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45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1

一、“欣赏・评述”课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欣赏、美术常识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欣赏课上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敢于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学习欣赏一件作品,使自己和学生们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二、“设计・应用”课

工艺设计课,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有关门类的基本原理、法则、基本构成方式和制作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懂得基本造型和制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授课时,教师应运用精练的语言,结合欣赏来讲述概念、原理、法则,直观演示方法,引导设计思维,指导操作。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

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示范模仿是形成行为技能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其基本程序是: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实现学生的兴趣向其他教学活动迁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造型・表现”课(技法知识综合课、练习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研究──讲解示范点拨──自主练习辅导――评讲小结拓展。创作课,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去反映自己的感受或间接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某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进行艺术创造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

四、“综合・探索”课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2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如何依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本文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和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依据个性差异分层,设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与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力;优化合作学习小组,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实施不同的激励评价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3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美术学习 主题性线描教学

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由于家长、学生对美术学习认识的偏见,课堂中常常缺乏应有的绘画工具而处在一种低效状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主观愿望描绘的逼真性和客观技能“眼高手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渐渐失去绘画信心,这个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儿童绘画困难期”。以线描为表现形式,进行正确的写生、创意训练,形成写生技能和造型基础,摆脱学生美术学习的危机,突破美术课堂教学困境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主题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它是一种低架构、高开放、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的开放,在内容和方式上充分的多元化,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尽兴地探索、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将这一模式结合到线描教学活动中来,“开展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研究”,正是为弥补上述缺陷,发展学生可持续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主题性线描教学”课题研究的内容

1、“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的总体思路

传统线描注重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提高绘画技能很有帮助,但学生失去了主动创造的机会,创新思维得不到提高;如何将提高绘画技能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结合呢?“主题性线描教学”提供了这种教学思路。孩子们在通过开展主题观察、体验、探究、欣赏、写生或者结合想象再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稚趣的线描作品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形象记忆力、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儿童心智的健康发展。

2、“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内容和主题的开发

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将线描画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线描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各种线描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线描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线描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多次筛选与修改,并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线描的主题性层面、线描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面;“一体”指主题性线描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主题的线描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主题性线描教学”内容框架:

(基础篇)

(1)线描综述、(2)主题性线描、(3)线描的工具、(4)线描的元素、(5)线的组织、(6)线描中黑白灰的安排

(主题篇)

(1)静物篇、(2)动物篇、(3)人物篇、(4)风景篇、(5)主题场景篇

(欣赏篇)

(1)不同题材主题性线描作品欣赏、(2)不同绘画工具主题性线描作品欣赏、(3)学生优秀主题性线描作品欣赏、(4)名家主题性线描作品欣赏

主题既要凸显特色,又要兼顾学生的“热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参与,探索,表现。譬如:教师根据乡情开展以“竹椅”为内容的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根据端午的民风民俗,开展以“赛龙舟”为内容的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展以“厨房”为内容的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等等。

3、“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

按照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将“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目标设定如下:

认识线――感受线条美;提高对线的鉴赏能力;激发线描画的兴趣。欣赏以线为主的艺术作品。

体会线――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说说生活中的线;尝试表现各种各样的线,体会线条的多样性,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

运用线――掌握画线方法;画不同形态的线;画有情感的线;画组合线;用线组成简单的图案进行点、线、面和形的综合练习;利用点、线、面的疏密排列表现黑、白、灰。利用各种线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客观事物,培养观察力,提高表现力。

主题性写生――开展对静物、植物、人物、风景等各种主题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并运用线条进行不同内容的主题性写生活动。

主题性创作――对主题内容中难于表现的事物或本身不令人满意的事物可以运用概括、夸张、装饰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写生活动。在对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探究性学习和写生描绘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性线描画创作活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4、“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模式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由此思考:主题性线描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经过课题组成员多次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我们从众多的教学活动设计中罗列出主题性线描教学的一般模式。

(1)主题情境,体验生活――童眼管窥世界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和视觉形象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让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产生个性化的艺术见解,使美术课堂洋溢人文气息。

(2)主题探究,感受文化――童真浸染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对主题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组建“美术主题性小课题探究”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大胆尝试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如通过网络、访长辈、做调查、实地观察、一起外出写生、查书籍、收集图片等,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还可以采访民间艺人、参观工艺作坊等,课后,鼓励他们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研究成果上传发表于美术老师博客中的“线描课堂”评议专栏,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3)主题欣赏,创作表现――童心舞动线条

主题性线描画创作表现可以看作是对儿童多种能力的锻炼,而不是专业技法的单纯作业。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表现欲望,即便是表现得十分单纯的幼稚的画面也要加以鼓励,期待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从而逐步提高表现能力,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线描作品。

(4)主题交流,共同评价――童言畅谈作品

评价是主题性线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评价中,我们对线条的组织、线描纹样的运用、画面构图的合理、学生的创意等进行有侧重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同时兼顾学生线描的基本功的实践操作。我们不仅对学生进行平时学习过程性评价记录,还将学生一学期来进行主题性线描学习成果根据“主题性线描教学”的各年段评价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

(5)主题展示,创意线描――童趣传承艺术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开设线描长廊,定期在校园橱窗里展出学生的优秀线描作品;在走廊上悬挂学生的线描作品,使校园里的一面面的墙壁“说话”。每学年我们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描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线描文化宣传,向《衢州晚报》、《龙游报》、《美术报》、《书画教育》提供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线描交流、展示的舞台。同时还利用博客平台进行评价交流展示。使学生对线描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二、“主题性线描教学”研究的成效

(一)、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开发了学生的潜质,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长时间的主题性线描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开展主题性线描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在线描欣赏与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生接触各种形式、风格的线描作品,使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学会线描创作的语言,领会线描创作中动静、虚实、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线描的稚拙、朴实,从而感受到线描的魅力所在。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线描是一种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的创造。由于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他们突破传统“赏画”、“临画”习惯,多方位、多角度的创作表现,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

(二)、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课题组以开发《主题性线描》校本课程为抓手,通过理论培训、观摩学习、教学实践等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验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三)、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学校“主题性线描”的美育特色。

将线描与主题性学习整合,开发中小学主题性线描活动课程,已经形成龙三中、西门小学等学校的美育特色。课题组刘宏伟、蒋文渊、袁俊、叶霞光、张利军、邵雪芳等老师的多篇相关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在省级刊物《美术报》、《书画教育》等报刊杂志中。通过教研课以及讲座、展览等形式,推动了龙游县中小学美术教师线描教学观念的转变。各学校主题性线描课程的开展,形成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孩子们精湛的线描技艺受到家长的好评,也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田晓敏《“主题教学”的特征与优势》.《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01期

[3]李力加《萌动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5](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4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5

一、有效教学策略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景泰县第一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景泰县第一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

4.展示了课题研究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领作用。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教研依托科研提升,科研依托教研深化,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我校的美术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6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2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研信息化建设

14、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7

[关键词]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设置专业素养

《美术教材教法》是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师范生学习美术教学基本原理、掌握美术教学技能技巧以及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对教师素养的分析和研究已有很多,如马超山、张桂春从动力系统、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等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师的素养结构模型。曾荣光在这类研究中把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特质归纳为“专业知识”和“服务理想”。叶澜认为教师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林瑞钦则认为教师专业结构应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能和教育专业精神。以上述观点为基础,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知识方面,包括较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美术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内容;(2)能力方面,包括美术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内容;(3)专业精神,包括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的仪表风度等内容。

高师设置《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具有相关性,但缺少围绕着这一相关性所做的调查研究成果。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2008年3月至5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64名小学美术教师的调查,旨在以真切地把握现实情况为基础,提出更为切合实际的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方案。

一、调查结果统计说明

(一)关于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认识方面包括5个问题:

1.问卷调查中问题1“你在高师学习时,学习过哪些课程?”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的教师在高师学习《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占25%的教师学习过《美术教育学》课程,占12.5%的教师没有学习过任何有关美术教育理论的课程。

2.问卷调查中问题2“你认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对你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帮助吗?”的统计结果表明,占24%比例的教师认为在高师学习的美术教材教法课程对自己的工作帮助不大,占12%比例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占64%比例的教师认为有帮助。

3.问卷调查中问题3“你在高师学习时注重哪一方面知识或技能的培养?”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8.75%比例的教师在高师学习阶段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占18.75%比例的教师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占12.5%比例的教师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当提到美术专业时,在大部分教师的思维中,最凸显的就是技术层面,例如,素描画得如何?色彩画得如何?大部分师范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和认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往往只注重专业而忽视师范性。

4.问卷调查中问题4“如果你有进修的机会,你会强化哪方面知识或技能?”的统计结果表明,占18.2%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美术专业知识,占22.7%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专业技能技巧,占31.8%比例的教师希望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而占27.3%比例的教师希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说明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欠缺,因此,如果有机会进修,他们会更注重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5.问卷调查中问题5“你希望学习《美术教育学》吗?”的统计结果表明,占93.75%比例的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学》可以提高教育研究能力,可以衔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并对工作有帮助,只是占6.5%比例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二)关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包括以下9个问题

1.问题6“你认为小学进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标准改革对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内容有无影响?”的统计结果表明,占87.5%比例的教师认为小学正在进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对《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有影响或影响很大,占6.25%比例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而占6.25%比例的教师则表明不了解。这说明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都能认识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的推行为新时期基础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也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向性启示。

2.问题7“你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5.3%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美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占17%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占14.9%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占12.8%比例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教育研究能力。

3.问题8“你认为以上这些专业素养是何时培养的?”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的专业素养都是在工作后培养的,占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大多数是在工作以后培养的,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是在高师学习阶段培养的。

4.问题9“你认为以上这些专业素养是何时培养的?你想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0%比例的教师都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占25%比例的教师想通过到高师学习该门课程来提高教学能力,而希望通过阅读教育期刊,报纸和与其他教师交流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的小学美术教师则各占12.5%的比例。

5.问题10“你对自己目前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评判是?”问题11“你工作以后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的统计表明,占68.75%比例的教师是为了评职称才进行教育研究,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占12.5%比例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只有占6.25%比例的教师论文数量更多一些。

6.问题12“你打算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统计结果表明,占50%比例的教师希望通过进修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占25%比例的教师打算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来提高科研能力,占18.75%比例的教师想通过阅读学术期刊来提高科研能力,另外占6.25%比例的教师则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7.问题13“你认为《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占75%比例的教师认为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大,占25%比例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相关性。

8.问题14“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专业发展和更新的意识?”的统计结果表明,占62.5%比例的教师具有专业发展和更新的意识,占37.5%比例的教师则没有这种意识。这说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不注重自我学习和提高,没有强烈的求知欲、使命感以及追求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提倡的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二、调查结果的原因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存在问题

1.《美术教材教法》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高师《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总课时一般为34节或36节,而素描、色彩等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超出该课课时约80%的比例。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效仿美术学院,过多的注重美术技能,在狭窄的专业领域里孤立地讨论技术问题,并以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往往漠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导致师范生对教师专业培养概念的淡化。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根据现代教学评价理论,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同等重要。但是从目前的课程实施来看,出现了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成绩而轻实际能力、重卷面测试而缺少质性评价等现象。把单纯的考试作为了唯一的评价方式,使考试成为指挥教学活动的“指挥棒”,这是非常片面的。

(二)师资力量不强

《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任教的教师虽然来自本科师范院校,都经历过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但是一部分美术教师从心里漠视美术教育类课程。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不熟悉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脱离了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三)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不够重视

将《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是具有科学道理的,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高师读书时没有认真地学习该课程,工作之后,虽然知道自己教学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能力有待改进,也了解自己缺乏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但却不清楚该从何入手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性质

李力佳教授认为,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角度分析,美术教师的专业教育具有“双专业性”,它既是艺术学科教育,又是教育专业教育。《美术教材教法》课程既是理论课程,也是研究小学美术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的应用课程,具有双重课程性质。

(二)高师院校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高师院校该课程应该配备博学多才、业务精湛,并具有小学美术教学“临床经验”的教师来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适当扩大课程内容,拓展《美术教学论》、《美术教育学》等上位学科的内容;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尤其要增加实践部分的课时量,并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有机地、全方位地结合;注重改变过去“考过即忘”的陈旧方式,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师范生在工作后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师范生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师范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懂得自己不仅是美术生,更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提高对《美术教材教法》等教育类课程的重视,认真学习,努力掌握教育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科研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

小学美术教师身在教学第一线,担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因此必须不但完善自身专业素养,具有现代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以及多元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并且有与上述理念相吻合的美术教学技能。因此就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的美术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使自己学不仅成为美术课程的实施者,也成为该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

总之,高师设置《美术教材教法》课程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美术教材教法》课程的学习,能使小学美术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迎接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顺应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超山,张桂春.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初探.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4).

[2]曾荣光.教学专业与教师专业化:一个社会学的阐释.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报,1984,(1).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8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

当前,我国在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整理和研究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以作为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的依据;收集和研究国外各个艺术教育学派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以作为发展我国普通学校教育的借鉴。为此,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进行题为“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将此课题列为国家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丛书的形式出现。丛书分为“学校音乐教育系列”和“学校美术教育系列”及《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和《中国近现代美育论文选》。内容包括对我国古代、近代和当代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的研究;着重介绍我国美育及艺术教育理论着作、学校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教育机构、主要教材等,以及外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教学经验、主要学派等。

3.课题研究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美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是人类通过特定的手法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艺术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艺术学科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理解艺术美与生活美的联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理解艺术学科的广延性,关注艺术作品中的文化现象,激发人的潜在素质。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逐步形成协调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总结、吸取和借鉴国内外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动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中学音乐、美术教师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从课题组成立至今,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明确指导思想、开展交流、提高认识水平、组织指导学生实施、师生共同积累成果的渐进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准备阶段

1.学习理论:广泛收集并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2.设计方案:共同研究探讨制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实践,明确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音乐学科研究性学习在高一进行,美术研究性学习在高二进行。

3.挖掘、编写出艺术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化分阶段任务,分阶段实施。

4.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音乐美术实施研

究性学习的教案

5.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

第二阶段: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筹备阶段

首先,我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围绕教材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挖掘了艺术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同时将每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将研究素材和信息提供给每组学生,让学生自主选题,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求每组同学的选题应结合本组同学的实际做本题目的可行性调查,在筹备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全员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探索性原则等研究的基本原则。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实施研究性学习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确定本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最后确定实施的策略。然后通过上网查询法、亲自参与实践等方法,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排练,将知识内容、对艺术类别的研究与学生的演唱、演奏、舞蹈、音乐剧、诗歌、绘画等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课型,以备在课堂上展示。完成学生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作业。

第四阶段:学生自主实施研究性学习小组成果展示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每班每周一节音乐、美术课的时间,将每班一个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拓展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正确结论。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烈的参与的意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

三、研究的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研究性学习教案、艺术学科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材料,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等成果资料作为本实验报告的附件的形式一并上交。

四、研究的结论:

高中音乐、美术实施研究性学习,为我们探索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教师树立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应时展的需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挖掘探讨艺术学科自身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最终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本课题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至此顺利结题。

参考书目:《外国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

附件:美术研究报告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研究

引言

《美术课程标准》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义的,就是确定了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它的人文性,它将使我们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是课堂里绝对的权威,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对学情和生情的了解很有限,师生缺乏互动和沟通。形成的结果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老师觉得上课很累、没有情绪,学生听的没意思,所得很少。随着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逐步实施,美术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应用,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换位思考,对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益的尝试。

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停留在主观上,时代在变化,思想在变化,对学生现有情况的判断不能主观武断。对每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有四个问题:a、你怎样看待高中美术课?(考察学生对高中美术的整体认识,在现有的体制下高中美术在学生心里和其他学科的比较,以及学生对艺术修养在自己人生中位置的认定)。B、学习高中美术欣赏课有那些收获?(考察美术对人格、情操、修养等方面的意义的认识)C、你想从高中美术课中学到那些知识?(考察对教材中内容的认识和知识的取向)D、你认为高中美术应增加那些内容?(考察现阶段学生的求知愿望和个性的要求)。

2、换位教学。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换位教学,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给以解读。由每个小组来负责美术内容的选择和讲解的方式。

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下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着方向性的作用,随堂进行问卷调查。

2、统计调查结果,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3、合理划分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分组实施,换位教学。

研究结果

1、调查结果

关于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很客观。85%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意义有着充分的认识,认为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知识和素养。65%的学生要求增加美术的课时,最少要保证每周一节。体现了美术对学生调节思维、放松身心、增加修养的认识。72%的学生要求美术课要有动手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不满足于仅仅是欣赏,还有很强的动手的愿望,有强烈的表现欲望。90%的学生对美术史中的各种艺术流派感兴趣,说明美术课不能缺乏深度,尤其是高中美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能完全用愉快教学来代替。95%的学生要求增加动漫欣赏。95%要求到大自然中陶冶美的情操和参观画廊及博物馆。

问卷体现了学生最直接的愿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具备条件开展的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

2、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小组基本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途径与手段的选择,以及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都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知识授受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小组合作避免了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舞台。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动了起来,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小组要展示的方式也在得到不断地思考。有服装设计,有国旗欣赏,有动漫欣赏,有名画解读,有中国文物的保护与流失,有凡高之我见,更有鉴宝和开心词典一类的美术竞猜和问答……

动,不仅仅是手与脚的活动,动脑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闹哄哄后,没有任何的收获。我宁愿看到学生鸦雀无声凝神苦思,也不愿意他们在老师安排好的活动里边快乐的玩完,然后没有任何的进步。《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不宜过高”不等于不要专业。然而,不少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听课,就是将功夫花在如何搞活动这些花俏的方面上去了。难道传统的教学就一无是处?如果在“师生互动”的“愉悦”之后没有任何收获,我们要它干什么?何况,很多的这些活动其实已经和美术没有任何联系了,导致不少其他学科的老师认为,美术课最容易上了,谁都可以去上。高中生学习能力大为提高,应趁势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具备这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自然不成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内容要做及时的指导,如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广泛地收集材料,分工明确,最后汇总、综合形成具体方案。在汇报课题时候尽量做到广泛参与即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知识探究和学习,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课题和内容。如服装欣赏一课,同学们收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图片,讲解了服装的配饰:各种星座的包,还联系到了明星们的个性服饰。各国的校服,以及本地区各学校的校服点评。最后,展示了班级的运动装。还有鉴宝一课,利用大家熟悉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列举很多艺术品,让大家用竞猜价格的方式来认识艺术的魅力。学生的自主探索拓宽了视野和想象力,汇总、综合又加强了合作学习,美术课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课堂,学习和研究自己喜欢的美术知识精神是愉悦的,陶冶了情操,对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塑造在无形中自然形成。

4、科学评价

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评价如果不能促进学习(思考),就不是有效的评价,还不如不评价。而启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启发作为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高中学生,我会否定多于表扬,当然这否定绝对不能实简单的评价“错”,而是为了引导他们发散地往更广的面去思考,以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会直白的告诉他们,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不再是幼儿园的学童,只接受哄。因为赞扬,轻易地肯定,只会令他们思维懒惰,而怀疑、否定、批评,才能引导他们往更深层面思考。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有时候是有偏差了,如讲印象绘画的时候,学生就错把颜色多变的画都说成了印象绘画。还有民族服饰中介绍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也要指导学生去更深入地研究和调查。又如,学生在欣赏国旗的课题时,更多是欣赏了国旗的颜色和样式,而忽视了国旗的含义,只得其表,不得其里是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拓展的培养。特别是强调两种能力:一是抽象与概括;二是对比与联系(即关系的把握)。这是学习做学问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它会让我们由“器”,上升到“道”的层面,即透过具体的个别事物,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及规律。

5、注意课程拓展,形成个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换位思考了美术课堂教学,对教师是很大的启发的触动,看到了美术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是很广泛的,所学所想是有很强的时代感。仅仅遵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我们要注意课程的拓展,形成个性课程。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作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欣赏的作品)作出补充,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适用在每个人自己学习的本身,也适合于师生知识的授受。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9

高中美术自主学习教学实践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和自控力都进入了一生的鼎盛时期,教师应该放心让其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培养起学习兴趣使其热爱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大部分学校美术学科的老师也同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学生选定其为课题指导法老师时,由于其经验不是很丰富,都会感到茫然,但是有了前几年新课程实验改革的铺垫,在这一站的指导教学过程中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分析

1.美术研究性活动的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中要求“研究性学习”其为学生们“学习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并不是少数英才生的专利,也不是科学院院士的国家高精尖课题的“科学前沿的创造”。他的选题要贴近生活实践,要富有趣味使人主动参与,并且选题阶段就要显示出学生们的集体智慧。

美术研究性学习要求的不是个人的提高而是团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孩子们集思广益发挥团体力量,共同达成目标的过程,只要确定好课题学生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就成功一半了。学生们在美术学科范围内选题教师一定要做好把关者,千万不要把范围定的过大,过宽。例如曾指导过的高一学生,学生们对雕塑感兴趣,并列举了选择课题的理由:特别喜欢雕塑作品;从小到大见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图片,想感受一下实物所带来的精神与视觉的冲击;进一步了解雕塑的相关情况。

帮助学生审题时发现,如果单纯从“雕塑”着手范围太大,就“雕塑”这个框架没有一两年根本填不满,如果从网络上看还是没有现场观看的视觉冲击效果,但要想现场观看还需计划才可实施……经过同学们开会讨论决定,把范围缩小到我们身边环境,活动主题《城市雕塑与我们周围环境调查研讨》便确定了,这次活动所观赏的雕塑就在我们身边,既方便又亲切,并且活动不会影响孩子正常学习及休息,更重要的是雕塑作品的作者大多生活在这座城市,方便联系与学生交流。

2.美术研究性活动的管理

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美术研究性学习,大部分是因为小时候有过美术方面的理想,但随着课业的加重放弃了,可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却不会削减。某届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共同选择了“美术”这一研究课题,我告诫他们课题太大会影响结题,但他们讨论之后还是坚持选此课题,他们坚持己见,迎难而上,我想经过他们共同的研究与学习他们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都知道美术这个学科其教育功能性在于对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辅佐。

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及年级高低不同灵活选定,要照顾到小组中的所有成员使其都能积极参与,并让学生的特长有所发挥。研究性活动主角是学生,其本着培养孩子自理自主能力社会适应力及意志力的思想所以教师不要包办会使学生依赖,只要做引导者,协助者。在活动中我始终是跟踪者、引导者、协调者及陪伴者,美术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们得到了主动、活泼、生动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习及做人,学生们的收获也是我的收获、我们在活动过程收集的资料为今后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师生交流评价等活动的影响分析

美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制定,影响着美术探究活动的成败。其目标制定应针对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天赋好的个别人,其是实践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堂美术技法课;主要考虑的是思想上的收获与学习,而不是智商美术技法的高低;是一组成员美术学习与社会实践收获。而不是个别人美术技法上的收获。

计划活动首先步骤明确,目标清晰教师在活动过程加强指导,不要紧盯结果。学生要经过探究学习实践的过程经过思维多样化认识,情感态度升华,才会得出扎实的结论。例如前面所提的做《城市雕塑与我们周围环境调查研讨》的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的学生,在活动开始研究交通工具安全性和观赏雕塑方便性时,我提出全程乘坐公交车,他们提出反驳意见:按雕塑点分布安排交通工具,分散的雕塑点乘公交车;雕塑较为集中的坐公交车费时费钱;有一路段人行道宽敞可骑自行车,自行车停走自如,方便停走拍照。

最后实践证明学生是对的,在一次观赏完沿湖雕塑后,回来的路上一同欣赏了沿湖风景美不胜收。假如我坚持己见又如何看到如此美的一幕。雕塑与环境的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美,尽在我们的眼底。通过这站的活动之后。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在调查实践活动中,资料收集学生们主要通过记录和摄影形式。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会他们如何对收集到的资料分类,使之系统化便于以后操作。在访问大学美术教授及社会上一些美术人员他们对美术理想的看法,学生们用笔记本记录和相机拍摄获取信息,把听到的和发生的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平时美术书上达不到的。活动中教师应做到注意小节,动员所有学生参加,让其大胆发表意见踊跃发言从而促进他们成长。

三、高中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当中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研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开放性教学,边走边教,边走边学,改变了以往教室教学的概念。学生们从教室里走出来,更轻松愉悦的学习还可以放眼看生活、看社会,虽然迈出的是一小步,却收益良多。通过美术研究性学习活动,收益良多,看到了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不再代言真理,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指引者,参与者及启发者。对教师的要求要比单纯在课堂上讲课要求高,要求教师不但要把握全局还要深入细节,要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某个人或自己,对教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许多把握不准及回答不出的问题可以请教专家,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也给教师提高知识面的机会。并且会让学生收获在校园美术课所学不到和感触不到。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必须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吸收精神营养去思考,这是别人无法弥补或替代的,即使教师也不行。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篇10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性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