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的弊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4:55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1

通讯作者:蔚玉明

【摘要】目的探讨并发症更少的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式。方法对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352例与常规开腹术式348例及腹腔镜术式32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式与常规开腹术式及腹腔镜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阑尾;无异物;切除术

阑尾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术后并发症多,危害大,严重危害了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们常把阑尾切除术看作小手术,对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不理解,易引起医疗纠纷,同样困扰了手术医生。因此,探索并发症更少、更合理阑尾切除术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既往多次改进的基础上[1,2],设计了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352例行该术式,与笔者所在县其他医院搜集的常规开腹术式及腹腔镜术式术式比较更加优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新概念阑尾切除术352例,所有病例均无弥漫性腹膜炎。

1.2方法

1.2.1顺皮纹钝性开腹以麦式点为中心顺皮纹方向切开斜行60°角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后用手指将其钝性分开,顺肌纤维方向钝性分开腹壁肌层及腹膜,腹膜外翻保护切口。

1.2.2全阑尾切除切断阑尾系膜,近端用3-0化学可吸收线结扎。手术刀在阑尾根部环形切开浆肌层露出黏膜层,轻轻上提阑尾,处于盲肠壁内阑尾黏膜自动向外脱出,直止血钳根部钳夹住此黏膜,贴止血钳远侧缘切断黏膜,切除包括阑尾盲肠壁内的阑尾黏膜在内的全部阑尾,此时盲肠切开缘解剖层次清楚,暂不松开此止血钳,在此止血钳两侧盲肠壁上用化学可吸收线行深达黏膜下层的连续或间断缝合,注意把明显的出血点及血管一并缝合,松开并抽走此止血钳的同时,收紧缝线封闭盲肠切开缘,阑尾切除完毕,视腹腔感染情况生理盐水局部冲洗。

1.2.3抽出式缝合腹壁腹膜与皮肤切口方向相同,用0号丝线连续水平褥式缝合腹膜后,在切口两端从切口两侧前方组织顺其缝合方向向外穿出皮肤。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裂口与皮肤切口方向明显交叉,连续水平褥式缝合这两层组织后,在切口中间的切口从两侧前方组织同样方法向外穿出皮肤;腹外斜肌膜裂口与皮肤切口方向轻度交叉,同样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后,在切口两端从切口两侧与腹膜出针对称位置向外穿出皮肤。切口两侧露出皮肤的第一针、第三针及第二针进出针对称,套上一次性输液器管后,对应线收线打结,缝合完毕。

2结果

新术式组与常规术式组均随访术后半年,新术式352例,仅有1例早期出现切口感染迹象,拆线后8d切口即愈合,余无并发症发生。笔者所在县其他医院搜集的常规开腹术式348例,切口感染7例,慢性腹痛4例,腹腔镜术式320例,慢性腹痛7例,无异物全阑尾切除术式与常规开腹术式及腹腔镜术式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关于手术切口常规的阑尾切除开腹术式,经麦式斜切口,皮肤切口与皮纹及腹壁肌肉切口明显交叉,切口张力大,术后切口瘢痕大,术中腹壁肌肉向切口内收缩,影响切口显露,手术切口较长,锐性开腹易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新术式顺皮纹斜行60°角切开皮肤,皮肤切口张力低,真皮组织覆盖完善,术后瘢痕小;皮肤切口与腹壁肌肉切叉角度小,术中腹壁肌肉向切口内收缩对切口显露影响小,手术切口较小;撕拉式开腹,血管神经损伤轻,抗感染能力强,加之切口缝线套一一次性输液器管,减轻了切口缝线对皮肤的压迫,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新阑尾切除术更加安全合理,术后并发症更少。

3.2关于腹腔内操作

3.2.1全阑尾切除从组织解剖学上看,阑尾黏膜延伸至盲肠壁内,而不停留在阑尾盲肠交界处[3],现行的阑尾切除开腹术式或腹腔镜术式,均保留了盲肠壁外的部分阑尾及盲肠壁内的阑尾黏膜,严格意义上讲,只是把长阑尾变成短阑尾,这些未切除的阑尾术后容易发生阑尾残株炎、残株肉芽肿、残株癌等多种并发症[4],新术式术后无阑尾残留,避免了上述弊端。另外,阑尾是消化道类癌最好发的部位,阑尾类癌约占全部阑尾切除病例的0.3%~1.3%[5],而阑尾类癌多发生在年轻人,40岁以下约占80%[6],正常生存期长,增加了术后复发的机会,由于术前无法与阑尾炎相鉴别,术后病理如果直径小于2cm无远处转移及局部浸润的阑尾类癌行阑尾切除即可[6],新术式行包括盲肠壁内阑尾黏膜在内的全部阑尾切除,有利于预防该类阑尾类癌的复发。排除阑尾类癌的患者,新术式切除了可转化为阑尾类癌的位于阑尾黏膜的嗜银细胞,消除了术后发生阑尾类癌的可能性。无阑尾残留,体现了一次手术不留后患的理念。

3.2.2无荷包缝合阑尾残端常规开腹术式荷包缝合跨越较多未切除组织阻碍了荷包缝线的收紧,缝线张力高,易拉裂炎症水肿的盲肠壁而导致肠瘘,新术式阑尾切除后盲肠切缘内无组织阻碍,缝合张力低,不易拉裂炎症水肿的盲肠壁,避免了上述弊端,加之新术式行黏膜外单层吻合,较常规开腹及腹腔镜术式肠切缘各层组织对合准确,黏膜层无缝线压迫,有利于肠切口愈合[7],资料显示胃肠道缝合后,7d吻合口已愈合,缝线失去作用[8],与不能吸收的丝线相比,化学可吸收线吸收前可完全满足肠道愈合需要,异物及炎症反应反应轻,分解后成分产生抑菌作用,且无丝线匿藏细菌易致感染的弊端,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研究显示,可吸收线胃肠道一层缝合有效防止肠瘘发生[9],笔者行类似方法缝合[2],加之本新术式组共756例,无1例肠漏发生。常规开腹术式盲肠壁荷包缝合后破坏了肠道的正常解剖,小婴儿阑尾残端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起点[10],术后盲肠腔内出现一息肉样突起,阑尾黏膜外露,受肠内容物刺激及摩擦,易诱发阑尾残株病变[3];盲肠壁荷包死腔发生荷包脓肿,是术后慢性右下腹痛、低热的主要原因[11],循证医学证明,阑尾包埋后可能引起盲肠变形后可导致盲肠癌,成为一个远期潜在危害[12]。腹腔镜术式阑尾残端,可引起术后腹腔感染及肠粘连。新术式盲肠壁无荷包死及阑尾残端,符合肠道正常生理状态,避免了上述弊端。

3.2.3腹腔无异物残留常规开腹术式,腹腔内存有大量不能吸收的丝线,国内研究证实,腹腔内丝线是术后腹腔粘连的重要原因[13],过粗的缝线可形成腹部炎症性包块[14];腹腔镜遗留钛夹可刺激腹膜引起术后腹痛,还可致辅助检查伪影终生不能行磁共振检查[15],新术式术后3月后腹腔缝线被吸收,腹腔内无任何异物,避免了上述弊端。

3.3关于切口缝合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术式及腹腔镜阑尾术后腹壁过多丝线及线结是近期及迟发性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16],一旦切口感染,丝线导致切口长期不愈及窦道形成,需彻底清除丝线切口才能愈合,即使无切口感染,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线结排斥反应,新术式腹壁切口拆线前无线结,拆线后无丝线,避免了常规术式上述弊端,本组352例,仅有1例早期出现切口感染迹象,拆线后8d切口即愈合;新术式腹壁切口小,腹膜切口愈合快,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互相交叉的肌纤维顺纤维方向分开,麻醉过后自动恢复张力,肌纤维裂口术后自行闭合,加之此切口几乎不损伤神经,腹壁完整性良好,本身具有极强的抗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的能力[17],新术式腹壁各层组织确切缝合,7d后皮肤切口愈合,国外研究筋膜愈合比皮肤要快[18],此时整个腹壁切口已愈合,抽出缝线后消除了异物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愈合更加牢固,较常规术式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率低,北京儿童医院报告4338例[19],笔者统计过去的抽出缝合过去504例[3],加本组352例,均无一例切口疝及切口裂开,证实此切口缝合方法较常规术式更加安全。任何不吸收异物长期存在于体内,对组织形成长期的、慢性的刺激,可发生组织液化、坏死、感染,对患者都是不利的,无异物残留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体现了医学的进步和对患者的关怀。

总之,笔者认为,新术式较常规开腹及腹腔镜术式更加合理,并发症更少。

参考文献

[1]蔚玉明,李法庆.阑尾切除术式改进402例报告.现代诊断与治疗,1999,10(B12):93

[2]蔚玉明.改进式阑尾切除术式改进504例临床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12):38.

[3]徐金木,徐达振,王高柱.阑尾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术的概念.局解手术学杂志,1994,3(3):372.

[4]杨金庸,崔自介.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2.

[5]李保东,蔡建辉.阑尾类癌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肿瘤防治研究,2006,33(11):845.

[6]余佩武,王代科.阑尾类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9(3):137.

[7]喻继峰,徐海亮.单层粘膜外吻合术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569.

[8]黄从云,彭淑牖,李江涛,等.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381.

[8]黄从云,彭淑牖,李江涛,等.胃肠道浆肌层吻合的可行性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1):1381.

[9]王鲁峰.食管胃单层连续吻合方法的探讨.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5,28(6):36.

[10]张金哲.小儿阑尾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2,1(5):349-356.

[11]刘忠石,程开德.阑尾残端开放包埋预防阑尾术后右下腹痛165例疗效分析.临床军医杂志,2003,31(4):831.

[12]王慧.急性阑尾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5):342-345.

[13]曹文刚.腹膜粘连的发生及预防.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170.

[14]杨维良,张东伟,张新晨,等.阑尾切除术后腹部炎症性包块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9):581.

[15]陆昌友,黄君,郭伟昌,等.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50例临床分析.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2):145.

[16]张同祥,陆光生,宋金亮.阑尾切口无留置线缝合法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79.

[17]刘登河,胡梅,唐迪兵.腹膜外一层缝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06,38(2):90-91.

[18]周建摘.筋膜切口的愈合比皮肤要快.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28(5):300.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相对紧密的学科,是现代口腔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必须在实验操作课上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和读片能力,为今后能更快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与解剖学、病理学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医学理论教育及基础专业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对各类影像诊断学资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这些影像诊断学资料包括:普通X线摄影、Ct、mRi等。在以往的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观片和录像实验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用片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与繁琐、制作成本较高、教学片更新速度慢、涉及内容较为局限;教学胶片仓储不易,随时间长度增加容易出现老化、变质、图像模糊等情况。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成像设备层出不穷,在成像速度及成像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与此同时,各种三维后处理软件也相应而生,从而带动了整个口腔影像诊断学科的发展与进步。Sopix影像系统正是这种先进影像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代表了先进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在未来的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Sopix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功能和特点

Sopix影像系统集简洁和独特的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地发挥曝光控制系统e.C.S技术,提供高解析度实时图像。其高度集成的科技不但提供了数字化技术的所有优势,在成像时间上也是最短的。Sopix图像像素可高达125万,可以在不同尺寸的CCD间转换。操作的简单化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同时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它的使用为收集和制作影像实验教学电子图片提供了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更便利更简洁,为建设高质量的电子图片库提供了大量影像清晰、内容丰富的电子图片信息基础。

2Sopix的应用改进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手段

以往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其条件限制,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小课教学的模式,学生轮流插片观看教学片、学生之间相互拍摄胶片。这就要求实验室配备一套或几套完整的教学片、观片灯以及大型拍摄设备。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升级,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互相拍摄胶片时对胶片的显像技术掌握不到位,既使拍片和显像的时间过长,也对胶片造成了大量浪费;(2)胶片的图像的清晰度较差、查询时间较长,更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3)胶片的仓储需要大空间、合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并且胶片容易出现老化、变质的情况,使得数年甚至数月后图像就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观看;(4)在考试时,胶片资料无法满足考试的随机性、多样性,很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脱节,进而无法全面地合理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能力。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的需要。

Sopix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的实验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与合理,实现了高速、高效、高能的数字化教学,规避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Sopix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胶片的仓储不便、查找缓慢、保管不易与更新间隔长、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且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利用Sopix系统就能实现根据课程安排随意调阅教学片,提取图像更提高效率、简单便利、节约时间,而且图像内容丰富、清晰、存储数量多,能够充分显示每一张影像图片的细节内容.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以清晰的视角向学生恰当地展现出来,学生可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影像图片,极大提高实验课的效率和质量。

3Sopix的应用改变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

Sopix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学导式”教学模式转变。随着Sopix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教学逐渐实现了以现代化it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多方式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为导向、注重多元化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Sopix拥有的大量清晰的图像库储备,高速、高效的传输线路,简单方便的操作等优点,采用浏览器观看和查阅影像资料的方式,先由教师根据所授理论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围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中心问题通过Sopix网络教师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答案,最后再由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在查阅资料的同时,学生还能与教师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得到授课教师的解答,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得到实时的反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良性互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快速高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

4Sopix影像成像系统在未来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技能考试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优势在图片库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知识结构不同等级的要求,挑选不同级别的考试片,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补充临床信息资料包括详细的临床治疗方案、病例检测结果、手术及准备资料和病人病情跟访结果等信息。所有考试图片按照课程要求或者按照难易程度再进行分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难易度不同制作相应的考试图片存储于Sopix影像成像系统的服务器中。每个学生可以在计算机终端同时查阅考试图片。利用Sopix影像成像系统完成实验教学部分的考试,不仅有利于考试图片长期保存,极大的缩短了利用普通胶片的考试时间,而且避免了传统考试灯箱或胶片质量问题导致的图像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考试变得更加方便、保密、公平、公正,使考试过程得到极大的简化,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考试负担。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3

【关键词】联勤;口腔科;发展;设想

十七大报告提出:“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推行大联勤改革,既是中央军委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我军迈向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的重要探索。在大联勤体制下,疗养院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不仅要承担特勤人员、地方人员的健康保障,还承担部队在职干部和退休干部的疗养。口腔科室同样面临新的军事任务,因此,为实现大联勤后疗养院口腔科能适应新的形式,谋求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达到改革要求的目的,现就构建“口腔中心”的设想,对联勤后口腔科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编制体制调整

疗养院口腔科的工作性质和医疗特点有别于其他科室,其主要任务是对特勤人员在疗养期间进行体检、疾病矫治、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及其各类人员的口腔疾病诊治,其工作任务与地方医院的医疗模式相似。而针对部队特勤人员的工作特性,相应的战斗多发疾病,又必须适应其特点需要而进行编制体制调整。联勤后的原陆海空三军疗养院和医院每个单位各自都有一个独立编制,口腔科也是独立设编,是名副其实的“小而全”。这样的弊端是编制体制重叠,人才分散,技术不足,设备、设施等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资金占用相对较大,调配运行机制落后。在原体制的运作下,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效应。各军兵种部队人员就医“条块分割”,平时不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难达到战时要求。从实际情况看,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应从体制上解决军兵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避免军兵种后勤在职能、机构、人力及程序方面的不必要的重叠,从而在整体上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使现有编制人员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设想。

1.1口腔科发展规模的初步阶段要由“小”变“大”成立口腔中心科室大联勤体制下疗养院口腔科新的运行模式,既要符合军队后勤保障的创新,也应符合军队管理的新观念。以部队疗养院原有医疗模式为例,要解决原陆海空三军口腔医疗系统各成一体的问题,将三军疗养院和部队医院的口腔科在体制上集中起来,重组口腔中心科室的领导班子,对人、财、物等资源实施统一管理、调度、使用。设想成立一个拥有20~30张治疗椅位,及现代化尖端治疗设备的大型口腔中心。并以各疗区原有口腔科为基础,实行“分散体检,集中医疗”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又可避免“小而全”的弊端,做到及时、快速、高效率、高质量地服务部队。

1.2构建口腔中心科室,必然要求实行“大管理”要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围绕“大”字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和管理方式,树立“大管理”的观念,做到系统筹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符合新阶段口腔中心发展的理念。针对口腔中心科室注重依照制度管理,要从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务人员管理制度、病员管理制度到各项专业操作规程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不断完善,总结和运用好成功的经验,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改革成果。

1.3构建口腔中心科室,也要设想成立专业的军兵种口腔医疗小组在口腔中心科室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原有医院和疗养院的口腔科对不同军兵种专用医疗保障的优势,组建起有自身优势的专科或医疗小组,对相应军兵种提供专用保障。

2对口腔中心科室医疗运行模式的构思

联勤改革后,部队医院、疗养院在形成中心科室之后,虽然在编制体制和管理模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根本任务并没有改变。按照疗养计划接收疗养员,组织实施疾病矫治、健康鉴定、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收治康复伤病员,培养疗养保健专业人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诊治地方患者的任务。成立后的口腔中心将在质和量上较前有大幅度地提高。

2.1资源重组与合理利用重组的口腔中心科室在新的运行模式下,对原陆海空三军疗养院和医院的几处口腔科进行整合,实现资源重组与合理利用。资源重组主要指人员和硬件的重组,首先依据任务定规模,依据规模定岗位,依据岗位定人员。使重组之后的人员配置合理,专业适应,工作高效。其次是医疗康复设备(及场地)等硬件资源重组,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适当更新落后和陈旧的设备,申请配备和购置符合部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新设备。重组之后的人员与医疗康复设备实现最佳配置。此外,重组后的口腔中心就医接待量明显上升,应解决地方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中心以医院为依托,为患者解决医保问题,真正地将地方患者引进口腔中心。这样做,既带给口腔中心广泛的病人资源,创造良好的经济效应,也能使口腔中心的硬件和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长此以往便产生双赢的效果,地方患者能得到良好的就医保障,而中心的医生也能通过接触地方患者,增加临床经验。针对一些疑难杂病,可以设置专家会诊制度。而例如骨开放颌面救治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口腔中心也能充分利用患者资源得到实施。口腔中心在收治地方病人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作战医疗的准备,要做到平战结合。

2.2人员的机动调配口腔中心成立后,改变原“小而全”的模式,统一安排调配人才的医疗任务,使他们更能发挥所长。例如:新杭疗成立后,各个疗区都有口腔的体检任务,由中心统一安排人员在各个疗区进行体检,而其余的人员则可以进行其他的医疗及科研任务。当然,人员的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人才的专业所长来制定和调配。这样做,使得人才各尽其用,减少软件资源的浪费,真正能做到“分散体检,集中医疗”的理想模式。

3人才的培养与科研项目的开发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正确地引进、使用、培养人才,是一项重要任务。从联勤后医院疗养院所承担的各项口腔任务,着眼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其快速发展。

3.1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针对联勤后的任务特点,精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联勤后就疗养院整体而言,业务范围扩大了,不仅担负着干部的健康疗养、疾病康复疗养,重要的陆海空勤和离休干部疗养任务,还担负着地方患者的诊治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规划上要紧紧围绕任务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学科人才培养。一是发挥好老专家、老主任的传帮带作用。组织好院内学术交流、技术比武,活跃学术气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与专科院校挂钩,实施人才的定向专业深造或专科进修。例如派专人前往第四军医大学学习口腔的正畸技术,口腔的美容技术,与浙江大学建立横向联系等等。回院后,带领该专业的科研与医疗任务,起到该领域的“专才”作用。三是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达到引进一个人,发展一个学科,带动一片的目的。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改变“为我所有”才算引进人才的认识。可通过让人才到中心兼职,或联合开发新技术,或聘请他们为技术顾问等,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3.2建立数字化平台,开展强式项目重组后的口腔中心不仅拥有良好的硬件资源和更为专业化的人才资源,同时,建立合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也尤为重要。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可使口腔中心的医疗和科研项目开展更为便捷,得到有效的数字化网络管理。例如:建立有效的病人电子档案,患者的每次就诊都能从数字平台上查阅到历史治疗记录。安装合适的软件系统,使国内国际一些口腔专业的新成果、新动态也能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内获得。这样,能使口腔中心的科研项目与国内国际的先进成果相互比较、促进。

建立数字化平台,更需要配备合适的数字人才,使数字平台得到专业化的操控。而定向培养后的专科人才应在各自的领域积极发挥学术专长,比如种植体技术、口腔美容技术等等,做行内的“精英”,带领整个口腔中心在该领域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口腔中心在此基础上,发展出3~5个具有经济开发前景的优势项目。如口腔种植技术、口腔修复、固定正畸、口腔美容。与此同时,中心应该根据特勤疗养的特点和特勤疗养的资源,每年开展1~2个课题开发项目。学术带头人每年参加专业学术活动不应少于2次。

通过专科人才的专长发挥和数字化平台的运用,争取在几年之内,使我院口腔中心的医疗水平达到地区乃至国内的领先水平,进而申请成立军区口腔中心。

3.3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在加快人才培养的同时,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贯穿始终,把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福利待遇留人落到实处。要向人才大胆提出“你能唱多大的戏,疗养院就给你搭多大的台”的口号。一要在重点学科建设上增加投入,确定高层次研究项目,用能够产生良好军事和社会效益的课题吸引人才;二要不断完善科室运行方式,积极引进设备、资金,增加特色服务项目,用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场所吸引人才,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供更好的实践舞台;三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对科研成果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重点培养,大胆启用,对于学术科研成果突出的人才,委以学科带头人、课题负责人等重任;四要挖掘网络人才,及时沟通了解国内外口腔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指导用于临床;五是在福利待遇上要打破常规,向在本职岗位上贡献较大的人员倾斜,对学有成就,贡献突出的人员,在晋职晋级上予以优先。使人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具有专科特长的人才有成就感、自豪感,自觉的安心疗养院工作,逐步形成以技术骨干、中坚力量、后备人才组成的医疗梯队,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力,使口腔科的高技术人才在疗养院迅速成长。

4口腔中心的医疗任务与战时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联勤后口腔中心科室的构建既要完成我军疗养院所承担的任务,也要承担起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联勤改革后,疗养院承担部队和地方患者的治疗任务,不仅是服务保障单位,也是一支重要的卫勤力量。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是军队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疗养院同样负有重要职责。因此这就决定了联勤后的中心口腔科室功能建设要分部队、地方两条路走。一面抓部队休养员的疗养保健,一面抓地方病源的体检治疗,既为部队休养员的健康提供了医疗保障,又为疗养院创收作出贡献。平时的组织形式也是战时建制,战时医疗运行模式比平时更简捷迅速。平时应多进行战场救护展开,隐蔽伪装,行进转移等科目的训练。模拟野战医院,展开抢救淹溺、低温、外伤合并海水浸泡、烧伤、冲击伤等未来战争中容易出现的各种战伤类别的紧急救治程序。开展海上医疗救援训练不拘泥常态环境下的医疗救治,还要充分考虑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放射性复合伤、放射病、急性减压病等复杂因素,多层面开展训练,确保能够随行海上复杂战场条件下的各种卫勤保障任务。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4

【关键词】口腔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15-01

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口腔诊疗高标准化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级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优秀而专业的口腔护理人才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也成为各类卫生职业院校重要的责任。

口腔护理专业具有专科特色突出、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协调配合与团队合作意识显著等特点。为了满足口腔临床护理工作的岗位需求,使学校培养的口腔护理人才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课单纯讲授,实践教学与理论课脱节的弊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此种教学模式在口腔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五个方面展开:教学理念革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准备细心、课程实施用心、课程评价更新。

一教学理念革新

我国的口腔专科护理教育才刚刚起步,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口腔护士学校,职业考评和资格认证条件还不成熟,基于这种实际状况,既要不脱离我国口腔护理教育的现实,又要尽力缩小与国外口腔护理水平的差距,这就要求从事口腔护理专业的教学人员革新教学理念,打破以往高职教育理论课、实践课界限分明的陈旧模式,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要求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口腔医疗市场需要、广大口腔病患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改革创新

口腔科学强调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口腔护理专业同样也对从业人员的口腔专业理论与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而只能死记硬背,实践课上又对老师的操作不明白,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不上等问题。基于这种弊端,我们在口腔护理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大胆创新,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一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强调师生双方的能力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操作之中,深入浅出,以直观感性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提倡“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求学生边学边做,做到“在学中做,从做中学”,提高学习能力,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细心

以往的教学工作由于分工不同,理论课教师只讲专业理论知识不涉及技能操作,眼高手低;实践课教师理论功底薄弱,不能举一反三。而在教学准备方面,出现“老三样、吃老本”的现象,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陈旧、落后,跟不上口腔临床发展的步伐,与时展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口腔护理领域的实际要求。而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后,打乱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动手操作,演示给学生看,以加深其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操作,启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细心、细致地做好课堂设计,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以及相互衔接和过渡,使理论内容服务于技能操作,技能操作巩固理论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密切联系口腔临床实际,以保证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可用、能用、够用、好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实施用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僵化落后的体系,课堂活跃,学生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课堂形式多样且变化较大,学生能力层次又有差异,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用心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进行教学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方案,完成教学计划,达到目标要求。

五课程评价更新

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此,课程评价过程必须进行革新,想要对我们课程改革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培养出口腔临床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就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要把用人单位的专家请进校园,用临床工作做标准和实用性来检验我们的改革,考核我们的学生,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工学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此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学并值得大力推广。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5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大,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急到患者的生命[1]。三腔管的气囊压力直接压迫胃底食道静脉,止血效果肯定[2]。但用物繁琐,操作复杂。为了使三腔管操作更便捷,2009年9月,我科将三腔管用物进行改良,备三腔管包。现介绍如下。

1用物三腔管包分三部分①检查三腔管性能包,包括:三腔管2个、治疗碗、50m注射器1个、12.5cm止血钳1把。②胃管包:包括无菌手套、弯盘、治疗巾、棉签、石蜡油棉球、纱布、12.5cm止血钳2把,50ml注射器2个。③0.5千克牵引重物与牵引绳连接。三腔管包平时置于急救物品专柜,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证包里物品完好无缺,在有效期里。牵引用的吊架专用,位置、高度固定。

2方法置管前由主管医生向患者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及配合技巧,取得患者和家属理解。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下活动假牙,护士用检查包检查三腔管的性能,保证各气囊通畅、无漏气、膨胀均匀。抽尽囊里气体,三通道做好标记,协置管包与牵引物至床旁,戴无菌手套,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检查清洁鼻孔,石蜡油三腔管前1/3后轻轻插入,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插入50-65cm后,由医生抽胃液证实已达胃里,向胃囊注气200ml,用止血钳夹紧,抽尽胃里积血后,将牵引绳与三腔管末端连接,轻轻牵引,再用胶布把止血钳固定在牵引绳上。观察出血是否停止。若患者仍呕吐新鲜血,向食管囊注气150cm,用止血钳夹紧,用胶布固定在牵引绳上。

3说明①三腔管包将三腔管用物全部备齐,分为三部分,检查包与胃管包分开,使操作更便捷,牵引绳与牵引重物直接相连,长度与牵引吊架高度、位置固定,改变了以往用物繁琐的弊端。②胃管包里备12.5cm止血钳2把,当囊里注气后直接夹紧用胶布固定于牵引绳上,改变了以往用弹簧夹夹闭,再用细绳扎紧的步骤[3],为抢救赢得了时间,也减少了反复操作和夹闭不紧引起的漏气。③医护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程序化管理,使整个操作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6

[2]金中杰,林梅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0.

[3]王峻,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考核标准[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7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6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57例均为男孩年龄.5~9岁平均.6岁其中右侧81例左侧例双侧5例含外院行鞘膜翻转术后复发1例(右侧9例左侧例)均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肿物边界清呈囊性挤压肿物不消失透光试验阳性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手术治疗。

方法:①麻醉与:令患儿仰卧于手术台上采用氯胺酮针静脉麻醉成功之后于患侧臀部稍上方垫一软垫使腹股沟区皮肤稍紧张。②切口选择:在患侧皮下环体表投影稍上方腹横纹处作一横切口长.8~1.cm。③手术方法:首先选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在无血管区对积液进行穿刺抽吸将积液尽可能抽尽抽吸过程要缓慢以防鞘膜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鞘膜腔囊壁弥散性出血导致术后血肿形成。继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采用两把小弯钳钝替分离至提睾肌筋膜分离提睾肌可见乳白色未闭的鞘状突管径细小位于精索血管的内前方直径一般.cm左右最大者不超过1.cm。提起鞘状突管并离断近端向上分离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精索血管、输精管同时提牵鞘状突管时用力要适度防止撕裂、拉断至内环口处给予1号丝线双重结扎。远端鞘状突管不需处理但对鞘膜腔给予切开或部分切除即开窗引流术牵拉至阴囊底部使鞘膜腔还纳并可防止形成医源睾缝合皮下组织用有齿镊把切口皮缘钳夹对合整齐采用m胶贴黏合即可。术毕切口区用.5kg沙袋压迫分钟麻醉完全清醒后可进食观察患儿无异常情况即可出院。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过程中均顺利找到未闭的鞘状突管单侧找到鞘状突管的时间1.~.分钟手术时间仅6.~9.分钟。全部病例均随诊随诊时间分别为1周1个月。随诊1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7个月后再次采用本手术方法治愈余无复发本组病例1周随诊时有例轻度阴囊水肿均自行恢复无阴囊血肿及医源睾发生。

讨论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是先天性疾病发病原因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使鞘膜腔内液体多于正常。1岁以内小儿鞘膜积液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可不急于手术但如果张力较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萎缩应行手术治疗可不受年龄限制本组最小年龄6个月。

根据未闭鞘状突管所在的部位不同鞘膜积液可分为精索鞘膜积液和鞘膜积液不论何种鞘膜积液都是与腹腔相交通的因为在精索的前内侧均可找到未闭的鞘状突管所以给予高位结扎未闭的鞘状突管就可以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其远端之积液囊腔无须任何处理亦多在1~个月内逐渐消失亦无复发。如术中对囊腔适当引流鞘膜腔过大者予以部分切除术后肿块即可消失或缩小更受患儿家长欢迎。选择麻醉成功后采用5号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缓慢抽吸积液避免了因切开囊壁快速排除积液导致鞘膜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的鞘膜腔囊壁弥漫性出血本组无1例阴囊血肿发生。

该术式是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手术者应有大量常规手术的经验及基础熟悉局部的解剖结构才能熟练的找到未闭的鞘状突管以完成该手术。由于小儿鞘状突管管径细小一般有.cm左右极少超过1.cm且导管壁菲薄在分离过程中尤其是在近内环口处易撕破断裂导致复发本组有例因未及时发现破损导致复发游离导管时一定要达到高位否则随着腹压增大鞘状突管逐渐扩张导致复发本组有例均再次手术治愈。

手术中应做到:①切口应避开腹壁浅静脉减少术中出血。②游离及切断鞘状突管时应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避免过度牵拉。③远端鞘状突管不需处理但鞘膜腔若给予切开须仔细止血防止血肿形成。④近端结扎后还纳精索及鞘膜腔时应牵拉该侧防止医源睾发生。⑤切口用m胶贴黏合不需缝合切口平整可避免皮内缝合形成的硬结及瘢痕。

传统的治疗鞘膜积液的方法是行鞘膜翻转术切口大损伤大手术后肿胀、疼痛需卧床~5天增加护理难度易导致阴囊血肿、水肿复发率高本组有外院转来因行鞘膜翻转术后复发1例再手术时均发现没有结扎鞘状突管。而腹腔镜手术虽然恢复快、创伤小可清楚显示内环口情况并能完成双侧手术减少另一侧手术的损伤但因对技术设备要求高需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等原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而腹横纹小切口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是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弊端由于切口小损伤小手术过程无明显出血达到了无血化手术的目标不缝合皮肤切口愈合快术后无瘢痕符合微创的理念术后不换药、不拆线消除了拆线带给小儿的痛苦和恐惧更利于患儿康复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观察无异常即可出院且术后无需用药减少了医疗费用能满足基层医院或家庭经济条件稍差的患儿的需要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5-55.

黄澄如,主编.小儿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7-9.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7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50-01

我院从2005年3月~2007年1月应用克氏针改良方法固定锁骨骨折5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8~68岁;左侧19例,右侧34例;横形骨折12例,斜形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20例。受伤时间2h~3d。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发生在锁骨中内1/3~中外1/3处。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仰卧位,肩部垫高。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取近骨折处横切口,长约5.0cm,显露骨折断端,根据骨折髓腔大小,选好克氏针,先用克氏针有尖面从骨折远端髓腔由内向外穿入,用手摇钻沿髓腔钻透皮质后,退出克氏针,再将克氏针无尖面顺原道穿出皮质及肩部皮肤。复位骨折,再将克氏针穿入近端髓腔3.0~5.0cm,并从皮质穿出0.3~0.5cm。如为斜形或粉碎性骨折加用钢丝固定。克氏针外侧端折弯埋于皮下。术后应用常规抗生素,患肢三角巾悬吊4~6周。

2结果

本组5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5个月,除1例患者14周达到临床愈合外,其余均在6~8周内达到临床愈合。无术后感染,无骨折不愈合,除1例患者患有冻结肩外,均无肩关节僵硬,针松动1例。

53例患者均在8~18周门诊拔除克氏针。按连学全等[1]拟定疗效标准:优,骨折达解剖复位,骨折部稳定,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骨折局部无疼痛,上肢有力,肩关节活动正常;良,骨折达80%解剖复位,骨折部稳定,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骨折局部和关节基本无痛,患肢比较有力,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尚可,骨折达50%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提重物或活动剧烈时周围关节酸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差,内固定不牢固,骨折端不稳定,骨折移位,需再次手术。本组优50例,良2例,尚可1例。

3讨论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各年龄均可发生,其发生率占全身骨折6%,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锁骨骨折后,骨折端内往往有肌肉、软组织嵌入,妨碍骨折处的复位,骨折端可损伤血管、神经,骨折重叠,缩短移位,有时可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2]。近几年,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肩锁和胸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因此,主张锁骨骨折的治疗要达到解剖复位[3]。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多采用克氏针固定,应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方法简单而且结实可靠[4]。克氏针一端有尖,常将穿入骨折近端的克氏针咬成斜面,尖偏向一侧,这样穿入时力线偏心,不在一直线上,进针慢而费力,可能使骨折错位,而改良方法可避免这些弊端,且应用等长克氏针可随时测量进针深度。

[参考文献]

[1]连学全,黄世民,庄耀明,等.克氏针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63.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21.

[3]章先炎,杨茂清,孙继泽,等.锁骨复位的三维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杂志,1994,3(1):26.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8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腹股沟斜疝以手术治疗最可靠,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经过不管的进步和革新,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主要的手术方法有无张力疝修补术、Ferguson法、Bassini手术等方法。2005年~2009年,我科对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了联合缝合修补加强腹股沟管前壁的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65岁,病史半年~5年,术前均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平均住院时间11天,术后7~8天拆线。

1.2手术方法

腹股沟区斜切口,常规找到疝囊,打开后,横断疝囊,剥离囊外组织,做疝囊高位缝扎,游离精索并牵开,用刀柄挑起腹横筋膜,做修复,上端不压迫精索为度,复位精索,修补提睾肌,后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叶与联合腱及腹股沟韧带用10号线做间断性一次性贯穿缝合4~5针,期间用7号线加固2~3针,以加强前壁,外环口处留一间隙,术毕,关闭切口。

1.3结果

本组收治的30例患者全部治愈。

2腹股沟斜疝鉴别诊断

2.1鞘膜积液

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2.2子宫圆韧带囊肿

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

2.3精索囊肿或下降不全

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行径,边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缺如。

3腹股沟斜疝的并发症

3.1肠管嵌顿

正常情况下,疝的内容物(常为肠管)可以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经疝环进入疝囊,并可自行(或经外力)回纳至腹腔内。当各种原因(如摩擦、粘连等)使可复性疝的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局部肿块增大时,说明并发了肠管嵌顿,此时称为嵌顿性疝。肠管嵌顿后主要出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3.2肠管绞窄

如果嵌顿性疝持续存在,未能及时地处理和治疗,疝的内容物(主要为肠管)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肠梗阻、肠坏死,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后果,则并发了绞窄性疝。

4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腹壁强度降低或腹内压增高,使腹腔内容物由腹股沟管疝出所致,腹股沟斜疝多呈梨形,可坠入阴囊,还纳后指压内环口,嘱用力,疝囊不再复现,手指有冲击感,这是与直疝鉴别的最主要的一点。另外,术中见疝囊在精索的前内方,而直疝是在精索的后外方,也可鉴别。该病轻则给病人生活起居造成不便,重则丧失体力劳动能力,偶有嵌顿者医治不及会发生肠管坏死等严重情况,所以一经诊断明确,力争尽早治疗。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疝囊的大小等因素合理选择,力争降低复发几率。

其修补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Ferguson法,此方法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健全的病例,而腹股沟管后壁有缺损的病例,可用Bassini法或mcVay法,但此方法缺点是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张力较大,易撕裂,不利于愈合,另外,术中对腹横筋膜的修复是很重要的,因为腹横筋膜可以说是预防疝发生的第一门户。现很多术者,喜欢用合成纤维网片做疝的修补,此种无张力疝修补,优点很多,但也要选择病人使用,若后壁缺损严重的可选择使用,因网片毕竟是异物,且价格也较高,很多病人不能接受。我科采用的此种方法,适用于后壁缺损不很严重的成年男性患者,其优点是:(1)对前壁加强效果明显,避免了分层修补张力过大易撕裂腹股沟韧带的弊端。(2)术后患者腹股沟区的牵拉痛减轻。(3)可预防对精索的误伤、误扎及压迫。(4)缩短了手术时间。(5)降低了疝的复发。故此方法对成年男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金惠铭,寿铁军,俞承忠.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体会[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1,37(5):503-504.

[2]夏家育,罗健,黄原,等.微型腹腔镜服股沟疝修补改良方法的研究[J].河北医学杂志,2002,13(1):32-34.

[3]杨德忠.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58例临床价值探[J].重庆医药学杂志,2000,36(4):339-340.

[4]张金哲.迅速提高我国腹腔镜外科水平[J].中外微创外科杂志,2003,3(3):1.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9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小切口;超高位疝囊结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普外科腹股沟斜疝患儿共68例,其中男62例,性6例。年龄6个月至12岁,6岁以下者54例,占79.4%。右侧45例,左侧19例,双侧4例(为双侧且均为男性患儿)。62例男性患儿均可触及双侧精索及,无合并隐睾,其中有4例合并轻度鞘膜积液占5.9%,有疝嵌顿病史15例占22.1%。术前检查腹股沟区均有可复性包块,指诊皮下环扩大、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等,均符合腹股沟疝诊断。所有手术均为择期手术。患儿病程2月至3年,平均1.4年。

1.2 手术方法及麻醉 所有患儿均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取右侧或左侧下腹部内环口下方约0.5 cm横纹处微小切口(长约0.8~1.0 cm),于标记处尖刀仅切开皮肤全层,以免损伤皮下血管。 用纹氏血管钳指向腹股沟管方向交替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达提睾肌,提起提睾肌表面筋膜,钝性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内侧提起白色疝囊于切口外,确认无误切开疝囊,助手一手可用食指伸入疝囊并向上提起疝囊,另一手适当反方向牵拉精索,术者用镊子提起疝囊外侧疏松组织,用电刀沿疝囊壁边分离精索与疝囊壁之间的纤维束,游离至看到腹膜外脂肪及相对狭窄的疝囊颈处后再向高处游离约0.5~1.0 cm,检查无疝内容物,于尽可能高位处用4号丝线结扎加缝扎,去除多余的疝囊,剪断疝囊之后近端自然缩回腹腔内,充分止血,于阴囊外牵拉使复位;女性患儿以子宫圆韧带代替精索作为寻找标志,若遇粘连严重,必要时可将圆韧带连同疝囊一起超高位结扎;皮下组织缝合1针,皮肤切口予以对和好后使用小纱布块加压,外使用静脉输液敷贴粘合固定。结束手术。手术时间为15~25 min,平均为20 min。双侧<50 min.

1.3 术后处理 术后观察1 d,无阴囊肿胀或肿胀不明显者即可出院,有肿胀者观察1~2 d无明显加重或肿胀消退后出院。注意保护切口敷贴,勿污染及自行揭开,一般不需要换药, 术后1周来院复查并揭开敷料;术后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患儿返回病房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自行大小便、玩耍及下床活动,均能耐受术后伤口疼痛,无需换药,术后1~2 d出院,术后患儿阴囊有轻度肿胀,均在2~3 d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干预,1周来院复诊100%,切口Ⅰ期愈合,无医源睾、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无坏死或萎缩等并发症及复发。68例患儿全部治愈。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2%[1],有的报道在5%~10%,系由于胎儿发育缺陷致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以及腹压增高所致,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的腹壁肌肉的薄弱[2]。男孩占绝大多数,以右侧多见。随着患儿的年龄的增大,疝块逐渐增大,其发生急性嵌顿的机会增加。若发生急性嵌顿,可累及肠管或卵巢等脏器,甚至还可造成萎缩或坏死等。由于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一般不会自行愈合,故均应行手术治疗[3]。手术方式方法很多,有传统经腹股沟的、腹腔镜的、有在阴囊根部开口的、有在外环口处开口的、有行单孔腹腔镜的、有经腹腔的。近年来,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优点为手术切口及损伤小、痛苦轻、时间短、恢复快,且能同时处理双侧疝。但大多数腹腔镜操作一般仍需在腹部打2~3个孔,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和肠粘连的风险,操作技术、设备和麻醉要求高,同时把本来可以不经腹的手术变成经腹手术,治疗费用较高,不适合在各级医院大范围地开展[4]。其他传统的如经腹疝囊高位离断手术,不但切口大(2~3 cm)、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而且同样有引起腹腔脏器损伤和肠粘连风险。经典的经腹股沟人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虽手术适应证较广,但切口大、要打开腹股沟管各层组织、创伤大、恢复慢、不隐蔽、阴囊血肿等并发症也相对较多。

我院选择在内环口下方约0.5 cm横纹处微小切口(长约0.8~1.0 cm)处理疝囊主要是考虑:①切口位置较为隐蔽,此处有自然的皮肤横纹,恰好予以重和或被掩盖,愈合瘢痕小,符合美观、微创的要求。②随着小儿的年龄增长,患儿的内外环距离增大,如果选择阴囊根部开口或在外环口处开口,则手术视野暴露欠佳。内环口下方约0.5 cm横纹处微小切口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很好的暴露手术视野。③腹外斜肌腱膜较薄且富于弹性,能够做到钝性分离,加之切口距离内环口短,因此,在麻醉状态下完全可以做到疝囊超高位游离并直视下对疝囊进行超高位结扎,这样超高位结扎疝囊后其残端自然缩进内环口并高位处于腹壁后,避免了普通结扎疝囊后形成的锥形空腔尖端指向腹股沟管而因腹腔压力增加导致残端处疝复发[5]。④因为距离疝的内环口近,能够较容易找到联合肌腱下缘、提睾肌,据此能够快速找到精索等结构及疝囊,提高手术的效率。⑤该手术方法不需切开腹股沟管,避免了精索等结构的广泛游离,保持了腹股沟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减少了对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也减少了阴囊部的肿胀及血肿的发生几率。⑥手术步骤简单明了,容易开展,术后患儿恢复快。⑦手术时间缩短,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门诊手术,不必住院,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随着人们健康期望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仅要求小儿疝术后不复发,还期望切口小、恢复快、痛苦少、医疗费用低廉、无并发症等意愿,该术式恰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同时该手术不但具有腹腔镜手术的美容效果,还避免了气管插管全麻、trocar盲穿、Co2气腹等潜在危险及经腹腔手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出现;也还避免了寻找精索和疝囊困难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大(≥2 cm)且破坏腹股沟管结构的种种弊端。

总之,内环口下方约0.5 cm横纹处微小切口入路行小儿疝囊超高位结扎术,与经腹腔镜、经腹股沟、经腹腔等入路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操作简捷、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心理影响小等优点,对器械和麻醉要求不高,易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接受,是目前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和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ameh ea.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d inguinal hernia in the newborn. niger poslgrad med J,2002,9(4):233234.

[2] 王果,李振东.小儿腹部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

[3]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

口腔医学的弊端篇10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t”管引流

微创时代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治疗胆管结石日益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了经过百年实践考验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新标准[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中,约有8%~15%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特别是高龄患者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比例更高。然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是否必须放置t管,一直存在争议[2]。为此,本文回顾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成功实施LCBDe6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胆管一期缝合在LCBDe中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3例患者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31~67岁,平均(47.3±8.4)岁,一期缝合组32例,t管引流组3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入院时41例黄疸,17例有发热史,5例有胰腺炎史。所有患者均无上腹部手术史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术前均经彩超、mRCp检查示不同程度的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其中4l例合并胆囊结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胆总管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用电钩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层,根据解剖标志辨认胆总管或从右侧5mm套管放入穿刺针,穿刺胆总管抽出胆汁以确认胆总管。以弯剪或电凝钩沿穿刺孔纵向切开总胆管前壁1.0~1.5cm,选择在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上方0.3cm至下方0.8cm的无血管区切开胆总管前壁,直视下将上下端结石轻轻挤入切口。

缝合组一期缝合胆总管。对腹腔镜胆道探查后,符合一期缝合条件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缝合,用4-0或5-0无损伤可吸收缝合线对准胆总管切口,可以采用间断缝合法、“8”字缝合或连续扣锁缝合法均可,针距及边距以1.0~1.5mm为妥,做三重外科结,必须严密缝合,针距疏密一致,收紧缝线力度适当。

引流组选择与胆总管直径相适应的“t”形管,如嵌顿石大应放粗“t”形管,二横臂剪断2.0~2.5mm,剖开剪细。经剑突下套针孔放入腹腔内,在腹腔镜下用尖钳夹住一横臂,用另一钳提起胆管切口,将一横臂向胆管下端放入“t”形管,将直臂顺势推入,直到另一横臂也顺着滑入胆管内时,再轻轻拨直横臂使上端横臂滑入胆管上端,安放平直,适当上下松动,以免扭曲或折叠。做结以显微外科钳子做结法,以外科三重结为妥。缝合完毕后,轻轻牵拉“t”形管直臂不易滑出,无胆汁渗漏。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t”管引流组,住院费用低于引流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安放“t”形管引流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比较如下。

3.1安放“t”形管常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要用不同型号胆道探子探查胆管下端的通畅情况,加上用取石钳取石等都对胆管有明显的机械刺激,术后必然伴有胆管水肿,特别是十二指肠的水肿,故对于术中取净结石的患者,其安放“t”形管的目的主要是在水肿时引流胆汁,减低胆管压力,防止或减轻胆瘘,虽然“t”形管有术后丢失胆汁液、延长住院及术后恢复时间、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一些并发症发生,也偶见一期缝合成功的报道,但仍然无法改变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t”形管的经典手术方法[3]。

3.2一期缝合胆道的适应证一期缝合胆道的适应证有:(1)胆总管较粗,直径大于1cm。(2)肝内胆管无异常者。(3)腹腔镜探查阴性或结石已取尽(所取结石与术前B超、eRCp等方法相吻合)。(4)胆道无明显炎症。(5)胆道下段通畅无狭窄,并能顺利通过胆道镜进入十二指肠,可以一期缝合胆管。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方法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合适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等.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技巧(附292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3):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