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45

口腔医学技能篇1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医疗服务行业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口腔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1]。因此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4年开办“口腔医学”专业十多年以来,在不断进行摸索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口腔医学系研究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将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实训课的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临床见习与实习共4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4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1实验实训课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系在实验实训课的改革中保证理论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训课时,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和时间,还使学到的技术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强化。同时我们在实训材料上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雕刻实验实训课中,学生先通过视频演示学习石膏牙体雕刻技术,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导,学生掌握了牙体的解剖形态后,需要自己动手进行石膏牙体的雕刻,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练习牙体的雕刻,我们把石膏换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质地较软,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利于激发初学者的雕牙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有了一定的雕牙技术后,再换回石膏牙的雕刻,这样学生就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不再单纯是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手段,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借此,我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了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实践操作的时间,还缓解了实验实训室短时间内集中上课的压力。

2.1过去学生只有在上实验实训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按照实验实训授课计划,学生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段内上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室设备超负荷运转,如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高速手机等,极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实验实训室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室,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实训室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会出现操作时间不够,无法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情况,例如口内的Ⅱ类洞型制备、口修的全口义齿制作等,由于受设备的影响学生又不能带出实验实训室进行制作,往往出现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操作而导致实验作品差强人意。实验实训室开放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以后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以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往往无法胜任各种临床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里,互相检查,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医生和患者中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积极主动,在这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牢记实训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其操作能力。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临床门诊,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培训,安排老师为学生具体讲解在临床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一系列的口腔技能训练,如口内的超声波洁治术、窝沟封闭术,口修的印模制取、牙体预备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查找原因,使学生逐渐适应医生的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

近几年来,我系为促进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提高技能水平,每年的上半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能大赛,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不同,比赛分年级进行,大一比赛内容是石膏牙的雕刻,大二比赛内容是26牙Ⅱ类窝洞制备和11牙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同时我系还从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选拔出2名学生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对口腔医学生开展口腔技能大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去年的7月份,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暨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口腔技能表演赛牙体制备组个人一等奖、“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牙体预备组二等奖、优秀奖,窝洞制备组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可喜成绩。

4临床见习与实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因此我系领导和老师定期到实习医院走访,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不论在哪一个科室,都有出科考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创新能力。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口腔医学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迎合学校发展,我系研究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建设校内口腔医疗培训中心、建设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培养模式。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春庆,刘冰华,韩俊岩.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9-104.

口腔医学技能篇2

关键词口腔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口腔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推动我国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为青年教师搭建了高水平学习教学技能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相互学习,互相进步。

1青年教师教学的缺陷

(1)知识储备量不足。青年教师由于人生阅历较少,对于口腔医学某一学科的知识或许精通,然而,对于整个专业的学科知识涉猎的较少,不能对口腔医学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的把握,以至于在教学时很难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不能对学生进行课外的拓展。(2)实践经验较少。口腔医学院的青年教师大多都是直接留学任教的,很少有教师在口腔医院担任医生,缺乏实践经验,在讲授课程时难以给学生传达一些口腔方面的医学经验。(3)授课经验不足。口腔医学院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较少,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和控制力较弱,不能灵活的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在进行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时,不具备丰富的指导能力,不能对学生的口腔实习进行合理的指导,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方法

2.1从青年教师自身出发

2.1.1注重教学素材的积累

口腔医学教学素材的积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1)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收集典型的或罕见的口腔病例以及一些运用新技术进行治疗的病例。通过收集这些病例,青年教师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还可以提高自身临床医疗的水平;(2)从网络上收集素材。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在百度搜索、口腔医生的个人微博以及口腔医学网等平台进行口腔医学素材的收集;(3)从口腔医学的杂志、专著上收集素材。比如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口腔固定修复中的美学重建》、《前牙瓷粘结性仿生修复》、《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等进行收集。(4)通过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学光盘、书籍或者医疗器械厂商提供的宣传资料、手术录像等收集教学资料;(5)青年教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视频、动画等教具,比如制作固定桥受力分析的动画、嵌体或全冠的教具、排龈和制取印模的视频等。青年教师只有在平常注重口腔医学教学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备课时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寻找教学资源,而且教学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对于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青年教师应自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首先,青年教师应积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参与校内外开展的口腔医学方面的演讲、竞赛、研讨会等,丰富自身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其次,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口腔医学组的教学研讨活动,主动承担公开课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并虚心接受其他教师给予的教学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再次,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联系在口腔医学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口腔医学知识深厚的教师,征得他们的同意之后,进入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教学技能;最后,青年教师还应自觉加强在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

2.2从学校方面出发

2.2.1η嗄杲淌κ敌小笆迪笆诳巍敝贫

由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口腔医学的教育情况不太了解,若是直接让他们进行授课,一旦出现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就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并难以恢复。因此,口腔医学院应安排新入职青年教师从助教做起,跟随导师认真备课、听讲课,逐步提高他们对口腔医学教学的认识,丰富教学经验。在他们各方面的积累都比较成熟之后,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口腔医学的试教,增强他们教学的信心。口腔医学院必须充分认识到推行“实习授课”制度是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有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他们的正常成长;当然,每一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实习授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学校要灵活把握,不要使“实习授课”周期订得过死,应该视每一位新教师实习授课效果而定。这样既有利于调动新教师的进取心,同时能尽快缓解学校教师紧张的现实需求。

2.2.2建立有效的教学监督机制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其中难免有部分教师懈怠,因此,口腔医学院应建立“教学督导(组)制”、“教学领导听课制度”、“教学常规监督考核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一系列的教学监督机制,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监督指导,督促和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步。潍坊护理学院中的口腔医学院就是通过建立对青年教师授课方法的监督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积极提高教学技能,最终实现口腔医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院校中,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能否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强的口腔医师,进而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口腔医学院校应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

口腔医学技能篇3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腔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过去牙疼就拔牙的现象少了,选择义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义齿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1]。但是我国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口腔技术专业人员为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大专院校毕业,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进过学校,直接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起点相对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现有条件下要想使我国口腔医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培训或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2]。要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和大专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主,他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双师型”教师[3],虽然讲授理论课问题不大,但是基本不能胜任各种技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如嵌体、贴面、烤瓷冠桥、铸造支架[4])等示教工作。

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经费投入,培养力度不够,既具有高超的操作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义齿制作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绝大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比较差,虽然对义齿加工流程比较熟悉,但具体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胜任实验课示教工作。

1.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混淆

教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特点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楚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容易混为一谈[5]。但事实上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不一样,理论课与实践课侧重点不一样,如果混为一谈,最终的结果就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理论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

1.4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如何培养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全国很多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许多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经费投入少,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5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各学校缺乏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考评、奖励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影响到学科带头人的引进、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2解决方法

2.1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区别

“双师型”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胜任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义齿工艺学、全口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又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如可卸代型的制作、耐火模型的翻制、铸造冠烤瓷冠和活动义齿支架的蜡型制作以及各种卡环的弯制等。因此,一定要明确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区别,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2.2加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只有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长久发展;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动手能力差,没办法高质量就业。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入及培养力度。

2.3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对现有专业教师梯队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长远、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4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本校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提高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2)利用寒、暑假分批、分专业派送教师到“日进齿科”等专业机构进行口腔技术操作培训,如雕牙及全口义齿排牙等,这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6]。与我校合作的义齿加工厂有很多高水平的口腔技师,可要求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实践教学水平。(4)聘请义齿加工厂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提高在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也是一个迅速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5)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从企业或行业一线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口腔高级技术人员,这不仅是一种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发展要求。

2.5创建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考评机制

“双师型”教师工作繁忙,既要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又要进行实践。因此,学校应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照顾。同时要尊重、关心并信任“双师型”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7]。总之,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瑞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4(6):61-63,78.

[2]谢丽娜,,冯贵芝.浅谈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6-17.

[3].引进国外教学理念提升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5-6.

[4]于海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徐国华,胡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8-9.

[6]陈冬冬.浅谈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教研究,2012(33):139.

口腔医学技能篇4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全面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口腔医学技能篇5

为了保障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质量,我院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现代化的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包括口腔外科、口腔内科、口腔正畸与修复、口腔技工室等四个实验室;拥有口腔模拟教学系统、高级仿真头模、口腔综合治疗椅、铸造机、烤瓷炉、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视频展示台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可供学生在模拟医疗环境中,按照带教教师的指导,完成所有的口腔医学实验操作,并进行口腔临床技能训练。该中心是齐市地区唯一一家专业化、现代化口腔医学实验室,其设施与环境在我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该中心还可承担本地区的口腔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技能考试等任务,也可为本地区的口腔医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实验场所。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项目并与课间见习有机融合为了更好地配合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院购进了口腔临床模拟教学系统(口腔内科实验室),该系统完全模拟临床,学生可以在仿真头模上进行各种口腔临床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对学生而言,这种训练使其更适应在口腔这个狭小的环境内进行各种操作,也使学生更早地进入医生角色,避免了在初期接触患者时无从下手的慌乱。为了配合课程的实施和提高综合临床技能,我们开展了口腔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简单病例,从问诊,到临床检查、确诊、设计治疗方案,到最后在仿真头模上模拟实施治疗计划等一系列训练,使学生提高了综合性的临床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这样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在课间见习中,不仅强调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学生团队意识、交流合作、人际沟通艺术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学生在临床见习中还可获得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培养爱伤意识,以此来弥补在纯粹实验室教学环境中的不足。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项目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只是有实验课时对学生开放,受实验课时间的限制,学生对所有的操作练习只能机械式模仿一遍,不能达到熟练或掌握某项技能的要求,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此现象,我院增加了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和项目数。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选定并上报,实验室教师负责针对学生所报项目进行分析和筛选,根据实验室可开放时间将可实施性强的项目名称及开放时间公布,根据报名的学生数进行实验准备,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身技能掌握程度自行选择参加的实验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既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又避免了盲目的全员性的实验,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实验室资源。我们体会到在实验室开放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根据实验项目配备实验指导教师,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在学生实验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给予评价,可以促进实验室开放的规范化和提高学生实验的有序性。实验室开放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目的,从而在面对患者时有足够的自信心,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可以顺利地开展治疗工作[7]。重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院非常重视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开辟了一批医疗资源雄厚、技术力量精湛、拥有优良师资队伍的医院作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目前除了我院的第一、二、三、五、六和十附属医院外,我院还开辟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大庆市人民医院)、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齐齐哈尔北钢口腔医院和哈尔滨市口腔医院等教学医院,作为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课间见习和生产实习的需要。

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典型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综合病例、疑难病例及医患纠纷病例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就所提供病例讨论治疗方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提前认识临床工作的复杂性、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医疗的高风险性,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生产实习实行导师制带教制度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在第五学年安排42周的时间到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进行生产实习。根据实纲的安排,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每位学生的每一实习阶段都有明确的带教教师实行导师制指导,由导师按照实纲要求结合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计划,要求学生要与导师共同值班处理日常工作及急诊等。每一科室实习结束后,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以保证实习效果。

改革实践

口腔医学技能篇6

组织志愿者专家队伍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以下简称“西部行”)公益活动的项目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开设医生培训班、口腔健康教育课,提供免费进修机会等。

据活动发起人和组织者、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教授介绍,西部行活动始于2007年9月,旨在通过宣传教育提升西部地区人群口腔健康意识,并为西部地区培养一批口腔医疗骨干,进一步解决西部地区看牙难问题,进而推动当地口腔医学发展,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5年间,西部行活动已走过内蒙、广西、陕西、宁夏、云南、青海、贵州等省、自治区,甘肃省是2012年9月底启动的第八个省份,也是西部行活动接下来一个年度的重点服务地区。

5年间,他们不断汇聚全国口腔医学界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源源不断地输向西部;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摸索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口腔健康促进与发展之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证明,这条21世纪的口腔健康“新长征”之路值得奉献与坚守。

都是观念惹的祸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凡得过牙病的人,都会对这句俗语有深刻体会。这其中不仅蕴含了口腔疾病发病时难以忍受的痛楚和其由量到质逐渐演变的发病过程,也反映出我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痛不看病”的心理。而王兴教授更深刻地指出,这背后折射出了我国居民口腔健康观念的严重落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落后不仅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

30年改革开放,从第一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到第三次,从全国约70%的人不刷牙,到70%的人刷牙,且其中的20%使用含氟牙膏,并形成正确的刷牙习惯;从全国上下只有几家寒酸的口腔专科医院,到如今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地市县都设立了口腔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随处可见;从5000多名口腔医生配备到如今近20万人的口腔医师队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观念、口腔医学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进步固然值得欣慰,但王兴教授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66%,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达到29%,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成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而牙周健康率只有14.5%和14.1%,更有37%的成人和86.1%的老年人牙齿缺失,全口无牙的老人达到6.8%。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我国口腔医生人均数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且口腔医学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部差距大。

另外,王兴教授指出,我国大部分民众认为口腔疾病只影响进食、说话,正是这有所偏颇的观念,造成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轻视。他强调,口腔的营养条件、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细菌的大量滋生,如果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口腔卫生环境,很容易“病从口入”。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疾病并非只是局部疾病,它还关系着全身健康,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许多全身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甚至会对孕产妇及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早产或低体重儿。

以上种种,都在证明一个问题:转变传统观念迫在眉睫,逐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口腔健康意识至关重要。而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决定了这一工作需要全国口腔医学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培养老百姓身边的专家

“有数据统计:我国龋病人群就诊率仅为10%,也就是说有90%的人得了牙病而没有来看医生。可就是这10%的病人,就让各个专科医院、口腔门诊,甚至私人诊所都忙得一塌糊涂。”王兴教授指出,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因此他认为,我国口腔医学界目前最紧迫的难题就是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建立起高水平的口腔医学队伍,满足人们逐步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整个口腔行业的迅速发展,更满足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口腔医学会一直是发展我国口腔医学科学的重要社会力量。自1996年成立起,学会一直积极利用自身的平台开展活动,通过大量的宣传、培训、普及活动,进行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并打造形成了“全国爱牙日”“微笑中国”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目前学会主要肩负两大重要任务,都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关联。一是促进口腔医学领域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组织各种高水平、多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国际间、国内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院等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医生自身临床技术和整个口腔学科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可能、各种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推广新技术、新的诊疗手段、新的设备等,提高现有口腔医学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006年,王兴教授开始担任学会会长。之前他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科研、管理工作经验,对于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而这个人才,“不只是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专家,更应该是能够为老百姓做口腔健康教育的专家。这个专家不再高高在上、满嘴健康术语,而是就在老百姓身边,真正懂得如何把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记得住,且能够真正转化成生活习惯的常识。”只治不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这种专家,能让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王兴教授说,此次西部行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专家,打造出符合当地需求、更能推动西部口腔医学发展进步的人才队伍。

2007年9月20日,在卫生部医政司、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仪式。5天后,西部行第一站内蒙站活动正式开启。

在这之前,学会并没有类似活动经验,经济能力也非常有限。为了能够使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学会组织了5批专家深入到西部地区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目的就是要摸清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对口腔保健的需求。学会领导亲自带队,采取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口腔医务人员座谈、深入社区医院与群众交流、考察医院设备及开展医疗工作能力等方法,摸清了当地口腔医疗保健工作的现状和需求,并形成调研报告通报全国,以争得全国口腔医疗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

“作为行业内最高学术团体,我们有责任让全国口腔医学界的同行认识到一个现实:西部地区太落后了,受实地条件制约,他们很难同东部地区同步进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尽绵薄之力支持他们。”

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和信念,王兴教授带领学会的同仁们开始了这场口腔健康“新长征”。

我们大家的西部行

2007年自内蒙开始,2008年在广西、陕西,2009年在宁夏、云南,2011年在青海、贵州,2012年在甘肃,祖国的西部大地上留下了王兴教授和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这不仅是口腔健康知识和技术的西部行,也是活动工作人员的西部行,是全国大专院校、专科医院、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等所有参与活动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西部行,更是广大支持活动的商家企业的西部行。正是所有参与者的甘愿付出,才使西部口腔医院和医疗工作人员、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受惠颇丰。

为了切实促进当地的口腔健康教育,将口腔健康教育知识、先进的口腔健康技术带到民众身边,学会除了组织口腔医学专家举办现场咨询和义诊活动、免费发放口腔保健用品外,还特别开展了“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项目”,目前已在5个城市举办了5期中小学校保健教师培训班,有1257名保健教师参加了培训,更有250多万中小学生接受了口腔健康教育课,还在3个城市举办了社区群众口腔健康大巡讲;针对适龄儿童开展了免费窝沟封闭治疗,至今“免费窝沟封闭项目”已惠及5000名学生;同时,还开展了“口福行动项目”,计划在每个省份为100名贫困无牙颌老人免费镶复全口义齿,至今已超额完成1200余名。2012年该项目被民政部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

在推动西部地区口腔医学发展方面,西部行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1.举办不同形式的口腔医疗技术培训班

近6年来,西部行活动分别在内蒙、陕西、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等地举办了牙周基础培训班、口腔修复技术培训班、种植牙技术培训班、口腔正畸技术培训班、口腔预防适宜技术培训班、根管治疗技术培训班等多种类型的临床技术培训班共35期,有4000多名基层口腔医生参加了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会专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讲师团,邀请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专家参加培训工作。接受培训的医生普遍反映学习班质量高,老师讲课水平高,讲课认真,实用性强。所以几乎每次西部行办班都是爆满,受到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

2.免费安排西部目标地区口腔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自开展西部行活动以来,已经免费安排西部行活动目标地区医院的口腔医生共31人到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进修学习。这些进修人员回到原单位后都能积极运用新技术,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组织志愿者医生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工作

为帮助基层医院医生提高临床操作水平,引进口腔临床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口腔疑难病例的处理,学会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开展的医生晋升职称需要到基层锻炼的有关规定,积极动员组织全国各口腔专科医院的医生参加西部行活动,成立了西部行活动志愿者医生团队。自团队开始组建以来,已经有72名医生到基层40余家医院开展1~3个月的临床实践活动。他们克服了条件艰苦、水土不服等困难,坚持在基层开展医疗教学传、帮、带,解决了基层医院口腔医疗方面的问题,受到各合作医院的欢迎。许多志愿者医生还为自己所在医院和参加活动的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把这一项目延续下去。

4.设备捐赠

为改善西部口腔医疗条件,学会动员全国口腔医疗机构、相关设备器械企业参与西部行活动,向目标地区捐献了大批口腔医疗设备和器材,极大改善了目标地区的医疗环境和设备,为提高西部地区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从2007年8月25日起,已经陆续向各目标地区医院捐赠汽车、设备等物资763台件,已经足够装备6个专科医院。

5.设立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

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防病治病的水平,2012年,学会决定每年出资50万元设立“中华口腔医学会西部行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基金”,专项支持西部地区口腔医学临床科学研究。

在全国口腔医学界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西部行活动得到目标地区政府、口腔医学界同仁和人们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2009年的阶段总结会概括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工作经验。卫生部、各西部省份、学会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活动各项内容得到了尽快落实,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全国各医学院校、专科医院、口腔医务工作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使活动踏踏实实落到了实处,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而各项丰富务实又极具针对性的活动内容,切实符合当地所需,能够解决当务之急,因此才受到当地口腔医学界的认可和欢迎,这是活动成功的核心。

相信旗帜的力量

回想过去几年,王兴教授颇多感慨。每年不同省份西部行的启动,他们都会举办隆重的启动仪式,而他也表示,今后也会继续坚持,还会做更多、更广泛的宣传,这是因为他一直将西部行定位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之所以这样定位,是因为从项目启动,他就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一个活动的开展,并不能彻底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仅靠对几个局部的改进,解决不了整个系统发展的问题,他是想“通过这个活动展示中国口腔医学界愿意为提高西部口腔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的决心;也让当地领导、各级专科医院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发展当地的口腔医学,由‘被动输血’变成‘主动造血’;更要倡导一种公益精神,倡导人们在潜心发展自己的同时,将视野放在全国,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民”。

很显然,他们做到了。西部行的“象征意义”、旗帜作用越来越凸显,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他们的队伍也逐步壮大,更多的专家志愿者和医院加入进来。王兴教授也说,即使他不再做会长,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一轮一轮做好、做精。

如今,这股从东部各个城市喷薄而出、不断汇聚的强大力量,正有序地涌向广袤的西部大地。这股力量北上南下,所到之处暖意浓浓,烘热了农牧民的胸膛,更滋润了高原上的格桑花。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将浸润整个西部大地。

王兴

口腔医学技能篇7

(一)学校硬件基础。安徽医专口腔医学系实训中心由当初合作办学的台湾活泉基金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负责规划、设计、建造,包括口腔医学综合实训室和标准头模室等。口腔医学综合实训室的布局结构复制了一个开业的牙科门诊作业模式,装设了17台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椅、治疗台、活动柜、2套牙科X-光拍摄系统、暗房、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消毒锅、库房等,完全模拟门诊作业流程,可以满足口腔医学生的实训教学和临床模拟训练。同时,实验室配备了2台便携式牙椅,2台移动牙科诊疗设备,有利于师生进行口腔宣传义诊及社会实践。体现出安徽医专“走出去、走下去、办特色医专”,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标准头模室装有32台进口仿真口腔牙颌系统,同时实验室还配备了实物投影及多媒体影音播放设备,在播放教学视频的同时可以将老师的操作同步放大到屏幕上,更有利于细化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

(二)校企合作基础:实行“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等措施,密切院系合作关系,建立了可持续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聘请临床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及时反馈职业信息,为调整课程结构提供参考,也为临床和教学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尤其是口腔行业技术专家,充实了实验技术队伍,完善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丰富了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的形式;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起口腔系与合肥市口腔医院实行全方位战略合作,成立了安徽医专-合肥市口腔医院产学研理事会,同时成立了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

(三)实训项目基础。实训基地已形成全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形成了“基础—综合—设计”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实验—实训—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口腔医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建设开放性口腔实践教育中心具体内容

(一)实训中心硬件建设。1.改造并新建口腔医学综合陈列室。开辟一间教室作为口腔医学综合陈列室,主要用来展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相关标本,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雕牙模型、口腔修复学和内科学的标准模型及历届优秀学生作品。2.陆续更新添置主流、先进的口腔医学仪器设备,如口腔Ct,CaD-Cam,并做到专人负责制,以利于贵重器械的维护和保养。

(二)实训中心软件建设。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出入库登记系统及实验开出登记系统。2.实现实训中心各部门联网化作业,各种表格及材料电子化办公留存。争取自主研发适合高校口腔专业实训管理的程序软件。3.开设网络课程。将动手操作的实训项目制成视频、动画等实现网络共享,以利于学生学习,并可进行师生互动,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

(三)实训中心人才培养。1.教师队伍逐渐完成“双师”化发展,教师不仅理论知识精通,更在实践指导上标准化操作。教师可定期分批次外出进修临床专业。定期参观相关医学院校实训中心发展模式。2.成立口腔医学实践教育中心管理中心,同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手段,通过竞争上岗选定有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的人员负责基地管理和运作;聘请合肥市口腔医院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建立实训基地的实训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四)校内实训中心之间合作。口腔直属及相关专业除了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外还有口腔护理专业,各专业既可独立在本中心完成实训操作,也可在本实训中心联合完成“医、技、护”联合仿真临床演练。实训中心可最大程度模拟医院和义齿加工所环境,实现学生与临床零距离接触。

(五)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我系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基层服务机构,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专业课要求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大于1:1,专业实践技能在专业课考试中占40%以上的比例,所以本中心可开设实验实训项目较多,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案,学生进行过关性考核、选拔性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六)开发实训中心的辐射与服务功能。为加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实践教育开放中心,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口腔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或健康咨询活动。

口腔医学技能篇8

一、改革教学管理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吸收并保障生源质量。面对众多地方及民办口腔及技工学校盲目扩张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口腔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的定位,注重所培养口腔医学人才的质量,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我们的七年制招生规模一直控制在30人,五年制招生规模控制在50人,从而保障了师资、实验室、临床实习等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同时充分利用山东大学发展完善的招生拓展教育、名师科普巡讲、中学校长论坛及优秀学子母校行等活动来增加本专业在中学生中的知名度,吸引优秀的生源。

2.建立临床实习主副导师制。从五年级起,我们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除在综合科有临床指导老师外,还可在其他科室的不同专业的老师中再选择一名导师。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同时又可以培养临床操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且不同专业老师的联合培养可以使学生科研选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交叉融合性。

3.专业意识的渗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为了使学生早期树立专业意识,改变学生二、三年级时还对本专业一无所知的现状,学院组织大一新生参观口腔医院,为二年级学生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请知名专家教授介绍口腔医学院各个学科领域,用学院和教授的成就激励学生,并通过安排临床参观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树立口腔医师意识,加上后期的基本操作训练,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操作基础。从参观医院、口腔医学导论、前期口腔基础课程、基本操作训练到专业课、临床实习,口腔专业教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延续不断,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实现了专业教育全程化。

4.坚持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山东大学与国内大学的广泛的校际合作,鼓励学生走出山大,拥有第二校园经历,以开阔视野,丰富经历。我们学院先后派学生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进行交流学习,给了学生新的发展空间,让他们体验不同的学风和教育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发挥文理医结合特色,拓宽专业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和专业选择的平台和机会。通过鼓励攻读双学位(口腔医学+法学,口腔医学+管理学等)或辅修专业,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四大育人平台,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集成式口腔医学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整合,强化整合实验室教学,加强实验室与临床实习的衔接环节,构建一个完整的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涵盖三大模块:实验室教学、临床前技能培训以及临床综合实习。这三大模块相互延续与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学院积极与省内外知名口腔医院(科)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联合创建实习基地,现在我们拥有山东省立医院、等八个校外临床实习基地,较好的实现“多基地、小批量、求实效”的效果。

2.大学生创新教育平台的构建。依托山东大学关于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的整体规划,建设大学创新教育平台。聘任专业水平高、热心学生创新教育的人员担任平台负责人;建立包括创新能力培养、医学生科研思路的形成等创新平台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同时对获得国家及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实行经费同比配套政策,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从2008年以来,共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9项,参与科研创新的学生数达到180余人。

口腔医学技能篇9

1.1基层口腔医疗机构现状与人才培养定位

选取我省多所基层口腔诊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专业开展情况、口腔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课程及技能需求等。诊疗机构包括市级医院6所、县级医院10所、乡镇医院55所、口腔社区门诊及口腔诊所45所。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81%的医疗机构认为城市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基层口腔医疗资源严重匮乏,部分乡镇没有开设口腔科,在乡镇医院及社区甚至没有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从事口腔医疗,说明现有口腔医疗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人才岗位需求来看,约有59%的县级以上医院3年内有口腔专科人才需求,约75%的乡镇医院和71%的口腔门诊需要口腔专业全科人才。我校作为我省主要医学院校,应立足基层医疗需求,培养合格的口腔专业人才。

1.2新时期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对基层口腔医疗机构职业核心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发现龋病、牙髓炎等牙体疾病治疗,牙周病基础治疗,牙槽外科及缺牙修复等能力在基层医院中需求高,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口腔技能人才。我国口腔专业教育层次主要为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本科,这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侧重点不同,专科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综合性科研人才。因此,对专科和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也应有所区别。新形势下社会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全面的社会人文知识、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构建以系部为主体的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1教学管理

2.1.1系部组织制度体系

以系部为主体责任人,将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教师、学生、教学督导等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一整套考核量化标准及制度。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我校制定《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章程》《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督导信息反馈管理规定》《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与讲稿编写管理规定》《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教学事故、教学差错的暂行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实行授课与考试分离制度,规定系、处级干部参加监考工作,并遵循监考守则,学期内不及格和无成绩课程达3门的学生降级。

2.1.2信息反馈体系

应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体系来开展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学有许多建议,建立科学的、量化的、可及时进行监控的网络体系非常重要[1]。(1)教师督导评价体系:由督导员考评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项目,反馈信息作为教师年终考评、晋升晋级的参考资料;(2)学生合理化信息监控反馈系统:建立表格化网络系统,收集学生评价信息(包括教师讲授内容、方法、教学态度以及自身需求),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汇总。教务处整理反馈信息,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加以推广,对存在问题加以整改。

2.2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临床教学医院、科研部门锻炼,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外聘教师,实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变化要求;引进科研、管理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考评教师授课效果,鞭策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导,科研水平的提高能有效推动教育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教案规划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案检查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保证。教务处应定期检查教案,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总整改;教案格式不规范者,要求重新按照学校规定格式备案;对于陈旧教案,要求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补充完善,并由系部主任审核,以确保教案科学化。

2.3学生教育

2.3.1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基础教育

口腔专科教育包括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和临床实习3个阶段,课程设置主要为一年级基础课学习,二年级专业课学习,三年级临床实践,其缺点是课程衔接不畅[2~4],导致学生专业知识脱节、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因此,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口腔医学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性,又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要增加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缩减与口腔医学严重脱节或不相关的基础课程学时,以实现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全程化。可将部分专业课程前伸至相关医学基础课程的中后期,如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后期开设口腔材料学;在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中后期开设口腔组织学和口腔病理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进行口腔生物学教学,构建交叉融合式口腔专业教学体系。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充实专业知识,如口腔颌面美容学、口腔常用设备使用与维护等课程。

2.3.2强化临床实践

以往教学过分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导致口腔专科毕业生临床操作能力不够。临床实习是口腔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口腔医学教学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改变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传统大课模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大课讲授结合小组讲座、小组讨论,理论教学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授课,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例。建设口腔模拟临床实训室,改善实训条件,推行模拟仿真头颅模型教学,如口腔颌面外科实训课中实施局部麻醉操作、拔牙的实体操作、治疗颌面部骨折的牙弓夹板颌间结扎固定技术等;口腔内科实训教学中,指导学生制备各类窝洞、根管治疗及牙周治疗技术操作等;口腔修复实训教学中牙体修复实体训练、牙体预备等。在实习阶段,训练时使用的一切器材和材料均与临床相同,消除学生进入临床时对各种治疗方法和材料的陌生感[5,6]。注意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如组织一年级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末轮流到附属医院,安排他们导医、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进行病案管理等,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利用“爱牙日”“六一儿童节”“爱牙护齿大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和咨询等;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综合实验训练和综合临床技能培养。

2.3.3校院合作、产学研结合

高等医学专科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与医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学校应主动与医院取得联系,进行校院合作;教师定期到医院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掌握一些先进的、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并融入教学。通过学习、实践、运用、科研相结合,一方面锻炼师生的研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口腔医学技能篇10

[关键词]胜任力;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志码]a[doi]10.7518/hxkq.2013.01.026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手段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胜任力概述

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

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的胜任能力[2]。

2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便培养出术业有专攻且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易被挖掘与感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种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依靠创新性人才。

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

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

3.3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民

众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

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

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同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

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学习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

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

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

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华西口腔医学院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结束语

对于中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

gence”[J].ampsychol,1973,28(1):1-14.

[2]胡颍,徐刚.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79.

HuYing,XuGang.Competence-basedabilitycultivationforcol-

legestudent[J].ChinaCollectiveeconomy,2007(3):179.

[3]贝.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8,30(5):98-101.

ChuBei.anenlightenmentofcompetencetotalenttrainingincol-

leges[J].J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2008,30(5):98-

101.

[4]郭朝晖,曹欢.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合作经

济与科技,2011(412):102-103.

GuoChaohui,CaoHuan.Cultivatinginnovativecollegetalentswith

competenceasthefocus[J].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2011

(412):102-103.

[5]徐龙.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6,

4(6):694.

XuLong.aprobeintotheeducationandadministrationofcom-

munitygeneralpractioners[J].appliedJGeneralpractice,2006,

4(6):694.

[6]于双成,金祥雷,于雅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

景及本质特征[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2):

11-14.

YuShuangcheng,JinXianglei,YuYaqin.analyzingthecultural

backgroundandbasiccharacteristicsofthreegenerationsofme-

dicaleducationreformsinUSa[J].medicinephilosophy:Huma-

nisticSocialmedicineedition,2011,32(12):11-14.

[7]郝福良,张旭东,董玉英,等.加强医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口腔

医师[J].医学教育探索,2010,9(6):821-822.

HaoFuliang,ZhangXudong,DongYuying,etal.enhancing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