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卫生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16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1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干预,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患者机械通气48h以后或停止机械通气48h以内发生的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原因,尤其是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引起的Vap更是临床医生最棘手的问题,降低Vap发生率是iCU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目标。引起Vap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减少Vap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我们从2012年开始对iCU患者Vap发病率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实施综合性干预,使Vap发病率明显降低。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iCU连续住院超过48小时的所有患者。

1.2综合性干预包括:①对iCU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预防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考核;②执行手卫生制度,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③制定护理工作规范,要求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度,每天2次口腔护理,④制定iCU病房消毒制度、每天2次床单位消毒、⑤每月向医护人员反馈Vap防控措施依从性督查结果。

1.3研究方法自2012年2月开始,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月1日到7月31日,调查iCU住院患者Vap及其防控措施的基线数据;第二阶段,实施干预,提高iCU病房Vap防控措施的落实率。第三阶段,2013年4月1日到9月30日,调查各项干预措施落实率和Vap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

1.4资料收集由院感专职人员、iCU医生、护士组成研究小组,所有参加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分工负责资料收集。护士每天记录在院患者使用呼吸机情况,填写登记表。主管医生发现患者出现肺炎后,及时向研究小组报告,确定诊断。院感专职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询患者基本信息。每周2次调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填写“呼吸机肺炎防控措施记录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分。

1.4Vap诊断标准患者机械通气48h以后或停止机械通气48h以内发生肺炎,肺炎的临床和病原学诊断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患者病情评分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执行。

1.5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非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类资料:以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水准为0.05。

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住院患者409人次,平均年龄53.5岁,总住院日数5245天,人均住院12.82天。表1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患者平均年龄、病情评分、人均住院天数及呼吸机使用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

表1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感染诊断调查人次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平均病情评分呼吸机使用率%

干预前211263512.494.0976.2

干预后198261013.183.9377.4

2.2Vap防控措施落实率,表2结果显示,干预以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Vap防控知识考核合格率、患者床头抬高、口腔护理及床单位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率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均显著(p<0.01)。

表2Vap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统计表

防控干预前干预后

措施检查人(次)数合格人(次)数合格率%检查人(次)数合格人(次)数合格率%

手卫生762634.2816681.5

口腔护理845767.6767294.7

床头抬高986465.3786887.2

环境消毒563766.1474493.6

Vap培训考核321546.9383181.6

2.3呼吸机肺炎发生率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7例(其中临床诊断2例,病原学诊断35例),千日日感染发生率18.43‰。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6例(临床诊断1例,病原学诊断25例)。日感染发生率降低到12.86‰。干预前后Vap发生率差别显著(RR=0.710,p<0.01)。

表3呼吸机肺炎发生率统计

调查时间调查人数通气天数感染人数感染率%千日感染率‰

干预前21120083717.518.43

干预后19820212613.112.86

2.4主要病原菌共查出呼吸机肺炎病原体82株,排在前列的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表4结果显示,干预后上述五种病原菌所占比例明显降低,病原菌种类相对分散。

表4呼吸机肺炎患者病原体构成

病原菌干预前干预后

名称检出株数构成比(%)检出株数构成比%

鲍曼不动杆菌1734.0928.1

肺炎克雷伯杆菌1122.04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714.0618.8

铜绿假单胞菌714.039.4

大肠杆菌36.039.4

其它510.0825.0

讨论

Vap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口咽部致病微生物的大量定植、口咽部致病微生物被吸入下呼吸道、使用被污染的设备,被认为是3个关键环节。机械通气患者通常入鼻胃管来提供营养支持,但鼻胃管可增加消化道菌群随消化液反流的几率,从而增加口咽部菌群定植的机会。另外气管内插管可导致局部气道的创伤和炎症,并造成宿主局部防疫功能缺陷,从而增加患者口咽部条件致病菌定植的危险性。由于异物的刺激(气管导管)可导致患者口腔分泌物增加,分泌物通过气囊周围的缝隙进入到气管内,吸痰时也容易将这些细菌带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发生。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从而较少感染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半卧位可减少胃内容物误吸至下呼吸道,因此对于那些尚可忍受此种的患者,是一个简单有效且无须花费的预防措施[1]。呼吸机装置本身就容易成为各种致病菌的集聚地,被污染的湿化器、储水罐添加水、呼吸机管道冷凝水,患者周围的环境等,都可能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或不规范的技术操作引起患者的感染。

降低Vap发生率的策略应该是针对上述环节的综合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抬高床头、及时口腔护理、环境消毒、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Vap防控意识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等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Vap发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过程中,干预前后人均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率、患者病情评分均无差异从而排除了上述因素对Vap发病率的影响。干预前后,随着各项措施落实率显著提高,Vap发生率由18.43‰降低到12.86‰,被认为是综合干预措施取得的明显效果。

马坚等调查结果显示[3],Vap的主要病原菌是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两者共占到49.4%。在环境卫生学监测中,最常见的污染菌是表皮葡萄球菌,与Vap病原菌也不一致,其原因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崔云飞,周淑君,王雅妹.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233-234.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2

[关键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5)16-0058-03

[abstract]objectivetoobeservetheinfluenceof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on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inneonataliatensivecareunit.methods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4,98neonatesreceivedintubationandmechanicalventilationin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by1∶1matchedcase-controlstudy.andeachgrouphad49neonates.preventivefactorsoftreatmentgroupwereincludedlevatingpatient’sheadandchestto30degreestothehorizontallevel,closedendotrachealsuctionsystems,washinghands,intensivingfrequencyoforal-pharyngealnursingwiththoroughsuction,changingventiahortubeafterthreedays.whilethecontrolgroupwasgivenroutine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Vap,thelengthofhospitalstayandventilatortimeweremeasuredandcomparedbetweentwo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neonatesintreatmentgrouphadlowerincidenceofVap(10.20%vs28.57%)andshorterventilatortime[(60.36±9.23)hvs(67.52±8.55h)].therewasdifferenceonhospitalstay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prevention;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newborn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已为临床医师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较为普遍的方法,因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同时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气道较短,外界病原菌容易侵入患儿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主要疾病[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害较大,可增加呼吸机治疗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延长患儿的吸氧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增加患儿视网膜病变、肺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影响患儿预后,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故本院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开展研究,以降低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时间>48h。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患儿。按1:1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胎龄(35.3±3.7)周,出生体重(2561.7±616.8)g,对照组胎龄(34.8±4.3)周,出生体重(2461.7±645.6)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1.3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取头高位30度、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每次必须先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2次/d,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综合治疗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采用平卧位、开放式吸痰、注意手卫生(单纯卫生手消毒)、口腔护理1次/d,使用7d更换呼吸机管道。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0.2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

2.2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60.36±9.23)h明显短于对照组(67.52±8.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6,p

3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8h或者已停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的主要治疗措施,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开放气道,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儿的年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规范洗手、呼吸机治疗时间、损伤性操作等,呼吸机辅助治疗大于3d均可能有细菌定植[5]。目前我科已采取一系列医疗及护理措施,减少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率,在国外以及在重症监护病房采取集束化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6-8]。

首先,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需鼻饲喂养,长期平卧位可引起奶液返流,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采用头高位30°可减少返流,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吸痰对新生儿的气道黏膜亦属于损伤性操作,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可因环境污染、复苏囊消毒不严格、洗手不规范等引起细菌侵入呼吸道,导致细菌定植感染,有研究显示开放式吸痰患儿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菌含量较高[9],密闭式吸痰可避免气道开放,减少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污染,同时密闭式吸痰不需反复更换吸痰管,可减少耗材及治疗时间,不需断开呼吸机,可保持患儿稳定的气道压力及分钟通气量,有效改善氧合[10,11]。总之,密闭式吸痰操作简单、效率高、减少外界污染机会,更易于临床应用。

感染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为规范洗手[12],监护室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操作前、操作后、接触患儿前、接触患儿后等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佩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对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需穿隔离衣及戴手套。每日实行口腔护理可预防细菌定植,对于危重新生儿,口腔内正常定植的细菌在24h后可转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病菌可变异为多重耐药菌,故需加强口腔护理[13]。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对预防细菌定植有一定的作用,包括去除呼吸道的冷凝水及湿化器的更换,本研究认为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对呼吸机管道的具体更换时间仍存在争议,有认为7d更换1次[14],也有认为1周更换2次[15]。

研究表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新生患儿本身基础状况(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免疫力低、抗感染屏障功能差、易受医疗操作等损伤,病原菌易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呼吸机的综合管理、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及手卫生的执行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6]。近年来国内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此措施必须贯穿持续执行于临床工作每个环节中,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进行业务培训及学习,全科医护人员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干预措施。本研究认为采用头高位30°、密闭式吸痰、严格手卫生、口腔护理,使用3d更换呼吸机管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7]。

[参考文献]

[1]陈历耋,傅万海,游楚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80-84.

[2]谭薇,郭桂芳,土乐强,等.早发性与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4-526.

[3]叶俊,修清玉.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1):2950-2952.

[4]蔡小狄,曹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1-13.

[5]杨军,赵宏,封志纯.机械通气早产儿下呼吸道定植细菌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90-393.

[6]Cnmdene,BoyceC,woodmanH,etal.anevaluationoftheimpactoftheventilatorcarebundle[J].nursCritCare,2005,10(5):242-246.

[7]CookeFJ,HolmesaH.themissingcarebundle:antibioticprescribinginhospitals[J].intantimicmbagents,2007,30(1):25-29.

[8]wintersB,Dormant.patient,safetyandqualityinitiativesintheintmsirecareunit[J].Curtopinanaesthesiol,2006,19(2):140-145.

[9]陈倩云,杨燕,陈小乐,等.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5):545-547.

[10]马杏云,侯改英,张玉英,等.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耐药现状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47-1448.

[11]晏玲.应用密闭式吸痰管注入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48-3049.

[12]刘汉,倪海滨,刘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18(2):190-192.

[13]murilaF,FrancesJV,Blanda,etal.interpretingpositiveculturesofendotrachealaspirates:Factorsassociatedwithtreatmentdecisionsinventilatedneonates[J].JpediatrChildHealth,2012,47(10):728-733.

[14]GarlandJS.Strategiestoprevent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inneonates[J].Clinerinatol,2010,37(3):629-643.

[15]沈爱仙,贾献荣.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5):80-85.

[16]汪瑾,巨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5):494-497.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3

春季到了,各类细菌和病毒随气温逐渐回升迅速繁殖,如预防不当,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患上呼吸道传染病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产生相关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现笔者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治疗情况进行浅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防治措施

1.2.2市动员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到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各流动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画、墙报、校会、发放宣传单、报纸、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势,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

1.2.3加强协作,做好疫情防控各医疗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强与卫生部门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在做好因病缺勤统计上报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生活场所环境通风、换气、消毒等防范措施;配合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的主动搜索和技术指导;要配合区卫生局监督所加强开展对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监督执法检查。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建立有防控领导小组,开展了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设置发热门诊,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集中处置;但个别社区服务站还存在对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知识培训内容不够全面、无独立发热门诊、布局不符合消毒隔离规范和医疗废物移交登记不及时或有遗漏项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逐级开展培训,扩大冬春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力度和范围;强免期间各县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巡回督导各服苗点,并对流动人口、农民工聚集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力求强免工作不出现疏漏。

2结果

3讨论

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节容易频繁暴发,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传染病发生,易造成流行。因此掌握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对于远离传染病、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而所谓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病原体从呼吸道感染、侵入、传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很大,流感可引起脑炎、心肌炎等,2003年爆发的SaRS就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4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12-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时常见并发症,也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最大障碍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般发生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1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1%~60%,病死率达45%~75%[1]。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关键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住本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iCU的重症并发肺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7~78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26例,重症并发肺炎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4岁。经临床检验病症表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22例,重症肺炎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疾病等各方面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护理方法治疗组30例患者均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本院机械通气护理指导小组由经过香港医院管理局“重症监护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师任组长,成员由2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组成,均为医院护理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理论和处理能力。小组的职责是制定实施指引、组织相关培训,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践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监测执行情况和评价效果,同时做好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工作。根据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制定适用于本院的临床护理指引和具体的操作标准,以文字并配以图片的形式,力求简洁、直观、易于掌握及执行。制定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执行表,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其中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平卧位下吸痰,返流的危险性较大,易造成误吸或渗漏的发生,应抬高床头30~45°以加以预防。②呼吸机应用中,在呼吸管路近端以及吸入和呼出端各加用呼吸过滤器1个,以增强加温加湿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机体出现应激性溃疡。③在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调整,以满足治疗的要求。④预防患者形成静脉血栓。⑤试停镇痛药期间,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反应出现应及时处理。⑥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每天坚持帮助患者刷牙和用漱口水漱口,使患者的口腔保持清洁。⑦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手卫生,以免其他感染的发生。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未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每隔0.5~1.0h吸痰1次,定时翻身拍背;呼吸机呼吸管路的更换时间一般不超过48h;如果用湿化器,换管时间可以延长到48h以上,或根据临床需要每周换管1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

1.3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关于发生相关性肺炎与撤机天数方面的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机械通气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是导致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2]。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临床上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外,近几年来,采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局部注入抗生素的方法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取得良好的疗效[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4-5]。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作为主动的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不是“发现了护理需要才实施护理”,而是“因为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是全面的预防护理,它关系到患者的所有治疗环节。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发生而实施护理”,因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实现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功能[6]。

人工气道吸痰方法的改进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易出现口咽部细菌的定植,而污染的口咽分泌物可以滞留在人工气管气囊上部并通过气囊周围的空气进入气道,增加吸入危险,清除气囊上滞留的分泌物,可降低Vap的发病率。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抬高床头30°~45°;②消化性溃疡的预防;③每日试停镇静药;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⑤改良性的口腔护理;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⑦注意手的卫生。

笔者还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具体内容包括:①Vap的定义;②Vap的危险因素;③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④与Vap;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⑥手卫生与Vap;⑦试停镇静药期间的观察要点及干预措施;⑧深脉血栓形成的防;⑨口腔护理与Vap。

除了实施上述针对性的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尽早撤机,缩短上机时间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引发与恶化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另外,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早期撤离呼吸机、早期拔管均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功伟,李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后和预防[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5(2):34-35.

[2]赵莹莹.临床相关因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1(5):21-22.

[3]张淼.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10):28-29.

[4]张德元.刘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6(8):29-31.

[5]刘炳元,张萌.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与护理,2009,11(2):19-20.

[6]王琦,米跃华.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0,24(1):32-34.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5

【关键词】小儿;氯胺酮;麻醉;护理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静脉[1]。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全麻药,由于氯胺酮对呼吸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因此采用氯胺酮麻醉的小儿,对气道的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10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期间的呼吸道监测与护理措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在6个月至12岁。手术种类包括头面部手术10例,四肢手术22例,中下腹部手术18例,疝、鞘膜积液手术46例,其他手术4例。术前常规用苯巴比妥钠4mg/kg,阿托品0.02mg/kg肌肉注射,不合作小儿氯胺酮(6.2±1.8)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安静后开放静脉通道,手术开始时缓慢静注氯胺酮(1.5±0.5)mg/kg,并根据手术时间和患儿具体情况酌情追加辅助药。手术时间30min~3h,由于术中密切观察,妥善处理,全部病例中无死亡,术后随访无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术前安慰患儿,减少哭闹,从而减少胃肠胀气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应详细询问禁食和禁水情况,必须严格禁食禁水4~6h[2]。术前测量体重,以便准确计算用药量。小儿舌大、颈短,呼吸道管径较小,腺体分泌旺盛,呼吸储备差,呼吸道阻塞较为常见,其中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是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使用氯胺酮会使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易引起喉痉挛,故术前常规应用抗胆碱类药物抑制腺体分泌。

2.2备好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品和药品,以防止呕吐及食物返流引起窒息。进入手术室后,应于患儿肩下垫以海绵垫或薄枕,高度以能让患儿双肩舒展、头略后仰为准,以增加咽喉部的通气功能。

2.3术中患儿均监测血氧、脉搏,年长儿监测血压。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术中应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腹部手术操作动作应轻柔,确保腹式正常呼吸。

2.4氯胺酮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若注射速度过快、剂量过大、间隔时间过短均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注意个体差异,对呼吸抑制的药物尽量慎用。

2.5氯胺酮麻醉的患儿虽意识消失,但仍保持吞咽反射。由于患儿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特别对手术时间长、用药量大的患儿,术中及时吸痰并面罩给氧为最佳。一旦发生喉痉挛,应立即插管,高流量面罩供氧,插管大小应合适,动作轻柔敏捷。

2.6加强基础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全麻患儿术前均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抑制下丘脑功能,抑制皮肤黏膜腺体分泌,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散热减少。另一方面,氯胺酮可使肌肉张力增高,产热增加[3],故术中应监测患儿体温,在体温超过3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患儿体温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氯胺酮麻醉术中出现肢体肌肉的不自主动作,为防止患儿受到伤害,应用柔软约束带固定好。

2.7氯胺酮可使大脑边缘兴奋,苏醒期还易出现谵妄、喊叫、幻觉、眼球振颤等症状,切忌在患儿未彻底清醒前拍打或呼喊患儿,应保持安静,减少刺激,使症状逐渐消失。

2.8手术结束后,需常规吸氧,如果患儿出现舌后坠现象,可以将患儿头稍微后仰,拉直气道。也可放口咽通气道。运送途中需携带小儿呼吸气囊,必要时携带手提式血氧监护仪。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以保证运送安全。

3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解离性”全麻药,能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质的传导,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引起意识模糊,短暂性意识缺乏及满意的镇痛效果[4]。因其具有使用方便,诱导迅速,深度镇痛等优点,主要适用于小儿麻醉。但其麻醉后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喉头分泌物的刺激可能诱发喉痉挛,还有误吸的危险。因此术中气道的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才可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体俊.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

[2]岳云,吴新民,罗爱伦.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9.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6

【关键词】医院感染;监测;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5-011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61 

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通过开展医院感染病历与高危因素监测,采取普遍性干预与针对性加强护理等措施,指导临床科室规范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对2013年1-9月(对照组)与2014年1-9月(干预组)确诊的185例和145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感染相关因素、侵害性操作分布的变化。选择2013年1-9月(对照组)185例非干预阶段及2014年1-9月145例(干预组)干预阶段的医院感染确诊病例。入选标准符合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全院确诊医院感染病例。2013年1-9月共收治住院患者18837例,发生医院感染185例,201例次;2014年1-9月 

共收治住院患者21294例,发生医院感染145例,154例次。患者年龄4~91岁,平均(47.5±43.5)岁。感染病例分布居于前三的科室是血液肿瘤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 

1.2方法 

1.2.1监测方法采用实时监测,临床科室对确诊院感病例按北京市院感质控中心制定《院感病例监测登记表》内容对患者基本情况、危险因素、侵害性操作等逐项填写并网络上报,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院感病例进行核实确认。 

1.2.2实施干预控制对策 

1.2.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观察病情变化。(2)遵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3)落实疾病护理常规。(4)出院护理指导。 

1.2.2.2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院感防控措施,给予加强护理(1)普遍干预。据2013年监测数据,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如呼吸道、泌尿道、血液感染等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与防控要点。院周会上组织学习医院感染防控文件。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等,定期统计、分析,向临床科室反馈。(2)针对性干预。①感控专职人员参加临床感染病例讨论会议,成立干预控制小组,由护士长、管床医师及护士组成,加强医护沟通,护士长组织规范落实重点院感防控措施。②感控专职人员到临床科室指导护士对有相关高危因素患者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落实分组护理与接触隔离,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指导长期卧床与高龄患者正确咳嗽,加强口腔及会阴部清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下地或床上活动,利于口咽部分泌物引流。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做好保护性隔离,加强病室清洁消毒。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加强血糖控制。③对有易感因素及侵害性操作患者每日进行护理评估。观察患者体温变化,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置管,长期留置导管者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怀疑置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加强细菌学监测,定期留取培养标本。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④教育培训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依从性。⑤改善宿主易感性。如对昏迷患者定期吸引口腔分泌物等。⑥针对呼吸道部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管床护士亲自或指导家属为患者翻身、叩背,病情允许时应每1~2小时翻身1次,空心掌由下至上叩拍胸背部,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后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特别提示操作方法要正确、规范;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留自主呼吸;指导练习俯卧位通气等措施以利于引流。加强口腔护理,根据pH值、口腔污染情况选用合适的清洗液,及时清除口腔、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等,以防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能合作者鼓励患者自理,每天早晚2次刷牙,进食后漱口。对于昏迷患者每次注入营养液前均先检查是否有胃内潴留,保证鼻饲管通畅,同时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等。患者清醒有吞咽动作后要加强指导反复吞咽。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保持空气清洁,湿度适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⑦针对泌尿道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置管时严格消毒,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置管后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带管过程中给予会阴擦洗2次/d,患者转换体位、外出检查时及时夹闭尿管,防止尿液反流;每日评估保留尿管的必要性,及时拔出尿管。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⑧针对血液感染高发的情况,重点加强以下护理措施:加强患者宣教,告知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探视。每天紫外线消毒病室。告知家属、患者戴口罩,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床单位、桌椅、地面、门把手。病室加强通风,避免患者受凉,保持大便通畅。医务人员注意手卫生。帮助患者拍背、排痰。注意消毒、隔离,加强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力。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无法使用字2检验的组间数据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比较 

本调查2013年非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85例,2014年干预阶段确诊医院感染病例145例。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116,p=0.001),详见表1。 

· 

2.2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干预组感染部位154例次,对照组感染部位201例次。感染部位分部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两组各部位分布情况比较,详见表2。 

2.3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 

两组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布情况比较,其中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 

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3.1干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首先增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控意识和技能。本研究依据医院感染监测数据,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普遍性干预和对高发感染部位等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培训临床护士规范落实等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的作用。可见,采取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3.2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分布 

本研究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部感染居首位,泌尿道感染居于第二位,血液感染居于第三位。提示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方面要重点加强规范呼吸道部、泌尿道部、血液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要对临床护士要定期加强以上三个部位防控措施的学习、培训与操作指导,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3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分布 

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发现营养不良、高龄、昏迷、长期卧床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应加强对以上易感因素的预防与控制,重视基础病治疗与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尤其要对预防与控制呼吸道部感染高度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量、长时间使用抗肿瘤药物极易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多种病原菌感染[1]。高龄患者生理防御及免疫功能衰退导致自身调节能力、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加上对一些药物的敏感性较差,往往病程较长,易导致感染。 

3.4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情况分布 

本研究两组病例医院感染相关侵害性操作分布情况比较,其中有静脉穿刺、泌尿道插管、静脉高营养、人工呼吸机等侵害性操作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入性操作损伤了组织黏膜,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导致微生物定植增加,患者易感性增加。减少侵入性操作,规范好操作规程,及时评估侵入性操作的风险,根据各医院的特色建立自已的目标监测体系,执行科学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2]。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使用呼吸机、大量的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操作,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应做到尽量少做,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应做相应检测,如管头培养、尿培养等,并积极治疗,尽量尽早拔除插管。各种侵入性操作要保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3]。每张病床旁配备手消毒液,在护理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在进行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应封闭感染入路,如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质量可靠的管材,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选择正确置管部位,避免股静脉置管,规范做好皮肤的清洁消毒和护理,应在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皮肤的操作,插入部位使用预防性屏障,及时更换敷料,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特别做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4]。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技能,加强感染病例监测与干预管理,采取加强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熊杰,白生华,汪璐,等.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503-505. 

[2]骆春华,陈春娥,彭胜华.侵入性操作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77-178.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7

【摘要】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立即予以温清水彻底洗胃,导泻,静脉应用尽早使用阿托品、解磷定注射液,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根据病情予以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结论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并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好病情演变,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抢救治疗成功。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挽救生命和缓解中毒症状,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护理措施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类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人人体。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通过有机磷与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从而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发生一系列晦床中毒症状。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如恶心、呕吐、多汗、流涎、瞳孔缩小、胸闷、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烟碱样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束震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意识模糊、昏迷。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有机磷中毒病人108例,其中女68例,男40例。自服者100例,误服者2例,皮肤中毒者2例,呼吸道中毒者4例。中毒的毒物中,甲拌磷占l/3,乐果占2/3。1小时内就诊者66例,l-4小时内就诊者30例,4小时以后就诊者12例。经过抢救与合理的护理措施108例患者基本痊愈,现将抢救与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抢救及护理措施

2.1急救方法:入院口服中毒者立即予以温清水彻底洗胃,导泻,静脉应用尽早使用阿托品、解磷定注射液,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应尽量在4~6小时内进行,越早越好。一般选用l%~2%碳酸氢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洗出的液体清亮无味为止。但敌百虫中毒时禁止使用碳酸氢钠;1605、1059、乐果等中毒时禁止使用高锰酸钾,以免使药物毒性增强。根据病情予以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菌药物和呼吸兴奋剂等综合治疗。如呼吸衰竭患者可行气管插管,予机械通气。

2.2迅速清除毒物:立即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污染皮肤,禁用热水或酒精擦浴,以免促进毒物吸收。眼睛溅有毒液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

2.3洗胃过程的护理:根据中毒药物选取洗胃液,洗液的温度以温热宜,不可过高,过高促进毒物的吸收,过冷可刺激病人发生寒战、发冷、在洗胃时注意保暖,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胃粘膜,在确保胃管在胃内方可注入灌洗液,每次入量成人300—500毫升,小儿100~150毫升。在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2.4一般护理:患者入院时首先给予基本生命支持,观察呼吸、血压、心率、体温,肺部啰音、尿量及意识、皮肤瞳孔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危险期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状态、瞳孔大小。中毒较重的病人,中毒后即出现意识障碍,瞳孔缩小,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能准确判断病情,其次观察肺部呼吸、皮肤出汗、排尿等情况协助诊断。

2.5阿托品使用的观察和护理:阿托品为解救有机磷中毒的常用药物,使用时应早期、足量和反复给药。阿托品减量或停药不能太快,达到阿托品化后改用维持量。继续使用数日后未出现症状者,可逐步减量并反复试停,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阿托品中毒。当出现烦躁、兴奋、幻觉、阵发性强直性抽搐等,提示阿托品中毒,应立即停药,或减量维持。按医嘱给镇静剂和毛果芸香碱解救。同时加强安全护理,使用约束带加床拦,防止意外。

2.6口腔、皮肤护理:有机磷中毒患者用药品种较多,注射次数频繁,故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注射部位,保持室内适宜湿度、用消毒液湿拖地面,并且每日定时用紫外线室内照射消毒,预防感染。做好患者二便的处理及口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排痰,使其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洗胃后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日3次,清除口腔内残存毒物并观察口腔情况,防止并发症,增进食欲。中毒病人的皮肤有部分毒素通过汗液排出,每日2次做好皮肤护理既可清楚皮肤表面毒物又可预防褥疮。

2.7心理观察及卫生宣教:对自服中毒的病人应进行心理护理,关心理解,安慰病人,了解思想动向,解除其心理障碍,防止再次发生中毒。积极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农药的管理,喷洒农药时应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讨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抢救应准确、及时、争分夺秒。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并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好病情演变,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抢救治疗成功。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可挽救生命和缓解中毒症状,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8.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原菌

医院感染是全球关注的话题,随着侵入性操作普及,医院感染也随之增加。iCU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和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1]。2010年6月医院启用现代化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CU也从5张床增加至16张床,对iCU质量管理与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掌握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2011年1月起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患者46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66~89岁者45例,41~65岁者6例,90岁以上者4例。

1.2调查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D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要求[2],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每天到iCU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侵入性操作、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完成准确填写、评估监测表,每季度统计、分析及反馈各项监测指标。

1.3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进行诊断。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463例监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总住院日数5668d,患者日感染率9.70‰,例次日感染率10.23‰;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74,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

2.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部位具体如下:下呼吸道感染20例次,占34.48%;泌尿道感染31例次,占53.45%;血液感染6例次,占10.35%,其他感染1例次,占1.72%。由此可得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

2.3各器械使用及相关感染情况呼吸机使用率53.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92‰;导尿管使用率81.37%,尿道插管致泌尿道感染发生率6.29‰;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91.6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0.77‰,见表1。

2.4病原菌分布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共检出病原菌69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4.4%,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7.9%和7.7%。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中段尿,占85.0%,见表2。

3讨论

3.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目标性监测4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医院感染率11.88%,患者日感染率9.70‰,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低于李卫光等[4]报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53.45%)为主,其次是呼吸道感染(34.48%),这与黄新华等[5]报道的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存在区别。考虑与iCU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差,导尿管使用率高而且留置时间长有密切关系。呼吸道感染为居第2位,这与落实有效的呼吸道感染控制措施有关,如患者无反指征取半卧位,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用银离子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有污染时及时更换等。有研究表明,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既降低医疗开支,又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认真洗手可降低医院感染30%,美国2002年CDC院内洗手规范所引用的大量临床报告也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6-7]。

3.2医院感染部位iCU最多见的感染部位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本次目标性监测3种侵入性插管导致的医院感染48例,占相关感染82.76%,留置导尿管使用率81.37%,感染率6.29‰,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为居iCU感染首位,究其原因可能与iCU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菌素,造成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有关。因此,长期接受抗菌素及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加强泌尿系统真菌的监测,预防为先,规范合理用药,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真菌性泌尿道感染。呼吸机使用率53.79%,感染率4.92‰,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位居第2位,与iCU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医疗护理行为习惯有密切相关性,相比2009年1月-2010年6月目标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10.9‰,下降了5.49‰。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91.69%,千日感染率0.77%,较其他医院监测结果低,与操作人员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操作者基本由iCU医生或麻醉科人员执行,置管后护理得当有关[9]。深静脉置管感染与操作熟练程度、留管时间、置管部位等有密切关联,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并及早拨管。怀疑有深静脉置管感染时,应及时规范送检血标本,依据检验结果确定是否感染。

3.3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本次监测发现,iCU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4.4%,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多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真菌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而且病原菌大多呈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多见于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已成为iCU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且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广泛使用,出现全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曼不动杆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医院抗感染治疗形势严峻。热带假丝酵母菌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真菌感染常出现于免疫力低下和慢性病患者,病死率较高,其发病率仅次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可侵犯皮肤、黏膜、呼吸道、泌尿道等,泌尿道是真菌的好发部位,感染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给治疗带来难度,这与抗菌药物的使用、耐药菌株的产生增多有密切联系[10-12]。应防止病原菌在医院内传播,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定防控干预措施:(1)履行职责,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强化宣传培训,医护人员应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生特点,病原菌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3)严格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每天用消毒液进行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耐药菌患者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物品尽可能专用,各类有创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导管护理;(4)落实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手接触传播细菌;(5)加强基础护理,用消毒液擦浴,减少细菌随尘埃飞扬;(6)做好标准预防,防范职业暴露;(7)定时插管评估,尽早拔除导管;(8)加强患者病原学主动监测,及时采取有效干预;(9)使用合格器械和器具,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0)掌握抗菌药物用药指征,依据药敏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传播,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感染暴发。

iCU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完成。目标性监测是一项比较科学的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之一,iCU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和感染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而真菌性泌尿道感染将会是iCU下一阶段管理和干预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云飞,张群,殷瑾,等.综合性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83-1085.

[2]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4]李卫光,秦成勇,王一兵,等.山东省12所综合性医院iCU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384-386.

[5]黄新华,李清华,蔡宝缄,等.综合iCU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35-436.

[6]刘亚平,韩江娜,马遂.呼吸机管道系统更换与呼吸机相关肺炎[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8):508-509.

[7]汤晓梅.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8):797-799.

[8]章华萍,张玉琴,郑丹,等.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49-51.

[9]董美平,朱金强,王文升.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32例[J].临床医学,2009,29(5):97-98.

[10]尚元元,喻楠,贾伟,等.2004-2008年院内真菌感染动态变化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519-2521.

[11]王勇,潘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07-2709.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9

关键词:社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中毒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15-01

院前急救又称院外急救,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1]。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其中70%的人是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现场救护于院外死亡,这部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2],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4~6min。如果超过8min,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min,基本不能救活。因此,在黄金时间内正确实施院前急救是挽回许多患者的生命的关键举措,本文在查阅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社区常见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作如下综述。

1心力衰竭

1.1定义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3]。

1.2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如果在社区或家里遇到此类病人时,家属或目击者应该在评估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1)让病人安静,减少恐惧躁动;(2)快速有效的拨打120,确保患者可以及时被送入医院;(3)松开衣领,让病人取坐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min,然后放松5min,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4)如有心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1.3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应迅速将患者置坐位,双腿下垂,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吗啡、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氨茶碱、正性肌力药等

用正性肌力药需避免过量,以防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即时排出咽部痰液;呋塞米的药效快、安全性高,对治疗肺水肿及脑水肿非常有效;硝酸甘油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具有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非常有帮助,但吗啡具有不良反应也比较大,因此,用小剂量即可,避免过量[4]。

1.4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其抢救最佳时间为发病1h内,如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会危及患者生命甚至导致死亡。在急诊抢救时,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药[5]。在院外发现急性心衰患者,应立即正确迅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对猝死病人,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外,不能盲目地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把握黄金时间4~6min立即就地进行抢救,即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技术[2]。

2呼吸衰竭

2.1定义

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6]。

2.2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遇到此类病人,最重要的就是:(1)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头偏向一侧;(2)可以的话,让患者半坐卧位;(3)立即拨打120求救。

2.3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医护人员要立即给患者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β2受体激动剂解痉平喘,机械性喉梗阻时可切开环甲膜进行通气

如因缺氧引起心跳骤停则行心肺复苏术,并迅速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2.4讨论

呼吸衰竭的患者常伴有CopD,CopD合并呼吸衰竭若救治不及时有效,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给予正确的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早期院前急救使用无创呼吸机可以较早地纠正缺氧,并有利于进一步治疗。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7]。

3急性中毒

3.1定义

急性中毒是指有毒的化学物质短时间内或一次超量进入人体而造成组织、器官气质性或功能性损害[1]。

3.2社区院前急救措施

(1)首先最重要的是隔离毒源,防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物质;(2)拨打120求救,并规劝患者不要过于紧张;(3)如果是吸入性中毒,应将患者转移至新鲜空气充足的环境,选取坐位利于患者进行气体交换,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降低体温,利于患者呼吸;如果是食入性中毒,应立即阻止患者继续摄入毒性食物,清除患者口腔及咽喉部未吞下的毒性物质;对于进入食道且未吸收的毒性物质,用筷子刺激会厌部进行催吐。

3.3救护车到达后急救措施

迅速进行洗胃,对于已经吸收的毒性物质,要促进排出,导泻、灌肠等;同时给予利尿剂,吸氧等的生命支持,到医院后再进行后续的治疗与护理。

3.4讨论

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常常会危及生命。一方面需要患者学习相关知识,避免摄入有毒物质,部分患者需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选择摄入毒性物质而自杀。另一方面需要目击群众或者患者本人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急救。通过积极的院前急救,可争取有效的急救时间,对挽留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8]。

4结语

患者在院外疾病突发,离医院远,多数患者附近没有医护人员,而医院救护车是在接到电话后内出车,不能立刻到达。所以很多情况下,医护人员错过了救护病人的最佳时间,需要患者自救或目击群众救助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是院前急救的保障。希望本文对社区常见疾病院前急救措施的论述,能够使得社区群众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挽救生命,降低伤残。

参考文献

[1]张波.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二章:急性中毒[m].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4-162.

[2]黄一红.现场救护: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n].晋江经济报,2010-09-29(6).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三节:心力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0-126.

[4]谭建新,关永东.吗啡在急性左心力衰竭院前急救中的安全性[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6(5):630-632.

[5]吴艳强.急性心力衰竭的急诊抢救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4):117-118.

[6]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二章第十五节:呼吸衰竭[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170.

呼吸道卫生的措施篇10

关键词:小儿病毒脑炎治疗护理

experienceinthenursingofinfantviralencephalitisin22casesCHenDong-xia(Departmentofpediatric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ShangqiuCity;Henan476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erienceinthenursingofinfantviralencephalitisandannouncements.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clinicaldatawasconductedin22patientswithviralencephalitisofinfantwhowereadmittedinourhospital.accordingtotheconcretepathogeneticofillnesschildrentreatmentandtogiventhenursingoffebrilenursing、cataphoranursing、respiratorytractnursing、eclampticnursingandbasicnursing.ReSULtS:among22patients,20caseswerecuredtoleavehospital,1casetogiveuptreatmentbecauseofeconomicreasons,1caseresponseisslow,limbstrengthwasslightlytall,activityobstacles.ConCLUSion:Duringthecourseoftreatment,exactitudeobservationofthechildrenconditionchanges,completesthesymptomsnursingandbasicnursingnursingmeasures,itplaysaveryimportantroleforneonatesrecover.

Keywords:children;virus;encephalitis;treatment;nursing

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047-02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此病前1~3周患儿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道感染,呈急性或亚急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对患儿进行细致和精心的护理,对患儿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本文回顾2009年04月~2010年0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情况,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04月~2010年04月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发热、呕吐。本组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实施治疗。高热及惊厥患儿给予降温,给予鲁米那或者安定镇静,对于意识障碍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同时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给予甘露醇及呋塞米。所有患儿给予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紊乱。在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22例患儿中20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患儿表现为反应较生病前迟钝,四肢肌力稍高,活动障碍。

1.2病情观察

首先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同时对出现的相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呼吸道、发热等护理。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神志、心率、心律是否正常,呼吸的频率、节律以及血压波动的情况。对头痛、呕吐者应观察患几的头痛部位,持续时间、程度以及呕吐物的性状、量、次数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护理方法

2.1发热的护理

病脑初期即可出现发热,有时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或高度抑制。各种营养素代谢增加。氧耗量也显著增加【3】。高热可加重或促使惊厥、意识障碍、脑水肿等发生【4-5】。对发热的患儿要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降温是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的综合措施之一。通过降温特别是头部降温,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渗透性及减少脑实质损害。

2.2昏迷的护理

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6】。

2.3呼吸道护理

由于高热卧床患者分泌物多,咳痰困难,为防止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进呼吸道梗阻及肺部感染,从而导致呼吸衰竭。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叩打患者的背部,自下而上,先胸后背,反复数次,使支气管内的分泌物震动而排出,将床尾抬高15°左右,让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去枕侧卧,以利于分泌物引流。如果分泌物多且黏稠,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引起呼吸道不畅者,可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如果痰量多而黏稠,且位置较深不易吸出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应用上述方法无效者,应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手术【7-9】。

2.4惊厥的护理

要严密观察,具有超前意识,早期发现惊厥的微小征象,及时控制,有利于患儿的预后。注意有无抽搐,如因高热引起抽搐者则以物理降温为主,予鲁米那[5~8mg/(kg•次)]或安定[0.3~0.5mg/(kg•次)]镇静,如抽搐频繁,可每隔6~8小时肌注鲁米那。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可表现为癫病抽搐或阵发性上肢内旋,下肢强硬,下肢强直,呈现“去大脑强直状态”。在针对惊厥选用镇静剂时,如出现不良反应须作相应处理,因脑水肿而致惊厥者,应以脱水、给氧为主,因呼吸道阻塞,换气不足而致脑细胞缺氧者,应解除阻塞并给氧气吸入,必要时则气管切开,护理人员在抗惊厥治疗中应迅速准确执行医嘱,动作反应敏捷,忙而不乱。

2.5基础护理

对禁食或留置胃管的患儿,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眼睑不能闭合者,在护理时预防性给患儿眼内滴抗生素眼药水或软膏,采用油纱条遮盖,减少暴露,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等措施。对昏迷或肢体瘫痪的患儿要及时更换尿布,及时清理大小便并用温水冲洗;经常给患儿翻身,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用红花油或酒精按摩骨突处,在身体易受压部位下放置气圈及气垫,或予气垫床,避免褥疮发生。

3讨论

通过对本组资料中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我们体会到,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主要针对临床上出现的高热、惊厥、昏迷三大症状施加相应的护理,及时降温,快速止惊,促进清醒,是减轻患儿痛苦和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因此,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必须加强工作责任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对患儿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述娇.小儿毒性脑炎的护理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7-6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

[3]梅国建.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

[4]肖晓玲,胡秋秋,唐唯佳.循证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运用于临床的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17.

[5]任仲园.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9-70.

[6]范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3.

[7]宋文静.2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