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53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1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应用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备案课题: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GJD1215015;哈尔滨剑桥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基本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QJG2015003。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37-01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可谓历史悠久,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块瑰宝。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无疑处生疑”,启发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会寻路、择路、走路。

二、教育理論课程特点的分析

教育理论课程是师范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其中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是培养未来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基础课程。但教育理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却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每每学习的时候总有很多学生在喊“难、难、难”。课堂提问中,学生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词不达意;考试答卷中,学生对于理解类型试题的分析失分显著……产生这样的问题大多是由教育理论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新旧认知混淆

新旧认知混淆是教育理论课程的首要特点。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还是教育心理学中,总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名词,但书本的解释又和日常的解释有所出入,因此就会造成教育理论课程有着新旧认知混淆的特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心理学时,很多名词学生在原有的认知中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做过分析和理解。如在讲到“气质”的时候,学生常常会拿生活中一个人的外貌气质去理解心理中的气质。同样,教育学中的“课程”一词也常常和日常生活中课程就是某一门课相混淆。

(二)抽象性强

抽象性强是教育理论课程的又一特点。在教育理论课程中很多理论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尤其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中的内容。例如在教育学心理学中“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内容,不但有大量的实验,而且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新词、新理论。如加涅的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等,学习迁移理论中的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表示特别难懂,知识抽象性太强。像这样的知识,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还有很多。

(三)理论枯燥

教育理论课程涵盖了中外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思想、理论,学生所学的教材中基本上全是理论。理论性的专业书籍本身就难以消化,因此,这样的专业书籍加上很多的专业名词、专业理论,学起来是很枯燥无味的。例如,在教育学中,有很多历史著作、人物,还有的历史教育制度、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等,这些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的东西本来就很无趣,加上单纯学习专业理论也是特别枯燥的事情,以致很多学生认为教育理论课程大部分是很枯燥的理论。

三、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理论课程的应用

(一)听看结合

视觉是人的主导感觉,我们从外界接收的信息,约85%是从视觉器官输入的。[1]所以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中,通过“看”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去启发学生。伴随着“看”,还要给学生讲一些启发性的故事,让学生听看结合。因此,教育理论课程的讲解过程中结合一定的绘本、图片进行教学。如教育学课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究竟什么是教育,笔者找到了peterReynolds的绘本“点”,让学生一边跟随教师阅读绘本,一边体会教育的力量,最后让学生自己有感而发、自己体会、自己说出来,从而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同样,在其他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听看的形式。这样“听看结合”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加以形象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拓宽学生的思路。

(二)说问结合

“说问”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探讨就会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变为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有问题才会有思维,让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问,大胆说,引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心理学中讲解神经过程的传递介质——兴奋剂和抑制剂时,可以让大家围绕着“酒是兴奋剂还是抑制剂”去探讨,学生根据已学习的内容进行相互探讨、相互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同样道理,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所以,这样的方式去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三)画做结合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解释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2]事实上就是要求“教学”同“学生的做”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画,进而理解所学习的理论。例如,“思维”是心理学中最抽象的内容,笔者在讲解的时候让同学们做了两件事去体会我们的思维:首先是画图,让所有的学生画一座房子;然后让一半学生在房子旁边画着胖胖的猪,另一半学生在房子旁边画瘦瘦的猪。当同学们展示图画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会有同样的思维,画的房子几乎都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思维被定式了,但又发现由于教师的语言的影响,同学们又有着不同的画法——瘦猪和胖猪,也就是思维又有了不同,体会我们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去理解、去接受。同样道理,在教育理论的其他课程中也可以试着让同学们画,如画树图、实验图、概念的关系图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开启学生的心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作者:马影等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2

关键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概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56-02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进行系统全面学习的最为基本的课程形式。其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十分广泛,同时融合了实事、技术、人文、经济、政治等为一体,因此对任课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相比其他课程要高。与此同时,军事理论课程的广泛性也导致了当前其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现象。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指的是能够对教学理论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反映,为使教学的稳定性得以长久保持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的建立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是思想的指导,进而形成较为典型的教学程序基本的阶段或是结构。而与其将启发式教学模式说成是教学模式的一种类型,不如将其看作是教学的一种理念,一种对教学模式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

因此,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树立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坚持和树立将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根本的教学理念。注入式教学模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注入式教学模式强调围绕教师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的整个过程看作是由教师向学生单一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对知识进行接收的容器,而教师则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演讲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往往被无视而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启发式教学模式则恰恰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能动思维作用还是对于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它都能够给予很好的尊重,并使学生在教学中的这些作用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情况作为出发点,采取行之有效且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当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使学生通过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做人、做事、生存、学习,并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使其潜能得到有效的挖掘。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方式

启发式教学对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其适用对象具有广泛性。通过对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旦所应用的教学法触及到了学生的意志、情绪及精神需求领域,就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对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恰当地创造和选择,以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体现出来是教师所必需具备的教学能力。以下介绍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常用的几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有助于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问题—启发式

这种方式即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开展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在上课开始进行,教师需要根据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本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设计一系列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动机的目的,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能够处于一种不断的探索状态。学生处于此种教学情境当中,其注意力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学习思维也一改过去被动、死板而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良好状态。因此,在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活动时,授课教师在开课之初应当快速地建立与问题相应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和认识的欲望,并激发起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兴趣。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建立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能够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的、主题鲜明的问题,开展问题—启发式教学。其次,在提问过后,教师需要针对所提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激动、高涨情绪的推动下进行思考和学习。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教师对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能够同步进行,进而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引导—启发式

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引导—启发式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军事理论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讲授来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引导,增强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想通过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达到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就要提高对教师导向作用的要求,并且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自己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地位。具体要求为:(1)选准突破口,要求教师在对军事理论教材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筛选出课堂讲授的重点,进而有把握的对学生进行引导。(2)掌握时机,即要求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3)延伸引导,在每个课题讲授完之后,都要力争将其作为对另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开端,以使引导的作用得以延伸。

(三)讨论—启发式

运用讨论的方式开展高校军事理论启发式教学,具体指的是在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教师提出讨论题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讨论题为基础,围绕军事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集体讨论中与同学互相交流看法和认识,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目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符合要求的教学条件,并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组织学生围绕命题开展适当的讨论,给予学生听取和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能够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同时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教师主导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具体要求是:(1)在备课时,要求教师根据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设计出讨论题目,明确讨论的目的,并围绕题目开展全方面的研究,以做到心中有数。(2)问题提出的对象需为全体学生,在讨论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调整课堂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3)学生在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的评判,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以对问题结果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

总之,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注重对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卫宁.普通高校军事课程建设实践与前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2]杨育林.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3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部分高校对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修订和改革。工科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工程应用人才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时俱进的不断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十分重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重点所在。除去部分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电气类的专业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此类课程,如何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所学习知识有效发挥出来将是未来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才的核心课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此课题展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后,各工科院校对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综合现有的教学文献并结合作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现有电气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对于电气类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院校仍是采用课堂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践体验分开进行的教学办法,由于都是独立的课程安排,学生在课堂接受理论学习之后一般都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进行对应的实验,容易出现遗忘、应付交差的现象,导致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出现脱节。

(2)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一方面,实验课的内容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器材较为固定或者数量偏少),某些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程和教材是单独设立,实验教材和理论授课教材在内容上很难做到无缝衔接,这两方面都导致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不能做到精确、全面的配套覆盖,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典型应用案例为纽带,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或是在实验室进行小班授课,使理论讲授和实验动手同步展开,在课堂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无缝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本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针对上文指出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介绍一种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其次,介绍如何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就所提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

对于工科专业课程,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把工程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使之与当前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再将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案例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有较为清楚的理解和深刻记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和如何围绕案例进行授课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环节,下面将从这两环节入手介绍本文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法,先介绍围绕案例展开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再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这种教学方法的案例。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围绕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展开。针对上文指出的当前理论和实验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容易脱节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主张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展开。具体来说,围绕某一个应用案例,先讲述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在课堂上马上进行实验,让案例在实验中复现,在实验过程中,将之前讲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再次进行讲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经过两次讲述后,学生对本次授课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一般会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和较好的理解深度,并知晓专业知识主要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教学团队经过分析,认为上述教学法效果较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课堂上现场进行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结合实验和案例的讲述,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明白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这对他们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很大(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课程所为何用,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3)理论教学之后立刻进行实验,具有较好的连贯性,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时已经遗忘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4)理论和实验教学都是围绕案例展开,内容结合十分紧密,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验课程单独设置导致的内容衔接不好的问题。

配套教学设施。上述教学方法由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因此对配套的教学场地和实验设备有一定要求,对于需要利用大型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专业课程,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分析等,直接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对于仅需要一些小型便携式实验设备的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等,可将单片机开发板、嵌入式开发试验箱等实验设备带至教室,仍在普通教室授课。案例选择。案例选择通常所采用的原则是:首先,要选择能够包含课程相关知识的内容与形式,然后进行课件的编排,使得学生在案例学习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应用的操作方法;其次,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选择一些能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案例,以使学生跟上知识变更的速度。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选择契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围绕案例讲述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马上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实验,结合实验再次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融合。

3在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上文介绍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结合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需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进行论证,增强他们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最后,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在案例式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

除了上述要点之外,教学团队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凝练出了自己的特色。1)在第一遍讲述案例背景理论之后,学生对本次所讲案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就接下来的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先让学生上台进行实验;2)在现场实验过程中,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始终沿着设定的方向前进,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进行实验,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3)在现场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就整个案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并以此为课后作业。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4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音乐教育整体论顿悟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它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心经验。在观察对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所以称为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成为柏林学派,主要代表人是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格式塔”意为“完形”、“整体”,这一学派否认对心理现象的认识等于对其分解的种种元素的认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直觉和问题解决方面。www.133229.com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动物和人都是以相互关系来感知、学习的,事物相互间体积的大小、颜色的深浅、位置的上下左右、呈现时间的先后长短等关系才是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联系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理论,可以运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弄清学科的结构,就能发现一系列个别事实和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知识迁移,以后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学科材料。例如,在合唱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教和学,每一个声部在演唱的时候尽量不要互相交流,等到每一个声部学会了,再合起来演唱,并在合唱时要求各声部不要去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以免受到干扰。而在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的指导下,则首先要求教师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所有声部合起来的音响形象,并要求各声部在演唱时随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在了解其他声部的基础上达到配合一致。在器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是一段一段地学习,再整体连起来演奏。而整体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先讲述这首乐曲的整体风格,然后分段讲解,其中必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逐段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会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并会在段落过渡时做相应的情感转变的处理。如果依照传统教学法,就割断了乐曲段落之间的联系,在表现乐曲上缺乏完整性和对乐曲的宏观理解。声乐艺术中的“整体”概念是指:人的思想感情与演唱能量整体运作的整体展现。例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就是演唱方法与感情表达、声音色彩、演唱风格等种种要求同时到位的效应。思想感情是指演唱者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和艺术升华。演唱能量是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如歌唱的呼吸、咬字、共鸣、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等等。声乐教学的整体概念指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我们将它归纳为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整体,部分与整体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层层制约、环环相扣的,并且整体教学取得的效果不仅仅是部分之和。整体与部分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我们做到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训练,片面强调声乐单方面某个表现,往往会阻碍声乐训练的进展,这是不可取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有名的“接竿问题”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把饥饿的猩猩关在笼里,食物放在笼外一定距离处,笼与食物之间猩猩伸手可及的地方则放了几根木杆,每根都不能单独够着食物,但木杆之间有机关可连接。猩猩在几次无效地尝试之后,突然显出明白的样子,把两根木杆接起来,达到了取食的目的。这就说明:这并非练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而是猩猩观察、试探了整个情境,明了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后,产生了顿悟。格式塔学者认为,顿悟是思维的基础,只有对事物整体的思维才会真正理解问题,并领悟解决问题的原则,而这种原则的迁移就是“触类旁通”,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从音乐学习来看,对音乐语言的概念的理解、对音乐表现内容及风格特点的把握等,适合用顿悟的学习模式。而在技能技巧学习中,除了模仿、练习之外,有时也要用到顿悟学习模式。顿悟实际上是一种在感知、想象、联想和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渗透着理性色彩的直觉。音乐艺术作品最深层次的意蕴,往往是将无穷之意蕴在有尽的形式之中,具有多意性和模糊性。在很多时候,这种“弦外之音”,仅仅靠感性直觉、体验或是单纯的理解都难以把握,只有欣赏者将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艺术的境界里,在一霎时获得顿悟,才能把握住。

心理学认为,顿悟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或情绪来激发。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营造符合音乐情绪的某种特殊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顿悟的形成。例如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种配有电视画面的vcd作为音响载体给学生欣赏。强劲有力的音乐伴随着黄河之水奔腾跳跃的壮观画面,在课堂里营造出雄壮豪迈的情境和氛围,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对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结合关于作品创作的基本介绍,他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雄伟豪迈的音乐所描绘的奔腾不息的黄河,不正象征了抗日战争中整理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大桥正夫.钟启泉译.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5

【论文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本文通过对基础教学模式类型的介绍,对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式、综合观的论述,阐释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意义,对教学活动有提升理念、指导实践、提高效果的作用。 

 

1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b•乔伊斯(bruce joyce)和m•威尔(marsha weil)在对自身及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之后,从100多种模式中总结出了25种模式,在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规范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高校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推动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适应课程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体现育人本质。 

 

2 基础教学模式 

2.1 教学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特定的教学程序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样式”。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学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纯粹的实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教学模式比教学理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教学实践抽象,有理论特性。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种要素: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 

大多数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2.2 基础教学模式介绍。“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在以下常用的基础教学模式中升华产生的。 

2.2.1 讲解——接受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该模式的内涵较以前更为丰富。但由于学生客观上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优越性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有机地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师生互动,结合讲授进行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训练,实施德育教育等,就能收到其它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成效。这种启发式的讲授法更具发展性、适用性。 

2.2.2 示范——模仿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对形成技能非常有效。该模式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其创造性思维。 

2.2.3 环境——模拟训练模式。环境模拟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通过模拟训练,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具体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模拟训练阶段,教师应起到教练和裁判的作用,适时对其指导、启迪、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形成训练课程的教学。 

2.2.4 体验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使其获得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毕业岗位实践大多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运用于顶岗实习期间。从实践效果分析,这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这种教学模式在“双赢合作”的基础上,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5 任务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是通过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运用学校或社会现有资料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关键之处是培养学生兴趣。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定的能力。 

2.2.6 观察教学模式。在教学见习、实习中得以应用,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验证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巩固、扩展专业知识,获得特定的行为模式。观察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手段,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专业背景或某些特定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技术、图片、影像、动画制作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 

2.2.7 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某一真实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习者完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范例教学通过具体范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师生互动性强。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2.8 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小组学习目标(可以是某一专题,也可以是一项设计或探索性实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合作、协调与沟通的过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系统整体协调的力量。 

2.2.9 项目教学模式。是在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某一系统的相对完整的项目或课题,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并能有所收获。该模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具体学生的个体评价着重其通过项目教学后能力的提高、情感发展的评价。学生是模式中的教学主体,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主要介绍九种基本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或优于其它模式,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每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使用这些模式时可以根据实际加以改进,使之更具针对性。掌握和熟练运用模式的关键是更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并总结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如能集中研究和使用其中2至3种模式,就能提高教学技能。“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 

3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中的“启发”源于传统启发,又不同于传统启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仅仅视为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

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启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性和使学生“会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真正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上。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和指导上。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十分重视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讨论、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笔、动手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是师生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善教学活动。他不同于传统启发那种注重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方面的启发性,而是强调启发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关键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一般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同时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贯穿于其中。 

 

 

4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包含着教学环节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优化组合,综合评价教学的观点。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三方面来设计课堂教学的程序、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不提倡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单一化,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没有固定模式并不是讲课堂教学没有规律性。“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结构只提出基本环节或结构要素,不规定程序和基本环节的取舍标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优化组合时遵循五条基本原则:①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即尽量采用那些能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信息交流渠道较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②与“实验为基础”相统一的原则。即边学边实验,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使用多媒体手段。③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尽可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类在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途径。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优势和校内外的设备出发,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⑤高效率的原则。即选择费时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综合评价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综合观的又一具体体现。首先,“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品质的协调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因此,评价包括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其突出特点是把技能领域的评价具体化、可操作化和量化,同时对情感领域的评价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化和量化。第二,强调结果和过程评价的统一。第三,重视学的评价和教的评价相统一。即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会,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是否爱学、是否会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看教学是否有科学性、逻辑性等,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第四,主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简而言之,综合观就是将各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再配之以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最终产生“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特有功效。这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应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振朝.论课堂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原则,《教育广角》,教育有方,2005年第3期,第14页 

[2] 唐晓杰等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 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灌输式 启发式 过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高校思政课灌输论的弊端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术界一直存有这样的争论,灌输式教学法能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要求。灌输式教育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强制性宣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是特定的历史产物。而笔者认为一直占据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现阶段应增加新的教育模式,必须思考和优化灌输式教学的不足。

出于对理论创新的思考,笔者认为灌输式教育在现行的思政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以下弊端:(1)灌输式教育的效果相对落后。灌输式的理论层面更新慢,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节奏。虽然它是思政教育的主流方法,可是它的方式方法与社会脱节严重,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且没有积极性,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们都是在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己主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2)灌输教学非常片面。思政教育的理论灌输是非常笼统的、面向整个社会的,它不能具体到很小的具体案例上,例如根据社会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不同点,进行因材施教。在教育中无法抓住每个人的特点,必然会表现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满堂灌等现象,这样纯粹理论的说教是不能让社会成员深入理解从而接受运用,反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裂痕,而且极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3)灌输方法具有强制性。灌输本身是被动的,这对于受教育者是一种强制的接受,使他们缺少了自主性与自由性,忽视了他们的内在需求;(4)灌输形式相对教条化、单一化。由于灌输的强制性,受教育者的被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单向的灌输模式,缺乏创造性和思想的活力,致使这种模式逐渐教条化、单一化,远远落后与社会成员的现实需要。

在现实层面上,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效益与自我效益的过度追求,灌输式教育慢慢被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变成没有原则、没有方向的个体思想行为。大学生个体的自我启发与自我完善,也需要增添新的教育路径作为其补充,单纯依靠灌输式是不可能形成的。

2 思政课“灌输式”和“启发式”融合探析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型与社会建设任务的转变,传统的教育路径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很难让社会成员从内心接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强化主体自我启发的主动意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根据实际更新自我思想政治观念。在此基础上,注重个体价值观塑造的内外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优化传统的以强制的灌输式为基础的教育路径,因此,强调主体第一位的启发式教育应运而生。

首先,启发式教育不否认灌输式教育,恰好正是以其为基础。它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灌输给各个社会成员,然后在成员的主动学习中内化为一种自觉(下转第49页)(上接第19页)的行为,再结合实际进行反思与回应,从而在社会成员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式教育是通过更多新式的传播工具进行更高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笔者认为:同时,启发式教育是内外启发的有机结合。

首先,外在启发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与强化,这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来源。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做好宣传、鼓动工作的基础上,加上先进理论的引导,才能将理论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实践行为。正如列宁所说的“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而先进的理论就要依靠理论家及时反思社会时代的变化,用新元素、新信息来启发与引导大众。因此,灌输的成败全靠启发的效果去检验。

其次,内在启发是大学生在具体人生实践中,根据一贯的灌输式方法论原则,有意识地更新与完善自我价值。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看,启发式教育对于提高人们更新自我思想的能力,改造旧有的价值观念具有很深的影响,它更好地弥补了灌输式的不足,将社会成员学习的理论成功地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思想政治实践。这是人们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发现以及将现有价值成份内化为内在价值的过程,这是一种心理的引导过程,是个人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内外在启发的连接点。灌输是直观式注入,是人被动地接受,没有积极性,而启发式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价值观,通过自我的思考学习,最终形成牢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因此,在启发式教育中,一定离不开灌输式教育,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人对马克思理论价值观的学习变为一种习惯,不再是强加于自身的一种负担,而且在自我学习中还能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与社会的磨合期变短。所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的政治教育体系中,我们必须要强化启发式教育。使个体不仅能直观地理解社会现象,更能够主动更新自我价值体系去适应社会。笔者认为这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观的政治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

3 灌输式和启发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1)灌输式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启发式教育作为后期的一种有效补充。因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存在着差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层次不尽相同,所以我们用灌输的方式,将一些基础的理论传达个每位社会成员。灌输式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一致,两者的差别很大,没有与社会时代接轨,还有被灌输的知识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这是灌输式教育的硬伤,在这其中,我们运用启发式教育来弥补这一缺点,在灌输式教育所构成的框架中,使得社会成员可以自己理解体会出所灌输内容的含义,自主学习新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

(2)灌输式和启发式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在进行启发式教育时,人们非常的活跃和积极,因为它有针对性。可是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单纯的启发式教育无法将人们圈固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如越过堤岸的水,没有目的地四处流淌,最终变为洪水。这就要运用灌输式教育的广泛性,来筑起堤岸,防止河水的泛滥,防微杜渐。所以要让灌输式和启发式两者共同发展优势互补,一起建设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教学会《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研究》 2009B1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7

思想政治许多年以来,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的不良现象。要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必须牢固掌握政治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作为目标。启发式教学非常重要。

什么是启发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从教学理论角度理解,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过程角度理解,启发式是一种教学原则;从方法论角度理解,启发式则是一种带指导性的教学总方法,渗透在一切教学方法之中。此处主要是在后一种意义使用启发式这一概念,即把启发式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

启发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一段论述。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老师才给予开导。教师“举一”学生应“反三”。这段话强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举一反三,探求新知。这个见解,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启发式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有效地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调激励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统一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课实行启发式教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明力。启发式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它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一步步地带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佳境”,使他们逐渐体味到这一科学理论内在的巨大感染力、说服力和所具有的指导力量。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培养和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成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启发式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既可以锻炼观察、辨别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他们在对于社会、个人、人生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砥砺意志,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老师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固然应该掌握现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即应该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但如果仅限于此,学生只授到了“鱼”而没有被教会“渔”,他们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的更大责任在于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地探求和获得新知的能力,即不但应“授人以鱼”,而且更应“教人以渔”;不但应该使学生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更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多年来,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要使自己的实践更富有成效,必须在总体上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要求。那么,启发式教学有哪些方面的本质要求呢?

第一,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教学方法之中的总要求,是一种精神,它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正确理解,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教学,用得最多的是讲述法和讲解法。只要教师讲解中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材料典型,并在关键处善于设疑,同样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精神。

第二,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学要富有启发性,必须先从教材中把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发掘出来。为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有比较透彻的钻研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哪些内容有启发性因素。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学教育;对比法;寻因法;设疑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89-02

“怎样搞好法科教学”,这是从事法学教学、法学研究的同仁们一直思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学自身属性出发,准确把握法学教学之关键性特征。其中,启发式法科教学方法对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教学理念,要使启发式教学理念在法学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依托具体的启发式教学手段。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作为原则与方法的启发式法科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双向的教学方法”[1]。大抵上言,作为一种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对各层次、各学科均适用。其中,启发式教学对法学教育的作用极为突出,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法学乃经世致用之学,与医学一道都是最古老的学科。与医学相仿,法学强调实践性,而应用性几乎是法学的灵魂。唯有在教学中突出其应用性,方可培养合格法律人才。这是将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指导思想而言的。

启发式教学也常常体现为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与通常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俗称“填鸭式”教学)截然不同。两相比较:注入教学方法往往强调讲授者的“讲”与接受者的“听”,更多是一种单一式教学模式与信息传递方式;启发式教学以接受者之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通过启发接受者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基于简单比较,可做如下价值判断:在法学教育(包括其他教育)中应更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尽可能避免注入式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法科教学之基本目的:培养法律思维

毫无疑问,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思维(thinklikealawyer)是启发式法科教学的基本目的。但如何理解法学思维,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提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认为所有法学思维都和规则、决定、秩序与形塑等概念密切相依。然而,用以延伸出所有其他概念的、法学理解上的最终概念,却只能从中选择其一:一项规范(在规则或法规的意义下)、一个决断,或是一套具体秩序。即使是在自然法和理性法的思维中(这两者都只是从逻辑上进一步推展得来的法学思维模式),法的最终概念仍然只能在规范、决断和秩序中寻求,并据此确定不同的自然法与理性法类型。举例来说,亚里士多德―阿奎纳式的中世纪自然法思想,在法学上属于秩序性的思维;而十七八世纪的理性法则部分由抽象的规范论、部分由决断论所组成。根据这三个特殊法学概念在法学思维中所占的位阶高低,以及某一概念系由另一概念延伸而来(或反之,系回溯至另一概念)的先后顺序,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规则与法规模式、决定模式,以及具体的秩序与形塑模式[2]。在法科教学意义上的法学思维,主要指法科学生通过法学学习应具有的看待社会问题,厘清社会问题背后的法律规则及原则,运用法律规则、原则评价社会问题的职业性观念。

就此而言,法学思维具有致用性与现实性。这也意味启发式法科教学方法在培养法学思维上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之所以培养法学思维是启发式法科教学的基本目的,原因显而易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灌输法学知识不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能动参与和积极回应,形塑其思考分析法律问题的职业性思维。唯如此,法科学生才能掌握法学精髓,方可“以不变应万变”,才可评价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此外,唯掌握法律思维,才可在大量立法中找到合法、合理的规则依据,为分析问题提供前见。鉴于法学之应用属性,法学思维培养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注入式法科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法科教学更利于培养法律思维。在“讲”与“听”的单一信息传输模式中,学生缺乏主体性,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受较大压制。但法律思维培养需长期积累、反复锤炼,才可在意识中形成符合法律人思维方式。一旦主动性与积极性受抑制,势将影响该职业思维之形成。相反,启发式法科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主动性,其将在反复思考与尝试中建立起对法学思维的认识与形塑,以更快、更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实用技巧。

三、启发式法科教学的具体方法

启发式教育理念已倡导多年,但实践并不理想[3]。因此,实施启发式法科教既是法学教育方法论问题,也是技术性问题。笔者认为,从完整教学过程看,有四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授课前的准备环节、授课中的基本模式、启发教育之策略及手段、课后辅导。本文关注前三个层面。

(一)启发式法科教学方法之课前准备

任何授课方式的课前准备都是确保授课效果的前提,但启发式法科授课方式的课前准备则更为重要。根据个人体会,启发式教学对授课者的知识储备与现场解答能力有更高要求。注入式教学的讲授者占据绝对主动地位,可相对容易地决定讲授内容及方式,可根据知识准备针对性、策略地讲解。启发式教学可能出现大量未预先准备的问题,故需充分备课。

在启发式法科教学备课中,讲授者需更广泛、更深入地准备讲授内容,对讲授知识点之外的相关知识极为熟悉且能灵活运用。通常认为备课就是钻研教材,这是一种误解,教材只是授课辅助材料,讲授者尤其高等教育的授课者,其任务在于将特定课程的基本知识及运用技巧授给学生。课前备课,备知识点,而非教材。启发式教学强调授课者与学生互动以传授知识,这对讲授者的要求更高。对知识点缺乏充分了解,对相关知识缺少深入思考,仅依据教材体例及内容备课,会导致授课时具体问题难以展开,使问题讨论难以深入。

此外,备课成功与否也依赖讲授者对授课对象的了解程度。在启发式法科教学中,讲授者须清楚授课对象的知识储备及学习偏好。如讲授民诉当事人,会涉及消极确认之诉中的当事人确定,这要求学生对诉及诉之类型已有掌握,才能避免发生“知识缺位”现象。

(二)启发式法科授课中的讲述、提问与讲解

讲述是任何授课形式的重要环节。缺乏一定程度的讲述,学生思维难以开启。但仅有讲述,也不成其启发式教学,却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为增强教学启发性,让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讲授者需有意识激发学生思维,让其主动、积极思考。个中关键在于讲授者适时提问。提问需把握时机,且问题内容与性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讲正当当事人之确定,讲述管理权时抛出消极确认之诉的特殊情形并让学生从管理权角度讨论。这势必引发学生质疑评价标准之解释限度。讲授者可顺势引出诉之利益,还可让学生思考何种理论可更好解释当事人诉讼实施权。提问时需注意学生知识储备,避免提问超出学生认识范围。否则,属于启发不得法、不适当,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法科教学不仅需要结合讲述与提问,还需要解答学生积极思考时的提问。这在启发式教学中很重要,却常常被忽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难度大的体现,也是讲授者不太愿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原因。当身份从讲述者、提问者迅速转为解答者,就处于相对被动地步。如果讲授者知识面广,可当即做出合理解答,实现教学互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备课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即使讲授者能回答,也建议不要立即做答,应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点评。当无法回答学生提问或不确定时,除引导学生讨论以深入思考,也可搁置问题,切忌“不懂装懂”、“胡乱作答”,此乃教育大忌。

对实践性极强的法学教育而言,把握讲述、提问、讲解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对促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这方面还存在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待尔后探讨。

(三)“启得法”与“启而发”:对比法、寻因法、设疑法

具体实现启发式法科教学,除认识讲述、提问、讲解的关系,还有若干具体方法。根据笔者体会,谈三种启发式教学手段,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启得法”、“启而发”,使讲授者可合理启发学生,学生因此实现智识突破。

1.对比法,即讲授者在讲述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相近或相关知识点予以比较。这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既可由讲授者在讲述时比较,也可通过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比较,还可讲解时运用此法。这种方法的基本作用在于强化学生对相近、相关知识点的辨析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为深入思考法学问题打基础。

2.寻因法,即讲授法学知识点时,有意识引导学生探究原则、制度、规范背后的原因。因果律探究的过程往往是学生基于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拓展与观念飞跃的过程,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3.设疑法,即讲授法学知识点时,有意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创造力。这些疑问既可是依现行知识点能顺利解答,也可现行知识点之反例从而要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疑问既可针对知识点的直接设问,也可通过案例设疑从而强化学生整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之能力。设疑法既可针对现行知识点设疑,也可为一种讲述后续知识点的铺陈方法,引导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四、结语

虽然启发式法科教学方法对提升法学教学质量、深化法科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是,对于法科教学质量提升这个重大问题而言,仅依靠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更新与强化,是不够的。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法科教学质量、深化法科教学改革,还存在另外一个重大的领域需要探讨,即法科教学运行模式。当教学方法与教学运行体制两相结合,方可对法科教学改革产生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这无疑已经远远超出了本文所要讨论的范畴,而属于为更为宏大的教学体制改革问题,唯有留做后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慧勤,李红君.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教学改革

常言道:“教育为立国之本。”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好的教育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人才,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先进的技术。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启发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带给学生们的将是思想上的碰撞。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建立独立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对于大多数的高校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更多的是枯燥无味,不讲求方法的进行填鸭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等特点,传统教学就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事与愿违。但启发式教学就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老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加入课堂,让自己成为参与者。启发式教学创新,新颖的教学特点也在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二、实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一)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才能让学生放下自己的不安,用心的倾听老师的讲授内容。对老师所讲内容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需要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思想的教育。当老师和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情感联系,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感同身受。老师的关怀对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学生会更容易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获得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为更好地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二)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把老师的话奉为宗旨,甚至不加思考与判断全盘接受。这样的教学结果只会培养出不动脑筋,不会思考的无用之才。老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该调整好心态,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避免老师独大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观点有所偏差,也不要打击批评,这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平等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如此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理论课程。

(三)多元的活动形式调动积极性

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也让学生们接触外界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老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要采用多元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围绕课题内容展开调查讨论,最终得出调查结果。课题小组的成立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不同任务的分配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活动结束过后,还可以组织评选活动,制定奖励规则。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的课程成绩分布大多包含平时成绩,老师可以将学习小组的完成优劣程度作为平时成绩打分的一个依据。奖惩结合,让努力的人得到奖励,也要让不参与的学生得到一定的惩罚。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一)老师讲授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否定老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性,而是让老师更多的起到引领和解惑的作用。知识的传授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切勿一上来便长篇大论,把学生搞得不知所以然,逐渐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上路,再一点一点的深入讲解。如此一来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轻松,不再畏惧学习课程。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可以使教学更加丰富有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对照课本做文字教学。多媒体的快速便捷也可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答疑解惑。

(二)互动的启发

课堂上不仅需要老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的参与。老师可以在课堂中多添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例如老师的随机提问,在讲到重点时,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同学。一方面老师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在讲到难点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一系列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调动,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同时老师还应对积极性高,勇于发言的学生提出表扬,保护学生勇于表达的勇气。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理论篇10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食品企业管理;应用

一、引言

《食品企业管理》教学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企业的特点、食品管理的职能、食品质量体系、企业管理组织、经营决策方法、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跨国企业的经营理念[1]等,具有应用性、探讨性强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在我国食品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日趋显现。近年来,到企业就业的食品专业本科生已越来越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大中小型食品企业的中坚骨干力量。因此,需要探索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结合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体系[2]。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食品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多种启发和诱导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4]。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发展智力,提高能力[5-7]。1.启发式教学应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近几年来,教学改革一直在倡导教学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这也说明大家逐渐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教育地位,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正在改变。“师生互动”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形式和内在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客观规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8,9]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知识探讨和心灵沟通。这种互动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的问答和表达,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仅需要教师讲解,更需要学生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自,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提升学生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思维启发、创新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意识、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教育形式[10]。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途径,教师已经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的传授传统知识的职能已经在变化和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在变化,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提升综合能力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食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问题启发。有“疑问”是人类进一步探求真知的前体,它既能启发积极的思维,同时又是探索问题的源动力[10]。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学生设立“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循序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在学习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质疑”精神。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疑问,依据教学计划通过反问、课堂提问、学生讨论环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养成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出合理的疑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经过认真思考的内容巧设疑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先提问后讲解,边提问边讲解,设疑,解疑,在教授知识中有启发,在启发中有讲授,让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大大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真正的知识内化和吸收,通过知识的内化达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2.兴趣启发。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就是说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给予点拨指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始讲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能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兴趣。《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如果一开始就介绍枯燥理论知识点,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教师要从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入手,选取一些成功的经典企业管理案例,而且这些企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如,电商京东、电子企业苹果、食品企业蒙牛、伊利等,从介绍学生熟悉的成功企业管理人士,到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再到这些企业的管理方法等,学生带着对这些成功人士的认可和崇拜,心中会充满激情和兴趣,这样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启发可以采用如视频演示,简单的一个设问,等等,只要运用适当巧妙,都不失为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只要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职欲望,都不失为好的兴趣引导方式。3.案例启发。案例教学法即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为目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收集整理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和探讨,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学科,该学科的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在企业实践中找到实际案例。枯燥的讲解理论会让学生觉得费解难懂,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搜集相关案例,选择与课程知识点内容相吻合,同时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案例,采用视频演示、多媒体方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案例,循序渐进引出与该课程相关的问题,设置相关疑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进而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解食品企业的组织管理时,可以列举一些知名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如张裕葡萄酒、汇源果汁、统一、娃哈哈、旺旺、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的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结合这些实际企业案例进行展开讲解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的理论和特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采取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又回归到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抽象难懂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启发了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思考。4.对比启发。对比法教学主要是对某一专题知识点或知识面的深入讨论。不仅使学生辨析概念,加深理解,开阔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时,比较汇源果汁、娃哈哈、可口可乐、统一等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比和优劣势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概念简明具体、分散的知识点连续化,使学生形成逻辑理解性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合时机地利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多利用视频演示、图片照片展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认为:“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宝藏。”通过比较能够发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突出重点,深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事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启发式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合格的食品人才的基本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邱澄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236.

[2]孙海涛,魏凤云,邵信儒,徐晶,姜瑞平.基于食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导向的企业管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8):63-65.

[3]胡建斌,陈延惠.浅析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0-62.

[4]张永忠,胡海青.兴趣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4):17-18.

[5]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6]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9):25.

[7]方萍.浅谈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与教学优势[J].社科纵横,2008,(3):248.

[8]陈应康.启发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06.

[9]张建,毛晓英.启发式教学在《食品安全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78-81.