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02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1

摘要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一词,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低碳”新高潮掀起,建筑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建筑成为一种潮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见证了低碳建筑的良好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低碳建筑,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在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建议。

关键词低碳建筑世博会房地产业

一、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低碳建筑实例

1.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

英国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社区为世界首个低碳建筑社区,这里的建筑都是约40m高的棕褐色“板楼”。每栋楼的屋顶南侧铺着大片的太阳能板,北侧种着大片的绿色植物,中间则竖立着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风帽。贝丁顿社区建筑每一处独特的构造都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的,真正是表里如一的“低碳”建筑。比如,楼顶的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因此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此外,整个小区还建有一个利用废木头等生物质发电,并提供热水的小型热电联产厂。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个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2.北京国奥村项目

作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运动员村――国奥村是2008伟大盛事所直接催生的部级住宅项目。国奥村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节能技术,令其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先进的微能耗奥运住宅项目。国奥村采用多项节能技术,如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集中式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景观花房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护结构保温系统、LeD建筑发光系统等36项低碳减排技术,令项目科技含量与节能品质进一步攀升,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绿色建筑建设体系。

3.世博会中的低碳馆

(1)零碳馆

作为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的模型,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也是由邓斯特和他的团队设计完成。上海世博会中的零碳馆,源于伦敦贝丁顿零碳生态社区,却又高于其原型,他所用到的低碳技术和理念,在上海世博会零碳馆中几乎都有体现,而且在某些方面更为领先。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这两栋建筑同样使用了高性能的隔热材料和供热设计,并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法国馆

法国馆基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所倡导的未来环保节能宜居方面的主要设想。在充分考虑低碳、环保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上,从设计本身出发,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环保。其在降低能耗方面,采用了6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部分解决了场馆的用电问题。立体花园的设计,采用保温材料,起到保持温度的作用,尽量少开空调;馆内的小水池也是一个微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筑采用整体的隔墙与吊顶系统以及一系列建筑节能和环保解决方案,使法国馆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循环使用、宜居环境、智能高效的生态技术方面进行了展示。

三、低碳建筑在中国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宣传不足,地方和企业不重视。虽然目前低碳建筑的提出如火如荼,但真正能开发和建设的开发商还不多,他们对此类新型理念还处于观望状态,不知道是否会盈利,也不清楚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究其原因,是宣传不足,目前口号喊得亮,实际操作却没有指导。

(2)技术材料亟待跟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效率低和技术相对落后,单位国民生产值的碳排放往往高于发达国家。另外,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来打造低碳建筑,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传统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材料中的高耗能,高污染和低碳建筑的要求背道而驰,成为发展推广低碳建筑的瓶颈问题。

(3)立法规定欠缺,无标准化体系。目前,对于低碳建筑,我国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只是提倡,并没有在立法中强制规定下限,随着发展的深入,势必会引起低碳与传统的交锋,一些建筑打着低碳的口号,摇身一变,宣传中就是低碳建筑了,使得消费者怀疑甚至不认可此种理念。

2.建议

(1)加快建筑业立法建设。随着低碳概念的提出,欧美国家纷纷提出征收碳关税和限制碳汇等措施,为了防止因不法分子钻空子,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和规范这个市场,如新出台《低碳经济法》来限制建筑业碳排量,修改《建筑法》,在考核建筑等级时增进建筑中低碳的理念。

(2)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新材料新技术形成。国家应加大科研经费对建筑材料、技术和能源的研究,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及推广运用,同时还应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交流,学习国外成熟技术。

(3)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低碳建筑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在低碳建筑发展初级阶段,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低碳社会消费理念和行动的转变显得更为重要①。低碳房地产的核心和可持续的动力在于拥有低碳理念的城市居民,良好的公共参与机制是保障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先决条件。整合低碳房地产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促进企业决策者及公众观念的转变,形成支持其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引导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全社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②。

注释: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2

一、关于“新自然主义风格”

何谓空间设计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弄清此概念的涵义之前,先要认识一下自然主义。自然主义(natural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的美学运动,或者说文学与艺术的思潮。它主要是受到自然科学中达尔文自然观的启发,并使之与文学艺术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系列创作。自然主义所涵盖的领域甚是广泛。在哲学上,它表示一种立场,从朴素的观点看,它主张在自然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即用自然来说明自然。在道家看来,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最合理的、最有价值的,根据这样的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尽可能地提高自然的程度。在观念上,它认为人不应该把自己提高到自然万物之上,不能宣布人有支配万物的特权,人对待自然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在艺术上,它指非经审美形式变形、陌生化的逼真的摹仿和镜子式的再现。它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以更忠实地不加选择地反映现实为宗旨,以反映不带道德评价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装饰艺术中,自然风格倡导设计自然空间,美学上推崇“自然美”,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拙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外绿化,创造自然、简朴、清新淡雅的氛围。关于“新自然主义(newnaturalism)”概念,美国著名美学家——托马斯•门罗(thomas•munro,1897-1974)认为,它不是一个严格的、排他性的哲学体系,而带有明显的多元、折衷的色彩,他指出新自然主义应当走作为传统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门罗是杜威的学生,他主张的“新自然主义”深受杜威实用主义与自然主义哲学的影响。新自然主义也继承了左拉的自然主义主张,强调“自然”的完整性、系统性、唯一性、进化性,认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都是一个统一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自然进化过程。朱雨泽先生认为,新自然主义融入了中国道学思想,新自然主义艺术将向有相应美学知识和有悟性的观者呈现禅境、道和天人合一的境界,它需要具有一定修养和思想境界的观者所能理解的艺术。它不是讲故事和叙事的绘画,它不同于描画实物的再现客观和画家凭主观臆造的作品。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时至今日,无论科技与经济多么的发达和进步,在新时代的生存背景下,人类依然没有消磨掉对大自然中阳光雨露的渴求与依赖。相反,也只有在这种生存的渴求与依赖中不断地赋予“大自然”“、自然主义”以新的理解与诠释。在现代生活中,从把家装修成乡村风格,希望随时随地享受大自然,到设计模仿自然的产品,可以看出设计师们正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大自然的崇敬。这也正体现着人们从被动地顺应自然,到认识自然,再到能动地渴望改变自然的心路历程。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也因此应运而生了。关于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笔者认为,即是在遵循自然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多体现装饰美化、环保节能,少进行装修破坏、污染浪费,以追求室内外环境个性化的自然和谐与创新的装饰效果为最终目标。遵循自然主义原则,即要强调使用天然、地域化的材料、简单的结构体系和传统的装饰施工工艺,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营造自然和谐的个性化空间,即是创新之处。当然,在设计中别出新意,是离不开设计师以理性的头脑去考虑设计的整体性、方法的必要性、简洁性与合理性等等。空间设计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实际上是“自然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完美交织。

二、关于“低碳理念”

与此同时“,低碳”的概念闯入尘世“,低碳生活”的理念也渐受青睐。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模式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低碳的内涵体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为解决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的问题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尽量减少平时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倡并践行低碳生活,即要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其实,低碳生活理念的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勤俭”的内涵。提倡低碳生活,就需要我们在保持生活质量水平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尽力做到节能减排,自觉用行动来诠释着自己对低碳的理解。人类的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低碳生活当然也要从这衣食住行中得到体现和诠释。人类衣、食、行的生活如何低碳践行,我们在此姑且不表,人类“住”的环境当与我们在此关注。如今,在“低碳生活”理念的指引下,“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问世了。所谓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与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低碳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以及“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用“低碳”的理念控制建筑装饰装修的全过程,是践行“低碳生活”的好方法,也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好思路。建筑装饰装修的低碳化是一个贯穿于装饰装修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工程设计、材料选购、现场施工、维护更新、拆除重用等几个部分内容。将低碳的理念渗透到上述各个环节中去,控制整体过程的总体碳排放,是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将低碳生活的理念与新自然主义的概念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其共性,即是都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提倡节能环保,反对污染浪费。不同之处,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是要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营造出自然和谐的个性化人居空间,其实质是在体现“自然主义”与“低碳理念”有机融合的同时,以独特的装饰设计手法营造个性化的人居空间环境。

三、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空间设计中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在当代悄然兴起,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它以自然主义原则为基础,融以低碳理念,再以创新手法示人,已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风水的关注与推崇以及对风水学的研究与应用,实际上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与思考。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被称为“宅”,其系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择也,择吉处二营之也(”《黄帝宅经》)。人们在建筑与装饰自己的居住环境时,很注重对“气”的研究,所谓“山环水抱必有气”中的山环与水抱就是要接近自然,生养和谐之“气”。风水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追求顺应自然,认识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早于西方文明几千年达到了“天人合一”审美理想的高峰,中国风水学可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生态建筑理论。西方的生态建筑理论及其建筑的出现,也只能从西方的工业革命之后的近现代算起。20世纪初,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可以看作是西方早期生态建筑理论的代表。纵观赖特为数极丰的建筑作品,拜读他笔锋犀利的论作,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孜孜追求。这种对自然的追求构成了赖特建筑作品的主要特征,他所提出的大草原风格建筑、“美国风”建筑、有机建筑理念、对材料的认识和最重、广亩城规划等等都是这一特征的表述。他在《建筑论》一书中提到:“自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们所知的建造形式正是出自于此,尽管几百年来,人们总是在书本上寻找启发,死守教条,但是大多数的实践都是来自自然,自然的启示是无尽的,多得超乎你的想象”。他的“有机建筑”理论中所谓的有机建筑即是人类精神活的边限,活的建筑。这样的建筑必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活的建筑是现代新的整体。赖特善于从自然界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中获得启发,寻求创作的灵感,注意按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材料特性与技术条件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创作出能真实地体现建筑的基地环境、建造材料特性的建筑表达形式。另一位几乎与赖特同时代的建筑大师——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1926年把他的“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即分别为: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此建筑理论既具有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特征,又具有生态建筑理论的特点。

四、空间设计中“新自然主义”风格与“低碳理念”的经典案例

赖特的著名力作——“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在此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材料特性及技术条件等因素,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美妙的人居环境。它既流露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散发着设计师创意构思之妙,是早期新自然主义风格的典型杰作,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勒•柯布西耶的著名的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大楼与朗香教堂等建筑作品,既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又是具有新自然主义风格雏形的伟大建筑作品。其中,萨伏伊别墅综合体现了“新建筑”的五特点,是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功能考虑也很周到。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在空间设计上既体现出亲近自然、实用节能的一面,又表现出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的一面。它体现了上世纪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也体现了新自然主义风格一些特征。在现当代,“新自然主义”空间设计风格已蔚然成风。北欧一些国家(主要指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四国)不仅仅在现代建筑上有着突出的成就,营造出了新颖独特、温馨舒适的空间环境,在绿色可持续建筑方面,也有他们独特的解决之道。北欧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人们渴望更美好的生活。同时,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更要求建筑师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建筑之道。上世纪50年代末,北欧建筑工亚迅速发展,新技术与新材料(如叠层木、隔热玻璃、高效保温材料等)给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手段。6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这些建筑,有的以建筑和环境密切结合,创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著称;有的则突出了新技术与新材料;有的仍然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它们都以各式各样的形式类型演绎着“新自然主义”的空间设计风格。以阿尔托为首的芬兰建筑师竭力用建筑来表现独立了的芬兰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哥本哈根的斯堪的纳维亚皇家旅馆是丹麦建筑师a.雅科布森的杰作。他以手法简洁、细部设计精美出名。旅馆从外形到室内装修、家具以至餐具都设计得周密精致。瑞典建筑师R.厄斯金的代表作品——英国纽卡斯尔的贝克住宅区建筑,亲切感人,自然地流露出功能主义和有机建筑的色彩,同时也把英国建筑和瑞典的传统建筑揉合在一起。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低碳世博”是其世博会的核心理念。园区内诞生了许多时尚的绿色建筑,它集中展示了各国的屋顶、墙体、室内立体绿化的新技术,以及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成为一个融立体绿化、环境保护与低碳理念的精美绝伦的建筑博览会。其中,位于上海世博园e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中的伦敦零碳馆,为观众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低碳生活理念。该展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幢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及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了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伦敦零碳馆案例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2002年,该社区有近百户英国居民率先走进了零碳生活。零碳建筑,是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污染,并将废物合理利用,使用环保清洁的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简单来说,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以此达到“零废水”;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能作为核心能源达到“零能耗”;将有机垃圾用来发电,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家具或建筑材料,以此达到“零废弃物”。这就是零碳房的主要原理。零碳建筑实际上就是低碳建筑的经典代表。事实上,低碳世博园中展示的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低碳建筑,在充分展示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还尽情营造了许多自然、温馨与独特的人居空间环境,也集中展现了多姿多彩、清新美妙的新自然主义风格。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3

关键词:低碳、零能耗、生成的设计、零能耗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解放南路文体中心项目背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解放南路文体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天津市外环辅道与解放南路交口的东北角。总用地面积13875m2,界内使用面积10026.1m2,总建筑面积11660m2,项目局部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地上空间以中部共享空间为核心,北侧为游泳馆、羽毛球馆、南侧为各种活动用房、会议室等。建筑作为解放南路地区的启动项目,力求做到低碳零能耗、达到国家绿建三星、LeeD铂金级认证标准。能耗目标:每年50-70kwh/m2(普通建筑能耗的40%左右),碳排放目标:每年42.7-60kgCo2/m2(普通建筑碳排放的50%左右)

2.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2.1总体布局:

2.2.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建筑构思源于“生长”的概念,体现为环境而设计、为时间而设计、为使用者而设计。设计采用被动式生态节能措施结合主动式节能手段的建筑节能技术,整个设计过程从萌芽到定稿均基于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策略及概念,以求最终达到零能耗及低碳建筑的设计目标,并通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铂金认证及我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3.节能措施选用

1)被动措施

新型高效保温材料(二氧化硅气凝胶)、高效节能玻璃窗(四玻三腔单银Low-e玻璃)、自然采光、智能遮阳系统、自然通风、坑道风的利用、生态中庭。

2)主动措施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温热水发电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温湿度独立分控技术、低能耗空调末端的选用、高效变频设备、空气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节水器具的选用、游泳池综合节能措施、雨洪控制及利用、湖水冷却系统、分项计量与能耗控制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二、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解放南路文体中心的低碳零能耗设计研究,使其成为天津市第一个绿色建筑集成技术示范项目,将被动节能和主动节能结合起来以降低建筑能耗,并以可再生能源以解决剩余能耗,并推广到类似项目,以利用建筑集成设计来发展和建设零能耗建筑。此项举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将使解放南路社区文体中心成为立足整个天津市、辐射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对我国寒冷地区以建筑集成设计方式建设零能耗建筑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

众多单项技术集中应用在一个建筑物上时,它们之间必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有不少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研究零能耗建筑集成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它通过对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优化整合,既减少了各种技术集中应用时相互之间出现的不利影响,使建筑集成化设计发挥最佳效果,又能够减少重复设备投资,降低绿色建筑的综合造价,使其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项目完成后,可作为解放南路地区乃至天津市的低能耗建筑展示中心,极大促进建筑节能和降低碳排放工作的开展。此外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于北方寒冷地区的零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可推广的零能耗绿色建筑设计导则,项目成果可在天津市乃至整个寒冷地区广泛推广。

三、绿建零能耗设计

零能耗建筑定义:是指应用到现场和用可再生能源的能量来运作的建筑,使一年中现场产生能量的净额等于建筑所必须的能源净额。

能量平衡模式:即发即用:成本低、可靠性高、但需考虑电量的同步调节;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电能的余电上网。

1.1建筑平面将采光通风要求较高的房间布置于南侧,游泳池、报告厅、羽毛球场等房间布置于建筑北侧,从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

1.2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处于寒冷地区,设计以低碳零能耗为目的建立数字模型,进一步模拟计算,在满足《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耗。

本工程体形系数不大于0.13,窗墙比不大于0.4,外墙采用200厚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130厚超细玻璃棉保温,玻璃幕墙为呼吸式幕墙,导热系数不大于1.5w/m2;地下室顶棚采用板下50厚喷涂超细无机纤维保温层,外门窗选用铝合金型断热型材,四玻三腔单银Low-e玻璃,

游泳池保温采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气凝胶在建筑上的应用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人工制造的密度最小的固体之一,一般常见的气凝胶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由于气凝胶中99.8%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一寸厚的气凝胶相当20至30块普通玻璃的隔热功能。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安装技术,-气凝胶在建筑领域还没有应用,只是在航空、石油输送等方面应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将研究方向定位在气凝胶与建筑的一体化方面。

1.3不同于以往生态建筑中另辟土地安放光伏电板的策略,第五立面屋顶以水平夹角15°的设定结合太阳能光伏电板进行太阳能一体化设计,中庭玻璃屋面则采用透光效率较高的薄膜光电板,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和周边住户的负面影响,阳光照射的死角采用弱光发电非晶硅柔性光伏电池来进一步增加发电量。另外考虑热水的制备,部分光伏板采用光热一体设计,充分利用了屋面的有效面积。

光伏板与建筑一体化的通风应用此项研究的原理就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下的密闭空气腔加热后形成烟囱效应,驱动夹层空间带动室内气流与室外进行换气,从而获得有组织的通风效果。本项研究的重点是光伏板与建筑的一体化,使其在不影响建筑第五立面、不影响光伏板发电效率的前提下做到密闭和有效通风。

1.4中厅设置多层立体环绕种植园,利用植物蒸发,光合作用改善微环境,并结合中庭反射采光系统解决建筑内部自然采光。

1.5创新集成地道风解决过渡季的降温以及采暖季前后的室温过低问题

湿度独立分控系统大大节约供冷能耗。室内采光采用光高效照明灯具及局部照明,结合智能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有效降低能耗。结合游泳馆,景观水体,周边环境设计实现雨洪控制及利用,有效节约用水。

1.6在设计细节上已简约为主,以功能构件作为细部的装饰,南向窗上部设反光遮光板,上表面为反射面,可将自然光线反射入室内,提高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羽毛球馆东西两侧设通风间层,减少到空间的能耗;建筑屋面采用15度坡屋顶,完美平衡了太阳能板效率与室内空间体积,达到综合节能效果,坡屋顶利用太阳能板与屋面形成可通风的空气间层,进一步降低室内的能耗。南侧走道小共享与梯形天窗的结合有效增加了室内采光。

1.7建筑在东、南、西三个方向均设遮阳板,其中南向百叶上部设反光板,西向为电动可调式水平百叶,顶部天窗设百叶或电动遮阳帘,避免辐射热进入室内。

1.8根据气流模拟分析,在建筑西侧设地道风取风口,同时西侧设计较为开敞,容易进风,屋面的可开启天窗作为排风口,充分利用过渡季的自然通风。

1.9产生噪音的房间,如空调机房、水泵房、琴房等,均采用浮筑楼地面,吸音墙面与顶棚,有利于隔绝空气声与固体声。电梯井道采用隔声处理。

综上所述,低碳、零能耗建筑的技术集成本工程不是先进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以软件模拟分析为主导设计依据,以相应的技术手段为辅助条件的一项经过多次研究后自然形成的低碳、零能耗绿色建筑。本次研究我们研究了众多主动、被动策略后选出适宜本工程的技术,并在软件中进行模拟后确定了采用下列技术:过渡季的气流组织;反光折阳、遮阳板;双层皮玻璃幕墙;太阳能光伏发电;低温热水发电;微电网;能耗管理监测系统等。通过上述技术我们将我国目前同等建筑的米每年耗电量120kwh降低到60kwh,此项指标比目前的生态城的75kwh/(m2•年)还要低20%。

参考文献:

1.aRUp公司提供的绿色建筑分析

emSi提供的美国LeeD标准和中国绿建标准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229-2010

4.《天津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29-204-2010

5.《天津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t29-205-2010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4

苏州皇家是一家致力于现代木结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并提供低碳节能建筑整体系统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苏州皇家从引入国外现代木结构建筑理念和技术起步,取得了国内首个木结构专业建筑资质,并成立了国内首个木结构建筑专业设计院。业务囊括了木结构建筑设计、研发、制造、配送、施工、维护各个环节,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木结构建筑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最大木结构建造商。该公司提出“六个零”建筑理念,成功开发了低碳屋产品,已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公司的“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全国推广证书。2010年,这一成果被住建部、科技部列入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10年11月15日,第三届中国木结构技术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来自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以及中国林业工业协会等部门和单位的200余名业内人士出席会议。会议选择在苏州召开是因为“苏州木结构建筑自古便走在全国前列,特有的香山帮建筑人文底蕴深厚,明代苏州吴县人蒯祥(蒯鲁班),主持设计、建设天安门声名远播”;苏州不仅非常适合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同时,还因为这里有一家致力于现代木结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并提供低碳节能建筑整体系统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DD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苏州皇家在国内木结构建筑行业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达到50%,独占半壁江山。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以木结构为特色,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均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等充分体现出中国木工技艺的纯熟和感染力。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卯榫和企口做法。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体量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木结构对邻国日本、朝鲜影响深远。

去年第四届中国(苏州)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博览会与移师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的展会,规模更大更专业!该届展览会上,来自于28个国家的600家参展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全球节能建筑环保技术与产品,现已被全国节能建筑及新型建材行业领导者视为重要商贸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这里寻找商机。

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以专业设计、生产、搭建、销售木结构住宅为主营方向的建筑企业,在国内首家申领到木结构建筑资质、首家拥有木结构设计资质,也是拥有中国木结构施工行业最高资质的企业。该公司伲总说:建住宅和买衣服不一样,衣服最多穿几年,有的只穿一个季度甚至一个月,因为其使用周期本来就短,众所周知,房子的使用寿命都在50-70年,所以房屋的设计、生产尤为重要。

拥有一套纯木结构住宅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高昂的造价又让太多的人对此望而却步。在伲总看来,目前人们选择住宅更加重视节能、健康和环保,公司选用的木材主要来自加拿大进口松木和衫木,具有稳定不容易变形等特点,单体的木结构住宅相比钢筋水泥房屋成本要高,但是带上内部整体装修,目前单价仅在60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套300平方米的别墅,价格只需180万,应该说这个价格对于别墅来讲不算高了。更重要的是木结构住宅不仅材料节能,而且可以自发电,达到双重节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低碳;理念

1引言

低碳建筑的概念是依据现实情形所提出的策略性理念,实际上,现今对于其定义并不明确,同时,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没有数值的相关规定。因而,对于低碳建筑即可认为在保障建筑施工平稳的前提下采取使用环保材料,选择环保施工工艺等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碳的排放量以减少温室气体,缓解温室效应。自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以来,低碳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为响应联合国号召,我国积极将“低碳”理念引入建筑行业,让低碳建筑成为构成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及选择低排施工工艺,尽可能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破坏,推进现代化低碳建筑进程,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地球这个大环境的未来提供保障。

2建筑设计与低碳环保的联系

实际调查表明,废气中的50%来自建筑排放,其中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建筑释放占40%之多。综上可得,实现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实现的重要基础。因而,在建筑设计之初应当着重考虑环保方面问题,将低碳环保作为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以期后续具体施工操作能够将低排放、环保节能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当中。从设计方面入手有利于为建筑的建设指引方向,加速低碳建筑进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3建筑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

现今,我国的建筑业飞速发展,较以往有着十分喜人的进步。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3.1我国未赋予给节能环保以明确定义,因而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参考基准,即使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为“《公建设计标准》”)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居住设计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即全年总能耗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减少50%,其也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节能目标,反映的仅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总体节能方向,对于具体建筑的节能要求并没有做相关规定,总体而言,在低碳减排,环保节能的理念方面,我国还相对欠缺,因而,未能给建筑行业以明确的指导方向。

3.2若想将“低碳”贯彻落实到建筑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应当将这一理念融合其中作为后续具体施工操作的指导原则。而现实情形是,建筑设计者本身对于低碳建筑方面知识较为匮乏,在节能环保意识上也相对欠缺,因而设计建筑上不能体现对于低碳环保方面的追求,更不能对施工操作予以引导。因而,应对于此,要求设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获取低碳相关知识,深入分析探究理念,紧随时展脚步,明确当今社会潮流,有意识的将节能环保注入设计中,让其为低碳建筑建设指导方向,为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3在进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设计时应当对于现实情形进行考察,使其更契合现状,同时更重要的是应当重视人的感受,将人的舒适度与健康作为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很多建筑在设计时并不能符合要求。例如,在建筑窗户设计方面,窗户设计面积较大但实际可通风率较小,自然通风不畅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差损害人体健康。

3.4建筑设计是后续具体施工操作的导向标,因而,对于设计的把握十分重要,节能设计审查成为审批检验设计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很多审批单位自身相关专业知识十分匮乏,并且审查环节并没有完善的体系指导,欠缺综合审查能力,这给一些单位可乘之机,许多建筑设计并不合格只是建造的建筑不能满足低碳要求。

4低碳建筑的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是应当牢牢遵循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规定,同时,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为后续建筑的具体施工指引明确方向。在具体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4.1在设计时应当综合考察,“因地制宜”。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设计者应当实地勘察建筑施工现场,分析其周围环境,其中包括现场所处的大环境即所处南方或是北方,所处气候带等等以济南为例,其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既不同于南方的温暖湿润,也与北方的严寒干燥有区别,因而,在济南地区的建筑设计应当注意其特殊性,打造其独特的建筑模式;同时,在把握大的环境同时也应当注重周围小环境特征,如地质、水文、及周边车辆人流状况。

4.2建筑设计者应当培养自身责任意识,为建筑社会效益做出贡献。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应当明确设计目标及原则,并充分了解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因地制宜。同时,设计者应当主动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建筑设计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开展,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因而,建筑设计者所承担的责任可想而知。现今,为响应国家低碳建筑的号召,设计者更应集中精力,突破创新,为社会更有效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5低碳建筑的设计要点

现今低碳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向标,然而,想要贯彻落实低碳这一标准并不容易。首先,节能环保本身就是个系统而庞大的过程,它涉及到从建筑设计开始到具体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系统予以指导进行。其次,节能环保这一理念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因而,应当理清各方面之间联系,促进整体的协调发展,从而以最低的投资与最精简有效的方式实现低碳建筑的建设目标,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贡献一份力量。在具体的设计操作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建筑设计时应考虑使用节能设备首先节能目标,例如空调热泵比一般的空调机更具节能效果,因而在设计时考虑采用空调热泵。同时节能也意味着对于能源的节约。因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例如运用风力发电或者太阳能发电等。只有将节能设计渗透到各方面,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建筑目标。在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应当将环保理念与之结合充分考虑人的感受,体现人文主义。环保方面的设计要点即是提高人的居住舒适度与心理感受,其主要依据对于自然资源的设计与运用从而保证和维持建筑内的温度和通风等使用要求。简单而言,温度与自然通风构成整个环保设计的重要因素。所设想的良好的建成效果即建筑内冬暖夏凉、通风良好,或者仅需要小功率的空调和采暖系统就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或工作需要,这便达成最初的环保设计目标。

5.1采光设计

自然采光即指在日间充分利用自然光为室内进行照明的方式。自然采光又可分为两类即主动式采光与被动式采光。两种采光方式相比较而言主动式采光更具有实际意义,具体理由如下:首先,被动式采光是在日间充分利用太阳光进行照明的方式,这种方式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现今社会也依旧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根据对被动式采光的定义,太阳光是其实现的重要因素,因而可断定其对于天气的依赖程度高,如果是阴天或者光线较弱的情形下,采光实现起来很有难度。同时,光源的变化也会造成采光的不稳定从而造成光能的浪费。其次,主动式采光是通过采用镜面反射采光,由定义可得采光方式具有主动性。其适用于无窗或地下建筑等建筑本身采光条件较为恶劣环境,其有利于改善室内照明质量,节约电能,做到低碳环保。最后,建筑设计是以“低碳”为原则的,因而,采光选择上,被动式采光对于天气的依存度高,需要对其做出技术上的改善以更好的节约能源。在主动采光方面,其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照明,并节约能源,是符合环保原则的较为良好的采光方式。

5.2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基于环保设计理念上的具体措施,其主要是为保障人的居住感受与身心健康,使得室内通风顺畅,人们更加舒适。在建筑上的自然通风可分为三种即热压作用通风、风压作用通风与热压与风压的综合作用通风。三种通风方式的原理均为气压差作用,因而,在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窗户大小、室内外气压差等各种影响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良好且舒适环境的建筑。

5.3环保措施的探索与使用

人们在漫长的探索节能环保措施的过程中,依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渐总结出了低能耗的途径,其在以“低碳”为原则下的建筑设计与建设同样适用即利用余热形成供暖形成能源的再利用及开发新的可再生的能源两种方式。能源的再利用是对资源的节约,而新能源的开发即是通过一种更为先进的方式保护能源。因而,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打造低碳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6低碳建筑在实际中的探索与应用

6.1对传统技术探索

随着“低碳建筑”理念的兴起,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人们也在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探索。例如,在农村家庭中,改变先前焚烧秸秆的做法,将秸秆收集起来为做饭及一些日常生活提供能源,这便是对于能源的再利用,同时有效避免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同时,人们也积极将一些低能耗低碳材料用于房屋建设当中例如我国东北地区所使用的苯板、稻草板、稻草砖等。除此之外,节能技术的使用如陶土夹心墙建造技术,竹子建造技术,木结构填充岩棉,木框架填充秸秆砖等等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做出重要贡献。除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实践,相关研究人员与学者也在为低碳事业做出努力如由同济大学师生共同建造的太阳能竹屋(如图1所示)。由图1所示,太阳能竹屋主要材料为竹子,最主要的特色即整个小屋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可供家庭日常生活使用,其充分满足了节能环保的属性,是对于低碳建筑的良好探索,为未来的建筑建造也起着启发与引导作用。若太阳能竹屋还在试行阶段,台湾成功大学则是以已建成的一座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称为绿色魔法建筑(如图2所示)。台湾成功大学建筑从建筑设计到材料选择到具体的施工操作均将低碳环保彰显的淋漓尽致。在建筑设计方面,由多位著名学院的资深专家学者以低碳建筑为导向多次考察论证,分析研究最终敲定设计计划,由此指导的建筑,运用特殊水泥减少碳排放,使用不含甲醛与重金属的油漆和钢板,制作可吸臭的墙面。同时,在屋顶设置太阳能电板为室内提供日常学习生活所需要的能源。由上,这所绿色魔法建筑真正实现了“绿色”,并将“绿色”贯彻到细节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低排放,保护环境的并令人身心愉悦的魔法建筑。

6.2新型技术探索

与传统相对应的即是当代新型技术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探索。现代科技重视对于材料与施工技术的选择,因而,在低碳环保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应当采用环保型材料作为建筑主体并依托节能低碳低耗的施工工艺形成较为完善的施工理念,从而真正贯彻落实低碳建筑目标。如我国第一幢零碳排放节能大楼——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如图3所示)。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是一所真正实现零碳排放的建筑,其主要依靠太阳能、地热能等自然可再生能源维系能源供给,自然资源的使用让其并不排放Co2,实现对于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大楼楼顶及窗户边均设置太阳能光电板以采集包括日常工作用电、电梯等运输用电、计算机、空调机等高耗能设备用电等等。同时大楼采用新型夹层玻璃材料用于窗户及外墙玻璃使用,使得大楼内制冷制热均在夹层中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流失,保障在能源使用时不造成浪费,为低碳环保尽一份力量。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建筑设计、建设及实际使用都很好地贯彻了节能环保这一目标,是新型技术的良好探索与应用,为更多低碳建筑引导方向,提供借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建筑行业的探索不断深入,世界零碳馆即是良好的证明(如图4所示)世界零碳馆较其他展览馆而言其独栋别墅的别致外形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座零排放的公共建筑,其除了能在可再生能源运用上得心应手,在其他方面也有着让人惊喜之处。首先,它能够实现对水能的合理运用。汲取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为房屋提供能源形成天然的“空调”。同时,其可将残羹粉碎降解用于发电,不至于造成能源浪费。另外,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对于植物“景天”的运用。在房屋顶端种植这种多肉植物,不仅可以避免热量的散失,同时与周围绿色植物相呼映衬,融为一体,使得低碳环保这一理念更具人文色彩,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环境,使得人身心舒适。如图5所示为杭州低碳科技馆,其是人们对于低碳建筑的又一成功探索。杭州低碳科技馆在设计之初严格将“国家建筑三星级”标准作为原则,在材料选用方面选择天然的低碳材料,在具体施工操作时将低耗低碳的施工工艺作为主要施工方式,将节能环保这一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如此,其成为世界上首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在世界建筑业也颇具盛名。

7结语

现今,我国的建筑业飞速发展,较以往有着十分喜人的进步。然而与西方发的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同时,在世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号召下,我国将“低碳”理念引入建筑行业作为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为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应当明确设计目标及原则,并充分了解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因地制宜。同时,其应主动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再者,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对于环保材料的选用,对于节能施工工艺的选择都关系到“低碳建筑”的发展进程。因而,只有将这一理念渗入建筑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打造良好的节能环保建筑,才能为人们提供给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才能推进“低碳经济”进程,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冰,康健.英国低碳建筑:综合视角的研究与发展[J].世界建筑,2010:54-59.

[2]曾旭东,秦媛媛.设计初期实现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J].新建筑,2010:28-29.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6

摘要介绍了低碳生活的概念,对低碳技术在住宅房地产中的应用实例——南京“锋尚”国际公寓进行了调研,指出其节能环保的措施,进而提出了普及低碳住宅的建议,以加快低碳技术在住宅房地产中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低碳;住宅;节能环保;普及;建议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dtheconceptoflow-carbonlife,investigatedthelivingexampleaboutlowcarbontechnologyappliedinresidentialrealestate——nanjing“Fengshang”internationalflat,pointedoutmeasuresof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it,thenputforwardsuggestionsaboutthepopularityoflow-carbonresidence,soastospeedup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lowcarbontechnologyinresidentialrealestate.

Keywordslowcarbon;residence;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popularity;suggestions

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新能源革命,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浪潮”开始席卷全球。“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逐渐开始深入全世界人民心中,世界人民开始了对绿色可持续生活环境的新的探索之路。走低碳道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和内容,也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新战略决策和具体目标。最近,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在强调转变发展方式时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作为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这一次的低碳技术革命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十分有利于我国实现新一轮的快速赶超。因此,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赢得先机,大力发展低碳住宅将成为一个重要方法。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一一亮相,如会“呼吸”的墙壁、地板等[2]。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未来低碳住宅的构想和理念,也同时增加了人们对低碳生活的向往,为低碳房地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低碳住宅可以使环境更加美好,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经济发展更加持久。因此加快低碳技术在住宅房地产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相关学者和专家研究的重点。

1低碳的相关概念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低碳生活将成为人们改变世界的新的生活方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4]。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旧的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南京“锋尚”国际公寓实地调研相关介绍

南京“锋尚”项目位于南京狮子山—清凉门风光带、小桃园公园内护城河畔,总占地面积为20万m2。由4层带电梯的板式超低密度的公寓、LoFt空中别墅和沿河独立别墅组成。户均享有2000m2的林木覆盖面积。它是中国第一个零能耗项目[5],亦指建筑在实现低能耗的基础上,补充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达到节约或不用传统石化能源的目的。

该项目室内通过规划布局,创造了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通过运用有流动空气层的干挂幕墙、外窗遮阳设施、断热铝合金门窗、Low-e玻璃等技术,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降低了夏季制冷负荷。通过选择高效节能的采暖制冷系统,降低使用能耗和提高舒适度。通过玻璃采光天井等建筑方法给地下空间提供自然通风与采光,从而减少建筑物对电能的消耗。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直供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建筑物补充采暖制冷系统所需的微能耗,达到夏季不用电力等传统石化能源进行制冷的目的,从而实现“零能耗”[6]。下面分别介绍该住宅所应用的一些值得推广的低碳技术。

2.1项目建筑外墙

项目建筑外墙采用外墙保温开放式干挂石材幕墙,外墙总设计厚度为360mm,其中保温层厚度100mm,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设有流动空气间层,幕墙体系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室外门窗选用断热铝合金型材,玻璃采用Low-e玻璃,能防止室内热量散失和门窗玻璃结露。全部外窗装有铝合金电动遮阳卷帘,遮挡太阳辐射热,防止夏季过多热量摄入室内。

2.2房间内采暖制冷

选择毛细管顶板辐射方式进行房间内采暖制冷,这是一种在结构楼板下部敷设毛细管路,水作为热量的媒介在毛细管中循环给室内带来冷量和热量的采暖制冷方式,室内看不到任何采暖制冷设施的末端。

2.3小区设地源热泵机房

通过打井的方式从地下的土壤中取得热(冷)量,经过系统热泵机组提供给建筑物进行采暖制冷(夏季制冷直供)。小区内没有锅炉房、没有冷却塔、没有空调室外机等,不会向环境中排放Co2、So2、噪音、可能被污染的水汽等,因此不会影响室外的环境质量。采暖制冷系统所需的动力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提供。公寓和别墅的屋面设计为坡屋顶,根据南京地区日照角度设计为37°,以供太阳能光电板以最大效率发电。

该项目实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以及一系列可量化的生态指标。南京“锋尚”第一期建筑采用的地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运转正常,南京实现了夏季制冷零能耗设计构想,向社区住户提供了一年四季20~26℃的舒适温度和置换式新风,实现了社区居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3思考和建议

低碳住宅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节能增加的成本被市场普遍接受,从而实现循环经济中广义的节约。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此的住宅只有“富人”住的起,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此类住宅的门槛,阻碍了低碳环保住宅的普及和推广。究竟节能环保住房是否会增加住房成本,是否会使得节能环保住房不具有普及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锋尚”案例做了以下思考。

3.1长期的成本节约

就“锋尚”国际公寓本身,短期来说,其节能环保设计理念的实现和产品品质确实成本较高。但是从房地产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节能环保设计其实为购房者减少了成本。例如根据网上搜集的资料,100m2的普通住宅仅冬季的采暖费就要3000元左右;夏季用空调制冷还要再花电费。而在“锋尚”,一年的费用大约是30元/m2,这里包含了冬季采暖费和夏季制冷的费用。“锋尚”100m2的房子,一年的花费大约是3000元,长期来看,会为住户节省一大笔钱。因此,节能环保住宅的消费者需要一种超前的消费观念。

3.2品牌追求的误导

据了解,南京“锋尚”国际公寓均价逾300~400万元/套不等,平均价格1.4万元/m2左右,该价格水平在南京很高。其以如此高的价格,力推“零能耗”的节能环保概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了误导,即节能环保型住宅的造价不菲,非高端型住宅不能采用。其实相关专业人士指出建造类似“锋尚”国际等节能环保住宅,所增加的成本其实并不高。3000元/m2的成本一样可以做零能耗住宅,只不过“锋尚”国际的定位就是要打造“高端”住宅品牌。

3.3相关利益追逐

据了解此项目如开发成为普通住宅项目,总销售收入约50000万元,当开发为“锋尚”这样的高端节能环保住宅项目,总销售收入约103000万元。按项目销售利润率约为10%计,实现增加利润5000万元。此外项目如开发成为低档住宅项目,总税收约为5000万元,开发为“锋尚”这样的高端节能环保住宅项目,创造税收为10000万元,实现增加税收5000万元[5]。可见,丰厚的利润和收益往往吸引开发商和相关政府部门支持该类住宅往高档住宅方向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综上所述,就引出了低碳住宅的政府调控问题。即政府需要相关调控,以规范由于环保节能技术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溢价现象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建设节能环保住宅应在全社会普及,因此若想在全社会推广该类住宅,就需要政府提供补贴和相关优惠政策,以激励和监督开发商的开发行为,鼓励多建价格合适的节能环保住宅。

江苏省刚刚出台的《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意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在建筑中普及应用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大力推广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浅源地热建筑应用一体化。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中,推进应用太阳能利用等适用节能技术。到2012年,全省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60%[7]。由此可见,推进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也已经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的出台,充分表明了省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将对规范建筑节能管理、促进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住宅建设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轻由于能源进口所引起的资金负担,还可以保障能源安全;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可以使全球减低气候变化的风险;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减少对当地资源的破坏,对我国这样的资源如此紧缺的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7]。但是笔者认为只有当节能环保住房普及之后,这种效果才会显现出来。鉴于此,必须将节能环保住宅的理念在全社会进行推广,甚至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中都相应地推进节能技术,才能让全民享受低碳带来的社会价值。

4参考文献

[1]郭树清.低碳住宅:房地产发展方式的选择[J].上海房地,2010(2):34-36.

[2]童悦仲.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升住宅品质[J].城市开发,2009(24):43-45.

[3]陈丽,温丽莉.包广林.“低碳住宅”将成主流[J].城市开发,2009(24):52-53.

[4]百度百科助理小编.低碳经济[eB/oL].(2010-08-12)[2010-08-19].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

[5]粟庆.“低碳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70.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7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重点,误区,建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影响建筑师有效落实低碳设计的常见误区及建议

明确建筑师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中的工作重点及其作用,是规范和落实建筑师的低碳设计的基础。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认识在践行低碳设计的常见误区。

目前,很多人把低碳建筑片面的认为是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是低耗能设备、工厂化的绿色建材等高科技在建筑上的集成⋯8943.导致许多低碳建筑仅仅处于示范阶段,而不易复制、难于推广。在此就近年对低碳建筑的一些常见的误区给些注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师提出些许建议。

1.1低碳建筑仅关注使用、回收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关注使用过程中的低耗能、低排放,而忽略了在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就是“隐含碳排放(embeddedcarbonemission)’’。

人类在创造人居环境和使用过程中,不仅有直接碳排放(如煤燃烧),还有间接碳排放(如火电)。此外还有因为生产使用清洁能源的设备而产生的隐形碳排放。例如,太阳能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是“零碳排放”。但实际上太阳能利用的过程中的直接碳和间接碳排放可能为“零”,而相关设备生产、安装维护,需要耗能,自然就有碳排放,这就属于隐含碳排放。

所以建筑师在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建筑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的直接碳和间接碳排放,还要关注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以提高碳减排效率。

1.2追求低碳建筑的绝对标准

在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建筑界,都在追求一个统一的标准欲将“低碳的概念量化”。伴随着对低碳建筑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我们必须认识到,低碳建筑是具有相对性的。就像在LeeD指标中,很多低碳的衡量标准都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所以建筑师应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绝对的低碳建筑量化标准,更应该考虑在中国的资源、环境、文化和经济等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碳消耗”有多少改善的空间,在以后的项目中应该如何提高低碳化的具体措施。

1.3低碳建筑片面追求新技术的集成

以利用新能源技术、新节能建筑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三新技术”在实现低碳建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用心,就会找到答案。比如,利用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绝对是低碳能源。但如果建筑师将其利用在太阳能辐射量不高的地区,那么设备的隐含碳排放量可能会超过其在产品全寿命周期节约的直接碳和间接碳排放,碳减排的效率反而降低。

建筑师只要认识到低碳建筑不是人类改造自然而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生存空间的产物,而是人类跟随自然的居住、生活空间的产物,在低碳建筑设计过程中“跟随自然”“尊重自然”,就能解决此类问题。

在跟随和尊重自然的方面,我国许多传统建筑设计师是我们的榜样。传统建筑喜欢择址于能避风聚气,山势峻逸,风景秀美之处,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形成自然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和谐。在中国传统建筑择址中,将“天人合一”的“有机”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的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必须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建筑师在内的业内人士在推行“低碳建筑”的同时,应该将传统建筑中强调建筑、人、自然三者之问的和谐统一的精神内涵和构图原理运用到其中,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1.4忽视项目决策阶段的作用

在具体低碳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尤为重要。此阶段不仅会影响业主的投资和收益,而且也决定了该建筑的碳减排的效率高低。

建筑师要尊重自然和科学,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对自然环境、建设环境、建筑环境的调查研究、当地建筑资料、企业内部建筑资料、其他类似建筑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这样建筑师才能尽可能的分析和利用自然环境,结合相关部门及企业自身的技术经验,为低碳创造条件和相关的论证。

另外,低碳建筑的践行过程还应该将结构师、建造师、造价师等各专业智慧融合,建筑师有义务在此过程中挑起组织的重担。建设方(业主)也应该充分尊重和重视建筑师在决策阶段的职能,以使工程项目可行,提高建设过程碳减排的效率。

2建筑师在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中的设计重点及其作用

为有效落实低碳设计,建筑师必须明确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设计重点及其作用。

2.1决策阶段

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项目立项(立项批准)。此阶段是建筑低碳可行性的基础,也是低碳建筑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项目立项之前,建筑师的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类似建设项目的调查与分析以及相应技术分析(见表1)。

表1建筑师在低碳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决策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作用

2.2实施阶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将建筑师的图纸变成建筑实体的关键步骤,关系到建筑师的低碳建筑的蓝图能否实现。

在施工前建筑师工作包括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这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顺利施工的主要步骤。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师要严格改签和设计变更。同时建筑师要注意项目现场情况,以免造成返工。在整个实施阶段,设计方均有义务协助相关方工作,以免出现浪费。

2.3使用阶段

设计方在低碳建筑使用阶段应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使用前的培训、指导,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及使用后期指导拆除和回收利用。

低碳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阶段与设计方的关系见表2。

表2低碳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阶段与设计方的关系

3结语

伴随气候不断恶化,追求“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建筑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相关能耗已占总能耗的46.7%),低碳建筑也正成为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先前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研究中,多从项目开发的角度将其分为前期决策、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以及建筑物最终拆除报废等阶段。实际上,低碳建筑应该是人类在追求更加舒适的人造空间的同时,尽可能不影响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在低碳建筑践行过程中,建筑师必须将低碳设计贯穿到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始终。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低碳”不会是终点,“低碳建筑”也仅仅是人类追求居住环境舒适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建筑师作为当下低碳建筑主要参与者之一,应该在注意设计创意的同时,领会建筑本身应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并非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

所以对于建筑师而言,低碳建筑与其说是人类追求舒适居住环境的过程,不如说是建筑师的一种态度,一种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共同孕育出来的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8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低碳概说

1.1低碳城市

目前学术界对于低碳城市认识还存在一定分歧,对于达到怎样一个水平才算是低碳城市,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一般认为低碳城市的核心集中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

1.2低碳兴起

“低碳”兴起于英国,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的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Statefortradeandindustry,UK,2003)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而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营运而生,短短几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性问题。虽然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并没有达成真正有约束性的“减碳”法律条文,但是世界各国围绕“碳排放”指标的争吵充分说明了对“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

2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正如人文主义大师盖迪斯所言:规划的本质在于优化调整。一定程度上说,一切指向低碳城市的优化与调整均可认为是低碳城市规划。

2.1低碳城市规划——技术研究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须从每个家庭的居所——绿色建筑入手,英国贸易与工业部推出了资助低碳建筑方案(LCBp)的计划,意在通过创新建立一个全国标准的可持续建筑体系;陈飞等(2009年)认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应该集中在建筑、交通以及生产三大领域内,并涉及新能源利用、碳汇及碳捕捉;王大鹏(2010年)认为在规划过程中是否具备复杂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低碳的重要指标;张新泉(2009年)对于低碳技术在营造生态住区方面进行了探索;肖溪(2010年)认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丹麦哥本哈根市等北欧城市隐形垃圾处理方式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碳城市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张泉(2009年)认为低碳城市应该在产业、交通、建筑、能源等方面有所体现并应进行技术“低碳”化,同时在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英国城乡规划协会(tCpa)出版的《社区能源:城市规划对低碳未来的应对导引》(Communityenergy:UrbanplanningForaLowCarbonFuture)提出了低碳能源策略,通过构建零碳社区有效降低碳排放;积极倡导零碳生活方式。戴亦欣(2009年)认为低碳城市建设应增加指标内容,通过碳排放强度加以控制。叶祖达(2009年)提出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研究在量度碳排放工作方面比较少,应该建立一个适合城市规划编制流程中使用的碳排放评估方法。

3低碳行动与规划实践

3.1低碳行动

(1)低碳国际(组织)行动

2007年欧盟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减排约束性目标,到2020年至少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20%。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巴厘岛路线图”提出2020年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减少25%~40%的目标。2008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气候变化战略制定Unep2010~2011工作计划将“促进向低碳社会转型”作为Unep气候变化计划的战略优先领域,并列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与规划、清洁能源技术市场化、知识网络等重点干预手段。

(2)低碳各国行动

目前世界各国均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计划。英国关于气候变化、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实践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英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英国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6%,到2050年在1990年的水平上削减至少80%,阿伯丁市探索性地开展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而日本对于低碳城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低碳社会研究领域;指出2050年的Co2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6%,而且日本主要行业自主制定了2008~2012年减排Co2目标10%~12%。美国政府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十步计划,试图扭转美国政府的气候及能源政策。印度政府于2008年6月的《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nationalactionplanonClimateChange,napCC)》提出构建低碳社会,执行至2017年后成为8个核心国家计划。

(3)低碳中国行动

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而实际上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接近预定目标;在2011年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单位GDp能耗比的控制,同时新增加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2007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科技专项行动》等行动方案,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低碳社会。2009年气候集团(theClimateGroup)的《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展示了中国在探索低碳经济模式中的实际行动与努力。

3.2低碳城市规划实践

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是多方面的,探索亦是纷繁复杂。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的保定市意欲在低碳能源方面有所作为,提出“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的战略构想;另一试点城市上海意欲把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建成世界知名的“低碳城市”,而作为启动区域的陈家镇将通过自然环境保留化、城镇布局有机化、产业布局循环化、消费模式节约化、能源利用清洁化、建筑技术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再利用化、市政建设智能化八项生态规划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城镇和农村相交融的新型城镇模式,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低碳示范社区”。深圳市光明新区结合“绿色新城”建设,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20)之新城规划》中强调通过培育低碳城市机能加快向低碳城市转型。上海临港新城则重点在低碳产业园区局部区域促进低碳技术应用,以便增强低碳技术的推广性。此外,伦敦、纽约、东京、北京、巴黎等世界各国各大城市均提出了低碳城市应对策略,尝试性地进行低碳城市的实践活动。

诸如目前法国巴黎东部的马尔纳河谷、美国纽约州的以色佳生态村、英国泰晤士河谷生态城等已经成为低碳城市规划发展之引导方向,而按照更高标准“零碳”设计理念规划的“零碳城市”或者是“碳中和”区域正成为“低碳”追求的至高境界。隶属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阿布扎比市(abuDhabi)正在开展一项野心勃勃的造镇计划——masdarinitiative,以零废弃物、零车辆(自用车辆)为发展主轴,力主把masdarCity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座真正的零碳城市,新城以坐东北朝西南的走向兴建,以获得最佳采光及蔽荫效果,并利用风塔设施将凉风引入城内以达到降温目的;交通运输以大众运输工具做为交通方式,长程运输以联结马斯达尔(masdarCity)及阿布扎比市(abuDhabi)的轻轨电车为主,城内交通将利用轨道或磁浮建立个人快速运输系统(personalRapidtransit)来取代,而短程的部分则兴建步道,鼓励步行;电力供应强调透过绿色建筑的设计,降低对电力的需求,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比例;通过兴建以太阳能作为电力来源的海水淡化厂、大量雨水回收设施解决供水问题。masdarCity期望借助特色铸就经典,发展一种可复制模式,成为世界各国低碳城市的参考。而位于欧洲的丹麦哥本哈根市亦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零碳排放城市发展计划,通过加大在风力涡轮机项目上的投入、推广电动车和氢动力车、鼓励市民对绿色能源开发投资等措施,最终使哥本哈根到2025年Co2排放量降低到零。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环保;绿色节能

0前言

低碳环保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来说有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房屋建材的总量减少与类别选择实现减少碳排量;二是水的节约循环利用,提倡节约和循环用水;三是尽量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目前,在我国,建筑的相关能耗已经超过工业成为了社会第一大能耗行业,已占到总能耗的46.7%,而在住宅使用中产生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同等技术条件下,是发达国家的2~3倍,同时,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几乎占到50%,远远高于运输与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中,建筑的“低碳”和“节能”必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减碳上潜力巨大,更加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潮流。

1我国低碳环保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

我国低碳住宅建筑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各类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低碳住宅技术科研成果显著,其中包括节能建筑体系、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保温材料、封闭节能保温门窗、供热采暖排风系统等许多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奖69项,包括建筑住宅适用技术研究与带饰面聚苯板内保温、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块墙体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加气混凝土墙体房屋等。同时部分节能产品在产业规模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主流趋势,我国低碳住宅建筑技术今后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现有建筑共430亿m2,另外每年的新增建筑约16~20亿m2。在每年新建建筑中,99%以上则是高能耗建筑;而在既有的430亿m2建筑中,只有约4%采取了节能效率措施。据悉,到2020年,中国用于住宅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约1.5万亿元,然而,当前我国住宅低碳建筑技术仍存在着很多不足:①低碳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存在一定困难。当前我国住宅低碳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研究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造成转化的成功率较低,产学研无法有机结合。②低碳建筑应用产品良莠不齐。③节能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普及。目前我国居民建筑节能意识仍较为薄弱,间接造成了开发商对低碳住宅的漠视,低碳住宅推广困难。

2中外低碳环保建筑技术的应用实例

2.1我国低碳环保住宅建筑技术的成功应用――朗诗国际街区

朗诗国际街区位于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基地南邻正在建的梦琴湾住宅小区,北侧为城市绿地,项目规划建设为7幢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约21万m2,朗诗置业所倡导的恒温、恒湿、恒氧节能及低碳建筑技术在这一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中包括:地源热泵系统摆脱了空调束缚;通过辐射效应,来调节室温,室内也没有机械转动的噪音,更能减少热胀冷缩对楼板的损害;“绝缘”外墙系统充当了建筑的保温衣;女儿墙、屋顶及地下保温系统使居民感觉住在“生态控温舱”中,从楼基到楼顶,能形成严密的隔热保温体系;“严密”外窗系统实现双向隔热,隔出新天地,材料上采用隔热保温窗,窗框和窗洞的结合空隙则采取阻热设计,隔绝热传导。玻璃为5+15a+5(mm)中空玻璃,并镀有Low-e涂层,内充惰性气体能有效降低热能量的传递;24h持续置换新风系统,使室内换风无痕,清新常在。

2.2国外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应用――英国贝丁顿

BedZeD是世界上第一个零碳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自2002年居民入住以来,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低碳建筑的范例。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所以有半年时间都是采暖期。为了减少建筑能耗,设计者特意探索出了一种零采暖模式:生态村的所有住宅均朝南,每家每户都装有一个玻璃阳光房。屋面、外墙和楼板均选用了约300mm厚的绝热材料,窗户则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而窗框选用木材以达到减少传热。

该区自然通风系统得到了精心的设计,BedZeD屋顶上矗立着一排排热压“风帽”,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则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自由转动,利用自然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同时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除此之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能回收所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

3低碳环保建筑的解决措施

3.1加大低碳环保住宅政策的扶持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抓住低碳经济发展契机,在发展初期,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向低碳住宅建筑进行改革和倾斜,鼓励绿色低碳建筑顺利开展,建议鼓励建立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同时建立房地产碳信用积分机制,对低碳住宅消费者提供绿色信贷、减税等优惠政策。在达到逐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可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的低碳政策工具,如政府管制、、财政补贴、碳排放交易、生态工业园规划、能源合同管理等,以加大低碳政策力度。

3.2制定并完善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形成共识,通过合作把低碳进行到底。低碳建筑标准主要应围绕低碳设计指导原则、低碳建筑技术规范、低碳等级认定等方面进行制定。制定确实可行的低碳等级认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出具建筑物能耗等级的证明,并将此证明作为低碳建筑政策扶持对象的依据之一。

3.3倡导低碳环保的住宅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低碳社会生产方式是前提,而低碳生活方式是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首先,要整合低碳住宅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感,达成低碳生活的共识,形成发展低碳住宅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次,要调整住宅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并倡导以toD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紧凑的土地开发形态,发展节能低碳的公共交通,鼓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4低碳环保建筑的发展趋势

4.1低碳住宅规划设计将是未来发展重点

当前我国的低碳住宅主要集中在新风系统、节能墙体、地源热泵、外遮阳、节能窗、节能屋顶等材料、设备的应用上,而建筑设计节能技术还相对落后。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和自然环境进行建筑节能方案优化已有长足的发展,例如日本在90年底提出了“与环境共生住宅”的低碳理念,强调建筑立面设计技术、水回收系统等设计与环境、气候协调的建筑是低碳节能的重要方法。

4.2加大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投入

未来,建筑节能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一大重点,低碳住宅技术市场巨大。而市场的扩容也将导致吸引更多企业的进入,致使竞争加剧。因此,现有技术提供企业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开发更多的核心竞争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3开发企业需要紧抓市场机遇,引领低碳住宅的潮流

当前,我国低碳住宅发展时间较短,数量较少,住宅开发企业对其重视仍然不足。据国外经验,低碳住宅将是我国未来住宅建筑的一大主流趋势,开发企业需抓住市场机遇,加大对低碳住宅的投入和开发,尽早抢占市场份额,做低碳住宅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张志莹.绿色住宅的低碳技术应用[J].上海房地,2010,(8).

[2]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关于积极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提案[R].2010.

[3]郭松海.推动低碳住宅工业化生产促进住宅业可持续发展[R].2010.

[4]熊焰.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J].低碳之路.

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篇10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及内涵

发展绿色建筑,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特征。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为降低;二是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是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布局有很大区别;四是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1.节约环保。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健康舒适。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3.自然和谐。自然和谐即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近两年评选的绿色建筑案例

(一)世博零碳馆。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从外形来看,零碳馆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除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在每栋房子的屋顶,各安装着11个五颜六色的风帽,房子朝南的墙壁采用的是镂空设计以自然采光,而房子的北面墙壁则被设计为斜坡状,在坡顶设置可开启的太阳能光电板和热电板,另外还将种上一种名叫“景天”的植物,有助于减少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世博零碳馆将打造成中国首座零碳博物馆。

(二)成都来福士广场。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m2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热回收系统、冷热水蓄藏、中水回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整个建筑呈大悬挑、大孔洞和不规则倾斜状,属于超高清水混凝土建筑,高度在112~123m之间。低辐射节能玻璃的高透光性与太阳热辐射的低透过性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普通透明玻璃最高可降低建筑能耗达70%以上,普通透明玻璃幕墙,每年节约的空调能耗将超过百万元。

(三)武汉泰跃金河。武汉市2008年建成绿色建筑23万m2,2009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3个,总建筑面积160.79万m2。2010年开展绿色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共17个,总建筑面积173万m2。相继新建绿景苑、清江花园、泰跃金河、金都汉宫、水木清华等37个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建筑面积约369万m2。泰跃金河住宅项目,是泰跃地产推出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该项目广泛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从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五大环境方面采取了30余项生态措施,力求保证居住的人感到最舒适。这五大环境包括:温环境、光环境、风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窗户活动外遮阳、风能、太阳能光电系统等。采用以上节能技术后,泰跃金河小区节能达到65%以上;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直接节水率为20%;中水回用率为30%;雨水利用率为3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30%;年可节约用电1326.89万kwh,相当于全年可节约标煤5,429吨以上,每年可减排大量Co2、So2、noX、烟尘、煤渣等。

三、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一个流行词。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为特点的“绿色低碳建筑”,也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高调登场。绿色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制造、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绿色低碳建筑已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易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了50%,这一比例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研究表明,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的使用,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我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的碳。另外,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在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国城市节能,却是一块“大短板”。目前,在中国城乡430多亿m2的既有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我国的绿色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800多万m2。通过对已经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9个不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分析,社区的绿化率可以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7.7%。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不仅可以把建筑节能总体的目标限制在10亿t标准煤以内,甚至可能会低于8亿t标准煤,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节水节材,从而降低工业能耗。从目前各省已有的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来看,江苏名列前茅,广东紧随其后,广东省所有的绿色建筑中70%是深圳的项目。前十位的省市还有上海、浙江、天津、北京、河北、四川、湖北、山东,这些省市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表扬的。而其他省区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来看,绿色建筑的面积每年增长都较快,尤其是2011年获得明显的加速。

(二)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几十个项目进行测算,如果每年新增绿色建筑300个,“十二五”期间将节约25.5亿度电,相当于节约煤87.6万t,减排Co2229.8万t,节约水资源0.9亿t,节约可再循环材料3.3亿t。按照规划,“十二五”末期,每年将新建一千个绿色建筑项目,节能减排潜力将更加巨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高,与常规节能建筑相比,一星级公共建筑平均只增加31元/m2,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平均不足200元/m2,而且增量成本可以在2~6年内收回。而我国的建筑设计寿命一般都超过70年,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将节约非常可观的能源资源。目前深圳、厦门、江苏省多个城市已经率先提出将新建的保障房全部建成绿色建筑。到2014年,将要求所有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新建保障房都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增长速度非常快,新建保障房建筑面积将达到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的30%以上。如果保障房能够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每年新增一千个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可能完成的。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目前消费者偏重商品房的价格、位置与安全,对于绿色建筑所体现的节能、环保、健康价值认知不够;尽管政府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但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限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责任意识的不足,同时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在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绿色建筑难以赢得多数市场。因此,在绿色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