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50

文物保护常识篇1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遗物,保护文物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从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不足、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为了保证文物的完整性,我国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大力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并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一、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虽然目前我国相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大力倡导文物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但是,社会各界文物保护意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淡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建设,忽视了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很多群众都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使得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欲,经常盗取文物,给文物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二)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不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多历史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战争的洗礼受损非常严重。比如古代历史建筑,很多古建筑经过长时间的风化,损毁严重,所以非常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维修。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都不是很充足,这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相关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缺乏文物保护专业知识,从而使得文物保护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三)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相对滞后,缺乏先进的防火、防潮、防震等文化保护技术。同时,由于文物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但是目前我国没有先进的技术,而且修复工作量很大,人才短缺问题非常严重,另外,我国文物单位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方法

(一)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文物保护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同时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去,保证文物修复工作能够拥有充足的经费。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政府还应该建立文物保护监督部门,强化对下级机关的法律监督,让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一旦文物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追究相应负责人的责任,把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并构建立体执法体系网,从而保证文物保护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科学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古建筑都位于城镇老市区,因此,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城镇老市区的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同时,在具体的建设规划中,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尽量避开古建筑所在地,努力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另外,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对文物进行及时维修,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争取做到能迁移保护的就迁移保护,从而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

(三)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历史特征,尽量不改变文物的原始面貌。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摒弃以往的传统落后技术,采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来对文物进行修复。针对古建筑来说,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设文物档案系统,比如,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手段,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又能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我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文物保护制度,并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文化保护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因地制宜,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工作人员出现懒散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加强资金筹集力度,保证文物修复拥有足够的资金;再次,文化保护单位还应该加强文物库房和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文物保护单位还应该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进行淘汰。

(五)注重宣传,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注重宣传,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同时,还要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从而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积极营造关心文物、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我国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总结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并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从而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159-160.

[2]刘建美.陕甘宁边区文物保护工作述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51-57.

[3]文晓丽,王静.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

文物保护常识篇2

关键词:基础文物;守护;问题;措施

前言:我国历史悠久,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留存下众多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地上和地下多种艺术和时代价值较高的基础文物。这些文物不断的向人们传递重要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加强基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展开了研究,并针对基础文物保护意识薄弱等不足提出了相关解决意见,希望对加大基础文物守护力度起到促进作用。

一、加强基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一)促进我国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

基础文物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一定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物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的智慧更是博大精深,因此留存至今的基础文物众多,这些文物能够有效传扬我国传统文化,现代人也可以通过对基础文物的了解增加对不同历史时期精神的掌握,从而从心理、素养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在旅游业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加强对基础文物的保护,能够帮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古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因为崇拜我国历史文化而前往全国各地,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更多的教育。因此做好基础文物守护工作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对人类精神和财富最好的见证就是基础文物,基础文物在应用过程中也能够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媒介,成为人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人类出现文字以前,对历史记载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文物。文字产生以后,对历史、工艺的记录更加便捷,然而失去了基础文物的见证,人们根本无法体会历史的本来面目[1]。例如,研究古代建筑工艺的过程中,相关建筑特点虽然能够在历史书籍中寻找出来,然而在没有看见实物的基础上,这一工艺和技术特点及精华将无法被更加精确的传承,现代人们也无法从中获取灵感,提升现代建筑的功能和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基础文物保护是文化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

二、现阶段基础文物守护工作中的不足

(一)基础文物守护意识薄弱

在加强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以将这一责任完全推脱给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个人,而是应当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承担起保护基础文物这一责任。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积极加强基础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尽管积极发动的群众,然而群众却没有能够及时提升基础文物保护的意识,我国还存在大部分地区,人们基本没有保护基础文物的概念和意识,甚至还有部分群众任务政府是实施这项工作的主要人选,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拥有机会,就会独自占有或盗取文物。

(二)基础文物守护力度较低

在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相关基础文物守护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够运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提高文物保护能力,然而同世界上科技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文物守护部门和技术建设都呈现出较强的滞后性,因此无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保护基础文物,这些历史的精华在日常受保护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受潮现象,同时也没有及时的进行防震和防火等保护,导致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2]。同时,在对基础文物进行修复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工作人员个人原因造成的基础文物损害现象也时常发生;同时,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拥有大量的基础文物守护工作,这些文物在守护过程中,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拥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人才相对匮乏。

三、做好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的途径

(一)完善基础文物保护制度

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有据可依。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基础文物保护需求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中包括《文物保护法》,例如,可以将基础文物包含的范围进一步进行扩大,对相关执法体系进行完善,并在财政预算中增加基础文物保护的资金,并将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当中[3]。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升基础文物的资金保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的监督,对实施守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其职能进行充分的设定,提升行政机关办事能力,发现基础文物损害现象应依法严格处理。

(二)加强基础文物守护技术

基础文物由于历史悠久,具有脆弱的特点,因此在日常进行守护的过程中,必须应用相对专业而成熟的技术,提高修复和保护能力,在维护基础文物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护,这应当成为基础文物守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4]。我国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将基础文物和现代技术进行结合,如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数字化技术等,运用该技术可以进行复原古建筑的工作。这样一来,相关工作人员既要能够对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还应当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基础文物守护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大保护力度。

结论:综上所述,基础文物保护过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积极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传扬的过程中,加强基础文物保护工作研究势在必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民众的基础文物保护意识,并坚持维护国家相关法规和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经验,完善基础文物守护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文物保护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秉明,宫德杰.浅谈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临朐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管理[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04:5.

[2]余亚男,孙向鹏.浅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7:37-38.

文物保护常识篇3

   一、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田野文物就是指那不可移动并且分布地在住宅区之外的古文物,像古建筑、古石刻、古石窟、古壁画等。由于分布的地形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导致田野文物的保护工作非常困难,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分布广、数量多

   田野文物分布无规则是田野文物的特点之一,因此为管理保护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例如:近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民勤县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的单位就有192余处,而在录不可移动文物多处,并且大多数都存在于野外,因此,文物保护工作非常艰难。

   2.保护经费不充足

   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除了部级与省级的文物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经费,市县级以下的田野文物保护单位很少能够争取到保护所需经费,因此文物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缺少经济上的基础,很多田野文物保护区没有进行专人管制,没有看护房,更不要说监控管理的设备了。

   3.文物收藏热致使保护工作更加艰难

   受到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的文物市场行情变迁等影响,造成文物价值急剧上升,人们对于文物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认识越来越全面,在暴利的驱使下,很多人跳出道德底线,铤而走险,实施田野文物盗窃行为。

   4.执法力量偏弱

   很多地区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缺少人力资源,缺少专业的对文物保护进行执法的队伍,再加之上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政府布置下的任务繁重,导致地方单位无法分心于正常的保护巡查工作上。部分部门甚至没有配备巡查车辆,对巡查力度和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少数地方政府对于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法规不够重视

   为了加快城市规划或项城建设,少数地区政府无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公然实施破坏行为,兴建房地产和规划所需设施,造成田野文物损失严重,遭到不可修复性破坏,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二、对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执法队伍

   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执法队伍的建设一定要重视起来,加强对执法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加强保护工作的巡查力度,配备巡查车辆,为执法提供设备上的方便,有效的震慑文物盗窃分子。

   2.加强对于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价值的宣传,防止各媒体上歪曲性的报道

   现阶段多种文物鉴定节目、鉴宝报道频频出现天价文物,拍卖会上千万的成交价格也是屡见不鲜,这对于文物盗窃分子的诱惑是非常大的,导致他们将田野文物确定为盗窃目标,屡屡发生文物失窃案件。因此,加强文物价值上的正面报道与宣传,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考古工作,提高宣传力度。例如:在进行正常的考古工作过程中,对于考古所在区域的百姓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提高百姓的法律意识,并道明盗窃文物受到法律制裁的后果。同时可以召开考古成果的会,利用各种媒体为大众贯彻文物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了解文物对古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知道其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一部分,主动地配合考古人员进行文物挖掘工作。

   (2)通过与文物相关的节日进行文物保护宣传。在举办文化遗产日的同时,大力宣传文物保护工作,并将在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通过展览的方式展现出来,加强对文物文化底蕴的渲染,使人们通过文物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进而提高他们的荣誉感,提高民众保护意识,通过这样的办法降低文物盗窃行为的发生。

   (3)通过网络、媒体、新闻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网络是现今传递消息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手段。利用网络对文物保护进行宣传,对于全民普及保护意识,提高文物保护在民众心目当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辅助于新闻媒体这样比较正规的节目进行宣传,加大对文物盗窃行为打击力度的宣传,让所有人都知道盗窃文物受到法律制裁的严重性。提高文物保护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田野文物的保护工作是艰难的、是枯燥的、是长久地。为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文化保护当做自己的责任。而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警觉性,加强管理监察工作,不断的完善保护手段和巡查措施,有利地从宣传和准备工作上震慑和打击盗窃者的犯罪心理,提高田野文物的保护效率,尽最大努力去延续田野文物遗产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袁保明.基层田野文物保护初探[J].才智,2011(20).

   [2]包明君.对当前我国田野文保护的思考[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4).

文物保护常识篇4

(一)旅游业的基础,教育载体

文物指由人类创造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物质遗存。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古人创造出了许多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文物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工艺,联想文物制作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探讨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意识、民族性格。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我们可以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和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陶冶青年群体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慧,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培养加油助力。

(二)为文化和科技创新提供实物例证

文物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沉淀,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在文字出现前,文物就是历史的“笔记”。在文字产生后,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可以用文字记载下来,但是如果没有文物,人们始终无法了解其历史特征。如在古代建筑工艺研究方面,人们虽然可以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建筑实物例证,我们始终无法全面了解古代建筑工艺、技术的精髓。因此,可以说,历史文物可以为文化创新和科技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事实也正是如此,正是有了文物、资料的存在,我国许多古代科技和艺术成果才得以传承,至今仍旧被广泛利用。

(三)有利于民族团结和中外文化交流

我国历史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有的财富。历史文物作为民族发展历史的真实见证,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许多历史文物都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它们可以为中华民族认识本民族、了解其他民族提供了物质参考,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文物丰富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样可以供其他民族借鉴和认知,以文物为纽带,我们可以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文物保护是全社会的事,单凭文化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近年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发动群众上做出了许多努力,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社会各界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来看,许多民众和相关部门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许多地方在城市建设中都存在重开发、轻文物保护的思想。许多干部群众都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跟自己没有关联,一旦有机会,他们也会占有、偷盗文物。为了金钱,一些人更是利益熏心,四处挖宝,文物保护环境日趋严峻。

(二)文物保护经费和人手不足

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存在时间久远,历经多次战争和认为破坏,损坏严重。以个别文物古建筑为例,许多古建筑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亟待保护和修缮。但是,文物部门人手不足、文物保护经费不够,给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如在经费缺少保障的情况下,文物管理部门建制低,缺少高素质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员,专家提出的意见也常常引不起重视。在文物保护和修缮上,因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和人手短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和抢救工作开展困难,许多古建筑都得不到及时修缮。

(三)建设性破坏现象令人心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原未开发的文物也面临着开发热潮的冲击。许多城市在基础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经常是置文物保护于不顾,盲目规划开发区,肆意拆迁古建筑;一些建筑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在挖出文物后,还会想方设法将文物占为己有;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政绩,根本不会将为文物保护放在心上,也会对个别人、个别单位以“开发”名义做出的文物破坏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古建筑如萝岗古墓、西安兴教寺等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一些文物还因为保护不力而损坏、丢失。

(四)文物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发展,我国各文物部门的文物展示技术和保护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文物保护水平还比较低,在文物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防虫技术中,高新技术应用范围有限;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技术不足而损害文物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再则,文物保护是个精细活,它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但是,许多文物保护部门都缺少高级综合性人才,人才短缺问题非常严重;此外,许多文物单位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消防、活动上还存在许多管理漏洞。

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文物保护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

有法可依,是文物保护执法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政府要结合文物保护需求,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法制体系,对《文物保护法》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扩大文物保护内容的范围,健全文物执法体系,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去,使其与新法制实现有机对接的同时,加快与国际公约接轨的步伐;其次,政府还要对法律实施进行监督,规定各级文物保护部门的文物保护监管职责和权限,强化对下级机关的法律监督,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办事,并将文物违法事件报告制、文物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实处,要求各个部门加强配合,构建立体执法体系网,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二)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

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是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文物保护法》的修订,为文物行政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执法机构建设的紧迫性,结合地方实际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设,不断充实地方文物执法力量,并为执法人员配置完善的执法装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要求执法人员的依法办事,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切实做好辖区内文物行政执法工作。

(三)科学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

许多古建筑都位于城镇老市区,在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遗产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认真咨询文物保护专家的建议,科学进行规划,使开发区尽量避开古建筑所在地。主管单位则要慎重启动拆除重建方案,能不拆迁的古建筑就不拆迁,需要加固维修的就及时维修,能迁移保护的就迁移保护,并加强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的监管,杜绝破坏式开发,以减少对古文物、古建筑的破坏。

(四)提高文物保护技术含量

文物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不改变文物、古建筑的历史和特征,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在传统技术手段无法解决文物保护问题时,文物保护部门要深入了解现代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优势,将先进技术、数字化保护系统运用到文物保护中来。如在古建筑复原上,我们既要肯定传统技术的可取性,也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设文物档案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数字技术,摸清文物情况,开展修复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不会对古建筑造成损伤。

(五)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的关键。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做支撑,也离不开专业队伍的努力。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各文化单位共同参与的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由其专门负责文物保护法宣传和政策执行监管工作,要求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文物保护、发掘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则要秉承因地制宜、勤俭办事的原则,创新文物保护机制,强化文物保护措施,在文物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等基础工作上多花力气。此外,文物保护部门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文物真迹维修;加强文物库房和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公开选拔引进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文物保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建立一支吃苦耐劳、精诚协作的文物保护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与管理水平。

(六)注重宣传,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常识篇5

党和国家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法令、指示和办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重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就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促使全民法制观念、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调动全民参与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民众性多方位旅游活动兴起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当前,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双赢,已成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保留文物遗迹直观真实。

旅游资源中的项目是色精彩纷呈、美轮美奂,吸引着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眼球,而大量文物遗迹遗物也是旅游者关注的重要资源。他们喜欢探寻名胜古迹,喜欢追求新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现在的国家和人们对文化层次的要求很高,也希望对自己赖以生存的民族和历史有着更多的认识,也更希望能有直接的体验,去感悟和触摸深厚渊博的文化积淀,追寻历史的脚步,而作为现实中文物遗迹则能给人以直观形象、有趣生动的感受。一些文物古迹,能使人们品味无穷,同时也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让人充满着活力,而那些人类遗产中的精美之作,也需要人去慢慢地体会和诠释,也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此这些古迹的探寻也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所仰望,而文物自身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也引起了我们对历史文化这个重要元素的思考,保留真实面貌,让文物遗迹展现在众人眼前。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中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东方特色文物古迹,海内外游客出行游览与中华文化体系的神秘感、博大精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保护文物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传播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古迹奇观举不胜举。淮安作为江苏省一个二级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有着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居、纪念馆、童年读书处,还保存着明祖陵、吴承恩故居、韩侯祠等文物遗迹。古城墙、革命烈士纪念地以及革命旧址等多处古迹和大量的文物,都成为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所体现的丰富文化积淀,也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充分地利用文物的优势,打造属于我们的产品,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推动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2借助文物古迹资源,推动旅游事业和谐发展

文物古迹是旅游资源中一个重要的宣传因素,只有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现在的旅游景点场所为了吸引游客,首先从文物的保护和宣传方面入手,让文物古迹尽可能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态。比如一些文物被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势必会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客源,简单一点说,就是降低文物所在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制约经济发展。为了使文物古迹能长久玩好地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要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发展旅游,必须要解决资金问题,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势必会让文物古迹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利用吗,势必阻碍着旅游景点的声誉度。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可谓杯水车薪,因此很多文物都没有来得及保护就遭到破坏。文物古迹的开发给景区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那么完全可以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提高人们文物保护的意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文物保护。比如通过对文物古迹的宣传,形成强烈的保护意识,避免文物古迹人为的毁坏,让人们在参观和了解中从而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质。让保护文物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一种自觉的行动。

3实现文物遗迹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相互统一

任何一个文物遗迹都要严密地保护,合理地利用,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在合理地利用中要保护文物的完好,为旅游服务,促进景点的收益和经济发展,在遇到一些文物遗迹保护过程产生的新问题时,要积极保护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让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相互统一。

文物保护常识篇6

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自举办以来,历时7个月,共在《文化月刊》刊登15期,同时与网易、中国文物网合作刊登网上专页;在举办知识竞赛的同时,作为大赛的附属宣传活动,主办方还在全国各地组织了十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大赛共收到参赛答卷一万余件,154人获奖。获奖者中,有基层文化工作者、有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有医生、有护林员、有保洁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知识竞赛中有一对母女获奖,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计生统计员,却获得了一等奖,她的女儿获得二等奖。母亲齐金娥告诉记者,她一直非常喜爱传统文化,女儿上学学习的是历史相关专业,她常常跟女儿讨论,参加知识竞赛答题就是受到了女儿的鼓励。这是母女间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传承遗产本身,更需要这样的参与精神的传承。

非遗保护走过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非遗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更是涌现出许多充满热情的非遗民间保护团队,然而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正确保护理念的指引。正如出题人所说:“近10年来非遗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远不是评选出多少项目、指定多少文化生态保护区所能涵盖的。”在他看来,非遗保护的最大成就,恐怕还是唤醒了中国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发起了中国人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从这两次全国性非遗知识竞赛也可看出,民间社会已经成为非遗保护队伍中的重要一支,他们在非遗宣传、普查、保护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此外,民间社会在非遗理论的探索上,也具有相当大的潜能。作为民间智库的一种全新类型,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从这次竞赛也不难看出,中国民间社会虽然不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情,但在遗产保护理念上,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本次大赛的举办正是旨在普及非遗知识,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讨论中来,激发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而对于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则是厘清基本概念,树立科学理念,进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

文物保护常识篇7

关键词:文物保护重要意义发展旅游保护文物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祖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法令、指示和办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都有关于文物保护的条款。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又通过了重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样就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同时也在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文物意识以及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着民众性多方位旅游活动的兴起和旅游业的迅猛超常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异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飞速提升,正在向世界级旅游强国迈进,因此,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就显得愈为突出,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好二者间的关系,使其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和谐共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二、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

无庸置疑,那些色彩纷呈、精美绝伦的大量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寻古探胜、求知求新,进而达到增长知识、愉悦心情,是广大旅游者的普遍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历史有所了解,更愿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去感悟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凸显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遗迹则能予人以直观、形象、写实、生动的感受。观赏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品味,激发活力,同时,那些人类遗存之精美之绝世,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活跃的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物遗迹数不胜数,令世人所仰望,而文物自身所持有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我们要重点以开发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为要旨。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海内外游客出行游览,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和满足欲望。为此,保护好文物,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些美伦美奂而享誉世界的文物古迹奇观暂且不论,伊通作为吉林省唯一的满族自治县,满族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在这个人口不到50万,幅员仅23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至今仍然保存着辽金遗址、清代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革命烈士纪念地以及革命旧址等多处古迹和大量的满族文物,境内有省、市、县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成为东北亚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也势必让我们充分利用文物之优势,打造以文物古迹为主题,研制和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旅游事业整体推进。

三、文物古迹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

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为吸引众多的游客,旅游界必然会注意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态。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景区(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应。为了使文物能长久地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的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应对于大量的文物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缺少经费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与保护而惨遭毁灭。文物既然能为旅游区(点)带来经济效益,那么,旅游景区(点)就应该从其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区内文物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生动鲜活地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教育,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可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使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四、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文物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加强保护,是我们应坚守的原则,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两者不可偏废、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要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体。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

文物保护常识篇8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te933.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60-01

文物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产,为了我们探索历史,发展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来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每个公民对保护文物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如今很多人却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一些文物保护机构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文物的流失和损坏,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阻碍。

一、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

(一)文物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文物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物也是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所以发展文化事业离不开对文物的研究。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中华民族的具有悠久历史,各种文物数不胜数,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等条例规定,需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众多,保护这些文物有助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事业在经济的发展中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反之经济发展对文化事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发展经济时,要有效的发挥文物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二、目前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状

(一)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国家为了文物保护和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却在实际执行中,很多地区政府及相关保护机构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性,不少人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流程处理事件,甚至个别部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擅自决定,从而导致文物破坏,另外一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私自对文物密集地区进行建筑施工,导致文物损坏。

(二)加强文物损坏维修。在一些损坏的文物中,大部分损坏的文物是文物建筑,它们因为常年失修,又经过风雨,导致损坏程度相当严重,甚至有些文物建筑面临着倒塌的情况,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当然个别地区为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文物建筑区域建筑住房,吸引购买者,促使文物建筑进一步破坏,虽公示将文物建筑进行了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势必造成文物的损坏。当然除了文物建筑,其他类型的文物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皆是因为文物维修不及时。

(三)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殿堂。博物馆对文物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许多博物馆建设力度不够,问题多,其主要表现在经费不足。博物馆的经费一般来源于国家或政府财政拨款,这些款项仅能满足博物馆日常维护及员工工资,使博物馆无法开展对文物保护工作相关活动,更没有可能去征集文物,所以博物馆没有游客,这样使博物馆资金短缺,导致这样恶性循环。此外,由于博物馆资金缺乏,流失了不少的人才,降低了博物馆整理水平。

三、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光靠文物部门的力量还不行,更主要的是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因此要深入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文物宣传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在当地报纸、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刊、播介绍当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重要文物保护点的资料及录像,也可将当地的文物资源图文并茂地编辑成册,免费向群众发放,使广大群众了解当地文物事业的发展情况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也可编辑专题宣传片,或在中央一级媒体投放,或向海外宣传,以吸引境内外客商前来投资,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奋斗。

(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首先必须要有完善法制法规体系,而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必须要适应文物事业内部及外部的发展变化,并能体现中国独特文化背景和传统,又能与国外成功的文物保护法规和机制相结合的需要。因此,通过完善的法制法规建设,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

(三)加强博物馆的建设。加大对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对博物馆的资金进行确保,可以使其有很多的资金征集文物开展活动,并且培养高水平人才,使博物馆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也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国家应对博物馆进行评估,评选重点,扶持代表国家水平及形象的博物馆,促使其在行业、区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带动博物馆发展及整体水平,从而带动文物保护等事宜的发展。

(四)加强文物的维修和管理。文物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淋之后才保存下来,特别是建筑类的文物,破坏程度严重,所以需要当地政府部门或文物保护机构加强文物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检测,防止文物彻底损坏,同时应该培养高水平人才,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科学化的管理文物。?用于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但有些地区受财力影响,所投入资金对文物保护工作单位的日常管理和量大面广的文物保护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致使许多急需维修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因无资金而无法实施抢救维修保护。特别是一些地区在进行城市改造或基本建设中,文物受损情况相当严重,抢救清理、保护维修任务更为突出,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文物保护规划,每年从财政经费中,预算安排一定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濒临损毁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逐步得到抢救性维修和保护。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物是文化的象征,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拥有大量文物,文物遭受到了破坏,因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到位,所以促使我们必须制定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去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更多的文物以“不改变原状”保存下来,提高我国文化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铭.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J].大观周刊,2012.

文物保护常识篇9

关键词: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建议

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1.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环境相对薄弱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费等多种因素制约,基层的文物保护环境相对还是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如文物库房面积狭小,室内温度、湿度均不达标,已不适应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库房容积的严重饱和,及简陋的保存条件,致使正常的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及保护。2.文物工作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基层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文化水平高低不等,业务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就致使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且有明确的判断能力,但因文物保护中坚力量——专业技术的人才缺乏,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中如考古发掘、文物修补等技术匮乏,使文物保护水平和专业管理工作受到到了极大限制,难以适应当前文物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基层文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3.文物的开发与保护不平衡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就是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地方政府通常因经济建设目标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行政干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经常让步给经济建设,因而无法有效的落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4.经费不足通常由地方政府负责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经费,然而,大多数地方政府着重提升当地的经济建设,忽视了文物工作,财政的投入远不远不及文物保护费用开支,甚至有些地方人员工资也处于不足状态之中。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经费不足的问题。5.文物宣传力度不够近些年,文物保护宣传有所重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的经费不足等原因,直接影响其文物保护宣传形式单一、力度不够,使得政府及部分领导干部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单位重视不够,更无法进一步调动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基层政府管辖区域内的文物遭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对于一些文物犯罪的行为在查处过程中很难得到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等问题的出现。6.文物保护体制不够健全每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都不一样,并且有的地区领导较重视文物保护,有的则不重视,这就给基层文物管理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与任务,如考古所、文管所、博物馆等的职能与任务都由基层文物机构所肩负,使得其工作责任较繁重,文物保护业务和文物行政管理权限不分,出现基层文物工作者是一个“全能人才”怪圈,保护业务都知道个一点,但具体保护技术都不精通。

二、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领导方面领导方面就是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先,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基础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的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关键就是让领导干部充分的意识到文物工作的必要性;再次,要想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保障是提升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此外,文物部门还应大力宣传并贯彻《文物保护法》,合理的协调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使其可以共同谋促进、谋发展。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就是要加强文物保护的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一是要以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依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或管理法则,能够运用不同的方针应对发生的不同状况,做到严格执法、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管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业务,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贯彻落实相关的保护职责和管理措施,将其管理体系科学化、正规化,以确保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开发与保护方面对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要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并且必须是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发有重点,保护应全面”做到逐步的开发,将探索经验一点一点的累积起来,以推动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开展。4.管理体制方面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地区内文物管理状况也就不尽相同。垂直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能够上划管理文物工作,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集中进行,有利于把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推行;有利于统一调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统一平衡使用财力;还有利于避免地区差异引起的政府干涉和所受的冲击。此外,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都能够统一的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了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事业健康有序的进行。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根本离不开承载历史文化灵魂的文物资源去支撑。以政府为主导、全民参与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的认知,加强领导与管理,认真对待文物的开发与保护,还应加强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使得基层文物保护管理的工作顺利开展,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熊文.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华章》.2014年23期

[2]俞剑勤.基层文物行政执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年2期

[3]贾国民.浅谈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9期

文物保护常识篇10

一、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文物不能再生。如果文物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文物市场也空前活跃,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和罪恶之手伸向文物。盗窃、盗掘文物的案件时有发生;非法倒卖文物的现象日趋严重。文博单位和文物工作者肩上的任务和压力也相应增加。因此从事文博工作的同志必须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全身心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二、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一)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文物收藏的库房24小时都要有人值班。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控设施,防止不法分子将罪恶之手伸向文博单位。

(二)建立文物等级制度。馆藏文物要逐件登记,帐物相符。来往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转借,动用文物。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物和遗址,要随机巡视和查访,防止人为的破坏。尤其是要跟踪文物保护遗址附近搞基建的单位,防止因高基建而破坏遗址。

(三)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默默奉献、忠于职守的文博工作者以及自觉保护文物的群众和单位,要予以支持、鼓励、奖励,使其树立保护文物的自豪感。对于那些或恣掘破坏文物的人,要予以严厉的处罚,逐步建立起全社会重视文物、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民间文物的调查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文物流散在民间。尤其是在农村人们缺乏文物的常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使一些珍贵文物遭到破坏和流失。这就需要我们文博工作者经常深入民间,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发现民间有珍贵文物,教育群众加以保护。如有条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征集入馆。

三、建立有效的联防,联保机制。保护文物,光靠文博单位一家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奏效。这就需要宣传部门,政法系统,各级党政部门的全力配合。文化遗址比较集中的地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到保护文物的行动中来。发现破坏文物和倒卖文物的人和事,政法部门要积极参与,严厉打击,震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