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的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30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1

关键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研究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教师,要学习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的训练对象。教师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而且还要观察其他儿童,因为有些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程度很轻,在测试中很难观察到,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较易观察到。所以康复老师必须要全面的观察。观察还需更仔细、更细致、更入微。有时学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障碍确是脑瘫的诊断重点。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需多比较。要边比较边观察。要与个体的健侧比,要与个体的患侧比。要多种途径进行比较,边比较边思考边摸索。本文所研究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社区我们筹划了近2年时间,开展了大规模的社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与社区康复工作,包括了脑瘫儿童康复培训的各个方面任务。

一、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训练基本情况

本文所列举的开展脑瘫儿童社区康复训练大致有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工作点,对社区中学龄前儿童进行脑瘫筛查,将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社区康复对象。

以康复教育中技术资源中心,城区妇幼保健院(所)为网络依托,社区训练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支撑点,家庭为网络终端,建立省、市、区、社区、家庭脑瘫儿童康复网络。信息反馈通过工作联系单及走访社区和家庭两条途径。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培训各级儿童保健医师,培训内容为学龄前脑瘫儿童筛查方法、脑瘫诊断、功能评估、康复措施、社区和家庭康复要点等。

二、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体系的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医师利用儿童保健系统营养体系,3岁以内在社区健康体检中进行筛查3-6岁在幼儿园和社区中进行筛查,发现疑似脑瘫病例,以联系单的形式转入儿童康复教育中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病例确诊以后根据自愿原则设立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

对社区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患儿进行儿童发育表测试和统计后对照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系统有效评估。其社区儿童保健医师每月1次对康复指导组患儿上门进行康复指导,为期6个月。资源中心人员对康复组每位脑瘫患儿行1次随访指导。

三、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结果对比分析

城区筛查结果,疑似脑瘫152例,确定为脑瘫患儿的119例。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本次社区康复指导组32例,对照组22例。54例中接受过专科康复教育中或康复机构3个疗程(30次)以上康复治疗的患儿42例,其中康复指导组32例中25例、对照组22例中17例,分别占到比例为78.13%和77.28%。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点滴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比较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是成功的,哪怕没有恶化,没有进步同样也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幼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各种培训康复训练后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四、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培训效果

社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康复培训途径,迄今为止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案例值得我们去参考,我国社区康复起步于较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但是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系统、可推进的模式。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可以说还是一个空自。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社区康复依托妇幼保健网络开展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作者认为专科康复教育中与社区妇幼保健联手、儿童保健医师上门指导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学龄前脑瘫儿童社区康复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五、结束语

康复专业人员应经常性的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与社区儿童保健医师和患儿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维护和完善转介、咨询、指导、服务网络。使这项工作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从晓峰.李沂靖.脑瘫儿童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启小[[J].理论学F11.2002,112:51-52

[2]李晓捷,智障脑瘫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特点及现状,临床康复.2004.24:5096-5097

[3]叶仓甫、乃炯.知觉动作发展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2

(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1.对构音障碍的儿童,家长和老师需要配合,让儿童经常练习韵母构音的训练、声母构音的训练,经常练习听自己和别人的言语,练习发音,练习在社会性言语交往中学习语言。开始时,先让儿童模仿发音,当模仿正确时,训练其自发地发出正确的音,可从单音词到词组到句子;当儿童能够很容易发出正确音时,可通过朗读和对话形式进行,如与他人交谈等。训练应循序渐进,以调动儿童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对发声障碍的儿童,首先要让儿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嗓音需要加以改变。可利用录音磁带帮助儿童发现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克服的是什么;然后教给儿童正确发音、学会控制声音,对于经常大声叫喊、说话的儿童要帮助他们减少大声叫喊、说话的次数,降低声音的响度,并让他们认清滥用声带这种不良习惯的后果。可以运用行为矫治法改正这一习惯,如有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喜欢大喊大叫,教师可让他暂时停止游戏活动,告诉他按平常的声音说话,矫正后再去玩。

3.对口吃儿童,首先应消除引起口吃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父母、教师及其他人不要过分注意或议论儿童的语言缺陷,不要模仿、嘲笑或谴责他们甚至严厉地强迫他们矫正。这样既可消除儿童口吃产生的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避免口吃加重,也可以减少环境的强化作用,让口吃自行消退。如果此法仍不能制止口吃,则应有目的地进行言语矫正训练,要求儿童放慢语速,有节奏地说话,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口吃的毛病。可给儿童一定的任务,如要他们打电话,到商店买东西,向陌生人请教等。当口吃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变得轻松自如并能流利地说话时,要及时奖励,加以强化。

4.对语言发展迟缓儿童,应先弄清病因,如果是医学方面的原因必须先进行医学治疗,倘若存在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应先让他们接受心理治疗与咨询,然后再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包括认知训练、词语训练、语法训练、会话训练及礼貌用语训练。要尽量消除妨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创造轻松、愉快的训练气氛,以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要为儿童建立良好的交往沟通氛围,鼓励儿童大胆表达。

5.对于语言能力丧失的儿童,可通过适当的语言治疗,使他们的语言机能得到改善;可进行实用交流能力的训练,来提高其在实际交流中的信息表达能力;也可通过家长指导和环境调整,要让儿童的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了解语言交流的特征,以促进个体间良好的交流;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消除由于语言问题造成的心理方面的问题。

(二)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可以加强对儿童的语言刺激,起到调节、矫治言语和语言障碍的作用。如:教师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室气氛,教育其他同学不要模仿和嘲笑他们,减少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压力;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儿童学习说话;父母、教师和同伴要尽可能多地和儿童交流和沟通;多组织儿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游戏、郊游等,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让儿童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在与人的交往中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并教给儿童更多的具体适应社会场所的活动方式、技能,以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抓住关键期进行训练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和训练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在儿童言语发展的早期抓起。人类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期是2-6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学习语言最快、最多,效果最好。为此,我们应及时早发现有言语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充分利用关键期这一有利因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语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口腔训练、发音练习、拼读练习、看图学词学句、看动作学句、拟声练习;练说日常生活用语、礼貌用语;口算练习,数数等。要给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让其模仿各种语音,接触更多的实物,使儿童理解并认识这些声音的意义,并与各种物体,身体各部位,各种人物关系对应起来,为语言表达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合课堂教学矫正言语缺陷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发展和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特点拟订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言语缺陷的矫正。首先,应上好说话课,有步骤地组织安排说话训练。对个别有严重障碍的儿童,还要进行必要的课下单独训练。其次,应重视课堂提问,让儿童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反应,要多鼓励儿童回答问题,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语言典范,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言语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3

一、智障儿童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1.训练人数

每节课中最多同时训练两名学生。康复训练大多需要老师的辅助与指点。尤其是这些特殊的智障孩子,需要辅助的地方就更多了。如帮助他们计数,协助他们固定体位,时常还要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而遇上顽皮的学生还要做适当的奖惩引导。所以每节训练课内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训练会顾及不暇,训练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2.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以四十五分钟为宜。通常康复室和脑瘫儿童的教室不在同一楼层,在上下楼和穿脱鞋上要花十分钟,在训练间隙的休息和玩耍要花五分钟,所以真正的训练时间是三十分钟。训练时间过长孩子会感到很疲劳且没兴趣,训练时间太短效果就会不理想了。

3.训练频率

训练的频率以每周四次为宜。康复训练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训练的频率太低不容易形成正确动作的记忆,也不能提高弱侧的肌力,训练效果不明显。训练的频率太高,患儿很疲劳,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训练内容,形成恶性循环。常此往复不仅没能形成正确的运动方式,错误的代偿动作却形成了,很难再更改了。

4.训练方位

一人训练,受训者的方位是转向空旷处。

二人训练,这对受训者的自控力是较好的。可让她们相向而训,能起到互相鼓励、互相竞技的效果。如他们的自控力还不够好,让他们相背而训,互不干扰。

5.训练辅助

配上背景音乐,调节气氛。一边接受训练一边听着轻松、自然、舒缓的音乐,能使训练者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加强了训练的效果。音乐的选择上应以舒缓、轻松的轻音乐为宜。此类音乐更能切合慢、稳、准、到为训练要求。

6.家庭训练

康复训练还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只靠上课这些时间训练,训练量是不够的,所以还需家长的支持,辅助、指导孩子的训练。通过在家庭中的训练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二、实施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技巧

1.力求慢、稳、到位的训练要求

康复训练是长期的通过提升弱侧肌力来抑制对侧异常肌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它的训练效果在是在慢、稳、到位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如训练的速度过快会产生其它部位的代偿现象,需要训练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且会促进不正确的代偿动作的发展,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慢慢的、稳固的、到位的认真训练才能真正的建立肌肉的正确动作。

2.亲手触摸,督促学生

智障孩子大多惰性很强,不想受苦、不愿受累。的确康复训练是需要毅力去战胜辛苦和劳累的。对于他们只靠言语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亲自的督促。在训练学生做仰卧起坐时,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我的手放在孩子的腹部,还不时的提醒他,“你的腹部一用力,这里的肌肉就会变的硬硬的,老师的手就放在这里,一摸就能知道你是否在用力。”听了我的一番话后,他有点担心,但每次都能认真练习。这招很管用,孩子们听到这些话,就明白自己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

3.帮助受训者计数

有些智障的脑瘫儿童计数有困难,为此我想了个好主意,用搬运玩具的方法来代替计数。如在训练患儿跪起时,让患儿面对墙跪好,先在墙上钉个纸盒,在地上放个纸盒,当患儿每完成一个跪起将地上盒中的雪花片拾起放入墙上的纸盒里。十五分钟后老师与她一同数数墙上盒中的雪花片,计算一下离目标还差几个。运用玩具帮助计数困难的孩子计数,不仅使训练充满乐趣,而且还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最重要的还能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4.舔糖帮助做舌操

在脑瘫患儿中有很大部分都有语言障碍,其中很多都有舌头伸不出口外的不灵活的症状,所以对于脑瘫患者必须加强伸舌的运动,多做舌操。虽然这些智障儿总是存在不少的惰性,但美味和好奇对他们都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我就试着让他们舔蘸着糖的筷子,他们感到很好奇,并努力的伸出舌头。一次没成功,就再试一次,当他们成功的舔到了筷子上的糖,觉得味道很甜的时候,就会不断努力,继续尝试。在他们不知晓的情况下,训练者又把筷子往外挪了些,他们再经过不断努力后,又成功的尝到了甜头。训练者就用这招训练他们做舌操,舌头越伸越长,越伸越灵活了。

5.提示右转的技巧

康复训练中的有位同学右腿支撑很差,为了训练他右腿支撑,每次转弯都要求他右转。由于他的右转困难,且辨不清左右,经常会把右转搞错成左转。为了让他辨清右侧,我在他的右臂上贴了贴纸做标志,并提醒他要转弯时记得看看右臂上的贴纸,再决定右转。经过多次训练后他已养成了先看手臂再右转的习惯。接着,我再训练他不看右臂就能正确的右转。

三、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手段

1.积极鼓励,决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

我认为孩子的动力是夸出来的。在同样能力的前提下,你不断的夸赞他,他的自信心与勇气受到积极的鼓舞,能不断的挖掘潜力,跳一跳去摘果子。如果不给他鼓励,他会认为树上的果子是不可能够着的,也就不努力去跳着摘果子了。对孩子的训练与以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训练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训练成绩,保护好孩子的训练积极性。

2.不同的训练交替进行

一般一节课中安排两个训练内容为宜。两个训练项目可以交替进行。一直坚持做一个训练项目,患儿很劳累,中间穿插了不同训练部位的训练项目,既能休息,又训练了其他部位的肌力,一举两得。

3.语言要亲切、易懂

教师的言语要和蔼可亲,切忌让学生有生硬、害怕的感觉,要觉得老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在训练中有何不适应、有何困惑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自己的。教师的说话语速要慢、稳,向学生提要求时语言要简明扼要,要与慢、稳的训练要求相一致。语速过快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会使出现有其他部位的代偿和形式不正确的用力姿势,这就很难纠正了,适得其反。

四、对教师的训练要求

1.善于观察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教师,要学习善于观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我的训练对象。教师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已经确诊的脑瘫患儿而且还要观察其他儿童,因为有些脑瘫患儿肢体障碍的程度很轻,在测试中很难观察到,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较易观察到。所以康复老师必须要全面的观察。观察还需更仔细、更细致、更入微。有时学生的一个细小的动作障碍确是脑瘫的诊断重点。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外还需多比较。要边比较边观察。要与个体的健侧比,要与个体的患侧比。要多种途径进行比较,边比较边思考边摸索。

2.乐于鼓励

对于这些智障孩子来说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或家长鼓励了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训练的情绪就会高涨,训练的积极性会很高。鼓励的方式很多,对于低年级同学可以以物质奖励为主,如奖励吃橘子、吃糖等。这些物质刺激能引起低幼儿童的兴趣。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的方式就更多了。如言语的鼓励、目光的鼓励、安抚鼓励、做喜爱事的鼓励等等很多。鼓励是润滑油,在适当的时机下运用了鼓励能使训练的效率有所提高。

3.善于学习

对教师而言,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是块新领域,需要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更新。一次培训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平时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积累专业知识,从不同渠道搜集资料,才能更好的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所用。

4.勤于总结

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在训练一阶段后的总结能为以后开展训练工作指引方向,有什么不合理的能及时更正,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继续。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请教或查询资料,勤于总结对于开展康复工作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训练一阶段后,要好好总结一番,为更好的开展康复训练奠定基础。

五、康复训练的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点滴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比较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点滴的进步是成功的,哪怕没有恶化,没有进步同样也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患儿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幼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理解。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资料:

1.叶仓甫、黃乃炯.知觉动作发展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4

关键词:精细动作训练;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41-02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常用来描述运动或智力技能的落后,达不到正常发育所要求的内容。儿童多由脑损伤引起[1]。常见的原因有:由围生期脑损伤引起;由先天缺陷所引致;由遗传疾病所引致;周围神经损伤或肌肉系统病变引起;染色体病: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等。手部精细动作就是儿童运用手特别是手指训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就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近年来,儿童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越发受重视[2]。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常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研究方面,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手部精细动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训练方法入手展开研究,以期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工作者及家长提供帮助。

一、研究对象

小艺,6岁,女,运动发展迟缓儿童。个子矮小并伴有智力低下、肢体及言语等多重障碍、手部肌肉损伤程度2级,肌张力1级,2015年9月入贵州某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入校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基本学会如厕等生活自理能力,但其手部的肌力仍比较弱,主要表现在:(1)手腕关节活动僵硬。(2)对伸、屈、抓、握、捏比较困难。(3)手指很难分开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此次采用了家庭访谈与班主任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家人和老师以书面填写的方式了解案例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以及障碍程度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评估测量法。本次测量采用《手部关节活动度测量表》用量角器对个案进行测量,康复前测量结果如表1。

3.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本研究采用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为个案进行精细动作方面的测评与训练。通过康复教具的使用,锻炼个案的手指功能的训练方法。

三、研究目标

1.短期目标。腕部关节的背伸、掌前臂旋前、旋后能力改善;掌指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屈、抓、握、捏改善;手指分指,合指弯指的灵活性改善。

2.长期目标。手指的内收和外展,拇指屈伸,拇指外展和内收能力改善;能完成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指,拇指屈伸;增强患儿自信心。

四、研究训练教具

此次研究所运用的康复方法为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法,教具有:(1)彩红按摩球(7.5m),主要用来对手指屈伸肌肉进行训练,也对手掌肌肉进行训练,增加手部血液循环。(2)握手棒(插孔训练),主要是对肱二头肌,手掌、手指、手腕的肌力训练,加强外在肌和内在肌训练。(3)剪刀(剪纸训练),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五、研究训练过程

该训练每天训练一次,每次为30分钟,一个月30天为一个训练疗程。每天30分钟的训练过程如表2。

六、研究结果

通过对个案实施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个案的手部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具体改善程度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个案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左右手关节的活动度在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方面所有了很大的改善。左手屈曲由原来的30度变为50度,右手屈曲有原来的20度变为45度。左手的伸展有原来的6度变为10度,右手的伸展由原来的5度变为8度。左手的内收由原来的4度变为10度,右手的内收由原来的4度变为15度。左手的外展由原来的3度变为15度,右手的外展由原来的6度变为10度。总体来看,左右手通过此康复训练在功能上均有所提高。并且左手的功能恢复比右手的功能恢复更好一些。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该案例的手部关节各项活动度改善明显,其心理和智力也有明显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循序渐进的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能对发展迟缓儿童的手功能、心理、智力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这为我们的特殊教育教师和发展迟缓儿童的父母提供了训练的方向,当然,在以后的教育康复训练中,建议增加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的活动内容,例如:拨算盘训练、拧旋训练、挟物训练等,以激发患儿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唐乐群.唐氏综合征儿童精细动作训练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4,(11).

[2]刘振寰.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aCaseStudyontheapplicationofHandFinemotortraininginRehabilitationtrainingforChildrenwithmotorDelays

LUYan,XinGming-ming

(tongrenUniversity,tongren,Guizhou554300,China)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5

[关键词]培智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

一、研究背景

1.自闭症儿童人数的激增引起关注

近年来,自闭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12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88名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比2006年的统计数据高25%。我国在1982年由陶国泰首先报道4例自闭症,以后逐渐增多,但至今尚无全国性的自闭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据2001年的相关数据显示,0-6岁儿童精神残疾现患率为1.01‰,约有精神残疾儿童10.4万,其中绝大多数为自闭症儿童[1]。2002年江苏省关于儿童自闭症的调查报告为12.25/万[2]。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3]。面对如此庞大的自闭症儿童群体,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必然会给众多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个别化教育思潮的兴起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启发

个别化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4]。”由此可见,尊重、适应、满足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是国际特殊教育界的共识。

3.自闭症儿童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对于自闭症的认识较晚,自闭症儿童康复体系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针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机构主要为残联办的康复中心、民办训练机构以及普通幼儿园开设的训练班,还有少数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学习。对于学龄期自闭症儿童,缺乏专业的训练机构,能追踪到的学龄期自闭症儿童多数在培智学校随智障班就读。而在接收自闭症儿童的培智学校里大多没有开设适合自闭症儿童的课程,没有提供适合自闭症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康复活动。“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5]是《萨拉曼卡宣言》中的重要声明。自闭症儿童接受适合的特殊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发展点。

二、现实意义

我校是一所以招收智障学生为主,同时兼收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情绪障碍、沟通障碍、多重障碍儿童等的特殊学校。最近5年内,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儿童的数量明显增多,总数达40余名。学校按照儿童的生理年龄将自闭症儿童安置到相应的智障儿童班级中,每班为1~4名自闭症儿童。目前,学校对其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主要以保育为主,大多给予自闭症儿童一定的生活照顾,并没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教育康复。没有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课程和教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大多参考借鉴培智学校低段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培智学校里探索一套适合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内容、模式、途径、环境及运行方式是符合自闭症儿童的需要,也是培智学校自身发展和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目标的界定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是以自闭症儿童为核心,根据缺陷补偿、潜能开发和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等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康复训练。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自闭症儿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闭症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促使其积极主动、自主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高生活适应、主动交往等能力;促进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落后领域的发挥,对自闭症儿童的缺陷进行补偿与康复;最大可能地挖掘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潜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实施与操作

1.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操作途径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开展是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康复、个别补偿训练三种途径进行。集体教学是自闭症儿童随智障班所进行的班级授课;小组康复是将4~6名自闭症编成小组,进行康复活动;个别补偿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弱势领域进行的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见图1)。

2.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实施程序

(1)组织学习,开展培训

由学校康复中心自闭症研究小组的专业教师对负责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教师及家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制订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计划、拟订长、短期目标,如何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如何开展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训练、生活自理训练和社交活动,以及教育自闭症儿童一般的原则和方法措施等。

(2)调查访谈,收集资料

学期开学一个月内,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家长访谈,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采用学校自行设计的《学生入学资料表》对自闭症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情况(排行、主要照顾者、居住环境、父母关系等)、健康情形(妊娠史、出生史、发育史等)、之前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结果等向家长做详细的调查。

借鉴王梅、张俊芝编著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一书中的《家庭养育态度调查表》,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方式与方法、家庭训练中儿童的配合程度等信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自行设计教师访谈表,在教育康复前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情况,包括有无情绪行为问题,能否遵守规则,是否喜欢模仿同伴,能否运用多种情感表达方式(快乐、愤怒、害怕),说话时有无目光对视、能否回应别人的问话,有无主动语言,完成任务时有无自豪感,课间是否和同学一起游戏等。

(3)八个领域,全面评估

利用《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纲要评估手册》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评估。《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纲要评估手册》(2004)是学校引进的,由台北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编制。此评估工具适用于各种障碍的儿童,题目内容兼具发展性和功能性。评估手册以0-6岁儿童正常发展为设计基础,用观察、直接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残疾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共由913个项目组成,可对儿童的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沟通、认知、社会适应、生活自理及休闲娱乐八个领域的能力发展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时采用五级记分法:完全独立完成4分,75%独立完成3分,50%独立完成2分,25%独立完成1分,完全不会0分。评估由参与过一年以上专业训练且有较长时间与自闭症儿童在熟悉的环境中相处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评估。评估结束后,教师将发展领域的测评结果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准确了解儿童在每个领域各技能群的发展差异性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见图2)。

(4)多方参与,共同研判

评估结束后,召开由评量师、康复训练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主管教育教学的行政人员及家长参加的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研判会。根据研究小组人员的共同讨论,分析儿童能力发展的优、弱势和各领域发展情况,初步拟订出一学期的教育康复目标。

(5)确立目标,制定方案

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和特殊需要,康复训练师、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制定出自闭症儿童一学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立iep中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每位儿童的iep中的目标按类别进行汇总,选取合适的方法与措施,拟订教学方案、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教育康复活动的设计,为实施教学和康复训练做准备。

(6)选择内容,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康复和一对一的个别补偿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是自闭症儿童随智障班级一起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一般由各学科教师执教,教学内容是借鉴智障儿童的课程进行选择的,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运动与保健、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以及简单劳动技能教育等。小组康复是将4~6名自闭症儿童单独编组,针对其共同的发展需求所进行的康复活动,内容主要有可视音乐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个别训练是指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缺陷进行的一对一的补偿训练,需要单列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和内容,主要包括模仿、认知、沟通、社会交往、社会情绪、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训练等。小组康复活动和个别训练课由专业的康复训练师负责实施(见图3)。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发展目标对其中的训练内容进行选择。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康复训练师密切配合,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创设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情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在进行个别训练的同时,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体需要开展教学,做到集体教学、小组康复与个别训练的有机融合。学科教师要与康复训练师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做到彼此之间教学内容上的统一、教学进度的同步和教学方法的一致。此外,教师每月一次反思,反思教学策略、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反思学生参与配合情况及影响因素,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等,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学生是否有进步。任课教师、康复训练师和班主任随时记录学生教育康复情况,并根据学生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方案或更换训练方法。其中,集体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5%左右,小组康复的课时约占15%,个别训练的课时约占20%。

(7)个性课表,落实到位

自闭症儿童的个性需求决定了彼此教育康复内容的迥异,从而导致课表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在研究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一班一课表”为“一生一课表”。同一教学时间,有的自闭症儿童在参加集体教学,有的在参加个别训练,彼此是不同的。在制定课表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自闭症儿童所在班级的集体课表,又要考虑儿童的个别需求,还要兼顾到训练师、任课教师的课时安排情况。课表完成以后,安排康复训练师、任课教师、班主任接手负责,按照课表进行教学活动和康复训练。下面以晨晨同学为例,介绍自闭症儿童个性课表的具体设计过程。

鉴于晨晨领域的评估结果(感官知觉独立表现程度:53%,粗大动作独立表现程度:73%,精细动作:60%,沟通:20%,认知:13%,社会适应:34%,生活自理:33%,休闲娱乐:20%),发现其在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方面发展较好,认知与沟通、社会适应、生活自理和休闲娱乐方面发展较弱。因此,晨晨需加强社会适应、生活自理、休闲娱乐、沟通与认知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可通过生活语文课、生活数学课、生活适应课、劳动技能课、实践活动课等实现。而晨晨在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较好,可适当减少与此相对应的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的课时,而减下来的课时用来做个别训练。根据晨晨所在班级一(2)班的一周课程安排,结合晨晨的能力发展需要,制定晨晨的课程计划表和课程安排表(见表1、表2)。

(8)效果评价,调整计划

教育康复实施一学期后,再次利用《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纲要评估手册》对儿童进行学期末评量。通过对比前后评估的结果,发现儿童能力发展的增长点。访谈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经过教育康复后的进步情况和发展变化,总结教育康复的经验得失,调整个别化教育方案与计划,补充新的教育内容,为下阶段的教育康复活动奠定基础。

综合上面所述,将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实施流程表示如下(见图4)。

3.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合作模式

建立包括医学专家、教育专家、班主任、学科教师、康复训练师以及家长多方参与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体系(见图5)。

为打造学校一支专业化的自闭症教育康复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育康复技能水平,学校聘请医学专家、特殊教育专家来校进行经常性的报告和讲座,并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自闭症的专家以及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此外,校内将组织康复教师开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研讨会。通过聆听报告、公开研讨、观点争鸣,经验分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此带动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成长。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家长是否参与到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活动中来。在研究过程中,邀请家长加入到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中,让有条件陪读的家长随堂听课,学习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基本技巧;对于其他家长则发放“一日训练反馈本”,让他们了解自闭症儿童在校参加集体教学、康复训练的情况,并布置相应的家庭训练作业,要求家长督促指导儿童巩固练习;与此同时,制作、整理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手册发给家长学习。通过学校的教育康复和家长开展的家庭训练共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健康发展。

4.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环境创设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结构化和功能性的特点。布置环境时应减少视觉和听觉的干扰,用清晰的界限划定出多个功能区域。在教学环境中,应划分出学习区、休闲区、教具学具区、小组活动区、生活区、多媒体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功能区域可用文字标出或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别。教学区桌椅摆放整齐,以便于自闭症儿童了解活动、学习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对他们的要求。

五、效果与思考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我校1-3年级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课程内容,包括集体教学的课程内容、小组康复活动内容、个别训练的项目领域和内容;实践了集体教学、小组康复、个别训练的三种教育康复形式;总结出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实施的基本程序;尝试了专家、家长与学校共同参与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模式;创设出适合我校1-3年级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开展的结构化和功能性的环境;撰写出若干篇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案例和论文;参加研究的自闭症儿童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儿童学习参与水平明显提高,表现在由课程的小部分参与转变为课程的全面参与;自闭症儿童个体弱势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证明了培智学校1-3年级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研究具有实践意义,能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能力、认知、沟通、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改变有正面影响。研究结束后的访谈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康复过程与结果满意,认为儿童在接受教育康复后,其认知、运动、行为、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教育康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儿童自身发展水平、障碍程度、家长配合力度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间存在差异。

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明晰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现简述如下。

1.自闭症儿童学龄前训练与学龄期教育脱节

就目前在我校就学的自闭症儿童而言,在入学前多在医院或康复机构接受过1-3年的康复训练。他们在医疗、康复机构已做了哪些康复,康复的疗效如何,康复计划是什么,怎样与学校教育衔接起来,学校需继续哪些功能的康复训练,如何沿用以前康复评估工具,以前康复方法哪些效果比较好、哪些无效?这些问题都无从知晓,教师只能从家长的口述中获得零散不全的信息。由此,往往会出现重复性训练,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而前、后教师教法不同也会导致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重新适应。学龄前康复训练和学龄期教育相脱节,使自闭症儿童得不到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康复,这个问题随着学龄期自闭症儿童的增多而日益凸显。

2.有效选择自闭症儿童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任何一个自闭症儿童身上往往都存在着多种障碍,单一的疗法往往不能全面帮助自闭症儿童,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对自闭症儿童要实施综合治疗。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方法繁多,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育、关键行为反应、人际关系发展干预、行为疗法、自然疗法、视觉教法、游戏治疗、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而自闭症学生个体差异大,适合某位儿童的干预方法未必适用于其他自闭症儿童。在教育康复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的治疗技术和辅助的干预方法同时并用,方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如何根据自闭症儿童的个性特点,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技术,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

3.开发、挖掘家长资源

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能取得成效,离不开任课教师、班主任、康复训练师的勇于实践和倾情付出,也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应继续鼓励并引导家长参与到自闭症教育康复工作中。家长参与到教育康复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情况,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开展康复训练,使学校的教育康复活动得以延续和保持,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学校可购置专业书籍,发放给家长阅读,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安排教师与家庭结对,鼓励教师定期到自闭症儿童家里做义务的指导和咨询,协助家长解决教育难题。对于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很有见地的“专家型”家长,学校可邀请他们到学校讲座,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好家长资源。这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梅,张俊芝编著.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7

[2]汪卫华,翟灵伟.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173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7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社区康复

一、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现状

由于自闭症在我国现有法规政策中仍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加之人们对自闭症认知程度较低,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并未正式纳入社区康复范围,仅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建立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支持体系,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准备状态。

(一)北京市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开展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治疗较早的地区。1993年北京成立了自闭症儿童康复协会,正式开展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训练。北京市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1)社区辅导员培训。对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首先是对社区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辅导员与自闭症儿童班主任共同对其进行训练并深入到户,为自闭症儿童家长提供咨询与帮助。(2)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对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医疗支持主要包括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开办康复讲座。并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状况做出定期评估,计入病案,为自闭症儿童制定社区康复计划。(3)创造社区活动机会。社区生活支援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了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通过举办自闭症儿童联谊会、家长交流会,让自闭症儿童发展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通过活动也帮助家长们相互沟通、鼓励增强了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信心。

(二)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专业化程度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州市各界对自闭症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支持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1)启动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广州市残联下属机构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了自闭症儿童训练基地,开展结构化教学、感统综合训练、语言治疗和流程教学等一系列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成立了自闭症儿童分会,为推动和发展自闭症儿童训练工作,促进家长掌握康复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空间。(2)成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机构。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队伍中,除公立医院外,大部分机构都属于非营利组织,由自闭症儿童家长或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建立。当前广州市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普遍拥有受过专业训练、有爱心的教师队伍,能够定期得到香港专家、督导的技术支持。机构定期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更新专业知识,确保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于自闭症儿童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当前应尽快将自闭症纳入法定的“残疾标准”中,从而有利于残联组织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明确纳入工作范围,能够着手制定有关具体政策和开展实际工作。如开展全国性自闭症儿童情况调查,为康复机构提供相关政策倾斜,协助宣传普及自闭症知识,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等。

此外,由于自闭症儿童不同于聋哑人、盲人或肢残人士,自己能够成为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权益主要靠其监护人去争取。因此,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促进政府加大对自闭症患者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自闭症儿童的接受和关注程度上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二)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服务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次级系统,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和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但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其发挥实际效果离不开患者家长的参与,笔者建议大力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模式。具体包含如下要素:(1)认识到家庭在孩子生命中是恒定的,而服务体系及其工作人员是流动变化的。(2)将孩子首先视为孩子,而非贴有自闭症标签的儿童患者。(3)始终以支持性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咨询,认可家庭康复的优点与多样性。(4)为家长营造轻松自在的交往环境,促进在不同层次上家长与社区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关系。(5)鼓励并促进自闭症儿童家长之间的相互支援。(6)确保服务体系设计的灵活便利,能反映家庭需求。

根据以上对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的阐释,笔者认为,充分尊重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是该康复模式的首要理念。在此模式中,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地位是平等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受到重视,才能为他们的康复提供持久的基础。但也应认识到,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在推广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首先,该模式尚处于新生阶段,还缺乏具体的操作经验,存在着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等问题。其次,由于社会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自闭症儿童的问题没有引起广泛的公众关注,要推广该模式,亦普遍存在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困难。

三、结语

在自闭症儿童的终身发展中,社区康复担负这重大使命,自闭症儿童所在的社区、家庭对其康复与发展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要和自闭症儿童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携手,共同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建立完善的社区支持服务体系,共同为自闭症儿童创造和谐、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梅,张俊之编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华夏出版社,2007.

[2]江秀娜.特殊儿童融合教育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12):41-42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8

(孤独症儿童)

甲方(康复机构):

乙方(受助监护人):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是改善残疾儿童状况的一项抢救性工程。为办好办实事这项惠民工程,明确责任,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同意接受(乙方)为本康复机构在训人员享受政府补贴,为其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2、甲方根据省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要求,为乙方孩子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时间为一学年(10个月)、每天训练课时6课时(每课时30分钟),其中每天要安排单训课和感统课至少各一节的康复服务项目。

3、甲方根据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要求,保证训练场所,教学设备的完善,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受助对象的人身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4、甲方要建立健全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全年康复计划、康复记录、康复小结以及康复前期、中期、后期的评估,填发《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残疾儿童康复工程”项目救助卡》(以下简称《救助卡》),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

5、甲方可适当收取食宿费,食宿费不能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普通幼儿园食宿收费标准。若有违反视为放弃作为定点康复机构单位。应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并提供受助对象康复训练票据和救助卡记录。

6、甲方协助乙方凭《救助卡》及票据到残联领取政府定额补助资金。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受助审批表”、受助对象和监护人的户籍证明、受助对象的残疾证或诊断证明、监护人的贫困证明、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协议书,经市级、县(区、市)级残联审核批准后,方可享受补贴。

2、乙方应定期送受助对象到甲方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并自觉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甲方人员管理。

3、乙方对受助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特殊疾病、特异行为及其它特殊情况,应如实告知甲方,在甲方遇到乙方的受助对象发生临时病情变化,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时,乙方接到通知后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

4、乙方享有政府补贴为每人1500元/月康复训练费。乙方在训期间,除按照文件规定要求受训时间外,如需要加训,其费用应由乙方自理。

5、乙方在训时间为孤独症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年度康复训练时间少于6个月不享受康复救助。康复训练满10个月以上方能享受政府全额补助。

三、康复训练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四、本协议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一式叁份,甲方、乙方、残联各一份。

甲方单位名称:乙方监护人姓名:

法人代表:身份证号码:

单位地址:监护人家庭地址: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9

社区康复(简称CBR)是指在城乡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社区有关部门及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参与,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和利用社区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四大康复方面,为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中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扩大残疾人的康复受益面。根据本中心实际情况,拟定康复服务计划如下。

基础康复医疗护理服务:组建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并配备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和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本中心重点开展视觉康复、肢体残疾、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

视觉康复:①设立低视力专科门诊及医学配镜中心。②对于先天或后天性眼部疾病,如白内障、沙眼、倒睫、翼状胬肉、斜弱视、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白化症、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眼底病等原因都可导致低视力。专业眼科医生在采用手术及药物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后,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③低视力患者在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进行助视器验光后,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④对学龄前及学龄的儿童要进行佩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

肢体康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对象主要为偏瘫、截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针对脑血管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各类慢性病患者进行推拿按摩、理疗、针灸、中药熏蒸等。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①对于脑血管病、颅脑外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任何导致大脑损伤的原因所引起的偏瘫需要进行瘫痪侧面部训练,如训练病人吸气鼓腮,让病人皱鼻子,用冰块或电动牙刷背面刺激病人的口唇和颊部,从侧面向中间运动。②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其方法有:肢体的摆放,避免过度牵拉,肩吊带的应用及运动疗法和其他辅助疗法。帮助病人练习伸髋屈膝、屈踝及帮助病人进行患腿的负重练习等。③截瘫者康复一般是截肢手术完成后14天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再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④小儿麻痹后遗症马蹄内翻等通过专业骨科医生手术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

对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及身心进行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

儿童康复的训练篇10

关键词: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家庭教育

一、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和能力特征表现

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自闭症定义为一种广泛性的发展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的发展障碍。患者的异常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沟通、兴趣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常伴随有智力障碍、癫痫、多动、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1.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自闭症儿童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缺乏情感交流,对自己的习惯相当坚持,如果更换固定的事物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如渝是个十岁的小女孩,她从不与同伴交流,总是喜欢自己在一旁摆弄自己的小瓶罐,不断将瓶罐在桌上无数次的敲击,嘴里总是喃喃自语,从不主动与他人交流。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表达,总是拿着别人的手,指着东西,示意要拿。班级组织的游戏从不主动参与。另外,语言发展迟缓、单纯的重复、语法错误,不了解语言的意义也是自闭症儿童典型的特点。2.自闭症儿童一般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也有少数自闭症儿童会在某些方面又表现出较强甚至是超强的能力,特别是在机械记忆和音乐兴趣方面。例如祺祺对橡皮檫的气味情有独钟,教室里的开关总是按个不停,并且特别喜欢听一两首歌曲,总是吵着说:“要听叮叮铛,我在马路边。”他总是喜欢用手抠去铅笔的表皮,喜欢要铅笔头,削铅笔时总是要削双头。小陈陈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开口说话,嘴里总是叨叨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语:“嘻哈嘻哈可可……”但是他对音乐特别敏感,会自己哼着音乐的旋律,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丑小鸭与白天鹅》他居然自己在语文课上哼起旋律:“我一天一天长大,我不再不再是丑小鸭……”3.相当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灵敏度是异于常人的。有些患者对某种声音异常排斥、喜欢,并伴随多动、注意力分散。例如,陈陈每次对全班同学齐读声感到厌烦,总是捂住自己的耳朵;班上小泉总是做不住,上课总喜欢推桌子,挪椅子,踩书包,站起来在教室乱走,注意力无法集中到课堂教学。虽然在医学上自闭症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系统的教育康复训练,有效的家庭教育,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帮助孩子多与人沟通和交流,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克服自闭症带来的障碍。

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方法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能促进自闭症儿童发展的教育康复方法。1.感觉统合训练。同时调动多感官参与,有助于自闭症儿童行为的社会化。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根据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的发展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参与课堂,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全面地学习新知。如跳绳、沿直线走、羊角球跳跃、走平衡木、蹦蹦床、拍球、攀爬练习等可以训练前庭功能失调的儿童;刷、吹、滚等形式的练习刺激儿童的身体部位,提高触觉敏感性;通过《蚂蚁大力士》的游戏,训练儿童手脚协调向前爬行的能力。学习《吃水果》一课时,通过神秘袋的形式,先摸一摸,猜出水果名称,展示水果的课件和实物,并且动手参与切西瓜、剥桔子、削苹果,并且品尝水果,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共同参与,儿童学得开心,吃得开心,认识也比较深刻。课后,还安排每个儿童在家长的指导下动手绘画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认识更多的水果,并且还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让儿童带着自己认识的水果与同学分享,增加同伴间的互动,也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2.艺术熏陶和音乐疗法。通过绘画、手工、体育、舞蹈等形式的教育康复训练,借助这些让自闭症儿童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并且能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天赋。通过音乐不同形式的呈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方法探微唐丽蓉(龙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建龙海363100)学校管理办学治校􀀡􀀱现,融合在教育内容中,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聆听音乐,参与音乐游戏,自由的敲打乐器,歌唱等活动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与联系的冲动,同时在这过程中培养合作的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适应能力,促进孩子社会化。如春秋季节时,动员自闭症儿童及家长们共同参与制作简易风筝,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并且组织放风筝。他们看着高高飞起的风筝,望着蓝蓝的天空,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又如学习律动《小海军》,播放音乐时,让自闭症儿童听着旋律,雄壮有力的踏步走,播放舞蹈视频动作,分解动作教他们学习(面对面进行):打旗语、弓箭步、吹军号、小跑步等。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同时训练他们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感受到在集体中互动。在平时课间时,经常播放舒缓音乐,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放松。3.游戏及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不仅能稳定情绪,还能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封闭的世界,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经常使用的游戏有听觉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建构游戏等。游戏可以缓解不良的情绪,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由于自闭症的儿童思想、行为都比较刻板,迁移能力比较差,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教学要尽量地接近生活,模拟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学习。如课堂上笔者运用的游戏“小鱼吐泡”、“过山洞”,刚开始让学生与认识的同伴、教师一起玩游戏,然后更换游戏当中的人,找一两个陌生的同伴慢慢融入,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不那么抗拒了。学习《看病》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游戏,真正让他们了解看病的流程,懂得生病时应该怎么去医院挂号、候诊、看病时应该怎么向医生说明病情、怎样付款、取药等。针对个体的差异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全面搜集孩子的各方信息,系统评估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重点、训练的时间和量。在训练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并且要求家长做好家庭的教育康复训练。在集体课堂教学时,尽可能其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强化沟通意识,适应集体学习环境。在生活上让孩子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和感知经验。并且配合进行感统训练和精细动作的练习。根据孩子的进展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安排。此外,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中,家庭因素很重要。多数家长在自己的孩子确诊为自闭症后,消极认为“孩子没救了”,或者是消极的逃避结果。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以及掌握科学的教育训练方法,是能最大程度地让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康复过程中只要善于发现,总结适合的方法,将有助于儿童快乐学习,减少烦躁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表达欲望和与他人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梅,张俊芝.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晓玲,蔡逸周.揭秘孤独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