类,以实现精准营销,甚至对不同用户作出差别化的定价。

在交易完成阶段,不同于传统居间关系中合同相对人是买方与卖方、争议由买卖双方协商或通过诉讼解决,在平台经济的模式下,当买卖双方出现争议不能协商解决时,须由平台介入化解交易双方的纠纷。互联网平台通过事先形成的权利义务约束机制,充当着化解交易纠纷的重要角色和功能。

三、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带来的现实隐忧

以往,卖方最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损害市场竞争秩序,监管的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市场中卖方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法律法规通过规制卖方行为维持市场秩序。平台经济下,电商领域频繁出现新的问题,互联网平台对数据资源的控制使大型平台的数据垄断地位不断向下游市场渗透。由于互联网平台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占有的优势地位,监管的重点也主要转移到了互联网平台,同时兼顾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监督。2020年1月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草案中专门新增了认定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条款,其中第21条第2款规定了对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需考虑“网络效应、规模经济、掌握和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等因素。对数据收集和控制能力的判断将成为反垄断执法中认定互联网平台是否垄断的关键性因素,但数据垄断形式多样、涉及面广,仅仅依靠“互联网专款”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控制网络平台的数据垄断行为。

(一)强制不兼容与市场挤出

平台双方的用户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一方用户的规模和质量将会影响另一方用户使用该平台的意愿和效用,在电子商务市场,买家数量的增长会吸引更多卖家的入驻,卖家的增多也会促使更多的买家来购买。买家与卖家之间具有积极反馈的双向循环,而用户数据正是交叉网络外部性的根源,因此,一定的用户数量就成为了平台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实践中,具有先发市场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凭借对用户数据的垄断控制,往往要求商户进行“二选一”等强制不兼容行为。这些平台占有的消费者数据越多,商户越容易受到强制不兼容行为的束缚,被迫选择具有先发市场优势的大型平台,形成“滚雪球”式的相互循环,使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群体逐渐被锁定,成为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沉没成本,后发平台由于无法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难以与大型互联网平台竞争,导致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阻碍。

为保持规模优势,互联网平台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会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发展跨领域经营。如腾讯开展游戏业务、支付宝开展借贷业务,这种跨领域的经营模式产生了跨领域的行业竞争,大型互联网平台由数据垄断形成的竞争优势也随着业务的开拓不断蔓延至其他领域。通过先发优势形成的数据垄断地位,大型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快速在新开辟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而且能以数据断流为手段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在当前的互联网行业中,阿里巴巴、腾讯等已经形成了app集群,业务领域涵盖网络购物、金融理财、即时通讯、电子游戏、影音播放等各个方面。在跨领域经营的策略下,平台内部的数据可以实现闭环流动,维持自身的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对其他竞争者形成数据壁垒,初创平台在市场中艰难生存,面临着被兼并收购或被挤出市场的经营困境。

(二)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电子商务经营者在信息收集、搜索推荐和差别定价等方面滥用算法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典型表现。大型互联网平台由于占有充沛的数据供给,通过定价算法的交叉运用,能够精准、隐蔽的实施差别定价行为。在交易过程中,平台经营者往往大量收集与完成交易无关的用户信息,如用户职业、收入、通话记录等,甚至要求用户必须开放调用摄像头、使用麦克风的权限。表面上经过了用户许可,实际上若不勾选“同意”选项,用户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受到种种不合理的限制。消费者已经成为平台经营者信息获取链条上的一环,经营者往往利用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自己的用户精准画像并实施差别定价。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以反应出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个性化”定价能够无限接近消费者支付的最高预期价格,从而精准地侵夺消费者剩余,使得购物价格“千人千面”。我们所熟知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主要表现为差别定价,尤其是对老客、熟客定高价,互联网平台以低价吸引新用户,又以高价收割老用户,使得“价格歧视”成为常态。

我国反垄断法第17条第1款规定,“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而现实中,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所实施的价格歧视行为通常不受此条款的规制。

“大数据杀熟”通常发生在市场份额高、影响力大的电商平台,在同一商品或服务上对新老客户显示不同的价格,这似乎符合“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构成要件。但实际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或影响力大并不等于“市场支配地位”,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须由司法机关认定。在大数据时代,没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通过其所搜集的数据对用户消费偏好、消费习惯进行分析,继而实施精准营销,我国反垄断法囿于主体的限制往往难以调整。同时,价格上存在差别须“没有正当理由”,而经营者通常以实时供求关系、商品自身特性等理由予以抗辩,使得现有反垄断法并不能有效规制“大数据杀熟”行为。

(三)用户隐私侵权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信息所蕴含的价值由人格利益逐渐转变为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兼具,数据信息的交换价值也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得以显现。互联网平台收集的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包含了用户的社会身份、年龄性别、地理位置、交易记录、语音视频等。这些数据具有直接或间接识别用户的通讯隐私、生活习惯、消费偏好的功能,可以识别出自然人的个人身份信息,不当使用会侵害公民的隐私权。消费者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务看似是“免费”的,实际上是以自己的个人信息作为对价,消费者通过对自己信息的披露换取平台的相应服务,当数据被大型互联网平台垄断时,交易对价由平台主导,市场无法形成对垄断平台足够的竞争压力,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也将难以得到保护。

四、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规制路径

(一)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数据垄断监管体系

在立法层面,应建立健全规制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制度。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及其上下游产业中不同形式的经营者进行类型化的区分,针对各类互联网平台中滥用优势地位的不同特点,在下位法规范中进一步细化强制不兼容、市场挤出等数据垄断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要协调好反垄断法“互联网专款”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及我国电子商务法第35条等行业监管法的关系,避免相关法律规范内部条款间的竞合,保证法律规范体系的完整和自洽。通过司法解释和实施细则对不同条款的适用条件进行细化,实现关联条款间的衔接和互补,减少在互联网平台数据纠纷案件中直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互联网专款”和电子商务法在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行为规制中的独特优势。电子商务法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应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主要方式进行细化并做出解释,对用户浏览痕迹、历史订单、个人信息等的收集和分析行为作出适当限制,明确规定互联网平台的积极作为义务和消极不利后果。

平台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调控是市场调节的必要补充,政府应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在反垄断法与电子商务法等行业监管法构成的法律规范框架内,遵循比例原则,形成协调统一的行政执法机制。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规制强制不兼容、市场挤出等数据垄断行为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平台经济的运行采取大数据实时监控的管理方式,使平台用户及时获取信息反馈,提高互联网平台的数据透明度。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大众媒体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组织监督能够实现对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行业协会是互联网平台监管体系中关键性的一环,应当制定互联网平台经营者的行业规范,解决互联网平台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建立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的信息沟通机制,完善申诉制度,拓宽交易纠纷的解决渠道。为具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大型互联网平台明确权责界限,遏制其形成的数据孤岛和算法霸权,避免大型平台的过度膨胀。落实合作监管理念,明确互联网领域各行业自律公约的效力,协调好行业自律公约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明确自律管理权的行使边界,促进行业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

(二)惩罚性赔偿与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

惩罚性赔偿制度兼具补偿与惩治双重功能,但在我国消费者保护领域并未被广泛确立,目前来看,应当放宽反垄断法中关于价格歧视实施主体的限定,在我国反垄断法47条的责任条款中,适当加重实施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经营者责任。大数据杀熟行为也可参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欺诈行为对经营者的惩罚方式,赋予消费者对合同有效性的选择权。平台用户遭遇经营者大数据杀熟,可以选择撤销合同、恢复至缔约前的状态,由平台经营者赔偿信赖利益的损失。或维持原合同的法律效力,平台经营者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支付数倍于商品或服务价款的惩罚性赔偿金。由于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群体具有广泛性,平台用户庞杂分散,平台经营者实施差别定价的实际获益不便于统计,实施价格歧视行为后的商品或服务价款是根据用户的消费水平而定,对于不同的用户实施差别定价的所获的利益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规模及掌握和处理相关数据的能力,提高最高罚款限额或按照价格歧视行为的实际收益倍数确定罚款数额。

只有完善消费纠纷处理机制,才能更全面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举证责任倒置适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互联网平台用户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由于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平台用户因没有渠道及时比价,往往难以发现侵权行为。即使发现自己遭受价格歧视,用户在投诉或起诉过程中也会遭到经营者以产品性能差异、实时供求关系、优惠促销活动等为由的抗辩。互联网平台的智能算法及其运行规则均由平台控制,消费者无力取证、举证反驳。消费者即使取证、举证,也将耗费巨大的维权成本,只能选择无奈接受自己所遭受的价格歧视和差别对待。民事侵权坚持一般举证规则,为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需要重新分配消费者与互联网平台经营者的证明责任。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开始瓦解,互联网平台对数据信息的控制能力和对市场的支配能力使其在交易活动中处于显著优势地位。这种力量对比的失衡主要体现为定价算法与数据信息等关键证据完全由互联网平台控制,从而使平等当事人之间的一般举证规则面临挑战。为了平衡双方利益、实现实质公平,应当根据案件事实的性质实现证明责任分配方式的重构,具体来说,应参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3条的规定,要求电子商务平台在一定期限内保存涉及定价依据的相关数据信息,在保存义务的期限内由平台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

(三)促进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

数据隐私问题源于数据收集、流通、使用过程中的不开放、不透明。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概念,促进数据合理分配与使用,对数据质量和数据流通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治理需要将数据生命周期内的相关参与主体进行全面考量,积极开拓透明化的数据治理框架,构建健康有序的数据生态,促进数据产业的合规发展。数据开放与共享即在数据收集、流通、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数据所有者、数据使用者和数据监管者显示出一定的透明性,形成数据收集、流通和使用的记录,便于进行数据溯源和问题追责,有助于促进监管目标的有效实现,监控并防止数据垄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