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领域教育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40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1

(1)中俄两国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教学与科研合作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使得双方人员的交流只能依赖翻译,而高端的俄语、汉语翻译人才的缺失导致双方大学之间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实质性的、深入的教学、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难以实施。

(2)双方高校的学生交流层次单一,学生质量不高。交流局限于本科层次的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方向,理工科研究型人才的联合培养面临着很多问题,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难以胜任中俄科技合作领域的技术研发、项目推广等岗位的工作。

(3)缺乏大范围的奖学金支持政策,奖学金形式单一。奖学金是吸引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中俄学生的交流奖学金来源主要是两国教育部提供的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申请奖学金的渠道单一。缺乏地方政府和学校等奖学金政策的支持。

(4)中国基础教育阶段俄语教学缺失,现在中学保留俄语教学的少之又少,导致几乎所有学习者都要从大学一年级零起点开始学习俄语,即使是俄语专业的学生4年本科毕业后也很难熟练掌握俄语。

(5)中俄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中俄各领域合作的人才需求脱节。中俄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但是目前高校缺乏对合作领域的了解平台,缺乏人才的培养需求标准,毕业生往往很难胜任合作项目对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2中俄教育领域合作的出路与对策

(1)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我国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要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与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的新变化。两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尽快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俄语特区”和“汉语特区”,制定特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把俄语和汉语教学列入教育的各个阶段,制定升学优惠政策、免试入学政策、定向培养与就业对接等配套教育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使俄语和汉语教育规模化、常态化。

(2)在人才培养领域,中俄高校应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提高生源质量。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举办旨在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的各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标准要充分评估引进大学的专业优势和主办大学的师资能力、办学水平是否有利于项目的质量保证和持续发展,引进的专业是否为中俄合作领域所亟需。同时,俄罗斯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大力支持在俄罗斯高校举办旨在引进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国教育合作项目,如可尝试采取在俄罗斯某些大学的某些专业试点,按照中国模式招生和培养,毕业后直接服务于中俄合作项目。

(3)加大各类奖学金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扩大两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培养院校数量,制定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短期研修、暑期语言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在校大学生享受政府奖学金的力度和范围。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专项奖学金等,扩大双方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质量。

(4)中俄高校要联合培养符合教育合作发展需求的包括俄语、汉语在内的各专业师资力量。同时加强俄罗斯汉学家和中国俄语学家之间的语言学、翻译学和教学法领域的科研合作,确定他们之间的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制定双方共同举办俄汉互译学术讲座、口译实践培训班、同声传译人员培训班等计划。

3中国地方高校与俄罗斯高校战略合作模式

3.1中俄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201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教育法的纲要。根据俄罗斯的新教育法,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将进行全面改革,其中心思想是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突出科学研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鼓励高等院校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全面提升俄罗斯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建校于1968年,是远东地区唯一一所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与文化部隶属的各地区专业艺术类院校实施联网式教学,定期邀请莫斯科、彼得堡的专业教授来校讲学,为远东地区艺术专业的教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讲座。该校在音乐表演、舞蹈、器乐、声乐、乐队指挥、民族音乐、社会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学研究等方向具有本科、专业硕士、硕士、专业博士、博士等多个培养层次,在专业演员、文化艺术管理人才、文化团体演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该校对艺术类人才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以及对文化产业管理类人才的实训式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我校与该校自2010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针对两校如何为促进文化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两校如何为吉林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并就加强文化产业管理和音乐艺术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教师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合作共识。我校将针对音乐学院、人文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需求,与该校开展在校生的免费交换生项目、互派学生参加学历生项目、进修生项目、教师短期进修项目、本硕连读项目、本科直升专业硕士项目、硕士直升专业博士项目。在今后的合作中我校将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实施资源共享,我校教师可免费参加该校定期举办的俄罗斯文化部院校之间联网式的艺术类院校专业教师的培训讲座,根据我们的需要也可共同邀请莫斯科、彼得堡地区的专家来我校讲学。这将为我校充分利用俄罗斯比邻地区文化艺术类院校的优质资源、扩大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并将有效促进我校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质量的提升。

3.2中俄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模式

在工程技术领域我校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为太平洋国立大学。太平洋国立大学是远东地区办学实力最强的院校。我校于2009年与该校签订了校级合作协议。曾开展过俄语、汉语专业的学生互派、邀请对方专家举办对外俄语教学法学术讲座、学生汉语短期夏令营等项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划与该校合作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该校曾于2012年代表俄方全程参与了第十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的筹备工作,在此期间多次访问我校。2012年11月,该校曾派出5名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教授到我校讲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学术研讨,共同申报了5项合作科研项目,其中1-2项拟通过长春市科技局申报中俄科技部项目。2013年5月20日,该校将举办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参加,我校派出4名教授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双方就特殊教育、残疾人康复设备研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学生互派等方面达成了进一步合作的共识。尤其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领域,该校对我校的特殊教育、残疾人设备康复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与我校开展面向中俄两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和就业需求的合作项目。

双方经过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合作模式的设想,供双方深入讨论实施,具体如下:模式一:在我校特殊教育学院现有的盲人中医推拿、盲人声乐、聋人中国画、聋人艺术设计等专业实行资源共享,共同招收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听障和视障学生,可采取1+4、1+5、2+3等模式,即学生先在太平洋国立大学学习一年或两年的汉语语言、汉语盲文、汉语手语和专业课程预科,第二阶段来我校完成本科教育。在此期间,我校可派教师到对方培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模式二: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本土开展残疾人教育,除我校现有专业外,增加适合残疾人学习和自主创业的应用技术类专业,我校派出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管理,俄方教师到我校进修学习。模式三:双方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范围内合作建立中俄特殊教育学院,可实施中等特殊教育与高等特殊教育的贯通模式,同时招收中俄残疾学生。可考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3.3中俄高校战略合作模式前景展望

为扎实有效推进合作成果,实质性推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合作,结合长春大学发展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1)以特殊教育学院为主,联合相关部门,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特殊教育走国际化道路,争取在2013年10月份太平洋国立大学校庆期间签订协议。(2)以音乐学院、人文学院为主,与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文化艺术学院在音乐、文化产业管理的学生互派、教师互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早日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3)以科研处为主,联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学院,与太平洋国立大学、远东国立渔业技术大学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争取与上述两校建立相关学科领域的定期学术研讨会制度,促进我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为深入做好上述工作,同时我们建议学校在以下方面进行政策研究,以便推进我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1)对全校公共外语教学进行改革,建议除开展英语教学之外,开展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小语种教学,学生从大一起可以任选外语语种,以便为学生在学期间或毕业后出国留学做语言准备。(2)在重点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区域进行合作的学院,开展面向教师的俄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培训,提升教师的对外交往及对话能力。(3)建立教师国际化培训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我校合作伙伴进修提高,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积极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2

【关键词】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舞蹈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身份和职业的转换,一位大学舞蹈系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从事的不仅只有职业舞者,舞蹈教师、舞蹈社团经营管理者、舞团行政工作者等涉舞专业工作,而且还要面临其他与舞蹈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因此,尽管在大学里安排的培养学生面对未来就业的专业课程非常丰富,但大多只是选修课程。受此影响,建议学校相关单位能多方宣传,指导学生并鼓励其在校期间多选修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其更加丰富、完善的专业基本技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的需要,力争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本研究从舞蹈系毕业生、舞蹈系在校生、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及未来的研究趋向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浅剖析影响大学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针对舞蹈系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变化剖析内在的因素

目前已在舞蹈专业领域工作的舞蹈系毕业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身份的转换而由此引发职业生涯的变化,特别是那些职业舞者和舞蹈学科教师等由于受到年龄和体力上的限制都需要作出职业上的转换。针对这类人群,建议其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其他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如行政管理、经营管理、中西舞蹈史说和舞蹈论坛等,发展其他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让舞蹈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持续永久地发展。

2.针对舞蹈系在校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职业舞者和舞蹈教师并非是舞蹈系毕业生必须选择的职业,而舞蹈艺术的创作、舞蹈社团的经营管理和有氧舞蹈教学等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也是其不错的选择。

2.1鼓励舞蹈系在校生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多方面选修与舞蹈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艺术管理、舞蹈研究、舞蹈行销、舞蹈评论、儿童舞蹈教育、多媒体制作,剧场实务和服装设计与制作等等,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和培养更加丰富、完善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使自己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空间。

2.2建议有意向毕业后成为舞蹈教师的在校生,应把握在校期间的机会进修教育学科之教师资质课程,获取教师资质证书、以便学校毕业后从事舞蹈教学工作。

2.3如果有意向毕业后创办经营舞蹈社团的在校生,则在校期间可选修艺术管理、舞蹈行销、教材教法等相关课程,以便充实自身的舞蹈技巧和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观摩舞蹈相关课程,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2.4如果有意向毕业后进入舞蹈社团从事教学的在校生,则在校期间在学科专长上可额外加强有氧舞蹈和幼儿律动等课程的进修学习,此为目前舞蹈社团所创办的教学科目。

2.5鼓励舞蹈系在校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又在自己兴趣的范围内选修第二专长,以第二专长的基本能力弥补原本专业能力的不足,让其原本的专业能力发挥尽致。

2.6建议舞蹈系在校生继续追求升学,报考相关研究机构,在舞蹈学术领域继续钻研、深造。

3.针对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的特点指导学生实现目标和愿望

通常学校对舞蹈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各具特色,除了根据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专业舞蹈表演和创作人才培育的教学计划外,还特别开设多元化的教学课程,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但在专业必修科目的压力下,学生很少有多余的精力去选修其他多元的课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应付将来毕业后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并尽早准备足够的专业基本能力,则针对舞蹈系教学相关单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3.1建议学校相关单位能指导学生,让其了解目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并如何面对和挑战未来。

3.2学校可开设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并开放多种进修渠道,通过教授和助教来辅导,鼓励学生除了主修舞蹈专业课程外,还要选修多元的相关课程,让每位学生都能适性发展,并在舞蹈专业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3指导学生提前拟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针对未来的研究趋向进一步提升舞蹈艺术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3

——题记

艺术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世纪西方艺术教育中提炼出来的,这与西方国家政府的艺术政策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自从美国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1966年成立研究生剧团管理专业,创办了西方国家第一个艺术管理的大学专业后,许多西方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如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英国的伦敦城市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①目前,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由最初的艺术教育领域发展为与艺术相关的多学科领域教育,如:艺术娱乐、传媒管理、艺术法律研究、艺术行政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有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正处于起步阶段,就本学科教育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艺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管理既包括艺术行政管理又包括艺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艺术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满足艺术产品创作者的需求,只有达到二者的相对平衡,才会使整个艺术生产过程达到最优化。

1.艺术生产理论决定了艺术管理教育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定的基础。”②艺术生产过程是艺术劳动者的劳动与艺术生产资料相结合,创作生产艺术产品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是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要遵循最根本的生产规律。

对艺术生产过程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基础上,遵循经济规律,按照管理理论对艺术领域的精神产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因此,需要培养艺术理论与经济管理理论相融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艺术市场的高度专业化要求专业的艺术管理人才

面对竞争激烈的表演艺术市场,专业艺术团体的管理应是将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和机制,不应成为“体制改革”的对象,因为艺术院团亏损大多是经营性的亏损而非体制性的亏损。如能先解决好院团的管理问题,那么体制改革的绩效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艺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组织发展潜力的大小,甚至决定其生死存亡。

目前表演团体的管理人员主要由专业艺术工作者转行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特别是营销方面)的培训和实践,院团管理人员缺少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对管理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管人、管事”层面,对现代管理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内容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无论在对内的财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面,还是对外的市场开拓、公共关系方面,都难以承担起推动整个院团发展的重任。

无论是表演团体还是演出经营机构,艺术管理人才都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二、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

作为我国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在结合艺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将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融合,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两个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艺术管理人才提供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理性培养与感性培养的统一

艺术是感性意识的融合,管理是理性思维的归纳,若想将二者有机结合,就要运用理性思维去客观认识感性的艺术及艺术形态,在理性、客观、规范的管理体系中融入艺术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抽象化的表现形态,这样才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附加逻辑的理性规范。艺术管理专业恰是将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管理相交叉,找到二者的相交部分,在共有的知识内容下寻求针对艺术市场的动态、规范、秩序的管理研究体系及教育体系。这就是艺术管理专业所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艺术市场运行中,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管理程序等施之于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使得整个项目进行得专业、合理、有序、规范、系统,这就是艺术管理教育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2.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的融合

在我国,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教育教学逐步与国际接轨,将其最前沿的管理知识带入了中国的管理教育中。艺术管理专业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管理的理论融入艺术的知识领域里,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更不能张冠李戴、不懂装懂,以管理领域的资深学术资格充当艺术管理的学科前沿专家。艺术管理学科要有一定的艺术专业鉴赏与研究的理论深度,同时要成为能够统筹、管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各种艺术活动的管理人员,这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知识与艺术知识相融合。

3.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平衡

这个学科特殊之一是因为它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特殊之二是因为它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只是艺术管理专业学习的一个必备基础,社会实践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组织与策划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才是其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通常是辅之以课堂学习,但艺术管理专业却是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因此,有可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会让他们去体验艺术市场,感受那种个性的竞争和形态的多元发展。实践与课堂教学始终是两条并行轨道,在艺术管理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延伸、不断拓展。也只有在这种双轨支撑下前进的学科才能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真正通向国际化的教育平台。

三、对艺术管理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开放的思维、科学的视角,构建艺术管理教育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笔者以为,艺术管理教育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战派艺术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构建以艺术类公共基础课为主体、以管理类经典版专业课程和经济类经典版专业基础课程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实战,着力培养组织协调、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三大能力。

第一方面是理论教学。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中,应牢牢把握艺术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与本质。在这里,可以将艺术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类。

1.艺术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公共基础课程。艺术的领域很广,可以根据不同院校所针对的教学方向而定,如:音乐表演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传媒艺术等。而后在各自领域再开辟新的分支课程,增加史学类研究、鉴赏类评论和美学类认知等。

2.管理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课程,也是所有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必修的通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文化学、战略管理学、营销策划学、项目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3.经济类

这是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原理、文化经济学、艺术经济原理、文化筹资学、资本运作、财务会计、统计学等。

这三类学科是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基础上,根据学生各自发展方向的不同再进行散射性的延续。

第二方面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为实践写作和实践管理两方面。实践写作包括:项目策划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调研报告、商务议案、财务报告、融资策划书、演出合同、协议拟定等方面;实践管理则包括表演团体调研、演出场馆调研、演艺机构调研、演出市场调研等方面。

实践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确立的好坏。找到学生研究方向与实践载体相吻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容易的,因此,要通过长期的揣摩和历练,才能探索出符合研究方向且有利于教育教学本身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艺术管理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艺术管理教育也有其渊远的发展历史,植根于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沃土中。现在,我们国家刚刚种下了稚嫩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的教学滋润、特色的艺术滋养,这一粒粒种子将会厚积薄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发展态势。

现在,我国艺术管理学科已向国际化看齐,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下,培养学生的统筹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计划安排能力、甄别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相信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里,艺术管理专业定会整合资源、构架合理学科布局、建立专业学术梯队、搭建一流教学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注释: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4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门类;独立;文学;关系;学域扩张;学理建构;学科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了经过调整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这个“学科目录”的颁布顺应了我国艺术界长期的、强烈的诉求,因而理所当然地引起了艺术界持久的、热烈的反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先生更是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史和人才培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艺术自觉、艺术自信、艺术自强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艺术学成为“学科目录”中第13个“学科门类”。

一、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从“文学”这一学科门类中独立出来;促成这一“独立”的学科目录调整,是对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这是一场历时14年之久的“独立战争”。

据我所知,14年前或更早些时候,艺术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艺术教育是比较薄弱的。这个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普通高校除师范院校外,基本上没有高等艺术教育。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定位于为中、小学培养音乐、美术师资,学科界域、学科层次都有所规限;而一些普通高校所设“艺术教研室”,基本上行使着开设美育共同课和课外活动课的职能。

其二,作为独立院校的艺术教育,其主体部分是培养艺术从业者的职业教育。这使得我们的艺术院校理所当然地把技能教育放在比学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这也使得艺术教育在既定的“重道轻术”的教育理念中被“矮化”,特别对某些“早期专业型教育”(即在孩童时期便开始技能训练)的表演艺术更是如此。

其三,艺术教育由于艺术样式本身的多样性,各艺术样式的学理建设“存异”容易“求同”难,因而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需求借助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这已属“哲学”学科门类了)的“他山之石”。这一方面体现出艺术学学理建设对于文学、美学学理的“追随性”,一方面其实还体现出艺术学各艺术样式学理之间的“排他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在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层次上,艺术学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从属于文学,在当时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有其针对性——针对文学学理在艺术学学理建设以及艺术学学科提升中的积极影响和实践意义。这是我们在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今天仍应铭记的一段历史。

二、艺术学力争成为学科门类的“独立战争”,不是向统摄自己的“文学”开战,而是向“文学”与“艺术学”之间的逻辑关系开战。这场“独立战争”之所以历时弥久,在于“逻辑理性”的水到渠成但并不意味着“学科实际”的瓜熟蒂落。

其实,早在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就确定中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是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五大门类。在这个学科分类中,“艺术学”与“文学”是并列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实际上,如果需要一个学科门类统摄并且仅仅统摄“文学”和“艺术学”的话,将原来统摄着“艺术学”的文学改称“文艺学”也未尝不可,只是本身还涵括着“语言学”庞大学科家族的“文学”未必愿意就范。事实上,“文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不仅在于其数千年来可考可研的文献积累和有知有识的学理建构,而且在于其作为社会交往工具和思维编程语码的普遍性。

相形之下,在“艺术学”的各艺术样式中,许多久远的艺术形态(特别是表演艺术形态)一部分靠“口传身授”来延续,一部分在只鳞片爪的文献记述中难以复原;而那些依托科技进步出现的新兴艺术业态,一时半会儿似乎还难以为传统人文科学的话语体系所接纳。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艺术作为学科教育的迅速扩张和高速发展,对应的是一个“浅阅读”的读图时代,是一个“娱乐至上”乃至“愚乐至上”的接受境遇。成为独立学科门类的艺术学,在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之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实施着广袤的学域扩张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伟岸的学理建构。

三、艺术学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实施着学域扩张的业绩;而艺术学学理建构的成就,至少在目前就其主导方面而言,仍然是“文学”统摄的结果。探讨艺术学学理建构的独特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所谓的“文学思维”。

艺术界在欢呼“艺术学”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时,溢于言表的是自信、自尊和自豪(似乎少了些自觉和自强)。学者们似乎更乐意喋喋不休地去说艺术的发生早于文学的发生,说艺术的内涵丰于文学的内涵,甚至说《周礼·地官》便有“六艺”之说,而《汉书·艺文志》更把“艺”排在“文”之前……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是当下“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主打理由,其不容忽视的理由主要在于学科的学域扩张和学理建构。

顺带说一句,“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并非今天意义上的艺,对它的言说只是比照出今日之“艺”的式微;而“艺文志”作为《汉书》的史述,关注的主要是“经史子集”中“集部”的文字而非“艺术”,《汉书》、《后汉书》另有“礼仪志”、“礼乐志”录述乐舞之类的艺术。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5

传统艺术教育始于欧洲,欧洲传统的艺术教育为大学艺术教育的教法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既为职业教学提供了教学理论和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社会训练。

欧洲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是从传统艺术教育中延伸出来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在西方开始于视觉艺术,也就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早期与艺术设计有关的教育,主要是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欧洲传统艺术教育基础的影响。在西方,如果追根溯源,最早的艺术学校是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希腊建立的,在帕拉图的著作中提及到有关画室教授学徒。欧洲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就是以写实型的绘画训练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学院派”,起因是出自于在17世纪中期就形成了这个教育训练方法的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欧洲传统绘画的特点,就是再现与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都是把如何有效地表现故事场景、描绘具体的情节或表达某种寓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

早在艺复兴时期,艺术教育在意大利就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艺术教育的教学教法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想法。在技法纯熟的艺术大师们不断地创作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都是按照被保留下来的古代文明的碎片进行了整理和收集。艺术家们不仅恢复了博大精深的欧洲传统艺术,也为欧洲传统艺术教育创造了艺术教育历史上的里程碑,达到了人类不为所知的高度。在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等就对大自然的景象进行了十分逼真的描绘,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虽然有些呆板僵硬的痕迹,却也显示出了与中世纪所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韦切利奥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提香对于欧洲后来的绘画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艺术泰斗们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到达了最为繁荣和鼎盛的一个时期。

14到16世纪间的人文主义是用来描述比较先进的思想,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是人们对于拥有崇高的理想和知识教养具有惊人的吸引力的时期,而要实现对于人文主义知识的尊重,就要联合起最不相同的人们:地主和穷人,艺术家和商人,贵族和知识分子。他们不按社会特征区分自己,甚至不按出生地位和财富而按照人文知识的态度来进行划分。人文主义成为了他们拥有对自我征服现实生活的完整性,而沉醉于人文知识的人文理想,为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人文精神,没有疲劳和懒惰的感觉,允许他们毫无保留的杰出的创造,从而意味着获得真正的高尚。

在当时著名的人文圈子中,像公爵卡西姆.美帝奇那样,经过自己的学习教育和所有的著名的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一起使得文艺复兴驰名。

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形成了传统绘画艺术的三个主要系统:透视学、人体解剖和色彩学,老师们通过工作室将这些技巧传授给学生,就是传统的艺术学徒制度,从此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到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这样的美术学院,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波兰、德国、奥地利,一直到俄罗斯,都有美术学院的设立,并且基本都直属皇家管理,显示其艺术服务对象是皇室贵族。随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艺术装饰的专业技工,从而衍生出各种工作室,绘画,雕塑,建筑和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到17世纪中叶,法国的皇家美术学院设立了绘画、雕塑、建筑三个学院,有了更加明确的专业设置,但是教育方法还是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室制度相似,还是以视觉描绘技法为主要训练目标,这种画室制度至今都在影响欧洲其他许多国家。在19世纪中叶,因为皇室贵们族对艺术品、工艺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个艺术学院都增设了与设计有关的专业,比如家具设计、室内装饰、园林设计、首饰设计、陶瓷设计、编织和印染设计等等。虽然教授艺术技巧,各自所教的不同,但也都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经验,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所有的著名的艺术大师都拥有对在自己身边的学生的教育,对他们的艺术教育的实施负责,而这不仅仅是师教问题,教学问题和对学生们的教育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留下的艺术作品和著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无论是在艺术教育理论的领域上,还是在艺术教育方法的领域上,都创造了让人激动不已的巨大的价值。丢勒,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世界艺术的发展,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就像伟大的古希腊画家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普通认为的视觉的表像上,而是必须在依靠准确的科学知识上来进行理解和表现。”和丢勒同一时期的艺术家和素描理论家列尼桑斯·列奥·巴基斯特在《关于绘画的三本书》一书中写到:“我认为拥有高尚头衔的年轻人开始学习绘画时,都必

转贴于

须要知道古代画家巴姆非的格言,他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想能真正画的好,就必须要很好地懂得绘画理论。”丢勒在自己的格言中也提到:“关于在平面绘画基础上的原理以及正确的教育理论,要给予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他也认为绘画并不是像机械训练那样只是对照实物描绘,而是要像智慧的科学训练。这个科学的艺术教育宗旨反映在以后的米开朗基罗的话中:“用头脑去画,而不是用手。”

在所有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丢勒的建议是从认识实物再到平面绘画上。在古希腊时期,这个原理就奠定了古希腊艺术教育着手于学生们和拥护者们从主观观察自然,到归结为客观认识自然的景色,这也是艺术教育教法确立的初期,从只是对照实物绘画的基础上转变为真正的依据科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绘画。这个新的艺术理论在当时的欧洲艺术教育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伟大的建筑师弗罗列·布鲁涅列斯基和伟大的雕塑家多纳泰罗在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完美性的寻找研究中,从佛罗伦萨到罗马,在那里他们开始测量建筑的细节和绘制教堂的计划。著名的圣母玛利亚教堂的穹顶就是这位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归结为对自己这一研究的明确结论,并且认为这个巨大的从容不迫的建筑就是他毕生所为之奉献的志向。

而意大利雕塑家多纳泰罗则是真正的改革者,他用自己探索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才多艺的天赋在欧洲立体艺术后面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多纳泰罗在关注建立浪漫派教会浮雕的基贝尔基的工作室教学,他很快的就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开始创立独立工作室。多纳泰罗去罗马的旅行还促进了他对古代艺术的更深层的理解,也促使了欧洲传统的艺术教育处于佛罗伦萨教堂讲坛中那些浮雕艺术的实现。

也许,古代欧洲的马克·阿弗列里亚的纪念碑,正是鼓舞多纳泰罗在意识上重新认识到艾拉茨莫·达那勒尼骑马的浮雕,这是位于巴杜阿教堂广场上的第一个骑马的布鲁涅列斯基纪念碑,它也是以后时期在欧洲城市建立的所有骑马的浮雕的始祖。

后来的本·罗基欧继续创作这个题材时,他的工作室就成为了运动解剖学的人文研究的中心之一,在那里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创始人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指导。达·芬奇在其身后留下的诸多教学笔记和素描中,可以证实关于他的包罗万象的天才智慧。《绘画论》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理论著作,这部未完稿的理论著作在素描艺术教育教法的发展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在这部著作中,包含了有按照解剖学的主张和展望来发展绘画艺术的教育,他努力寻找能够使人体运动协调的结构和规律性,依据科学理论研究出色彩关系和反射作用。他像严肃看待科学的学科那样来看待素描绘画艺术。然而达·芬奇指责阿里列勒基和丢勒借助于计算的绘画方法,他明确的回答这个绘画体系对学生有害,但这个绘画体系的发明是由那些不会独立绘画,只会用自己论述的观点和理论去进行艺术教育的人。因为在那样的情况下,受教育者会使用懒惰的方法来进行绘画,他们是对自己智慧的危害,有这个的帮助任何时候也不会创造出一个好作品。如果能够继续按照知觉绘画的道路那样用稳固的训练方法来学习,就会有循序渐进的表现,也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在达·芬奇的追随者和学生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在艺术天分上能够超越他的;在对艺术的独立看法被基本剥夺的情况下,他们仅仅只能是表面上领会达·芬奇的艺术方式,真正的艺术精髓也许永远也无法有人能够领会。

而无论是丢勒还是达·芬奇,他们都是已知的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从早年在父亲的工作室,随后向画家沃勒基姆特和一直在德国土地漫游的丢勒吸收德国15世纪的艺术遗产,但是大自然还是成了他最重要 

转贴于

的老师。

丢勒总结的艺术教育的形式中提到,建议素描训练作为艺术教育的基本。他建议在艺术教育开始阶段把造型结构训练看作是重要的基础部分。对于现在来说,这个方法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整个艺术教育师范教育和对学生的培养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中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些。在达·芬奇的《绘画论》一书中提到:丢勒如同一位教育家一样,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教育的所有的基础观点,按照这一点阐明如何实现学生们应该得到的教育。他写道,“在教育的最初阶段要好好地教导他们,然后一边告诉他们培养的方法,一边讲如何用最好的和最善良的语言,用赞扬或鼓励的方式来教导他们。”丢勒在确立欧洲传统艺术教育的《音乐的改变》一书中,划分出了特殊的意义:“为了让他们不看见什么不好的,而只有用好的东西来削弱他们的智慧,这个想法是在美术学院以往的自身发展中获得的。”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6

2012年10月30日上午,由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艺术学院主办,山东艺术学院承办的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山学术论坛(以下简称“两会一坛”)在济南珍珠泉人民会堂南二楼隆重开幕。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以及国内音乐界专家、学者100余人汇聚一堂,参与这一学术盛会。

开幕式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晓静主持,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兴民、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任运河、国际音理会秘书长希尔亚・菲舍尔(SiljaFischer)、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会长海伦・兰卡斯特(HelenLancaster)、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王耀华、中国音乐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张锡海致词。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兴民在开幕式上说,“泰山学术论坛”自设立以来,以“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为主要依托,有力促进了学科发展和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希望学校以举办“两会一坛”为契机,搭建并发挥好平台作用,与来自国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推动音乐理论研究与创作的发展,把艺术实践和创作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上,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任运河致欢迎词。任运河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任运河书记说,山东艺术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厚实积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在省内唯一、在国内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培养出了、倪萍、隋建国等一大批闻名艺坛、享誉遐迩、助力祖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杰出校友,当前,全校上下正在“闳约深美”校训的凝聚下,在“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全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名校、文化塑校、人才兴校、科学治校”六大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具有山艺特色、山东风格、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艺术大学。任运河书记强调,用最周到的服务、最有力的保障,把这次活动举办成促进世界及亚太地区音乐文化、音乐教育、音乐研究与交流的学术盛会,举办成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共识的和谐盛会。

国际音理会秘书长希尔亚・菲舍尔致词。希尔亚・菲舍尔秘书长说,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区域集团化的、最适当地集合亚洲、大洋洲地区所有成员的机构。目前,在亚太地区的多种音乐表达形式,不仅反映出了包括地区以及民族分支内人们之间跨文化交流在内的古代历史事件的影响,并且反映出了通过对西方音乐在他们对从殖民时期到现在所保留下来的剧目实践这一因素继续适应和同化的过程中,完成对音乐新形式的演变。

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会长海伦・兰卡斯特致词。海伦・兰卡斯特会长认为,今天这个场合意义非凡,是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同来自于亚太地区有着不同音乐文化背景的音乐家们相聚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不仅是世界上此领域成立时间最久的组织,并且是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她期待在未来的会议期间,能够听到许多鼓舞人心的演讲,达成一些激动人心的合作,并相信大家长久持续建立的友谊,将会帮助那些新兴的年轻音乐组织成长壮大。

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王耀华致词。致词中,王耀华会长简要介绍了亚太民族音乐学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和为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议题。王耀华会长指出,“艺术无国界,探索无止境”,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促进亚太地区传统音乐学的学习、交流、研究与实践,更加广泛地传播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相信,各位专家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将会带来更多新观念和新思路,取得更加丰硕的学术研究新成果。

中国音乐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张锡海致贺词。张锡海主任指出,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泰山学术论坛携手合作举办这次学术会议,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会议的研讨内容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对促进学术研究、区域协作发展和地区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幕式第二环节为主题发言,由亚太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萨姆昂・萨姆(Sam-angSam)主持,国际音理会主席弗朗斯・德・瑞特(FransdeRuiter)教授,韩国汉阳大学权五圣(Kwonoh-sung)教授,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会长、澳大利亚音乐协会主席海伦・兰卡斯特(HelenLancaster)教授,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耀华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江明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晓静先后进行了题为《贯穿于音乐实践中的研究――艺术研究,一个新学科》、《21世纪亚洲音乐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坦途: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亚洲大洋洲传统音乐学学科建设论――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编辑说起》、《汉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山东艺术学院中国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本次“两会一坛”,旨在更好地开展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术研究,亚太地区民族音乐学学术研究,增进亚洲、大洋洲各国之间的音乐交流合作,亚太地区民族音乐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分两个会场,分别围绕“通过长期合作构建持续发展的区域音乐学会”、“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地区民族之间的音乐传播与交流”、“山东民间音乐文化研究”、“区域音乐的传承研究”、“其他新研究”等6个单元的专题研讨和主题发言,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11月1日上午,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泰山学术论坛闭幕式,在我校长清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王耀华,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任运河,国际音理会秘书长希尔亚・菲舍尔,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张振涛,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理事权五圣、苏伯尼・勒邦克,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晓静,国际音理会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理事朱莉・斯普玲、迈克尔・索利斯,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秘书长毛继增、副秘书长林志达出席闭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座。闭幕式由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大力主持。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近300名师生参加了闭幕式。

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晓静作大会总结并致闭幕词。刘晓静副院长讲到,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近100人,收到论文50余篇。在两天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专家学者们宣读、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家围绕亚太、亚大地区民族之间的音乐传播与交流、区域音乐的传承研究、山东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等议题,热烈讨论,畅所欲言,达成了许多共识,尤其是针对许多重大学术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让人深受启发。其一,关于亚洲、大洋洲地区音乐学会和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的发展与建设问题,共有6位中外代表就自己的观点和学术成果,与到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其二,关于区域音乐的保护、传承及其文本研究,是本次会议的重头戏。其三,关于亚洲、太平洋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交流,自然成为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其四,关于山东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发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为突出,显示了国内外学者对山东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其五,出现其他新的研究成果。她说,本次会议无论是从与会代表数量、学术影响力方面,还是从发言和论文的学术水准方面,都是非常成功的,取得的成果,亦是异常丰硕的。它以亚太、亚大区域音乐的交流与合作为宗旨,无论是对区域传统音乐的历史考证、文本研究,不同国家或文化圈的音乐互动,还是富有地域特色的齐鲁传统音乐的研究等,都将在国内乃至国际民族音乐学领域,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7

2013年,广西二轻行业按照“完善一个机制、突出三项工作重点”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这个关键,积极推进二轻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全区二轻行业再上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0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出货值48亿元,同比增长29%;联社系统传统城镇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48亿元,增长19%;特色经济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1%。

(一)行业“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化

2013年,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结合行业工作重点,调整了行业“创先争优”十大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行业统计分析、扩大成员单位、参展获奖、信息采集、人员培训、特色区域授名、科技创新、项目服务、指导企业改革、创新服务等十项指标。

各市联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落实,形成合力,支持和推进创新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型企业发展,努力使行业“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到基层,贯彻落实到“壮小扶微”的各个具体环节。

玉林市联社充分调动县(市、区)联社的积极性,多次召开会议,对“创先争优”活动做出具体布置,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预计2014年全市二轻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8%;上缴税金6.4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艺美术企业600家,从业人员28万人,产值6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3%。钦州市二轻系统引进项目4个,吸纳联社新成员企业11家。柳州市联社发展成员单位5家,总投资近亿元。南宁市联社与几十家工艺美术企业、5个工艺品市场建立日常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政策、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帮助创办了4家微型企业;吸收6家成员单位。

(二)联社服务行业效能日益提高

各市、县联社在服务行业企业工作中,结合实际,转变服务方式,突出服务重点,全方位服务行业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行业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一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各级联社注意加强调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玉林市联社指导协调博白联社抓好博白县炫音电子厂和博白县新裕祥工艺品有限公司招商引资工作,两家企业完成投资750万元;2013年共为32家企业申报开拓国际市场基金100万元,为企业提供信息22条,产生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梧州市联社落实对口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个性化服务;组织联社企业服务队一如既往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支持企业发展。

二是推进了集体企业改革。一方面,对历史负担重而改制困难的企业进行克难攻艰。南宁市联社指导市手表厂、制鞋厂改制工作,做好制鞋厂改制方案,配合西乡塘区政府开展旧改及土地征收工作,力争在2014年上半年彻底解决制鞋厂解困及职工安置问题。钦州市二轻系统有序、稳妥推进企业改制,确保全市24家二轻系统企业、3000多职工的基本稳定,职工收入及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改善。百色市联社指导企业改制有新进展,田阳县染织厂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职工补缴历年欠交各项社会保险费312万元,职工经济补偿金205万元。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深化改革。桂林市联社继续推进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做好政策咨询和答疑解惑,2013年完成了市建昌建筑工程公司和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改制工作。同时,推进了长海机器总厂所属的表壳厂、星光电器厂两家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改革,做好了联社下属市翻胎厂改革改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处理了市曙光房地产开发公司破产清算的前期准备工作。梧州市联社通过多种方法推进企业深化改制,积极构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平台,指导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实施改革转制,梧州市工艺厂股权顺利转让。

三是保持了行业大局稳定。各级联社坚持将服务大局、维护行业稳定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常抓不懈,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职工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3年,南宁市联社领导接访群众五批12人次,“公开大接访”两次。桂林市联社对第三塑料厂、羽绒制品总厂、第五塑料厂、德隆公司、家具工贸公司、卓越公司等单位进行了10余次调研,向他们提出经营管理、改革改制、用工矛盾、前景分析、政策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建议,把联社服务企业、稳定社会职责落到实处。梧州市联社妥善解决市塑料制品总厂退休人员社会统筹费用遗留问题,协助包装材料厂、压力容器厂完成改制安置后有关的变更登记工作,通过股权转让清偿历史上工艺厂积欠职工的债务。河池市联社为企业职工办理档案托管、工龄重审、养老续保、医保信息录入等基础性工作,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0%。

四是促进了社会就业。北海市联社推进“校企合作”,组织19家二轻结对企业进入北航北海学院招聘大学生,提供100个就业岗位,意向应聘近80人。柳州市联社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指导广西美校、融水县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三江县杨甜侗族刺绣工作室等单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交流合作,20l3年共培训就业人员185名。

(三)特色区域建设稳步推进

2013年,全区二轻行业特色区域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凭祥市“广西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桂平市罗秀镇“广西米粉之乡”通过考核评审并被正式授名。同时,自治区联社和相关市县联社加大对容县家具异型胶合板、桂平休闲运动服装、凭祥红木家具的培育工作力度,为争取部级特色区域授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截至目前,广西形成了编织工艺品、木衣架、艺术瓷、坭兴陶、铁锅、木根雕、绣球、家具异型胶合板、小五金、休闲运动服装、竹木深加工、皮件生产、红木家具、米粉生产等产业集群,成功培育了4个部级、9个自治区级的二轻行业特色区域。同时,通过理顺关系,使“中国陶瓷之都――北流”、“中国休闲裤之都――福绵”,成为行业服务的新对象。特色区域经济成为全区二轻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对特色区域的构建和培育,我们坚持以下工作思路。

一是对已建成的特色产业区域和成熟产业,着力打造和完善良好的政务环境和产业设施,不断丰富特色区域内涵,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层次。这些产业包括编织工艺品、衣架、艺术瓷、坭兴陶、根、木雕、绣球、家俱异型胶合板、红木家具等。

二是按照特色区域的要求和构建标准,积极引导聚集态势较好的产业向特色区域方向发展。2013年,在完成桂平市罗秀米粉、凭祥市红木家具特色经济区域考核授名的同时,开展了对平南刀具特色区域的调研,做好刀具特色区域授名的相关准备工作。另外,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进行了接洽,反映了容县异型胶合板和凭祥红木家具特色产业情况,表达了部级授名的意向。

(四)行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013年,积极参与自治区政府启动的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全力组织好第二、第三届广西发明展传统手工业板块组展工作。两届组展工作均获得自治区政府授予的最佳组织奖。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发明展,推动了行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使集聚着大量小型微型企业的二轻行业为全区专利倍增计划做出贡献。

第一,领导重视,科学组展。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广泛动员,形成了科学运作、组织有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举全行业之力,高水平完成了参展任务。在组展工作中,广西美校、二轻管校和南宁、柳州、桂林、贺州、玉林、北海、百色、河池、北流、荔浦、南丹、桂平、容县、陆川等联社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第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遴选在设计造型、工艺技术、材料运用等方面具有创新创意的产品(项目)参展,着重推出名牌优质、专利产品和获省部级奖的产品。第二届发明展,从42家申报参展企业的300多种产品中,精选出创新产品183种参展,参展产品件数超过1000件,产品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第三届发明展,精选2l家参展企业14大类47小类近千件产品参展,其中专利产品23个。

配合文化强国和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发明展传统手工业板块重点展示包括坭兴陶、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品在内的工艺美术产品,作为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的容县异型胶合板家具、荔浦县木制衣架和北流市皮革制品也安排了展出。

第三,突出创意,精心设计布展。为了展现传统手工业的风采,第一届发明展传统手工业板块设计理念是造“大船”,意寓为传统手工业聚集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第二届设计理念是造“丰收园”,用艺术形式表现广西这块土地的地域元素和民族元素;第三届设计理念与桂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甲天下”旅游名城相融合,与传统相对应,体现古色古香的风格。参展展品按特色和分类布展,灵活多样、生动有序,表现出传统手工业产品丰富多彩、硕果累累。发明展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业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积极引导,推进科技创新。河池市联社指导、协调都安书画纸厂完成200万元技改任务。陆川县联社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科技创新,以县南发厨具有限公司为龙头,研发了新一代环保节能的铸铁电饭锅新产品,开发新产品3个,技术改造投资15万元,增加产值5000多万元并申请了国家专利。玉林、北流市联社加大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工作,玉林国家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验收,标志着北流陶瓷检测技术水平、科研能力迈入国内领先行列;玉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成为广西首家自治区级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五)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全面推进

大力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是广西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确立的三个工作重点之一。2013年,广西工艺美术在立法保护、宣传展示、人才培养、项目申报、课题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一,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承担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起草工作。联社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起草工作小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论证,在自治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市、县联社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起草任务。2013年1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保护办法》的出台实施,对广西工艺美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对广西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很好地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政府规章的形式明确了联社协助传统工艺美术主管部门开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职责;二是明确了联社作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推荐机构,为联社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规基础。

第二,成功举办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览预展,承办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艺术作品展四大门类之一的第二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全区各主要产区和主要门类的236家企业、院校(研究所)及个人的1.2万余件工艺美术作品参加预展,首次实现了全区1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共评选出“八桂天工奖”金、银、铜奖、优秀作品奖557个;从预展作品中评选出600件工艺美术精品参加广西艺术作品展,又从中评选出60件优秀作品。

第三,成功组织召开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座谈会。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北海同志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到会,了解广西工艺美术行业情况,听取工艺美术大师诉求并作了重要讲话。座谈会成为广西工艺美术再上台阶、更快发展的动员会,成为为广西工艺美术行业做实事的推进会。

第四,开展了广西工艺美术产业重点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确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指导帮助申报企业完成项目文件的编写,共审核申报项目27项。经自治区工信委和自治区财政厅审定,确定为“2013年第二批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1项,资金123万元。为了提高各级联社服务企业项目申报的能力,2013年12月,自治区联社还举办了工艺美术重点项目申报与项目报告编写培训班。

第五,完成广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织了工艺美术大师及管理人员赴台湾、山西、山东考察学习。

第六,2013年评审出高级工艺美术师16人;防城港市、柳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应运而生;玉林市举办南流江玉石开发研讨座谈会,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北海市加大对工艺美术的宣传力度,抓好艺人队伍培养,扩大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影响,争取政府的支持,助推北海市工艺美术快速发展。广西工艺美术荣获“四十八届工艺品交易会”杨州展和“十四届大师精品”武汉展109个奖项,其中金奖12个,银奖23个,铜奖27个,优秀奖47个。

(六)职教攻坚与行业发展贴近度不断增强

广西工艺美术学校承担了第二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传统手工业展区”的总体设计制作及布展工作;美校牵头成立柳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举办首届柳州市工艺美术作品展;与广西融水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签订培训合作协议,贴近岗位需求,实现面向市场办学,全年完成短期培训共634人次。

广西二轻技工学校2013年实现培训合格人数4119人,实现培训收入229万元。

广西二轻工业管理学校2013年技能鉴定站培训鉴定187人,开拓了校外学员培训的新局面。

(七)注重实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添发展新动力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2013年7月至12月,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机关组织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贯彻落实的目标要求。

一是坚持提前谋划,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专题调研,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在此基础上,分析梳理出要重点查找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行业实际、党风廉政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以及机关“六病”中表现突出的“软骨病”、“冷漠病”、“懒散病”、“享乐病”等病症,增强了联社领导机关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出二轻联社的行业特色。

二是坚持学习教育首要任务,切实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党组中心组带机关学、各党支部集中学、党员干部个人自学和请专家授课辅导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央及自治区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文件资料和在河北省党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对照党纪、民心民意、先辈模范“三面镜子”,自觉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夯实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三是坚持开门纳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自治区督导四组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联社机关无记名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又采取了在年中工作会议征求意见,在联社机关干部和直属单位无记名网络征求意见,开展十项调研活动征求群众的意见,召开联社机关直属单位党员干部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等形式征求意见。汇总收集到各种意见建议658条,经梳理归类出114条,其中关于作风建设方面的52条。

四是坚持贯彻整风精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联社党组织精心组织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机关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以整风精神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四个方面作深刻剖析,达到了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

五是坚持真整实改,建立反对“”的长效机制。按照“问题引领、开门整改,领导带头、即知即改,标本兼治、完善制度”的思路,党组把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贯穿始终,着力于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围绕纠治“”、“六病”,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梳理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意见》、《自治区二轻联社直属中职学校校长目标责任考评办法》、《联社机关公务车辆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联社机关“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费管理办法》、《联社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七项制度文件,开展了办公用房、“三公”经费、公车使用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强化了对党员干部和服务工作的刚性约束。

在自治区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经过联社党组和机关的共同努力,自治区联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成功,达到了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查找解决存在突出问题、转变机关作风的目的。自治区督导组对联社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促进了联社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为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了坚强保证。

(八)狠抓落实,扶贫、清洁乡村工程等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实际,问计于民,科学制订《自治区二轻工业联社2013年定点帮扶博白县浪平乡六江村工作计划》和项目报告书,提出了以种养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3年,自治区联社投入30万元启动资金,筹集帮扶资金209.7万元,通过硬化村级道路、修建水渠、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垃圾池、发动群众种植经济作物、帮扶六江小学师生、协助开办种养技术培训班、修建农家党校等工作,实现了对博白县浪平乡六江村农村基础设施、种养殖业、教育、技术培训、基层党建多方面的帮扶。2013年,六江村委被玉林市委授予五星级党支部,被博白县委、政府授予五星级村委会光荣称号。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工作部署,自治区联社派出3人工作队进驻桂林市七星区,围绕“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目标开展工作。6个多月以来,工作队认真抓好宣讲政策、走访农户、调查研究、突击“重难点”、展开“强整治”、着力推进示范村屯建设等工作,共组织各村开展了30多次大小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垃圾90多吨,组织清理房屋之间夹缝中的生活垃圾,清扫卫生死角100余处,清理非法小广告30000余条,整治垃圾回收站9个。对乱扔垃圾,集贸市场周边乱摆摊位、乱放车辆等现象做了重点整治。加强了清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90余个垃圾池,配备垃圾桶,设立警示牌。同时,引导村民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和投入机制,制定村民“门前三保”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卫生保洁监督机制,改善城中村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年来,广西二轻行业的发展和行业工作虽然取得明显的进步,但在工作中也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在履行行业服务职能中,面对新的工作重点,知识更新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尤其在项目申报工作方面,存在“短板”;指导行业大量集聚的中小微型企业,办法不多,服务手段及方式都非常有限;行业历史遗留问题仍旧突出,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2014年工作要点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8

【关键词】美国;早期学习标准;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9-05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着手制定并推行早期学习标准。2000年7月,全教协会理事会达成一致意见:开发早期学习标准应成为协会目前发展的一个优先课题。经过与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专家协会两年多的共同调查和研究,全教协会发表了名为“早期学习标准:为成功创设条件”的联合声明。2002年,联邦政府发起“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Start,GrowSmart)议案,鼓励各州自主建立面向3~5岁儿童的涵盖语言、读写和数学三个方面的早期学习标准。截至2009年年初,美国50个州及1个特别行政区相继出台了针对3~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标准。各州(特区)的早期学习标准虽然侧重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大多涵盖五大领域,即身体协调与运动发展、社会性与情感发展、学习态度、语言与交际、认知与常识;在结构上包含四个层次,即子领域、各子领域标准条款、每条标准的行为表现指标、帮助儿童达标的准备性学习活动。〔1〕

笔者收集并整理了美国51个州(特区)的早期学习标准中,发现有45个州(特区)明确提出学前儿童(3~5岁)艺术领域学习标准。这些州(特区)的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主要采取两种子领域的分类方式,其中有27个州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分类,主要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四大学科,每一学科都有较为具体、细致的学习指标;另有18个州从儿童的艺术能力,即从儿童对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出发,将艺术教育内容相互融合,提出具体的学习标准。下面以这两种分类方式为基础就艺术领域中的各项学习标准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对我国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一、美国早期艺术学习标准内容概要与分析

美国各州(特区)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虽然存在上述两种子领域分类方式,但在具体标准的陈述中这两种分类方式并不是绝对割裂的,因为每一个学科的学习指标内容涉及到的也是儿童对于这个学科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的自我表达以及对于该艺术活动的理解与欣赏。下面就从三部分内容对学习标准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艺术活动的参与

根据统计,在按儿童艺术能力分类的18个州中,共有16个州就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参与提出了具体指标。其中16个州将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作为主要指标,有12个州对儿童参与戏剧活动提出了要求,有9个州提出了让儿童参与律动活动的要求,有5个州明确提出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要求,另外有2个州提出了儿童“多次尝试同一种艺术形式”的指标。具体标准有:(1)参与美术、音乐、戏剧、律动、舞蹈等创造性活动。〔2〕(2)多次尝试一种艺术形式。〔3〕

以艺术教育四大学科为基础提出学习指标的有27州,在这些州的学习标准中的每一学科下面都出现了“活动参与”这项指标。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9个州提到让儿童参与尝试音乐与律动活动,且部分州强调儿童能够自主、大胆地探索,对于参与活动时儿童的兴趣、与他人合作等因素也有所涉及。具体标准有:(1)参与多样化的音乐活动。〔4〕(2)在有音乐或无伴奏音乐的情况下,探索多样化的律动。〔5〕(3)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音乐活动。〔6〕

在美术方面,有25个州提到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少数州提到儿童活动时能对这些美术材料产生兴趣,能独立地完成画画。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24个州提出有关儿童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学习标准,有19个州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戏剧的表演,另有8个州提到让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角色。具体标准有:(1)参与戏剧表演活动。〔7〕(2)参与各种戏剧表演活动。〔8〕(3)同时参与扮演多个戏剧角色。〔9〕

(二)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

虽然有18个州将艺术领域学习标准分设于“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两大子领域下,但在具体指标的提法上又离不开艺术教育中音乐、律动、戏剧表演、美术四个学科。统计发现,有16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音乐与律动活动,如唱歌、使用乐器、分辨节奏、模仿曲调等;有16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戏剧性表演游戏活动,如通过戏剧性表演活动表达自我情感、能辨别不同的角色、与他人合作表演等;还有10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美术活动,如使用各种美术材料、能够有计划地完成艺术作品、与他人合作、注重作品的细节表现等。

此外,18个州中有14个州提到“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等”。其中有5个州提到选用其他各种材料、工具进行表达;有3个州提到将艺术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结合,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有9个州提到想象力与创造力,强调在艺术学习中让儿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具体标准有:(1)要唱指定的歌曲。〔10〕(2)在戏剧表演中担当各种角色。〔11〕(3)对艺术工作做好计划,并自习完成。〔12〕(4)在各种音乐节奏和形式中通过律动来表达所闻所感。〔13〕(5)尝试利用不同的工具来创新性地表达和表现想法。〔14〕(6)利用材料和道具来展现创新和想象力。〔15〕

按学科分类的27个州针对四大学科所制定的学习标准,较多地涉及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9个州强调儿童能通过音乐与律动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16个州强调儿童能对音乐及律动作出反应;近一半的州强调儿童具有模仿及创造力;9个州强调儿童通过使用乐器来表达,通过肢体语言来交流。具体标准有:(1)通过音乐表达情感。〔16〕(2)通过身体的律动对各种音乐作出反应。〔17〕(3)通过身体的律动进行交流。〔18〕

在美术方面,几乎每个州都强调利用各种方法创作作品,9个州强调在作品中能表达自己的感受,6个州强调会创造性地表达作品,另有3个州强调在美术活动中会安全使用材料和工具。具体标准有:(1)利用各种材料/媒介来创作原创艺术作品(如纸、石、沙、黏土、塑料、织物、纤维、盐、面团、蜡笔、记号笔、颜料、粉笔、炭笔、铅笔、胶水、硬纸板)。〔19〕(2)安全并正确使用美术材料。〔20〕(3)计划并创作自己的绘画、模型以及其他美术作品。〔21〕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19个州强调运用创造性材料来表现生活或故事中的情景,7个州强调通过戏剧化的表演表现自己的感受,6个州强调能够表演自己熟悉的戏剧故事,5个州强调在戏剧活动中加入生活经验,3个州强调利用符号性材料来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另有3个州强调学会整合戏剧中的各种元素。具体标准有:(1)使用小道具(丝巾、风筝)来创编个性化的韵律活动和舞蹈。〔22〕(2)根据戏剧创编故事或诗歌。〔23〕(3)融入戏剧的多种元素。〔24〕

(三)艺术活动中的“理解与欣赏”

从总体上看,在按儿童艺术能力分类的18个州中,在“理解与欣赏”子领域中提出的标准相对“表现与表达”数量较少,有些州甚至只提出了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的标准。通过分析发现,各州主要强调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以及能运用语言进行描述、解释或给予评价,同时也强调让儿童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具体标准有:(1)倾听其他儿童的音乐演奏和表演。〔25〕(2)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分享发现的各种形式的艺术。〔26〕(3)开始注意各种文化中的不同艺术形式。〔27〕(4)对其他儿童的艺术作品作出评论,对注意到的细节和使用的方法提出简单的问题。〔28〕

按四大学科分类的27个州在每个学科下制定的学习标准也都涉及到了对艺术活动的理解与欣赏。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5个州强调儿童要先学会理解节奏旋律,能分辨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有部分州强调儿童会聆听多种音乐,通过音乐认识其他地域的文化;少数州还要求儿童观察艺术活动后能进行评价。

在美术方面,有25个州提到通过与他人交流,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有11个州强调在美术活动中会描述和欣赏作品,有7个州强调感受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另有6个州提到通过比较来感知作品。具体标准有:(1)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或提出问题。〔29〕(2)认识并描绘不同的艺术形式。〔30〕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21个州强调儿童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有谈论、描述戏剧中的各种元素,使用文字或动作模仿故事真实或虚拟的情景,尊重他人有关戏剧的想法与建议,等等;有7个州强调对戏剧表演作出反应;有5个州强调能对戏剧性表演有自己的理解;有4个州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戏剧表演中的人、物、事等;另有4个州强调儿童理解表演中所涉及到的不同风俗和文化。具体标准如下:(1)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31〕(2)对戏剧故事中人、事、物、地点等进行细心观察。〔32〕(3)从自己的文化和社区以及其他方面对各种戏剧经历,包括讲故事、木偶剧和剧场,展现出欣赏的能力。〔33〕

如上所述,美国各州(特区)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中艺术领域的学习标准在建构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维度,一些州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划分,在音乐、律动、美术、戏剧四大领域下制定具体的学习指标;而另一些州以儿童艺术能力为基点,以儿童参与艺术活动时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能力来制定学习标准。由此可见,美国艺术领域学习标准的建构既关注艺术教育内容自身的特点,也关注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同时,从具体的学习标准中可以看出,美国将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在工具的使用、材料的选择、音乐与舞蹈的创编还是在戏剧的创作等方面都鼓励儿童自主表达,在体验和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以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美国早期艺术学习标准对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进程,审慎看待艺术教育的价值追求

学前教育是人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福禄倍尔曾说:“如果我们看不到人类发展的这一神圣和自然的起点,我们将看不到人类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对于学前教育都十分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前教育立法。在我国,学前教育的法制化步伐并不轻松,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幼教工作的经验,制定学前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正在积极酝酿之中,但从相关文件的制定、出台到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各州(特区)儿童学习标准的制定是在教育目标的总框架下出台的体现地域发展差异的地方性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上的差异既可见分区域、多级化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又可见对早期艺术教育价值的共同追求。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较发达城市和偏远农村、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等在教育的投入、资源等方面的不平衡是显见的,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保证早期教育的入学率、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是首先要落实的任务,而在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进程和有效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大背景下,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和学习标准的制定和推行更应有一个审慎而理性的认识,即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文化、经济、资源等一系列因素,体现标准的分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重视学前艺术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创造性

美国各州(特区)艺术领域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各州(特区)学习标准不仅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表演四个主要学科,还包括儿童体验自然之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等等。这些标准的确立能更好地拓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灵活、更丰富多彩。此外,美国早期学习标准中还强调让儿童接触和了解多种文化、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戏剧表演形式。在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戏剧表演能力。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等西方国家注重儿童戏剧表达、戏剧表演、戏剧创作等方面的培养,并充分关注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我国,早期艺术教育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但总体而言,在早期艺术教育的内容构建和途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如过分关注艺术技能和表现,窄化艺术领域内容,弱化儿童自主创造,等等。美国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对于完整而多元的艺术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思考。我们应当从多元性、民族性、创造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多元性是指突破已有的内容范畴,从综合艺术的视角出发思考融儿童的兴趣、体验以及多种艺术体裁、形式为一体的早期儿童艺术学习内容框架;民族性是指继承和弘扬我国悠久文化和历史传统,充分挖掘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各种乐曲、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优良遗产,将丰厚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融合在幼儿园的课程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是指转变过分追求艺术技能的价值观,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重点真正放在对自由、自主而创造的表达的追求上,这是因为儿童的创造性是原生性而自发的,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创作”自己的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虽然从成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儿童创造的结晶。

(三)加强学前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伟大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科达伊曾经将一个音乐教育的启蒙教师与歌剧院的指挥相提并论,他认为一个蹩脚的指挥只会令听众失望,而一个糟糕的教师则可能在其从教生涯中将无数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抹杀掉。可见,作为早期启蒙者的教师是多么重要。在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文化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不同,也相应带来了在师资队伍和水平上的差距。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我们应加强对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

从职前培养来看,高校除了传授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外,应更多地加入学习多种艺术门类的课程并适当延长这些艺术学科学习的课时;多提供实践机会,经常让学生定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不定期地深入到教育一线,参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及组织。此外,还可以邀请艺术专家进入高校指导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艺术素养,鼓励学生总结艺术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从职后教育来看,我们应多多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交流和研训活动,有计划、系统地落实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培养,可以通过活动交流、案例分享、结对指导、专题研讨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儿童早期艺术学习及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neUmanSB,RoSKoSK.thestateofstateprekindergartenstandards〔J〕.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2005,20(2):125-145.

〔2〕FoUnDationS:earlylearningstandardsfornorthCarolinapreschoolersandstrategiesforguidingtheirsuccess〔S〕.U.S:northCarolina,2005:33-34.

〔3〕〔10〕〔28〕washingtonstateearlylearninganddevelopmentbenchmarks〔S〕.U.S:washington,2004:144-145.

〔4〕〔21〕Delawareearlylearningfoundationsforschoolsuccess〔S〕.U.S:Delaware,2003:12.

〔5〕Buildingastrongfoundationforschoolsuccess:Kentucky’searlychildhoodstandards〔S〕.U.S:Kentucky,2003:1-6.

〔6〕Stateofmaineearlychildhoodearlylearningguidelines〔S〕.U.S:maine,2005:10.

〔7〕〔9〕〔19〕〔29〕〔31〕arizonaearlylearningstandards〔S〕.U.S:arizona,2005:104-119.

〔8〕nebraskaearlylearningguidelinesforages3to5〔S〕.U.S:nebraska,2005:61-68.

〔11〕〔12〕〔13〕〔15〕arkansasearlychildhoodeducationframeworkhandbookforthree&fouryearoldchildren2004〔S〕.U.S:arkansas,2004:33-36.

〔14〕〔27〕BuildingblockstothecoloradoK-12contentstandardsDraft〔S〕.U.S:Colorado,2007:16-17.

〔16〕〔22〕Hawaiipreschoolcontentstandardsforcenter-basedprograms〔S〕.U.S:Hawaii,2004:24-26.

〔17〕〔20〕Guidelinesforpreschoollearningexperiences〔S〕.U.S:massachusetts,2003:39-44.

〔18〕Louisianastandardsforprogramsservingfour-year-oldchildren〔S〕.U.S:Louisiana,2003:49-58.

〔23〕Georgia’spre-Kprogramcontentstandards〔S〕.U.S:Georgia,2007:45-50.

〔24〕earlylearningguidelinesnorthdakotaages3through5〔S〕.U.S:northDakota,2003:35-36.

〔25〕〔26〕earlylearningguidelines〔S〕.U.S:alaska,2007:101.

〔30〕newjerseypreschoolteachingandlearningstandardsofquality〔S〕.U.S:newJersey,2009:29-35.

〔32〕earlylearningstandards:infants,toddlersandpre-kindergarten〔S〕.U.S:DistrictofColumbia,2008:62-65.

〔33〕Southdakotaearlylearningguidelines〔S〕.U.S:SouthDakota,60-67.

analysisandinspirationsofamericanearlyartLearningStandards

ZhangJiaying,YuanQiongwen,HuangJin

(CollegeofpreschoolandSpecial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9

一、文献来源

为了解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现状,笔者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研读分析。研读资料主要来源是1999至2009年出版的艺术类书籍以及公开发表,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方法为:以“主题”为检索项,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获得1999至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经审阅、筛选发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为86篇。本研究将之全部作为取样对象,分析维度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赵诗镜在《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重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赵青在《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并给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2]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这一点研究者存在共识,基本上没有异议。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研究

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研究者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梳理众多文献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论述。

1.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吴世宁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师范性特点》中指出,多年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过多强调专业技能。著名艺术教育家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3]邱长沛在《关于高师美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强调,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一专多能是师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中等学校美术教师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专业设置的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如专业基础课除素描、色彩外,应增设设计基础,素描课除传统素描外,应补充结构素描与意向素描,在工艺设计中开设电脑设计课等等。葛鸿志在文章《对当前师范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在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的基础上,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另外,还应开设美学、美术评论及与现代美术教流相适应的电脑美术和电脑设计,根据未来基础教学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手工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目,如泥塑、陶艺、纸工、金属竹木工艺等课。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特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4]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2.课程结构中教育类科目所占比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较多文献提及了关于这方面的改革建议。还有专门讨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如何富有成效地开设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文献。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学生学习不到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毕业以后很难当好教师。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大不相同,它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约占总课程的2/5左右。为此,在高师课程中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在增加教育实习学时的同时,可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教育见习—了解教师”“教育实习—学做教师”“教育研习—做好教师”不同目标和内容的三个阶段,以切实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4]杨钧同样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中指出,高师美术课程设置重专业轻教育是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问题。并用数据说明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研究者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研究者很多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

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艺术领域的改革也积极关注和反映了这一趋势。美术新课程改革反对科目本位主义,关注各课程知识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徐建融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5]张志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6]杨钧《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学科综合类的文章出现较少,提倡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之间融合与渗透将成为研究者新的关注点。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研究

岳嵘琪、田卫戈在《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师美术教学体系》中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7]赵胜利在《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8]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一定关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甚关注,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许多“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背景、性质、价值和目标,无法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上为将来实施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造成培养的美育人才与基础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的需求之间出现不和谐因素。

三、文献研究分析

(一)研究成果重复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二)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很好地适应,乃至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篇10

关键词: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党外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2-0071-02

一、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人才库,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高校作为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培养和造就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高等艺术院校是高校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随着高校改革发展,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及构成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采用新思路新方法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日益成为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群体,在艺术院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艺术家;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又承担着绘画、设计、建筑、影视、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任务。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是文化艺术方面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排头兵。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能为统一战线输送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这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艺术院校的统战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艺术院校领导往往注重抓教学质量、专业学科发展、举办各类展览以及对外学术交流而忽视统战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内在动力。

(二)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数量较少。艺术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个性突出、个体意识较强,普遍偏重学科专业发展。他们在艺术专业领域方面往往能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和本领域专家。然而,他们之中有较高造诣和政治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还较少。

(三)年龄结构不合理。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存在断层的情况。他们中年龄较大者所占比例较大,中坚力量薄弱,年轻的党外代表人士比较缺乏。这种年龄梯队断层不利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增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凝聚力。

(四)学历和职称层次总体偏低。在学历层次方面,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他们中达到研究生学历的较少,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更少。从职称结构看,他们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不平衡。他们的外语水平整体较低制约了职称评审的硬件达标,职称难题在他们身上比较突出。

(五)工作连贯性较弱。党外知识分子成长为党外代表人士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由于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和艺术院校党外知识分子长期处于个体状态,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三、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

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以不断增强代表性为重点,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途径,以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重点抓好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

(一)加强领导,形成格局

党委重视是做好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艺术院校大统战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艺术院校统战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领导、行政积极参与、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基层院系各负其责、共同配合的艺术院校大统战工作格局。二是艺术院校党政领导要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做到“三个纳入”,即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考核内容。艺术院校要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预算。

(二)广泛物色,夯实基础

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这是加强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广泛联系艺术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突出交友重点,做到早发现、早培养。要科学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及后备人选数据库。按照“用一届备一届、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培养选拔50岁左右为主体、45岁以下占一定比列的高层次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为重点。坚持每年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有关人士的详细信息,对党外代表人士职称职务、教学科研等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保证党外代表人士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把党外代表人士中的重点人选推荐到有关部门。

(三)强化培训,加大锻炼

要加大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理论培训力度。要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管理水平为立足点,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一是优先安排针对他们的培训。二是采取座谈会、专题讲座、外出交流的方式,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提高他们的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要加大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锻炼力度。进一步做好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人选的推荐工作,切实解决好党外代表人士外出锻炼的后顾之忧。艺术院校要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更多的校内外挂职锻炼和党外干部实职安排机会。一方面,互派挂职干部,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到校外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制定本单位党外代表人士校内挂职制度,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广阔平台,积极举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艺术院校的行政、学术、咨询机构的领导职务,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

(四)搭建平台,合理安排

坚持组织选拔、教育培养、推荐任用相结合,完善选拔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安排时要根据不同特长,或担任学术带头人,或担任行政领导,或负责科研工作,或推荐到人大、政协、派、人民团体中任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大胆使用,给艺术院校党外代表人士创造良好的合作共事环境。只有把他们安排好使用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通过他们把艺术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