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49

临床康复护理篇1

1、临床护理的对象时病人。临床护理以护理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知道临床护理实践,通过护理人员保证临床各项治疗方案安全、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诊疗护理技术。

2、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年病、慢性病和伤残病人。康复护士的任务是以全面康复的观念和康复护理的技术协助病人恢复身心和社会功能。

3、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都是护理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他们在护理理论方面有着共同的护理理念,但有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共同体现对人的生物、心里、社会整体性的高度重视;在护理实践方面既有共同的基础内容,又有两个学科特殊的护理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临床康复护理篇2

【关键词】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护理;康复锻炼

脑中风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较高,高达87.3%。[1]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康复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后果,获得生活与工作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有偏瘫、肢体障碍及麻木、偏盲、语言障碍、失语、记忆力下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而出现上述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脑血管内出现a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形成的血栓导致脑内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影响运动神经及语言中枢而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2临床护理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取得脑中风后遗症心理护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是心理护理的第一要素。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的言语、表情神态都能对病人发挥作用。如全瘫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不怕苦、不怕脏,帮助患者变换,时常更换床褥等。一般情况下,脑中风后遗症发病突然,患者毫无思想准备,面对出现的瘫痪、失语等情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性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言语谨慎、和蔼,注意方式方法,这样可避免纠纷。[2]使患者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解脱出来,积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

2.2基础护理在住院期间,脑中风后遗症的病人的病房要务必保持整洁、病房保证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温度适宜,避免不良因素再次刺激患者。

2.2.1每日做好晨晚间护理,重点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及排便情况。一般来说血压平稳预示病情稳定。血压过高要防止脑溢血的复发;血压偏低要防止脑梗塞的再发;控制血糖、血脂在正常的范围;要保证患者的合理膳食,忌食过油食物,坚持低盐、低脂、蛋白质饮食。

2.2.2褥疮脑中风患者经常会因为休息不当等而产生褥疮等情况,使患者承受着较大的不便。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2.2.3呼吸困难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还比较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呼吸不畅、痰音重,要及时吸痰,防止病人窒息。

2.2.4排便困难在用力排便时突然昏厥,出现中风再发,故要防止患者大便燥结,必要时可辅以开塞露或其他通便药物帮助病人排便。

2.3护理脑中风后要不断变换使肢体的屈伸肌张力达到平衡,防止患者出现长时间同一而导致痉挛。临床常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坐位、站位,患者最好以健侧卧位,其次是仰卧位及患侧卧位,应尽量避免采取半坐位。

3康复锻炼

3.1按摩在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实践中,按摩的疗效是稳定而显著的。沿经络循行做头部、上下肢、背部按摩,采用滚、揉、拿、捏、摇动关节等手法,重点按摩患肢使肌张力高的肌群得到放松。[3]

3.2平衡训练帮助患者移动到床边,双腿下垂于床边,使膝部自然屈曲,时间要视患者情况逐渐增加,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衰弱。病人能独立坐稳后要进行站立平衡,双手十指交叉前举弯腰使身体前倾,利用重心前移使身体站立。不要过早使用辅助行走站立器具,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

3.3行走训练在患者可以独立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到体重的75%以上才能训练迈步。轻度患者可采取扶手进行训练;中度患者可采取床边或扶墙进行行走;重度患者多采取在患侧下肢的脚上系上绳子,在患者迈步时,护理人员提绳协助。切忌用力牵扯患者上肢,易使关节紧张性肌肉拉伤。[4]

3.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要积极训练患者的上肢及手部功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和康复,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是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这对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都是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使患者能从各个方面达到全面的康复,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蓄芳.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进展.家庭护士,2008,6:1686-1687.

[2]傅风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中国保健医学究版,2008,l6(23):1175-1176.

临床康复护理篇3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脑卒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7-69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1-76岁之间。患者发病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所有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经过实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81例患者中,功能恢复53例,部分功能恢复23例,功能未恢复5例,护理有效率为93.8%,护理效果显著。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神经内科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4-01

脑卒中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脑部的血液循环异常所导致,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对患者实行康复护理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更大[1]。现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脑卒患者,对其在实行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加入人性化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2011年间收治的81例脑卒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47-69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51-76岁之间。患者发病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所有的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护理中实行神经内科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1.2方法。

1.2.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心理较为恐惧、紧张,有些患者甚至表现出悲观的情绪,从而不积极配合治疗,导致其病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对其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及临床医生应当对患者充分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过程及相关护理的疗效,并为患者提供一些此种疾病成功的例子,同时要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激发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以有效改善其病情[2]。

1.2.2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其出现活动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对于患者的功能障碍部位进行按摩,并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起坐、行走的训练,并逐步的指导患者参加日常的活动,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步恢复,从而使患者可以逐步的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3]。

1.2.3饮食护理。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只有补充充足的营养,才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多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患者的机体循环,对患者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1.2.4休息护理。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以使其可以促进自身的康复。对于神志不清或者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指导其进行合理的休息和锻炼,同时要注意为其翻转身体,以避免患者出现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1.3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在康复护理中加入人性化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与血栓扩张、严重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有着直接的诱导关系,在试验中,患者有糖尿病史或者急性糖升高可以使脑血管弥散性改变,动脉血管弹性降低,同时,升高了的血糖经过无氧酵解能够产生较多的乳酸,以至于加重脑水肿和酸中毒,脑梗死后会产生大量的血栓烷,导致血管收缩学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4]。在临床上有学者发现,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发病率远远高于没有患脑梗死的患者,有高血糖病史的患者比血糖正常的患者更容易得脑卒中。脑血管的急性期因为缺血的脑组织部分丧失或者完全丧失自动调节血流量的机能,缺血区血流量完全靠动脉喷血而提供血液供应,又因为大量的脑梗死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液的自动调节功能比较差,调节范围相应减小,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同时有血压升高的,若不进行降压治疗,在数小时后血压也会自动下降,尤其是收缩压对脑卒中的进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临床实践表明脑卒中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非脑卒中低,临床上,引起血压降低的原因很多,但是发病后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和不适当的使用血管扩张剂和不适当的降压治疗使血压降低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造成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的发病期,如果患者动脉的血压高于120mmHg,才可以进行降压,再降压时一定要谨慎。Sip患者的影像检查以侧脑脑血量会随着血压的变动而变化,收缩压下降,脑血流的灌注压会明显下降,这时,存活着的脑细胞也会死亡[5]。如果患者的血压降低过快,降得过低,都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促使大脑缺血性卒中发生。在进展性卒中患者中,大多数因为动脉官腔闭塞、动脉粥硬化、动脉狭窄,导致穿通支的侧循环几乎丧失循环机能,腔隙性硬死是又会导致进展性运动功能的丧失。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患者有糖尿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糖和血脂增高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的高发人群,也已经成为临床上用于检测脑卒中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症状进行不同的干预和治疗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病情,对有效治疗非脑卒中提供保障。

脑卒中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此种疾病类型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对自身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此种疾病,应当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实验结果表明,在康复护理中加入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洁莹.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56(07):74-75

[2]张爱春.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96(27):56-57

[3]闫青,曹智刚.脑卒中康复健康教育指导方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8,89(03):98-99

临床康复护理篇4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临床观察

前言:脑性瘫痪患儿通常表现为语言障碍、感觉障碍、癫痫、智力低下及其肢体运动障碍等,且该疾病具有恢复慢、治疗周期长及其后遗症多等特点,对家庭生活及其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尽可能的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目前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我院在开展救治过程中,对脑性瘫痪小儿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治疗成效较满意,现在我们将具体介绍,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以80例2015.1.1.~2016.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性瘫痪小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包括了15例男性和25例女性,患儿的年龄在0~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0.1)岁,其中7例为混合型、10例为不随意运动型、15例为肌张力低下型、8例为痉挛型;后者包括了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患儿的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6)岁,其中8例为混合型、15例为不随意运动型、7例为肌张力低下型、10例为痉挛型,以上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的40例患儿实施的常规护理干预,具体的手段包括了环境护理和生活护理,其中环境护理内容包括了保证住院环境的换气通风、整洁安静、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除此之外还要对病床加防护栏,避免发生坠件;而生活护理内容则是对患儿进行日常生活的相关指导,并将自理技巧传授,将训练事件循序渐进的延长,促进小儿学习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将运动发育加快。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手段如下:

一是饮食护理干预,首先对患儿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以患儿的皮下脂肪厚度及其体质量为依据,保证喂养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将患儿的贫血及其营养不良情况尽早改善,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将辅食合理的添加,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营养供给的充足。与此同时,还要把我进食时间,即为了避免呕吐窒息,训练前1h禁食,且训练后进行适量的体液补充。在患儿半坐时背部靠直,髋关节屈曲,头部轻度前屈,避免吸入气管。二是按摩护理,即对患儿的全身肌肉进行按摩,将肌肉的营养供应增加,促进局部组织微循环的改善。三是坐姿护理,即将患儿双腿分开,伸展双侧膝关节,将患儿骨盆两侧用双手握住,促进患儿躯干挺直。四是语言训练,指导患儿练习鼓腮、嘟嘴等口腔运动,将构音器官的协调性与控制能力改善,对患儿进行目的性发声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从单音到多音,并对其进行说话诱导、字画和看书指导,促进患儿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增强。五是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与家长沟通,使其与护理人员一样耐心、细心的照顾患儿,使其将悲观、消极情绪消除,树立治疗的信心,将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促进患儿护理干预依从性的提升。六是排泻训练,训练患儿以手势或语言表达,并识别男女卫生间,或者是定时大小便,促进患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七是更衣训练,即指导患儿进行钮扣、系带、拉链式等穿衣指导,使患儿能够自行安全的脱穿衣物。八是洗漱训练,即对患儿进行沐浴、梳头、刷牙和洗脸的指导,同时在沐浴期间可将漂浮玩具放置,促使患儿抓握,促进其手部精细动作的提升。九是抱姿训练,将不随意运动型患儿双腿靠拢、身于正中、头部前倾接近胸部、屈曲髋关节,或者是将其抱于身体一侧或胸前,将异常姿势纠正;对于肌张力低下型患儿则蜷缩双腿,从一侧腋下穿过手,将患儿的臀部搂住,使其坐在前臂上,将更多双手主动活动的机会向患儿提供;对痉挛型患儿来说则屈髋屈膝、双臂伸直,一手抱身体,一手扶头,使护理者的颈部被患儿双臂围住,腰部被患儿分开的双腿环抱,以此来促进患儿躯干和头部控制能力的提升。十是家庭护理,即对家属进行精细化动作、语言、日常生活、肢体训练和各种姿势的训练指导,使家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康复护理干预中,进而将干预成效大大的提升。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成效。

评价标准:无效:治疗后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治疗后语言理解、发音、精细运动、粗运动能力有所进步;显效:治疗后除了语言发音和精细运动稍显不足外,其它基本正常;基本治愈:治疗后已经与正常同龄儿童一样。治疗有效率=(总人数-无效人数)/该组总人数。

5.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借助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

二、结果

调查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无效、有效、显效和基本治愈人数上分别为3例、15例、12例和10例,而对照组则依次为13例、12例、12例和3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60%(27/40),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脑性瘫痪小儿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在治疗成效上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庆梅.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v.802:250-251.

临床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带状疱疹;特点;护理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老年人因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而易发本病。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98例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老年患者中,男59例,女39例;发病年龄60~69岁63例,70~79岁32例,80~89岁3例。皮损部位以胸背部较多49例(50%),腰部次之37例(37.76%),额部较少3例(3.06%),其他部位臀部、会阴及下肢9例(9.18%)。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持续时间一般2~4周,最长者2个月。

2临床特点

2.1发病机制水痘原发感染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隐藏在感觉神经节中,终生潜伏。当它被激发活化,在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和卫星细胞中再现,并通过周围神经传播到皮肤,就引起带状疱疹。

2.2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组织免疫功能下降有关[2]急性期的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都是神经性的疼痛。它是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与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处理的变化有关。带状疱疹治愈后一般不复发,第二次发病的发生率低于5%[3]。

2.3治疗一般给予抗病毒药物,缩短病程,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皮损处外涂炉甘石洗剂和无环鸟苷软膏,可同时进行针灸理疗。

3护理

3.1心理护理因带状疱疹疼痛明显,止疼药物疗效欠佳,老年患者又怕增加子女负担,多出现恐惧、烦躁、易怒、失眠等。因此,护理工作要耐心细致,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对神经痛有正确地认识,了解疾病的转归和发展过程,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3.2做好饮食护理由于疼痛多数病人出现纳差,不思饮食,使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要给予合理的营养饮食。

3.3注意皮肤护理特别是水疱严重者,及时消毒换药,防止继发感染。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免磨擦引起疼痛。糜烂渗出时给予湿敷,各项操作时严格无菌,保护好皮肤。

3.4后遗神经痛的护理处处关心和安慰病人,减轻其焦虑和担心,积极配合用药、理疗,定期复诊,使其尽早康复。

4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多数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年龄越大,体质越弱,疼痛相对越严重和持续时间越长。如果患者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发生严重的皮疹和疼痛,皮疹出现前有前驱性疼痛,那么其发生后遗神经痛的危险性增加。

伴发疾病多,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脑梗死等。60%以上的病人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疾病。

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缓解老年带状疱疹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使病人精神、情绪、饮食、睡眠得以改善,调整机体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皮肤性病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89.

2陈洪铎.皮肤性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

临床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临床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56-01

引言

脑梗塞患者多是由于血管疾病导致的,发病后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损伤,治疗后康复过程中的功能锻炼就显得很重要。临床护理是目前患者护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护理方式,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促进患者的疾病恢复的过程。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比较,得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资料和方法

1、资料的来源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2年共计10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属于康复过程中的脑梗塞患者。

2、采取的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按时给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等常规的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按照临床护理的标准化流程,从患者的入院开始进行全程护理,包括对患者日常的检查、对患者日常的服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辅导、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指导、患者出院前的注意事项告知等。

3、资料的收集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由其他科室的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之后,让患者或者是其亲属进行填写,最终形成问卷调查资料并进行评价。

4、评价的方式

针对患者给出的调查结果,对这次护理的实验研究进行评价,通过应用统计学原理,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结果

1、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表1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

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见表2),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帮助要高于对照组。

表2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功能锻炼是否有帮助的调查表

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见表3),可以看出,护理对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计划完成具有的指导作用要高于对照组。

表3患者对护理对于康复计划完成是否具有指导作用的调查表

三讨论

通过对这100例患者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1、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护理服务

利用临床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晰地认识,这样便于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只有为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案,才能使患者得到最适宜、最周到、最理想、最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最适宜就是可以让患者的病情恢复的速度更快;最周到就是可以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护理工作的及时;最理想就是护理人员能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并得到良好的治疗处理;最人性化就是护理人员就像家庭一员,让患者体味到家的温暖。

2、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让患者乐于配合治疗

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很多都曾经是知识分子、成功人士,还有一些农村的低收入者,疾病的出现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烦恼,尤其是在医院的治疗,更因为心理问题的存在造成康复治疗的不理想。采用临床治疗,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更乐于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就会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效果得到实现。

3、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患者到医院进行治疗,都是想尽快康复,尽量少给亲人带来负担。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护理人员会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使患者的康复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下进行,并随时可以得到适时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放松疾病带来的恐惧心理,通过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使自己的身体康复速度加快。康复速度加快也可以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就医时间,使患者减轻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4、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促进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适应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就要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能力,通过参加医院的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专业技术,通过向优秀的护理同事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通过不断的自学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习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在多个方面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5、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疗护理作为病人治疗之后的康复措施,在医院的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医院的脑栓塞患者护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风险因素,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实现,对于医患关系的和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用临床护理的方式,使患者看到了护理人员在对自己护理过程中负责的态度、良好的服务,使患者体味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帮助,让患者更愿意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四结语

采取临床护理的方式,也是医院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采取的新措施。通过在患者中的使用,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欢迎。通过这种护理方式的使用,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06)

临床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康复;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发病基础的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颈椎长期消耗磨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等原因[1]。现阶段,在进行颈椎病的治疗期间,除开正常给药之外,进行针灸康复护理已经发展成为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方法。鉴于此,本研究与院内分析了颈椎病护理中针灸康复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进行患者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灸护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義(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性的颈椎病护理方法,包括正常给药,告知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还采用针灸护理方法,具体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将患者俯卧,针灸其颈夹脊穴和大椎穴位;如果患者出现恶心行为,需要同时针灸其内关穴;出现四肢乏力现象,则还需针灸其曲池穴。针灸持续时间为30min,保持每日一次的频率。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内自制护理效果评价表对两组颈椎病患者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在康复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颈椎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其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或是日常睡眠体位不正确的人员身上,在进行该类病痛的治疗时,大部分医疗机构推荐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性治疗[2]。如果病发后直接选用临床治疗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只是从该疾病的长远治疗而言,很容易复发,甚至引发一些其他并发症。当单纯使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时,应用频率比较高的药物类型主要有扩张血管功效、抗动脉硬化类的药,采用颈部固定也是比较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为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针灸康复形式的治疗最为有效,不仅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显著,同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优化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

临床康复护理篇8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所有患者在及时抢救与精心护理的措施中,临床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压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自身血糖情况,通过临床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宣教,对患者血糖做好监测,有效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低血糖;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25-01

糖尿病即指一组因胰岛素作用障碍产生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消瘦,多食及多饮。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反复感染[1]。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糖尿病患者病发率也在逐渐上升,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病程较长,治疗费用高昂,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处理不当,极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2]。低血糖即指患者的血糖浓度不超过2.77mmol/l,它属于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低血糖患者在早期的症状表现为植物神经兴奋,临床症状为心悸,出汗,乏力,震颤,面色苍白及恶心呕吐之类,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失常。为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对我院救治的糖尿病合并低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现今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5例,女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在58至79岁,平均年龄为63.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法定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全部患者中出现15例肺结核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65例高血压患者以及10例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共性临床表现显示为交感神经兴奋,6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饥饿感,出汗,手抖,面色苍白,乏力,10例患者呈现出反应迟钝,乏力及嗜睡症状,20例患者表现为言语不清,意识障碍,偏瘫,双眼向上凝视,5例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及尿失禁,其余5例患者为癫痫样抽搐,,精神错乱及胡言乱语症状。

1.2急救处理:对于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再结合患者既往病史进行针对性的血糖检测,10例患者血糖低于1.1mmol/l,90例患者血糖在1.1至2.8mmol/l。所有患者对症治疗,静脉推注40至10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必要情况下可以重复应用,之后静脉滴注20%葡糖糖,将血糖水平调节在6至12mmol/l,至低血糖症状消失为止。之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2结果

所有患者在及时抢救与精心护理的措施中,临床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无死亡病例。

3结论

作为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自身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合理方式有效控制糖尿病,能够增长患者的寿命。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会导致患者记忆力减退,痴呆,反应迟钝,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反复发生低血糖将对患者治疗信心产生极大的动摇[3]。因而对糖尿病合并低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意义重大。

3.1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述糖尿病并发的原因,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缓解自身的恐惧心理。对患者作用药指导,将药物种类,服用剂量及容易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详细解说,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协助稳定血糖。

3.2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知,因而会在护理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情绪,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在治疗前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将治疗方法,效果讲解给患者听,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仔细解答,将患者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及并发症预防措施一一陈述给患者听,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议家属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时常来陪伴患者,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能够保持一个良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

3.3饮食护理:适当的饮食控制,合理限制患者的每日摄取总热量,保持患者处于一个理想体重范围,进一步减少胰岛素使用量,改善患者糖代谢紊乱,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患者应荤素兼吃,合理的搭配膳食,充分保证摄入全面充足营养。可以常使用莲子,大枣之类健脾补脑,养心益血果品,饮食需选择适当高钠,高胆固醇食物[4]。

3.4运动疗法护理:规律性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整体健康水平,通过合理运动可以提高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和能量代谢水平,有利于减轻患者过多体重,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制定每次运动量的大小,确保锻炼效果。

3.5出院康复指导:患者在出院之后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调节功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适当补充盐,一天2至6克,要多饮水[5]。多吃一些有利于调节患者血压的滋补品以增加营养,在晚上睡觉时可以将创投适当的抬高一些幅度,这可以减轻患者白天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在平时要在改变时注意动作缓慢,传超过患者腰部的谨慎连袜裤,这样能够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压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自身血糖情况,通过临床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宣教,对患者血糖做好监测,有效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凤枝.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6):55-56.

[2]宋培琴.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1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30-31.

[3]林梅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1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内科,2010,4(1):153-154.

临床康复护理篇9

【摘要】目的:总结出对患者采用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扩、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护理的理论学习以及临床实践,从高血压病患病机理、危险因素及特点入手,同时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结论: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通过充分运用以上环节,不仅可以使老年患者高血压病情得以有效及时的控制和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康复护理;

1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我市老干部,自2006年至2008年体检548例,年龄60-84岁,平均68岁。根据1993年美国JnC制定高血压诊断标准[3],确诊老年高血压病318例,发病率58%,其中单纯收缩性高血压64例,占20.1%,i期高血压80例,ii期高血压138例,iii期高血压100例,合并糖尿病28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于接近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1.1指导病人减少盐的摄入:老年高血压患者食盐,每人每天3g以下,宜尽量多食新鲜蔬菜,减少食用盐腌制的咸菜,咸鱼等,适当增加些糖、醋、麻辣等不含盐的调料,尽量减少罐装食品、方便食品的使用。用代替盐减少钠增加钾的摄入。应指导患者及家属逐步适应低盐饮食习惯。同时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

2.1.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1)劝戒烟:研究表明吸烟可产生加压效应[4],加重脂质代谢紊乱,增加腹部肥胖,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削弱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扩张效应及增加左心室肥厚,戒烟后需注意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增加,限制其热量摄入,增加体育运动。(2)限饮酒:首先评估病人饮酒史、饮酒量;病人饮酒每天超过2杯相当于1盎司酒精,劝其减少到2杯以下;饮酒时确有显著加压效应,劝其戒酒;饮酒每天不超过2杯,其习惯可以不变,女性劝其每日饮酒少于2杯;体瘦者最好戒酒,饮酒不超过白酒33g;重度饮酒者减少饮酒后数日戒酒。家属也应给病人以理解、宽容与支持。(3)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学会自我心理平衡调整,保持乐观情绪。根据病情选择慢跑、健康操、太极拳等运动。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如球类比赛等。适当运动有利于大脑皮层功能恢复,还能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信心。

2.1.3指导做有氧运动:其运动强度以轻至中等为宜,运动前应检查心肺功能,做平板运动试验,以获得最大心率,然后取最大心率(HRmax)的50%-70%为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与此同时,主观劳累积分(Rpe)应控制在11-13,即稍感劳累即可。对象为i、ii期高血压及病情稳定的iii期高压患者,时间以下午为宜。

2.1.4指导病人药物治疗: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并提供书面材料。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应随时就诊。

2.2心理护理:研究表明老年性高血压病人心理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易激动等方面症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与本病的形成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一般心理紧张,即使是通过治疗病情得以控制,也常常心有余悸,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5]。因此,在给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自始至终不能放松心理治疗,应以稳定的心理去巩固稳定的血压。所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是稳定血压的根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护士要把患者视为亲人和朋友,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减轻压力,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使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的刺激。目前国内对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包括:

2.2.1对患者的心理诱导:要让患者懂得动、静、禾、寿的道理,动即运动;静即是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保持乐观情绪,平静心境,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焦虑,有较大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们交谈等,以维持情绪稳定。

2.2.2对患者家人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其了解疾病发作的可能原因及诱因,照护知识与技能。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其压力,克服焦虑情绪,祝使身心健康。

2.2.3对高血压长期治疗的家庭护理:家庭护理的重点应包括出院前的康复指导,严格执行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加强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对患者及家属可借鉴艾森克个人问卷及症状自评定量表(SC-90)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估,正确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6]。

3结果

疗效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o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ommHg。②有效: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ommHg。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此548例高血压患者均经临床常规规范化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显效31例,有效505例,无效12例。

4讨论

临床康复护理篇10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02-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中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1]。虽然新的治疗技术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致残率还是处在较高的水平上。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进行研究,对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过Ct扫描诊断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诊断标准,58例患者均为初次发作,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年龄为49-73岁,平均年龄为62.7岁,男性31例,女性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经过对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SpS13.0软件处理,两组之间都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见表1。

2.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的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的高,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有效改善患者病后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质量就需要重视康复护理。①要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意识混乱,出现昏迷,护理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护理,保证正确的,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痰阻塞呼吸道。对患者引流管进行护理,对尿液颜色、尿量重点观察[2-3]。②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包括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按摩等,在住院期间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需要进行床上训练、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按照患者关节活动方向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运动量要从小到大[4]。要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使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畅通,每日对患肢的按摩要不少于3次,每次30min。另外,要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要锻炼行走能力、上肢活动能力,可以让患者进行简单的刷牙、拧毛巾等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③心理康复训练。脑卒中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患者情绪低落,对治疗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情,增加患者的信心,聆听患者的心声,及时解决患者不良心理问题[5]。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技术介绍一些康复知识,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让患者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康复几率。

参考文献

[1]祝学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40-341.

[2]徐有俊,秦子,赵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84-85.

[3]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