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十篇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十篇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24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建筑节能产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能力;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tU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2705一、建筑节能专业方向设置背景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必须的建筑环境过程中,对全球能源环境状况有显著影响,因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在不断受到健康、舒适、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影响,人类在建筑内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增大,对建筑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保障建筑环境质量的设备工程系统也就更加复杂化、综合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相继开展了建筑节能研究,少数高校涉及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课程。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建筑节能和建筑环境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研究,在室内环境调控、建筑节能、建筑防灾等方面研究水平已接近国际前沿,但建筑节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滞后,急需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此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进一步开展了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学科研究。21世纪初,建筑环境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2010年7月12日《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2010﹞7号)》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716S),是批准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新增专业之一,表明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首次获得教育部本科专业地位,体现了建筑节能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本科专业目录(二稿)又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个方向,因为建筑节能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就是降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对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改进,以及建筑引入可再生能源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这更符合目前中国建筑节能的核心性工作均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来完成的现状。

现行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在水、暖、电、燃气等工种领域内理论扎实、技能强、能独立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专业的发展,建筑节能、建筑能源的可再生、低碳或零碳建筑能源结构的建设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对不同工种之间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不再是功能单一的系统。因此,建环专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培养专才的层面上,还应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通识型人才,这一要求在建筑节能领域人才培养上更加突出。

文章基于对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认识和对建筑节能工程特性的理解,探索构建建筑节能工程岗位人才的能力结构,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建筑节能产业及其发展分析

(一)建筑节能产业的构成

建筑能耗约占到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节能是实现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型社会的关键,已列入中国的基本国策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建筑节能产业是指因建筑节能的兴起、发展而引起的各种产业的总和[1]。构成建筑节能产业的各部分以建筑节能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节约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主要为各种咨询服务、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商业流通、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行业服务(图1)。

图1建筑节能产业构成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余晓平,等面向产业需求的建筑节能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主导产业在建筑节能全局中起主导作用,引领节能行业的发展方向,这部分产业的发展可带动整个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基础产业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建筑节能的开展状况密切相关,对建筑节能有很大的依赖性。相关产业与建筑节能有相关性,其服务含有建筑节能的内容;其企业的发展对建筑节能开展状况也有影响,同时又独立于建筑节能;企业中有关建筑节能的服务质量,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显著:因而,会受到建筑节能的制约。以上三部分产业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了涉及设计、咨询、施工、监理、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多个领域的建筑节能集成产业,正逐步成长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二)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国内现有建筑节能技术人员大部分是原有的建筑从业人员通过实践和自学的方式获得节能知识,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2]。近年来各行业协会牵头开展了一些节能短期培训,如针对照明行业开设的LeD路灯散热及二次光学设计培训班;或者由大学和地方政府联手,对专业人士进行对口集训,输送节能管理人才,如上海市就率先把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多个行业的节能人才的培训纳入全市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范畴,2008年9月启动以来已开班7期,培训数百人。但是这类短期培训主要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对节能知识不具有前瞻性,知识体系也不完备,加上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满足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国《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指出,建筑节能的市场主体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这是国家首次在行政法规中明确了建筑节能技术人才的能源管理岗位。作为社会活动的建筑节能,其实践主体的广泛性决定了建筑节能教育既包括面向公众的建筑节能科普教育,又包括面向建筑节能从业者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现有建筑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中培养出具有建筑节能意识、能在建筑某个阶段(设计、施工或运行管理)从事建筑节能咨询、研发或技术服务等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设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系统讲授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培养针对建筑节能专门职业岗位的工程教育。

建筑节能产业的岗位职责决定了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特点。建筑节能岗位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为政府制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参与制订各种标准、规范。(2)为建材、设备厂商研发新产品,通过技术合作研发节能技术、产品,研究适应中国国情的新技术或产品;在技术服务中推广节能技术或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3)为开发商提供设计咨询服务,通过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开展建筑能耗评估、建筑能效评价,为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为开发商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提供设计、建造技术服务。(4)为业主提供投资或改造咨询服务,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节能意识;为房屋购买者提供投资咨询;为建筑改造者提供改造设计、评估等技术服务。(5)为物业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为物业管理提供技术咨询,促进设施设备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物业公司合作,通过项目示范获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积累第一手资料等。

三、建筑节能工程对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

(一)建筑节能工程的涵义

建筑节能工程是指在建筑的设计、建造、改造和使用过程中,以保障和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以提高建筑使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关联集合[3]。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在建筑的设计、建造、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未包括建筑拆除。这是因为建筑拆除阶段与建筑建造、使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没有关系。在寿命周期的时间维度上,建筑节能工程过程从属于建筑节能活动过程,但并不覆盖建筑节能系统的全过程,即不包括建筑拆除阶段。

第二,“以保障和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体现了建筑节能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筑节能工程不能以降低建筑使用功能、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为代价。

第三,“以提高建筑使用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体现建筑节能工程的目的,是节约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不涉及建筑施工或建造的能耗。因为建筑施工或建造中的节能属于工艺节能或建筑部品节能的范畴,具有生产领域节能的特征,其技术策略显著不同,更多依赖限制和强制手段。建筑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是建筑节能潜力高低的先天条件,对建筑使用能耗有直接影响,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是一种消费,不能完全依赖技术途径,还需要依靠政策引导。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要依靠建筑使用过程的节能管理,还需要从工程系统的角度抓好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和建造环节。

第四,“技术措施”是建筑节能工程的基本内涵,体现建筑节能工程是狭义的,突出工程以技术为主体,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政府官员、企业家、投资人等可以决定某建筑节能工程要不要做,但怎样做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决定。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措施不是建筑节能工程的基本内涵,没有技术措施的建筑节能行为不能算建筑节能工程。

第五,“关联集合”要求各种技术措施之间必须相关联,互不关联的节能技术措施堆砌,也不是建筑节能工程。从技术角度分析建筑节能工程,强调技术措施的关联集合,才能把握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系统性,体现建筑节能工程整体节能的目标要求。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知识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图2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知识系统构成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知识系统是指与建筑节能工程联系的技术和特定的、具体工程中所使用相关技术的知识集合体。建筑节能技术系统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技术系统本身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解决技术与技术之间通过兼容方式相互匹配耦合的有效性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技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建筑节能工程环境的关系,表现为技术系统与工程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的知识系统,表明建筑节能工程人才应具备知识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对工程人才能力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二)建筑节能工程人才的能力特点

建筑节能工程的内涵和重要特性表明,建筑节能工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建筑节能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即沟通能力、介入能力和辨析能力。

第一,沟通能力。由于建筑节能工程的附着性和使用价值的潜在性,建筑节能专业人才需要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与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建筑电气、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协调、沟通,共同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交叉问题。同时,建筑节能工程具有的公益性,要求建筑节能专业人员能与建筑节能工程受益的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使公众了解建筑节能工程,并主动参与建筑节能工程运行使用阶段的节能实践。

第二,介入能力。由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渗透性,使建筑节能工程的子系统和各要素相互影响,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技术、工程生态和工程社会等属性对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工程活动集成、建构,形成特定的建筑节能工程。所以,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人员对各种技术措施的关联集成要有介入能力,要能综合各种技术手段,形成对建筑节能工程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三,辨析能力。由于建筑节能工程具有内涵的不确定性、边界的模糊性和冲突性,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辨析能力,在利用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进行技术决策时,能坚持正确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或违心地听从“上级意见”或“领导意图”。由于建筑节能工程主体的泛化性,不同主体利益存在一定冲突,以及建筑节能工程的相关企业价值目标和与社会目标也不完全一致,当技术决策涉及到企业利益或与社会价值目标冲突时,如企业行为直接危害公众利益或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问题,工程师应当坚持自己的主张,采取适当的和负责任的方式行使符合专业伦理标准的权利。

(三)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工程素质要求

工程素质是指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包括基础学科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搜索和学习能力、专业工作的交流能力、工程技术文件的写作能力等。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工程素质,应体现建筑节能这一大系统所具有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

设计单位需要的是工程师而不是绘图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能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系统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他们在了解相关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技术措施基础上,理解系统设计的形式和参数,掌握系统所需设备、部件的性能参数,整体掌握设备、部件组成系统的整体性能、参数与设计系统参数的符合程度,熟练掌握行业施工工艺标准与施工验收标准,随时把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与系统设计参数之间的满足程度并为设计院提供可靠可行的变更修改建议,组织实施设备单机试运转和系统无负荷试运行与平衡调试。咨询、研发单位需要具备绿色建筑评估咨询、能源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诊断及测评以及系统运行管理能力的人才。

实践证明,只懂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不懂节能运行管理,或只懂运行管理不懂规划设计的建筑节能专业人才都有较大的知识缺陷。前者重视新建建筑的节能规划设计,常常忽视建筑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主体行为习惯、居住实况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过分强调建筑本体性能的改善,使设计节能的建筑实际运行并不理想。后者则容易陷入既有建筑的技术枝节问题,对先天设计缺陷的建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局和系统节能的观点,难以协调建筑能耗与室内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4]。建筑节能企业岗位所需的节能工程专业人才应为技术型与管理型兼备的人才,在具备一般工科学生应具有的工程素质内涵基础上,还应侧重建筑节能技术知识、能源管理、节能项目综合效益评估、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价等能力的综合培养。

工程素质还体现在各种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关联集合过程的创新能力要求上。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能源与环境危机”问题而产生并被社会逐步重视的。由于建筑发展过程中“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其建筑环境要求和能源服务条件会截然不同,建筑节能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特有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节能岗位人才素质的需求。总之,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工程素质的核心表现就是树立建筑节能工程观,掌握系统的建筑节能工程科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方法。

四、建筑节能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

建筑节能贯穿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整个过程,其知识体系跨越了多个阶段,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能源、建筑环境、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建筑节能人才可以在规划、设计、施工、物业以及建材和设备制造安装等多个行业就业。

开展建筑节能专业教育,培养建筑节能岗位专门人才,需要建立建筑节能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用符合该专业教育观的教育方法指导工程教育实践,适应该专业产业发展对专业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建筑节能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包含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到专业实践知识三个层次,对应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方向理论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三大模块,不同模块的知识体系不同,教学目标和培养能力要求就不一样。专业基础理论中应包含建筑节能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理论中应包含建筑节能技术科学的理论;专业实践课程应包含建筑节能实践的实验、实训和设计等方法[5]。这样才能形成面向建筑节能工程问题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与能力的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为实现教育过程的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专业知识结构是制定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载体,并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来实现。

根据建筑节能岗位的特性,学生的知识把握层次可以概括为:了解建筑节能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全方位了解建筑建造与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熟悉建筑本体和设备系统的能耗特性;掌握提高建筑能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建筑节能知识体系是专业教育的信息载体,不同高校通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课程可以按知识领域进行设置,也可以由一两个知识领域集成一门课程,还可以从各知识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单元组成综合课程,但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既应覆盖知识体系的基本知识单元,还应按照学科属性和层次特点组建具体课程,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避免造成学生学习后只是知识的堆砌而无法形成能力。这是由建筑节能本身系统性和建筑节能学科综合性决定的。

五、结语

建筑节能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是建筑节能岗位人才职业化的前提,为满足建筑节能产业不同岗位对建筑节能工程人才的需求,需要结合建筑节能产业发展需求和建筑节能工程的特性,探索认识建筑节能岗位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结构,为建筑节能专业化教育提供支撑。开展建筑节能教育,培养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专门人才,还需要深刻认识建筑节能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用符合建筑节能教育观的教育方法指导工程教育实践,适应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对专业岗位的人才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付祥钊.重庆市建筑节能产业研究报告[R].重庆大学,2011.

[2] 王军,吴雯雯.建筑节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09(9):117-118.

[3] 余晓平.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2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确立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罗秋滚(1973-),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陈宇(1982-),男,浙江宁波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江西南昌3302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4-0087-02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一门专业,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企业的欢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高等技术人才,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从业人员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以从职业分析、岗位能力的要求人手,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思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是授课教师,以任务实施为导向,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目标,融教与学、学与做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学科型教学的种种弊端,如课堂上知识讲授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实践与理论联系不紧密等。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制订、检查实施、反馈评价四个程序,着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开发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职业岗位进行确定。要调查建筑行业的背景并进行分析;进行社会调查,主要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岗位的工作活动等。其次,确定工作任务。高职院校要从企业邀请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到学校,与学校商定该职业岗位群昀工作任务,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后,分析、归纳、整理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次,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来确立课程体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充分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的标准,考虑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的技能要求。最后,核心课程建设。实际上,构建工作过程核心课程体系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前提,其过程是由一个学科体系的解构所表现的行动体系重构。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确立职业岗位。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欠缺,建筑行业大量需要生产、施工与管理等方面高技能人才。根据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要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结合江西省的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调查和走访建筑领域相关单位,整理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零距离对接的岗位:住宅建筑师、质量安全员、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及资料管理员等;适宜发展提升的岗位:注册建筑师、项目负责人以及技术负责人等。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与之相对应的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原有的三段式课程结构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脱节。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的“三段式”教学问题。该教学方法的切入点是分析职业岗位群能力,主线是培养职业能力,改革原来的学科体系课程编排方式,在对学科知识单元重新进行编排与融合的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个个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要适应职业群的工作需求。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主线是职业实践,导向为工作过程,主体为项目课程,最终构建一套紧密联系建筑产业的、实际实用的崭新的课程方案。基于此,通过建筑市场调查论证,结合江西地区建筑行业特色,在与建筑业专家、基层一线管理人士、毕业生等跟踪反馈后,确立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应参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为社会培养受欢迎的设计人才。下面以住宅建筑师岗位职业群为例展开分析。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建筑工程设计任务承揽的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基础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工程字、美术字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识图、制图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能力;建筑美术及绘画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造型艺术、形态构成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运用基础应用;常用软件运用相关知识和基础应用;建筑消防、历史基本知识和基础应用;协调各建筑技术工种的合作;建筑结构、设备、施工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应用的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住宅小区工程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描述:具备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住宅区总体规划、房产建筑策划与业务管理;中小型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场地基本分析等职业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装饰工程施工与设计任务的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建筑装饰施工与设计表达技能。职业能力描述:具备建筑方案手绘与快速表达;建筑方案徒手效果图表达;建筑设计cad图表达;建筑设计效果图表达;运用模型、文字表达建筑设计意图及方案汇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社会交往;建筑设计文本编制等职业技能与能力。

典型工程任务与行动领域:适宜发展提升的任务承揽。综合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能力描述:掌握大学的相关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社会交往;掌握新技术,适应新发展;专业的创业创新、设计自我、持续学习;对口升学和函授继续学习;艺术美学的鉴赏;工作几年后注册建筑师考试等职业能力。

3.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形成“课证融和、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标准融人、考纲融合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如下:基本能力课程。第一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制图规范、图纸识读等。第二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建筑材料、民用建筑构造做法等。专项能力课程。第三学期课程包括建筑电脑效果图设计、设计表达等。第四学期课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以及空间组合等。综合能力课程。第五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高层住宅、消防规范等。第六学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有毕业设计、实习、就业等。

4.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体系。根据课程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江西地区建筑行业市场的调研,得到建筑企业的专家参与帮助,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美术表现技法、计算机应用、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初步、居住建筑设计、小区规划设计、建筑材料运用与施工技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计及考核评价标准。以住宅建筑设计为例,分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工作任务的模拟,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融合,既完成了工作任务,也收获了知识以及职业技能。

5.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原则。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课程实施过程的信息,对课程设计的结果即课程体系进行价值判断,确定其优劣和目标达成度,分析原因,为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应坚持发展性、职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职业能力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以改进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和评价为主要目标,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处于设计的不定型、不成熟阶段;多元化原则指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和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多种评价类型;一体化原则指课程体系评价与实施的不可分离性,在课程体系实施中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在课程体系评价中实施课程体系。

三、总结与建议

1.教师的素质要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情景对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教学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咨询和参与,只有加强教师的素质提升,才能适应新课程方案的新要求。

2.工作导向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工作导向课程开发中要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即工作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学生的自我引导、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享以及生活场景教学等相关。新教学法教给学生的目的是行动,创建适应教学的情景显得尤为重要。该方法要使学生在职业行动的教学情景中学习,而职业行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宽泛,对于工艺技术、生产安全、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整体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现。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建筑设备;施工技术;教学方法

tU8-4;G642

在建筑环境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和社会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暖通行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学习了《制冷技术》、《供热工程》、《暖通空调》、《通风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后,开设了《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性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熟悉设备的安装技术和施工管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快速适应行业的发展。

一、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下:

1.教材更新周期比较长,内容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和相关理论已日臻成熟,并逐渐取代了陈旧的技术,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然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仍停留在过去的版本,存在严重滞后现象,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施工技术与在工作岗位上用到的技术大相径庭。前一版教材提到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已经成为过去,而一些当今社会新型的设备和新兴的技术却不能及时编入教材。例如,教材中介绍室内供暖系统的安装时,地板采暖技术是一种新技术,而实际情况是地板采暖早已技术成熟,家喻户晓,真正的供暖新技术像碳晶地板技术、电热膜供暖技术、碳纤维地暖、暖芯地板技术等在教材上是学不到的[1]。

2.教师施工经验不足,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高等学校采取扩招形式,学生急剧增加,导致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为满足教学需求,大批高校毕业生涌入高校教师的队伍。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一个直接转变,很多青年教师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采用照本宣科的机械授课方式,不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枯燥又乏味,大大锐减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3.课程安排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立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不少高等学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过早,如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学年,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程,还没有完全掌握专业知识,此时教授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很不合理。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并没有完全被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十分盛行[2]。施工课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一味的课堂理论知识教育,是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该课程的目的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提供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现”能力即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品,也就是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4.考核形式单一,范围狭窄

高等学校中对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无非就是期末考试,试卷大多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促使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知识点;单凭期末一张试卷判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不具有说服力,缺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评。

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1.实时更新教材,提倡教师关注领域新动态。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转向培养专业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认清当前形势,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改善教学条件,实时更新教材。将一些教材中尚未提到但实际应用广泛的新技术补充到新的教材中;对于使用多年的陈旧教材,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议,及时更换最新教材。同时授课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倡教师关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新技术和新动态,积极参加建筑环境相关的论坛与会议,订阅建筑环境相关的杂志期刊,尽可能传授给学生教材学不到的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全的了解到所学专业的新动向。

2.丰富教师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

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可以参加暑期实践、校企合作等活动,真正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以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授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录制的施工视频和图片、模型演示构件的拆卸组装、电脑模拟复杂的施工过程、工程案例讲解与分析、聘请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作为校外导师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设实践课程,合理安排课程。

只有学习了专业核心课程,掌握了供热、通风空调、锅炉以及制冷的基本原理以后,学生才能够更加有逻辑有兴趣学习施工过程,所以在已经完成专业课程的大四学年安排该课程会比较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好施工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之外还要增设实践课程,但该实践课程并不是传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践之前授课教师要详细讲解相关施工图纸,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该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现场负责人讲解施工工序、注意事项,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施工的过程,以达到实践课程的目的。

4.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化。

课程考核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授课教师应制定整套合理的考核方式,不要H仅局限于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将期末考试考核与平时表现考核、实践课程考核、创新技术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建筑环境行业对应用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刻不容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所开设的该课程需要密切联系整个建筑环境大行业的发展,不论教材内容的选取、课程时间的安排、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特色[3]。授课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融合,不断学习新技术,努力完善自己并敢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胆的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向明.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5.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定位好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上手快”的专业型人才。

1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投标标底和标书的编制、工程造价统计、工程造价监理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管理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2从业工作领域及职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需要具备工民建设、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名合格的工程预算员需要了解一般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熟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熟悉各项定额、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结算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工作执行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3具体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构建方案以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工程造价管理二个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可分述如下:

3.1在建筑、路桥、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资料员等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3.2在工程咨询单位、监理单位配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和经济资料管理)等工作;

3.3在建设投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行业的的职业岗位有以下两类。见图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分析图。

3.3.1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初始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3.3.2专业技术人员(升迁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已经建立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要完成与之有关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岗位有:合同管理员、招标员、造价员、成本核算员等。次要就业岗位有:材料管理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其他就业岗位有: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等。迁升岗位有:造价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4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4.1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

4.1.1人文素质基础知识:包括思想基础与文化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素质知识范围,领会人文素质有关规范原则,掌握一般文字表达与教学计算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1.2技术素质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基础与工程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关经济法规和建安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建安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与工程结构的一般知识,建安工程施工程序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4.1.3职业岗位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建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领会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4.2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为:

4.2.1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

(2)具备协助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

(3)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

(4)获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3)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明确就业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建筑机械;自动化;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一、建筑机械自动化意义

第一,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自动化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即可完成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批量化生产的发展,缩短了工程项目加工和处理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大幅减少了工程的生产周期,保障了工程的质量。第二,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引入自动化调控技术,使行业利润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缩短工程作业时间的同时优化了成本投入和使用,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有力带动建筑行业的进步。第三,支持和促进了机械行业的发展。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是有效检验机械自动化原理和技术的方法,为了更快的发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即使投入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的创新,不仅有助于促进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进步和创新。

二、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得益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建筑机械自动化也得到了极大程度上地发展,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这就使得建筑机械自动化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之中。结合实践来看,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主,其一单项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变频技术以及移动机能―液压传动用的液压比例技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这些技术的使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既能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而且还大大改善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使得生产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其二综合自动化技术,例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GpS定位系统等。虽然当前我国建筑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建筑机械自动化关键技术分析

(一)机身位置识别技术

施工机械位置识别技术,是指运用技术对机械设备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内部识别和外部识别是在当前机械自动化识别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两个方面。内部位置识别,是指运用回转式角传感器及速度控制传感器将精确测定的设备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从而测定设备的最终位置;而外部位置识别技术则是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点的基础上,利用声波发射转置确定设备当前位置。

(二)作业对象的识别及评价技术

建筑机械工作时,识别作业对象技术为实现自动化的关键,准确的识别作业对象后,才能正确的实施即将要进行的施工操作,保证各项施工顺利的进行。判断与决策机械作业方式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如果此项技术并不存在,那么判断与决策也无法进行。在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的作用下,机械设备施工对象的相关信息可有效的反馈到计算机中心,比如施工对象形状"大小等,同时,还可对施工对象的能力进行评判。通过此项技术采集的相关信息,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各项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机群协同控制技术

在一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多台机械设备共同参与联合作业。实现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有一个能够联系所有设备的系统,并实时监测和控制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位置信息和设定的运行轨迹等。将监测的数据反馈到中央控制室,由控制室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软件中,并对当前的作业状态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处理确定下一步的最佳运行状态,然后系统中生成有效的作业指令,并传输到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接收转置中,指导机械设备进行新一轮的全方位安全施工作业,系统不断接收、计算、修改、最后在优化分配情况下传输指令,如此一来不但使得整个建筑施工现场正常有序的进行,同时更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四)安全保障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现场中包含的机械设备众多,再加上施工现场中的作业器具"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导致施工机械运行时面对的障碍物比较多,如果不能有效的避开这些障碍物,极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进度。为了保证建筑机械运行时其他的设备也正常的运行,并保证施工的速度,就需要将识别功能"报警功能等相关功能引入到建筑机械中,在发现障碍物时,有效的识别,并及时的发出报警,以保证其运行安全[2]。在安全保障技术的作用下,建筑机械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自动化功能,保证各项施工顺利的完成,并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现场机械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建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探究

(一)建筑机械自动化面向施工规模巨型化

土建行业的蓬勃使得如今的建筑、水利和交通工程趋于大型化、复杂化和高速化发展。要想满足土建的发展趋势,建筑机械自动化必须朝着巨型化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规模和速度,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大规模应用建筑机械自动化。

(二)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可将现有通用设备为基础,加入计算机辅助系统技术以及更为先进的传感器等设备,并在对建筑机械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特点充分地发挥,如此一来不仅投资少,而且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地提升大有裨益。

(三)建筑机械自动化将趋于环保化

机械自动化首先应当遵循科技发展的要求,时刻拥有严格的环保意识,尽可能减少环境的危害,积极提倡绿色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其中在建筑机械系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的是发动机,因此,要选用新型环保型发动机,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四)建筑机械自动化低碳节能

低碳节能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因而这也是建筑机械自动化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结合实践来看,要想实现建筑机械自动化低碳节能主要两方面途径:首先,建筑机械自动化产品制造中应加大环保性材料地使用。其次,采取通用的建筑机械自动化设计标准,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建筑机械设备零部件可以实现最大化通用。最后,建筑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针对设备运行程序、动作等进行精准设计,如此一来有助于降低建筑机械自动化设备运行能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中,包含的关键技术比较多,也正是这些关键技术的存在,促使建筑机械自动化具备多项功能,建筑工程在应用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后,不仅施工效率明显提升,施工质量也显著增强,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果也变得更好,充分的满足了社会对建筑工程的速度及质量要求,促使建筑行业更为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兵,薛叶丰.试论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J].城市建筑,2015(20):304-304.

[2]金华国.试论建筑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关键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4).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成为新兴行业中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每年在建筑业施工的人数逐年增加,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建筑业的兴起,建筑施工事故也明显增加了。分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在进行国家建设的同时,保证人民生命安全,使社会建设事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

建筑工程的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管理的技巧,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施工,促进施工工作更好地开展。另外,要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秩序,使工程项目符合高质量、全面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建筑工程的良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使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施工质量和生产过程能够历史辩证地统一起来。就具体工程项目而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主要有:第一,通过技术管理措施保障施工过程在符合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下进行。第二,通过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全体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业务,以此提高对工程问题的预见性和处理能力,将工程项目中技术或者质量上的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第三,技术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和材料、机械设备的潜力,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施工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技术管理的高标准。现代化建筑物类型繁多、样式多样化,规模和施工工艺的大小、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不同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施工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加之在施工过程中地形、气候和临时的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对施工技术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多工种的综合交叉施工、各种技术的交叉应用、各类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的搭接穿插等都需要强大的技术管理作为支撑。才能保证施工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和预期的使用目标,并有效地减低建筑成本。

其次,人们对建筑的外观设计和审美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新的建筑工程将面对更加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功能,建筑装修也更加新颖,这些都对生产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管理在生产工艺和施工设备的发展和更新背景下有了更新颖更严格的要求。施工技术管理在这个大背景下显出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地位。

最后,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都很大程度上由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现在的建筑工程要想顺利地进行,必须保证的是在施工中具备相应的技术设备装置和技术实行的条件。而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技术力量的大小决定着施工工程具备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条件能否在施工中能够具体运用。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制约作用。

3、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3.1实行责任制管理,使技术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施工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由施工技术作为保障。目前建筑企业要实现技术管理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内容、建立框架。内容是指技术管理的内容,框架就是技术的组织结构类型。健全技术管理组织结构,实现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员工的权利、职能和责任,加强管理人员学习技术管理规范、进行技能培训交流,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

3.2增加技术投入,保证技术性施工

对施工工程的技术投入要从人力资源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和物资投入三个方面进行。人力资源投入就是要求企业培养并启用具备文化程度高、技术水平过硬、操作能力够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管理水平的优化,企业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的创新,按照企业的规模对技术管理从企业管理资金中划拨一部分作为专项资金,按照管理工作计划对技术管理里费用进行统计并安排物资,尽量做到不遗漏。对技术管理所用的基础设施设备,除了办公室设备等,还要在技术资料和技术实验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并购买技术管理软件和最近技术资料来提高技术管理层次。

4、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施工周期较长,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差别较大,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很多工序要手工操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施工管理重视起来。我们要分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追根溯源,可以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数量,让建筑业有一个安全、有效的发展环境。

(1)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不够标准,忽视建筑使用强度的极限,是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因为质保体制不够健全,质量责任制无法有效、具体地得到落实。使得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中勘察的深度不够,勘察设计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个别设计人员因经验不足或对建筑工程的受力点考虑不够充分,盲目追求大强度,造成建筑局部受力过大,直接威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建筑工程施工无法达到安全标准,这就造成了设计上的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操作不够规范、安全防护意识淡薄,这是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一线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素质大多很低,对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很漠视,更提不上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和掌握。在施工中常常出现无证操作、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或随意出入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区的违规作业现象。缺乏应有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给安全施工带来极大的不便和隐患。

(3)一部分施工方和监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消极,是造成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在建筑业,总有一部分施工方和监理人员对工作态度不够主动和积极,对相关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够重视和了解,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只重质量忽视安全管理,使安全施工和监理工作无法正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即使发现了隐患问题,也没有及时或按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没有及时让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使安全法规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形成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恶性循环。

(4)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有风险的工作。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建筑施工行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仍为手工劳动操作。建筑施工行业的劳动强度大,多为高空作业和露天作业,施工环境条件恶劣,容易使人产生疲劳,致使注意力分散,操作失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建筑工程工序繁琐、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多个单位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如果安全管理和监管工作不到位,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5)各施工单位为争取更多、更大的利润,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参与竞争,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甚至减少安全器具等施工中必用的备品。

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包揽工程,导致建筑业间无序无规的恶性竞争,致使施工企业只注重降低工程成本、关注施工工期、追求施工利益,无视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问题,甚至对安全备品的投入也少之又少,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防护能力,使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成为一纸空文。

五、结束语

只有加强行政部门的管理、监察力度,严格依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坚决抵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加强日常生产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力度,才能保证建筑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完成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议如何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7

关键字:建筑电气;设计方法;问题;探究

1引言

我国传统建筑电气设计中包含建筑供电和照明,这些内容对应现代电气设计中的强电和弱电。强电包括供电、照明以及防雷等,剩下的就全部属于弱电了。在业界普遍认为强电和弱电的区分是电压的高低。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按照自己设计习惯来使用相应的表达方式和工具。现代电气的发展开始向自动化、节能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行业的压力既是电气行业的动力也是新的挑战,只有将自己的产品设计的更加完善,才能扩大自己的业务面。而电气设计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建筑电气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减少浪费,还可以依据实际的建筑状况留出足够的余量,减少企业资金的投入。

2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设计不符合国家指标

在一些旧的建筑中电气设计不符合国家《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中的某些规定的要求,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越老的建筑表现出来的问题越突出。

2.2浴室触电事故

在建筑中的浴室发生电击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人们却很少去重视这一隐患,最终使一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造成了严重的电击事故。在现代电气设计中,浴室已经划入电气的特殊区域,但是在行业的规定中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按照《民规》中的一些规定来进行。

2.3装修设计

用户再对建筑某一区域进行装修的时候,应该使用荧光灯来代替白炽灯。在设计住宅灯座的时候应该采用螺口形状的,这样既能方便用户的使用,又提高了安全系数。我们可以使用暗敷线路沿板孔或者平行于地面的铺设办法来解决交叉管线和木质地板中的管线,与此同时应该将具体的施工图在《建筑师用书》中明确标注出来,这样建筑用户就能根据相应的电气使用说明进行房屋线路的铺设,这样就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隐患。

2.4配电箱的使用

在建筑电气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了非常多的模块化配电箱,配电箱的型号一般选取pZ30,但是这在建筑电气中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因为,pZ30与pZ20是两款非常相近的配电箱,pZ20一般运用在较为简单的生活区域,非专业人员就能操作,而pZ30是为专业的电气工作者提供的,主要运用在企业的厂房中。

3建筑电气设计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建筑电气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智能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建筑电气控制系统越来越智能化,现代的发展由人工逐渐向半人工甚至无人操作,一个比较小的变电所中的一些常见任务就可以使用一套智能化的变电系统完成。这套智能系统可以不停地工作,如果遇到问题,它会主动向上级进行提示或者发出警告。这种智能系统的特点就是接线简单,工作性能比较稳定,维护简单等,最为关键的是不用工作人员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供电连续性。

3.2建筑电气系统

大家都知道的,建筑电气变配电系统分为:高低压系统、备用电源系统以及变压器三部分;电力系统还包含了电力系统的配电和控制;照明系统中包含了建筑场所常用室内以及室外照明。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电气系统中的这些内容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产品的技术上却发生了本质上的提升。就拿高压系统来说,开关柜最初使用的是多油断路器,随后又出现少油断路器,这一断路器比前边那个的体积小并且还防火,而到现在使用的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这两种断路器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还能和其他的设备共同放在一个配电室中,极大地方便的工作人员的管理。

3.3建筑电气中干式变压器的作用

在技术的不断更新过程中出现了干式变压器,这款变压器在电气业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款设备,这个变压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油,没有了油就不会出现漏油,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电气行业的地位,极大地能够避免火灾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并能用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但是相关的研究人员正在解决这一不足之处。

3.4建筑电气设计理念

建筑电气行业的设计人员理念上的变化帮助电气业界设备的更新。现在回想起传统的设备,就感觉它非常的粗糙并且简陋,感觉现代的电气设备更加的简单化和智能化。

3.5电气设备控制系统

对我国的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来说,如今控制系统的普遍的数字化和高科技化,直接帮助电气行业从人工到半人工以及向无人操作的过度,并且控制设备的外观在不点的减小,但是功能却越来越强大,并且操作起来越来越简单方便。

3.6建筑电气的监控

建筑电气的设备监控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上个世纪建筑电气技术比较落后,我们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监控的时候,主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集中监控,这种方式有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可靠性低且速度慢;并且这种方式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就已经不再使用,逐渐采用集散式的监控方式,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地监控技术。

3.7建筑电气的安全防范技术。

建筑电气中的防范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它包含了电视监控、巡更以及入侵报警等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这些子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随着建筑电气系统的不断智能化,这些子系统的协调工作越来越重要,对系统的防范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电气行业为人们的工作以及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8建筑电气中的综合布线技术

建筑电气中所谓的综合布线就是将数据综合、语音和多媒体综合在一起,这一技术是建筑电气业内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虽然在现在建筑电气已经用更先进的系统取代它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电气毕竟会有技术革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4总结

通过上述的介绍,如今的建筑电气技术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它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关于如何完善建筑电气设计已经成为电气行业的一项主要研究方向,做到科学化设计、节能化施工以及安全化的使用。作为一名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应该对建筑电气的设计有足够的认识,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做到科学布局、合理施工、节约用电以及安全用电等,进而降低建筑电气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东,程柱.对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的探析.《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1期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施工;建筑设计

【abstract】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electronicinformationtechnologyisrapidlytopeopleallspheresoflifepenetration,inarchitecture,isdependsuponthehightechtechnologymeans,toprovideuserswithareasonableinvestment,meettheincreasing,topeople'slifeemptythecomfortandconvenience,askedthesecurityofworkingenvironmentrequirement,alsofullyembodiesthe"people-oriented"constructionprinciple,thisisintheascendantintelligentbuilding.thispaperisintelligentdesignandconstructiontwophasesaredetailedinthispaper.

【keywords】intelligent;Buildingconstruction;architectural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智能建筑简介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是办公、通讯和楼字控制自动化,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建设的首要方案首先是系统设计及招标过程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能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因此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

三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是不可忽略,建筑工程设计是重要环节部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二)通信网络系统

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

(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有的方案设计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

(四)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

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

除以上几种主要系统方案设计以外,对于其他方面的设计也不容忽略,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机房设置管线敷设、防雷、消防、接地等项目的设计。

四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阶段

针对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智能化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智能化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

(一)智能化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必须要有内容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指导性的智能化的施工团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使工程实施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等特点。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流程图、工程实施各阶段相关单位、相关专业、相关人员及相关系统的划分、主要施工方法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防护方法和措施、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该部分着重于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将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技术目标及保证措施。

(三)统筹安排及综合平衡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搞好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施工中的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平衡中必然存在不平衡的因素,不断地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的综合。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结束语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卜振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引言: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繁琐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在具体落实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安装电器设备、安装电气配件、铺设线路、安装照明设备等等。这一系列工作的落实,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建筑电气工程质量不佳、效率不高,影响后续建筑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但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故障分析处理、电气设备优化等方面予以改善,促使建筑电气工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一、智能化技术的简述

所谓智能化技术是指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一种,分为GpS系统、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等。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智能化技术的推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优化某些技术,使其应用性增强,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操作,使系统设备规范、合理的自主运行;可以对系统设备进行信息数字化监控,及时找出故障,提高系统设备的安全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为:

(一)灵活性高

智能化技术具有多种,包括GpS系统、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系统等。这使得智能技术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采用适合的技术来处理和优化系统或设备,这可以提升设备或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二)一致性强

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体现在对不同类型数据处理方面。智能化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处理和控制对象的实际情况,对其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反馈,根据所得到的结果来处理和控制对象,实现优化控制对象的目的。

(三)强化函数近似器功能

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是以可以控制和处理不同的控制对象为主,这就要求函数近似器具有较强的应用功能,可以对不同控制对象的数据进行计算。基于此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度函数近似器予以强化,使其包含多种函数计算方法。

二、建筑电气工程的分析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工程量大、涉及面广的工程。在建筑工程中融入电气工程,这必然加剧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繁琐性、难度性(如图一所示)。但科学、合理的落实建筑电气工程,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在其中安装空调系统、电能系统、制冷机组系统等,促使建筑物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在我国科学技术、经济水平有很大提高的当下,电气工程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有效的融合,这就要求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配电柜和控制器的安装、电缆桥架及架上电缆安装、架设变压器、不间断电源、铺设架空线路及电线杆上电气设备等工作予以有效处理,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建筑电气工程创造条件。总之,建筑电气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应当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来优化落实此项工作,如此才能够促进建筑电气工程高质完成,为人们提供安全的、舒适的、便捷的、方便的居住环境。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建设质量,降低电气工程使用效果。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有效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建筑电气工程予以控制、调整、优化,提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有效应用智能化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智能化的设备虽然能够在现如今的建筑行业中有效的应用,促进建筑向智能化、自动化、先进化的方向发展,与智能化技术有效应用息息相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调整,促使电气设备符合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要求,有效的安装在建筑物中,并且安全、稳定、高效的运作,为提升建筑物的应用性创造条件。

2.电气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

电气控制系统中融入人工智能系统,是实现电气控制系统革新的有效手段。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可以对电气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进而参照反馈结果来调整和优化电气控制系统,使其可以有效的应用,对建筑电气工程予以规范、合理、标准的控制,提升建筑电气工程应用水平。

(二)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1.利用智能化技术控制建筑电气工程故障

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有效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使信息数字化监控技术手段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对电气工程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深入的质量监控。一旦电气工程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智能化技术将会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传送到中央控制室,并利用现有的防护手段来控制建筑电气工程故障,使其范围不在扩大,降低破坏程度。

2.利用智能化技术解决问题

建筑电气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使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不足或缺陷,如若不对其予以有效的处理或控制,很可能转变成安全隐患,最终引发安全事故。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其所具有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快速找出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为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提供帮助。

(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技术的优化通常是根据一些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技术的优化,例如在建筑当中可以采用仿生学的方式模仿进行建筑,或者是利用其它的自然理论进行电气工程的优化。为了确保建筑电气工程中所应用的电气设备可以长期有效的应用,利智能化技术的优势来科学、合理的设计电气工程,这可以使电气设备设计巧妙的运用一些自然现象,提升电气设备设计水平,为设计出应用性强的电气设备做铺垫。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努力向国际化发展的当下,应当注意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中加入科学技术,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效率和质量,这可以拉近建筑行业与国际的距离。基于此点,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则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优化电气设备、解决建筑电气工程故障,促进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效率提高。所以,建筑电气工程中灵活的、有效的、合理的应用智能化技术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娅.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10

关键词:建筑机械;自动化;研究和发展

1当前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如今的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些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和开发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此之外还面临着相当大的推广难度。这些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体现:建筑行业的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施工环境恶劣,而且所使用的自动化元件具有非常差的抗污染、抗干扰能力,这就使得建筑机械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无法进行有效的经验借鉴,因此也就无法实现自动化建筑机械的通用性;建筑行业的施工具有繁杂的工序,无法进行有效的分解,使其成为流程化的工作模式,另外建筑行业的施工参数差异性较大,外界环境对其精度存在很大的影响性,因此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控制方案设定和验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开发研究增加了难度。自动化建筑施工机械大体上有两种:机群施工系统控制和作业装置自动化整机自动控制。

第一种建筑机械自动化主要技术则是对单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的技术包含:变频技术以及移动机能一液压传动用的液压比例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质量;具有精度高、操作速度快的特点。第二种自动化建筑机械主要是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其中主要有:遥控控制技术;Gps定位系统;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下面主要以推土机、挖掘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实例分析,从而对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1.1压路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水库大坝等大型工程的浇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施工设备就是压路机,压路机自动化的实现主要是对依靠数据处理装置、检测装置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等模块的合理利用,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预先设定的基准点为坐标,通过采用机载自动跟踪仪以及光波距离测算仪来对相关的作业位置进行精确的测定,并且能够将位置数据信息有效的传输机械设备的中央控制系统,然后再将转换后的设备指令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输出,并且能够及时的对位置信息进行调整和效验,最终能够实现压实作业的精准性。

1.2自动化技术在挖掘机、推土机中的应用

对挖掘机、推土机等建筑施工设备进行自动化应用和改造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早期挖掘机铲斗以及推土机铲刀上所应用的是1976年研制开发出来的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是将开关系统作为实现自动化的基准,这一系统中主要包含由控制系统、投光器以及感光器,这一系统使得设备存在严重的响应滞后问题,因此最终无法实现其广泛应用;后来日本的学者北郁夫经过探索和研究最终设计出了KomatSULaserlevelingsustem,这一系统的应用使得推入机在5Km/h的速度下,能够保证施工误差不超过3cm,最终这一系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2实现建筑机械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技术

2.1施工对象的识别和评价技术的应用

建筑机械实现自动化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对施工对象机械有效的识别,并且能够对其作业效果进行评价,这个系统如果得不到应用也就很难实现对机械施工的决策,施工对象识别和评价计术主要核心元件就是平面超声波信号感知器,这一元件能够保证设备能够实时的对施工对象的信息进行反馈,并且实现对施工对象的评价和认识

2.2设备位置识别技术

所谓的建筑机械位置识别技术主要是指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如今所采用的主要识别方式包含外部和内部位置识别方式。设备的外部识别则是通过识别施工场地预定位置的,利用电磁波或者超声波来对设备的位置进行判断;设备的内部位置识别则是通过对回转式角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对设备的数据进行精确的测定,并将数据及时的输送会控制中心,最终确定设备的位置数据;

2.3位置诱导机能

所谓的位置诱导机能主要是指以预定的施工路径为依据引导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并且通过对机身位置的识别来对机身位置进行反馈,控制中心根据实时数据及时的对设备进行调整,设备施工过程中一旦偏离施工路径,就会启动自动复位功能,从而恢复到既定路径,这一系统地应用能够对设备的位置、方向以及速度进行及时的修正。

3建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3.1建筑机械自动化面向施工规模巨型化

当前众多建筑物的施工规模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化、高级化以及施工高速化。建筑工程的大型化、高级化以及施工高速化的发展势必要求实现建筑机械的综合集成的自动化发展。如今的水利工程、高速路等都呈现出这一发展趋势。

3.2建筑机械自动化开始趋于安全和绿色化

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和建筑机械无法跟上其步伐,这就在很大成度上使得城市建设无法满足社会和人民的要求,而且当前的施工工艺对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安全事故频发。如今社会各界对于环保意识有了深入的认识,所以在实现建筑机械自动化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对人机工程学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3建筑设备自动化开始向施工领域进行扩展

高空、地下以及海洋建筑作业的发展成为当前建筑施工的重要方面,从而保持地面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如今的管线铺设以及多数的交通设施开始向地下发展,通过海底隧道实现了隔海相望的两块大陆之间的连通,这一发展趋势要求开发和应用更多的地下施工设备。对于近海软土基础进行改造,实现围海造陆则同样要求开发更多的自动化机械设备。由此可见实现建筑机械的自动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各个国家都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开发工作来实现建筑机械的自动化,并且也获得了一些成果,如今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这也有效的推动了建筑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设备加工的利用率太低。无法实现编程控制器的有效使用。在我国自动化技术在机床、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处于刚性自动化发展阶段。根据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层次依然很低,而且机械制造业发展明显失衡,大多数的企业根本无法触及现代化生产的标准,企业仍然采取手工劳作。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缺乏设备自动化发展的意识,所以,必须要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树忠,李艳梅.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技术浅析[J].民营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