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03

能源建设篇1

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山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结束了!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

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探讨

对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人才建设问题的认识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的宏观调控之浅见

浅谈绿色电脑

论企业会计选择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思考

“滚动经济”:煤区农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条新路

发展县域国有工业的思考

对当前运输企业改革的认识

山西省交通通信业发展展望

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的山西蔬菜发展问题

规模养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要切实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访黑龙江省鸡西市委书记孙永纯

山村创业者

运筹帷幄富槐乡——记洪洞县乳品厂厂长焦建亮

一件忧事与二份惊喜——山东省协庄煤矿机电修配公司走出矿门兴办三产纪实

新年祝词

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同志在1998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上的讲话

煤挖完了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按照抓大放小方针对国有煤炭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深化体制改革能源基地成绩显著转变增长方式能源工业再立新功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煤炭行业内法人相互持股探讨

山西煤炭加工转化问题研究

努力抓好干部这一最关键因素

任凭风吹浪打我稳坐钓鱼船──世界金融风波的教训与启示

刊中报

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的有益探索

国家提出国企改革五类型

潇河灌区必须科学用水

浅析未来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

太空垃圾威胁人类安全

挣脱束缚迎接挑战

股份合作制大有可为

企业职工持股的利弊及其化解

在创新中调整产业结构

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是山西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推进国企实施战略性改组

科技人才兴晋发展问题及对策

煤炭营销之症结及对策

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国企脱困浅析

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途在发展生态农业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探析

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会计理论逻辑出发点选择或发现

领导干部首先要自重

增强抗腐能力要从抓好防腐倡廉教育入手

浅谈四中全会的创新与突破

山西煤层气资源概况及开发方向

能源建设篇2

沼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生物能源.是一种优质、卫生、廉价的气体燃料,开展农村当沼气建设,推广“三沼”综合利用,能扒动农村经济发燕尾服,使农民得到实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沼气很重要,不仅可以方便农民的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以沼气为纽带开展综合利用,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我国能源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我国能源矛盾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沼气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循环发展,极大地节约了农村能源,发展农村沼气产业,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问题和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沼气工程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沼气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农村生活用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要生态、农民要致富的目标。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庆市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可行性,指出要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动农村富民工程,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产气、积肥同步,养殖、种植并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城镇化的目标。

1.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沼气清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减少煤电等石化能源和薪柴等传统能源消耗,优化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1.2有利于农民节支增收通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将沼气用做炊事、照明、发电等,节省了电费和燃料费等生活开支;沼液、沼渣用做农家肥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肥和有机农药的施用量,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打下良好基础。

1.3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保护生态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带动改厨、改厕、改圈,解决农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实现农村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以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载体,带动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有效处理畜禽粪污,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1.4有利于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菊”增加沼肥施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促进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以资源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

2.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

农村沼气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技术活动。农村沼气的建设不仅需要一批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也要求广大农民懂技术、懂沼气建设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实施专业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保证沼气开发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智能;同时,建设和完善农村能源建设的网络体系,扩大网络服务范围,增强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对农村沼气建设进行一体化管理,推动农村地区养殖结构的调整。

3.加强后续服务

能源建设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能源管理节能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目前,全国现有房屋建筑面积已达430亿平方米。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2009年建筑耗能占全社会耗能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10%上升到30%左右。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m,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亿m。2万m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是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中国工程院的相关人士在对居民住宅、公共建筑的用电量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一些写字楼、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平方米年耗电量在100度~300度之间,是居民住宅的10~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旅馆酒店、高档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

在我国现有的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是现在的3倍以上。在国家大力推行节约型社会之时,酒店、大型办公楼、商场等能耗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开始意识到设备运行中能耗过高的问题。因此,做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工作,对实现国家建筑节能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

二、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自动化控制系统基础上一套计算机智能化的管理软件平台。该系统通过对建筑物内各类能耗参数的收集、分析,运用科学算法发出合理的操控指令,通过楼宇控制系统实现其动作。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监测及远程管理与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它可以和检测、控制设备构成任意复杂的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三层:管理层、网络通讯层和现场设备层。

1)管理层

站控管理层针对能耗监测系统的管理人员,是人机交互的直接窗口,也是系统的最上层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如工业级计算机、打印机、UpS电源等组成。监测系统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采集的现场各类数据信息计算、分析与处理,并以图形、数显、声音等方式反映现场的运行状况。

监控主机: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转发。为系统内或外部提供数据接口,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和分析工作。

打印机:系统召唤打印或自动打印图形、报表等。

模拟屏:系统通过通讯方式与智能模拟屏进行数据交换,形象显示整个系统运行状况。

UpS:保证计算机监测系统的正常供电,在整个系统发生供电问题时,保证站控管理层设备的正常运行。

2)网络通讯层

通讯层主要是由通讯管理机、以太网设备及总线网络组成。该层是数据信息交换的桥梁,负责对现场设备回送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传送等工作的同时,转达上位机对现场设备的各种控制命令。

通讯管理机:是系统数据处理和智能通讯管理中心。它具备了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讯控制器、前置机等功能。

以太网设备:包括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

通讯介质:系统主要采用屏蔽双绞线、光纤以及无线通讯等。

3)现场设备层

现场设备层是数据采集终端,主要由智能仪表组成,采用具有高可靠性、带有现场总线连接的分布式i/o控制器构成数据采集终端,向数据中心上传存储的建筑能耗数据。测量仪表担负着最基层的数据采集任务,其监测的能耗数据必须完整、准确并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

三、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设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立,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能源规划(energyplanning)

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全面规划智能建筑的能源使用,建立建筑能源使用模型。包括建筑物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各系统集成,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模型。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1979年提出的“节能”定义: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即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以此延伸开来,建筑物的节能可以定义为:在基本不影响建筑物功能和舒适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耗。所以,判断一个建筑物节能与否,节能多少需要有个参照物,通过和参照物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对于改造的建筑,通常可以用同一气候条件下的历史能耗数据作为参照。而新建建筑则相对比较复杂,日前在实际工程中常见下列几种方式:

类比法:以类型、规模、功能相仿的建筑的能耗作为参照。主要适用于连锁酒店、连锁超市、连锁商场等建筑条件相仿,管理模式相同的同一集团或管理公司旗下的建筑物。

测试法:在建筑物正常运行后,分别在各气候条件下测试采取能耗管理措施和未采取措施的日能耗数量。通常可以在夏、冬两季各选择数天,采取隔日测试法,即第一天,测试采取能源管理措施日能耗量;第二天,关闭能源管理软件测试日能耗量;以此类推。这种方式缺陷是测试的时间跨度偏长。

计算法:通过为建筑建立模型,设定参数,模拟计算出该建筑物的能耗。这种方式优点很明显,通过模型能对建筑物的各设备能耗全面计算,为能耗管理提供方向性指导。但采用不同的软件计算出的能耗值有差距,目前对计算出的能耗值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均存在争议,计算结果能否作为节能合同内的节能率计算依据是主要的分歧点。

2、能耗监测(energyconsumptionmonitoring)

监测建筑物内的能耗使用,具体到各系统分项监测,环境参数与设备运行参数,对机电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数据可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系统)采集。

数据的采集和存储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实时监测建筑分类、分项能耗情况,及时报告能源及设备运行状况,包含建筑物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参数、各设备能耗数据等。获取的参数越多、运行的周期越长,越容易得到准确的结论。但若参数过多,又会造成建设成本的大量增加,因此可根据各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把数据分为: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基础数据和辅助数据(可选数据),在管理效果和建设成本间取得平衡。

3、能耗分析(analysisofenergyconsumption)

根据能耗监测数据,进行能耗分析。没有大量的数据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有效的分析就无法得到正确的能源管理措施。对智能建筑中各系统,各设备用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模型数据,历史数据进行综合比较,为节能运行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建筑的能耗数据统计、分析,结合模型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能耗对比,确定建筑物的能耗状况和设备能耗效率,从而提供建筑物能源管理优化措施。能耗数据分析模块是能耗管理软件的精髓所在,目前市场上各家软件的算法不尽相同,其效果还需市场验证。然而,以模糊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推动能源管理水平。

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历史能耗分析、能耗比例分析、能耗分布、能耗排名等各项能耗分析,并通过图表进行展示,帮助用户直观了解能耗变化情况,把握重点能耗;

系统具有能耗标杆库,将用户能耗情况与标杆值进行对比,实现能耗对标,帮助用户了解与同行业能耗水平之间的差距;

系统可通过对用能费用预算完成率、用能结构、管理节能情况、安全情况及设备情况等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析,对用能情况进行评估打分,有助于提升用能效率,降低用能成本;

能源管理报表:用表格和图片的形式体现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设备能耗、设备运行效率、能耗历史曲线等,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系统一般应能提供weB服务,获得授权许可的远程用户能通过浏览器了解建筑物的能源使用状况

4、节能控制(energysavingcontrol)

根据能耗监测与能耗分析,通过楼宇智能化控制各系统设备,达到经济运行,合理运行,降低能耗。建筑物的节能措施主要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系统)来执行。能源管理平台和BaS系统的完美结合,是能源控制和管理措施实现的保障。目前,能源管理和BaS还分属不同智能化系统,两系统的相互融合应该是智能化系统发展的方向。

节能控制采取的主要方法:

1)时序控制法:根据大楼工作作息时间按时启停控制设备,如风机、照明等。

2)运行模式控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工作模式设置设备运行数量与工作模式。如:夜间工作模式、节假日工作模式等。

2)温度―时间延滞法:根据大楼内温度保持的延滞时间,提前关闭空调主机或锅炉达到节能之目的。

3)调节供水温度:根据室内外实际温度调节空调系统的供水温度,设定合适的供水温度减少系统主机的过度运行,实现节能。

4)经济运行法:在室外温度达到13℃时,可直接将室外新风作为回风;在室外温度达到24℃时,可直接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可节约对送回风系统进行处理的能源。

5)设备等寿命运行:对楼内冷热源主机、泵机、风机等设备进行等时间交替运行,延长设备的运行寿命,节省维护费用。

5、节能改造(energysourcesreconstruct)

系统能够记录每一次节能改造的过程及成果,使原来无法说清楚的能源管理,变得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价。

四、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展望

针对能源需求日趋紧张的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与环保,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曾大致估算了建筑节能这个市场的市场值,“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市场容量很大,据测算,有5000亿元的空间。”有专家表示,“在建筑节能方面,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统计表明,我国节能减排市场每年至少有3000亿~5000亿元的市场需求,2020年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

对此,认为建设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将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

1.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可以节约20%-30%的能源成本控制;从建筑设计阶段-建筑使用-建筑节能改造,进行全面的能源管理,包含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使用管理等全方面的能源控制,真正做到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降耗控制;

2.快速安装调试、便捷管理。操作界面更加灵活,便于人机交互。灵活科学的安装控制方案可减少30%-50%的安装和重新配置时间;

3.在整个楼宇生命周期内可以灵活改造,建立能效控制中心,持续监控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建设篇4

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183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了五个实现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文件,其中《21世纪议程》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但是,《21世纪议程》并未直接对能源的使用提出明确的义务要求,而只是在交通通信部分的文本中提及需要更有效更环保地使用能源(注:《21世纪议程》第7.5段建议“在人类居住的地方促进可持续性能源和交通系统”。)。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在事隔十年后的2002年9月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通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实施计划》(又称《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该实施计划规定了《21世纪议程》遗漏的能源建议,将能源政策作为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核心部分,各国同意采取联合行动“以充分增进人们获得可靠廉价能源服务的机会以及实现在2015年前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为此,各国一致赞同以下六项优先性建议:①“加强使用可靠、廉价、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接受且无害环境的能源服务和资源”。这就要求加速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广泛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或在山区建设适宜的小水电设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各国必须“加强地区和国家合作,包括通过能力建设、财政和技术援助支持各国的努力”。②“进一步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此项目承认将现存的农业或林业废料用做能源财富的机会,使生物质利用商业化,并在农村地区加以使用。③“支持转向使用较洁净的液态和气态燃料,这种使用被视为更加无害环境,社会上可接受且成本效率较高”。④“为了实现第一个建议目标,制定国家能源政策和管理框架,以帮助创造能源部门所需的经济、社会和体制条件”。⑤“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以便实现上述目标并再次“特别注意农村和偏远地区”。⑥“加紧协助和促使贫穷人口获得上文所述的能源系统”(注:《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第8(a)(b)(c)(d)(e)(f)段,参见[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主编的《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曹明德、邵方、王圣礼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原著序言Ι”第10-11页。)。《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及《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为世界各国的能源发展及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功利性的短期经济目标;应该实行能源与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应该利用经济和技术资源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确定了总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和具体行动纲领。但是,《中国21世纪议程》只是规定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在税收、信贷和价格方面给予优惠(注:《中国21世纪议程》在2.16段(d)项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废物综合利用和自然保护等社会公益性项目,在税收、信贷和价格等方面给以必要的优惠。),这种规定未能全面和明确地确立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然而,这种不明晰的状态很快就得到了矫正,中国的能源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一是中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以来,再次遭遇了能源瓶颈的限制。2005年,在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能源紧张的局面稍微得以缓解,但能源缺口依然存在。二是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5亿吨,其中50%左右需要进口。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预计将为5亿吨,其中60%需要进口。未来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国际市场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将给中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三是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要求。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要以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和条件。如果其发展是以消耗浪费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实际上是以牺牲他人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而求得部分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既不是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继续,而是指以经济—社会—自然为中心的复合系统,是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1]。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果能源的利用方式不合理,就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甚至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因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可持续的能源支持系统和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利用方式。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强化能源储备,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达到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服务的目的。“能源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支持和保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支持年均7.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二是能源的生产、消费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提高能源供给的安全性。”[2]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4月《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应“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十一五”期间能源将依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发展,并且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在能源建设方面,其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此种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必须要有法制的支撑和法律的规制。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能源法制亦应“与时俱进”。

但是,与能源相关的法律如《节能法》、《煤炭法》、《电力法》等皆是在“九五”期间制定并实施的,由于当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条件尚不完备,因而,在法的规范和制度上未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现阶段,能源法制建设应符合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尽管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制定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由于过于原则而不具有操作性和具体适用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快《能源法》的研究和起草,同时在抓紧《石油天然气法》、《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研究起草的前期准备,正在修订《煤炭法》、《电力法》、《节能法》和《节能用电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的立法工作将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能源领域的法制建设。

二、利弊共存:能源开发利用的客观现实

能源可按相对比较的方法来分类: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②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③常规能源与新能源;④燃料能源与非燃料能源;⑤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3]2-3。人们常常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称,这是因为它是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的和可再生的”是一个完整的含义,在英文中缩写为nRSe(即newandrenewablesourcesofenergy)[3]25。一般而言,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而,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被看作常规能源,而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则为新能源,其中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为可再生能源,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其他则为一次能源[4]。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进步实则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重视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的探寻。在今天,失去了能源的支持,社会将是无法想像的。然而,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可以为人们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也会造成诸多弊端尤其是对环境的损害。事实上,任何一种能源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等。

对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燃烧、耗用等,都会给环境带来损害。煤的开采会污染水质,其燃烧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石油的开发利用方面,采油尤其是注水采油会导致地面沉降;采炼中“放天灯”燃烧的废气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在储运中的燃爆与泄漏可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燃烧中的二氧化碳比煤略少,氮氧化物与煤相似,主要排放物是二氧化硫。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也排放一定的氮氧化物(nox)(注:大气中的nox几乎有一半以上是由人为污染源所产生的。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电力、化学、国防等工业以及锅炉和内燃机等设备所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之一。),还有使用与传输中甲烷的损失与泄漏,其中还有一些氡随之进入室内。水力发电尽管属于一种可再生能源,但也可能引发自然(包括地表、水文、气候等)、生物(野生动植物)、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生物质燃料在较差的炉灶中燃烧容易生成一氧化碳、烟及有机化合物;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能源来源之一,但风力发电中使用旋转的涡轮会杀死候鸟和本地鸟类;太阳能是一种很有效的能源手段,但太阳能电池在制造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在地热利用中,温泉水中会溶有石头中的有害物质,地热发电目前效率不高而且仅限于一些特殊地点,其使用也会带出地下有害物质;而核能虽然具有比较清洁、产生温室气体数量少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小等优点,但却存在核辐射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核废料处理的担忧。高技术能源的研究及生产会有助于气候环境的改良,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尚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20亿左右至今仍无法获得可以负担得起现代能源的人们帮助甚微,相反,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会要求一种经济上可行、满足需要、自力更生和无害环境的能源(注:有关能源的利弊两面,可以参见王革华等编著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137页;[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主编的《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曹明德、邵方、王圣礼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1页。)。

可见,能源的开发利用,总会存在正面和负面两个向度的影响。如何才能使能源的开发利用趋利避害,无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技术升级,使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能源,并同时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的发生;另一方面需要在管理层面上强化管理质量,提高开发利用质量,并防止因能源管理不当而可能产生的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借助法律的手段使能源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环境、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同时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防止因能源开发利用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和损害。因此,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必须要有因势利导、健全完善的能源法制。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与兴利除弊:能源法制及其完善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切合我国现实的能源法制系统。换言之,我们只有建立了先进、完备的能源法制系统,才可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发展的现实问题,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源现实及其未来发展走向的考量,我们应将能源法制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而不能仅从立法层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因此,我国当前的能源法制建设,除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创制与修订外,还应综合考虑整个能源法律系统的完善以及与相关法律或政策的配套和衔接,并应考虑能源法的贯彻实施、人们的能源法制观念以及能源法制价值导向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专就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的能源法制原则确立、促进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

能源的发展必须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作为能源发展的一项伦理原则或国际法上的原则。在笔者看来,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作为能源发展的一项伦理原则,也不应只作为能源国际合作的一项原则,而应该作为一国国内能源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得到确立。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解释法律、运用法律和发展法律的基调,是所有国家的关键性标准[5]。这一基准对于能源法制亦同样适用,因而,有关能源的法制亦应贯彻这一基本理念,在能源法中确立其为一项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或国际法原则而不能作为国内能源法的一项法律原则得到确立的话,那么,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种“软约束”,缺乏法律的强制力。失去了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的支撑,可持续发展就会呈现出一种“脆弱的可持续性”,最终就会演变为不可持续发展。为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政府和相关企业一起遵循,就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从伦理原则转化为法律原则。

可持续能源的伦理原则有三个:一是生态可持续性原则(或称种际正义原则)。人类必须以一种不危及地球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二是社会及经济平等原则(或称代内正义原则)。个人可以在平等基础上按适当的标准获取能源,并应允许其满足能源需要。三是对后代负责的原则(或称代际正义原则)。人们必须以一种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能力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5]。为避免这三项原则仅局限于一种道义或停留在纸面,就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明确,通过法律的规定予以具体化,从而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这些具体化的规定,诸如:能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能源的使用应友好于环境;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减少浪费;应积极提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建立若干激励机制;应提高公众对能源问题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应设置能源安全和风险防范机制;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责任机制,等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伦理原则向法制原则的嬗变。

2.能源法制保障架构

为保障能源的稳定安全、有序健康、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系统而健全的能源法制必不可少。为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法制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趋利避害机制:

①在能源结构方面,应实行能源多元化机制。基于中国能源储备状况和资源禀赋、现有产业与技术基础,中国能源应建立能源结构调整法制,在法制的层面上落实结构调整的方向、步骤和时段,明确各种能源开采使用的数量与程度,特别是应明确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助推措施,等等,从而促成能源多元格局的形成。

②在能源技术方面,应建立技术创新和保护机制。能源的发展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是关键。因而,在技术法制方面,应充分支持先进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在这方面,我国技术法制的完善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诸如技术研发优先领域的确定、技术强制标准的制定、技术研发的资助与奖励、技术成果的转化与采购、技术成果的保护、技术开发的合作与商业化等等。

③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建立能源安全与风险防范机制。能源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供给安全;二是能源使用安全。在能源供给安全方面,尽管是在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考虑,但尚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法制方面的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只有建立一种稳定的法律机制,方能克服能源供给面临的不稳定性和消除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保障能源的安全供给,法制应倡行:第一,节能,大力发展节能产品,降低能耗;第二,储能,实行能源储备制度;第三,开能,即开发替代能源,加强新能源技术开发,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等。在能源使用方面,则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立各类主体的安全义务,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等多种途径,防范风险的发生或使风险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④在政府干预方面,应建立政府适当作为机制。由于能源不仅仅是一个使个人获益的私物,它还同时涉及公众事务,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如果采取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或称非干预主义),就可能产生“公共地悲剧”,能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将外部化。但是,如果政府进行过多干预,则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就会扭曲能源市场,同样也是行不通的。因而,必须建立一种适当干预的机制,政府应在适当的领域以适当的方式干预能源产业和市场,诸如采取行政计划、行政许可、行政指导、政府补贴、税收激励、优先采购等措施。

⑤在市场调节方面,应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能源开发利用不可能完全和永久地依靠政府和行政干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并最终应依靠市场。在有序竞争的作用下,市场比政府能更好地配置资源。在市场机制方面,国家应通过法制,明晰能源产品的产权、确立公平的交易机制等等。但是,由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开发推广的前期,其成本高昂,往往无法与常规能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而为了鼓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就可以在立法上采取一些促其走向市场的举措,如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限制交易许可制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9.

[2]阙光辉.全景中国——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6.

[3]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苏亚欣,毛玉如,赵敬德.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9.

[5]克劳斯·鲍斯曼.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蕴含[J].曹明德,邵方,王圣礼,译.比较法研究,2004(4):151-157.

能源建设篇5

关键词:能源法体系;电力结构;自由化;核能法制;核安全立法

[中图分类号]D97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1)04-0031-06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邻阿根廷,北接秘鲁、玻利维亚,西i临太平洋海岸,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该国南北长度为4352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目前属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预计在2019年前将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发达国家。该国的矿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构成其国民经济4大支柱,工矿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命脉,尤其铜铁资源储量丰富,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很匮乏。智利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其能源利用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智利特殊的能源法制。

一、智利的能源结构

1.智利能源状况

智利是南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它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业、林业和水产资源,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但智利的传统能源储量不多,特别是化石燃料储量较少,2007年智利一次能源供应中80%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需要进口。其中原油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8.8%。2007年智利天然气生产量为64Bef,消费量为148Bef;煤炭消费量约586万吨,但生产量仅为93万吨。2008年智利国内平均每天生产石油11190桶,但需求量约为277000桶,不足部分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安哥拉及尼日利亚等国的直接进口。由于传统能源比较匮乏,因此,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化、从邻国进口燃料的困难和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压力对智利的影响越来越大。

正是由于智利传统能源的短缺,其非传统可再生能源获得了迅猛发展。负责精炼和物流的国家石油公司通过发展液化天然气、地热等项目来缓解智利能源短缺的压力。智利《一般电力法》将非传统可再生能源定义为: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尚未大面积使用的自然界能源,或来自生物质的能源以及来自可降解的有机物质的能源。据此,地热能、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等均为非传统可再生能源。起初,智利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上是较缓慢的,2005年智利《一般电力法》的修订推动了非传统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增长,这次修订要求安装超过200兆瓦功率发电机的生产者所供应的能源中,至少有5%的能源来自非传统可再生资源,同时还要求自2015年起每年非传统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0.5%,并于2024年达到10%,未履行者就要受到一定的处罚。

①太阳能。智利从2008年开始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一些楼房、学校和工厂已经开始较大程度地使用太阳能。从2011年起,智利政府将总投资近13亿美元来建造多个太阳能发电站,使智利逐步成为世界上新的太阳能发展中心。这个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虽然成本较高,但智利电力供需方面的很大空缺及对可持续性能源发展的重视给太阳能发电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智利电力成本是拉美地区最高的,预计要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太阳能电站建设期投资虽较大,但是其一旦投入运营,不需要使用燃料,边际成本为零。智利矿业发达,其太阳能电站多由矿业公司参与兴建,他们希望太阳能可以为采矿提供电力以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很多传统电站也愿意加入到可再生能源中来,以降低总体运营成本,并且该举措对减少碳排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10月,智利能源部长拉内利访问西班牙时参观了国际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位于西班牙塞维亚城外的SanLUCaR电厂(该电厂装机容量200兆瓦),智利政府计划在本国的北部地区也建设类似的电厂。

②风能和生物质能。目前,智利非传统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为32.7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量的2.6%,主要是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智利风能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有13条大河贯穿全国,有长达4000多公里的太平洋海岸,因此海风强劲。2008年智利有8个风电站(总装机量40.6万千瓦)和4个生物质能电站(总装机量3.96万千瓦)投入运营,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③地热能。根据智利国家石油公司的研究,智利拥有335万千瓦的地热,如果能够全部开发,将彻底改变智利非传统可再生能源的结构。但利用地热资源也遭到了很多非议。智利能源部长拉内利表示,智利拥有世界上25%的活火山,所以国家具有巨大的地热发展潜能。为了刺激国内外企业对该项技术的发展研究,智利政府在2010年下半年制定新的招标程序修改法案,以促进对地热能源进行勘探。智利地热能源协会2010年8月25日宣布,将于2013年在卡拉马北部apachetapampa建成智利第一个地热发电厂,另一个是位于奥卡尼亚地区tolhuaca的SanGregorio地热发电厂,作为一个重点项目仍在建设进行中。

④海洋能。海洋能是海水所具有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可再生自然能源的总称。智利近年来颇重视海洋热力梯度带来的能源效益,并积极加强与他国的合作,试图开发其海洋能源资源。智利总统2009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能源部部长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共同约定,就推进非传统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海洋能源等开展合作。

2.智利电力构成

2008年智利电力总装机容量中,水力发电占38%,天然气占36%,煤炭占16%,石油占9%,生物质能占1%。显然,智利的电力构成表明其强烈地需要依靠资源投入来弥补电力供给空缺,但这些资源又不得不通过进口的方式来供给。例如,2008年用于电力生产的煤炭燃料只有4%来自本国,其他都需要进口,而用于电力生产的天然气几乎全部从阿根廷进口。智利传统能源依赖进口的情况从2004年起受到严重的限制。由于阿根廷国内需求增长,该国逐渐减少天然气出口量,对其天然气运输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制,这使得智利也深受其影响,天然气进口量锐减。根据智利国家能源委员会的统计,2007年有超过一半的阿根廷天然气运输船受到影响。雪上加霜的是,阿根廷政府随后又提高了化石燃料的出口税,这使得智利许多发电厂不得不转而使用更为昂贵的柴油燃料。到2008年初,智利电价比2006年高出了40%以上,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状况刺激智利发展液化天然气作为电力生产的一种替代性燃料,然而,这也依赖于进口。总之,智利电力在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口。

二、智利的电力法制

1.电力市场与自由化

智利的电力市场自由化给其电力系统的良好

运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智利政府将电力的生产运输以及分配相分离,同时也大力鼓励竞争者参与到电力各领域。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电力领域的垄断,从而建立一个电力市场自由化体系。矿产部的第一法案即《一般电力法》,奠定了电力运作活动的重要基础,并确立了其发展的条件。电力生产、运输和分配相分离虽然不是电力市场发展良好的全部原因,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2004年和2005年智利两次对《一般电力法》进行了修订。这些修订,尤其是关于建立新电站的一些激励性的措施,增加运输系统的多条途径,在收费更加透明等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原《一般电力法》中的某些不足。

智利是一个在电力系统自由化方面做得很好的革新者,自由化是智利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应对策略。这些增长基本都是由采矿业的发展所带动,特别是铜矿、金矿和钼矿的发展和扩张引起了电力系统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他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各部分需求的增长也促使了电力系统的自由化。

智利电力行业由三个子部门构成:电力能源生产、电力传输以及最终用户分配。电力传输和电力分配,一般认为是属于公共服务部门,但生产部门与之不同。电力行业系统互联的目的在于:在电力系统内维持服务安全,保证在电力系统中设备组的最经济运行,同时也要保证主干运输系统和子运输系统的开放性。在智利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生产和传输原则上是通过两大互联系统或互联网络来实现的,即北部互联系统和中部互联系统。整个系统由31家电力公司、6家传输公司、36家配电公司以及一系列小型电力生产者组成。最近的一次法律修正案还针对能源供应商从各自电力系统中分离的可能性以及直接向配电公司或终端用户销售的可能性做出了应对措施。每个互联系统通过负荷经济调度中心来进行运作。为了实现互联的总目标和提供协调现有生产运行与用户的服务,每个负荷经济调度中心都要保证最大经济效率,这就必须要求规划和协调其自身电力系统内的发电站的运作。负荷经济调度中心将调遣发电站以最低可变成本生产,这意味着当安装的电力生产能力超出了能源需求的时候,只有最经济的发电站被使用。此时,成本相对较昂贵的或效率较低的发电站不向电力系统投入电力和能源。

智利是电力市场的宽松管制的先驱者。《一般电力法》一部法案管辖整个电力市场,该法案调整电力领域的三个次级部分,并且鼓励这些领域相分离,从而使得每一个次级部门都参与合理竞争。该法案的目标是确保国家以最低可能的成本来进行电力供给。最新修正案的通过便利了传输系统的使用,为这些系统以及主要的和次级的传输线确立了开放的管道规则。

最新修正案的通过也使得智利发展电站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变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再生能源通过传输分配系统交付使用,而不需支付通过主要传输线的费用。法案制定的主要动机来自于调整客户服务的分销公司所提供投标的最新系统。在这些投标中,电力公司必须参与其中的竞争,在一个系统中通过价格以及和分销公司订立协议来决定是否中标。在这一系统中,法律根据各个供应商的电力输出成本来规定中标价格。

该法案在电力领域建立了一个争议解决机制,不仅解决本领域内各公司间的争议,也解决公司和官方权威部门的争议。这个机制由专家小组组成(也称为电力专门小组),他们来自于电力领域的七位专家、二位律师、五位电力工程师和多位经济学家,这些专家由反托拉斯法庭来任命,迄今为止已供职六年。该小组的管辖范围包括与电力法适用过程中的传输费有关的问题、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新的价格重置以及负荷经济调度中心成员间的争议和电力公司内部关于管理制度引发的科技和经济适用的争议等,但专家小组没有权限来解决电力公司和用户之间产生的争议。专家小组的解决方案在争议提交30天内,但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时间也可以有弹性,允许相关事项的变动而有所更改,不过法律要求某些争议焦点必须在15天内解决。该小组善于使用司法裁判权,虽然目前对其司法性质定位尚有争论,但它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

2.电力管理部门及其职权

智利的能源法以及相关行政法令对各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规程进行了详尽规定。智利的电力市场日趋自由化,其电力管理部门也就相应比较具体。智利的电力管理部门由国家经济部、电力燃料监管中心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组成。国家经济部是智利能源领域政策和计划的最高决策机构;电力燃料监管中心隶属于国家经济部,是能源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为国家能源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建议。

①国家经济部。智利国家经济部前身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建部,是按照1953年7月3日第747号法案成立的。国家经济部的使命是促进本国现代化发展,提高国家生产结构的竞争力和保证市场的有效运作,创造性发展和巩固国际经济一体化稳步发展,并通过制定政策和方案以促进国家生产部门和企业的节能技术发展和推广。

②电力燃料监管中心。电力燃料监管中心成立于1953年7月3日,曾作为企业技术检查和电气服务中心,1985年5月22日第18140号法案将其改名为电力燃料监管中心,隶属于国家经济部。该机构是智利能源领域监督管理和电气产品法规制定的国家机构。根据智利宪法,该机构主要负责监督能源市场的安全、质量和价格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③国家能源委员会。根据1978年颁布的第2224号《机构法》(之后被第20402号法所修订),智利创建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是一个有能力履行国家经济部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的独立公共机构,其职能是根据国家能源相关法律,提品和能源服务结构、价格和关税等技术性分析;设定能源设施运作必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督和整合能源部门现行的运作情况;通过国家能源部门提供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三、智利的核能法制

新一代能源的利用引发了环境影响评估的需求,智利现在的能源革命进程要求所有的超过3兆瓦的发电工程必须首先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做好必要的预防准备工作。相同的规定也适用于输电线路和配电系统的建设。智利的一些环保组织反对新发电站的建设,他们认为利用燃煤、石油焦炭的发电站会造成空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而由于地理因素,广泛依靠水力发电在低水年份会存在巨大风险。因此,智利政府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能源进口带来的环境、政治压力,出于既要利用好本国资源,建立能源结构多样化,又要用安全的方式和合理的成本促进本国能源发展的考虑,将目光转向了核能源。

智利在2000年宣布成立一个由12名专家组成的核能研究委员会,探讨利用核能、建立核电站的可行性,2006年起实施一个为期五年(2006~2010年)的能源安全计划。计划寻求达到以下目的:多样化供应和输出的能源模式;实现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推动更有效和合理的能源利用。

1.核能监管

①核能监管的制度框架。智利的核能法律框架相对于核能的目标及其实现来说,尚显不足。目前核物质和核能的管理主体是智利核能委员会,该委员会是按照1965年的第16号法案第三百一十九条建立起来。该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权威部门是在矿业部的监管下,由一个七人理事会来具体执行相关事务,理事会成员由总统任命。

依据法律授权,核能委员会对核物质的开发、生产以及一切核能形式的和平使用进行管理,包括医学、工业、农业和新一代的热能和电能等经济活动。核能法给予核能委员会开发核物质和生成核能(或控制核能生成)的特权。依此授权可以明确两点:首先,只有这个委员会能够运用国家的权力去勘探、开发和提炼核物质,并拥有销售这些核物质及提取的浓缩物和副产品、储存核能收益的资产的权力;其次,法案明确规定核能的生产只能由委员会来执行,或者得到委员会的预先批准。委员会可自行承担或者与另外一方共同承担这些业务。另外,作为核能领域管理主体的核能委员会必须独立执行这些管理功能(如签发许可证,控制、检查核活动等)。

但是,也有一些智利学者批评政府(核能委员会)缺乏合理的评估智利核能源发展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上的能力。鉴于此,也许有必要确定一个监管机构,该机构必须能够高效、独立地去监管核能的发展。另外,这种机构也应该提供适宜的人力资源以确保其在技术上的能力。

②铀矿开采及其限制。智利的法律体系对开采铀的规定存在矛盾之处:宪法明确保证持有开采许可证者的开采权利,但其他不同位阶的法律却严厉限制私人的铀浓缩活动。智利宪法第十三条规定,铀应该是能够被任何国民或者外国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所自由开发的物质。此外,第二十四条特别提出了保护开采许可证持有人的开采权。当然,对开采权也给予一定限制:如果国家的总体利益受到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卫生和公用设施和环境保护受到威胁,就不能再对开采权的私有化给予完全的授权。

尽管智利宪法框架规定了国家对铀开发有优先购买的特权,但智利当前的其他立法对私有化的重要权利缺乏应有的确认,反而强化了核能委员会的权力,生产、开发核物质成为国家的特权。虽然这项权利可以授权给别人进行开发,或以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但都需要得到国家的允许。

可见,现行其他立法不承认在核能开采方面适合私人资本、私人部门,这种规定与宪法是相抵触的。智利宪法第十九章明确规定任何人(包括外国人)都具有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免受国家干预的权利,而铀是能够被任何的国民或者外国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所自由开发的物质。因而,目前核能管理的法律框架仍有待完善,核能领域的自由化尚待时日。只有将具体的核安全问题与现有的核安全改革相结合,以能源革命为目的的核能自由化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2.核安全立法

2010年2月26日,智利发生了里氏8.8级大地震。强烈的地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还引发了世界对智利核设施安全性的担忧。核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核能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智利试图通过1984年18号法案来完善核安全规定。这个法案适用于所有与核能源、核设施的和平利用以及核物质、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运输。该法案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环境发展,并确保一旦核事故发生时对于受辐射的群体能有一个妥善的事后赔偿或补偿。同时,该法案也旨在阻止核能、核物质的不正当使用或滥用,确保智利在参与所有国家协议和谈判问题上与国际社会的一致性。

该法案规定,个人得到智利核能委员会的批准后,在选址、建造、核管理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另外,法案还规定了智利核能委员会和矿产部的职权,尤其是在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核安全的条件以及相关赔偿金的赔付等方面。同时,委员会也负责管理核能和放射性物质的进口和运输执照的颁发。核能源企业、浓缩工厂、在加工企业和放射性废水的仓储等重大问题都需要矿产部的最高行政法令授权。假如在被授权的时间里委员会对执照上所规定的条件有异议,并且有一定的理由,那么法案允许委员会有废除、终止、修改该执照许可条件的权力。这种缺乏合理性的规定,与《核损害侵权责任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维也纳公约》)第八条的条款是不相符的。《维也纳公约》第八条要求每一个缔约方必须建立或委派一个调整机构来贯彻执行立法和调整框架下的核安全设施安装。而且该机构必须提供能够胜任的专家、技术、财力、物力和人力配备来履行指派的义务。自从智利委托核能源委员会行使相关权力后,相关法律却没有满足这种需求。智利核能源委员会不仅对核能领域进行干预、调整和控制,而且对违法行为给予制裁。这是对于智利宪法保护下的法定诉权的一种威胁,也是对致力于智利核能开发的私人投资者的一种莫大阻碍。

同时,智利核安全立法应该被进一步强化,以便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各种地质灾害和事故的发生。由于智利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智利的地质构造和防震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政府要求必须对选址、材质和结构性的工程进行合理规划。核设施也必须参与智利环境法规定的相关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个评估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公众的满意度。

法案关于核事故的发生侵害民事权利的相关规定,与智利在这一问题上签署的国际条约(特别是《维也纳公约》)是相一致的。1984年第18号法案第三。二条款对核损害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责任体系。这套体系基于以下标准:①核设施的管理者在生产中发生的任何危害和核泄漏应负有快速果断的处理能力和义务;②管理者对于任何核损害的最大责任限度相当于每一次事故赔付7500万美元;③所有管理者应该通过保险单或者担保来保证他们义务和责任的履行。

能源建设篇6

关键词:农村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323.214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能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农村能源,其开发利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1]。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能源建设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缜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的弊端日渐凸显,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了在新世纪下农业的整体发展脚步。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传统能源枯竭问题也纷涌而至。在这种情况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焦点之一。为此,提升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能源问题已经渐渐得到了国内能源专家的普遍关注,其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农业能源存在即将干涸的状态。如果不尽早进行农村能源建设,最终受苦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说农村能源建设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其可以有效解决生存与生态之间的矛盾。

1.1农村能源建设的意义

1.1.1能源建设对农民的经济增收有推动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这种情况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能源建设则能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收入问题。比如,农民可以在自己家中利用不大的空间,建一座小型沼气池。沼气池可以代替传统的木柴和煤炭,从而无需进行繁杂的体力劳动去砍柴和大量的钱财去购买煤炭[2]。同时,沼气池还为农民带来了有机肥料,节省了肥料的开支。又比如,有些地区的农民可以利用太阳能或者风能代替传统的能源,这样也可以节省大量购买传统能源的开销。

1.1.2能源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方式

农民通过对沼气技术、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等其他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原来只认识和只知道木柴、煤炭的局面,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同时,这些新能源代替了传统能源可以改善农民的家居环境,改变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

1.2农村能源建设的措施

1.2.1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在财政拨款上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地方相应部门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中央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要秉承政府支持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方针,扩大经费的来源渠道。

1.2.2提高农村能源建设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身素质

政府部门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调动广大农村能源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设立一些农村能源建设专项基金,奖励农村能源建设从业人员,鼓舞其干劲。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制定一系列的人员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杜绝人员中的滥竽充数和懒惰散漫。

1.2.3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科技进步是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部门应大力鼓励和开展农村能源建设的自主研发,积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农村能源建设中去。

2我国农村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清洁能源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能够通过清洁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较小污染甚至没有任何污染的能源或能源技术[3]。近些年来,清洁能源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清洁能源已经代表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由于清洁能源发展相对较晚。加之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相对更加滞后。但随着我国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的不断重视,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颁布,我国农村清洁能源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

2.1我国农村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主要为太阳能、风能、水能、沼气和生物质能。其中,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其可以直接被利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2009年开始,我国已经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来加速太阳能的下乡速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包括秸秆气化、生物质裂解、生物燃料乙醇等。

2.2我国农村清洁能源发展的建议

我国农村清洁能源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我国和该地区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首先,政府和相应部门要加大对发展清洁能源的资金投入,自主研发新技术并加强农村清洁能源的基础建设。其次,要通过电视、电话、电脑等多媒体将最新的清洁能源推广给农民。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数据库技术,实现清洁能源技术的资源共享,推动农民对清洁能源的了解。

3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兴衰成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命运影响深远。农村能源建设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相信随着我国农业技术和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奇,向筱.我国农村生物质能的利用与阳光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97-100.

[2]焦思明.北京农村新能源利用模式与节能减排效果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0.

能源建设篇7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是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新疆)的首要平台,是其他三个平台的基础,是全面落实自治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关于“自治区质监系统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抓手。该平成对新疆重点能耗企业能耗数据网络直报、现场能源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并利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完成新疆自治区政府对工业能源消耗的监控、管理、分析和预测等工作,满足工业企业的设备能效计算和用能系统节能诊断工作,满足对第二、第三产业的能耗数据的监控分析工作。系统设计范围要求覆盖新疆十大重点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冶金、机电、化学、电力、轻工、煤炭、纺织、公用、建材等行业。

2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框架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整网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用于部署不同的应用,使得整个基础支撑平台的架构具备可伸缩性、灵活性和高可用性。因此基础支撑平台的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主要由外联核心区、共享服务区、内网业务区、网络管理区等网络区域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可扩展、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的it支撑系统架构。基础支撑平台基础网络是业务数据的传输通道,将数据的计算和数据存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管理信息平台按作用可分为网络管理区、外联核心区、内网业务区及共享服务区四部分。网络管理区提供对共享资源中心的网络管理、资源管理及安全管理,包括对存储设备的管理、对服务器的管理及对流量及用户行为的管理,为共享资源中心提供丰富的管理策略;同时可实现漏洞扫描、ipS\iDS、安全介质等管理。外联核心区外联核心网络区包括外联接入、外联核心及内外网隔离等能力。外联区主要有核心交换设备,提供多种接入方式,包括internet接入、Vpn接入、无线接入等;同时存储的数据服务集中下挂到核心交换机上,实现高性能的存储数据转发;外联核心区和内网业务区通过实施安全策略进行隔离,对内外网进行安全隔离。内网业务区业务区包括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及内网办公区。共享服务区提供web服务、应用服务及数据库服务,在接入交换机上部署负载均衡等安全策略,保障不同区域安全的同时,将各种应用均衡到各台服务器上去。

3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对于促进地方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

能源建设篇8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oursociety,thepaceofnewruralconstructioninChinahasgraduallyaccelerated,andnewruralconstruction,thebuildingofthenewenergyasthemainfactorsrelated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theoriginalthereareenergyshortages,thetheconstructionofnewformsofenergyslowandtheourcountry's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swellasthenewruralconstructionincreasinglyofthehighlightsthe.inthispaper,thenewruralconstructioninChina'senergysituation,theutilizationofnewenergyproblemsandth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ruralareas;economicdevelop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energyshortage;renewableenergy

中图分类号:p7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生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能源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以上要求具体实施的主要步骤,因此,加大对农村的新能源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村的能源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农村的消费结构也不断的取得优化,农村的能源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农村使用的能源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优化,从薪柴秸秆过渡到煤炭,进而到液化气、天然气的使用,电力和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沼气等。近几年,我国的农村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于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是,对于能源的利用率低、新型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和能源的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许多消极的作用,甚至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我国农村新型能源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都分布在农村,农村能源的建设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能源发展的好与坏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农村的固有特点:人口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等情况,我国的农村的能源建设有着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原有能源的利用率很低,能源浪费严重

在农村能源问题中,最突出的是能源的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尽管我国近几年一再强调并且加强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不高,对于能源的节约意识比较薄弱,在能源的利用上也达不到科学合理的使用。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农村乡镇企业和各级单位部门的生产生活的耗能比国有工商业企业要高出一倍以上。而农村传统的使用炉具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原始的生物能,能源的转化率较低。

2.2.农村新型能源发展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农村面貌的改变相对较小,在农村总体健康、稳定的社会关系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新型能源的利用是最主要的部分之一,而新型能源建设中的一些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资金的短缺,规划的不合理,农民的心理障碍、技术的不过关等问题而建设缓慢,形成了农村新型能源发展的滞后的主要原因。

2.3.农村的新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不完善

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快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进程。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原有的能源,还要大力的推进新型能源的建设,尽管政府对于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是问题依旧十分突出。无论是政府机关、普通农民还是企事业单位,能源的意识普遍不高,造成了能源的低效利用、浪费以及新能源建设的困难。在农村,关于新型能源建设的各种体系和管理条理不清,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机制还处于形成时期,相关建设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农村新型能源的建设问题。

2.4.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开发比较落后

在新型农村的建设中,从事能源工作的人数较少,严重缺乏专业的科技队伍,新型能源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比较困难,新型能源的项目,也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和资金的投放不到位,而难以实施,而针对于农村的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都是在农村已有的资源中就地取材,农民就地使用开发成果,但是在农村的新型能源的建设中与之相对应的技术、人才、物资器材、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

2.5.农村的新型能源推广利用困难

对于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开发的规模较小,在生物质能的利用上,农村还是以传统的薪柴、秸秆的直接燃烧为主,生物质气化、炭化技术还处在试用阶段,粪便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直接作为了农作物的肥料,用作沼气的开发,在总利用量中所占比例比较小,太阳能的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尚没有在全国农村总推广,地热能的应用技术目前还处于在个别的地区的试点阶段。

能源建设篇9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1年工作要点摘登内容如下:

四、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一)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编制并“十二五”农村沼气建设规划。加大集中供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优化沼气项目投资结构,新增补助沼气用户320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000处以上。围绕“抓服务、保运行、促发展”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后续服务管理提升行动;按照谁使用谁所有的原则明确服务专用设备产权归属,加强网点服务规范建设,建立激励和退出机制,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高沼气使用率和“三沼”利用率,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制定《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评价办法》,对各类沼气项目开展制度化的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安排各地新上项目,创新项目安排和审批下达机制。统筹安排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逐步提高沼气补助标准,进一步调动农民建池积极性。依托沼气科技支撑项目,加强沼气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加快沼气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更新换代,拓展沼气应用领域,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

能源建设篇10

【关键词】:新能源背景土建工程结构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的土建结构设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和共通点,目前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发展新能源,因此在设计方面需要把土建结构设计和新能源的发展做一个有机的统一,既能改善建筑周围的环境,又能给人们以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新能源的含义

常见的新能源类型就是太阳能,太阳能顾名思义主要就是利用太阳光大道能源的使用效果,从能源特点上来说,其一清洁,在使用上没有其他能源对于空气、水等方面的污染;其二可再生,由于太阳能取之于太阳,因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再生;其三可以转化为电能,为人们提供日常的生活所需。

二、土建结构设计与新能源相结合的重要性

目前从我国建筑业的现状上来看,对于各类建材的消耗十分大,尤其是能源的消耗,已经达到了近三成,而且由此造成的污染也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正是由于这一背景,在建筑设计上推行新能源的使用显得极为重要。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因此在土建上的需求也特越来越大,预计在近几年我国的建筑面积还将机一部增加,因此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必须要实行新能源,人与环境、建筑和谐相处,逐步实现建筑的多样性和环保。在土建设计上,不只是要设计建筑本身的外观和布局,同时对于其配套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保护也是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土建中的基础设施而言,生态环境就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土建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从节能的角度上来进行,大力推行新能源的使用。

三、新能源背景下土建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

从土建结构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有效的技术要点能保证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一半左右,因此在土建的结构设计阶段,需要在保证建筑正常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上,采取合理高效的手段,实现原有能源的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实践这一发展思想,在土建结构设计之后,基本的技术要点九是尽可能减少原有能源的使用量,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保证建筑工程不能引起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1、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空调制冷和采暖的利用率已经远远超过能源的原有含量,因此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要从建筑的外层保护和内部设计来那个发那个面减少空调的能源消耗。在土建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护专家和能源分析方面的专家共同完成设计过程,在保证土建工程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来调整室内的温度和光照。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点能满足这一要求:其一合理选择土建工程的地理位置;其二是做好土建工程的外部配套工作,例如在建筑周围配套相应的环境改造,包括绿化、水面等;其三是做好土建工程的外观设计,在外观设计上包括凹凸面对于光的接收能力和反射,朝向、通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保证室内的采暖和纳凉以及正常的光照。围护结构就是在土建工程的表面形成围挡,包括墙面、地板等,按照围护位置可以分为内部围护和外部围护两方面,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方面都能很好的改变室内环境,起到围护的作用,在冬夏两季就可以通过围挡把能量传进或出室内,尤其是起到保温作用的围挡,对于室内保温方面有较好的效果,然后以空调位辅助措施,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资源浪费。因此从土建结构设计上来说,使用围护结构对于能源的节约又非常大的作用,主要能用到围挡的建筑部位主要有屋顶、墙面、门窗等,从成本角度上来看较为低廉,从能源的节约上来看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缺少的就是更加高效的围护手段和材料。

2、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

新能源在推广和利用在节约原有能源和保护环境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太阳能的推广和利用上,已经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也做出了较好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太阳能发电,在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太阳能发电站,在逐渐的发展中可以让太阳能发电成为电能的主要获得方式;其二是目前在少数地区可以看见的“太阳屋顶”,这也是促进太阳能利用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三是太阳能的热水器,目前在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成熟,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在制造工艺上并不复杂,而且从成本上来考虑也较为低廉,经过多年的发展,制造工艺已经步入成熟阶段。除此之外,在太阳灶和光伏水泵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在土建结构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新能源的具体应用作用,例如在冬夏两季的太阳能接收和阻止,保证室内的通风正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降低其他能源的消耗程度。同时在照明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就是普通的白炽灯,可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外表上的美观,并不注意使用条件的节能环保,因此造成了许多浪费,从新能源的角度上来看,就可以选用荧光灯,无论是从使用寿命还是照明效果上来看都要优于白炽灯。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在土建中浪费能源的现象十分要求安装,而且能源使用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和手段来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现有的能源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然后再对于建筑工程的改造上还会浪费大量成本,因此对于土建来说,在设计阶段就积极使用新能源,既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现状,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证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义华.也论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J].华章,2012,26:343.

[2]金伟良,牛荻涛.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全寿命设计理论[J].工程力学,2011,S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