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练声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35

配音练声方法篇1

如何确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围?有一个练习方法:先进行主观判断,即用不同的音高来朗诵一首诗,通过对音色质量和自然度的比较来确定。还可以进行客观判断,即用钢琴或校音器来确定上绕下绕音的音域范围,在保证一定音色质量的前提上绕下绕,找到大范围中间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围。当然,平常我们生活当中的发声习惯是音量一大声音就高,音量一小声音就低,在训练的时候我们就要特别注意进行一些与平时习惯不同的练习,比如小音量高音练习、大音量低音练习。要做到大音量不含不挤,小音量不压不捏。要量力而行,从中音量逐步向大小两个方向发展。

声音的响度与气息与共鸣的作用有较大关系。气乃音之帅也。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气息训练的重要性不需再谈,但在共鸣的腔体和部位中,咽腔共鸣是中心。如果没有咽腔共鸣,那么,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都会出现问题。咽腔共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抬起“后口盖”,即抬起软腭。在发声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两肩到头顶,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这样的力会使软腭上抬,这是靠意念来训练。当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半打哈欠张嘴、惊吓张嘴等练习方法。

另外,声音的响度与咽部肌肉的强弱也有较大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个实验,用同样的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讲话,四周是水泥做的墙壁要比用海绵做的墙壁所发出的声音响度大一些。道理很简单,因为声音对硬东西的反射大,而软的东西会吸走一部分声音。因此,声乐界的很多老师把咽肌的训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林俊卿博士提出无声训练当中的“张大口”咽肌训练,李刚老师在《科学练声法》中所讲的连续弹发“Hei”音等等方法。笔者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训练方法,觉得效果不错。方法很简单,就是“舔小舌”。舌头舔小舌(悬雍垂)时,下巴必然后收,后颈必然用力,这有利于咽部肌肉的训练。其实,有的老师也提出过用舌头从上牙龈、硬腭、软腭勾至小舌的方法,但此方法重点在于训练舌头的力量,而笔者用的“直接舔小舌”方法训练的重点是咽部肌肉。练好之后,后咽壁就会结实,吸音作用就小,反射就强。笔者用这种方法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变化。最大的特点是,用手指触摸后咽壁不会觉得恶心,这表明咽部的肌肉已不再象以前那么娇气了。

配音练声方法篇2

【关键词】发声练习;共鸣腔体;器官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音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事实就是提炼歌曲旋律中的动机或乐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或者用音阶或琶音似地乐句配上母音或音节,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和下行移动反复练唱,已达到呼吸、发声、共鸣协调配合,练就纯净而具有音乐性的声音。

一、发声练习的目的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演唱者服务的,通过发声练习来打开喉咙,使演唱者快速进入歌唱准备状态;另一方面是为演唱作品服务的,在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音色音域、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它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练习。它带有一定的针对性,是有意识的练习。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时,教师会根据演唱作品的需要或演唱者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专门把几个知识点或某个技巧难点拿出来,通过适当的发声练习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最终达到目的。

二、发声练习的作用

歌唱者在学习声乐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进行发声练习,逐步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可见,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通过发声练习能鉴别歌唱者的声部

从生理结构特点来分析: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声带长短、宽窄以及共鸣腔体的大小都是不同的,这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从发声歌唱状态中鉴定。在发声训练中,通过歌唱者的音色、音质、音域、声区结构等综合因素来进行声部的鉴别。明显的高中低音较容易区别,如果声音具备两个声部的特征就很难辨别了。所以这类情况的鉴定,应该稳定而慎重,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在运用自如的声区内进行各种发声练习。经过长时期良好的科学训练,通过教师细心的观察研究,才能根据高低音和声区特点确定其声部。

2.发声练习能正确打开喉咙,做好歌唱的准备状态

喉头是人声的生源体。在歌唱前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歌唱者音色。打开喉咙其实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恰当的位置上,也就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够顺利发展的重点,很多歌唱者歌唱时喉头没打开就去唱歌,造成喉头不稳定,发声的各器官不协调,从而导致错误发声方法。因此在唱歌前,必须通过发声练习才能打开喉咙,找到正确的喉头位置。让气息和声音能畅通流动,使声带运动与呼吸密切配合,调整适度,协调好各器官的运动,为唱歌做好充分准备。

3.发声练习使抽象化的发声原理变得简单易懂,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

声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然而复杂难懂的发声原理如何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呢?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科学歌唱方法和间接的教学经验。在发声练习中,教师会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微笑、打哈欠、闻花香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歌唱的感觉,使他用自己的思维来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将发声的原理和技能中各种比较抽象和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变得清晰,找到科学的发声位置。同时教师还运用一些音阶或琶音的旋律配合母音的发声练习,使歌唱者能熟练地掌握发声的位置,巩固歌唱的状态。在演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只有清晰地理解发声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

4.发声练习可以协调口腔内的发声器官,为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发声练习或歌唱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成为发声器官。根据它的功能作用,歌唱的发声器官分为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怎样协调口腔内各个器官的运动变化,那是声乐学习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在发声练习时,协调好各个器官的运用对发声训练很重要。发声前要吸气,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人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通过练习字、声结合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性,使它能完美而生动地表现出歌曲情感和内容。同时,要恰当地用气息来支持,气用多了,声音就会大,气不足,声音就会断,所以一定要在基础阶段练好呼吸。最重要的是恰当运用共鸣腔体,使声音传得远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做到的。所以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从而获得圆润、丰满的歌声。

配音练声方法篇3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训练方法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就是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快速而准确的弹奏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已被广大的教师与学生认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基本功,是教学技能的1个重要构成部分。

钢琴即兴伴奏是1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弹奏基础好或者弹奏基础差,要想真正地掌握这项能力,并在艺术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却绝非易事。作为1门课程,即兴伴奏所需的知识量并不大,但作为1门技艺,即兴伴奏所需要的音乐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它不仅需要来自钢琴音乐的“信息”,也需要来自其他音乐品种的“信息”(如交响乐)。1个只弹过少量钢琴作品和接触过少量音乐作品的学生要练就1手即兴伴奏的“绝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虽说弹奏基础是前提条件,但还要看读谱、临时转调、即兴和声配置以及与演唱者的配合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言,所以说,好的即兴伴奏1定是综合音乐能力较强者。在此意义上,学习即兴伴奏1开始就要建立综合训练的意识,不能忽视即兴伴奏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任何1个方面。笔者认为,学好钢琴即兴伴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指法的编排训练

初学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法流畅地弹奏旋律。通常情况下,旋律根据乐句安排指法,较长的句子可以按照歌曲的语气找到呼吸的气口进行分句安排指法。旋律弹奏的指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指法有以下六种:顺指法、扩指法、同音换指法、缩指法、穿指法、越指法。六种指法在实际运用中常综合使用,以便更准确、流畅地弹奏旋律。通过指法编排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流畅地弹奏歌曲旋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快速视谱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各个调在键盘位置的熟练程度。所以,这是初学即兴伴奏者都应该进行的训练。

2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与织体变化训练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而应该着重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以及伴奏织体的训练。

1、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琶音训练:在高师钢琴课的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各个大小调位置的熟练弹奏,使学生能具备即兴伴奏能力,使钢琴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两门课程能够很协调地沟通起来。因为即兴伴奏大多时候用的是简谱,在面对简谱时要求学生对各个调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准确流畅的弹奏出歌曲旋律,其实这也是即兴伴奏的优势所在,同1首歌曲可以根据歌唱者不同的需要而定调,方面而快捷,同时也就对伴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对24个调在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熟悉,所以加强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项训练能使我们更好的熟悉各个调在键盘的位置,为学习即兴伴奏打好基础。

2、和弦连接训练与和声思维培养:学习配弹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为歌曲选配恰当的和弦。而要在钢琴键盘上迅速的弹奏出各个调的和弦就必须进行和弦连接的训练,这也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1项重要的基本功。首先可以从基本的ⅠⅣⅤ的连接开始训练,例如下面1组练习:

第1组:运用主和弦原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二组:运用主和弦第1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三组:运用主和弦第二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

弹奏提示:右手弹奏和弦时,声音要整齐,弹奏时应适当突出旋律声部。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声音力求坚实、饱满。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和弦连接,可建立良好的弹奏手位以便移调弹奏。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但要掌握歌曲编配的技能,还要具备歌曲移调的能力。在移调过程中应熟练地运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各个调的音阶、琶音、和弦以及优秀的和声语汇,并多以首调思维方式进行移调弹奏。下面将上面的练习在G、F大调上移调弹奏:

然后可以加入副三和弦,重属和弦等进行连接。由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特殊性,与和声学这门理论课联系紧密,所以现在很多高师的和声课都非常注重键盘和声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键盘和声,是进行即兴伴奏的核心内容,它将和弦运用的规律——和声学,系统而又有组织的实施在键盘技巧的运作上。练习和弦连接的弹奏时要倾听、记忆音响,培养和声的内心听觉能力。很多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配和弦,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和声内心听觉能力,没有良好的和声思维。所谓“和声思维”,实际上也就是对和声音响的想像力与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在配弹中,和声的音响效果应该是在头脑中预先构思完成,然后再通过手指弹奏出来的。在训练和声连接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和声思维的培养,不能把和弦连接仅仅当成单1的键盘技巧训练,它其实是进行听觉积累,培养和声性思维,力求养成和声意识——织体化思维——键盘演奏的系列性伴奏活动之综合。

3、伴奏织体变化训练:由于即兴伴奏是通过系列的伴奏织体为歌曲或其他音乐进行伴奏的,因此,伴奏织体的多样化就成了钢琴即兴伴奏中最需要关注的1个方面。不同的伴奏织体可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而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由于风格、组织结构以及调式调性的不同变化,都需要即兴伴奏根据需要做出合理的音型织体安排与调整。作为初学者,可以选择1些简单常用的几种织体开始,结合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增加记忆。例如常见的伴奏织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1种和弦式织体:指和弦中各个声部同时发声,这种织体常用于配弹进行曲

体裁的歌曲。在弹奏时要求和弦发音整齐、准确。

第二种带低音的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低音声部与中间声部分开发声。这种织体突出了低音声部的独立性,特别适合弹奏各种不同节奏型的、舞蹈性体裁的歌曲。弹奏中应适当强调低声部的节拍重音。

第三种分解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各个声部分别发声。这种织体的音响均匀、流畅,多用于抒情性体裁的歌曲。在弹奏中应注意触键要柔和,各个声部要歌唱。熟练运用后,再扩大织体的记忆范围。

参照谱例将以上织体分别在G、F大调上做移调弹奏。弹奏时应保持正确的手位和指法。移调熟练以后,眼睛不看键盘,头脑中想清楚弹奏的调号,依靠良好的手感进行练习。

以上三种织体都可根据歌曲体裁、内容及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在节奏及声部安排了两个方面作相应的变化,在变化时,仍应保持和弦连接中严格的声部进行。

歌曲伴奏织体多达上百种,常用的也有几十种,原则上是记得越多越好,掌握的多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尤其是经常用的1些织体,更要熟练掌握。音乐是1种艺术,套用织体难免导致刻板化。但在最初的入门阶段,或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同学,仍不失为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起码可以作为1种过渡。也就是说在选择歌曲伴奏织体时,如遇到歌曲在体裁、风格、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与我们以前所记的歌曲织体类似,也就可以借用或套用。

3移调训练

在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把1首编配好的歌曲在几个调上反复地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歌曲伴奏时能够适应升调和降调的应变能力,不至于由于演唱者不能以原调歌唱时,伴奏束手无策。移调训练既可以和指法编排训练结合,也可以和和弦连接,织体变化等训练相结合,更应该在配奏歌曲中训练。总之,移调弹奏能力是即兴伴奏中1项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长期训练。

4分析正谱伴奏

钢琴即兴伴奏编配中多分析钢琴正谱伴奏是1种典范式的学习方法。正谱伴奏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精心构思的,表现手法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甚至伴奏部分与旋律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分析正谱伴奏,借鉴正谱伴奏规范的创作成果,丰富而细腻的表现手法,掌握常用的伴奏织体以及和声手法,对于有效地提高即兴伴奏的水平,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学习钢琴作品中优秀伴奏织体

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伴奏织体。对这些伴奏织体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伴奏织体类型,是我们在即兴伴奏中有更多的“素材”可选,让我们的伴奏能更加丰富贴切。例如古典乐派中的奏鸣曲常用分解三和弦及琶音等织体,例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3号(悲怆)第三乐章、莫扎特C大调简易奏鸣曲(K545)等都运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分解三和弦及琶音等织体,而这些织体也是伴奏中常用的织体。而浪漫乐派中肖邦的钢琴伴奏织体是在传统的和声型的伴奏织体中突出和弦的色彩性。如果能在即兴伴奏中恰当地运用这些伴奏织体,会产生极其丰富的艺术效果,从而大大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

配音练声方法篇4

普通中学除个别学生有声乐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就像一张张空白的纸,可塑性极强。实践证明,学生由刚加入合唱团时的一片空白到具备良好的合唱素养,两年时间就可以达到。普通初高中校学制三年,这就意味着一个合唱队员在学校训练时间仅有两年,因为在第三年他们要面临中考或高考。在这两年中,合唱队员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他们在一次次训练、演出、比赛中日趋成熟,逐渐成为骨干,虽然每年都有一批面临毕业的优秀队员,但又会有“新鲜血液”不断地补充进来。因此新学期伊始,精心挑选合唱队员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如何挑选合唱队员?

音准是最先考虑的条件。一个学生即使音色再优美,音乐表现力再强,如果一唱歌就“跑调儿”,这样的学生也绝不能被纳入合唱团。笔者建议在新年级进行海选,对于已经具备声乐基础和合唱经验的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演唱,符合标准优先录取。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也是教师选拔合唱队员的优先考虑条件之一。有一部分学生,本身是唱歌的好苗子,自己却不知道,这时教师就是伯乐,通过海选的方式发现他们,及时纳入合唱队,防止资源流失。

新年级好几个班,海选的时间可放在新学期伊始的音乐课上,根据笔者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套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挑选合唱队员方法,即教师在钢琴上弹一组简单的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啊”母音模唱,接着教师在各个调上模进,也可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发生变化,即在旋律音程中间使用变化音,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分辨并准确模唱。

二、声部的配置原则

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音域、音质的了解,开始进行声部分配。方法仍然是模唱旋律音程,由低到高不断变化调,观察学生的最高音、最低音,有的学生音域宽广,既能胜任高音声部,也能胜任低音声部。这就要按照声部人数分配,决定其高低音声部的选择。应尽可能将有多年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安排在低音声部,因为大部分合唱作品主旋律在高音声部,易唱,而低音声部旋律不鲜明,相对不易掌握,有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音准、节奏概念比较强,相对容易把握低音声部旋律。

依个人经验,我认为声部人数的配置要依据合唱团整体人数而定,声部力量的配置则视作品的要求而定。但总的来说,声部从低到高的配置,应类似于梯形。低音声部的声音要求饱满、厚实,人数较高音声部要多些。高音声部的声音要求清脆、明亮,人数较低音声部要少些。

三、高效率的训练

精心挑选完学生、分完声部后,接下来就是精心细致地排练,因为每学期都会有规模不同的演出、比赛,所以要求合唱团短期内就要达到满意的效果,高效率的训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高效的训练?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的。

1.加强音准训练。

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是必须和谐统一,协调训练是关键。多年从事合唱训练,我发现即使有的老队员已经具备演唱合唱的能力,在演唱变化音时,仍会出现“找不到调”,如在进行《闲聊波尔卡》训练中,在多声部合排时,某个非主旋律声部出现随主旋律声部“集体大跑调”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该声部学生不太熟悉本声部旋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固定音高概念欠佳。解决的方法除了多熟悉本声部旋律外,我还采取了由浅入深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和声训练。具体方法是,在训练中进行完整的自然大调、和声小调的音阶连贯流畅性练习,要求学生随着钢琴用唱名准确唱出音阶。然后是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甚至七度音程模唱练习,这样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可以进行和声训练了。我通常先对学生进行旋律音程训练,再穿插和声音程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常我把简单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放到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中,整个班学生全面普及,合唱队员重点培养。做到长期而持久、循序渐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音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训练还可以放在合唱队训练中,如我们在排练中分四个声部进行和声训练,训练用的练习曲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是自己写的短短几小节的和声进程。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看指挥手势,做到强弱力度变化,要求轻声位置统一,我还要求学生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习惯性地用耳朵聆听其他声部,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训练中我还经常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中各挑选一个学生进行和声训练,由其他学生评判他们的音准。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认真进行和声训练,每个学生都要过音准这一关。经常性地进行有趣、多样的训练,使得学生在音准方面突飞猛进。我认为在整个合唱训练中,音准是合唱和谐统一的关键,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2.加强节奏训练。

如果说旋律是乐曲的骨骼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乐曲的灵魂。旋律的生命力寓于节奏之中。它的轻重缓急有赖于节奏。不规则的节奏千变万化成就了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旋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我会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等不同时值节奏的训练,平稳节奏的训练,变化节奏的交替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各种装饰音节奏训练等。除以上训练外,在排练过程中还可进行两声部交错节奏训练,让学生掌握多种节奏变化。加强节奏训练的关键是节奏的规范严谨,这一点不可怠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确定合唱曲目、拿到新的音乐作品后,教师应该提前分析音乐作品的乐句、弄清音乐作品的节奏、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确定音乐作品每个细微处的速度变化。在这方面我也总是本着尊重原谱的原则,对音乐作品反复推敲,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避免了音乐作品轻重颠倒、快慢无速度变化,避免学生随意换气、随意改变节奏的现象。我认为,合唱团节奏一定要严谨规范,节奏的随意和速度的不稳定是合唱的大忌。

3.加强声音的训练。

要想使合唱团音色优美、位置统一,在合唱训练中就必须加强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我在训练中采取的是声乐集体授课方式,首先是发声练习,在练习中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吐字,每次训练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不断努力提高歌曲演唱技能技巧。?

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各声部均衡,因此合唱的声音训练比独唱要讲究得多,也要复杂得多。在训练中,我通常采用直声训练方法,因为每个人在歌唱时会出现频率不等的颤音,控制不好会破坏整个合唱的协调性,而直声训练较容易产生共性,在合唱中比较容易听到其他声部的音色和强弱力度变化。

每次新的合唱队员加入到我们的合唱集体时,我都要郑重强调:合唱中只有“我们”,没有“我”。我强调合唱要讲求音色和谐统一,合唱突出的是整体,每个合唱队员都要像一个人演唱一样,不能像独唱演员一样根据自己的情绪去歌唱,但即使这样强调,训练中仍有合唱队员怕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声音扩大,我总是及时纠正这种倾向,直白地告诉他们,突出自己是合唱队最忌讳的,这样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相反破坏了合唱的协调与均衡。所以我认为:力求音色统一是合唱团声音训练的目的所在。

4.分声部训练。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是合唱团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合唱团人数多则百余人,少至三四十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人音色虽各不相同,但合唱团最后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舞台上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胜任独唱,但把他的声音放到合唱中去,就显得刺耳了。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合唱的美就来源于各声部的和谐均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连续而持久的分声部训练。分声部训练即教师分别指导每一个声部单独训练。分声部训练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每个声部训练好后再分别与主旋律声部合排,最后是总的合排。例如我们在排练《太阳出来啦》四部混声合唱时,由于女高声部是主旋律,因此我让男高声部、男低声部、女低声部分别与女高声部合排,最后进行所有声部的合排。

在声部的音量的比重上,我认为合唱曲目不论分几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都最应该突出。如,在进行《遥远的小渔村》训练时,根据原谱要求,主旋律分别出现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不同声部,这时我们就应做到主旋律出现在哪个声部,哪个声部就突出,因为主旋律声部不清晰,有悖于听众的听赏习惯。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调动一切手段突出主旋律,同时合唱艺术十分重视和声的整体效果,因此每个声部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合唱团在突出主旋律声部的同时,做到不能掩盖副旋律声部,每个声部都要保持各自的音准节奏,否则弱势声部会被强势声部带跑,非主旋律声部会被主旋律声部带跑。

四、聆听、欣赏优秀作品

配音练声方法篇5

 

一、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在电影艺术中,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来代替其他诸如解说词等方式,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气势磅礴的场面时,用解说词就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还会把降低场面的震撼效果。再比如,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音乐要比其他形式更能使影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演员如今也逐渐认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声乐艺术对增强音乐语言的基本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及表达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声乐又是一切音乐形式的基础,是曲调、歌词、旋律及语言的结合。它更接近于生活,更能准确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各种情感,更能确切地、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各种情感,所以,音乐、声乐在电影艺术形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声乐课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的歌唱者在声乐训练方面,特别是声音的造型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声音的洪亮、音质的纯正和音色的优美,喉头稳定以及对气息的控制等等,通过共鸣唱法提升歌唱效果。电影演员则比较特殊,因专业性质不同,所以和专业的歌唱声乐训练有所差异,在声乐的训练目标和要求程度上都不太一样。

 

影视专业中的声乐训练除了具有的表演专业特性外,还兼有声乐专业的共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课程的合理安排,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声乐个别课、声乐排练课、声乐理论课和选修钢琴课等等。不断加强声乐理论和技巧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声乐课程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升自身音乐素养。通过对身体各个发声器官的控制与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使之发出的声音有共鸣,有刚有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追求作品的真实感,基本采用演员自身进行歌唱配音,如《音乐之声》、《翠堤春晓》等。而国内的影视作品却比较偏向于用歌唱家来进行配音配唱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做得十分相似,可依然不能代替演员来配音配唱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感,显得非常不自然甚至格格不入。我们经常会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发现很多不同演员的声音是一个人的,源于都用相同的歌唱家配唱,这种做法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尽量采用有歌唱能力的演员来进行影视作品的演唱工作,才能把作品展现的更为真实、形象和自然。

 

三、声乐教学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影视演员的听觉能力是保证演员歌唱的重要因素。学生要进行声乐艺术中的听觉训练,如培养音准、旋律和节奏,在此之外,还要培养内心的听觉,内心听觉的完成要借助于自身对作品节奏、色调和色彩等变化的感知。在基本掌握了内心歌唱方法之后,还要不断体会听觉与视觉的配合,在脑海中不断地形成所要描述的场景,把内心的情感与演出画面是相融合,使内心的听觉和视觉有机结合,使演绎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贴合实际,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真实感。此外,演员在外形与内心体会的相互协调也至关重要。要积极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段,拓宽自己的内心感受,把生活经验与阅历融合到歌唱的表演艺术中来。以内心感受为基础,强化对旋律起伏、节奏变化和强调对比等的控制。

 

在歌唱过程中,也要意对歌唱状态的把控,包括口型、眼神以及动作等,不可矫揉造作,又不要平淡松懈,应朴实自然,有歌唱艺术的真实感。在现阶段,对电影电视中演员歌唱都是通过录音来实现的,所以演员对录音设备的特性要有所了解,以便于更好的掌控声音的变化规律。

 

影视演员在加强声乐方面的练习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声音的运用能力,通过对声音的控制来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中的各种相关工作。在声乐训练上,本着以真声为基础,着重于真假混合的训练,使音域扩展开,这样不但可以进行三个声区的训练,又能加强声区的变化与衔接及强弱变化的训练,使声音有弹性、圆润、自如,这有利于电影歌唱以及达到声音形象的塑造。

配音练声方法篇6

关键词:指法音阶演奏

一、五指练习方法

五指练习比较枯燥,规律性强,练习者稍不注意就会走神,因此,五指练习在弹奏时思想要高度集中,目的要非常明确,每个训练的手指要在保持基本手型的前提下轻松地抬起,集中力量迅速地击键,下键要有爆发力,触键后立即放松,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手指的弹奏上。五指的练习要加以变化地使用,如触键的变化:高抬指触键与低指不离键而快触键;速度变化:由慢速到中速再到快速;节奏的变化:用正反附点节奏,三连音节奏及不同节奏的组合等;调性的变化:半音移调或其它方式移调;奏法的变法:用连音、非连音、手指跳音、手腕跳音、手臂跳音等不同奏法进行训练。我们把五指练习看成钢琴演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它贯穿钢琴练习的全过程。我平日采用哈农《练指法》、李嘉禄的《钢琴基本技术练习》、布格缪勒《简易练习曲》、什密特《手指练习》、拜厄的五指练习曲、车尔尼139、599、849、莱蒙《练习曲》作品37等练习曲来专门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使掌关节垂直方向的手指上下运动灵活、均匀。练习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速度上去、双手整齐、声音清晰。2节奏和手指训练均衡、声音、转指和五指下键要均匀。3力度上强弱对比要明显,渐强渐弱幅度要到位。4对琶音转指或音之间大跳的距离心中要有数,善于使用手腕和手臂的协调。5单手不同声部的配合、双手不同声部、不同节奏、不同奏法的配合以及与脚踏板的配合。各种配合首先是大脑对有关肢体的指挥效率有关,其次也与具体手指训练均衡有关,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我通常要求学生做到:1放慢速度练习。主要练习弹奏动作、指触感觉、音色控制、音量变化、音乐处理。2分解。将注意力集中于单一的问题,逐个攻破,最终顺利化解难点,提高效率。3变化练习。即变化奏法、节奏、触键、力度、速度以达到增强技术难度,训练大脑对手的指挥和控制能力及解决技术难点的目的。如:

二、音阶练习

音阶练习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在各类练习曲或乐曲都会遇到音阶片段,只要我们具备了熟练、准确弹奏音阶的技术,在演奏各种曲目时便会得心应手。音阶练习内容包括12个自然大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全音、半音、五声调式等音阶。在音阶练习中,手指触键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它要求每个手指有准备地集中发力,迅速下降,发音后手指立即放松,弹奏时要高台手指。具体要求是1手指要抬高,每个指头弹每个音之前或之后都要抬高,暂间隔不弹的指头也要抬高且手指要保持弯曲状态,既可加大指头的动作量,还能增强手指弹奏肌能的训练效果。2掌关节要发出足够的力量,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尽量放松否则手腕和小臂最易紧张。3利用手指自身的独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来加压、加力,这样往往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手腕、手臂酸累不堪,难于持续弹奏,二是由于手指无力而借助手腕、手臂,造成手指对其的依赖性,自身之力总练不出来。因此,克服这一毛病的有效办法,就是弹奏时严格约束手腕和小臂的强烈抖动,使手指在无外力借助下自行活动,逐渐练出独立功力。4手掌、手腕和小臂要与键面基本平行。有些人弹琴,手腕像个驼峰(高出两边的手掌和小臂)。还有些人手指直伸而不弯,如同爬行的龟,弹出的音也模糊不清,有杂音。不少人弹琴因四、五指无力支撑,弹出的音也因而软弱,有浑音夹杂在其中。由于四、五指无力导致手背外端下陷,而且又压迫了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动,自然练不出自身力量,使得手背外端下陷状况得不到改变,导致不良循环。克服这一坏习惯的办法是,弹奏时严格控制住手背外端下塌,在使用四、五指时,要有意识地将手背外端微微提高,使其力量慢慢出来,四、五指充分抬动,声音效果便会好转,弹出的音就能清晰,有穿透力。

三、读谱视奏

在钢琴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平时弹奏较完整,但一到演奏或考试时就出现紧张,掉链子。一个成功的演奏者除了要靠坚强的意志去攻克演奏技术上,音乐表现上的难点,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外,还必须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包括使身心处于舒适、轻松、自然、协调的状态;建立充分的自信心,保持清醒的头脑,排除杂念,投入音乐和应变的能力。学习演奏音乐作品的第一步是读谱视奏,钢琴谱既有主旋律,又有各种和弦和伴奏音型。有时几个声部得同时进行,且有不同的指法、各种符号、旋律、调式、调性、和声、及踏板运用等。演奏者通过读谱,内心感受到旋律与和声的力度、情绪的起伏和变化。练习时光是用分左右手练习方法效果不大,必须要用较细致的分声部的方法进行练习,尤其对较为典型的复调音乐作品巴赫的赋格曲。演奏前,要专心读谱,不可急于摸琴,先分析全曲结构,对作品进行解剖、分析作品的风格类型,找出主题,考虑如何演奏再上琴摸谱。赋格是以一个主题在所有声部中一再出现而构成的以模仿式为主的复调作品,一般由呈示、展开、再现等三部分和结尾构成。各声部的练习要有秩序分先后练习。最后进入合练。下列谱例:巴赫的三步赋格曲之四

由此看来,由于复调乐曲的每一个声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此每一个声部都要分别地练习到位。下声部与上声部分别是由左、右手来弹奏的,中声部则是由左右手的密切配合相互交替来完成的。练习时,应从上下两个声部开始,然后练习中声部。最后再合练三个声部。应提醒的是读谱时,除了辨清音符和节奏,更重要的是要从作品的旋律、速度、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去细抠,只有这样方能把握住乐曲的风格、作者的思想和创作背景。

配音练声方法篇7

关键词:叹气哼鸣呼吸控制面罩位置喉头向下

在声乐学习中,气息稳定和腔体打开是声乐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叹气哼鸣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哼鸣练习,通过不断的摸索体会,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缩短声乐训练的路程,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一、叹气哼鸣是启蒙学习的基础

叹气哼鸣是一种声乐基础训练的手段。对初学者来说它是达到学习控制、支配嗓音器官高效、快捷的训练方法。只要方法科学,练习得当,就会有很好的收效。声乐大师兰培尔蒂曾说:“如果你不能闭着口唱好,你就不能张开口唱好。”笔者认为这样讲是很有道理的,其实闭口哼鸣练习就是在为张口歌唱做准备。正确的哼唱是最有价值的练习,它能够将声音引导到正确的发声上来。哼鸣练习只要得当,对于声带的负担是非常小的。因此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地练习哼唱。

二、叹气哼鸣能使喉头保持向下

叹气哼鸣是声乐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简单地闭口用鼻子哼,掌握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先以单项叹气哼鸣稳定各个发声器官的状态。在站立好的基础上,头微微低一些,嘴张开(以一个鸡蛋大小的形态为宜)。双唇稍向前伸,上唇用力稍大些,舌头放平,注意下巴一定要放松,这一点很重要。这时,口、鼻同时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吸气(以听不到声音的深吸气为佳)。气息吸至腰腹,以“hèn”或“èn”的呼气(或叹气)方式哼出声音,动作要自然放松,干净利索。感觉到声音沿后咽壁进入头腔内。这时的喉头也会自然,松弛,处于一个最佳位置。以这种状态进入下面的叹气哼鸣练习。

1.叹气哼鸣的状态。将嘴唇轻轻闭上(应注意的是嘴唇不要用力,颌关节是打开的状态,里面的腔体打开的状态也要保持不变)。在开始哼唱之前,喉要先挡一下气,用向下叹气的方法把第一个音叹到横膈膜之处,并要保持住这个喉头所处的位置,不要有任何精神负担,再开始哼唱。这种方法为打开鼻腔、咽腔,稳定喉头、拉紧声带以及在横膈的支持力上提供了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为美好的歌唱艺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此哼鸣练习要求声音轻松明亮,位置高,喉头稳定向下,喉咙保持打开,舌根放松。

2.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用第一个音往下,然后带下面一个音的方法去哼(如:上行1带3,3带5,下行5带3,3带1),练习时要注意连贯,音与音之间不能出现任何断、卡、不均匀等现象。换音时要精神集中,稍不留意,喉头就容易往上跑。在哼唱的过程中要注意始终保持一种喉头向下的叹气状态。如果一开始不能完成这种三度练习的话,也可以用1带2,2带3,下行3带2,2带1的方式进行练习,等适应后再加大难度也可以。

练声曲:2

此练习由低向高进行,易找到与气息搭配的起始音,保持气压及喉位稳定,促成声区的平衡统一,练唱前运用正确的无声呼吸方法,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住横膈膜和两肋的张力,一直往下叹着唱,并抓住起始音气息控制的状态,喉位稳定,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上,要求声音连贯、灵活、匀称,一气呵成。

三、叹气哼鸣练习能锻炼声带的张力

1.练习声带拉紧的感觉。在歌唱中声带始终要保持一种绷紧的状态,并感觉到声带上有一个拉紧闭合的着力点在不断地向下、向后(后咽壁)带着用力。随着音阶的上升,这种力要逐渐加强(但要注意整个腔体要保持打开、放松的状态,这样声音听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在向下走的低声区时,声带的下压力相对减弱,但声带并不是就可以松懈了,而应该继续保持一定的张力,这时可以用上胸腔共鸣,让声音处于丰满、统一的状态。同时声音的位置要保持住,不能掉下来。声带收紧的同时,喉咙张开,状态是里收外展。喉两边的肌肉是向外、向下用力扩张的,并不是向里用力。每一个音都要感觉是从身体的深处发出,千万不要用力去压迫喉头。注意气息流动要均匀、舒畅,整个哼唱过程要始终保持在横膈膜和两肋的支持状态下,有气息吸到腰腹的扩张感,并保持在这里,使整个状态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共鸣通道。

2.面罩共鸣练习,高位置的共鸣效果。学生在充分建立起口咽腔、胸腔的整体共鸣后就可以加入头腔面罩共鸣练习,可以用哼鸣和半打哈欠等状态送气,感受从眉心向面部发射出的一种高频率声波;混声练习,注意男女生在声音练习中换声点的不同,让学生寻找最舒适的发声练习,在混声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中声区处于稳定状态的基础上加以训练,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鼻腔、咽腔、喉要始终保持一种打开的状态,同时感到后鼻咽腔处有一个着力点,使咽腔处于一种拉长、绷紧的状态并向深处用力,这样就会产生一种紧贴咽壁、直上面罩的气流感,同时发出明亮、集中、结实、高位置的富于穿透性的共鸣音响效果。如这种哼鸣效果与艺术歌唱的整体共振声道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在进行艺术歌唱时,只需把嘴唇张开,保持里面腔体的状态,即可发出一种美好、动人的音色、音质、音量来。这也正是歌唱者们渴望寻求的那种演唱状态和歌唱技能。

四、叹气哼鸣能锻炼呼吸控制

叹气哼鸣对一些声音空、散、共鸣薄弱、咽肌无力、下巴僵硬等歌唱方面的毛病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解决。在逐渐掌握这条哼鸣要领以后,音域会较快地获得拓展,把这种哼鸣歌唱的方法正确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训练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克服。

(一)练习前的准备要充分

在练习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问题和困难,但应注意的是,一定要从低声区向高声区以半音高的递增进行练习。每个环节都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忌出现局部过分用力的现象。喉头必须要自然向下(即保持叹气的状态),喉外肌肉不能紧张,注意下巴一定不能僵硬,要以自然放松、被动的状态为佳。要注意不要急于拓展音域而是以自然声区为主,将自然声区的基础巩固好,再向两边扩展。在练习时还应该注意男生女生练习上的区别,以“男生不求太高,女生不要太低”为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因为男生大多在高音时比较困难,在此练习没有巩固的时候不要盲目拔高音,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而女生也不要练得过低,这样会对女生声带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呼吸控制的基础练习

1.重视深呼吸练习。先将嘴唇闭上,用鼻子闻花的感觉来深吸气,闻花时要自然放松,不用猛吸,练习时感觉花的“香味”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从而解决吸气的误区。在这种感觉获得后,再用张开嘴巴的办法吸气,但气深的部位与闭口闻花的一样。注意开口时胸一定不要上提。

2.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气不能松,横膈膜保持扩张状态。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在吸气练习时,让学生以半打哈欠的状态和腰腹的扩张来体验歌唱中吸气的感觉,在呼气练习中,以母音的练声曲和叹气的感觉加以练习。

(三)起音的练习

1.软起音。声乐学习中的“打哈欠、叹气”是有效解决错误呼吸方法的途径。首先练习模仿“打哈欠”的动作,做好“打开喉咙”的准备,把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当成有意识的体验,可使我们较容易找到建立在气息支持上且位置较高的起始音。相反,“打哈欠、叹气”的动作可使学生感觉气息抚摸声带发声的软起始,感觉呼吸往下走的力量,这有助于改善声带滞重、声带逼紧的歌唱不良状态。

2.硬起音。在训练中可针对声音的虚、漏,声带机能差的学生练习硬起始。发音前先将声门紧闭、喉头向下挡气,再由弹性的支持力量,将气息冲开声门振动声带发声,以此激起的力量使声音清晰集中,并延续于歌唱之中,硬起始也可通过生活中“打喷嚏”的自然状态来体会,这也是下意识地将气、声良好配合的结果。正符合一刹那吸气状态时腔体的打开、快速吸气的动作要领。

3.断音练习。断音练习速度较快,主要是训练快吸快呼,要求练习者迅速地将气息正确地吸到肺的底部,然后小腹用力往里收缩并迅速返回的状态,横膈膜要保持扩张。在这个正确呼吸下,保持住气息的控制,就是说气不能松,横膈膜还需要扩张。以此循环地把每个音唱完。

练声曲:3

mimimimamama

练习3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呼吸的支点和呼吸的弹跳,做到声断气不断。同时找到叹气哼鸣的面罩位置,使声音音色纯美而动听。

综上所述,叹气哼鸣对于初学者或是在声音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使他们尽量减少甚至是杜绝走弯路的可能。对于在练习中盲目喊叫的练习者来说,也有很好的养护声带的作用。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注意叹气哼鸣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方能使学生在声乐技巧学习和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学生在技巧学习上盲目求高求大,而掉入歌唱学习的误区,使学生在歌唱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因此声乐启蒙教学要首先强调叹气哼鸣的基础训练,这是一种有效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同行对此进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并能推广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声乐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①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王如湘.美声唱法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③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配音练声方法篇8

作者:贺希格图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课是一门严谨而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课程,多年以来一直已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为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也发生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使人们思想意识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不断涌现。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可能,把握音乐教育动态和前沿,研究音乐教育改革成果和教育改革思路。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在《视唱练耳》、《和声》、《配器》《作品分析》及《创作》等课程的教学中,逐步推广并实施数字化教学即——Sibelius音乐教学。数字音乐技术在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性、可行的,这一技术运用,可以增强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作曲等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准确性、趣味性、灵活性。有机的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逐步完善音乐理论专业数字化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同时要求我们的理论课教师都能掌握和运用相关音乐软件,如作曲软件、音频软件及Sibelius等打谱软件的使用等。一、Sibelius音乐教学软件Sibelius音乐教学软件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作曲软件,此软件原为专业作曲使用,同时也可以运用于音乐理论的课堂教学中,Sibelius音乐教学软件使用简便,它是将复杂的音乐理论融贯于形象又生动的音乐画面中,使课堂教学效果直观而通俗易懂。Sibelius音乐教学软件拥有丰富音响和动态曲谱功能的综合音乐软件,是目前功能世界上最强大的乐谱制作软件之一。它具有十分完备的乐谱标记,可以编写各种五线乐谱。可以同时编写多个不同声部的乐谱,有绘制总谱和分谱功能,并支持miDi乐器、电脑键盘及鼠标录入,可以自动识别扫描乐谱,能够快速实现乐谱数字化及资源共享。并内置128标准Gm音色,60余种制谱格式,可将乐谱直接转化为以VSti为虚拟乐器演奏的音乐,使作者可以听到自己输入的旋律。二、当前高校音乐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日益提高,但是对/百年大计、重中之重0的教育事业上的投入在却非常有限,这就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滞后最大问题。从而导致了如下问题(一)教学模式的滞后高校音乐教育仍然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急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应大力推广和运用当今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此来推动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二)教学设备的问题当代音乐理论课教学对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高新技术做辅助,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设备远远落后于现实的要求,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三)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存在差异,缺乏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Sibelius音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化音乐模式的应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保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Sibelius音乐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要求专业教师掌握相关的数字化教学手段。Sibelius音乐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善了传统授课的单一模式,丰富了课堂训练方式,丰富了听觉训练。1.培养学生视唱听辨能力在视唱训练中避免使用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运用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可运用带有伴奏的视唱练习。也可以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改编或重组。其优点在于音准、音高、节奏及速度准确,训练内容丰富多样。2.培养多声部听辨能力在多声部视唱教学中,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演示,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音色和节奏对比,提高多声部听觉意识。其次,通过有伴奏视唱教学,将视唱练耳融入音乐作品中,从而把不同声部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加强了学生对每个声部的把握能力。(二)《和声学》教学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发展《和声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和声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只强调写作的方法与要求,不给学生进行谱例示范,学生听不到和声的实际音响效果,使和声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无声音乐”的空洞理论,完全失去本质的意义。Sibelius音乐软件在和声教学中应用,能够把复杂的和声进行以不同的速度演奏出来,也可将声部移高移低,或复制拼贴等等。较好地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环节,学生从听觉体会与视觉印象得到沟通,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和声教学效果。(三)《配器法》教学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发展《配器法》是音乐高级理论课程之一,学习配器首先要了解乐器法,即熟悉乐器的性能、音域及演奏技法,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吃力的一件事情,而利用Sibelius音乐软件进行配器课教学可以填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对不同乐器组的音色混音,不同乐器的音色混音,对同一乐器不同音高及不同乐器不同音高的运用等。在配器教学中如何了解和掌握总谱读法是这一门学科的关键所在,Sibelius音乐软件拥有大量的制谱模式,我们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配器模式进行创作。在配器的过程中将乐队缩谱也可随意进行拆分组合,直到满意为止。可以随时视听乐谱了解配器效果的有劣,极大的丰富教学手段和效果,做到视听结合,从而使是配器教学充满创作力和想象力。(四)如何运用Sibelius音乐软件指导音乐作品的创作音乐作品的创作是抽象的、非理性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动机的不断产生、重复、演变和发展的轨迹,音乐创作也是音乐教学中最为高端的技术环节,以往的教学过程是手写为主,对单声部作品来说通过钢琴或其他乐器辅助,对作品的整体音响效果有一个相对的印象,而不能较全面把握稍大一些的多声部音乐作品,用Sibelius音乐软件进行创作时,可随时感受自己的创作过程,把握旋律发展变化的轨迹,如何布置和声连接与进行,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织体交替,监听整体音响效果。Sibelius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管弦乐队的创作和编创方面,首先,在Sibelius中自带了管弦乐队中常规乐器的音色,声音虽然不能和真实演奏相比拟,但是它可以帮助那些初学管弦乐写作的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粗略听到自己的音乐,从而不断实现修改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独立手写完谱面后是不可能通过乐队演奏听到自己的作品的,因为这其中牵涉到较为高昂的经济费用,但是Sibelius则可以让学生听到声音,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和兴趣;其次,在Sibelius中修改起来非常的方便,比如在增减小节、音位移动、调性转换、乐器增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手写改动,只要在相应的地方做相应的操作就可以了。总之,Sibelius音乐软件自产生到现在的一二十年中,其运用范围已经涉及到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我们硬件和软件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的地区进行全面的运用还有待大力提倡。教师队伍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历和教学经验诸方面,还体现在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方面。夜郎自大的态度要不得,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全面提升自己,其中就包括在先进的教学科技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上。

配音练声方法篇9

一、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在童声合唱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合唱不是个人表现的舞台,而是一个团体合作的结果。合唱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某个人的演唱水平,它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在著名的日本nHK合唱团的排练室里,每个参观者都会见到这样一幅标语:“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是的,合唱是需要集体合作的,这种集体合作教育的氛围和团体精神正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合唱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呼吸是歌唱的前提和基础

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是呼吸,也是正确歌唱的根本。如果想得到优美的音质、纯净的音准、宽广的音域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必须先从呼吸着手。儿童歌唱的呼吸与成人一样也是胸腹式联合呼吸,需要一种胸腔肋骨的扩张,后背腰腹的扩张。歌唱的呼吸比自然生活中的呼吸要深沉平稳,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原理,加上正确的示范,耐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如,“闻花香”、“打嘟”、“唉”的叹气声、“半打哈欠”等形象的比喻,用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小狗哈气做呼吸练习。在歌曲排练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密切关注学生歌唱的每个音是否有气息支撑着,口型是否到位,特别对开口音要求特别高,让学生形成开口唱歌就有气息的支持,这是歌唱最基础的原则。

三、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科学的发声方法,选定头声作为童声训练的突破口,因为它与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相协和,能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训练需要的气量少,声带振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也可以用“说悄悄话”的感觉来启发学生获得头声。在头声训练中,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学生在歌唱时音量尽量小一些,时间尽量短一点,不允许他们习惯性地、喊叫似地歌唱。可举例让学生体会。如在生活中,玩吓唬人的游戏,可先进房躲起来,等别人进来时冷不妨大喝一声“嘿”,这声音即响又亮却不是“白声”,它有气息支持,也是头声的位置,并且很有力度。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练习,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接受。练习时先吸足气,做好心理准备再发“嘿”声。开始时吹一口气一声“嘿”,找到声音位置后(气息用上了),可连续“嘿”几声,不过每次要坚持一口气一声“嘿”。这时孩子们会真正感到“肚子”虽然累了,但声音却成功的“嘿”出来了,嗓子也不累。这两种方法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是纠正“虚声的”两剂良药,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的有效途径。

四、关注合唱的均衡和谐

合唱是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的,合唱的美来源于合唱的协调。在合唱训练中,要让学生多听,多分析好的合唱作品,使之能在演唱的过程中自觉地调整声音,向好的声音靠拢,使整个声部音色统一、整齐,为合唱的协调打下良好的基础。马革顺教授对协调是这么说的:“协调原意之一是‘合奏’,是合唱的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其中,音量及音色决定了合唱中的均衡,音准决定了合唱的谐和,如果做到了这几点,合唱的协调就有保证了。在合唱教学中,可以做无伴奏的合唱练习,在排练时选择一些和声简单、旋律流畅、音域适中的歌曲进行训练,通过这样无伴奏的训练后,合唱的协调稳定性就会大大提高。在无伴奏的练习过程中,还可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更细致的训练,可以按指挥的手势,在某些和弦上作一定时间的延长和停留,等到整个和弦由师生的调整而获得协调与和谐时,再进行深层次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合唱,使合唱真正达到均衡与协调的统一。

五、注重歌唱技能的训练

一个好的合唱队员,除了唱好自己的声部以外,还应该具备能够聆听其他声部,并与之谐和地配合的能力。

1?郾听单音。先给出标准音“6”,让学生再根据标准音,分别听弹出的单音,并增加一定的难度。如,听变化音,升高半音或除低半音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音准的概念。

2?郾进行多声部的和声训练。把音乐课中视唱练耳的内容,延伸到合唱中,训练从齐唱抓起,如,给和弦1、3、5三个音,把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唱出,把所唱的声音想象成火车的汽笛声,告知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要听到别人的声音,也就是旋律――横向的谐和、和声――纵向的谐和。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音准、音程、旋律的演唱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3?郾进行口咽腔状态的训练。口咽腔在歌唱时需要打开与通畅。口盖要稍稍“弓”一些,咽腔要稍微空一些,就是让软口盖后端微微上抬。如,“含了一小口水”、“微笑、扬眉、有点抬高腭骨的感觉”、“放远声音”等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学生掌握唱歌时口咽腔打开与通畅的方法。

4?郾声音位置的训练。歌唱发声的音响只能意会,而不易用文字来确切的描述,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鼻尖以上的头部是“楼上”鼻尖以下是“楼下”,歌唱时,声音要往上向“楼上”送,感觉声音在“楼上”响。如果声音掉在口腔里,声音就在“楼下”响了。这种掉在口腔里的声音,是一种缺乏共鸣和没有色彩的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声”。如何找到“楼上”的感觉,我让学生把嘴微微张开,把大拇指放到嘴里,上、下唇轻轻的含着,同时提醒学生,牙齿不能咬住大拇指,练唱时,上、下唇不离开含着的大拇指,这个练习能使学生自然地抬起软腭,充分张开喉咙来进行歌唱。

5?郾声音的状态走向。发声主要以头声为主,增强头声共鸣“走向前上方的眉心”,好似有“面罩感”,就是让声音方向更为向上,在高声区将真假声适当结合,而且要让歌声具有好似唱得更远以及更兴奋的感觉,好像是唱给更远的人听,这样就能提高声音的位置。

六、合理安排声部的配合

配音练声方法篇10

【关键词】口舌操自闭症语言训练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4年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研究课题“自闭症儿童言语发展障碍成因及干预措施”的阶段成果,课题立项编号tSJY20140103252。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1-02

一、自闭症儿童个别化发音训练中,运用口舌操辅助训练的前提

运用口舌操辅助发音训练,首先要对训自闭症学生对象进行分析,通过观察他们的发声表现,结合他们相关的医学鉴定,判断学生的语言障碍成因。不同的障碍原因,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使训练成为有顺序的,有目的的系统训练。教师与训练对象之间要培养良好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积极融合,建立良好的训练氛围,并要求家长与孩子建立亲情关系,在平常的生活中和训练中共同参与孩子的语言训练。

二、运用口舌操辅助自闭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语训对象是完全无语言的自闭症学生

由于长时间没有语言活动,他们的发声器官已经萎缩甚至功能丧失。对于完全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可以运用口舌操,在教师的帮助下,促进他们的发声器官的运动和协调,对他们的语言能力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1.压发法:让儿童平躺,教师用双手轻轻交叉下压个训对象的腹部,促使对象发出声音来。

2.挠痒法:用棉签或轻软物体挠个训对象的手心、脚心、耳朵、掖下等敏感部位,使个训对象自然发出“咯咯”的笑声,刺激声音的迸发。

3.嘴唇运动法:上下唇做打嘟嘟、亲吻等双唇运动动作。另外,借助吸管训练儿童的嘴唇动作能力。还可以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条等。张少涵是一个无语言的自闭症儿童,轻微脑瘫,年龄:10岁。只会发“咿”的单音,发音器官正常,于是,针对她的具体情况,用上述的3种方法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该生能说够发出“呜”“啊”的母音,以及“妈妈”“爸爸”“呼呼”等简单叠词,发音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语训对象是有语言但发音音量小、发声不连贯的自闭症学生

有的学生是具备语言能力,并能够发音,但是发音音量极小,并且表现出气息不流畅,发声不连贯的自闭症儿童。教师需要分析对象有这些表现的原因,鉴别形成这种发声表现是因为学生呼吸方式上的不当还是由于发音器官的器械性问题。在训练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因胆怯而不敢大声说话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适合该生的口舌操,结合呼吸练习,对个训对象进行康复训练。

1.呼吸法:教师双手轻轻抱住训练对象的腰部,或者将手轻按在学生的腹部,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呼气吸气。让对象学会腹式呼吸。以促进呼吸的顺畅,气息稳定。

2.压舌法:教师用医用压舌板轻压训练对象的舌头,并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大声发出声音,并且要求声音要持续发出,直到教师喊停才收住。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被动发出声音,并训练他们的发音气息的控制和音长的控制。

3.打“嘟嘟”: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打“嘟嘟”的唇部运动。刚开始对于气息不稳的孩子,这节口舌操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往往打不起来“嘟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反复示范,并且耐心地和个训对象一起训练。打“嘟嘟”对促进个训对象的发音气息流畅性以及唇部的运动,对促进发音具有较好效果,要坚持练习,才能见到成效。

4.绕口令:绕口令对于发音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绕口令要求的是一气呵成,能够顺畅说完整句话。个训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的绕口令和个训对象一起练习,通过练习,对学生的发音不连贯,卡壳,停顿,气息不稳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语训对象是发音音量正常但发音部位不正确的自闭症儿童

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有语言,且发音音量正常,发声气息稳定,但是却总发音不自然的学生,要么他的语言让人听不懂,不知所云,总是“阴阳怪调”的样子,要么就像个“大舌头”,总是不尽人意。教师就要考虑到对象是否是发音部位不正确,要对他进行舌位训练的辅助练习。通过不断变更其舌头位置的训练,使训练对象能较好的控制舌头,如:舌头的上翘下抵、前顶后卷、左右摆动等。

1.比较法:通过引导学生看并触摸老师的发音部位及自己的发音部位,经过比较,并认真听老师的发音,看老师的的口形,最后模仿发出音节。让学生做鼻吸鼻呼的动作,要求对象认真观看老师做这个动作,并触摸自己的和老师的鼻翼和腹部,接着让对象把双手放于鼻孔下感觉气流从鼻腔流出,反复比较让对象逐渐感受到正确的发音位置。

2.模仿法:口部动作及舌部动作模仿。要求个训对象跟老师一起做锻炼口部动作的口舌操,张嘴、鼓腮,吐舌,叩齿,舔人中,舔嘴角等动作,通过动作模仿,让学生的口部肌肉得到锻炼。舌部动作模仿,舌部运动主要有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转动舌头等。充分调动学生舌部肌肉活动,使舌头更灵活,能够在发音时找到正确位置。

3.放松法:通过指导学生一起做按摩操,以促进训练对象脸部及口周部位的肌肉放松,以利于正确发音。运用按、揉、搓、弹、捏等手法摸口轮、捏下颌、弹两腮揉脸部,刺激穴位,放松肌肉,以促进更好的发音。

4.噪声法:嗓声训练法是教师促使学生活动声带,声气结合,发出响亮的声音,对象尽量放大声音让一口气直接冲出来,不要只在喉咙里转。首先练习发六个元音:a、o、e、i、u、yu,其中a、o、i、u四个发音又是发音重点。然后要求发(ma)(ba)(da)(ha)(ta)等音。

(四)语训对象是发音部位正确但发音声调异常的自闭症学生

在语言训练中,有的自闭症学生发音器官正常,发音部位正确,音量正常,但是发音声调却是异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针对训练对象的特点,我们要搭配相应的口舌操,训练其发音声调的准确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元音手指操:反复练习五个元音a、o、e、i、u的发声练习,并用五个手指来表示五个元音,反复练习发元音,然后教师用手指和对象一起用元音手指操进行发音练习,提高学生的发音音准。

2.语音语调训练:语调练习,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元音的四声调进行巩固强化;语调练习,可以通过让训练对象模仿不同的语调,通过模仿,感受不同语调,练习陈述句、命令句、疑问句的语调。

3.唱歌法:通过练习唱歌,感受音乐的律动和节奏,以及音符的刺激来感受语调的不同。也可以和训练对象一起读发音儿歌,激发个训对象的练习兴趣。这些儿歌,可以根据训练对象不同的发音障碍进行设计,可以涉及舌尖音、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以及唇齿音等还可以加上四声调的搭配练习,配上动作,可以让训练对象边说(或唱)儿歌边做动作来辅助发音。

三、运用口舌操辅助自闭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注意事项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确立家长、教师、对象之间良好的关系

确立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有效训练的前提与关键。让个训对象信任教师,对训练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是个别化训练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越全面越好;要尊重我们的对象,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者,就是要让对象逐渐明白配合我们进行语言训练的必要性,通过奖励、表扬等机制激发他们配合教师进行训练。其次,要发动家长的力量,带动家长配合训练,让家长参与到语文课堂及语言训练中来,将口舌操训练常态化。

(二)创设趣味的学习形式,制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层次

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运用恰当的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发音障碍的不同原因,配备不同的口舌操训练。训练方式、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的选择上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选择和删减。并且要由易到难,以扶植信心、培养兴趣为基本的出发点。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持之以恒,贯穿于日常

对于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不能只争朝夕,而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和步骤,并落实于训练中,并做好及时反馈。将口舌操的运用,贯穿于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形成常规化的练习模式。并训练对象进行追踪观察,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客观分析,以便根据对象的语言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