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健康宣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54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1

【关键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程长、反复发病[1]。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可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2012年5月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进行了调查,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7-78岁,60岁以上患者有65例;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11例,初中61例,高中(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15例。

1.2方法对112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开展问卷调查。在治疗方面,医生要对所有住院患者均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护理方式主要以呼吸道护理、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为主,并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及时做好通气,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掌握好雾化吸入治疗时间,随时随刻监控患者病情,第一时间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上内容称为综合护理干。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足够的交流以及详细的沟通,通过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其正确的看待疾病及治疗;使患者知道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过程,并了解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疏导其心理情况以及生理困难,协助其缓解不良情绪,战胜心理障碍,树立起自信心,主动参与治疗以及配合医护工作。

2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是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

3讨论

3.1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的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需求主要是与医护人员当面交流其,其比例为88.1%;对健康知识宣传栏形式的需求是65.4%;对宣传手册形式的需求是54.5%;对电话咨询形式的需求46.3%;对其他形式的需求率最低为22.8%。说明患者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仍是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他们认为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更有针对性,语言更通俗易懂。而对其他形式的需求低可能与呼吸内科患者大多数是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有关,他们的听力和视力水平下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使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方式。

3.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3.2.1药物治疗护理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但氨茶碱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浓度、血药浓度;β2受体兴奋剂此类药物能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加气道黏膜纤毛的清除能力,促进排痰。多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有效惯用药物,它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及副作用。医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时,多主张雾化吸入或者静脉注射。为了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安全的输入,应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路,一条专用于特效药的输入,另一条用于一般药物的输入。在做静脉用药前必须了解患者用药史,如48h内有口服茶碱者,静脉使用茶碱应予避免或减量,且应监测其血药浓度。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应。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吸入制剂时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2氧疗及卧床护理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min,浓度在24%-28%之间。持续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之一。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氧气可缓解气急,增进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动脉及左心负荷,对此,患者常感舒服。但也造成患者心理上对氧的依赖。所以,在病情好转时应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

3.3健康教育应以传统医患交流为主针对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因人而异,针对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呼吸内科患者的特点,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以传统的医患交流为主,并利用辅助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如图片、宣传栏、小册子、录像等。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各种方式,反复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产生的护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呼吸内科住院的病情、年龄、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环境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加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但是通过适当的解释、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3

作者单位:518112深圳市广东省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社康科

姚春华:女,中专,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12月接诊的149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对对老年CopD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该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训练;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心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8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有害气体或颗粒侵害肺部有关,具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或伴气道高反应性三大特点[1-2]。CopD除可引起患者肺脏功能异常外,还易导致机体全身出现不良反应,急性加重期其病症尤为明显,该病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该病应注重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与提升其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给予了康复训练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12月接诊的14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给予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进行护理。149例患者中男87例,女62例。年龄58~79岁,平均(62.2±2.8)岁。病程在1~14年,平均(7.3±0.6)年。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年修订版)[3]。本次观察对存在意识、精神与认知障碍者以及躯体存在严重疾病者予以排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科学宣教,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受到病症折磨,临床常表现为紧张、焦灼、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下,及时给予科学宣教,使其了解CopD的发病原因、治疗原理与方法等,使其能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可给予每周1次较为系统的健康知识讲座,利用简便易行的幻灯、投影等宣教形式,强化患者对病症的认识。了解患者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努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2)饮食与用药的宣教。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与细嚼慢咽,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与高维生素为主,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指导患者认清药物名称、服用时间、方法与剂量等,避免用药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后果。(3)生活护理。护理全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病室洁净与空气流通;并嘱咐患者保暖与加强运动,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确保呼吸道畅通,尤其注意避免肺部与呼吸道感染。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结合:(1)组建CopD康复小组,制定康复计划。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即对其病症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掌握与评估,并于第2天与康复治疗师共同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而主管护士则负责对其营养以及心理指导。自第2周起康复治疗师即对患者进行呼吸与运动功能的训练。(2)呼吸功能训练。训练患者有效的呼吸方式,教会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呼吸,每天训练2~3次,每次重复5~8次[4]。指导其采取坐或立位,躯体略前倾,缓慢地深呼吸后屏息3~5s再连续咳嗽3次,同时注意收缩腹肌、腹壁内缩或用手按压上腹部以帮助咳嗽。指导其全身性呼吸体操训练:训练操作内容包括身体前倾呼吸、压腹呼吸、转体呼吸、上举吸气与下蹲呼气等,每天坚持2次,每次10~30min。同时指导患者每天吸氧超过16h,以睡觉时持续吸氧方式为主,氧流量可设定为每分钟1~2L。(3)运动指导。依据患者临床身体状况指导其进行步行、练太极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1次,每次10~30min。活动以舒缓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确保运动的安全性[5]。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通过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评定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包括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活动状态等),分值愈低,证明生活质量愈理想。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CopD是指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6]。该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与阻塞性肺气肿两种,且病症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加重,咳嗽、咯痰、胸闷与呼吸不畅为其主要表现。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常因二氧化碳潴留而导致患者机体酸碱与电解质不平衡。CopD在当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十大疾病中排列第四位,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病症之一。曾有文献报道,CopD的临床患病率在0.6%~4.3%[7]。

我院为了提升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加强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通过采用呼吸训练重建患者呼吸模式并增加膈肌的活动度,使患者肺泡量得以增加,其呼吸所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与缓解呼吸困难的作用。我院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加强了心理、饮食与生活等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评分更理想。

总之,将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对对老年CopD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军,陈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91-192.

[2]陈群,王静,莫传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五脏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14-1315.

[3]陕海丽,王妮娜,支楠,等.延续性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74-76.

[4]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5]居朝霞,刘霞英,陆忠华,等.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5(2):129-131.

[6]张素文,马露娜,黄静,等.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3-1914.

[7]梁丽,潘娅娜,王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2):381-382.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上呼吸道感染家长应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0-02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各种病毒引起,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本病起病急,有打喷嚏、流涕、发热、食欲减退、咽痛,亦可伴有头痛、腹痛、呕吐、纳差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支气管肺炎、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1]。为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此病的认识能力,促进疾病尽快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在门诊注射室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教育对象为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治疗的128例2—7岁患儿的家长。

1.2健康教育方法。

1.2.1在门诊大厅宣传橱窗里开辟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专栏,系统介绍了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病程,治疗方法等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家长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2对上感期间可能要用到的专业操作(如测量体温、酒精擦浴、口腔护理、食醋熏蒸等)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相应的禁忌症、注意事项等综合在一起,打印后复印数份,分发给每位家长,以给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

1.2.3门诊注射室护士采取一对一口头讲解并结合示范酒精擦浴等各种护理操作,同时根据家长所提问题针对性解答,并做详细指导。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对疾病认识和专业操作的健康教育。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向其家长反复强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疾病病程等知识,不断提高家长对此病的认识,并结合宣传材料逐一讲解,现场示范,使家长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2]。

1.3.2疾病过程中基础护理的宣讲教育。

1.3.2.1及早就医。一旦孩子有异常哭闹、拒绝吃饭时家长要仔细观察,积极寻找原因,这往往是疾病的先兆症状;如有发热、频繁打喷嚏、流涕等情况时,不要自己滥用抗菌素,应尽早就医,然后遵医嘱进行合理规范治疗。

1.3.2.2执行呼吸道隔离。此病可通过空气传染,所以患儿应与健康人隔离;打喷嚏时尽量用手遮挡,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播。

1.3.2.3保持呼吸道通畅。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及时用柔软纸巾轻轻试去后用温水洗净,纸巾要丢在有盖的垃圾桶里;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3%麻黄素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3]。

1.3.2.4合理衣着。在患病期间,千万不要害怕孩子被冻着而添加过多衣服,衣服太多太厚会使小儿感觉闷热出汗,后背衣服汗湿易受凉而加重感冒,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1.3.2.5适当的饮食护理。患儿无发热,一般情况尚好时可进普食;患儿有发热、纳差、腹痛、呕吐情况,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并少量多餐,便于消化。

1.3.2.6做好环境卫生管理。要经常保持室内外良好环境,采用湿式清扫;房间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菌的含量,但要避免直接对着人吹风;可以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如食醋熏蒸法。

1.3.2.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对症治疗,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果患儿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耳朵剧痛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急诊。

1.3.3高热的护理指导。

1.3.3.1降温。每隔四小时给患儿测量体温一次,如果腋温超过39℃且持续不退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小儿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小儿惊厥,家长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一般发作数秒即自行缓解,不会留下后遗症;如果多次发生惊厥或惊厥停止后有嗜睡、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时要快速去医院处理。一般先进行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如体温不降反升或下降不到0.5℃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1.3.3.2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分解代谢增加,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水分大量丧失,导致机体短时间营养不良和缺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西红柿鸡蛋面条、肉末青菜粥等。忌辛辣刺激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水,帮助补充水分,增加毒素的排出。

1.3.3.3皮肤的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清洁皮肤,更换衣服,防止受凉。

1.3.3.4口腔护理。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维生素缺乏,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异味、粘膜溃疡,应加强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温开水经常漱口。

1.3.3.5卧床休息。由于机体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大,加上消化功能差吸收少,身体虚弱,要减少活动,尽量卧床休息。

1.3.4疾病痊愈后的预防教育。

1.3.4.1增强小儿抵抗力。家长要培养小孩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如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冬天多带小孩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小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3.4.2定时体检。家长应定时带小孩到保健机构做体格检查,以便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因为上述疾病会引起小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

1.3.4.3预防接种。对于少数体质特别差,经常患上感且不易康复的小儿,可在初冬季节到当地防疫机构接种流感疫苗,80%小儿可产生抗体,对减少小儿患病率和减轻患病程度具有一定效果,但抗体一般只持续三个月左右。

1.3.4.4隔离消毒。在上感流行季节,少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如果非去不可的话,要戴口罩,遮住口鼻;上感流行季节,可进行室内消毒,如食醋熏蒸。

1.3.4.5密切观察天气变化。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衣服厚薄要适宜。衣服过少,小儿受凉后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容易致病;衣服过多,容易出汗,更易使小孩受凉。

2效果评价

本院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综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109位家长基本上能够复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日常护理要点,有效率达85%;全部家长都掌握了食醋熏蒸、酒精擦浴、口腔护理等实际操作技能,有效率100%。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6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5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念的提高,护理学已正式进入健康促进的时代,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进健康行为或问题,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的教育活动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给病人提供一个优质的护理服务。食道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食道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将我科对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我科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道癌手术病人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40~72岁。

1.2研究方法病人住院期间,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实行责任护士与病人一对一、个体化、有计划、有针对地讲解与示范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由于食道癌是开胸大手术,需要家属的帮助和配合,为此,让他们共同掌握有关知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评价指标:相关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有关并发症及病人的满意度。

2健康教育内容

2.1入院宣教责任护士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仔细了解病人及亲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程度,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争取亲属在心理上、经济上的积极支持配合,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2.2术前护理

2.2.1口腔卫生口腔是食道的门户,口腔的细菌可随食物或唾液进入食管,在梗阻或狭窄部位停留、繁殖,造成局部感染,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积极指导并督促患者餐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2.2呼吸道准备食道癌病人多系中老年男性病人,术前我们常规督促其绝对戒烟2周,并给予指导训练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嗽咳痰方法,让患者掌握该方法的技巧,家属能协助患者自觉训练。以达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的并发症的目的。

2.2.3胃肠道准备(1)详细介绍胃肠道准备目的、意义,术前1周遵医嘱口服抗生素。(2)指导家属给患者低脂、高蛋白、高热量、温软容易下咽的饮食,如牛奶、果汁、蒸蛋等。告知术前增加营养的重要性。(3)对梗阻严重者遵医嘱术前3日给3%盐水洗胃,以减轻水肿。术前晚行清洁灌肠后禁饮禁食。

2.3术后护理

2.3.1(1)手术返回病房后给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3)密切观察并保持留置各引流管的通畅。

2.3.2术后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宣教,由于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术后切口疼痛,虚弱,咳痰无力。着重密切观察呼吸深浅、频率和节律变化。协助患者半卧位与床上活动利于气体排出及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第1日每1~2小时鼓励患者间断深呼吸并督促有效咳嗽,尽早排出气管内痰液,咳嗽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为其按压切口以减轻疼痛,配合1~2小时翻身拍背或刺激锁骨上窝等方法促进排痰。

2.3.3疼痛护理术后疼痛限制呼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我们通过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注意力,及时给患者调整舒适卧位,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等来减轻患者疼痛。

2.3.4饮食护理责任护士有目的,有计划对每位术后患者进行饮食护理。(1)术后3-4日患者吻合口处于充血水肿期,胃肠蠕动尚未恢复正常,需禁食。(2)待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以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24小时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瘘的症状,可开始进食少量流质。(3)术后3周后病人无特殊不适可进软食。进食原则:少量多餐,流质―半流质―软食,食量逐渐增加,注意观察进食时有无呛咳、吞咽困难等,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避免进食带骨刺的肉类、花生、豆类等,以免导致吻合口梗阻。(4)饭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睡眠时将枕头垫高。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6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0~72岁。

研究方法:患者住院期间,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实行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个体化、有计划、有针对地讲解与示范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由于食管癌是开胸大手术,需要家属的帮助和配合,为此,让他们共同掌握有关知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评价指标:相关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有关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内容

⑴入院宣教:责任护士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仔细了解患者及亲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争取亲属在心理上、经济上的积极支持配合,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⑵术前护理:①口腔卫生:口腔是食管的门户,口腔的细菌可随食物或唾液进入食管,在梗阻或狭窄部位停留、繁殖,造成局部感染,影响术后吻合口愈合。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积极指导并督促患者餐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②呼吸道准备:食管癌患者多系中老年男性患者,术前常规督促其绝对戒烟2周,并给予指导训练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嗽咳痰方法,让患者掌握该方法的技巧,家属能协助患者自觉训练。以达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肺不张的并发症的目的。③胃肠道准备:详细介绍胃肠道准备目的、意义,术前1周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指导家属给患者低脂、高蛋白、高热量、温软容易下咽的饮食,如牛奶、果汁、蒸蛋等。告知术前增加营养的重要性。对梗阻严重者遵医嘱术前3天给3%盐水洗胃,以减轻水肿。术前晚行清洁灌肠后禁饮禁食。

⑶术后护理:①手术返回病房后给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并保持留置各引流管的通畅。②术后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的宣教:由于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术后切口疼痛,虚弱,咳痰无力。着重密切观察呼吸深浅、频率和节律变化。协助患者半卧位与床上活动利于气体排出及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第1天每1~2小时鼓励患者问断深呼吸并督促有效咳嗽,尽早排出气管内痰液,咳嗽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为其按压切口以减轻疼痛,配合1~2小时翻身拍背或刺激锁骨上窝等方法促进排痰。③疼痛护理:术后疼痛限制呼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通过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分散注意力,及时给患者调整舒适卧位,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等来减轻忠者疼痛。④饮食护理:责任护士有目的,有计划对每位术后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术后3~4天忠者吻合口处于充血水肿期,谢肠蠕动尚未恢复正常,需禁食。待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以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24小时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瘘的症状,可开始进食少量流质。术后3周后患者无特殊不适可进软食。进食原则:少量多餐,流质-半流质-软食,食量逐渐增加,注意观察进食时有无呛咳、吞咽困难等,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避免进食带骨刺的肉类、花生、豆类等,以免导致吻合口梗阻。饭后2小时内不要平卧,睡眠时将枕头垫高。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7

【关键词】食管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因食管癌手术创伤大,对机体损伤严重,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且病人年龄偏大,免疫力相对低下,术后恢复慢。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意识,使病人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治愈率,也大大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收到了较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10月在我科开胸手术的食管癌病人180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42例;文盲及小学水平96人,中学及高中水平54人,大学水平30人;年龄:43岁~78岁,平均56.2岁。年龄、性别、术式、麻醉方式、健康状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180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按胸外科一般护理常规随机口头讲解+文字材料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自入院起在实施上述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图表演示+行为模拟训练和计算机辅导教学,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水平,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及对疾病不同阶段的认知程度进行针对性,适时动态的连续的健康教育指导,并及时评价,对病人反馈的问题及急待解决的问题再给予重点讲述指导,直到病人理解掌握。

2术前健康教育

2.1入院宣教:病人入院后,护士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并向病人和家属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病区环境设施,陪护制度,探视制度,就餐制度,病区安全管理及入院须知。使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带来的紧张不安。向病人介绍同室病友,鼓励相互交流,帮助支持,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取得病人主动配合。介绍各项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免病人对某些措施感到惊恐不安和担忧。

2.2心理护理: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全体医护人员要行为规范,热情大方,亲切友善。通过语言交流,赢的病人信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压力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正确引导帮助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做激励性安慰和解释,强调治疗的希望并充分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术者的技术能力,以往手术成功率等并请手术康复者现身说法,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目标,降低心理应急反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3呼吸道准备:力劝病人戒烟。因吸烟可促使气管炎症,使术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影响肺扩张。停止吸烟48小时可降低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氧供;停止吸烟2周可以改善分泌物的消除能力[1]。通过图表,模拟示范及电脑动态演示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肺功能训练。深呼吸有利用肺部分泌物排出,以及改善静脉血流回心,增加呼吸肌力和控制短促呼吸,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从而防止肺泡塌陷,获得最大通气量[2]。咳嗽训练能将支气管因痰液阻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动态电脑视图说明开胸术后肺变化过程及发生肺不张的危害。使病人深刻掌握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

3术后健康教育

3.1心理护理:病人对手术结果不能确定,且术后留置多种管导,活动受限,产生恐惧,焦虑,忧郁等心理。待病人全麻清醒后,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手术效果,说明手术已顺利完成,并告知病人术后事宜。术后各种操作要稳、准、语言恰当,增强信任感和安全感。并通过主动参与生活护理,建立独立的心理状态,使病人从濒临末日的自卑,抑郁,绝望状态中找到自尊,自立,独立的社会人的感觉。

3.2呼吸道管理: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同时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及早的床上活动,可使淤积在支气管的痰栓松动并可增加肺通气,利用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食管癌术后病人最大的痛苦感受就是排痰,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确保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促使肺扩张,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3],雾化吸入3-4次/日:因雾化的微小颗粒可达到细支气管和肺泡,有消炎、稀释痰液、活跃纤毛运动的作用。但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积极的排痰。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注意开窗通风空气消毒。

3.3活动与锻炼: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肺膨胀,预防腹胀减轻吻合口张力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有利于预防压疮和健康恢复。术后当日进行下肢被动按摩和主动活动,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术后3日生命体征平稳应鼓励下地活动,床旁站立移步,但不易下蹲解便,以免体位性低血压。转贴于

4结果

试验组呼吸道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胸管拔管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表1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拔管及出院时间比较

5讨论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病人希望医务人员提供健康帮助,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因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而异[4],而通过实施规范的个性化健康教育,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了不同层面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满足了病人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能够使病人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术后配合行为。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是改善病人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5]。适时地进行阶段性强化健康教育,效果更佳:如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咳嗽等肺功能训练,术后再次强化,讲解示范只有通过有效地咳嗽咳痰才能使术中被压瘪的肺脏膨胀,有利于胸腔引流,减少肺炎,肺不张,以避免支气管镜吸痰带来的痛苦,以及连带的额外经济负担和延长住院时间,病人及家属均能主动配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病人心理社会负担;缩短了带管和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和谐了医患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健康宣教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护理工作的地位,由此使得.我们护理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必要,有责任对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更广更深。使更多病人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实现了医患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翠红:老年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6)706-707

[2]王丽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北京:人们军医出版社1990132-151

[3]赵林红:肺切除患者呼吸道管理的分段式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5(11)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8

【摘要】目的:在临床工作中,通过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促进支气管患儿的康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健康宣教,85%的患儿家属对哮喘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护士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给予心理指导,治疗指导。让患儿家属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各种表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使患儿减少哮喘复发,促进康复。结论:通过健康宣教,促进了大部分婴幼儿早日康复,密切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小儿哮喘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因复杂。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细胞参与的慢性气管炎症和气道变性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感染及某些药物有关,多在3岁以内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而大多数家长对哮喘发作、预防缺乏了解,使哮喘容易复发,病程延长。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使患儿减少复发、减轻痛苦,从而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150例,男婴,85例,女婴,65例,年龄0.5-6岁,平均(2.5-1.8)岁,平均住院7天。经过细心周全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均达到满意的效果。

2健康教育方法

2.1患者评估,入院时由主管护士了解患儿病情及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的了解程度,并详细记录评估效果。

2.2教育对象,患儿、患儿家长、及长期陪护者。

2.3健康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家长不同的文化程度选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2.3.1口头语言教育,重视入院宣教,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医护人员等。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2.3.2文字和媒体宣传,可通过座谈、交流、广播、报纸、电视及科普杂志、书籍等采用集中教育或个体化教育来推广哮喘知识及防治。让患儿家长清楚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发病诱因、用药的注意事项,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让患儿及家长更加密切配合治疗。

2.4健康教育内容

2.4.1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重症发作时,患儿及家长往往恐惧、烦躁、苦闷、紧张,这些心理反应使患儿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加剧,造成喘憋进一步加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护士应床旁陪护,通过暗示、解说、转移情绪等方法,指导患儿调整好心态、消除其恐惧心理,教会轻症患儿自我处理哮喘先兆症状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避免周围不良环境影响,及时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鼓励患儿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

2.4.2疾病知识宣教:根据病人及家长的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选择其能接受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方法、长期用药的作用及副作用,以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教会病人如何观察哮喘发作先兆及相应处理方法,有条件者记录哮喘日记,熟知哮喘发作的前驱症状。如,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喘息、流涕等症状时应及时给患儿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尽早准确应用平喘药物。

2.4.3日常护理教育:每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每日照射两次,室内无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杜绝接触过敏原,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法,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利通便,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冷饮、以及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饮食,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劳累、预防感冒,年长儿可训练其做胸腹式呼吸操,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在胸腹部加压,使呼气时间延长,尽量排出肺内剩余气体,增强换气功能,在发病间歇期应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4.4用药健康指导:指导患儿及家长应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有些家长担心吸入气雾剂会成瘾,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此时要详细耐心解释,哮喘心理顾虑,使疾病得到最快的治疗和控制,以达到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训练指导患儿的正确吸入技术,使每个患儿都掌握一遥,二呼,三吸,加上屏气,五漱口的方法,年龄小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可用储雾罐,以保证疗效较小的患儿可在睡眠后采用面罩吸入,吸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

2.4.5出院指导:出院前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①劳逸结合,预防感冒,防治复发②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治复发。③控制过敏原,避免诱发原因,勿剧烈运动。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担当帮助、支持、监督患儿完成整个治疗计划的重任。⑤建立医患联系卡,制定复诊计划,随时欢迎患儿及家长咨询或复诊,达到建立一个良好的长期的护患合作伙伴关系的目的。

3讨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85%患儿家属对哮喘知识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顺利控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急诊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与患者的交流增加,护患关系融洽,提升护士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沟通技巧,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论

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取消偏见,有利于社会及患儿进一步认识护理工作。

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特色经验,形成一套简单而有序的工作程序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旭珍杨志兰健康教育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3)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系统性健康教育;生活质量;心理状况;预后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4)11(b)-0146-05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systematichealtheducation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andprognosticroleofpatientswithstabl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methods124patientswithstabl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dmittedtoDepartmentofneonatologyinYiwuCentralHospitalfromSeptember2010toJune2013werechosenand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65cases)andcontrolgroup(59cases),theinterventiongroupreceivedsystemic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andcontrolgroupusedtraditionalconventionalhealtheducation,St.Georgerespiratoryquestionnaire(SGRQ)wasusedtoevaluatepatientsqualityoflife,symptomchecklist-90(SCL-90)wasusedtoevaluatementalhealthofpatients.theacuteexacerbationrateduringfollow-up,re-hospitalizationrateandmortalitywereobserved.ResultsSGRQscaleininterventiongroupaftertheinterventionofrespiratorysymptoms,activity,psychosocialscoreswere(41.06±8.92),(30.26±5.52),(27.15±5.49)points,which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onqualityoflife[(56.24±10.59),(40.89±6.98),(32.58±6.22)points](p<0.05).afterintervention,intheinterventiongroup,SCL-90scaleofsomatization,interpersonal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paranoiascoreswere(30.15±4.34),(21.56±4.45),(26.37±4.49),(24.36±3.45),(19.64±3.56),(12.13±3.35)points,which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36.92±4.45),(25.67±4.88),(39.94±4.46),(40.26±4.45),(19.36±3.35),(20.65±3.75)points](p<0.05).theexacerbationrates,readmissionratesandmortalityratesofinterventiongroupwere18.46%,12.31%,0.00%,which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49.15%,45.76%,5.08%)(p<0.05).Conclusionthetargetedforhealtheducationthroughcomprehensivepsychologicalcounseling,lifebehaviorguidance,trainingandrehabilitationassistanceintheformofgroupswillhelptoimprovehealthbehaviorsinpatientswithstabl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ndimprovequalityoflifeandmentalhealthstatus,reduceadverseoutcomesoccurs.

[Keyword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ystemichealtheducation;Qualityoflife;psychologicalcondition;progno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发展缓慢,反复发作,不仅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还可以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或加重其他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发作可能导致患者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控制稳定期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是治疗的目标,而稳定期的控制不仅依赖药物等治疗手段干预,患者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行为及心理状态对其生活质量和预后都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修订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1];肺功能分级Ⅰ~Ⅲ级;本地区为长期居住地,便于随访;自愿配合健康教育。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疾病;合并运动障碍需长期卧床;合并恶性肿瘤;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退出标准:治疗或随访期间初诊恶性肿瘤、发生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死亡、失访。纳入124例,男98例,女26例;年龄39~74岁,平均(57.39±8.32)岁;肺功能分级Ⅰ级45例,Ⅱ级59例,Ⅲ级20例;病史3~15年。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剔除退出病例,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年龄、性别、肺功能、病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干预组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强化宣教:本研究患者均有较长病史,具备一定程度的疾病健康知识,但通过临床沟通了解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故通过交谈、询问掌握患者突出存在的疾病相关知识欠缺点作为“宣教热点”,住院期间每周1次系统性健康知识小课,主要采用简单易懂的幻灯形式,每次以相关“宣教热点”进行强化宣教,并采用中老年人易于接受的“顺口溜”将热点编排成文传授。②心理辅导:通过床边沟通倾听及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再以聊天倾听开解,推荐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分享病友心得,出院后采用电话、邮件定期询问等形式,主动针对患者心理症结,提供心理疏导,指导自我心理调整,缓解患者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疲倦、失望、沮丧、抑郁、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并建立个人心理辅导记录,动态观察患者心理问题和解决的情况。③生活行为指导:详细了解患者生活习惯(作息、吸烟、嗜酒、运动、人际交往)、生活环境(住房地域、楼层、小区环境可能存在的粉尘或空气污染),对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仍吸烟者重点进行戒烟干预,指导科学戒烟方式或推荐到戒烟门诊接受专业干预;帮助改善患者生活环境中存在诱发疾病加重的因素,如家人吸烟、粉尘污染等为其提出改善建议,如建议家人戒烟或避免在屋内吸烟,选择通风良好时段开窗通风,出门带口罩等,并与家人充分沟通获得理解。④康复训练教育: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学习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床边面对面教授,分为护士示范、患者实践、护士指导纠正等过程确保患者能充分掌握呼吸训练技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兴趣爱好指导选择有氧耐力训练,如散步、慢跑、快步走、起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推荐合理运动强度及时间,原则以达到有效有氧运动目标心率=(200-年龄)×(60%~80%),患者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准,每周3~5次有氧运动。⑤建立健康小组:同期入院患者组成4~5人一组的健康小组,自行选一位小组长负责联系各组员,通过相互沟通,及时通知出席出院后健康知识小课时间,监督生活行为和运动锻炼,积极参与健康知识小课期间的“宣教热点”讨论,出院后相互协助支持等形式,提高患者管理的效率,为患者提供心理归属和支持。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疾病知识、治疗知识、生活注意事项等宣教,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出院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观察患者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反映3个月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各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评价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症状因子,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改善更为显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更为显著。见表3。

2.3两组预后比较

随访12~22个月,平均(16.34±3.22)个月,干预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更好。见表4。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多数患者已对疾病有所了解,但本研究临床前期了解发现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仍存在片面或者误解,而这些情况极易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确定感,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忽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善,本研究纳入患者病程均在3年以上,仍有患者继续吸烟,并大多存在自行暂停治疗的情况,极易促使病情进展诱发急性发作,在以往多项临床调查研究中也有相似的情况[4-5]。可以认为对非初诊的患者进行强化健康宣教尤其是加强易忽略、混淆、遗漏、误解的“宣教热点”教育需求十分迫切[6]。鉴于此,干预组在干预之前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欠缺点进行临床摸底,对反映突出的问题设为“宣教热点”,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小课中以相关“宣教热点”作为重点,重塑患者疾病健康认知,强化认知的科学性,减少由于认知欠缺导致持续的不良影响。宣教方式是健康知识是否准确达到患者的重要介质,幻灯图文并茂,有利于患者获取宣教要点,但仍存在知识点多、患者难以迅速整理归纳的问题,我院适应中老年患者接受特点,采用将热点变成短小易读的“顺口溜”教给患者,使枯燥的知识点更具有趣味性,朗朗上口使归纳后的要点易于接受。本研究开展期间患者反映良好,并持续对医务人员提出所关心的问题,使健康小课成为互动的平台,患者可以更自主地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获得专业性的解答。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健康宣教更适合慢性病长期患病的患者教育,避免传统宣教程式化的简单重复。

呼吸系统症状是对患者生活和生理影响最突出的方面,由于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哮喘等症状会给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打击,而呼吸困难的持续往往伴随濒死感及绝望感[7]。有研究显示,不确定感、无助感是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敌对等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抑郁、焦虑发生率高[8-12]。心理辅导一直是慢性疾病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辅导效果,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施方法也莫衷一是。干预组采用的是通过床边沟通倾听,与家属沟通主动获取患者心理需求,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理特点进行面对面开导,推荐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分享病友心得,出院后电话、邮件定期询问等形式,主动输出帮助的方式进行。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基础,也是拉近护患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前提,而此后应为患者提供多种有效疏导手段以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笔者认为书籍、音乐或影视作品是较好的一种非直接干预型辅助工具,利用轻松、励志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感染患者,为其提供排解情绪的出口[13]。

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是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稳定期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增加呼吸肌力量,肺通气质量,提高血氧饱和度[14-15]。但患者长期患病反复发作,运动意愿往往不强,需要配合健康知识宣教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采用榜样经验分享可以为患者提供参照和激励;教授呼吸训练时关键是中老年患者真确掌握训练方式,此后通过小组相互帮助监督坚持进行;有氧训练不仅提高身体素质,通过户外运动还有利于患者融入社会,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16-21]。生活行为和生活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影响,尤其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极大,临床接触中发现患者及家属对之有所了解,但并没有好的改善手段,因此提供科学改善方案需求较大,需要跟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共同完成不良行为和生活环境改善[22-2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实施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传统常规健康教育效果,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尤其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不良情绪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性发作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症状控制效果更好,预后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通过综合心理辅导、生活行为指导、康复训练和团体互助形式有利于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2]顾靖华,邱宜军,陆亿华.生活质量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判断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2):207-211.

[3]江莲,陈建波,王兰,等.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17(10):1486-1487.

[4]俞彩仙,诸海英,王延,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11):1002-1003.

[5]邓敏,邱学英,苏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士认知差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81-784.

[6]张恭祖.健康教育并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4):622-624.

[7]罗晓华,马宇,张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8]徐传芹,何远强,郑玉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损害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59-61.

[9]王彩霞,金先桥,彭德荣,等.社区教育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2):136-138.

[10]杜舒婷,邢彬,丁连明,等.呼吸操及肌力训练联合支气管舒张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15-119.

[11]应少聪,周向东,刘益琼.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33-336.

[12]王.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62-1063.

[13]庞琪,刘晓菊,施凯,等.香烟烟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2):895-898.

[14]洪涵涵,凌楠,徐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11):19-21.

[15]赵梁燕,陈华良.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90-92.

[16]吴海蓉,韩红梅,罗慧玲,等.呼吸康复训练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156-158.

[17]焦涛,王萍,于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环球中医药,2013,6(z1):42-43.

[18]张玉芬.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3,6(z2):38-39.

[19]王素玲.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后健康状况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146-147,153.

[20]杨勋,胡红玲,赵苏,等.固肾定喘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283-286.

[21]杜丽娟,李风森,杨惠琴,等.平喘敷贴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19-322.

[22]区利娟,刘宇霞,林凤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8):123-125.

呼吸道健康宣教篇10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特征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41-02

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以往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2007-2009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某基层医院传染病报告卡和医院网络系统。

1.2疾病分类疾病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传播途径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源及传播疾病。

1.3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07-2009年来的疫情状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2007-2009年共报告传染病1061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它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风疹爆发疫情2起,均发生在学校。辖区内人口52123人。年平均发病率6.78‰。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见表1-2。

表12007-2009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例)

2.2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465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一位,主要以肺结核、风疹水痘为主。肺结核发病数为168,占呼吸道传染病的36.13%,2009年发病率最低,仅为23例。

2.2.2肠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99例,主要以痢疾和感染性腹泻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0.97%。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3年仅报告1例,为1例血吸虫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的报告居首位,2008年淋病报告29例,2009年仅为2例。

2.3爆发疫情2008年爆发两起风疹疫情,均在辖区中学内发生。

3讨论

基层医院作为患者就诊的第一站,起第一道关卡作用,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基层医院2007-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1.80%,呼吸道传染病中以肺结核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以人群聚集较多的单位容易造成疫情暴发。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仍是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的重点,性病和艾滋病也比较常见,基层医院今后应加强性病和艾滋病的监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应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存在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启动,调动了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再加上各级疾控部门主动监测力度加大,使得肺结核病报告病例数增加。肠道传染病还是以季节性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其他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等均少见,三年仅发生1例,但仍应该重视卫生宣教,增强辖区内居民卫生意识,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行为习惯,切断传播途径,尽量降低季节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发病率。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1]。针对辖区内中学发生的两起风疹暴发疫情,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单位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倡饭前便后洗手等。学校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减少该类疫情的发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单独依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社会各界人群的共同合作。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的同时,也应该联合相关部门及早加强预防接种与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对易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等[2-4],是避免常见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纪川,刘,蔡衍珊等.广州市2003-2007年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18-1019.

[2]余焱,张一丹,林根芳.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