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3:52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1

关键词:考试焦虑;焦虑原因;心理辅导

一、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指的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心慌意乱、情绪紧张、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试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就是考试焦虑,指的是由考试而引起的过分紧张不安、恐惧、担忧、厌恶等情绪性心理状态。

二、针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教育辅导

分析引起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针对考试焦虑具体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辅导方法克服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娇正

对于考试焦虑,认知矫正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学生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认知矫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对考试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减轻考试焦虑。

第一,考试动机的调整。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经常是模糊而摇摆的,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源自内心的期望,还受家长、老师、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心理辅导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高焦虑的考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能力与发展空间,理性听取来自他人的意见,清晰而确定地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第二,考试观念的认知矫正。考生对考试独特的认知是多次考试经验积累的结果,消极经验会使考生形成对考试相关事物的片面认知,如“考试前不把所有的知识点看完,我肯定考砸”,当这种错误不为其意识所察觉,往往就成为焦虑的根源。认知矫正能帮学意识到自己的偏执,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并重构理性信念,从而缓解焦虑。通过一系列自我质问与反思,考生能将引发焦虑的部分因素清除,从而降低焦虑程度;第三,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自我暗示是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等等,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

(二)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包括学生自我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帮助学生切实搞好应考复习和考前辅导等几个方面。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浦早期研究发现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交互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紧张焦虑反应的抑制。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都是以这一原理为治疗依据。放松训练对克服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放松训练是一套使人身体肌肉放松的练习。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这是一种既科学又适合个体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即使个别要领、动作不很准确也不影响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头――躯干――腿。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考生目前的准备状态,这种专门的放松训练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综合了好几种独立的方法,如放松、身体意识、思考与想象等。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考试焦虑者进行行为矫正应包括三个步骤:建立考试焦虑等级层次,进行放松训和要求考试焦虑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首先,要帮助学生搞好考前复习,加强学生的考前指导。许多中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复习不充分,知识准备不足。对应试科目的学习没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会以致产生考试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教导他们平时要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按各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凭侥幸心理靠压题取胜;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考前学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准备,对防治考试焦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考前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做讲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应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虑。最后,学校要给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另外,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潘根春.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查与思考.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8-82.

[2]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4):105-107.

[3]王少华.关于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01,(19).

[4]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辅导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2):55-58.

[5]杨小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教育出版社,2012.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2

审视我国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忽略教师发展本位,在课程实施上则注重从培训机构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考虑。结果造成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忽视教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过分强调宏观理论、理念的灌输;培训的过程中不考虑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培训内容的随意性较大。有鉴于此,探索一种基于教师发展本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成为一种需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培训课程理念,正是人本理念在心理辅导教师培训领域内的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为本

中小学心理辅导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专业性表现在它是以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以心理学应用技术为工作手段,以心理辅导时间为适应条件,这就要求心理辅导教育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选择应考虑到满足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为本。

(二)以教师的工作需求为本

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选择是基于对教师的要求产生的,它也需要突出教师自身的实践问题。基于教师工作需要选择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应对工作环境或工作本身进行分析:仔细考虑并决定心理辅导工作的构成要素,了解如何才能把心理辅导工作做得达到工作标准,明确心理辅导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把培训需求按优先需要考虑的顺序进行排列,决定心理辅导培训的内容。

(三)以教师终身发展为本

心理辅导培训是心理辅导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为目的,是满足心理辅导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可能只通过若干次的短期培训就能一劳永逸。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应树立以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坚持培训课程的内容、方法与时俱进。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选择,应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究竟需要哪些心理辅导知识、技能以及如何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有效培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提供一个行为标准并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遵循相关原则以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突出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

(一)基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探索适应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个人知识、技能需要的培训内容

1.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心理辅导教师培训主要考虑心理辅导教师在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这两方面知识的基础、缺失以及发展,由此设计的培训课程可能是以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也有可能是基于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指导课程。基于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包括辅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临床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基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选择的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学生的资料搜集、诊断分析、制定辅导措施、个别会谈、团体辅导等课程。

2.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选择培训内容

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少应由四种基本能力构成,即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结构相匹配。从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定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技巧等课程内容;从准确分析和诊断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与行为等四个方面的以分类和描述为基础的各类诊断标准等课程内容;从个别和团体辅导能力因素出发选择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个体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的原则的运用、如何建立良好关系、会谈提问等课程内容;团体辅导的原则、基本技巧、基本过程以及团体辅导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课程内容。从心理辅导科学研究能力因素出发选择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辅导研究的样本抽样、观察分析、调查测量、实验设计、趋势预测、文献研究以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二)采用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表现性评估方式,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1.提供行为标准,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

提供一个行为标准,规定学习心理辅导内容后接受培训的教师应该达到的行为标准,进而探索行为标准所涉及的培训课程的各个方面。首先,要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度出发,说明教师在学习完培训课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应该能做什么。其次,要给预期的行为命名,将其具体表现描述出来,并将预期行为发生的条件或约束因素阐述清楚,进而探索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的培训内容。以农村中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为例,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行为标准可包括: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可以描述考试心理辅导的四大主要内容(认知转变、生理调节、行为练习、应试技巧);在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辅导教育等途径正确调整学生考试动机、矫正考试观念,指导学生从睡眠、饮食、运动等多角度积极调整、消除疲劳心态,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想象性放松训练、深呼吸放松法以及系统脱敏法等方式降低考试焦虑,帮助学生充分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受训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为考试焦虑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短期的治疗等等。

2.检验标准的知识、技能导向有效性,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

接受培训的教师应向培训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实践的证据,检验标准是否有效导向心理辅导教师的知识、技能,进而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课程内容。首先,搜集心理辅导教师教育实践证据,包括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心理辅导记录以及心理辅导书面评论与反思等。以心理辅导教育教学录像为例,选择一个15分钟的连续的心理辅导教育教学片断,展示辅导教师是如何运用心理辅导技能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其次,基于评价,探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对教师所提供的心理辅导实践证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查受训教师对培训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其水平,借此,可以检验行为标准是否抓住关于心理辅导领域的有效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知识,帮助培训机构确认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依据农村中小学校实际条件,选择突出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与和特色化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

1.基于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培训内容

作为一项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和技术,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是否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悖论:专业性课程是因为专业课没能面向农村中小学实际,专业课学得太多太深,许多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心理辅导教育教学没有太大联系。然而目前,在一些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中,虽然包含某些心理辅导教育的成分或因素,但这种成分或因素没有明确的目的,方法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和经验式的心理辅导教育。中小学教师虽然学习了心理辅导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结合现实问题灵活机智地运用心理辅导的各种干预和影响手段,很少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工作。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只有具备足够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才能胜任此项工作。所以,必须基于心理辅导教师知识、技能的专业性选择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内容,重视对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提升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2.突出知识、技能的特色化选择培训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农村中小学校实际结合在一起,自觉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心理辅导的要求,主动适应农村心理辅导发展的趋势。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特色课程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小学校实际开发的课程。特色课程应从农村的角度出发,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教育为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呵护以及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农村心理辅导教师培训课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方面可以用灵活的形式加以设置,在总课程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心理辅导教师应掌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孤僻自卑、性格与行为障碍、逆反心理等相关知识、技能。通过培训课程学习,农村心理辅导教师能够客观地对待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使农村心理辅导教育具有本土特色。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

“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培训内容的选择确实是影响培训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农村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的课程实施,应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协调,有机统一理论学习、校本实习与校本教研,切实保障、提高教师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一)通过校本实习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心理辅导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建实习场以符合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实际工作情景,技能的形成也需要通过实习来进行。实习能够为心理辅导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和场所,能促进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切实提高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校本实习的环节如下:首先,结合培训目标,连接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明确教师个人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其次,组织心理辅导教师全班观摩,开展榜样模仿;再次,进行个人实践,每位心理辅导教师以本校为实习单位,分别进行个别心理诊断、团体心理辅导、会谈提问等心理辅导教育活动;最后,对校本实习的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二)开展校本教研保障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提高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中小学心理辅导,同时在我国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不断增多,有关高校和部分中小学也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开展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除了对空气、水、食物等基本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依次为: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些都可归纳为心理需求范畴,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层面的需求就将逐步涌现,心理需求若得不到满足,就将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换句话说,心理问题的产生实质上是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然而,事实上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家庭关心学生成长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往往忽略了与学生身心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些小学生因不能承受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因适应不了社会环境而走向犯罪道路的事件也时有报道,这正是心理畸形发展的证据。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及开展校园心理辅导与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从大中城市逐步扩展到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可以说,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是素质教育区别应试教育、现代教育区别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农村小学形成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氛围

(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1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同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更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领导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必须在身心两方面都要健康地发展,要引导学生向既要社会认可又要个人满意的方向成长与发展。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内容,纳入了学校素质教育体系,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加强了师资培训和硬件建设,提供研究经费,从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心理健康辅导建设工作。教育只有反映未来发展的要求,才是最有前途、最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结合教育形势及本校实际,学校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即“三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三个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一个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制订了“三年规划”。第一年,在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选定实验班,在部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进行个案研究。第二年,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组建兼职师资队伍,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编写心理活动课教案。第三年,继续开设心理活动课,完善活动课教案,拓展工作领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及与少先队工作、家庭教育结合的问题。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学校确定了以心理活动课为主,学科渗透与个别辅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开设心理活动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目标有两个:一是发展性目标;二是防治性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它理应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进行。学校确定各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活动课,并纳入课表,由班主任主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中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心理活动课经过研究、探讨,总结出多种形式(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小品表演式等),可运用多种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心理活动课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良好。

(2)渗透于学科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在学校的各科教材中已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3)进行个别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普及性活动(即心理活动课和学科渗透),又要有针对性教育。有调查显示,当今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5%左右。虽然这些心理问题多数并不属于“精神病症”,然而其影响不容忽视。

学校心理辅导室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设立了“悄悄话”咨询信箱,配备了固定的心理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四、农村小学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中的问题讨论

(1)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目标内容的划分。我们认为,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内容的划分应从学生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性价值取向,强调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性水平,并体现层次性要求。

(2)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运行机制的建立。要确保心理辅导的地位、任务、运作方式的落实及财力物力的提供,使学校心理辅导有章可循,不至于因学校领导的更换或个人的好恶而兴废,就必须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的运行机制。

(3)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途径的主次关系。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全体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发,达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并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对于少数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可通过小组或个别辅导等途径,运用尊重、信任和关爱等基本方法和技术加以解决。

(4)关于农村小学心理辅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辅导网络。我们建议,应通过家长学校及社区学校等各种渠道,对家长进行有序列、分层次的家庭心理辅导指导,使家长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有深一层的理解并予以支持和协助。同时,要依靠社区有关部门和机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沛霖,陈立华.《论心理辅导与现代学校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6.

[2]张声远.《学校心理辅导概论》、《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培训教材》.1992.

[3]肖汉仕.《关于心理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教育科学》.1996.3.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4

〔关键词〕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教育契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2-0014-04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先后在小学、中学担任心理教师,常常面对一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并不是纯粹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可调节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不良,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主动诉求改变的需求不强,有些甚至是觉得班主任或家长“逼”他来找心理老师的,所以不愿意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二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戒备心很强,不但不领会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而且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的借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不妥的教育措施;三是自律心和自控力很差,稍微没有外界的监控和引导就会“犯错”,因此,这类儿童通常是家长和教师的“头痛孩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单是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技巧与他进行有计划的面谈,是很难收到改变效果的。因此,本人在困惑许久的同时一直在实践怎样的辅导方法能够对此类学生的辅导有成效。

后来尝试了“教育契约”法,发现即使对此类儿童的改变艰难,但比其他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本人所实践的两个案例――一名小学生和一名中学生,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给众多跟本人遇到同样问题的心理教师一些启发。

二、对“教育契约”的认识

说起“教育契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它的法律意义:契约涉及双方平等主体――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供应方;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需求方。有关“学校校长与家长签署了一个‘教育契约书’,在教育领域引进合同方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报刊及教育刊物中,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评论和争议。还有可能会联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亲子合约”“母子公约”或“父子公约”,一些专家认为,此“家庭契约”会忽视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气氛和两代人之间所慕求的和谐,令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履行契约的职责,而不是付出真正的关爱。

本人在此运用的“教育契约”与上述学校、家庭之间的契约有相通性,但本文并不是企图去解决上述存在的争议,而是思考“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探讨“教育契约”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改变青少年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本人认为,“契约法”也是和“代币制”是一样属于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代币制”是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惯用的方法,“契约法”一直为老师和家长所忽视,因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融合。因此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教育契约”,希望通过这个“教育契约”来规范行为偏差学生的某些不良的行为,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是呈现笔者在这方面探索的具体操作和思考。

三、研究个案

个案1:三年级学生小烨

小烨的家长经常为接到老师和其他家长们的“投诉”而伤神,小烨的不良行为表现为:经常跳上跳下忽左忽右,甚至不知道危险的动作,不能自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对班上同学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危险性的攻击行为。他的班主任每一次对他的行为纠正、再纠正,讲道理、树规范、竖起“大拇指”和写表扬信等方法都用过,但是收效甚微;他的家长也配合老师的教育,经常到校和老师一起探讨辅导孩子的对策。本人经过一年多的了解,跟他面谈多次,与他一起对他的行为和心理作认知分析,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个案2:初一学生小夕

小夕并非生性多疑,但最近总怀疑周围的同学有意找她茬儿。爱吃零食,到处借钱,日积月累,借了那个还了这个,总是欠债,班上好多同学都是她的债主,最后发现她多次偷窃。并且不爱干净,刚上初一住校时被同学发现不刷牙不洗澡,因此遭到很多同学取外号讥笑,跟同学的关系渐渐处理不好。学习上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检查作业时说忘了做,爸爸在家问起作业就说老师没布置。本人多次跟她面谈,感觉每次面谈效果非常好,她很配合我对她的分析并进行反思,但是回到她的生活中还是一切照旧。而且面谈时,她都会提到她单亲的爸爸会用很粗暴的方式惩罚她,比如动手打她,或是让她跑三千米等,然后就簌簌落泪,让人感觉这孩子又是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不良行为的产生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

四、“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的实践

面对以上两位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和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我都尝试了自行设计的“教育契约”的方法,因为年龄、心智、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对他们采取的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将具体阐述“教育契约”辅导方法的操作。

(一)辅导方案的设计

个案1:四年级学生小烨的辅导方案

首先,本人设计“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融合老师、妈妈、爸爸和他本人的承诺;其次,结合了“代币制”的方法设计了“小烨的超级积分卡”,分为“校园版”和“家庭版”,因为这只是一次辅导计划,不可能把小烨的不良行为全部纳入计划进行纠正,因此只是针对他在校和在家各四项最需纠正的不良行为入手。

“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

老师们承诺:

1.小烨每做好一件“超级积分卡上”的事,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他。

2.每天在放学的时候,检查小烨的“校园超级积分卡”,一天中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老师每周会把“校园超级积分卡”拿给妈妈,让爸爸妈妈来签名。

4.老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校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妈妈承诺:

1.每天给小烨四个“一定”:一定检查辅导小烨的功课,一定让小烨学会做一件家务,一定陪小烨练二十分钟的书法,一定检查小烨的衣服和书包整不整洁。

2.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小烨的“家庭超级积分卡”,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妈妈每周把“家庭超级积分卡”拿给老师,让老师来签名。

4.妈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爸爸的承诺:

1.一周记录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把“校园积分卡”和“家庭积分卡”里的红星星记录到“超级无敌积分卡”上。

2.一个月内总算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卡里的红星星超过一定数目时,颁发一次“神秘”小礼品给小烨,鼓励小烨。

3.一定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小烨承诺:

1.每天做到“家庭超级积分卡”和“校园超级积分卡”的事,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2.假如自己不小心没做到,给班集体、给同学、给自己造成伤害时,愿意接受来自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适当惩罚,并扣掉积分卡上的红星星,换成蓝星星。

爸爸妈妈、老师、小烨都不得反悔自己承诺的事情!!

签约:日期: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校园版)

1.我能做到每节课堂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干扰老师、同学上课。

2.我能做到不随便借同学的东西,我会礼貌地问他们,他们同意后,我才拿来玩。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请求老师帮忙解决。

4.我能做到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家庭版)

1.我能做到在学校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2.我能做到在学校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和不弄脏自己的衣服,每天很整洁。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不让爸爸妈妈伤心。

4.我能做到每天很乐意跟妈妈讲学校的故事,而且能耐心地听爸爸妈妈、老师们的话。

个案2:小夕的辅导方案

对于初中生小夕,“代币”的积分卡已经吸引不了她了,合约书也让她有“一种被监视,被哄着来改变”的幼稚感觉,她没有答应签订书面的合约,但是答应我、她的爸爸和她三方现场握手为誓。考虑到心理辅导首先是尊重辅导对象的意见为前提,我没有设计类似于小烨的积分卡和合约书,我约了她的爸爸和她在一起进行了家庭咨询,口头约定我们的计划大致如下:

1.小夕会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也会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2.小夕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平时用来登记作业,每周五放学,老师会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校一周的表现,周末爸爸也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家的表现,一起为小夕加油。

3.小夕不会再发生偷窃的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会让爸爸担心和操心。

4.爸爸答应不体罚小夕,因为这是对小夕成长不利的方法。

5.小夕会学着规划自己的零用钱,每周不得超支,不经常买零食。

6.每周一回校时爸爸只给一周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爸爸有权通过老师到饭堂查询小夕的饭卡消费记录。

7.小夕每周末把作业登记本上的作业完成后,爸爸必须抽出时间来检查,并且签名。

8.老师和爸爸承诺家校联系本不是交流小夕的“犯错”,而是鼓励小夕能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辅导过程

虽然辅导过程中充满变数,充满细节问题的泛化,或是突发问题的干扰,但本人对这两个学生的辅导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名义发出家长意见征询书,征得家长的同意才实行以上计划。

2.分别和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各自进行面谈,并告知辅导方案,征询辅导方案的修改意见。

3.和老师、家长、学生、班主任进行集体面谈,明确此次辅导的目的、方案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兼顾孩子的心理感受,本人将这次会谈命名为“爱的承诺”,而且这次会话的立场偏向学生。

4.定期检查学生的积分卡,了解家长、老师、学生三方有没有履行各自的承诺,并观察学生的行为有没有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认识是否有了初步的进步。

5.与班主任交流辅导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跟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

7.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反思、评估辅导的成效。

(三)辅导成效的评估与跟踪

1.对个案辅导成效的评估

总的来说,比起之前只是和学生进行的多次面谈辅导来说,这种辅导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小烨对“合约”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和恪守承诺的“斗志”,在刚开始进行辅导的那段时间,某些不良行为确实得到显著改善,比如,不再爬栏杆,上课不干扰老师和其他同学,不随便拿人家东西等。小夕不洗澡、不刷牙、爱吃零食等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也得到改善。遗憾的是在之前设计辅导方案时没有设想到对个案进行前后心理测量,通过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心理道德素质的改善情况。现只能通过对个案的行为观察和与班主任、家长的交流来感受。

2.后续跟踪

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个人认为这不算很成功的辅导。小烨最终还是没能摆脱“问题孩子”的标签,后来因本人的工作单位变更,没有继续跟踪。小夕在表现好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是她在脱离辅导方案后回归原样,之后又发生了说谎、盗窃行为。说起这件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那段时间老师和家长们都发现她进步时,我也送给她一支原子笔,不久就听闻她疑似再次发生盗窃行为,我为表示辅导的权威和严肃,收回原子笔,理由是她并没有真的进步,继续犯这种她最不能犯的错。也许这件事是导致她后来疏远我的“祸首”,她接下来不再信任我,见到我就躲,这是我从事心理辅导工作以来感到最挫败的一件事。

五、“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一)经验

1.“教育契约”是可以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由于结合了行为治疗技术,因此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个案的辅导可计划、可观察、可追踪、可监控。

2.“教育契约”在处理品德行为不良青少年的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尤其适合用在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因为小学生对来自教师、家长的“平等式”的承诺比较信服,特别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个案中的小烨听到跟爸爸妈妈、老师签订“合约”,非常兴奋,每天关注他得了多少颗红星星,看到蓝星星贴上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小夕每周五回校时准时拿她的家校联系本给我,等我写完评语后,总是很着急地拿过去看,而且愿意跟我交流她家庭更多的事情。

3.区别于其他只是和个案进行面谈咨询的辅导技术,“教育契约”的辅导是全方位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做到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而且还和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多次的沟通和思考,共同探讨对策,能对家庭教育和师生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环境。这一点在两个个案辅导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4.“教育契约”法通过师生、亲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承诺,让学生从他律状态过渡到自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对于那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不是主动求助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只要取得他的认同,也会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

5.“教育契约”辅导方法需与其他辅导方法相结合,如:在小烨的个案中运用了“代币制”辅导技术;在小夕的辅导中,引导小夕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设计自己的零用钱规划,用日记本记录自己的成长喜悦等认知辅导家庭作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6.“教育契约”辅导方法并不能纯粹地在亲子或师生之间强调“契约”的承诺和责任。采用“教育契约”方式辅导孩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分夸大。家长、教师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解、理解孩子上,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和行为轨迹,从孩子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出发,及时沟通和引导,才是教育的高境界。

(二)不足

1.“教育契约”的辅导涉及的关系较广,较难控制操作的过程。因为这种辅导除涉及到基本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外,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不可能随时关注和干涉,因此,辅导过程较难掌控。

2.由于“教育契约”的辅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寄希望于学生、老师或家长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辅导过程中的儿童情感变化,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都显得很被动。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5

通过我市开展的班主任研修活动,我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更好的给学生们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成长环境,我们的心理辅导活动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的,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自从参加我区开展的班主任研修活动以来,全校教师围绕关于在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通过互相学习帮助大家提高认识,动员大家积极参到活动中来。经过大家多次讨论一致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及时的,它不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而且还是社会、家长、教师的共同需要。

二、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领导小组。我们认为要把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必须要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领导小组。因此,我们在全体班主任中经推选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知识面全教学能力强的年轻教师担任组长,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水平高的中年老师任副组长及咨询老师,各班其他任课老师任小组成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小组成立之后,我们及时向全校学生进行了公布。

三、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和辅导室。为了使受辅导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准备了一间室内配套设施比较齐全,标准较高的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室。“心语室”建好之后,我们在此进行数次探讨和研究活动,进行十几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咨询答复,几十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每次辅导都能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在这里学生学到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怎样求知,还学到了怎样健体和审美。

四、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箱安装在“心语室”旁边,让学生把心里话可以及时地向老师倾吐,把自己的成长烦恼和疑惑,把自己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方面的建议向老师提出,把心里迷惑不解的问题向老师咨询,几年来,共收到学生的咨询信件多封,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利用课间操及辅导课及时把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给予答复,帮助学生们走出困惑,走向健康的生活,使他们的成长足迹更阳光更美好。

五、校内室内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充分发挥了校内墙报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宣教作用。为了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及时教育,各班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把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并能根据当时学生的实际和各班的班情的变化进行更新和改版,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点出现象,使学生学习有了榜样,前进有了方向。

六、注重学生的心理转化。抓受挫折学生的心理转化。学生受挫,人之常情,学生受挫以后一般情绪低落,心态不好。我们注重如何对待受挫的学生呢。为此,我们做了专题研究探讨,我们的想法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受挫学生的反常现象,并认真分析受挫原因。然后因人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其倾吐内心的痛苦,解开心理上的疙瘩。”逐渐帮助受挫折学生走出困境。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6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情商教育;职校班主任

在职业学校多以班级为小团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协助学生在团体情境下促使学生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中自我认识与提高,自我实现,快速消除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情绪,与团体的无缝对接,从而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结合班主任工作――身兼两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职校班级管理第一人是班主任,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推进职业学校情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以共青团工作为切入点,协助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班主任可以多一个身份:班级团支部辅导员。职校学生在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下不突出,问题较多,光靠单纯的普通教育是不够的。班主任兼任本班团支部辅导员后,不再单纯是学校规定和制度的传话筒,更注重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可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团活动计划,定期运用团辅活动开展团活动,注重学生思想上引导,说教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同步心理感受与心理活动体验分享。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阳光心理品质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服务于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青春期叛逆心理关怀与矫正、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为学校培养合格的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把好德育教育第一关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情商的技能型人才。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已被职业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广泛地运用到学生情商教育工作中,成为一线基层班主任们的职业品质提高和学生工作创新形式的新方法。

二、结合班级建设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结合班级建设搞团体心理辅导,把班集体作为一个“团辅团体“,从而树立班级正气,提高凝聚力也间接地教育和带动了班内的问题学生。即“小团体运动”,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一起。对新生班主任来讲,在活动过程中留心观察,也会意外收获有带动性和创新性的班干部候选成员。以新生班级建设为例,我们分如下几步开始团辅活动:第一步:开场暖身。如跳兔子舞、“大风吹”、“小风吹”等等,这些都是以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运动性活动。第二步,注重分享。这是团辅的主要活动阶段,注意活动的时间控制,最好每次活动安排3个左右主题相关的项目,具体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目的是为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大家变得“亲近”起来,变得乐于交往和互相学习。注意,每个项目都要注重分享,分享与总结是不同的,应该全员参加,防止游离的成员,总结同学们的共,分享是彼此心灵沉淀和触动的过程。第三步,总结收获,处理离别情绪、彼此祝福,评估团体辅导的效果。我们采用宁静身心项目,如唱告别的歌曲、祝福留言卡等。

三、结合主题班会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加强情商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又一利器,有效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在思想、情感、心理上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促进学生情商发展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会的完美结合,让主题班会形成各个系列化的小团体辅导活动,并与团辅的形式多样化相互补充,将成为班会创新和发展的新趋势。统一安排和布署主题班会,运用团辅理念和游戏辅导、角色扮演、价值澄清法等多种形式等把主题班会有序地连接,以提高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自我省悟和主动改变。所谓“系列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了团辅的创新应用性与拓展性,与传统班会最大的不同就是班主任要尽量保持中立立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理解和尊重学生;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学生。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情商素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与中职学校班主任情商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完美结合与运用,利用其团体心理转导自身的优势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受益。开展过程中还有一些注意项,应引起班主任们的重视和注意,提高决策力,掌握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吴磊,钟国芳.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2(1):73-75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7

网络克服了空间距离的障碍和避免了个别情况下面对面交流的尴尬,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缓解了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紧张与大学生心理需求旺盛的矛盾。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技术结合,辅导员通过多媒体技术,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网站,制作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信息版块,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在网上和学生交流跨越了时空界限,加强与大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提高了工作效果和效率。

二、尝试朋辈辅导

类似于教学活动中常说的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它是指年龄相仿者利用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给予心理疏导,提供等同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促进辅导者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最亲近的人,通过组织朋辈辅导,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朋辈辅导员就是“同在屋檐下”,生活在大学生中间的学生,容易发现问题,能更及时提供帮助,弥补了空间距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难于获取学生信息的缺陷,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挑选心理阳光健康、思想素质好、专业素养强、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干部组建“太阳花”、“心桥社”等社团,并及时对组织成员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三、丰富辅导方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8

【关键词】教辅市场;辅导机构;西安雁塔区;市场前景

据统计,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而其中17%以上都是课外教育辅导消费。仅2015年,我国课外教辅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了7600多亿元。规模较大的教辅导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已在全国50多座城市设立60多所学校、30多家书店、近800家学习中心,累计教授学员2200多万人次,2015年的营业额突破100亿人民币。虽然有众多的大型企业介入教辅市场,但与0.96亿在校中小学生数量相比,我国教辅导市场整体发展还很不充分,在巨大的教辅导需求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一、西安雁塔区教辅导市场发展现状

(一)教辅导市场潜在消费群体情况。教辅导市场潜在消费群体是教辅导产业发展的基础,笔者在针对西安雁塔区的调查过程中,首先对其潜在消费群体进行了调查,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从调查结果来看,西安雁塔区教辅导市场潜在消费群体十分的巨大。其中,全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人口117.85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97个城市社区,120个行政村。共有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298所,在校学生153877人,其中有中学49所(民办15所),在校学生53630人,小学88所(民办15所),在校学生78354人。

(二)现有教辅导机构数量。笔者通过在雁塔城区实地走访,以及到工商部门调查,对雁塔区现有教辅导机构数量进行了统计,从调查走访结果来看,笔者发现雁塔区有各类教辅导机构372家,其中除了方培训教育科技中心、西安天祺教育培训中心、西安紫光培训中心、西安巨人大学培训中心等大型培训机构以外,其余教辅导机构都是小型补习班,规模较小,不成体系。通过在工商管理部门查询,笔者发现正式登记在册教辅导机构,整个雁塔区只有150多家。也就意味着现有300多家教辅导机构中,还有200多家没有进行工商登记。

(三)教辅导市场主要营销模式。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雁塔区现有教辅导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告直接营销。这种模式是教辅导机构聘请专门工作人员在中小学校集中地区发放传单、在培训机构醒目位置悬挂广告牌、在一些商业性报纸或者公共交通媒体上进行宣传;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专门教育机构中介,由教育机构中介向学生家长推荐教辅导培训机构,实现生源招聘。

二、教辅市场发展过程存在挑战

(一)教辅导市场管理尚不规范。从西安雁塔区教辅机构情况来看,教辅导市场管理还存在不规范问题,主要是工商管理登记不规范,很多没有注册登记教辅机构非法进行招生培训活动,一方面影响了教辅导行业健康发展,降低了教辅导行业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造成教辅导机构恶性竞争,争抢生源过程中矛盾时有发生。

(二)竞争剧烈开拓市场困难。在西安雁塔区等教辅市场较为发达地区,市场竞争较为激励是开拓教辅导机构市场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从西安雁塔区调查来看,正在营业教辅导机构已经达到了372家,而小学只有88所,中学只有49所,基本实现了每2.5家教辅导机构对应一所学校。而且,很多教辅导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定市场渠道、招商渠道,一个新教辅导机构要想开拓市场存在一定困难。

(三)对教辅导机构专业化要求高。教辅导机构成败不仅在经营,更在于教辅导质量。家长选择教辅导班第一条件,就是必须有专业教师和高水平辅导人员。雁塔区现有教辅机构中,以文中所调查10所机构为例,虽然有大量登记在册教师,但是真正具备教师资格证人员不到全部人员50%。而随着家长对教辅机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也将不断提高,这将是教辅启航小课堂发展必须克服有一个重要问题。

三、推动教辅启航小课堂市场发展策略

结合对西安雁塔区教辅导市场调查,以及教辅导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与发展优势,笔者认为要推动教辅启航小课堂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建立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推动教辅启航小课堂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经营制度,经营制度是良性发展重要基础。作为市场主体,教辅启航小课堂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管理、经营制度。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在让团队协作、服从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而且,大学生流动性较大,从事教辅小课堂只能是兼职。因此,要通过完善制度严格教师选拔、培训,加强对教师和工作人员专业化管理,制定精细教辅导服务流程等,确保教辅启航小课堂能够得到良好管理和运行。

(二)打造专业化教辅导队伍。是否具有专业化辅导队伍是教辅启航小课堂在教辅导市场获得发展关键,在打造专业化辅导队伍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平台优势,积极通过在校大学生资源,建设专业化教辅队伍。一方面,要实行严格考核选拔制度,要通过理论测试、试讲等形式,挑选出专业水平高、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学生作为教辅启航小课堂的聘用教师,并通过定期考核,实现淘汰制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在职教师指导的特色辅导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学校对教辅启航小课堂的支持,定期邀请在职的专业教师为教辅启航小课堂的老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特色辅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水平。

(三)科学合理布局教辅启航小课堂经营点。针对雁塔区教辅导市场还存在一定空白区域的现状,教辅启航小课堂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布局,减少市场的竞争力压力。一方面,要在教辅导机构数量不多、专业水平不高的区域设置教辅启航小课堂教学点,通过专业的师资队伍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报名。另一方面,要积极针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等传统教辅导机构薄弱环节入手,基实现了社会效益,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胡天佑.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与治理[J].教育学术月刊,2013(07).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9

[关键词]心理辅导思想政治课必要性意义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59

1985年随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恢复,心理辅导在我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所以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一、心理辅导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概念论述

(一)心理辅导界定

1.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理辅导主体包括辅导者和受辅导者,并且心理辅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它主要是辅导者帮助受辅导者了解自己、纠正错误的观念、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辅导者运用自身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的知识,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脱困境,促进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念及性质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从概念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知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的内容,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四个板块,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等六个板块的内容。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教学也是传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

(三)高中生及其心理特征的研究

在我国,进入到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统称为“高中生”,它包括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此我们主要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研究,他们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学制一般为三年。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阶段连接初中和大学,是通往高校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大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李小林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在此阶段智力飞速发展。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自主意识强、倾听意识弱、表现意识强、人际适应难、参与意识强、合作能力差、社会意识强、责任感不足、探索意识强、持之以恒难等特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性别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心理断乳”。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各种心理品质正逐步趋向于稳定,但是在思想品质和行为上容易表现两极分化,性别意识逐渐加强。高二的学生处于“断层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到的关注比较少,因此孤独感增强,同时面临着分文理科,重新分班重组,这对这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三的学生情绪情感状态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要承担升大学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高三阶段的学生要特别留意进行心理辅导。

二、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

我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做了相应的调查,然后他们建议国家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很多条件允许的地区做出了尝试,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规定,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于2012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了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社会层面

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是属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辅导则是我们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手段,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随着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都开始出现,被称之为“焦虑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人们在与之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生活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不能与之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当然除了这些来自于人类本身的压力之外,还包括了各种自然环境压力,比如交通拥堵、噪音、环境污染等。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要承受这些来自社会的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期望,加上他们的心智不太成熟,所以非常容易处于一种内外的矛盾状态。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三)学校层面

心理辅导在西方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近几年才普遍意识到在学校中进行心理辅导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提升,学校在近十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面向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有的学校借助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仅如此,有的学校还培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完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个人层面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中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疑病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等神经障碍。根据对某地区某中学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存在轻度心理障碍的人占45.61%,存在中度心理障碍的人占5.5%,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占0.4%。其中有10个方面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因子68.5%,学习压力因子67.9%,情绪平衡性因子66.7%,焦虑因子64.7%,适应不良因子60.5%。另有几项因子存在问题的比例也不低,人际关系因子达55.1%,抑郁因子为52.3%,敌对因子最低,但也达到了38.3%。由此我们发现,高中生群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亟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辅导,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间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快速发展,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定型,已经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因此及时地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时期,这个时间段,他们情绪起伏大,人格和品质尚未完全养成,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此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抵制各种思潮,确立良好的人格和品德。

(二)有助于完成课程目标,实现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它包括:思想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素质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助于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总的教育目的。因为通过心理辅导,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得到调节,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最终提高成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走向成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但是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我们的人格、气质、性格、精神面貌逐步形成。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以后适应大学、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最终能否走向成功,取决于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内化的能力,因此外界的教育极其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四、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

1.学校重视

当前,虽然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生源质量比较差,学校为了提高效益,以“升学率”为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语数英挂帅,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忽视,更谈不上实施心理辅导,因此有必要引起校方的重视。

2.教师重视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频率;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对当前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和心理现象作分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应。

3.家庭重视

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与教师多沟通,共同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聘用和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1.招聘环节

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品质进行考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可以优先聘用懂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或者具有心理咨询方面实践经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这样不但可以承担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能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2.培训环节

教师在我国被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它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训练、学习和实践所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只有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在教学中善用心理咨询方法

1.个体心理咨询法

个体心理咨询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个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治疗焦虑和恐惧的系统脱敏法,治疗烟瘾和网瘾的厌恶疗法,改变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法的认知行为疗法,还有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2.团体心理咨询法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它是用于解决集体的共同心理障碍,运用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由于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其共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法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高中生加深自我了解,加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辅导,我们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困境,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心理学知识;可以运用讨论教学法,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宣泄情感;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灵活地呈现心理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基于当代我国高中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赵海燕.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篇10

一、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